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解读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解读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解读

112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7月)第7期

收稿日期:2013-01-25

作者简介:张超(1978-),男,山东五莲人,环境科学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学素质调查、科学传播。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解读

超,任

磊,何

(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公民科学素质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科协等引进美国米勒关

于科学素质的三维体系开展了全国性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调查带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工作。从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到其调查测度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争议中不断发展。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进行了官方界定,并由多个政府部门大联合大协作开展了大规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在调查理论和提升实践两条路径中,对如何衡量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关键词: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测度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Assessment

Zhang Chao ,Ren Lei ,He Wei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eijing 100081,China )

Abstract :Immense amounts of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worldwide ever since the 1980s.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iller's Frame-work about scientific literacy ,CAST has conducted a series of surveys on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nationwide ,which promoted the re-search work about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in China.Research has been developing along with continuous disputes concerning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t.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Scheme for Scientific Lit-eracy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6has given an official definition about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in China ,thus initiated large scale of construction work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under the pattern of grand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On the two path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promoting scientific literacy in China ,large amount of exploratory re-search has been done towards measuring the level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Key words :Scientific literacy ;Survey ;Assessment

具备高水平科学素质的劳动力会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现代经济也需要更多具备科学

素质的消费者。与这种经济方面的理由同等重要的是,在21世纪,民主政府的维持也会依赖于公

第7期(2013年7月)中国科技论坛113

众更多地理解科学与技术,越来越多的公共政策争论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够有效参与其中[1]。公民的不同身份及社会需求都需要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如何确立、衡量科学素质的基本水准满足上述要求,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探索。

1公民科学素质测度的发展趋势

1.1公民科学素质概念解析

本杰明·申依据功能把科学素质分为三类:公民(Civic)科学素质,即公民在对科学相关问题和活动理解的基础上参与公共事务并影响决策;实用(Practical)科学素质,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文化(Cultural)科学素质,即科学是可以被理解和学习的,它是人类文化的存在方式[2]。这一定义为后来的科学素质测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米勒提出,公民科学素质的概念应该由三个相关维度的概念构成:足以阅读报纸或杂志中的对立观点的关于基本科学概念的词汇;对科学探索过程或性质的理解;对科学技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具有某种层次的理解。据称,三个维度中每一个维度的合理成绩组合起来之后将反映一定的理解水平,以及领会并理解媒体中科学技术政策问题争论的能力[3]。在研究跨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中,米勒发现,第三维度,即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具有很大变化。对于跨国分析,米勒采纳了一个二维结构[4]。科学素质的首要要求是对基本科学技术词汇和结果的理解,如果一个人无法理解原子、分子等基本词汇,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无法理解关于科学成果的多数公共争论,或者是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公众政策议题。如果一个人具备科学素质,起码的科学词汇就是必要的。其次是对科学过程的理解,米勒的研究将科学素质概念引入了可测度的研究路径。

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这一定义是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由农业部牵头的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认为,具备科学素质的农民应该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科学素质能够基本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面向农民进行科学素质提升,应倡导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开展科学传播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发展、科学生产经营、科学生活的意识与能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6]。

综上所述,不同的语境(诉求)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别。米勒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以具备基本科学素质解读入手,从能够满足公民了解基本科学技术信息和参与相关公共话题的讨论这两个需求来对科学素质进行定义。同时,选择相应的测试题目来表示其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状态。但米勒在国际公民科学素质比较中则面临了语境化的问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是为了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出了“四科两能力”的界定;我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面对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对农民科学素质则提出了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科学经营、科学发展的要求。

1.2测度方法的演进

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对科学素质概念有众多表述和反思,但将科学素质从理论表述和概念转化为通过调查等手段测度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具体操作方法却是有限的。

过去几十年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用于判定公民科学素质的主体题目均来自于1988年米勒和欧盟合作调查形成的科学知识量表。米勒则利用各国历次调查积累的数据,如美国(1988—2004年)、欧盟(2005年)和日本(2001年)建立了数据库,利用IRT技术对参与比较的各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行了可比判定。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纳入数据库中用于比较的各题目赋予具体

114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7月)第7期

参数(基于IRT技术),计算出每个受访者的标准得分,并认为得分大于等于70分的受访者具备科学素质,各参与国的标准得分大于等于70分的受访者比例即是该国家或地区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7]。该方法作为当前国际上测评领域较为成熟的方法引入到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和比较中,较好地解决了公民科学素质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题目之间比较的难题,该方法的使用为公民科学素质的跨区域比较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开拓和创新。米勒关于公民科学素质测度的方法是较早将公民科学素质理论应用于调查实践的,该方法由于理论论述较为完备,相应的测试题目较为明确,可操作性较强,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所采用。米勒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是基于民主社会的基本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

