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处理技术概述

绿色水处理技术概述
绿色水处理技术概述

近年来,世界各国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环境法规日趋完善。传统的可造成二次污染的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逐步受到限制。这促使环境科学家和环保工程师积极开发和应用“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也称绿色水处理技术)。

绿色水处理技术的开发,正在有力推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它是开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研究的一条源泉之路,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近二、三十年内发展起来的。与常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过程具有能耗低、单级分离效率高、工艺简单、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在废水处理中可实现水的闭路循环,除污的同时变废为宝,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技术。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和电渗析等。近年来这些技术在水处理的应用愈来愈显示生命力。

世界上每天约有500万m 的水通过膜分离处理为了适应水处理的需要,膜材料的性能逐步得以改进采用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备超滤膜。

NF膜在水的软化方面显示了其它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NF90膜在海岛饮用水制备中可有效地去除对人体健康不利的Ca2+、Mg2+等硬度。在较低的操作压力(<1.0MPa)下,总脱盐率≥8l%,产水量可达144t/d,淡化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电渗析作为绿色水处理技术近年来研究较多。有人采用改性异向膜电渗析法处理化纤厂粘胶单丝淋洗废水(去酸水),在工艺上实现了污水闭路循环,消除了H2SO4和Zn的污染,并把溶解固体浓缩到190g/L,再进行多效蒸发来回收多余的Na2SO4。浓缩的H2SO4和ZnSO4溶液则返回凝固浴再用,淡化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下降到0.7g/L以下,因无硬度,故可作洗涤用水。

膜分离技术正在成为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其在水的回用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将膜分离技术与绿色氧化技术、生物处理技术联合,用于废水的处理及回用是一个颇有前途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2 、绿色氧化技术

近年来,绿色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废水的绿色氧化技术主要是运用超临界水氧化、光催化氧化、无毒药荆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化学氧化与生物氧化相结合等手段处理废水的技术。

2.1、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

SCWO是对湿式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技术的改进,是近年来兴起的绿色水处理技术。超临界水(T>;;617.5K,P>;;22.05MPa)具有常态水所没有的特性。其溶解性强,扩散系数大,传质速度快,可作为超临界水氧化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反应介质。有机物、空气或氧气和水在25Mt a和673K以上的温度可完全互溶。

体系呈均相混台状态,在较短的反应停留时问内,99.99 %以上的有机物可被迅速氧化成CO-NHO和其他小分子物质。该法用于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尤其有效。氧化产物清洁且无需后续处理,符合全封闭处理要求。在较低的有机物含量下,可实现自热然启动,运行后无需外界供热。

因反应物混合均匀且反应温度高,反应速度大幅加快,故水的停留时间较短,所需反应器体积小,结构简单。

2.2 、光催化氧化技术

光氧化最常用的催化剂是TiO2、H2O2-草酸铁等无机试剂。通常的悬浮相TiO2光催化氧化法存在着催化剂易失活、易凝聚和难分离等固有弊端。将TiO2负载在海沙上,作为光氧化反应的催化剂克服了上述缺点。还可将TiO2粉末固定在泡沫镍上的光催化固定技术,降解

废水中的磺基水杨酸。利用TiO2催化降解有机物时,可利用太阳能来代替UV光源。

2.3 、无毒药剂催化氧化技术

采用无毒药剂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尤其是处理有毒有害、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是当前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课题。

活性嵌可作为废水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与Fenton试剂法相比,COD去除率提高了1.75倍。还可利用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来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和氧化能力。

2.4 、电化学氧化技术

近年来电化学水处理法得到了改进,在传统电化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氧化、催化氧化或光催化氧化作用,有效地突破了微电解技术的局限,展示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绿色特点。利用光透电极和纳米结构TiO2作为工作电极和光催化剂,采用光电催化法对水中染料进行电解,发现与光致分解、光催化降解相比,光电催化降解对三种染料一品红、铬蓝K、铬黑T溶液的降解效果最好。采用高压脉冲放电降解法去除水中苯乙酮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液电脉冲处理水中苯乙酮过程中,在通入O2时,经30min放电处理,苯乙酮降解率可达92%。液电脉冲等离子降解法涉及等离子物理、等离子化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生物、电工、环境保护等学科间的交叉,这种降解法具备了高温热降解、光化学氧化、液电空化降解以及超临界水氧化等多种水处理法的综合效应。

2.5 、臭氧一生物氧化技术

利用臭氧氧化结合生物处理的方法对来自填埋场中的滤出液及被染料或表面活性剂污染的工业废水进行生态性处理,也可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既将污染物降至生态环境允许范围之内,又可使用封闭气流控制,从而不外溢有毒物质,也无污染物的转移,是一种绿色处理技术。

3、绿色中和技术

因为Mg(OH)2缓冲性好、有活性吸附能力强、无腐蚀性、安全、无毒、无害,所以被称为“绿色水处理剂”。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主要用作酸性废水中和剂、重金属离子脱除剂等。

