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纲

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纲
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纲

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纲

三亚新版总规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和总体思路,给三亚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不久前,《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通过了专家评审,三亚新版总规编制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象征着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幕已徐徐拉开。

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更加理性发展状态,科学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从三亚的发展经验来看,由于紧紧围绕总规确定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定位,三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从三亚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总规对三亚抓住机遇,打造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本次新版总规的亮点

(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

本版总规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历版城市总体规划,深入认识到城市发展及历版总规所传承的脉络,总结了三亚20年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行试验的、新型的城镇发展模式,即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有别于多数城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具有开创性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发展道路。

总规也深刻认识到,三亚的发展与国际化标准差距明显;生态保护亟需强化;空间结构松散;房地产发展需要进一步管控;城乡统筹、旅游惠民仍需完善;风貌特色亟需强化;支撑系统亟待完善等。但是,规划也认识到,三亚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初中级阶段,承载着国家重大责任和国际高端目标。三亚的问题是在其高端目标定位下所凸显的问题,三亚的一系列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在发展中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总体思路

本版总规提出的城市发展总目标为: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宜居城市,海南省改革创新和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努力把三亚市建设成为旅游度假胜地、创新创意高地、天涯文化源地。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业作为三亚支柱产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新总规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为主导的三亚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提出的产业发展策略同样强调以旅游为主导,建立以高端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还充分借鉴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际旅游城市要求的设施配套标准,完善各类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提出旅游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相统一的相关机制建议,建立

项目准入的门槛要求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三亚的旅游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强调了城乡统筹发展和完善未来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

党的十七大对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委也要求三亚在全省领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把三亚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三亚的历史使命。新总规编制过程中,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一直贯穿始终,明确了三亚市域范围内未来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

首先,采用了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合一的技术方法,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三亚全市域范围。将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向乡村腹地和山区延伸,通过高端战略合理认识、保护、整合、利用全域优良资源。

其次,将城乡统筹战略具体落实于城乡空间,提出了“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市域空间结构,改变传统滨海一层皮的发展模式,滨海地区和内陆腹地兼顾,全面推动滨海与腹地在高端目标下互动、均衡有序地发展。

第三,对乡村和农场地区发展建设布点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统筹考虑。分别提出农村拆并和农场地区发展建设的不同类型,大力提升乡村腹地和农场地区的产业水平,不断推进和完善城乡公共设施均等化建设。

(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未来发展的人文要素水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规划对三亚本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文化回归,强化本土文化的复兴和合理利用,特别是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做深做厚三亚旅游。如:崖城片区发展要体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大天涯旅游区要体现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特色;槟榔河旅游区强调乡村文化和黎家风情特色;落笔洞地区发展要强调历史文化特色;山区腹地的发展要突出生态理念和民俗风情特色等。通过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内涵的项目来挖掘、展示三亚多元文化特色,大力提升城乡发展的人文要素水平。

(五)进一步突出了城市功能的完善

基于三亚的高端定位和目标,规划结合国际案例的研究,提出仍需大力完善和补充若干核心功能设施。

规划强调应体现三亚作为旅游城市的特色,统筹考虑本地常住居民与游客等外来人口需求。鼓励结合旅游将城市的商业、文娱、体育等重大公共设施建设成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公共设施的建设,均强调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规划结合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河西三亚湾旅游服务中心(“阳光海岸”地区)、月川城市服务中心、抱坡岭城市行政中心等城市中心和重点地区,规划和落实一系列重大的旅游类和公共设施类项目,有望形成一批具有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场所和地区。

规划还以社会民生为出发点。提出民生为本,大力推动和落实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区建设与旧区更新相结合,继续推动旧城更新及城中村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人居环境质

量,大力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补充完善等。

(六)规划进一步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三亚发展的“生命线”。规划提出空间管制分区原则及要求。对山区、滨海地区、廊道地区、标志性景观地区等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具体管控要求,特别强调对于山海相连的生态廊道须严格保护,强调对于重要敏感的海滨、山体、水系须严格控制。

本次规划特别强调了与资源环境有关的一类指标,如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同时,本次规划提出的城乡项目准入的门槛要求和评价机制中,对于生态本底和重大公共性资源的保护和管控也是重要的一环。

二、规划的依据与实践基础

(一)三亚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与行业规划

为了科学规划和建设好三亚,三亚邀请中国农科院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了《海南·三亚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课题组形成1份综合报告和17份专题报告,并于2008年3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依课题成果,三亚形成了《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作战图”,即一个总体思路、两大发展战略、三大品牌、四大特色、五大环境、六大任务、七大统筹、八大骨干工程。还以课题成果为模本,开展了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现代农业、创新创意、旅游业、商贸业和文化产业等5个具体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人口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海洋规划和重点民生项目等专项规划。这些都为新总规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依据。

(二)88、99及06版规划的实施

三亚先后编制并批准实施过三版城市总体规划,分别是88版、99版总体规划及06版总体规划重大调整。每一版规划都见证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反映了城市在当时的背景下对发展方向上的探索和追求,在三亚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本次总规修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8版总规编制时,三亚经济规模很小,城市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该版规划在国内领先提出的旅游城市发展定位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总规整体考虑并确定了三亚滨海地区的空间骨架和重大设施布点,为城市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总规直接指导了整个城市基础框架的建立,并初步形成延续至今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基础设施骨架。三亚先后完成了凤凰国际机场、东线高速、南山电厂、赤田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主城区的14路7桥工程,市内交通状况、供电、供水和电信设施的建设基本满足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99版总规编制之时,房地产泡沫经济给城市建设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总规提出了“盘活存量、绿化美化、完善基础设施”的基本思想,主要任务是消除泡沫经济带来的影响,解决泡沫经济破灭后出现的景观衰败、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规划采取收缩为主的路线,