随着公众理解科学等科学传播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进,人们(包括米勒本人)逐渐认识到科学素质测评的第三维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述是有差异的,例如各国家和地区的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8-9]。目前米勒的测度方法主要以相关的科学知识为主要测试题目,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表示不同语境下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差异。为此,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对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进行了重新审定和思索,发展和改进了一系列新的公民科学素质测度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丁和舒克拉构建的科学文化指数(SCI),其方法是除了包括传统的科学知识数据,还包括科学态度、参与度和兴趣度等其他指标数据用于构建SCI,其中对非线性指标(科学态度、参与度、兴趣度)通过条件转换,纳入SCI指标计算模型[10]。目前该方法已经在欧盟、印度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测度中应用,为不同社会语境下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比较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式。

综上所述,人们对科学素质认识的深化必然带来测评方法的改进。人们认识到科学素质是一种集体活动所具有的属性,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公民的科学素质以及对科学的理解也将存在差异[11]。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语境需要相应的测量变量来反映,因此引入了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公众对科技信息的兴趣、参与相关科技活动的程度等语境变量参与计算测度。可以看出,目前对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方法已从基于公民科学知识水平的单一变量评估逐渐向公民与科学、社会关系的复合型评估转变,加强了对科学素质的群体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考量,这种转变将公民科学素质的单一判定演进为公民对科学理解的复合型评价,使测度结果能够充分表达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这也成为公民科学素质测量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2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现状随着公民科学素质测度研究的深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把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全面纳入到创新型国家目标体系中。为顺利完成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超过5%的目标,及时跟踪、检查、反馈全国及各省分解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急需建立完善常态的、制度化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测度反馈机制,为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2.1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结合国际背景下对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研究的进展方向,中国学者对公民科学素质测评进行了大量探讨,代表性的工作是全国性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自1992年以来共开展了八次全国调查,已发展为反映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普工作效果的重要的全国性调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主要借鉴国际测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调查研究成果。

在科学素质测评理论研究方面,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在测度理论上认同从中国语境出发测度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对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也进行了大量本土化设计;在测度方法上则采用了基于米勒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三维理论进行判定,即拥有科学术语和概念的词汇量;理解科学家使用和接受的科学方法;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和与个人生活的关系[8]。但对科学素质的定义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概念。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测度指标根据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在不断完善,逐渐由以往的依据米勒的科学素质三维理论表述逐渐向《全民科学素质

第7期(2013年7月)中国科技论坛115

纲要》“四科两能力”的解读过渡。

从调查问卷的设计来看,涉及实用科学素质等语境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展调查内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四科两能力”的定义包含了基本公民科学素质和实用科学素质,关于这些表述如何从理论演化到具体的测试指标还需要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

在科学素质测评实践方面,结合《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进行分人群科学素质的测度研究,从实用功能角度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等群体的科学素质进行了试验性评价[12]。

2.2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测度的表征方法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测度的表征是描述某一地区某次调查结果定量化的指标,构建合理的表征方法是客观描述个体、群体、地区和国家公民科学素质状况的关键。

在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一直利用具备科学素质的百分比来表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及相关调查结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测度包括四个方面,即测度公民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对科学观点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的被试个数除以调查样本总体,即为本次调查公民总体所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百分比[13]。百分比表示方法把公众分为了两类,“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和“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仅有两个刻度来衡量,这样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从百分比计算过程来看,百分比的表示方法调查结果数值较小且层次划分单一,不能够深入分析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状况,不能全面反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大量“不具备”的调查数据不能够应用到调查数据的分析中。

由于百分比表示方法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对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行细化分析,进而根据各个群体特点提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有效策略,在分析2005年和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引入了“公民科学素质指数”来对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进行综合表征[13]。目前,公民科学素质指数构建是在米勒关于科学素质三维理论基础上进行表征方法的改进工作,是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为基础的实验性方法。通过充分认识科学素质的群体属性,引入了难度系数作为表现科学素质群体属性的计算载体,通过对原有科学素质的核心测试题目进行测算,获得科学素质指数。在科学素质理论上,则为把公民对科技的兴趣、公民对科技的态度等作为科学素质群体属性的语境因素纳入的科学素质指数计算奠定基础。

3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的国际比较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为代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调查数据,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素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科工指标》(2012)[14]在国际调查数据比较时也引用了中国调查的数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也具有独有的特征。

首先,概念定位的差异。基于本杰明·申的公民科学素质概念,公民科学素质应该包括公民的、实用的和文化的三个功能层面的科学素质。从概念理论和具体测度方法研究来看,各种公民科学素质的概念都有自己的定位(见表1)。目前,《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的涵义包含了“实用的”、“公民的”的两个功能定位,我国公民应该逐渐具备实用的、公民的科学素质,但同时在当前的基础上大力建设文化科学素质,为培育我国的科学文化奠定基础。