4 、绿色絮凝技术

近年来,不同种类的生物絮凝剂相继得以开发,絮凝法处理废水的技术也随之绿色化。利用絮凝剂产生菌可产生生物大分子絮凝物质。

已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絮凝物质有糖蛋白、牯多糖、蛋白质、纤维素、DNA等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称为生物絮凝剂。生物絮凝剂具有使其他物质凝聚沉降的特性。其絮凝范围广泛、高效无毒、易于生物降解,可消除二次污染,可以说,生物絮凝剂处理废水的技术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绿色技术。

5、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新的绿色水处理技术。它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当一定强度的超声波通过媒体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效应。超声波处理有毒有害及难降解有机枷是非常简便和有效的。用其降解水中的卤代烃、酚类、酵类、聚合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发现多数超声波降解有机物的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将超声波与电解法耦合处理含酚废水,取得了比超声波法更好的处理效果。这一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声电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6、结论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水处理技术的绿色化进程将会加快,开发高效、低毒、低能耗、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水处理技术,特别是光、声、磁、电、无毒药剂氧化、生物氧化等多种手段联用的新型绿色技术将成为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02砖石砌体结构水处理构筑物

填写说明 6.8.7 砌体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 1、验收依据: [规范名称及编号]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50141-200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规范摘要: 以下内容摘录自《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50141-2008; 本表适用于砖石砌体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1、砖、石以及砌筑、抹面用的水泥、沙等材料的产品质量资料齐全,每批的出场质量合格证明及各项性能检验报告符合本规范6.5.1条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及有关的进场复验报告。 2、砌筑、抹面砂浆配合比满足施工和本规范第6.5.1条的相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砌筑砂浆配合比单及记录;对于商品砌筑砂浆还应检查出厂质量合格证明等。 3、砌筑、抹面砂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试块的留置及质量评定符合本规范第6.5.2、6.5.3条的相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砌筑砂浆试块的实验报告。 4、砌体结构各部位的构造形式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变形缝位置、构造等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测量放样记录。 5、砌筑垂直稳固、位置正确;灰缝饱满、密实、完整,无透缝、通缝、开裂等现象;砖砌抹面时,砂浆与基层间粘结紧密牢固,没有控股及裂纹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检查技术处理资料。 一般项目 6、砌筑前,砖、石表面洁净,并充分湿润; 检查方法:观察。 7、砌筑砂浆、灰缝均匀一致、横平竖直,灰缝宽度的允许偏差为±2mm 检查方法:观察;每20m用钢尺量10皮砖、石砌体进行这算。 8、抹面时,抹面接茬平整,阴阳角清晰顺直; 检查方法:观察。 9、勾缝密实,线性平整、深度一致; 检查方法:观察。 10、砖砌体水处理构筑物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8-1的规定; 表6.8.8-1砖砌体水处理构筑物施工允许偏差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一、污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四大类。 (一)物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物理法操作简单、经济。常采用的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及蒸发、结晶法等。 1.重力分离(即沉淀)法 利用污水中呈悬浮状的污染物和水密度不同的原理,借重力沉降(或上浮)作用,使水中悬浮物分离出来。沉淀(或上浮)处理设备有沉砂池、沉淀池和隔油池。 在污水处理与利用方法中,沉淀与上浮法常常作为其他处理方法前的预处理。如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时,一般需事先经过预沉池去除大部分悬浮物质减少生化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而经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仍要经过二次沉淀池的处理,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2.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过滤介质有钢条、筛网、砂布、塑料、微孔管等,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格栅、栅网、微滤机、砂滤机、真空滤机、压滤机等(后两种滤机多用于污泥脱水)。 3.气浮(浮选) 将空气通入污水中,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污水中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的污染物质(如乳化油)黏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至水面,从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根据空气打入方式不同,气浮处理方法有加压溶气气浮法、叶轮气浮法和射流气浮法等。为了提高气

浮效果,有时需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 4.离心分离法 含有悬浮污染物质的污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悬浮颗粒(如乳化油)和污水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方法。常用的离心设备按离心力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两种:由水流本身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为旋流分离器,由设备旋转同时也带动液体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为离心分离机。 旋流分离器分为压力式和重力式两种。因它具有体积小、单位容积处理能力高的优点,近几十年来广泛用于轧钢污水处理及高浊度河水的预处理。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按分离因素分有常速离心机和高速离心机。常速离心机用于分离低浆废水效果可达60%~70%,还可用于沉淀池的沉渣脱水等。高速离心机适用于乳状液的分离,如用于分离羊毛废水,可回收30%~40%的羊毛脂。 (二)化学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质,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包括电解)法等。 1.化学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以降低污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这种处理法常用于含重金属、氰化物等工业生产污水的处理。按使用沉淀剂的不同,化学沉淀法可分为石灰法(又称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法和钡盐法。 2.混凝法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凝聚成大颗粒而下沉。通过混凝法可去除污水中细分散固体颗粒、乳状油及胶体物质等。该法可用于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种重金属毒物(汞、镉、铅)和放射性物质等,也可以去除能够导致富营养化物质如磷等可溶性无机物,此外还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因此混凝法在工业污水处理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既可作为独立处理工艺,又可与其他处理法配合使用,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目前常采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碱式氯化铝、铁盐(主要指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及硫酸铁)等。

