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色素制取及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

血红素色素制取及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
血红素色素制取及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

血红素色素制取及在肉品加工中的

应用

由于动物血液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几乎全部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钠、钾、铁、钙等微量元素。所以利用动物血液日益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热点,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动物血资源的利用率尚不到1%,且大多停留在生产饲料、血粉等低附加值产品上,个别地区甚至将牲畜血液意丢弃,造成了当地的环境污染。而如何更好的利用动物血液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血红素,血红素是血红蛋白重要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中含有6%血红素,血红素中含9%的铁。可以看出血红素的营养十分丰富。

从动物血液中制取的血红素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从食品着色剂到营养强化剂,而且血红素用于食品还是十分安全和健康的。

所以,在我国尽快开展大规模动物血红素的利用,不仅有利于遏制胡乱丢弃动物血液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将血红素这一本来十分安全和营养的物质更好用于食品中,发挥它对于人体有益的各种功效。

关键词:血红素;多法制取;着色安全;营养丰富

摘要 (1)

2血红素的制备 (3)

2.1酸性丙酮法 (3)

2.1.1醋酸钠法 (3)

2.1.2蒸馏法 (3)

2.1.3鞣酸法 (3)

2.2羧甲基纤维素(CMC)法 (3)

2.3酶法制取血红素 (3)

2.4选择溶剂法 (4)

2.5血粉法 (4)

3血红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4)

3.1血红素用于食品是安全营养的 (4)

3.1.1血红素用于食品着色 (4)

3.1.2血红素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 (4)

4血红素功能食品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5)

4.1国外血红素利用现状 (5)

4.2国内血红素利用现状 (5)

4.3我国血红素应用展望 (5)

参考文献 (6)

1前言

1.1血红素

众所周知,动物血液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几乎全部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钠、钾、铁、钙等微量元素。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动物血资源的利用率尚不到1%,且大多停留在生产饲料、血粉等低附加值产品上,个别地区甚至将牲畜血液意丢弃,造成了当地的环境污染。而如何更好的利用动物血液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血红素,血红素是血红蛋白重要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中含有6%血红素,血红素中含9%的铁。畜血是牲畜屠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合理利用这一巨大的动物蛋白资源,对减少资源损失,保护环境,增强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1]。

血红素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血红素是由原卟啉与一个二价铁原子构成的铁卟啉化合物。卟啉环上的4个氮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2个氮原子与铁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另外2个氮原子则以配位键结合。铁原子以配位键与球蛋白分子的组氨酸残基上的咪唑环的氮原子相结合,以复合蛋白质的形式存在。铁原子的配位数是6,因此还有一个配位键能与其他原子连接。血红素的分子式为C34H33FeN4O4,分子量为633.49。血红素为片状或针状的紫色结晶,不溶于水、稀酸、醚、氯仿及丙酮,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热醇或氨水中。其10%的NaOH水溶液在580a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血红素的制备

对于血红素的利用首先得有恰当的制取方法,血红素的制取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酸性丙酮法

采用新鲜猪血加08%柠檬酸三钠,搅拌均匀,3000r/min离心,取沉淀血球加等量蒸馏水,搅拌30min,血球溶血,加5倍量氯仿,取滤液,在上述滤液中加4~5倍体积的含3%HCI丙酮溶液,用1mol/LHCI调正pH值至2~3,搅拌抽提10min,然后过滤,收集滤液。然后采用如下3种方法制取血红素。

2.1.1醋酸钠法

加1mol/L NaOH调节pH值至4~6,再加1%NaAC滤液搅拌均匀,静止后血红素呈无定形沉淀,抽滤,干燥即得血红素成品。

2.1.2蒸馏法

水浴回收丙酮,滤液浓缩后即产生沉淀,抽滤,干燥得血红素成品。

2.1.3鞣酸法

加5%单宁酸,搅拌,静止过夜,血红素呈结晶状析出,抽滤水洗结晶,干燥得成品。

2.2羧甲基纤维素(CMC)法

按1方法首先制取红血球,将红血球加3倍量蒸馏水,搅拌30min,加1mol/LHCI调pH值至2~3,按血球液体积1/10加入10%CMC悬浮液,搅匀后静止3~4h,离心分离,上清液用2mol/L NaOH调pH值至5.5,静止后产生沉淀,离心分离,取沉淀。干燥后研磨过筛即得CMC血红素粉[2]。

2.3酶法制取血红素

新鲜动物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加入约3倍量水稀释,调pH值至

8.5,用酶进行水解,得上清液为球蛋白,固体残渣为血红素。

2.4选择溶剂法

常用溶剂有甲酸、乙酸、马来酸、富马酸等C1一5烷基酯,使血红素在溶剂中高温受热溶解度增大,降低温度后结晶析出。

2.5血粉法

按照1的方法制得的血球,低温干燥成血粉,加3~4倍体积的醋酸丙酮溶液(该溶液的pH值为3以下),充分搅拌提取后,过滤去沉淀,该沉淀用上述溶液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真空浓缩,即析出血红素,离心分离,取沉淀。该沉淀用2.8%氨水溶液溶解后,再用HCI调pH值至中性,析出的沉淀物用水洗3次,干燥后即为血红素[3]。

3血红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制取好的血红素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由于血红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制药行业中,血红素是半合成法制备胆红素的前体,而胆红素既是配制人工牛黄的重要原料,又是制备抗癌药的重要原料之一,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临床上血红素常作为补铁剂治疗因缺铁引起的贫血病,无毒无害,吸收率高。在食品工业中,血红素主要应用于肉制品加工。

