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粗略估计我国有1600~2000万哮喘病人,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壮年。哮喘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2000年底曾开展一项名为“亚太地区哮喘的透视及现状”(Asthma Insight and Reality in Asia Pacific -- AIRIAP)的多国哮喘病人调查,其中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400名哮喘病人及其家庭的调查资料表明,有33%病人在过去一年曾到医院急诊或住院,20%学龄儿童有缺课,43%有夜间睡眠不好。严重哮喘急性发作,若末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是致命的。因此,哮喘的防治任务的十分艰巨的。近二十余年,对哮喘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近年哮喘发病率增加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有了十分有效的预防哮喘反复发作的药物,并配合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推广,使哮喘的发作率、急诊率及住院率有了显著的降低,但是哮喘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不仅未见下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哮喘发病率增加的解释,目前提出了“卫生学说”(Hygiene Hypothesis)。过去人们认为哮喘的发病与环境污染、生活条件低下、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密切相关,但近年来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的改善、感染性疾病尤其结核、麻疹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下降,哮喘的发病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提出了“卫生学说”,即小儿接触感染源或呼吸道感染越少,其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越高。基于对“卫生学说”的解释,目前提出了Th1/Th2平衡机制,认为诸如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Th2细胞驱导的,对无害抗原或变应原的一种高反应。CD4+T辅助细胞(Th细胞)按其功能分为两群:Th1和Th2。Th1和Th2均分泌白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Th1主要合成释放干扰素(IFN)、白介素-2(IL-2),调节免疫抗感染的功能;Th2则主要生成IL-4、IL-5、IL-10及IL-13等,主要调控变态反应。IFN及IL-4分别为Th1和Th2特征性细胞因子。Th1和Th2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有相互制约彼此表型分化及功能的特性,IFN- ,IL-12可促使活化的Th0细胞向Th1方向发育,而IL-4

则促使其向Th2方向发育。当Th1细胞占优势时,就会抑制Th2细胞的功能,例如某些由Th1细胞介导占优势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患者中,其哮喘发病率明显低于无此类疾病的儿童甚至孪生儿童。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或哮喘时,往往Th2细胞功能占优势。如果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受到感染,如结核杆菌、麻疹或甲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有可能通过巨噬细胞产生α-干扰素和白介素-12,继而刺激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后者可增强Th1细胞的发育同时抑制Th2细胞活化,从而抑制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痉挛学说”向“炎症学说”的过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的广泛使用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关哮喘的本质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过去认为,哮喘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气道狭窄阻塞,从而产生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呼气相喘鸣音等,即“痉挛学说”。因此,既往哮喘的治疗仅强调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即对症处理。但单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哮喘,非但不能预防哮喘的反复发作,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病人的症状越来越重,发作越加频繁,需要更多地依赖支气管扩张剂,且有研究观察显示,过度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与哮喘死亡相关。目前已明确,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哮喘,也不管哮喘的严重程度如何及哮喘处于何种临床状态,气道炎症始终存在,即“炎症学说”。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修定了《全球哮喘防治策略》(GINA)。在GINA里,对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定义为:哮喘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增加,从而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加剧,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该定义中强调了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其中此中许多细胞及细胞组分起重要作用”。

由于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了解气道炎症的存在与否及其严重程度对于哮喘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对已控制症状的患者停药时机的选择等,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纤维支气管镜作气道粘膜活检,最能反映气道炎症情况,但因属创伤性检查,且费用相对较高,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寻找无创伤,易获得,操作简便并具有特异性的,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存在及其严重性的指标(marker),是目前哮喘研究的一大热点。高渗盐水诱导技术

使患者的痰样本易于获得,目前有不少关于检测痰中炎症细胞数量、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研究报道,如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及其活性产物ECP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臼)、TNF- 、IL-3、IL-4、IL-5及GM-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和其蛋白水平,基质金属蛋臼酶-9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l的比值(MMP-9/TIMP-1)等。另外,血清中各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测定、呼出气中一氧化氮及白三烯水平测定、尿中白三烯代谢产物测定等,目前己进行了不少尝试,但以上这些研究能否成为临床可靠的哮喘气道炎症的特异指标,尚需进一步证实。目前认为,气道高反应性的存在及其程度仍是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指标。

三、气道重塑的机制:

在哮喘的气道,可见支气管上皮细胞高度异常;结构上的改变包括柱状上皮细胞从它们附着的基底部分离,功能上的改变包括前炎因子、生长因子以及系列炎性介质生成酶的表达增加。在损伤的上皮结构下方,有上皮下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以及由此引起间质胶原沉积增厚及上皮下基底膜密度的增强。Holgate提出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新学说“上皮一间充质营养单位再活化”(Reactivation of the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ophic unit )论证和强调了气道上皮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启动和主导作用。上皮一间充质营养单位,在胎儿的肺与支气管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在肺发育的不同时期,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调控气道的生成和分支,如上皮细胞主要分泌(TGF-1,IGF-1,EGF b FGF,TGF-β ET-1),神经生长因子等物质,其中EGF可刺激上皮增殖并产生降介细胞外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而TGF则抑制EGF诱导的上皮增殖及MMP合成,环境因子及某些细胞因子可引起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活化了上述相互作用的机制。上皮下纤维母细胞被活化使过量基质沉积,不仅如此,活化的上皮细胞与上皮下纤维母细胞还可生成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导致气道重建,并向全气道扩展。由此推测,保护气道粘膜,恢复正常上皮细胞表型,可能在未来哮喘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吸入皮质激素是最有效安全的抗气道炎症药物

随着“痉挛学说”向“炎症学说”的过渡,哮喘的治疗亦从既往单独强调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过渡到目前以抗气道炎症为主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最有效的抗气道炎症药物,但长期全身使用激素有较多全身性副作用,如儿

