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三角形单元常应变单元matlab程序的编制

平面三角形单元常应变单元matlab程序的编制
平面三角形单元常应变单元matlab程序的编制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程序的编制与使用

有限元法是求解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一种通用数值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变分法(或变分里兹法)而发展起来的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以计算机为手段,采用分片近似,进而逼近整体的研究思想求解物理问题。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可归纳为三大步:结构离散、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对于平面问题,结构离散常用的网格形状有三角形、矩形、任意四边形,以三个顶点为节点的三角形单元是最简单的平面单元,它较矩形或四边形对曲边边界有更好的适应性,而矩形或四边形单元较三节点三角

形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Matlab语言是进行矩阵运算的强大工具,因

此,用Matlab语言编写有限元中平面问题的程序

有优越性。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Matlab语言

编制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计算程序,程序流程图见

图1。

有限元法中三节点三角形分析结构的步骤如

下:

1)整理原始数据,如材料性质、荷载条件、约

束条件等,离散结构并进行单元编码、结点

编码、结点位移编码、选取坐标系。

2)单元分析,建立单元刚度矩阵。

3)整体分析,建立总刚矩阵。

4)建立整体结构的等效节点荷载和总荷载矩

5)边界条件处理。

6)解方程,求出节点位移。

7)求出各单元的单元应力。

8)计算结果整理。计算结果整理包括位移和应

力两个方面;位移计算结果一般不需要特别

的处理,利用计算出的节点位移分量,就可

画出结构任意方向的位移云图;而应力解的

误差表现在单元内部不满足平衡方程,单元与单元边界处应力一般不连续,在边界上应力解一般与力的边界条件不相符合。图1 程序流程图

1.1 程序说明

%******************************************************************* %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求解结构主程序

%******************************************************************* ●功能:运用有限元法中三角形常应变单元解平面问题的计算主程序。

●基本思想:单元结点按右手法则顺序编号。

●荷载类型:可计算结点荷载。

●说明:主程序的作用是通过赋值语句、读取和写入文件、函数调用等完成算

法的全过程,即实现程序流程图的程序表达。

%----------------------------------------------------------------------------------------------------- 1 程序准备

format short e %设定输出类型

clear all %清除所有已定义变量

clc %清屏

●说明:

format short e -设定计算过程中显示在屏幕上的数字类型为短格式、科学计数法;

clear all -清除所有已定义变量,目的是在本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变量名相同等可能使计算出错的情况;

clc -清屏,使屏幕在本程序运行开始时

%----------------------------------------------------------------------------------------------------- 2 全局变量定义

global NNODE NPION NELEM NVFIX NFORCE COORD LNODS YOUNG POISS THICK

global FORCE FIXED

global BMATX DMATX SMATX AREA

global ASTIF ASLOD ASDISP

global FP1

●说明:

NNODE—单元结点数,NPION—总结点数,NELEM—单元数,NVFIX—受约束边界点数,NFORCE—结点力数,COORD—结构结点坐标数组,LNODS —单元定义数组,YOUNG—弹性模量,POISS—泊松比,THICK—厚度

FORCE —节点力数组(n,3) n:受力节点数目,(n,1):作用点,(n,2):x方向,(n,3):y 方向;FIXED—约束信息数组(n,3) n:受约束节点数目, (n,1):约束点(n,2)与(n,3)分别为约束点x方向和y方向的约束情况,受约束为1否则为0

BMATX—单元应变矩阵(3*6),DMATX—单元弹性矩阵(3*3),SMATX—单元应力矩阵(3*6),AREA—单元面积

ASTIF—总体刚度矩阵,ASLOD—总体荷载向量,ASDISP—结点位移向量FP1—数据文件指针

3 打开文件

FP1=fopen('input.txt','rt'); %打开输入数据文件存放初始数据

●说明:

FP1=fopen('input.txt','rt'); -打开已存在的输入数据文件input.txt,且设置其为只读格式,使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改变输入文件中的数值,并用文件句柄FP1来执行

FP2=fopen('output.txt','wt'); -打开输出数据文件,该文件不存在时,通过此命令创建新文件,该文件存在时则将原有内容全部删除。该文件设置为可写格式,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向输出文件写入数据。

%----------------------------------------------------------------------------------------------------- 4 读入程序控制信息

NPION=fscanf(FP1,'%d',1) %结点个数(结点编码总数)

NELEM=fscanf(FP1,'%d',1) %单元个数(单元编码总数)

NFORCE=fscanf(FP1,'%d',1) %结点荷载个数

NVFIX=fscanf(FP1,'%d',1) %受约束边界点数

YOUNG=fscanf(FP1,'%e',1) %弹性模量

POISS=fscanf(FP1,'%f',1) %泊松比

THICK=fscanf(FP1,'%d',1) %厚度

LNODS=fscanf(FP1,'%d',[3,NELEM])' %单元定义数组(单元结点号)

●说明:

建立LNODS矩阵,该矩阵指出了每一单元的连接信息。

矩阵的每一行针对每一单元,共计NELEM;每一列相应为单元结点号(编码)、按逆时针顺序输入。

命令中,[3,NELEM]’表示读取NELEM行3列数据赋值给LNODS矩阵。

显然,LNODS(i,1:3)依次表示i单元的i,j,k结点号。

COORD=fscanf(FP1,'%f',[2,NPION])' %结点坐标数组

●说明:

建立COORD矩阵,该矩阵用来存储各结点x,y方向的坐标值。

从FP1文件中读取全部结点个数NPOIN的坐标值,从1开始按顺序读取。

COORD(i,1:2)表示第i个结点的x,y坐标。

FORCE=fscanf(FP1,'%f',[3,NFORCE])' %结点力数组

●说明:

(n,3) n:受力结点数目,(n,1):作用点,(n,2):x方向,(n,3):y方向

FIXED=fscanf(FP1,'%d',[3,inf])' %约束信息数组

●说明:

(n,3) n:受约束节点数目, (n,1):约束点(n,2)与(n,3)分别为约束点x方向和y 方向的约束情况,受约束为1否则为0

●总体说明:

从输入文件FP1中读入结点个数,单元个数,结点荷载个数,受约束边界点数,弹性模量,泊松比,厚度,单元定义数组,结点坐标数组,结点力数组,约束信息数组;