其次,测度目的不同。英美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测度目的主要为反映公民了解科学、参与科学事务的能力,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测度则主要服务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相关决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明确了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的目标,指出要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公民科学素质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提供对策依据。

再次,测度语境化趋势明显。如前所述,美国米勒关于科学素质的三维表述曾引领了国际上40多个国家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但在语境因素表述上则存在争议。英国马丁关于科学文化指数的构建引入了语境因素指标,改变了以科学知识为主的测度体系,为不同语境下公民科学素质的比较提供了一种方法。为此,中国公民科学素质

测度在原有测度框架的基础上,也引入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公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态度等指标,继续改进构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指数(见表2)。

表1不同公民科学素质概念的定位

概念定位实用的公民的文化的

实用的农民科学素质(农业部等实施的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对农民科学素质的要求)

公民的“四科两能力”(中国科协牵头

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对公

民科学素质的定义)

公民科学素质(美国米勒对公

民科学素质的定义)

文化的

科学文化指数(英国马

丁鲍尔对公民科学素质

的测度)

表2测度方法比较

公民的科学素质(米勒)科学文化指数(马丁)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测度目的服务民主社会,公民能够参与

公共科学事务

了解不同语境下的公民科学素

质,侧重于学术研究

服务于我国创新型国家

建设,培育高素质的

公民

测度指标以科学知识为主科学知识、公民对科学技术的

态度、社会发展指标(GDP等)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判断迷信现

象)

表征方法具备百分比指数具备百分比、指数

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因其社会语境的不同以及社会的发展呈现较大的不同,科学素质概念的演进产生的新思潮也会促进评估方法的改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公民更需要一种客观且实用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指数的构建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公民科学素质指数判定标准如何设定;公民科学素质组成要素权重如何确定;指数方法对社会语境因素的表达;指数方法在国际调查数据比较中的应用转化问题。

4结语

公民科学素质测度语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特征,对公民科学素质测度引入语境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状况。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研究需在公民科学素质概念、公民科学素质测度指标体系、表征方法等方面继续改进和完善。

首先,解读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概念。要继续结合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解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四科两能力”,使其针对不同人群或集体时能够具有鲜明的特征,该特征能够反映描述本群体的公民科学素质特点。

其次,完善公民科学素质测度指标体系。在解读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公民科学素质测度指标,引入群体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等,设置为科学素质语境因素指标,便于群体或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状况的比较。

再次,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表征方法。密切跟踪借鉴国际公民科学素质测度表征方法的演化,借鉴欧盟引入多语境指标的算法进行相关测度指标表征试验,以利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测度数据的国际比较。

(下转第128页)

european-initiative-on-smart-cities,2013-03-23.

[12]European Commission.Smart Cities and Communities[DB/OL].http://ec.europa.eu/energy/technology/initiatives/smart_ cities_en.htm,2012-07-10.

[13]科技部.欧盟启动“智能城市欧洲创新伙伴行动”[EB/OL].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1208/t20120809_96143.htm,2012-08-10.

[14]倪炜瑜.欧盟委员会颁布智慧城市和社区创新伙伴关系[DB/OL].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7530,2012-08-13.

[15]Felipe Gil-Castineira,et al.Experiences inside the ubiquitous oulu smart city[J].IEEE COMPUTER,2011,(6):48-55.

[16]Edinburgh Napier University et al.ICT Architecture-supporting Service Delivery in Smart Cities[DB/OL].http://www.smartci-ties.info/files/ICT_architecture_supporting_service_delivery_in_Smart_Cities.pdf,2011-10-25.

[17]Edinburgh Napier University et al.Smart Cities Project Guide[DB/OL].http://www.smartcities.info/files/Smart%20Cities% 20Project%20Guide.pdf,2010-05-17.

[18]Milind Naphade et al.Smarter Cities and their innovation challenges[J].IEEE Computer,2011,(6):32-38.

[19]Sam Allwinkle and Peter Cruickshank.Creating smart-er cities:an overview[J].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2011,18(2):1-16.

(责任编辑迟凤玲

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檼(上接第116页)

参考文献:

[1]伯纳德·希尔,徐善衍译.当代科学中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Benjamin S P shen.Science literacy and the Pubil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M].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Karg-er,Basel,1975.

[3]Miller J D.Scientific literacy: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J].Daedalus,1983,112(2):29-48.

[4]Miller J D,Pardo R,Niwa F.Public Percep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uropean Union,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Canada[M].BBV Foundation Press,Madrid,1997.

