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北矿区采煤塌陷地氮磷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潘北矿区采煤塌陷地氮磷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潘北矿区采煤塌陷地氮磷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潘北矿区采煤塌陷地氮磷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规模扩大,采煤塌陷地也不断扩展,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矿区水体和土壤中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本区采煤塌陷地的治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炭;研究内容;样品采集

本文通过对潘北矿区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四次采样所采集的地表水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本区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本区地表水处于严重污染状况,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总氮3.67mg/L,氨氮0.28mg/L,硝态氮0.37mg/L,总磷0.11mg/L属于劣五类水。地表水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水体中氮磷元素含量过高,如果不加以治理,极有可能产生水体富营养化。

0.引言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多年的煤炭开采已引起一系列的矿区环境问题,塌陷水域是由于采空塌陷后造成地表下沉低凹,积水而形成的封闭水体,有毒物不易排除,受粉尘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为了更好的对采煤塌陷水域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本研究通过监测发展阶段的塌陷水域,对其水中所含各种形态的氮磷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为塌陷水域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1.研究内容和方法

潘北矿2008年1月1日投产,设计年产原煤240万吨,坑口选煤厂设计年原煤入洗能力为240万吨。采用两个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为-650m,二水平标高为-780m,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43.8年。

本次研究是以潘北矿区采煤塌陷地塌陷水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对象,通过采集塌陷水域的地表水,分析氮磷元素各种存在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多次采样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区域的氮磷元素的空间分布效应,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2.1样品的采集

地表水共采集四次样品,2009年4月、7月、12月分别采样,作为春(3、4、5月)、夏(6、7、8月)和冬(12、1、2月)三季的代表,2010年4月为第四次采样。本次所采水样主要是潘北矿区的采煤塌陷区域地表水样,对于地表塌陷水可采取直接用水桶取水的方法。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采煤塌陷区治理规划,编制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和计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尊重群众、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合理压占,经济合理、避免重搬”的原则,对塌陷区村庄实施搬迁与整合。村庄搬迁整合所使用的农用地指标,原则上通过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置换方式解决,塌陷区旧村庄土地由县(区)政府负责在2年内完成复垦并通过省验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村庄搬迁整合涉及跨村民组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采取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交换或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解决,做到产权明晰、用地规范。 (三)征转有别,依法赔偿。

草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氮磷浓度关系

草型湖泊叶绿素a 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及其与氮磷浓度关系 * 冯伟莹 1,2 张生 1 王圣瑞 2 焦立新 2 王利明 1 崔凤丽 1 付绪金 1 杨芳 1 (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2.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摘要:采用2006—2010年5—10月份乌梁素海监测数据,对叶绿素a 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总氮、总磷浓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叶绿素a 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6、9、10月份叶绿素a 浓度较高,7、8月份叶绿素a 浓度偏低,秋季≈春季>夏季,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9月,均 值为9.01mg /m 3, 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7月,均值为1.80mg /m 3;在空间上,南北部叶绿素a 浓度以7.78mg /m 3为界, 呈现北部区>南部区的趋势。通过叶绿素a 与总氮、总磷浓度相关性分析得出,2006年5月叶绿素a 与总氮、总磷(r =0.7450、0.7596)、2008年5月叶绿素a 与总磷(r =0.5421)、2010年5月叶绿素a 与总氮(r =0.5089)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线性回归方程;相关性;时空差异 DOI :10.7617/j.issn.1000-8942.2013.04.032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IN PLANT TYPE LAKE Feng Weiying 1, 2 Zhang Sheng 1Wang Shengrui 2Jiao Lixin 2Wang Liming 1Cui Fengli 1Fu Xujin 1Yang Fang 1 (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8,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 Center of Lake Eco-Environmen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for Lake Pollution Control , Beijing 100012,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from May to October in 2006—2010,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nd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s significantly change with both time and space ,being timely higher in May ,June ,September and October ,lower in July and August ,concentrations in spring and autum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ummer ,the maximum value occurred in september ,2007with an average of 9.01mg /m 3,and the minimum value in July ,2010with an average of 1.80mg /m 3;and spatially they were decreasing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with the border of 7.78mg /m 3.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lorophyll-a with TN ,TP demonstrated evidently in May of 2006(r =0.7450,0.7596),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lorophyll-a with TP demonstrated evidently in May of 2008(r =0.5421),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lorophyll-a with TN demonstrated evidently in May of 2010(r =0.5089). Keywords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correlation ;spatial-temporal chang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9016,51269017,U1202235,41103070);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20091408)。 0引言 湖泊富营养化是由于过量的营养物输入湖泊,导 致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质变坏,进而引起湖泊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变化[1] 。叶绿素a 最能表现水体富 营养化状态进程,也是浮游植物现存量的重要指标之 一 [2] 。近两年,虞英杰[3] 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粒群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完整版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专题 一、点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 2.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八大经济区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简述我国各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答: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单条线描述)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4.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6分 (多条线描述)5.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概括图中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6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6.(2009浙江卷)读下图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7.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