3.1血红素用于食品是安全营养的

3.1.1血红素用于食品着色

血红素在食品加工中可以作为肉制品着色剂,因为色泽是反映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良好色泽的食品,能刺激人们的食欲和购买欲,提高商品的经济价值。传统肉制品加工工艺中,加入亚硝酸钠作为发色剂,然而,由于亚硝酸盐与肉中胺类物质反应可生成亚硝胺,如N一亚硝基二甲胺、N一亚硝基吡咯烷等,动物实验表明,一些亚硝胺具有致癌、致畸和诱变性。据报道,13个国家的生态学相关分析发现NO2—摄入量与胃癌死亡率呈正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呼吁严格控制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使用量。血红素代替亚硝酸钠的发色作用及人工合成色素,作为肉制品的着色剂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火腿和红肠制品中添加血红素,其制品切面色泽均匀,鲜艳美观,能保持肌肉固有的天然色彩,且口感韧性强,味道纯正。利用动物血液中的血红素制取肉品着色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利用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有较强的亲合力、且反应不易逆转的原理,使原来暗红色的红细胞变成鲜红色,制成碳氧血红蛋白。其反应机理可用下式表示:CO+Hb→COHb+O2,即用CO代替血红蛋白中的氧的位置,使铁免受氧化而保持它的鲜红色;也有用新鲜猪血,加适量柠檬酸钠溶液作抗凝处理后,置于高速离心机中沉析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加入烟酸、烟酰胺、TEA、抗坏血酸及萄萄糖等,制取红色烟酰胺血红蛋白;加拿大学者则系统研究了以动物血液和亚硝酸钠及一氧化氮为原料的亚硝基血红蛋白腌肉色素。制取亚硝基血红蛋白,早期报道可直接使用血红蛋白与一氧化氮反应,后来又提出了使用亚硝酸钠的新合成方法,这种新方法克服以往方法中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原材料成本高、设备投资高、费时费力、剧毒的NO操作危险性大且不易控制的缺点,并且使产物稳定性有较大提高,即使做成肉制品加热后颜色也无变化,呈色效果好,成本低。国内外研究者将亚硝基血红蛋白应用于香肠、火腿中,效果较为理想,色泽、风味、稳定性、保存性与对照组无差别,同时大大降低了肉制品中NO2—的残留量,真正实现低硝肉制品,保证了肉制品的安全性。

3.1.2血红素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

血红素同时还可以作为肉制品营养强化剂,血红素铁是血液除蛋白质外的另一种重要

营养素,血红素由卟啉环和二价铁构成,每100g血液中铁的含量高达4Omg以上,而瘦牛肉、瘦羊肉和瘦猪肉则只有2.6mg、2.0mg和1.6mg。人体对这种铁的吸收率是无机铁的3倍,无毒无副作用,是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主要补铁剂,因此,血液中的卟啉铁对于改善由于食物中缺铁或吸收障碍性缺铁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效果明显。有报道称研究人员用血红素铁强化饼干,对患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孕妇及女大学生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证明,血红素铁强化食品是作为食品而不是药物,容易被患者接受,从而可达到较好地纠正缺铁性贫血的作用。研究人员也曾对血红素铁对贫血儿童的铁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在芝麻薄片中加入从新鲜猪血中提取的血红素粉,以血红蛋白(Hb)浓度和红细胞数(RBC)来评价铁营养状况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治疗前后患儿的Hb和RBC有较大变化,说明血红素铁对改善贫血儿童的铁营养状况有明显疗效[4]。

4血红素功能食品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4.1国外血红素利用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国外尤其是西欧和美国对于畜禽血液利用的历史比较长,已经获得许多成功,主要用于食品饲料、林化工业、肥料、制药、葡萄酒等工业。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将猪血液主要用于饲料;德国和比利时还大量进血浆粉,作为食品粘结剂和乳化剂;瑞典,丹麦把血浆用于肉制品;保加利亚用血生产酸乳酪;原苏联利用猪血除制作血肠外,还利用血浆作饺馅;日本将血色素作香肠的着色剂,将血浆粉代替肉作为香肠原料;美国从牛血浆蛋白中制取血纤维组织制品。

4.2国内血红素利用现状

然后长久以来我国对血液的认识与利用是脱节的,有足够的认识,却没有充分的利用,一方面给予血液很高的评价,认为血液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而另一方面,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对畜禽血液的利用还很不完善,导致大量宝贵的畜禽血液资源浪费,并且造成环境污染,70年代以前利用量很少,主要作为食用。随着生化技术的发展,在动植物中的再生资源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积极开展动植物废弃物或廉价物中有用物质的提取研究,对充分利用好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4.3我国血红素应用展望

总之,血红素添加于肉制品中,可以增加其营养价值,也可以实现肉制品的低硝或无硝化。尤其是我国是生猪养殖与屠宰大国,同时也是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广泛开展猪血的综合利用研究,大力推广猪血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做好牲畜血液的加工利用,挖掘牲畜血液的效能和用途,充分利用内脏器官,这无疑将是一件创造财富、有利环境、利国利民的事

参考文献

[1]鲁云风,田龙.高纯度牛血血红素制备工艺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技,2007(6).

[2]张东萍,张珍,赵文宝,孙婷.牛血中血红素提取优选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甘肃科技纵横,2007(3).

[3]李秀玲.余蓉.杨继虞.曾蓉高纯度血红素制备工艺的改进.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5).

