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

一、病因学

腹泻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

感染性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常见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肠道外感染是肠道外组织、器官受到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因发热或病原体毒素作用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又称症状性腹泻。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食饵性腹泻:由于食物量过多、过少,或质量不当,如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大豆、鸡蛋等过敏而引起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糖、蛋白质、脂肪吸收不良:如双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乳糖积滞而引起腹泻。其他因素:如气候的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过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

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过程。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腹泻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而来。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亦可为粘液脓血便,常伴呕吐。有较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和全身中毒症状(包括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昏迷、休克等)。(二)实验室检查。

1.便常规、便培养、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病原血清学检查等有助诊断。

2.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气等检查有助于

并发症的诊断。

3.特殊检查:对于慢性腹泻患儿可进行:①消化道造影;②内镜检查;③腹部核磁共振成像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即可诊断为腹泻病,需根据病程、病情轻重进一步作出分期和分型诊断;病因明确后应作出病因诊断,如细菌性痢疾、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

也可以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质、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如粘脓便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或侵袭性细菌感染;急性水样便,多为病毒或产毒性细菌感染。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诊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糖原性腹泻等。

(二)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大便次数多而稀薄,但无呕吐,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2.急性坏死性肠炎:起病急,腹痛、腹胀、腹泻,呕吐,高热。大便初为水样,继而转果酱样或赤豆汤样血便。常伴

明显中毒症状,甚至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片可见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四、治疗

(一)预防脱水。给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如ORS溶液、米汤加盐溶液、糖盐水等。

(二)纠正脱水。对轻-中度脱水,可用ORS纠正,最初四小时内ORS液的用量为:体重×75mL。对重度脱水的患儿,应尽快到医院输液;有尿后注意补钾。

(三)继续饮食。但需根据个体年龄、病情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人工喂养儿,6个月以下者,可用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它代乳品;6个月以上者,可给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改为去乳糖配方奶粉或豆奶粉等。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营养不良患儿应加餐至完全恢复。

(四)合理用药。

1.抗感染:一般水样便不用抗菌药物,对重症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的衰弱患儿可酌情选用抗菌药物。粘液便、脓血便可根据临床特点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对抗菌药物诱发的肠炎,应先停用抗菌药物。阿米巴痢疾及蓝氏贾弟鞭毛虫肠炎可采用灭滴灵

治疗。

2.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如双岐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3.肠粘膜保护剂,如双八面体蒙脱石等。

五、儿童腹泻病治疗的常见误区

(一)滥用静脉补液。

小儿腹泻首要的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脱水,静脉补液带来的风险很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补液,因为口服用药更安全,可选择使用安全有效的口服补液。

(二)滥用抗菌药物。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是非感染的。轮状病毒等一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以及非感染性腹泻如食物过敏,均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只需要补液、补锌、继续喂养。滥用抗菌药物对孩子有害无益,还白白增加治疗费用。

(三)滥用止泻药。

有些情况下,使用止泻药物会使细菌毒素在体内滞留,带来风险;是否使用止泻药物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听从医生的判断。

(四)禁食。

以往患儿腹泻,为了让胃肠道得以休息,比较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近年来,专家们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

六、预防

注意饮食、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过热或受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小儿腹泻病及其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病 考试大纲: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5)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考点明细: 充分理解小儿腹泻病的概念 重要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 各种常见类型肠炎的鉴别要点 小儿腹泻的补液治疗 一、概念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与成人腹泻是不同的。 二、病因 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 2)营养需求大,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低、排空快;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初乳中)均较低。 4)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2)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3)真菌 4)寄生虫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腹泻的临床分期(了解) 急性腹泻(小于2周)、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症状可轻可重,没有特异性。轻症往往由于饮食或肠外感染引起,重症常常由于肠内感染导致,中毒症状明显,常伴有脱水、严重的胃肠道表现和电解质紊乱表现。 (1)重点看重症腹泻的特殊表现: 1)胃肠道症状明显——上吐下泻,频繁,甚至于有消化道出血。 2)脱水:常发生等渗或低渗性缺水。 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血症。(2)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重点) 1)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症状轻,大便蛋花汤样,量多,次数多,水分多。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相对较缓,大便臭。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似。)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急,腹泻重(更频繁),大便黏冻带脓血。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以腹痛为初期表现,然后再出现腹泻,也有血便。 黏附性大肠杆菌肠炎 3)空肠弯曲菌肠炎,人畜共患,以侵袭性感染(中毒症状重,粘液脓血便)为主。 4)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动物或人直接传染,严重病例可发生肠穿孔或腹膜炎。 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 6)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暗绿色海水样便。 —真菌性肠炎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需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及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有无喂养不当、肠道外或肠道内感染等。 (2)鉴别诊断 首先判断患儿是属于侵袭性感染还是非侵袭性。在鉴别时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非侵袭性感染——主要与生理性腹泻、先天性肠道酶类缺乏或相对不足等进行鉴别,较简单。侵袭性感染——主要与菌痢和坏死性肠炎鉴别。 五、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注意诊断准确,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调整饮食不是禁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问题。