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答案 1.【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衡(2分);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2.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东部地带地级市的共轭竞争力 较强,中西部地带地级市的工业竞争力较弱;(2)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工业竞争力强。(2分) 3. 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4. 4500 ℃等积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分布;(2分)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2分) 西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2分) 5. 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海岸平行);

淮南可持续发展工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移民

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可持续发展工程采煤塌陷区综 合治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 移民安置政策框架 一、项目简介 淮南市政府正申请世界银行贷款进行九大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覆盖九大采煤塌陷区9.3 km 2的面积,由三个子项目组成:(1)环境修复和水系治理;(2)基础设施改善和项目区域开发利用;(3)项目管理和技术援助。项目不仅要改善项目区的环境,而且还要通过土地的合理开发造福当地居民,计划实施的时间是从2015年到2020年. 二、移民政策框架的基础 采煤区的沉降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受地面沉降影响的住户在近十年中都已经陆陆续续迁出该区域。但仍有少数不符合安置条件的住户留居下来:1)有些住户不在沉陷区内;2)不符合安置条件,如流动人口、无证自建房、不是淮南市户口等;3)已经安置了但不愿拆迁原来的住房,如,安置对象是父母(矿业集团的老职工),但子女不是,他们把安置房给子女了,自己就不搬了。这些留居人口主要集中在崇文村、矿北村和矿南村等居民点(见表1)。 表1 采煤沉陷区内留居人口分布及数量 这些居民都有在5年内搬走的可能。现行的移民安置行动计划仅仅覆盖受项目活动直接影响的2768亩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有6户26人将要搬迁(上表中的站前居民点)。剩下面积(11182亩)的1902人,如果他们要在项目实施阶段搬迁,就要按照本安置政策框架执行。本政策框架定义了移民安置的原则和目标、相关指引、权利、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补偿和恢复方式、公众参RP1707 v2

