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包高温应力测试

汽包高温应力测试
汽包高温应力测试

汽包高温应力测试

*

Stress Test for Boiler 's Drum under High -Temperature

沈炜良1

,陈家权1

,宋永春1

,梁世容2

,彭家宁

2

She Weiliang ,Chen Jiaquan ,So ng Yo ngchun

(1.广西大学工业测试中心,广西南宁 530004; 2.广西电力试验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23)

收稿日期:2000-05-12

*

广西电力局资助项目,参加试验人员还有韦读修、邓晓丽、温杰明、饶勤、刘东胜、李君华、李明月。

摘要:以合山电厂7号机组汽包的高温应力测试为例,介绍高温应力测试的方法和数据处理公式。测试结果可作为汽包理论计算时参考。

关键词:汽包;测试;热输出 中图分类号:

T K225;T K 22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361(2000)03-0009-04

 Taking the stress o n Boiler 's drum o f No .7genera to r in he -shan Thermal po w er plant for exam ple ,the

procedure a nd fo rmula for data pro cessing of the stress test under hig h temperature is introduced.The result of the test may be referred to the theo 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drum.Keywords :drum , test , therm al output

图1 应变测点布置及贴片图

图中:∠为二向应变花,↙为三向应变花,1~16为测点号。

图2 试验仪器连接框图

1 引 言

合山电厂7号机组汽包自投运至今已有15年,检修时发现该汽包存在多处缺陷,目前该设备处于带缺陷运行状态。为了解汽包在高温、高压工作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为汽包的设计、检查、安全鉴定提供依据,我们对该汽包进行了常温加压及高温高压应力测试。

2 汽包常温加压试验

2.1 应变测点及试验仪器接线

应变测点布置及贴

片图如图1所示。

测点主要布置在汽包中缝附近的环向,汽包封头焊缝附近和汽包1,2号下降管管座焊缝及附近处,共有16个测点,各测点均贴上二向或三向应变

花。

试验仪器连接框图如图2所示。

试验工况为0M Pa,2M Pa,4M Pa ,6M Pa,

8M Pa ,9.2M Pa 。2.2 常温加压试验结果

常温加压试验部分结果见表1。

表1 常温加压试验结果(摘录) M Pa

测点号

8.0M Pa 9.2M Pa

e 1e 2e 1e 2277.0432.4686.6035.00468.5636.7477.1941.01562.9035.2472.8040.94672.5834.2282.7839.32769.0052.8078.1959.50892.3637.84105.7443.96922.78-13.48 26.76-15.06 1040.338.2746.099.711166.9346.1273.9252.381210.30-9.10 11.70-10.80 1393.2068.20106.5578.551431.54-11.14 36.96-12.06 1547.2515.1556.5418.1616

39.78

14.22

45.68

17.62

注:e 1为主应1,e 2为主应力2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汽包筒体上2~7号测点在相同工况下主应力值相差不大,其中应力较大的是2号、6号测点,在

8M Pa 压力工况下,2号测点主应力e 1=77.04

M Pa ,6号测点主应力e

1=72.58M Pa ,在最大压力(9.2M Pa)工况下,2号测点e 1=86.60M Pa,

6号测点e 1=82.78M Pa 。

汽包筒体与下降管连接焊缝区附近,在同一工况下,主应力值分布规律大致一样,即汽包靠焊缝处(8号、11号、13号测点)的应力值较大,下降管靠焊缝处(9号、12号、14号测点)的应力值较小,在焊缝区(10号、15号测点)的应力值也不大。在9.2M Pa 压力工况下,8号、13号测点最大应力

e 1值分别为105.74M Pa 和106.55M Pa 。

3 汽包高温加压试验

3.1 高温应力测试的特点

高温应力测试环境比较恶劣,不能采用常温应力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和常温条件下电阻应变测量比较,高温条件下应变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采用专门制造的高温自补偿应变片。高温应变片热输出较大而且分散,必须进行预备试验,测出各高温应变片之热输出。

②高温现场测试一般应用焊接式应变片,要用专门的点焊机实施焊接安装。

③由于汽包在热态工况下温度分布不均且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必须在应变测量时,同时测量各测点温度。

④在数据处理时,要对应变片K 值、热输出、导线的影响进行修正。

3.2 应变测点和温度测点布置

高温加压试验应变测点和温度测点布置及贴片图如图3所示

图3 高温加压试验应变测点和温度测点布置及贴片图

图中:∠为二向应变片,↙为三向应变片,△为热电偶,1~10为测点号。

高温应变测点位置与常温测点位置基本相同,点数略少一些,共10个测点。温度测点与应变测点位置大部份一致,并略多一些,共12个测点。汽包

筒体上各测点沿环向、纵向焊上高温应变片,汽包

与下降管连接焊缝区的测点沿三向焊上高温应变片。

高温加压试验工况为0M Pa,2M Pa ,4M Pa,6M Pa ,8M Pa ,9.8M Pa 。在记录测点应变时,同

时记录测点温度。试验时加压速度为0.1M Pa /min 。3.3 高温加压试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公式

3.3.1 高温应变片灵敏系数k t 的修正

在高温应变测量中,高温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t 是随温度发生变化的,所以必须进行修正。 修正公式由厂家给出如下:

k t = 2.62-0.000977t (1) 第1次修正的应变公式:X 1=k 仪X 仪/k t (2)

式中 k 仪——应变仪设定的灵敏系数;

X 仪——应变仪读数。

3.3.2 测量导线电阻对结果影响的修正

本次高温测试采用三线法,其接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高温测试接线示意图 工作片电阻为R ,补偿电阻为R B ,高温导线加

上屏蔽线(测量导线)的电阻为R L 。 第2次修正的应变公式:

X

2=X 1(1+R L

R )

(3)

式中X

1根据公式(2)计算得到。3.3.3 高温应变片热输出对结果影响的修正

由于高温应变片热输出大,热输出分散度也很大,故本次试验采用单片校准的方法,即测出每个

应变片的热输出,逐点进行修正。典型的热输出曲线见图5

图5 高温应变片热输出曲线

第3次修正之应变公式:

X 3=X 2-X t

(4)

式中之X 2是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X t 可在对应的热输出曲线上查找。综合(2),(3),(4)式可得测量结果之最后修正值公式:

应变X =X 3=k 仪X 仪k t (1+R L

R )-X

t =k 仪X 仪(1+R L

R

)

2.62-0.000977t -X t (5)

3.4 高温加压试验结果

高温加压试验部分结果见表2。

表2 高温加压试验结果(摘录) M Pa

测点号

8.0M Pa 9.8M Pa

e 1e 2e 1e 2167.8822.5584.7126.79274.3243.75100.9760.64395.5051.86106.8856.47465.7042.0181.2054.195

101.7869.76115.0780.31692.6959.81108.3371.33861.8523.0066.8124.099105.2920.18128.2621.9910