童生长发育的抑制、骨质疏松、高血压、肌肉萎缩、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抑制等,使其使用受到极大限制。吸入糖皮质激素的诞生与发展使哮喘的防治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在激素甾体核的D环中引入亲脂性基团,使其获得三种重要特性:←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增加;↑吸入后能增加呼吸道局部浓度和延长在局部贮留时间;→全身吸收后经肝脏“首过代谢”而快速灭活。因此,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在呼吸道局部产生较强的抗炎效果又可减少甚至避免激素的全身性副作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气道炎症药物。1995年GINA 提出了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哮喘长期管理的阶梯式方案,根据哮喘的不同严重程度予以分级治疗,其主要精髓在于强调吸入疗法为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法,哮喘病人必须长期规律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以控制气道炎症并辅以按需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以缓解哮喘症状。对于中国成人哮喘患者,其推荐吸入皮质激素的剂量较之GINA推荐剂量低1/3,中国儿童哮喘患者,使用丙酸倍氯松(或布地奈德)日剂量为200-400μg/d时,长期应用(≥一年)是安全的,若剂量≥400μg/d则需注意随访观察。

五、联合用药的发展趋势:

1995年GINA提出,中重度哮喘患者吸入皮质激素控制不理想需调整用药方案时,可单独增加吸入皮质激素用量或联合用药,包括吸入皮质激素+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皮质激素+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吸入皮质激素+口服长效缓释茶碱。近年来,由于证实了白三烯是哮喘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介质,它能收缩气道平滑肌、增加血管壁通透性、促进炎症细胞在气道聚集,并能促进气道结构细胞增生从而参与气道重塑过程,因此发展了一类新型抗哮喘药物——抗白三烯药物,目前临床已证实其具有一定的抗气道炎症及舒张支气管的作用。1998年GINA 提出中重度哮喘可联用吸入皮质激素+口服抗白三烯药物。在多种联合用药方案中,哪一种方案是最佳选择呢?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哮喘患者除气道炎症外,同时存在气道平滑肌功能障碍,包括平滑肌收缩痉挛、增生肥厚及气道高反应性(BHR)等。中重度哮喘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重塑,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从而出现明显BHR,此种BHR可不依赖于气道炎症而独立存在,即使轻度的理化刺激(如温度、气味等)亦可引起气道痉挛收缩而出现症状。因此对于中重度哮喘患者需同时进行抗炎及解痉治疗。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是有效且作用持久的支气管扩张剂,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证实,同时吸入皮质激素和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较高剂量的吸入皮质激素及其它联合用药方案。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产生协同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皮质激素可增加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数量,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使激素受体活化从而对激素分子更为敏感。2002年版GINA中,强调联合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为中重度哮喘患者首选的每天用药方案。

六、免疫疗法:

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疗法两种。前者又称脱敏疗法,更确切应为减敏疗法(hyposensitization),由于有60%—80%的哮喘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属临床上兼有治疗与预防性治疗的作用。

1.特异性免疫治疗(SIT)人们采用SIT治疗变应性疾病已有90年的历史。早年由于变应原提取物的纯度、注射剂量与脱敏疗程不规范,各单位的疗效差异甚大,且偶有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者。因此,有些国家如英国和一些地区一度禁止使用SIT治疗哮喘,近年来随着变应原提纯标准化及治疗方法的改进,SIT的安全性和疗效有了较大提高。199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肯定使用经标化变应原对变应性疾病(包括哮喘)作脱敏治疗的效果。指出SIT是唯一可以影响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病因治疗方法,并可防止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同时还制定了变应原提纯的标化及治疗方案。

SIT的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可能是:1)通过效应细胞生成IL-10并由此介导CD4+T细胞(Th细胞)反应性和凋亡;2)调节Th1/Th2平衡,使Th2优势向Th1

偏移;3)诱导B细胞合成Ig从IgE向IgG(主要是IgG4)转换;4)直接抑制效应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

SIT适用于有明显的诱因(皮试有少数强阳性变应原),通常伴有变应性鼻炎,特异性IgE抗体增高而常规治疗不满意者,或有季节性哮喘发作患者,或常规治疗虽有效,但由于无法避免接触变应原而常有发作者。对于非变应性哮喘,变应原不明确的哮喘,慢性重症哮喘或特异性变应原皮试曾引起强烈过敏性反应者,以及妊娠,5岁以下的儿童,不宜采用SIT。

进行SIT时,应结合病史,皮肤变应原试验或体外试验(总IgE和特异性IgE)选择主要的一种变应原进行脱敏,目前不主张用多种变应原混合物进行免疫治疗。SIT对尘螨,花粉及猫毛引起的变应性哮喘有肯定的疗效。不提倡使用不确定的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如屋尘,细菌,念珠菌和毛霉菌等。

常规SIT采用皮下注射法,目前正探讨口服免疫疗法及舌下免疫疗法。因口服及舌下免疫疗法副反应率极低,且具有使用方便,依从性好的优点,有希望取代经典的皮下注射法,但尚需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

目前SI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变应原制备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单位使用自制的变应原进行SIT出现严重的副作用。非标准化的变应原也是造成SIT失败及各个单位SIT疗效不一的重要原因。WHO关于变应原脱敏治疗的指导文件强调变应原的标准化是开展SIT的先决条件。变应原提取物的标准化对提高特异性诊断的准确性,增强SIT的疗效与安全性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目前广为接受的变应原提取物标准化方法为SQ标准,这个标准保证每一批产品含有所有相关变应蛋白,主要变应蛋白含量与生物效价一致。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也将制定抗原标准化的方法及与国际接轨的统一标准。

