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论建筑案例分析   光之教堂

20世纪80 年代到90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安藤20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的设计思想:

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20世纪80 年代到90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

●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

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

●纯净的几何体

●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

●自然

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

●纯净的几何体

●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

●自然

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作品的三个必要元素:

●显露真实材质的素面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或未上漆的木头。

●单纯的几何形体,这是建筑基础或框架。

●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比如光,天空,水被抽象地表现出来。

光之教堂平面分析:

从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教堂的入口在面对院内的西墙上,可以形成完整的沿街立面。同时矩形平面被一片完全独立的墙体分为大小两个部分,大的为教堂礼拜空间,小的则为主要入口空间。教堂空间的地面处理成台阶状,而后向前下降直到牧师讲坛。

讲坛后面便是南立面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阳光从这里可以渗透进来,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光的十字。通过观察还可以发现,教堂南立面并不

是完全朝南,而是与东西方向轴线呈约30°度的角。这显然是经过建筑师认真规划的。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这片与墙体呈30°夹角的墙是与教堂主体矩形平面呈“平行”关系的。

教堂的功能是做礼拜,做礼拜一般为上午的时间,南立面与东西方向有了夹角之后,可以保证光线从早上到中午都十分充足,从而使人们做礼拜的时候可以欣赏到炫亮的十字光影。同时,十字光线也随着阳光入射角的变化在室内呈现出不同的位置,也暗示了时间的变化。

●黑暗的表现:

黑暗能够引起人类最本能的恐惧,人们往往都向往光明逃避黑暗。光之教堂特意提供一个处于黑暗中的环境,能够唤起人内心本能的不安感。

●封闭:一般请跨过下的建筑都是开窗的,人总是喜欢一览无余的开阔景观,比如湖面,山顶,等等。而光之教堂的封闭空间,教堂四面墙上只有很小的几扇窗,并且还好像是生硬加上去的,进一步唤起人的恐惧之感。

●混凝土墙面:

混凝土无疑是一种缺乏人情味,冰冷的建筑材质,长时间包围在这种材质下,会引发额外的心理负担。光之教堂里漠然的,冰冷的,坚硬的,粗糙的,凄凉的混凝土,象征着缺乏人情味与关爱的社会环境,又像是束缚心灵的,无法冲破的枷锁,在被混凝土围困的环境中很快会让人心理上感到不安与沉重。光之教堂唯一给人消除恐惧的地方,便是墙面上巨大尺度的光十字,在室内空间给予人强烈

的不安感之下,光十字代表了光明与希望。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那光十字对人来说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表现黑暗与光明的碰撞与对比中,激发人类情感的

共鸣,从而达到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光之教堂功能分析:

在安藤的观念里,建筑师人与自然的中介空间。那片独立的以15°角斜插进教堂矩形体量的L型墙体,不仅为教堂的空间感增加了“看点”,而且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基地和工程的所有难题。教堂的基地靠近道路,除了面向内院的西墙,其他墙开窗洞是不适合的。L型斜墙不仅分割了空间,而且把柔和阳光反射渗透进教堂室内,是室内空间神秘化,神圣化,同时也掩蔽了现存内院之中的牧师住宅,净化了教堂周边的视觉环境,而且,还隔离了喧嚣的外部世界。

教堂的视觉中心是一个空十字缝,将厚重的清水混凝土墙打碎成四个部分。光,依着空十字缝,自然地介入,对教堂的空间进行重新定义。正因为有了光的介入,空十字缝的意义开始有了变化。视觉上的效果瞬间转化成一种精神上的感悟。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

通风和采光:室内的通风不是靠开窗,而是靠墙和顶部的缝隙,然而这个缝隙又是通光口,光是贴着墙或者天顶进来。教堂内很暗,光是从十字射进来,这样保持十字架光在人的视觉中有强烈的发光感觉。虽然日常生活空间中那种亮堂效果,然而正和日本传统和式建筑中,室内偏暗的美学。

光之教堂结构分析:

一、外部结构

建筑物由一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一道与之成15度横贯的墙体构成。这一建筑虽然形体简单,但却蕴含了一种复杂而极其优秀的建筑处理,这片成角度插入的素混凝土壁体,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基地和工程所有难题。