44.36

21.34

50.98

30.87

注:e 1为主应力1,e 2为主应力2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汽包筒体上1~6号测点主应力值在同一工况下的数值有一定差距,如在8M Pa 工况下,1~6号测点之e 1分别为67.88M Pa,74.32M Pa,95.50M Pa,65.70M Pa,101.78M Pa ,92.69M Pa 。在最大压力(9.8M Pa )工况下,1~6号测点之e 1分别为84.71M Pa,100.97M Pa,106.88M Pa,81.20M Pa,115.07M Pa,108.33M Pa 。

在汽包筒体与下降管连接焊缝区附近,在同一工况下,汽包靠焊缝处的主应力值比下降管靠焊缝处的主应力值要大。在8M Pa 压力工况下(温度约276~280℃),8号、9号、10号测点之e 1分别为61.85M Pa ,105.29M Pa ,44.36M Pa 。在最大压力(9.8M Pa)工况下(温度约281~297℃),8号、9号、10号测点之e 1分别为66.81M Pa ,128.26M Pa ,50.98M Pa 。

4 常温加压与高温加压试验结果的比较

常温加压与高温加压试验部分结果摘录如表

3。

表3 常温加压与高温加压试验结果比较(摘录) M Pa

常温测点高温

测点

e1=8M Pa e1=9.2M Pa e1=9.8M Pa

常温高温常温高温

1167.8884.71

277.0486.60

3274.32100.97 4368.5695.5077.19106.88

5462.9065.7072.8081.20

6572.58101.7882.78115.07

7669.0092.6978.19108.33

8792.36105.74

9822.7861.8526.7666.81

13993.20105.30106.55128.30 141031.5444.4036.9651.00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①在相同压力下,常温加压应力与高温加压应力的分布规律基本上相同;高温加压下各测点的应力值比常温加压相应点的应力值要高,约高13~30 M Pa。

②在汽包与下降管连接之焊缝区上-y方向测点的应力值较大,在常温加压(9.2M Pa)工况下, 13号测点之主应力e1=106.55M Pa;在高温(297℃)加压(9.8M Pa)工况下,相应的测点(高温9号)的主应力e1=128.30M Pa。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 论

①合山电厂7号机汽包常温加压试验测试精度较高,反映了汽包测点在各压力工况下的实际应力值,可作为理论计算时重要之参考。在高温加压试验中,我们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特殊措施,如采用单片校准热输出,采用三线法进行测量,逐测点进行修正等,大大提高了测试精度。其测试结果可供理论分析时参考。

②本次试验是在汽包与下降管之焊缝进行修补之后,设备处于完好情况下进行的,测试结果反映了汽包工作时的实际情况。

③在筒体区,常温、高温应力分布规律相同,应力水平相差不大,如:常温试验在9.2M Pa工况下,测点应力在72.80M Pa至86.60M Pa之间,高温试验在9.8M Pa工况下,测点应力在81.20M Pa至108.33M Pa之间。若达到汽包最高工作压力(11 M Pa)时,最大应力值可达到120M Pa。

④在汽包与下降管之间的焊缝区,常温、高温应力分布规律相似。常温试验在9.2M Pa工况下,最大主应力e1=106.55M Pa;高温试验在9.8M Pa 工况下,最大主应力e1=128.30M Pa,若达到汽包最高工作压力(11M Pa)时,最大应力可达140 M Pa。

这说明,汽包在正常工作最大压力11M Pa下,筒体应力在120M Pa左右,属正常范围。在汽包与下降管焊缝区靠汽包一侧应力可达140M Pa左右。焊缝区应力较复杂,加上焊接残余应力,此区域应力值较高,是汽包工作时的危险位置。

5.2 建议

①在每次例行检查时,应加强对汽包与下降管连接高应力区的位置及焊缝区的检测。

②对焊接区进行残余应力测试,探索残余应力在运行中的变化和对性能的影响,以及消除或降低残余应力的方法。

③研究在高拘束补焊时,产生层状撕裂的可能性,选择精确诊断裂纹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如一,沈观林,李朝弟.应变电测与传感器[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21~132.

[2]沈炜良等.混流式水下动应力试验研究[J].现代力学

测试技术,1998.95~99.

第一、二作者简介:沈炜良,男,1939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专业,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机械振动、设备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和结构强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其中解决了平果铝厂氧化铝分解槽搅拌减速机主轴断裂索赔和广西岩滩水电厂厂房和水轮机振动测试等重大课题。

陈家权,男,1962年生。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广西大学工业测试实验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焊接、结构与材料疲劳和结构动态测试分析研究,曾参加国家攻关项目(“六五”和“七五”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由于X射线的穿透深度极浅,对于钛合金仅为5μm,所以X射线法是一种二维平面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现在暂定选择钛靶,它与钛合金的晶面匹配较好。(110)晶面 一、试样的表面处理 X射线法测定的是试件的表面应力,所以试件的表面状况对测量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试件表面不应有油污、氧化皮或锈蚀等;测试点附近不应被碰、擦、刮伤等。 (1)一般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汽油)洗去表面的油泥和脏污。 (2)去除氧化皮可以使用稀盐酸等化学试剂(根据试样选择合适浓度,如Q235钢用10%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5min)。 (3)然后依据测试目的和测试点表面实际情况,正确进行下一步的表面处理。如果测量的是切削、磨削、喷丸、光整、化铣、激光冲击等工艺之后的表面应力,以及其它表面处理后引起的表面残余应力,则绝不应破坏原有表面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因上述处理会引起应力分布的变化,达不到测量的目的。必须小心保护待测试样的原始表面,也不能进行任何磕碰、加工、电化学或化学腐蚀等影响表面应力的操作。对于粗糙的表面层,因凸出部分释放应力,影响应力的准确测量,故对表面粗糙的试样,应用砂纸磨平,再用电解抛光去除加工层,然后才能测定。 (5)若被测件的表面过于粗糙,将使测得的应力值偏低。为了提高试件的表面光洁度,又不产生附加产力,比较好的办法是电解抛光法。该法还可用于去除表面加工层或进行试件表层剥除。 (6)若单纯为了进行表层剥除,亦可以用更为简单的化学腐蚀法,较好的腐蚀剂是浓度为40%的(90%H202+10%HF)的水溶液。但化学腐蚀后的表面光洁度不如电解抛光。为此可在每次腐蚀前用金相砂纸打磨试件表面,但必须注意打磨的影响层在以后的腐蚀过程中应全部除去。 二、确定测量材料的物相,选定衍射晶面。 被测量的衍射线的选择从所研究的材料的衍射线谱中选择哪一条(hkl)面干涉线以及相应地使用什么波长的X射线是应力测定时首先要决定的。当然事先要知道现有仪器提供的前提条件:一是仪器配置了哪几种靶材的x射线管,它决定了有哪几个波长的辐射可以选用;二是测角仪的2θ范围。一般选用尽可能高的衍射角,使得⊿θ的增大可以准确测得。 在一定的应力状态下具有一定数值的晶格应变εφ,ψ对布拉格角θ0值越大的线条造成的衍射线角位移d(2θ)φ.ψ必也越大,因此测量的准确度越高。同时,在调整衍射仪时不可避免的机械调节误差对高角线条的角位置2θ的影响相对地也比较小。正因为如此X射线应力测定通常在2θ>90°的背反射区进行,并尽量选择多重性因子较高的衔射线。举例来说,对铁基材料常选用Cr靶的Ka线,α—Fe的(211)晶面的衍射线。 若已知X射线管阳极材料和Ka线波长,利用布拉格方程可计算出各条衍射线的2θ值,从中选择出高角线条。可以从《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的附录中查得常用重要的金属材料和部分陶瓷材料在Cu,Co,Fe,Cr四种Kal线照射下的高角度衍射线。由于非立方晶系材料受波长较短的X射线照射时出现较多的衍射线,因此最好选择那些弧立的、不与其它线条有叠合的高角衍射线作为测量对象。

