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

地质报告
地质报告

吉林省九台市羊草沟煤田龙家堡矿区勘探报告

吉林省煤田地质二О三勘探公司

二ОО七年一月

吉林省九台市羊草沟煤田龙家堡矿区

勘探报告

文字说明书

2005年02月~2006年12月

提交报告单位:吉林省煤田地质二О三勘探公司

单位负责人:李亚文

编写单位:吉林省煤田地质二О三勘探公司

总工程师:俞青山

项目负责人:王洪力

技术负责人:王洪力

报告主编人:王洪力

报告编写人:魏喜文邢儒瑞毛宝安王敏吉金秀芹

庄益明刘颖鑫孙珂郭培合张明波

毛家峰刘英龙王凤春曹振武

报告编写责任人:俞青山

报告提交日期:二ОО七年一月

附图

地质部分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 1 区域地质图1:50000

2 2 井田基岩地质图1:25000

3 3 地层综合柱状图1:1000

4 4 实际材料图1:10000

5 5 Ⅰ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

6 5 Ⅱ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

7 5 Ⅲ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

8 6 煤层对比图1:100

9 7 Ⅲ、Ⅳ走向剖面岩煤层对比图1:500

10 7 Ⅴ、Ⅷ走向剖面岩煤层对比图1:500

11 7 Ⅵ走向剖面岩煤层对比图1:500 127Ⅶ走向剖面岩煤层对比图1:500 1370走向剖面岩煤层对比图1:500

14 8 第1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15 8 第2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16 8 第3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17 8 第4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18 8 第5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19 8 第6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0 8 第7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1 8 第8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2 8 第12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3 8 第0走向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4 8 第Ⅲ走向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5 8 第Ⅳ走向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6 8 第Ⅴ走向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7 8 第Ⅵ走向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8 8 第Ⅶ走向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

29 9 XK1号钻孔柱状图1:200

30 9 XK2号钻孔柱状图1:200

31 9 XK3号钻孔柱状图1:200

32 9 XK4号钻孔柱状图1:200

33 9 XK5号钻孔柱状图1:200

34 9 XK6号钻孔柱状图1:200

35 9 XK7号钻孔柱状图1:200

36 9 XK8号钻孔柱状图1:200

37 9 XK9号钻孔柱状图1:200

38 9 XK10号钻孔柱状图1:200

39 9 XK11号钻孔柱状图1:200

40 9 XK12号钻孔柱状图1:200

41 9 XK13号钻孔柱状图1:200

42 9 XK14号钻孔柱状图1:200

43 9 XK15号钻孔柱状图1:200

44 9 XK16号钻孔柱状图1:200

45 9 XK17号钻孔柱状图1:200

46 9 XK18号钻孔柱状图1:200

47 9 XK19号钻孔柱状图1:200

48 9 XK20号钻孔柱状图1:200

49 9 XK21号钻孔柱状图1:200

50 9 XK32号钻孔柱状图1:200

51 9 XK33号钻孔柱状图1:200

52 9 XK35号钻孔柱状图1:200

53 9 XK40号钻孔柱状图1:200

54 9 XK42号钻孔柱状图1:200

55 9 XK43号钻孔柱状图1:200

56 9 XK44号钻孔柱状图1:200

57 9 XK45号钻孔柱状图1:200

58 9 XK52号钻孔柱状图1:200

59 9 XK53号钻孔柱状图1:200

60 9 XK54号钻孔柱状图1:200

61 9 XK55号钻孔柱状图1:200

62 9 XK56号钻孔柱状图1:200

63 9 XK57号钻孔柱状图1:200

64 9 XK59号钻孔柱状图1:200

65 9 XK64号钻孔柱状图1:200

66 9 XK65号钻孔柱状图1:200

67 9 XK67号钻孔柱状图1:200

68 9 M7号钻孔柱状图1:200

69 9 M10号钻孔柱状图1:200

70 9 M14号钻孔柱状图1:200

71 9 M17号钻孔柱状图1:200

72 9 M22号钻孔柱状图1:200

73 9 M27号钻孔柱状图1:200

水文部分

74 10 区域水文地质图1:25000

75 11 矿区水文地质图1:10000

76 12 矿区工程、环境地质图1:10000

77 13 煤层顶板隔水层等厚线图1:10000

78 14 煤层底板温度等值线图1:10000

79 15 主副井白垩系及煤层顶板抽水试验成果图1:1000

80 15 主副井第四系及风氧化带抽水试验成果图1:200

81 15 XK17号钻孔白垩系上部抽水试验成果图1:2000

82 15 XK17号钻孔煤层顶板抽水试验成果图1:2000

83 16 气象要素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曲线图1:200

84 17 2-2′第四系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

85 17 3-3′第四系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

86 17 1-1′第四系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

87 18 0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88 18 3-3′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89 18 6-6′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90 18 Ⅰ-Ⅰ′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91 19 XK6号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

92 19 XK16号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

93 19 XK17号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

94 19 XK33号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

测井部分

95 20 第1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96 20 第2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97 20 第3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98 20 第4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99 20 第6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100 20 第7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101 20 第8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102 20 第12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103 20 第0勘探线测井曲线对比图1:200

