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变迁及现在发展分析毕业论文

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变迁及现在发展分析

摘要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主要有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白族等。古城区及玉龙县为以纳西族为主。风格独特且保存完好的丽江古城由纳西族在宋末元初时期建立,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包括古城区的古城及玉龙县的白沙古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纳西东巴象形文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本文主要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历史变迁及现在发展进行解读与分析。

关键词:

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变迁;现在发展

目录

一、引言 (2)

二、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变迁 (4)

(一)丽江古城的内容组成 (4)

(二)丽江古城的文化变迁 (5)

(三)丽江古城历史变迁 (6)

三、丽江古城现在发展 (8)

(一)在保护中求发展 (8)

(二)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的山水城市发展 (9)

(三)加大资金投入,是实现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9)

结束语 (9)

一、引言

丽江地处青藏高原南端山峡耸峙的横断山脉,古代称为“麽些江”的滇、川、藏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东与四川毗邻,北同西藏接壤,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换句话说,是“茶马古道”惟一的一条通道。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丽江古镇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丽江古镇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丽江市古城区是举世罕见的拥有三项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东巴典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的地方。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主街傍水,小巷临渠,古城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如诗画卷,并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高原姑苏”、“东主威尼斯”。

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至今商贾云集。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古城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