用“减法”重点对空间布局结构和用地进行了调整,采取了包括控制潜在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控制新区开发、整治烂尾楼和城市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总规提出国际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沿用至今,使三亚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参与城市职能分工。总规批准实施后,通过一系列整治建设,完成了全市总计120宗、报建总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的“半拉子”工程处置工作,增加了城市吸引力,为改善城市发展环境,迎接下一个快速发展周期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6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特别是为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启动海棠湾的战略决策,三亚进行了99版总规重大调整的编制工作。该版规划在坚持99版总规定位共识不变的基础上,启动了海棠湾“国家海岸”、创意新城开发等重大项目,并对三亚重大基础设施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火车客运站和长途汽车站选址、绕城高速、东西环铁路、国际客运港、凤凰机场三期扩建等。尤其是“国家海岸”旅游度假区是三亚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三亚新一轮发展的引擎。该版总规重大调整批准实施后,三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在历版总规中,三亚始终坚持了3条脉络:一是20年城市性质和定位如一。在历版规划中,旅游的主导地位不断被强化。从“重点发展旅游”升级到建设专业化的“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性质定位始终将旅游放在首位,城市定位逐渐抛却杂念,愈发清晰、专一和专业。二是20年城市空间骨架结构不变。从88版总规确定的沿滨海地区独立组团、带状多点式布局结构发展至今,三亚市沿滨海地区的带状组团结构以及与之适应的路网系统、空间形态逐渐形成,同时各海湾、各片区的基本特征也初步形成。三是20年对三亚特色的认识不断深入,技术方法不断进步,城市在定位指导下的旅游城市特色营造、重大项目建设硕果丰富。

此外,作为旅游城市的设施和项目,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加强,初步形成了三亚作为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们编制新版总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三)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要求

去年底,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六大定位分别是: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这些定位与三亚的资源环境特点高度匹配,因此争当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排头兵,这是三亚的责任,也是三亚的机遇。

在探索国际旅游城市发展之路中,继续开拓创新,强化其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以三亚的旅游品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形成山海联动的区域旅游体系,将有力地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设。

(四)“十一五”三亚发展的实践

2006年以来,三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推动六大调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主要发展指标均保持较高增长态势。2006年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02亿元增长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9.7亿元增长到31.5亿元,年均增长

44.1%;接待过夜游客人数从454.9万人次提高到669.0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从28.8:23.3:47.9调整优化为15.9:22.2:61.9,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800万人次,进入全国20大航空港之列。

三、切实提高依法守规意识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好的城乡规划关键在于实施。三亚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的科学实施。

一是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城乡规划理论及法律素养。《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副处以上干部会议集体学习,省政府2009年36号文下发后,市规委会专题召开会议贯彻传达。

二是建立完整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2006年,三亚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同年在全省第一个设立了乡镇规划建设所。通过管理机构向基层延伸,实现了日常规划管理全覆盖。对于重大规划任务,市里还会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协作工作组等临时性组织、协调机构。

三是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和严密的管理规章,将城乡规划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审批程序方面,制定了《三亚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程》,建立了“规划局-市规委会-市政府”的三级审议审批体制。规划实施审批过程中,严格履行法定的专家评审、征求公众意见和公告程序,同时通过批前公示、批后公布、现场公示、专题听证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政务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在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方面,制定了包括《三亚市山边河边海边景观控制管理规定》、《中共三亚市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等多个地方性法规的拟定工作。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史 笔记精编版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科学的重大成就 第二节我国城市起源试探 我国古代城市实经历了三个发展过程。第一个过程为由父系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即约公元前第三千年纪中叶,出现了城堡式聚落,可视为“城”之原始雏形。第二个过程为奴隶社会初,即约公元前21世纪左右,诞生了正式的“城”。第三个过程为封建社会初,即约公元前5世纪左右,形成“城市”。 第三节略论华夏城市规划体系 一、体系形成之历史背景问题 总结前代营建都邑的历史经验,按照此时客观形势和主观要求,本严格的礼制精神,制订营国制度来知道这番大规模的都邑建设活动,以便透过城市建设这个手段,实现周王集权愿望,这便是营国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概貌。 二、体系之构成问题 计主要内容,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王畿区域规划制度; (2)都邑建设体制; (3)都邑规划制度; (4)礼制营建制度; (5)井田方格网系统规划方法。

第四节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史分期问题 我们可以社会发展史分期作为大框架,按照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规律,联系上述几个环节,将体系传统的额演进历程划分为四期,各期又可按实际情况,据转折点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期为体系胚胎发生期。第二期为体系形成期。如上所述,此期又可分为草创、发展及成熟三个阶段。第三期为体系传统革新探索期。第四阶段为体系传统革新成熟期。此期又可以第六环节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二期。 (三)各期城市规划的基本格调 第一期为体系胚胎发生期,此期开始出现“城”之原始雏形,这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驻在之聚落发展而成的。这种城堡式聚落已渐具以宫为中心及重视南北中轴线主导作用的规划结构型式,形制亦较规整,并构筑城垣加强防护,已粗具统治据点城堡的格调。 第二期是体系的形成期。此期第一阶段尚属“城”之草创过程,在第一期雏形的基础之上,充实城作为政治控制中心的内涵,丰富以宫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型式,籍以显现其统治据点的职能。本期第二阶段,城的内涵更加充实,包括宫室、宗庙、社稷、府库、护卫营房、官署及权贵居里等,城之规模不断扩大,城之分区逐渐确立,城池构筑更加坚固,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既有集中封闭型的城,也出现了开敞型的城。城的规划渐重严谨的规划秩序,体现了统治据点的森严风貌。商都西亳及“殷”的规划,可视为此阶段的代表作。本期第三阶段也已建立了体系,都邑均按营国制度进行规划。形制方

