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越战亲历记

1979越战亲历记
1979越战亲历记

青春无悔1979狼牙山后代

献给步兵163师的战友活着的和牺牲了的

前言

27年来一直提不起勇气。每当夜深人静,很多时候会想起那好像遥远但又好像不太遥远的烈士陵园。每当雷电交叉,很多时候会想起那27年前2月17

日早上那轰隆隆的炮声。

战争改变了我们的一生!它夺去了我们的单純,它夺去了我们的天真,它更夺去了我们的战友。

可我不后悔!我想,我们163师的全体将士都永不后悔!因为我们是一个士兵。走上战场虽然不是我们的决定,但我们已经尽了一个士兵对国家的责任。

虽然现今很多人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我不愿让国人忘记我们的烈士。

感謝我的妻子和儿女对我的支持!是他们过去一直的鼓励才令我决心把这段历史记下来。做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士兵的妻子其实很不容易。

感谢我们一位牺牲了的战友的妹妹,是她那执着的找寻感动了我。

请不要忘记他们——

我们的烈士!我们那些还活着的伤残军人!

2006年7月

(1)下阵地了——我们终于下山了,而且还活着

战前中间的小山脚并沒有路,这些都是开战时临时筑建的紧急野战道路。79年2月15日起,163师的487团和488团就是在此山窝里集结进入进攻阵地。487团(红一团)在此图的中央突破,向同登方向发起进攻;488团在此图的左方向同登的东南方向迂回穿插;489团在此图右

上角金鸡山另一面的弄怀向同登西南方迂回穿插。(点击图片可浏览大图)

那是1979年炎热而潮湿的夏天。在广西中越边界上,还继续是那可恨的雨季。每天从早到晚下个不停的雨,把我们友谊关左侧,19号界碑上的阵地都变成了水国。坑道里沒有一处是干的,战壕里都快可以养鱼了;防炮洞里我们的被服都发霉得像一堆堆霉干菜,不烂裆的不是人。

我们班,另再加上团里给我们加强的重机枪班和82无后座力炮班,共30人,以及炮一师的观察指挥所,在这个阵地上已经三个多月了。

如果从战前进入阵地到如今,满打满算已经在这鬼地方是足足8个月了。

自从3月11日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从越南撤军回到米七后,我们只是在村后的小溪洗了一个澡,在附近废弃了的砖窑睡了一觉。第二天晚上就被重新调上了19号界碑的阵地,他XX的好日子一天都沒过上。这些日子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每天晚上双方的小摩擦就不用说了。阵地的前沿埋满了各种各样的地雷:战前是越军埋的雷,战后是我们埋的雷,谁也说不清哪一片是净土。一到晚上,野外的小动物走过,听见的都是雷响,有时一只东西可以碰响几个地雷。只要地雷声一响,我们那天晚上便又得在战壕里睁着眼睛度过,直至天亮弄清情況。

山高路远,后方运送食物有困难,好几天才能送一次,他们好像都快把我们给忘了。十八九岁的兵,肚子里本来就沒有什么油水。山上的雨季令我们的肚皮

打鼓,比天上的雷声还要响。怎么办?我们饿,炮兵也饿,可他们老实。

兵头将尾的我可沒有那么笨。道理很简单,兵沒力气怎么去打仗?兄弟们要紧。反正我从来就没想过升官。

山上有山羊,下命令“开枪,打!”想都不想,管他那么多。

大家的肚皮问题解决了几天,我也出名了。那些中越通婚的边民告了我一状,连里告不进到营里,营里告不进到团里。

好伙伙!给了我一个全师通告“土匪队长”。还好,战功照立。多亏了我们的老边师长。

所有后方的弟兄们有的好事我们都错过了。

中央慰问团来了,我们在山上。

广西自治区慰问团来了,我们还在山上。

文工团来了,听说有好些漂亮的姑娘,我们仍在山上。

能看见的牛都是公的。別的就更不用提了。倒霉!

还好,最后的一件好事终于等到了。一天傍晚,命令来了,“換防,0时0分移交阵地,由边防三师接防”。那种高兴啊,真说不出来。

我们一边下山一边大笑,是从心里笑出来的。

下阵地了!我们终于下山了!而且还活着!

(2)教导队提前结束,学员立即归队

在七十年代,教导队是用作培养骨干的摇蓝。被送进教导队的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超负荷的军事训练,沒完沒了的技术考核。单兵进攻,班进攻,排进攻,连进攻;班防御,排防御,连防御;投弹,刺杀,爆破,地图作业,战地救护;各种兵器使用,单兵日间射击,夜间射击,抵近射击,山地射击,移动目标射击……

我们教导队的大队长丁大胡子把我们折磨得快差不多了。

大家就等着最后的考核,三百多号人就可以回各自的连队了。

在1978年12月上旬的一个傍晚,军号突然吹起,教导队紧急集合。

其实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紧急集合训练的次数从来就比我们吃肉的次数多。

三百多号人刚集合完毕,匆匆忙忙走近了一群老头子。有点不对头,为什么师里的老头子们都来了?神情都有点不对,脸黑黑的,像要杀人的样子。

丁大胡子刚把稍息的口令下达,老边师长上前说了他的第一句话:“我们要

去打仗了。”紧接着老边动情地对我们说,“这一仗打下来,我们今天站在这里的三百多号人,不知有多少能活着回家。你们都是我们师各个连队的战斗骨干,我只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军人,不要给163师丟脸!”

“我们这个教导队将要提前结朿了,最迟在明天下午6时前,各队员必须回原连队报到。”

当天的晚上,整个教导队的营房充满了凝重。

战友们,老乡们都在互相交换家里的通讯地址,互相交换各人的照片,互相道别。

熄灯号吹响了,这是唯一的一次,大家都好像听不到。丁大胡子好像听不到,他也不管;各连的连排长也好像听不到。

每天我们这种“吊儿郎当”兵都要被丁大胡子修理,就那天,他对我们可好了。

夜还是那么静,静得能听见我们自己的心跳声。

军人,士兵,野战军的军人士兵,明天等着我们的是什么呢?

死神原来和军人是多么近。

害怕吗?怕!不怕是骗你。

但沒有眼泪,因为我们是军人!

