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造就坚定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浙江大学农学院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从“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出发,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迎接建校110周年、本科教学评估、平安校园验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为契机,规范学生工作、创新学生工作,集中精力推进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培养和造就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以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方向的本科教育改革思路,在创新中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树立“三重育人”理念,创新载体,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表现出多样性、多层性、多变性,这就要求思想道德教育要有针对性。我院始终在思考教育的两个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共同的宏伟目标。围绕学生总的培养目标,用“两个共同”构建学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在“三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创新载体,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重基础,树立学生是树苗的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苗向上长,根在向下扎,提示我们育人工作的两个方向。我们提倡打基础好比育树苗.不是造房子打地基,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全面的。

我们鼓励学生珍惜大学生活,全面完善自我。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也是许多学生进入农学院以后学习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学院从新生始业教育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新生介绍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介绍本院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在学术领域的地位,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科学之一,农学学科又是生命科学中重要而极具活力的

学科;组织参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让学生对生物信息、生物技术在设施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正确引导和实地参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取专业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

另外,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建设,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专题的理论学习活动、创新理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团员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形成一个健全的覆盖全院的理论学习网络。

2.重过程,树立学生是主体的理念

学院本着“源自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机制的作用,探索与实践以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总支、学生会、宿舍自管会和学生助理等为载体的学生自律新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

学院建立了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做“项目负责人”、当“小干部”的平等参与和锻炼的机会。为此,学院学生会下设了素质拓展部,专管学生活动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申报和素质拓展分数的审核,此举极大鼓舞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如中秋晚会、春季博览会、校庆百米长卷、新生始业教育、学长交流会以及各类讲座等,均由“项目负责人”承办,学生们普遍体会到了第二课堂的系列活动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

3.重评价,树立学生是人才的理念

人才是第一资源。“多元智能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提示我们,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评价,应该更加关注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为此,我院提出实现素质教育纪实化、评价指标多样化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学院改变以往以第一课堂成绩作为学生评价指标的单一模式,制定了一系列学生评优秀推先进的制度规范。学院几年来评出并表彰和资助了各类优秀基层班级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向党组织推荐优秀青年多名。学院还推出了学生品德测评纪实化新体系,该体系遵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化、纪实化的原则,变学校评定为主为学生自我评定为主,更注重对大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和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量化考核,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

二、构筑“立体式”体系,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在优势互补中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学院根据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培养计划,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广大学生在出色完成第一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体艺术活动等方面锻炼成长,着力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的氛围,较有成效的主要工作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以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共中央16号文件的指引下,农学院深入贯彻其中的指导方针: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社会实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为着力点,统一思想,奠定基础

为提高试点工作的实效性,农学院本科生总支通过制定“二个八”教育活动提升党员素质,以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领悟,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自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全面展开以来,农学院本科生总支领导、老师高度重视、深入调研、通过多种形式抓好理论学习。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建明带领总支委员、支部书记深入学习,多次专题研讨制定学生党员学习计划。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党员动员调研专题座谈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最大的爱国”主题学习讨论会、学习“温家宝总理回信精神”支部会、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专题学习会等理论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党员理论水平;通过组织党员观看红色影片《走出西柏坡》熏陶革命优良传统;通过开展学生党员《优秀读书报告》评比活动提高党员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本科生总支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重温入党誓词、践行科学发展观、立志报效祖

国”宣誓仪式让党员意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树立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理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引我前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锻炼党员能力,提高学习成效;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农村调研活动使得大学生了解三农,培养农科学生与农村农民的感情。

本科生总支重视党员参加实践活动,让党员在实践中领悟、在奉献中成长。组织“向奥运献礼,向祖国致敬”倡议许愿活动,倡导大学生理性爱国、为奥运加油的爱国主义情怀;利用五一长假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年风云录—与老干部、老党员企业家面对面访谈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培养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组织党员进社区宣讲科学发展观活动让普通百姓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共建和谐社会;五四青年节那天组织党团员志愿者开展“西湖环保行”活动,倡导“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从我做起”的理念,一个老人的评价反应了本科生总支开展教育活动以来所取得的成效:‘你们这一代青年有如此强烈的环保意识,真是很令人高兴!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必要求从身边做起,而你们已经出发……看到你们,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3. 建立组织制度保障体系,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为使本科教育的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学院首先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学院组建后,学院在全校首先召开了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建立了推进本科教育改革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保障体系,营造了全员育人氛围,建立健全高素质本科人才培养的组织制度保障体系。

