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监生到葛朗台_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_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_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

贪婪和吝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孽生兄弟。我国宋代就有人给贪婪的吝啬鬼作了绝妙的定义:“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肉,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吝啬鬼们贪得无厌的共性。在西方文学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就是这一绝妙定义的最好诠释。他们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沦为物的奴隶而失去正常人的本性,以至于对人对己都显示出异于常人的克扣。

生活上爱财如命,吝啬成癖。吝啬鬼们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不考虑现实需求,一味地惜财克扣,过着乞丐般的生活。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家财万贯,农奴上千,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颈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悭吝人》里的阿巴贡自己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葛朗台的吝啬也是出了名的:夜晚点两根蜡烛,他必定要吹熄一根;谁碗里的面包渣不吃干净,他就会老大不高兴;尽管他很有钱了,依旧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对待家人薄情寡义,不近人情。阿巴贡、葛朗台为了金钱愿意牺牲儿女们的幸福。前者执意让儿子娶有钱的寡妇,女儿嫁给有钱的老头;后者威逼女儿不许谈恋爱。泼留希金做的更绝情,女儿成婚,他只

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葛朗台还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折磨自己的妻子,全然不念夫妻情分。在他们的身上,已经完全褪去了人性的光环,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贸易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厉害关系。金钱世界下,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已经荡然无存,吝啬守财,成为一生的喜好。正如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对待他人既吝啬金钱又吝啬情感。阿巴贡吝啬得连“给”字都不愿说,问候人竟说“借你一个早安”,唯恐别人占自己的便宜;泼留希金家财万贯还要偷窃邻居的东西,虐待仆人,家里几十个农奴只穿一双靴子;夏洛克的仆人阿箭被饿得用肋骨可以摸出自己的手指来;凡与葛朗台打过交道的人都难逃被他的利爪剥削的命运。对金钱的狂热痴迷,让这四个吝啬鬼不仅吝啬物质的东西,而且连感想和思想都吝啬。

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很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很吝啬,但贪吝的特征却各不相同。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拿着刀子时刻准备要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反映了他的凶残和阴险。葛朗台是暴发户,一生疯狂地追逐金钱,占有金钱,临死前还想把神父手中的金十字架抓到手里,暴露了他对金钱的狂热和执着。泼留希金是没落的地主代表,实为巨富却形似乞丐,时时刻刻都在聚敛财富,甚至偷盗他人之物,沦为金钱的奴

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赵利娟(1972-),女(汉族),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

———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

赵利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济源

454650)

摘要:在世界文学长廊中,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都堪称吝啬鬼的典型。四大吝啬

鬼在行为表现、个性特征和精神实质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严监生;吝啬鬼;葛朗台;贪欲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09)02-0007-02

第29卷第2期Vol.29No.2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9年6月20日

Jun.202009

·7

·

隶。阿巴贡也是吝啬的代名词,整天在处心积虑地聚敛钱财。西方文学的这四个吝啬鬼不仅吝啬,而且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善良的人性已经被扭曲了。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亦不乏吝啬鬼,从《庄子·外物》篇中的“监河侯”,明代徐复祚的元杂剧《一文钱》里的吝啬鬼“卢至”,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到钱钟书《围城》中“连一包人丹也不想送人”的李梅亭。尤其是严监生,被视为“吝啬鬼”的典型代表。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银子,可是“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病到骨瘦如柴,却舍不得银子买人参吃。奄奄一息时,他还固执地“伸着两个指头,总也不肯短气”,只有当小妾挑掉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中的一茎,他才把手垂下,闭目咽气。严监生临终时的举动让他列入了世界文学吝啬鬼的长廊里,很多的文学评论及影视作品都把他视为一个贪婪成性、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而大加鞭挞。同为吝啬鬼,严监生的吝啬实质上也算是勤俭,表现为克己而不克人,不同于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以及泼留希金等人对金钱痴迷、疯狂地聚敛。

严监生对金钱不是过于痴迷。妻子王氏死时,两个舅奶奶趁乱打劫,将衣服、金银首饰掠得精光,他没有制止;王氏的丧葬用去了四五千两银子;典铺里送来的利钱交与王氏保管,也不管她在哪里用。对待他人也肯舍财。哥哥严贡生惹了官司,卷卷行李一溜烟跑到省城去了,严监生却给差人吃酒、塞钱,想办法息事宁人;多次送给妻舅钱物,田上收了新米,自家腌的冬菜也不忘相送。与“为了个招待侄儿的千层糕,暴跳如雷地斥责要毁掉家的”阿巴贡相比,严监生为了亲情可以舍弃钱财。

对家人有情有义。妻子王氏病重,严监生每日请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向妻舅说起王氏病情,严监生就掉下泪来;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又哭了一场。可见严监生很重夫妻情。同样是对待妻子,葛朗台连壁炉也不肯点,病重也不请医生,不时对妻子进行精神折磨;以亲情为诱饵,抢夺女儿的定情物金梳妆匣,骗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在葛朗台的眼里,亲情是不存在的,金钱才是至高无上的。

由此可见,严监生与西方的四大吝啬鬼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在物质上,严监生对自己抠门对他人比较大方,没有因为敛财而害人;夏洛克、泼留希金、阿巴贡、葛朗台靠牺牲他人利益获取不义之财。在亲情上,严监生顾念手足情、夫妻情;夏洛克、泼留希金、阿巴贡、葛朗台对金钱有不可遏制的激情,而漠视亲情。

