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观察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大班观察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大班观察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运用水栽风信子培养大班幼儿观察力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湖州第三幼儿园课题组

【内容摘要】在幼儿园大班利用水栽风信子这一特定种植方法、特定种植对象,依托集中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运用记录、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幼儿全面、深入观察风信子整一个生长过程,在过程中构建运用水栽风信子提升幼儿观察力的支架并整合各方面能力发展,达到明显提升幼儿的观察力目标。

【关键词】水栽风信子大班幼儿观察力

一、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1.幼儿观察力分析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哪怕是十分相似的两样物体,也必然有它的区别。我们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然而良好的的观察力就表现在能够“同中求异和异中寻同”的能力上。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幼儿的观察不只是看,也包括各种感官的运用,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甚至尝尝、摆弄摆弄,都是观察的组成因素。但是幼儿的观察缺乏稳定性,难以细致和持久,往往浅尝辄止,喜新厌旧;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容易受到身边事物的突出外部特征及当时的个性情绪、兴趣所支配,并且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下去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这就需要引导者在幼儿观察是给予一定的目的性,让幼儿带着目的去观察,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例如:“水仙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小鱼在水里是怎么游的、沙子里藏着什么东西等。”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幼儿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大约能达到12分钟。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有时不到一两分钟。所以教师在选择观察对象时也应该根据幼儿上述特点合理选择观察对象。综上所述,我们幼儿教师要利用幼儿在园期间发展其良好的观察力,对不良的观察力加以指导和纠正,让不好的变好,好的更好。那么,怎样才能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培养、发展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就成了幼儿教师要研究的新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题为吴兴区2012年度的教研课题,批准文号:吴研训[2012]7号。课题组负责人:孙俟萁。执笔:姚静雯。课题组成员:孙慧红、俞吉如、朱瑾。

2.观察力在大班幼儿智力发展中的重要性

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都是由一双双智慧的眼睛通过观察得来的。所以,观察实际上是人们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而观察力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挖掘能力,它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儿童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正确引导儿童“观察”在幼儿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懵懂的幼儿对于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的充分认识都应该从观察开始。尤其是从身边的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便是重中之重。

当幼儿进入大班以后,观察力的发展也随之有了逐步的提高。观察的目的性明显提高了,且观察的持续性延长,此时教给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更重要了,也显得更加迫切。孩子刚开始的观察时没有目的性和规范性,这时老师要给出一些有方向性的指引和提示,引导孩子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从而培养幼儿全面的观察习惯。

3.幼儿园植物角创建的需要

在任何一个幼儿园都会有形形色色不同的植物角,在植物角里种植着各种不同的植物,品种繁多,有观赏花卉、发芽植物、常绿植物等等。大班的植物角往往会在植物旁放一些植物种植的小知识、小提示,会有供幼儿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日常浇灌情况的记录本,在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同时,记录、分析、总结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课题组提出“运用水栽风信子培养大班幼儿观察力的实践研究”的设想,在植物角利用风信子这一特定的植物,通过分组比较种植法,实现幼儿在操作记录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收获经验增长知识。

二、同类课题综

植物角种植植物在幼儿园没什么稀奇,一线的幼儿教师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内蒙古日报社幼儿园的卢文侠老师写有《幼儿园植物角的创设》,讨论了在幼儿园中怎样更好的创建植物角供幼儿操作实践;汉滨区幼儿园邝小丽老师写有通讯《开辟种植角培养幼儿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直埠二小汪伟江老师《浅谈如何培养儿童观察力》,通过实际教学阐述了培养儿童观察力的方法;泊头职业学院孙丽花写有《如何培养幼儿观察力》,详细的阐述了幼儿观察力的特点、观察的兴趣。除此之外,利用游戏、绘画、阅读等各种手段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还没有通过一种植物,采用一种

特定的种植方法(水栽)来培养幼儿观察力的研究。

三、概念的界定

观察是指有预定的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的基础。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因此,在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应当重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和在托儿所、幼儿园的游戏、学习活动过程中,经过家长、教师的精心培养和训练,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不太明显的特征。它对儿童的学习、工作、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课题中我们之所以要选择风信子及水栽种植这一特定方法进行分组实践,是因为:1.风信子在种植前外形类似洋葱,且个体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种植一段时间后个体差异明显,花苞、成花形状颜色完全不同,这对幼儿的观察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对他们的观察兴趣有很大的提高。2.水栽种植的好处在于幼儿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风信子根部的生长情况,并在玻璃种植器皿上直接操作、记录情况,使结果更加直观。3.将幼儿进行分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同提供不同外界干扰因素,帮助幼儿发现不同的外界因素对风信子的种植有着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幼儿在操作实践的后期小组比较中发现更多的不同,提升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对象

(一)研究的内容

1.利用水栽风信子培养大班幼儿观察力的研究。

2.详细的开展过程。

(二)研究的目标

1.利用风信子这一特定的植物,通过水栽这一指定种植方式,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力。

2.在种植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合作性,体会乐趣,增加爱植物爱生活的情感。

(三)研究的对象

湖州第三幼儿园东白鱼潭园区大一班、大二班。

五、研究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研究角度都很具体形象,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记录法、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

(二)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2年2月——3月

1.查找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申报方案。

2.以幼儿观察力为依据,分别对幼儿进行分组。

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组织活动,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课题资料。

中期汇报阶段:2012年7月

1.课题撰写课题中期报告。

2.针对中期报告中整理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整相应的措施。

继续实施阶段:2012年9月——11月

深入实施课题阶段,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课题资料。

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分析和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和课题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三)研究措施:

1.用观察和分析法对幼儿观察力进行评价

通过小班、中班两年的接触,老师对班上每一位幼儿的观察力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就能对幼儿的观察力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对幼儿观察力的正确判断是检验实践成果:对幼儿观察力是否有所提高的合理性前提。

2.观察、记录、分析法,具体展开实践研究

课题组选定三幼东白鱼潭园区大一、大二班作为实验班,按照课题组拟定的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活动,详细记录过程,分析活动的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展开有效的反思。教师特别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交流、分析记录的表现。