(1)本科教育一把手负责制。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工作作为学院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学院建立之初,为推动本科教育改革,成立了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的本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的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使学院的教书与育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在院党政联席会议上,都把教风学风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导师制、毕业生就业、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作为主要议题,认真研究讨论,制定目标、规划。同时明确规定,学院本科生教学由分管院长全权负责,系里由系主任一把手全权负责。

(2)本科教育一票否决制。本科教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一流学院的根本保证。学院规定教授、副教授必须上本科生的课,规定凡是在本科教育中,

学生评价教师的成绩没有达到优良的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在岗位聘任中下浮一级聘任。同时规定连续两次学生评价教师成绩最低的停止本科教育任务。做到了在本科教育中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一票否决制。例:在2002年岗位聘任中我院有一位教师按照业绩,根据聘任条件可以聘8级岗,但是他在学生评价教师的成绩只有合格,最后只能聘7级;另一位教师同样原因下浮一级聘3级。

(3)本科教育全院一盘棋。学院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的培养来开展,建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全院教师积极参与重视本科教育的局面已经形成。在2001年学院在浙江大学首先实行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建立了以学院党政领导重视参与本科教育,全院教师积极行动,全院各级组织、群众团体积极工作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围。为了统领全院的本科教育,学院在每次聘岗中,降低科研、研究生教育的比例,把本科教育的比例提高到学校规定的2倍,同时对从事本科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暑期社会实践的带队教师给与业绩点。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全院形成人人关心重视本科教育的良好氛围。

(4)本科教育出台了一整套规章与制度。为使得本科教育的各项工作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几年来,学院围绕教学工作条例、教学工作规范、提高教学质量与监控、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等工作。《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及《考核办法》、《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导师制实施办法》、《免试研究生推荐办法》、《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意见。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有班主任、导师的推荐意见等等。

4.坚持本科生导师制,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院在浙大率先实行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学生从大一入校并逐渐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环境后即安排一位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导师,全程指导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和实践活动。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我们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办一流学院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本科生导师制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平等、互动、宽容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通过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得

以充分发挥。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促使本科教育与教师的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了解学科、早与教师接触,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学生申报大学生挑战杯和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三年来,我院学生申报的校级课题数及获奖数均列学校前茅,我们的一大批教师都作为学生科研的指导教师,与大学生一起制订方案。通过相互接触与交流,让导师在思想和学业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使其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奋发学习的自觉性,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正确选择发展方向,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师制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5.推行首席主讲教师制,强化本科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整个大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建设水平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体现。因此,课程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学院率先在全校内开展首席主讲教师制度。实现首席主讲教师负责制是为了打破系与(所)相互间的界线,把原来分散的教学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建设一支热爱教学工作,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积极推行完善首席主讲教师制度,学院院长带头担任全校公共课的首席主讲教师。2000年首批确定了10门系列课程的首席主讲教师,这些教师均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对本科教学认真负责,其中教授所占比例达63%,2002年主讲教师中教授比例已达82.8%,2003年教授比例已达82.7%。博士生导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占全校之首。

首席主讲教师制推动了本科平台课、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多媒体和“双语”课程教学。加强本科生平台课及精品课建设:平台课建设要求以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为主要内容,能体现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科学的前沿领域,课程具有探索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如:植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农业生物技术等,课程采取招标形式,并由学院学科经费给予资助,从2001年开始,学院已推出本科生平台课9门;此外,自1999-2001年先后有四批共计20门课程被列为学校“211”重点建设课程,另外还积极申报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2年有7门课程被列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已有27%课程被列为

校级以上的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20门课程被列为学校“211”重点建设课程;增加“双语”课程教学力度,目前已有8门本科生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

6.率先召开家长大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我院还在全校率先召开家长大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听取家长对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学院—学生—家长”互动的教育模式,努力研究家长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院组建以来已经召开了三次学生家长大会,大会期间学院院长和分管教学副院长亲自向家长介绍学院的基本情况、学科的发展前景及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举措,优秀学生的代表向家长汇报了学习、工作的经验,此外,学院还组织本科学生家长参观了学院各系实验室和现代化的实验农场、召开各系学生家长座谈会和学生班级家长会并组建成立学院本科学生家长委员会,充分听取家长们对我院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充分了解学院,宣传学院,并和学院一道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家长大会的召开,建立了“学院—学生—家长”互动的教育模式,让家长了解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各方面表现情况,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尽早树立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为学生成才起到保证和监督的作用,为学院实现办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于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广大学生家长的交流与联系,听取学生家长对学院建设和本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同时也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本科学生家长会的召开是对我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和赞同。