污水处理流程图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一、污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四大类。 (一)物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物理法操作简单、经济。常采用的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及蒸发、结晶法等。 1.重力分离(即沉淀)法 利用污水中呈悬浮状的污染物和水密度不同的原理,借重力沉降(或上浮)作用,使水中悬浮物分离出来。沉淀(或上浮)处理设备有沉砂池、沉淀池和隔油池。 在污水处理与利用方法中,沉淀与上浮法常常作为其他处理方法前的预处理。如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时,一般需事先经过预沉池去除大部分悬浮物质减少生化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而经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仍要经过二次沉淀池的处理,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2.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过滤介质有钢条、筛网、砂布、塑料、微孔管等,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格栅、栅网、微滤机、砂滤机、真空滤机、压滤机等(后两种滤机多用于污泥脱水)。 3.气浮(浮选) 将空气通入污水中,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污水中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的污染物质(如乳化油)黏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至水面,从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根据空气打入方式不同,气浮处理方法有加压溶气气浮法、叶轮气浮法和射流气浮法等。为了提高气浮效果,有时需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 4.离心分离法

给水处理中常用技术概述

给水处理中常用技术概述 摘要:给水处理是指运用各种水处理技术去除水中有关杂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混凝技术、过滤技术、吸附技术、膜分离技术以及消毒技术,分析各技术去除水中杂质的作用原理及应用范围。 关键词:混凝;过滤;膜分离;消毒 由于水是一种溶解力很强的溶剂,又与外界环境如空气、地壳、土壤等广泛接触,故而水中必然含有很多杂质,而水的处理或者净化其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水处理技术去除水中有关杂质,以获得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水供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水处理技术包括混凝、过滤、吸附、膜分离和消毒等。 1 混凝技术 混凝技术的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其关键技术是选择和投加适当的混凝剂,经混凝过程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然后通过澄清、沉淀进行分离。历史上很早以前就有以明矾净水的记载,直至今日,我国的水厂大都采用铝盐或铁盐作为无机混凝剂,近年来也研究开发和应用了一些新的混凝剂如无机聚合态的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PAS)等,也包括一些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PAM)等。 给水和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水水质和环境排放的要求,一般在预处理中采用混凝沉淀法,即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以破坏溶胶稳定性,使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颗粒絮凝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混凝处理实际上包括凝聚和絮凝两种胶体颗粒物的聚集过程,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水处理工艺,应用十分普遍。近年来,在絮凝动力学、絮凝形态学、新型高效混凝剂以及高效絮凝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推动了混凝技术的进步。 2 过滤技术 过滤技术是选择和利用多孔的过滤介质(或称滤料截面)使水中的杂质得到分离的固液分离过程。它通常与混凝、澄清或沉淀结合使用,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水的浊度,而且对去除水中某些有机物和细菌、病毒也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多数工业用水处理中也常采用作为预处理过程。根据过滤技术的特点可知,在过滤技术中选择适当的过滤介质-滤料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常用的过滤介质--滤料从砂、无烟煤、微孔塑料、陶瓷,到各种高分子分离膜等可以有多种选择,它们可以去除水中不同粒度的杂质,此外,通过对过滤器进行优化设计可对过滤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原水经过混凝澄清处理以后,大部分悬浮物已被去除,但此时水质仍无法满足饮用水标准和后续处理工艺的水质要求,所以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过滤常被安排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经过滤后的出水浊度可以降到小于1单位。在原水浊度较低时(25单位以下),也可采用不经澄清直接过滤。 3 吸附技术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的过程,他可以发生在气--液、气--固和液--固两相之间,在水处理中主要讨论物质在水与固体吸附剂之间的转移过程。许多多孔的固