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项目样本

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 三亚市海棠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三亚市海棠湾旅游度假区 建设内容及范围 建设范围: 南起铁炉港出海口、铁炉港, 北至藤桥东西河交汇处至出海口, 整个规划水系工程总用地面积: 18.061km2, 河道全长约26.942km, 其中水域面积: 13.035km2, 绿化面积: 5.026 km2。水系内河航道常水位水深2.0m。 主要建设内容: 内河水系工程建设(包括主干河A及支河B、支河C、支河D、渠道的新开挖、拓宽贯通以及护岸)、藤桥河至出海口堤防工程及海滨沙坝防潮工程、铁炉港、龙江塘、指状湿地清淤以及护岸工程、控制性建筑物工程(泵闸工程的建设)以及景观绿化工程。 项目总投资267646.38万元。 环评编制单位: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项目环境影响和环保对策、措施 2.1 施工期环境影响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扬尘、燃油废气和底泥堆场的恶臭。施工堆土扬尘的影响距离是50m, 道路扬尘影响距离是35~40m。恶臭影响距离是下风向30m。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可减缓其影响程度和范围。 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影响距离是200m。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作业废水主要是清淤底泥在堆场产生的工程余水, 主要污染物是

SS, 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后排放, 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占地, 水土流失和对生物的影响几方面。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 本工程总的水土流失量达到了608212t, 而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 水土流失量约6082t, 按照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在未采取水保措施情况下, 工程属剧烈侵蚀, 而在采取措施情况下, 工程属于轻度土壤侵蚀强度水平, 可减少水土流失量60.2万吨, 可大大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因此, 本工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的河道开挖、铁炉港龙江塘等疏浚以及水工建筑物的施工等等均会对河道内及湖内水生植物与其它水生生物等造成干扰, 破坏其生境。 2.2 营运期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本工程实施后, 对主干河及支河采取了疏浚、拓宽、新开挖以及护岸等综合整治措施, 新建了控制性建筑物(泵闸), 优化了原有河道断面形式与结构, 使河道过水断面加大, 水流更加畅通, 对水文情势有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实施后大大提高了河道行洪、蓄洪的能力, 满足了规划范围内的防洪要求。防洪防潮工程实施后, 将全面提高海棠湾的防洪防潮排涝能力, 保证规划范围内用地的安全, 减轻汛期压力, 使其不受潮水的危害。 ●工程建设对藤桥河片区影响分析 对于藤桥河两岸防洪, 按照方案, 2号路采用路堤结合防洪防潮, 2号路北侧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修建防洪堤, 保护椰洲岛不被侵蚀, 同时在离出海口300m内保持原状。 从泥沙运动分析表明, 出海口处于泥沙动态平衡状态, 过多人工干预将破坏沙坝平衡, 泥沙将寻找新的冲淤平衡点。海棠湾海滩经过潟湖口门与藤桥河存在一定的泥沙交换, 但泥沙并不在口门处形成永久浅滩, 而是存在洪淤枯冲的季节变化, 因此洪季河口水位抬高的影响较小, 且洪季潮汐动力较弱, 潮位相

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简介:赵娇(1979-),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助教。 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 赵 娇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4〕 摘 要:国际旅游城市是指城市综合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发达,拥有丰富的品位高级的旅游资源,拥有高级的文化、娱乐和服务职能,旅游产业发达并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众多,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决定于其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比较优势,提升旅游城市的竞争力应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发展城市旅游更应重视影响竞争力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联动机制。 关键词:国际旅游城市;基本特征;竞争力;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07)03-0062-04 近年来,中国正跨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国际 旅游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贡献率,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继批准了一大批“优秀旅游城市”,许多城市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那么,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就需要明确国际旅游城市形成机制,科学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并对其发展模式作出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 国际旅游城市,是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的产物。国际旅游城市不一定是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而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必定是旅游发达城市。中小城市的旅游业往往以专一主题发展,而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的旅游业必定是观光、度假、会展、商务等综合发展。如被誉为“世界城市”的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无一例外都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另一方面,国际旅游城市也未必都是综合性的国际化城市,它可以是某一类专业性的国际化城市或国际性城市。比如法国的滨海小城戛纳,它既非综合性国际城市,也无名胜古迹,却因举办国际三大电影节之一而闻名遐迩。 因此,不论是大都市还是专业的中小城市都有可能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只不过是会成为综合性的还是单一职能或主题的区别。国际旅游城市包括世 界旅游城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和国际性旅游城市等特定的国际旅游城市类型,其国际旅游的规模等级由低变高,旅游职能丰度和强度由弱变强,吸引国际游客的辐射范围由小到大,旅游国际化程度由低渐高。 根据上述分析,并综合学术界对国际旅游城市的不同思想,现给出国际旅游城市的概念:国际旅游城市是指城市综合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发达,本身拥有丰富的品位高级的旅游资源,拥有高级的文化、娱乐和服务职能,旅游产业发达并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众多,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城市。世界各国的首都和大城市都具有这方面的职能。有些中小城市,由于具有特殊的文化古迹,奇特的景观,往往也可以发展成为这类城市。一、国际旅游城市的分类定位 根据上述概念界定,我们首先可以把国际旅游城市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国际旅游城市,另一类是专业性的国际旅游城市。 其次,根据中心城市的划分依据,国际旅游城市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可划分为一级国际旅游城市、二级国际旅游城市和三级国际旅游城市:一级是指在全世界范围都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大都市,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二级是在洲际范围内