7.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教育管理模式

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首先要有一个组织完善、运转效率高的教学管理组织体制,来从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管与评价等工作。根据不同的管理与监控职责,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本科教学管理体制,学院形成了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组织,学院设有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和本科教育科;由系主任分管本科教学,并配设教学秘书,明确了系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本科生的教学管理。学院的两级教学管理组织负责全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日常运转,同时学院还设立了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负责重大本科教学事项管理,如专业设置、教学制度制定、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另外还成立了学院教学督导组,由教学经验丰

富的资深教授担任,负责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这种纵向的教学管理体系,构成了较完整的教学监管体系和教学信息通道。

三、完善“互动型”机制,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规范性

1.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两课”教学的主线

近年来,学院在“两课”教育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主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两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思想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中,我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三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融入到“两课”教育中去,并渗透到“两课”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去。第一,用科学理论塑造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第二,凸现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特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计划上突出民族精神教育专题,在内容上注重三方面:其一,民族精神的传统品格;其二,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丰富了民族精神;其三,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要求。在教学目标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着重培养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团结统一意识、自强意识。第三,用辩证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强化知行统一,将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理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达到认知,还要使学生把这种认知通过社会实践内化为一种信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因此,在思想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中,我们注重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达到参与式教学,形成教学互动,并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内化过程,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切实地树立起民族精神。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教学中,我们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内化为坚定的内心信念。

2.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神文明共建基地、社会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学院鼓励学生开展了与校外各种社会公益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建活动,加强军民共建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对学

生开展以“四情(爱国情、民族情、改革情、世纪情)”、“三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学院和系部、班级积极与乡镇企业、农村建立联系,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为民服务意识。

3.建立一流的本科实践教学基地

实验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在实验室里学习和锻炼是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各方面创新素质教育、训练和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实验室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素质过程中,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就要建设硬件、软件和环境都一流的实验室。实验室要建设成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本科生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创新的发源地。为此,学院在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学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确定分管领导,组织班子,负责种子楼的改建与内部建设。学院出加强重点投入,现建成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为深化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验中心4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300平方米,一年来实际承担的实验人时数达75000人次,承担分子生物学等实验达18000人次。开设了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四个实验平台,目前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拥有2230平方米实验室和辅助用房,本科教学用仪器设备总金额近600万元,优良的实验实习条件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本科生实验中心设施建设在全校处于领先地位,本科生实验中心基建项目在全校同类项目建设中夺魁,获学校优质工程奖。

4.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一是思想与人文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院抓好三导:导向、导读、导讲。“导向”是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方向,要紧随形势、关注焦点、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选择主题教育活动,抓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导读”是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导讲”是每学期都有重点、有选择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办讲座,传授治学之道,指点成才之路,介绍前沿知识。

二是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加强科研创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加强宣传和动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学院积极组织广大同学申报浙江大学“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训练项目(SRTP)和农学院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等学校和学院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做好浙江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在已经取得国家奖、多项市级奖的基础上,力争在市乃至全国获取更多科技奖项。

三是暑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利用暑期,围绕“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学以致用,服务大众,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坚持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结合的原则,以“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和基层,自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实践,经受锻炼,接受教育,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是强化制度育人功能。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努力探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能。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行为向社会规范认可的方向发展,主要包括学籍管理、行为管理、奖学金以及各种评价制度等。在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奖学助学、勤工俭学、心理咨询等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