[4]李敏康,钱冬明,李红心.提取氯化血红素新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技,2005(12).

[5]马永征.猪血中氯化血红素的利用现状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如何提取植物中的色素

有关“植物色素” 如何提取植物中的色素:植物的颜色是其中的色素的颜色,色素易溶于酒精和乙醚, 可以把花瓣和石英砂和碳酸钙放到研钵中捣(石英砂可以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可以防止细胞中的有机酸破坏色素结构),然后放入酒精或乙醚,使色素溶解,然后过滤,即可。 注意,这不是萃取。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 萃取分离物质的操作步骤是:把用来萃取(提取)溶质的溶剂加入到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后,立即充分振荡,使溶质充分转溶到加入的溶剂中,然后静置分液漏斗.待液体分层后,再进行分液.如要获得溶质,可把溶剂蒸馏除去,就能得到纯净的溶质。 把植物样本搅碎研磨,用醇、乙醚、丙酮之类的有机溶剂溶解,过滤出来。一般溶剂内的色素不纯,有很多其他有机物,用萃取或者层析分离。 可以模仿高中生物课本“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把待提取的植物器官弄碎,然后放入研钵中,二氧化硅少许,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少许,保护色素倒入;提取液无水乙醇,研磨。然后过滤。过滤的时候,漏斗中要放上尼龙布,不要用纱布,更不要用滤纸。 如何提取花叶中的色素:磨碎,加入75%的乙醇丙酮混合水溶液,摇晃几分钟,用滤纸过滤掉组织碎末。能得到色素的溶液 植物色素的种类:植物色素类(Phytochromes)在中草药中分布很广,主要有脂溶 往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类。 脂溶性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三者常共存。此外尚有藏红花素、辣椒红素等。除叶绿素外,多为四萜衍生物。这类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溶于高浓度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在乙醇中也不溶。叶绿素等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其他有效成分时常须作为杂质去除,以使药物纯化,中草药(特别是叶类、全草类)的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多量叶绿素、可在浓缩液中加水使之沉出,也可通过氧化铝、碳酸钙等吸附剂而除去。 叶绿素本身有抑菌作用,可制备成消炎的药物。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的不同而会改变。花色甙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时,常作为杂质去除。

血红素合成流程及调控方式

成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占红细胞内蛋白质总量的95%,它是血液运输O2的最重要物质,和2的送输亦有一定关系。血红蛋白是由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每一亚基由一分子珠蛋白()与一分子血红素()缔合而成。由于珠蛋白的生物合成与一般蛋白质相同,因此本节重点介绍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血红素也是其它一些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的辅基。因而,一般细胞均可合成血红素,且合成通路相同。在人红细胞中,血红素的合成从早动红细胞开始,直到网织红细胞阶段仍可合成。而成熟红细胞不再有血红素的合成。 (一)血红素的合成通路(过程) 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及++。合成的起始和终末过程均在线粒体,而中间阶段在胞液中进行。合成过程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δ-氨基-γ-酮戊酸(δ)的生成:在线粒体中,首先由甘氨酸和琥珀酰辅酶A在合成酶( )的催化下缩合生成。合成酶由两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分子量为60,000。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此酶为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红素的反馈抑制。

2.卟胆原的生成:线粒体生成的进入胞液中,在脱水酶( )的催化下,二分子脱水缩合成一分子卟胆原()。脱水酶由八个亚基组成,分子量为26万。为含巯基酶。 3.尿卟啉原和粪卟啉原的生成:在胞液中,四分子脱氨缩合生成一分子尿卟啉原Ⅲ( Ⅲ,Ⅲ)。此反应过程需两种酶即尿卟啉原合酶( )又称卟胆原脱氨酶( )和尿卟啉原Ⅲ同合酶( Ⅲ )。首先,在尿卟啉原合酶作用下,脱氨缩合生成线状四吡咯。再由尿卟啉原Ⅲ同合酶催化,环化生成尿卟啉原Ⅲ。无尿卟啉原Ⅲ同合酶时,线状四吡咯可自然环化成尿卟啉原Ⅰ(Ⅰ),两种尿卟啉原的区别在于:Ⅰ第7位结合的是乙酸基,第8位为丙酸基;而Ⅲ则与之相反,第7位是丙酸基,第8位是乙酸基。正常情况下-Ⅲ与-Ⅰ为10000:1。 式中A代表乙酸基,P代表丙酸基 尿卟啉原Ⅲ进一步经尿卟啉原Ⅲ脱羧酶催化,使其四个乙酸基(A)脱羧变为甲基(M),从而生成粪卟啉原Ⅲ( Ⅲ,Ⅲ)。 4.血红素的生成:胞液中生成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中,在粪卟啉原氧化脱羧酶作用下,使2、4位的丙酸基(P)脱羧

中图版选修一 植物色素的提取 教案 (2)

植物色素的提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陈述法,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 【实验目的】 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2. 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 原理。 [讲述] 【背景知识】 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 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图示] 【分离产物结构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与染色

