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专题

世界近代史专题
世界近代史专题

新航路的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直接原因:寻找新的商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建立,阻断东西方传统陆路贸易的通道,西方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动力原因:弘扬和传播基督福音

探索未知世界,追求人世间的幸福

条件:

航海术(指南针的运用)、造船术(多桅帆船的运用)、制图学的改进,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

海上武器和战术的发展,保证了远洋航行的安全

商业上的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了资金支持

专制政府的支持

地圆学说的普遍流行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引出两大革命:“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的内容一是商品数量品种的激增,二是商路的增多,三是贸易中心转移,四是商业霸主易手;引起价格革命)

首先,商业活动空前繁荣,经商观念成为社会主流观念。从事商业的人员激增。

其次,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且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增加,货源空前开阔。

其三,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的出现)纷纷建立。

其四,一系列贸易中心形成。欧洲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

其五,商业精神增强。重商主义开始流行,并成为许多欧洲王朝的基本国策。

国家货币的产生、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近代工厂制度的产生等。

价格革命

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金银贬值,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成为“价格革命”。

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封建地主阶级衰落,资产阶级、新贵族因为掌握大量财富开始迅速崛起。

地理大发现的后果:

第一、物种的交流

1、农作物和牲畜在新旧大陆之间的双向交流

2、人种的交流

第二、世界贸易的扩大

三角贸易的展开

第三、疾病的传播

第五,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

第六,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第七,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八,导致亚非拉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第九,导致贩卖黑奴的兴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亿的精壮人口。

第十,为人口的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民族的产生。如18世纪,美利坚民族的产生。

新航路的开辟,反映了整个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统一的大势所趋,还有就是物种交流,比如美洲的玉米、烟草、马铃薯、咖啡留到世界其他地方,欧洲的葡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核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14年政治生涯,特别是外交经历总结探索的结果。综观《君主论》,讲的是君主的治国之道和兴邦之术,主旨是君主或其他类型的专制统治,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中心问题是政治手段和军事措施这两个方面。书中强调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必须重视军事;必须通权达变,灵活机动,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并要真正了解国情,注意避开谄媚者。书里推崇的是强力而独裁的君王制度,深刻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特点。

新教三大主流教派

马丁·路德——信义宗——神学

以“因信称义”的宗教思想与罗马教会相对抗,开创了注重内在精神自由的路德教(信义宗)。

英国——圣公会——教会与政权

为王权的壮大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安立甘宗或圣公会)。

16世纪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斗争经过

1529-1536年,召开7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令:

1532年,“首岁教捐法”

1533年,“禁止上诉法”

1534年,“至尊法”、“继承法”、“叛国法”

1536年,“反对教皇权力法”

加尔文——归正宗——神学与神权

强调勤奋节俭的美德,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合理性根据(归正宗)。

马丁·路德的改革活动

?1520年《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反对罗马教廷的三道护墙:

神权至上

教皇和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只有教皇才有权召开宗教会议

《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

《论基督徒的自由》

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宗教意义:克服了罗马天主教的内在矛盾和虚假信仰,把宗教理想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并且通过宗教分裂的事实而促进了宗教宽容。

世俗意义:打破了罗马教会一统天下的专制格局,在客观上推动了自由精神的生长、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灵魂的得救不是教会的工作,是上帝把恩赐给了他的信仰者。因此,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因信称义”思想的意义在于与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所宣扬的各种善功称义思想针锋相对,反对通过买卖赎罪券等活动来达到称义目的的虚伪主张。

克伦威尔的评价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空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关于如何评价克伦威尔,史学界争论比较大,大致有几种观点:一是克伦威尔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坚强的反封建战士和领导者,在革命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坚持主张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指挥和领导了多次重大战争,充分显示他的军事才能,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具有镇压民族起义和镇压王党叛乱的两重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克伦威尔的确是想当国王,但这是他在探索统治英国的方式,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制是适合英国国情的。因此克伦威尔是功大于过的人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克伦威尔并不是一个战争的革命者。他杀掉国王并非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而是为了取而代之。他操纵议会和军队,对人民则欺骗、镇压,入侵爱尔兰,更证明他不是一个战争的革命者。第三种观点认为,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克伦威尔应该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1649年以前,克伦威尔能顺应历史发挥的潮流,基本上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尽管有妥协的一面,仍不失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地走向了反动,镇压平等派、掘土派、远征爱尔兰,都应全面否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一直十分敌视激进的民主主义共和制纲领,对国王和君主都衷心拥护的人物。认为克伦威尔是坚强的反封建战士,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新制度的探索者。虽然在革命中有一些缺陷,但是功大于过。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克伦威尔值得肯定。可以称之为资产阶级革命家,但在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走向反动,应当否定。