四、“三全”育人工作的具体成效和未来展望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所以“三全”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育人工作的长效性,更要注意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养成过程。既重视贴近大学生情感的教育,又重视思想理论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深刻地认识到治校先治德,教书先育人,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工程,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会抓出成效;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要真正形成“三全”育人的教育观,树立全员育人意识;要完善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三全”育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要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增强他们育人的政治责任心,用自己出色的工作和模范行为去带领和团结广大教师一起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也不断地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我们应适时调整农学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面向未来的科学家、企业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朱集镇三小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我校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模式。 一、全员育人:“两项制度”形成德育合力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和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德育合力“全员育人”体现在树立“全员参与”的大德育观.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和各有关部门都具备育人意识.承担育人职责,相互配合,交叉合作,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渗透协调、完整和谐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和格局。学院通过夯实“两项制度”.建立起全体教职工互动、全校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从而使德育领域大大拓宽,作用大大加强。“全员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制度。学校强调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是教育者.包括行政和后勤管理人员。除辅导员外,要求全体教职工至少担任一个教学行政班的兼职班主任.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发挥育人功能。班主任要通过与学生谈话、心理辅导和参与活动.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制度。学校积极探索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和齐抓共管的德育新机制党委办公室和组织部抓好“党员先锋工程”;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教育工作:学生工作系统着力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爱校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共青团充分发挥课外活动育人的功能.培育会做人的好青年,构建奋发向上、止于至善的校园文化。 二、全程育人:“三位一体”贯穿德育全过程“全程育人”应用在大学生德育方面.就是要认真研究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本规律.精心规划学生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阶段的德育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进行针对性教育,把德育的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大学生德育的内容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其根本就是做好“四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品质、全面的素养,成为“坚持社会良心、承担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坚守做人的原则和道德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模块.实现了“全程育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培

全员育人实施与方案

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 --xx中学全员育人实施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贯彻落实滕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全员育人特色学校建设的文件精神,在全校实施以"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主要式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位育人"的管理机制,构筑起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形成"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的浓厚氛围,特制订本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实施全员育人,形成育人合力,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育人管理效能,形成"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的长效育人机制。 二、工作目标 总的目标是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建立全员育人新机制,逐步形成"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的长效育人机制,促进学校良性与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规养成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建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不断进步。 (三)建立学校、导师、家长多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促进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三、实施要求 实行全员育人责任制,学校成立全员育人领导小组,并使全员育人责任到科室、到人。通过"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位育人"的目标。 (一)、管理育人 管理育人主要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实施,实施主体是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班主任。学校领导干部是全员育人的组织者和首要责任人,通过开辟育人新渠道,实行定点联系级部、班级,了解育人落实情况;多点联系学生,加强育人实践,获得育人体验;定期联系家长,增强沟通与交流。努力推进各项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科学的政绩导向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督导监督机制,科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以规办学行为为基础,全面推行精细化育人,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督查,提高管理效能。 班主任要发挥班级的管理核心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加强与课任教师、家长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管理育人共分三个面: 1、是岗位管理育人。政教处和团委,要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上级有关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为依据,健全学校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大纲所规定的八个面的教育。 安监办要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安全教育课,举行安全演练,让学生了解常发的安全事故和预防规避安全事故的办法,掌握自护自救技能。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隐患。 教导处要指导和监督全体教师设计落实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总务处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和蔬菜,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做好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和安全工作。 工会和办公室要加强师德教育,恪守师德规,要求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级部主任要落实岗位目标中的"德育目标",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结合本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本年级的德育工作。

全员育人导师制个人总结

全员育人导师制个人总 结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全员育人导师制个人总结 朱秀云 我校就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度,整个过程倾注了学校管理的智慧,也得到了全体师生积极的配合和理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学校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导生结对帮扶。所有任课教师人人都要担任导育学生的任务,每名教师导育10名左右的学生。从日常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到人生理想,甚至学生的家庭生活与业余爱好,老师们与学生的交流涉及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关心发展也由责任逐渐转化为感情,真正将教学范畴扩展到了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业辅导。 成长导师制度试行以来,学校将正确定位成长导师角色作为导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教师在践行导师责任时更多了几分理解与敬业。 首先,成长导师是学生敬仰的对象—老师。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必须努力做到用人格魅力打动学生,有所长,有所教,有所启发,使学生认可和敬佩,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能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成为引导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榜样与师傅。 其次,成长导师要努力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人—朋友。成长导师要能够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倾心交谈,当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师。除践行日常的学业辅导与督促职责外,导师通过日常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

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 最后,成长导师是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可依赖的人---长辈甚或父母。学生在校园中,远离父母的照顾,生活上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不便与困难,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在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照顾更易让学生感动和受到教育,也能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上,我校采用了简便可行的成长导师手册,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 第一,谈心交流方式方法多样,促进师生沟通和家校间沟通。每月的第二周是导师与导生谈心交流周,在这一周内,教师要找自己辅导的学生进行谈心,学生也可以主动找教师交谈。导师要将交谈内容整理后记录在成长导师手册上,以备以后查阅。除以之外,教师还要抽出时间与受导学生的家长进行交谈沟通,可以使用电话、飞信,也可以家访或邀请家长到校,随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另外,学校还定期安排导师导生丢沙包、集体跳大绳等互动活动项目,加强师生了解,增进师生感情。 第二,个案分析与反馈小结是资源和经验的积累。 每月成长导师要从自己辅导的学生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个案分析,以便更好的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的定期反馈、汇报及发展情况记

