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当代乡土与地区建筑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

国内当代乡土与地区建筑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
国内当代乡土与地区建筑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

国内当代乡土与地区建筑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

袁牧

【摘要】本文主要整理了近年国内当代乡土与地区建筑相关论文,对主要概念与观点进行梳理并加以评析,进而对地区性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探讨,提出以广义的建筑即建造活动作为地区性研究的对象,更能反映地区性的本质,并且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地区性地区主义全球化当代乡土

Abstract:Theories of contemporary vernacular and regional architecture in China vary great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cholars. By comparing and analysing them, 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study on the conception of regionality, and get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rchitecture Activities should be the main object in researching regionality , which can be more close to the essence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Key Words:Regionality, Regionalism, Globalization, Contemporary vernacular

一、当代国内理论研究

1. 研究目的和主要概念

从近代以来,特色是中国建筑界的焦点话题,并由此引发了乡土民居、当代乡土、地区主义、地区性、全球地区建筑学等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这些概念虽然内涵外延并不相同,但是与之相关的建筑思想和实践却常常交织在一起,往往难以明确界定。

本文主要以近十年来国内九种建筑学期刊[1] 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位论文为基础,

收集和整理相关论文进行研究。本文无意去研究其中各观点的最初出处和研究者之间的复杂引用关系,仅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理清概念关系,形成完整和清晰的理论共识。

对于同一个英语概念“region”及其变体,国内目前有“地区”、“地域”、“地方”三种不同的译法,至今未能达成共识。但其含义并无明显差别,故本文暂时不作区别,均以“地区”代替[2]。

本文主要关注以下问题的相关研究:

(1)对西方地区主义以及批判的地区主义的介绍与研究;

(2)当代乡土(新乡土主义);

(3)地区主义(地域主义,地方主义);

(4)批判的地区主义;

(5)全球化、现代化与地区性的关系问题;

(6)地区性(地域性,地方性)问题。

本文选取的论文没有包括以下问题的专门研究:

(1)传统民居、村镇以及城市历史街区的特色、设计思想、保护和更新问题;

(2)具体的某新乡土/地区主义建筑的设计介绍与经验总结;

(3)具体某国外乡土/地区主义建筑师的介绍研究。

2. 对地区主义和批判地区主义的介绍

从本文收集的文献来看,吴良镛是国内较早关注地区主义相关理论的[3] 。李晓东也较早的介绍了西方从国际主义到批判的地区主义的发展过程[4] 。彭怒的论文则认为“地方主义精神可视为欧洲一些非中心国家和城市的传统”,“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希腊罗马风作为时尚出现,就有以哥特作为抵抗的。”[5]

对于“乡土建筑-乡土主义-地区主义-批判的地区主义”系列相关理论,按照单军较为完整的归纳包括[6] :

(1)乡土建筑:按照保罗?奥立佛的描述,归纳为带有“本土建筑”、“匿名建筑”、“自发建筑”、“民间建筑”、“农民或乡村的”、“传统建筑”等描述性特征的建筑。(2)地区主义:苏哈?奥兹坎认为,地区主义包括两个主要方向:乡土主义和现代地方主义;

(3)乡土主义又可以分为两种:保守式趋向和意译式趋向。

(4)现代地区主义又可以分为两类:具象的和抽象的。

(5)批判的地区主义则在沈克宁的近作《批判的地域主义》中进行了最充分的阐述:“地域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有活力和时代相融合的一种便是‘批判的地域主义’”[7]。

根据这些介绍,我们可以概括地认为这些概念,逻辑上按照从具象到抽象,实践上按照出现的先后形成系列,具有本质上的连续性和相似性。

3. 当代乡土、地区主义、批判的地区主义的研究

虽然地区主义的概念来自西方,但是亚洲包括中国的学者却以地区主义的精神,根据自己的实践对地区主义相关理论进行了富有亚洲特点的再阐释和实践。其中重要的一点,如1997年召开的'97“当地乡土——现代化的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8] 的主题所示,就是对新乡土的重视。

新加坡的林少伟在会上的主题报告中充分强调了乡土和传统、遗产的密切关系及其多元化的价值[9] ;董晶根据实例研究认为中国的地区主义称为乡土主义更合适;[10] 单军则认为“乡土主义不仅是建筑地区性表现的重要部分,而且是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11],并有《传统乡土的当代解读》一文专门探讨乡土研究的现代问题。

笔者认为在中国,乡土的重要性至少包括以下两点:

(1)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庞大的农村依然存在着大量浸透着乡土智慧的民居,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化财富可供挖掘。尤其乡土民居对功能和材料的重视与审美的独特性有着现代住区难以具备的完美结合,对中国现在的住宅建设高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根深蒂固,乡土思想文化具有比城市更稳定的延续性;农村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传统技术手段及其适用的村镇生产力条件短时间内还不那么容易被取代;对乡土建筑文化和乡土建筑技术的研究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具体的地区主义的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例如:

(1)尊重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2)尊重地区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艺术审美等等;

(3)采用适宜技术,节约资源能源,维持可持续发展;

(4)在新的村镇建设中以现代技术继承发扬当地传统建筑文化,但不简单模仿;

(5)关心居民的实际需要,重视经济因素和社会公平;

……

4. 全球化/现代化与地区化的关系

当今中国最激烈的争论之一,就是全球化/现代化与地区化的关系。关于地区主义系列概念相关的论文,往往以全球化、现代化和文化趋同开始,从而导出地方化的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即《北京宪章》所概括的:“大自然的报复、混乱的城市化、技术‘双刃剑’、建筑魂的失色[12]”四个主要问题。前三者通常归罪于现代化,后者归于全球化。而解决之道,几乎都与地区建筑有关:保护生态,关怀居民,适用技术,地方特色,每一点

似乎都可以用地区建筑来解决。难怪吴良镛呼吁发展“全球——地区建筑学”,“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13] ;提出“探索新的建筑文化,发展地区建筑学”[14],“基本理念加地域文化,从时代模式探索中国建筑道路”[15],并将其写入作为世界建筑师共识的纲领文件《北京宪章》。如此厚望,地区建筑不可谓不任重道远。

然而在国内,对地区化的认识并不统一,观点颇为混乱。

有一些建筑师和学者认为全球化、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国际化具有普遍性,本土化不是绝对的”,现代建筑的本质不是一种地区性建筑,地区化只是少数情况下需要关心的。他们多数以现代科学技术、经济与价值观念的趋同和国际化为依据,有的还根据社会变迁与文化进化理论,认为全球化过程中建筑与城市的差异性变小而复杂性和适应性加强是必然的,以此来反对地区化的普遍意义。[16]

认为现代化和全球化必然导致地区性丧失的观点颇有说服力,尤其是在目前国内建筑风格混乱又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的现实情况下。这促使更多的学者深思,文化多元化和价值技术的全球一体化,是否就必然导致混乱、平庸、无特色和地区性的丧失?