电解水处理器概述

电解水处理器是针对冷却循环水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腐蚀、结垢、菌藻污染、粘泥污染,而研制的电解过滤一体化型综合处理器,由单台设备代替了需要多台设备才能完成的处理过程,从而取代了传统的处理方式。它应用高科技专利技术——电解自动刮刀除垢技术与刷式扫描自清洗过滤技术。巧妙的解决了目前常规综合水处理器出现的诸多问题,具有对水质综合优化处理,防垢、防腐、杀菌、灭藻、超净过滤功能,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纯电化学方式处理,无需额外添加化学药剂,阻力小、流量大。而且运行费用极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是各种循环水系统之最佳选择。 工作原理 ◆电解预先除垢缓蚀、杀菌灭藻 本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电化学水处理专利技术——电解除垢杀菌。该设备直接安装在循环水供水管道上,通过大电流电解,一机多能,同时实现预先除垢、缓蚀和杀菌灭藻三大功能。主动预先除垢技术:通过电解,水中的成垢离子预先沉淀在阴极表面并被去除。电解反应室中维持一定的工作电流,在阴极(反应室内壁)附近形成高浓度的氢氧根离子,这种升高的pH环境(pH大约为13)让易结垢的矿物质预先结垢,并从水中析出,吸附于电解反应室内壁。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通过自动电动刮刀系统主动将其刮除下来并自动排出。 电解缓蚀技术:电解反应室与管道相连,起到阴极保护作用。电解产生的活性物质(活性氧和氢氧根自由基等)在设备管道内壁形成保护膜,隔离溶解氧与管壁产生氧化腐蚀。该过程全自动运行,自动适应水质变化,可动态调节冷却循环水LSI指数,实现缓蚀作用。 电解杀菌灭藻技术:电解电流将水中的部分氯离子转化成游离氯(水中余氯高达0.5ppm),同时产生臭氧、氧自由基、氢氧根自由基和双氧水等强氧化剂,实现杀菌灭藻功能。同时结合安培电流、阴极高pH环境的和阳极低pH环境,进一步增强杀菌灭藻能力。特别的,电解作用能杀灭空调系统容易爆发的军团菌,全面防治生物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有效过滤悬浮物、生物粘泥等微小颗粒明显改善水质 由于循环水系统不断地接触空气等杂质,一段时间后,冷却水系统会累积很多淤泥及其它沉淀物。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些杂质会降低热交换效率,促进细菌的生长和腐蚀的发生以及减少器材的使用寿命,增加能耗,甚至穿孔。 本系统采用自动刷洗滤网过滤技术,选用精密不锈钢滤网,过滤精度高、过滤速度快、反冲洗耗水少,能够有效滤除杂质和水垢。并进一步破坏菌藻生存环境,将系统中附在悬浮物的细菌藻类过滤除去,使细菌藻类不易繁殖生存,确保冷却水系统始终干净。 ◆工作过程与自动除垢清洗过程 工作过程:被处理的水从进水口进入电解腔内,水中的钙镁离子、铁离子等成垢离子被电解后形成锈垢吸附在电解腔的壳体内壁上,同时对水体进行电解杀菌消毒、杀生灭藻。被电解处理后的水流过检修腔后,进入置于过滤腔内的滤筒内,杂质被拦截在滤筒的内表面,清洁后的水从出水口13流出。 除垢和清洗过程:当滤网内表面的污垢越来越多,进出水口间的压差会越来越大,当压差达到设定值(一般为0.05MPa)时,自动打开排污阀,启动刮垢电机,带动除垢刮刀进行旋转运动,刮除电解腔内壁的水垢。同时带动清洁刷进行旋转运动。清洁刷将滤筒内表面的污垢杂质刷下来后,并通过排污阀自动排出。 应用范围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8-12-30T14:57:07.5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作者:王丽芳 [导读] 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控制不到位,轻则影响水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生产,重则引起停产,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水处理构筑物的施工质量。 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34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环保问题,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大量的生活与工业污水流入江河、湖泊或补给到地下水中,给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渔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用水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城乡水污染已成制约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也愈发严格。为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许多污水厂由于原设计等级原因,原有的污水处理单元已无法满足现有污水处理要求,所以对这一类型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也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工程包括生化池、沉淀池、中间提升泵房等九个单体组成,除加药间、配电间为建筑物以外,其余均为构筑物,其中最大的构筑物为生化池,长为154.4米,宽为63.4米。 2水处理构筑物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1桩基施工质量是确保水处理构筑物质量的第一道关 该生化池设计桩型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沉桩工艺采用静压法施工。(1)严把桩身质量控制关:桩进场后,对桩的外观进行检查,要求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对尺寸进行抽检,长度、边长、孔径等偏差都必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桩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复核桩位测放和标高控制点,审查桩基施工方案的针对性及可行性,施工机械的选择、场地条件能否满足施工要求,是否考虑了地质情况、桩截面、长度;沉桩顺序的合理性等。在桩施打过程中,督促施工方安排专人加强检查,同时安排监理人员现场跟踪,重点检查桩位、桩身垂直度、静压桩油压值、桩顶标高以及桩接头焊接质量等。 2.2钢筋 (1)严把钢筋原材料和加工质量关。(2)钢筋连接及安装的质量控制:施工方案中水处理构筑物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施工完成后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浇筑。 2.3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不到位会引起池体裂缝,从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的使用功能,按照设计要求,生化池混凝土标号为C25,抗渗等级为P6。(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控制:施工、监理、建设三方单位对混凝土供货商进行实地考察,查看供货商相关手续;查看混凝土生产现场;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配确定。应在满足商砼泵送施工工艺及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水泥选用低水化热的硅酸盐水泥,中、粗砂,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附录F.0.4的规定;外加剂选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根据初凝时间和气温情况,确定缓凝剂的掺入量。(2)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尽可能避开高温、大风等时段;混凝土进场后检查随车质保资料,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强度、抗渗等级等质量情况;检查施工人员和设备准备情况等,同时监理部安排专人旁站;商砼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擅自加水,同时散落的混凝土严禁再用于浇筑;泵送混凝土前润滑输送泵管的水或水泥砂浆严禁入模。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序为从底板一边依次浇筑至另一边,外墙水平施工缝以下部位的混凝土应待底板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但不得超过底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3)混凝土养护:抗渗混凝土的养护按规范要求,不得少于14天,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生化池底板采取草帘、麻袋覆盖保湿法,壁板采取带模养护法,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并要求施工单位专人落实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4变形缝 变形缝的施工质量是水处理构筑物施工控制中的重点、一旦处理不到位,很难修复处理到位,给以后生产运行会带来很大麻烦。生化池总长154.4米,宽为63.4米,高7米(含底板),其中3.3米在正负零以下,3.7米在正负零以上。为防止水池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起收缩等各种影响,设计在长度方向设置了五处橡胶止水带,在宽度方向设置了两处橡胶止水带,将整个水池分成了18个区。设计要求伸缩缝内设橡胶止水带型号为CB300×8-30,底板外贴止水带型号为EB300×8-30,伸缩缝的宽度为30mm。(1)橡胶止水带质量的控制,橡胶止水带进场后检查质保资料是否符合《高分子防水材料》止水带国家标准要求;质保资料、规格尺寸和外观质量均符合要求后按规范见证取样送检,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方可使用于该工程。(2)安装质量的控制:安装质量也是控制变形缝质量的要点,具体施工参见《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橡胶止水带的各种交叉连接节点应在工厂中做成配件,仅直线段在施工现场连接,在绑扎钢筋和支模时,止水带必须可靠固定在正确位置上,其中间孔应正好固定在变形缝位置,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发生移位。变形缝处混凝土必须捣固密实,止水带下部不应产生空洞、气孔等隐患,否则影响止水效果。(3)浇筑过程中,要求施工和监理单位专人跟踪检查。 2.5施工缝 由于生化池总高7米(含底板),浇筑底板时设计要求第一道水平施工缝设置在底板面以上500处,上面还有5.8米,需多次浇筑,施工缝处理不好,会导致水池渗水。在浇筑下一段混凝土时要把施工缝处处理到位,监理安排专人跟踪,封模之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绝不封模。具体要求: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5MPa;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清除浮渣并冲洗干净,保持湿润,不得积水;浇筑前,施工缝处应铺设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其厚度为15~30mm,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安全和功能性试验 3.1满水试验 (1)根据规范要求,水处理构筑物施工完毕后,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功能性试验,尤其是满水试验,这也是鉴定水处理构筑物功能的一个关键试验。(2)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相邻两次注水时间要不小于24小时,且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每次注水应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或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和沉降量检测,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