三亚海棠湾市场调研报告样本

三亚海棠湾市场调研报告 二○一五年

一、地理区位

自然资源: 海棠湾南与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相邻, 集碧海、蓝天、青山、银沙、绿洲、奇岬、河流于一身。 海棠湾景象万千, 由于远离城市, 大部分区域没有开发, 有一种原生态的美。十九公里长的岸线风光旖旎, 河道如网, 绿洲棋布, 芳草萋萋。湾内有”神州第一泉”南田温泉、铁炉港、伊斯兰古墓群、海棠秀、蜈支洲岛、椰子洲岛等美景、古迹、名胜。藤桥东、西两河潺潺流过, 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互辉映。 交通: 海棠湾对外交通主要经过区域西侧的东线高速公路和海榆东线以及东线高速铁路, 区域内交通主干道由”三纵九横”的道路体系组成。

对外交通: 高速, 藤桥镇及林旺镇东线高速出入口, 国道, 海榆东线, 高铁: 海棠湾站( 正在规划建设) 。 内部交通: 三纵九横 ①三纵: 各片区间联系道路、滨海景观大道、滨海步行观光路; ②九横: 垂直于海榆东线通向海滨的道路体系; 港口: 依托南端泻湖口和北部河口设码头, 提供海上通道, 并连接蜈支洲岛。 商业: 海棠湾是国内规划档次最高的国际休闲湾区, 涵盖三大顶级配套: 国家级医疗基地、全球顶级酒店群、世界一级游艇基地。 购物: 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 是由国旅( 三亚)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 总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 购物面积达33万平方米, 将是亚洲最大的免税城。项目以免税购物为中心, 辅以餐饮、娱乐及旅游住宿为一体的大型免税商业综合体, 将汇集世界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名牌精品, 购物环境奢华高贵而又亲切舒适, 将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免税购物天堂。 酒店: 滨海沙坝一线用地, 将规划建设32家以上的国际高端品牌酒店。二三线将建成40家左右主题度假酒店。海棠湾将成为酒店数量最多、品牌最高端、设计理念最超前的国际休闲度假区之一。当前运营酒店20余家: 温德姆至尊酒店、凯宾斯基、索菲特、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的建议 1、科学规划旅游发展布局。在全市形成以“一宫一府”为中轴,东西南北协调开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在我市中心城区着力打造以满清文化、民国文化的特色游,集文化游、都市观光、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都市旅游中心圈;东部打造国际主题游乐场;西部打造中国重工业旅游区;南部打造乡村度假民族风情旅游区;北部打造棋盘山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区;构建古迹文化、自然风光、民族特色、区位特色、国际游乐等五个特色旅游带。借助沈阳在辽宁省的区域优势,延续和放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重点推进沈大旅游圈、沈本旅游圈、沈抚旅游圈建设,发挥旅游群的联动作用,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中国东北旅游集聚区。 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在我市重点兴建一个国际旅游度假区、重点规划一个国家旅游开发区,体现国际视野,发挥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积极推进现有景区改造和增扩建项目。加强对沈阳市历史文脉资源的挖掘利用,开发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收藏馆、名人故居和地方戏曲、文艺演出为主体的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旅游功能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建成和完善一批具有信息、集散等功能的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完善全市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现有景区和新开发景区中建设具有拉动作用的旅游产业项目和旅游配套功能项目。 3、着力打造我市旅游核心产品。要结合沈阳市文化特点、旅游资源等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包括形成清文化、满族文化、民国文化一体化旅游文化产品建设,形成我市旅游产品软实力。重点扶持旅游纪念品企业,使其增强科研、开发能力,形成多个核心旅游特色纪念品,展现人文特色、时尚创意、民俗风情。加快推进旅游与我市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花园城市(艾比尼泽·霍华德)——带形城市(索里亚·伊·马塔)——工业城市(加尼埃) 巴黎改建:奥斯曼在1851年开始的18年中的大师之作。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奥斯曼的都市计划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最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巴黎的地下工程除了闻名世界的地铁网络以外,还有令后来无数市民引以为傲的下水道系统。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也设有街名,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 新协和村:当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开始暴露其种种矛盾时,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已经产生的社会弊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设想。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需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公仓库,统一分配。他宣传的这些设想,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拒绝。1852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名志同道合者去实现“新协和村”。随后还有不少欧文的追随者建立了多个新协和村形式的公社。 花园城市:“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了题为区《明天的花园城市》的专著,阐述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随后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城市建设,他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具有生态理念的社会城市·在实践中常被简单理解为花园城市·就是注重城市园林绿化。我国最早的松江新城主干道设置上百米的绿化带·使建筑掩映在绿化中,成为各地政府学习的榜样。由此各地城市不惜巨资,注重建设公园和道路绿化。使得绿化园林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政绩工程。花园城市理念和目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新城建设绿化标准和园林美学,但有些人为的形象工程绿地不成体系,徒具形象,却不具备生态优化的价值。 以花园城市为样本建设的最新案例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建设十五年来,经过生活检验,暴露出了若干问题:用地强度较低,使得城市空间过于疏远,交通距离略长。由于沿主干道都是绿化带,因为绿化使得街道单调,缺乏人性化。商业集中在邻里中心,导致汽车依赖,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发展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比较优势 (3) 第三节制约因素 (4) 第二章总体思路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四节建设原则 (8) 第三章空间布局 (9) 第一节功能分区 (9) 第二节产业布局 (10) 第三节城镇体系 (11) 第四节临桂新区建设 (12) 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 (14) 第一节漓江保护和开发 (14) 第二节名城景观保护与开发 (16)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 (16) 第四节污染综合防治 (17) 第五节低碳与循环经济建设 (18) 第五章旅游业发展 (20) 第一节旅游产品开发 (20) 第二节旅游市场开发 (24) 第三节旅游市场主体建设 (25) 第四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6) 第五节旅游区域合作 (27) 第六章相关产业发展 (28) 第一节现代服务业 (28) 第二节绿色农业 (30) 第三节低碳工业 (31) 第七章支撑条件 (33) 第一节交通运输体系 (33) 第二节能源保障体系 (34) 第三节水利工程体系 (35) 第四节信息网络体系 (35) 第五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 (36) 第六节城乡协调发展 (38) 第八章保障措施 (39) 第一节改革创新 (39) 第二节政策措施 (40) 第三节组织实施 (42)