常见儿童疾病防治知识

---------------------------------------------------------------最新资料推荐------------------------------------------------------ 常见儿童疾病防治知识 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皮肤粘膜苍白、疲乏、厌食、异嗜癖(喜欢吃泥土、墙壁灰等)、烦躁不安、反应迟钝、智商低等。 【诱发因素】 1. 饮食中、母乳或乳制品铁含量不足。 2. 铁丢失过多,如寄生虫病、慢性失血。 3. 其他如腹泻、急慢性感染等。 【预防措施】及时添加副食,多食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 动物肝、瘦肉、大豆及其制品。 【治疗】一但确诊宝宝有缺铁性贫血,应尽快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系统治疗。 ☆【温馨提示】养成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对贫血儿童的治疗有很大作用。 佝偻病【概述】因维生素 D 缺乏造成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骼发育障碍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表现】早期: 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枕秃等。 后期: 骨骼改变如方颅、前囟迟闭、出牙迟、肋串珠、鸡胸甚至O形或X形腿。 1 / 4

【诱发原因】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 D 摄入不足、维生素 D 吸收不良及消化障碍。 【治疗】如有上述症状及体征,尽早到妇幼保健机构咨询,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合理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温馨提示】 1、提倡母乳喂养,尽早户外活动,接触日光,补充维生素 D制剂。 2、及时添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辅食,如动物肝脏、蛋黄、脱脂牛奶、鱼肝油、坚果等。 3、补充维生素 D 的同时补充钙剂。 小儿肺炎【概述】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为特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冬、春季节多发。 【诱发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彻底诱发肺炎;孕期羊水污染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分娩环境不洁净易引起细菌性肺炎;出生后宝宝接触带菌者如(感冒),易受到传染引起感染性肺炎。 【治疗】如有上述症状及体征,及时到妇幼保健机构咨询治疗。 ☆【温馨提示】 1.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要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 3.咳嗽时轻拍宝宝的背部,多饮水。 3.避免宝宝与感冒人群接触。 4. 适当锻炼增强婴幼儿抵抗力。 小儿腹泻【概述】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真

2020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诊疗规范

2020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诊疗规范 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指病程在2周以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病。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高、流行广泛,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进一步规范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提高腹泻病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保障儿童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牵头组织专家制定了《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关于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补液治疗,该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同样有效,是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法。目前推荐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ORSⅢ)。 ORSⅢ配方

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予ORS Ⅲ或米汤加盐溶液[每500ml加细盐1.75g(约为1/2啤酒瓶盖)]。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6月~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儿童按需随意饮用),直至腹泻停止。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用量(ml)=体重(kg)×(50~75),4h内分次服完。4h后再次评估脱水情况。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需调整补液方案: ①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 ②频繁、严重呕吐; ③口服补液服用量不足,脱水未纠正; ④严重腹胀。 2静脉补液 适用于重度脱水及不能耐受口服补液的中度脱水患儿、休克或意识改变、口服补液脱水无改善或程度加重、肠梗阻等患儿。静脉补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续时间须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决定。补液原则为“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1)第1个24h的补液。

①确定补液总量。应包括累积丢失、继续丢失和生理需要三个方面。累积丢失根据脱水程度估算;继续丢失一般为20~40ml/kg·d;儿童生理需要量按照第一个10kg体重100ml/kg,第二个10kg50ml/kg,其后20ml/kg补给。第1个24h的补液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 脱水程度评估表 ②确定液体性质。等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一般选择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一般选择1/3~1/5张含钠液。难以确定脱水性质者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脱水一旦纠正,能口服补液的尽早给予ORS口服。

婴幼儿腹泻原因以及治疗方案

婴儿腹泻 婴儿腹泻(也称消化不良),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急性可分二型。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型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则昏迷、惊厥,并有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目录 1病因 2症状 3治疗方法 4诊断要点 婴幼儿急疹 胃肠型感冒 细菌性肠炎 ( 母乳性腹泻 胃肠炎 细菌感染 寄生虫 抗生素