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的具体措施

“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校于2017年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为实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充分互动和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特制定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的具体措施。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进一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寻找挖掘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健康发展。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三、导师职责 (一)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心学生的生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分配学分、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育学生严肃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遵守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创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受导学生义务 (一)与导师坦诚交往,彼此尊重,互相信任; (二)恳请导师分析自身状况,制定发展规划; (三)主动做好阶段发展分析,定期向导师汇报; (四)谦虚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 五、导师的选聘 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⑴学校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并通过一定渠道向学生公布任课教师的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教师的情况;⑵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⑶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⑷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⑸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最

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五十一中沈萍 数学是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工具.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以及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的强化等问题. 一、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比如通过数学的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史是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给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产生了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以及以等积变换求体积等朴素的数学辨证思想,刘徽的割圆术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国在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我过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的领先的地位;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这些史实和事例,说明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也为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2.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教学中应当注意渗透以下观点: (1)运动、发展的观点。在中学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内在矛盾,都是运动的、发展的,使学生充分认识一个数学对象自身的矛盾形态,而且利用这种矛盾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2)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学数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比比皆是。例如:‘‘未知与已知”、“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动态与静态”等等。我们是在解某些系数中会有字母的和方程组时,可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末知数。 (3)量变质的观点.数学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辨证过程. (4)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总是互相制约的.要教育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把握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类此\联想.变换.数行结合等,既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又提供了探索这种联系的方法. 3.个性品质方面教育 严谨与抽象是数学的特征,也是数学对于一般文化修养所提供的不可缺少的养分,通过数学中严密的推理.论证,通过错例分析.检验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及条件的等价性等,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思考.言必有据以及实事求是.不轻率盲从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数学需要智慧,更需要热情和毅力,尤其需要开创精神.数学是发展的.其历程又是艰难曲折的.通过数学教学,要培养学坚忍不拔的意志;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推广命题.难题巧解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造就坚定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浙江大学农学院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从“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出发,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迎接建校110周年、本科教学评估、平安校园验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为契机,规范学生工作、创新学生工作,集中精力推进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培养和造就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以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方向的本科教育改革思路,在创新中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树立“三重育人”理念,创新载体,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表现出多样性、多层性、多变性,这就要求思想道德教育要有针对性。我院始终在思考教育的两个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共同的宏伟目标。围绕学生总的培养目标,用“两个共同”构建学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在“三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创新载体,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重基础,树立学生是树苗的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苗向上长,根在向下扎,提示我们育人工作的两个方向。我们提倡打基础好比育树苗.不是造房子打地基,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全面的。 我们鼓励学生珍惜大学生活,全面完善自我。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也是许多学生进入农学院以后学习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学院从新生始业教育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新生介绍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介绍本院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在学术领域的地位,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科学之一,农学学科又是生命科学中重要而极具活力的

学校全员育人制度实施方案

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学校德育工作机制一、指导思想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抓出实效,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针对目前学校生源实际状况和教育学生难度增大等问题,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制定《全员育人制度实施方案》。目的是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明确任务,加强管理,落实学校办学目标,推进我校办学水平。 该方案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对教育对象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并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系统。 二、具体内容: 1、抓好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本学年学校由于人事变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也有所变化,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煜锟;副组长:赖声金。学校将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2、加强师德建设。学校继续开展市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进一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增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的意识,使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将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倡导科学的管理方法,重视过程管理与目标