钻孔崩落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钻孔崩落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一.孔壁崩落的力学机制 根据弹性理论,在单项水平应力σ作用下的一个无限大矩形平板中,其内部为一均匀应力场。这时的应力分布状态为: 式中,θ由σ方向逆时针量取,σ r 、σ θ 和τ rθ 分别为径向,切向和剪切应力。 当在矩形板中心钻了一个半径为α的圆孔后,势必扰动原来的应力场,寻致应力的重新分布。这时,在圆孔附近的应力分布由基尔希方程给出: 而当γ=α时,也就是说,孔壁上的应力分布为: 由方程(3)可以看出,当时,即在与σ垂直的孔径的两个端点上,切向应力σ θ 有最大值3σ,当θ=0和π时,即在平行于σ的孔径的两个端点上,切向应力仅有极小值为-σ。 由上述可见,应力的集中,仅仅是在与σ正交的直径的孔壁上,切向应力取得最大值。而随着径向的延伸(即r逐渐增大),在与σ垂直的方向(即)上,切向应力变化为:

显然,切向应力σ θ 随着径向的延伸而迅速减小。当半径(r)等于几个钻孔半径时,切向应力就近似地等于施加应力(σ)。如当r=1.3α时,σ θ =1.82lσ,而当r=4α时,σ θ 就仅为1.0372σ。 地壳中的岩石,一般都是处在各向不等载荷的压应力作用下。对于一个沿直铅孔来说,它的横载面往往都是处于两项水平主应力σ 1 和σ 2 (σ 1 >σ 2 )的压缩之下。根据叠加原理,这时孔壁上(即r=α处)的应力分布状态为: 由上式可见,当时,即在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平行的钻孔直径的两个端点(M和N),切向应力σ θ 达到最大值(σ θ =3σ 1 -σ 2 );而当θ=0和π时,即在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的直径的两个端点(P和Q),切向应力σ θ 达到最小值(σ θ =3σ 2 -σ 1 图2)。根据脆性破裂理论,当作用在M和N点处的切向应力,达到或超过该点处的破裂强度时,就会使孔壁岩石崩落,形成崩落椭圆孔段,其长轴方向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平行。 二.钻孔崩落椭圆的形成条件 在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岩石,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因而在地壳应力场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并可以在孔壁附近引起应力集中。 钻孔崩落椭圆的形成,必须满足一定的地应力场条件,即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不相等。如果钻孔处于各项均匀的地应力场中(即σ 1 =σ 2 ),这时沿钻孔圆周的切向应力σ θ ≈2σ 1 ,假定岩石也是各项均匀的话,则不会产生优势方向的孔壁崩落现象。 大量的地壳应力测量资料表明,在地壳中各项应力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两项水平主应力值及其差值(σ 1 -σ 2 ),大都是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因此,一般来说,形成钻孔孔壁崩落的地应力场条件是普遍存在的。

桩身应力测试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第一章工程概况

根据**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三、检测桩位示意图 四、钢筋应力计在桩身埋设位置示意图 钢筋应力计在各试桩中位置示意图

二、测试设备及钢筋测力计的埋设 1、每桩钢筋应力计设置在各土层交界面处,每一个截面设2只钢筋测力计(基本呈180°对称布置),各钢筋应力计埋设截面的平、剖面图如前图; 2、JTM-V1000振弦式钢筋应力计采用焊接法固定在钢筋笼主筋上,并与桩身纵轴线平行;

3、连接在应力计的电缆线用柔性材料保护,绑扎在钢筋笼内侧并 引至地面; 4、所有应力计均用明显标记编号; 5、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用JTM-V1000振弦式钢筋应力计、JTM-V10B 型频率读数仪、集线箱等组成。 三、测试原理 1位2ε c1j = εεs1j 3E cj 、E sj —砼弹性模量、钢筋弹性模量[E s 取2.0×108(kPa)] A cj 、A sj —同一截面处砼面积、钢筋总面积。 εcj 、εsj —同一截面处砼与钢筋的应变 4、钢筋应力计受力的计算公式: ) 2()(' 2 02 ----------------??=-?=Si Sij S i ij Sij A E F F k P ε

式中: P Sij —第i 量测截面处在j 级荷载下应力计所受轴向力(kN ) F ij —第i 量测截面处在j 级荷载下应力计的实测频率值(Hz) F i0—i 截面处钢筋应力计的初始频率值(Hz ) K A si ’—56f ij P ij —i A i 12、弦式钢筋应力计宜放在两种不同性质土层的界面处,以测量桩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层摩阻力。在地面处(或以上)应设置一个测量断面作为钢筋应力计传感器标定断面。钢筋应力计埋设断面距桩顶和桩底的距离不宜小于1倍桩径。在同一断面处对称设置2个钢筋应力计。钢筋计应按主筋直径大小选择。仪器的可测频率范围应大于桩在最大加载时的频率的1.2倍; 3、使用前应对钢筋计逐个标定,得出压力(拉力)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带有接长 ) 3()(' -------------------------?= Si S Sij Sij A E P ε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概述