程序中弹性模量仅输入了一个值,表明本程序仅能求解一种材料构成的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不能求解钢筋混凝土-钢组合结构。

采用了命令fscanf,其中:’%d’表示读入整数格式,’%f'’表示读入浮点数;1表示读取1个数,[A,B]形式表示读A行B列数组,[A,B]’表示将[A,B]转置,inf 表示正无穷。

%----------------------------------------------------------------------------------------------------- 5 调用子程生成单刚,组成总刚并加入约束信息

ASSEMBLE()

%----------------------------------------------------------------------------------------------------- 6 调用子程生成荷载向量

FORMLOAD()

%----------------------------------------------------------------------------------------------------- 7 计算结点位移向量

ASDISP=ASTIF\ASLOD'

%----------------------------------------------------------------------------------------------------- 8调用子程计算单元应力

WRITESTRESS()

%******************************************************************* 9 关闭输出数据文件

fclose(FP2);

%*******************************************************************

读取ASSEMBLE子

程%*****************************************************************

**

function ASSEMBLE()

% 所引用的全局变量:global NPION NELEM NVFIX LNODS ASTIF THICK

global BMATX SMATX AREA FIXED

%------------------------------------------------------------------------------------------------ ---- % 计算单刚并生成总刚

ASTIF(1:2*NPION,1:2*NPION)=0; %张成特定大小总刚矩阵并置0 ●说明:

建立单元刚度矩阵ASTIF,该矩阵的行列数均为2*NPION ,NPION表示结点数,每个结点有两个方向的力和位移。

%----------------------------------------------------------------------------------------------------- for i=1:NELEM

FORMSMATX(i) %% %调用应力子程序

ESTIF=BMATX'*SMATX*THICK*AREA; %求解单元刚度矩阵

a=LNODS(i,:); %临时向量,用来记录当前单元的节点编号

for j=1:3

for k=1:3

ASTIF((a(j)*2-1):a(j)*2,(a(k)*2-1):a(k)*2)=ASTIF((a(j)*2-1):a(j)*2,(

a(k)*2-1):a(k)*2)+ESTIF(j*2-1:j*2,k*2-1:k*2);

%跟据节点编号对应关系将单元刚度分块叠加到总刚矩阵中

end

end

end

●说明:

FORMSMATX(i)调用应力子程序,提取i单元的应力矩阵SMATX;

a=LNODS(i,:)记录i单元的三个结点编号;

for…end循环语句表示行从1到3循环,列从1到3循环,将单刚中的元素叠加至总刚中:

ASTIF((a(j)*2-1):a(j)*2,(a(k)*2-1):a(k)*2)表示总刚中第a(j)*2-1到:a(j)*2行,

第a(k)*2-1到a(k)*2列的元素由单刚中第j*2-1到j*2行,第k*2-1到k*2列的元素叠加而得,a(j)*2即将单元中的位移编码对应到整体的位移编码。

%---------------------------------------------------------------------------------------------------- %将约束信息加入总刚(置0置1法)

NUM=1; %计数器(当前已分析的节点数)

i=0; %计数器(当前已处理的约束数)

tmp(NVFIX)=0; %临时存被约束的序号

while i

for j=-1:0

if FIXED(NUM,j+3)==1 %若发现约束

i=i+1; %计数器自增

tmp(i)=FIXED(NUM)*2+j; %求约束序号

end

end

NUM=NUM+1;

end

说明:

tmp(NVFIX)=0,形成一个元素值均为0的一行NVFIX列的行向量,

执行while语句,首先判断i是否小于控制数据NVFIX,若小于则往下进行,若不小于则退出。

执行for语句,FIXED(NUM,j+3)表示约束信息数组中第NUM行第j+3列的元素,j从-1到0,即j+3表示2到3列,即约束信息数组中描述结点x和y方向受约束的情况,判断FIXED(NUM,j+3)若等于1,则约束数自增,若不等于1,跳出。

FIXED(NUM)表示FIXED(NUM,1),tmp(i)=FIXED(NUM)*2+j计算整体约束序号,将序号放入tmp行向量中的i列。

%----------------------------------------------------------------------------------------------------- for i=1:NVFIX

ASTIF(1:2*NPION,tmp(i))=0; %将一约束序号处的总刚列向量清0

ASTIF(tmp(i),1:2*NPION)=0; %.将一约束序号处的总刚行向量清0

ASTIF(tmp(i),tmp(i))=1; %将行列交叉处的元素置为1 end

● 说明:

后处理法中置0置1法,设j j C =δ(包括0=j C ),则将总刚中的主元素 K jj 换为1,j 行和j 列的其他元素均改为零。

%******************************************************************* % 读取FORMSMATX 子程

%******************************************************************* function FORMSMATX(ELEMENT) %计算应力矩阵 %引用所需的全局变量

global NPION NELEM COORD LNODS YOUNG POISS

global BMATX DMATX SMATX AREA %-----------------------------------------------------------------------------------------------------

%生成弹性矩阵D a=YOUNG/(1-POISS^2);

DMATX(1,1)=1*a;

DMATX(1,2)=POISS*a;

DMATX(2,1)=POISS*a;

DMATX(2,2)=1*a;

DMATX(3,3)=(1-POISS)*a/2;

● 说明: 平面应力问题的弹性矩阵?????????????

?--=21,0,00,1,0,,1122μμμμE D ,其中,E 为弹性模量,μ为泊松比。

%----------------------------------------------------------------------------------------------------- i=ELEMENT; %i 为当前所计算的单元号

%计算当前单元的面积

AREA=det([1 COORD(LNODS(i,1),1) COORD(LNODS(i,1),2);...

1 COORD(LNODS(i,2),1) COORD(LNODS(i,2),2);...

1 COORD(LNODS(i,3),1) COORD(LNODS(i,3),2);])/2;

● 说明:

det 表示求矩阵行列式的值,m m j j i

i y x y x y x A ,,1,,1,121,=

,其中),,(m j i x i 分别表示一个三角形单元的三个节点坐标。 MATLAB 中若一行中无法写下一个完整的命令,则可以在行尾加入3个连续的英文句号,表示命令余下的部分在下一行出现。

%----------------------------------------------------------------------------------------------------- %生成应变矩阵B

for j=0:2

b(j+1)=

、COORD(LNODS(i,(rem((j+1),3))+1),2)-COORD(LNODS(i,(rem((j+2),3))+1),2); c(j+1)=

-COORD(LNODS(i,(rem((j+1),3))+1),1)+COORD(LNODS(i,(rem((j+2),3))+1),1);

end

BMATX=[b(1) 0 b(2) 0 b(3) 0;...