[5]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农民辅导读本[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7]Jon D Miller.The source and impact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A].The culture of science-how the public relates to science across the globe[C].Routledge,2010.

[8]Jon D Miller.The measurement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J].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1998,7:203-223.

[9]Jon D Miller.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A].Dkumar,Dchubin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A sourcebook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C].New York: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ilshers.

[10]Rajesh Shukla,Martin W Bauer.The science culture index(SCI)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A].The culture of science-how the public relates to science across the globe[C].Routledge,2010.

[11]Wolff-Michael Roth,Stuart Lee.Scientific literacy as collective praxis[J].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2002,11:33-56.[12]任福君.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第二辑)[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13]张超,任磊,何薇.创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指数[J].科普研究,2008,(6):51-58.

[14]National Science Board.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2012[M].Arlington 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12.

(责任编辑沈蓉)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doc

附录: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较2005 年的1.60%和2007 年的2.25%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水平。 11 月25 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 一、3.27%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2009 年11 月至2010 年5 月,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开展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本次调查是一次大规模的抽样问卷入户调查,调查涉及中国内地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 至69 岁公民,采取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9360 份,有效回收68416份。 本次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 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公民对科技的理性支持态度及参与科技事务的意识仍保持较高水平…… 那么,我国公民仅 3.27%具备科学素养,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表示,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历次调查所采用的公民科学素养测度指标,本次调查从3 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对了解必要科学知识测度;对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测度;对崇尚科学精神程度的测度。当一个被调查者同时通过以上 3 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任福君解释说,此次调查中,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67%,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9.75%,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64.94%。其中,满足这三者要求并形成交集的人占 3.27%。由此,得出了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的科学结论。 二、数字变化折射科学素养渐进 此次调查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公民主要通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2010 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报纸、与人交谈、互联网、广播、一般杂志、图书和科学期刊。2010 年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较2005 年的 6.4%提高了20.2 个百分点。这表明,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然是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 公民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在增多,但身边的科普场所在科学普及方面收效几何?本次调查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排在了2010 年公民参观的各类科普场馆之首。54.5%的公民常去图书阅览室,48.7%的公民参观过科普画廊或宣传栏…… 与2005 年相比,公民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在明显提高,由于“本地没有”而没有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明显降低。公民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情况就能说明这一点:2010 年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公民比例为27%,比2005 年的9.3%提高了17.7 个百分点;2010 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 年的55.7%降低了18.1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3.8%的公民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 毋庸置疑,这些数字在加减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任福君称,科技教育培训,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加强等,都对公民科学素养的点滴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十二五”奋起直追急补短板 公民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支持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无独有偶,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公民对科技感兴趣程度较高并保持积极理性的支持态度,公民支持科技事业并对其充满期望。 与2005 年相比,2010 年我国公民对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比例增长较快。其中,科学新发现拔得头筹,其次分别为医学新进展、新发明和新技术。2010 年我国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为医学与健康,感兴趣比例高达82.7%。其余依次为经济学与社会发展、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计算机与网络、军事与国防等……3.27%、20 年的落差。这两个数字的差距,成为现场记者竞相发问的焦点。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认为,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很多, 主要由于中国科普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包括科技馆的密度不够,媒体对公民的影响较小,公民本身对科技认知程度虽在逐步提高,但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依然较低。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追赶这一差距,希望能够加大步伐,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杨文志坦言,正在征求意见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与十一五不同的措施,重在加强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建设。其中,以离退休人群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主,着力提升社区整体的科学素养。杨文志透露,十二五期间,在城乡统筹着力抓社区科学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专兼职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推行科普事业与产业并举的措施。 记者获悉,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自1992 年开始已经进行了8 次,调查结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正在研究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 年)》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根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要,每 5 年开展一次全国总体调查,其间将针对特定人群、区域或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同时加强对公民科学素养状况的测度研究,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科普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的主要内涵包括 3 个方面: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这项调查工作十分重视。我国也于1992 年开始,先后8 次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为国家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盘点历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一)20 世纪90 年代的前3 次调查(1992 年、1994 年、1996 年): 研究不断深入,调查日趋完善。 1992 年, 中国科协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经国家统计局批准, 正式组织了我国第一次“中国民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抽样调查”。同年, 上海开展了第一次“上海市民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的省、市级调查。参照美国1993 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提供的数据, 1992 年中国调查的结果与美国、日本和当时的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对比。结果显示, 中国公民在理解科学知识方面的比例虽然落后, 但还是一个有可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的数据;在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评价方面,认为科学技术利大于弊的比例,中国公民排在前列。 此次调查为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材料, 中国学者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涵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重要性, 科技界和科普界对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94 年, 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的有关部门组织了第二次“中国民众与科学技术抽样调查”, 调查首次关注了少数民族群体的状况。 1996 年, 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配合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调查, 调查问卷增加了公民对经济学基本知识( 如自由贸易、市场经济) 的理解和公民的迷信状况等内容。 回顾20 世纪90 年代进行的 3 次调查, 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我国学者对国际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译介、交流和了解的不断深入, 虽然我们在调查指标和问卷中不断增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但调查结果的连续可比性和国际对比性越来越成为此项研究最突出的特点。 (二)21 世纪的第四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1 年): 科学素养比例提高但发展不均 2001 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01 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1996 年的0.2%上升至1.4%。 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在性别、职业、学历、年龄、城乡、经济发展区域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公民科学素养发展不均衡。如男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1.7%、女性为0.98%;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城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1%,农村居民为0.4%;东部地区为2.30%、中部地区为0.85%、西部地区为0.64%。总体上呈现男高女低、城市高乡村低、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 (三)第五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3 年):九成百姓不上网不去科技馆 从2003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 年的1.4%增长了近0.6 个百分点,但公民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行为指导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行为指导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指导。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最大心率=220-年龄,每周至少运动3次。 吸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一、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正常体重有助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超重和肥胖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等。体重正常者应保持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到正常范围。 体重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进食量与活动量的平衡。食物提供能量,运动消耗能量。进食量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进食量不足,可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干部综合素质提升试题