煤质部分

104 21 采样工程量分布图1:10000 105 22 Ⅱ煤层灰分等值线图1:10000 106 23 Ⅱ煤层全硫等值线图1:10000

测量部分

107 24 测量控制点分布图1:25000

附表

1资源/储量估算表

2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厚度利用表3煤层综合利用成果表

4孔斜计算表

5钻孔封孔质量情况一览表

6钻孔工程质量一览表

7测量成果表

8水质分析成果表

9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10测井煤层成果表

11井斜成果表

12井温成果表

13煤质化验成果表(1~3)

14煤的结渣性试验报告

15煤尘及自然倾向检验报告

16煤岩鉴定报告

17煤灰粘度特征试验报告

18煤层化学性质统计表

19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测定报告20煤层瓦斯含量试验报告

21煤质检验技术文件

附件

1 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3 承诺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工作目的任务 (1)

第二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1)

第三节自然地理及自然经济 (2)

第三节以往工作评述 (3)

第四节本次工作概况 (4)

第二章区域地质 (6)

第一节地层 (6)

第二节岩浆岩 (7)

第三节构造 (8)

第三章矿区地质 (9)

第一节矿区地层 (9)

第二节构造 (11)

第四章煤层 (12)

第一节含煤地层特征 (12)

第二节煤层特征 (12)

第三节煤层对比 (15)

第四节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17)

第五章煤质 (19)

第一节煤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9)

第二节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2)

第三节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 (23)

第四节煤类 (30)

第五节煤的可选性 (31)

第六节煤的风化 (32)

第六章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35)

第一节概述 (35)

第二节水文地质 (38)

第三节矿区工程地质 (45)

第四节矿区环境地质 (46)

第五节结论 (49)

第七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50)

第一节地震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50)

第二节钻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51)

第三节钻孔偏斜质量评述及其孔斜计算 (56)

第四节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57)

第五节测井工作及质量评述 (58)

第五节煤质采样及质量评述 (71)

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72)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及范围 (72)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74)

第三节资源/储量参数的确定 (75)

第四节勘探类型、工程间距 (76)

第五节矿层圈定的原则 (76)

第六节资源/储量的分类 (77)

第七节本勘查区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77)

第八节原2~13线中间勘探报告资源储量变化情况 (78)

第九节两区资源储量合计 (78)

第九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79)

第十章结论 (80)

第二节井田基本条件 (80)

第三节矿区建设 (81)

第四节建议 (81)

第五节存在问题 (82)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工作目的任务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随着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次开发,我省经济将迅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我省工业的再次兴起,从而导致我省对能源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据统计我省每年都从外省调入2000—3000万吨煤炭,以解决现在的工业生产及民用需求。

现在我省的几大矿务局都面临着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而现有的矿井资源已近枯竭,这就要求我们地质勘探单位,尽快找到可供建井的煤炭资源,以解决我省煤炭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矿务局的发展与接续的后备资源。所以此次工作的目的及任务是尽快查明羊草沟煤田深部煤层赋存状态、煤层层数、煤质情况、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及资源储量。

第二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1.2.1地理位置

该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所辖九台市境内,南西距长春市18公里,东距九台36公里,南距放牛沟5公里。

其地理坐标:X 43°58′09″~44°02′18″

Y 125°33′30″~125°39′14″

龙家堡矿区2004年末提交《吉林省九台市羊草沟煤田龙家堡矿区2~13线勘探报告》时勘查区面积为:46.53平方公里,提交报告之后,把该报告算量面积的9.14平方公里,转让给辽源矿务局办理了采矿证,其采矿证号为:2200000511149,采矿权人: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名称: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经济类型:国有,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90.00万吨/年。开采深度:-450~1200米。

本次提交报告时的勘探区东部面积向东部扩展了0.40平方公里,所以本次提交报告

勘探区面积为37.79平方公里。

龙家堡矿区勘探总面积为:46.93平方公里。

2~13线报告资源储量估算面积为:9.14平方公里,本次报告资源储量估算面积为:7.57平方公里。

龙家堡矿区资源储量估算总面积为16.71平方公里。

1.2.2交通

勘探区交通便利,长图铁路在本区边缘通过,吉长公路、九台至双阳公路及长吉高速公路在本区边缘通过,高速公路在放牛沟有进出口,此口距勘查区二公里,矿区到龙家堡火车站8公里,到卡伦火车站11.5公里,兴隆山火车站15公里,与长春市有柏油公路相连,矿区内有乡间公路相连四通八达。长春至放牛沟,长春至吉林,都有数趟班车经过龙家堡和放牛沟,另外龙嘉机场距勘探区仅3公里交通极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及自然经济

该勘查区位于松辽平原东南缘,属平原和丘陵平原地形,总体地貌趋势为南高北低,地面起伏不大,地面海拔标高最高244m,最低为189.30m,相对高差54.70m。

1.3.1地表水系

勘查区内共有两条河流,一条为腰占河,发源于勘查区南部山区,水位标高一般在212m—213m、流速0.047m—0.067m/S、流量0.043m3—0.105m3/S、洪水期最大水位标高213.86m。另一条是雾开河,自南向北流入“卡伦湖”,“卡伦湖”面积约3平方公里,库容量可达2443万m3。

1.3.2气候及气象

勘查区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零下36℃;夏季最高气温35℃;年平均气温4.6℃。雨季为7—9月份,年平均降雨量为597.66mm,其中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5%以上,12月份至来年3月份为冰冻期,冻土层厚度为1.6—1.7m。