2010年第10期(总第134期) 大众科技 DAZHONGKEJI No.10,2010 (CumulativelyNo.134)黄厚泽1 (1.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与染色 谭明雄2李冬青2 537000;2.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文章利用溶剂萃取法从植物白花丹中提取天然植物色素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初步测试了白花丹色素对毛织物和棉织物的染色情况,以丰富天然植物染料和综合利用白花丹。 【关键词】天然植物;色素;染料 【中图分类号】TQ611【文献标识码lA【文章编号】1008一115l(20lo)lo—0138一01 天然植物色素是指从植物的花、果、茎、叶、根等部位获得的、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色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日益重视,由于化学合成染料在生产、染色过程中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有着天然色泽、自然芳香和保健功能的天然植物色素作为染料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41。天然植物染料因具有绿色环保特性,有助于从源头上改善或消除纺织印染行业的主要污染源,使最终产品生态化、工艺过程清洁化。应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既符合科学的发展观,也是绿色生态纺织的需求。 白花丹为蓝雪科灌木状草本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萘醌类化合物,其中白花丹素等萘醌类衍生物具有抗炎、抑菌作用拇’。本文研究了从植物白花丹的根茎中提取天然色素,并做了染色测试,以丰富天然植物染料和综合利用白花丹。 (一)白花丹色素的提取 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吸附精制法三种。由于溶剂法的工艺简单,非常适合做实验研究,因此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白花丹色素。取白花丹根茎部位洗净晾干后切碎,取适量,加入75%乙醇溶剂,溶剂量以浸没植物为宜。常温下浸泡20h后,用滤布包裹挤压过滤得到粗滤液。粗滤液经抽滤后得到黄色澄清色素提取液,最后将色素提取液进行减压蒸馏,即可得到黄色素浸膏。其工艺流程如下:白花丹一浸泡一过滤一减压蒸馏一色素膏。 (二)白花丹色素的特性 1.白花丹色素的溶解性分析 取适量色素膏分别溶于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等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性能,结果发现:白花丹色素难溶于水,石油醚。易溶于甲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 2.白花丹色素的光谱特征 取白花丹色素浸膏59,稀释于1000mL蒸馏水中,过滤后取色素溶液在波长200~700nm范围内测吸光度。结果发现,白花丹色素在紫外一可见光区域内有两个吸收峰,其对应波长为267和415rim。 3.白花丹色素在不同PH值下的显色情况 用0.1mol/L№oH和0.1mol/LHCl调色素溶液酸碱度,随着PH值的改变,色素水溶液呈现不同颜色的变化。结果可以看出:当溶液pH值在4~5范围内,溶液星黄色,在中、碱性介质中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红棕色,当pH值大于8时,溶液呈紫红色。白花丹色素的主要成分为白花丹素等萘醌类化合物,在中性、碱性介质下其苯环上的羟基易电离,使发色体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颜色发生改变。 4.白花丹色素的染色测试 本实验采用直接染色法对毛织物和棉织物进行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60min。由于白花丹色素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表现出对酸、碱度不同的敏感程度,在弱酸性条件下没有颜色变化,但是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了很明显的颜色变化,因此选择染色pH值在在弱酸性条件下(PH-4~5)。从实验结果来看:白花丹色素对棉织物的亲和力较小,上染率很低;而对于毛织物却能较充分上染,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 (三)结论 白花丹色素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白花丹色素在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而在中性、碱性条件下不稳定:白花丹色素资源丰富,颜色鲜艳,稳定性好,染色效果好,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天然植物染料资源。 【参考文献】 【1】张义安,赵其明,植物染料的研究现状【J】.染料与染色,2008,45(6):11—15. 【2】赵伯涛,钱骅.染料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5):16-20. 【3】谭明雄,王恒山.白花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IB.中草药,2007。38(2):289—293. 【收稿日期】2010—07—14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项目(2010GXNSFA013064,0991284),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200607LX067) 【作者简介】黄厚泽,玉林市卫生学校教师;谭明雄’(1968一),女,玉林师范学院教授,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 ..138.. 万方数据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作者:————————————————————————————————日期: ?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名称] 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谱分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陈述法,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实验目的】 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2. 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讲述]【背景知识】 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 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图示]【分离产物结构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讲述]【色谱法原理】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当选择某一个条件使各个成分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

生物化学题库

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变性 2. 等电点(pI) 3. 维生素 4. 酶的活性中心 5.竞争性抑制 6. 呼吸链 7. 氧化磷酸化 8. 糖酵解 9.糖的有氧氧化10. 糖异生11. 血糖12. 酮体13. 氮平衡14. 生物转化15.三羧酸循环16. 生物氧化17.脂肪酸的β-氧化18.一碳单位填空 1.蛋白质的组成单位,组成人体有种,其中酸性氨基酸有两种,分别是和。必须氨基酸有种,即。 2.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作用力是,,和盐键。 3.核酸分为和两种,其组成单位是 ,由、和三者组成的。 4.tRNA的二级结构呈形,三级结构的形状像。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有和_____________。 6.结合酶类是由和组成。 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主有、、 、、和六种。 8.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作用主要具有、、 和四方面主要特性。 9.竞争性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而Vmax 10.糖在体内的分解途径包括、、三条,正常生理情况下主要靠供能,缺氧时加强。

11.柠檬酸循环的关键酶是,和。 12.葡萄糖有氧分解大致经历、、__________三大阶段。 13.糖异生的关键酶是、、和 。 14.三羧酸循环是由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次脱氢和次脱羧,并生成 ATP。 15.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净生成分子ATP,若经有氧氧化净生成 分子ATP。 16.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储存形式。 17.生物体内典型的呼吸链包括和两种。线粒体外NADH 可通过两种穿梭系统将氢转移到线粒体内,这两种穿梭系统是和。 18. 生物体内形成ATP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19.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20.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______________反应实现的,H2O是通过 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1.脂肪酸发生β-氧化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 22.人类营养必需的脂肪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 23.人体尿素的合成在___________中进行。 24.有毒的NH3在通过循环生成无毒的,经肾尿排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生化第十五单元