西方文学中四大吝啬鬼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他们处于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上升的时代,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金钱观冲击了人们原有的道德观,代之而起的是金钱主宰一切,支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观念。资产阶级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为了金钱而活,赚钱就是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除了从攫取财富中获得幸福外,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时代背景就决定了夏洛克、泼留希金、阿巴贡、葛朗台之流唯利是图的本性,骨子里都冒出对金钱不可遏制的渴望,揭示了他们对金钱的共同兴趣。所以,他们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选择牺牲他人利益作为生财捷径。夏洛克利用契约想“生生地剜下安东尼奥一磅肉”,报复安东尼奥妨碍自己的高利贷;阿巴贡的敛财方式充满了暴富的阴谋和杀人于无形的血腥,利用诡计抬高利息;葛朗台采取投资和高利贷相结合的方式。贪婪让他们扭曲了灵魂,在他们的身上,已经完全褪去了人性的光环,善良的人性已经被扭曲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贸易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厉害关系。金钱世界下,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已经荡然无存,吝啬守财,成为一生的嗜好。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金钱对于人性的侵蚀,对人性的毁灭,这是吝啬鬼的悲哀,也是处在资本主义金钱主义下的人类的悲哀。

严监生生活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盛行。在腐朽的科举制度面前,读书人是否能求得功名成为社会衡量人的重要标准。严监生花钱买个了功名,在两个有功名的妻舅面前显得尤其卑微,唯恐不尊,多次送钱送物拉拢妻舅,舍财维持人际关系。为了平息哥哥惹的麻烦,严监生不敢怠慢官差,吃酒送钱,从侧面也反映了在官吏和权势面前严监生的卑微。卑微的性格决定了他谨小慎微,只会尽力与人为善,没有害人之念,与夏洛克等人的飞扬跋扈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是吝啬,严监生从来没有想到要去害人,而常常是忍痛从自己身上割肉,因此还保留了人性中的善。同样是吝啬,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社会里,严监生只是一个过分苛刻节俭的人,并没有像泼留希金之流对金钱表现出的病态的狂热。

综上所述,西方文学中四个吝啬鬼的行为都出自于对金钱的无限贪欲,而严监生的行为只是一种过分苛刻的亲近节约的体现。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的本质不同,他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参考文献

[1]彭江浩.中西文化视野下的“吝啬鬼”——

—严监生与欧洲吝啬鬼形象之比较[J].平原大学学报,2007,(2):72.

[2]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3]果戈理.死魂灵[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朱锋)

·8·

葛朗台挑战严监生_高中作文

葛朗台挑战严监生 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即使在吝啬方面也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设想一下,如果西方的吝啬魔王葛朗台与东土的吝啬大仙严监生狭路相逢,那真有一出好戏要上演啊! 正值深秋,在这花木凋零的寂静时刻,葛朗台正走在拜访严监生的路上。除了他的破皮靴奏出的咯吱咯吱的旋律,那就只有秋风扫落叶的声响了。走到严府门口,只见一个穿着粗陋、尖嘴猴腮的矮老头带着一个仆人迎候在门前,如果不知内情,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个老家丁,但他却正是吝啬大仙严监生。 大仙睁着他并不算大的眼睛,歪着头拱手作揖:“仁兄,天公作美,让你我二人在此一叙,真是令在下欢喜不已啊!”葛朗台也显出很亲热的神气:“久闻阁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大仙紧盯着葛朗台,却不让他进门。葛朗台这才哆哆嗦嗦把手伸进衣兜,拿出一件别致的礼物——一条纸做的小毛鱼,微笑着呈上:“小小意

思,不成敬意,让先生您补补身子。”严监生的小仆慌忙上前道谢, 在他面前画了一个圆,笑眯眯地说:“还你个大月饼。”严大仙气呼呼地小声责骂道:“笨蛋,送他半个就够了!” 谈笑间进了书房,葛朗台一眼就盯住了茶几上的精美玉器。只听大仙吩咐一声:“上好茶!”葛朗台这才收回他贪婪的目光,一看茶杯,里面清白一片。“也许是清泉吧?”葛朗台边想边喝,刚一人嘴,随即满口喷出,却大声叫嚷道:“好茶!”严大仙摸摸胡子得意洋洋地说:“这是上好的龙井啊!”,说完吩咐用膳。主客两人来到客厅,只见偌大的一张餐桌上除了排列整齐的一个个空盘外,就只有两小碗泡饭了。葛朗台故作惊讶地说:“好丰盛呀!”忽然,他的手停在半空,眼睛死死地盯着桌上一条闪着光的金属镶边。他飞快地拿出一把早已准备好的刀子,狠劲地切下一块镶边,放到眼皮底下,嘟哝道:“不像是金子,也不是银子……”严大仙气得两眼放火,扑了上去,大吼一声:“好你个无赖,拿命来!”葛朗台纵身一闪,冲出客厅直奔书房,顺 势把手一抡,飞也似的逃了出去。大仙一见原来是玉器被抢,顿时跌

四大吝啬鬼的故事

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而当厨子说出准备八人吃的菜肴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临了,阿巴贡又吩咐厨子应该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作者通过阿巴贡这个形象,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_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