春秋为多风季节,多为西南风,风速一般5—6m/s,最大风速达30m/s。干燥的西南风造成土壤中的水份迅速蒸发,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2.5倍。

1.3.3自然灾害

该区地震活动较弱的,根据吉林省地震局资料统计,只在伊通—舒兰盆地东缘发生过中—次级地震,其中1961年榆树地区发生过一次5.7级地震,1966年范家屯一带发生5.2级地震。最近几年虽有几次地震,但很微弱,都是较远地区地震波波及到该区。

本区只在7—8月雨季时雷电现象较多,其它季节较为微弱。由于是平原—丘陵地貌,地表高差较小,相对雨量不大,自解放以来该区未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3.4自然经济

勘查区南部共有开采矿井6对,采矿工人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勘查区及周边几个乡镇剩余劳动力约9000余人十分充足,一部分农民从事采煤工作,大部分农民农闲时,从事运输、养殖业及劳务输出。

勘查区及周边以旱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少量大豆等油料作物,在勘查区北部有部分水田种植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苏子、大豆、蔬菜等。

第三节以往工作评述

本区地质工作开展比较早,解放以前就有苏俄及日本地质工作者在营城—陶家屯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对含煤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研究和对比。

解放后,地质工作者在该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地质找矿工作,相继发现了煤、有色金属、非金属等许多国家急需的矿种,提交了多份地质报告。

1961年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物探测量大队,提交了《长春—营城地区电法普查

找矿报告》,报告详细的划分了地层、构造及成煤时代,并指出该区为北东向构造控制的断陷盆地,有大面积的白垩系营城组(K1y)煤系地层沉积,有进一步地质工作的需要。

1978年吉林省煤田地质二○三勘探公司提交了《长春—饮马河西》地质找矿报告。

1984年—1988年东北煤田地质局第二物探测量大队在四平—城子街一带进行了电法找煤工作,并提交了《四平—城子街》电法找煤报告,该报告比较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前人的地质成果,指出羊草沟西北部至卡伦镇一带赋存白垩系营城组(K1y)含煤地层,厚度50—250m是找煤最有希望区。

1981~1989年吉林省长春市煤田地质队与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调查所,在羊草沟盆地南部进行详查地质工作,并提交提交详查地质报告。该报告提交各级资源储量13311万吨。

1996年初,东北煤田地质局第二物探公司在本区进行了地震概查工作,并指出该区在西、北、东,三个方向有聚煤环境存在,埋深大约在800—1400m之间,并建议东北煤田地质局进行钻孔验证。

1997年4月东北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公司与东煤地质局第二物探公司,共同编写了《吉林省长春市龙家堡南部综合普查设计》,经东北煤田地质局批准,同意设计工程量24800m,同年东北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公司在该区进行钻探施工,到1998年共施工了4个钻孔,其中一个钻孔见煤,煤层厚度7.80m,深度780.20m。

第四节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勘查工作共分两个阶段:

1.4.1第一阶段:

2003年7月~2004年末,吉林省煤田地质203、102、112三个勘探公司,在该区进行会战,共施工23个钻孔,工程量:24443.10米;常规测井:24318米;控制测量:150平方公里;第四系勘探钻孔:23个,工程量:391.43米;水质分析:35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24组;地震4470物理点;煤质化验:工业分析272件,煤岩煤样4件,煤自然倾向3件,瓦斯5件,煤尘爆炸5件。其中有21个钻孔见到工业煤组,煤组利用厚度在1.45—21.90米之间,并在2005年1月提交《吉林省九台市羊草沟煤田龙家堡矿区2~13线勘探报告》,共获储量:111b:4047万吨、122b:5631万吨、333:1287万吨,共计:10967万吨。

2004年吉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物探公司在勘探区北部、东部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

1.4.2第二阶段

2005年3月~2006年12月,完成了龙家堡矿区2~13线深部(即2~13线报告的第Ⅲ走向勘探线西部)勘探工作。

1.4.

2.1物探工作概况及成果

2005年初吉林省煤田地质物测公司,在龙家堡矿区深部进行了二维地震,进一步明确该区沉积有可采煤层,同时确定出煤层边界。

1.4.

2.2钻探工作概况

2005年初在提交《吉林省九台市羊草沟煤田龙家堡矿区2~13线中间勘探报告》之后,在该中间勘探报告提交范围的西部(即在该报告第Ⅲ走向勘探线西部),吉林省煤田地质物测公司进行二维地震,根据地震成果二О三勘探公司,编写了吉林省九台市羊草沟煤田龙家堡矿区深部勘探设计,勘探网度500~1000米。截止2006年12月由吉林省煤田地质局下属的三个勘探公司(102勘探公司、112勘探公司、203勘探公司)在该区及2~13线报告范围内的浅部,共施工40个钻孔,总工程量:46513.73米,其中:28个钻孔见煤,见煤厚度0.60米~24.95米。

井筒检查钻孔2个,工程量1705.40米。

本次勘查各勘查手段及工程量见下表

1.4.3 龙家堡矿区2003年~2006年实物工程量合计:(见下表)

