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晚期肺部扩散会有哪些痛苦

直肠癌晚期肺部扩散会有哪些痛苦

直肠癌肺转移是常见的晚期转移方式,结肠癌肺转移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主要是出现轻微咳嗽等症状,一般重视度不够,很容易疏忽导致发展到更重的症状,了解肺转移的症状,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发现结肠癌,早发现早治疗。直肠癌晚期肺部扩散会有哪些痛苦呢?

咳嗽是结肠癌肺转移较为常见的症状,早期患者不是很容易发现,而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会咳嗽不止,咳嗽出血,,肺转移多数都是结肠癌晚期表现,到了一定的时期患者肺部还会出现胸痛,出现肿块的现象。有的过于严重,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现象。

当转移瘤侵犯胸膜、主支气管或邻近结构时,直肠癌肺转移症状可出现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相同的症状,如咳嗽、痰中带血丝、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出现较早时,提示转移灶累及支气管。如果同时伴有纵隔转移,患者可表现为音哑、上腔静脉综合征、膈麻痹及食道或气管压迫症状,偶有肿瘤引起急性肺栓塞,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直肠癌晚期肺转移症状是比较多的,往往患者比较痛苦,此时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直肠癌肺转移往往是手术切除率低,因此多采用放化疗以及中医药进行治疗。

放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那是因为放化疗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没有太大的选择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造血系统抑制,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在化疗的全身反应中,要数消化系统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最令患者烦恼,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以及口腔黏膜溃疡、咽喉炎等。因此放化疗在治疗的时候最好是联合中医药一起使用,,减轻放化疗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减少化学药物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伤害。提高化疗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对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直肠癌就比较温和,中医治疗采用天然的中草药采用天然的中草药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像以上这位患者一样选择汲取中医精髓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应用广泛。

中医治疗直肠癌并不仅限于晚期,而是全程参与直肠癌的各个阶段,如术后以中医药扶正培本为主的治疗,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在放化疗期间中医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不能耐受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单独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寿命。

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直肠癌肺转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不仅给病人带去诸多痛苦,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患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积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结直肠癌预防(优选.)

结直肠癌 「疾病简介」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大肠癌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实际上大肠癌是最易自我筛查的病症,如能早期发现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症。虽然大肠癌可防可治,但是在我国实际上超过80%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仅10-15%。 「流行病学」 2015年癌症数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数为37.63万人,死亡数为19.1万人。其中男性发病数为21.57万人,死亡数为11.11万人;女性发病数为16.06万人,死亡数为8万人。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5倍,并有连年上升趋势。

在年龄上,发病率主要集中在60~74 岁的年龄范围,占总体发病人数的41.23%,而45 岁以上发病的患者占所有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93.28%。 在死亡率方面,45 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为95.18%,整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60~74 岁和75 岁以上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别为36.13% 和40.10%。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的相关因素;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二)遗传因素 大约5%到1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基因突变,这可能会导致家族癌症综合征,并导致他们患上疾病。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UTYH- 相关性息肉病(MAP)、P-J 综合征、幼年息肉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的阳性家族史结直肠癌。 (三)其他高危因素: 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一般认为绝大部分大肠癌均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样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2、炎症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根据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对全市5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通过筛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降低了死亡率。主要方法包括根据年龄、家族史、粪便潜血检查等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内镜筛查。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可改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早期结直肠癌病人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

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1.2 疾病史和家族史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1.3 体格检查(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无指套血染。(4)三合诊:对于女性直肠癌病人,怀疑肿瘤侵犯阴道壁者,推荐行三合诊,了解肿块与阴道后壁关系。 1.4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6)结直肠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1]。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2]。结直肠癌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8/10万和15.65/10万、中部地区为24.79/10万和12.54/10万、西部地区则为24.78/10万和12.21/10万[3]。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