吴良镛提出的“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地方化”的策略以及全球-地区建筑之议[17],虽然并未提出具体的操作思路,但是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将地区性和全球化的关系从对抗转为相辅相成,并赋予地方化普遍意义,应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图1)。

全球化的本质与地区性的出路,徐千里的《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做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可以作为我们的共识。简述如下[18] :

(1)通过对从文艺复兴以来就开始形成的人类普遍理性、普遍意志、普遍目的之原理的回顾,徐千里认为全球化已经被赋予强烈的现代普世价值(即“成为‘现代性’概念”),

而不仅仅属于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体系。存在一种合理的追求全球化文明的全球化要求。(2)而现实存在的全球化要求却实际源自西方世界的现代化扩张。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全球化要求引发了不同的两类观点:一种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现代化社会运动的必然,一类是认为全球化只能表现在现代经济生活的显性层面,不可能深化为世界政治和文化的趋同。

(3)虽然现在盛行的全球化以西方价值为主体,但是它仍然包含了很多合理的因素。认同它的总体合理性,并利用这个全球化的机会,改善自己的民族/国家思维,加强全球意识,理性调整文化战略,地区文化主动参与,有可能培育出一种新的中国建筑文化。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全球化并不是罪魁祸首:“目前阻碍当代建筑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已发生变化,如果说,本世纪60年代以前,对亚洲建筑文化的威胁来自于国际式的均质文化;那么,我们可以说,在 80年代以后,这种威胁已来自商业主义影响下的媚俗文化和无中心、无深度、无地域特色五花八门的‘仿形文化’,以及漠视一切理性规则的‘反文化’”[19]。

综合分析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还需要具体注意的是,目前西方的现代建筑要被分析地看待。其中技术、材料、理念、价值等方面的很多内涵具有普适性,但是常常和欧美的地区特征相混淆,例如理性主义传统的机械美学等,需要我们仔细区分辨认。

二、“地区性”的进一步研究

1. 已有“地区性”概念探讨

经过以上讨论,笔者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地区性的概念及其规律,才能厘清它与现代化、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解释当前全球城市和建筑文化失落的现象。

(1)地区性来源于地方特色

这个概念常识性的基本来源是:人类文明数千年来依赖大地。正如布罗代尔所说:“文明......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20]

中国的建筑界对于地区性的直接认识来自于对乡土民居的地区特色的研究:传统民居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即因地区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整体风格,同一地区民居群的内在相似性和不同地区民居群的外在相异性构成了地区特色的“共性-个性”一体两面的辨证统一。这样,传统民居建筑群本身的特征(而不仅仅是它所在的地点)就和它所在的地区具有了某种对应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地点性(建筑必然占用某个地点而且不能移动的特性)是地区性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1],因为仅仅是不能移动这个属性不能解释建筑地区特色的问题。经过研究,普遍认为建筑和地区的对应关系远远超出占用该地区的某一地点的简单关系,而是某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传统乡土民居的特征必然和所在地区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具有这种因果关系的属性,也就是地区性。简而言之,传统民居所在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各种方式决定了当地建筑的特征,传统民居所在地区和其特征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由于传统民居的特色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希望现代建筑也具有这样的地区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现在现代建筑与城市的新面貌却因为普遍缺乏特色而令人失望。

近现代中国虽然经过几代建筑师的努力,依然出现大量的传统民居因其不适用而被拆毁,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迅速地遍布全国的状况,千城一面缺乏特色,为此无数学者痛心不已。地区特色消失,用以解释建筑地区特色的理论——地区性理论失效。我们不得不面临选择:①地区性只属于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而现代建筑不存在地区性,也即不由地

区因素决定。②修改地区性的概念,发现更本质更广泛适用的地区性规律,把现代建筑没有地区特色的现实概括为地区性的一种合规律的表现,并试图指出如何利用完善过的地区性规律进行操作可以找回地区特色。显然后者具有更大的理论意义:“科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理论去描述整个宇宙。”[22] 事实上很多学者的关注点从地区特色到地区性,就是一种努力。但是这样做的难度也更大,因为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具有很大的差异,很难被合理的统一在一个理论之内。所以也有很多学者倾向于前者。

(2)“共性—个性”意义上的地区性

一般意义上的地区性,通常是来自地区建筑的对外的形态特性,即对内的形态共性,也就是特定地区的建筑群的整体相似性。经过发展,非形态的性质,例如建筑物理性能、对气候的适应、对历史文化的呼应等都成为建筑的地区性。这个意义上的地区性,是把建筑物本身的特性当作建筑的地区性,而把各种文化、自然、技术要素当作外部的影响因素。

(3)批判的地区主义

地区主义中最有活力的一种——批判的地区主义,作为对国际式的对抗而产生,首先产生于西方国家。从目前的文献和专著来看,国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一些基本的重要文献并未能够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笔者认为,批判的地区主义以其批判性和边缘性充满活力,但是目前还仍然以西方现代主义为基本语境。在中国对于批判的地区主义及其相关系列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还刚刚开始。由于中国发展的历史阶段、东西方审美文化、学科历史等多方面与西方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不具备西方语境中的现代主义条件,所以如何理解和实践批判的地区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国内地区主义的相关研究

1998年吴良镛提出的“乡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地方化”的观点是国内地区主义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试图将地区性上升到一种建筑的基本属性而不只是传统建筑具有的独特属性,并将之归结到整体建筑文化和时代发展的层面,其意义就在于赋予了地区性和地区建筑推动现代主流建筑文化发展的重任,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一种重要的可能性。显然,地区性如果能够被证明是建筑的基本属性,将会具有普遍的意义,不但给当下的建筑现象一个合逻辑的解释,也有希望给未来的建筑文化的复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东南大学张彤的《整体地区建筑》近年来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地区建筑的文献之一也认为“地区性是建筑的本体属性之一”[23],并强调“这里所说的建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单体的房屋、聚落、构筑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并将地区建筑的内涵分解为生态、技术、文化三个方面予以分别阐述,最后提出开放性、批判性、综合性的方针。其不足在于:以西方场所理论和存在主义为基础,却未论证中国当代建筑是否仍存在地区性,其表现又如何的问题,以及大量建筑特色丧失和作为基本属性的地区性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