2.非特异性免疫疗法临床上,非特异性免疫疗法仅作为哮喘治疗的辅助方法,如注射细菌菌苗,核酸酪素,卡介苗及转移因子等,值得一提的是卡介苗及其相应的组成(如脂多醣,蛋白和核酸组成),动物研究显示卡介苗可以抑制变应原诱发的Th2反应和气道炎症,但其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的证实。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研制的人重组抗IgE单克隆抗体(rhuMAB-E25, omalizumab,Xolai)已完III期临床实验,用于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IgE单抗可使哮喘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口服激素用量和 2-

受体激动剂吸入次数减少,并且可抑制抗原诱发的外周血嗜酸细胞和IgE增高。

相信IgE单抗的上市将给变应性哮喘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还有人从抑制Th2细胞活化更上游的环节入手,当抗原递呈细胞与Th细胞相

互作用时,除了通过II型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II)与T细胞受体结合外,

还需通过共刺激分子(B7.2)与Th细胞上的CD28相结合,才能呈递抗原,使Th

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系统)目前发展了CD28单克隆抗体阻止CD28

与B7.2的结合。还有通过引入细胞毒性T淋巴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竞

争与B7.2的结合,从而抑制Th细胞的活化,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

七、新药的发展

目前新药发展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在现有药物类别中发展更有效的药物,如

在吸入糖皮质激素中,除了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外,还发展如可以迅速在

局部代谢的cyclenoside,在甲基黄嘌呤类中发展较少不良反应的恩苯茶碱(Enprofilline),其支气管舒张作用较茶碱强5倍等,其二是针对气道炎症及气

道痉挛的发病机制发展的新一代药物。

1.作用于参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特别是来自Th2及嗜酸性细胞的IL-3,IL-4,IL-5,上皮细胞的IL-6,IL-8及与巨噬细胞共同分泌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目前采用重组抗IL-5单克隆抗体,IL-4可溶性受体(IL-4SR,抑制IL-4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对哮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采用IL-4SR(500-1500μg )静脉用药,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与通气功能。

2.细胞粘附分子阻滞剂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单克隆抗体可有效阻断灵长类经抗原致敏再激发引起的气道内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和气道高反应,特别晚期抗原(VLA-4)单克隆抗体亦有类似的作用,3-去偶氮腺苷可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ICAM-1诱导生成,从而抑制其在细胞表面的表达。

3.免疫抑制剂针对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除了使用氨甲蝶呤(MTX)口服以外,在临床上还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小剂量环孢素(3-5mg/d),对激素依赖型哮喘肺功能有改善作用,但该药的肾毒性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目前正发展用于吸入疗法或发展一些可减少其肾毒性洐生物,如tacrolimus (FK506)和rapamyain等。

4.钾通道开放剂钾通道开放剂由于既有平滑肌解痉作用,亦有抑制气道高反应性作用,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但由于该类药物常伴随产生血管扩张的不良反应如头痛,直立性低血压等,故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正发展吸入型的制剂,以减少其全身的副作用;或寻找对气道有选择性的钾通道开放剂,如BRL55834,加钠金钱草分离的一种高电导Ca++激活的钾通道(BKca)等。

5.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同工酶抑制剂茶碱是第一代非选择性PDE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减少cAMP和cGMP 的分解。目前正发展第三代的选择性PDE 同工酶亚型抑制剂(多针对PDE3、4、5),减少心血管及胃肠的副作用。如PDE4抑制剂硫苯司特(Tibenelast)、咯利普兰(Relipram),PDE5口服抑制剂扎普斯特(Zaprinest)等。目前使用PDE3抑制剂奥布林龙(Olprinone)给哮喘患者作雾化治疗,取得肯定的气道解痉效果,其副作用很小。

6.神经源性炎症抑制剂哮喘时气道感觉神经通过轴突反射释放神经肽,包括神经激肽(NK1 NK2)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纤维神经肽等可使气道平滑肌收缩,采用其抑制剂如NK1受体阻断剂CP99994,FK888等,临床试验显示其对高渗盐水和运动引起的气道收缩具有预防作用。