(1)以小组开展种植活动,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利用点滴机会,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风信子,小组开展讨论并进行记录(如绘画、记录表等),使幼儿在真实面对风信子的情况

下,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探究,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坚持性和责任感。

(2)对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疑问解答。这个过程可以是老师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也可以是幼儿间相互提疑解答,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幼儿解决他们在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他们下一步的种植和观察提供帮助。

(3)以集体活动、临时的集中谈话等形式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和讨论。幼儿在观察后,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这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和能力。通过交流梳理已有的信息、观点,使幼儿验证自己观察结果的价值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观察的兴趣、提升科学观察的方法。

3.划分阶段,对幼儿的观察力是否得到提高进行分析、评价

适时的对幼儿进行观察力分析能使我们及时的掌握活动的效果,并对实践操作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调整。

4.凭借种植活动整合其他领域内容

单独的种植活动来开展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是片面的单一的,有机而合理的整合其他领域内容可以更全面的检验研究的成果。如让幼儿绘画不同时期风信子的生长状态、说一说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感受(特别同伴合作时的感受)等等。

5.家园合作,使研究开展的更全面、深入

对幼儿观察力的提升单靠老师在幼儿园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家园配合就显得由为重要,本课题中家园配合对研究的进度、效果有着补充的作用,家长在记事本上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我们对研究方法、研究措施进行及时的调剂,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体会,丰富研究报告内容。

六、研究成效与分析

一、构建运用水栽风信子提升幼儿观察力的支架

1.制定阶段目标,明确观察力提升过程

在种植水栽风信子的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用眼睛观察风信子的变化、比较不同组风信子的差异,用脑思考风信子差异的形成、寻求如何让自己的风信子长得更好的方法。教师则需要用眼去观察幼儿的观察、记录过程,用脑分析如何指导幼儿更细致观察、提升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的被动观察转变成主动观察。幼儿观察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教师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水栽风信子是一个种植的过程,需要幼儿有充分的耐心的同时还要有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有机会观察到风信子新的、不断变

化的现象。

我们教师为幼儿的观察能力设定了三个阶段性学科目标,分别是:(1)幼儿能按时主动、有效的观察、养护风信子,并记录养护的过程。(2)幼儿能进行发现式的观察,并学习用多种方法记录观察过程、观察感受。(3)幼儿能探究性的观察、比较各组风信子不同,分析原因。

这三个目标的设定是递进的关系,并且是依据风信子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教师指导幼儿观察的策略、大班幼儿应有的观察能力水平而设定,即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是对大班幼儿观察力有一定的提高。

2. 灵动指导策略,加强观察力提升

(1)尊重、支持幼儿的观察过程

幼儿永远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在整个种植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去观察,不要肆意的打断幼儿的劳动、观察、讨论、记录。大班的幼儿已有种植植物的经验,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会讨论会商量,教师只有适宜的介入才能引导幼儿更好的观察、丰富幼儿观察的角度,起到提升观察力的推动效果。

(2)观察、分析幼儿的观察行为

幼儿观察力的提升是在水栽风信子种植的过程中得到的,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分析幼儿的观察行为是否有效,是不是在他们原有的观察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老师只有在对幼儿耐心细致的观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幼儿进行有效地介入指导,这样对幼儿的观察力提升才能有带动作用。

(3)关心、参与幼儿的观察讨论

在水栽风信子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对幼儿即不放任自由,也不拔苗助长,我们是旁观者更是幼儿观察的引领者,当幼儿的观察力停滞不前时,我们适时的介入就尤为重要。“你们的风信子叶子怎么有点黄?”“你们的在说风信子的什么事呀?能告诉老师吗?”一个个的问题使老师自然的融入到了孩子的观察讨论中,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对幼儿观察力的提升有催进作用。

(4)丰富、梳理幼儿的观察经验

幼儿通过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是一个个小的点、断的面,经过梳理才能转换成经验积累,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取信息,判断幼儿的观察力是否得到提升的依据。

3. 多种记录方法,体现观察力提升

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种植活动,有利于幼儿梳理经验、表达感受。因此,在种植水栽风信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记录种植过程、风信子生长情况,对验证幼儿观察力是否提高是有力的证据。

(1)绘画记录。

绘画记录即幼儿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记录。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看到事物样子的最直接方式,大班的孩子们有随时把自己观察到的风信子的样子画下来的能力。例如:孩子们用绘画形象地记录了风信子长出花苞的样子。每一组幼儿都能写实的勾勒出自己组的风信子,从幼儿的图画中就能清晰的看到不同组风信子的样子。

(2)表格记录

本课题中涉及的表格有:风信子种植记录表、种植疑难问答表、观察记录表。风信子种植记录表是供幼儿在养护过程中记录自己所从事的劳动内容的,一些记录的符号也是由幼儿商量设计出来的。如:幼儿给风信子换水,表格上没有这项,孩子们就自己想办法,在加水符号旁边加上一个黑点,就表示这天是换水;在记录根须、花茎生长的地方画上一把剪刀,就表示修剪掉。最能够辅助幼儿提升观察力、体现幼儿观察力提升的是就是种植疑难问答表,因为幼儿是在通过自己认真仔细观察后产生了疑问,请老师将疑问记录下来,这些疑问来自幼儿本身,从发现疑难、解决疑难到最后的效果反馈,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察的过程。只有当孩子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提问被重视被分析,他们才会进一步去观察、思考和表达,不断发现问题,从而学会观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文字记录

文字记录是幼儿观察、教师记录幼儿观察过程、评价幼儿观察能力的主要方式。文字记录是绘画记录、表格记录的补充,也是更详细、明晰、准确的表达幼儿的所思所见,展现给我们老师的是最直接分析幼儿观察力提升的有力证据。从各组观察文字记录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幼儿从风信子的种球到成花时观察力的不断进步,如A组幼儿在成花期记录到:一根花茎上开出了许多话,花有5个花瓣有6个花瓣,花的颜色是紫的,花心是白色的。其他组的花颜色不一样,可是花心和我们的一样都是白色的……幼儿此时观察到得内容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所关注、观察的点越来越小,更为细致。