六大核心素养符合育人实际

六大核心素养符合育人实际 近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9月14日中国教育报) 一直以来,教育界都在探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虽然没有得到最终答案,但是以此为契机提出的教育目标、育人理念层出不穷。无论这些目标、理念是否正确,又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反映出教育者对核心素养的思考。此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正是对于已有教育理念、目标的提炼,更加符合当下学生的发展实际。 细数这六大核心素养要点,其实并未脱离以往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只是,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理念中,提炼出最契合当前学生实际、社会实际、教育实际的核心素养,绝非易事。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的教育目标、理念即使再大再全,最终关注的只是学生某一方面的素养。因为在中高考指挥棒未改变的现实下,学生素养培养多集中在顺利通过中高考这一关上。如此,全面培养人便成了一句空话。如今,在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中高考改革已成定局,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核心素养也将逐步落地生根。 教育向来是民众关注的热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被民众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凡是有利于孩子终生幸福的、全面发展的措施,社会层面肯定会予以支持。但也不可否认,发展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美好愿景,与当前“假素质真应试”的教育形势格格不入,核心素养要想落地生根,必然会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对垒。 真正树立起六大素养支撑的学生成长“标杆”,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既需要顶层设计发力,不断推动教育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也需要社会层面更新认知,在舆论上“声援”六大核心素养。当然,除了营造外围环境之外,校长的教育理念要变,教师的教育方法要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变。 这六大核心素养不应该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应步步推进,直至催生新的教育常态。全体民众只有从思想到行动上予以支持,核心素养才会离落地生根更进一步。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的内在关系——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观点快递: 学校的育人职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汲取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立足新的实践,对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强化课程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书育人,授业传道,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的制度和机制。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与此相应,学校的育 人职能,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 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 基于对课程教学、学校教育、人的德行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把握,古往今来,众多的教育思想家对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课程教学担当育人职能的必要 性、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阐述殊多。 在中国,古老的六艺之教,本质上亦即德行之教。在西方,柏拉图等古代先 哲同样开启了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内在关系的思想传统。

近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主 张,宣称道德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明确指出: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起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 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式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思想史上这些丰富的论述,尽管各有瑕疵,但其中于课程教学于知识传授中 谋取人的德行发展的思想,则逐渐凝淀为教育学中不易的基则,也为我们当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反复的智慧资源。 建国以来的实践形态 建国以来,我们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态。加强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就高校思想政 治课程建设问题正式颁布了进40 份专门文件,一些关于高等教育或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文件中,也大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作出过明确论 述。 在关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不少的文献还从更开阔的视野 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加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之责,所有教师都应该教书育人。 1987 年5 月29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 作的觉得》,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指出:“要按照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54624260.html,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研究 作者:马丽萍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02期 摘要: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要深入挖掘通识与专业课思政元素;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要增强教师队伍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在“制度”,制定相关制度才能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教师;制度 doi:10.16083/https://www.360docs.net/doc/254624260.html,ki.1671-1580.2020.02.01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2—0074—04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各个高校需要努力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方法,发挥育人合力。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的重点依然是发挥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要,以学习为中心,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从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等导入教学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方法与艺术,实施专题化与微课、慕课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讨论、演讲辩论、情境模拟等形式,增强师生教学互动。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微课。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全员育人岗位职责

山海天实验小学全员育人岗位职责 (修订稿)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新模式。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一、校长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领导制订全校德育长期、中期、近期目标。 3.对学校德育工作负全面责任,加强德育工作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检查落实评估,审批德育干部、班主任的工作。 4.领导和协调党政、工团、各处室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真正体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社团育人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全员育人的氛围。 5.领导构建德育工作体系,组织管理系统,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造良好育人条件,指导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二、党支部书记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

决议,努力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团结党内外干部和群众,保证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2.认真做好党务工作,制定党支部计划,做好工作总结,主持支部委员和党员大会,安排好“三会一课”活动,做好党员的政审和鉴定工作,党支部改选等工作,并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3.加强学校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过好组织生活,监督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善于发扬民主,接受党员的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搞好廉政建设,党风建设。 4.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强,深入群众,深入教学第一线,掌握思想动态,关心群众生活,经常分析研究群众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坚持每学期一次民主评议活动,评议党员、评议干部、评议学校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激发全体教职工的进取心和凝聚力。 5.教育党员做育人的先锋模范,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一支育人先锋队。 6. 领导工会、妇女、团队等组织开展教育工作,发挥好党团组织的优势作用。 三、德育副校长 1.在校长领导下,围绕德育目标,制定落实措施,负责学校德育工作。 2.负负责审查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落实各种教育活动。 3.指导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班级考核工作,组织好班主任培训、考评等工作。 4.重视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团队干部、班主任、思品教师的骨干作用,

“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实施方案

“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我校于2011年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为实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充分互动和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特制定全具体方案实施措施。 二、工作目标: 1. 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 进一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寻找挖掘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健康发展。 4. 关注“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对他们实施个性化、差别化教育, 制定具体有效的个性化方案。 5.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6.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

