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工程设计之GENESIS基础步骤

CAM工程设计之GENESIS基础步骤
CAM工程设计之GENESIS基础步骤

CAM工程设计之GENESIS基础步骤

新建料号:

在File→Create(创建),弹出Create Entity Popup对话框,其中Entity Name (输入料号)输入厂内料号,Database(文件库名),双击可获得,为固定的!点击Ok确定即可!

导入文件:双击料号,进入Engineering Toolkit窗口

导入资料、查看并更正错误:

首先查看层,若出现细线或出现大块的图案为D码有问题!必须在Rep层中点击右键选择D码学习器去修改,打开后出现Wheel Template Editor窗口!若确认是单位错了,就在菜单Parms中选择Global中修改单位,点击后出现Global Parameters Popup对话框,改了单位后点击Ok即可,然后Actions菜单中选择Translate Wheel执行D码文件,若有红色问题,则要手工修改,选中问题点击Sym:,确认形状,输入对应的参数,点击Ok即可,完成此动作,在File中选Closs关闭文件。

用同样的方法一层一层的修改其它问题层,改完后最后修改drl钻带文件。首先确认尺寸,然后在Rep层右键打开D码学习器去修改,确认单位,若有问题则同上方法修改,然后再查看有否连孔,若有则是格式不对,再查看孔位是否很散,若有则是省零格式错误。常用的几种格式:英制inch、mil有:2:3 2:4 2:5 3:5

公制mm有:3:3 4:4

在钻带层(drl)点击右键选择Aview Ascii查看文字档,看最长的坐标,数X、Y 有几位数,看坐标如有八位数则用3.5和 4.4去修改,在钻带层点击Parameters中选Numberef Fromat修改小数格式,坐标单位同时跟小数格式一改,同时钻带单位也要和坐标单位一致!

省零格式:Leading 前省零,None不省零,Trailing 后省零。

Gerber格式通常是前省零,钻带格式通常是后省零。

层命名、排序、定属性:

改完后点击Ok即可,所有格式改完后,打开所有层,执行进去。执行后,打开 Job Matrix特性表命名层名

art001代表顶层线路。 在Layer中命名gtl

art002代表底层线路。 在Layer中命名gbl

dd001代表分孔图。 在Layer中命名gdd

sm001代表顶层绿油, 在Layer中命名gts

sm002代表底层绿油。 在Layer中命名gbs

ssb00代表底层文字。 在Layer中命名gbo

sst00代表顶层文字, 在Layer中命名gto

drl00代表钻带, 在Layer中命名drl

命名规则只能小写,不能重名,通常双面板都在6-8层之间,命名完成后排序,先排顶层文字gto,用Edit菜单中的Move移动到顶层,第二层排顶层绿油gts,用同样的命令移动到第二层,第三层排顶层线路gtl,第四层排底层线路gbl,第五层排gbs,第六层排底层文字gbo,第七层排钻带drl,第八层排分孔图gdd。

排好序后定属性,除了gdd之外,全部都选Board电路板属性。

gto、gbo定为Silk-Screen文字属性

gts、gbs定为Solder-Mask绿油属性

gtl、gbl定为Signal线路属性

drl定为钻孔层属性

完成后双击原稿文件名,进入Graphic Editor 图形编辑窗口。

层对齐:

打开所有影响层,在层名点击右键,选Register对齐,点击后出现Register Layer Popup窗口。在Referenee Layer:中选择参考层线路层。除了文字层和分孔层不能自动对齐外,其它层可自动对齐,自动对齐后马上关闭影响层。单一打开没有对齐的那层,抓中心,出现Sanp Popup窗口,选Center,然后选Edit→Move→Same Layer 同层移动,点OK,再点击外形框左下角,点击右键,接着打开参考层,按S+A转换工作层,再点击原参考层外型框即可。图形相隔太远的,可以用Ctrl+A暂停,然后框选放大,确定目标时按S+A转换工作层,再电击原参考层左下角即可。

建外形框:

所有层对齐后,打开分孔图,用网选命令选中外型框,用Edit→Copy→Other Layer 复制到新层,重新命名层名为gko(外型框),点击OK。单一打开gko,框选板内所有不要的东西删除,改单位,然后用Edit→Reshape→Change Symbol更改符号,出现Chang Feetar 窗口,其中Symbol(外型线线粗):R200。

建Profile虚线:

更改后,用网选命令选中外型框,用Edit→Create→Profile创建虚线。

定零点、基准点:

创建虚线后定零点,在抓中心命令的对话框中选Origcn(零点),选择Origcn后,选择定坐标中心命令,选择Profile Lower Left(虚线左下角),点击Ok后点击!(执行命令)执行。

另一种定零点的方法:打开所有影响层,用抓中心命令抓中心,然后用Edit→Move→Same Layer(同层移动),用 !执行命令执行即可,用这种方法的话,中心不会变!!定好零点后,定基准点,选择Step→Datum Point,点击后再点击定坐标中心命令,选择Profile Lowe Left(虚线左小角),点击Ok后点击执行!命令执行,以上两步缺不可。

备份原稿:

回到(Job Matrix)料号特性表框选钻带以上的层,点击Edit→Copy复制,点击同列的空白处复制到空白处,选择刚才所复制的内容定为Board/Misc中的Misc(杂极)属性,接着做文件备份,选中orig原稿,点Edit→Pupliecate(自我复制),把复制后的文件名更名为edit(编辑稿),双击edit进入edit文件的图形编辑版面。

清除板外物体:打开电路板影响层,在层名中点击右键选择Clip Area(清除区域),出现Clip Area窗口,在Clip Data选项中为默认的Affeated Layers(影响层),Nethod 中选择Profile(虚线),Clip Area中选择Outside(虚线以外),Margin(间距选择)中选-20到-50之间,点击Ok完成。

分孔图做钻带:(有钻带则省)

Edit→Copy→Other Layer复制一个分孔图到新层,新层名命名为钻带drl,打开钻带层,查看标注表Size尺寸和单位,找相应的图形和符号,用替代命令Edit→Reshape →Substitute替代,Symbol栏的值为对应的尺寸,点击栏中的坐标项,点击图标的中心,在点运行或OK即可,同样的步骤更改余下的图标。单独的×号、+号放在最后更改。转完后把板外物体(外形框和标注表)全部删除,做好后在特性表中定为drl属性。

钻带做分孔图:(有分孔图则省)

直接打开钻带层,在层名点右键选Create Drill Map创建分孔图,在对话框中,Drill Layer:默认,Map Layer栏:分孔图层名,选择尺寸单位,点OK,在其它层复制一个外形框到分孔图层。因此命令产生的刀具表外形太大,可用清除区域的命令,框选分孔图不需要的内容,点Apply运行即可。

检查钻带层:

打开钻带和分孔图。查看分孔图中的标注表,在钻带层中点击左键,选择Drill Tools Manager ,将出现Drill Tools Manager窗口,gdd(分孔图)上圆环里没有drl(钻孔)的属于少孔,单一打开分孔图。用框选命令选中所有少孔的圆环,用Edit→Copy→Other Layer复制到drl(钻带)层,点击Ok!打开钻带,用单选命令单选所有的圆环,记住圆环的线粗,用DFM→Cleanup→Construct Pads(Ref)手工转拍,直接点击第三个小人图(Run On Features Inside Profile)运行虚线内的物件,运行完成后再用单选命令双击同类型的圆环,用Edit→Reshape→Change Symbol修改符号,Symbol值为外径尺寸减去线粗,格式为R+减后值。

处理槽孔:

最小的槽刀为0.5mm ,最大的槽刀为1.8mm

最小的钻嘴为0.25mm,最大的钻嘴为6.5mm

在分孔图中检查有无多少孔时,检查是否有槽孔:椭圆的、长方型的、标注表中有几乘几的,数值小的是槽宽,大的上槽长!

有三种方法:

1:打开drl层,参考分孔图,用抓中心命令选择Skeleton(骨架中心)后,选择增加物件命令增加线,在对话框中用↖读取对象信息,点击拍位拉到两端(两孔而言)即可,做好后,删除两端的孔!

