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3型腺病毒GZ13株的分离鉴定及六邻体蛋白的分子进化研究

人3型腺病毒GZ13株的分离鉴定及六邻体蛋白的分子进化研究
人3型腺病毒GZ13株的分离鉴定及六邻体蛋白的分子进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1100133)△通信作者。E -mail :gzwcs@fimmu.com

人3型腺病毒GZ13株的分离鉴定及六邻体

蛋白的分子进化研究

*

张其威1,赵素慧1,王长兵2,朱冰2,朱利1,赵卫1,李凌1,万成松1

1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微生物学系(广州510515);

2

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心

实验室(510120)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1株引起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腺病毒及分析其主要中和抗原六邻体蛋白的分子

进化趋势。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 方法,对1例引起严重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咽拭子进行检测,并从中分离得到

1株腺病毒(命名为GZ13)。利用型特异性引物PCR 进行初步亚型鉴定;克隆该株腺病毒完整的六邻体蛋白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确定其型别;同时与GenBank 上人3型腺病毒的六邻体蛋白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预测六邻体蛋白的分子进化趋势。结果

该临床标本经荧光定量PCR 鉴定为腺病毒强阳性,型特异性引物PCR 初步鉴定

为3型;完整六邻体基因比对最终确定为人3型腺病毒;GZ13株与我们先前分离的GZ01、GZ02株及台湾地区分离株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大于99%。结论

引起该例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为人3型腺病毒,目

前在广州以及台湾地区流行的3型腺病毒仍属同一流行株,其主要中和性抗原六邻体蛋白未出现明显变异,这对今后开发研究人3型腺病毒疫苗及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分子进化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adenovirus type 3GZ 13strain and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of hexon pro-tein.

ZHANG Qi -wei ☆,ZHAO Su -hui ,WANG Chang -bing ,ZHU Bing ,ZHU Li ,ZHAO Wei ,LI Ling ,WAN

Cheng -song.☆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Tropical Medicin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515,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 Cheng -song ,E -mail :gzwcs @fimmu.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human adenovirus (HAdV )from a child with an acute bron-chopneumonia ,and to analyze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of the neutralizing antigen hexon protein.Methods

The adenovi-rus ,named GZ13,was isolated from the throat swab of a child with severe acute bronchopneumonia by FQ -PCR.Type -specific primers were used to primary identification of virus type by PCR.The complete hexon gene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for confirmation.The hexon protein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HAdV -3to predict its molecular evolu-tion.Results

The adenovirus specimen was confirmed by FQ -PCR ,and classified as HAdV -3by primary PCR typ-ing ,which was further confirmed with hexon gene blast.There was 99%homogeneity of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be-tween the GZ13strain and GZ01,GZ02or Taiwan strain according to alignment with all hexon proteins of adenovirus type 3.Conclusion

HAdV -3is associated with this acute bronchopneumonia.The prevalent type 3adenoviruses ,GZ13,

Taiwan Strains and other Guangzhou strains ,belong to circulating single strain.The stability and conservation of hexon is helpful in development of HAdV -3vaccine in future.

【Key words 】human adenovirus type 3;hexon ;molecular evolution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

HAdV )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为无包膜双链DNA 病毒,呈二十面体结构

[1]

。六邻体(hexon ,120kD )是腺病毒衣壳二十面体的主要蛋白,每个六邻体由3个亚基组成,含有大量型特异性中和表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型特异性中和抗体。腺病毒能引起人类广泛的疾病: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暴发性眼结膜炎,急性出血性膀胱炎以及婴幼儿

胃肠炎等[2]

。目前已发现的HAdV 有56个型别,分为7个种(A G )[3]

。其中B 种腺病毒与人类致病性密切相关,可分为2个亚种:B1(包含HAdV -3、-7、

-16、-21、-50和SAdV -21)和B2(HAdV -11、-14、-34和-35)[4-6]。人3型腺病毒(HAdV -3)具有更高的毒性并且与严重的临床症状相关

[7]

1982—1993年,日本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大部分由HAdV -3引起[8]。2004年,中国江苏省9个城镇共70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HAdV -3[9],同年,我们发现并报道了一起广东省广州市某幼儿园258名儿童感染HAdV -3引起的急性咽结膜热的爆发[10-11]

。在台

湾,

HAdV -3更是近几年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血清型

[12-13]

。本研究从广州1例引起严重支气管肺炎的

患儿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鉴定得到1株腺病毒,并进行PCR 分型、六邻体基因测序,最终确定该临床分离株的

型别;同时分析了腺病毒主要中和性抗原六邻体蛋白的分子进化情况,为今后研究开发儿童HAdV-3疫苗及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病毒分离2011年1月,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住院部临床确诊为急性支气管肺炎的1例3岁患儿采集咽拭子标本,接种HeLa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待出现典型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后病毒于-80?冰箱中保存,并命名为GZ13。