2. 从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到建造活动的地区性

(1)《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一文较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了地区性的基本概念:[24]

地区性是与地区化相关联的概念。建筑的地区性能够存在的前提是基于:迄今为止,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建筑作为特殊的人工产品,其生产和消费具有地点性,即房屋一经建造就不能移动,形成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如果说可居住“空间”的存在,使得建筑得以区别于雕塑、绘画等艺术门类,地点性则是在以定居为主的人类文明中,建筑区别于飞机、汽车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建筑的地点性而不是从空间,具有第一性的意义,因为“空间也是从地点,而不是空无中获得存在的。”

从建筑的地点性可以说,所有的建筑都是地区建筑,但它并非“建筑的地区性”的充分必要条件。笔者对建筑地区性的释义为:“广义的建筑(或称人居环境)在多层次的空间范畴中一个特定的地区和既定的历史时段内,与该地区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的某种动态、开放的契合关系,并且由于具体的条件不同,其表现的方式、复杂性以及程度也存在差异。”上述定义有下面几个要点:

1)地区性的概念具有时空维度,从空间看它具有相对于某个整体的局部性,从时间看,它是一个时段内相对稳定的现象,而不是某种瞬时或短时期内的现象。

2)地区性是以广义的人类聚居概念为前提的,换言之,它不是狭隘的建筑概念所能完全解释的现象。

3)地区性既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同时面临对原有地区性的延续和发展,以及通过再阐释获得现时和未来意义的新地区性的双重任务。

4)地区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样性,它提供一种观念,而最后的答案都需要在具体、真实的语境中寻求,所以,任何既定的模式和框架都是与其自身命题相悖的。

5)地区性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因此具有其自身的适用性而不是一种普适的规律,并且具有“度”的含义。正因为此,在地区性的凸显过程中,人(如建筑师和规划师)具有主观的能动性。

(2)引文中地区性概念的优点和不足:

此文对地区性的定义,关键性地引入了广义的建筑。因为如引文所述,狭义的建筑概念(即建筑物)的地区性显然与建筑之外的环境紧密相关,不可能单独存在。

该定义不足之处在于把地点的不能移动作为前提。笔者认为建筑的不能移动并非关键(例如可移动的绘画雕塑乃至诗歌文学都具有强烈的地区性),而只是一个基础因素——整个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具有的地区稳定性才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建筑,因为工程庞大,与社会自然经济人文条件关系密切而非个人行为,所以其地区性尤其突出。简而言之,建筑地区性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性;而社会是轻易不能离开特定的地区的。

可以商榷的是,文中定义的和该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某种契合关系,作为中心词的关系,指两者的关系,并不专属于建筑。同时在修辞上,关系与属性两个概念也各有所指:前者强调两者之间的互动,后者强调主体内部的特征。至少我们可以调整一下修辞,改为“地区性是指广义的建筑必然与该地区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相契合的一种属性”。另外笔者也认为,这个“契合关系”可以表达为“适应并互动的因果关系”或许更为明确。

(3)地区性的本质:根据地区性的基本常识意义,是某事物与纯粹的地区(而不是与地区内的其他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既然地区性的关键是建筑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地区性同时与这两者密切相关。从而建筑的地区性可以分解为两步:①建筑与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某些要素(即与建造相关的影响因素)的直接决定的因果关系;②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某些要素与地区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个关系也符合引文作者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文明的地区性是建筑的地区性的基本前提的论断[25]。这样其实具有地区性的是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的某些要素,而建筑的地区性是间接的,通过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某些要素起作用。所以说建造活动是地区性的主体。建造活动的地区性是建筑地区性的主体和本质。

所以,笔者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该首先包含建筑物、建造者、建造所直接涉及的一部分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因素——也就是说,广义的建筑是指主客体双方以及主客体之间关系之和的整个建造活动。这样地区性可以简单表达为:建筑活动与其所在地区必然存在某

种适应并互动的因果关系(契合关系)的属性。

(4)以建造活动为地区性研究对象的优点:

1)变外部关系为内部属性:

狭义建筑往往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属性,而视影响或者决定建筑的自然社会因素为外部条件,这种间接的关系容易造成“外部条件”被混淆、忽略。

而广义建筑关注整个建筑活动的属性,把本质相同且关系密切的“建筑的地区性"和“环境的地区性”合并为“广义建筑”的地区性,也即“建造活动”的地区性,也就把“契合关系”的另一方“自然社会人文条件”中与建造密切相关的因素纳入其中,既使地区性成为一种内部的属性,也更符合“基本属性”这一论断。

2)变间接属性为直接属性:

现代建筑和地区的因果关系已经复杂到不能直接观察得到,而是要经过中间自然社会因素的推演。笔者把“建筑——环境——地区”的三级关系简化为“广义建筑——地区”的直接关系,使广义的建筑和地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经过一个外在因素(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的中介,而变成了直接的、与地区之间的“契合关系”,凸现建造活动整体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才是建筑地区性的本质。

3)相似性与相关性:

使用广义建筑的概念,方便之处还在于便于相关性的理解。地区建筑之间的共性,除了相似,还有相关。过度重视相似性容易陷入形式本位。地区性的根源是和土地的相关性,而不是差异性/相似性。建造活动的联系必然带来建筑物最终面貌的联系。同一地区内很多面貌千差万别的建筑景观,当我们了解了它们背后建造活动的本质联系以后,对其地区性很可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3. 广义建筑地区性概念的梳理与验证

(1)预设前提与地区性的基本过程

1)建造的关系:

人的建造活动使建筑立于大地之上。地区性研究中,我们可以预设“建筑——建造活动——地区”作为我们的基本建造关系。

2)建造活动的因果关系中规律性和目的性共存

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果关系。例如建筑物的结构与建筑物存在的关系。

至今科学未能解释人的自由意志。“我们也没有理由断定它(因果关系)必须控制人类的意志。人类意志非常不同于因果律也许已证明为有效的那些现象。”[26] 作为主动创造的建造活动总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由于掺入了自由意志,价值判断在建造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社会活动的建造活动的地区性,因为包含了大量的目的性因素而变得难以把握。但是社会学家仍然试图在其中尤其是群体层面发现不为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建造活动则显然是一个由人类目的性引发的,但是受到强烈的规律性约束的事件。它同时涉及价值判断和规律性约束,这是本文探讨地区性的基本出发点。