2:针对槽孔内没有钻孔存在的状况,打开gdd(分孔图),选中槽孔的园环,只选园环,用Edit→Copy→Other Layerf复制到新层,层名可随意命名,点OK!打开新层,用抓中心的命令抓骨架的中心,用测量工具命令的Between Points(点到点)测量槽长槽宽的尺寸,记住个槽长槽宽的的尺寸,测好之后,全部选中,在DFM→Cleanup→Construct Pads(Ref)(手工转拍),直接点击第三个小人图(Run On Features Inside Profile在虚线内运行),转拍后,把工作层打到drl(钻带)层,选择抓中心命令抓中心,按S+A把参考层打下来(新层),用增加物件命令选择Slot(槽孔),在Symbol中输入槽宽(数值放大一千倍),在Length中输入槽长(槽长减去槽宽之值),单位为mm,Angle(Deg)中为角度,0度为水平,90度为垂直,双击拍位即可。

3:针对一个钻带在槽孔中心位置的状况,首先测量槽长槽宽并记录,打开drl(钻带)层,参考gdd(分孔图),选中中心孔,用Edit→Change→Pads To Slots(拍转槽)命令,出现Pads To Solots Popup对话框,其中Symbol项的值为槽宽,Length为槽长(槽长减去槽宽之值),Center Shift(中心偏移)不用修改,Angle(Deg)为角度(0度为水平,90度为垂直),点击Appy运行即可。

槽宽大于1.8mm且无铜的,把它锣出来,把锣出来的槽孔在drl(钻带)层中把锣孔删除。

大于6.5mm以上的钻带孔,选择扩钻及锣孔皆可,有铜则选择扩,无铜则选择锣,如果选择扩钻的话,大于6.5mm的不用动它。如果选择锣孔的话,把大于6.5mm以上的孔,在Edit →Reshape→Contourize表面化,在窗口中直接选择在虚线中运行(参数是固定值),点击Ok即可,然后在Edit→Reshape→Surface Outline(表面化转外型线)出现的Surface Outling Popup的对话框中,Line Width(线粗)为200my,点击Ok,用单选命令单击全选园环在Edit→Move→Other Layer移动到gdd(分孔图)层中,点击OK!

孔径补偿:

金板有铜孔补偿.0.1mm,叫Pth孔、插件孔、沉铜孔、金属化孔

金板无铜孔补偿0.05mm,可以不补偿,Npth孔、非沉铜孔非金属化空、螺丝孔

金板过孔补偿0.05mm,可以不补偿,也叫Via孔、导通孔、导电孔(没任何标记、无规律)锡板有铜孔,也叫Pth孔,插件孔、沉铜孔、金属化孔,补偿0.15mm

锡板无铜孔,也叫Npth孔、非沉铜孔非金属化空、螺丝孔,补偿0.05mm

锡板过孔,也叫Via孔、导通孔、导电孔,补偿0.05mm

Plated :有铜孔 Nplated :无铜孔 Via :过孔

在drl(钻带)层点击右键,选择Drill Tools Manger(钻带管理器),在User Parameters (使用参数补偿)选择以下工艺:

Hasl(喷锡板) (插件补偿0.15mm)

Imm-All(金板) (插件补偿0.1mm)

Prss-Fil(沉金板) (插件补偿0.1mm)

后两种工艺的补偿为一样,以上都根据MI资料修改

先定属性后补偿,少于0.6mm一律定为Via孔(根据资料而定),大于0.6mm以上的且有线路连接到钻孔的、线路焊盘大于钻孔的定为有铜孔:Plated。所有补偿都是根据原数据四舍五入保留2位小数而补偿,补偿数只有5和0!通常手工补进(从gdd)的都是无铜孔,无铜孔定为:Nplated,如Finish Size栏产生问号,则输入原始尺寸(Drill Size 栏中的数值)即可。

另一种认识无铜孔的方法:在线路上没有线路连接的、独立的拍位且焊盘不钻孔小或等大的,属于无铜孔,补偿好后要点Apply运行!!

定无铜孔的快捷方式:前提是自己能够确认是无铜孔的基础上,选中无铜孔,在Edit→Attributes→Change更改属性,点击Attributes(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Fiter(过滤器)里选择*Drill,*号一定不能少,在Parameters中选中Non-Plated(无铜孔),点

Add(增加)后点Close(关闭),最后点击Ok即可!

槽孔全部定为有铜孔!!

补偿好后检查重孔:Analysis→Board-Drill Cheeks

在Analysis菜单中选Board-Drill Cheeks(电路板重孔检查)或Drill Cheeks(重孔检查),点击后出现Attion Screen对话框,在Layer:中选drl(钻带)层,点击在虚线内运行命令检查,有红色就要查看报告,点击放大镜选中问题,一步一步查看,删除小的留住大的。须重复检查一次,检查用完后,用Action→Clear Select&Highlight菜单清除高亮显示(此步一定要做)。

检查时可用Crtl+W转换模式来查看,若有小拍位重叠在大拍位则无妨,但钻带则不行,须处理。

拍位校正: DFM→Repair→Pad Sanpping

打开电路板影响层,在DFM→Repair→Pad Sanpping(拍位校正),点击后出现Action Screea窗口,在Erf中选Affected Layers(Microns)(影响层),在Layer中保留Affected Layers 不用修改。在Re-Layer(参考层)中选drl(钻带)层,Snapping Max(校正间距)为127(最大值)my。运行即可,大于127的需要手工移动,再自动校正一次,检查时,若和检查重孔类似的小拍为叠在大拍位,可删可不删。

内层负片:

层中有花焊盘的,那层就是负片。

定属性为Power_Ground,Negative负性

在清除板外物体时候,负片层的外形线不能清除,层外若有不要的内容则手工删除。负片要求:

隔离拍要比孔单边大0.2mm以上

花焊盘到孔要0.15mm以上

花焊盘开口数量要两个以上,开口大小要0.2mm以上

花焊盘的宽度要0.2mm以上

隔离线的线粗要在0.25mm以上

外形掏铜用0.8~1.0的线

没有线路的负片不需要补偿

优化负片:DFM→Optimizations→Power Ground Opt

在DFM→Optimizations→Power Ground Opt优化负片,在对话框中:ERF栏为内层

Layer(执行层):默认内层的所有负片

Via Clearance(过孔隔离拍)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Via Ar(过孔花焊盘)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Via Thermal Airgop(过孔花焊盘宽度)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Via Nfp Spacing(过孔花焊盘开口)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Pth Clearance(插件孔隔离拍)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Pth Ar(插件孔花焊盘)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Pth Thermal Airgop(插件孔花焊盘宽度)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Pth Nfp Spacing(插件孔花焊盘开口)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Npth Clearance(无铜孔隔离拍)Min(最小):250,Opt(最佳):250 Thermal Min Ties(花焊盘的最小连接):此项不改

点击运行即可,有问题须查看报告:

Via AirGap Not Modified

Via AirGap Modified

Via Spacing Not Modified

Via Spacing Modified

Via AR Not Modified

Via AR Partially Modified

Via AR Modified

Via Clr Not Modified

Via Clr Partially Modified

Via Clr Modified

PTH AirGap Not Modified

PTH AirGap Modified

PTH Spacing Not Modified

PTH Spacing Modified

PTH AR Not Modified

PTH AR Partially Modified

PTH AR Modified

PTH Clr Not Modified

PTH Clr Partially Modified

PTH Clr Modified

NPTH Clr Not Modified

NPTH Clr Partially Modified

NPTH Clr Modified

NPTH Pad Is Not Clearance

Unsupported Drilled Shape

Pad Misregistration

Build Donut

如有未涨大的花焊盘,选择Edit→Resize→Thermals and donuts(更改花焊盘)手工涨大。如果是隔离拍不够,则用Edit→Resize→Globle整体加大。过孔隔离拍和花焊盘连着的不管。隔离拍不够大就整体加大,隔离线不够就更改D码。

手工优化:

把drl层打为工作层,Actions→Reference Selection参考选择,在对话框中,Mode:Disjoint(不包含的),Reference(参考层):选负片层,点OK,把选中以正性的复制到新层并放大500。

打开新层,和负片层对比,测量新层拍位的大小,单选双击对应的花焊盘更改D码,点↖读取信息,点击花焊盘,把花焊盘的内径设刚才测量的尺寸,外径大小则在内径的基础上加大500。

优化隔离拍:

同上一样的参考选择命令,Mode:Touch(接触的),Reference Layer(参考层):选负片层。点OK,把选中以正性的复制到新层并放大500。打开新层,和负片层对比,测量新层拍位的大小,单选双击对应的隔离拍更改D码,点↖读取信息,点击隔离拍,把隔离拍的内径设刚才测量的尺寸,外径大小则在内径的基础上加大500。

不管是手动还是自动,之后一定要手工检查。

若花焊盘的的开口数量不够可用0.25的负线增加,或用更改符号命令把开口角度换一下。若有两个花焊盘重叠、有可能导致扩孔,用负性的铜皮,多边型选择重叠部分,若开口大小不够的话则用0.25的负线扩大。

若有花焊盘和隔离拍重叠、有可能导致扩孔,在保证隔离拍比孔单边大0.2的情况下,把花焊盘的孔复制到负片层改变极性去掏。

填小间隙:DFM→Sliver→Sliver&Peelable Repair

DFM→Sliver→Sliver&Peelable Repair,在对话框中:Sliver Min:150my(意为低于此值的间隙将被填充),点击运行即可。

无铜孔掏铜:

打开drl(钻带),打开过滤器命令,在User Filter中选Select Non Plated Holes 无铜孔,点Ok。选中无铜孔,用Edit→Copy→Other Laye 复制到负片层去,在Destination (层名)中选Affected Layer(影响层),Invert(极性)中选NO为正性(只能以正性的哦),在Resize By(放大尺寸)为500,再负片层为影响层,点Ok。