贪婪和吝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孽生兄弟。我国宋代就有人给贪婪的吝啬鬼作了绝妙的定义:“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肉,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吝啬鬼们贪得无厌的共性。在西方文学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就是这一绝妙定义的最好诠释。他们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沦为物的奴隶而失去正常人的本性,以至于对人对己都显示出异于常人的克扣。 生活上爱财如命,吝啬成癖。吝啬鬼们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不考虑现实需求,一味地惜财克扣,过着乞丐般的生活。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家财万贯,农奴上千,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颈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悭吝人》里的阿巴贡自己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葛朗台的吝啬也是出了名的:夜晚点两根蜡烛,他必定要吹熄一根;谁碗里的面包渣不吃干净,他就会老大不高兴;尽管他很有钱了,依旧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对待家人薄情寡义,不近人情。阿巴贡、葛朗台为了金钱愿意牺牲儿女们的幸福。前者执意让儿子娶有钱的寡妇,女儿嫁给有钱的老头;后者威逼女儿不许谈恋爱。泼留希金做的更绝情,女儿成婚,他只 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葛朗台还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折磨自己的妻子,全然不念夫妻情分。在他们的身上,已经完全褪去了人性的光环,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贸易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厉害关系。金钱世界下,他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已经荡然无存,吝啬守财,成为一生的喜好。正如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对待他人既吝啬金钱又吝啬情感。阿巴贡吝啬得连“给”字都不愿说,问候人竟说“借你一个早安”,唯恐别人占自己的便宜;泼留希金家财万贯还要偷窃邻居的东西,虐待仆人,家里几十个农奴只穿一双靴子;夏洛克的仆人阿箭被饿得用肋骨可以摸出自己的手指来;凡与葛朗台打过交道的人都难逃被他的利爪剥削的命运。对金钱的狂热痴迷,让这四个吝啬鬼不仅吝啬物质的东西,而且连感想和思想都吝啬。 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很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很吝啬,但贪吝的特征却各不相同。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拿着刀子时刻准备要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反映了他的凶残和阴险。葛朗台是暴发户,一生疯狂地追逐金钱,占有金钱,临死前还想把神父手中的金十字架抓到手里,暴露了他对金钱的狂热和执着。泼留希金是没落的地主代表,实为巨富却形似乞丐,时时刻刻都在聚敛财富,甚至偷盗他人之物,沦为金钱的奴 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赵利娟(1972-),女(汉族),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 ———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 赵利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济源 454650) 摘要:在世界文学长廊中,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都堪称吝啬鬼的典型。四大吝啬 鬼在行为表现、个性特征和精神实质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严监生;吝啬鬼;葛朗台;贪欲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09)02-0007-02 第29卷第2期Vol.29No.2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9年6月20日 Jun.202009 ·7 ·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

绪论 从人类进入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后,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女性不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与压制,而且还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又反过来规范和压抑了现实中的女性。但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人物性格等种种的不同,中西方悲剧女性的命运也各有特色。她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中西方文学史中悲伤的主旋律之一。中国的女性因为受落后腐朽的封建专制度的束缚,思想保守落后,体现出了时刻遵从伦理道德的愚昧信念。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民主的环境氛围,随意即使悲剧中的女性仍然具有追求自由的信念与勇气,显示了西方女性特有的个体意识和极力推崇的个人价值。中国的戏剧作品—《雷雨》是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现状为社会背景,着重表现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各人物坎坷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雷雨》中女主人公侍萍和繁漪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典型:鲁侍萍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女性的代表,她单纯、善良,纯真、淳朴,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最为普通的劳动人们的优良品质。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个善良的姑娘,年轻的对生活抱有太多美好希望的侍萍和当时的少爷周朴园倾心相爱,并为之生儿育女,但这样的真挚的感情却被金钱、利益、权利、等级观念所推翻,成了利益权势的牺牲品。单纯善良的鲁侍萍被赶出周家,为了生活,她被迫嫁给了鲁贵,如果说上次的有爱情的婚姻是悲惨命运的导火索,那么这次与鲁贵的婚姻更是侍萍悲剧的延续。面对着没有了爱情的婚姻,侍萍将所有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生活的无奈、苦痛与艰辛从来没有压倒过这个善良的女人,但让她看到孩子们的悲剧的时候,她再也不能隐忍的生活了,面对命运的无情的安排,她彻底的绝望了。如果说侍萍的悲剧是隐忍的沉默的悲剧,那《雷雨》中的另一个主人公—繁漪便是“雷雨” 式的悲剧。和侍萍不同,繁漪是受过一些新式的教育的女性,她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是《雷雨》中最具个性的形象。繁漪作为名门之女,被迫嫁给了大她十多岁的周朴园,虽然从年龄上、思想上,他们的结合貌合神离。在物质方面,周家的势力财产可以满足繁漪的虚荣心,在精神层面,繁漪将是一生的空虚。当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潮掀起的时候,繁漪便不再遵从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规则了,她极力的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让自己想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的生活。所以她死死的抓住周萍,进行犹如困兽般的斗争,这也体现了繁漪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农家的少女,在势利、虚荣的父母的安排下去投奔有钱的冒牌本家。我们将从侍萍、繁漪还有德北·苔丝的坎坷的命运对比中,分析在特定历史年代中西方女性的命运及异同,并探究造成这些悲剧及悲剧差异的成因。