干部综合素质提升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领导的三级本职是为群体事业的开拓性与()。 A 服务性 B 先进性 C 创新性 答案:C 2、政治修养是领导干部自身修养的核心,是()。 A 灵魂 B 道德 C 精神 答案:A 3、讲()是领导干部政治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A 政治 B 学习 C 正气 答案:B 4、管理理论是指导中层领导干部从事各项管理活动的路标和(),它是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总和。 A 蓝图 B 向导 C 航向 答案:A 5、实行依法治国,它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很好的法律素质、很强的法律观念和()的能力。 A 依法办事 B 懂法守法 C 制度建设 答案:A 6、()是指对承担的领导工作尽职尽责的精神状态,是做好领导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A 领导职权 B 责任意识 C 领导责任 答案:B 7、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勤政为民,还要()。 A 公正为民 B 廉洁奉公

C 无私奉献 答案:B 8、()是受领导工作规律支配表现在领导过程中的活动。 A 领导行动 B 领导动态 C 领导行为 答案:C 9、领导方法是领导者为了确定和达到群体目标所采用的方略、程序、规则、手段和技术,是()的具体表现方式。 A 领导行为 B 领导活动 C 领导思想 答案:B 9、正确认识思想工作的地位,是领导者做好思想工作,完成各项任务,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思想工作基本原理中的()问题。 A 重要 B 重大 C 首要 答案:C 10、领导激励,就是领导者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发下属和群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鼓励组织群里为实现()而努力奋斗的一种职责行为。 A 目标 B 领导目标 C 工作目标 答案:B 11、心理调适,是讲人的()与行为转换。 A 思维 B 精神 C 思想 答案:A 12、所谓沟通是指将()传递给客体,以期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A 思想 B 精神 C 信息 答案:C 13、( B ),是指领导者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不当懒官。 A 优政

公民科学素养题目

1、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最早生命体是()。 A、原核细胞 B、脊索动物 C、灵长类动物答案:A 2、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由()国家发明的。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答案:C 3、大黄蜂飞行时,扇动翅膀的方向是()。 A、直上直下 B、横8字 C、横6字 答案:B 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的量是()。

B、5g C、6g 答案:C 5、猫为什么蜷缩着身体睡觉()。 A、舒服 B、散热少,暖和 C、安全 答案:B 6、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 B、氢气 C、二氧化硫 答案:A 7、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其中()颜色的光穿透大气层的本领最大。

B、红色 C、蓝色 答案:B 8、诺贝尔奖为何没有设立数学奖()。 A、诺贝尔心仪的姑娘选择与一位数学家在一起,诺贝尔心里不爽 B、诺贝尔认为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事理,而诺贝尔奖应授予在实际应用上造福人类的杰出人物 C、诺贝尔奖设立时,没有数学这门学科 答案:B 9、克隆技术的本质是()。 A、单性繁殖 B、双性繁殖 C、无性繁殖 答案:C 10、全球第一颗3D打印的人工心脏,是用()材质打印的。