^ 1病因 婴儿腹泻 是多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婴儿喂食母乳时,正常每天大便次数会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为黄绿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则为黄色成形便。腹泻则是指粪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变质而言。一般而言,腹泻时大便的次数会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颜色变成绿色、气酸臭。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随着轻微发烧或呕吐。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2、中度腹泻: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 3、重症:腹泻频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血丝黏液便,前囟门凹陷,皮肤及嘴唇干燥等。 4、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2症状 ⒈轻度(单纯性消化不良):每天大便5-6次,多至10余次,蛋花样或水样,黄或黄绿色,有白色小块,可有低热,溢奶,精神饮食尚好或略减,体重不增或略降,无脱水。 ⒉重度(中毒性消化不良):每天大便10次以上,水样便,黄色,呕吐,发热,尿少,

儿童常见病防治小常识(精)

本文由waigyou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儿童常见病防治小常识一、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一年四季中最常见的疾病。上感是因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内引起气道壁黏膜发炎的一种病症。其症状是由鼻咽部干痒开始,接着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或鼻塞等症状。儿童得了上感以后,家长应该: 1、儿童睡觉时,要注意将上身,尤其是要将头部抬高一点,以缓解呼吸困难。 2、在房子里喷洒一点空气清新剂,或给儿童闻一下清凉油,会有利于儿童鼻腔的畅通。 3、用热毛巾帮儿童洗一下脸,并稍稍热敷一下鼻梁,这样鼻涕会较顺利地流出来,鼻腔会感觉一阵清新。 4、儿童患上感时,鼻腔黏膜已经发炎,如果吸入的空气干燥,会使鼻腔更难受,所以要使房间里的空气保持湿润。还可以在儿童的鼻腔和嘴唇上涂一点凡士林等润滑剂。注意让儿童多喝水。 5、要注意儿童体温的变化,给儿童测量体温,必要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6、要注意儿童鼻腔流出的鼻涕的颜色,如果是黄色分泌物,则表明已经有继发细菌感染,应当立即去医院医治。 7、不要未经医生检查,一看见儿童流鼻涕就随意给儿童服药。二、喉炎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有时候也会使喉部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称为喉炎。儿童患了喉炎除了传感到喉部疼痛和干咳以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会发不出声音来,有时还会有轻微的发烧。一般情况下,只要几天就可能痊愈。但是一旦喉部发炎,就会肿胀,使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儿童会很不好受,尤其是婴幼儿更难受,严重的会发生哮吼,儿童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吠样的咳嗽。如果怀疑你的儿童患了喉炎,家长一般可以做以下工作: 1、给儿童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 38℃,说明儿童很可能还有其他感染,应当马上带儿童去医院就医。 2、为了帮助儿童减轻干咳,要注意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清新和湿润。 3、为了缓解儿童喉部的干痛,要多给儿童喝些温开水或温饮料。 4、为了帮助儿童缓解呼吸困难,当儿童躺在床上时,应当将儿童的上身垫高一点。 5、如果你的儿童已经发生了哮吼,你一定要冷静对待,不要慌张。一方面要做准备马上带儿童去医院急诊,同时要打开房间的窗户,让儿童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三、支气管炎当支气管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黏膜发生炎症时,称为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的。也可由于长期吸入烟尘微粒或带刺激性的气体削弱了呼吸道防御功能, 也可能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有发烧、头痛、喉部不适、频繁而较深的咳嗽、咯黏稠或脓性痰。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咳嗽,早晚会咳得更厉害一些,当气候改变天气变冷时病情会加重。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可以做以下工作: 1、首先给儿童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 38℃,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及时彻底地治愈儿童的上感等疾病。 2、家长不要在儿童活动的范围内抽烟。 3、儿童咳嗽时有痰,应当让儿童把痰咳出来。

(完整版)小学生疾病预防知识

小学生疾病预防知识 一、我们在平时学习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跳步、打球等,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二、我们的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三、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四、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五、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六、不能偏食,平时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七、家里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 八、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九、对卫生防疫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我们一定要按时去接种。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卫生防疫部门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和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以后,还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的。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来讲,因为自然界中的过敏源有很多很多:如花粉、虫蠕、动物羽毛、冷的空气,所以要特别注意:如对花粉过敏的,在花粉播散期要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公园里,鲜花房,家里不养猫、狗等小动物,不用地毯,外出戴口罩等。我想,大家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一定会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中小学生常见6种疾病早预防近视眼就好像是学生的职业病。