与的特点、以及抱怨申述的程序,这些将用于指导补偿、安置和恢复活动。 三. 目标和原则 目标:本政策框架的目的是确定减缓移民安置影响的原则,阐明组织安排,包括补偿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PAPs)的土地和财产损失,由搬迁和安置引致的生计变化,以及帮助他们搬迁和恢复。由于移民安置常常影响(经济上、政策上和社会上)最脆弱和边缘化的群体,因此,本政策框架将尤为关注搬迁对这些群体的影响,如贫困人员、无地农民、老人、妇女、儿童、少数民族,或残疾人。每一项措施都尽量避免和减少征地拆迁。 主要原则:本移民安置政策框架遵循世界银行业务手册中的OP4.12部分概述的原则,主要有下面几点: (a)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征地拆迁。如果征地不可避免,项目应有专门措施减少对移民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脆弱群体; (b) 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都将得到赔偿、安置和恢复,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收入和生产能力,或至少能恢复到项目前的水平; (c) 在项目区内居住、耕种、或拥有资产的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都有资格为他们的财产损失和收入恢复获得赔偿和帮助。如果损失的资产没有认可的合法权力,也不能取消这些人获得赔偿、恢复和安置的资格; (d) 提供的恢复措施包括:1)以全额重置价赔偿住房和其它基础设施;2)征地补偿;3)搬迁补助费和过渡安置费;4)以市场价赔偿作物、树木和其他农产品;5)恢复生计的其它资源和相应措施; (e) 有土安置是首选,但在下列情况下,货币安置可以替代有土安置:1)在项目区附近无法提供土地;2)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愿意接受以全额重置价计算的货币补偿;3)货币补偿配有相应的恢复措施,这些措施与项目收益一起能使收入至少恢复到项目前的水平。 (f) 安置计划必须与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协商并得到同意后才能实施; (g) 受所有项目影响的人员拥有或管理的资源,如果以公产的目的而被征收或强制性地限制使用,都应该有措施减缓负面影响,以确保这些人能够持续使用同等资源。 四. 土地征收及移民安置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指导移民安置计划和实施的法律框架应以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政策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 淮北市境内的煤炭开采已有40多年历史,先后建有十几个矿区,分属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淮北市每年因采煤沉陷土地约5km2。随着煤炭矿区新井的建设和生产规模扩大,地表沉陷面积不断延展,沉陷深度不断增加,降雨及埋藏较浅的地下水出露使沉陷区部分形成常年积水水域。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在平面分布形成了东(东湖片)、南(南湖片)、西(西 湖片)、北(朔里片)和西南(临海童片)五大片区,涉及十四个矿区。根据2006年调查和测量成果,淮北市境内常年水面面积在1hm2以上的采煤沉陷区多达212处,分布于14个矿区,水面面积约31km2,相应可蓄水容积约7320万m3。多年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致力于采煤沉陷区的开发利用,淮北矿区的沉陷区通过挖深垫浅、煤矸石充填、沉陷区水域综合整治等措施后,使治理后的土地分别用于煤矿生活设施的建设、压煤村庄的搬迁安置、恢复农业耕作、水产养殖、水上公园、休闲娱乐等方面。淮北市按照“宜水 则水、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治理沉陷区,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淮北市已开发利用沉陷区,占采煤沉陷区面积的64%左右。沉陷区开发现状见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利用情况表。 淮北采煤塌陷地基本情况 淮北市的煤炭生产全部为地下开采,煤层赋存情况以多层可采和中、厚煤层为主,地下水埋藏浅,采煤塌陷区积水率高,有的达70~80%。上述自然条件,导致了淮北矿区采煤塌陷所带来的损害相当严重,地表产生大面积塌陷,且塌陷深度在米以上的深层塌陷区占总塌陷面积的50%左右。煤炭大量开采造成了我市土地大面积塌陷,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市已累计塌陷土地达24万亩。随着我市煤炭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今后每年还将新增采煤塌陷土地约8000亩左右。一方面,淮北煤田地处平原地带,煤炭开采区地表的95%以上为耕地,造成耕地日益锐减,农业生产条件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采煤塌陷还造成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设施受损,村庄因塌陷而搬迁,村民生产生活面临困境,并引发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我市煤田煤层可采厚度为2-13米,2米以下浅层塌陷区约占三分之一,综合治理利用的潜力较大。因此,我市根据塌陷区土地塌陷的实际状况加以合理治理,使之继续在当地农业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因土地面积减少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062.湖泊氮磷赋存形态和分布研究进展