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4],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5]。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6]。我国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目前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Ⅲ期患者71%,而Ⅳ患者则降至14%[5]。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偏低,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 结直肠癌的筛查应根据各地区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医疗资源及个人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筛查方式[7]。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FIT相比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gFOBT)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不受饮食和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检测结果也更为准确。FI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不再推荐化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FIT 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检测费用较高,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

三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

三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 直肠癌的发生几率逐渐提升,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当前具体治疗要求和注意 事项等,需要了解具体的治疗要求,在当前基础上促进患者恢复。在整个诊断过程中有效的 干预和治疗后可行性高,能提升具体治疗优势。直肠癌的整体治疗很重要,在整个过程中需 要明确手术方式,确保治疗的合理性。 一、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癌指的是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位置比较低,容易存在误诊的现象。在整个治疗中,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复发几率低。在整体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保留肛门手术的注意事项,做好具体治疗工作,提升优势。 二、直肠癌的三种治疗方式分析 在实际病症治疗的过程中,针对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注意的是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由 于解剖关系比较复杂,手术操作的难度大,术后容易存在复发的现象。中下段直肠癌的诊断 很重要,在手术的过程中很难保留具体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中下段直肠癌和肛管括约肌 接近,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保留肛门和功能,提升优势。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广泛应该在距肛缘不足7cm的直肠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的是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 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者结肠左动脉结扎处理,在整个过程中清扫对应的动脉旁淋巴结。 在腹部做出永久性的结肠造口,手术完成后实施恢复治疗。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 此类方式也称为是直肠癌侧切除术,一般在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癌上段,在腹腔内切除 直肠大部分,在游离操作的过程中,经过腹膜反射后确定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 肠以及直肠切端,此类手术方式损伤小,能最大程度保留肛门,整体效果明显,如果癌肿存 在体积大的现象,或者浸润到现有的周围组织,则不宜采用。 (3)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 一般应用在距离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如果存在癌肿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况,主要的淋巴管被癌细胞梗塞后存在转移情况,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主,在当前手术治疗中,采用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过游离操作后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癌 肿情况如果比较严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直肠癌术后的注意事项 ◆身体检查 直肠癌的干预和治疗是个全面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身体检查工作,在整 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需要做好肛门检查工作,检查是否存在腹腔或者盆腔 引流管出血等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观察术后1周内是否存在发烧或者疼痛等现象。在整个过 程中必须注意的是做好身体检查工作,注意早期下地活动,进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伤口护理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定量FIT技术结直肠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一、项目组织结构及首批应用研究中心 (一)顾问: 白书忠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 沈祖尧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多个海外院校院士(二)专家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家: 张苏展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 代敏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曾强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季国忠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景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盛剑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胡乃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东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三)项目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 宋震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课题组副组长: 范竹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吴伟晴深圳市人民医院张群江苏省人民医院冷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罗毅解放军杭州杭州疗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课题组秘书: 毛玲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曹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课题组专家成员: 李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赵丽中天津市人民医院金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魏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靳海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贾丽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冯志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付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国新江苏省人民医院许春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蒋廷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治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孝如江西省人民医院黄红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宏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李洪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承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付静辽河油田总医院李继驰辽河油田总医院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李云霞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淑贤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素清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蔡善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黄彦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符力广东省人民医院王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大肠癌试题试题(含答案)