第1 页 共 2页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概述 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种类十分繁多,为便于分类,人们往往根据测试过程中被测样品的破坏与否将测试方法分为:应力松弛法(样品将被破坏)和无损检测法(样品不被破坏)两类。以下我们简单归纳了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一些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一、常见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1. 应力松弛法 (1) 盲孔法 该方法最早由Mather 于1934年提出,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孔附近的应变变化,用弹性力学来分析小孔位置的应力,孔的位置和尺寸会影响最终的应力数值。由于这类设备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近年来被广泛使用。 (2) 切条法 Ralakoutsky 在1888年提出了采用该方法测量材料的残余应力。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沿特定方向将试件切出一条,然后通过测量试件切割位置的应变来计算残余应力。 (3) 剥层法 该方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试件的 一层并测量其去除后的曲率,根据测定的试件表面曲率变化就能计算出残余应力。该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试件,且测试过程快捷。 2. 无损检测方法 (1) X 射线衍射法 X 射线方法是根据测量试件的晶体面间距变化来确定试件的应变,进而通过弹性力学方程推导计算得到残余应力,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是Machearauch 于1961提出的sin2ψ方法。日本最早研制成功了基于该方法的X 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为该方法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中子衍射法。 中子衍射方法的原理和X 射线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根据材料的晶体面间距变化来求得应变,并根据弹性力学方程计算残余应力。但中子散射能量更高,可以穿透的深度更大,当然中子衍射的成本也是最昂贵的。 (3) 超声波法。 该方法的物理和实验依据是S.Oka 于1940年发现的声双折射现象,通过测定声折射所导致的声速和频谱变化反推出作用在试件上的应力。试件的晶体颗粒及取向会影响数据的准确度,尽管超声波方法也属无损检测方法,但其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最新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cos α方法早在1978年就由S.Taira 等人提出, 但真正应用于残余应力测试设备中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日本Pulstec 公司于2012年研制出了世界上首款基于cos α方法的X 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图1是设备图片(型号:μ-x360n )。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STRESS 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什么是残余应力? 外力撤除后在材料内部残留的应力就是残余应力。但是,习惯上将残余应力分为微观应力和宏观应力。两种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微观应力是指晶粒内部残留的应力,它的存在,使衍射峰变宽。这种变宽通常与因为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变宽混杂在一起,两者形成卷积。通过测量衍射峰的宽化,并采用近似函数法或傅立叶变换方法来求得微观应力的大小。宏观应力是指存在于多个晶体尺度范围内的应力,相对于微观应力存在的范围而视为宏观上存在的应力。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术语就是指在宏观上存在的这种应力。宏观残余应力(以下称残余应力)在X射线衍射谱上的表现是使峰位漂移。当存在压应力时,晶面间距变小,因此,衍射峰向高度度偏移,反之,当存在拉应力时,晶面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衍射峰位向低角度位移。通过测量样品衍峰的位移情况,可以求得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 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无损性的测试方法,因此,对于测试脆性和不透明材料的残余应力是最常用的方法。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的应力。后来日本成功设计出的X射线应力测定仪,对于残余应力测试技术的发展作了巨大贡献。1961年德国的

E.Mchearauch提出了X射线应力测定的sin2ψ法,使应力测定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X射线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内应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残余应变,而残余应力是通过虎克定律由残余应变计算得到的。 其基本原理是:当试样中存在残余应力时,晶面间距将发生变化,发生布拉格衍射时,产生的衍射峰也将随之移动,而且移动距离的大小与应力大小相关。用波长λ的X射线,先后数次以不同的入射角照射到试样上,测出相应的衍射角2θ,求出2θ对sin2ψ的斜率M,便可算出应力σψ。 X射线衍射方法主要是测试沿试样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内应力σφ。为此需利用弹性力学理论求出σφ的表达式。由于X射线对试样的穿入能力有限,只能探测试样的表层应力,这种表层应力分布可视为二维应力状态,其垂直试样的主应力σ3≈0(该方向的主应变ε3≠0)。由此,可求得与试样表面法向成Ψ角的应变εΨ的表达式为: εψ的量值可以用衍射晶面间距的相对变化来表示,且与衍射峰位移联系起来,即: 式中θ0为无应力试样衍射峰的布拉格角,θψ为有应力试样衍射峰位的布拉格角。 于是将上式代入并求偏导,可得:

残余应力及如何测量

为什么会有残余应力 金属材料在产生应力的条件消失后,为什么有部分的应力会残留在物体内?为什么这些应力不会随外作用力一起消失?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后会有残余应力出现!而只发生弹性变形时却不会产生残余应力. 原因: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是不均匀的,有的部位变形量大,而有的部位小,它们相互之间又是互相牵连在一起的整体,这样在变形量不同的各部位之间就出现了一定的弹性应力-----当外力去除后这部分力仍然存在,就是所谓的残余应力.根据它们存在的范围可分为:宏观应力\微观应力和晶格畸变应力.注意它们是在一定范围存在的弹性应力. 残余应力不只是金属有,非金属也存在,比如混凝土构件。残余应力的根源在于卸载后受力物体变形的不完全可逆性。 金属残留在物体内的应力是由分子间力的取向不同导致的。外力撤销后,外力所造成的残余变形导致了残余应力。通常用热处理、时效处理来消除残余应力。因为材料受外力作用后,金属的组织产生晶格变形,并不会随外力消失而恢复。所以会产生残余应力。组织产生晶格变形了,自身储存了一些能量但级别又克服不了别的晶格的能量。所以就回有残余应力。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零件加工后的质量。由于毛坯制造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残余应力,而这些零件毛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残余应力在加工之前不引起毛坯明显变形。当零件加工之后,原来毛坯中残余应力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应力释放出来,会造成零件很快变形而失去应有的加工精度。减小毛坯中因制造而残留在毛坯内部残余应力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通常要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对要求精度高的零件要在粗加工后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加快残余应力的重新分布面引起的变形过程,然后再精加工。不仅对细长轴,而且包括所有要经过冷校直的零件(如型钢、导轨),应当注意残余应力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影响高精度零件质量的残余应力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在切削过程中的残余应力由机械应力和热应力两种外因引起。机械应力塑性变形是切削力使零件表层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切削完成后又受到里层未变形金属牵制而残留拉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第三变形区内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挤压与摩擦又使表面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如果第一变形区内应力造成的残余应

应变测试方法

应变测试方法 电阻应变测试 1.电阻应变测量技术是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力—应变关系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过程: 2.分类: (1)静态测量:对永远恒定的载荷或短时间稳定的载荷的测量。(2)动态测量:对载荷在2~1200HZ范围内变化的测量。 3.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优点 (1)测量灵敏度和精度高。其最小应变读数为1με(微应变,1με=10-6 ε)在常温测量时精度可达1~2%。 (2)测量范围广。可测1με~20000με。 (3)频率响应好。可以测量从静态到数十万赫的动态应变。(4)应变片尺寸小,重量轻。最小的应变片栅长可短到0.178毫米,安装方便,不会影响构件的应力状态。 (5)测量过程中输出电信号,可制成各种传感器。 (6)可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测量。如高、低温、高速旋转、强磁

场等环境测量。 4.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缺点 (1)只能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而不能测构件的内部应变。 (2)一个应变片只能测构件表面一个点沿某个方向的应变,而不能进行全域性测量。 电阻应变片 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由物理学可知: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 当金属导线沿其轴线方向受力变形时(伸长或缩短),电阻值会随之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这种现象就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将上式取对数并微分,得: 2.电阻应变片的构造 电阻应变片由敏感栅、引线、基底、盖层、粘结剂组成。其构造如图所示 L R=A ρdR d dL dA R L A ρρ=+-dR d (12)R ρμερ =++