湖泊氮磷赋存形态和分布研究进展 许萌萌1,2张毅敏2高月香2彭福全2汪龙眠2吴晗2,3 (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8,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3.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213164) 摘要: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磷等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直接影响着湖泊的富营养化。所以全面了解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来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氮磷迁移转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目前,很多研究学者采用了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收集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营养盐的形态含量及分布差异。 关键词:湖泊氮磷赋存形态分布特征 Advances in chemical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lakes Xumeng Meng1,2Zhang Yimin2,Gao Yue Xiang2,Peng Fu Quan2,Wang Long Mian2,Wu Han2,3 Environment Department of Ho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2.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f,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210042,3.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hangzhou University213164) Abstract: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lake water and sediment directly affect 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lake.Therefore,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ause of eutrophication and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Currently,many researchers using a field sampling, laboratory analysis and the collection method of combining literature studied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f morpholog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Keywords:Lake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hemical speci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为活动导致的湖泊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日益成为各国的主要环境问题。工农业废水大量排放,湖泊流域的水体及沉积物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水体尤为严重。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过高易引发自身及外部水域的富营养化,严重时导致赤潮或水华频发。 沉积物承载着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一方面对上覆水体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不断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盐发挥着营养源作用。沉积物氮磷主要来源于水体中颗粒有机物的沉降积累。水体中的氮磷进入沉积物都是要经过“沉降-降解-堆积”的3个阶段,自上而下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物质来源组成、水动力环境、生物化学条件及生物种群等不同,使其含量在垂直分布变化上产生波动,从而反映出不同区环境的不同变化。上覆水的氮磷进入到沉积物中后,会发生明显的形态转化和再迁移作用,其“活性”取决于氮磷在沉积物中的形态[1]。当外源负荷受到控制后,沉积物作为内源污染源,其氮磷还可通过间隙水和上覆水进行物理、生物化学交换[2]。因此了解沉积物中的氮磷赋存和分布对防治富营养化,控制内负荷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水域氮磷的赋存形态分布比较复杂,相关的研究很少。由于过量的污染物的排放,在低水位时期会超过洞庭湖湖自身净化的能力而对栖息于湖内的生物造成严重影响并危害到其生存[3]。 根据国内外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湖泊流域的氮磷形态研究不仅仅局限在湖泊中,湖泊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 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总分结构描述(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2)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安徽鸿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 安徽鸿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元月

目录 一、总体思路 二、各种有利因素分析 三、市场分析及预测 四、项目区位选择分析 五、项目实施具体方案 六、项目建设具体目标 七、项目建设具体内容 八、项目估算或资金筹措 九、项目建设进度 十、项目组织管理 十一、项目效益分析