二、内部结构

这座教堂另一个特色还在于信徒的座位与圣坛的位置关系,我们平常所能看到的教堂一般圣坛的位置是高于信徒位置的,给人一种神圣肃穆的感觉。而安藤忠雄似乎认为圣坛不应该是如此“高高在上”的,所以他所设计的教堂信徒的座位与圣坛的位置总是突破常规。光之教堂亦是如此,在这里信徒的座位比圣坛要高。

光之教堂美之分析:

光之教堂在安藤的作品中是十分独特的,安藤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栖息之所。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

出一种静寂的美,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动。

光之教堂空间分析

光 之 教 堂 空 间 分 析 姓名:吕国红 班级:15建筑 学号:2015164114

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 一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他, 不仅常带他玩,而且还教他用木头 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 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 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这件“作 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 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当一 名出色的建筑师。由于13岁时, 家里的二楼必须增建,安藤忠雄首 都与木匠合作,在他们原本幽暗的屋子开了个天窗,看光线在自然空间中创造变化,安藤忠雄初次感受到光的魅力与视觉效果,也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为他日后作品中所使用的光元素留下了伏笔。他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 众所周知,光之教堂是日本著名的国际大师——安藤忠雄的杰出代表作。而我们所记之为深的恐怕就是它那十字型的墙面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充瞒着神秘、幽深、震撼。而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作品的三个必要因素: 1.显露真实材料的素面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或未上漆的木头 2.单纯的几何形体,这是建筑的基础和框架 3.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比如光、天空、水,被抽象地表现出来 光之教堂也不乏其外,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首先,光之教堂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是113平米,能够容 纳约100人,空间虽小,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就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 神圣与庄严。它那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的有序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散发出一种神秘、恐惧 的气息。表现形式: ●黑暗的表现:黑暗能够引起人类最本能的恐惧,人们往往都向往光明逃避黑暗。光之教堂特意提供一个处于黑暗中的环境,能够唤起人内心本能的不安感。 ●封闭:一般的建筑都是需要开大面积窗的,因为人总是喜欢一览无余的开阔景观,比如湖面,山顶,等等。而光之教堂恰恰相反,教堂四面墙上只有很小的几扇窗,并且还好像是生硬加上去的,进一步唤起人的恐惧之感。●混凝土墙面:混凝土无疑是一种缺乏人情味,冰冷的建筑材质,长时间包围在这种材质下,会引发额外的心理负担。光之教堂里漠然的,冰冷的,坚硬的,粗糙的,凄凉的混凝土,象征着缺乏人情味与关爱的社会环境,又像是束缚心灵的,无法冲破的枷锁,在被混凝土围困的环境中很快会让人心理上感到不安与沉重。 光之教堂唯一给人消除恐惧的地方,想必便是那墙面上巨大尺度的光十字。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Church of the Light) 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1 ——安藤忠雄 一、人物简介 安藤忠雄(Tadao Ando)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 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他,不仅常带他玩,而且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这件“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当一名出色的建筑师。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大学梦。走向社会后,他仍无法摆脱做一名建筑师的梦想,于是,便干上了家具制作和室内装潢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与一名建筑师的梦想遥不可及,而且收入极低,甚至无法维持生存。那段时间,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现代建筑运动代表人物那风格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他想买下这本书,可惜钱不够,于是只得央求老板一定要替他保留这本书。他忍了几天饿,终于凑够了买书的钱。他拿着书,边走边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读了柯布西耶这本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游历四方,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对他来说,这是另一种方式的阅读……他立即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复制的第一步当然是自学。为此,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用整整一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接下来,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样去世界各地“游历”了,但一个难题随即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钱!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 1https://www.360docs.net/doc/244869294.html,/link?url=yrXn6dWrqFfuBzU8UGkgj7N8yPMqbtOmjKCkaZm7wMA-_EA-J1ErEHE9i1f SlV4G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整理)大师作品分析光之教堂安藤忠雄