1.2病毒鉴定抽提咽拭子标本中的核酸(通用型核酸快速提取试剂盒,华银公司),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标本中的各种呼吸道病毒进行鉴定。提取培养病毒的DNA(OMEGA Viral DNA提取试剂盒),利用我们设计的腺病毒分型引物进行PCR扩增分型[11],扩增引物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3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利用引物HexF:5'-GC-CGCAGTGGTCTTACATGCACATC-3'和HexR:AG-CACGCCGCGAATGTCAAAG,PCR扩增该腺病毒的六邻体基因,PCR反应条件:94?1min,94?30s,55?30s,72?3min,72?7min,扩增32个循环。纯化回收PCR产物(OMEGA公司的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克隆入pMD18-T载体(Takara),选取阳性重组质粒送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并装配成一条完整序列。

1.4同源性分析及型别鉴定利用Bioedit7软件分析该腺病毒六邻体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对该序列进行注释并提交到GenBank;利用Blastn、Blastp软件对该株病毒六邻体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上进行比对,确定与该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六邻体基因序列。

2结果

2.1腺病毒GZ13的分离感染HeLa细胞120h后细胞病变情况如图1所示,细胞变圆、肿胀、成簇等典型腺病毒CPE病变特征

图1感染腺病毒GZ13株120h后HeLa细胞病变情况(?100)2.2GZ13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通过对咽拭子标本中多种呼吸道病毒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腺病毒检测呈强阳性(CT值=19.03),证明该标本为腺病毒阳性。

2.3GZ13六邻体基因PCR分析鉴定从病毒液中提取六邻体基因DNA,利用HAdV-3型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可见样品在300bp处出现目标条带,初步证明该分离株为HAdV-3(图2)。利用HAdV-3六邻体扩增引物对GZ13株进行六邻体全基因PCR扩增,在约3kb处扩增出六邻体目的基因片段(图3)

M:100bp DNA Ladder;1:无模板空白对照;2:GZ13病毒株DNA

图2GZ13型特异性引物PCR

扩增结果

M:1kb DNA Ladder;1:无模板空白对照;2:GZ13病毒株DNA 图3PCR扩增GZ13六邻体全长基因的结果

2.4GZ13株六邻体基因序列测定、亚型鉴定及分析将初步分型的六邻体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菌落筛选培养,质粒进行PCR鉴定,将序列送至上海英潍捷基有限公司测序,拼接注释后获得GZ13株六邻体基因序全长序列(2835bp,94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JQ764730)。Blastn和Blastp分析表明,GZ13株属于HAdV-3,与型特异性PCR扩增分型结果一致。GZ13株六邻体基因与GenBank中公布的台湾、广州地区的HAdV-3基因同源性非常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99%,其中核苷酸仅有5 10个碱基差异,氨基酸仅有4 8个差异(表1、2),提示近年来在广州以及台湾地区流行的HAdV-3其主要中和性抗原六邻体蛋白仍非常稳定和保守,未出现明

显变异。

表1GZ13株六邻体基因全长核苷酸序列Blastn结果

HAdV-3六邻体基因序列GenBank

登录号

核苷酸

同源性(%)

Gap

数目(%)

837-05-TW EF4946502830/2835(99)0/2835(0)1964-99-TW EF4946422830/2835(99)0/2835(0)Guangzhou01DQ0994322828/2835(99)0/2835(0)Guangzhou02DQ1056542825/2835(99)0/2835(0)

表2GZ13株六邻体蛋白氨基酸序列Blastp结果

HAdV-3六邻体蛋白序列GenBank

登录号

氨基酸

同源性(%)

Gap

数目(%)

837-05-TW ABU63123940/944(99)0/2835(0)1964-99-TW ABU63115940/944(99)0/2835(0)Guangzhou01DQ099432939/944(99)0/2835(0)Guangzhou02DQ105654936/944(99)0/2835(0)

3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AdV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变异,特别是主要中和性抗原六邻体蛋白,新近发现的几株新亚型均为六邻体基因的变异重组株[14]。我国陕西2006年爆发的腺病毒感染经基因组测序鉴定为HAdV-14和HAdV-11六邻体基因的重组体,并命名为新型HAdV-55[15]。新出现的变异株及新亚型其传染性可能更强,人群尚未形成免疫保护。因此,今后对我国目前流行的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就显得至关重要,有助于预测腺病毒可能引起的爆发性疾病,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从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咽拭子标本中利用荧光定量PCR鉴定为腺病毒阳性,细胞培养分离获得病毒株GZ13,利用型特异性引物PCR初步分型,鉴定该株腺病毒属于人HAdV-3。通过对该临床株六邻体基因进行测序获得完整的全长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注释,提交到GenBank。将该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所有HAdV六邻体基因全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该序列与HAdV-3六邻体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大于99%,进一步证明引起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这株病毒属于HAdV-3。同时发现我们目前分离的HAdV-3与台湾流行株、我们2004年分离的广州株同源性非常高(大于99%),提示GZ13株和台湾株仍属于同一流行株;分离出的HAdV-3其主要中和性抗原六邻体蛋白仍非常稳定和保守,未出现明显变异,这对今后开发研究HAdV-3疫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1996年开始美国陆军健康研究中心启动发热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监测项目,以提供在疫苗减少过程中和减少后腺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16]。2000年开始,美国建立包括15个监测点涉及14个州的全国腺病毒监测网络。日本对腺病毒也有连续8年的监测[17]。中国台湾地区1991—2002、2004—2005年也有连续监测资料的报道[12-13]。但是在中国大陆,近年来对腺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几乎是空白。我们的研究小组目前正在分离更多的腺病毒毒株并进行测序,以期最终确定在我国特别是南方流行的腺病毒其分子进化规律。