3.电阻应变片的分类 电阻应变片按敏感栅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其中金属电阻应变片分为: (1)丝绕式应变片:敏感栅是用直径为0.01~0.05 毫米的铜镍合金或镍铬绕制而成。 优点:基底、盖层均为纸做成,价格便宜,易安装。 缺点:其横向效应大,测量精度较差,应变片性能分散。 (2)短接式应变片:将金属丝平行排成栅状, 端部用粗丝焊接而成。 优点:横向效应小,制造时敏感栅形状易保证,测量精度高。缺点:焊点多,疲劳寿命较低。 (3)箔式应变片:敏感栅采用的是0.002~0.005毫米的铜镍合金或镍铬合金的金属箔,采用刻图制板、光刻及腐蚀等工艺制作。 优点: ①制造技术能保证敏感栅尺寸准确、线条均匀,可以制成任意形状,以适应不同的测量要求; ②敏感栅截面为薄而宽的矩形,其表面积即粘合面积大,传递试件应变性能好; ③横向效应好,可忽略;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 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常用塑料: 1. PA、PVC、PMMA、PC、POM、PE、PP、ABS、PS、EVA以及一些混合物。 2. 常用塑料特征、性能: 2.(尼龙):8026上盖、532支撑体、049D内芯等。 ①原色为乳白、微褐,燃烧缓慢,离火后慢熄,火焰呈上黄下蓝,熔融滴落,起泡,有特殊的羊皮或指甲烧焦气味。 ②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③应力测试:正丙烷、乙无开裂、裂纹。 2.:聚氯乙烯 ①原色为无色透明,难燃离火即灭,火焰上黄下绿,白烟,燃烧变软有刺激性酸味。紫外线下,使PVC产生浅蓝、紫白的莹光。软的PVC发蓝或蓝白的荧光。②根据增剂的不同分为硬质和软质,硬质PVC采用分子量小的树脂,不含5%的曾剂,机械强度好,耐腐蚀、耐阳光、耐燃烧,软质PVC采用分子量较大的树脂,加入30%-70%增剂制成柔韧性好,抗化学药品性强。 2.:有机玻璃、压克力①原色为无色透明、易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浅蓝,熔融滴落,加热到 120°C可自由弯曲,不自浊,冒出特有的压克力臭,易熔于丙酮、苯。②高透明性耐光折射率高,用丙酮、氯仿等溶剂自体粘结,制品成型收缩率,料粒的吸湿性可导致制品起泡。③应力测试:乙醇或异丙醇,十秒无开裂、裂痕。 2.:聚甲醛 ①原色为浅黄或白色,慢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熔融滴落,强烈鱼腥臭。 ②较强机械性能,缺点不耐酸,强碱和不耐日光紫外线的辐射,长期在大气中暴晒会老化,粘合性差。 ③应力测试:12-18%盐酸溶液浸泡2H,无变形、裂纹。 2.:聚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火焰上黄下蓝,边熔边滴落,有石腊气味,常温下不熔于溶剂,加热时可溶于丙酮、苯、甲醛。②根据加工方法,可分为高密度PE和低密度PE 高密度PE为半透明腊状固体,质地坚韧,不透水性,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较好。缺点:受热后因应力消失而发生尺寸减少,柔韧性、耐剧冷热差。低密度PE为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低温仍能保持柔曲特性,抗水性,化学稳定性较强。③应力测试:硬脂酸钠或肥皂水,无变形、裂纹、断裂。 2.:丙烯腈、丁乙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①原色为乳白或白色,不透明,燃烧缓慢,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呈黄色,黑烟,软化烧焦,溶于丙酮、苯、甲苯。②丙烯腈具有拉伸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韧性、抗冲击能力以及低温性能,苯乙烯具有良好的光泽性、刚性和加工性;调节三者之间比例,可调节高冲击型、中冲击型、通用型、特殊耐热型ABS。缺点:耐热性不够高,易老化,不耐燃不透明。③应力测试:95%以上醋酸浸泡30秒,无变形、裂纹、断裂。 2.:聚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离火燃烧,火焰上黄下蓝,有少量黑烟,熔融滴落,发出石油气味。②密度cm3,是密度最小的塑料之一,熔点

实验力学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姓名:耿臻岑 学号:130875 指导老师:郭应征

实验一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应变花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条件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和主方向 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条件下的弯矩、扭矩和剪力等内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不同的桥路接线方法 4、初步了解在组合变形情况下测量某一内力对应应变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电阻应变仪YJ-28 2、薄壁圆管弯扭组合装置,见图1-1 本次实验以铝合金薄壁圆管EC为测试对象,圆管一段固定,另一端连接与之垂直的伸臂AC,通过旋转家里手柄将集中荷载施加在伸臂的另一端,由力传感器测出力的大小。荷载作用在伸臂外端,其作用点距圆通形心为b,圆通在荷载F 作用下发生弯扭组合变形。要测取圆筒上B截面(它到荷载F作用面距离为L)处各测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试样弹性模量E=72GPa,泊松比μ=0.33,详细尺寸如表1-1 图1-1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装置 表1-1 试样参数表 外径D(mm) 内径d(mm) b(mm) L(mm)

40 34 200 300 三、实验原理 1、确定主应力和主方向 平面应力状态下任一点的应力有三个未知数(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应用电阻应变仪应变花可测的一点沿不同方向的三个应变值,如图1-2所示的三个方向已知的应变。根据这三个应变值可以计算出主应变的大小和方向。因而主应力的方向也可确定(与主应变方向重合) ()() () () 45450 4545 22 4545 1,2450450 4545 04545 112 2 221 2 2 22 tan2 2 1 1 x y xy E E εε εεεε γεε εε εεεεε εε α εεε σεμε μ σεμε μ -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图1-2 应变花示意图图1-3 B、D点贴片位置示意图 2、测定弯矩 在靠近固定端的下表面D上,粘一个与点B相同的应变花,如图1-3所示。将B点的应变片和D点的应变片,采用双臂测量接线法(自补偿半桥接线法),得:()() () 000 44 2 2 64 r T T r r E E E D d M D εεεεεε ε σε π ε =+--+= == - =