1、勇敢的坏人(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初),进步反动派都诅咒他。

2、口是心非的两面派。(18世纪-19世纪中叶)

3、王者之雄。20世纪初。随着世界工厂的建立,资产阶级对于为他们海外扩张开辟

了道路的人看成是英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4、保守的独裁者

英国工业革命

原因之一

?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深入农村(圈地运动)

?政治原因:国王与议会的冲突

圈地运动的原因:

1、由于价格革命,使原来收取货币地租的大地主收入锐减,一些贵族因此改变生产方式

2、到16世纪末,由于手工工场的发展及城市的增长,于是羊毛的需求量和粮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价格扶摇直上

大宪章的主要内容

《大宪章》洋洋数千言,共63条,涉及问题较多,但主要是重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

第一,宣布了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同意”。所谓“一致同意”,是指当时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大宪章》中关于不许对商人任意征税的规定,突破了以往贵族反抗王权的狭隘性,有助于他们与城市市民的联合。其他关于遗产税、未成年人的财产监护权、领主遗孀的嫁妆等,都作了规定。

第二,明确了国民的权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被协商权。

?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

?监督国王和反抗暴政的权利。

意义

如果跳出具体内容的圈子,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大宪章》的意义仍然是深远的。

第一,它通过制定和颁布成文法的形式,把一般封建性原则明确具体地写进条款之中,比较含蓄地申明和体现了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宪法精神。它“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它居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新华出版社,1983年,上册,第234页。)这恰恰是《大宪章》的奇妙之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的大部分具体规定都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大宪章一直作为国王应遵守法律的象征而矗立着”。(S.佩因特:《大宪章》,载《美国历史评论》第53卷第1期,1947年,第45页。)它成为英国有限君主制传统的永久的历史见证。

第二点则是《大宪章》的起草人始料不及的,即该文件所规定的一些封建原则往往被后人赋予新内容,并根据政治需要另作解释。譬如,文件中提到的“自由民”,原意是指以贵族为主体的封建统治阶级,以后扩延至广大民众,甚至将社会下层包括在内;而封建贵族合法反抗国王政府的权利则演变为人民大众反抗暴政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每当王权膨胀,威胁到人民的自由时,英国人民就乞灵于《大宪章》内含的宪法原则,发出反抗的呼声,并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由此可见,《大宪章》在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成为英国宪政遗产的一部分,它的各项条款所申明的种种权利终究会转换成要求民主与自由的通行语言。

第三,《大宪章》所体现的原则为未来的议会及议会制度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譬如,通过向国王宣告国民有被协商权,明确规定国王必须召开有若干贵族组成的议会,从而为数十年后议会的产生铺垫了一块沉稳的基石,为数百年后新兴资产阶级参与议会斗争

提供了法律依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后世学者称《大宪章》为“第一个伟大的议会文献”。(R.布特:《中世纪英国议会史》,伦敦,1989年,第51页。)而当时议会并未产生。

1688年的“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从而基本上实现了英国1640年革命追求的主要目标——自由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国会对国王的最终胜利,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的终结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确立了议会最高主权

?打击了君权神授观点

?对美国、法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光荣革命留下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形成,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双元革命时代

我们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dual-revolution)。这个历史性的时代以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在兰开夏(Lancashire)建立现代世界第一个工厂制度为开端,而结束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的发表和第一个铁路网的建立。

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大胜利;不仅仅是“现代经济”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其中心是大不列颠和法国这两个毗邻而又互为竞争对手的国家。

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阶级之间不平衡

1、旧制度的腐朽性(导言P1)

2、阶级不平等引起人民普遍不满

二、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的矛盾

旧制度对资本主义的阻碍:

(1)国内关卡林立,货币、度量衡、法律、捐税极不统一

(2)城市中封建行会的阻碍作用

(3)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

三、思想上的原因: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18世纪:“哲学家的世纪”

基本特点有二:

(1)提倡唯物主义

(2)宣扬天赋人权

第一阶段:1789.7-1792.8(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①八月法令P98-99

②《人权宣言》P99-100与《一七九一年宪法》P106-108

③国王逃走未遂和马斯校场事件P104-106

④政治俱乐部与制宪议会P101-106

⑤立法会议与对外战争P108-112

⑥八月十日人民起义与君主制的垮台P113

第三阶段:1793.6----1794.7(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一、国内外形势严峻P121

第一次反法联盟(1793年)

王党、贵族的叛乱(旺代叛乱)