0 c(1) 0 c(2) 0 c(3);...

c(1) b(1) c(2) b(2) c(3) b(3)]/(2*AREA);

说明: 应变矩阵),,(,,00,21m j i l b c c b A B l l l l l =??????????= rem 表示求余函数,rem (x ,y )命令返回的是x-n.*y ,当y ≠0时,n=fix(x./y),其中fix 为最近的整数取整。

%----------------------------------------------------------------------------------------------------- SMATX=DMATX*BMATX; %求应力矩阵S=D*B

%******************************************************************* % 读取FORMLOAD 子程

%******************************************************************* function FORMLOAD() %本子程生成荷载向量 %---------------------------------------------------------------------------------------------------- %所需引用的全局变量

global ASLOD NPION NFORCE FORCE

%----------------------------------------------------------------------------------------------------

ASLOD(1:2*NPION)=0; %张成特定大小的0向量 ● 说明:

ASLOD 为总体荷载向量,每个结点有x ,y 两个方向的结点力。

%---------------------------------------------------------------------------------------------------- for i=1:NFORCE

ASLOD((FORCE(i,1)*2-1):FORCE(i,1)*2)=FORCE(i,2:3);

end

● 说明:

FORCE(i,1)为作用点,FORCE(i,2:3)为x,y 方向的结点力。

%---------------------------------------------------------------------------------------------------- %将有约束处的荷载置为0

NUM=1;

i=0;

tmp(NVFIX)=0;

while i

for j=-1:0

if FIXED(NUM,j+3)==1

i=i+1;

tmp(i)=FIXED(NUM)*2+j;

end

end

NUM=NUM+1;

end

for i=1:NVFIX

ASLOD(tmp(i))=0;

end

● 说明:

置0置1法,同上。

%******************************************************************* ASDISP=ASTIF\ASLOD' %计算结点位移向量 %******************************************************************* % 读取WRITESTRESS 子程

%******************************************************************* function WRITESTRESS()

%求解内力,即两个方向的正应力与一个剪应力(xy y x τεε,,)

%---------------------------------------------------------------------------------------------------- %所引用的全局变量

global NELEM NPION SMATX ASDISP LNODS

%----------------------------------------------------------------------------------------------------

ELEDISP(1:6)=0; %当前单元的结点位移向量 ● 说明:

ELEDIS 为单元的结点位移?????

?????????????????=m m j j i i e v u v u v u a

%---------------------------------------------------------------------------------------------------- for i=1:NELEM

for j=1:3

ELEDISP(j*2-1:j*2)=ASDISP(LNODS(i,j)*2-1:LNODS(i,j)*2); end

FORMSMATX(i) %% %调用子程求应力矩阵 i

STRESS=SMA TX*ELEDISP' %求内力 end

● 说明:

通过循环,依次从结构位移列阵中对号,赋值给第i 个单元的单元位移向量ELEDISP 。

%----------------------------------------------------------------------------------------------------

1.2 程序应用举例

【例1】利用三角形三节点常应变单元程序计算

图2所示的结构。

设弹性模量1 E ,泊松比为0,厚度为

1。

%------------------------------------------

-----------------------

输入数据文件input.txt 为:

6 4 1 6 1.0e0 0.0 1

3 1 2

5 2 4

3 2 5 6 3 5 图2 0.0 2.0

0.0 1.0

1.0 1.0

0.0 0.0

1.0 0.0

2.0 0.0

1 0 -1

1 1 0

2 1 0

4 1 1

5 0 1

6 0 1

%----------------------------------------------------------------------------------------------- 说明:

第一行:读入程序控制信息

NPION=fscanf(FP1,'%d',1) %结点个数(结点编码总数) NELEM=fscanf(FP1,'%d',1) %单元个数(单元编码总数) NFORCE=fscanf(FP1,'%d',1) %结点荷载个数

NVFIX=fscanf(FP1,'%d',1) %受约束边界点数

YOUNG=fscanf(FP1,'%e',1) %弹性模量 136542

POISS=fscanf(FP1,'%f',1) %泊松比

THICK=fscanf(FP1,'%d',1) %厚度

第二、三、四、五行:读入单元连接信息:

LNODS=fscanf(FP1,'%d',[3,NELEM])'; %单元定义数组,单元结点号,逆时针输入

第六、七、八、九、十、十一行:读入结点坐标

COORD=fscanf(FP1,'%f',[2,NPION])'; %结点坐标值,第1列为x坐标值,第2列为y坐标值

第十一行:读入结点荷载信息

FORCE=fscanf(FP1,'%f',[3,NFORCE])'; %结点号,X向结点荷载数值,Y 向结点荷载数值(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

第十二、十六行:读入零位移信息

FIXED=fscanf(FP1,'%d',[3,inf])'; %结点号,X向约束,Y向约束%-----------------------------------------------------------------------------------------------------

1.3 程序的改进要点

上述三角形三节点程序反映了有限元的基本思路,可以计算简单的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问题。在熟练掌握了程序的编制与使用后,可在以下几方面对程序进行改进,以加深对矩阵位移法及MATLAB语言编程的理解:

1、本程序的弹性模量仅能输入一个数值,意味着程序仅能计算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结构。考虑如何改进使程序可计算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组合结构。

2、本程序仅能计算结点集中荷载类型,考虑如何编制体积力、表面力、跨中集中力等类型的程序。

3、考虑如何编制有支座位移的程序。

4、本程序最后的结果没有生成输出文件,可以编制输出文件。

5、本程序计算的应力没有进行结果处理,可以编制最后结果处理的程序。

6、可以在此程序基础上编制三角形六节点、四边形四节点等程序。

综上所述,本章的三角形三节点常应变程序体现了如何将有限元法的计算方法和过程用MATLAB程序语言表达出来,重点放在程序架构和流程的建立以及算法实现方面,主要依赖手工操作-手工输入初始数据(前处理)、手工绘制计

算结果(后处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清晰、明确地掌握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练掌握应用MATLAB语言编制、修改和调试简单程序的能力。