3)本文力图能够用广义建筑地区性的概念同时解释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的现象,并证明它们都具有本质同样的地区性。

(2)聚落的历史演变概况及特色——地区性在不同文明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

由于不同时代各地区建筑呈现不同的面貌,所以地区性应该是一种跟随时代变迁改变表现形式的属性。

如果我们可以认为,“生态”,符合生命的经济生存的形态就是生态;有机,符合其内部生长机制的就是有机,那么从下表我们也许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农业社会中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区性的村镇聚落,其实和工业社会令人失望的城市状况,其实是本出同源,由一样的机制造成的。在农业社会,生态自然的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村落的内部机制也很稳定和适合农业。工业时代产业类型变了,就造成自然生态和经济生态的背离,工业机制和生物机制的冲突,但人类的聚落(城市)依然是和主要的产业类型相适应的。本文试图以此为基础探讨两种文明都能适用的地区性概念。当然工业社会比起人类整个历史还只是一小段,信息社会也才开始发展几十年。更长的历史范围将会表现出何种规律还不能在今天得到明确结论。而中国的特殊情况还在于长时间的超稳定的农业社会遭遇高速发展的西方世界,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在同时同地交织起来,其中的复杂性使我们很难指出到底规律在何处。

(3)历史发展中建造活动的关系结构整合

构建一个建造事件的通用模型非常困难,因为建筑几乎涉及每一个社会系统,而各要素、各系统之间还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这里我们只能给出简化的概念模型。

建筑的地区性以文明的地区性为根本前提[27]。根据“建筑——建造活动——地区”的基本结构,人的建造活动是地区和建筑的中介,正是由于人的活动使建筑间接地受到地区特征的影响。建筑的地区性,必然通过人的建造活动与地区之间的关系来产生。我们可以将建造活动的要素按照通常办法分做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艺术条件三大类。

1)当代的“建筑——建造活动——地区”关系示意图(图2)

地区指的是将纯粹空间意义上的地区,根据影响范围区分为地区-周边环境-建筑用地三部分。其中只有建筑用地这部分是直接参与决定建筑结果的。也可将之视为地点性的

表现。

现代建筑的宏观影响因素由社会文化基础以及经济技术基础两大部分组成,自然地理基础通过经济技术基础起作用。这三者实际上也互相有复杂的互动关系,这里忽略不计。

抽出来纳入建造活动的要素有:经济技术中抽出为材料和施工两系,社会文化中抽出设计一系。

业主直接干涉最后的建筑,行政管理则干涉全部其他要素,故单列。

2)农业文明的“建筑——建造活动——地区”关系示意图(图3)

对比现代社会,农业文明的主要不同在于:

因为农业文明主要依靠土地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所以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均通过自然地理条件起作用,从而与地区有固定对应的关系。

业主,施工设计材料供应等均由乡村组织同时担任,结构简单得多。

因此此图又可以简化为下图。

3)简化的农业文明的“建筑——建造活动——地区”关系示意图(图4)

它适用于传统民居的建造机制。也就是自然地理、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三大要素共同决定了建筑的特征。同时自然地理——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也具有一个自下而上的决定关系。农业社会的模式由于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很容易直接将建筑的地区性归结到地区本身的特征。这种简单的模式在工业社会显然不适用了。

(4)通用的地区性概念模式

人类社会内在的关系非常复杂,每种模式的提出都有其适用的方面。本文赞同单军强调的地区性以文明的地区性为基础,试图整合建立统一的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建造活动——地区”结构。

1)农业社会的直观的“地区性——地区特色”的紧密结合,一方面来源于各因素同时源

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性,彼此相似;另一方面因为整体发达程度不高,“自然地理——技术经济——社会文化”这一系列因素相互独立性均较低,存在系列依存关系,故特征叠加后更加明显和统一(图5)。

2)工业社会的关键变化在于经济生产脱离了原来的农业自然地理分布,但这并不代表失去了地区性,而是以不同的因果关系与地区相关(图6)。

材料依赖能源和矿藏,这些资源的分布都具有强烈的地区性,但是不依据农业社会的地形分布。生产和消费具有网络性,强烈地依赖交通物流以及消费市场——此两者的分布显然也具有新的地区性,并且和生产销售成本有精确的联系。知识和文化的积累高速增长,而相关的学术教育机构更加的集中到少数大城市而不是遍布各地,这也是一种新的地区依赖。政治上,民族国家的形态比农业社会更强大,更加强调行政区内部的同一性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现代因素并未脱离对土地的依靠,而是更加关注利用土地,但是各要素依据土地的分布模式不但与过去不同,而且相互之间的独立性更大。

社会文化经过逐渐发展更加的独立,不再和土地紧密相连,而是和工业以及文化自身的既有成果想关。

3)后工业社会的文化则连与工业的关系也在弱化,自身成为主要产业,独立性更强。也许只有精神产品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产品时,文明才开始真正地不依赖大地,成为一个质变,有可能真正地超越地区性。

4)总之,农业社会的特征引发了地区性的认识,但其简单的模式不能涵盖现代社会的新的更复杂的模式。考虑到理论要尽可能的保持统一,而用现代模式整合历史模式,将历史模式视为现代模式的一个特殊版本,这是比较合理和方便的办法。地区性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建造活动的不同要素和土地的关系,以及与要素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建筑的地区性仍然存在,但是建筑和地区的因果关系已经复杂到不能直接观察得到,而建造活动的各要素则和地区的关系依然紧密。

三、结论:地区性的性质和未来的发展

1. 地区性概念的基本性质:

(1)作为规律性的地区性

地区性的规律性在于建造活动的各要素与地区的根本依存与对应关系,其表现形式取决于各要素对大地依赖关系的综合叠加。从地区主义到地区性,是从目的性到规律性的提升。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从直观的相似性走向发掘内部机制的同一性,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建筑的地区性规律,整体理解不同文明形态的地区性的不同表现,更有利于去控制和利用它。

(2)作为价值和目的的地区性

文化不但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更是人类的根本价值的一部分。以建筑活动为主体的地区性将人这一主体直接纳入地区性之中,从而具有更多的人文意义并更接近价值本身。也可以推知人类对多元化/整体和谐这一对矛盾的自觉把握和追究,必然成为地区性加强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未来的地区性也应当包括更多来自人的文化自觉而不是基础物质条件限制。正因如此,地区性才显出它的人本的价值意义。