外形掏铜:

打开gko层,用Edit→Copy→Other Layer复制到负片层去,在对话框中,Destinaiong栏中为:Affected Layer(影响层),Resize By栏中为:600~800之间的D 码,正性的。

负片检测:Analysis→Power Ground Checks

点击Analysis→Power Ground Checks负片检测,在对话框中,ERF栏为内层,Layer 栏:默认所有内层负片,若单层操作的话需手动选择。

Drill To Copper钻孔到铜皮:,Minimal Sliver最小间隙:,

Rout To Copper成型到铜皮:,Nfp Spacing花焊盘开口:,

Plane Spacing隔离拍间距:,

点运行,若有红色问题须查看,可点击报表选min最小的查看,

NPTH to Copper

NPTH to Plane

PTH annular ring

PTH to Copper

PTH to Plane

VIA annular ring

VIA to Copper

VIA to Plane

PTH contains Clearance

VIA contains Clearance

Rout to Copper

Slivers:填充或掏

Local Spacing

NPTH contains Copper

Spot NFP

Spoke width

Thermal connect reduction:此问题不管

NFP spacing

NFP spacing (pos)

Plane spacing

Segmentation lines

PTH Registration

NPTH Registration

VIA Registration

Missing Cu for VIA

Missing Rout Clearance

Complex Thermal Geometry

Thermal air gap

Small Spoke Width

Net too large

内层正片:

内层正片基本要求:

内层的独立拍都要删除

钻孔到线、到铜皮要保持0.2mm以上

内层线宽线距最少保持0.25mm

过孔焊环要保持0.15以上,最小0.125mm以上

外型掏铜0.8-1.0的线,内层线路补偿可以和外层一样!

删除独立拍:DFM→Redundancy Cleanup→NFP Remvol

点击DFM→Redundancy Cleanup→NFP Remvol删除独立拍,Layer(执行层):默认所有的内层正片,Drills栏中:Pth Npth Via 都要勾选,接着点运行。运行完后手动检查,有漏删的手动删除。

线路补偿(涨线路、预大):Edit→Resize→Global

若全是铜皮则不用补偿,若有部分线路可针对线路做补偿

Actions→Selct Drawn选择铜皮后用Actions→Reverse Seleitions反选后做补偿。

线路优化: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

点击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线路优化,在对话框中:Erf栏为内层,Signal Layer(执行层):默认所有的内存正片,

Pth Ar(PTH孔焊环) Min:150 Opt:150

Via Ar(VIA孔焊环) Min:150 Opt:150

Spacing(间距)Min:10 Opt:10

Pad To Pad Spacing(拍到拍间距)Min:10 Opt:10

Drill To Cu (孔到铜):200-250

仅勾选padup涨拍项,点击运行。

缩铜皮:(在涨拍后才能做)

有两种方法:

1:单选双击选择铜皮,也可以用Actions→Select Drawn选择铜皮,在对话框中,Type Of Drawn Data:默认,Analyze Thermal Pads(分析散热拍,Yes可过滤):Yes,点Ok即可选中铜皮,选中后移动到新层,层名可随意命名,打开新层将铜皮Edit→Reshape →Contourize表面化,点OK,之后用测量命令选网络测量,测量拍到铜皮的最小间距,用Edit→Reszie→Globol(整体加大)命令,在对话框中,Size:负(0.2-测量所得的最小值)*2,值放大一千倍,点OK。缩小后回原始层。

2:用同上的方法选择铜皮,移动到新层,把原始层的拍位(用显示物件命令框选)也移到另一个新层中去,两个新层的层名可随意。然后用Acrions→Rerference Selection参考选择命令,工作层为新拍位层,参考层为新铜皮层,在对话框中,Use:默认,Mode(模式):有Touch(接触的)/Disjoint(不包含的)/Covered(包含的)/Includes (覆盖的)四项,选Disjoint(不包含的),点Ok,然后用复制命令把选中的不包含的以负性的、并放大400~500之间复制到新铜皮层,点OK。接着打开铜皮层表面化,再移回到对应的线路层。若是线路到铜皮间距不够的话也一样可以参考线路。

以上只是讲的两种缩铜皮的方法,最好是用第二中方法。

如果是线路到铜皮间距不够,则拿线路做参考缩铜皮

如果是钻孔到铜皮间距不够,应拿钻孔做参考缩铜皮

加泪滴:DFM→Legacy→Teardrops Creation

若资料本身有的则不用加,点击DFM→Legacy→Teardrops Creation加泪滴,在对话框中,Ref栏选内层,Layer(执行层):默认所有的内层正片。A Ring Min:200-250 (意为低于此数值的将被加泪滴)。点运行即可。

无铜孔掏铜:

打开drl(钻带),打开过滤器命令,在User Filter中选Select Non Plated Holes 选择无铜孔,点Ok。将选中的无铜孔,用Edit→Copy→Other Laye 复制到所有内层正片,在Destination(层名)中选Affected Layer(影响层),Invert(极性)中选Yes 为负性,在Resize By(放大尺寸)为400-500左右,再将内层正片设为影响层,点OK。 外形掏铜:

打开gko层,用Edit→Copy→Other Layer复制到正片层去,在对话框中,Destinaiong 栏中为:Affected Layer(影响层),Resize By栏中为:800-1000之间的D码,负性的。

削 拍: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

点击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线路优化,在对话框中,ERF栏为内层,Pth Ar(PTH孔焊环) Min:75 Opt:100,

Via Ar(VIA孔焊环) Min:50 Opt:65

Spacing (间距) Min:150 Opt:150

Pad To Pad Spacing (拍到拍间距) Min:150 Opt:150

Drill To Cu (孔到铜) :250

仅勾选Shave(削拍)项,点运行。有问题须查看报告。

线路检查: Analysis→Signal Layer Checks

点击Analysis→Signal Layer Checks线路检查,在对话框中:

Erf栏为:内层。Laye(执行层)为:默认所有的内层正片。

直接点击运行,有问题须查看问题报告,并处理。如pth To Copper:钻孔到铜皮到线!一定要要求处理。

外层线路:

转拍位(转焊盘):

打开gts绿油层。在gts层点击右键选Features Histogram(显示物件)在弹出窗口里,选中Lines List中所有的线,点击Seleet,重复点一次,在DFM→Cleanup→Construct Pads(Ref)(手工转拍),在弹出的窗口中直接点击运行即可。顶层完成后转底层gbs,在gbs层点击M3(鼠标右键,和上面的右键同样的意思),选择显示物件或直接框选(尽量不要框选,因为有时候两个相连的拍位会转在一起,若确定没相连的拍位则可行!),在DFM →Cleanup→Construct Pads(Rdf)(手工转拍)。同上是一样的操作和查看!

转拍时,像那些IC位相连的拍位,一定要单选一个,在DFM→Cleanup→Construct Pads Ref

(手工转拍),才用Features Histogram(显示物件)选择对象去转拍!!若有多转的,选

中用Edit→Reshage→Break打散!

转线路拍:

打开线路gtl,参考顶层绿油gts,在DFM→Cleanup→Construct Pads(Auto)(自动

转拍),出现Action Screen窗口,其中:Layer(工作层)为gtl,Reference Sm(参考

层)为:gts,然后点击在虚线内运行命令运行,接着用过滤器命令查看,在过滤器的对

话框中用M1(鼠标左键)单击User Filter(使用过滤器)选中Highlight All Pads(高

亮显示全部拍位),点击Ok!没有转好的将呈现黄色,选择一个在DFM→Cleanup→Construct

Pads(Ref)(手工转拍),弹出窗口后直接点击在虚线内运行命令运行即可,(只需要选一

个,将会将同类型的转完,大铜皮开窗的则不用去管它)

顶层线路转完后转底层线路,打开底层线路gbl,参考底层绿油gbs。在DFM→Cleanup

→Constraet Pads(Auto)(自动转拍),Layer(工作层)为gbl,Peferenee Sm(参考层)

为gbs,点击在虚线内运行命令运行即可,接着在过滤器命令中单击User Filter(使用

过滤器)选择Highlight All Pads(高亮显示拍位),点击Ok,黄色的表示没有转完,选

择一个在DFM→Cleanup Construct Pads(Ref)(手工转拍),直接运行即可。

定SMD属性:

拍位转好后,定SMD(没有钻(带)孔存在的拍位、方形的、长方形、椭圆的都属于)

属性:在DFM→Cleanup→Set SMD Attribute(自动定SMD属性),在弹出的窗口中直接点

击在虚线内运行命令运行,打开顶层线路gtl,在过滤器命令中单击User Flter(使用过

滤器)选择Highlight SMD Pads(高亮显示Smd拍位),点击Ok。有多定的,选择它,

在Edit→Attributes→Deleter(删除)中选择.Smd,点Ok即可。

有漏定的,选择后在Edit→Attributes→Change(更改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

Attributes选择.smd,点击Add(增加),完成后Closs(关闭)。

一般就是和钻孔相连的不能自动完成,所以需要手动完成!!