压舱水知识小结

压舱水总结 (一)压舱水的危害 污染物:(1)藻类,微生物,细菌。 (2)油类:浮油,分散油,乳化油。 危害:(1)海域污染 (2)物种入侵 (二)压舱水的处理 (1)详述方法 置换法: 排空法:逐一将压舱水排空然后重新泵入洁净的深海海水。 (会使船舶稳定性丧失,加大船舶倾覆危险) 溢流法:底部进入,上部溢出。不改变船舶的吃水差和稳差。 (需要更换海水量大,换水时间长,能耗大。压载舱会承受较大的内部压力,给船 舶结构带来安全影响。) 巴西稀释法:压载舱顶部注入,底部流出。减少寒冷天气甲板结冰的危险有利于搅拌沉积物。机械处理: 过滤法:选择合适的网目,去除不同的生物种群。安装方便占地小,成本不高。 旋流分离法:利用管路中高速流动的水流产生的分离作用,将固体生物和病原体从压载水中分离出去。(可处理40um以上微生物)。操作简单,成本合理,可去淤泥。 物理法: 加热法:40℃~45℃足以杀死或抑活有害水生物。低温长时间≥高温短时间 紫外线法:DNA丧失活性。对浮游植物:高强度光照短时间>低强度光照长时间,波长:253.7 对微生物灭活效果最佳。无二次污染。 超声波法::可产生热量、压力波的偏向,形成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导致浮游生物缺氧死亡。化学法: 氯化法:添加氯气和次氯酸钠,最高灭菌率为76.4%。 臭氧法: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