据统计,小学生的近视眼患病率在30%到40%,初中生为40%到50%,高中生的患病率则在60%以上。一旦近视,对学习、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妨碍,所以,爱护双眼,正确用眼才是预防近视的良方。 护眼药方: 一、用眼不可过劳。 二、近距离用眼,需要间歇性休息。 三、照明亮度要适中。 四、充足的营养。眼睛是非常忙碌的细胞组织,需要大量的营养和能量。 五、睡眠充足。 六、巧看电视。看电视其实是项极其用眼的劳动,不过也有一些窍门儿可以帮助您保护双眼。一是看电视距离起码在1米以外,1米半以上最好。 电视和室内光线反差不能太大,特别是在晚上不要熄灭所有灯光看电视。另外电视机的亮度也不要调得太亮。看电视半小时最好适当休息几分钟。7、定期检查视力。如果视力出现下降趋势,就要开始寻找下降的原因,也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点眼药等。如果视力已下降至1.0或以下时,需到眼科散瞳验光。散瞳后如视力有提高,屈光检查属正视或轻度近视,就是假性近视。此时注意爱眼护眼,视力还有恢复正常的可能。但是大部分的视力下降都是真性近视,应尽早到正规医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腹泻病是大便次数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的统称。感染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志贺痢疾杆菌、沙门菌等。按病程分: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一、病史采集 (一)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首次病程记录于入院8小时内完成。 (二)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四)有无中毒症状。 (五)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二、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 (一)可有不洁饮食史。 (二)共同表现呕吐、腹痛、腹泻。重症呕吐、腹泻频繁,可吐出黄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大便每日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 (三)伴有精神委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等感染中毒症状。 (四)腹部平软或腹胀,肠鸣音活跃。 (五)重者合并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脱水程度 (1)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患儿精神稍委靡,略有烦躁,尿量减少,口唇稍干燥,眼窝和前囟稍凹陷。 (2)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10%。患儿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哭时泪少,皮肤苍白,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四肢稍凉。 (3)重度脱水:失水量约在体重10%以上。患儿精神极度委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尿量极少或无尿,口唇极度干燥,哭时无泪,皮肤干燥、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前囟极度凹陷,甚至出现休克症状。 2、脱水性质 (1)等渗性脱水:最常见,血清钠为130-150mmol/L。

(2)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可出现头痛、嗜睡、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3)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昏睡、惊厥等。 三、实验室检查 (一)大便常规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者,大便外观常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显微镜检查无或仅有少数白细胞;侵袭性细菌所致者外观多为脓性便或黏液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或同时有红细胞。常规尿液分析。 (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三)大便病毒抗原检测和细菌培养有助明确病原体。 (四)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 (五)病情严重需行血气分析检查。 四、诊断要点 (一)大便性状有改变,呈水样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三)便常规、便培养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五、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鉴别 (一)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节多发,常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起病急,常先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呕吐,之后出现腹泻,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常合并脱水和酸中毒。病程约3~8天。大便轮状病毒检测有助鉴别。 (二)大肠杆菌肠炎:5~8月份多发。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婴幼儿和新生儿。感染后12~24小时发病,多为水样便。病程1~2周。2、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病程3~7天。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感染学龄儿童,表现为黏液脓血便。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常先有腹痛,后出现腹泻,初为稀便或水样便,随后转为血水便。 (三)空肠弯曲菌肠炎:夏季多发,6个月至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起病急,大便初为水样,迅速转为黏液样或脓血便。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四)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3岁以上儿童多见,

儿科护理知识:婴儿腹泻病的饮食护理

儿科护理知识:婴儿腹泻病的饮食护理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其发病原因除胃肠道受细菌病毒感染外,当喂养不当,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定量,食物数量变化较多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乳糖酶位于小肠黏膜上皮锯状缘的顶端,主要作用为将进入小肠的乳糖由双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而迅速在小肠内吸收转运。乳糖酶缺乏时,婴幼儿常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也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XXXX年8月~XXXX年2月,门诊共收治腹泻婴儿180例,男115例,女65例;年龄:<6个月61例,7个月~1岁74例,1~2岁45例。因病毒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68例,喂养不当、乳糖酶缺乏有112例,占6 2.22%。 1.2不同原因致婴儿腹泻特点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腹泻,表现出不同特点,具体如下。 1.3细菌感染年龄在14~24个月,多发生在夏季,均有吃不洁食物或冰箱内变质食物病史,表现为大便稀水样,带黏液或脓血,中毒症状重伴脱水呕吐,病程短,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饮食护理,7天治愈。 1.4轮状病毒感染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6~12个月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蛋花汤样,无腥臭,重者伴脱水、呕吐、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为自限性疾病。给予抗病毒治疗,合理喂养,脱水者给予补液,3~8天可治愈。 1.5非感染年龄在2~6个月,原因为喂养不当,除大便改变外,无其他症状体征,大便呈黄稀便,带奶瓣,有时为黄绿稀便,病程长。主要通过饮食护理及对症治疗。 1.6乳糖酶缺乏年龄1岁以内多见表现为排水样稀便,并带有泡沫及酸臭味,腹泻次数每日3~4次或每日7~8次不等,每次量较少,病程较长者可伴有肛周皮肤发红、糜烂,粪便常规检查除部分标本中伴有脂肪球外,均无阳性发现,常规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改用去双糖饮食治疗,腹泻症状多在3~5天内消失,最长7天。 2婴儿腹泻的饮食护理 2.1一般饮食原则减少进食量,以减轻肠道负担;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级脂肪酸刺激肠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防止肠内容物发酵的产物使肠道蠕动增加,