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两淮地区某某镇作为能源重镇,随着煤矿的开采,塌陷面积逐年扩大。 使农民逐渐丧失了基本的生产资料,已搬迁和即将搬迁的村庄己达12个,涉及人口近3万人。而且矿区塌陷土地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使其大面积良田沦为水域、沼泽、滩涂、坑洼地,植被生长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面粗放养殖效益低,坡地废弃严重,地下水污染严重,整个塌陷区农业产生率极低,塌陷区农民逐渐贫困化,政府补贴压力增大,工业料逐渐匮乏,严重影响了矿工农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资源性城市(镇)的可持续发展采煤塌陷地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是当前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同时,采煤塌陷地也给政府和企业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采煤塌陷地是客观存在的,改变目前粗放式的开发模式,采用更为科学分理的综合利用措施,加快土地功能置换,可为政府和企业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途径。塌陷区原为农业耕地,土壤熟化层较厚,土质适合农作物的发育生长,因此,采煤塌陷地不仅可以治理,而且可以开发。因此,综合整治煤矿塌陷区,使塌陷区域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恢复和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和子孙后代生活出路必然选择,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J]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 治理措施探讨 姬婧12 刘富齐3张登明2 (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159; 2.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开发系河南平顶山467001; 3.平顶山市湛河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采煤塌陷地的状况及治理现状,依据区位原理对塌陷区的土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提出了进一步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复垦;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0959(2006)07-0069-03 0引言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也日益扩大,不仅给当地的地面建筑及耕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原有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建设的发展。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其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合理的治理措施,确定各类生产用地,维护生态资源的平衡。由于塌陷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多种多样,复垦方法也各不相同,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复垦区内各种资源优势,达到理想的复垦效果,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用合理的复垦方法,以实现塌陷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本文介绍了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状况及治理现状,并对塌陷地的复垦治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望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 平顶山市区采煤概况及采煤塌陷地现状 1.1 采煤概况 平顶山市是依托煤炭而兴起的一座综合性工业城市,平顶山煤田具有煤层多,煤层厚、煤质好、煤种齐全、分布稳定的特点。平顶山市区位于平顶山煤田腹部,辖区内分布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12座,年生产原煤3000万t,地方小煤矿72座,年生产原煤1000万t。从1955年建矿,到2004年已累计生产原煤近6亿t,本区的煤炭工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采煤塌陷地现状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建矿50多年来,本区在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能源和原材料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导致了土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椐调查,平顶山市区因煤炭的开采造成的塌陷区东西绵延约30km,南北宽约8km,采煤塌陷土地的地貌多呈碟形洼地或槽形洼地,塌陷深度从边缘向中心部逐渐加深,最深处一般为采出煤层厚度的60%~70%。目前,采煤塌陷土地总面积约67.877km2,其中稳定塌陷土地12km2,平均塌陷深度2~4m,积水面积约4.28km2,其中积水深度1~3m占积水面积的80%。共涉及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的3个乡镇41个行政村近万户农户,塌陷破坏耕地36.667km2,50%的耕地都会大幅度减产或绝产。塌陷还造成农村居民住房变形或倒塌,需搬迁21个村组近2000户村民。塌陷地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 塌陷地分布状况表单位:km2 2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 1990年以来,在平顶山市市政府及平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投入500万以上的资金用于采煤塌陷地的治理整治工作。对塌陷区的复垦治理主要实施“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治理措施。“一疏”即挖沟开渠,建设主、支渠配套工程,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系统,疏排塌陷区内积水;“二平”即对已排除积水的塌陷地,采用平整和梯田平整的办法,复垦还耕,“三改造”即对疏排无法排除积水的塌陷坑,采取“就地取土建鱼塘、垫高土地造菜田”的方法进行改造,规划出常年积水区开挖鱼塘,将弃土垫低洼地进行造菜田,拉矸石围塘铺路和修垫简易公路,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养殖、种植的生态工程系统。同时,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鱼则鱼、宜建则建”的原则,建立了水域养殖型、林果种植型、基地建筑型、疏排水复耕型、景点娱乐型、三产用地型等六种土地利用名称合计 稳定塌陷地不稳定 塌陷地 小计常年积水无积水 东高皇乡29.324 5.334 3.032 2.302 23.990 焦店镇32.065 6.301 1.249 5.051 25.765 滍阳镇 6.487 0.155 0 0.155 6.332 总计67.876 11.790 4.281 7.508 56.087

农田氮_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精)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① 司友斌王慎强陈怀满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摘要农田氮、磷的流失,不仅造成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本文讨论了农田氮磷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农田氮磷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关键词农田氮素;农田磷素;淋溶作用;水体富营养化 肥料提供了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保持作物高产稳产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施肥不当或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农田氮磷流失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目前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1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的水体,以及某些滞留(流速<1米/分钟河流水体内的氮、磷和碳等营养元素的富集,导致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等的异常增殖,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生生物随之大批死亡,水味变得腥臭难闻。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起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氮和磷。研究表明,对于湖泊、水库等封闭性水域,当水体内无机态总氮含量大于 0.2mg/L,PO3-4-P的浓度达到0.02mg/ L时,就有可能引起藻华(Algae Bloms现象的发生。 据对我国25个湖泊的调查,水体全氮无一例外超过了富营养化指标,全磷只有2个湖泊(大理洱海和新疆博斯腾湖低于0.02mg/L的临界指标,其余92%的湖泊皆超过了这个标准,比国际上一般标准高出10倍或10倍以上(表1。 表1我国25个湖泊中的全N全P浓度(mg/L及所占比例[1]