序言 桂林市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辖5区12县,2011年末户籍总人口 521.8 万人,城市化率40.2%。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从甑皮岩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到夏商周时期“百越”人的居住地、再到秦代开始置桂林郡,桂林历史上长期为广西政治、文化中心,生活着苗、瑶、侗、壮、回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特别是旅游业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桂林市也面临整体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城市经济辐射带动力不足,旅游业在全国地位下降等突出问题。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发布,明确提出桂林市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桂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这对桂林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推进桂林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以下简称《纲要》),规划年限为2012年至2020年。《纲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桂林优势、带动区域增长、促进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部署。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发展,就是要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旅游龙头带动、产业全面振兴、以城带乡、产业融合、生态环保的发展格局。

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时间:2008-04-10 作者: 1. 规划背景 1.1 规划整合的背景与依据 2006-2008 年期间,由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完成了海棠湾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2008 年以来,海棠湾的开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在过程中遇到了片区控规指标错漏、片区之间基础设施无法衔接和路网错位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为更好的落实国际旅游岛战略,整合原有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更全面的给具体建设项目提供管控参考,海棠湾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市政

府授权的市一级行政审批权的派出机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通过本次规划,整合与修正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深化相关的建设管控内容,作为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补充。 1.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年10 月28 日) 2 .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重大调整》 5.《三亚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上报) 6. 关于同意编制《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的批示 国家相关规范及三亚市相关地方法规。 1.3 规划目标 为保障”国际海棠湾,文化海棠湾,生态海棠湾,低碳海棠湾,梦幻海棠湾“的建设理念的落实,有效对接海棠湾管委会“科学性、高标准、高效率、精致化”的建设管理,指导纷繁复杂的多维度建设过程。本次规划整合确立四大工作目标: 一、承接国家战略;深入研究国际旅游岛宏观战略的要求,结合目前海棠湾发展的具体情况,深化与细化各片区的旅游产品定位,落实国际旅游岛的宏观战略。 二、落实统筹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落实在规划工作中。 三、建立惠民途径;建立民生与国际化旅游项目的政策桥梁,实现国际化标准和民生标准合一。 四、贯穿建设管控;在管委会的规划管理机制下,给重点项目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确保具体项目建设与海棠湾总体定位的有效衔接。 1.4 规划整合技术路线和指导思想 技术路线: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打造千亿文旅产业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千亿文旅产业 2014年03月07日08:46 来源:乐山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千亿文旅产业 编者按: 在市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上,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县(市、区)政协、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围绕全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23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大会发言材料。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乐山中心城区美丽发展的建议 乐山中心城区的建设之路应紧紧围绕“水润嘉州、生态乐山”的定位来开展,发挥水优势,彰显佛文化,打好生态牌,实现产城互动,景城相融。 (一)大力实施主城区五大提升工程,以城带产。重点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 一是实施“一退三还”示美工程。大力开展“退居还水、退居还林、退居还山”工程。“退居还水”,就是要让房屋远离河流与湿地,实现水质清亮,显水露水,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批富有嘉州人文历史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使之成为水润嘉州的新地标。“退居还林”,就是要减小城市建筑密度,大力实施城市增绿、植被恢复和园林景观改造,在城郊大道和城区干道上形成一街一景色、一路一特色的效果,重现海棠飘香的嘉州之美。“退居还山”,就是要拉开建筑与山林之间的距离,严格控制三江沿线和绿心周边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实现显山露城,显水露城,变三江环抱的主城核心区为大公园、大景区。 二是实施“龙游三江”秀美工程。要珍惜三江环绕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掘三江水资源,把三江打造成流动的风景和生态产业的容纳地,使之成为主城区的翡翠项链。实施“龙游三江”秀美工程,可从合理扩容大佛景区,适度建设凤洲岛入手,对凤洲岛侧的小铜河进行科学利用。通过“龙游三江”工程的实施,还可以把中心城区提升成为招商引智宝地、文化园、科技园之乡,成为乐山市名佛之外的又一名片。