B、金属 C、陶瓷 答案:A 11、植物的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其中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答案:A 12、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A、同极互相排斥 B、异极互相吸引 C、有磁性 答案:A 13、当虾肉与富含()的食物共同食用时会产生有剧毒的砒霜。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答案:C 14、铁路钢轨的接缝处为何留有空隙()。 A、节省钢轨材料 B、便于维修 C、预防热胀冷缩带来的钢轨长度变化 答案:C 15、油料着火时,不能用哪种方法灭火()。 A、干粉灭火器 B、水 C、沙土 答案:B 16、速干衣为何干的快()。

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

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仅有3.27%国人具备 ugmbbc发布于2011-02-24 08:19:41| 13940 次阅读字体:大小打印预览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该怎样看待这一数据?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究竟怎样?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议论。1992年以来,中国科协在参照国际通用调查题项的同时,结合具体国情,在大陆地区对18—69周岁的公众展开调查,形成了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比较这8次调查结果,尤其是解读2010年的最新数据,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人的科学素养状况。 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何薇是唯一参加了全部8次调查的研究人员。据她介绍,2001年,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是1.44%,2003年的数据是1.98%,2005年是1. 60%,2007年是2.25%。 2010 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但在何薇看来,并不能简单地作数字对比,应该更关注中国的语境及调查数据背后透露的信息。 在这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何薇称,以9道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整版)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整版)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25)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个人或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10. 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 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 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4. 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 5. 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科学素养大赛题库(100题)

3、下面那种情况不会引发海啸。C A、水下地震 B、火山爆发 C、瘟疫 4、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 A A.生物污染 B.食品污染 C.噪音污染 14、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c A.火星 B.土星 C.水星 23、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 A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 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29、( )是海洋能发电的一种,但是它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 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 A A 潮汐能发电 B 波力发电 C 潮流发电 30、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室内,你赤脚站在瓷砖上觉得比站在棉花上冷, 是因为: () B A 棉花温度较高 B 瓷砖导热较快 C 身体的错觉 31、一个充满气的氢气球,把它放了,它将: () C A 一直向上升 B升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上升 C一直升,最后爆炸 32、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 B A.丹顶鹤 B. 大熊猫 C.骆驼 D.一种植物 33、人类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 B A. 心脏 B. 骨髓 C. 脊髓 D. 大脑 34、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转动的电风扇前,温度计的液柱会 ()。 C A、上升 B 、下降 C、不变 35、一枚古钱币的中间有一个方形小孔,如果将这枚古钱币放入火中 加热,那么,小孔的面积会( )。B A、缩小 B 、扩大 C 、不变 D、不一定 39、在太阳系速度大比拼中,( A )绕太阳运转的速度最快。 A. 水星 B.地球 C.木星 D.火星 40、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哺乳动物是( C)? A.大象 B.犀牛 C.蓝鲸 D.河马 47、美丽奇特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它通常发 生在什么时候? B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48、“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发 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C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19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引言 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我国第三次(第一次1992年,第二次1994年)全国性的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20个县(城市区),覆盖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样本量为6000,约为我国人口的20万分之一。回收有效问卷4465份,占总样本量的74.42%。有效样本量达到社会学一般要求的有效数量。这次调查是成功的,数据能够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文将根据1996年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众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及其它国家相比的差异等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国际调查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1996年的调查除了保持原有的调查题目以外,又增加了对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迷信的程度和对未知现象的看法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更全面第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第一节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变化 经过多年探索之后,各国专家学者逐渐地对什么是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测度标准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不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所有的科学技术状况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了解,而是指基本的了解。这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如果一个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没有基本的了解程度,那么,就不能理解大众传媒中的科学技术进展的报道和科学信息,从而也就不可能提高科学素养。如果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了解,就不能分辨伪科学和科学之间的区别,从而也不可能具备科学精神。如果一个公众不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就不能自觉和有效地认识科学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的局限性,从而也就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作用的理解,科学事业就又可能失去公众的支持。在这三个标准的内容中,专家们又精心地设计了测试题。公众科学素养的三项标准和这些相应的测试题目,已经构成从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通用标准指标体系的基础。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调查能够得到国际的承认和便于与各国进行比较,我们采用了国际间通用的调查标准和测试题目。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也相应地设计了适合中国特点和我国公众比较熟悉的科学技术问题,用以测度科学素养的辅助试

2016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包括三个方面

2016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包括三个方面: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 三、基本技能(12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24.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职业伤害。 25.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27.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8.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工作心得

