宣讲材料: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利益交汇点。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携手推进农业合作,迄今已走过12个年头。在中非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领导推动下,各方落实习近平主席打造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的指示倡议精神,推进农业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我们将以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深化全方位合作,提升发展质量,助力中非合作再上新水平。

12年来,中非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推动农业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12年风雨同舟,中国政府始终践行“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与非洲各国政府一道,全面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历届峰会农业成果,务实开展农业政策、科技、人才、贸易、投资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在有效推进非洲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安全水平、丰富农产品市场供给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中非农业发展空间,实现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政策对话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更加顺畅。中国与非洲各国始终将加强政府间政策对话,作为推动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抓手,重视分享借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及减贫经验做法。在多边层面,中方着力打造中非农业政策对话平台,定期举办会议,邀请双方农业官员、专家学者交流分享各自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等与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相互衔接、互为借鉴。在双边层面,中国已与16个非洲国家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或议定书,内容涵盖种业、畜牧、农机、检验检疫等各领域,建立了双边农业联委会或工作组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政策交流,促进各国农业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为中非农业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技术交流不断深化,服务支撑更加有力。中方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中非农业科技交流,目前已在19个非洲国家援建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集中展示中国先进农业品种技术,搭建多双边技术合作平台,探索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运营。向37个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职业教育、高级顾问等71个援外专家组,共计724人次,传授农事管理经验,指导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中非科研机构“10+10”

合作,围绕适用非洲大陆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展联合攻关和研究开发。截至目前,中方已累计在非洲各国试种作物品种300多个,传授实用技术500多项,约100万小农从中获益,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经贸合作不断升级,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近年来,在各国共同努力下,中非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总额突破60亿美元大关,比2006年增长185.3%,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油籽、棉麻丝、饮品等农产品29.4亿美元,增长143%。良好的贸易关系为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农业项目117个,遍布2/3以上的非洲国家,投资存量148.3亿元人民币,涵盖种植业、农产品加工、渔业等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的农业经贸合作,丰富了双方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了非洲农业产能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人员交往不断密切,南南合作更加深入。2006年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广泛开展农业人才交流活动,共举办了337期培训班,为非洲国家培训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学生57000多人次,储备了一批非洲农业发展人才,培育了大量传承

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新华网埃及沙姆沙伊赫2009年11月8日电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8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就全面推进中非合作提出如下八项举措。 一、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方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100个清洁能源项目。 二、加强科技合作,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实施100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接收100名非洲博士后来华进行科研工作,并为其回国服务提供资助。 三、增加非洲融资能力,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对非洲与中国建交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四、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把中国在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增至20个,向非洲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才,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的能力。 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为援非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为非洲培训3000名医护人员。 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培训1500名校长和教师;到2012年,向非洲提供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将增至5500名;今后3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总计达2万名。 八、扩大人文交流,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促进学者、智库交往与合作,交流发展经验,并为双方出台更好合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 序言 1.1 2009年11月8日至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来自中国和 49个非洲国家(以下简称“双方”)的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出席了会议。 1.2 双方高度评价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认为这一历史性盛会确立的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深化中非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1.3 双方满意地回顾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3年来各项后续行动落实情况,对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得到全面、有效执行普遍感到高兴,重申进一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坚定不移的目标。

合作共赢倡议书范文

合作共赢倡议书范文 合作方能共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合作共赢倡议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合作共赢倡议书范文一 2月28日,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肯尼亚中国经贸协会、东部非洲中国总商会和中国路桥蒙内铁路项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举办了展文明形象促合作共赢联合倡议书签署仪式。 倡议书中提出: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要内练素质、外修形象,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要更好地提升中国形象,进一步改善在肯中方企业和公民的形象;要共同促进合作共赢,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肯尼亚20XX年愿景作出贡献。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显法表示,此次倡议活动的目的在于深化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中肯合作共赢。中肯双方当前正在全力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成果,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机构和同胞将走进肯尼亚,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应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业绩。 中国路桥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是此次活动的五家发起人之一和活动承办单位,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承建的最大项目。自开工以来,项目遵守当地律法律规,合规经营,确保工程质量,注重绿色环

保,尊重当地元素,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发展、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蒙内铁路项目上的20XX多名中方员工严格遵守项目九不准规定,向肯尼亚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合作共赢倡议书范文二 各位朋友、各位同胞: 当前,中肯双方正在全力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全力推进落实两国最高领导人关于发展中肯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全力推进落实中肯产业产能合作先行先试战略规划,我们也必将迎来更多的中国企业、机构和同胞。每一家走进肯尼亚的中国企业,每一位在肯尼亚的中国公民和华侨华人,都是中华文明的代言人和传播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反映中国形象。新形势下,肯尼亚人民给予我们更高期待,中肯关系新发展需要我们承担更大责任。 为此,我们发起这次倡议,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业绩。 我们希望并相信,今天的倡议不是口号,不是空话,而是我们共同践行的规范,一起扛起的责任。 我们要模范践行倡议内容。要言出必行,坚持不懈内练素质、外修形象,以自身实际行动带动所有在肯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人员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 我们要更好提升中国形象。要以签署倡议为契机,广泛宣传、积极引导,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在肯中国企业和公民形象,营造更加良好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文章首先对中非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中非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从坚持中非合作特色、完善中非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重视企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非洲;战略 一、中非合作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合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前。第三个阶段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至今。 中国与非洲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在那个年代,中国尽管自身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仍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这对非洲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基础。中非友好也给中

