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电针仪治疗三叉神经痛48例

针刺配合电针仪治疗三叉神经痛48例

作者:朱磊武慧芳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摘要:针刺取穴以患侧的神经分支取穴,采用1. 5~2 寸毫针,除太阳穴直刺外,均采用透穴疗法,主穴接3 对电针,选用密波,频率70Hz 以上,电流由小至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40min ,每日1次, 10 次为1 个疗程,疼痛缓解后可隔日1 次。经1~3 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0 例,显效18 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电针仪

三叉神经痛是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的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发作性疼痛,常单侧发病,可累及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可单支发作,或2 支、3 支同时发作,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除药物、神经封闭、射频和各种手术治疗外,针刺亦为常用方法之一。笔者在临床中将针刺透穴法与电针仪二者综合运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疗效确切,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8 例,男20 例,女28 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 岁;病程最短3 周,最长6 a ;病变部位右侧27 例,左侧21 例;其中第一支发病9 例,第二支发病15 例,第三支发病11 例,第一支与第二支同时发病4 例,第二支与第三支同时发病7 例,3 支同时受累2 例。

2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取穴以患侧的神经分支取穴。第一支取太阳、阳白、鱼腰、攒竹;第二支取四白、迎香、颧、下关;第三支取颊车、承浆、地仓,并按中医辨证配以辅助穴位,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庭等,以加强疗效。

2.1操作方法

2.1.1针刺采用1. 5~2 寸毫针,除太阳穴直刺外,均采用透穴疗法,横刺透穴进针,鱼腰透阳白,攒竹透鱼腰,四白透颧,下关透颊车,迎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地仓,在进针时要避开邻近血管,行针推进时要缓慢,并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透穴疗法以取得较强针感为目的,同时,辨证配以合谷、足三里、太冲、内庭等穴位。

2.1.2脉冲电针仪主穴接3 对电针,选用密波,频率70Hz 以上,电流由小至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40min ,每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疼痛缓解后可隔日1 次。穴位透针后接上电针仪,再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患者侧面部。

2.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疼痛完全消失,1 a 内未复发;显效:疼痛明显缓解,停服一切镇痛药,无自发性疼痛;好转: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较前减少;无效:病情无变化。

3 结果

经1~3 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0 例,显效18 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其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

4 讨论

三叉神经痛中医称之为“面痛”,认为多属阳明受邪,筋脉凝滞,气血痹阻而作痛。手足三阳皆会于面部,临床取穴以手足三阳经穴为主尤以三叉神经三个方面分支循行部位局部取穴为主。临床上通过定向沿皮透刺手法,沿三叉神经各支的神经分布走向,如鱼腰穴透阳白穴,使针感扩散至全额部;由四白透颧穴透下关穴,使接触电样针感传至下颌及舌根;由地仓透颊车使针感扩散至面颊口齿部;从而达到常规针法难以取得的疗效。再配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面口合谷收”,

与太冲相配可祛风通络止痛定痉;内庭可清泻阳明经风热之邪。取脾胃经的两穴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以健脾胃,除湿邪。面部穴位接上电针仪,采用密波,降低神经应激功能,抵制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状态。患侧面部TDP 照射,行气消滞,祛邪散瘀,使气血流畅,三者结合,疏通经络,协调表里阴阳,起到止痛、缓解肌肉血管痉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姜琪灸临床杂志2005 年第21 卷第3 期·31 ·《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