平面三角形单元有限元程序设计

. 一、题目 如图1所示,一个厚度均匀的三角形薄板,在顶点作用沿板厚方向均匀分布的竖向载荷。已知:P=150N/m ,E=200GPa ,=0.25,t=0.1m ,忽略自重。试计算薄板的位移及应力分布。 要求: 1. 编写有限元计算机程序,计算节点位移及单元应力。(划分三角形 单元,单元数不得少于30个); 2. 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该问题(有限元软件网格与程序设计网格必 须一致),详细给出有限元软件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并将结果与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任选取三个点,对比位移值); 3. 提交程序编写过程的详细报告及计算机程序; 4. 所有同学参加答辩,并演示有限元计算程序。 有限元法中三节点三角形分析结构的步骤如下: 1)整理原始数据,如材料性质、荷载条件、约束条件等,离散结构并进行单元编码、结点编码、结点位移编码、选取坐标系。 2)单元分析,建立单元刚度矩阵。 3)整体分析,建立总刚矩阵。 4)建立整体结构的等效节点荷载和总荷载矩阵 5)边界条件处理。 6)解方程,求出节点位移。 7)求出各单元的单元应力。 8)计算结果整理。 一、程序设计 网格划分 如图,将薄板如图划分为6行,并建立坐标系,则

刚度矩阵的集成 建立与总刚度矩阵等维数的空矩阵,已变单元刚度矩阵的集成。 由单元分析已知节点、单元的排布规律,继而通过循环计算求得每个单元对应的节点序号。 通过循环逐个计算:(1)每个单元对应2种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哪一种; (2)该单元对应总刚度矩阵的那几行哪几列 (3)将该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加入总刚度矩阵的对应行列 循环又分为3层循环:(1)最外层:逐行计算 (2)中间层:该行逐个计算 (3)最里层:区分为第 奇/偶 数个计算 单元刚度的集成:[ ][][][][][]' '''''215656665656266256561661e Z e e e Z e Z e e e e k k k K k k k k k k +?++=? =?==?==?=?????? 边界约束的处理:划0置1法 X Y P X Y P

matlab源代码实例

1.硬币模拟试验 源代码: clear; clc; head_count=0; p1_hist= [0]; p2_hist= [0]; n = 1000; p1 = 0.3; p2=0.03; head = figure(1); rand('seed',sum(100*clock)); fori = 1:n tmp = rand(1); if(tmp<= p1) head_count = head_count + 1; end p1_hist (i) = head_count /i; end figure(head); subplot(2,1,1); plot(p1_hist); grid on; hold on; xlabel('重复试验次数'); ylabel('正面向上的比率'); title('p=0.3试验次数N与正面向上比率的函数图'); head_count=0; fori = 1:n tmp = rand(1); if(tmp<= p2) head_count = head_count + 1; end p2_hist (i) = head_count /i; end figure(head); subplot(2,1,2); plot(p2_hist); grid on; hold on; xlabel('重复试验次数'); ylabel('正面向上的比率'); title('p=0.03试验次数N与正面向上比率的函数图'); 实验结果:

2.不同次数的随机试验均值方差比较 源代码: clear ; clc; close; rand('seed',sum(100*clock)); Titles = ['n=5时' 'n=20时' 'n=25时' 'n=50时' 'n=100时']; Titlestr = cellstr(Titles); X_n_bar=[0]; %the samples of the X_n_bar X_n=[0]; %the samples of X_n N=[5,10,25,50,100]; j=1; num_X_n = 100; num_X_n_bar = 100; h_X_n_bar = figure(1);

平面三角形单元常应变单元matlab程序的编制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程序的编制与使用 有限元法是求解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一种通用数值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变分法(或变分里兹法)而发展起来的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以计算机为手段,采用分片近似,进而逼近整体的研究思想求解物理问题。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可归纳为三大步:结构离散、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对于平面问题,结构离散常用的网格形状有三角形、矩形、任意四边形,以三个顶点为节点的三角形单元是最简单的平面单元,它较矩形或四边形对曲边边界有更好的适应性,而矩形或四边形单元较三节点三角 形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Matlab语言是进行矩阵运算的强大工具,因 此,用Matlab语言编写有限元中平面问题的程序 有优越性。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Matlab语言 编制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计算程序,程序流程图见 图1。 有限元法中三节点三角形分析结构的步骤如 下: 1)整理原始数据,如材料性质、荷载条件、约 束条件等,离散结构并进行单元编码、结点 编码、结点位移编码、选取坐标系。 2)单元分析,建立单元刚度矩阵。 3)整体分析,建立总刚矩阵。 4)建立整体结构的等效节点荷载和总荷载矩 阵 5)边界条件处理。 6)解方程,求出节点位移。 7)求出各单元的单元应力。 8)计算结果整理。计算结果整理包括位移和应 力两个方面;位移计算结果一般不需要特别 的处理,利用计算出的节点位移分量,就可 画出结构任意方向的位移云图;而应力解的 误差表现在单元内部不满足平衡方程,单元与单元边界处应力一般不连续,在边界上应力解一般与力的边界条件不相符合。图1 程序流程图

1.1 程序说明 %******************************************************************* %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求解结构主程序 %******************************************************************* ●功能:运用有限元法中三角形常应变单元解平面问题的计算主程序。 ●基本思想:单元结点按右手法则顺序编号。 ●荷载类型:可计算结点荷载。 ●说明:主程序的作用是通过赋值语句、读取和写入文件、函数调用等完成算 法的全过程,即实现程序流程图的程序表达。 %----------------------------------------------------------------------------------------------------- 1 程序准备 format short e %设定输出类型 clear all %清除所有已定义变量 clc %清屏 ●说明: format short e -设定计算过程中显示在屏幕上的数字类型为短格式、科学计数法; clear all -清除所有已定义变量,目的是在本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变量名相同等可能使计算出错的情况; clc -清屏,使屏幕在本程序运行开始时 %----------------------------------------------------------------------------------------------------- 2 全局变量定义 global NNODE NPION NELEM NVFIX NFORCE COORD LNODS YOUNG POISS THICK global FORCE FIXED global BMATX DMATX SMATX AREA global ASTIF ASLOD ASDISP global FP1 ●说明: NNODE—单元结点数,NPION—总结点数,NELEM—单元数,NVFIX—受约束边界点数,NFORCE—结点力数,COORD—结构结点坐标数组,LNODS —单元定义数组,YOUNG—弹性模量,POISS—泊松比,THICK—厚度