小学生常见病预防知识讲座

小学生常见病预防知识讲座 一、预防近视知识 近视眼就好像是学生的职业病。据统计,小学生的近视眼患病率在25%到30%,初中生为40%到50%,高中生的患病率则在60%以上。一旦近视,对学习、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妨碍,所以,爱护双眼,正确用眼才是预防近视的良方。 1、用眼不可过劳。 2、近距离用眼,需要间歇性休息。 3、照明亮度要适中。 4、充足的营养。眼睛是非常忙碌的细胞组织,需要大量的营养和能量。 5、睡眠充足。 6、巧看电视。看电视其实是项极其用眼的劳动,不过也有一些窍门儿可以帮助您保护双眼。一是看电视距离起码在1米以外,1米半以上最好。电视和室内光线反差不能太大,特别是在晚上不要熄灭所有灯光看电视。另外电视机的亮度也不要调得太亮。看电视半小时最好适当休息几分钟。 7、定期检查视力。如果视力出现下降趋势,就要开始寻找下降的原因,也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点眼药等。如果视力已下降至1.0或以下时,需到眼科散瞳验光。散瞳

后如视力有提高,屈光检查属正视或轻度近视,就是假性近视。此时注意爱眼护眼,视力还有恢复正常的可能。但是大部分的视力下降都是真性近视,应尽早到正规医院验光并配戴眼镜。 二、预防龋齿知识 学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莫过于龋齿,也就是虫牙。其实,虫牙里面并没有虫子,而是因为咀嚼食物后没有及时刷牙漱口,食物残渣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侵蚀牙齿使牙齿脱钙、软化,进而慢慢形成空洞,也就是龋齿。据统计,我国儿童的乳牙龋齿患病率为80%至90%,恒牙患病率为40%。 预防龋齿的方法主要有三点:1、使用含氟牙膏。**地区生活用水中含氟量较低,所以选择含氟牙膏是个不错的补充。这种牙膏可以使牙齿更加坚固、抗酸,可以抑制细菌,还能增加牙齿再矿化能力。2、窝沟封闭方法。这是防止龋齿的最佳方法。每个人的后牙(磨牙)咬合面上总有一些深浅不一的沟,那就是窝沟。窝沟封闭是在这些容易生长龋齿的地方提前填满高分子树脂,隔绝外来的致龋因素。在孩子的磨牙新萌出的一年之内进行窝沟封闭效果最好。3、早期填充。发现了浅龋后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充填治疗。 另一个影响学生口腔健康的问题是牙齿的错位畸形。这主要与遗传、饮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最佳的牙齿矫正年龄是在

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关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知识 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 一、病因学 腹泻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 感染性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常见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肠道外感染是肠道外组织、器官受到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因发热或病原体毒素作用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又称症状性腹泻。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食饵性腹泻:由于食物量过多、过少,或质量不当,如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大豆、鸡蛋等过敏而引起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糖、蛋白质、脂肪吸收不良:如双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乳糖积滞而引起腹泻。其他因素:如气候的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过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

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过程。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腹泻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而来。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亦可为粘液脓血便,常伴呕吐。有较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和全身中毒症状(包括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昏迷、休克等)。(二)实验室检查。 1.便常规、便培养、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病原血清学检查等有助诊断。 2.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气等检查有助于

儿童常见病防治小常识

儿童常见病防治小常识

儿童常见病防治小常识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一年四季中最常见的疾病。上感是因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内引起气道壁黏膜发炎的一种病症。 其症状是由鼻咽部干痒开始,接着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或鼻塞等症状。 儿童得了上感以后,家长应该: 1、儿童睡觉时,要注意将上身,尤其是要将头部抬高一点,以缓解呼吸困难。 2、在房子里喷洒一点空气清新剂,或给儿童闻一下清凉油,会有利于儿童鼻腔的畅通。 3、用热毛巾帮儿童洗一下脸,并稍稍热敷一下鼻梁,这样鼻涕会较顺利地流出来,鼻腔会感觉一阵清新。 4、儿童患上感时,鼻腔黏膜已经发炎,如果吸入的空气干燥,会使鼻腔更难受,所以要使房间里的空气保持湿润。还可以在儿童的鼻腔和嘴唇上涂一点凡士林等润滑剂。注意让儿童多喝水。 5、要注意儿童体温的变化,给儿童测量体温,必要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6、要注意儿童鼻腔流出的鼻涕的颜色,如果是黄色分泌物,则表明已经有继发细菌感染,应当立即去医院医治。 7、不要未经医生检查,一看见儿童流鼻涕就随意给儿童服药。 二、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有时候也会使喉部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称为喉炎。儿童患了喉炎除了传感到喉部疼痛和干咳以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会发不出声音来,有时还会有轻微的发烧。一般情况下,只要几天就可能痊愈。但是一旦喉部发炎,就会肿胀,使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儿童会很不好受,尤其是婴幼儿更难受,严重的会发生哮吼,儿童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吠样的咳嗽。 如果怀疑你的儿童患了喉炎,家长一般可以做以下工作: 1、给儿童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38℃,说明儿童很可能还有其他感染,应当马上带儿童去医院就医。