天亮后的短短两个小时內,猪在叫,鸡也在叫。各分队的猪都杀光了,鸡也杀光了。留着也沒有用,谁知道谁能活着下来?算是最后的午歺吧。

开饭了,丁大胡子举起了用碗盛的酒对我们说,我们这支部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从井冈山到延安,从东北到广东,沒丟过脸,这次就靠你们了。

163师的老头子们在谅山前线(谅山大桥前沿)指挥作战

左边第一位坐着的老头子就是我们的教导队大队长丁大胡子

我们师的老头子们,从独眼龙老边师长,全国战斗英雄李万余,吴政委,官副政委到大老宋,丁大胡子等,都是在战争年代中响当当的英雄.每一位老头子在我们的眼中都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汉。

那一顿午饭,酒沒少喝。男子大丈夫,豪气得很。

其实谁心里都知道,说老实話,古来征战几人回?

(3)摩托化开进

刚到连队,东西才放下,部队又吹起了紧急集合号,野战军摩托化开进的命令到了。

“48小时后全师摩托化向战区开进,行军路线保密。”

“明天按一级战备的弹药基数,各排领取弹药。”

“任何非必要的个人用品,你们全部打进战备小包,明天交连部留守处处理。”

“明天连里杀猪。全部杀掉,一只不留。吃不完带着路上吃。”

这就是我们连长简而精的命令。一个英雄团里的英雄连队,上级总是挑手上最好的干部来当连长和指导员的,我们对此一直都深信不疑。

第二天天刚亮,部队就整个动起来了。领弹药的领弹药,收拾战备小包的收拾战备小包。杀猪声在各连此起彼伏。

早饭集合的时候,连长宣布“军里下命令,从师里各连队抽调一批排级干部,作为战斗骨干支援164师。今天马上出发。”好伙伙!我的排长就这样调走了。

早饭过后,连长和指导员把我找去连部。刚坐下,连长就对我说:“虽然你在部队的时间还不太长,但是经过我们的反复考虑,我们准备今天宣布正式提你为‘狼牙五壮士班’的班长。这个班的每一个兵都是顶尖的兵,带好这个班不容易,特别在战场上。”

我一听就儍了。我们班里可都是老兵,而且都是连里最顶尖的老兵。军事技术就不用说了,谁的资格都比我老,军龄都比我长。最长的比我早参军七年,叫我怎么指挥他们?

明天就要上战场了,当这个英雄班的班长,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自卫反击战中被中央军委嘉奖的战斗英雄周元生在战前本是我们“狼牙山五壮士”连的指导员,一个标准的广西壮族人。因为从小就在中越边界长大,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1979年2月17日总攻前被调到团部专责审问越军战俘,战斗打响时随487团2营进入越南,后因2营5连的连干部在攻打探某时伤亡而被临时任命为5连连长。

广西人给我的印象就是能吃大苦,耐大劳。平时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洗脸前的第一个训练项目就是全副武装越野5公里。周元生经常在全副武装越野训练中,帮那些体力较差的机枪兵扛机枪,而且是一边扛着机枪,一边还在做政治工作,有时甚至扛着两支枪在连队前面跑。

看照片上他的嘴巴就知道他能说,没想到这个政工干部打仗也在行。

老实说,周元生这个政治干部把我们这些所谓“军事纪律两头尖”的“吊儿郎当”兵弄得心服口服。就是他和我们的连长把我从新兵营挑到“狼牙山五壮士班”当兵,从新兵营下连队的8个月后,又把我直接提为“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班”班长。

言归正传。没想到这回事情可弄大了,可现在部队已进入了战争状态,军令能违吗?弄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既自豪,又害怕,只好老老实实的干。

黄昏一到,运输团的解放牌军车一辆一辆地开进了我们的营区。野战军的营房都是一排一排,从山脚一直到山顶。一排房子有四间房,每间房平时住一个排。现在每一个房子的门口都停了一辆军车,我们知道时间到了。

刚好是连长宣布摩托化开进命令的48小时之后。各排的士兵一声不响地把自己排的各种弹药搬了上汽车,把各人的背包也搬了上汽车,然后每个排的士兵都列队在军车的前面,等候着那最后的开进命令。现在每一个排的战时编制都是三个步兵班,加一个40火箭筒班,还有两门小钢炮,另加排长刚好41人。

晚上8点正,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黑漆漆的一片,开进的命令终于来了。士兵们静静地上了车,一句话也没有人说。大家都坐在弹药箱上,那时候可谁也不觉得坐在弹药箱上危险。

关了车头灯的解放牌军车,一辆一辆地开出了我们的军营。大家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都在依依不舍地看着那慢慢远去的营房。

大家心里都明白,今天一去,有多少战友就再也回不来了。

就这样,一条看不见尾巴的火龙,穿州过省,来到了广西的友谊关。

我记得那是1978年12月18日。

(4)接防的第一个晚上

广西友谊关左侧的米七19号界碑就在照片左侧山的顶上,照片右边的山头就是我们第一天晚上到达友谊关后我们排占领的阵地。

两座山的中间有一条小村庄,十多户人家。那些边民可都是和越南人通婚的后代。

487团一部份的部队和488团的部队就是在这两座山的中间进入进攻出发阵地的。

天还是那么黑。我们部队在下午经过凭祥后,就开始感觉到前沿的紧张,因为一路上都是静悄悄的。我们是第一批到达前沿的野战部队,除友谊关口有部分边防部队外,边界上再没有我们的军队。

过了凭祥不久,就接到了子弹上膛,准备战斗的命令。

过了不久,军车的车头灯都熄灭了,摸黑开进。再过了半个小时,车队静静静的停下来了,士兵们按照平时训练的方案,跳下了车,各自占领有利位置,接着就开始了步行开进。

我们连是师里摩托化开进中的尖刀连。我们排是理所当然的尖兵排,谁叫你是英雄排。我们班当然又是尖兵班。

谁也不知道我们的位置离边界有多远,不过反正尚未看见友谊关的城楼。

走到了一个分道口,我们排被命令向左边的小路进发,占领100米外的山头,挖掘工事,随时准备战斗。连里通知,山头的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在国境线我们这一边,但是敌情不明。山的对面,就是越南了。