(4)照片记录

风信子在水栽的过程中外形的变化比较大,在集中活动、进行比较观察中,都需要照片的记录。我们把风信子生长的各个阶段用照片记录下来,并按幼儿记录的时间排列好,

在最后归纳总结时供幼儿参考,这样就把幼儿已经淡忘的一些观察记忆拉了回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4.依托家园合作,促使观察力提升

幼儿观察力的提升单靠幼儿园里的这几棵风信子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通过这些风信子激起了孩子对观察植物的兴趣。有的孩子让家长买的风信子在家中水栽,并和学校里种的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哪里的种的更好;有的孩子学习着观察风信子的方法观察家中的绿萝、吊兰、滴水观音等其他水栽植物。家长把孩子的观察过程记录在记事本上:“家里的风信子花苞是像小玉米粒一样的,和学校的大玉米粒装不一样。”;“今天我家里的风信子开了橙色的花,这种颜色是我们学校里的风信子没有的。”;“绿萝的根须比风信子的根须更细,在换水时要更加小心一点。”孩子在家中的这些观察也证明了他们的观察力在不断的提升。在我们举行的风信子花展中,许多孩子拿来了家中水栽的风信子,共同观赏的过程又是幼儿观察力的体现。

二、整合各方面能力发展促使观察力明显提升

观察力的提升不是单一存在的,幼儿观察力的提升从幼儿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够体现出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间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观察力与各方面能力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体现的效果也是相互的,在这种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1.科学能力体现观察力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及科学领域的目标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孩子运用自身感官积极主动,他们所获得的外部信息量会不断增多,积累的经验更广泛、丰富,形成的概念也更具体。观察兴趣、认知能力、知识获得三方面体现观察力提高:

(1)观察兴趣浓厚

幼儿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亲近感,对于自己水栽的风信子,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高昂的观察兴趣使他们观察得尤为认真仔细。“老师,我们的风信子怎么没他们的长得快?”“风信子的种球怎么跟洋葱一样?”“为什么每个种球开出的成花颜色都不一样。”兴趣使得让他们去观察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如风信子的种植需要添加营养液;不需要给予全面充足的阳光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获得了太多的科学知识,也没有懂得许多科学大道理,只是兴趣盎然的发现了大自

然的美妙神奇。养殖风信子活动在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究兴趣、探索大自然奥妙求知欲望的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得更全面深刻,汲取的知识更扎实丰富,观察得到提升。

(2)认知能力提升

在种植风信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发现从种球到长出花苞的过程有不同阶段的变化,在风信子种植的过程中,通过晒太阳,添加水、营养液等方式使风信子一天天的长大,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开出了不同颜色的成花。最后,孩子们通过查资料、得出为什么风信子的成花各不相同的结论。当孩子发现成花颜色不同的情况后,就会想到花的香味相同吗?他们会一棵一棵的闻,并互相交流闻到的感受,这就是风信子种植促使孩子们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利用多种感官、尝试多种方法来获得经验。在水栽风信子的种植过程中,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直接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多种感官,享受水栽风信子给他们带来的喜怒哀乐,科学认知的发展体现幼儿观察力的提升。

(3)知识获得丰富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幼儿认识自然、学习科学、感受生命的重要途径。通过水栽风信子,幼儿知道风信子在种植前外形类似洋葱,且个体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种植一段时间后个体差异明显,花苞、成花形状颜色完全不同,而且不同的培育方式会得到不同的成花效果,进而扩展到探索经验。这样孩子们不仅认识了风信子的外形特征、生长条件,同时也了解了水栽相关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生长条件等,丰富幼儿关于植物的与天气等条件的关系与探索经验。水栽风信子使孩子获得了植物的相关知识,丰富并加深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些知识的获得都与幼儿的观察力密不可分。

2.合作学习能力体现观察力提升

《新纲要》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种植风信子活动中,将幼儿进行分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不同外界干扰因素,帮助幼儿发现不同的外界因素对风信子的种植有着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幼儿在操作实践的后期小组比较中发现更多的不同,提升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需要孩子们相互协商、相互合作。比如各小组会不定期得进行交流与分析,在每个风信子的变化阶段都会将各组的种植成效进行比较分析,为什么大家种出来的会不一样?问题在哪里?对于这些,孩子们会自发地商量与探讨,即使有时会产生争执,但最后能得出结论并达成一致的意见。

随着孩子观察力的不断提升,他们在观察中有发现、体验、疑问时,就会积极地通过交流、分享、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认知经验。如,在种植的过程中,随着

观察的深入,孩子们的问题也多了起来,比如“为什么同样的时间里,我们的叶子没有他们的长得快?”“为什么我们组的花苞歪了?”“为什么我们的花茎会发黄?”……有的问题很简单,可我们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反而引导他们更细心的观察,自己发现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比老师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孩子更有意义。于是我们设计了答疑表,将孩子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记录下来,幼儿试过方法后还要反馈给老师效果好不好,这样的过程促使幼儿的观察有了更明确的点,有些问题会被解决,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多方位收集信息,会讨论、交流、相互质疑、分享经验,这些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都得益于观察力的提升。

3.口语表达能力体现观察力提升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语言已经成为他们描述自己小组风信子的最好表达方式,从他们头头是道的表述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孩子的观察程度是那么细致入微,从颜色、外型,甚至是每一片叶子,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孩子吧自己通过观察获得的直观具体的感性经验,和许多以前不曾了解的新发现,迫不及待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观察使他们想说、敢说,有东西说。如在比较三组风信子异同的时候瑾儿说:“三组风信子虽然花的颜色不同、花球的形状不同,但每一朵小花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回答马上引来了其他小朋友的反驳小花朵的花瓣片数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花球上的的花朵,花瓣的片数也是不相同的。像这样你来我往、据理力争的辩论在集中活动、小组讨论时常常能听到,因此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对水栽风信子种植的认知上,更体现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上。