线路补偿(涨线路):Edit→Resize→Global

做线路的补偿,根据表面铜箔的厚度去补偿

半Oz补偿1㏕=0.0254mm

1 Oz补偿1.5㏕=0.0381mm

2 Oz补偿2㏕=0.0508mm 以上根据Mi资料来补偿!

在gtl层中点击M3键选择Features Histogram(显示物件),在对话框中,框选Line List 所有的线,点Select(选择)一次,然后在Edit→Resize→Global(整体放大尺寸),在弹出的对话框中,Size的值是根据Mi资料提供的值,点击Ok即可。做完顶层接着做底层,同顶层一样的方法和步骤!!

铜皮做网格:(根据要求,没有则省)

单选双击或用菜单命令Acrions→Select Drawn选择铜皮,移动到新层,层名可随意,打开新层,将铜皮表面化,用增加物件命令创建一个新的Symbol,点OK,转到新的窗口,增加拍位,点Symbol选方形环,内径150my以上,外径无固定值,输入坐标,确定两下,选中拍位,打散,再用Alt+T转换命令选择旋转,Angle(角度):45度,点OK,之后保存。重新回到刚才的编辑稿,打开铜皮层,用Edit→Reshape→Fill填满,在对话框中点击Fill Parameters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Type:Pattern(图案),Symbol:输入刚创建的Symbol名,Dx、Dy栏则要慢慢调试,看预览窗口中的图案能很好重合即可,Outline:Yes,Outline Width(外型线粗):100~200之间,点OK即可,作好后移回相应的线路层。

网格做铜皮:(根据要求,没有则省)

线路上的网格(空洞)要达到0.15mm以上,小于0.15mm全部做成铜皮,有两中方法:1:在DFM→Repair→Pinhole Elimination 对话框中的Layer栏中为工作层,Max Size(尺寸)达到200my以上,Overlap(公差)为默认!

2:直接用单选命令双击网格选择网格,在Edit→Resize→Global 对话框中,Size 栏中的值为200,填实后,选中铜皮,在Edit→Reshape→Contourize表面化,在对话框中直接点Ok,然后接着单选双击铜皮,在Edit→Resize→Global ,在对话框中,Size为-200.

线路优化(涨拍):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

Via孔(过孔)的线路焊盘要比单边大0.15mm

Pth孔(有铜孔)的单边焊环要比钻孔单边大0.2mm

Npth孔(无铜孔)的线路焊盘直接删除,并且削铜

在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线路优化),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Erf栏选择Out Layer(外层)

Signal Layer(工作层)栏中选gtl(顶层线路)。

Pth Ar(PTH孔焊环)栏中最小值为:195my 最佳值为:200my

Via Ar(Via焊环)栏中的最小值为:145my 最佳值为:150my (以上都不是固定值)

Spacing(间距):拍到铜皮、拍到线的间距,最小最佳值为10my

Pad To Pad Spacing(拍与拍的间距):最小:10my, 最佳:10my

Drill To Cu(孔到铜的间距):要达到200my以上。

在Modification中,仅保留Padup(涨拍)选项

点击Ok运行即可,有红色问题,须查看报告:

没涨大的选择手工涨拍Edit---Resize---Globol(手工涨拍),在对话框中,Size的值为:200减去不够大的焊盘的尺寸乘以2即可!

顶层拍位涨完,涨底层拍位,一样的方法:在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 (线路优化),在对话框中,只改动Signal Layer 栏中的层名,改后为gbl,其他不变,点击运行。有红色问题须查看报告:

ARG repaired

Spacing repaired

H2Cu repaired

ARG violation(min)

ARG violation(opt)

Spacing

Pth2c

NPth2c

Annular ring

Spacing violation(min)

Spacing violation(opt)

H2Cu violation

Filled polygon shave

Unfillable polygon shave

Polygon shave

Pad enlarge > limit

Same net space

Same Net Spacing Violation

Same Net Spacing Violation Repaired

削 拍: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

线到线的间距要保持在0.12mm以上,不够0.12mm的,移线。

线到拍的间距保持0.15mm以上,不够0.15mm的选择削拍或移线。

拍到拍的间距保持在0.15mm以上,不够0.15mm的选择削拍.

拍到铜皮的间距保持0.2mm以上,不够0.2mm的选择削铜皮。

线到铜皮的间距保持0.15mm以上,不够0.15mm的选择削铜皮或移线。

(以上都不是固定值,根据厂方的制程能力而定)

在DFM→Optimization→Signal Layer Opt(线路优化),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ERF栏选择Out Layer(外层),

Signal Layer栏中:为gtl(顶层线路),

Pth Ar(有铜孔)栏中Min:30my,Opt:200my。

Via(过孔)栏中Min为30my,Opt为150my。

Spacing栏中Min:150my以上,Opt:150my以上。

Pad To Pad Spacing栏中Min:150my,Opt:150my。

Drill To Cu(孔到铜)栏中为200my。

Modification栏中选择Shave(削拍)。

点击运行即可,有红色问题须查看报告(同上报告一样),进行手工削拍,用增加物件命令,选择线,用负性的。移线的话要测量线距,能移线的移线,不能移则削拍,是圆弧就选择圆弧削,是线就选择线削,要不自动削的删除掉,是圆的话就用圆去削,但要抓中心,选择好后确定前关闭中心!顶层削完削底层的,同上,在DFM→Optimization→Siganl Layer Opt(自动削拍),参数一样,只是在Signal Layer栏中更改为gbl。

无铜孔掏铜:

打开drl(钻带),打开过滤器命令,在User Filter中选Select Non Plated Holes 无铜孔,点Ok。选中无铜孔,用Edit→Copy→Other Laye 复制到线路两层去,在Destination(层名)中选Affected Layer(影响层),Invert(极性)中选Yes为负性,在Resize By(放大尺寸)中选400—500之间,再开线路两层为影响层,点Ok。无铜孔掏铜不能掏到线!!

外型削铜:

金板只能掏0.5mm,锡板只能掏0.6mm

打开gko层,用Edit→Copy→Other Layer复制到线路两层去,在对话框中,Destinaiong栏中为:Affected Layer(影响层),Resize By栏中为:400my(锡板),金板的话是300my,再打开线路两层为影响层,点OK。

不能削到线,大于0.5mm以上的粗线,允许掏1/3!!

线路检查:Analysis→Signal Layer Checks

选择菜单Analysis→Signal Layer Checks,在对话框中,

ERF栏和Layer栏中为默认,

Spacing(间距)栏中200my,

Rout To Cu(锣带到铜)栏中为300my,

Drill To Cu(孔到铜)栏中为200my,

Sliver(小间隙)栏中为200my,

点运行即可,有红色问题须查看报告:

Pad to pad(拍到拍)

Pad to circuit(拍到线路)一定要处理。

SMD to circuit(smd到线路)

Circuit to circuit(线路到线路)

Line to Line(线到线)

Circuit to Line(铜皮到线)

Text to text

NPTH to pad(无铜孔到拍)

NPTH to circuit(无铜孔到线路)

Rout to Copper

PTH to Copper

Via to Copper

PTH Annular ring

PTH (Comp) Annular ring

Via Annular ring(过孔焊环不够大)则看情况处理,有削过不用管,没削过的就涨大它。NPTH Annular ring

PTH Registration

NPTH Registration

Pads

Lines

Shaved Lines(削线的)显示线宽不够,不用处理。

Arcs

Shaved Arcs

Line Neckdown

Text

Text Fields

SMD Pads

SMD Pitch(多定Smd的)可不用处理。

SMD Packages(选中Smd)可不用处理。

Slivers(小间距)则一定要处理,用正性铜皮填实即可。

Local Spacing (同网络间距不够)则用正性铜皮填实。

Stubs

Spacing length

Same Net Spacing(同网络间距不够)则可以不处理。

CAD Short

CAD Self Spacing

Conductor width(中心线宽不够)不用处理。

Missing Pad for VIA

Missing Pad for PTH

Missing Cu for VIA

ToePrint to ToePrint

SMD to SMD

SMD to SMD

Via to Via

Exposed to Exposed

Covered to Covered

Exposed to Covered

Exposed to Fully Covered

NPTH touches Copper

Plated Rout Annular ring

Missing Cu for Plated Rout

incoming Trace to Hole

Net Too Large(网络的错误报告)不用处理。

PTH to PTH

网络分析:Actions→Netlist Analyzer

用Edit编辑稿对照orig原稿

做网络分析前必做一步:把原稿两层线路层的外型线删除。回到原稿界面,打开线路

两层,点M3键选择清除区域,在对话框中同之前编辑稿中清除区域的操作为一样。重新回到编辑稿截面,用Actions→Netlist Analyzer(网络分析),在对话框中,Compare (对比)栏为默认的,Job栏中也是默认的,在Step栏中选择Orig原稿,在Type栏中选择Carrent(当前层),点Reeale(运行),再回到Type栏中选Reference(参考层),点Update(更新),在弹出的对话框直接点击默认的第二项(自动网络分析),点Ok。再回到Edit(编辑稿)点Recalc运行,完成后点Compare(对比)即可。结果栏中:Shorted(短路),Broken(开路),Missing(缺少的),Extra(最佳化),Report(报告)

只管短路和开路的问题,选择问题解决,因会产生误差,所以最后还需手工和原稿对比!!!