我们紧张得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枪全部都打开了保险,手榴弹都开了盖,手心里全是汗。一个战斗小组随着一个战斗小组的慢慢地搜索前进。好不容易才爬上了那山顶。

山的对面,看到了越军阵地暗黄色微弱的灯光。真的到达前线了。

哨兵放出去后,我们就开始挖掘工事。下半夜,我们的工事还没有挖好,就开始听到附近的山头上响起了枪声,接着还有手榴弹爆炸声。好家伙,这可不得了啦。全排的士兵都进入了阵地,紧张得不得了。

一夜瞪大了眼睛,什么情况都没有。天亮一了解,原来别的阵地上有些野生动物走过,被哨兵以为是越军摸哨。问口令,野生动物怎么会回令?冲锋枪和手榴弹就用上了。

天刚亮,突然发现,在我们的山脚下,有两个穿着黑衣服的男人在山边不知道干什么,排长马上命令派人下山活捉。

摸下山三拳两脚就把这两个人打倒在地,押上山时心里可高兴了,这第一天就捉两个越南俘虏,可要立功了。

连里一审,原来是山下的那条村庄的边民。

这就是没打过仗的士兵在前沿第一个早上的经历。脸也不知往哪放好。英雄部队的兵又怎么样。

真丢脸。

(5)观察地形

第二天的天亮不久,连里就组织我们到最前沿的边界上去观察地形。从我们昨天晚上占领的山头下来,向左边走不久,就是19号界碑国境线上唯一的小村庄——米七。也不知道这个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边境小村,所有的房子都是由竹子和稻草搭架而成,然后糊上泥巴,通风透气得很。上面住人,下面住牲畜,猪牛鸡鸭应有尽有。村民的衣服都是黑色的,根本就看不出和越南人有什么区别。后来了解,他们本来就是中越通婚形成的小村庄,也不知道他们该算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他们经常私下跨越国境到越南去,包括走亲戚,赶集,甚至下地种庄稼。很多女人都是从越南同登一带嫁过来的。

我们阵地的左前方80米开外,有一片水稻田,几棵橘子树,中间的羊肠小道就是他们日常往返越南的秘密通道,边防部队从来都没发现他们就是这样非法越境往来的。

敌情看来挺复杂,谁知道非法越境的边民中有没有越军的情报人员。

阵地的左方远处就是扣考山。山下附近的十多个前沿阵地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越军新构筑的各种阵地,新翻出来的黄土特别显眼,工事上还搭了不少草房,看来是他们做饭的伙房。

正前方则又是几个山头。每一个山上都可以看见越军己经构筑好的步兵防御阵地。

扣考山脚的公里路上,越军苏制的军车正在同登和扣考山左边远处之间不断来往,也不知道忙着运些什么东西。

163师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友谊关方向态势卫星图(点击图片可浏览大图)

根据通报,我们163师的兵力布署是这样的:

从米七至弄尧段,由487团正式接防。金鸡山的另一面,也就是弄怀方向,由163师的489团接防。我们487团左侧的友军是55军164师492团的部队。我们489团右侧的友军是55军的165师493团的部队。

我们488团暂在487团和489团之间稍后位置布防,全师成三角防御态势。

从12号界碑至40号界碑,除友谊关至同登的现成1号公路外,还有弄怀和米七两条羊肠小道可通越南。

前者可通至越南的4号公路,但已被越军破坏,并布下了地雷阵。后者米七将可在开战前加修急造军路。

全段边境除友谊关的一号公路外,只有四个山口可勉强通行轻装步兵。以友谊关为中点,左侧有米七和果龙树,右侧有弄怀和苦大。

关于1号公路则免问,因为全是地雷阵,而且两边都是悬崖绝壁,越军打阻

击的好地方。

弄怀至苦大方向,全是一米多至两米高的茅草和灌木丛,坡陡,断崖太多,这个方向无法使用坦克部队。

因在战前无法排雷,一号公里路暂时无法施展坦克部队。唯一可使用坦克部队的只有寄望于在米七将要急造的野战军路。

我们55军164师的左侧是50军的148师和43军,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是禄平方向;我们55军165师的右侧是54军,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东溪和高平方向;右面再过去的就是41军和42军,他们主要的目标是高平。

这就是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广西方向战前的总体兵力分布情况。

(6)战前训练和准备

从火车铁道穿过这个小山头不远,就是友谊关的零公里处。左边的路,就是通往米七19号界碑的唯一道路。当年163师的487团一部、488团和55军坦克团三营都是从这条唯一的道路出发经米七进攻越南同登

的。

战斗英雄李德贵就是在这里带着他的坦克连出发,配合我们团进攻同登。

山洞在战时用作伤员分流,牺牲的战友就在此处分流,然后抬到照片右方不远的一间小铁皮屋子进行洗沐,打包及登记。

我们排终于在米七安置下来了。

看着边民们每天偷偷摸摸地从橘子林旁的羊肠小道来往越南同登,我们阵地哪还有秘密可守?再三警告也无补于事,只好申请把它封了,用地雷,再插上警告板。

紧接下来的就是日以继夜的战前训练和战前准备。

每天的战前训练和在原驻地时的差不多。说句老实话,我们觉得在战前的临战训练还真的没有在连队的累,可能我们本来就是师里的尖子示范班,每天都在山上跑,到处去对抗比赛和示范,己经累惯了。

师里重点的战前训练放在了班进攻,排进攻,连进攻及营进攻;连队的重点战前训练则放在了战斗行进间射击,夜间射击,丛林抵近射击,丛林间行进方向辨别,各种类别爆破用品的使用,地图使用以及战场救伤等。

一边训练,一边看着后面的部队源源不断地向前开进,步兵、坦克兵、通讯兵、运输兵。高炮兵也来了,战时临时野战医院也来了。弹药堆得到处都是,军

用物资也源源不断地向前运。

越南翻译也开始分配到了连队,他们基本上都是在那些越南归侨中临时征集的。

军事学院和步校的学员也不断地分配到各野战部队准备接受实战锻练。他们很快在战场上就会用作补充干部伤亡。

民工一批一批的从广西各地赶到,担架队也不断的前来。

电影队每天都在放映那几套老电影,“英雄儿女”、“南征北战”、“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其他就再也想不起来了。这算是战前的政治思想工作吧。那时候士兵的思想也简单得很,只有一腔热血。