第十五单元血液生化 第一节血液的化学成分 如不考虑血细胞有形成分,则血液的化学成分有: 一、水和无机盐 正常人血液含水81%~86%。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主要的阳离子有Na+、K+、Ca2+、Mg2+等;主要的阴离子有Cl-、HCO3-、HPO42-等(详见生理学、外科学部分)。 二、血浆蛋白质 主要为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此外尚有一些功能酶及消化腺或细胞分泌、释放的酶。 三、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肽、氨和胆红素等。这些非蛋白质含氮物质所含的氮总称为非蛋白氮(NPN),它们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分解代谢的产物。 四、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如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酮体及乳酸等。 第二节血浆蛋白质 一、血浆蛋白质分类 血浆蛋白质种类很多,组成上几乎都是糖蛋白。按分离方法不同,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组分。 (一)盐析法分类根据各种血浆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采用盐析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几部分。被饱和硫酸铵沉淀的为清蛋白。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可被半饱和硫酸铵沉淀;纤维蛋白原又可被半饱和氯化钠沉淀。其中清蛋白含量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清蛋白/球蛋白(A/G)为1.5~2.5:1。 (二)电泳法分类根据血浆蛋白质分子量大小、表面电荷性质及多少不同,在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而加以分离。以醋酸纤维素膜为支持物,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采用分辨率更高的电泳法,分离的成分更多。 除无纤维蛋白原外,血清蛋白质成分与血浆蛋白质其余成分相同。按各部分构成百分比,清蛋白为0.54-0.61,α1球蛋白0.04~0.06,α2球蛋白0.07~0.09,β球蛋白O.10-0.13,γ球蛋白O.17~0.22。 【执业】1.大多数成年人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组成是 A.ξ2ε2 B.α2ε2 C.α2γ2 D.α2β2 E.α2δ2 答案:D 【执业】3.在血浆蛋白电泳中,泳动最慢的蛋白质是(2001) A.清蛋白 B. α1-球蛋白 C. α2-球蛋白 D.β-球蛋白

植物色素的提取 (2)

植物色素的提取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2012年7月6日

植物色素的提取 摘要 在用抽滤法提取色素的过程中,由于抽滤时不好控制,非极性溶剂难免会被抽去,且在几次转移中损失较多,程序繁杂.用浸泡法操作简便易行,损失少,产率高。故在实验中采取了浸泡法提取色素,使用薄层色谱、柱色谱对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进行了分离。薄层层析时使用了石油醚-乙酸乙酯=8:2、6:4、5:5、4:6,对比展开效果。在柱层析时,用洗脱剂分离得到不同物质,结果证明石油醚-乙酸乙酯=8:2做洗脱剂分离胡萝卜素效果最好。将得到的胡萝卜素进行紫外光谱测定,检验实验成果。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一、引言 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也是食用的绿色色素,可用于糕点、饮料水等中,添加于胶姆糖中还可消除口臭。植物中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生长期较长的绿色植物中,异构体中β—的含量多达90%。β—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两分子维生素A在链端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生物

一些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和描述

一些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和描述 摘要 抗氧化活动,总多酚和类黄酮,和抗菌效果在某些植物色素测定为了使用这些化妆品的天然材料。DPPH(1,1-diphenyl-2-picryl hydrazyl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控制在最大植物提取物浓度为2500 mg / L)的13个天然植物色素(黑米、紫甘薯、黄色的苦瓜,黄辣椒、红球甘蓝、黄栀子花,蓝色的栀子花,中国毛地黄,桑离开,洋葱皮、葡萄皮、桑椹、红甜菜)红球甘蓝范围从88.9%到88.9%蓝色的栀子花。总多酚含量最高(404.2μg /毫升)测定洋葱皮色素,和最低的是在中国毛地黄色素(11.4μg / 毫升)。的红球甘蓝类黄酮总额最高为95.5μg /毫升。天然植物色素的抗菌活动使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评估。大多数的天然色素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危害,大肠杆菌,弧菌parahaemolyticus显示清晰区形成的生长抑制。紫色甘薯、桑椹、桑叶、葡萄皮,和蓝色的栀子花显示高抗菌活动。这些发现表明,源自天然植物色素的高生物活性,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取决于各种色素。因此这些植物资源,拥有活跃的功能组件,可以作为优秀的材料作为天然化妆品和食品补充剂。 突出了 ?从天然植物色素属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替代合成的颜色,检查。?多酚来自 404μg /毫升11μg /毫升洋葱皮的最高和最低的为中国毛地黄颜料。?抗氧化活性变化从18%到89之间的相关性多酚、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高抗菌活动显示紫色甜蜜的土豆、桑椹、葡萄皮和蓝色的栀子花。?种庄稼和活跃的功能组件可以作为优秀的材料作为天然化妆品和食品补充剂。