问题补充:

线路上的文字字粗要达到0.2mm以上,若不够的话,用框选命令框选后, 在Edit→Reshape→Change Symbol 对话框中输入R+200。

无铜锣槽,要在线路层中,把线路焊盘删除,删除后,打开分孔图,选择分孔图上的园环,用Edit→Copy→Other Layer 复制到线路两层去,和无铜孔掏铜不一样.

涨拍时,有相连焊盘,用Edit→Resize→Globol,填写负数缩小,数值没固定,缩到有间距即可!!

绿 油:

开窗就是露铜,盖油就是允许绿油盖到焊盘上面!

绿油开窗

Pth孔(针对所有): 绿油拍要比线路拍单边大0.1mm

无铜孔:绿油加挡点(与钻孔等大或单边大0.1mm,这叫挡点)

过孔: 1、要求开窗(绿油拍比线路拍单边大0.1mm)

2、盖油(在绿油层把过孔的绿油拍删除)

3、加档点(与钻孔等大或比钻孔单边大0.1mm)

4、塞孔(用绿油塞满BGA孔,只有过孔才塞孔)

绿油盖线:

1、绿油到线保持0.1mm。不够的选择移动线或削绿油

2、绿油到铜皮保持0.1mm。不够的选择削铜皮

3、绿油到绿油保持0.1mm。不够0.1开通窗,大于0.1以上的不处理(只针对IC位)

在电脑上的绿油层,在印制的时候是没有的,相反是电脑上显示没有的才是有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过孔:通常都是盖油处理。(根据实际的Mi资料来做)

首先打开钻带层,用过滤器命令高亮显示过孔,点Ok。然后关闭钻带层,打开绿油层,选中过孔高亮的绿油拍,删除。这叫盖油。两层绿油都要删除,操作方法同前面一样。

绿油优化:DFM→Lagacy→Solder Mask Opt

在DFM→Lagacy→Solder Mask Opt(绿油优化),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Layer栏中为参考层。

Clearance(清除的区域):最小值和最佳值都是100

Coverage(绿油盖线):最小值和最佳值都是100

以上两项都不是固定值,根据厂方的要求而定!!

Bridg Size(绿油桥的尺寸):最小值和最佳值都是100my。其它项都是默认的,直接运行即可,优化后若有红色问题可不用看,接下来涨底层绿油,涨底层绿油同上层一样,直接运行就Ok了。涨完后要目视检查下是否有没有涨大的,否则需要手工涨大。

绿油拍比线路拍小的需要手工处理:选中线路拍用Edit→Copy→Other Layer,Copy到相对应的绿油层去,同时Resize By(涨大)值为200。定层和底层都是一样的操作方法。无铜孔加挡点:

打开钻带层,用过滤器命令选择无铜孔(Set Non Plated Holes),选择后用Edit →Copy→Other Layer复制到绿油两层去,以正性的,涨大值在0—200之间!

操作IC位开通窗:

IC位中间有负性的,表示间距不够!

首先第一步,用抓中心命令抓中心,然后用增加物件命令增加线(正性线),读取信息,点击拍位拉到两端(和做槽孔差不多),如果中间没有负性的可不用管它。

无铜锣槽加挡点:

首先看锣槽尺寸,之后在绿油层选中绿油拍,用Edit→Reshape→Change Symbol更改符号,Symbol值为R+槽孔大小等值的格式。

处理光学点:

光学点定义:没有钻孔存在的拍位在线路上没有线路连接、独立的拍位,用来识别方向的!绿油拍要比线路拍大0.2—1mm,如果不够大,直接选中放大即可,或选择线路拍Copy放大亦可。

绿油检查:Analysis→>Solder Mask Checks

点击菜单Analysis→>Solder Mask Checks,将弹出对话框(看下图):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考核成绩:-------------------- 建筑教研室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指导书 (5) (一)课程设计编写原则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指南 1、设计资料的收集 (5) 2、桩型、桩断面尺寸及桩长的择 (7) 3、确定单桩承载力 (7) 4、桩的数量计算及桩的平面布置 (10) 5、桩基础验算 (11) 6、桩身结构设计 (14) 7、承台设计 (15) 三、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计评定标准 (21)

《桩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时间及地点:2009年月日-- 月日(1周),教室 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实验室多层建筑一框架柱截面为400mm×800mm,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轴力F=2800kN,弯矩M=420kN·m,H=50kN。经勘查地基土层依次为:0.8m厚人工填土;1.5m厚黏土;9.0m厚淤泥质黏土;6m厚粉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1.5m。试设计该桩基础。 表7-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号土层名称土层 厚度 (m) 含水 量 (%) 重力密 度 (kN/m 3) 孔隙 比 液限 指数 压缩模量 (Mpa) 内摩 擦角 (0) 凝聚 力 (kPa) ①②③ ④⑤ ⑥人工填土 黏土 淤泥质黏 土 粉土 淤泥质黏 土 风化砾石 0.8 1.5 9.0 6.0 12.0 5.0 32 49 32.8 43.0 18 19 17.5 18.9 17.6 0.864 1.34 0.80 1.20 0.363 1.613 0.527 1.349 5.2 2.8 11.07 3.1 13 11 18 12 12 16 3 17 二、设计依据和资料(详见实例) 三、设计任务和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通过《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桩基础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承受竖向力的桩基础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结合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高层办公楼,已知其柱底荷载、框架平面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桩基设计依据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J94-94)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桩基础设计计算及施工图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PKPM软件JCCAD筏板基础设计步骤举例8-11

PKPM软件JCCAD筏板基础设计步骤举例 一、地质资料输入 1、PKPM软件的JCCAD部分进行基础设计时,不一定要输入地质资料。 对于无桩的基础,如果不进行沉降计算,则可以不输入地质资料;如果要进行沉降计算,则需要输入地质资料。输入土的力学指标包括:压缩模量、重度。 对于有桩基础,如果不进行单桩刚度及沉降计算的话,可以不输入地质资料;否则就要输入。输入土的力学指标包括:压缩模量、重度、状态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2、在PKPM软件主界面“结构”页中选择“JCCAD”软件的第一项“地质资料输入”,程序进入地质资料输入环境,如下图所示: 3、土层布置

给地质资料命名之后,开始进行土层布置,点击右侧菜单“土层布置”,如下图所示: 弹出土层参数对话框,显示用于生成各勘测孔柱状图的地基土分层数据,如下图所示:4、输入孔点

单击“孔点输入”→“输入孔位”,以相对坐标和米为单位,逐一输入所有勘测孔点的相对 位置。孔点输入结束后,程序自动用互不重叠的三角形网格将各个孔点连接起来,并用插值法将孔点之间和孔点外部的场地土情况计算出来。如下图所示: 程序要求孔点形成的三角形网格互不交叉,互不重叠。如孔点位置十分复杂,程序自动形成的网格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可以通过“网格修改”命令由人工修改完成。 点击“修改参数”,点取已输入的孔点,弹出孔点土层参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对话框中显示的是标准孔点的土参数,应按各勘测孔的情况修改表中的数据,如土层低标高、土层参数、空口标高、探孔水头标高等。空口位置一般不采用绝对坐标,不必修改孔口坐标。如某一列各勘测孔的土参数相同,可以选择“用于所有点”,以减少修改土层参数的工作量。

钻孔灌注桩设计说明

钻孔灌注桩设计说 、一般说 【一】本说明为通用说明,说明中凡有”符号者适用于本设计 【二】本说明及附图中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 0.000.004.35米为室内地面标高【三】本工程的绝对高程 设计依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规程进行设计,主要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20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200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200 、桩体施工说 【一】本工程根据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设计,日期201月 【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采用钻孔成孔灌注桩,桩长约4~7米 以-层粉土及-层粉土做桩端持力层,桩端以桩长控制 【三】本工程设计转孔灌注桩为端承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图纸中设计桩长是根据地质资料估计的桩端的终孔标高应以持力层岩样和 孔进尺为主要依据,以设计桩长为参考依据 2桩孔成形后必将孔底沉渣清理干净,清空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5,桩孔 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四】本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为摩擦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桩长桩端终孔标高的决定一设计桩长为主,以成孔 尺速度为辅 2桩孔成形后必须讲孔底沉渣晴朗干净,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15, 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五】本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为摩擦—端承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桩长桩端终孔标高的决定一设计桩长为主,以成孔 尺速度为辅 2桩孔成形后必须讲孔底沉渣晴朗干净,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10, 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六】施工要求 1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施工期间护筒内泥浆面应高于地下水1.米以上, 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1.米以上,泥浆制备和处理详情 JGJ94-2006.3.条6.3.条 2冲击成孔及钻孔成孔灌注桩的机具选择、护筒的埋设、冲(钻)孔施工要领 要求应遵照规JGJ94-200中有关具体条文 】钻孔成孔灌注桩详6.3.条6.3.条 】冲击成孔灌注桩详6.3.1条6.3.1条 3当清孔指标可能超过规定值时,应采取桩端后筑浆技术,清孔后应立即浇灌