第一批从南京和福建来的补充兵到了,基本上都是老兵。每个连队都分了好一些。我们班也分了一个,姓施,从福州部队调来的。说老实话,真替他们担心。我们老部队的长期都在一起训练,大家的分工合作,一举一动,都巳经有了默契,战场上这都是与生死有关的。可他们怎么办?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这里一天比一天紧张。

每个连队排着队打防疫针。不知道打了些什么,也忘了打了多少针。

每人还发了一套新军装和一双防刺鞋。大概算是寿衣吧。

打仗时有的兵还舍不得穿,想省着到时拿回家呢。那时候穷啊。

战时用的雨布、急救包也都发了。

压缩并干也发了,说好了留着打仗时才能吃,可大家都偷偷地先尝个鲜,还不错,挺香的。到后来打仗时吃多了以后谁看见都怕,可那已经是后话

(7)捕俘行动和163师第一位牺牲的战友

1979年1月大年三十捕俘行动路线图(点击图片可浏览大图)

在我方20号界碑外,扣考山和我方19、20号界碑国界线之间,战前曾经发生过捕俘战斗。

在1979年大年二十八的那一天,我们突然被召到了营部,胡副团长、刘营长和我们连的刘连长都在那里,看阵势我知道马上会有行动了。

“我们团里的侦察排,将要在这两天出境执行捕俘行动,你们也要参加他们的行动。”胡副团长简单地把我们的任务说了一下。

我们的任务是“侦察兵进行捕俘前提早进入敌方的指定位置潜伏。侦察兵行动时,负责阻击和掩护团侦察排进行捕俘及撤退,目标是越南扣考山和我19、20号界碑之间的一个越军哨所。”

当天下午,我们到了米七前沿的阵地进行了现场侦察并制定了进入越南境内的路线和后撤路线。

团里的侦察排将由19号界碑前出,向左面的扣考山进发。

我们则需在20号界碑位置出境,然后向右进入指定位置。在地图上看,从我们的出发阵地到指定潜伏位置路程并不远,但在阵地上可以看到沿着这条路线的都是深山密林,当时我们预计需要约三个时才能到达指定位置。

回去后我们马上开始准备,除了本来的装备外,每人特别多领了150发子弹。因为我们负责阻击和掩护,多带点弹药,心里总是放心些。接着营里又增派了一个重机枪班给我们。

当天晚饭后我们就接到了连里的通知,准备明天早上0时0分出发,7时0分前到达指定位置,7时30分开始行动。

由于我们还没有正式向越南开战,连长特别告诉我们,“如果发生意外,上级指示说大部队不能越境营救,你们必须独立作战,自己想办法返回。”

从那一刻起,我们都非常紧张。虽然大家没有说出来,但可以看得出来,大家都有点那个,毕竟是第一次,哪能不紧张,哪能不害怕?

快晚上12点了,我们已经进入了出发阵地,突然接到通知说:“今晚取消行动,其他另行通知。”

第二天是大年二十九,米七村里的老百姓都在忙着准备过年,我们却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知道那一刻很快就要到来了,我们将要第一次将准星瞄准另一个生命,我们也将可能第一次被别人瞄准。等着,等着,等到了晚上的10点钟,我们的胡副团长来了。我们知道该出发了,没等他说话,就开始拿起了我们早已准备好的装备。

我记得那一天晚上,天是十分的黑。既看不见月亮,也看不见星星。我们静静地向指定位置进发。

走在前面的是我的副班长带领的尖兵小组。密林中的路比我们想象中难走得多得多,其实根本没有路,我们靠着三把开荒刀在开路。

害怕这个词,在我们离开阵地出发的那一刻就已经远离我们。接着而来的就是担心,担心不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担心迷途,担心侦察排不能准时到达,担心开枪时会有臭弹,反正什么都担心。

还好,平时训练时地图作业和野外方向识别都过关。花了整整6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终于到达了指定的位置。人数也没少,刚把重机枪和班用机枪的火力位置布置完毕,天就已经开始亮了。

我们班里有好几个都是特等射手,在军里、师里都挺有些名气。再加上有一挺重机枪壮胆,我们想应该没有问题吧。我们大家对56半自动步枪情有独钟,在200米内,我们都自信有百分之百把握。现在大家都按照平时训练的方法,各战斗小组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准备好了。

敌人的哨所在我们的右下方大概150米左右,侦察兵们将会对这个哨所进行攻击捕俘。我们则要负责阻击和掩护,射杀其他可能出现的越军。

那是大年三十的早上。约定动手的时间刚到,就传来侦察排那边微声冲锋枪的枪声和敌人的叫喊声。没多久又传来了敌人铜锣声,一听就知道是敌人在呼救。

没两三分钟,就看见越军哨所和扣考山之间的一条村庄里有一批约一个连的敌人冲了出来,企图包围侦察排。

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和阻慢越军对我侦察排的包围,我下令开枪阻击。这时传来侦察排有人受伤的消息,我们只好派一个战斗小组前出协助抢救伤员,并引领侦察排按我们前出的路线撤退。我则和其他战友继续阻击越军。

班里的全部火力都集中打向村庄里扑出来的越军,重机枪则封锁扣考山脚公路上准备过来支援的越军,看来情况暂时受到了控制。

伤员抬回来了,是他们的一个班长。姓覃,广西人。伤得很重,子弹从右手射入,穿过胸部然后再从左手肩部出。子弹应该是贯穿了两边的肺部,血流得像水喉流出来的水一样猛,可人还是清醒的。

侦察排开始撤退。

我们开始了掩护射击,每个人都恨不得把全部的子弹都立即射向越军。这时,越军在扣考山半山阵地的高射机枪档档档的响了,廹击炮也开始向我们的位置打来。

炮倒没什么,他XX的高射机枪可真要命,这是我们第一次被越军用高射机枪平射,看来我们是第一批经历被越军高射机枪平射的士兵。

自越军高射机枪和廹击炮向我们开火后,我们就开始了交替掩护,不断地在改变射击位置。看来平日训练的单兵战术在战场上还真帮得上忙。

侦察排的战友已经回到了国境线的我们这边。我们于是开始了交替掩护撤退,一边打一边退,好不容易也回到了国境线的我们这一边。

看看手表,刚好是下午3时正。不知不觉打了整整快8个小时。检查一下弹药,我的冲锋枪也就剩下两个还满的弹夹。

侦察排的一班长因为伤势过重和流血过多,牺牲了。这是我们第一位牺牲的战友。

这也是163师在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第一位牺牲的烈士。

他的名字叫覃凤宽。

(8)163师临战前的最后准备——600个整齐的墓穴

我们每一个在前线的士兵现在都感觉得到,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所有从营房带来的本来就已经不多的生活用品,除了身上的那套刚发的新军装外,全部都