三亚海棠湾旅游攻略

三亚海棠湾旅游攻略 “海南椰妹”根据多年在旅游方面的知识。在淘宝网店铺上积累的经验,为了让出行在外的朋友了解更多旅游相关的资讯,特整理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广大的粉丝们一点帮助。 海棠湾风景迷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北部海滨,距三亚市区28公里,南面与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毗邻。海棠湾与亚龙湾、大东海湾、三亚湾、崖州湾并列三亚五大名湾风光旖旎,却沉寂异常。与亚龙湾、大东海相比,这里还没有染上城市的喧嚣与繁闹。此外,蜈支洲岛的水是公认全三亚水质最好的地方,而海棠湾就在号称“中国第一潜水基地”美誉的蜈支洲岛的对面,在海棠湾就可以看见蜈支洲岛.还有“神州第一泉”的南田温泉都在海棠湾区,南田温泉的鱼疗挺好玩的,可以试下。

安静自在的生活,是很多人的向往。比起三亚其他四湾,海棠湾更加静谧美好,没了喧闹拥挤的人潮,只剩舒适的床榻、精致的食物、原生态的美景,私 密的氛围……来到这里,什么也不要想,只要无忧无虑的度假就好。

在海棠湾北路聚集着最奢华的五星级酒店。已经建成的有万达希尔顿逸林、海棠湾康莱德、御海棠豪华精选、海棠湾喜来登、万丽、开维凯宾斯基以及海棠湾9号。除此以外,还有君悦、威斯汀等更多高端品牌正在建设之中。 而海棠湾的主要景点就是蜈支洲岛游玩,其他项目主要为海上户外,蜈支洲岛景区由于地处偏远,游人很少,沙滩是整个三亚地区最干净的一块,被誉为三亚最后一块处女地,集中在滕海渔村前海,海棠湾沿岸。蜈支洲岛上有趣的事情有很多:海钓、滑水、帆船、帆板、摩托艇、香蕉船、独木舟、拖曳伞、蹦跳船、沙滩摩托车、水上降落伞、沙滩排球、沙滩足球……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最不容错过的项目——潜水。(PS:看着椰妹眼热啊!!!)

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探索与思考

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 作者:鲁洪斌 近期,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奋斗目标,同时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时间节点日益逼近,上海对口援建即将结束,机遇与挑战并存,问题与希望同在。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抢抓机遇,借势发展,夺取旅游业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加快都江堰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不仅是都江堰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探索城乡统筹条件下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中更好地肩负起重要责任,谋划好旅游业的发展,是摆在都江堰旅游人面前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一、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都江堰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也使都江堰市的城乡规划建设向前推进了20年。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2008年10月正式恢复开放,目前龙池、虹口、青城外山、青城后山等景区正在加快重建提升,全市旅游恢复面已达80%以上,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9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8%、26%。全市城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全域配套,率先实现了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大观镇茶坪村、天马镇向荣村、翠月湖镇五桂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房重建典型,围绕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客源市场国际化,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我市已基本形成城市田园化、田园城市化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思路和格局,我市城乡形态加快提升、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壮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时机已经成熟,这是与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一区一主业”的功能分区定位相吻合的,是落实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具体体现,为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理性分析我市旅游发展现状,对比旅游业发展先进地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离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第二,与三亚、张家界、丽江、桂林、黄山等国内主要旅游城市比较,在游客停留时间、旅游消费水平、国际游客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第三,旅游配套国际化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升,吸引国际性活动和会议的配套设施不够。这些差距,要求我们必须瞄准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完善旅游功能设施,提高旅游发展层次,提升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都江堰旅游业发展战略

海棠湾土地咨询报告修订稿

海棠湾土地咨询报告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三亚市海棠湾椰子洲岛 土地价格咨询报告 咨询机构:海南正理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刘海涛(中国注册土地估价师) 项目参加人:王云松(中国注册土地估价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说明 (2) 第一节项目背景 (2) 第二节项目预测的基准日 (2) 第三节项目委托单位 (2) 第四节项目咨询目的 (3) 第五节报告编制依据 (3) 第六节报告编制说明 (4) 第七节项目咨询结论 (4) 第二章项目规模 (4) 第三章投资环境研究 (5) 第一节三亚市总体社会经济情况 (5) 第二节三亚市房地产市场状况 (7) 第三节区域环境研究 (8) 第四章项目开发现状 (10) 第五章现状土地转让价格估算 (10) 第六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2) 第七章不确定性分析 (13) 第八章附件 (13) 第一章项目总说明 第一节项目背景 2005年7月13日,海南建丰旅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出让方式取得位于三亚市海棠湾镇藤桥河出海口西侧的七宗旅游用地,并办理了《土地房屋权证》(三土房

(2005)字第2206号、2207号、2208号、2209号、2210号、2211号、2212号),其中包括五个原生态椰子岛,土地总面积633153.16平方米。 由于三亚市政府对海棠湾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于2006年12月23日通过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根据该规划,海棠湾规划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1.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为25万人。依此规划,海棠湾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其职能是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天堂,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海洋科研、教育、博览综合体。 由于规划的变更,海南建丰旅业开发有限公司所取得的土地中五个原生态椰子岛将建成椰子洲国家海岸湿地公园,其余地块将建成椰子洲度假酒店,所以该公司取得的土地无法按原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因此,海南建丰旅业开发有限公司拟将土地进行转让,委托咨询机构按现状条件下估算土地的转让价格。 第二节项目估算的基准日 本报告土地转让价格估算的基准日为2008年3月15日。 第三节项目委托单位 名称:海南建丰旅业开发有限公司 住所:海南省三亚市金鸡岭路兰海花园二期逐浪阁一单元6A室 法定代表人:林怡胜 注册资本:港币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 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经营,经营中、西餐厅,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园林绿化工程。 第四节项目咨询目的 本咨询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介绍三亚市经济总体发展状况和投资环境 2. 分析三亚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状况 3. 进行项目投资成本及费用估算 4. 基于三亚市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和近期类似项目的情况分析,对本项目的转让价格进行估算。 5. 在不考虑转让时缴纳的营业税,估算土地按现状转让时,最可能成交的转让价格,按估算的价格进行转让,委托单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中英双语服务环境建设研究