严监生公开课优秀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角色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 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揣摸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以达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读过的书,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请看老师板题:严监生。(生齐读课题,纠正读音“监”应读四声) 监生是人名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33页,出示注释) 2、通过课题下的蓝色方框了解到哪些信息? (了解《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知道严监生很有钱)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大屏幕。(幻灯片: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请生用一个成语概括你现在知道的严监生。(板书:家财万贯) 4、这个家财万贯的人在临死前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揭题。《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范读,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听同学们读得如此投入,你能找出文段中最能表现严监生这个人物性格的句

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的形象

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 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以吝啬而著称。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对利益的追逐,是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 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 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于是,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他宁可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阴险凶残,这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独特个性。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而当厨子说出准备八人吃的菜肴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临了,阿巴贡又吩咐厨子应该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作者通过阿巴贡这个形象,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

《欧也妮·葛朗台》与《死魂灵》中吝啬鬼形象比较研究

《欧也妮·葛朗台》与《死魂灵》中吝啬鬼形象比较研究 19世纪的世界文学史中,出现了两个不朽的“吝啬鬼”典型: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和果戈里所塑造的泼留希金。对金钱的极度膜拜导致他们贪婪无比,吝啬至极,却又在财富观念和命运走向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文着眼于分析两个形象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并明确其深刻的内涵意义及所带来的启示。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将葛朗台这一阴险狡诈的吝啬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金钱观。无独有偶,同世纪的俄国文学中也出现了相似的人物形象,即果戈里《死魂灵》中的第五位地主泼留希金,其吝啬贪婪的程度同样令人咋舌。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以作品为中心,挖掘这两个形象差异背后的原因,并对其现代启示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对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人生领悟。 1葛朗台与泼留希金形象的差异 1.1财富观念 葛朗台身為资产阶级的代表,阴险狡诈,为积攒财富用尽方法且手段高明。他精心谋划,“不但经营地产,发放高利贷,还从事国际贸易,染指金融证券,甚至出任过市长,在政界露过头脸,已不单纯是一个生意人了”(邓玲:73)。酒桶贵时他老有酒桶卖,酒涨价时他气定神闲慢慢卖出,金价暴涨时他又先人一步抛售藏金……他“是只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把俘虏打量个半天再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然后安安宁宁的去睡觉。”(巴尔扎克:7)他的每一步都是仔细盘算的结果,因为他认为“钱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137),心机之重城府之深,无人可比。 与葛朗台老谋深算,看重资本增值相比,泼留希金则腐朽愚昧。他敛财的主要手段是农产品交易、收缴地租、搜刮财物、压榨奴仆,将收缴上来的钱财、实物与四处捡来的破烂一股脑堆进储藏室,任其霉变腐烂,“禾垛变成真正的粪堆,只差在上面栽种白菜,地窖里面粉结成了石块,非得劈碎了才能够用,呢料、麻布和粗布简直碰都碰不得,一碰就将会化成一团团的灰尘……”(果戈里:149)农奴活着必须卖力干活、上交地租;饿死了魂灵也能卖钱。他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田庄和小县城的街道上,一方面是嗜财如命的吝啬鬼,一方面又是大量财物的浪费者,其愚蠢可见一斑。 1.2命运走向 葛朗台与泼留希金虽都为吝啬鬼的典型代表,但他们不同的观念和手段决定了其命运走向大相径庭。葛朗台的发家之路可谓顺风顺水,他狡猾机诈又善于抓住时机,买下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和修道院,后来又给军队承包白酒,还在政治

中西方戏剧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oc

中西方戏剧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明朝的汤显祖与伊丽莎白时期的莎士比亚堪 《牡称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方剧坛的两位杰出的戏曲大师。丹亭》中的杜丽娘与《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分别是两位大师笔下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两位女主角的思想与性格中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女性形象《牡丹亭》《仲夏夜之梦》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初刊于1600年,而汤显祖的《牡丹亭》完稿于1598年,两部喜剧均是以梦幻手法表现爱情题材的经典之作。《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的人物历来被人们称道,而其中的女性人物更是作品的灵魂和艺术魅力所在。杜丽娘与赫米娅,都是处于恋情中对爱坚贞不屈的少女,本文将从二人的思想与性格中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比较分析。 一、杜丽娘与赫米娅的身世遭遇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位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她才貌端妍,聪慧过人。杜丽娘出身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充满着浓郁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而母亲甄氏则是一个夫唱妇随、贤妻良母型的女子。他们对杜丽娘的爱带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然而杜丽娘作为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无奈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是雅典城邦中伊吉斯的女儿,是一位上流社会中的年轻女性。她的父亲决定将她嫁给狄米特律斯,而她遵从自己的心意,钟情于拉山德。在面对父亲与忒休斯