被命令打包送至金鸡山的坑道仓库。

现在已经不是打不打的问题了,而是什么时候开始打。

大概在2月的10号左右,有一天,我们营接到了命令,部队到隘口卡防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挖掘600口墓穴,建立临时烈士陵园。

这是让我们这些才刚刚18、20岁的士兵去替自己准备墓穴。

想象一下,那时的情景多么的悲壮!

只有中国的军人才有这样的勇气!我还没听说过有哪一个国家的士兵在冲锋前得先把自己的墓穴挖好。

整整齐齐的600口墓穴准备好了。满山挖出来的黄土把那春天刚刚长出来的绿草苗都压死了。

每一个墓穴都是一样的长,一样的宽,一样的深。比平时在连队里搞队列还要整齐。

路边走过的大妈掉眼泪了。

路边走过的姑娘哭了。

路边正在耕田的小伙子也禁不住在摇头。

可我们没有哭!我们的士兵们一个都没哭,连眼泪都没有掉,马革裹尸,是军人在战场上的最高荣誉。

这就是中国的军人!多么单纯可爱的士兵。

163师在1979年自卫反击战牺牲的烈士大部份都在这个烈士陵园(点击图片可浏览大图)

其实,163师487团部分烈士和488团的烈士当时并没有葬在匠止烈士陵园。他们在战场经米七下来后,葬在隘囗的陵园。上世纪80年代,凭祥市政府统一安排,把他们分别安葬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南山烈士陵园和匠止烈士陵园。

开始的时候,每一堆黄土上只树了一块木条,木条上注明烈士的姓名和所属部队。战后地方政府和部队一起,用了三个月才把正式的烈士陵园修好。

在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的同登和谅山战役中,我们163师留下了600多位兄弟在这里。

这中间有和我小时一起上学的同学,有和我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有和我一起入伍新兵营里的新兵,有和我一起在连队进行战术训练的战友,有和我睡在一起教导队里的兄弟,更有和我在一条战壕里共同战斗的战友。

他们当时的容貌永远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中年,只有他们还是那么年轻。

照片上陵园的墓穴就是我们在战前挖的墓穴

我们这几个在战场上幸存的士兵战后又回到了原地,令人悲痛的是,身边和我们一起挖掘这个烈士陵园的许多战友却永远睡在了这里。

战场上幸存的士兵,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那份单纯,也再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可爱。我们的一生已经因为战争而彻底改变了。

只有那些在战场上死过几回的士兵,才能真正懂得生命的宝贵。

只有和平才是军人最大的军功章。

(9)进攻日期

评论卡尔·马兰提斯的越战小说

一部令人吃惊的越战小说经典 作者夏国祥 对一般的中国读者来说,美国作家马兰蒂斯的这部小说多半会让他们有些感到意外。中国读者通常要么受国内一些有倾向性的宣传影响,将越战理解成帝国主义的邪恶侵略战争,要么受《第一滴血》一类的反战影片影响,将越战理解成受政治扭曲的错误悲剧。而在马兰蒂斯的这部小说中,作家则从非常贴近人生本来面貌的层面上,对越战的细节进行了艺术性的再现:越战显得并不那么充满罪恶和暴虐,也并非全然充满幻灭和绝望。 让中国读者可能会感到意外的,首先是小说对美国军人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以及他们所承受的苦难的忠实再现。一方面,中国读者对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之类的中国军人英雄故事耳熟能详,也从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一类作品中了解到过长征中红军所遭遇的艰难险阻;另一方面,又因被以往所受到的某些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宣传所影响,脑海中先验地存在着一种武装到牙齿、作威作福、大施淫威式的美军形象。当他们在小说中看到马兰蒂斯笔下的这种有血有肉、不无豪情,但也具有人性真实弱点的美军官兵形象时,以往的很多观念必然会受到强烈的冲击。 本书的作者马兰蒂斯像书中的主角梅勒斯一样,毕业于常春藤盟校的名牌大学,越战期间,曾在海军陆战队中担任过执行军官、排长等职务,对于美军官兵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有着深入的了解。所以本书中的描写是有着相当的可信度的。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作者虽然事务繁多,但仍旧出于历史的尊重、对逝者的怀念、对文学的热爱,在自己参战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倾三十多年时间酝酿,发酵,创作了这样一部鸿篇巨制。作者写作态度之认真,从附录的翔实可见一斑。本书英文原著附有长达31面的术语解释,对越战时期流行于美国海军陆战队中的俚语,以及当时美军、越军使用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注解。这种一丝不苟的做法,应该是作者在军队中所培养出来的军人式的严谨作风的一种反映。我觉得,作者的目的并不是想用自己的博学来吓唬读者,而是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读者对越战有深入肌理的认知。 在军事文学经典中,诺曼·梅尔的《裸者与死者》对于战争残酷性的表现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马兰蒂斯的这部小说相比梅尔的作品,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说毫不逊色。小说中,梅勒斯所在的24团1营B连是一个由一群半大小伙子组成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缺乏作战经验,对人生也还处于懵懂状态,就走上了可能一去不回头的生死场。在小说开始,B连受命攻占了马特洪峰。接着,他们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挥汗如雨地利用简单的工具修建了防御工事,然后却被莫名其妙地勒令弃守。 后来,B连又受命去开辟一个新的基地。官兵们穿越了几乎无法通过的热带丛林,路上相继有人被老虎咬死,患病。死者和几乎无法行动的战友让他们愈发举步维艰,更要命的是,由于天气不好,基地的直升机无法起飞,在接连八天时间里,他们只能饿着肚子行军,没得到任何食物补充。事情还没有完,等他们爬上崇山峻岭,在一个悬崖上建好新基地后,上级却命令他们去攻击此前放弃过的、现在又被北越军队占领的马特洪峰。由于缺乏防守的足够兵力和弹药,B连在攻占马特洪峰后,不得不再次退出,防守附近较小的阵地。阴雨和大雾接踵而来,B连的官兵得不到直升机的供给和补充,不得不在断粮、断水、缺乏医药、携带大批伤员的情况下坚持作战。好不容易等到天气放晴解围,上级却无视他们的连续作战,痛斥B连不该放弃马特洪峰,强令官兵们第三次以疲惫之师攻击该山峰。 在行军、进攻、防守的一系列过程中,官兵们时刻要与丛林热病、足浸病、大雨、烂泥、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作业(含解析)