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中英双语服务环境建设研究 张家界作为知名的旅游休闲胜地,凭借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一直以来享誉中外。近年来,由于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也不断扩大,入境游客更是遍及欧美、日韩和东南亚。但随之而来的语言障碍问题使张家界未来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张家界旅游城市的定位,从入境游客的体验与感知角度入手设计问卷,调查张家界中英双语服务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中英双语旅游指南和语音播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标签:张家界;旅游城市;中英双语;服务环境 随着湖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构建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旅游格局;简化入境旅游手续,推动长沙、张家界等一批城市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等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提出,为张家界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迎来了新的契机。随后,张家界市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在“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意见》,要求全面实施“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以国内外一流旅游目的地为对标,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在“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这更为张家界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服务环境,往往给外国游客在张家界旅游带来不便,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而且可能会导致旅游享受得不到满足,使张家界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中英双语服务环境的建设对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中英双语服务环境不但能有效帮助外国游客解决在张家界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和问题,同时还能长远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 1 国际旅游城市中英双语服务环境建设内容 旅游城市是旅游经济、旅游产业占城市经济比重大,以旅游作为主要功能,在社会公众心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语言服务环境体系,指的是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本区域内的居民和往来人员,有规划有计划地投入一定的資金和人力,提供的通用或者非通用语言服务,包括公共信息服务、语言处理服务系统等。 1.1 公共服务环境 公共服务环境包含公共场所的公示语、标识,语音播报以及各类服务指南,是城市中英双语服务环境的外在体现。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了解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中英语的普及和规范程度。城市公示语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路标路牌、公交站牌、景区景点简介、广告宣传、温馨提示等等。语音播报是大众在公共场所获取信息的另一种方式,一般来说,车站、机场、公共交通、景区及购物

三亚海棠湾亚特兰蒂斯酒店项目及水上乐园项目弱

三亚海棠湾亚特兰蒂斯酒店项目及水上乐园项 目弱 招标文件 二0一五年五月 前附表

总则 前言 亚特兰蒂斯品牌五星酒店为现代建筑风格的超高层建筑,占地53.765 4公顷,东部面海,地理位置优越。整体项目包括三大部分:大型水上乐园、超高层星级酒店(200米高)、高层公寓酒店及低层独栋酒店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南最大的酒店及娱乐、休闲、游玩之场所。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三亚海棠湾亚特兰蒂斯酒店项目(一期)及水上乐园项目弱电工程 工程地点:海南三亚海棠湾滨海岸线中部,滨海路和风塘路交接处东侧 承包范畴:三亚海棠湾亚特兰蒂斯酒店项目(一期)及水上乐园项目弱电工程的采购、制作、安装及调试工程。按照发包人所提供的招标图纸、图纸变更洽商、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技术资料范畴内所含的全部工程的劳务用工、材料、机具机械等。对承包范畴内容按包工包料、包设计、包资料、包安全、包文明施工、包水电、包质量、包工期、包验收合格。 工期:本工程估量开工日期为2015年7月,估量竣工日期为201 6年12 月。工期包括完成合同约定的全部工作范畴,并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工程规模:项目用地面积约290,039m2,要紧建设内容包括:酒店区域(包含水族馆)。酒店区域建筑面积约为245,113m2,拥有约1314间客房。酒店塔楼地上49层,地下1层,主体结构高180.3m。裙房地上2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约为28m,有酒店大堂、各色餐厅、会议及宴会设施、商店及娱乐设施、亚特兰蒂斯的儿童设施、消逝的密室和水族馆等,消逝的密室(水族馆)拥有超过约3,800万公升的水和超过60种的独立展品。此次涉及内容为酒店项目的地下室、裙房及塔楼区域及水上乐园区域的弱电工程。 承包方式

三亚海棠湾公交车线路

一、海棠1号 1、线路走向:蜈支洲岛(起点站)→301医院→林旺大道(223国道)→海棠湾北大道(酒店群)→免税广场→龙海路→南田温泉(终点站) 2、站点:蜈支洲岛(起点站)→301医院→海棠湾9号酒店→江林路→G223国道→公交公司→林旺南风情小镇→林旺市场→林旺中学→林旺北风情小镇→海岸大道→海棠湾北大道→海棠湾广场→凯宾斯基酒店→索菲特酒店→万达希尔顿酒店→喜来登酒店→威斯汀酒店→海棠湾免税广场→龙海路→藤桥立交桥→9号公馆→六和悦城→南田温泉(终点站)。 3、间隔:按发车间隔10-15分钟一班。

二、海棠2号 1、线路走向:始发站青田村委会,终点站洪李村委会。途径:青田水厂、林旺大道、龙江村、洪李村等。 2、站点:青田村委会(起点站)→青田水厂→青田风情小镇→林旺南安置区→林旺市场→林旺中学→林旺北安置区→庄大村委会路口→龙江风情小镇→龙江村委会路口→洪李村路口→洪李村委会(终点站)全程:约14公里,用时:约25分钟/14公里。 3、间隔:按发车间隔8-10分钟一班。