残余应力测试

2.测试方法 目前常用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盲孔法,二是X射线衍射法,三是磁弹性法。 盲孔法需在工件表面测量部位钻φ1.5~2mm深2mm的小孔(粘贴专用应变花),通过测读释放应变确定残余应力的大小,所测应力为孔深范围内的平均应力,同一测点无法重复测量比较; X射线衍射法可以做到无损测试,但由于X射线穿透力有限,一般只能测出几个微米范围内平均应力; 磁弹性法是近几年发展较快应用比较成熟的一种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具有方便、无损、快速、准确的特点。 对采用盲孔法和X射线衍射法检测残余应力,施工强度大,测量精度难以保证。尤其盲孔法不能对同一位置进行重复性测量,测量数据的符合性差。因此,三峡发电机组转子圆盘支架焊缝残余应力的测试采用了磁弹法技术。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有损和无损两大类。 有损测试方法就是应力释放法,也可以称为机械的方法;无损方法就是物理的方法。 机械方法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钻孔法(盲孔法),其次还有针对一定对象的环芯法。 物理方法中用得最多的是X射线衍射法,其他主要物理方法还有中子衍射法、磁性 法和超声法。 X射线衍射法依据X射线衍射原理,即布拉格定律。布拉格定律把宏观上可以准确测 定的衍射角同材料中的晶面间距建立确定的关系。材料中的应力所对应的弹性应变必然表征 为晶面间距的相对变化。当材料中有应力σ存在时,其晶面间距d 必然随晶面与应力相对 取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按照布拉格定律,衍射角2θ也会相应改变。因此有可能通过测量 衍射角2θ随晶面取向不同而发生的变化来求得应力σ。从这里可以看出X射线衍射法测定 应力的原理是成熟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国内外,测量方法的研究深入而广泛,测 试技术和设备已经比较完善,不但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可且可以应用到各种实际工件, 包括大型工件的现场测量。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 定义 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称为残留应力或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当物体没有外部因素作用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凡是没有外部作用,物体内部保持自相平衡的应力,称为物体的固有应力,或称为初应力,亦称为内应力。 残余应力是一种固有应力。 残余应力的测试仪器 残余应力分析仪 其原理是基于著名的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即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材料上,相邻两个原子面衍射时的X射线光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通过测量衍射角变化Δθ从而得到晶格间距变化Δd,根据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原理,计算出材料的残余应力。 应力方程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 在宏观各向同性晶体材料上角度υ和ψ(见图1)方向的应变可以用如下方程表述:

(图1) 正应力和剪切应力 应力分量συ和τυ为方向Sυ上正应力和剪切应力: 含剪切应力的应力方程和曲线 如果在垂直于试样表面上的平面上有剪应力存在(τ13≠0和/或 τ23≠0),则ευψ与sin2ψ的函数关系是一个椭圆曲线,在ψ> 0和ψ<0是图形显示为“ψ分叉”(见图3)。如果σ33不等于零, 则sin2ψ斜率与συ-σ33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方程(4a)变为: (图3)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1.[1]盲孔法残余应力测量

它的原理是在平衡状态下的原始应力场上钻孔,以去除一部分具有应力的金属,而使圆孔附近部分金属内的应力得到松弛,钻孔破坏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而使应力重新分布,并呈现新的应力平衡,从而使圆孔附近的金属发生位移或应变,通过高灵敏度的应变仪,测量钻孔后的应变量,就可以计算原应力场的应力值。 残余应力检测仪主要采用盲孔法进行各种材料和结构的残余应力分析和研究,还可作为在静力强度研究中测量结构及材料任意点变形的应力分析仪器。如果配用相应的传感器,也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和温度等物理量。它以计算机为中央微处理机,采用高精度测量放大器、数据采集和处理器,测量中无需调零,可直接测出残余应力值的大小及方向,实现了残余应力测量的自动化。 2.磁测法残余应力测量 HK21B型磁测法残余应力检测主要采用盲孔法进行各种材料和结构的 残余应力分析和研究,还可作为在静力强度研究中测量结构及材料任意点变形的应力分析仪器。如果配用相应的传感器,也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和温度等物理量。它以计算机为中央微处理机,采用高精度测量放大器、数据采集和处理器,测量中无需调零,可直接测出残余应力值的大小及方向,实现了残余应力测量的自动化。 残余应力测试步骤 [2]ASM3.0测残余应力的步骤如下: 1、将应变花按应变计粘贴通用方法准确粘贴在试样测量点上焊好测量导线。粘贴前试样表面应打磨,但在打磨时不能破坏原有残余应力场。 2、连接应变仪。将工作片和补偿片分别连接在应变仪的端口上(也可以用待测的应变花作为补偿片),检查各应变片电阻。 3、安装钻具: 将带观察镜的钻具放在试样表面上,必要时开明灯,在观察镜里观察,初步对准应变花中心位置。 然后在钻具支腿与试样接触处滴胶水,胶水固化后拧紧钻具支腿上的锁帽,将钻具固定于试样表面。 再松开锁紧压调X 一Y 方向的四个调节螺钉3 (必须先松后紧),使观察镜的十字线中心在转动观观察时始终与应变花中心保持重合。 最后,锁紧压盖,应变仪重新调零。 4、钻孔: 取下观察镜,将专用端面铣刀的钻杆擦干净,滴上润滑油,(需用缝纫机油,不可使用一般机油),插入钻具的套筒内,用手轻轻转动,划去

薄膜应力测试方法

薄膜的残余应力 一、薄膜应力分析 图一、薄膜应变状态与应力 薄膜沉积在基体以后,薄膜处于应变状态,若以薄膜应力造成基体弯曲形变的方向来区分,可将应力分为拉应力(tensile stress)和压应力 (compressive stress),如图一所示。拉应力是当膜受力向外伸张,基板向内压缩、膜表面下凹,薄膜因为有拉应力的作用,薄膜本身产生收缩的趋势,如果膜层的拉应力超过薄膜的弹性限度,则薄膜就会破裂甚至剥离基体而翘起。压应力则呈相反的状况,膜表面产生外凸的现象,在压应力的作用下,薄膜有向表面扩张的趋势。如果压应力到极限时,则会使薄膜向基板内侧卷曲,导致膜层起泡。数学上表示方法为拉应力—正号、亚应力—负号。 造成薄膜应力的主要来源有外应力 (external stress)、热应力 (thermal stress) 及內应力 (intrinsic stress),其中,外应力是由外力作用施加于薄膜所引起的。热应力是因为基体与膜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而引起,此情形发生于制备薄膜時基板的温度,冷卻至室温取出而产生。內应力则是薄膜本身与基体材料的特性引起的,主要取决于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分子沉积缺陷等因素,所以薄膜彼此的界面及薄膜与基体边界之相互作用就相當重要,這完全控制于制备的参数与技术上,此为应力的主要成因。 二、薄膜应力测量方法