安藤 忠 雄——光 之 教 堂 大师作品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 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今天,无论是他的 名 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 品 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 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其人 安藤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 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 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60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 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 大 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事实上,安 藤 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 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 性的影响。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 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1969 年安藤忠雄在其家乡大阪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正式开始了建筑生涯。 1975 年,安藤完成了他的成名作——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Azuma House),即住吉 的长屋。该建筑荣获1979 年日本建筑学会大奖。而后,安藤又荣获了一系列的世界性荣誉。1983 年,六甲集合住宅(日本兵库县神户市)获得日本文化设计奖; 1985 年,荣获芬兰建筑师协会第五届阿尔瓦﹒阿尔托奖; 1986 年,获得美国布鲁诺纪念奖和日本文部省嘉奖; 1987 年,六甲山教堂(风之教堂)获得每日艺术奖(Minichi); 1993 年,获得日本艺术学院奖; 1995 年,在安藤 54 岁生日时,他荣获了普利策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1997 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法国艺术与文学荣誉勋位; 2000 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等等, 此外,安藤还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美国AIA的荣誉会员。 作为一位建筑师和艺术家,安藤在许多国家展览过的设计图纸和构思草图也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安藤20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指导教授:杨裕富研究生:江涵榛 一、前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二、安藤忠雄简介 图: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1.618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严庄。随后你会听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声响。

经典建筑设计——光之教堂

经典建筑设计构思 制作人:何丽娜 班级:09环艺一班 学号:0904421053

光之教堂 作者:安藤忠雄

走进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 ) “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安藤出生于大阪市。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艾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渠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長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户?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目录 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建筑风格 影响 作品介绍 清水混凝土介绍 水之教堂分析 简介 地形分析与北海道选址 空间构成分析 功能分析 数据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 采光分析 水之教堂与基督教文化 模型制作过程 总结

一、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日本著名建 筑师,从未受 过正规科班 教育,开创了 一套独特、崭 新的建筑风 格,是当今最 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于1995年获得普列茨克奖。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安藤忠雄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建筑风格 可靠的材料。即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纯粹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 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他追

求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影响 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 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 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 的启迪。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 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 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 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著名大学建 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安藤忠雄在当代引起广泛的赞赏不是偶然的。他的作品简约平正, 冷凝深远,含有诗意哲理,在现代建筑的物质手段中传达出日本古 典美学的情趣与底蕴。 作品介绍