龙家堡矿区2003~2006年实物工程量表

第二章区域地质

第一节地层

本区位于羊草沟盆地的深部,第四系地层掩盖全区,仅南部勘探区外个别山顶及河沟谷中见有二迭系下统范家屯组;白垩系下统营城组及泉头组地层出露,区域地层由晚

古生界二迭系~新生界第四系,见下表:

区域地层简表

第二节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以花岗岩规模最大,广泛分布于区内中南部即大黑山——平安堡条垒隆起带上,按其地质构造、岩浆岩的继承性,本区岩浆岩可分为两大旋回,即华力西晚期旋回和燕山期早期旋回,每个岩浆旋回有侵入岩和喷出岩,按其侵入喷发序次分述如下:

2.2.1华力西晚期岩浆旋回

2.2.1.1 侵入岩

该期岩浆岩侵入规模较小,多以岩株形式产出,按其顺序可分为四个侵入期,这四个侵入期由先到后从岩浆演化趋势上看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即由基性——中性——酸性——酸碱性,其岩浆活动对本区煤层影响不大。

2.2.1.2 喷出岩

该期火山喷发活动较强,主要集中在晚二迭世上统杨家沟组,共有两次喷发。第一次火山喷发的主要岩性为角砾安山岩,厚度较薄,分布于杨家沟组下段底部。第二次喷发的岩性主要有蚀变安山岩,其次为凝灰岩等,分布于杨家沟上段的下部,上部则为酸性流纹岩。

华力西晚期岩浆岩活动之后,本区岩浆活动处于间歇期,晚三迭世所沉积的地层和岩浆岩体均遭受广泛的风化剥蚀。

2.2.2燕山早期岩浆旋回

2.2.2.1 侵入岩

该期岩浆是继华力西期之后,从侏罗世开始的又一次大规律的岩浆侵入活动,较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更为强烈,总体上可分为两个侵入期,第一期为中性侵入期,规模较小。第二期为酸性侵入期,规模较大,其岩体(r52-2(2))是区内最为发育的侵入岩,南起上跑手屯,北至张家店,出露面积约230平方公里,约占本区面积的30%,均以岩基产出。

2.2.2.2 喷出岩

该期火山喷出岩体仅分布在晚侏罗世火石岭子组,分两次喷发,第一次喷发以酸性为主,岩性有流纹质角砾岩,酸性熔岩等。其后为间歇期,广泛沉积了比较厚的含煤岩系。第二次喷发以中性熔岩为主,主要岩性为安山岩,产在火石岭子组上部,区内仅见张家瓦房及石碑岭背斜核部有出露,为陆相中心式喷发。

继燕山早期火山活动之后,本区最后一次火山活动在早白垩世,该次火山岩在本区十分发育,按其喷发顺序可分为三期,即早期的中性安山岩喷发(具微弱蚀度),中期的酸岩流纹岩喷发和晚期的基性玄武岩喷发。其早期喷发的安山岩在羊草沟矿区南张家店及前双顶子见有出露,面积约3平方公里,而中期喷发的酸性熔岩则分布较广,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而晚期喷发的基性玄武岩由于是本区最后的岩浆活动,故具有规模小,喷发次数多、间歇时间长等特点。但对羊草沟矿区和本区煤层无破坏作用。

第三节构造

羊草沟盆地位于吉黑褶皱系,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九台~长春凸起的东南边缘。盆地形成之前历经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早期,古生界地层被强烈挤压褶皱,大面积上隆并被剥蚀,同时伴有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构成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基底。本区位于羊草沟盆地深部,区内地层、主干断层、多呈北东向展布,现将其主要构造特征叙述如下:

2.3.1 断裂构造

F1断层:分布于勘探区东部龙家堡井田区至羊草沟矿区,为高角度张性正断层,走向38~65°,倾向295~322°,断层倾角75~85°垂直落差,0~>480m,西南部落差较大向东北落差逐渐变小直至尖灭。延展长度大于6.3千米。该断层东北部由三维地震控制,西南部控制的工程量有ZK4802、ZK2403、ZK2722及第3、5勘探线,该断层可

靠。

F2断层:分布于勘探区西北部,为高角度张性正断层,走向27°,倾向307°,断层倾角85°,垂直落差,0~140m。由于控制工程量较少,该断层产状推断,不可靠。

F3断层:分布于羊草沟煤田南部,羊草沟煤矿内,为高角度张性正断层,走向142°,倾向232°,断层倾角60~75°,延展长度2.75千米。

F4断层:分布于羊草沟煤田南部边缘,为高角度张性正断层,走向65°,倾向335°,断层倾角65~75°,延展长度5.72千米。

F5断层:分布于羊草沟煤田南部羊草沟矿区内,为高角度张性正断层,走向133°,倾向43°,延展长度2.50千米。

2.3.2 褶皱构造

羊草沟盆地为一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断陷盆地,盆地的短轴长约5.2千米,长轴长约8千米,长轴走向约30~40度,呈凸透镜形,长短轴比例约为1.6:1,石炭二叠系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了聚煤盆地的古沉积基底。

盆地长轴倾没方向40°,南部隆起并出现煤层露头,且长轴的东南部分宽缓,西北部分窄陡,使盆地东南部出露煤系地层,西北部被白垩系泉头组超覆和掩盖。地层倾角在5°—15°之间。局部倾角大于20度。