心得体会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毕业设计总结 毕业设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心里是多么不舍、纠痛的感觉。原来转眼间,我们的匆匆三年一晃又过去了,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出去外面工作,自己心里没有什么长远的目标。回想踏进岭南校门的那一刻起,心里还是如此的兴奋,要在这里给自己给下美好的回忆。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毕业设计,却是结束我们来大学的最后一堂课,繁琐而充实的毕业设计,锻炼了我们这个专业的耐心、耐性、认真的工作态度,毕业设计作为我们大学学习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很大程度上培训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为我们出来工作知识的一个巩固,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从中积累新的知识实践经验,为我日后专业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我选择的毕业设计是广州市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的造价,其中包括钢筋算量、图形算量、工程套价。此次的毕业设计让我真实的接触了一个造价员的工作,从以往的学习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虽然有很多的方面还是需要指导老师的讲解,但是过程都是自己手动完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挑战和学习的机会。 我的毕业设计的工程主要步骤如下: 1、了解项目地址、项目立项、图纸总说明、合同条款等等涉及有关的内容;

2、熟悉图纸。熟悉图纸是一个计算工程量的前提条件,只有把图纸了解清楚了,才能在工程计算中避免很多问题,更准确的算出工程量。 3、计算工程量。计算工程量大的方向分为三个:钢筋算量、图形算量、工程量套价。 钢筋算量计划安排的时间是第七周(xx年10月15日)交中期结果: ①桩承台、承台梁 ②各层楼的柱 ③各层楼的梁 ④各层楼的板 图形算量、工程量套价第十四周(xx年12月5日)前完成: ①土石方、垫层 ②填充墙工程计算,分内墙和外墙。外墙按中心线计算,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③画门窗 ④直行楼梯 ⑤装修房间。包括(墙面、墙裙、天棚、吊顶、踢脚、地面) 在设置基础的桩承台的时候,独立基础钢筋该如何布置,布置的对不对,也是考验我们的一个比较大的难题,横向受力钢筋、纵向的受力钢筋、标高时是多少,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完成了。所说的钢筋算量,就是验证你个人对钢筋平法的熟悉程度,柱子中的纵筋、箍筋;梁的支座筋、架立筋、构造筋、箍筋,在梁的布置的时候,也是比较烦恼的,因为很多梁,但是CAD图纸直接导进去又不可以直

桩基设计要点

桩基础设计的主要流程 一、 基础选型 桩基设计资料(参考“岩土勘察报告”——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地下水位情况、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资料;)、确定基础设计等级:丙级;PHC 管桩(可以参考“岩土勘察报告”) 二、桩基设计 [1]、初定桩尺寸。 初估截面尺寸(可以参考PHC 管桩图集)、桩长(承台底致桩端长度)以便计算单桩承载力: 初步确定承台底面标高,(承台埋深d ≥ 600mm ,承台高可以参考桩基承台图集); 选择持力层和确定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 2d ,砂土不宜小于 1.5d ,碎石类土,不宜小于 1d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 3d 。)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Quk=Qsk+Qpk=u ∑q sik *l i +q pk *Ap Ra=Quk/2 [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置方式。 初步估算桩根数时,先不考虑群桩效应,按桩数小于等于3情况初定。 )4.1~2.1(?+≥a k k R G F n (考虑偏压) Fk :柱根/桩顶的竖向力;Gk :底层墙、基础梁自重、覆盖土重、承台自重 布桩:桩的最小中心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大等于3.5d 。独立柱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500mm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150mm 。 [4]、验算桩基的承载力: [5]、桩身结构设计: N ≤ ψc*f c*A N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ψc*f c*A (可直接查管桩图集) [6]、承台设计: 可以查图集 A 、承台在柱荷载作用下桩周边的抗冲切验算; B 、承台板在单桩最大净反力作用处的抗冲切验算; C 、承台板在桩净反力作用下的抗剪强度验算; D 、把在各桩净反力作用下的承台板,作为受弯构件的抗弯强度验算,并配筋; E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7]、绘制桩基施工图

高层公寓楼桩基础设计说明

高层公寓楼桩基础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岩土工程勘察-----------------------------------------2 三、桩基础方案选择---------------------------------------4 四、桩型、桩长和桩的截面尺寸的选择-----------------------5 五、桩基承载力验算(标准组合)---------------------------9 六、桩基沉降验算(准永久荷载)---------------------------12 七、桩身截面强度验算(基本组合)-------------------------15 八、桩基承台验算(基本组合)-----------------------------18 九、参考规及资料---------------------------------------23 十、施工图-----------------------------------------------23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及其周围,除中细砂层为液化土外,未发现有影响场地

稳定性的其他不良地质作用,也无洞穴、孤石、管线临空面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场地稳定,适宜拟建筑物建设。 二、岩土工程勘察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土层由素填土①、淤泥②、粉质粘土③、中细沙④、残积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强风化花岗岩⑦和中风化花岗岩⑧组成。其中: 素填土为新近填土,松散。工程地质性能差; 淤泥为流塑状,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中压缩性,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中细沙呈松散-稍密,饱和,局部会产生轻微液化,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残积土呈可塑、硬塑状,中的-低压缩性,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全风化花岗岩层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中等; 强风化花岗岩层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能良好; 中风化花岗岩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能良好,未钻穿。 综上所述,场地岩土体种类较多,但土层分布均匀,除中细沙局部会产生轻微液化外,各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变化不大,场地综合性较好。 三、桩基础方案选择 拟建高成建筑物,场地上部土层承载力较低,不具备天然地基的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1)

目录 目录 (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 1 工程概况 (5) 1.1 工程地质资料 (5) 1.2 荷载情况 (5) 2 初步选择持力层,确定桩型和尺寸 (5) 3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5) 4 初步确定桩数及承台尺寸 (5) 5 群桩基础的单桩承载力验算 (6) 6确定群桩承载力设计值 (6) 7 降量验算 (7) 8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7) 9 承台设计计算 (9) 9.1承台抗弯设计验算 (9) 9.2承台抗冲切验算 (10) 9.3承台剪切验算 (11) 附图1 (12) 附图2 (13) 附图3 (14) 附图4 (15) 附图5 (16)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适用专业:地质15-1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 在复习本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后,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1、工程设计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见工程地质资料。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柱的截面尺寸为:450mm×600mm; (4)承台底面埋深:d=2.0m(也可自行按规范要求选定); (5)根据地质资料以及上部荷载情况,自行选择桩型、桩径和桩长; (7)桩的类型:预制桩或者灌注桩(自行斟酌设定); (8)沉桩方式:静压或者打入(自行斟酌设定)。 (9)方案要求尽量先选择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再行选择卵石或岩石层作为持力层,并作简要对比说明。 2、荷载情况 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力F=(8300-10n)kN,弯矩M x=(80+2n)kN·m,M y=(750-n)kN。(其中,M x、M y分别为沿柱截面短边和长边方向作用;n为15)。 3、工程地质资料