三、情感体验的收获带来意外感动

情感教育是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的爱心教育不是说教能培养的,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中,孩子要汲取不单单是知识,更多需要一种社会情感的体验,这种情感放在种植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对风信子的关心爱护、是对植物的赞美、是对自然的感恩,孩子的责任心、坚持性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我们常看到,幼儿每天清晨来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自己的风信子今天怎么样了,是不是需要浇点水,晒晒太阳了;孩子在给风信子换水时总是小心翼翼,一个倒水一个护着脆弱的根须……爱心就在这点滴中积累起来。在种植风信子的过程中,我们孩子也流过不少的眼泪,比如:在换水时打碎了瓶子,弄断了许多根须,孩子们就担心风信子会不生长;在成花期花头重折断了花茎等等,最让我们老师动容的是当三组的风信子都凋谢的时候,我们告诉孩子们要及时的剪短花茎和根须,这样才能保证风信子不腐烂,来年再张叶开花,孩子们是自己含着眼泪剪下枯萎的花头,看着漂亮的风信子又变成像洋葱一样

的种球,楠宝哭着问我们:“老师,枯萎的风信子可以做成干花吗?”这些片段都是孩子们爱心的体现,同时也会让孩子知道只有科学合理的种植才是对风信子最好的爱。

水栽风信子的种植需要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必须对风信子的外形特点、生长条件和生长变化进行仔细地观察,作好长期的观察记录,这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坚持性和责任感。另外,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需要日复一日对风信子进行养护管理,如浇水、换水、修剪、日照等,对于这些工作,孩子们必须非常认真,只要稍有懈怠、疏忽,就会造成对风信子的伤害,这也进一步促使孩子们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种植风信子。

伴随水栽风信子这个不短的生命历程,我们老师眼里,爱与责任让孩子们与他们的风信子建立起母亲对待孩子那样细腻的感情,这也是幼儿观察力提升以外让我们老师感到水栽风信子活动有价值的闪光点。

四、对大班幼儿观察力提升的思考

种植风信子活动给孩子带来的价值无可厚非,我们选定风信子这一个单一的植物让幼儿观察了这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倦怠、有观察疲劳,但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的观察注意力紧紧的围绕了风信子好几个月,并且这种观察力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风信子的生长在一起提升的,幼儿观察力的节节高升体现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有以下几点启发:

1.关注观察提问,激发观察兴趣

大班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不熟悉的事物他们会产生很多疑问,这些问题和疑问,就是他们的兴趣关键点,只要抓住了这个点就特别容易激起他们的观察欲望。如果幼儿没有观察的兴趣,教师强迫幼儿去观察,不但会造成幼儿的反抗心理,更会是观察变得无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兴趣的眼睛,这样兴趣就会像投进幼儿心灵小河的一块石头,激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

2.关注观察意愿,正确设定观察内容。

幼儿教育都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遵从孩子的意愿、重视孩子的主动参与为指导,以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为目标。水栽风信子种植也是从此出发,在确定水栽风信子种植方式时,根据幼儿的意愿,自由结合,以小组的形式让孩子们照顾自己的风信子,意愿中的选择能让孩子们较好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在今后植物角内容的设置、形式的采用、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应以幼儿的意愿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的观察和学习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3. 关注观察过程,积极引导观察目的

过程在学习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需要的幼儿观察是有效地观察,不能为观察而

观察,一个观察的结果并不能体现观察过程的价值。如在测量风信子花茎长度时幼儿记录的是没有变化,这个结果很简单,但当我们问孩子:“你怎么知道没有变化?”孩子很条理的叙述了自己测量的过程,这就证明了观察的过程所带给幼儿的操作体会远远比结果重要的多。这样的过程才是我们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提升幼儿观察力的目的。

七、研究的思考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观察力的提升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尤为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本课题主要研究了运用水栽风信子培养大班幼儿观察力的实践研究,那么在小、中班年段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吗?对水栽植物的选择在不同年段该怎样取舍?怎样的指导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观察力?这些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2013年2月

浅谈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4713926.html, 浅谈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作者:宁尚印张美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6期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活动、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观察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关系到幼儿的终身发展。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幼儿观察力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方法,认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幼儿;观察;培养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万物的手段,是获得知识的方法,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人曾指出:“观察是最好的老师。”培根也曾说:“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足以说明观察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都具备优秀的观察品质。通过不断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再通过分析、想象、判断,把不清楚的问题弄清楚,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然后,才有了发明,才有了创造。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观察开水顶起壶盖,发明了蒸汽机。所以,我们要在幼儿敏感时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乐于观察、善于观察作为幼儿的一种学习品质,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观察是人类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手段。观察要用到眼、耳、口、鼻等各种器官,幼儿五大领域的活动与学习都离不开观察。在健康领域中,较高质量的观察可促进幼儿平衡力的发展,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度。在艺术领域,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美,创造美,可以正确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语言领域中,幼儿通过看绘本、听故事、和别人交流,可以提高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社会领域中,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科学领域中,更是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的方法,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观察是幼儿生活、游戏和学习的重要手段。所以,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观察的重要性如此之大,就需要我们认真探讨怎样培养观察力的问题。 什么是观察力?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2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学生情绪、情感的教育 4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学生的兴趣 5知识直观的类型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6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7如何提高问题 8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9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1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感知觉的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密切联系。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研究者都十分重视观察,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室中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座右铭;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C?Darwin)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因此说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第二,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水平、需要、活动中的多种情况等进行及时、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高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增长知识和学会做人。