第三章矿区地质

第一节矿区地层

本区位于羊草沟盆地的深部,第四系地层掩盖全区,地层由晚古生界二迭系~新生界第四系,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3.1.1二迭系范家屯组(P1f)

勘探区钻孔未能钻遇,仅在东部408和9-2两个钻孔遇到二迭系板岩。因本区覆盖层厚,其产状、厚度分布范围不详。

3.1.2侏罗系上统

火石岭子组、沙河子组本区钻孔未钻遇该地层。

3.1.3白垩系下统(K1)

3.1.3.1营城组(K1y)

岩性组合大致可分为三个岩性段,现分述如下:

下段:(K1y1)

由于钻孔深度限制,矿区内钻孔未钻遇该地层。

中段:(K1y2)

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胶结。

上段:(K1y3)

该段在矿区内无出露,下部主要为灰——灰白色砂砾岩、砾岩、凝灰质砂岩夹炭质泥岩,泥质砂岩;该段沉积较薄为数米~十几米;

中部由一套河流相及沼泽湖滨相、泥炭沼泽相地层组成,含丰富植物化石,赋存较厚的工业煤层。主要岩性为黑色泥岩、细粒级砂岩及少量凝灰质砂岩;

上部由深湖相及火山碎屑沉积为主,主要岩性为灰白~灰绿色凝灰岩、灰色凝灰质砂岩、黑色粉砂岩、泥岩夹薄层砾岩,水平层理发育。

此段岩层厚度为100—230m。

2.1.

3.2泉头组(K1q)

下部岩性以灰绿色砾岩及中粗砂岩为主,局部夹有紫色粉砂岩、泥岩,泥岩中多含粗砂粒。底部夹玄武岩及薄层泥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

灰绿色中、粗砂岩的砂质成份以石英,长石及岩屑为主。分选中等、棱角状、泥质胶结、无韵律。

砾石成份以变质岩、安山岩、花岗岩为主,次棱角状、泥质胶结、砂质充填,砾径10—30mm。

玄武岩灰绿~黑绿色杏仁状隐晶质结构,局部裂隙发育并被钙质充填。

上部以棕红色,紫色泥岩、粉砂岩及砂岩为主夹砾岩。

泥岩块状,中厚层状,含砂;

粉砂岩紫红色、灰色局部含中、粗砂岩、泥质胶结。

中粗砂岩灰色、灰绿色、紫色为主,分选不好、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局部可见到从粉砂岩到粗砂岩的韵律分选。

含砾粗砂岩及砾岩,分选均不好,砾石成分以花岗岩、变质岩砾为主,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砾经一般为2—25mm,泥质胶结比较松散。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附件一: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 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 一、适用范围 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

(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 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模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表1.1 拟建建筑概况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 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拟建建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学号21110204 姓名施雪莹 2012年 8 月 27 日

第一章绪言 实习时间:2012年8月27日~8月30日 实习地点:8月27日马鞍山凹山铁矿;燕子矶; 8月28日宜兴善卷洞;浙江长兴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 8月29日南京阳山碑材,南京地质陈列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实习人员:211102班全体同学 实习任务:1.马鞍山凹山铁矿:观察山边坡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边坡支护方式,根 据环山式的石层不同的颜色判断岩石种类; 2.燕子矶:根劈现象及流水腐蚀作用; 3.宜兴善卷洞:三叠系青龙群灰岩岩溶地貌,了解溶洞的形成,地下水质 作用; 4.浙江长兴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了解金钉子的含义及相关地质知识; 5.宁镇山脉汤山及阳山碑材:认识观察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地层,构 造(背斜、断层)、沉积层里、波痕等原生构造、风化剥蚀地 貌等。 6.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陈列馆:观看各种化石,通过不同展厅, 大致粗略了解生物从起源到发展到现今所经历的几个重要 时期。此外在老馆里还参观了各种精美的玉石。 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工程地质学基本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认识地质现象。 2.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 3.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我们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后工作中进行选线、实地放坡等工作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总结实习与所学专业的联系;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雕琢的各种地质构造与奇异景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3)抗倾覆计算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

地质勘查设计书与报告编写基本要求

设计书编写基本要求 设计书编写应严格按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主管单位(部门)下发的管理制度或文件要求格式进行编写。没有相关要求的参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要求执行。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勘查手段的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的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简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附录1:立项申请书编写格式 封面 “项目类别”立项申请书 (或续作项目论证报告) (小一号、黑体、居中) 项目名称:(三号、仿宋、加粗) 项目负责人:(三号、仿宋、加粗) 单位名称:(三号、仿宋、加粗) 提交日期:(三号、仿宋、加粗)

新开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提纲 一、概况 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起止时间 2、项目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工作范围(地理坐标)及面积 二、工作区地质背景及立项地质依据 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 四、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五、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标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六、预期成果与效益分析 七、主要实物工作量 八、质量保证 九、组织管理 十、经费预算 十一、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十二、附图、附件

续作项目论证报告编写提纲 一、项目执行情况 1、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 2、工作进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3、质量评述 二、年度安排方案 1、项目续作的必要性 2、技术路线或方案的可行性 3、实物工作量安排及合理性 4、年度经费预算 5、预期成果 三、结论