7.中草药我国的中草药如麻黄、洋金花等在国际上发展 2激动剂和M 受体阻滞剂中起到先驱的作用,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发展抑制变态反应,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调整TH1/TH2平衡等具有气道抗炎作用的药物。如黄芪、人参、当归、紫苏、地黄、大枣、甘草、雷公藤、信石等以及小青龙汤、加味三斋汤等,这将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摘要】综述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近年来的应用。对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新型抗哮喘药物的临床使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哮喘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关键词】哮喘;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10年来许多国家的患病率都有上升趋势[1],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因此治疗哮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治疗哮喘的药物综述如下。目前抗哮喘药物分为三大类及其他类:即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物、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及其他类[2]。 1 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消除气道非特异性炎症药物,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作用机制是:阻止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干扰碳四烯酸的代谢;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气管平滑肌对β 2 激动剂的反应性[2-3]。其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大,故全身用药主要用于急性或重症哮喘的发作。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慢性持续性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许多研究证实它们对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发作频率、减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效。常用的吸入药物有:布地奈德(bud)、丙酸倍氯米松(bdp)、丙酸氟替卡松(fp)、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mf)等。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发展方向:一个是改变分子结构,提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另一个是用气雾剂方式将更多药物运送到发生炎症的大小气道,或可以吸入在局部就可以代谢的软激素(如环索奈德)。环索奈德(ciclesonide)是新一代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它本身是以无活性的药物前体形式存在,到达肺部经肺内酯酶分解激活才具有抗炎活性。该药的非活性部分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被肝脏有效清除,故毒副作用极低。与布地奈德相比,环索奈德每晚给药1次能够改善哮喘症状和病人早上肺功能[4]。早期吸入激素不仅改善症状,还可以改善哮喘的长期预后,防止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且能使部分患者逆转哮喘的自然病程[5]。长期口服或胃肠外给予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白内障、青光眼、肥胖、皮肤变薄进而导致皮肤紫纹的出现及肌无力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咳嗽、声音嘶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在吸入药物后用水嗽口以及使用储雾罐可预防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目前的证据表明:吸入量低于500ug丙酸倍氯米松或其他等效剂量药物,对成人不会有全身不良反应,但个别患者在使用小剂量时,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6]。 2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 2.1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之一,是白细胞重要的趋化剂和激动剂,是哮喘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黏膜分泌,促进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并能促进气道结构细胞的增殖从而参与重塑。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克服这些现理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常用的有:孟鲁司特、扎鲁司特、齐留通等。这类药物可以改善肺功能、降低对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需求。对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更好地控制炎症。大量临床实验证实,哮喘患者长期服用该药,症状明显减轻,肺功能得到改善,且安全性良好[7]。资料显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中等剂量吸入激素比较,控制哮喘症状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不如后者,不能取代激素。作为联合治疗中的一种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减少中-重度哮喘患者每天吸入激素的剂量,并可提高吸入激素的治疗的临床疗效[8]。 2.2 色甘酸纳类此类药物可以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抑制炎症细胞活化,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儿童哮喘较成人效果好,可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预防性治疗。一般吸入气雾剂2mg或粉末剂20~40mg,每日3或4次,一个疗程约2个月。在哮喘病情缓解并吸入色甘酸纳&10天,可为逐步撤减平喘药物糖皮质激素创造条件。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偶尔会有吸入药粉后发生咳嗽。 2. 3 酮替芬酮替芬有很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也能抑制支气管黏膜下肥大细胞释放炎性递质,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对儿童哮喘疗效较成人好,且儿童较成人不良反应少。可用于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和合并鼻炎的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一、概述 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分泌物↑和粘膜水肿引起小气道阻塞的结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肥大c反映,哮酸c浸润为主的多c、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e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时治疗哮喘的根本,故哮喘的治疗原则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二、分类 非选择?- RO药:Ad.ISTP.麻黄碱 Ad-RO药{ 选择性?2-RO药:沙丁胺醇、特布他临、克仑特布 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二轻丙茶碱(甘油茶碱) 平喘药{M1-RO药:异丽阿托品 肥大c膜稳定药(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丙酸倍录米松 其他:LTD-RO药(白三稀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LT合成剂 抗白三稀药 三、常用抗哮喘药物 其他类 抗白三烯(∠T)药物 与组胺一样,∠T也是肥C释放的过敏性介质之一,∠T ①增加支气管粘膜炎性C浸润,②收缩支气管以及③是支气管反应增高等作用,在世奥穿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抗∠T的药物出现为平喘药开辟了新的途径。

5-脂氧合酶θ剂:齐流通 ∠T合成θ剂{ 抗∠T 药物{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θ剂:MK-806 591 ∠T-Rθ剂:扎鲁司特、普仑司特 使用这类药物后,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C 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用于预防和长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剂量可能损害肝功,引起WBC↓。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概述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关系,在治疗上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谈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引起咳嗽,韩可以阻塞细支气管引起气喘。因此用祛痰药排出积痰,咳和喘自然缓释。另外,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是呼吸道管腔狭窄,气体出入受阻,尤其呼吸阻力增加,使肺泡膨胀,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咳嗽,管腔狭窄排痰不利又容易造成痰液积留,∴止痰药也有利于平喘祛痰,也就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常将镇咳、祛痰、平喘配伍或复方使用。此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 二、镇咳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防御性反射,是由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痰液或