关键字 ?天然植物色素; ?抗氧化活性; ?酚醛树脂; ?类黄酮; ?抗菌活性 1。介绍 目前各种颜料和形式用作添加剂或补充剂在食品行业,化妆品、药品、牲畜饲料和其他应用程序(Boo et al .,2011,Katsube et al .,2003和Lazze et al .,2004)。然而,由于合成色素的问题,导致人体的毒性和致癌性,它们的使用是逐渐减少。因此对天然色素的兴趣,可以替代合成的,造成很多副作用,增加(Puupponen-Pimia et al .,2005和小王和马扎,2002)。最近在应对这一趋势,倾向于使用天然色素作为天然染色添加天然材料,健康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产品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已逐渐扩大本et al .,2010,詹森et al .,2011和文卡塔萨布拉曼尼亚et al .,2011)。金等。 (2011)调查八个不同品种的韩国红薯为了开发新的健康食品。在一般条款中,颜色是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可以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50 - 750海里(汉弗莱,2004和辛格et al .,2005)。消费者的颜色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最终产品的选择,这是很重要的色素当前食品行业(Boo et al .,2012和Wrolstad 2004)。植物色素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组件,包括花青素、类胡萝卜素、betalains和叶绿素(Gandia-Herrero et al .,2010和詹森et al .,2011)。植物色素可以主要分为植物原生质的脂溶性色素存

《生物化学》模拟试题(B)(精)

函授站(教学点) : 海 宁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 《生物化学》模拟试题(B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 )1.NADH 氧化呼吸链的P/O 比值接近 A . 1 B. 2 C .3 D. 4 E .12 ( )2.骨骼肌和心肌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 .转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 .氧化脱氨基作用 D.嘌呤核苷酸循环 E .以上都不正确 ( )3.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最重要的键或作用力是 A .离子键 B .二硫键 C .氢键 D .疏水作用力 E .肽键 ( )4.一分子CH 3CO~S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一周,产生 A . 3个NADH ,1个FADH 2,1个ATP B . 3个NADH ,1个FADH 2,1个GTP C . 2个NADH ,2个FADH 2,12个ATP D . 4个NADH ,1个FADH 2,1个GTP E .1个NADH ,1个FADH 2,12个ATP ( )5.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中,最常见的是 A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B .与硫酸结合 C .与谷胱甘肽结合 D .与甘氨酸结合 E .与甲基结合 ( )6.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 A .NH 3 B .尿素 C .β-丙氨酸 D .β-氨基异丁酸 E .尿酸 ( )7.转氨酶的辅酶是 A .磷酸吡哆醛 B .焦磷酸硫胺素 C .生物素 D .四氢叶酸 E .泛酸 ( )8.PCR 技术的基本反应步骤,正确的是 A .退火→变性→延伸 B .变性→退火→延伸 C .延伸→变性→退火 D .退火→延伸→变性 E .变性→延伸→退火 ( )9.G 蛋白的活化型是 A .αβγ三聚体与GDP 结合 B .α亚基与GDP 结合 C .α亚基与GTP 结合 D .αβγ三聚体与GTP 结合 E .以上都不正确 ( )10.组成多聚核苷酸的骨架成分是 A .碱基与戊糖 B .碱基与磷酸 C .碱基与碱基 D .戊糖与磷酸 E .戊糖与戊糖 ( )11.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原有能发挥催化作用的活性中心 B .由一级结构上相互邻近的氨基酸组成 C .必需基团存在的唯一部位 D .均由亲水氨基酸组成 E .含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 ( )12.合成一分子尿素需要消耗 A .1个高能键 B .2个高能键 C .3个高能键 D .4个高能键 E .6个高能键 ( )13.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是 A .乙酰CoA 、甘氨酸、Fe 3+ B .琥珀酰CoA 、甘氨酸、Fe 2+ C .乙酰CoA 、甘氨酸、Fe 2+ D .丙氨酰CoA 、组氨酸、Fe 2+ E .草酰CoA 、丙氨酸、Fe 2+ ( )14.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四氢叶酸 B.二氢叶酸 C.叶酸 D.泛酸 E.硫辛酸 ( )15.苯丙酮尿症(PKU )是由于缺乏 A .苯丙氨酸羟化酶 B .酪氨酸酶 C .酪氨酸羟化酶 D .苯丙酮酸氧化酶 E .多巴脱羧酶 ( )16.原核生物复制时起主要作用的DNA 聚合酶是 A .DNA 聚合酶Ⅰ B .DNA 聚合酶Ⅱ C .DNA 聚合酶 Ⅲ D .DNA 聚合酶δ E .DNA 聚合酶α ( )17.转录调节因子结构中,常见的DNA 结合域结构形式是 A .α螺旋-环-α螺旋结构 B .酸性α螺旋结构 C .亮氨酸拉链结构 D .谷氨酰胺富含域结构 E .锌指结构 ( )18.关于逆转录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以RNA 为模板的dNTP 聚合酶活性 B .有以DNA 为模板的dNTP 聚合酶活性 C .有RNA 水解酶活性 D .有DNA 水解酶活性 E .最开始在RNA 病毒中发现 ( )19.摆动配对是指以下哪种配对不严格遵守碱基配对规律 A .反密码的第1位碱基与密码的第3位碱基 B .反密码的第3位碱基与密码的第1位碱基 C .反密码的第3位碱基与密码的第3位碱基 D .反密码的第3位碱基与密码的第2位碱基 E .反密码的第1位碱基与密码的第1位碱基 ( )20.第三信使负责 A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 .细胞浆内的信息传递 C .细胞核内的信息传递 D .细胞核内外的信息传递 E .细胞膜内外的信息传递 ( )21.关于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明显的六条区带,由快到慢依次为:清蛋白、α1、α2、β、γ、δ球蛋白 B .形成明显的五条区带,由快到慢依次为:清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 C .形成明显的五条区带,由快到慢依次为:α1、α2、β、γ、δ球蛋白 D .形成明显的五条区带,由快到慢依次为:清蛋白、α、β1、β2、γ球蛋白 E .形成几十条区带 ( )22.关于2,3-BPG , 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 .是2,3-二磷酸甘油酸,是所有组织细胞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产物之一 B .通过降低Hb 与O 2的亲和力,使Hb 的T 构象更稳定,促进O 2向组织释放 C .2,3-BPG 浓度增高时使Hb 与O 2的亲和力升高,提高血液运O 2能力 D .2,3-BPG 存在于红细胞内,对红细胞利用氧进行有氧氧化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E .2,3-BPG 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对细胞的有氧氧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 23.某患者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而游离胆红素正常,同时尿胆红素检查阳性, 粪便呈现白陶土色,该患者的黄疸类型最可能是: A .溶血性黄疸 B. 肝细胞性黄疸 C .阻塞性黄疸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出现 E .以上三种都不可能出现 ( ) 24.下列哪一组分子几乎只能在肝脏.. 合成 A.胆固醇、脂酸、初级胆汁酸 B. 初级胆汁酸、酮体、糖原 C .尿素、胆固醇、酮体 D. 初级胆汁酸、酮体、尿素 E. 糖原、胆色素、尿素 ( )25.酮体合成与胆固醇合成都需要的酶是 A .HMG CoA 合酶 B .HMG CoA 还原酶 C .HMGCoA 裂解酶