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南京模拟)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 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 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 答案 D 材料中“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强调了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故D项正确。 2.(2018江苏南通一模)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 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 A 根据对“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西欧”“美国则给予……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这些信息的分析,可知这是在说马歇尔计划,所以B、C、D三项明显与史实不符,答案选A项。 3.(2018江苏考前模拟)下面漫画反映的是某国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B.其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保持了一致 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答案 D 根据图中利用美元“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可知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而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观动机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从而

各国电影

法国电影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1908年12月第一部“艺术影片”《吉斯公爵被刺》拍成上映,获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成功立即引起国内外的竞争.此后,法国艺术影片公司又拍了一些著名的文艺题材影片.如《阿尔勒城的女人》(1909),《巴黎圣母院》(1911),《悲惨世界》(1912)等,在法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法国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 瑞典电影 瑞典人自己拍片是从1898开始的,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聘请斯约史特洛姆为总导演,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根据丹麦作家H.C.安徒生和瑞典戏剧作家J.A.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朱丽小姐》和《父亲》.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斯温司卡影片公司的四大台柱导演斯约史特洛姆,斯蒂勒和演员汉松以及其他创作人员离开瑞典前往好莱坞,从此瑞典电影便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代有声电影在其他国家的出现使瑞典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能力.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特别是导演斯约堡的影片《冒生命的危险》(1940),以创新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与法西斯斗争主题,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既富于哲理又富于讽喻的叙事诗式影片《天国之路》(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演斯约堡在把瑞典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创作中,善于深刻的剖析主人公的切世界,如根据瓦王洛一约翰松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只有一个母亲》(1949),根据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卡琳?曼斯多特》》(1954)和《父亲》》(1969).斯约堡继续保持早期影片的艺术或原则:剧情紧张,人物感情充沛,形像鲜明. 美国电影 电影黄金时代出现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我们曾经是士兵》和历史上真实的德浪河谷战役 看到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Webb上尉下令暂时暂时退却,这样除了O'Malley那个班以外,I连其余的官兵退出村口在村前的稻田里挖掘工事,同时Web呼叫海军炮火和空军对An Cuong进行密集轰炸,当时I连中有两个对空联络军官,他们能够直接和天空中F-4和A-4的飞行员直接通话,在他们的准确地引导下,美机开始有系统地摧毁An Cuong中的每一座房屋,Web上尉于1000时再次命令发起攻击,这一次美军迅速突入村子,在村前被被摧毁的越军的工事里,到处是越共的尸体,有的已经被凝固汽油弹烧成了焦炭。但在进入村庄后,越军的抵抗增强了,在大多数已经成为废墟的房屋上,双方进行着残酷的近战,双方都大量地使用手榴弹,每一座房子,每一道战壕都要反复交手,Webb上尉战死,Richard Purnell 中尉接替了他的职位,到1130时,I连占领了An Cuong大部分,但越军仍然死守在村庄西南角不退,美军几次攻击都失败了。 O'Malley和他那个班的仍然守在那段工事里,为了不至于腹背受敌,越共集中火力向他们和那3辆M-48射击,不久其中一辆M-48被一发57毫米无后座力炮弹击中,退出了战场,O'Malley这时发现由于树篥的遮挡和战场上销烟的影响,那两辆M-48无法准确地发现越军的火力点,于是他离开工事,跳上其中一辆坦克,直接引导坦克射击,当然他自己也完全暴露在越军的火力之下,在他的指引下,美军坦克连续摧毁多个越军据点,O'Malley再一次负伤了,他也再一次拒绝后送,一直坚持到村子北面突入的I连主力与他们会合为止。 I连刚刚准备停下令,喘一口气,巩固一下阵地,但越共就在这时发动了一次反击,他们迅速夺回了部分村庄,在混战中,部分美军伤员被留在放弃的工事里,见此情形,O'Malley不顾自己的伤势,冒险冲了回去,抢救这些伤员,在前往抢救第三个伤员时,他再一次被击中,这次是肺部被击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第三次拒绝后送,继续猛烈地向逐步逼近的越军射击,以掩护前来运走伤员的直升机安全起降,只是当得知连里所有伤员都被安全运走以后,他才同意搭乘下一架直升机,等到了飞机上,他立刻昏迷了过去。2个月后,伤愈的Robert O'Malley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这是越南战争中第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海军陆战队员。 在这次战斗中的勇士,不止一个,在O'Malley班里的上等兵Robert Rimpson,在战斗中脸部受伤,眼睛掉出了眼眶,他把眼睛塞进眼眶,继续战斗,一直坚持到最后和O'Malley 一起上最后一架直升机。等直升机降落在硫磺岛号航空母舰上后,接受完初步的治疗,当天夜里,Rimpson令人难以置信地认为自己的伤势并"不重",于是他瞒过医生,偷偷溜上一架直升机,回到了战场上,那个时候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了,Rimpson上等兵只获得了"紫心"奖章。 虽然I连在伤亡60余人后占据了大部分An Cuong,但这里的越军至少达到了一个目的,即阻止I连南下攻击Nan Yen,这样H连只有一切靠自己了。 在占领了43号高地后,Jekins中尉开始准备对Nam Yen的最后攻击,他首先要求对其进行猛烈的炮击和空袭,在炮火准备的时间里,H连的官兵们开始抓紧时间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同时直升机为他们运来了弹药,更重要的是登陆的装甲车辆全部赶到了,当Jekins 于1130时发起攻击的时候,他手头已经有了3辆M-48坦克,1辆M-67喷火坦克和3辆Onto,此外他还得到了约一个排南越Popular force的加强。不曾想到的时,越共趁H连全力攻打43号高地时,以部分兵力埋伏在高地和Nam Yen之间的道路两侧,美军一下高地,战斗就提前打响了。首先打响的是隐藏在路边一座独立小屋中的越军,当那3辆M-48经过