全N全P <0.2>1.0>2.0>5.0<0.02>0.1>0.2>0.5 湖泊数 %0 21 84 13 52 5 20 2 8 16 64 12 48 6 24

2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2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 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 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 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 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 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 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 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 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 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 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 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采煤塌陷区综合管理 摘要: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矿区的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采煤矿区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现阶段我国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管理方法。 关键字:采煤塌陷,采煤塌陷的危害,塌陷区综合管理 1 前言 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区面积迅速增加,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 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远规划的实现。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煤大国来说,合理的防治与管理采空塌陷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 我国采煤塌陷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十分之一,而复垦整治率,仅占20 %左右。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前8位省区原煤产量所占比例 table 1 the coal output scale of the first 8 provinces in China 省份比例(%) 山西22.34 河南8.18 河北7.15 黑龙江 6.67 山东 6.57 湖南 6.39 四川 6.20 辽宁 6.18 3 采煤塌陷的危害及治理塌陷存在的问题

主要作物所需氮磷钾比例

主要作物所需氮磷钾比例(2013-05-15 12:38:00)转载▼ 一、葡萄1、营养特性 据研究,一般成年葡萄园每生产1000千克果实需吸收氮6.0千克、磷3.0千克、钾7.2千克,其吸收比例为1:0.5:1.2,钾>氮>磷。葡萄对氮的需要量前、中期较大,而磷、钾吸收高峰偏中、后期,尤其是开花、授粉、坐果以及果实膨大对磷、钾的需要量很大。另外,葡萄对微量元素硼的需要量也较多。一般亩施高浓度复合肥90-100千克/亩(以产量1000千克/亩计)。 2、施肥建议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化肥。幼龄树每株施有机肥20-30千克,成龄果树50-100千克,每100千克有机肥混入总养分≥45%(15-15-15)复合肥1-2千克。基肥以葡萄收获后施入为宜,而且越早越好。 追肥:一般2-3次。新梢萌芽至开花前进行第一次追肥,一般每株施总养分≥40%(16-16-8)复合肥1-1.5千克,开小沟施入。第二次追肥在浆果生长前,每株施总养分≥40%(16-8-16或14-6-20)或总养分≥45%(15-10-20)复合肥1千克左右;第三次在进入浆果生长期,此时果实膨大增重和新的花芽分化,均要消耗大量养分,需肥量大,且以氮、钾养分为主,可施用总养分≥40%(16-8-16)复合肥,每株2千克左右。 二、番茄 1、营养特性 番茄,又名西红柿,其采收期比较长,需要时边采收,边供给养分,才能满足不断开花结果的需要.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养分利用率,蔬菜吸收养分量等参数来确定。据研究,番茄每生产1000千克鲜果,需吸收氮3.18千克、磷0.74千克、钾4.83千克、钙3.35千克、镁0.62千克。以中等肥力的土壤为例,若目标产量为亩产6000千克,则需N17千克,P2O59千克,K2O11千克。一般亩施高浓度复合肥90-110千克/亩。番茄对钙、镁的需要量也比较大,缺乏易产生脐腐病。这是番茄的生育与营养特点,也是茄果类蔬菜生育与营养的共性。 2、施肥建议 基肥:番茄产量高,需肥量大,施肥应以基肥为主,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5000千克,配施总养分≥40%(18-8-14)40-45千克/亩或(16-8-16)45-50千克。 追肥:在定植后5~6天追施一次“催苗肥”,每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追施“催果肥”每亩施总养分≥40%(18-8-14)复合肥10千克左右;进入盛果期,当第一穗果发白,第二、三穗果迅速膨大时,应继续追肥2-3次(在每次采果后追施),每次每亩施用总养分≥40%(18-8-14)或(16-8-16)复合肥15-20千克;进入盛果期后,根系吸肥能力下降可采用喷施尿素、硝酸钙、硼砂等水溶液,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采收期以及改善果实品质。 (三)辣椒 1、营养特性 辣椒耐肥能力强,据研究,每生产1000千克辣椒,需吸收氮3.5-5.5千克、磷0.7-1.4千克、钾5.5-7.2千克、钙2.0-5.0千克、镁0.7-3.2千克。一般亩施高浓度复合肥90-120千克/亩。辣椒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吸收不同,其中氮素随生育进展稳步提高,果实产量增加,吸收量增多;磷德吸收量在不同阶段变幅较小;钾的吸收量在生育初期较少,从果实采收初期开始明显增加,一直持续到结束;钙的吸收量也随生长期而增加,在果实发育期供钙不足,易出现脐腐病;镁的吸收高峰在采果盛期。 2、施肥建议 基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5000千克,总养分≥40%(16-8-16)或(14-6-20)复