的强说时,她勇敢地说:我不愿意把我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她宁愿为着自己的爱恋,而做一只孤独地自开自谢的玫瑰,宁愿披上尼姑的道服,终生幽闭在阴沉的庵院中,向着凄凉寂寞的明月唱着暗淡的圣歌,做一个孤寂的修道女了此一生。她的勇敢和叛逆令无数读者动容。 二、杜丽娘与赫米娅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两位花季少女,本应是天真自然、开朗活泼的姿态,而封建礼教却将其生命本真的活力一点一点从她们身上剥离,再套上沉重的思想枷锁。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所生活的时代理学盛行,她的父亲杜宝对她管制严格,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整天只能绣花、看书,一言一行都要遵照当时社会要求女子遵守的道德伦理、社会规范。 古老的恋歌《关雎》唤醒了杜丽娘的青春之情,大自然春色如许的烂漫春光进一步激起了她内心的情感波澜。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呼。深闺中的寂寞与青春的忧郁,反倒促使其萌发了情爱的冲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显然,游园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打开了她久锢的心灵,由此产生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爱情的渴望。 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相比,《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性格更为爽直、倔强、刚毅。她敢于反对封建礼法,挣脱羁绊,争取自由婚姻。她与拉山德相恋,但父亲强迫她嫁给狄米特律斯。根据雅典法律,女儿必须服从父亲的旨意,否则父亲可以将她处死或者送她进修道院让她孤独地度过余生。在君命、父权、封建传统和法律面前,赫米娅不甘心屈服,为了维护恋爱自由的权利,

四大吝啬鬼形象简介

剧作开场就描写了阿巴贡鬼鬼祟祟地把别人刚归还他的1万埃居埋藏在花园里,深怕有人知晓,忧心忡忡地上场了。他一眼看见佣人拉弗莱斯站在那里,就疑窦丛生,赶他、揍他,并搜查了他的双手、裤子和衣袋,惟恐他是探子。拉弗莱斯走后,阿巴贡在自言自语中泄露了埋藏1万埃居的秘密,因而看见儿子克雷央特和女儿爱丽丝之后就说谎装假,百般掩盖。这个吝啬鬼还是个刻薄精明的高利贷者。他鼓励儿子“把赢来的钱放出去图个合理的利息,早晚还可以把本收回来。”当他看到儿子身上的丝带,头上的假发时,估计这两项至少值20个比斯托时就教导儿子说:“20个比斯托,就按十二分之一放出去生利的话,一年就可以得到18个利物儿6个索儿8个德涅。”这个嗜财如命的家伙就这样登场了。这些都表现了阿巴贡对于钱财的吝啬,多自己的儿女也是一毛不拔,金钱的冲突最为突出的是在儿子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借高利贷,而最后发现高利贷者正是他的父亲,他们父子明白这笔债务关系时,矛盾已处于白炽化了。在借贷中,作者更是极力地表现高利贷者的无情和吝啬,阿巴贡的儿子通过西蒙师傅借15000法朗的高利贷。放债人的条件十分苛刻。起先他假惺惺地说:“为求良心上没有丝毫负担起见,情愿只收5厘利息。”但又接着说,自己手头并无款,需要转借,利息是2分。这样转弯抹角的结果,利息高达2分5厘。他还丧尽天良地声明,只付1万2千法郎的现款,其余的用衣服、什物、首饰折付。其实这折付部分充其量只值600法郎。作者刻画阿巴贡的吝啬形象还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像阿巴贡招待贵客晚饭的一场戏滑稽可笑。他命令佣人管好酒,不许磕碰一点,如有损伤,工钱扣除。嘱咐女儿爱丽丝注意席上撤下的东西,留神别叫糟蹋了。要求仆人不能轻易给客人倒酒。客人第一次要酒的时候别理睬,要多等一等,千万不能忘记大量掺水。千叮万嘱厨师:“得预备一些人家不太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这些细节的描写构成戏剧的喜剧因素,也正是这些细节的因素才使得阿巴贡这个吝啬鬼的形象更加鲜明。使读者感受到他这个刻薄鬼吝啬鬼的形象已经超过了对金钱的吝啬,在生活中,在感情上都是如此,他从内到外,从外到内,是一个完完整整吝啬鬼形象。在爱情上贯穿着阿巴贡对于金钱的吝啬。阿巴贡的儿子爱上了玛丽亚娜,他的女儿爱上了管家,他们准备向父亲说起他们的爱情,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钱物,但是还没有等他们开口,阿巴贡就说他已经爱上了玛丽亚娜,使得他的儿子很痛苦。他每次都无耻地喊玛丽亚娜是“我的美人儿”,并算计着乘她家穷困之机娶她为妻。然而又一毛不拨,想赚些嫁妆。花言巧语地指使媒人对玛丽亚娜的母亲讲:“总得从自己身上出点血,因为一个女孩子一点嫁妆都不带过来,是没有人要的。”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阿巴贡却正是为了不出陪嫁费,硬逼着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后来阿巴贡藏在花园里的钱箱被拉弗莱斯偷了给阿巴贡的儿子,失去箱子的阿巴贡歇斯底里,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叫法官,叫天老爷,哭号:“我那可怜的钱啊!”“我的亲爱的朋友啊!”“我要死啦”。它生动地表明阿巴贡爱钱已超过爱惜生命,已达到入魔发狂的程度。这个典型的拜金主义者不啻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拜金主义者们被铜臭腐蚀的肮脏灵魂。最后,他的儿子拿这只箱子要挟他,阿巴贡在金钱和爱情的抉择中,放弃了玛丽亚娜,选取了金钱。当一家人团聚时,众叛亲离的阿巴贡竟毫无人性地叫喊“我,我要去看看我的亲爱的箱子。”即使是在他的儿子和女儿结婚的时候,他也说他不出一个子儿,所有的费用全是由公爵负担。阿巴贡的吝啬在这里已经失去了人性,他只对金钱有感情,对于自己亲人,即使是儿女都失去了最起码的情感,表现出一种丑恶的灵魂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