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2350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1、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2、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5、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6、接桩: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7、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姓名:毕安东班级:2012级工程管理1班学号:201209880001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首先,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课程设计,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一周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使我近距离的了解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平时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施工总体安排:1、按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粗装修后精装修的原则组织施工,及时进行结构验收,尽早形成工作面,组织主体交叉作业,有利缩短工期。柱、墙模板的配置考虑使用5-6次。特别屋面混凝土的施工按照要求不留设施工缝。2、在工程施工时,要安排好各工序搭接的同时按照工序需要作好所须资源的全面就位。3、在土方开挖阶段及时组织足够的劳动力修理边坡,确保基坑槽的边坡不塌方。如基坑槽的验收不受相关条件的限制,基础土方与砼垫层施工采取交叉作业,各区进行清土、验槽、浇砼垫层,以保证持力层基底土不被雨水水浸泡受扰动或是人为的扰动。4、本工程为高层建筑物,可考虑对结构工程进行中间结构验收。结构施工中,合理安排工序穿插及预埋件的埋设。5、水电、设备等预留、预埋安装时,要紧密配合土建施工进度,积极组织穿插交叉作业,做好水、电管线的预埋预留工作,在装修阶段做好安装调试工作。模板工程:(1)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墙轴线,平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2)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3)模板垫底部位应预先找平,杂物清理干净,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或混泥土成形后烂根。(4)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5)墙、柱侧模的底部,都要留设一定数量垃圾清理孔。模板应图刷脱模剂。还有好多注意事项,我在这就不列举了。钢筋绑扎应该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交点须用铁丝扎牢。2.板和墙的钢筋网片,除靠外周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网片不得跳扣绑扎,而且必须全部扎牢。3.梁和柱的钢筋,出设计有特殊要求外,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出,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对于梁,箍筋的弯钩在梁面左右错开50%,对于柱,箍筋弯钩在柱的四角相互错开。4.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形柱与柱模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度。 5.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6.板上下层钢筋有接头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其位置和搭接长度均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按规定用铁丝扎牢。7.摆放钢筋马凳支架后即可绑上层钢筋的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并在定位钢筋上画分档标志。然后穿放纵横钢筋,绑扎方法同下层钢筋。砌墙的施工技术:首先,我知道了工人们在砌墙前,要根据上层梁确定墙的平整度与垂直度,然后再根据事先放好的墙轴线砌墙,这样能充分保证砌筑的质量和速度;其次,一般平整度相差不大于2公分就不用修改的,因为到时候可以用砂浆找平;再次,用泡沫专砌墙时在顶部必须留20公分的高度,然后用水泥砖斜砌,这样是为了防止上部混凝土收缩而产生裂缝;有构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m值法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本章的核心及分析方法 本节将介绍考虑桩与桩侧土共同抵抗外荷载作用时桩身的内力计算,从而解决桩的强度问题。重点是桩受横轴向力时的内力计算问题。 桩在横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桩侧土采用文克尔假定,通过求解挠曲微分方程,再结合力的平衡条件,求出桩各部位的内力和位移,该方法称为弹性地基梁法。 以文克尔假定为基础的弹性地基梁法从土力学观点看是不够严密的,但其基本概念明确,方法简单,所得结果一般较安全,在国内外工程界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公路、铁路在桩基础的设计中常用的"m"法、就属此种方法,本节将主要介绍"m"法。 2.学习要求 本章应掌握桩单桩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桩的承载力的方法," "法计算单桩内力的各种计算参数的使用方法,多排桩的主要计算参数及其各自的含义。掌握承台计算方法,群桩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了解桩基设计的一般程序及步骤。本专科生均应能独立完成单排桩和多排桩的课程设计。 第一节单排桩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 一、基本概念 (一)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1.土抗力的概念及定义式 (1)概念 桩基础在荷载(包括轴向荷载、横轴向荷载和力矩)作用下产生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称为土的弹性抗力。 (2)定义式 (4-1) 式中:--横向土抗力,kN/m2; --地基系数,kN/m3; --深度Z处桩的横向位移,m。 2.影响土抗力的因素 (1)土体性质 (2)桩身刚度 (3)桩的入土深度 (4)桩的截面形状 (5)桩距及荷载等因素 3.地基系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1)概念

桩基验收标准

桩基础 5.1.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20mm; 单排桩 10mm。 5.1.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说明: 5.1.2 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利于责任区分,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 5.1.3 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5.1.3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说明: 5.1.3 本规范表5.1.3中的数值未计算及由于降水和基坑开挖等造成的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桩的位移,是包括在表列数值中。为此必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 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 要求执行。每浇注50m2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表5.1.4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不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说明: 5.1.5 对重要工程(甲级)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本检验桩的垂直承载力。工程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第3.0.1条的规定。关于静载荷试验桩的数量,如果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单一,当地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承载力检验不仅是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程的要求。因此,施工前的试桩如没有破坏又用于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分析

基 础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一、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置。 材料:C30混凝土、C1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 类型:柱下独立基础(外柱)、柱下双柱矩形联合基础(内柱) 二、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 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关于不冻胀土基础埋深的规定和设计任务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基础尽量浅埋的原则,取基础埋置深度为1.4m (从室外地面算起)。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基础的持力层为粉质粘土,e=0.828<0.85,l I =0.52<0.85,查表2-5得 ηd=1.6,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0.45m ,则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 ()kpa d f f m d ak a 3205.085.185 .18 .1885.01816.12805.0=-??+?? +=-+=γη A.外柱独立基础设计 四A .确定A 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 初步确定外柱基础底面尺寸 考虑荷载偏心,将基底面积初步增大 20%, 214.7625 .1203201780 2.12 .1m d f F A G a K =?-?=-=γ ,取基地长短边之比5.1==b l n ,

即,m nb l m n A b 3.32.2====, 则取b=2.5m ,m l 5.3=,275.8m l b A =?=, 因b=2.5m<3m ,故a f 无需做宽度修正。 验算荷载偏心距e 基底处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064625.15.35.220178011=???+=+ 基底处总力矩:m KN h V M M K K K ?=?+=?+=4.2588.04822011(假设基础高度为0.8m) 偏心距:m G F M e K K K 125.02064 4 .25811==+=

桥梁桩基础设计计算部分

一方案比选优化 公路桥涵结构设计应当考虑到结构上可能出现的多种作用,例如桥涵结构构件上除构件永久作用(如自重等)外,可能同时出现汽车荷载、人群荷载等可变作用。《公路桥规》要求这时应该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合相应的设计状况进行作用效应组合,并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 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可采用以下两种作用效应组合。 (1)基本作用效应组合。基本组合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标准值效应的组合,基本组合表达式为 (1-1) 或(1-2) γ0-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结构设计安全等级采用,对于公路桥梁,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为1.1、1.0和0.9; γGi-第i个永久荷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分项系数是指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结构的可靠度而在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为作用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两类。当永久作用效应(结构重力和预应力作用)对结构承载力不利时,γGi=1.2; 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利时,γGi=10;其他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详见《公路桥规》; γQ1-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γQ1=1.4;当某个可变作用在效用组合中,其值超过汽车荷载效用时,则该作用取代汽车荷载,其分项系数应采用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专门为承受某种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设计时该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计算人行道板和人行道栏杆的局部荷载时,其分项系数也与汽车荷载取同值。 γQj-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风荷载以外的其他第j个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γQ1=1.4,但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γQ1= 1.1;

桩基础设计流程

桩基础设计 1设计资料 1.1上部结构资料 1.2建筑物场地资料 2确定桩基础持力层 3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 4.1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5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置形式 轴心荷载作用:k k a F G n R +≥ 偏心荷载作用:k k a F G n R μ +≥ μ取1.1~1.2; 6验算桩基的承载力 轴心荷载作用: k k k F G Q n += k a Q R < 偏心荷载作用: max max max 22 ()()yk xk k k ik i i M x M y F G Q n x y ??+=++∑∑∑∑ max max min 2 2()() yk xk k k ik i i M x M y F G Q n x y ??+=--∑∑∑∑ max 1.2ik a Q R < min 0ik Q > ,i i x y :桩i 至通过桩群形心的X 轴和Y 轴轴线的距离。 7桩身结构设计

8承台设计(不考虑承台效应) 单桩净反力的计算: 单桩净反力,即不考虑承台及覆土重量时桩所受的力 1)、单桩净反力的最大值: max max 2 () yk k i M x F Q n x ?=+∑∑ 2)、平均单桩净反力: k F Q n = 8.1柱对承台的冲切 00l hp m t F u f h ββ≤ 或02[()()]l ox c oy oy c ox t hp F b a h a f h βββ≤+++ l i F F Q =-∑ 00.840.2 βλ=+ 其中:冲垮比0 o a h λ= c c b h =柱宽、=柱长。 ox a :为X 方向柱边至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 oy a :为Y 方向柱边至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 注意0.2 1.0λ ≤≤; 步骤:⑴ 求ox oy a a 、; ⑵ 求冲跨比ox oy λλ、; ⑶ 求冲跨系数ox oy ββ、 ⑷ 求左边、右边比较。 8.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1112110[()()]22 y x l x y hp t a a N c c f h βββ≤+++ 角桩的冲切系数 110.56 0.2 x x βλ=+

桩基础工程说明

桩基础工程说明 2.0.1 桩基础工程指陆地上打桩,包括打预制混凝土桩、打拔钢板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 钻 (冲)孔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锚杆、地下连续墙等,不同土壤类别、机械类别和性 能均包括在定额内。 2.0.2 本定额打、压桩未包括接桩,打、压桩接桩按相应子目计算。 2.0.3 经建设单位审定的施工方案,单位工程内出现送桩和打桩的应分别计算,送桩按相应 打、压桩定额子目工日及机械台班乘系数1.2计算: 2.0.4 打试验桩按相应子目的人工、机械乘以系数2计算。 2.0.5 单位工程打、压 (灌)桩工程量在下表规定数量以内时,其人工、机械按打、压(灌) 2.0.6 定额不包括清除地下障碍物,若发生时按实计算。 2.0.7 现场预制方桩: 1扣除方桩相应子目的消耗量,按含量套预制方桩制作子目,其他不变。 2方桩运输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子目计算。 3方桩运输仅适用于承包方在预制加工场制作运至施工现场。 4方桩接桩钢材用量不同时,可按实调整,其他不变。 2.0.8 人工挖孔桩护壁混凝土已包括规范规定凸出土面的20cm高度。 2.0.9 打钢管混凝土灌注桩,钻(冲)孔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含量按1.2扩散系数考 虑,实际出槽量(以实际配合比,容重按2400kg/ m3 计算)不同时,可调整。 2.0.10 管桩桩芯填混凝土,按相应子目计算。 2.0.11 灌注桩 1 在原位打扩大桩时,人工费按85%,机械费按50%计算。 2 打灌注混凝土桩至地面部分(包括地下室)采用砂石代替混凝土量其材料按实计算。 3 如在支架打桩,人工及机械费乘以系数1.25。