吉伦特派的破坏

二、革命开始转向激进

三个土地法令的颁布P121

1793年宪法P121

雅各宾专政P122-124

1、强化国民公会的权力;

2、军事改革及全民总动员;

3、继续推行《粮食最高限价法令》;

4、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恐怖统治的内容及影响P124

雅各宾派政权的困境P125-126

雅各宾内部的分裂P126-127

1794年7月,热月政变P128

热月政变(The Thermidor reaction)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M.F.M.I.de罗伯斯庇尔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热月政变的性质:

1、热月政变本质上是反动的(余小慎:“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世界历史》1980年、第3期

2、不是反革命政变,认为热月政变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重大转折点,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规律。(刘宗绪:“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历史研究》,1979年第7期)

美国革命

美利坚民族利益的代表人物: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in,1706-1790)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

美国革命的原因P72

1、英国政府限制北美殖民地工商业的政策,引起了北美人民的不满

2、北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北美人民逐渐有了共同的市场、共同文化和共同性格3、七年战争后,英国企图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遭到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双方战争的爆发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英国

发达的国内市场、独特的人才优势,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

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矿

农业革命的发展

社会人文因素(三层式社会结构)

政治制度的变革与政府行为的转变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殖民战争与殖民掠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在工业革命时期,代表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他著名的文章《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系统阐述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这是他思想中的正确部分。

作为一个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反对重商主义,反对国家干涉工商业活动,反对建立任何组织,主张放任主义,进行自由竞争。他把全社会的人分为三个阶级,即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并且指出了三个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他却认为,这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同资本主义制度一样,是合乎自然法则、永恒不变的东西。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也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思想,颂扬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废除谷物法,实行自由贸易。

总之,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利润、利息和地租、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个阶级作了经济上的分析,最早接触到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问题。他们思想中的这些科学的成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又决定了在他们的学说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庸俗的因素。因此,他们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科学的价值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征的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随后一系列以电力为基础的发明不断出现,如电灯、电话、电报、电车等。电力广泛应用,不仅提供了一种廉价的能源,而且带动了一大批相关的产业的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大规模生产技术开始出现

两种方法:

一是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的出现

二是流水装配线(福特制)

福特制

福特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在于,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生产,在生产标准化即产品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使生产过程流水线化,使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人的各种作业在时间上协调起来,并由传送装置的速度决定工人每天所完成的作业和产品数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泰勒制(管理制度)

19世纪末,美国的F.W.泰勒开始提倡“劳动科学组织”,发明了“泰勒制” (Taylorism)。

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阐述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当时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内容和方法:包括劳动方法标准化、制定标准时间、有差别的计件工资、挑选和培

训工人、管理和分工。

①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对动作的分析仔细研究工人的操作顺序和方法,以求找出最合

理的肢体运动路线和加工方法以及应用的工具,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见动作和时间研究)。在大量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标准操作规范和程序并普遍推行。泰勒从铲料试验中发现工人每锹铲起21磅重的物料,效率最高,于是制造了大小不同类型的铁锹,以适应各种比重不同物料的铲装,使工人每锹都能铲起21磅重的物料。又如,通过对金属切削加工的大量观测和分析,提出了完成全部工序的每个工步、操作动作、刀具选用和切削用量,并依此制定了操作标准和切削规范(见金属切削原理)。

②制定标准时间:泰勒研究了操作时间。他挑选技术熟练的强壮工人,要求他们紧张地

操作,同时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为单位,记录每道工序、每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加上适当的休息、调整、熟悉操作过程等额外时间,经过周密分析,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据。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对按操作标准和工时定额完成计划工作量的工人,以较高的

工资率支付工资,对不能完成生产定额的工人,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④挑选和培训工人:严格挑选工人,使他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对选定的工人采取课堂

教育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按规定的操作标准进行技术培训,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

⑤管理和执行分工:泰勒主张一切工作都应通过考察,明确职责分工。他对管理人员和

工人的工作进行了研究,明确划分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并建立生产控制、成本计算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

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法令P297-299

1857年1月,亚历山大二世主持召开了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会议,讨论各省递交的解放农民的方案。经过激烈的争论,直到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特别诏书。

《二月十九日法令》的主要内容:

①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

《二月十九日法令》反映了农奴主一手实行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法令宣布了农民的人身自由,从此地主再也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地主不能禁止农民结婚,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得到了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用自己的名字进行诉讼等权利。农民还取得了脱离农民地位,成为小市民或商人的权利。

《二月十九日法令》从法律上宣布了农奴的人身解放,但是在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公民权利。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取消了,但是超经济的(即封建的)强制为经济的(即资产阶级的)强制所代替。这就是农民所处的新地位和他们从前所处的被奴役的无权地位的基本区别。