《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6800多字

《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摘要:中国元代杂剧作家郑廷玉以及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莫里哀分别在自己的《看钱奴》以及《悭吝人》中塑造了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阿巴公和贾人这两个“吝啬鬼”形象。作者用了非常艺术的手法去精心塑造这两个著名的形象。这两个“吝啬鬼”既有相似的的一面,比如爱财如命、吝啬成性以及凶狠刻薄,也有不同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和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将两部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不但有利于读者对他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分析中外作家在塑造人物手法方面的差异以及思维形象,所以这种形象的对比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看钱奴》《悭吝人》吝啬鬼形象比较 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字外国文学史上,吝啬鬼形象都是人们热别关注的一种任务类型,他们的见利忘义,贪财成性,以及滑稽的表现经常使得人们捧腹大笑。我们所熟知的吝啬鬼形象外国的有著名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塑造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剧组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中国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以及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人,这些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都是十分丰富生动的,可以说是一个时代这种人物的集体表现。本文就以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这两个“吝啬鬼”形象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两者性格方面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两个人物形象以及中外作家在塑造人物手法方面的差异以及思维形象方面所呈现的不同之处。 一般意义上来讲,果将喜剧与悲剧相互比较的话,对于人物的塑造,喜剧一般比较偏重普遍性和一般性,着重对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出特别之处进行夸张的描写,形成一种诙谐的笑料,而在这种诙谐之中又见出深刻的内涵。因此,对于喜剧来说,人物性格一般是比较单一、鲜明的,有一种共同的属性特征,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将这些人物归类,比如说伪君子、流浪汉、吹牛的兵士、贪官、吝啬鬼等。无论是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都是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物,即所谓的“吝啬鬼”。根据对比分析,

严监生与葛朗台吝啬形象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2. Literature Review 2.1 On the Traditional Studies of the Books When the novel The Scholars was finished in 1750s by Wu Ching-tzu in Qing Dynasty it has become the model of satire in ancient China. There are 56 chapters, and describe about 200 figures, which is one of the best satires and influence later ages. Wu Ching-tzu took great pleasure in the company of genuine scholars and was most eager to meet them; he despised those who wrote nothing but examination essays, however, detesting those who were proficient at nothing else.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 Lu Hsun 1950s) The great contribution for Wu Ching-tzu is that The Scholars has become a worldwide satire novels that equal to other masterpieces.(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Yuan Xingpei chapter 5) Eugenie Grinder is a novel by Honoré de Balzac about miserliness, and how it is bequeathed from the father to the daughter, Eugenie, through her unsatisfying love attachment with her cousin. As is usual with Balzac, 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fully realized. Balzac conceived his grand project, The Human Comedy, while writing Eugenie Grinder and incorporated it into Comedy by revising the names of som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second edition. The popular domestic comments of the novel Eugenie Grinder mainly

四大吝啬鬼

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小资料] 点石成金变丑为美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进行比较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都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贪婪、吝啬的典型。对他们做一个简略的“平行比较”,有助于对各个典型总体上的把握,从而深化对每个人物的理解与认识。 三个守财奴中,若讲“年纪”,夏洛克比其他两个要“大”三百多岁。当这位犹太富商在威尼斯发放高利贷的时候,正是充满了血腥气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的出现的重大意义首先就在于,他是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者第一次在戏剧舞台上的亮相,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创业”初期资产阶级特有的精神面貌:在积聚财富的发家过程中,夏洛克身上体现出极端的残酷性与恶毒性。为了发财致富,他敢于以任何手段,包括用血淋淋的人肉,去扫除横亘在面前的障碍。另一方面,当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在历史舞台上初露头角的时候,它必然急于为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寻找根据,因而又带有明显的虚伪性与欺骗性。夏洛克操起肮脏营生,干着罪恶勾当时,从未心慈手软,可是一旦言之于口,似乎还不免有几分羞羞答答,躲躲闪闪,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引证一番《旧约》故事,替自己壮壮胆,以“撑起堂皇的门面”来,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行径,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宗教外衣。 资本来到人间,经过几百年发展,当它人格化为葛朗台老头时,已经是一个个人刮目相看的庞然大物了。他由一个地位低下的箍桶匠,一跃成为一名商界巨子,不但经营地产,发放高利贷,还从事国际贸易,染指金融证券,甚至出任过市长,在政界露过头脸,已不单纯是一个生意人了。他像老虎和巨蟒一般吞噬着金钱,胃口之大,。心肠之狠,城府之深,手段之高,与夏洛克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