支气管哮喘相关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作者:王宁群, 姜良铎, 李宗信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生活质量; 综述 生存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生存质量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全面评估病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方面总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不仅包括病人健康状况的客观指标如症状、体征,还包括病人的一些主观指标,如患者心理、社会活动、健康意识等。 哮喘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既往对于哮喘治疗效果的评价是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的需求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气道反应性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但在临床上,由于心理状况、社会活动、环境刺激、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影响,上述指标的改善并不一定都伴随患者健康状况的好转[2]。有些哮喘患者活动受限明显,但对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却并不很明显,而有些患者病情较轻,但“害怕哮喘发作”、“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等心理影响却很明显。因此,对哮喘病情的评估应注重评估疾病对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影响[3]。 1 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气道反应性、哮喘发作程度和治疗措施、收入、吸烟等[4-6]。此外,还受患者心理因素如自我安慰、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等的影响[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哮喘患者的教育是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哮喘患者的教育包括对哮喘病的认识,如何恰当应用哮喘药物和药物吸入技术,哮喘病情恶化的识别和处理以及哮喘日记的应用等[4]。经过适当的哮喘知识培训,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表现为氨茶碱用量减少,急诊及住院次数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活动受限状况改善,患者对哮喘的治疗更为乐观等[8-10]。 哮喘伴发的抑郁状态对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抑郁是哮喘的严重并发症,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11,12]。具有喘息、夜间因哮喘症状而觉醒、晨起哮喘等症状的患者,其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生存质量较低。 2 国外对哮喘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 2.1 哮喘相关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的研究哮喘生存质量的评估量表分为对全身生存质量状况评定的总量表(普适量表)和对支气管哮喘特定生存质量评定的疾病特异性量表(专用量表)两大方面。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定的总量表有疾患影响程度问卷、诺丁汉健康问卷、生存质量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36, sf-36)等[13]。在对哮喘患者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适量表是sf-36。sf-36由美国医学结局研究中心研制,是国际生活质量评价组织认可的,对哮喘患者最为适用的总体量表。oga等[14]比较了sf-36等几种普适量表在哮喘病应用中的反应性,结果显示sf-36的反应性最佳,sf-36的变化与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的变化有中度相关性,并且其评估内容与aqlq不同,可作为专用量表的补充,有效地运用于哮喘的临床试验当中。 用于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定的专用量表有juniper创立的aqlq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标准版aqlq量表(aqlq scale, aqlq-s)和微型版aqlq量表(mini-aqlq)。此外,常用的哮喘专用量表还有marks创立的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marks-aqlq)、哮喘症状调查表、哮喘生活问卷和哮喘影响询问表等[13]。juniper等[15]还对aqlq量表进行改进,形成适合急性重症哮喘病人生存质量评价的acute-aqlq量表。 国外学者对哮喘生存质量量表的功能和特性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量表一般应具有预测功能、辨别功能和评价功能;其基本特性包括信度、效度、反应度等[16]。例如,aqlq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5-12-01T16:01:41.52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姜丽1 黄富强2 熊霞1 黎瑞红3通信作者 [导读] 1.湖北医院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2.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十堰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 姜丽1 黄富强2 熊霞1 黎瑞红3通信作者 1.湖北医院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2.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499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49-0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支气管因慢性炎症而变得肿胀及狭窄令呼吸不顺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目前尚没有一种理论能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完善地作出阐述,因此造成了哮喘治疗不理想的局面。随着人们对哮喘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 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防治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2],现就近年其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β2受体激动剂和β2受体阻滞剂 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 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能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介质的释放。分为短效β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叔丁喘宁,及β2激动剂的缓释型及控释型[3]。吸人型激动剂起效快,但哮喘严重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效果较差,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途径紧急给药。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作用时间?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能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介质的释放。但长期应用可引起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因此,经常需用β2激动剂者(>12小时,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但部分药物(如沙美特罗)起效时间较慢。总的来说,β2激动剂是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的第一线药物,以第二代药物最常用。第三代药物主要用于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起到稳定气道,减少发作的作用。 除了β激动剂外,近些年研究者也尝试将β受体阻滞剂用于哮喘的治疗中。有学者指出[4],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会引起肾上腺素受体下调、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哮喘不易控制,而β受体阻滞剂可上调肾上腺素能受体。Lin等[5]研究证实,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哮喘鼠后调节支气管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减少,支气管上IP及EP2S受体(均为介导前列腺素的受体)对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延迟反应增强。除上调肾上腺素能受体外,β受体阻滞剂在抑制炎症方面也表现出一定作用。有研究[6]表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和黏液细胞化生减弱。Hanania等[7]研究证实大部分哮喘患者对剂量渐增的β受体阻滞剂耐受性良好,气道反应性得到改善。 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长期稳定的最基本的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的药物治疗。吸入激素通过其分子结构上增加了酯性基团,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念珠菌感染,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使用不同的吸入剂型或药物时口咽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停用4—7天后口咽炎能自然恢复。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和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 Acetonide)等。近年已发展了一些新的活性更强的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等。其作用增强2倍,副作用少。借助MDI、干粉剂或持续雾化吸入。起效缓慢,需长期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才开始有效,最佳作用需要连续应用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是中重度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药物。按照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和停用,序贯应用吸入激素。如果口服泼尼松,可每天早晨顿服30 ~ 40mg。用药时间超过5d以上应逐渐减量然后停药[8,9]。激素合成剂如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气雾剂或干粉吸人,每次50~200g,每日3~4次,可预防复发,巩固疗效[10]。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具有抗感染作用,并且可改善症状、体征、升高1s用力呼气容积(FEVI)、降低气道高反应性(BHR)。 研究表明[11] , 61%的哮喘患者合并有衣原体或支原体肺炎或两者均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抑制PMNS产生O2,并抑制PMNS的趋化性,从而产生抗炎作用。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反应是由辅助T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RXM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1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抑制PMNS趋化性、抑制PMNS产生O2、抑制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抑制巨噬细胞产生TNF-α等作用,从而发挥其抗哮喘作用。 4 免疫调节剂 从目前研究水平来看,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病还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现在最为流行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仅仅是一种局部抗炎治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哮喘病则是一种伴有免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气道变应性炎症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局部表现,而吸入糖皮质激素也仅仅是注重了局部抗炎治疗而疏忽了对全身免疫功能紊乱的调整。