matlab语音识别系统(源代码)最新版

matlab语音识别系统(源代码)最新版

目录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 二、语音识别的简单介绍 2.1语者识别的概念 (2) 2.2特征参数的提取 (3) 2.3用矢量量化聚类法生成码本 (3) 2.4VQ的说话人识别 (4) 三、算法程序分析 3.1函数关系 (4) 3.2代码说明 (5) 3.2.1函数mfcc (5) 3.2.2函数disteu (5) 3.2.3函数vqlbg (6) 3.2.4函数test (6) 3.2.5函数testDB (7) 3.2.6 函数train (8) 3.2.7函数melfb (8) 四、演示分析 (9) 五、心得体会 (11) 附:GUI程序代码 (12)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用MATLAB实现简单的语音识别功能; 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用MATLAB实现简单的数字1~9的语音识别功能。 二、语音识别的简单介绍 基于VQ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矢量量化起着双重作用。在训练阶段,把每一个说话者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分类,产生不同码字所组成的码本。在识别(匹配)阶段,我们用VQ方法计算平均失真测度(本系统在计算距离d时,采用欧氏距离测度),从而判断说话人是谁。 语音识别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语音识别系统结构框图 2.1语者识别的概念 语者识别就是根据说话人的语音信号来判别说话人的身份。语音是人的自然属性之一,由于说话人发音器官的生理差异以及后天形成的行为差异,每个人的语音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就使得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来识别说话人成为可能。用语音来鉴别说话人的身份有着许多独特的优点,如语音是人的固有的特征,不会丢失或遗忘;语音信号的采集方便,系统设备成本低;利用电话网络还可实现远程客户服务等。因此,近几年来,说话人识别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手形识别等相比较,说话人识别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属于非接触性,容易被用户接受,并且在已有的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是唯一可以用作远程验证的识别技术。因此,说话人识别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今天,说话人识别技术已经关系到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不同领域中的进步都对说话人识别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说话人识别技术是集声学、语言学、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的一项综合技术,应用需求将十分广阔。在吃力语音信号的时候如何提取信号中关键的成分尤为重要。语音信号的特征参数的好坏直接导致了辨别的准确性。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高二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 在△ABC 中,a =10,B=60°,C=45°,则c 等于 ( ) A .310+ B .() 1310- C .13+ D .310 2. 在△ABC 中,,c=3,B=300,则a 等于( ) A . C .2 3. 不解三角形,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a=7,b=14,A=300有两解 B .a=30,b=25,A=1500有一解 C .a=6,b=9,A=450有两解 D .a=9,c=10,B=600无解 4. 已知△ABC 的周长为9,且4:2:3sin :sin :sin =C B A ,则cosC 的值为 ( ) A .41- B .41 C .32- D .3 2 5. 在△ABC 中,A =60°,b =1,其面积为3,则C B A c b a sin sin sin ++++等于( ) A .33 B .3392 C .338 D .2 39 6. 在△ABC 中,AB =5,BC =7,AC =8,则?的值为( ) A .79 B .69 C .5 D .-5 7.关于x 的方程02 cos cos cos 22=-??-C B A x x 有一个根为1,则△AB C 一定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8. 7、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a ,则a 的范围是( ) A .()10,8 B . ( ) 10,8 C . () 10,8 D .() 8,10 9. △ABC 中,若c=ab b a ++22,则角C 的度数是( ) A.60° B.120° C.60°或120° D.45° 10. 在△ABC 中,若b=22,a=2,且三角形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0°<A <30° B.0°<A ≤45° C.0°<A <90° D.30°<A <60° 11.在△ABC 中,A B B A 22sin tan sin tan ?=?,那么△ABC 一定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2. 已知△ABC 的三边长6,5,3===c b a ,则△ABC 的面积为 ( ) A . 14 B .142 C .15 D .152

基于MATLAB的潮流计算源程序代码(优.选)

%*************************电力系统直角坐标系下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clear clc load E:\data\IEEE014_Node.txt Node=IEEE014_Node; weishu=size(Node); nnum=weishu(1,1); %节点总数 load E:\data\IEEE014_Branch.txt branch=IEEE014_Branch; bwei=size(branch); bnum=bwei(1,1); %支路总数 Y=(zeros(nnum)); Sj=100; %********************************节点导纳矩阵******************************* for m=1:bnum; s=branch(m,1); %首节点 e=branch(m,2); %末节点 R=branch(m,3); %支路电阻 X=branch(m,4); %支路电抗 B=branch(m,5); %支路对地电纳 k=branch(m,6); if k==0 %无变压器支路情形 Y(s,e)=-1/(R+j*X); %互导纳 Y(e,s)=Y(s,e); end if k~=0 %有变压器支路情形 Y(s,e)=-(1/((R+j*X)*k)); Y(e,s)=Y(s,e); Y(s,s)=-(1-k)/((R+j*X)*k^2); Y(e,e)=-(k-1)/((R+j*X)*k); %对地导纳 end Y(s,s)=Y(s,s)-j*B/2; Y(e,e)=Y(e,e)-j*B/2; %自导纳的计算情形 end for t=1:nnum; Y(t,t)=-sum(Y(t,:))+Node(t,12)+j*Node(t,13); %求支路自导纳 end G=real(Y); %电导 B=imag(Y); %电纳 %******************节点分类************************************* * pq=0; pv=0; blancenode=0; pqnode=zeros(1,nnum); pvnode=zeros(1,nnum); for m=1:nnum; if Node(m,2)==3 blancenode=m; %平衡节点编号 else if Node(m,2)==0 pq=pq+1; pqnode(1,pq)=m; %PQ 节点编号 else if Node(m,2)==2 pv=pv+1; pvnode(1,pv)=m; %PV 节点编号 end end end end %*****************************设置电压初值********************************** Uoriginal=zeros(1,nnum); %对各节点电压矩阵初始化 for n=1:nnum Uoriginal(1,n)=Node(n,9); %对各点电压赋初值 if Node(n,9)==0;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班级: ____ 姓名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 =3,b =7,c =2,那么B 等于( ) A . 30° B .45° C .60° D .120° 2、在△ABC 中,a =10,B=60°,C=45°,则c 等于 ( ) A .310+ B .( ) 1310 - C .13+ D .310 3、在△ABC 中,a =32,b =22,B =45°,则A 等于( ) A .30° B .60° C .30°或120° D . 30°或150° 4、在△ABC 中,a =12,b =13,C =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A .无解 B .一解 C . 二解 D .不能确定 5、在△ABC 中,已知bc c b a ++=2 2 2 ,则角A 为( ) A . 3 π B . 6 π C .32π D . 3π或32π 6、在△ABC 中,若B b A a cos cos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7、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a ,则a 的范围是( ) A .()10,8 B . ( ) 10,8 C . ( ) 10,8 D . ()8,10 8、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cos sin 2=,那么△ABC 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9、△ABC 中,已知===B b x a ,2, 60°,如果△ABC 两组解,则x 的取值范围( ) A .2>x B .2