论中外文化差异下地吝啬鬼形象

目录 一、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概述 (1) (一)西方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1) (二)中国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1) 二、中西方文学吝啬鬼形象比较 (2) (一)中西方吝啬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性特征 (2) (二)作家创作手法比较 (5) (三)作家创作思想比较 (5) 三、形象差异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6) (一)金钱观上和人情观上的差异 (6) (二)当今吝啬鬼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7) 四、中外文学中吝啬鬼形象的价值评判 (7) (一)正面分析 (7) (二)反面分析 (8) 五、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一、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概述 (一)西方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享用不尽的财富是西方文学中大多数吝啬鬼所共有的特点。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吝啬鬼却全都嗜财如命,对一点小事都会斤斤计较。即使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也没有阻止他们过着乞丐一般贫苦简陋的生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果戈里塑造的富人泼留希金,光是农民奴隶就有上千个,家里资产更是雄厚富有,但一如既往的小气吝啬。果戈里是这样描述的:“颈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敢肯定这决不是围巾。……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为了节省,经常饿着肚子睡觉,有时实在忍受不了饥饿就跑到马棚和马抢荞麦吃。巴尔扎克作品《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他的小气肤浅也是人人皆知的,就连每天家人的食物也要自己按量亲自分发,哪怕是多点了一根蜡烛也要熄灭一根才能安心睡去。可见这些吝啬鬼的心中只装着金钱! 吝啬鬼们完全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做人的道德。拥有享用不尽的财富,自己却过得像个乞丐一样还时常惦记邻居家值钱的东西,并时不时偷来一些,这就是泼留希金。上千个农奴只发给他们一双靴子。谁也别想从他手里把钱借走,哪怕带有“给”“借”意思字眼都会让他感到不舒服。另一个吝啬鬼夏洛克,他手下的奴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个个面黄肌瘦,可怜的像个骷髅,他却视而不见。我们都知道,他视安东尼奥为最大的敌人,他总是处心积虑地从他那里搜刮,时刻准备用刀子割安东尼的一磅肉。为了金钱丧失人性,心狠手辣,在夏洛克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葛朗台,吝啬鬼形象的另一典型代表,他一辈子都在扮演金钱的奴隶,但时光不会因为金钱的积累而停止,作者对他吝啬的最后写照,在生死弥留之际,死死的抓住神父手中用黄金打造的十字架。泼留希金、阿巴贡也是西方作品中吝啬鬼的极品代表,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聚敛财富,看到任何东西都要想方设法据为己有。 (二)中国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很多类似的吝啬鬼。其中《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一角色最引人注目。严监生家境富有,资产数十万白银,但其吝啬行为与西方吝啬鬼如出一辙。日常生活过的勤俭贫苦,肉在他生活中是极度奢侈的东西,哪怕是过年过节也很难买上一点。生病到只剩一口气的地步也不舍得花钱医治。生死弥留之际,看到小妾拿来灯盏之时,还固执地伸出两根手指,盯着灯盏不肯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

绪论 从人类进入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后,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女性不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与压制,而且还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又反过来规范和压抑了现实中的女性。但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人物性格等种种的不同,中西方悲剧女性的命运也各有特色。她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中西方文学史中悲伤的主旋律之一。中国的女性因为受落后腐朽的封建专制度的束缚,思想保守落后,体现出了时刻遵从伦理道德的愚昧信念。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民主的环境氛围,随意即使悲剧中的女性仍然具有追求自由的信念与勇气,显示了西方女性特有的个体意识和极力推崇的个人价值。中国的戏剧作品一《雷雨》是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现状为社会背景,着重表现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各人物坎坷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雷雨》中女主人公侍萍和繁漪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典型:鲁侍萍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女性的代表,她单纯、善良,纯真、淳朴,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最为普通的劳动人们的优良品质。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个善良的姑娘,年轻的对生活抱有太多美好希望的侍萍和当时的少爷周朴园倾心相爱,并为之生儿育女,但这样的真挚的感情却被金钱、利益、权利、等级观念所推翻,成了利益权势的牺牲品。单纯善良的鲁侍萍被赶出周家,为了生活,她被迫嫁给了鲁贵,如果说上次的有爱情的婚姻是悲惨命运的导火索,那么这次与鲁贵的婚姻更是侍萍悲剧的延续。面对着没有了爱情的婚姻,侍萍将所有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生活的无奈、苦痛与艰辛从来没有压倒过这个善良的女人,但让她看到孩子们的悲剧的时候,她再也不能隐忍的生活了,面对命运的无情的安排,她彻底的绝望了。如果说侍萍的悲剧是隐忍的沉默的悲剧,那《雷雨》中的另一个主人公一繁漪便是“雷雨”式的悲剧。和侍萍不同,繁漪是受过一些新式的教育的女性,她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是《雷雨》中最具个性的形象。繁漪作为名门之女,被迫嫁给了大她十多岁的周朴园,虽然从年龄上、思想上,他们的结合貌合神离。在物质方面,周家的势力财产可以满足繁漪的虚荣心,在精神层面,繁漪将是一生的空虚。当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潮掀起的时候,繁漪便不再遵从封建礼教“三从四德” 的规则了,她极力的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让自己想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的生活。所以她死死的抓住周萍,进行犹如困兽般的斗争,这也体现了繁漪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