第三,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 观察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学习哪一门功课,都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如语文课中字形的分辨和作文中故事情节的记述、情境的介绍、景物的描写,自然课中的对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等,都需要有精细的观察力。 第四,观察力也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 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就不能积累感性材料,也不能具有丰富的表象,因而不能进行丰富的想象,也不能进行抽象、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小学生对于图画的观察,很大程度上受图画内容的影响,图画内容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能为他们所理解,便表现出较高的观察水平;反之,观察水平很差,即使能描述,也很容易出现错误。另外,儿童观察也受教师或成人的言语指导,如果教师问有什么,他便倾向于列举;要问是什么,他就倾向于说明;要问做什么,他就倾向于解释。 二、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教学设计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教学设计(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2、理解培养观察力发展的措施及直观教学(重点); 3、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热爱幼儿教育专业(难点)。 二、知识结构 观察与观察力的概念 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方法、时长、概括性、 培养措施:明确目的任务、激发观察兴趣、教会观 察方法、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应用:教具直观、实物直观、言语直观 三、教学过程 〖学生看图片〗 观察一组图片说一说它们的差别,再找出大树里藏得人脸。(引入观察的概念) 〖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52-55的内容,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观察力?

2、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3、学前儿童观察力培养的措施有哪些? 4、“三直观”教学是指哪些? (学生通过学习解答问题,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教师讲解〗 1、观察力:是个体分辨事物细节的能力,是智力的组成部分。(具体见课件) 2、观察力发展的趋势(详细见课件): 目的性(无意—有意)→持续性(短—长)→细致性 (笼统模糊—准确→概括性(表面—本质) 〖问题探究〗观察力的培养措施(除去教材上现有的措施还有哪些?)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结论。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3、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4、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5、创造观察的机会和条件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一)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完善。 (二)作业: 1、什么是观察与观察力? 2、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3、如何利用感知觉的规律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4、如何利用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园的课堂教学? 五、板书设计 观察发展的特点: 观察力的培养措施: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观察能力的培养(梁素红)

浅谈观察能力的培养 ——以作文公开课《学会观察》为例 神湾中心小学梁素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素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如何从这唯一的源泉中获得素材?关键是要对生活进行观察,从中索取作文材料,表情达意便可“言之有物”。舍去观察,作文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获得感性材料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作文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语言点”,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用恰当的词句准确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观察情境,搭建观察平台 观察的目的是正确认识事物,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是正确观察事物的关键。观察时要注意搭建观察的平台,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点”,训练其用准确的语言去描绘所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围绕“观察点”展开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 为学生搭建观察的平台,可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譬如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赛一赛、文娱活动、智力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有趣,从而让其身心愉悦,毫无负担地进入观察情境。在《学会观察》课上,我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时,就采取了“猜一猜”的活动形式:先让一部分学生在事先设置的“表情多多箱”里抽取表示人物表情的词语纸签,然后让其他学生猜猜抽到签的这部分同学会怎样表演,接着由抽到签的学生表演,其它学生进行观察。紧接着再让学生评议表演,最后让学生将这一过程用片段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课堂欢笑不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表演者的表演观察得自觉、细致入微,写出的作文也活灵活现。如此创设观察情境,能为学生搭建轻松快乐的观察平台。 二、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指导 当学生进入观察过程后,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指导。小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还很差,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方法应灵活多样,观察内容要贴近学生生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心理学) 姓名:陈盈盈 班级:四平社会一班 学号:143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摘要: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前哨,是实验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多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提出了自身的见解。 关键词:观察力学生思维能力 人们有意识地进行某种活动需要一定的能力。大部分人们认识活动往往是表现为观察,也依赖于观察活动。通过观察能力的表现,实施和能动地的发挥,获取丰富的感知情况,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所必须的一中能力。 从观察的意义和观察能力的价值来看,观察能力施展的目的是捕捉进行思维的信息,引发思维,从而获得概念,认识规律,掌握技能。观察能力的表现,并不仅仅是视觉器官的单一活动,而是眼、耳、鼻、舌和皮肤多种感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活动,得到对感知对象的整体反映。这样,由多种感官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局部构成的整体知觉,体现了观察的能力。观察能力高低,可通过能否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而表现出来。在观察时能否形成整体映象,直接影响全面地认识并掌握事物的整体。在学习中就决定能否真正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长时间地对事物进行持续性的观察,是良好的观察能力品质的表现,我们的观察对象是客观的,无论占有的空间多大、存在的时间多长,要完整地进行观察,都需要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作为观察对象的有些事物所处时间、空间范围都很小,稍纵即逝,容易疏忽。这就要求观察能力应具有精确性。能对细微的事物和缓慢的变化进行准确的观察能力并不是感官自发感受的本能,而是一种有取向、有意识、有计划运用感官进行自觉感知的本领,是高级的知觉行为,是以认识和理解事物本身为目的的。在培养观察能力时,应注意在目的和计划限定下边观察,边思考,从而得到相应的理性认识,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那么在了解了观察力的本质属性后,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出以下见解。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意义,这是学生自觉投入观察训练的前提。学生明确了行为意义,就会避免盲从和被动,这样就增强了观察能力的培养效果。在明确意义的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还应该注意课堂教学应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实行,如进行互动游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观察。在学生进行观察的同时,应该重视演示方法和示范要有严格的标准,让学生观察到对的全面的知识和表象。在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出现的疑惑进行及时指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察认知,确定自身观察的思维模式。当然,学生年级有高低,年龄有大小,智力有差异,性别有不同,爱好不一致。要针对这些情况,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使他们逐步得到发

培养观察力 写出精彩作文

培养观察力写出精彩作文 小学生若想写好一篇作文,学会观察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材料。可以看出要想写好文章,观察是基础,也是前提。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点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拓写作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来看,教会学生观察、逐步积累丰富的素材,再去写作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直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意知觉。根据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学生观察事物的直接兴趣可以引起无意注意,对事物的间接兴趣,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既要重视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事物上,又不忽视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使他们观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去观察身边的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有了素