儿童腹泻第一天液体疗法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组织间液+血浆)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细胞内液:Na+、Cl-、HC03- 细胞外液:K+、Mg-、HP04 —、蛋白质 体液的渗透压: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液总量占体重%减低,主要是间质液的减低 肌肉的含水量(30% )>脂肪组织(15% )。 儿童水代谢的特点 1水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排泄水的速度也较成人快。 年龄越小,岀入水量相对越多。 婴儿每日水的交换量为细胞外液的1/2,而成人仅占1/7。 儿童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大,不显失水量相对越多。 儿童对水的耐受力差,相对成人更易发生脱水。 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婴儿肾脏只能将尿渗透压浓缩至700mmol/L (成人1400mmol/L ),每排除1mmol/L溶质时需带水1~2ml (成人) 儿童肾脏的稀释能力相对较好,在岀生后1周可达成人水平,但其肾小球滤过率低,因此水的排泄速度 较慢,摄水过多易导致水肿和低血钠。

儿童肾脏排钠、排酸、产氨能力差,容易发生高钠血症和酸中毒。 儿童腹泻第一天液体疗法的实施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度)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见惊补钙) 累计损失量:轻度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50 ml/kg 液体疗法包括补充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 生理需要量:120?150 ml/100kcal T>38 者,T 1 使生理需要量增加10%--15% 静脉补液的实施 定量(定输液总量):轻度90-120 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 ml/kg 先按1/2~2/3量给予,余量视情况而定。 营养不良儿、肺炎、心肾功能损害、学龄期儿童,补液总量应酌减1/4~1/3 定性(定输液种类):原则为先盐后糖。低渗- 2/3张,等渗1/2张,高渗1/3~1/5张 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按等渗补给。 脱水一段纠正,电解质正常后不必将原计划补完,应改为1/4~1/5张液 定速(定输液速度):原则为先快后慢。 有休克时先行扩容,用2:1液或%碳酸氢钠,10~20 ml/kg (总量<300ml )30~60分钟 补液总量的1/2 (应除去扩容量)在头8~12小时完成,输液速度8~12 ml/kg ? h 余下总量的1/2,于12~16小时内补完,输液速度约 5 ml/kg ? h 对低渗性脱水的纠正速度可稍快,岀现明显水中毒症状如惊厥等时,需用3%氯化钠滴注。12 ml/kg可提高血清钠 10mmol/L,以纠正血清钠125mmol/L 为宜。 高渗性脱水时补液速度要慢,总量易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以每日降低10mmol/L为宜。因为处于高渗状态的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不能很快排岀,如低渗液输注过快,水分子易进入脑细胞引起脑水肿。 纠正酸中毒:脱水纠正后,组织灌流改善,堆积的乳酸进入血液循环,可产生或加重酸中毒。 补钾:轻度患者可口服氯化钾200~300mg/kg ?天 重症患者应静脉补钾:全日总量一般为100~300mg/kg ?天(10%KCL1?3 ml/kg )均匀分配到全日静脉液中。 补钾浓度不超过% (新生儿%~% ),每日补钾总量静滴时间不短于8小时。 有尿补钾(膀胱中有尿储留可视为有尿) 由于细胞内钾恢复较慢,治疗低血钾需持续4~6日 病情好转,可有静脉补钾改为口服补钾,当饮食恢复至正常一半时,可停止补钾 其他处理:补钙:10%葡萄糖酸钙5~10 ml,等量液体稀释后静滴。 补镁:补钙后惊厥不缓解补镁:25%硫酸镁?ml/kg ?次,Bid--Tid 补充维生素B1:输注大量水和葡萄糖后心脏负荷加重,可用维生素B1 50~100mg肌注,Qd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幼儿常见病防治知识 一、如何判断幼儿是否生病 儿童生病时,不会像成人一样告诉别人,或不能告诉,或告知不全,所以幼儿园老师就是他们的翻译。老师平时应多注意幼儿的行为,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可能就是提示儿童发病了。 二、幼儿发病征兆 1、烦躁不安,哭声异常。 2、精神不好,疲惫。 3、特别爱哭闹。 4、脸色潮红或苍白。 5、头痛或耳朵痛。 6、皮疹。 7、冒冷汗寒战。 8、前额发冷或发热。 9、吃饭减少。 10、肚子痛、呕吐。 11、大便次数、形状改变。 12、小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颜色改变。13、睡不安稳。 处理办法:一旦发现患儿有以上情况应让其休息,测量体温,观察儿童是否还有其他伴随情况。 测量体温:口表、肛表(36—℃) 腋表(—℃) 三、小儿用药基本常识 1.感冒时忌乱用抗生素:上感多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没用,且滥用抗生素易增加耐药性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发烧时忌乱用退烧药: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初期表现,用药后可掩盖病情,使家长放松警惕,延误治疗可能致患儿虚脱。但幼儿发热超过℃,可用药退热,防惊厥。 3.腹泻时忌乱用止泻药:腹泻因有感染性、非感染性之分,故治疗方法不同。如误服感染性止泻药,有害菌的毒素不能排出体外。 4.咳嗽时忌乱用止咳药:痰液不能排出,堵塞肺部引发气管炎、肺炎。咳嗽时痰液应咽下,通过肠胃酶分解排出。 5.忌给小儿服用成人药。 6.服药时忌用果汁:果汁呈酸性,药性易被破坏,不利肠道吸收。 7.服药忌用茶:茶含咖啡因、茶碱,与有些药物反应。 8.服药忌用牛奶:牛奶含蛋白、脂肪酸,可包裹药物使其不利于吸收。而误服毒物时,喝牛奶可保护胃黏膜。 四、幼儿常见病症的表现及处理 (一)发烧:发烧是儿童体内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导致体温升高。