丙烯醛:广谱灭活剂。 脱氧:~~~~~ 羟基自由基:极强的氧化性,无选择的彻底杀灭有害水生物。处理后生成水和氧气。 电解法:通过点解海水生成有效氯灭除有害水生物。 存在的问题: 紫外线法:本质:(1)核酸对紫外线能量的吸收,达到一定剂量,DNA分子发生变异。 (2)自由基光电离,导致细胞死亡。 (3)细菌<海藻 (4)光照强度达到:10000uW/(cm2s)的计量时,细胞不同程度的破坏死亡。 问题:(1)受悬浮物影响,会出现光复活现象。 (2)紫外线穿透力差,有效距离6-12cm,当海水中含有较高的物及溶解 物、浊度较高或气泡影响时,杀死细菌效果会大大降低。 (3)杀灭时间长,在线处理效率低。 (4)灯光易结垢,要定期清理,容易爆炸。 (5)部分海藻对紫外线有抗性,强光对藻类照射有局限性。 电解法:问题:(1)能耗大,大大增加处理成本。 (2)河口等地的低盐水,盐都大大低于正常的海水,电解效率降低。 (3)点解方法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存在安全隐患。 (4)处理时间长0.5-1.5h,只适合在船舱杀灭,无法在线应用。 (5)电极在海水易消耗,表面形成沉积。 (6)处理过的压舱水腐蚀性强,严重破坏船舶涂层。 置换法:问题:(1)需要时间长,对船舶管路及泵能力有一定要求。 (2)专用压载管路,需改造船体结构。 (3)压载舱底的沉积泥。 羟基自由基:本质:(1)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E=2.80V,因此具有广谱性。 (2)参与的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 (3)具有很高的电负性和亲电性。 (4)羟基链反应无毒无污染。 问题:(1)制取的浓度和产生量小,只能小范围实验和研究。 (2)制取须外加大量的药剂及催化剂,大多是以水和臭氧为主体,存在 处理成本高以及化学药品安全问题。 (3)化学反应速率低,完成反应时间长。 (4)为提高速率需要外加设备,一次性投资大。 优化对策: 紫外线处理:(1)前端加过滤设备,压载水层厚度不可太厚(6-12cm) (2)防止气泡--层流--(几何尺寸,平均流速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 (3)灯管结垢--(析晶,微粒,化学和生物)--(温度、压载水流速、PH)电解法:(1)阴阳极的平衡电位--海水盐浓度↑和温度↑ (2)阳极析氯过电位,阴极析氢过电位--海水温度↑、电极材料(阳极钛和阴极镍)和电流密度。 (3)电解液的欧姆降--盐度↑、温度↑ (4)耗电量和有效氯的关系

国内水处理概况

国内水处理概况 1.我国污水处理工艺 自我国第一座采用活性污泥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1921年在上海建成以来污水处理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污水处理工艺也是层出不穷。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历经数百年变迁,从最初的一级处理发展到现在的三级处理,从简单的消毒沉淀到有机物去除、脱氮除磷再到深度处理回用。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AB工艺、水解一好氧工艺、氧化沟工艺、氧化塘及土地处理工艺。 1.1 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 1914年,Arden和Lokett在英国化学工学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活性污泥法的论文,并于同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市开创了世界上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试验厂。两年后,美国正式建立了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的诞生,奠定了未来100年间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 1921年,活性污泥法传播到中国,中国建设了第一座污水处理厂—上海北区污水处理厂。1926年及1927年又分别建设了上海东区及西区污水厂,当时3座水厂的日处理量共为3.55万吨。 我国20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当时没有对出水氮磷含量的要求,生物处理工艺主要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及其改良工艺,其主要功能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态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使经处理的污水BOD达到排放标准,而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非常低。同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我国已日益严重,为适应国家对氮磷的排放要求,保护水环境,一些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污水厂已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增设了除磷脱氮功能。 1.2 AB工艺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的Botho Bohnke教授开发了AB工艺。该工艺在传统两段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段即A段的污泥负荷,以高负荷、短泥龄的方式运行,而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A段由于泥龄短、泥量大对磷的去除效果很好,经A段去除了大量的有机物以后B段的体积可大大减小,其低负荷的运行方式可提高出水水质。但是由于A段去除了大量的有机物导致B段碳源缺失,所以在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时该工艺的优势并不明显。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展了对AB工艺的特性、运行机理及处理过程的稳定性的研究,并将其用于工程实际,且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如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淄博污水处理厂、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等。AB工艺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pH值变化和有毒物质具有明显缓冲作用、可分期建设的特点。但其对低浓度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并且此工艺产泥量大,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污泥的处理处置难,因此限制了AB工艺的发展应用。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平流式隔油池(全套图纸)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 设计》 设计计算书 班级:环工1221 姓名: 学号: 设计题目:平流式隔油池(共壁)日期2016 年1月1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二、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 设计流量 Q =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竖流式沉 s 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淀池选取的流量≧100 m3/h)每位同学可选取一个流量下的某个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中要选取上述不同构筑物的典型水力停留的时间和负荷,得出相应构筑物的有效容积,考虑合适的构筑物座数,按第二条中的要求,选择一座或一组构筑物进行设计绘图。 设计相同构筑物并采用同一型式者应选用不同的设计流量。 2、构筑物池壁厚用200-300mm,池底用300mm,渠道、隔、挡板壁厚用100-150mm;走道宽700~800 mm;进、出水管道视构筑物及设计流量大小采用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成果 完成一个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典型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较完整地绘制该构筑物的工艺施工图纸。 可选择下列构筑物中的一项进行设计和绘图。也可在征得教师 同意后,自选其它构筑物进行设计。 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共壁合建。采用回流加压溶气工艺,可不设计溶气罐) ②平流式沉淀池(两个池共壁合建) ③竖流式沉淀池(两个池共壁合建) ④斜板沉淀池(共壁合建) ⑤平流式气浮分离池(共壁合建。采用回流加压溶气工艺,可不设计溶气罐) ⑥平流式隔油池(共壁合建) ⑦推流式曝气池(两组共壁合建) ⑧接触氧化池(3格以上串联,或2组并联) ⑨水解酸化池(共壁合建) 每个同学设计成果为其构筑物工艺施工设计图纸l套(若干张),提交设计计算书l份。 三、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 设计流量Q s=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