大肠癌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 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 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 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 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 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 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 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 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 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 A.钡剂灌肠X线检查 B.CEA测定 C.纤维结肠镜检查 D.腹部B超 E.直肠指诊 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 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 .溃疡型 C.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 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 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 D 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 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 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C 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 B. 肠刺激症症状可较早发生 C. 常伴有明显贫血 D.腹部可扪及肿块 E. 常便血 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C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A2型题 8.男,45岁,右中上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逐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1个月来解稀 便2-3次/天,贫血。查:中腹可扪及可移动的肿块,血红蛋白80g/L,大便隐血试验(++)。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胆囊癌 C.结肠息肉病 D.克隆病 E.右半结肠癌 9.女,50岁,右下腹隐痛月余。查:右下腹可扪及一移动性肿块,钡灌肠示该处充盈缺 损,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试验(++)。可诊断为: A.结肠癌 B.结肠巨大息肉 C.克隆病 D.回盲部结核(增殖型) E.直肠癌 10.男,28岁,近半年来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近3个月来腹部隐痛,近2天解鲜血便, 腹部触诊和直肠指诊末发现肿块,钡灌肠示降结肠肠壁僵硬,可见充盈缺损。应诊断为:A.乙状结肠癌 B.直肠壶腹癌 C.肠结核 D.溃疡性结肠炎(增殖型) E.降结肠癌 11.男,55岁,阵发性腹痛月余。经常便秘,大便偶带血或粘浴液,以往曾有腹部手术 史,体查:腹膨隆,全腹轻压痛,未扪及肿块,肠鸣音增多,直肠指诊阴性。X线检查:乙状结肠段局限性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壁僵硬。应诊断为: A.直肠癌 B.慢性痢疾 C.乙状结肠癌 D.肠粘连 E.溃疡性结肠炎 12.男,72岁,因乏力,消瘦近一年而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消瘦,右下腹可扪及 一4cm×3cm大小的肿块,界清,质硬,无明显压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为盲肠癌,对该患者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应包括下述范围,除了 A.右半横结构 B.升结肠 C.盲肠 D.左半横结肠 E.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 13.女,60岁,解脓血便2个月。近3天后腹胀、腹痛,呕吐1次。腹部检查:满腹压 痛,无明显肌紧张与反跳痛,有气过水声。立位腹部平片有3个液平面,肠管胀气,钡灌肠示降结肠有充盈缺损区。应诊断为: A.肠套叠

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2020《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就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案、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内镜下/外科处理以及辅助治疗与补救措施等达成一些专家共识,最终形成《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推荐筛查方法 A.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B.多靶点粪便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或3年1次; C.肠镜检查推荐可至回盲部的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 普通人群筛查方案推荐 A.筛查对象为40~74岁一般人群。 B.推荐方案:推荐每5~10年1次结肠镜检查;如筛查对象拒绝直接接受结肠镜检查,采用问卷风险评估(表1)和FIT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高危人群或FIT阳性)行结肠镜检查。若筛查对象依从性差,对初筛阳性者或拒绝初筛患者可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阳性者建议结肠镜检查。 C.对于伺机性筛查推荐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筛查方案推荐 A.若筛查对象的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或1个一级亲属确诊年龄<60岁),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B.对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或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应每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 C.对于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自20~2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 早期肿瘤内镜诊断推荐