育人工作经验总结

[标签:标题] 篇一:教书育人成果工作经验总结 教书育人用真心 ——学习师德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一)、用亲和之心架设教育之桥 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二)、用无私之心铺就事业之路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学之梯 在学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成为我的事业追求。我认真钻研,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 (四)、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五)、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

全员育人阶段性总结

全员育人阶段性总结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了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全员育人实施与方案

全员育人实施与方案 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 --xx中学全员育人实施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贯彻落实滕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全员育人特色学校建设的文件精神,在全校实施以"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主要式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位育人"的管理机制,构筑起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形成"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的浓厚氛围,特制订本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实施全员育人,形成育人合力,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育人管理效能,形成"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的长效育人机制。 二、工作目标 总的目标是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建立全员育人新机制,逐步形成"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幸福教师"的长效育人机制,促进学校良性与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规养成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建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不断进步。 (三)建立学校、导师、家长多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促进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三、实施要求

实行全员育人责任制,学校成立全员育人领导小组,并使全员育人责任到科室、到人。通过"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位育人"的目标。 (一)、管理育人 管理育人主要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实施,实施主体是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班主任。学校领导干部是全员育人的组织者和首要责任人,通过开辟育人新渠道,实行定点联系级部、班级,了解育人落实情况;多点联系学生,加强育人实践,获得育人体验;定期联系家长,增强沟通与交流。努力推进各项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科学的政绩导向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督导监督机制,科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以规办学行为为基础,全面推行精细化育人,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督查,提高管理效能。 班主任要发挥班级的管理核心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加强与课任教师、家长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管理育人共分三个面: 1、是岗位管理育人。政教处和团委,要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上级有关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为依据,健全学校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大纲所规定的八个面的教育。 安监办要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安全教育课,举行安全演练,让学生了解常发的安全事故和预防规避安全事故的办法,掌握自护自救技能。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隐患。 教导处要指导和监督全体教师设计落实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总务处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和蔬菜,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做好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和安全工作。 工会和办公室要加强师德教育,恪守师德规,要求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级部主任要落实岗位目标中的"德育目标",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谭成兵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第06期 摘 ; 要:职业院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影响着学生就业竞争力。“工学结合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力量,推进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工学结合 ;双元育人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2(c)-0175-02 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发展中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很多职业院校办学的重要模式。工学结合双元育人,是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迎合时代发展要求,了解经济发展的形势,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组织学生的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完成理论和实践培训,更符合当前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 ;工学结合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简单来讲,工学结合双元育人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行業发展现状和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其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将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加以融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以项目驱动为载体,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岗位能力培训结合,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的异质性,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主要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遵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以工匠精神为指导,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2 ;工学结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的运行 2.1 创新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实践中,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工匠精神的培养较为重要。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体现专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全员育人岗位职责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山海天实验小学全员育人岗位职责 (修订稿)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新模式。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一、校长 1.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 .领导制订全校德育长期、中期、近期目标。 3 .对学校德育工作负全面责任,加强德育工作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检查落实评估,审批德育干部、班主任的工作。 4 .领导和协调党政、工团、各处室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真正体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社团育人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全员育人的氛围。 5 .领导构建德育工作体系,组织管理系统,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造良好育人条件,指导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二、党支部书记 1. 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

决议,努力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团结党内外干部和群众,保证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2.认真做好党务工作,制定党支部计划,做好工作总结,主持支部委员和党员大会,安排好“三会一课”活动,做好党员的政审和鉴定工作,党支部改选等工作,并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3.加强学校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过好组织生活,监督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善于发扬民主,接受党员的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搞好廉政建设,党风建设。 4.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强,深入群众,深入教学第一线,掌握思想动态,关心群众生活,经常分析研究群众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坚持每学期一次民主评议活动,评议党员、评议干部、评议学校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激发全体教职工的进取心和凝聚力。 5.教育党员做育人的先锋模范,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一支育人先锋队。 6. 领导工会、妇女、团队等组织开展教育工作,发挥好党团组织的优势作用。 三、德育副校长 1.在校长领导下,围绕德育目标,制定落实措施,负责学校德育工作。 2.负负责审查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落实各种教育活动。 3.指导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班级考核工作,组织好班主任培训、考评等工作。 4.重视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团队干部、班主任、思品教师的骨干作用,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懂教育的德育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