婴幼儿腹泻病-知识点详解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7.腹泻病 婴幼儿腹泻病(infantile diarrhea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菌群失调→耐药性金葡菌、艰难梭菌、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药物难以控制的肠炎,排除其他(如应用泻剂、病程中发生病毒感染)诱发因素,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 婴幼儿腹泻病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月以内婴儿,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 除此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可能与乳糖不耐 受有关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①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粪-口传播,多见于6~24月婴幼儿,起 病急,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病初1~2d常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蛋花样,无腥臭味,可出现并发症,为自限性疾病。轮状病毒可侵犯多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脏)。 ②侵袭性细菌导致的肠炎 多见于夏季,急性起病,腹泻频繁,大便呈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常伴呕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OR示大量WBC及数量不等的RBC。 ③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大便次数增多,由黄色水样便→血水便,OR大量RBC,常无WBC。 ④AAD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典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粘液, OR大量脓细胞和成簇G+球菌。 2)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由艰难梭菌引起(除万古霉素、胃肠道不吸收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均可)。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假膜排出(坏死毒素致肠粘膜坏死所形成的伪膜) 3)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常伴鹅口疮;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黏液,可见 豆腐渣样细块(菌落),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与菌丝。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 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 二、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根据季节变化、疾 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三、教育幼儿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四、按儿保常规做好体弱儿管理,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矫 治率达100%,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并能落实,有个案记录,定期追访。并向家长做好宣传体弱儿的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五、开展口腔、视力的检查和保健工作,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实施 矫治。 六、夏季做好防暑防病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七、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应列为多发病防治的内容。对这些幼儿作为重点管理,追踪随访。 八、我中心按照婴幼儿健康管理程序:分别在3月、6月、8月、 12月、18月、24月、30月、36月龄时定期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为4-6岁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九、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防治常规有: 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一、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 1、小儿长期喂养不当: (1)人工喂养的婴儿,尤其长期稀释乳或乳量不足; (2)母乳不足又未增加其它母乳代用品; (3)6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或添加辅助食品数量不足、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特别是以谷类辅助食品为主的小儿; (4)长期挑食、偏食、厌食的小儿。 2、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最常见。此外,肠寄生虫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 3、先天性不足,消化能力低下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此外,唇腭裂、幽门狭窄等。 二、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 2、评价参考值:卫生部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2006版)所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 3、评价标准:小儿的三项指标的测量值分别小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中位数-2s)。 三、营养不良的分类 1、低体重 小儿的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为: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年龄别体重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就是低体重。 2、消瘦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一、前言 感染性腹泻病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在我国,根据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 ~0.70 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 2.50 ~3.38 次/人年[1]。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通常由胃肠道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临床上常伴或不伴呕吐、恶心、发热、腹痛等症状。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多为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病原包括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我国小儿腹泻病调查结果 显示,每年有 2 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 6 至8 月,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 至12 月,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无论何种病因所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方法主要为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盐(ORS) 、静脉补液] 以预防和治疗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饮食治疗、药物治疗。为了规范腹泻病的诊治,2009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感染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05 年联合发表的腹泻管理推 荐指南,制定了“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强调腹泻病管理中脱水征的识别、口服补液、继续喂养,提倡母乳 喂养,推荐使用低渗ORS和补锌治疗。“专家共识”的推行和实施,在规范腹泻病治疗、早期应用ORS预防和纠正脱水、减少静脉补液、减少抗生素滥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上述治疗方法以及众多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指标如何,是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恰当地管理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再次组织儿科消化病、感染病以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在原有的 “专家共识”基础上,参考WHO及UNICEF的“腹泻病临床管理指南”以及美国、英国等有关腹泻病的指南,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分析国内外截至2013 年 6 月的临床研究资料,制定“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以便给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时参考。 关于诊断、口服补液、继续喂养、补锌治疗等已成为定论的,本临床实践指南将应用原有的共识和其他指南的证据。对于争论较大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儿童急性腹泻病重度脱水扩容选择液体、去乳糖饮食、抗病毒药物、抗生素、非特异止泻药物( 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消旋卡多曲等) 的应用,提出临床问题,对提出的临床问题分别检索文献、收集证据,应用循证学方法进行证据评定形成初步推荐意见,然后采用开放式讨论征求专家意见,形成推荐意见。 二、方法学