A.建议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推荐“分次给药”进行肠道准备,并由受过系统训练的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行规范、详细的结肠镜检查,保证检查时间及肿瘤检出率。 B.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分型建议可参照巴黎分型标准。如有条件,建议结合电子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对可疑病变进一步观察。 C.对平坦型病变的内镜下处理,建议整块切除(EMR/ESD)病灶后送检。 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外科处理推荐 对于术前评估提示超出内镜切除适应证范围的早期肿瘤以及内镜切除术后评估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结合肿瘤生长位置、大小、患者手术耐受度以及患方意愿等综合考虑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以及切除范围。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早期检测推荐 对于经治疗后无肿瘤残留的结直肠癌患者推荐规范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肿瘤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肠镜检查。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CSCO教育文集2014-09-16 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张苏展 大部分结直肠癌具有缓慢的自然病程和明确的癌前病变而适宜于开展早诊早治筛查。早诊早治筛查通过发现结直肠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能提高早诊率和结直肠癌生存率,有效降低结直肠肠癌发病率,最终使结直肠癌死亡率明显下降。我国72个肿瘤登记地区2009年结直肠癌平均发病率29.44/10万,死亡率14.3/10万,其中上海市、广州市、沈阳市和嘉善县发病率居前,分别达58.98/10万,47.46/10万,43.65/10万和41.61/10万。全国几乎所有肿瘤登记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在上升。以浙江省为例,全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从2000年的23.70/10万上升到2009年的34.75/10万,年增长率达3.76%。大肠癌发病明显呈现出城市高于农村,高收入地区高于低收入地区,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高发的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肠癌发病人数必将会进一步增长,这不仅将危害更多人的生命,而且将对我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带来更大的负担。因此,加强我国的大肠癌防治势在必行。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大肠癌筛查,而正是在80年代后期,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最新调查的数据显示,2002~2010年间,美国50~75岁间适龄人群的大肠癌筛查率从52.3%上升到65.4%。与此同时,观察到的大肠癌标化发病率从2003年的52.3/10万下降到2007年的45.5/10万,平均年下降3.4%;死亡率从19.0%下降到16.7%,平均年下降3%。双率下降的程度在各个州和地区明显呈现出了随筛查率上升越多而下降越多的趋势。如Rhode Island筛查率达到74.7%,其发病率年下降达6.3%。 支持大肠癌筛查的证据主要来自早期的美国名尼苏达州、丹麦菲英岛、英国诺丁汉三大人群大肠癌筛查试验。三大试验均证实了大便潜血检测法结合结肠镜检查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发起了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大肠癌筛查,但只有少数报道了降低死亡率或发病率的证据。2010年英国一项研究报道了单独使用乙状结肠镜开展大肠癌筛查同样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2011年美国国立癌症中心(NCI)的专家经过数学模型研究认为,开展大肠癌筛查在全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中的贡献均达50%以上,人群生活习惯的改善对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也有较大的贡献。而治疗的进展仅对大肠癌的死亡率下降有11%的贡献。

直肠癌会转移吗

直肠癌会转移吗 直肠癌早期会转移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直肠癌的原发癌并不可怕,手术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直肠癌出现转移,转移到临近器官形成新的肿瘤,对于患者来说治疗难度就大了很多,那么直肠癌早期会转移吗?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肿瘤专家袁希福介绍,早期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存在一定的弊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癌细胞,对于一些不可见癌细胞,可在体内游离,可能转移到其他病灶,给患者带来伤害。 直肠癌早期会转移吗?淋巴途径、直接浸润和血运三种途径转移。肺是直肠癌早期转移的主要部分,也是它的主要转移途径。癌细胞侵犯静脉,从毛细血管、直肠内静脉至直肠静脉,在静脉内形成瘤栓,可进一步伸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并向肺、骨髂和其他脏器,引起广泛的血运转移。直肠癌早期会转移吗是不容我们忽视的,直肠癌转移了也不是无药可救,只要积极的治疗取得好的疗效还是值得我们的患者关注的。 直肠癌早期出现转移患者不要害怕,应该及时的治疗,中医是我国治疗疾病的传统方法,采用纯中药无毒无副作用,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俗话说的好“三分治疗七分保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直肠

癌不是轻易治好的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是适合。 直肠癌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因直肠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或外受湿热邪毒,入里蕃毒,内外合肥市邪结于水道所致。直肠虚不能摄血而为血尿,腰为直肠之府,直肠虚则腰背痛,湿热结毒,日久气滞血瘀。 在一般情况下,早、中期局部性的直肠癌,可用手术摘除或放疗、化疗,争取尽快消除或控制局部原发病灶,避免拖延时间,减少癌肿转移或扩散的可。需使用中药调整机体的平衡,补虚扶正,提高机体抗病功能,清除残留癌毒和根除病因,争取得到治本的医疗效果。三联平衡疗法是袁希福独创的中医治疗理念,帮助数万名患者改善生活质量,过上正常生活。 直肠癌会转移吗?中医治疗直肠癌患者康复真实病例分享: 吴连清,58岁,新乡卫辉市李源屯镇吴庄村人。2012年3月因大便带血,确诊为直肠癌,术后化疗3个疗程未再行其他治疗。2014年7月发现肛门肿物致排便不适,复查结果显示肛周转移,吴连清再一次接受了手术与2个疗程的化疗,这次的治疗效果让吴连清深受打击:第一次化疗刚结束,医生就告诉他,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经人介绍,他们找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袁希福为其开了