平面三角形单元

第八章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及三角形单元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分析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时,最简单的单元式由三个结点组成的三角形单元。当用以分析平面应力问题时,可将其视为三角板;当用以分析平面应变问题时,则可式为三棱柱。各单元在结点处为铰结。图8-1所示位移悬臂梁离散为三角形单元的组合体 以矩阵形式列出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量和基本方程。 谈形体所受体力分量可表示为 [ ] T y x y x p p p p p =??? ? ????= (8-1) 所受面力分量可表示为 [ ] T y x y x p p p p p =??? ? ????= (8-2) 体内任一点应力分量可表示为 []T xy y x τδδδ= (8-3) 任一点的应变分量可表示为 []T xy y x γεεε= (8-4) 任一点的位移分量可表示为 []T v u =δ (8-5)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的矩阵表达式为 ?? ???? ???????? ??? ???+??????=????????????=x u y v y v x u xy y x εεεε (8-6) 平面应力问题的物理方程的矩阵表达式为 ? ???? ? ?????????? ????????? ?--= ????? ? ??????xy y x xy y x E γεεμμμ μτσσ210 0010112 (8-7) 或简写成为 εσD = (8-8) 式中

???? ?? ? ?????? ?--=210 0010112μμμ μ E D (8-9) 称为弹性矩阵。 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也可写成式(8-8),但须将式(8-9)中的E 换成 2 1μ -E ,μ换成 2 1μμ -,因此得出 ???? ?? ????????? ?? ?-----+-= )1(2210 00110 11)21)(1()1(2 2 μμμμμμ μμμE D (8-10) 平衡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也可以用矩阵表示,但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中,通常用虚功 方程代替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虚功方程的矩阵表达式为 ?????***=+tdxdy tds p f ptdxdy f T T σε (8-11) 式中:[ ] T v u f ** * =,表示虚位移; []T xy x x * ***=γεεε,表示与虚位移相对应的虚应变。 为了便于计算,作用于弹性体上的体力和面力替换为作用在结点上的集中力,即等效结 点荷载。设作用于各个结点上的外力分量用如下列阵来表示 []T n n V U V U V U F ?=2211 与这些结点外力分量相对应得结点虚位移分量列阵为 []T n n v u v u v u * ******?=2211δ 则外力在虚位移上做的虚功为 F v V u U v V u U v V u U T n n n n ** *****=++?++++δ22221111 如平面弹性体的厚度为t ,该虚功除以t ,即可得出单位厚度薄板上的外力虚功。于是,式(8-11)所示虚功方程可写成 ??**=tdxdy F T T σεδ (8-11) 虚功方程不仅仅应用于弹性力学,也可用于塑性力学。其应用条件是:只要变形体的全部外力和应力满足平衡方程;位移是微小的,并满足边界条件,位移与应变满足几何方程。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A)(含答案)

第一章 解三角形 单元测试卷(A )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ABC 的三内角A 、B 、C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a =5 2b ,A =2B , 则cos B 等于( ) A .5 3 B .5 4 C .5 5 D .5 6 2.在△ABC 中,AB =3,AC =2,BC =10,则BA ·AC →等于( ) A .-3 2 B .-2 3 C .2 3 D .3 2 3.在△ABC 中,已知a =5,b =15,A =30°,则c 等于( ) A .2 5 B. 5 C .25或 5 D .以上都不对 4.根据下列情况,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a =8,b =16,A =30°,有两解 B .b =18,c =20,B =60°,有一解 C .a =5,c =2,A =90°,无解 D .a =30,b =25,A =150°,有一解 5.△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2,3,其夹角的余弦值为1 3,则其外接圆的半径为( ) A .922 B .924 C .928 D .9 2 6.在△ABC 中,cos 2 A 2=b +c 2c (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7.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6+2,且A =75°,则b 等于( ) A .2 B .6- 2 C .4-2 3 D .4+2 3 8.在△ABC 中,已知b 2-bc -2c 2=0,a =6,cos A =78,则△ABC 的面积S 为( ) A .152 B .15 C .8155 D .6 3 9.在△ABC 中,AB =7,AC =6,M 是BC 的中点,AM =4,则BC 等于( ) A .21 B .106 C .69 D .154 10.若sin A a =cos B b =cos C c ,则△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有一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有一内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 1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 ) A .π6 B .π3 C .π6或5π6 D .π3或2π3 12.△ABC 中,A =π3,BC =3,则△ABC 的周长为( ) A .43sin ? ????B +π3+3 B .43sin ? ????B +π6+3