《二月十九日法令》在农村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从而保证了地主对农民进行半奴隶制的剥削。农民在同地主订立赎身契约之前,如要使用原先所使用的份地,仍需交纳代役金或服劳役。农民在赎买份地之前,还负有“暂时义务”。只是到二十年之后(1881年12月28日)才又颁布一项法令,规定负有“暂时义务”的农民必须赎买份地,而当时这类农民已经不多于百分之二十了。

意义(P301-302):经过农奴制改革,从农奴制度的束缚下一共解放了男性农民2120

万人(女性农民也同时获得解放,她们得不到土地,因此也不用付赎金),同时,他们也得到了一些土地和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相对有所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农民之间的竞争,使一部份人上升为富农,另一部分破产成为自由雇佣工人,从而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同时,地主和沙皇政府以赎金的方式向农民勒索到巨额赎金,也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提供了资金。

因此,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俄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占据统治地位。通过改革,沙皇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也扩大了。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化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所以说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是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方式的转折点。

改革以后,一些地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依然存在,农民由于交纳赎金,照旧被束缚在土地上,这就推迟了农民的分化,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扩大,防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后保留下来的极端反动的沙皇专制制度,成为地主继续压迫农民的靠山;地主阶级依旧掌握政权,资产阶级的利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因此,彻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就成为未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

俄土战争

争夺近东和巴尔干地区,历来是沙皇俄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头等目标。1827年,沙皇俄国以援助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为名,勾结英法对土耳其作战,迫使土耳其签订和约,把多瑙河口和附近各岛屿以及库班河口以南的黑海东岸很大一部分土地划归俄国,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也成为沙俄的“保护国”。1828——1829年对土战争的胜利,大大加强了沙俄在巴尔干地区的地位。

此后,1833年,沙俄又利用土耳其与其附庸国埃及作战的机会,以武力威胁,迫使土耳其与它签订条约,承诺为了俄国的利益封锁达达尼尔海峡,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派军舰出入,从而把黑海变成了沙俄的内湖。沙俄在中近东和巴尔干地区势力的急剧膨胀,引起了英、普、奥等国的强烈不满。1841年,它们联合迫使俄国签订《伦敦海峡公约》,申明任何国家的战舰平时都不得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沙俄独占黑海海峡的企图因此遭到了失败。

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沙俄乘土耳其帝国衰落的时机,又伸手这一地区,企图夺取黑海海峡,控制巴尔干地区。因而与英、法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当时,资本主义的英国正想方设法要在近东和中东站稳脚跟,自然不能容忍俄国势力在巴尔干半岛得到加强,也不允许作为东方市场咽喉的海峡被沙俄控制。法国资产阶级也害怕俄国势力在近东得到加强。

美国内战的原因:

两种制度的冲突和南北矛盾的激化

(1)美国两种经济形势的矛盾:

①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保护国内原料和市场,扩大工业品出口,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

②南方奴隶主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销往英国,并从英国大量输入工业品,力主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

③矛盾的焦点在于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废奴运动的高涨: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不断高涨。废奴主义者积极呼吁废除奴隶制,并积极付诸行动。南北双方的矛盾日趋尖锐。

(3)内战的导火线: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的美国共和候选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美国内战北方取胜的原因:

1、在北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生产力的发展是南方不能相比的(工业实力强大,人口众多)南方所实行的单一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非常脆弱,根本不能与北部抗衡。

2、在政治方面,北部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北方进行的是一场反对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因此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支持。

3、林肯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如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的力量是不可阻挡。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此战不但改变当时美国的政经情势,导致奴隶制度在美国南方被最终废除,也对日后美国的民间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林肯的评价:

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100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1.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2.促进了北方更先进资本主义生方式的传播,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请了障碍

3.废除了奴隶制,解放了劳动力

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运动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他们的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眼泪之路”. 西进运动是美国拓宽疆土,吞并土地的一种侵略行为,它开发了如今的美国西部地区,消灭了众多印第安文明,当时美国只是东边的殖民地地区,需要大量的土地,当地已经满足不了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西部,当时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有一帮先驱者向西部探索,并和印第安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直行进到太平洋,就是现在墨西哥一带。后来大量人包括政府和军队涌入西部,通过劫掠、诱导、欺骗、屠杀印第安人,并开发西部地区。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残酷的封建剥削和连年饥荒,迫使农民和城市贫民分期反抗,这些反抗斗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统治秩序。