测量薄膜内应力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机械法、干涉法和衍射法三大类。前两者为测量基体受应力作用后弯曲的程度,称为曲率法;后者为测量薄膜晶格常数的畸变。 (一)曲率法 假设薄膜应力均匀,即可以测量薄膜蒸镀前后基体弯曲量的差值,求得实际薄膜应力的估计值,其中膜应力与基体上测量位置的半径平方值、膜厚及泊松比(Poisson's ratio) 成反比;与基体杨氏模量 (Es,Young's modulus)、基体厚度的平方及蒸鍍前后基体曲率(1/R)的相对差值成正比。利用这些可测量得到的数值,可以求得薄膜残余应力的值。 1、悬臂梁法 薄膜沉积在基体上,基体受到薄膜应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当薄膜的应力为拉应力时,基体表面成为凹面,若为压应力,基板的表面变为凸面。于是可以将一基体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形成机械式悬臂梁,如图二所示。测量原理为将激光照在自由端上的一点,并在沉积薄膜后再以相同方法测量一次,得到反射光的偏移量,进而求得薄膜的残余应力。 图二、悬臂梁法示意图 2、牛顿环法 本法是利用基体在镀膜后,薄膜产生的弯曲面与一参考平面,产生干涉条纹的牛顿环,利用测量到的牛顿环间距与条纹数,推算基体的曲率半径R,其中R 与牛顿环直径之平方差成正比,并与波长的4倍、牛頓环条纹数的差成反比,將所求得的R帶入牛顿环应力公式,可求出残余应力值 (如图三)。 图三、牛頓环法示意图 3、干涉仪相位移式应力测量法

车架应力应变实验报告

车架应力应变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应变片的粘贴方法 (2) 学会策略电路的连接 (3) 了解数据采集仪的操作 二、 工作原理: 用以金属材料为敏感元件的应变片,测量试件应变的原理是基于金属丝的应变效应,即金属丝的电阻随其变形而改变的一种物理特性。将应变片固定在被测构件上,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测量装置(简称应变仪)可将电阻应变片中的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换算成应变或输出与应变呈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力或应变值。 应变片的结构:它由敏感元件、引出线、基底、覆盖层组成,用粘贴剂粘贴在一起,如图所示。 A l R ρ =

ρ=导线电阻率 L=导线长度 A=导线横截面积 电桥:将电阻、电感、电容等参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输出的一种测量电路。 当输出电压i U =0时,表示电桥处于平衡,可得R 1R 3=R 2 R 4,直流电桥平衡,若在四个电阻处均接应变片,并使R 1R 3=R 2 R 4 若无应变,则输出电压i U =0 若产生应变, 43214 231i ) )((U R R R R R R R R U ?++-= ερ ρ )21(u d R dR ++=A dA l dl d R dR -+=ρρ??? ????-?+?-??+=?])(4433221 1221210i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三、实验流程图 本小组进行实验位置为第9测点,位置如图所示: 四、实验仪器 1.应变片 2.502胶水 3.万用表 4.电烙铁、焊锡、松香 5.绝缘胶带纸、脱脂棉、丙酮、0#砂纸、导线 6.接线盒 7.Synergy16通道采集仪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应变片的准备 贴片前,将待用的应变片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有锈斑等缺陷,基底和覆盖层有无损坏,引线是否完好。然后用万用表进行阻值测量。 目的在于检查敏感栅是否有断路、短路,阻值相差不得超过。同一次测 量的变计,灵敏系数必须相同。经测得阻值为120±0.5Ω。 2.车架表面处理准备 对于钢铁等金属构件,首先是清除表面油漆、氧化层和污垢;然后磨平或锉

实验方法:应力与应变曲线的测定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的实验测定和绘制 2、加深对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的物理意义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反映了试样随塑性变形程度增加而流动应力不断上升,因而它又称为硬化曲线。主要与材料的化学成份、组织结构、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因素有关。现在我们把一些影响因素固定下来,既定室温条件下拉伸退火的中碳钢材料标准试样,由拉力传感器行程仪及有关仪器记录下拉力-行程曲线。实测瞬间时载荷下试验的瞬间直径。特别注意缩颈开始的载荷及形成,缩颈后断面瞬时直径的测量,然后计算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 σ真=f(ε)=B·εn 三、试样器材及设备 1、6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 2、拉力传感器 3、位移传感器 4、Y6D-2动态应变仪 5、X-Y函数记录仪 6、游标卡尺、千分卡尺 7、中碳钢试样 四、推荐的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五、实验报告内容 除了通常的要求(目的,过程……)外,还要求以下内容: 1、硬化曲线的绘制 (1)从实测的P瞬、d瞬作出第一类硬化曲线(σ-ε) (2)由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换算出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

(3) 求出材料常数B 值和n 值,根据B 值作出真实应力-真实应变近似理论硬化 曲线。 2、把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与近似理论曲线比较,求出最大误差值。 3、实验体会 六、实验预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硬化曲线?硬化曲线有何用途? 2、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和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相互换算。 3、 怎样测定硬化曲线?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是什么?怎样尽量减少误差? 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的计算机数据处理 一、 目的 初步掌握实验数据的线性回归方法,进一步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 二、 内容 一般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都是呈指数型,即σ=B εn 。如把方程的二边取对数: ln σ=lnB+nln ε, 令 y =ln σ;a =lnB ;x =ln ε 则上式可写成y =a+bx 成为一线性方程。在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试验过程中,一般可得到许多σ和ε的数据,经换算后,既有许多的y 和x 值,在众多的数值中如何合理的确定a 和b 值使大多数实验数据都在线上,这可用最小二乘法来处理。 已知有测量点σ1,σ2……σk ,ε1,ε2……εk ,既有y 1y 2y 3……y k ,x 1x 2x 3……x k ,把这些数据代入回归后的线性方程y =a+bx 中去,必将产生误差△v 。 △v 1=a+bx 1-y 1 △v 2=a+bx 2-y 2 · · · △v k =a+bx k -y k 即 △V i =a+bx i -y i 我们回归得直线应满足 ∑△V ︱i 2 ,最小 △ V ︱i 2 =a 2+b 2 x ︱i 2+y ︱i 2 +2abx i -2ay i -2bx i y i

应力测量方法的历史

应力测试方法的概述 在几乎所有的机械设备中, 都有金属构件承受负载。这些构件内部应力的大小及其变化是造成失效( 如疲劳等) 的主要原因。金属构件内部应力的大小变化除了与其受力情况有关外, 还与其加工过程, 形变及周围的温度有关。为了维护、检查这些和延长使用寿命, 长期以来人们很关注应力的检测。应力的测量方法也很多, 如盲孔法、x 射线法、磁力法、超声方法等。由于超声波所固有的特性, 如穿透能力强、仪器设备简单、测量速度快、低成本等, 利用超声波无损测量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应力状况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应力超声波测量的主要理论有: 1 声速与应力关系的Hu g h e s 和ke lly 理论 超声波测量应力方法是基于声弹性效应, 其理论基本假设为: ( 1 ) 固体连续性假设; ( 2 ) 声波的小扰动叠加在物体静态有限变形上; ( 3 ) 物体是超弹性的、均匀的; ( 4 ) 物体在变形中可视为等温或等熵过程。1949 年Hughes 利用超声波测量晶体的三阶弹性常数, 以此为基础, 随后超声波应力测量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953 年Hughes 和Kelly 利用Lame 常数λ和μ, 以及Murnaghan 常数l 、m 和n提出了各向同性材料的声弹性理论表达式, 建立了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速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设固体不存在机械耗散过程,可得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1) 式中 是固体的单位体积中的势能, η是拉格朗日坐标下的应变矩阵, ai, xk( i , k =1 , 2 , 3 ) 是拉格朗日坐标和位移坐标。这一方程是研究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基础。利用( 1 ) 式, Hughes 和kelly 从理论上研究了各向同性中的波速与附加静压力或常应力的关系, 这些关系也是后来人们测量固体应力的理论基础。 选自变量为拉格朗日变量a , b , c , 质点位移用u , v, w 把表示, 由力学定律方程( 1 ) 可以写成

