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近代史论文---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完整版】近代史论文---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完整版】近代史论文---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

正文

中国一百一十年的近代史,是一段风云变幻,翻天覆地的历史。而洋务运动则是其中备受争议的一场运动。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其中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洋务派进行的洋务事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兴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新式陆军和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余年,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因为其"自强"、“求富”目标并未实现,并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只新其貌,而

不新其心。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洋务运动的封建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体现在其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上。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他们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武器、工业装备来来弥补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的统治大厦,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导致清政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极大地约束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潮流。或者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由于自身利益等原因无法将其改变或难以改变。一座梁柱已经腐朽不堪的房屋,仅仅通过粉饰门窗和墙壁的方式,是难以改变其轰然坍塌的命运的。在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桎梏下,洋务运动自从其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其惨淡收场的命运。

洋务派对外国势力的依赖性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因此,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能够真正的富强起来,因而对洋务运动的企业有一定的压迫性和剥削性。另一方面,由于洋务派官员一再对外主张“和戎”,其所兴办企业大多依赖外国,始终受制于人。在难以摆脱对外国势力的依赖的情况下,必然难以达到自强的目标,又何谈求富。

此外,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自身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其管理方式仍以封建衙门式为主,其军事工业则完全由官方控制,管理者缺乏经济头脑,企业缺乏竞争,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劣;企业内部腐败盛行,到处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恶习。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依靠这样的企业又怎能做到自强和求富?

不过洋务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其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和一些落后腐朽的封建观念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表现了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和对改变现状的思考;其次,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生产,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洋务企业尽管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机械化的程度还很低,各企业内部仍大量使用手工劳动,但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萌芽,在冲击了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此外,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在洋务派“借法自强”的口号里,包含着保卫民族利益、争取社会进步的核心。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作为一场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发起的社会改良运动,洋务运动虽然由于一些原因遭受失败,但同样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