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内科治疗的亮点

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内科治疗的亮点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ー。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自2017年公布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医生对结直肠癌标准化诊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结直肠癌的标准化诊疗水平。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已于4月25日正式与全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见面。对此,医脉通特别连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周爱萍教授,从内科视角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的亮点。 周爱萍教授

主任医师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胃癌/智慧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结直肠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道肿瘤MDT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副干事长 胃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脉通: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您认为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方面有哪些亮点? 周爱萍教授: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于4月25日正式在线上发布。2020版指南基于近两年结直肠癌领域内科治疗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内结直肠癌领域的诊疗现状和基于专家经验的共识进行了更新。围手术期治疗方面,2020版指南基于IDEA研究的最新结果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时长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增加了对高危的II 期结肠癌,可考虑3个月的XEL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II期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T4,低分化,脉管瘤栓,淋巴结切除数量不足12个、肠梗阻/穿孔。IDEA研究主要考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时长是否可以从传统的六个月缩短为三个月。研究结果显示对于III期和高危的II期结

一文看懂中国的结直肠癌筛查

一文看懂中国的结直肠癌筛查! 导读: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必须寻找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技术方案。 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 2016年6月21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于顶级医学杂志《JAMA》发表了业内期盼已久的结直肠癌筛查最新推荐指南。 历时8年,新版筛查建议更新了哪些内容?我国的医生该关注哪些变化? 《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进行解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1.历时8年才更新的新版筛查建议,有何变化? 2016年USPSTF更新的建议推荐7种不同的筛查手段(2008年仅3种)。分别为以愈创木脂为试剂的粪便隐血实验(gFOBT)、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FIT)、粪便隐血免疫化学-DNA 检测(FIT-DNA)、结肠镜检查、CT结肠成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联合FIT。USPSTF 关注的重点已从筛查特异性转移到筛查的重要性及普及方面。 因为结直肠癌的筛查肯定是获益的,而在美国,结直肠癌的

筛查没有得到普及。2.新增的粪便检测方案如何实施?效果如何? 新增加了FIT和FIT-DNA 两种粪便检测方案。 FIT 通过检测粪便中完整的血红蛋白,比gFOBT敏感性高,根据cut off值是否固定,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 然而,不同种类的FIT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很大差异,已报道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3%~88%和91%~95%。FIT-DNA 通过检测粪便中细胞DNA的改变,研究显示其检测结直肠癌敏感性大于FIT,而特异性比FIT低。 但是粪便相关检测方法的高的假阳性率导致了不必要的进 一步检查、检查相关并发症和检查费用,且没有相关数据指导阴性检查后再次检查的时间间隔,很可能导致过度随访。 3.不盲目,看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怎么选? 中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必须寻找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 技术方案。 大肠癌筛查从总体技术布局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直接筛查法。 即直接对所有对象诊断性筛查,一般采用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 直接用结肠镜筛查检出率相对低,费用高昂,但其敏感性高,较少漏诊,多用在发达国家。 第二类:二步筛查法。