米骚动P331 十九世纪三十年以来,大商人和高利贷者勾结幕府,任意抬高物价,引起大米及各种商品价格的上涨,结果造成了城市平民的暴动,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作“米骚动”。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837年2月大阪警务官大盐平八郎领导的起义。这次起

义虽然仅在一天半之内就被镇压下去,但它是进步知识分子领导城市平民推翻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1860-1867年,全国农民起义86次,仅1866年就达40次。

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废藩置县

土地改革,准许土地买卖

制定宪法,召开国会

文明开化

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

殖产兴业P341

第一,用国家力量扶植资本主义。

第二,用国家力量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三,用国家力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和派遣留学生。

文明开化和大力发展教育P342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策之一,它意味着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乃至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以便把日本从封建社会迅速改造成资本主义社会

普及义务教育

建立近代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中“忠于天皇、孝敬父母”为最高美德。

富国强兵P344

普及义务教育

建立近代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中“忠于天皇、孝敬父母”为最高美德。

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意义--走向令人瞩目的现代化道路

消极成果---带有很大封建残余,迅速走上军国主义之路

19世纪西方三大政治思潮

从1815年到1848年,各种社会的和政治的意识形态成为欧洲各地思想界的主要关注对象: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以及一些地区的民族主义。

社会原因

法国革命的一个后果是,引发了19世纪的三大社会思潮: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保守”,坚持传统,反对激进变革。

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

保守主义思想家认为现存社会是上帝的旨意,主张服从权威,强调宗教的至上地位,强调社会的均衡、历史的连续性。

最早的保守主义产生于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那些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的人,被称为保守分子。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12年的西班牙,当时西班牙自由党用这个词来标榜他们促进立宪政府的决心。1816年英国的托利党人则首先用带有蔑视的口吻使用“自由主义”一词来贬低对手。1822年,直到19世纪三十年代,“自由主义”才被广泛应用。虽然“自由主义”一词直到19世纪初才出现,到19世纪中叶才被广泛使用。

自由主义的概念:

哈耶克“自由主义一词是在以各种不同的含义使用着,而这些含义,除了描述它对新观念的开放性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在这些新观念中,包含着一些同自由主义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所表示的本来含义截然相反的东西”。说明“自由主义”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思想,也不是一种能够精确定义的理论。但哈耶克的这段话里,倒是明确指出了自由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对新观念的开放性”,亦即对新观念的宽容态度。

自由主义的学说在英国革命期间首次被明确地提出来并得到贯彻。

自由主义随着美国革命而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

到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主义对政府的决策已经具有指导作用了。因此19世纪的自由主义更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

自由主义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衰落的原因在于它未能赢得新兴的工人阶级的支持。一般来说,工人们已经转向各种社会主义或者转向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因此一个接一个国家的自由主义被挤压在保守主义者和左翼的社会主义者之间。

民族主义

拿破仑战争中,欧洲地区的民族意识开始增强。

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的民族主义表现最突出。

社会主义

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人竞争秩序,“革命结束了一种不平等,但造就了另一种不平等”。

社会主义者不想回到旧制度,而是想继续前进,争取在一个新社会里实现经济上的而不

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

关于新社会的性质和实现途径,他们的主张纷繁多样。

一战

一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

三、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四、客观条件: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1)法德矛盾-----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

(2)英德矛盾-----世界范围的主要矛盾

(3)俄奥矛盾-----主要争夺巴尔干

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相互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核心德国

(2)三国协约:核心英国

①法俄(1892)--对德奥意---开始形成两大集团

②英法(1904)--决定性步骤

③英俄(1907)- --最终形成

3、萨拉热窝事件(191

4、6)----直接原因(导火线)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塞尔维亚除外)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哪些?

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

战争引起一系列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本考试是世界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标准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学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使用规范汉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尺度参考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世界史知识和汉语写作综合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世界史知识,基本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初步的基本史料解读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规范汉语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世界史基本理论的把握能力。 四、考试的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史料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测试考生的世界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试题分类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的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详细论述题。总分为300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世界史基本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和比较系统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全部世界史基本知识的名词8-10个。 第二部分:简答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和理论,具有概括和总结能力,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2-4个简答题。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史论结合的回答,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6道。 六、答题要求 要求考生使用碳素墨水笔、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答题纸上,清楚工整地使用规范的汉语回答问题。 附:《世界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世界近代史提纲