(3)作为建筑的一种基本方面的地区性

正如材料、结构、功能均为建筑的基本属性,地区性将成为建筑的设计建造中的一个基本方面,从而拥有普遍的价值。因为地区性的背后是一系列带有特殊性的规律和价值,不能被其他方面(例如基本功能形式)的考虑取代,自觉地将地区性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认真处理则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的地区性也将不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通过

认真考虑建造活动内部要素所具有的与地区本质的联系,来使建筑更符合适应地区具体情况和本身品质提高的要求,从而自内而外地表现出一种更本质更内在的地区性特征。

2. 关于地区性实践的未来发展的几点推想

(1)多层级的个性-地区性-全球性体系:

地区性是个性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纽带。根据相似性和相关性的规律,未来全球文化不但会出现多元化,而且丰富的文化个体会组合成更加丰富而不是单一匀质的、与之相适应的多层级的“个性-共性”文化关系。从“地区-全球”一体两面的基础推演,可能“个人化-地方化-民族性-当代主要文明[28]-全球化”这样的多层多面会是一个通解,同时还会有中间层级甚至跨层级的相似/相关性,最终组成丰富而和谐的文化整体(图7)。

(2)全球化语境--地区建筑:一个在通用可能性条件下的个性化自主选择的问题

未来的全球化不等于全球同化,而应该是提供了全球同等的选择自由。传统的地区特色,很多是因为地区自然社会条件限制而产生的自发的地区特色。一旦人们拥有更大的选择和趋同的选择,以什么理由去选择便成为主要的问题。不具有自觉的文化要求,这是今天中国建筑失去特色的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真正属于我们自觉的地区性现在才刚开始出现。

(3)自觉创造的地区性

众多地区性的研究,不但揭示了广义建筑的地区性所包含的规律性,也指出了其中包含的社会文化的目的性(而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律)。这意味着文化的自律和自觉将是处理好地区性问题的必要条件。而如果想创造真正繁荣灿烂的属于新时代的地区建筑,就不能寄希望于等待规律的自发作用,更不能寄希望于传统文化自动衍生出新的文化。

对于当代中国的地区性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具体的建造要素的地区性。只要是基于建造活动基本要素的、与大地切实相关的地区性,就是有生命力的。根据各地区的多方面的差异性和发展程度,可以利用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对国际化的反抗要求,历史与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对整体和谐的美的追求,旅游、广告、城市品牌的功利价值等等诸多方面的动力去发掘和优化建筑的地区特征。

惟有带着强烈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意识,充分地学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会贯通,才可能在未来的全球-地方多层级的文化格局中创造出真正既属于地方也属于世界的地区性。

注释:

[1] 即《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规划师》、《华中建筑》、《建筑师》、《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世界建筑》、《新建筑》共九种。

[2] 考虑到《北京宪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235页)使用的是“地区”,本文因袭之。

[3] 吴良镛.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华中建筑,1998.1

[4] 李晓东.从国际主义到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师,1995.8,

[5] 彭怒.论当代地方主义的建筑创作.建筑师,1999.2

[6] 以下观点参见单军.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2001.7,62~65页

[7] 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师,2004.5(111),45页

[8] 单军.当代乡土建筑走向辉煌'97“当代乡土建筑?现代化的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华中建筑,1998.1,9页

[9] 林少伟.当代乡土──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建筑选择.华中建筑,1998.1,5页

[10] 董晶.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乡土主义倾向.建筑师,1999.12

[11] 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建筑学报,2000.11,22~25页

[12] 吴良镛.北京宪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78~179页

[13] 吴良镛.北京宪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238页

[14] 吴良镛.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华中建筑,1997.2,15页

[15] 吴良镛.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建筑学报,2002.2,6页

[16] 类似观点参见:马建业.库哈斯和他的《普通城市》.世界建筑,1998.3;吴焕加.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建筑学报,2005.1;向欣然.现代建筑有地域特色吗.建筑学报,2002.10;杨国权.论建筑的地域性.建筑学报,2004.1;孙秉军.历史城区地域性特征趋向与比较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0

[17] 吴良镛.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华中建筑,1998.1,2页

[18] 以下各点参见全文:徐千里.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建筑师,2004.6。另外曾坚.杨晓华.《试论全球化与建筑文化发展的关系》.建筑学报,2001.8也做了类似阐述,但较为简单。

[19] 曾坚、杨晓华.《试论全球化与建筑文化发展的关系》.建筑学报,2001.8

[20]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29页

[21] 参见:张彤.整体地区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12页第四行;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建筑学报,2000.11,23页

[22] 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20页

[23] 张彤.整体地区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前言

[24] 以下引自: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建筑学报,2000.11,22~25页