光 之 教 堂 建筑分析

光之教堂建筑分析 0901402班20冯靖 33敖靓 34周子婷 23冯永凯一、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他的邻家大叔是一名木匠,这位大叔非常喜欢他,不仅常带他玩,而且还教他用木头制作各种玩具。13岁时,他与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了一间阁楼。看着自己这件“作品”,他非常骄傲,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当一名出色的建筑师。由于13岁时,家里的二楼必须增建,安藤忠雄首都与木匠合作,在他们原本幽暗的屋子开了个天窗,看光线在自然空间中创造变化,安藤忠雄初次感受到光的魅力与视觉效果,也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为他日后作品中所使用的光元素留下了伏笔。 高中毕业时,他想报考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大学梦。走向社会后,他仍无法摆脱做一名建筑师的梦想,于是,便干上了家具制作和室内装潢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与一名建筑师的梦想遥不可及,而且收入极低,甚至无法维持生存。那段时间,他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一天,他偶然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瑞士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这位现代建筑运动代表人物那风格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他想买下这本书,可惜钱不够,于是只得央求老板一定要替他保留这本书。他忍了几天饿,终于凑够了买书的钱。他拿着书,边走边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读了柯布西耶这本书,不仅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而且还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通过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而他自学的方式除了读书,便是游历四方,只要有机会,他就到世界各地参观建筑杰作,对他来说,这是另一种方式的阅读……他立即决定,把柯布西耶作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复制。 复制的第一步当然是自学。为此,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用整整一年,将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研读完毕。接下来,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样去世界各地“游历”了,但一个难题随即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没有钱!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听一位朋友说,只要做上拳击选手就可以拿到工作签证出国比赛,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拿到了职业拳击赛的执照,然后,利用出国比赛的机会到世界各地旅游。安藤忠雄時常將自然融入個人作品當中,或許是因為曾經被那道純潔且不經過人工加工過的元素給感動了吧。 从1962年开始,他经西伯利亚铁路来到莫斯科,然后从北欧进入中欧、南欧,直到印度……在漫长的旅行途中,全世界的建筑杰作都跳到了他的眼前,成了他活生生的老师。 1969年,他结束历时7年的游学生涯回到日本,开设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但在日本这个学历至上的国家里,不仅没人承认他是一名建筑师,反而都觉得他异想天开:“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建筑师?”面对质疑,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发了他追寻梦想的热情与意志。经过整整7年的不懈努力,1976年,他在大阪近郊设计的“住吉的长屋”开始让他在日本建筑界崭露头角,他的事业也由此走向了成功。 此后,又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奋斗,他终于成长为一位像柯布西耶那样的大师级人物:从1987年开始,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先后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聘为客座教授;1995年,在他54岁时,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立兹克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三位日本建筑师…… 他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与“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央视新址设计者库哈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师。 在印度恒河畔的贝拿勒斯圣地,望着由圣徒们的累累白骨堆成的山,终于想清楚了:人终归有一死,我要拼命地按自己的方式去活。"最终,向死而生的安藤被建筑所吸引,并选择用建筑来表达他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认识,成功地将他的意志铭刻在大地之中。 同一时间发生的这些事情并没有必然联系,但却暗示着世界灵魂的转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些充满自觉意识的个体不断地滋养着世界生命,使它不至于因随意泛滥的贪婪、软弱、惰性和自私而灭亡。 当然,这些自觉的个体首先体会到的是痛苦。泰戈尔"将弥漫于世间的痛苦加深而成为爱、欲,成为人间的苦乐,通过诗人的心灵诵化而成为诗歌",而安藤则"从一开始做设计,就一直在不安和痛苦的困境中寻找我的建筑之路。"这种对于痛苦的不避不离挑战了"趋利避苦"之常理。 而痛苦终究没有让他们灭了对世界的热情,泰戈尔说:"我们热爱世界时便生活在这世界上。"安藤说:"你们应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放在自己的家中,永远记住自己对建筑投入的热情,以更专注、更认真、更热情的方式去对待世界。" 正像马斯洛对自觉个体的研究所发现的,这些自觉的个体并不是没有痛苦、

安藤忠雄三大教堂

安藤忠雄三大教堂之一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 位置:大阪 主要材料:清水混凝土建筑面积:约113平方米 设计时间:1987年5月?1988年5月 完工时间1989年4月 本案位于大阪市城郊人口不太密集的北春日丘住宅区中,是街道和现有建筑结合的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建筑。 整个建筑采取了一种简介的长方形平面,重点集中在圣坛后面的十字架上,他是从混凝土墙上切除的一个十字形口子,只因油光的存在,这个十字架才整整有意义。讲坛后面便是在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阳刚从这里渗透进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之十字!! 该教堂以一个素混凝土矩形体量为主体。这一个矩形体量度包括了三个 直径味5.9米的球体同时呗一片完全独立的墙体以15度叫切成大小两部分大的为教堂,小的则是主要入口空间。人们经过这片墙体上 5.35米高,1.6米宽的开口,就进入了教堂,地面呗处理成台阶状,右后向前下降至牧师讲坛。 这一建筑虽然形体简单,但却蕴含了一种非常复杂而极佳的建筑处理。这片成角度插入的素混凝土墙壁,以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基地和工程所有的难题。由于靠近道路中段,因而除了面向内院和西壁体外,在墙面开窗是合适的。这片斜墙不仅分割了空间,而且把柔和的阳光反射渗透进教堂内,掩蔽了现存的内院中的牧师住宅,并隔离了喧嚣的外部世界。 同时,这座建筑造价极低,墙壁及家具处理的十分简朴,并保留了粗糙表面的质感。安藤忠雄在这里着力表现和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然,空间的纯粹性和洗练诚实的品质,进而唤起建筑的“庄严感”!!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t< 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 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道“ 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道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更加寂静。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在一系列教堂的设计中,安藤忠雄思考着神圣空间。他问自己,对他来说神圣空间意味着什么?在西方,神圣空间是形而上的。然而,他深信神圣空间与自然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与日本式的泛灵论或泛神论无关。他思想中 的自然是与原生的自然不同的。对他而言,神圣所关系的是一种人造自然或建筑化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众所周知,光之教堂是日本著名的国际大师——安藤忠雄的一杰出代表作。而我们所记之为深的恐怕就是它那十字型的墙面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充瞒着神秘、幽深、震撼。而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作品的三个必要因素: 1.显露真实材料的素面材料,比如清水混凝土或未上漆的木头 2.单纯的几何形体,这是建筑的基础和框架 3.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比如光、天空、水,被抽象地表现出来 光之教堂也不乏其外,光之教堂的内部空间分析: 首先,光之教堂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是113平米,能够容 纳约100人,空间虽小,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就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 神圣与庄严。它那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的有序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散发出一种神秘、恐惧 的气息。表现形式: ●黑暗的表现:黑暗能够引起人类最本能的恐惧,人们往往都向往光明逃避黑暗。光之教堂特意提供一个处于黑暗中的环境,能够唤起人内心本能的不安感。 ●封闭:一般的建筑都是需要开大面积窗的,因为人总是喜欢一览无余的开