我国第四大癌症死因:大肠癌

我国第四大癌症死因:大肠癌 要建立肿瘤发展多阶段的多指标筛查方案 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第四大癌症死因。要想尽早控制住结直肠癌,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因为早期结直肠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处于T1N0、T2N0分期的结直肠癌能根治性切除。 内镜筛查是早发现结直肠癌的有效途径。但单一使用筛查内镜局限性大:内镜检查有创,无症状高危者依从性差;无法对高危人群实施预警;会产生大量无效筛查,消耗或浪费医疗资源。为了提高对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需要建立肿瘤发展多阶段的多指标筛查方案,针对高风险人群、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通过遗传、环境、肿瘤标志物、内镜影像等多种指标进行精准筛查,能明显降低筛查成本。 piR-54265:结直肠癌防治的潜在靶标? 近年来有研究团队聚焦于piRNA,这是在动物和人的生殖细胞中表达的一类新型小分子非编码RNA。他们发现,部分piRNA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也有表达,其中piR-54265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piR-5426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结局密切相关。他们的研究还显示,piR-54265能促进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和在裸鼠体内生长,且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可促进PIWIL2/STAT3/p-SRC复合物形成及STAT3磷酸化。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发现,piR-54265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可降低化疗敏感性。而在直肠癌移植瘤小鼠中,piR-54265抑制剂瘤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生存率,联合5-FU效果更好。 随后,该研究团队在218例接受术后化疗和31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piR-54265存在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并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癌组织替代指标。另外,血清piR-54265是鉴别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潜在指标:血清piR-54265低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缓解的可能性较高。 在各种常见癌症中,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piR-54265水平最高。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血清piR-54265水平逐渐降低。在血液各组分中,只有血浆或血清中的piR-54265含量在结直肠癌患 piR-54265的研究方向 有研究团队目前正针对piR-54265开展以下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开展临床前瞻性研究,验证piR-54265对结直肠癌化疗疗效预测的有效性;检测结直肠癌治疗后复发患者血清醚、十四烷基磺酸钠和无水酒精等,这些硬化剂可引起快速的组织固定。 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考察了内镜金piR-54265含量升高情况,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复发监测指标;开展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验证piR-54265对结直肠癌预警和早期检测的有效性;寻找

2021年晚期结直肠癌年度十大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晚期结直肠癌年度十大研究进展(全文)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其诊治仍然充满挑战。1月31日,由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与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0抗肿瘤新药研究及肿瘤治疗年终大盘点”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在本次会议中分享了晚期结直肠癌年度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 1、KEYNOTE-177研究 KEYNOTE-177是一项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标准治疗(FOLFOX或FOLFIRI化疗±靶向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用于一线治疗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终点是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 2020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位随访32.4个月后,盲态独立中心审查(BICR)依据RECIST v1.1评估的PFS数据证实,帕博

利珠单抗组的中位PFS优效于化疗组(16.5个月vs 8.2个月),并且ORR提高了10.7%。 2020年ESMO会议上更新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数据,由EORTC QLQ-C30、EORTC QLQ-CR29以及EQ-5D-3L三个问卷评估,共纳入294名患者。结果显示,与化疗组相比,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QLQ-C30整体健康状况(GHS)/QoL评分和EQ-5D VAS评分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善。与化疗组相比,接受帕博利珠单抗的患者观察到GHS/QoL、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疲劳等方面的恶化时间(TTD)均显著延长。 2021年ASCO-GI会议上报告了PFS2(从随机分组至二线治疗出现进展或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的分析结果,与化疗组(23.5个月)相比,帕博利珠单抗组的PFS2未达到,帕博利珠单抗较化疗临床有意义地改善了MSI-H/dMMR型mCRC患者的PFS2。 数据支持帕博利珠单抗作为MSI-H/dMMR型mCRC患者新的一线标准治疗。 2、REGOTORI研究