世界近代史 1、文艺复兴开始于14 ,产生于意大利,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思潮。 2、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诗人但丁,其作品是神曲;意大利的画家是达芬奇,其作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文艺复兴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莎士比亚,其作品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3、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个诗人,同时是新时代的第一个诗人。 4、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是: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5、列举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事实? A、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 B、1487年,迪士亚发现了好望角。 C、1519——1522年,麦哲伦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6、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作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苏格兰人民的起义。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是克伦威尔。 10、列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颁布的文献、颁布文献的目的、内容、意义? 《权利法案》。目的:为了限制王权。内容: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拥有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意义: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2、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压制了北美13个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13、1775年7月4日,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拖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结素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5、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16、法国大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领导者罗伯斯庇尔。 17、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18、1799年,拿破伦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建立帝国,称为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他失败。拿破伦在位期间,颁布的《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19、列举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在独立战争、法国在大革命时颁布的文献及其内容?英国《权利法案》内容: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拥有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美国《独立宣言》内容: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法国的《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021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今天就把考研复习方法和参考用书给到大家。 英语我很早就买了辅导书,一直在背单词,用的《一本单词》,但是单词是背了忘,忘了背,这个过程一定要坚持。 从六月份开始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我先做的英语一,做最近10 年的就可以了,没必要做太多,做完还要认真分析答案解析,将不认识的单词记下来,多看多背(如果到了九月份还没做完,就先把真题做完,不必详细分析答案解析)。九月份就要开始做英语二真题,做这个必须要认认真真,不要着急。在这期间你也可以搭配看一些课程的讲解,比如蛋核英语的课程,这样你可能学得比较轻松。你也关注木糖英语和蛋核英语的公众号去学习,利用吃饭坐车上卫生间的时间看看就可以了。 另外,关于作文,我先是把英语二真题的英语作文抄下来,之后自己把不同类型的作文进行分析总结,自己编写出作文模板,这样你只需在考试前背诵几个模板就好。 大家在复习考研政治时,尤其是复习初期,更应该注重对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和主观题的复习。使用李凡老师《政治新时器》系列时,能够夯实好基础,掌握好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以下是答主观题的技巧: 首先,开门见山,明确考点。 考研政治主观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细读题目和材料,找出隐藏在材料背后的考点所在。有时候,一个材料包含很多考点,甚至多是跨章节、跨学科的。这就需要考虑周全,建议先在心里在或草稿纸上罗列一下,把思维打开,不要局限于材料本身,也不要局限在某一框架之内,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其次,联系题目,阐释考点。 考点不能光列出来就完了,还要适当地展开一下,进行分析,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有对应的分值。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可以不必过长,两三句即可,但一定要有。 再次,段落清晰,整洁有序。

736历史学基础(世界史部分)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世界史基础考试科目代码:[736] 一、考试性质 世界史基础考试是为黑龙江大学招收世界史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科目。通过考试了解考生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世界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测知其能否达到合格的程度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阶段。 二、考试要求 1、掌握世界史发展的基本史实,能够清晰明了地把握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世界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三、考试内容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罗马帝国的危机 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 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美国史(含美国外交史)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美国史(含美国外交史)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 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招生33人,其中拟招收直博生3人,本校硕博连读生16人。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专业。应试生复试权重为30%。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 系所名称历史学系 招生总数33 系所说明其中拟招收直博生3人,本校硕博连读生16人。应试生复试权重为30%。 招生专业:世界史(060300) 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备注 06.美国史(含美国外交史)①英语②世界近现代史③美国史 三、导师介绍 北京大学在招生目录中并没有提供导师名单。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北京大学考博英语复习指导 北京大学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考博资料获取、辅导课程可咨询叩叩:893.241.226)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909世界文明史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909世界文明史 适用专业: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简答题(简述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文明史》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2门历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工业文明的曙光 1.西欧的原初现代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2.全球化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第二章工业文明的来临 1.工业文明在欧美大陆的确立:工业革命、现代民主政治的拓展、社会主义运 动的兴起 2.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向工业文明艰难迈进的诸文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部分: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转型期的震荡与探索 1.转型期的震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2.转型期的探索:苏联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欧美资本主义现代 化模式的改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土耳其、墨西哥)赶超型的资本主义现 代化模式的创立 第二章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 1.推动现代化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联合国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殖民体系的瓦解 2.现代化的扩大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扩大、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 进一步调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成就 3.整体世界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冷战的兴起第三章走向21世纪的人类文明 1.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兴起:新技术革命、“新经济”的兴起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区域化的迅猛发展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样卷(参见往年试卷)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世界近代史(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会):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 优越性(进步性)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思想意识:要求摧毁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发展的要求 局限性: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 生产工具先进,交通便利,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英国、法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俄国、日本) 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 ☆四大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性质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 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 自由主义思想19世纪略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边沁、孔德、杜威 社会主义思想19世纪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文艺复兴运动 1、中古世纪,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性,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背景2、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荣区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兴起许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资 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 3、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含义: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 由,表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2018年-2019年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专业解析] 本专业考试科目为:世界史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1:1.4 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50字左右)每年将近有200—300人参加考试,历年分数线分别为14年:345;15年:345;16年:380,考研竞争比较激烈,保研率达到50%到70%。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50字左右)注重最新历史研究成果,重基础,题目比较灵活,近几年比较重在理论,亚非拉史比重上升 [复习计划] 考研一定要讲究方法,必须有策略,尤其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本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对指定教材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将依据考试大纲,对各个章节的主要考点分别予以详细讲解;同时结合本人备考经验,为考生进一步提炼每章节考研的重点、难点、必考点,让考生全面熟悉知识点。 第二阶段,讲解近年考研真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让考生能抓住出题风格,同时了解常考内容、重点内容,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点巩固。 第三阶段,对新闻评论进行讲解,对传播学小论文进行分析,以及新闻热点问题等进行总结,从最后五十分中和其他考生拉开差距。 第四阶段,复习串讲所有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能灵活运用,同时讲解答题技巧。 [参考书目] 世界史六卷本,新全球史,世界文明史,20世纪世界史,史学概论 2018年考研全程规划 一、全程规划 (一)基础阶段(2017.3-6) 1.这个时期大家平时的课程挺多的。帮帮在这里要叮嘱大家:当下课程学习是更重要的啊,对于复习考研,我们则在不上课的时候打个坚实的基础吧!(跨专业考研的童鞋,请忽略这一点,但千万不要挂科呀!) 2.此阶段要做到对各科基础知识有整体印象,全面细致的了解知识点。 3.这个时期做模拟题都是无意义的,不如打好基础,再好好研究真题。还没决定学校和专业的童鞋,一定要在此阶段尽快定下来。 (二)强化阶段(2017.7-8) 1.此阶段要清晰地了解各科的一级重要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并根据重点、难点进行攻克。 2.难得有大段的时间可以专心复习,一定要制定全面复习计划,把握好每一天。 (三)提升阶段(2017.9-10) 1.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调整专业课复习计划。 2.认真回顾暑期强化笔记,启动习题练习。