十五部越战电影告诉你越战对美国影响有多深远

十五部越战电影告诉你越战对美国影响有多深远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历时最久、对国内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初涉足越战以来,这场战争对美国文化 产生了持续性的巨大影响。根据近5万名影迷的投票,美国著名排行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c5377765.html,将美国人拍的最佳越战电影进行评比,排名前15位的电影如下。 越南战争 全金属外壳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人性在军营中被抑制,一群生龙活虎的新兵如何在训练营里被扭曲成杀人机器。 第二部分是另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外号叫「小丑」的新兵被编入新闻组,他看到战争令年轻的士兵们麻木不仁,他 们在越共士兵的尸体旁饮酒作乐,笑着在直升机上扫射村民。一次任务中「小丑」所在的队伍遭到越共狙击手袭击,很多同伴被撂倒。当「小丑」本人成为目标时,战友及时命中了狙击手,这名狙击手竟然是个少女。 一名士兵提议扔下身受重伤的狙击手,让她痛苦挣扎而死。而在少女不断「杀了我」的哀求声中,「小丑」最终决定扣 下扳机。

训练营里的魔鬼教官 库布里克的电影往往让人难以捉摸,有些评论家认为「这可能是他最糟糕的一部电影」。可是这些反对声音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如今《全金属外壳》被普遍认为是对「战争即地狱」的最好诠释,一场野蛮战争留给年轻人多少荒谬和虚无。野战排 这是奥利佛?斯通越战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通过这部影片赢得了他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野战排》以一个普通士兵的经历搭建结构进行叙事,节奏紧凑,不打算给观众喘息的机会。 野战排 观众从新兵克里斯?泰勒的身上感受到战争的折磨——灼热的阳光、脱水、蚊虫叮咬、巨大的蚂蚁爬到身上。目睹了无数屠杀之后的克里斯心理受创,他很快就意识到,在战争中,他只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数字。 影片的另一个线索是泰勒的两位上级之间价值观的剧烈冲突,嗜杀的中士巴恩斯在战斗中趁乱打死了他的对头——信奉人道主义的中士伊莱亚斯。而被巴恩斯洗脑,学会了杀人的泰勒反而在另一次战斗中将巴恩斯打死。 关于越南战争的一些作品,首先将美国士兵描述成受难者,

越战越勇,高思恩独臂女孩的“奔跑”人生

【青春的故事】独臂女孩的“奔跑”人生高思恩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017级研究生 【配音】她曾是一个弃婴,左臂先天性残疾,被独居老人收养。24年来,高思恩一路奔跑,从一个先天弱者成长为笑对生活的强者。前不久,站在太原市为平凡人搭建的“时代新人说”的舞台中央,高思恩因其“奔跑”的故事显得格外耀眼。 【高思恩】是奶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她孤单一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为了养活我,起早贪黑地出去捡废品。我从记事的时候就知道这些了,知道奶奶一个人养活我是多么不容易。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虽然身体不便,但也要比别人更快地学会照顾自己、照顾奶奶,让她以后过上好日子。 【配音】生命起初,“遗弃”“残疾”“贫穷”充满了高思恩的生活,但她却以倔强、自强对抗。 【高思恩】七岁的时候,我已学会做家务、做饭。因为没有户口,求学之路充满艰辛,那个时候我从来不奢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爸爸妈妈、有好吃的好玩的,但是看到他们能背着书包上下学,我真的羡慕不已。后来,我们得到了教育局和残联的帮助,我有了上小学的机会,我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于是倍加珍惜。寒冷的冬天,家里因欠电费停电后,我就在户外的路灯下把作业完成。小学毕业后,我得到去离家很远的郝庄中学读书的机会。为了节省车费,我常跑着去跑着回。在反反复复的奔跑中,我锻炼出有力的双腿,成为学校田径场上的短跑健将。 【配音】从学校到老屋,从操场到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赛场……生活虽然给了高思恩很多灰色,但她的人生似乎“开了挂”,总有金色点缀其中。 【高思恩】初三这一年,我和奶奶的生活境况也得到了好转。在多方的帮助下,我终于有了户口,还享受到了低保。当时我和奶奶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奶奶就常常把这些恩情挂在嘴边,总叮嘱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感恩。 进入高中后,我被推荐代表省市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每一次

越军方解密解放军当年介入越战的真实内幕!

越军方解密解放军当年介入越战的真实内幕! 越南战争, 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共产政权称抗美救国战争,是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之间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该国至今唯一战败的战争(虽然美国政府自称是" 光荣的撤退")。越战是冷 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 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廷琰政府。美国则 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詹森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森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政府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一、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到1968年,反

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 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 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 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二、对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 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

电影《出租车司机》电影观后感

电影《出租车司机》电影观后感 1.我们从来就没有人真正了解过男主角,影片《出租车司机》也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告诉观众特拉维斯在越南战争中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以致于他回归社会后长期失眠,不过生活经验至少告诉了我们一点:经历过真实战争的军人跟和平时期很多在部队混饭吃的军人有着本质上的重大区别。也正是他的无法完全理解,才让一部37年前的电影在今天仍然有更多可以书写的空间。 2.特拉维斯心理异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累加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其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特拉维斯追求女秘书贝茜失败的经历是促成其最终选择走向暴力的重大心理动因,而陌生乘客谋杀出轨妻子的见闻则是全片的转折点,它直接引导特拉维斯进入使用暴力的具体实施阶段。 3.拍《出租车司机》的时候,马丁.斯科塞斯才33岁。这部电影反映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政治腐败、人性异化以及美国枪支管理等社会问题,这个33岁的男人不仅仅只有一腔瞎愤世嫉俗的热血,他是有情怀在里面的。 4.影片《出租车司机》利用了大量细腻精致的画面构图和色彩隐喻来表现人物关系,推动故事发展,在营造气