氮磷负荷比对浅水湖泊初级生产者的影响_吴红飞

第33卷第6期生态科学33(6): 1041?1046 2014年11月Ecological Science Nov. 2014 吴红飞, 关保华, 姚思鹏, 等. 氮磷负荷比对浅水湖泊初级生产者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041?1046. WU Hongfei, GUAN Baohua, YAO Sipeng, et al. Influence of N︰P ratio on primary producers of shallow lakes[J]. Ecological Science, 2014, 33(6): 1041?1046. 氮磷负荷比对浅水湖泊初级生产者的影响 吴红飞1, 关保华2, 姚思鹏3, 刘正文1,2,4,*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武汉430070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科学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3. 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 杭州310002 4.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与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632 【摘要】为研究氮磷营养负荷比值(N︰P)的升高对浅水湖泊初级生产者的影响, 在种植刺苦草的模拟系统中, 保证磷(P)负荷不变, 不断增加氮(N)负荷, 设置三种N︰P比(0︰1、20︰1和40︰1), 比较不同N︰P负荷条件下, 浮游植物、附着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三种不同的N︰P负荷条件下, 上覆水中总氮(TN)和硝态氮(NO3–-N)含量随着N︰P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 总磷(TP)则下降。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类生物量在N︰P比为20︰1时出现最大值, 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处理组; 刺苦草的生物量在实验结束时显著增加, 但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N︰P升高能够促进浮游植物与附着藻类的生长, 但超过20︰1会抑制其生长, 而N︰P的变化对沉水植物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沉水植物; 氮磷负荷比; 浮游藻类; 附着藻类; 刺苦草 doi:10.14108/https://www.360docs.net/doc/253367703.html,ki.1008-8873.2014.06.001 中图分类号:Q94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4)06-1041-06 Influence of N︰P ratio on primary producers of shallow lakes WU Hongfei1, GUAN Baohua2, YAO Sipeng3, LIU Zhengwen1,2,4,* 1. College of Fisherie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3. Hangzhou West Lake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02, China 4.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ncreasing nitrogen to phosphorus ratio (N︰P) on primary producer of shallow lakes, experiments of three treatments under the same phosphorus and different nitrogen input (N︰P ratios of 0︰1, 20︰1, and 40︰1)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imulating systems with submerged macrophyte Vallisneria spinulosa. The changes of phytoplankton, periphytic algae and submerged macrophyte V. spinulosa under different N︰P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in water colum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N︰P ratios, bu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hosphorus decreased. The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and periphytic algae was highest in the treatment of N︰P as 20︰1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 biomass of V. spinulos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treatments. We concluded that the increase of N︰P promoted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and periphytic algae when N︰P ratio was below 20︰1, but further increase in N︰P loading reduced their growth, while changes in N︰P ratio had no effects on submerged macrophytes. Key words:submerged macrophytes; nutrient loading; phytoplankton; periphytic algae; Vallisneria spinulosa 收稿日期: 2014-05-13; 修订日期: 2014-06-1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13ZX07101014-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100341) 作者简介:吴红飞(1989—), 女, 硕士研究生, 从事浅水湖泊生态修复研究, E-mail: wuhongfei07@https://www.360docs.net/doc/25336770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