三、海棠3号 1、线路走向:始发站洪李村委会,终点站升昌村委会。途径:海棠湾交警中队、凤塘村、海棠湾政府、南田场部等。 2、站点:洪李村委会(起点站)→海棠湾交警中队→凤塘路路口→龙海坡→藤桥糖厂→海棠湾政府→藤桥市场→东溪村路口→南田场部→芒果批发市场→升昌村委会(终点站)全程:约13公里。 3、间隔:按发车间隔8-10分钟一班。

四、33路机场专线 1、线路走向:海棠湾万丽酒店(起点站)→G98东线高速→藤桥糖厂→藤桥立交桥→龙海路→免税广场→海棠湾北大道(酒店群)→海岸路→G223国道(林旺)→江林路→301医院→湾坡路→G98东线高速→亚龙湾火车站(环城高速)→琼州学院互通→荔枝沟大道→三亚市第一中学→凤凰路→三亚火车站→凤凰路凤凰镇→机场路→凤凰机场(终点站)。 2、站点:海棠湾万丽酒店(起点站)→G98土福湾立交桥→藤桥立交桥→藤桥糖厂→G98藤桥立交桥→海棠湾免税广场→威斯汀酒店→喜来登酒店→君悦酒店→万达希尔顿酒店→索菲特酒店→理文文化酒店→凯宾斯基酒店→海棠湾广场→林旺中学→林旺市场→G223 国道→301医院→湾坡路→G98东线高速→亚龙湾火车站(环城高速)→琼州学院互通→三亚木柴厂→荔枝沟大道→三亚供水厂→荔枝沟市场→金龙家具城→三亚技工学校→三亚第五小学→怡庭豪园→凤凰路→三亚市第一中学→三亚市执法局→海航学院→育才路→三亚火车站→凤凰路→凯丰酒店→凤凰镇市场→机场路→凤凰机场(终点站),全程:约76.3公里,用时:约250分钟。 3、间隔:按发车间隔20-30分钟一班。

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二、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农业的发展,长期定居的村落开始形成。根据考古资料,长期定居的农村网络大约是在一万年前形成的,其最早出现的地点是在近东地区。当时,这些农村聚落规模比较小,很少超过200人,居民之间可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据考古的发现,西亚有一些早期的村落。例如,位于伊拉克东北部基尔库克以东60公里处发现的耶莫遗址,它是西亚地区早期的农业村落,遗址面积约1.6公顷,属于无陶阶段,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6100年间。其房屋呈长方形,墙壁为粘土构筑,房舍内分为几个小间,地面和屋顶可能是用芦苇铺设,并于其上沫泥。遗迹中发现有麦、豆等,以及驯化的山羊、绵羊的遗骨。这些都证明已进入农业经济阶段。估算该村落当时人口约有150人。另外,在约旦河口西北约15公里处,发现耶利哥遗迹,时代与耶莫遗址相当或稍晚,为前陶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面积达4公顷。居民住屋为土坯砌的圆形房,村落周围有石筑高墙。根据规模估算,该村落约有2000人。 这类村落逐步发展,就可能演化成城市。在美索布达米亚南部的乌尔附近,埃利都遗迹的发现被证明是人类最早的城市。其面积约8—10公顷,估算人口在4000人以上。住房以粘土筑墙,但已有以砖坯砌的墙。比较重要的是遗迹的中心有座神庙,其四角正对四方。此后城市逐渐在东、西两半球的文明源地出现。 (一)关于城市产生的动因 关于城市产生的动因可分以下几种。

1.水利文明模型。该模型认为,大规模开发灌溉系统是城市出现的动力。因为,灌溉使农业获得较高的产量,有了大量的剩余的食物,这样就能维持大量的非农业人口的生活。有些人从事手工业劳动;有的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还有的成为军人、官吏、教士、贵族等社会阶层,接着就出现维持生产、分配以及管理社会的上层权力机构。在强大物力与众多人力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军事力量,不仅支持权力机构的统治,也用来向外侵略与扩张。城市的兴起是水利文明的重要标志。相应地随着某个城市的衰落,政治上的崩溃,各种水利设施也就无人维护与修整。结果,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被破坏了,于是生产下降、人口减少、文明衰落。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文明的兴衰、城市的兴起和衰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技术模型。技术模型是指一个集团由于利用新技术,或新资源从而获得优于其他集团的条件。例如,发明新的耕地工具(如犁)与使用河水灌溉,或驯化与培育出一种新的作物,或迁移到先前无人利用而又是十分肥沃的地区,这样该集团就因此而获得超过周围集团的产量,从而为城市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例如,有人认为,原来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边缘丘陵地区的集团,由于有些人先从丘陵地区转移到平原地区,利用灌溉取得比仍在丘陵地区的农业集团高得多的产量,因而成为早期城市出现的地区。 3.环境压力模型。前两个模型说明是由水利与技术带来生产的发展,从而为城市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条件,但未说明必然条件。因此,环境压力模型企图为此找到答案。某些学者相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气候的变化是推动发展与采用灌溉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原始农业最早出现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气候,在当时比现在冷湿。但在大约一万年前,气候开始转暖,而且比较干旱。降水的不足迫使丘陵坡上的农民到河谷中去取水,取水的困难,逐步地有部分农民迁移到泛滥平原上开垦农田。结果,首先适应这种环境变化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