儿童腹泻第一天液体疗法

儿童腹泻第一天液体疗 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组织间液+血浆)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细胞内液:Na+、Cl-、HCO3- 细胞外液:K+、Mg-、HPO4—、蛋白质 体液的渗透压: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液总量占体重%减低,主要是间质液的减低。 ●肌肉的含水量( 30% )>脂肪组织( 15% )。 儿童水代谢的特点 1水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排泄水的速度也较成人快。 ●年龄越小,出入水量相对越多。 ●婴儿每日水的交换量为细胞外液的1/2,而成人仅占1/7。 ●儿童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大,不显失水量相 对越多。 ●儿童对水的耐受力差,相对成人更易发生脱水。 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婴儿肾脏只能将尿渗透压浓缩至700mmol/L(成人1400mmol/L),每排除 1mmol/L溶质时需带水1~2ml(成人) ●儿童肾脏的稀释能力相对较好,在出生后1周可达成人水平,但其肾小球滤过率 低,因此水的排泄速度较慢,摄水过多易导致水肿和低血钠。 ●儿童肾脏排钠、排酸、产氨能力差,容易发生高钠血症和酸中毒。 ●儿童腹泻第一天液体疗法的实施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度)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见惊补钙)累计损失量:轻度30-50ml/kg 中度50-100ml/kg 重度100-150 ml/kg 液体疗法包括补充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 生理需要量:120~150 ml/100kcal 按照体重计算生理需要量(总量<2400ml) T>38℃者,T↑1℃使生理需要量增加10%--15% ●静脉补液的实施 定量(定输液总量):轻度90-120 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 ml/kg 先按1/2~2/3量给予,余量视情况而定。 营养不良儿、肺炎、心肾功能损害、学龄期儿童,补液总量应酌减1/4~1/3 定性(定输液种类):原则为先盐后糖。低渗→2/3张,等渗1/2张,高渗1/3~1/5张 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按等渗补给。 脱水一段纠正,电解质正常后不必将原计划补完,应改为1/4~1/5张液

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幼儿园常见病防治措施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湿疹。 ㈠、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发病率高的特点。 预防措施: 1、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甲肝疫苗。 2、做好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3、做细早接待工作,经常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取得家长密切配合,及早发现患病幼儿。 4、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要求,执行饮食卫生“五四制”及厨房工作八项卫生要求。切断由食品引起感染的途径。 5、遵守幼儿园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工作。 6、如有患病幼儿,要及时隔离。隔离患儿不得少于30天。隔离期满,连续二次肝功能正常,并由区级以上医院、保健站开据证明,方可返园。接触儿检疫42天,检疫期间不再办理出入园手续。

7、对患儿的排泄物、餐具、玩具、用具、衣物被褥等接触的物品和所在班级进行全面消毒。 ㈡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附在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口和鼻的分泌物中,以飞沫传播为主,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均可以传播,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散发,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常在幼儿园中流行。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预防措施: 1、对患儿用过的日用具、被褥及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预防疫苗注射。 3、若发现患儿,及时作好隔离患儿工作。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待痊愈后,须持区级以上医院或保健站开证明方可返园,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检疫期间保健医对患儿所有班应加强晨、午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隔离期不能接受或转出儿童。 4、室内要通风换气,多喝开水,可用淡盐水嗽口,被褥要晒洗、用具每日消毒。 5、在腮腺炎高发期间,提醒家长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不接触腮腺炎病人。 ㈢水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