附录2:设计书格式 封面格式 设计书(工作方案)名称 (宋体、二号、粗体、居中) 承担单位名称(仿宋、三号、粗体、居中)年月日(仿宋、小三号、居中)

学生实验报告书—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管理学》 学生实验报告 年级:11级 专业:工程管理4班5班 学生姓名:唐丽02611408 张赛02611428 杨沫02611515 段若楠02611516 完成时间:2012.06.06 报告成绩: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目录 1.整体构想- 1 - 2.公司简单介绍- 2 - 2.1公司名称:39℃广告设计公司- 2 -2.2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或服务介绍- 2 -2.3公司的宗旨和目标(市场目标和财务目标)- 2 -3可行性分析- 2 - 3.1社会环境分析- 3 - 3.2自身条件分析- 4 -4公司组织结构设计- 4 - 4.1公司部门设置结构- 4 - 4.2公司职位介绍- 5 - 4.3公司成员介绍- 5 - 1.总经理简历:- 5 - 2.创意部总监简历:- 6 - 3.市场部总监简历:- 6 - 4.制作部总监简历: - 6 -5公司企业文化构想- 6 - 5.1企业文化设想- 6 - 5.2本企业文化- 7 -6公司高层领导风格- 7 -7公司控制设想- 7 - 7.1控制的概念- 7 - 7.2公司控制原则- 8 - 7.3公司控制措施- 8 -8公司激励设想- 8 -9备注- 8 -

1.整体构想 “开启商业设计与艺术形态混合理论及实践”~、“为真正商业设计打开自由之门”,这是我们的目标及宗旨,我们的设计理念是设计要有电影般感性体验和感官刺激。我们虽然刚刚踏入这个领域,经验尚浅,但我们有着创新的头脑,灵活的思路,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将以合理协调的结构分配人员结构,自上而下有简单却有效的制度和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整个公司的成员会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工作的创新与设计,把公司营造成一个思想活跃,创新自由的空间。 广告诉求的统括性 为什么政府一直在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广告宣传业呢,因为过分的夸大产品功能效果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问题,事实上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市场不成熟,市场秩序有待建全的原因,我国这种特定的经济背景和人文环境而导致的大营销的传播背景恰恰是深层因素。 即由于告知诉求的宽泛性而使广告信息表达方式的宽泛性,尤其是一些医药保健品,往往其广告诉求核心是"症状诉求"而直接打功能牌。其特点是使消费人群的锁定具有模糊性,因为"症状"不会局限于某一个群体,这种广告诉求的统括性是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模式,并且会持续一个时期。 毫无疑问,我国市场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也即宣告着产品同质化时的到来。每一个产品都别无选择地进入了市场竞争的环节中,那么商家要想在市场中领先半步,或者是有别于其它同类产品,就不得不在市场细分中及产品特性上寻找差异化。其中概念差异最具代表性。巨能钙从99%高效吸收,到排列好、沉积好、吸收好;新盖中盖的高钙片[一片顶过去的五片]等都在努力地寻找着与众不同的诉求点。就连电视产品也制造了创新的概念--健康电视(不闪的。不伤眼的电视)。而朵尔胶囊美容养颜则是由内而外的。新的概念往往会使一个老产品实现鲤鱼跳龙门。 所以,怀揣着引领广告界的潮流风尚的斗志,我们成立了这所承载我们美好理想的公司,希望能在未来举起广告界大营销式的大旗。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2002D) 代替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工程地质探查实验

实验名称: 姓名:评分: 小组成员: 一、实验概述 雷达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探测目标。工程雷达目标体大多为非金属体,与周围介质差异小,回波能量小。探测深度相对较浅、精度和分辨率相对较高,探测目标为金属体钢筋、管线。 探地雷达的用途:可用于检测各种材料,如岩石、泥土、砾石,以及人造材料如混凝土、砖、沥青等的组成。雷达可确定金属或非金属管道、下水道、缆线、缆线管道、孔洞、基础层、混凝土中的钢筋及其它地下埋件的位置。它还可检测不同岩层的深度和厚度,并常用于地面作业开工前对地面作一个广泛的调查。尤其是在坝体渗漏探测中,渗透水流使渗漏部位或浸润线以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增大,与未发生渗漏部位介质的相对介质常数有较大的差异,在雷达剖面图上产生反射频率较低反射振幅较大的特征影像,以此可推断发生渗漏的空间位置、范围和埋藏深度。 二、实验设备 CAS探地雷达(含400M屏蔽天线)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反射界面上下层材料介电常数关系与反射系数R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反映在波形上,就是材料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反射界面反射波的波幅也就越大。 探地雷达方法是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等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 发射天线不断发射雷达电磁波,并辐射到被测介质,接收天线接收到一条条雷达回波。将雷达回波按顺序排列展开,便可准确、形象