平面三角形单元Matlab程序

%变量说明 %NPOIN NELEM NVFIX NFORCE NNODE %总结点数,单元数,受约束边界点数,结点力数, 单元结点数 %COORD LNODS YOUNG POISS THICK %结构结点坐标数组,单元定义数组,弹性模量,泊松比,厚度 %FORCE FIXED BMA TX DMATX SMATX %节点力数组,约束信息数组,单元应变矩阵,单元弹性矩阵,单元应力矩阵%AREA HK ASLOD ASDISP FP1 %单元面积,总体刚度矩阵,总体荷载向量,结点位移向量,数据文件指针format short e clear FP1=fopen('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input.txt','rt'); NPION=fscanf(FP1,'%d',1); %结点个数(结点编码总数)NELEM=fscanf(FP1,'%d',1); %单元个数(单元编码总数)NFORCE=fscanf(FP1,'%d',1); %结点荷载个数 NVFIX=fscanf(FP1,'%d',1); %受约束边界点数 YOUNG=fscanf(FP1,'%e',1); %弹性模量 POISS=fscanf(FP1,'%f',1); %泊松比 THICK=fscanf(FP1,'%d',1); %厚度 LNODS=fscanf(FP1,'%d',[3,NELEM])'; %单元定义数组(单元结点号)COORD=fscanf(FP1,'%f',[2,NPION])'; %结点坐标数组 FORCE=fscanf(FP1,'%f',[3,NFORCE])'; %结点力数组 FIXED=fscanf(FP1,'%d',[3,inf])'; %约束信息数组 %引用所需的全局变量 %global NPION NELEM COORD LNODS YOUNG POISS %global BMA TX DMATX SMA TX AREA %生成弹性矩阵D a=YOUNG/(1-POISS^2); DMATX(1,1)=1*a; DMATX(1,2)=POISS*a; DMATX(2,1)=POISS*a; DMATX(2,2)=1*a; DMATX(3,3)=(1-POISS)*a/2; for i=1:NELEM; %i为当前所计算的单元号 %计算当前单元的面积 AREA=det([1 COORD(LNODS(i,1),1) COORD(LNODS(i,1),2);... 1 COORD(LNODS(i,2),1) COORD(LNODS(i,2),2);... 1 COORD(LNODS(i,3),1) COORD(LNODS(i,3),2);])/2; end %生成应变矩阵B

第一节三角形常应变单元(DOC)

第三章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本章通过三角形常应变单元,介绍有限元法应用于弹性体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弹性体的离散化,单元特性的分析,刚度矩阵的建立,等效节点力的计算,解答的收敛性以及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对形函数的性质也作简要的叙述。 第一节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一、结构离散化 用有限元法分析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第一步就是把原来的连续的弹性体离散化。 (a) (b) 图3.1 弹性体和有限元模型 将整个结构(平板)划分成有限个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单元(三角形单元)。 三角形单元的顶点取为节点。3节点三角形单元用边界节点间的直线段来近似板的曲线边界。 这些三角形在其节点处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单元集合体,以代替原来的弹性体。 注:1. 全部节点和全部单元一般由1开始按自然顺序编号。2. 节点编码:

总码-----------用于整体分析,如1,2,…,按自然顺序编号局部码--------用于单元分析,i,j,m 要求按逆时针方向的顺序进行编码 每个单元的节点局部码i,j,m和节点总码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3. 单元间不能有重叠 4. 一个单元的任一顶点不许为另一单元任一边的内点 5. 所有作用在单元上的载荷,包括集中载荷、表面载荷和体积力,都按虚功等效的原则移置到节点上,成为等效节点载荷。

二、 位移模式 1. 单元节点位移列阵 i u 图 3.2 平面三角形单元 设单元e 的节点号码为i ,j ,m 。由弹性力学平面可知,单元内任意一点有两个位移分量u ,v ,记为 {}T f u v ????= 故每个节点也有两个位移分量,因此称节点自由度为2。3个节点得位移分量分别是 ,,,,,m m i i j j u v u v u v ,用列阵表示为 {} i e i i e j j j m m m u v u v u v δδδδ?? ???????????????????????????? ?????? == (3-1)

最常用的matlab图像处理的源代码

最常用的一些图像处理Matlab源代 码 #1:数字图像矩阵数据的显示及其傅立叶变换 #2: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压缩 #3:采用灰度变换的方法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4:直方图均匀化 #5:模拟图像受高斯白噪声和椒盐噪声的影响 #6:采用二维中值滤波函数medfilt2对受椒盐噪声干扰的图像滤波 #7:采用MATLAB中的函数filter2对受噪声干扰的图像进行均值滤波 #8:图像的自适应魏纳滤波 #9:运用5种不同的梯度增强法进行图像锐化 #10:图像的高通滤波和掩模处理 #11:利用巴特沃斯(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对受噪声干扰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12:利用巴特沃斯(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对受噪声干扰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1.数字图像矩阵数据的显示及其傅立叶变换 f=zeros(30,30); f(5:24,13:17)=1; imshow(f, 'notruesize'); F=fft2(f,256,256); % 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只能处矩阵维数为2的幂次,f矩阵不 % 是,通过对f矩阵进行零填充来调整 F2=fftshift(F); % 一般在计算图形函数的傅立叶变换时,坐标原点在 % 函数图形的中心位置处,而计算机在对图像执行傅立叶变换 % 时是以图像的左上角为坐标原点。所以使用函数fftshift进 %行修正,使变换后的直流分量位于图形的中心; figure,imshow(log(abs(F2)),[-1 5],'notruesize');

2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压缩I=imread('cameraman.tif'); % MATLAB自带的图像imshow(I); clear;close all I=imread('cameraman.tif'); imshow(I); I=im2double(I); T=dctmtx(8); B=blkproc(I,[8 8], 'P1*x*P2',T,T'); Mask=[1 1 1 1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2=blkproc(B,[8 8],'P1.*x',Mask); % 此处为点乘(.*) I2=blkproc(B2,[8 8], 'P1*x*P2',T',T); figure,imshow(I2); % 重建后的图像 3.采用灰度变换的方法增强图像的对比度I=imread('rice.tif'); imshow(I); figure,imhist(I); J=imadjust(I,[0.15 0.9], [0 1]); figure,imshow(J); figure,imhist(J);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很好用)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有答案 班级: ____ 姓名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 =3,b =7,c =2,那么B 等于( ) A . 30° B .45° C .60° D .120° 2、在△ABC 中,a =10,B=60°,C=45°,则c 等于 ( ) A .310+ B .( ) 1310 - C .13+ D .310 3、在△ABC 中,a =32,b =22,B =45°,则A 等于( ) A .30° B .60° C .30°或120° D . 30°或150° 4、在△ABC 中,a =12,b =13,C =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 A .无解 B .一解 C . 二解 D .不能确定 5、在△ABC 中,已知bc c b a ++=2 2 2 ,则角A 为( ) A . 3 π B . 6 π C .32π D . 3π或32π 6、在△ABC 中,若B b A a cos cos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7、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a ,则a 的范围是( ) A .()10,8 B . ( ) 10,8 C . ( ) 10,8 D . ()8,10 8、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cos sin 2=,那么△ABC 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9、△ABC 中,已知===B b x a ,2, 60°,如果△ABC 两组解,则x 的取值范围( ) ] A .2>x B .2