《世界史》考试大纲

《世界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本考试是世界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标准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学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使用规范汉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尺度参考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世界史知识和汉语写作综合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世界史知识,基本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初步的基本史料解读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规范汉语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世界史基本理论的把握能力。 四、考试的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史料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测试考生的世界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试题分类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的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史料解读、详细论述题。总分为300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世界史基本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和比较系统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全部世界史基本知识的名词8-10个,每个名词10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第二部分:史料解读与分析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料解读方法和分析表达能力,解读史料要准确,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史料2-4段,并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史论结合的回答,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6道,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使用碳素墨水笔、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答题纸上,清楚工整地使用规范的汉语回答问题。 《世界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_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续) 世界近代史 [十六世纪—20世纪初] 1:资本主义的酝酿时期(15、16世纪) 背景:14世纪前后,在地中海地区(意大利)城市国家兴起,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封建教会对人民思想的禁锢。 时间: 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后向欧洲扩展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领导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 主要内容:以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进行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但丁(意)《神曲》,----文艺复兴的先驱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等 哥白尼、布鲁诺、伽里略—天文学 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注:达·芬奇把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结合,其作品体现了人 对东方财富的贪婪。 具备条件:地理知识丰富(地圆说) 航海技术、设备成熟(指南针) 国家支持(葡萄牙、西班牙政府资助) 代表人物:[葡]迪亚士-发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达·伽马-第一个航海到达印度(满载而归) [西]哥伦布-发现美洲,到达古巴、海地 麦哲伦-受命进行环球航行(死与菲律宾) 把世界连为了一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一阶段-15、16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 第二阶段-17世纪,英、法、荷兰 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称霸一时。 (日不落帝国) 殖民罪恶:殖民掠夺、种族灭绝、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开始于葡萄牙,英国是最大的贩卖黑人的国家,欧洲(工业品)—非洲(黑奴)—美洲(工业原材料),这使非洲 丧失近1亿的劳动力;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资本,发展 资本主义。] 影响:给被殖民的民族带来了沉重的民族灾难; 掠夺殖民地财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反殖斗争:[美洲]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华盛顿领导) 19世纪初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亚洲]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57年章西女王) [注: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如:克莱武洗劫孟加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议会军)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 1640年,新议会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爆发。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为我校三年制大专历史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 计划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使用。《世界现代史》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领域的必修课程。 (二) 课程内容: 通过对这一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 地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世界现代史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历史系专科专业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世界现代史又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体上可分为四 个阶段: 20世纪初到1923年,是战争、革命、动荡时期;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战争时 期; 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既注重各个地区、 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各个国家及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内 在联系,探源明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世界现代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习 世界现代史就是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预见未来,更准确地理解变革时期的深邃历史内涵,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