地反映出地下探测目的体及反射界面的位置。 四、数据处理分析 下图为混凝土路波形图,采用颜色填充。共7075道,道采点512点,时窗10纳秒。总深0.7米,总长度10米。第一层黑色为标准混凝土路面,约10厘米厚。往下是天然黄土路面。经过多次反射,形成如上波形。因为混凝土路中混凝土的电导率、吸收系数均比较大,影响了探测深度,本次试验未能探测到管线。另外,从图上可以看出,虽然混凝土内部比较均匀,反射较少,但由于由于空洞存在的影响,造成较明显的反射。沥青混凝土路在2.2-3.1m以及3.5-4.9m处出现明显不连续,判断此处应存在空洞,在8.4米处出现高阻异常,判断为其他因素的影响。从此图中可以看出,多处出现波形间断,由此可知该段路面存在一定数量的空洞,路面质量较差。 下图是探测大理石台阶波形图,共7258道,道采样点数51点时窗40纳秒。总深2.4m,总长10m。黑色一层为高阻花岗岩,约为9厘米,与实验前的测量数据相符合。探测深度达两米。根据波形图可知,波连续性较好,层间界面清晰,除去部分微小裂隙,花岗岩与其下的黄土层整体都相对均匀,无空洞。

地质勘察报告

无锡恒隆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2007-8-38 一、工程概况 (一)前言 受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无锡恒隆广场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设计提供依据。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人民中路、后西溪路之间和健康路东侧,拟建物包括一座购物广场和二座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3万m2,设计正负零为3.5m(黄海高程),购物广场共有7层,楼高32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西塔楼41层,高度216m,东塔楼47层,高度245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以上深度参照正负零,塔楼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其它为剪力墙结构。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开始现场野外施工,因拆迁原因,中间几次进场施工,到2008年12月15日结束,2008年12月25日提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2009年1月5日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顾问为凯达环球有限公司、结构顾问为迈进公司。 (二)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根据本工程建筑类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下: (三)勘察工作依据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按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工 作依据与工作量。 1.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版)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土的分类标准》 GB 145-9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年6月版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地基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勘察等级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拟建工程主体工程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 (2).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以及地基复杂程度,按照《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第3.1条划分: 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一级;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地质报告电子汇交排版要求 地质, 电子, 排版 纸张为A4(大小不得超过210×297毫米)70—80克得复印纸或胶版纸,附表、插表、插照、图版等按实际尺寸制作。 所有插图、插照、插表、图版应直接插入文字中得相应位置,不得覆盖其她信息, 也不得采用超链接得方式链接其它软件制作得文件。 所有图片、照片、表格、图版等在电子文件中得显示方向应向上。 需装订成册得资料必须用绳线装订整齐,不得用锈蚀得金属物装订。按规定应该着色得图件必须着色,色泽要协调、均匀、鲜艳、分色界限要准确,不允许用彩色铅色、圆珠色等着色划线,不允许有光栅出得黑白图用手工着色。其插图、插表、插照粘贴时不得压盖文字。汇交得资料袋正面写清报告名称、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得数量与汇交单位全称,其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 1.地质报告文字得排序 汇交得成果地质报告,其文字组成排序内容为:正文封面、题名页(内封面)、正文目录、审批文件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件目录与报告正文。 ⑴正文封面内容:文字报告得封面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得全称(包括所在省、县、乡(镇)、矿区或地区名称,矿种或类别,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名称(不得缩减)、报告提交时间。封面采用大于80克以上得得封皮纸或胶版纸(但不得过硬影响翻折),不得用塑料皮装订。 ⑵题名页(内封面)内容:文字报告得扉页应反映地质工作项目全称。除具备正文封面内容与相同格式外,还包括下列各项:野外工作起止日期、编写单位、主要编写人、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合作单位、提交报告单位与提交日期,并盖有报告编写单位或汇交单位得印盖。开本尺寸与规格要求与正文相同。 ⑶正文目录页:主要标注报告正文目录得级次,有篇、章、节、条、款等,以及排序编号、标题名称与页号。一般在正文目录中确定为三级,即:章、节、条,如遇特殊情况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Model report of Engineering Geology Experiment of Cha 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工程地质问题: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有 (2)条痕是,通常将矿物在刻画后进行观察。 (3)变质岩的结构具有和两大类。 (4)古生代包括有: (5)褶皱的主要要素包括: (6)地下水的运动有: (7)沉积岩的构造主要有: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何谓流砂?它一般在哪些情况下最容易发生? (2)何谓风化作用?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按照埋藏条件,地下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4)何谓现场原位测试?现场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6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岩石工程地质性质指标的是。 (A)密度; (B)吸水率;(C)弹性模量;(D)渗透系数 (2)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 (A)侵蚀作用; (B)腐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3)若稳定系数K,则斜坡平衡条件将破坏而滑坡。 (A)大于1;(B)大于等于1;(C)小于1;(D)小于等于1 (4)滑坡的防治措施包括。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臵、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 2002D) 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 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12719 —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 /T 13908 —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 /T 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 /T 0078 一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 /T 0079 —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 / 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 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 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 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 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 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 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 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 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 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要求

附件二: 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 建井地质报告是对矿井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地质勘探报告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由于它对原勘探地质报告作了验证和补充,因而其文字和图纸必须全面,凡原报告已有交待,而建井期间又没有新发现和新进展的部分,也应做详细交待说明,对新获得的资料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全面充分予以总结。凡与原报告的内容和结论有不同的部分,以及与今后生产或矿井补充勘探有重要关系的地方,则必须交待清楚。编写内容可分为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其报告编制的章节、内容可参照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一、文字说明(提纲) 一章概论 一节编制建井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 叙述建井地质报告编制的依据、目的、基本任务、资料来源、资料截止日期等。 报告所依据的现行主要法规、所依据的主要地质资料名称及审批情况。 编制建井地质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依据生产积累的地质资料,对井田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重新核定井田资源储量,为今后煤矿安全生产,制定生产计划、发展规划和进行技术改造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地质资料。主要任务是对建井期间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修改和编制相关图件及表格;核算矿井资源储量,并阐明增