材,作文时就有话可说。要想激发兴趣必须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的去体验,观察生活,再引导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以自然心态步入作文天地。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乐于去观察,才能为自己写作文积累素材。 二、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遵循一定的观察规律,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条理性。值得注意的是,观察应以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抓顺序、抓特点、抓联系,纵横结合,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让学生在创设的“有所为”的情境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照实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色。 三、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养成学生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观察。实践已经证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力比较强,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那些感到无话可说的学生,往往就不是留心各样事物的人。有些事物,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风雨雷电等现象,学生没有一个不曾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扫描版[PDF]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扫描版[PDF] 132次收藏 ?状态:精华资源 ?摘要: 图书分类: 健康/两性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发行时间: 2007年6月1日 语言: 简体中文 ?时间: 3月12日发布 | 前天更新 ?分类:图书生活 wang8676377 精华资源: 4800 全部资源: 4851 相关: 详细内容 ?相关资源 ?补充资源

用户评论 电驴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吴建光.扫描版.pdf 详情 3.2MB 全选 3.2MB 中文名: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 作者: 吴建光 图书分类: 健康/两性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书号: 9787563917839 发行时间: 2007年6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50种方法》分析了孩子观察力的特点,提供了50种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有关观察力的亲子故事和亲子活动,简单、实用、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观察力。看什么都是心不在焉,问他什么都是一无所知;明明刚刚看过一样东西,却想不起它长什么样;看过一件新鲜的事物,总是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外出游玩总是走马观花,不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为什么你的孩子观察力这么差?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不是凭空得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引导和实践。要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关键在于方法,即使你没有过人的智商,没有突出的理解力,只要你细心观察善于捕捉,你依然可能在他人之上! 内容截图:

心理学教程: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的发展不是先天安排好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中发展起来的。要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低年级儿童,他们还不善于自己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因此,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观察任务,而且所提的任务要具体、明确。诸如“好好看”“认真 看”“仔细看”之类笼统的要求对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收效甚微。对于中高年级儿童,教师要善于启发他们自己独立地观察,即由教师提出总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考虑观察的具体步骤等,最后再用观察的总的要求来检验观察的结果以增强儿童观察的目的性。 (二)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尤其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既不会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也不会引起稳定的注意和积极的思维。例如,教师带学生到八达岭参观长城,事前应向学生介绍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参观过程中应进行讲解,使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否则,学生就会走马看花,收不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用语言引导儿童观察的方向,使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如,引导儿童先看整体再看部分,先看大致轮廓再看细节,先看近的再看远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着手,经各方面的分析,再回到整体。久而久之,儿童就学会了全面完整地观察事物的顺序。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观察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要使感性经验丰富、全面,就要动用各种感官全面获取信息。例如观察春天,不仅要让学生去看春天:看吐新芽的柳枝,看解冻的冰河,碧波荡漾,看田野的一片新景象,还要让学生去听春天、听微风、听鸟语、听流水声、听拖拉机声,嗅泥土、嗅花香……通过这样观察春天,儿童对春天就会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思考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表明事物本质的东西。如,根据观察到的春天的感性知识分析季节的更替以及春天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挖掘知识的深度,达到认识自然的目的。 3.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在自然课中,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日月星辰和物种之间的区别等的观察,往往不是一次观察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要学会运用相互间的比较,在相似的对象中找它们的相异点,在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它们间的相似点或相互联系。如,当学生学习“植物的茎”时,很多学生容易把马铃薯看成是植物的根。因为它和甘薯一样,生长在地下。这时,教师就要将马铃薯和甘薯做比较,根据茎的特点(提取原有的知识),发现马铃薯和甘薯不一样,前者表面有许多凹坑,里面有芽,从而认识到它不是根而是地下茎;而甘薯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的侧根。这样不仅正确认识了马铃薯是植物的茎,而且对甘薯是植物的根的认识也加强了。 (四)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要使观察所获的知识长期保存下来,成为有效的经验。在观察过程结束后,应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所有的观察结果处理和运用的要求应在观察前就提出,这样不仅起到巩固观察成果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一般用直观教具演示获得的观察结果,应立即为理解教材内容服务。对于专门组织的观察活动,应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和报告,或写作文、绘画等;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活动,应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等,用这些措施来巩固观察的成果。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在观察中发现的新问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浅析幼儿观察力发展特点与培养

浅析幼儿观察力发展特点与培养摘要:幼儿观察力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缺乏稳定性;持续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缺少观察方法。文章认为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应着重抓几个方面: 明确观察目的, 正确定位观察内容; 教给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观功能参与观察活动; 注重创设观察环境, 引导和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观察能力特点培养 Abstract:Observ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four areas: the lack of stability; short duration; lack of systematic and general; the lack of observation methods. Article observed that the ability of young children should focus on grasping aspects: the purpose of clear observation, observ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to teach children to master the correct observation methods; fully mobilize the children a variety of sensory function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ctivities; focus on the creation of observ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guide Observe and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Keywords: Child Care Observation Features Training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是知觉的最高形式。同时观察能力又是认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观察是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科学发现的开端,任何学习、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始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精细观察。因此,在人的一生成长关键时期——幼儿时期更应当注重其观察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幼儿教师在探索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提出了不少极有价值的理论与对策,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幼儿来说,观察是他们摄取感性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可以满足好奇心、求知欲。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如何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呢? 1、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比如3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而5- 7 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有所增强,他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不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可见,不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指人速度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变与优良观察品德养成.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 会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是课外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否则缺乏计划性实际观察中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遗漏重点 3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不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 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无记忆目的或记忆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记忆效果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影响 记忆的效果,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学习记忆应有计划,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与明确以便提高记忆效果,再次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机械记忆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记忆.如果将机械记忆的内容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人们即可对学习材料作表面加工也可以作精细加工理解材料的意义.研究表明理解越深保持就越好为了理解 记忆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把它们概括二确切的叙述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 效地储入长时记忆.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常见的组织方式 是类别群集,即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2011-06-29 22:44:19| 分类:教学随笔|字号订阅 观察力的发展不是先天安排好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中发展起来的。要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低年级儿童,他们还不善于自己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因此,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观察任务,而且所提的任务要具体、明确。诸如“好好看”“认真看”“仔细看”之类笼统的要求对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收效甚微。对于中高年级儿童,教师要善于启发他们自己独立地观察,即由教师提出总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考虑观察的具体步骤等,最后再用观察的总的要求来检验观察的结果以增强儿童观察的目的性。 (二)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尤其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既不会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也不会引起稳定的注意和积极的思维。例如,教师带学生到八达岭参观长城,事前应向学生介绍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参观过程中应进行讲解,使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否则,学生就会走马看花,收不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用语言引导儿童观察的方向,使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如,引导儿童先看整体再看部分,先看大致轮廓再看细节,先看近的再看远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着手,经各方面的分析,再回到整体。久而久之,儿童就学会了全面完整地观察事物的顺序。 2.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观察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要使感性经验丰富、全面,就要动用各种感官全面获取信息。例如观察春天,不仅要让学生去看春天:看吐新芽的柳枝,看解冻的冰河,碧波荡漾,看田野的一片新景象,还要让学生去听春天、听微风、听鸟语、听流水声、听拖拉机声,嗅泥土、嗅花香……通过这样观察春天,儿童对春天就会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思考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表明事物本质的东西。如,根据观察到的春天的感性知识分析季节的更替以及春天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挖掘知识的深度,达到认识自然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观察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观察力的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感知觉的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密切联系。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研究者都十分重视观察,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室中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座右铭;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因此说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第二,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水平、需要、活动中的多种情况等进行及时、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高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增长知识和学会做人。 第三,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观察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学习哪一门功课,都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如语文课中字形的分辨和作文中故事情节的记述、情境的介绍、景物的描写,自然课中的对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等,都需要有精细的观察力。 第四,观察力也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