[25] 单军.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2001.7,1页

[26] W.C.丹皮尔.科学史.623页

[27] 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建筑学报,2000.11,1页

浅析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

浅析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 摘要:加强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 作经验,对建筑学与建筑设计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业;建筑设计 一、建筑学概述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 指导建筑设 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 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 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 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正如,古希腊建筑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国寡民,也反映了当时兴旺的经济以及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罗马建筑的宏伟 壮丽,反映了国力雄厚、财富充足以及统治集团巨大的组织能力、雄心勃勃的气 魄和奢华的生活;拜占廷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在建筑形制上的不同,原因之一 是由于基督教东、西两派在教义解释和宗教仪式上有差异;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发 展和哥特式建筑的形成是同封建生产关系有关的。 二、建筑学的发展历程 封建社会的劳动力比奴隶社会贵,再加上在封建割据下,关卡林立、捐税繁多,石料价格提高,促使建筑向节俭用料的方向发展。同样以石为料,同样使用 拱券技术,哥特式建筑用小块石料砌成的扶壁和飞扶壁,这同罗马建筑用大块石 料建成的厚墙粗柱在形式上大相径庭。此外,建筑学作为一门艺术,自然受到社 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建筑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 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 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就工程技术性质而言,建筑 师总是在可行的建筑技术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因为建筑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技 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埃及金字塔如果没有几何知识、测量知识和 运输巨石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建成的。人们总是可能使用当时可资利用的科学技术 来创造建筑文化。 三、建筑学与建筑业发展水平不相当 以节能环保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节能环保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建筑节能 迫在眉睫。据了解,高耗能建筑在我国新建建筑中占95%,全国总能耗近三成是 建筑能耗占用的。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要达到65%。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 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要 完成对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产品原因,很多用 电设备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加重了负荷,再就是施工过程中的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我意识是获取和应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前提,在意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三大类;外显的自我监控过程包括学习环境中的失误控制与任务控制。其中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而学习任务和情景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的一直控制。因此,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各种叛逆个意志控制策略来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通过直接教学、采用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密峙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来说,如果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灵活地应用元认知策略,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 建筑学专业 地理位置: 南阳市卧龙轧花厂位于南阳市长江路东段。东侧紧邻南阳理工学院,北侧为家具市场,西侧有南阳理工学院教职工家属楼,南侧为常庄居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现状: 南阳市卧龙轧花厂成立于一九九六年,厂区内现有六栋厂房,和一栋附属的设备用房,另有广阔的闲置空地空间,已有13年历史。主要经营收购加工,调运棉花,榨油,修配,随着经营需求的调整现在厂区已经闲置不用。厂区内部现供驾校和汽车维修使用。 场地: 厂区内部地势平坦,整体上南高北低,利于排水。现厂区内部有机井两处。市政用电接入口位于厂区西南部为,现有配电房位于西南角烟囱附近。厂区前面有住宅楼三栋楼,环境较为混乱,临街为商业。 厂房现状: 现有厂房属于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的单层建筑厂房,结构为砖混结构,屋顶为槽型板铺装,内部有抹灰,因长期闲置无人管理,内部墙面面层多有脱落。外墙为清水砖墙,无面层处理。南侧厂房外墙面贴有面砖,内部面层也已脱落。最南部单层厂房年代较为久远,现为仓储和加工用房。内部墙面无处理,屋顶为木构架,屋顶继续修复处理。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教育水平及科研投入也在不断增长,这对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可以创造适宜产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创意人才的增多,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创意产品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另外,拥有13亿人口的大陆市场,潜力巨大,易于吸收各种创意产品;最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生产成本也是其发展的一大优势。 创意产业是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转换,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北京798,上海的M50.,南京的1865,深圳的F518等都已成为中国相当

探析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

探析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9-14T15:20:13.6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杜森垚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中的细节要求会越来越高。 华科优建(武汉)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一个城市的建筑设计,不只是针对其自身的设计和规划,还应包括其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合到周围的环境和文化中去。就此问题,我们来阐述一下城市建筑设计现状和发展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词:建筑设计;现状;发展;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中的细节要求会越来越高。提高设计质量,找出设计中的质量控制点,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作品,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更多的建筑精品。 1建筑设计原则 1.1综合性设计原则 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此过程中把分析结果有机地给合起来。从综合性设计出发,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回到综合设计上。每一层次分析的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性成果去与整体进行比较,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最终达到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1.2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设计的意义,不在于使用何种设计手法,采用何种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随着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低能耗的建筑大量兴起,自然能(太阳能,风能)的直接利用,人们已开始使用各种技术装置的风车和太阳能收集装置,将太阳能和风能直接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未来更是如此,且技术精益求精、日新月异。 1.3建筑设计要考虑综合效益 这里的效益一般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首先建筑师要树立综合效益的大局观,避免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对建筑物进行评估时不但对建筑本身进行评级评估,还要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对建筑在社会贡献和改变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全面评价。 1.4符合时代的潮流 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思想和立场——复古建筑固然别有风味,但是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建筑设计不能一味的复古,要有现代化的新特点、符合时代的新时尚、新风格,只有把现代化的气息同当地民族文化相融合,实现本土的现代化设计,解放传统思想、创新时代理念,才能够更加突出21世纪的城市风貌,体现不同的人文情怀。在现代化的城市中,由于要保护历史性建筑,在高楼林立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古建筑,对于这些历史文化的象征,新时期的城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现代化的设计之时,尤其是对古建筑周围的新建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古建筑的影响,建筑外部的色彩尽可能的和古建筑在色彩上能够相互陪衬,同时,对于新建筑距离古建筑的远近以及坐落的方位也要进行细心的设计,以合适的距离和方位来保持古建筑的良好采光和自然通风。 2建筑设计现状 2.1节能设计重视不够 设计工作人员对建筑节能设计及相关规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问题如下:窗墙比、体形系数不符合要求,没有对外墙、门窗、屋顶等围护结构材料的传热系数进行正规节能计算软件的计算调整。实际项目中应根据设计对不同墙体和热工需求进行相应的热工计算,合理的选择节能材料,且施工图上实际内容与《节能备案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应保持一致等。 2.2总平面图缺项 无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设计与建设部所颁发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有的总平面图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而无建筑单体之间的间距、道路竖向布置的详细数据等相关设计内容。 2.3不完善的设计机制 优化的设计方案是建立在有完善的机制基础之上的。但是,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一方面,缺少公平的设计竞争机制,同时,建筑设计招标并没有得到企业和国家执法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不完善的价格机制导致尽管优化了设计方案,但是并没有优化价格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各项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3未来我国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3.1生态化的建筑设计 发展生态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生态建筑不仅仅指的是节能、节水,还需要保护土地,减少污染,维持生态环境。在当代,绿色的生态化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师要进行多方面考虑,对节能、节省资源、防止污染等都要非常重视,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当代的设计师,要鼓励他们善于运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并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大自然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将新技术和新思想都在设计中表现出来,把建筑设计的功能和生态、环境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特的造型,建造出具有个性的建筑景观。 3.2人性化的建筑设计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正在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快速发展。人在建筑中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现代建筑设计要重视人性化设计。首先要改变重视生产工艺,同时不能忽略人类行为和心理的需求,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关心。其次要求建筑空间、环境等和人相协调发展,建造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3智能化设计 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一个产物,信息技术是智能化设计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一系列的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先进的系统和设备不断迫使建筑设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智能化设计理念是一个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概念,它伴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进行补充、更新扩大其自身的内容。我国的信息传输技术与计算机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0引言 建筑学专业教育作为实践性的职业教育,需要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目标,完善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培养手段;同时,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下,建筑学专业教育必须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使其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终生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结合建筑学专业评估和注册建筑师考核制度,在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上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并形成自己的专业教育特色与优势。 1机遇与挑战 始于1992年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及其评估制度,本身就是对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专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与评估机制广泛借鉴了欧美高校的先进经验,与我国高等院校未来十年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内涵高度契合;而基于专业评估制度的建筑学专业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完善,已形成了非常成熟、高度市场化、极具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际层面最开放、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教育平台之一。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竞争压力,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应通过体系化的改革进程,将我国