结直肠癌研究30年回顾和现状

收稿日期:2016-01-22 作者简介:郑树(1931-),女,安徽广德人,教授,从事肿瘤学基础和临床研究.·专家论坛· 结直肠癌研究30年回顾和现状 郑树,张苏展,黄彦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育部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9) 关键词:结肠肿瘤/诊断;直肠肿瘤/诊断;结肠肿瘤/治疗;直肠肿瘤/治疗;普查;Lynch综合征;精准医学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692(2016)01-0002-04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3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均上升3% 4%,但地区差异较大,如上海2012年发病率达56/10万。从全局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仍暂处非高发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国家癌症研究代表处(Internatinal Agency for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表的Globocan2012估算中国大陆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为14.2/10万,居世界第75位,标化病死率7.4/10万,据世界第78位。然而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例数却分别占全世界发病和死亡总例数的18.6%和20.1%,均居第1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报告,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分别列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及第5位,病死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5位。对比美国1975年-2000年间,全美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22.0%,病死率下降26.0%,主要归结于开展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及减少高危因素的暴露,显然人群筛查在结直肠癌现场防治中起主要作用。回顾我国30年结直肠癌防治历程及现状,可归纳为3个方面。 1结直肠癌人群筛查及早期诊断 我国结直肠癌人群筛查起始于30余年前浙江省海宁县(市)以15cm直肠镜和直肠指检为主要方法的直肠癌普查。目标人群为年龄≥30岁共85881人,找到直肠癌51例,腺瘤4076例。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将该次直肠癌普查中发现的4076例腺瘤作为高危人群进行长达20年的随访和结肠镜复查,使筛查地区直肠癌发病率下降31.4%,病死率下降17.5%。1989年-1990年间,浙江省嘉善县开展多项大规模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调查,获得我国结直肠癌高危因素,建立了数量化高危因素序贯筛查方案,即以高危因素问卷和免疫法大便隐血(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检测为初筛,任一高危因素阳性者或大便隐血阳性者为高危人群进入结肠镜检查。该方案适合结直肠癌中低发病而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目前数量化高危因素序贯筛查方案已在国内推广开展。在国家卫计委领导下,目前已在全国13个省34个项目点开展筛查,覆盖人群>300万。2014/2015年度,全国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点采用数量化高危因素序贯筛查方案完成40 74岁人群初筛42万人,结肠镜检查39902人,发现进展期腺瘤及早期结直肠癌1883例,肠镜检出率5.1%。嘉善县2007年-2009年开展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其筛查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已下降12.8%。海宁市、上海市、天津市和广州市更是将结直肠癌人群筛查纳入市级公共卫生项目。上海自2012年始至2014年12月共完成178万人初筛,阳性者32.7万人(阳性率18.4%),其中接受结肠镜检查9.3万人,检出大肠癌2103例,其中早期癌占48.0%,检出息肉18000例,效果极为显著。 在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技术方案方面,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形成《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1],该方案建议将筛查起始年龄由40岁提高至50岁。香港中文大学2013年联合亚太及欧美地区相关领域专家讨论结直肠癌早诊筛查不同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以投票方式提出《亚太地区结直肠癌筛查共识》。 2结直肠癌基础研究与精准医疗 结直肠癌的基础研究始于30年前病理及生化学上与血吸虫病关系的研究,但研究发现,血吸虫病与结直肠癌相关性更多为促进作用而非病因[2]。进一步流行病学研究[3]初步明确我国结直肠癌高危因素包括环境及饮用水等外部因素及家族史等可遗传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机制性研究,包括不洁水中微囊藻毒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复发腺瘤代 · 2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Vol.31No.12016 DOI:10.13267/https://www.360docs.net/doc/231508972.html,ki.syzlzz.2016.01.002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率偏低,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1. 结直肠癌筛查的可选方法: 目前的筛查方法列举如下。

基于粪便检测的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和多靶点粪便检测。FIT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不再推荐化 学法粪隐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利用粪便DNA 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查周期为3年1次或1年1次。粪便检测阳性者应行肠镜检查,有异常发现者应取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肠镜包括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硬质直肠镜。结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同时可以明确病理诊断。推荐有条件地区采用 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行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尤其对于高危人群。 直肠肿瘤在我国患者中的比例高,直肠指诊可有效检查低位直肠肿瘤,推荐体检人群行直肠指诊。但是,直肠指诊对于直肠肿瘤的筛查价值不明确。 【推荐筛查方法】: A.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 位,其中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诊断技术与应? (?)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结直肠癌发病率的

6%左右,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等。 (三)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 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 3.直肠指检:凡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大体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否指套血染。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 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6.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C E A、C A19-9;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 F P;疑有腹膜、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五)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 所有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但以下 情况除外: 1.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 2.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