血红素合成流程及调控方式

成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emoglolin,Hb)占红细胞内蛋白质总量的95%,它是血液运输O2的最重要物质,和CO2的送输亦有一定关系。血红蛋白是由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每一亚基由一分子珠蛋白(globin)与一分子血红素(heme)缔合而成。由于珠蛋白的生物合成与一般蛋白质相同,因此本节重点介绍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血红素也是其它一些蛋白质,如肌红蛋白(myoglobin),过氧化氢酶(catal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等的辅基。因而,一般细胞均可合成血红素,且合成通路相同。在人红细胞中,血红素的合成从早动红细胞开始,直到网织红细胞阶段仍可合成。而成熟红细胞不再有血红素的合成。 (一)血红素的合成通路(过程) 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及Fe++。合成的起始和终末过程均在线粒体,而中间阶段在胞液中进行。合成过程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δ-氨基-γ-酮戊酸(δ-aminplevulinic acid,ALA)的生成:在线粒体中,首先由甘氨酸和琥珀酰辅酶A在ALA合成酶(ALa synthetase)的催化下缩合生成ALA。ALA合成酶由两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分子量为60,000。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此酶为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

受血红素的反馈抑制。 2.卟胆原的生成:线粒体生成的ALA进入胞液中,在ALA脱水酶(ALa dehydrase)的催化下,二分子ALA脱水缩合成一分子卟胆原(prophobilinogen,PBG)。ALA脱水酶由八个亚基组成,分子量为26万。为含巯基酶。 3.尿卟啉原和粪卟啉原的生成:在胞液中,四分子PBG脱氨缩合生成一分子尿卟啉原Ⅲ(uroporphyrinogen Ⅲ,UPG Ⅲ)。此反应过程需两种酶即尿卟啉原合酶(uroporphyrinogen synthetase)又称卟胆原脱氨酶(PBG deaminase)和尿卟啉原Ⅲ同合酶(uroporphyrinogen Ⅲcosynthase)。首先,PBG在尿卟啉原合酶作用下,脱氨缩合生成线状四吡咯。再由尿卟啉原Ⅲ同合酶催化,环化生成尿卟啉原Ⅲ。无尿卟啉原Ⅲ同合酶时,线状四吡咯可自然环化成尿卟啉原Ⅰ(UPG-Ⅰ),两种尿卟啉原的区别在于:UPGⅠ第7位结合的是乙酸基,第8位为丙酸基;而UPg Ⅲ则与之相反,第7位是丙酸基,第8位是乙酸基。正常情况下UPG-Ⅲ与UPG-Ⅰ为10000:1。 式中A代表乙酸基,P代表丙酸基 尿卟啉原Ⅲ进一步经尿卟啉原Ⅲ脱羧酶催化,使其四个乙酸基(A)脱羧变为甲基(M),从而生成粪卟啉原Ⅲ(coproporphyrinogen Ⅲ,CPG

人教版必修一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作业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2017·西安检测)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主要原因是()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在层析液中的溶液度最高 2.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3.下图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4.(2017·山西名校联考)下列关于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无水乙醇提取到的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 B.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色素带的位置不同

C.研磨绿叶时不加CaCO3,则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变窄的比例相同 D.只画一次滤液细线会导致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宽度变窄 5.(2017·百校大联考)下列关于“菠菜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塞会导致滤液颜色变深 B.若发现菠菜严重缺乏Mg,则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 C.菠菜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光合色素的获得至少需要破坏3层磷脂双分子层 6.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适量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出现了不同的色素带,对色素带由上到下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叶黄素 B.第二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C.第三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是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D.第四条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7.(2017·东北育才学校模拟)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研钵中需加入二氧化硅、醋酸钙、无水乙醇和绿叶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8.(2017·江淮十校联考)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烘干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线粒体呈蓝绿色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人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原因是菠菜叶用量太少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所致 D.吡罗红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大部分染成红色 9.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相关试剂的情