减原因;编制系统的建井地质报告。 二节矿井位置、范围、交通条件及四邻关系 叙述矿井所在的行政区划位置,井田的范围(批准范围及文号、拐点坐标),批准开采煤层,交通条件(公路、铁路);相邻矿井名称及建设情况。 附图:井田位置交通图;井田范围及相邻矿井分布图。 三节自然地理 地形与河流(地表形态、地面标高,井口标高,河流名称,流量,洪水位,最高洪水位等),气候(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等)等自然条件,自然地震(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 四节井田地质勘探工作 叙述井田地质勘探简史、地质报告(或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审批的情况;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巷探)的情况。 五节矿井设计概况 叙述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以及其它有关设计参数等; 附图:井田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 六节矿井建设情况 叙述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工程量,以及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等。 七节建井地质工作 叙述建井期间的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观测、地质素描、地质资料的编录与整理,地质台账建立;矿井涌水量观测、矿井水文动态,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与台账等。 注:在建井过程中进行过正式补充勘探或补做地质工作量较大时,应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实验报告 姓名:廖阳 班级:农业水利工程201404 学号:20140993

时间:2016.12.14—2016.12.15 地点: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县城边坡治理;名山区百丈水库及红光水库,牛碾坪万亩茶园,生态湿地 一,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 简介:瀑布沟水电站是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渡河“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战略的第一个电源建设项目,它是国家"十 五"重点建设项目,也 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 性工程。是四川省灾 后重建中和本世纪以 来投产的单机和总装 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同时也是大渡河下游的控制性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1]:坝址区多年平均气温17.8℃,多年平均降雨量748.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流量1230m3/s,年径流量388亿m3;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 0.832kg/m3,年输沙量3150万吨,汛期平均含沙量 1.21kg/m3,推移质平均输沙量53万吨。

工程区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东侧,南北向汉源-昭觉断裂和宜坪-美姑断裂切割的相对稳定的瓦山断块上,在区域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大坝按8度设防。 枢纽区位于大渡河由南北向急转为东西向的“L”形河湾段。枯水期河水水面高程676~678m,宽度60~80m,水深7~11m,河谷两岸山体雄厚,谷坡陡峻,自然坡度35°~50°。左岸有较宽的Ⅱ级台地,右岸下游近尼日河口处受河流切割,山体较单薄。 枢纽区岩体由澄江期花岗岩、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震旦系下统苏雄组流纹斑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组成,均属坚硬岩体。中粗粒花岗岩为块状构造,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广泛出露于枢纽左岸;玄武岩致密坚硬,局部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主要分布于河床底部及右坝肩一带;流纹斑岩致密坚硬性脆,桩状节理发育,分布于枢纽区下游两岸;凝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镶嵌-碎裂结构,分布于右坝肩一带。 枢纽区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无活动性深大断裂分布,但次级小断层较发育,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三条。裂隙发育以高倾角为主。坝基河床覆盖层深厚,且夹有砂层透镜体,层次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颗粒大小悬殊,缺5~0.5mm中间颗粒,局部架空明显,存在坝基不均匀变形、渗漏、渗透稳定及地震时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质问题。河床覆盖层属强透水层,临界坡降为0.10~0.22,最大为0.65,渗透坡降过大时会发生管涌破坏,破坏坡降为0.35~0.51,最大为1.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工程地质勘察中所获技术资料全面系统的总结,是工程设计和施工所依据的文件。报告书由文字和图表两部分组成。 文字部分 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按若干章节进行叙述。一般由序言、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分析、结论和建议等章节组成。 (1)序言。包括工程名称、设计单、委托单、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勘探方法、技术标准、工作量、勘察期限和其他必要的说明。 (2)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场地地理置、所处行政区划、地形地特征、地震烈度、气象水文条件等。 (3)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成;地层的成因和年代、岩性、埋藏条件和分布规律;地质构造情况、结构面产状、接触关系、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饱和粉土和砂土液化的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和发育情况;特殊土的岩性和分布;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含水层渗透性、水、水质等。 (4)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各单元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提出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确定设计所需的各计算参数和地基承载力。 (5)工程分析。包括地基土的变形分析和沉降预测,特殊性土的改造利用

分析,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的技术论证,地基液化势分析,高边坡、深开挖的稳定性分析,地下工程的岩土应力分析等。 (6)结论和建议。包括对设计施工所需参数提出可供选择的数据,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和防治措施的建议,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和设计施工应注意的事项等。 图表部分 一般工程都必须提供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各种原试验成果图、室内试验成果表和水质分析成果表等。此外,根据不同类型、特点和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可有选择地提供专题工程地质图、综合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图、地下水等高线图、基岩埋深图、坝基渗透剖面图、展示岩土性质的平面图和立体图、边坡或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剖面和计算成果图表、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图表等。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doc 7页)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doc 7页)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倾覆力矩抗扭距工况619.0 30.3 1827.0 332 非工况526.3 62.0 2392.5 0.0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1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