所以目前哮喘病的治疗方案是不完善的,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完善,而免疫治疗很可能是完善哮喘病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之一。免疫调节剂能明显提高哮喘病人细胞免疫功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王子含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王子含 发表时间:2018-07-03T17:22:50.860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2期作者:王子含1 鲍文华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主要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达到提升作用。 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目前全球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约有3亿人,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同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监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临床治疗监护以用药监护、机械通气监护和心理监护为主;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还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本文主要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达到提升作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Abstract: bronchial asthma is a common chronic lung disease in clinic. At present, there are about 300 millio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the world, and the incidence rat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 health and brings heavy economic burden to pati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patients, and more and more plan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Clinical treatment monitoring is mainly based on drug monito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nitoring and psychological monitor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program mainly focuses on drug therapy, including gene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new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and improves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Key words: bronchial asthma; Treatment; New developments 前言:支气管哮喘是由许多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且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常出现多变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受限,造成患者出现反复的喘息、胸闷及咳嗽等,常在夜间或清晨病症加重,医学上普遍认为哮喘的本质是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的促发原因一般与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病毒感染、气后转变及剧烈运动有关,精神因素也可能促发支气管哮喘。本文对针对近年来临床治疗监护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临床治疗监护 1.1用药监护 近年来哮喘治疗的理念不断更新,但在临床治疗中要认识到:(坚持长期治疗的策略,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控制哮喘高,在确定长期治疗方案时应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控制水平选择适当方案。选择药物时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要考虑患者、经济收入和当地医疗资源等实际情况。要为每名初诊患者制定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督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药学监护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剂量、浓度、使用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协助患者遵医瞩使用。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协助患者及医生合作制订药物干预策略。重症哮喘患者接受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时,应加强药物监测。 1.2机械通气监护 随着呼吸急诊医学的发展,呼吸监护病房逐步建立,治疗设备日趋完善,机械辅助通气的使用日益广泛和普及。目前,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多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并发症较多,适用于昏迷患者。近年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快速发展,可显著改善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稳定病情,效果较好,且操作方面,对呼吸道损伤小,感染及并发症少,对患者讲话、咳嗽、进食等影响小,医疗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护理中除要掌握呼吸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各种通气参数的选择;观察氧气管道有无脱漏、扭曲,呼吸机管道衔接是否紧密,确保通气回路密闭;指导或辅助患者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监护,预防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等规范化操作内容外,还要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程度,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均达到更愉快的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心理监护 由于哮喘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且病程长、反复发作,需要长期用药,患者不仅有较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承担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忧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其治疗效果,还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此外,支气管哮喘患者还常因支气管痉挛时的窒息感而产生强烈的恐惧,表现为紧张、沮丧、易激惹、厌烦等情绪。研究表明,哮喘发作与心理监护有密切关系,强烈的情绪变化或不良事件的刺激可兴奋迷走神经,降低交感神经反应性,促使机体释放组织,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而再次诱发哮喘发作或症状加重。大量研究证实,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控制哮喘发作及复发,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2.治疗方法 2.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目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有效的药物,它可以干扰及抑制花生烯酸的代谢使前列腺素与白三烯的合成降低,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嗜酸粒细胞的转移和活化。但不可长期服用或者静脉滴注,避免造成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茶碱类药物:茶碱类的药物可以有效利尿、强心、舒张支气管的平滑肌,可使呼吸中枢、呼吸机产生兴奋,舒张冠状动脉。治疗支气管哮喘使用茶碱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之久,随着吸入型的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茶碱的使用逐渐减少,成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二线药物,茶碱类药物可静脉滴注也可口服,口服用于治疗轻中度的哮喘发作,使用剂量为7~10mg/(kg·d),平喘作用可持续12h以上,能使血药的浓度保持稳定,故在夜间出现的哮喘加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2基因治疗 用同时表达鼠IL-10和IL-12的腺病毒转化OVA致敏的哮喘小鼠上皮细胞,可减少气道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IL-4、IL-5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其活化因子,并且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方面比单独用表达IL-10或IL-12的基因治疗有效。哮喘患者的T细胞中发现Th1转录因子(T-bet)水平降低,而T-bet敲除的小鼠产生的哮喘表型不依赖于是否暴露于过敏原,表明T-bet移植可能有助于气道炎症的改善。Liu等将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临床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04-18T14:47:20.0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作者:廖仅丽[导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们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内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46400 摘要: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与可逆性阻塞的特点,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威胁。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效了解。临床治疗与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仍然采用药物治疗为主,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以及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等。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哮喘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新型抗哮喘药物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现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们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其主要是由不同细胞组分参与,且带有反复发作性呼吸阻塞与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疾病。最近几年,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按照其临床发病情况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以及临床缓解期[1]。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等。现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发病机制 1.1炎性反应 哮喘的发作由多种细胞一同参与,且在将炎性因子释放后促使炎症发作。在哮喘发作时,嗜酸性细胞认为是哮喘炎症的典型标志,白介素-13是嗜酸性细胞的激动剂,可以促使嗜酸性细胞向炎症区聚拢。中性粒细胞对哮喘对哮喘发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以本身释放的弹性蛋白酶等伴随哮喘发作的过程中。