平面三角形单元有限元程序设计

平面三角形单元有限元程序设计 P 9 m 9 m 一、题目 如图1所示,一个厚度均匀的三角形薄板,在顶点作用沿板厚方向均匀分布的竖向载荷。已知:P=150N/m,E=200GPa,=0、25,t=0、1m,忽略自重。试计算薄板的位移及应力分布。 要求: 1.编写有限元计算机程序,计算节 点位移及单元应力。(划分三角形单元,单元数不得少于30个); 2.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该问题(有 限元软件网格与程序设计网格必须一致),详细给出有限元软件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并将结果与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任选取三个点,对比位移值); 3.提交程序编写过程的详细报告及计算机程序; 4.所有同学参加答辩,并演示有限元计算程序。 有限元法中三节点三角形分析结构的步骤如下: 1)整理原始数据,如材料性质、荷载条件、约束条件等,离散结构并进行单元编码、结点编码、结点位移编码、选取坐标系。 2)单元分析,建立单元刚度矩阵。 3)整体分析,建立总刚矩阵。 4)建立整体结构的等效节点荷载与总荷载矩阵 5)边界条件处理。 6)解方程,求出节点位移。 7)求出各单元的单元应力。 8)计算结果整理。

一、程序设计 网格划分 如图,将薄板如图划分为6行,并建立坐标系,则 刚度矩阵的集成 建立与总刚度矩阵等维数的空矩阵,已变单元刚度矩阵的集成。 由单元分析已知节点、单元的排布规律,继而通过循环计算求得每个单元对应的节点序号。 通过循环逐个计算:(1)每个单元对应2种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哪一种; (2)该单元对应总刚度矩阵的那几行哪几列 (3)将该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加入总刚度矩阵的对应行列 循环又分为3层循环:(1)最外层:逐行计算 (2)中间层:该行逐个计算 (3)最里层:区分为第 奇/偶 数个计算 X Y P X Y P 节点编号 单元编号

BP神经网络matlab源程序代码

close all clear echo on clc % NEWFF——生成一个新的前向神经网络 % TRAIN——对 BP 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 SIM——对 BP 神经网络进行仿真 % 定义训练样本 % P为输入矢量 P=[0.7317 0.6790 0.5710 0.5673 0.5948;0.6790 0.5710 0.5673 0.5948 0.6292; ... 0.5710 0.5673 0.5948 0.6292 0.6488;0.5673 0.5948 0.6292 0.6488 0.6130; ... 0.5948 0.6292 0.6488 0.6130 0.5654; 0.6292 0.6488 0.6130 0.5654 0.5567; ... 0.6488 0.6130 0.5654 0.5567 0.5673;0.6130 0.5654 0.5567 0.5673 0.5976; ... 0.5654 0.5567 0.5673 0.5976 0.6269;0.5567 0.5673 0.5976 0.6269 0.6274; ... 0.5673 0.5976 0.6269 0.6274 0.6301;0.5976 0.6269 0.6274 0.6301 0.5803; ... 0.6269 0.6274 0.6301 0.5803 0.6668;0.6274 0.6301 0.5803 0.6668 0.6896; ... 0.6301 0.5803 0.6668 0.6896 0.7497]; % T为目标矢量 T=[0.6292 0.6488 0.6130 0.5654 0.5567 0.5673 0.5976 ... 0.6269 0.6274 0.6301 0.5803 0.6668 0.6896 0.7497 0.8094]; % Ptest为测试输入矢量 Ptest=[0.5803 0.6668 0.6896 0.7497 0.8094;0.6668 0.6896 0.7497 0.8094 0.8722; ... 0.6896 0.7497 0.8094 0.8722 0.9096]; % Ttest为测试目标矢量 Ttest=[0.8722 0.9096 1.0000]; % 创建一个新的前向神经网络 net=newff(minmax(P'),[12,1],{'logsig','purelin'},'traingdm'); % 设置训练参数 net.trainParam.show = 50; net.trainParam.lr = 0.05; net.trainParam.mc = 0.9; net.trainParam.epochs = 5000; net.trainParam.goal = 0.001; % 调用TRAINGDM算法训练 BP 网络 [net,tr]=train(net,P',T); % 对BP网络进行仿真 A=sim(net,P'); figure; plot((1993:2007),T,'-*',(1993:2007),A,'-o'); title('网络的实际输出和仿真输出结果,*为真实值,o为预测值'); xlabel('年份'); ylabel('客运量'); % 对BP网络进行测试 A1=sim(net,Ptest');

最新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班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 B B A 2 2 sin tan sin tan ?=?,那么△ABC 一定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在△ABC 中,?=∠?=?=70,50sin 2,10sin 4C b a ,则S △ABC = ( ) A . 8 1 B . 4 1 C . 2 1 D .A 3.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a sinA=b sinB B.a cosA=b cosB C .a sinB=b sinA D.a cosB=b cosA 4.若 c C b B a A cos cos sin = =则△ABC 为 (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5.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的 (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6.设A 是△ABC 中的最小角,且1 1 cos +-=a a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3 B .a >-1 C .-1<a ≤3 D .a >0 7.△ABC 中,∠A 、∠B 的对边分别为a ,b ,且∠A=60°,4,6==b a ,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A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 ) 8.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A .b = 10,A = 45°,B = 70° B .a = 60,c = 48,B = 100° ( ) C .a = 7,b = 5,A = 80° D .a = 14,b = 16,A = 45° 9.已知△ABC 的周长为9,且4:2:3sin :sin :sin =C B A ,则cosC 的值为 ( ) A .4 1- B . 41 C .3 2- D .32 10.锐角△ABC 中,R B A Q B A P B A =+=+=+cos cos ,sin sin ,)sin(,则 ( ) A .Q>R>P B .P>Q>R C .R>Q>P D .Q>P>R 11.在△ABC 中,)13(:6:2sin :sin :sin +=C B A ,则三角形最小的内角是 ( ) A .60° B .45° C .30° D .以上都错 12.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伸长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 ) 13.在△ABC 中,B=1350,C=150 ,a =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14.在△ABC 中,a +c =2b ,A -C=60°,则sinB= . 15.在△ABC 中,已知AB=l ,∠C=50°,当∠B= 时,BC 的长取得最大值. 16.△ABC 的三个角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