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与实践机会,转化为专业教育的竞争优势和创新潜力,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1.1国际化进程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的再思考 建筑学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职业教育评估的专业之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国内于1992年开始专业教育评估,1995年开始实施注册建筑师制度。2006年开始,由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的建筑教育评估认证机构发起,正式开始讨论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国际互认,经过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开的两次认证圆桌会议,2008年4月,上述机构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共同签署了《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实质性对等协议》,简称《堪培拉协议》[1]。该协议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的多边互认协议。加入《堪培拉协议》,标志着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体系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以此为契机,国内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但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长期存在的学制过长、专业学位重复[2]等不合理现象,将使我国学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建构多出口的学制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是提升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建筑设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交通应急信息化现状 2006年8月,交通运输部颁发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到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为““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主要任务可归纳为:建设两级数据中心、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三大应用系统,完善两大门户网站、三个保障体系和一个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部、省厅(局、委)两级数据中心;以业务数据为核心,整合业务系统,构建部省两级公路、水路和综合类管理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形成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内容;以三大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开发和推广交通运行综合分析、公路水路交通应急处理和公路水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三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内外网两大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前端展示;构建和连通覆盖区域的交通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为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构筑交通信息化建设运营、安全保证及标准规范三个保障体系,确保交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1.1公路应急 目前我国公路应急信息化发展较迅速,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举例如下: (1)北京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北京市完善了交通民警警务装备,建设了交通应急指挥硬、

软件系统。在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下,以宽带、高速数字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成了交通指挥调度信息系统、“122”接处警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警车定位系统等。发现交通意外或接到“122”报警后,指挥中心利用警车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指挥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警车直接调度到达现场,处警时间缩短至平均3分钟每起,使得交通管理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系统平均每天接到群众交通报警、交通咨询7000余起,发布各种指挥调度指令700多次。通过快速处置,因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堵塞减少了25%。同时,在指挥调度中心设立了交通广播直播室,建设了户外信息显示屏、停车诱导系统,并利用电台、电视台、寻呼台等多种媒体,有效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方便。目前,已有340余处路口、人行横道信号灯实现了计算机集中控制,二环路内交通信号已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优化区域协调控制,路网运行能力提高15%以上,基本保障了全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山东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山东省依托易华录公司按照”金盾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要求,应用最新的现代通信、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与新技术,以现有网络和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山东省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有线通信系统为纽带建立了山东省交警总队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将山东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警务工作站系统、各地市视频监控系统、GPS警车定位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整体效能,建立具有数据采集、整合、处理调度、反馈等功能的交通指挥运行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建筑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1、历史沿革与成就 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1、历史沿革与成就 建筑学专业的办学基础是原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于1987年开办的建筑设计专业。2002年组建福建工程学院后,建筑学专业成为我校首批经教育部批准开办的8个本科专业之一,学制五年。 本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目前共15个班级552名在校生,几年来本专业本、专科招生录取分数线都居全校工科本、专科专业前列。 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1)专业优势 1)在近8年的办学过程之中我校建筑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效果已经初具成效,在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和设计作业评选中获得多次奖项,省级设计竞赛也屡屡获奖。考生第一志愿上线率100%,具有优良的生源条件。 2)我省及其周边沿海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3)学校明确了建筑学专业是重点专业,这是建筑学专业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最重要、最有益的经验。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之中,师资与设施和经费等学科建设环境将会有更大的充实提高。

(2)办学特色 1)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 突出专业基本功的课程,从《建筑设计基础》到《毕业设计》,从大纲中可以看出对于专业基本功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 2)加强建筑设计主干课 在计划中以建筑设计课为主干,《建筑设计(1)》至《建筑设计(5)》为中间段,《高层建筑设计》为提高段,《建筑设计基础》(1、2)与《毕业设计》为该过程的起终点,各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作为主干课的支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理论与实践并重 实践教学是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特色所在,在本计划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共安排了50周的专用实践教学周,分布在不同的学期,在理论化教学中加强了工程意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工程设计的整体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计划中拓宽了专业面,增设了室内设计专业方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是本计划的宗旨之一。 (3)办学特色 1)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建筑学五年目睹之现状

话说在遥远的五年前,我也曾经是一懵懂少年,对建筑充满着犹如青春期少年性懵懂般的幻想,岁月荏苒,在经历了无数的熬图、失败、被批评、被甲方牵着鼻子走等等诸多挫折与寂寞后,恍然大悟,这些种种不尽如人意,均是由于五年学习中种种臭毛病所造成的。回想自己及身边的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总结了几点,以供各位苦逼青年参考。 怪现状之一:侥幸心理。 幻想自己可以不努力就能很轻松的成为所谓的大师,自以为在校内分享一些自己从来不怎么认真看的诸如“大师作品”“CAD高手总结的50条经验”“建筑细部表现集锦”等就可以真的成为大师、CAD高手,真把校内当成自己大脑了?分享一下就相当于存进大脑里消化了呗?再比如大家硬盘上都有动辄几十G的各种资料,拷贝的时候固然很爽,可是硬盘上存储这些资料的部分远远没有存着电影、**、游戏的部位运转的机会多,甚至存上之后就从来没有看过。 大家都很侥幸,殊不知身边那些在某一方面很牛的同学,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软件大牛娴熟操作的背后,必然有他在酷热夏日或者寒冷冬天,在你们窝在宿舍里看片、游戏、吹牛逼、吹嘘自己学建筑多忙的时候,一点一滴的积累与练习。手绘大牛随手勾出让你们羞愧不已的草图时,必然有他们在寂静深夜,在你们躺在床上抱着手机勾搭小妹妹或者是沉寂在穿越小说的时候,一笔一笔练出来的艰辛。在他们埋头苦练的时候,你们心里可能会说一声:这个不合群的SB。其实自己心里隐约觉得自己也应该这样刻苦只是游戏公会里好友等着我打副本呢!只是女朋友等着我晚上出去happy呢!在他们软件和手绘忽然让人刮目相看的时候,你们心里又会说一声:草,这么屌,是不是用了什么秘诀。然后问他们,你们去哪里学的啊?得到那些大牛“自己练的呗”的回答时,心里暗骂,这个sb掖着藏着,拽什么拽。 终有一天,发现这样下去不行了,于是去找各种培训班,幻想着报个班就能忽然一下子各种满状态牛的让大家刮目相看。 借了或者买了一大堆书,觉得把这些书看完就牛逼了,然后每本书写个名字翻了不到十页,就扔在一边玩蛋去了。 然后侥幸着侥幸着,就毕业了。 怪现状之二:逃避心理。 手绘当初没有好好练,于是开始逃避,做方案的时候直接用自己拙劣的Sketchup技术草草建个草模,然后觉得练手绘有个屌用,哥有Sketchup草图大师!出手绘图的时候,依然用自己拙劣的Sketchup技术草草建个草模,然后可耻的拓到画板上。以至于我现在在设计院做方案的时候身边还有好多科班出身的人在表达方案构思的时候可怜巴巴的拿出用CAD画的概念图。或者画个草图还要拿着三角板比来比去力图画的精细一些。 再比如建筑构造没有好好学,柱网一直到毕业也没有搞明白,于是在设计的时候刻意回避柱网,搞出来的设计风一吹就会倒掉,争论的时候会说,这就是我的风格,这就是我的style……甚至到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CAD依然只能鼠标流,Sketchup也是一知半解,设计也是各种苦逼,觉得去设计院工作会丢人,于是继续逃避,考研吧! 五年一直在可耻的逃避,不会的依然不会,但是殊不知,不会的终究有一天还是会要面对。怪现状之三:自我催眠和拖延症。 觉得学建筑了,就屌爆了,有了在高中同学面前吹牛逼的本钱。一个设计八周,前七周都在各忙各的,看片、打游戏、耗着。最后一周不得不交图了,熬夜吧,赶图吧!回头跟同学吹牛逼说,我们专业太tmd忙了,各种熬夜。然后在一片安慰声中心安理得的迎来下一个7周的休闲,以及第八周的熬夜和吹牛逼。 分享一些自己都理解不了的设计,觉得这样很炫,毕竟大家都在分享,作为一名未来的建筑师,我不分享点什么就有点土鳖。或者心里觉得这些东西确实不错,就是懒得看,回头再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是指人关于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他所期望的某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作用。从理论分析,任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受学生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制 约和调节。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此理论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