基础设计流程

独立基础设计流程 1、读入需要的各种柱底内力组合 2、计算出各柱下的基础尺寸(按方形) 3、进行碰撞验算检查 4、人工调整(如布置双柱基础,矩形基础等) 5、根据优化算法通过各种比选,进行归并 6、重新进行碰撞检查 7、再次手工调整 8、编号,列表成施工图 其中,第1-4步,可以利用JCCAD完成 第5步的优化算法 已经基本写完[ 第8步屠夫已经放程序了 现在想请大家说说 基础归并的原则是什么 1、按边长相差的绝对值来归并,如差200的归为一类 2、按边长的相对差值来归并,如相差20%有归为一类 3、按轴力来归并(不考虑弯矩,是简化的方法) 多层框架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 一、面尺寸的调整 设计人员根据教科书建议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结合自己的经验先对所有构件的大小初步确定一个尺寸。此时须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仍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将初步确定的尺寸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一般可得到下述三种结果:1)部分梁柱仅为构造配筋。此时可根据电算显示的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大小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2)部分梁显示超筋或裂缝宽度>0.3mm,部分柱的轴压比超限或配筋过大(试算时可控制柱的配筋率不大于3%)。此时可适当放大这部分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3)梁、柱的截面尺寸均合适,勿需调整,此时要进一步观察梁、柱的配筋率是否合适。 二、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原则:掌握配筋率“适中”为宜。这个“适中”指在规范规定的区域内取中间段,其值约相当于定额含钢量。规范规定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最大配筋率为2.5%;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区间为0.6%~5%。 笔者建议:对于框架梁,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取0.4%~1.5%较适宜。对于框架柱,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取1%~3%较适宜。梁、柱配筋率的上限在试算在试算阶段宜留有一定余地,因为下一部梁、柱配筋的调整还需要一定空间。 三、框架梁配筋的调整 框架梁显示的配筋是梁按强度计算的配筋量,调整的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的问题。 (一)缝宽度超限问题 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

桩基础类型说明及适用条件.

【桩基础类型说明及适用条件】 1.定义: ?桩基础是深基础应用最多的一种基础形式,它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或 承台梁组成。 2.作用: ?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或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地基 土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 3.分类: ?按受力情况分: 定 图示 义Array端成桩是穿过 软弱土层而达 到坚硬土层或 岩层上的桩, 上部结构荷载 主要由岩层阻 力承受;施工 时以控制贯入 度为主,桩尖 进入持力层深 度或桩尖标高 可作参考

摩擦桩完全设 置在软弱土层 中,将软弱土 层挤密实,以 提高土的密实 度和承载能 力,上部结构 的荷载由桩尖 阻力和桩身侧 面与地基土之 间的摩擦阻力 共同承受,施 工时以控制桩 尖设计标高为 主,贯入度可 作参考 ?按施工方法分: 预制桩 灌注桩 定义在预制构件厂或施 工现场预制,用沉桩设 备在设计位置上将其沉 入土中的桩 是在桩位处成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

分类 可分为混凝土预制 桩、钢桩和木桩;沉桩 方式为锤击打入、振动打 入和静力压入等 种类繁多,大 体可归纳为沉管灌 注桩和钻(冲、 磨、挖)孔灌注桩 两类;采用套管或 沉管护壁、泥浆护 壁和干作业等方法 成孔 优点1.桩的单位面积承载力较 高,由于其属挤土桩,桩打 人后其周围的土层被挤密, 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2. 桩身质量易于保证和检 查;适用于水下施工; 3.桩身砼的密度大,抗腐蚀 性能强; 4.施工工效高。因其打人桩 的施工工序较灌注桩简 单,工效也高; 1.适用于不同土 层; 2. 桩长可因地改 变,没有接头; 3. 仅承受轴向压力 时,只需配置少量 构造钢筋。需配制 钢筋笼时,按工作 荷载要求布置,节 约了钢材(相对于预 制桩是按吊装、搬 运和压桩应力来设 计钢筋; 4. 正常情况下,比 预制桩经济; 5. 单桩承载力大(采 用大直径钻孔和挖 孔灌注桩时; 6.振动小,噪声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心得总结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学期就快要结束了,到了最后一周居然还有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还要考试真的有点忙啊,不管怎样还是好好干吧,把对工程的理论研究、学习成果用于实践也是一种检验学习成果和提升工程能力的有效手段嘛。 工作内容安排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第一天拿到题目,听取老师对于课程设计的要求、要完成的工作、预期要达到的效果和注意事项。然后分组、讨论和确定选题。这真正的课程设计才算开始了,经过组长,组员的反复研究、论证后一致决定选择:实习题目4:开发一个基于的系统,包含一般所具有的功能,如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发贴功能、贴子管理、主题词查询、用户信息修改和查询等。这个题目对于现代化的网络交流来说发展的成熟而且符合当代互联网大众的网络需求,符合现代网络对信息分享讨论的爱好,我们一致预测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将会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交流介质。 确定选题后我们开始软件开发的第一步,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等内容,分块分工完成模块,我分到的主要部分就是分析论坛里面的帖子内容,用户的爱好,然后解决用户的索引需求,把用户的索引需求智能的、友好的呈现给用户,把这部分的代码编写,测试,把用户界面做好就是我接下来几天的工作内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把我的这部分内容做好,做得完美,我的好好的分析一下,对全组对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又认真分析了本部分的内容和本部分要实现的功能,对本部分实现的主要思想理清,认真设计界面,还有对队员们的模块能有效的结合起来,让他们的模块也能有效的供我使用,做好我的接口也方便其他模块与此的衔接。 问题与解决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遇到了好多前所未有的问题,第一次接触网页开发,第一次邂逅应用程序开发,第一次有了原来开发应用程序是需要数据库的,对于这些都是第一次接触,需要了解的基本语法,需要学习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需要实践配置数据库、,居然有这么多的东西需要从头来,对于这些方面我就像一张崭新的白纸,怎么能在短短的四五天时间内将这张白纸绘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呢,这是我们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没有找借口,我们没有懒惰,我们更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到图书馆“大采购”求资料,找到想要的,真想把图书馆搬到课程设计实验室。接下来就是根据我们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内容分模块编写网页源代码,修复,测试代码,连接数据库这样我们的全新的基于的论坛就成功上线了。 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而是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原计划日程上的内容越欠越多,由于对、不熟悉代码没写好,测试无从谈起,数据库连接遇到了一堆

桩基础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工业厂房,为单层单跨排架结构,跨度18米,柱距6米,纵向总长度72m ,室内外地面高差0.30米。柱截面5001000mm mm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桩身参考资料:混凝土为35C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16.7c a f MP =,弯曲强度设计值为16.5y a f MP =,主筋采用:416Φ,强度设计值:210y a f MP = 承台设计参考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c a f MP =,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 1.5m f MPa =。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1、设计桩基础(包括桩、承台设计及验算、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群桩基础计算等); 2、绘制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桩身弯矩、剪力图;和及必要的施工说明(配筋、施工)等;(A1图纸594mm×841mm)。 3、计算书内容应详尽,数据准确,排版规范(按附件的排版规范执行)。图纸应符合制图规范相关要求,表达完整、准确。 参考设计步骤: 1)、确定桩的类型、长度(包括确定桩端持力层)、截面尺寸,初步选择承台底面标高(要考虑预制桩的要求); 2)、确定单桩承载力; 3)、确定桩数及布置; 4)、群桩基础计算; 5)、桩身设计; 6)、承台设计; 7)、绘制施工图和桩身内力图。 4、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图示。

由上结构传至桩基的最大荷载设计值为:3368N kN =,123 M kN m = , 72V kN =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 二、设计内容 1、选择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根据表1地质条件,以粉质粘土层为桩尖持力层,采用预制混凝土方桩,桩长20L m =,截面尺寸为450450mm mm ?,桩尖进入粉质粘土层为2m 。桩身材料:混凝土,35C 级,216.7/c f N mm =;钢筋,二级钢筋,2'210/y y f f N mm ==。承台用30C 混凝土,214.3/c f N mm =;21.43/t f N mm =,承台底面埋深 2.0d m =。 2、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地基基础规范经验公式 uk sk pk p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桩侧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查表得: 淤泥质粘土层:12230s k Pa q k =-,取121.34s k q kPa =。 灰色粘土层: 1.00L I =时,24055s k Pa q k =-,取255s k q kPa =。 亚粘土层:60.0=L I 时,35570s k Pa q k =-,取357.14s k q kPa =。 粉质粘土层:60.0=L I 时,45570s k Pa q k =-,取457.14s k q kPa =。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查表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