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就不能积累感性材料,也不能具有丰富的表象,因而不能进行丰富的想象,也不能进行抽象、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二、问题的提出: (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根据我国学者丁祖荫(1964)的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2)和(3)阶段。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属于(3)和(4)阶段。这与埃尔金德(D.Elkind)和凯格勒(R.R.Koegler,1964)的研究结果一致(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8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对儿童说:“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实验结果表明,71%的4岁儿童只看到了图片的个别部分,9岁儿童中仅有21%的人作这种回答,即9岁儿童中有79%的人既看到了一张图片中的部分,又看到了整体。这个实验提示了儿童对物体的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发展的过程。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

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的培养 察吧,除了观察还是观察!" 什么是观察?观察力的好坏对人生的发展有无影响?有多大影响?如何加强对观察力的训练和培养?本章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观察及其作用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有关事物的鲜明而具体的印象,经思维活动的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达尔文曾对自己的工作做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建筑物上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造、教育实践都需要对所面临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审慎的观察,从而探寻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翻开名人传记,不难发现,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备优良的观察力。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从观察教堂里铜吊灯的摇曳开始,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从小热衷于观察动、植物,坚持二十年记观察日记,写出《物种起源》。他自己曾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伟大物理学家牛顿从孩提时代起就喜欢对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而且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狂风刮起时,人们都躲进屋里,牛顿却顶着沙石冲出门外,一会儿顺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实地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 英国发明家瓦特正是从对烧开的水顶动壶盖的观察中琢磨出蒸汽机的基本原理,而由此带来一场深刻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 我国明代名医李时珍幼年时就爱观察各种花卉、药草的生长过程,细致地察看它们如何抽条、长叶、开花,花草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正由于这种观察细致的严谨作风,使他得以纠正古代药草书中的很多错误,而写出流芳百世的《本草纲目》……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力强的孩子,智力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超常的观察力呢?那就是多接触大自然。 大自然是培养观察力的广阔天地,它可以带来无穷的知识和乐趣。不到1岁的孩子对外界出现的各种事物已有感觉和反应,但多数不是自己主动留意去看的,需要成人有意识地去培养。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指出能引起他注意的东西,如高楼、大树、汽车、红绿灯等,对于孩子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可以用语言和手势来引起注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些自然现象,如刮风、下雨、晴天和阴天等。春天的时候,可观看树叶和各种花儿盛开的景色,秋天则看落叶等。两岁的孩子有一定的记忆力,但理解力还很差,不必急于向孩子解释不同现象的不同本质,只要引导他去观察不同的现象即可。3岁时,孩子对新鲜事物越来越敏感,也开始有一些观察能力,此时可以对他感兴趣的问题做一些简单、明确的解释,同时要让他自己去发现各种事物的细微区别,使孩子对自己的发现有愉快的体验。 1.有目的地引导观察

孩子在观察中往往目的不明确,只凭自己的兴趣观察。如要培养孩子较强的观察力,就必须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在观察之前,要告诉他观察的任务,尤其是不易引起孩子注意的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些指点,让他集中注意力,以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2.讲解观察的顺序 在观察目的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如果观察的顺序不对,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同时,还应告诉他观察的重点。 3.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孩子是靠眼、耳、鼻、舌、口和皮肤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的。比如吃水果时,可以让他看看外形特征和颜色,用手摸摸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是软是硬,是温是凉,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尝一尝。较大的孩子在观察时,应让他们边观察边记录,或者读出声来,或者在观察中模仿,从而发现新的东西。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讲义

一、观察力的内涵 1.观察力 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科学家们都具备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便是观察力。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知识学习的条件,我们无论是学习语文,数学还是科学等,都离不开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它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貌似无关的事物中发现联系。 2.观察力与感知觉 观察力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是一种高级的视知觉活动能力。因此,观察力的发展培养和感知觉能力培养密切相关。某种意义上,观察力的培养是以感知觉的发展为前提。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观察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目的性、精准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四个方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1.目的性:3岁幼儿观察时有了一定目的性,但不够明确,4-5岁明显提高,6岁时能按照任务进行活动。 2.精确性:学前儿童的观察比较模糊,不够细致,缺乏持久性。 3.全面性:观察零乱无序,容易遗漏,并且不能调动各种感官观察。 4.深刻性:最初往往只注意事物表面特征和外在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幼儿的观察力有待提高。但是它不是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需要在观察