水处理基础知识课件

水处理基础知识课件 第一节:水质与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表示水中各种杂质或污染物的重要标志,是水质状况的综合反映。 给水处理→杂质污水处理→污染物 水中杂质的来源污水及分类 水中杂质的分类及特性污水的处置途径 水源的类型及特性污染物分类及污水的水质指标 水中杂质的来源 自然过程:降水、渗透、冲刷等 人为因素:使用中污染 水中杂质的分类 悬浮物特性 动水中呈悬浮状,静水中可下沉或上浮。 包括泥砂、大颗粒粘土、矿物废渣等无机易沉悬浮物和草木、浮游生物体等有机易浮悬浮物。 通常用重力沉降法去除。 胶体特性 尺寸小,在水中长期静置不会下沉。 包括粘土、细菌、病毒、腐殖质、蛋白质等,造成水的色、臭、味。 须投加混凝剂方可去除。 溶解物特性 稳定均匀分散在水中,外观清澈透明。 包括阴阳离子(Ca2+、Mg2 + 、Na + 、K + 、Hco3- 、SO42 - 、Cl –等)和溶解气体(O2、CO2等)。 须用化学或物化等特殊方法去除。 天然水源的类型 地下水江河水湖泊及水库水海水 地下水特点 水质较清,细菌较少,水温和水质较稳定,但含盐量和硬度高于地表水。一般宜作饮用水和工业冷却水的水源。 江河水特点

悬浮物和胶态杂质含量较多,细菌含量和浊度高于地下水。含盐量、硬度较低。 水的色、臭、味变化较大,有毒、有害物质易进入水体,水温不稳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湖泊及水库水特点 水质类似于河水,但浊度较低,一般含藻类较多,易受废水污染,含盐量较河水高。 分淡水湖和咸水湖,咸水湖含盐量在1000mg/l以上,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 海水特点 含盐量高,约3500mg/l左右,且各种盐类或离子的重量比例基本一定。 其中氯化物含量最高,约占89%左右,其次为硫化物、碳酸盐,其他盐类含量极少。 须经淡化处理后方可作为居民生活用水。 污水及其分类 污水:人类在自己的生活、生产活动中用过,并为生活或生产过程所污染的水。 分类: 污水最终处置途径 排放水体:污水的自然归宿,可充分利用环境容量,但易造成水体污染。 灌溉农田:污水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污水处理的一种途径(土地处理法),但应严格控制水质。 重复使用:最合理的污水处置方法,应用前景广阔。是水资源短缺地区必须采用的方法。 污染物分类 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特点: 在自然环境中极不稳定,易于氧化分解,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种类繁多,组分复杂,难于区分和定量。 水质污染指标: BOD ----生化需氧量

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 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 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 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2.6.1水处理构筑物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2.6.1水处理构筑物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水处理构筑物的基础施工。 2 编制依据 混凝土相关规范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及要求 工程开工前,组织现场所有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及本工程所涉及到的操作规程、施工规范、验评标准及其他技术文件,使每个施工人员对所操作的对象都清楚所要达到的标准。 3.2 材料准备及要求 3.2.1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3.2.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2.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3.2.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2.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3.3 主要机具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3.4 作业条件 3.4.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3.4.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3.4.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3.4.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3.4.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4 施工工艺 4.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4.2 操作工艺 4.2.1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4.2.2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4.2.3 混凝土的浇筑: 4.2.3.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4.2.3.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水处理教学大纲

《水处理工程技术》教学大纲 制(修)订单位:建筑工程系工程技术教研室 课程名称:水处理工程技术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 总学时: 60 理论学时:60 实践学时:0 一、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市政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水的性质、给水和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水体污染及危害与自净等基本概念与理论,较扎实地掌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基本掌握各种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水质工程中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水的性质、饮用水水质与水质标准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了解水的污染指标、污水特性、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等、污水处理的目标和我国现行法规对污水处理技术提出的要求;掌握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污染的规律和危害、及其自净过程,水体质量评价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等;加深对水处理工艺中反应器概念的理解,全面系统地掌握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法以及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基本掌握城市水处理工程和工业企业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法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条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考核办法 总成绩=阶段总成绩(作业、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 1、讲授大纲 绪论(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水处理工程技术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学时 (2)本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我国水资源状况………………………………1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以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课程的学习方法 (3)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难点: (1)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性质……………………………………………………1学时 (2)河流水体的自净规律………………………………………………………1学时 (3)给水水质标准………………………………………………………………1学时 (4)污水排放标准………………………………………………………………1学时 教学要求:

水污染处理技术(概述)讲解学习

水污染处理技术(概述)

一、绪论 1、水循环:①自然循环②社会循环 2、天然水杂质:悬浮物胶体溶解物 3、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功能及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4、水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人为污染 5、氧垂曲线定义: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 6、氧垂曲线的作用:①废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的变化情况②最缺氧点距离受污点的位置及其溶解氧含量 7、水体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其他污染源 8、污染类型:病原体污染耗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酸碱盐污染 9、废水的水质指标: ①物理指标温度、色度、臭味、固体物 ②化学指标 COD、BOD5、P H值、汞 ③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 10、水污染控制基本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1、凯氏氮:有机氮和氨氮的总称

12、总固体量:TS 悬浮物:SS 溶解性固体:DS 挥发性固体:VSS 非挥发性固体:NVSS 二、物理处理法 1、定义:借助物理作用分离和除去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体或固体的方法 2、特点: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均和调节 1、调节池作用:调节水量调节水质 二、①筛滤作用: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防止堵塞水泵或管路回收有用物质 ②格栅:-、按清理方式来分类:人工清理格栅机械格栅 =、按格栅规格分类:粗格栅:50—100毫米中格栅:10—40 毫米细格栅3—10毫米 三、栅渣、筛余物处理:填埋焚烧 四、①沉淀定义: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或从溶液中析出的难 溶解的固体物质 ②沉淀作用: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 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污泥的浓缩脱 水灌溉农田前作灌前处理 ③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④过滤率(表面负荷率):沉淀池进水量与沉淀池平面面积的比值

污水处理主要处理构筑物 重要

废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处理构筑物有格栅间、调节池、初沉池、储存池、污水提升泵房、冷却塔、A/O生化反应池、中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脱水间等 主要构筑物作用及特点 .1 格栅间: 格栅作为废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是用一组平行的刚性栅条制成的框架,可以用它拦截水中的大块漂浮物。格栅通常倾斜架设在其它处理构筑物之前或泵站集水池进口处的渠道中,以防漂浮物阻塞构筑物的孔道、闸门和管道或损坏水泵等机械设备。因此,格栅起着净化水质和保护设备的双重作用。所以在进入初沉池之前设置格栅间。 .2调节池: 无论何种废水在进入主体处理构筑物之前,通常需要先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解,为后续构筑物的运行创造必要条件。 工业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都是随时间的转移不断变化的,流量和浓度的不均匀往往给处理设备带来不少困难,或者使其无法保持在最优的工艺条件下运行。因此要调节污水水质和水量,以便使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尽量均匀。调解池具有以下作用: 1)减少或防止冲击负荷对处理设备的不利影响。 2)使酸碱废水中和,处理过程中pH保持稳定。 3)调节水温 4)当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起临时事故储水池作用。 5.4.3初沉池: 沉淀是在重力作用下,使悬浮液中密度大于水的悬浮固体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方法。它的去除对象,主要是悬浮液中粒径在10μm以上的可沉固体。在各种水处理系统中,沉淀的作用有所不同,大致如下:

1) 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 2) 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或生物膜。 3) 污泥的浓缩脱水。 4) 灌溉农田前做灌前处理。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储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区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已达到处理要求和沉降效率。 沉淀池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以及斜板(斜管)沉淀池四种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池型呈长方形,水在池中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淀过程的。其优点是沉淀效果好;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易,造价较底。 竖流式沉淀池多用于小流量废水中絮凝性悬浮固体的分离,池面多呈圆形或正多边形。其优点是排泥方便,不需设机械刮泥设备,占地面积较小,管理简单;缺点是造价较高,单池容量小,池深大,施工较困难。 辐流式沉淀池也是一种圆形的、直径较大而有效水深则相对较浅的池子。其优点是建筑容量大,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较简单;缺点是水流速度不稳定,造价高。 斜板(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降原理设计的新型沉淀池,它通过减少沉淀池的深度,可以缩短沉淀时间,因而减少沉淀池的体积,从而提高沉淀效率。在斜板(斜管)沉淀池中,水流方向相对于水平面而言是呈倾斜方向的。因此,斜板(斜管)沉淀池可以大大提高沉降效率和单位池体容量的处理能力。 污泥靠池中水静压排出池外,浮渣通过排渣管排出,初沉池污泥和浮渣通过管道排入污泥浓缩脱水间储泥池,进行污泥浓缩脱水后排放。 初沉池内配置配水装置,出水堰等。出水堰选用可调式三角堰,以调整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