葛朗台与严监生形象比较分析

葛朗台与严监生形象比较分析 引言:葛朗台和严监生是世界文坛中典型的“吝啬鬼”。人们常常将他们相提并论。葛朗台临死前努力抓住法器,叮嘱女儿,把一切都照料好,到了那边向他交账的一幕,使读者过目不忘。同样,严监生奄奄一息时,为了两茎灯草,固执地伸着两个指头,总也不肯短断气的细节描写也堪称经典。虽然二者在行为表现、个性特征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显着的差别。 关键词:葛朗台、严监生、行为表象、个性特征、深层原因 行为表象 一、相同的吝啬本性 显而易见,严监生和葛朗台都有一个共同的行为特性:吝啬。 葛朗台有着数不清的家产,一家人却住在阴冷破落的房子里。家里从来不买肉,不买面包。需要的食品全都由佃户提供,烤火用的木柴,也是砍自田地周围的树篱。只有一个女佣,年纪不小了每周六还得动手做面包。开始吃野味还是在买了树林,请人帮忙照看之后。他的必不可少的开支,“只有教堂的香火和作为钱,太太和女儿的服饰费用,家里的灯烛钱,拿侬的工钱,锅子的镀锡费,缴纳的税金,庄园的修理和种植的费用”①。这些事花费都不多,但他还是要想方设法的节省。从来不去串门,既不吃人家的,也不请人家吃饭。每顿饭的面包,每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用;侄子远道而来,他不让女仆买菜,只是吩咐佃户打乌鸦来煮汤。就如巴尔扎克在书中描述的,“似乎什么都要节省,包括动作在内”②。再看严监生,也和葛朗台一样节省,家里有十多万银子,可是“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③;病到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却舍不得银子买人参吃。葛朗台及严监生“节省”的行动皆出自于吝啬的本性,他们“节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积累更多的钱。而最能让我们看清这两个吝啬鬼本色的当属对二人临终表现的描写。 正如巴尔扎克所写:“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特别灌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而葛朗台直到临终前还不忘表现他对金子的执着。“当本堂神父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十字架、烛台和银制的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 ①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第9页 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第10页

中国四大吝啬鬼

一、《围城》里的李梅亭 带着一箱药却不肯给同行生病的孙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满口仁义道德却半路上泡妓女,在镇上嫖土娼;自己爱打牌却禁止别人打牌;假装钱财充公却私攒买烟买山薯;……所有这些,又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李的自私自利,虚伪狡诈,庸俗势利,言行不一等等恶劣品质。李梅亭猥琐的灵魂和灰色的人生得到了无以复加淋漓尽致的暴露。 二、徐复祚的《一文钱》吝啬鬼卢至 财帛如山而又吝啬异常的富豪卢至,在途中拾到一文钱后引发的故事。虽杂有因果说教,但对贪鄙悭吝的卢至形象,塑造得十分深刻,很有喜剧特色。 《一文钱》塑造守财奴形象:1素材,取材于族人吝啬者(启新,以缗系脂,以蟾代蛙,哺人狗吐, 雨具随带,一莲止饥,数日归一);2、情节,卢至家陈万贯,但却让家人忍饥挨饿。阿兰节上,卢至算计着到朋友那儿蹭饭吃,以节省自己家粮食。路上拾到一文钱。当见到众乞儿一起享用自己的所得,饮酒行令不亦乐乎,并嘲弄自己时,卢至大伤自尊,决定花掉一文钱。买了芝麻,躲到山顶独吃。佛陀化作僧人,向卢至化银子,卢至不给。僧与卢至饮酒,卢至大醉。僧人变为卢至模样,回家散分其家财。真卢至回来后,被当成悭啬鬼驱逐家门,卢至奏闻国王,佛陀施展佛法左右着宫人不许卢至进入。卢至只好求救佛陀, 终于醒悟,与妻子同时进入西方极乐世界。3、与元杂剧《看钱奴》的比较:《看钱奴》注重表达对社会的 沉痛的批判,《一文钱》只是表现对卢至吝啬的讽刺与戏谑;《看钱奴》只谈报应,《一文钱》则有对佛教 的宣讲。4、曲词:注重本色、音律。 郑庭玉《看钱奴》:取材于干宝《收神记》“张车故事”。财主周荣祖将自己祖上的财产埋在院后墙下,带着妻子儿子进京应举。穷汉贾弘义,怨恨天公,天帝派增福神暂借他二十年富贵。于是暴富。周荣祖应举失败,自己的祖上财产又遭遇盗窃,投亲不遇,贫病交加,只好在教书先生陈得甫的介绍下,将自己的儿子长寿典卖给贾弘义做义子。巨富贾弘义十分悭吝,病入膏肓时派义子长寿到岳王庙烧香还愿。长寿偶然遇到周荣祖夫妇,但双方已经不能相认,发生争吵,周荣祖夫妇受尽了晦气。周荣祖回曹州后老伴得病,到药店拿药,偶然遇到陈得甫。此时贾弘义已经死去,经过陈得甫作证,周荣祖夫妇与儿子长寿相认。检点贾家银钱,发现印有“周奉记”的字样,周家的祖上财产终于物归原主。 贾弘义病入膏肓时对义子有一段独白:“你不知道我这病是一口气上得的。我那一日想烧鸭儿吃。我走到 街上,那一个店里正烧鸭子,油漉漉的,我推买那鸭子,着实的挝(握)了一把,恰好五个指头挝得全全的。我(赶紧)来到家,我说盛饭来我吃,一碗饭我咂一个指头,四碗饭咂了四个指头。我一会瞌睡上来,就在这板凳上,不想睡着了,被个狗舔我这一个指头,我着了一口气,就成了这病。” 、在庄子寓言故事中,《外物》篇中监河侯也是吝啬鬼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1)。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2),将贷于三百金,可乎?”庄 周忿然作色曰(3):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4)。周顾视车辙中(5),有鲋鱼焉(6)。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7)。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8),激西江之水而迎子(9),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10),我无所处。 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11),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2)!” [注释] (1 )贷:借贷。粟:谷子,亦粮食的通称。监河侯:监理河道的官。 (2)邑金:一邑祖赋的收入。 (3)忿然:不高兴的样子。作色:变色。 (4)中道:道中。 (5 )顾视:回头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