浅谈我国建筑设计方法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浅谈我国建筑设计方法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16T11:13:21.2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何文湘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现我国居民对住房、办公建筑等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04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现我国居民对住房、办公建筑等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建筑设计行业发展迅速。而我国建筑设计方法仍存在着建筑个性化设计不足、人性化设计欠缺、设计理念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建筑缺乏艺术美感,不利于其发展。应该不断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强化设计理念,增加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部分,让建筑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并通过建筑材料、格局的整改,以实现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设计理念;创新 探讨建筑设计方法包括建筑理念确定、图纸测绘等方面,但我国的建筑设计方法还处在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设计理念不明确、前期勘测工作不到位、创新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建筑的发展。要正视问题所在,不断调整设计方法以适应多变的市场,并深化绿色、节能的理念,增加个性化设计风格,逐步实现建筑的现代化建设。 1 我国建筑设计方法的现状 1.1 建筑设计方法中人性化体现较少 建筑本身的意义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办公等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美感的创造,而设计者往往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建筑自身的存在意义,过分的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导致建筑设计的成效不佳、不尽人意。如,某些设计者设计的建筑功能性、适应性发挥作用不大,不能有效的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甚至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不便与隐患,导致建筑的设计很失败,出现了不利的声誉以及经济的巨大损失。而仅仅是做到了功能性设计的建筑也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部分建筑缺乏美观性,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缺乏个性化的体现,使得设计的建筑难以在市场中博得大众的欢心,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建筑自身的发展。这样缺乏人性化体现的建筑设计方法,急需处理与解决。 1.2 建筑设计理念不明确 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建筑的灵魂,只有具备科学的设计理念,才能塑造出完美的建筑。但目前,部分建筑设计缺乏明确的设计理念的现象十分严重,限制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如建筑设计缺乏先进的理念,不能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国外的建筑文化相结合,不能将两者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使得建筑设计过于单一或者建筑风格难以把持,不利于建筑的设计与发展;建筑设计缺乏绿色、环保的意识,运用大量的不可回收、不可再次利用的建筑材料,给建筑后期的拆除带来危害与不利;在设计时,不顾及经济效益,不能做到建筑资源的整体调控,有效的利用剩余材料,使得出现了建筑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了建筑设计成本,造成生命安全问题。 1.3 建筑设计者缺乏创新思维 我国建筑设计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低,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没有系统性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体的创新能力,这样缺乏创新思维的建筑设计,阻碍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2 我国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前景 2.1 加强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是将建筑的功能性与美观性有机结合的过程,要不断增强建筑自身的功能性、适应性,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辅助人们工作,简化操作流程;并要不断提升建筑的艺术美感,使人们能领略到建筑的美,进而体悟生活的美。如,设计者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还可以进行市场问卷调查,收集各项信息数据,选择合理的分析软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以了解潜在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主要功能性的建筑设计,这样更好的把握市选择出灵活度更好、可塑性更强的材料,以便设计出更加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采取科学、合理的颜色搭配、材质搭配,更好的突出人性化的设计,为建筑增加亮点,也促进经济、社会效益的增收。 2.2 强化建筑设计理念 良好的设计理念能够有效的指导建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吸引潜在客户及更好的服务客户。建筑应该具备先进的设计理念,可以将传统的文化与国外的地域风情相结合,并结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进行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别具一格的新式建筑,使得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并增加市场影响力,推动建筑的发展;加强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的创新,对市场建筑材料进行进行结构塑造,并根据建筑设计的理想目标进行设计与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的调整各项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避免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现象出现;在材料使用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整改,避免产生二次危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2.3 不断培养建筑设计者的创新意识 应该聘用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建筑设计者,以提高建筑的设计水平;并对已工作的建筑设计者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与考核,增加建筑设计的实习机会,提升设计者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建筑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而建筑设计者的本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主动参加各种培训与实习,不断丰富个人经验,增强技术水平,并积极投身于设计工作中,勤于发现,勇于创新,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建筑来,既发挥了个人价值,也推进了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是一项操作繁琐且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为应对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设计理念不明确、个性化设计欠缺、现代科技应用不足等问题,应该不断培养综合素质水平高的设计者,充分做好设计的准备工作,掌握基础理论与实际情况,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建筑设计理念,不断融入绿色、环保新概念,改善建筑整体的功能性、适应性;加强创新能力,通过对建筑材料、布局等的科学调整,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滢.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03):234 ~235.[2]李铭茜.浅析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城市建筑理念研究,2015(16):283 ~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