牦牛血中血红素的提取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前言 (1) 1.血红素的结构及性质 (1) 2.血红素的提取 (2) 2.1:试验材料及药品 (2) 2.2.试验方法 (2) 2.2.1 提取原理 (2) 2.2.2 试验流程 (3) 2.2.3 试验步骤……………………(3-4) 3.结果与分析 (5) 4..参考文献……………………(5-6)

牦牛中血红素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以新鲜牦牛血液为原料, 研究牛血红素的提取方法和工艺。采用醋酸钠 法, 蒸馏法, 两种方法提取血红素, 通过试验来确定药品的最佳用量,醋酸钠添加量约为 0.7 倍, 氯仿添加量约为 0.1 倍, 丙酮添加量约为 4倍, 加水量 为约 1 倍,醋酸钠法是提取血红素的最佳工艺。 关键词:血红素提取离心分离蒸馏法醋酸钠法 前言:铁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机体缺铁能引起缺铁性贫 血, 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对儿童还能影响其智力发育, 引起行为改变, 如注意力分散、易烦燥、表情淡漠等。虽然铁在食品中广泛存在, 但由于它在食品中存在的形态不利于机体对它的吸收利用, 所以, 人们易患缺铁症, 特别是轻度缺铁较常见, 多见于儿童、妊娠妇女、哺乳妇女等。我国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症发病率很高, 目前常用的补铁剂是含铁的化学制剂, 主要有硫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这些补铁剂在人体内吸收利用率较低, 它们对胃肠道有不同的刺激作用, 常使患者食欲不振, 且铁离子在血液中浓度过高, 可导致体内铁负荷过重, 产生铁蓄积中毒。而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辅基, 简称卟啉铁化合物, 是很好的铁强化剂。血红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 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资源十分丰富,牦牛血中的血红素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由于有此特性在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主要研究的有CMC-Na法提取牦牛血中的血红素、低温乙醇发法提取牦牛血中的血清蛋白、牦牛血粉制备氯化血红素、牦牛血红蛋白活性肤酶法的制备工艺牦牛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醇法水解牦牛血红蛋白等研究工艺。从而更加清楚的了解牦牛血中红星无知的理化性质以及特有的作用。 1. 血红素的结构及性质 血红素是由一个二价铁离子镶嵌在一个原卟啉环而构成的称为铁卟啉的化合物,。卟啉环上的4个氮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2个氮原子与铁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另外2个氮原子则以配位键结合。铁原子以配位键与球蛋白分子的组氨酸残基上的咪唑环的氮原子相结合,以复合蛋白质的形式存在。铁原子的配位数是6,因此还有一个配位键能与其他原子连接。血红素的分子式为C34H33FeN4O4,分子量为633. 49。血红素为片状或针状的紫色结晶,不溶于水、稀酸、醚、氯仿及丙酮,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热醇或氨水中,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和肌肉中,是动物血液中的天然色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一种优良的铁强化剂及抗贫血药,在医药、食品、化工、保健品、建筑及化妆品行业中有广泛应用,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天津医科大学生化复试真题版

医科大学199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 1.点突变 2.苹果酸-天门冬氨酸穿梭 3.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 4.多功能酶 5.2,3-DPG 6.限制性核酸切酶 7.反密码子 8.基因顺式作用元件 9.载脂蛋白 10.CDNA 二、问答题 1.写出从UMP合成(d)TTP的途径。 2.葡萄糖-6-磷酸在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有何影响?(用Lineweaver-Burk二氏双倒数法作图表示) 4.血浆脂蛋白如何进行分类,各类脂蛋白在其化学组成上有何异同点?为什么?(功能和合成部位) 5.大肠杆菌DNA复制时,新合成的两条链是如何进行延伸的?(从酶及合成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6.比较肝及骨骼肌中进行的脱氨基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7.简述基因克隆的主要容? 8.真核细胞.mRNA 转录后如何进行加工修饰,意义何在? 9.写出三种直接生成乙酰辅酶A的具体反应(可用文字描述)及乙酰辅酶A的四种代去向? 10.用化学反应结构式完成下列反应(并注明酶的名称及辅助因子) (1)肝外组织将乙酰乙酸转变为乙酰乙酸CoA (2)丙酮酸生成乳酸 (3)谷氨酸生成ɑ-酮戊二酸和氨 (4)甘油醛-3-磷酸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 医科大学199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 题 科目: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 9、生物转化 2、支链氨基酸 10、外显子 3、编码链 11、A激酶 4、酶的活性中心 12、一碳基因

5、不稳定配对 13、鸟氨酸循环 6、Hogness 盒 14、基因突变 7、多功能酶 15、限制性核酸切酶 8、氮平衡 二、问答题 1、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与随从链的合成各有何特点?DNA聚合酶I和DNA聚合酶III各发挥那些作用? 2、那些化合物是联系糖、脂肪和氨基酸代的枢纽物质?为什么? 3、说明1,25-(OH)2-D3,甲状旁腺激素及降钙素对靶组织钙磷代的影响。 4、何谓联合脱氨基作用?并举例加以说明 5、何谓酮体?在何处生成?如何生成?何处氧化?如何氧化?酮体有何生理病理意义? 6、写出TCA中①各化合物名称②脱氨脱羧部位③不可逆反应步骤④循环中调节酶的名称及其催化的反应。 7、说出体糖转变为脂肪和脂肪转变为糖的可能代途径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名称] 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谱分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陈述法,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 【实验目的】 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2. 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讲述] 【背景知识】 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 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图示] 【分离产物结构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讲述] 【色谱法原理】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当选择某一个条件使各个成分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