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观察力的培养应该体现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兴趣是幼儿观察的动力。 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激发观察的兴趣,帮助幼儿形成喜欢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如从幼儿喜欢的动植物开始。 2.要做好观察的准备。 有研究发现,观察目的、任务的明确程度会直接影响观察的结果。所以一方面要发挥目的的定向作用,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例如,在认识车辆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开始观察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小朋友们请注意看这条马路上有什么车?并说一说它们的外形有哪些不同?” 目的明确后,如果观察对象是完全陌生的,往往也是束手无措,缺乏背景知识的观察常常是走马观花。所以,观察时要丰富幼儿相应的知识。例如在组织活动“春天变化多”中,可以提前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外出“找一找春天”,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经验。之后在教师出示春天图片时,幼儿可以凭借自有的经验观察发现图片中事物的变化。 3.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能。 观察时要注意三点: (1)要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认识动物:从头、颈、身体、四肢、尾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 (2)观察不仅仅是看,还应包括各种感官活动。如认识水果: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倒一倒。 (3)观察不是纯粹的客观信息输入,其中不可避免会渗透主体的思维活动,所以观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人的观察之所以远在动物之上,是因为人有思维活动的介入,这也是观察的一项技能。观察中的思维体现在“比较”,从相似中找到不同,在貌似无关的事物中发现联系。还体现在善于概括规律,如从四季更替中揭示春天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更体现在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4)为了使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成为意识经验,观察后有必要对观

《儿童心理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儿童的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力的发展,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同时,它又是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 第一,发展儿童观察力的首要条件是在进行观察之前向儿童提出并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首先必须给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组织儿童的注意,使它指向于必须知觉的方面。 其次,教师也要有计划地培养儿童善于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而不是处处依赖教师的指示。一般说来,小学儿童还不善于自觉地随时地给自己提出观察周围有关事物的任务。儿童常常东张西望,而不会有目的地去观看,常常随随便便地听,而不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听。但是,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在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下,儿童是可以学会有意识地、细心地观察和他的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的。 再次,教师不但要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而且要指导儿童进行观察的具体方法,即有计划、有次序地去观察。对于低年级儿童说来,单有观察的目的任务还不够,还必须把观察活动分成一定的步骤来进行。例如,先要看一个事物的大概的整体,然后再去看它有哪些个别的部分,以后又怎样把这些个别的部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等等。当然,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就可以帮助他们事先确定观察的计划。这样,儿童就可以逐步学会合理地组织自己的知觉和观察的能力。 第二,培养儿童知觉和观察技能是发展儿童观察力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把目的任务加以具体化,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依靠这一点是不够的。要想使儿童的知觉和观察富有成效,还必须培养儿童善于观察的技能,首先是看和听的技能。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面前展现一幅图画,他们常常会被整个图画吸引着,忽而看看这里,忽而看看那里,这样,当然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觉和观察。教师必须培养儿童善于支配自己的视觉,有目的地去看那些应当看的东西。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进行有系统的教育工作。 儿童在进行知觉和观察时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把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区别开来,有时只是抓住次要的东西,而把主要的东西丢掉了;为了培养儿童在知觉和观察时能抓住主要的东西,首先要求教师组织儿童知觉和观察的对象和过程。例如,在挂图上把主要部分加以扩大,或运用比较图,使需要观察的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对于比较复杂的、有连续性的事物或活动,要引导儿童有步骤地观察,并能时时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中高年级的儿童,就可以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觉和观察的技能,而不要处处依赖教师的指示和帮助。 第三,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是保证儿童更好地掌握教材的条件之一。儿童在学习某一教材时,如果单单听讲,就不如既听讲,又观察物体,又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皮质的分析综合活动,从各方面来加强儿童所形成的暂时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蔬菜”时,只是口头讲,效果不大,如果能在讲的时候,让儿童看到各种蔬菜的样子,又能尝到它们的味道,那么,他们的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又如,在让儿童感知画片上的物体时(共十张画片,每张画片上画着一个物体),一组只用听觉来感知,一组只用视觉来感知,另一组用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同时还让儿童高声地说出这些物体。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川省古蔺县石宝镇万胜小学刘茂 摘要: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拥有丰富的观察积累,其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要使学生的作文不造假,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要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灵动起来,都离不开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观察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观察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体参与;三、观察要启迪学生用心灵去真切感触。 关键词:小学生观察力培养 观察是掌握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目标,有这样的描述:“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拥有丰富的观察积累,其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它会建立起资源积累的“库”,保证学生随时提取习作的“材”,从而使自然的或社会的活材料源源在断的汇聚到学生笔下,使学生的作文不造假,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灵动起来。 要想让学生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就必须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察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当学生对观察萌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视观察为加强自己学习、

提高认识的需要时,就会慢慢形成观察的潜意识,从而投入,有效地进行观察。 要发展学生情绪,使其乐于进行观察活动。情感态度的形成与情绪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冲动,教师就得在如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上下功夫。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创设具有生活性的情景,现实的东西就让学生去经历,去徜徉。让学生经历活动之时进行观察,经历成功之时发展情绪,发展情绪之时影响情感态度的形成。这样学生就会对观察产生原动力,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观察活动乐此不疲。 要有观察的意识,善于做生活上的有心人。意识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行为,它可以通过习惯的养成来培养。可以这样说:兴趣催生习惯,习惯生成意识。有了观察的意识,学生就会处处留心,做生活上的有心人,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宽广,生活中有意义的小题材,也就不会逃过学生的一双慧眼了。(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时,就应多让学生收集身边的事物,密切联系学生认识和生活实际。)在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时,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利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开展“地方新闻”、“校园之声新闻报导”等活动。这样激起学生对观察的强烈需要与依赖,自主地去观察,从而促进习惯的养成。 要有良好的心态,观察时做到认真与仔细。观察时若是“一日看尽长安花”,哪样则会忽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要教育学生观察时做到认认真真、仔仔细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