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工作心得 领导干部既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又要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领导干部可从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坚持学习 领导干部首先要学好政治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要掌握好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其他辅助知识。领导不学习就没有领导工作的主动权,领导者就是培训者,要把本单 位人员培训好。因此,领导干部的学习很重要,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作为领导干部,学习知识既要注意专和精,同时也要注意涉及面尽量宽一些。 二、养成良好的作风 一要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要为人正直,对党忠诚,对组织忠诚,要讲诚信,坚持以诚信立身立业。二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做到认真负责,照章办事,雷厉风行,在照章办事的同时,还要注意创新。三要养成良好的领导作风,要做到守法自律,公道正直,不拉帮结派,不搞自由主义,要言行一致,做到“动静言为,光明正大”。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要立足岗位,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注意虚心向内行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研究总结的良好习惯。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做到行为严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俭节约,整齐整洁。只要这五个方面的作风过硬,才能说明领导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比较高。 三、加强团队意识 现在的竞争有两个特点:一是团队的竞争;二是人才的竞争。在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益是由这个团队所从事的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要特别珍惜我们现在的形势,维护我们的大局,维护整体利益,要认识到团队的发展必须是整

体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必须寓于整体的发展之中,任何人单打独拼都成就不了大事业。 四、自觉维护团结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胜利。”一个班子必须要讲团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珍视团结。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目标走在一起,要通过这个共同的事业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一种缘份。而且只有整体事业发展好,大家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在处理团结问题上,原则的问题必须坚持,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就要求大同存小异。班子内部成员之间不能互相瞧不起,互相设置障碍,这对团结非常有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人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班子里各种人才配套,就可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果都是同一种类型的人,没有互补性,战斗力肯定不行,互相信任,互相团结,互相维护,互相支持。这样班子的整体力量才能强大。大家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工作,只是使力的途径不一样,大小不同,光从一个途径做工作是做不好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多系统构成的。企业如果不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协调一致,就会困难重重。任何一项成功都有好多的因素,是多方面发挥作用,共同努力的结果,红花还要绿叶配。 讲团结就并不是一团和气。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会议上充分讨论,充分发表,但经过会议一旦定下来了,就必须坚决去落实。领导切忌背后议论,搞小圈子,这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品质。这是最影响团结的事。领导要有大局意识,也要有服从意识,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自己有不同想法和看法,不要在会后、下属面前随便说,否则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善于听意见,要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班子成员之间对什么事都要坦城相见,与人为善,正确对待别人,正确看待自己,只有这样维护团结,才有一个好基础,才能体现一个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2020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生态环境197题)

2020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生 态环境197题) 一:判断题(每题4分) 1、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废弃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包装、快餐盒等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因塑料制品大多呈白色,故称为“白色污染”。()(√) 2、保护环境是政府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3、为了方便耕种,玉米杆、水稻杆、小麦杆等作物秸秆最好在田间地头烧掉。()(×) 4、烂菜叶、秸秆等丢在外面可以自然腐烂,因此可以随意丢弃。()(×) 5、化肥使用方便,没有臭味,因此使用化肥比使用猪粪、牛粪种地更环保。()(×) 6、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农田周边水体的污染,这种说法正确吗。()(√) 7、为了保护农业环境,我国正在推行减少化肥用量的行动,有

人认为为保证粮食产量,不应该推行化肥减量。()(×) 8、只要不出现烧苗的现象,种庄稼过程中化肥用量越多越好。这种说法正确吗?()(×) 9、种植庄稼过程中,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按照测土配方进行施肥比凭自己的经验施肥更加科学、环保。()(√) 10、我们这一代只需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应该留给下一代承担。()(×) 11、城市里有大量工厂,农村基本没有工厂,因此农村没有环境污染。()(×) 12、打印时选择双面打印是一种环保行为。()(√) 13、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节日期间最好选择不放鞭炮。()(√) 14、垃圾的分类处理属于环保行为。()(√) 15、黑色塑料袋属于“白色垃圾”。()(√) 16、农业生产中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地膜,因为可以减少农田白色污染。(√) 17、一次性塑料袋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不应该禁止使用。(×)

科技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试题库500题

科技部宣传部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题库(500题)测试使用说明: 《基准》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测评时从132个基准点中随机选取50个基准点进行考察,50个基准点需覆盖全部26条基准。根据每条基准点设计题目,形成调查题库。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一、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1)著名科学家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里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霍金的观点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②否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③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④符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A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上述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D) 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当我国部分地区发现空气小颗粒物pm2.5水平超标时,部分地区出台了控制车流量、治理污染等相关措施,这体现了:(C) A. pm2.5对我们没什么伤害 B.现代城市车流量过大急需管控 C.认知世界和尊重科学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D. 二者没有联系