阔景观,比如湖面,山顶,等等。而光之教堂恰恰相反,教堂四面墙上只有很小的几扇窗,并且还好像是生硬加上去的,进一步唤起人的恐惧之感。 ●混凝土墙面:混凝土无疑是一种缺乏人情味,冰冷的建筑材质,长时间包围在这种材质下,会引发额外的心理负担。光之教堂里漠然的,冰冷的,坚硬的,粗糙的,凄凉的混凝土,象征着缺乏人情味与关爱的社会环境,又像是束缚心灵的,无法冲破的枷锁,在被混凝土围困的环境中很快会让人心理上感到不安与沉重。 光之教堂唯一给人消除恐惧的地方,想必便是那墙面上巨大尺度的光十字。在室内空间给予人强烈的不安感之下,光十字代表了光明与希望。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那光十字对人来说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而恰是在表现黑暗与光明的碰撞与对比中,激发我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堂内部的视觉中心,也就是上面图片中所展现的光十字,一个空十字缝

采光分析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作业 ——采光效果分析—、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采光图及其分析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是钢和玻璃结构,高21米,底宽30米,它是重组的“U”形建筑群围合的庭院中心。它的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金字塔作为博物馆主入口直接通往美术馆三个翼,为下部空间提供47000平方米的自然光。提供顶部采光的金字塔所引入的光线随季节和室外光变化,直至光线逐渐减弱,以人工光代替。 二、光之教堂采光分析

光之教堂由一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一道与之15度横贯的墙体构成,长方体中嵌入三个直径 5.9米的球体。这道独立的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廊道两侧为素面混凝土墙,顶部有玻璃拱与H型横梁构成。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教堂内部的光线是定向性的,而不同于廊道中均匀分布的光线。教堂内部的地面愈往牧师讲台方向愈呈阶梯状下降。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墙壁,嵌入了玻璃,以这里射入的光线显现出光的十字架。光之教堂由混凝土作墙壁,除了那个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安藤忠雄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教堂的位置以及太阳方位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动。 由以上两个案例可得知,采光设计不光是为 了采光,它还可以使人们对所处光环境感觉 愉悦、舒适。并且通过特殊的光处理,可以 使光有特殊的寓意,光之教堂就是这样一个 例子,通过墙体上那个十字形的切口,形成 了比较神圣的、庄严地、平等的含义。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实际的窗 户就是建筑的眼睛,它不但能开阔人的视野, 还能使人的生活舒适,有谁能愿意生活在四 周密不透风,没有阳光的黑房间里呢,尽管 把房间里开的灯亮堂堂的,也没有天然的自 然光来的给人实在感、舒适感。 作为我们学建筑的学生,在设计房子时,不能只考虑它的外表是多麽的好看,所以不顾它的使用舒适度,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能感觉到它的虚有其表,被人接受只是暂时的,还要考虑到它的长久性。房子,它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去迁就它,要让它符合我们的需求。光是最普通的东西,同时它也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就离不开光。所以,当我们在设计一栋建筑甚至是一件很小的房间时,要重点考虑它的采光效果,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房子才会有人喜欢它,并想住进去。