国带来了实际利益。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时期,非洲国家特别是独立后的国家也在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努力。随着双方战略的调整,中国对非洲合作开始强调互利互惠。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对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中国已将重点转移到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上来。这一时期双方仍继续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非洲国家帮助中国粉碎了西方发起的多次反华议案,中国也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非洲国家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中非合作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非洲统一任务的完成以及中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在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合作,迫切需要一个集成统一的平台来统筹协调中非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由原来的政治、经济主导向全方位发展。 1. 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和非洲的双边贸易额已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1 986亿美元,12年

中非关系新趋势

中非关系新趋势 曾爰平 2013年以来,中非关系在继承传统友好与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进入历史彌时期。新时代中国对非政策及其动向举世瞩目,推动中非合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非关系体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内容和新趋势。 一、元首外交高层引领 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对非工作,从战略高 度和长远角度发展对非关系。2013年3月,他对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创了中 国国家元首首次出访就访问非洲的先河。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连任后首次出访又包括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四个非洲国家。中非合作论坛(FOCAC)于2015年12月和2018年9月分别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北京召开峰会,先后出台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涉及中非合作的各个领域。中非合作论坛连续召开两届峰会,前所未见。习近平主席已四次出访非洲,非洲各国元首也纷纷访问中国。新时代中非首脑外交之频繁,在中非关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峰会外交和首脑外交的引领下,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非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也更加引人注目O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本次会议产生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20112021年北京行动计划》两份成果文件,为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中非关系提供了纲领和指南。这次历史性盛会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空前团聚。54个论坛非方成员全部派高级别代表团出席,包括40位非洲国家总统、10位总理、1位副总统和非盟委员会主席。北京峰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均创历史纪录,是中非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二、“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保驾护航 在中非传统友谊基础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新理念。“真”是指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中国将继续同非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真诚希望并坚定支持非洲联合自强,推动非洲和平与自主可持续发展。“实”是指中国开展对非合作实实在在,不务虚,不开空头支票,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中国信守对非承诺,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将继续为非洲发展提供应有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帮助。“亲”是指中非一家亲,中非人民打交道时彼此之间拥有特殊的亲切感。“国之交,在民相知相亲”。它意味着中非关系更加重视人文交流,推动各阶层人民友好往来,确 89

中非合作具有全球意义

中非合作具有全球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永宏 5月1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时说:“中非23亿人携手发展,将会改变世界格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不仅在南南合作中举足轻重,而且在推动世界良性发展方面承载着丰富的全球意义。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本质是崇尚强权、推行霸权、扩张利益。二战结束,国际社会在重建的反思和新建的期望中摸索,南北双方都在努力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然而,接踵而至的冷战,迅速扭曲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意识形态之争遮蔽了和平与发展的现实诉求。冷战结束后,全球联系的障碍被消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全球化进程全面展开,再一次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但是,西方固守昔日辉煌的殖民思维、冷战思维、保守主义思维,多把非洲看成是一块黑暗的、没有希望的大陆,始终不相信中非合作是全球多极化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就要像李克强总理所说:“在世界格局中,多几个‘极’,总比少几个‘极’要好。”没有多极化的世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就缺乏前提和基础。 破解南北矛盾。冷战结束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南北之间

的知识鸿沟越拉越大。北方国家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运用者,南方国家主要扮演知识的消费者角色。于是,发达国家不断筑高知识壁垒,广大发展中国家再度被置于依附地位。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南北之间搭建起知识创新、传递的桥梁,既有利于南方国家消化、吸收北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也有利于为北方国家的知识创新提供广阔的土壤。中非合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实用技术比较适合非洲的实际需要,较之西方技术,在对接条件、可接受性、可支付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长远来看,以互利共赢、包容发展原则为基础,中非科技合作将逐渐成为南北知识生产链上重要的一环,不仅为非洲形成“造血”机制、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且会在南北关系的良性互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甚至将改写南北关系的传统内涵。 支撑全球发展转型。当前,以低碳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发展转型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国际合作中的低碳发展合作,不仅是新型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配置,更包含着全球治理的规则和方向。非洲拥有丰富的低碳发展资源和巨大的后发潜力,有学者预言,非洲将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中东。当然,和绝大多数南方国家类似,非洲面临着“低碳”与“发展”双线作战的重负,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直面低碳时代的到来。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倡议中非双方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与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同时,为提高非洲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中方在非洲国家实施了百余个清洁能源项目,并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

全面阐述中非关系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意义

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4日/第004版 要闻 唐家璇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全面阐述中非关系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意义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国务委员唐家璇2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全面阐述中非关系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对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 问: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您如何评价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答:中国同非洲大陆虽然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友好交往的历史却源远流长。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1956年5月,中国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开启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建交的先河,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迄今已有48个非洲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休戚与共、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在广大非洲国家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进行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给予非洲道义上的声援和物质上的帮助。非洲国家赢得独立后,中国一如既往地支持非洲国家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努力,为非洲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非洲国家也给予中国巨大而宝贵的支持。非洲朋友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挫败西方反华提案提供了有力支持。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多次协助中国挫败台湾“参与联合国”和挤入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图谋。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也得到非洲朋友的鼎力相助。 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关系在传统友好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非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在今年这一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里,中非领导人商定,双方共同努力,携手推动中非关系再上新的台阶。为此,中国政府于年初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倡导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非。11月3日至5日,中非双方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届时将有数十位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共商今后合作大计。 这里我想特别指出,50年来,国际风云不断变幻,中非各自情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中非友好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始终坚持真诚相待、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和精神。这既是中非友好50年历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也必将成为保持中非关系长盛不衰的强大动力。 问:您刚才提到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对非洲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是中国政府面向一个洲域发表的第一份政策文件,充分体现出我们对加强新形势下中非团结与合作的高度重视。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政治上,中国和非洲应当成为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战略伙伴。中非之间要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增进各种形式的人员往来,推动中非友好更加深入人心;要坚持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