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工作心得

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工作心得 领导干部既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又要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领导干部可从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坚持学习 领导干部首先要学好政治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要掌握好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其他辅助知识。领导不学习就没有领导工作的主动权,领导者就是培训者,要把本单位人员培训好。因此,领导干部的学习很重要,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作为领导干部,学习知识既要注意专和精,同时也要注意涉及面尽量宽一些。 二、养成良好的作风 一要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要为人正直,对党忠诚,对组织忠诚,要讲诚信,坚持以诚信立身立业。二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做到认真负责,照章办事,雷厉风行,在照章办事的同时,还要注意创新。三要养成良好的领导作风,要做到守法自律,公道正直,不拉帮结派,不搞自由主义,要言行一致,做到“动静言为,光明正大”。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要立足岗位,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注意虚心向内行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研究总结的良好习惯。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做到行为严谨、

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俭节约,整齐整洁。只要这五个方面的作风过硬,才能说明领导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比较高。 三、加强团队意识 现在的竞争有两个特点:一是团队的竞争;二是人才的竞争。在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益是由这个团队所从事的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要特别珍惜我们现在的形势,维护我们的大局,维护整体利益,要认识到团队的发展必须是整体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必须寓于整体的发展之中,任何人单打独拼都成就不了大事业。 四、自觉维护团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胜利。”一个班子必须要讲团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珍视团结。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目标走在一起,要通过这个共同的事业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一种缘份。而且只有整体事业发展好,大家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在处理团结问题上,原则的问题必须坚持,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就要求大同存小异。班子内部成员之间不能互相瞧不起,互相设置障碍,这对团结非常有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人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班子里各种人才配套,就可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果都是同一种类型的人,没有互补性,战斗力肯定不行,互相信任,互相团结,互相维护,互相支持。这样班子的整体

科学素养大赛题库(500题).doc

江苏省第二届公民科学素养大赛徐州赛区题库 第一部分:基本常识 一、填空 1、我国农历中有(24)个节气。 2、笛子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3、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称为未成年人。 4、地球上有七大洲,企鹅是(南极)洲所特有的动物。 5、地球上有四大洋,位于地球最北部的是(北冰洋)。 6、清朝道光年间,在虎门销禁鸦片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7、电脑的“大脑”是(中央处理器(CPU))。 8、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9、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阳光能量、制造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10、成年人的骨头有(206)块。 11、电灯是由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 12、在离地面20~25公里的平流层内,有一层臭氧气体。臭氧层的作用是阻挡太阳(紫外线)辐射。 1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14、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15、创制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的我国古代科学家是(张衡)。 16、电池的发明人是(伏特)。 17、世界第一大河是(尼罗河)。 18、世界上最早发明麻醉术的是(华佗)。 19、“杂交水稻之父”指的是(袁隆平)。 20、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21、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填国家)1957年发射成功的。 22、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于(1970)年发射成功的。 2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引爆,震惊了世界。 24、“两弹一星”中“两弹”是指导弹和核弹,“一星”是指(人造卫星)。

2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行星之王”指的是(木星)。 26、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3%)。 27、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8、地球表面有(71%)的地方被水覆盖。 29、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30、甲午战争中牺牲的名族英雄是(邓世昌)。 3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32、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按传统习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张飞、关羽一类戏曲角色属于(净)角。 33、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34、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35、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贝尔德)。 36、计算机是使用(二)进制进行计算的。 37、汽车轮胎上的沟纹主要作用是(增大摩擦)。 38、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是(杨利伟)。 39、如果不吃早餐,到午饭之前人便会心慌,乏力,不想学习,这是由于(低血糖)造成的。 40、被称为“维生素的宝库”的食品是(海苔)。 41、目前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4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大型农学著作,其作者是(贾思勰)。 43、卫星云图上,表示云区的是(白)色。 44、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45、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46、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地方在(南极)。 47、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48、未经查明来历的空中飞行物,国际上通称(飞碟(UFO))。 49、(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50、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是(故宫)。 51、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52、明代李时珍用了27年时光,写成了(《本草纲目》)。 53、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26条132点)

家用臭氧机可以帮你清除蔬菜上的农药; 富含84种矿物质的玫瑰盐纯天然无污染,可以让我们吃得更健康; LED美容仪能够帮助改善皮肤; 吃大蒜可以抗癌; 吃烧烤可以致癌 …… 这些通通都是骗人的!类似的谣言扰乱了我们的生活,甚至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如何防止被忽悠?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4月21日,科技部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基准》共有26条基准,涵盖132个基准点,包括了解阴阳五行等传统哲学思想、宇宙大爆炸等天文知识、生物进化等生物知识;了解人体生理知识;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掌握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等内容。 制定《基准》是健全监测评估公民科学素质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 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以下为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快来仔细对照看看,你的科学素质能打多少分?

1. 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 (4)知道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2. 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能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7)知道系统内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结构可能是由很多简单的结构构成的;认识到整体具备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功能。 (8)知道可能有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9)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