白介素-5属于呼吸道黏膜的重要产物,在嗜酸性细胞分化以及成熟等过程中,白介素-5可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嗜酸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加重。相关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可以使细胞因子有效活化与释放,在哮喘发作时具有积极影响。在哮喘发作时,白三烯是一种重要介质,借助使气道平滑肌痉挛与增加黏膜分泌对哮喘产生影响[2]。 1.2神经调节 呼吸道上皮植物神经受到多种神经的支配,如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以及胆碱能神经等。非肾上腺素能神经不仅可以使支气管舒张,还可以使支气管收缩,倘若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被酶分解,引发其抑制失衡,就会导致支气管收缩而出现哮喘[3]。 1.3分子生物学 最近几年,哮喘分子生物学机制慢慢的进行了生日研究。在DNA向mRNA转录时,被携带的炎症基因伴随转录因子和启动子结合后,大量的炎症因子被mRNA复制,导致哮喘的发作。 1.4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和哮喘发作具有紧密联系,认为是细胞在受到和凋亡有关基因的影响下,受到外界刺激后,细胞销往的一个过程。现阶段,相关研究显示:嗜酸性细胞凋亡受阻后,会使哮喘发病率明显增加。 2药物治疗进展 最近几年,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其在临床治疗方面也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尽管支气管哮喘现阶段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采用药物长时间进行规范治疗,能够使哮喘症状有效控制,使患者复发率有效降低,甚至不再发作。其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抗炎,另一方面为免疫。所以,先对支气管哮喘临床药物治疗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2.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因为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所分泌的甾体激素之一,对糖、脂肪等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还对免疫应答、抗休克以及抗炎等具有抑制作用。且由于其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较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慢慢发展为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丙酸倍氯米松以及布地奈德等。此类药物借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生物作用,使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减轻,使肺功能明显改善,使哮喘症状有效缓解,对于哮喘病死率的降低也有积极影响,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4]。 2.2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种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特布他林以及沙丁胺醇等。此类药物借助使气道平滑肌与肥大细胞膜表明β2受体的兴奋,促使气道平滑肌有效舒张,还可以使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其介质的释放有效减少,使微血管的通透性明显降低,使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明显增加,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显著改善。最近几年,有关研究表示,此类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与平喘效果,能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还可以使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由此被临床广泛应用[5]。 2.3其他 临床上除了上述两种治疗药物外,临床上还有多种药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主要包括:(1)嘌呤类药物。如茶碱等支气管舒张剂,可使支气管有效扩张,对免疫进行有效调节,抗炎作用较强;(2)白三烯调节剂。白三烯调节剂作为新型药物的一种个,可使支气管有效舒张,使患者的哮喘症状显著改善,对肺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抗胆碱药。此药借助对气道平滑肌M受体的抑制,导致支气管有效扩展个,可当作对哮喘治疗的一种辅助药物;(4)过敏介质阻释药。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低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但安全性较高,借助对肥大细胞细胞膜的稳定,使过敏性介质释放有效减少,促使不同非特异性刺激的敏感性有效降低,还可以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实现支气管痉挛有效的缓解的目标。药物主要包括色甘酸钠、酮替芬以及奈多罗密等,对内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以及混合性哮喘都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中枢抑制与抗胆碱能效果。 3总结 伴随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加深,治疗药物也慢慢向联合用药进行探索,在改善炎症为治疗目标的前提下,哮喘的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下与应用下,使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会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 [1]朱维明.支气管哮喘药物的新进展及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24-125.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组,全世界大约有一亿人患哮喘。据调查发现哮喘的发病率仍呈明显增高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华南地区,12~15岁青少年哮喘发病率从1979年的1.95%增加至198g年的2.5%和1995年的3.47%。因此,哮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颇受重视,1994年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卫生院共同组织17个国家的专家写了“哮喘防治的全球战略”,指导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我国亦于1992年召开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对哮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等做了决定。 一、哮喘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慢性炎症。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管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 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l(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l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PEF最高—PEF最低 24小时PEF变异率= × 100% 1/2(PEF最高+PEF最低) 近年来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存在和严重性的诊断有以下几种,可供临床选择: 1、气道反应性测定一般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雾化吸入法或蒸馏水吸入法测定,气道高反应性(BHR)的程度与炎症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棍经抗炎治疗后,BHR可消失或明显降低。 组织胺吸入顺序和剂量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浓度(mg/ml) 3.125 3.125 6.25 6.25 25 25 25 50 50 吸入揿数 1 1 1 2 1 2 4 4 8 累积量(umol) 0.03 0.06 0.12 0.24 0.49 0.98 1.8 3.9 7.8 如以组织胺浓度计算,按浓度0.03~16mg/ml,倍倍递增稀释,潮气呼吸,每一浓度吸2分钟,吸完后测FEV1,至FEV1较基础值降低20%,试验终止。吸入适量支气管扩张剂。 PC 20一FEV1<8mg/ml,或PD 20FEV1<7.8umol/m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2、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呼出气NO浓度。正常人一般<20ppb,哮喘病人一般达到80ppb以上,且炎症越明显,NO呼出浓度越高,经抗炎治疗后,又明显降低。 3、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浓度测定,在实验性吸入抗原激发试验中,迟缓型哮喘反应的发现及严重程度与血清中ECP浓度密切相关,在运动激发性哮喘亦有类似现象。血清ECP浓度亦与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精品文档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为主要症状,经常在春秋季节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作,且病情迁延、发作反复[1 ,2] 。近年来对哮喘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新进展等作一综述。 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1.1气道炎症机制研究表明[3]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引起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参与气道炎症的炎性细胞主要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 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等,并以组胺、 缓激肽、溶菌酶以及内皮素等作为炎性介质,通过IgE介导T淋巴细胞依赖或非IgE 介导T 淋巴细胞依赖的炎症途径而引起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 1.2气道神经调节机制其主要机制[4 , 5]:①肾上腺能胆 碱能神经-受体失衡机制。3 2受体功能的降低以及迷走神经功 能的亢进,导致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腺体分泌增多,进而 容易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②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调与神经源性炎症机制。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第3类神经 俗称(NANC。其中,抑制性NANG具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若其被炎性细 胞释放的酶所降解,从而大大减弱了对胆碱能神经的抑制作用,导致支气管收缩而引发哮喘。而兴奋性NANC 可通过局部轴索反射而释放,还可受某些介质(如PGs和细胞因子)的作用而敏感化,从而释放感觉神经肽,引起支气管收缩,进而形成神经源性炎症而导致支气管高反应性而发生哮喘。 1.3遗传学机制临床研究显示[6] ,支气管哮喘好发于遗传易感群体,与基因以及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明显的家族性遗传倾向。 1.4呼吸道病毒感染机制有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呼吸道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1-0079-02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 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是全球性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患病率为l%~4%。我国五大城 市的调查资料显示,13~14岁学生的发病率为3%~5%。调查发现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 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40%患者有家族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常于夜 间和(或)清晨发作、加重,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迄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长期有计划的防治,可保持疗效和预防复发。哮喘的防治目标为:控制、消除症状;防止反复发作及加重;改善肺功能至最佳水平;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 能力;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用量或不用药物也能控制病情;预防发展为 不可逆性气道阻塞;预防哮喘致命性后果。 