塑料内应力检测方法和内应力消除方法的

塑料内应力检测方法和内应力消除方法的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塑料内应力检测方法和内应力消除方法的资料 最近公司产品客户投诉有不明原因的开裂现象,个人怀疑是内应力集中所致。以下资料中遗憾的是没有PP和PVC及PE塑料注射成形零件由于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和工艺的局限性,在注塑和冷却过程中总会同时伴有压力和拉力的产生,而较高的残余应力(表面拉力)将会导致零件过早失效。为了有效规避零部件产生这种失效,更合理的设计和工艺是必需的。同时,快速而有效的检测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缺陷,并可避免问题的扩散。目前评估塑料注射成形零件表面及附近区域残余应力的方法之一是溶剂沉浸测试法。沉浸后,高应力集中区域会有相应的裂纹产生,以此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设计和工艺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下部分是主要树脂生产商GE和Bayer推荐的适合于各自主要产品的溶剂测试法。我们需要在供应商品质控制流程中加入该检测结果。GEP Lexan/Cycoloy系列塑料Lexan 系列(PC):常用于手机镜片,导光板,机壳。Cycoloy系列(PC+ABS):常用于手机机壳。对于用Lexan和Cycoloy系列塑料成形的零件,内应力的检查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醋酸沉浸法:(1)将零件完全浸入24摄氏度的冰醋酸中30秒;(2)取出后立即清洗,后晾干检查表面;(3)仔细观察外观,若有细小致密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裂纹越多,应力越大;(4)重复上述操作,在冰醋酸中浸2分钟,再检查零件,若有深入塑料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很高的内应力,裂纹越严重,内应力越大。2.甲乙酮 + 丙酮沉浸法:将零件完全浸入21摄氏度的1:1的甲乙酮 + 丙酮的混合液中,取出后立即甩干,依上法检查,有应力的零件应在60-75摄氏度下加热2-4小时以清除应力,也可在25%的丙酮中浸

梁弯曲正应力测量实验报告

厦 门 海 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编号:XH03J W024-05/0 实训(验) 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 指导教师: 成绩: 课程名称: 实训(验): 梁弯曲正应力测量 年 月 日 一、 实训(验)目的: 1、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了解电测应力原理,掌握直流测量电桥的加减特性; 3、分析应变片组桥与梁受力变形的关系,加深对等强度梁概念的理解。 二、 实训(验)内容、记录和结果(含数据、图表、计算、结果分析等) 1、实验数据: (1) 梁的尺寸: 宽度b =9mm ;梁高h=30mm ;跨度l =600mm;AC 、BD:弯矩a=200m m。测点距轴z 距离: 21h y ==15mm;42h y ==7.5mm ;3y =0cm ;-=-=44h y 7.5mm;-=-=2 5h y 15mm;E=210Gpa 。 抗弯曲截面模量W Z =b h2/6 惯性矩J Z =bh 3 /12 (2) 应变)101(6-?ε记录:

(3) 取各测点ε?值并计算各点应力: 1ε?=16×10-6 ;2ε?=7×10-6 ;3ε?= 0 ;4ε?=8×10-6 ;5ε?=15×10 - 6 ; 1σ?=E 1ε?=3.36MPa;2σ?=E 2ε?=1.47MP a;3σ?=0 ; 4σ?=E 4ε?=1.68MPa;5σ?=E 5ε?=3.15MPa ; 根据ΔM W=ΔF ·a/2=5 N ·m 而得的理论值: 1σ?=ΔM W/W Z =3.70MPa;2σ?=ΔMWh/4(J Z)=1.85M Pa ;3σ?=0 ; 4σ?=ΔM W h/4(J Z )=1.85MPa;5σ?=ΔMW /W Z=3.70MPa; (4) 用两次实验中线形较好的一组数据,将平均值ε?换算成应力εσ?=E ,绘在坐标 方格纸上,同时绘出理论值的分布直线。

残余应力检测

关于构件的残余应力检测(盲孔法检测) 一、前言 (1)应力概念 通常讲,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和外力矩作用、温度达到平衡、相变已经终止的条件下,其内部仍然存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叫做内应力。 按照德国学者马赫劳赫提出的分类方法,内应力分为三类: 第Ⅰ类内应力是存在于材料的较大区域(很多晶粒)内,并在整个物体各个截面保持平衡的内应力。当一个物体的第Ⅰ类内应力平衡和内力矩平衡被破坏时,物体会产生宏观的尺寸变化。 第Ⅱ类内应力是存在于较小范围(一个晶粒或晶粒内部的区域)的内应力。 第Ⅲ类内应力是存在于极小范围(几个原子间距)的内应力。 在工程上通常所说的残余应力就是第Ⅰ类内应力。到目前为止,第Ⅰ类内应力的测量技术最为完善,它们对材料性能和构件质量的影响也研究得最为透彻。除了这样的分类方法以外,工程界也习惯于按产生残余应力的工艺过程来归类和命名,例如铸造应力、焊接应力、热处理应力、磨削应力、喷丸应力等等,而且一般指的都是第Ⅰ类内应力。 (2)应力作用 机械零部件和大型机械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对其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适当的、分布合理的残余压应力可能成为提高疲劳强度、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从而延长零件和构件使用寿命的因素;而不适当的残余应力则会降低疲劳强度,产生应力腐蚀,失去尺寸精度,甚至导致变形、开裂等早期失效事故。 (3)应力的产生 在机械制造中,各种工艺过程往往都会产生残余应力。但是,如果从本质上讲,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1.不均匀的塑性变形; 2.不均匀的温度变化; 3.不均匀的相变 (4)应力的调整 针对工件的具体服役条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或降低对其使用性能不利的残余拉应力,有时还可以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这就是残余应力的调整问题。 通常调整残余应力的方法有: ①自然时效 把构件置于室外,经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仅下降2%~10%,但工件的松弛刚度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很好。但由于时效时间过长,一般不采用。 ②热时效 热时效是传统的时效方法,利用热处理中的退火技术,将工件加热到500~650℃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后再缓慢冷却至室温。在热作用下通过原子扩散及塑性变形使内应力消除。从理论上讲采用热时效,只要退火温度和时间适宜,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