世界近代史

近代史:先世界后中国共13个专题 世界近代史:7个专题 专题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结合选修二《大抗议书》与内战、《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专题四: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潮流(选修一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专题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专题六:世界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专题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世界近现代史的整合策略 1、以“现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整合主线——欧美主要国家现代化的历程(世界工业文明的形成发展历程) 2、以“全球史观”整合辅线——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1、近代史:以社会形态演变为依据划分历史阶段的传统方法,一般分为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近代史是指:公元14世纪——1917年,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近代化:也就是现代化,是近些年史学界常用的解读历史的范式。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经济上: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 思想上: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和理性转化; 政治上:专制独裁向民主法治转化 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 1、思想文化——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和理性转化 ①文艺复兴(14-17世纪)②宗教改革(16世纪)③启蒙运动(17-18世纪) 2、政治 (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从专制独裁向民主法治转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689《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统一(王朝战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世界近代史提纲

贵阳为明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 三、步入近代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16世纪 兴起地点意大利→欧洲其他地方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代表人物名称国家评价代表作品 但丁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先驱、 旧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 世纪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 文学巨匠(作品集中体现 人文主义的精神)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 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①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西方发财(②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 的商路③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经过航海家资助国家国籍时间方向事迹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西班牙意大利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向东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等地麦哲伦西班牙葡萄牙1519 向西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各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相同背景受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 开始地点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性质思想解放性质殖民性质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内战的比较★★★ 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时间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1861—1865 根本 原因 英国封建统治严重 阻碍了英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 阻碍北美经济的发 展。 法国封建统治严重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 南北方两种不同的经 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 和。(奴隶制的存废)领导 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克伦威尔) 资产阶级 (华盛顿) 资产阶级 (罗伯斯庇尔) 资产阶级 (林肯) 文件《权利法案》(1689)《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导火 线 1638年,苏格兰人 民起义。 1773年,波士顿倾 茶事件。 1789年,路易十六 召开三级会议。 1861年3月,林肯当选 总统。 开端 1640年新议会的召 开 1775年,来克星顿 枪声 1789年7月14日攻 占巴士底狱 1861年4月南方挑起 内战 经过 1)、1640年新议 会召开,革命爆发; 2)、议会军胜; 3)、克伦威尔独裁 (处死查理一世) 4)、1660年查理 二世复辟; 5)、1688年宫廷 政变(光荣革命), 推翻专制统治; 6)、1689年《权 利法案》颁布(目的: 限制国王的权利) 1)、1775年来克 星顿枪声; 2)、1776年7月4 日《独立宣言》发 表,美国诞生; 3)、1777年萨拉 托加大捷 4)、1783年英国 承认美国独立; 5)、1787年制定 宪法(确立美国是 一个联邦制国家) 1)、1789年7月14 日攻占巴士底狱; 2)、1792年法兰 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处死路易十六) 3)、1794年罗伯 斯庇尔送上断头台; 4)、1799年拿破 仑夺取政权; 5)、1804年拿破 仑加冕称帝,建立法 兰西第一帝国。 1)、1861年4月南方 挑起内战; 2)、1862年林肯颁布 了《解放黑人奴隶宣 言》《宅地法》(转折) 3)、1865年南北战争 以北方胜利告终,美国 的统一得到维护 ?前期北方失利(原因: 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准 备不足,林肯政府幻想 妥协) 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 建君主专制,确立了 自己的统治地位,为 发展资本主义扫清 了道路,推动了世界 历史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了英国的殖民统 治,实现了国家的 独立,确立了比较 民主的资产阶级政 治体制,有利于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对以后欧洲和 拉丁美洲的革命也 起到了推动作用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 法国的封建统治,传 播了资产阶级自由 民主的进步思想,对 世界历史的发展有 很大影响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 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 革命。经过这场战争, 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 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 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 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 了条件

世界历史-阎照祥-《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 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72 讲课学时: 64 讨论学时: 4 习题学时: 4 学分: 4 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课程简介 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 第一章16世纪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中国和日本 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 也称奥托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1299年突厥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尔。经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内部实施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各国先后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随后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帝国告终。 殖民制度 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时期,则使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使被侵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各殖民国家相互遵守共同的协定,但有时也会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武装冲突,即殖民战争。殖民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掠夺殖民地的产物。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