氛方面,在纽约长大的马丁.斯科塞斯对纽约城有着比别人更真实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通过大量的实景街拍,并以男主角的视角很好地展示给了观众。这部影片的经典,其中之一就是它里面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无意义的。 5.相信《出租车司机》这部影片会是朱迪.福斯特一生最难忘的记忆,当年才13岁的她因为出演了片中的雏妓一角,间接造成了5年后的里根总统遇刺案。 6.比导演小一岁的罗伯特.德尼罗几乎是完美表现 出了男主角特拉维斯每天那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但不走运的是,他当年遭遇到了《飞跃疯人院》里的杰克.尼克尔森,最终,奥斯卡选择把小金人给了后者。 7.大鼻子哈威.凯尔特在片中饰演一名管理站街妓 女的皮条客,整天戴着个毡帽,这是我们看老电影的乐趣之一,可以看到许多老影人年轻时的种种样子;哈威.凯尔特在这部影片中的形象总让我联想到音乐人左小祖咒先生,不知道左先生标志性打扮以及他那首《皮条客》是否受到该片的影响? 8.《出租车司机》是一部黑色电影,一部危险的电影,一部噩梦般的经典,它直接揭示了越战后美国社会中年轻人自我价值的迷茫,探讨了城市社会关系的疏离,融入了黑色、恐怖、都市情景剧等元素,(观后感

《丛林之狐》重温越战

《丛林之狐》重温越战 游戏进程紧扣历史背景 《丛林之狐》描述的是越战初期的战争历程。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在越战爆发的第一年就投入战斗的美国大兵史 蒂夫崔金斯。他如同丛林里的狐狸一样穿梭奔波,在南北越的分界线上执行各种任务。游戏共有20个任务关卡,很多关卡使用的是小队作战模式,玩家将率领一支7人的小分队,深入越南丛林执行渗透、突袭、搜索、解救、破坏等危险任务。这7人分工不同,各有所长,有通信兵、医疗兵、火力支援兵等等,只有互相协作,才有可能取胜。 这款游戏对电脑配置的要求极低,老式操作系统一样可以玩转,很难想像在电脑软、硬件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还有这样的游戏。不过,虽然对配置要求不高,但游戏的画面质量却并不马虎。其使用三维引擎制作,人物刻画细致,面部表情与皱纹清晰可见。游戏将越南丛林潮湿闷热的热带气候表现得极为真实,甚至地上跳跃的蛤蟆,地道里不时跑出的老鼠都非常逼真。环境的再现同样十分真实,丛林、地道、小溪、地堡、村落、游击队据点,很多地方都高挂着北越旗帜和胡志明画像。虽然与大制作的游戏相比画面略显单薄,

但逼真的情境却另有味道。 先前同类越战游戏中,《越战英豪》突出的是艳丽的画面和火爆的战争场景,《隧道之鼠》表现的气氛过于阴森恐怖,而《丛林之狐》的出彩之处在于对战场真实的刻画、逼真的战术设计,以及逐级增加的难度。玩家在游戏开始时接受短暂的新兵训练后,就立即投入战场。游戏初期,玩家面对的任务和敌人都很简单,轻而易举就能胜利,然而随着游戏进程的深入,难度将越来越大,没有娴熟高超的技巧和耐心是很难取胜的。这也与当时的历史史实相对应,越战初期,美军凭借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势如破竹。然而随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面对越南复杂的环境和军民顽强抵抗的决心,美军深陷泥潭,损失惨重,且难以取胜。而且不同于其他同类游戏中敌人简单脆弱的通病,《丛林之狐》中将玩家的对手――越共游击队设计得极为英勇善战,他们头戴斗笠,身着布衣,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他们会巧妙地设置陷阱、设置伪装、构筑工事、发动突袭、进行伏击,在作战时非常顽强,让玩家感到身心疲惫,但这正是当年越战场景的真实再现。游戏中无疑是把越共游击队和中国联系到了一起,例如游击队补给点的米袋上印着汉字等等,都表现出当时中国正在支持北越。 游戏中对于武器使用的设置也很真实。首先,玩家只能携带一支主战武器和一支手枪,不同于其他游戏可以携带更

伪装的鳏夫·胡志明

伪装的鳏夫——胡志明和他的女朋友们 在《越南战争实录》中,解力夫开篇即言:“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胡志明主席的丰功伟绩。一想到他教的《忘我为人民》这首歌,越南人民就会在硝烟滚滚的斗争中勇往直前,视死如归;在和平建设祖国的时候,也会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 胡志明身教胜于言教。他终身未婚,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祖国。他是刻苦奉公、勇于献身的榜样。越南人民庆幸有这样一位领袖,庆幸国家在灾难深重的时候,诞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 这也叫实录?我随手就把书扔开,去他妈的实录。 五十年代,有社会主义国家记者问越南国父胡伯伯为何不成家,胡伯伯解释说:“我年轻时从事秘密活动,一旦成了家,便受拖累。在中国活动时,恩哥和德哥曾劝我娶个老婆,我说明苦衷后,他们都表示理解”。 本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于胡伯伯这样的大人物来说,大都和曹操一个操性,遗弃老婆,干几个女人,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他一贯宣称自己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忙得没娶老婆,一辈子打光棍,那就真是太超过了(啊扁的儿媳名言)。

事实是这个样子么?我来说说真相吧,他的底细,中国人民知道的不多。 胡伯伯幼时名阮生宫,上学后改名阮必成,青年时代到欧洲寻觅革命道理时叫阮爱国,26年在广州混革命时叫李瑞,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时叫胡光,1942年被土匪张摁住时叫胡志明。 他的真实名字别说四战区情报科长陈一林搞不清楚,即使是胡伯伯的原配结发妻子,也不知道他真实姓名叫什么。 1、胡伯伯在广州给老毛子鲍罗廷任翻译的时候,为了把越南光复会的激进团体“心心社”拉拢出来,遂把“心心社”核心人物林德树的小姨子——客家女子曾雪明给上了。两人于1926年10月成亲,婚宴地点就在广州市中心财厅前的太平西餐馆(对,就是周公成亲请客的馆子),参加婚礼的有鲍罗廷的俄国婆子、蔡畅、邓颖超。 胡伯伯成亲半年,李和尚就在广州大肆搜杀共产党,胡伯伯趁乱逃跑,这一跑就没了影。 胡伯伯年轻时也蛮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