1 脱离变应原 是哮喘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找出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因素,立即使患 者脱离变应原的接触。 2 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药物均具有平喘作用,又称为平喘药。 2.1支气管舒张药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也具有抗炎等作用。 2.1.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2-AG) 主要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清除功能,改善气道阻塞,降低血管渗漏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细胞释放介质的作用,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平喘效果好,维持时间较长。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时间为4~6小时,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非诺特罗。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时间为12~24小时,适用于夜间哮喘,有丙卡特罗、沙美特罗和班布 特罗。β2受体激动剂的缓释型和控制型制剂疗效维持时间较长,适用于防治反复发作性哮喘 和夜间哮喘。用药方法有定量雾化(MDI)吸入、口服和静注。多用吸入法,因高浓度药物直接 进入气道,全身不良反应小。 2.1.2茶碱类为黄嘌呤类生物碱 扩张支气管作用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加强β2受体的功能,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 素分泌,增强呼吸肌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等。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0.1g/片,每日 2~3 次,长效茶碱适用于控制夜间哮喘。小于气道扩张作用的低血浓度茶碱(5~10μg/ml)具有明显抗炎、免疫调节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 静脉给药主要适用于重、危重症哮喘。 2.1.3抗胆碱药 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导、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对抗乙酰胆碱的支气管痉挛作用。异丙托溴 铵雾化吸入约5分钟起效,维持 4~6小时。吸入后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 兴奋性,阻断因吸入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而致支气管舒张。与β2受体激动剂联 合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和痰多者。 2.2抗炎药 2.2.1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多环节阻止气道炎症的发展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是当前防治哮 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吸入:采用MDI或干粉剂吸入倍氯米松或布地奈德,一般吸入剂量为200~600μg/d,局部 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常需连续、规律吸入1周方能生效,因此须预先用药。由于吸入药物剂 量较小,作用于呼吸道局部,进入血液后在肝脏迅速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是目前长期 甚至终身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药。 口服药:当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效或需短期加强治疗时,可用短疗程、大剂量泼尼松或泼尼松 龙30~40mg/d。症状缓解后,可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摘要】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情绪心理治疗、基因治疗等等,且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本文对 支气管哮喘常见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高,近些年来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 机制的研究和深入,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为临床治疗开拓 了新的局面。现对近几年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进展阐述如下。 1.β2 受体激动剂 β2 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可增加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减少血管渗出,同时还可 对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介质有释放的作用,还可迅速降低患者支气管痉挛现象。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一般在4h-8h,如非诺特罗、沙丁胺醇等,长效β2 受体 激动剂一般可维持在2h 左右,例如班布特罗、付奥特洛等。短效制剂可以吸入 的有气雾剂、溶液或者粉剂等等,一般在几分钟之内药效便会发挥出,在临床上 是缓解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其也可在预防运动性哮喘、哮喘间歇发作的时候应用;例如吸入特布他林250μg-500μg,必要情况下每隔20min 重复吸入一次。口 服药物一般在服用后15min-30min 内发挥药效,持续时间为4h-6h。缓(控)试 剂型平喘持续的时间最长,一般在8h-12h 之间,部分药物甚至长达24h,对于夜间哮喘的患者尤其适用。吸入型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最强支气管扩张药物[1]。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医师均主张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激素来治疗支气管哮喘, 两种药物在机体内作用范围不一样,且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临床上应用两种药 物可降低夜间发作此时、改善哮喘症状评分及患者肺功能。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是干扰 花生四烯酸代谢,减低白三烯与前列腺素合成,提高并活化起到平滑肌β受体的 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合成,降低血管渗漏等等。相关研究资料调查,糖皮质激 素在防治气道重塑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可有效的改善肺部功能,减少哮喘次数、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和症状严重程度,最大限度降低 死亡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给药武警较多,例如可静脉输注、可口服、可吸入等。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一般选择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等,对于 严重哮喘发作患者,应给予大剂量琥珀氢化可的松或者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 若是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便改用吸入型或者减量治疗。吸入型药物在临床上可有 效的控制起到炎症,如环索奈德、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等;临床上吸入 型糖皮质激素药物可显著提高哮喘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 最多;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方面应用最为广泛。若是遇到以下情况, 可考虑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后逐步减量的患者; (2)无条件或者不适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患者;(3)有哮喘导致急性呼吸衰 竭发病史的患者;(4)中度以上哮喘疾病发作患者;(5)给予患者足量吸入型糖皮 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但临床仍表现反复发作的患者。 3.茶碱类药物 此类药物可抑制患者体内磷酸二酯酶,增加环磷酸腺苷在细胞内百分含量, 缓解期分解速度,同时还可充分的扩张起到,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张力。相关研究 资料表明,对于使用丙酸倍氯米松(400 μg/d)无效的患者,分别加双倍剂量丙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新进展-2019年文档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新进展 1 支气管舒张药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支气管平滑肌及肥大细胞只有 β2受体,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呼吸道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的钙离子减少,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肾上腺素、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由于心血管副作用多,已被高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所替代;目前常用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及非诺特罗,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有丙卡特罗、沙美特罗及班部特罗;给药途径有口服、雾化吸入、静脉滴注;长期应用导致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支气管反应性增高,故不主张长期应用。 2 茶碱类药物 茶碱类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cAMP的浓度,同时具有腺苷受体拮抗作用;通过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支气管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副作用为胃肠道(恶心、呕吐)反应,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有时可兴奋呼吸中枢,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导致死亡;西米替丁(甲氰米胍)、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影响茶碱代谢,合用时应减量;高热、妊娠、小儿和老年及患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须慎用;二丙羟茶碱(喘定)作用与茶碱相同,但副作用较轻;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

射、静脉滴注。 3 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物异丙托嗅铵吸入后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阻断因吸入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副作用是口干或口苦。 4 抗炎药 4.1糖皮质激素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哮喘的病理基础,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能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雾化吸入剂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口服剂有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静脉用药有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 4.2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 色苷酸钠能部分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及选择性抑制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能预防变态反应原引起速发型哮喘反应和迟发型哮喘反应以及运动和过度通气引起的支气管收缩。 5 其他药物 5.1组胺H1受体拮抗剂: 通过争夺组胺H1受体拮抗组织胺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酮替酚、阿司米唑、曲尼斯特和氯雷他定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