安藤忠雄——光 空间 形式

光、空间与形式 ——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王建国 摘要:本文依据详尽的案例分析,论述了安藤忠雄独特的建筑用光理念和设计手法。 关键词:安藤忠雄建筑空间光▲ 任何参观过安藤建筑作品的人,哪怕仅仅是欣赏拜读过他的作品图集,也许都会对安藤在建筑中用光的设计意匠和娴熟技术叹为观止。确实,安藤的一系列建筑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特别是在光的教堂、水御堂、小邸等作品中,他对光的处理可谓炉火纯青,堪称是一位光的大师。 光是世间万物之源。光的存在是在世间万物表现自身和反映相互关系的先决条件。 建筑与光历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早在60多年前,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埃就这样赞叹过光对建筑设计和造型的重要作用。其后,随着他的新建筑五点原则的影响的逐渐扩大,特别是新型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如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应用,使现代建筑形象在“轻、光、挺、薄”的视觉效果方面达到极致。在创作实践方面,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埃罗.沙里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瑞斯基小教堂(图1)、约翰逊的水晶教堂均充分利用了自然阳光的特性,塑造出一种神圣脱俗的空间氛围,在现代建筑用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1克瑞斯基小教堂 然而,安藤在建筑用光方面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其建筑作品亦因此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与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们相比,安藤对建筑用光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安藤通过一系列的建筑作品,而非个别作品诠释和体现用光的设计理念。如住吉的长屋、小邸、井筒邸、石原邸、伊东邸、光的教堂、直言宗水御堂和古墓博物馆等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安藤在建筑用光方面的设计造诣。第二,与其他大师不同,安藤不仅在公共建筑设计、而且在众多私人邸宅设计中,都同样重视光在塑造空间环境和理想生活方式中的作用。他最早的作品住吉长屋、城户崎邸及其后的六甲山教堂的获奖,应该讲是与他在建筑中成功地运

安藤忠雄及其建筑思想

安藤忠雄及其建筑思想 班级:建筑学096 姓名:刘仕杰学号:092081302212 摘要:对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做了简介,阐述了设计作品分析是提高设计理念、手法的深层次手段,通过对安藤忠雄设计作品的分析,以了解建筑空间组成元素及其对空间独特的感悟。 关键词:空间,材料,几何 引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很大的重叠,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 月~7 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作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做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认为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认为亲身的体验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1 安藤忠雄简介 安藤忠雄1941 年9 月13 日出生于日本本州的大阪市。他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于1962 年~1969 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回日本后,于1969 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1995 年,他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建筑奖,是该奖自1979 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获奖人,也是日本建筑界的第三位得奖者。 2 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建筑必备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 2. 1 可靠的材料 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安藤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2. 2 几何形式 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可以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安藤忠雄的空间几何形式发展如下: 1)二维平面推演: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形、圆形、椭圆形到环形,由简而繁,由直而弧的渐进过程。 2)三维立体推演:从正方体、长方体、角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到卵蛋体,即由直角六面到非直角多面的空间变化。 3)空间组织变化:这些几何形几何体相互结合,利用分割、复制、增殖、旋转、平移、插入、重叠、对称、变形、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使空间虚实中有相接相含的变化,不论形式变化如何,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这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改变墙壁的冰冷感,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有从上方下来,有从侧面射进来,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产生各种变化,所以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意。 2. 3 自然 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

博物馆案例分析4个

案例1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 【设计师简介】 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 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0405平方米) 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层,行政部分4层 建成时间:1997年 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 设计者:弗兰克·盖里 【设计初衷】 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

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 【博物馆选址】 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信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 【设计理念】 1.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 2.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 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 3.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 【外观材料】 这座雕塑般的巨大建筑从表面上看有点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它由一系列建筑碎块拼镶而成,这些碎块有的是规则的石建筑,有的则是覆以钛钢和大型玻璃墙的弧形体。然而整个建筑并不是毫无章法,事实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成形的。这个中心轴是一个扣着金属穹顶的空旷的中庭,光线可以透过玻璃墙照进来。从这个中心开始,一个由曲折的走道、玻璃电梯和楼梯组成的系统把19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画廊连接在一起。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 【空间】

光之教堂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大师作品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到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经历: 安藤1941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60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 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大师作品分析: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安藤的设计思想: 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