参考文献

[1]REUBEL G H,STUDDERT M J.Identification,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equine adenovirus1hexon gene[J].Arch

Virol,1997,142(6):1193-1212.

[2]CARBALLAL G,VIDELA C,ESPINOSA M.Multicentered study of viral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from four cities

of Argentina[J].J Med Virol,2001,64(2):167-174.

[3]JONES MSII,HARRACH B,GANAC R D,et al.New adenovi-rus species found in a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gastroenteritis[J].J

Virol,2007,81(11):5978-5984.

[4]WADELL G,HAMMARSKJOLD M L,WINBERG G,et al.Ge-netic variability of adenoviruses[J].Ann N Y Acad Sci,1980,354:16-42.

[5]CHMIELEWICZ B,BENZLER J,PAULI G,et al.Respiratory disease caused by a species B2adenovirus in a military camp in

Turkey[J].Med Virol,2005,77(2):232-237.

[6]STONE D,FURTHMANN A,SANDIG V,et al.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genome organization,and origin of human

adenovirus type11[J].Virology,2003,309(1):152-165.[7]RYAN M A,GRAY G C,SMITH B,et al.Large epidemic of re-spiratory illness due to adenovirus types7and3in healthy young

adults[J].Clin Infect Dis,2002,34(5):577-582.

[8]YAMADERA S,YAMASHITA K,AKATSUKA M,et al.Adeno-virus surveillance,1982-1993.Japan.A report of the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Infectious Agents in Japan[J].

Jpn J Med Sci Biol,1995,48(4):199-210.

[9]XU W,CUI A,SHI Z,et al.Eti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unknown mil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us disease in an outbreak in Jiangsu

province[J].Chin J Virol,2005,21(5):325-331.

[10]ZHU B,SU X,GONG S,et al.Etiological research of human adenovirus type3causing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ldren[J].

J Mod Clin Med Bioeng,2005,11:134-135.

[11]ZHANG Q,SU X,GONG S,et al.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two strains of human adenovirus type3isolated from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southern China[J].J Gen

Virol,2006,87(6):1531-1541.

[12]CHEN H L,CHIOU S S,HSIAO H P,et al.Respiratory adenovir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a study of hospitalized cases in Southern Tai-

wan in2001-2002[J].J Trop Pediatr,2004,50(5):279-284.[13]CHANG S,LEE C N,LIN P H,et al.A community derived out-break of adenovirus type3in children in Taiwan between2004and

2005[J].J Med Virol,2008,80(1):102-112.

[14]KAJON A E,DICKSON L M,MURTAGH P,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denovirus3-16intertypic recombinant iso-

lated in Argentina from an infant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J].J Clin Microbiol,2010,48(4):1494-1496.[15]WALSH M P,SETO J,JONES M S,et al.Computational analysis identifies human adenovirus type55as a re-emergent acute re-

spiratory disease pathogen[J].J Clin Microbiol,2010,48(3):

991-993.

[16]MILLS K,MCNEILL R,LARGE H M.Persistent epidemic of adenovirus type4-associated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in US.Ar-my trainees[J].Emerge Infect Dis,1999,5(5):798-801.[17]NODA M,YOSHIDA T,SAKAGUCHI T,et al.Molecular and epidemiological analyses of human adenovirus type7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1995nationwide outbreak in Japan[J].J Clin Micro-biol,2002,40(1):140-145.

(收稿日期:2011-11-24编辑:王冰

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

)闭合复位多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

路敏,贾斌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创伤科(广东深圳518000)

儿童肱骨干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

虽然保守治疗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随着内固定物材料的发展以及手术操作的日益完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已得到广泛认可[1]。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对收治的21例肱骨干骨折儿童采用逆行髓内多针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7 15岁。右侧12例,左侧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

神经

A:术前;B:术后

图1手术前后X线表现

损伤;骨折部位:肱骨干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15例,下1/3骨折2例;骨折类型:横断骨折14例,斜行或螺旋骨折7例;手术时间为受伤后4h 5d内。

1.2手术方法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屈肘至90?,前臂置于胸前。取肘后正中切口长2 3 cm,在鹰嘴窝上约2cm处直接劈开肱三头肌,用尖锥打开髓腔,其尖端斜向肱骨近端并倾斜约30?,然后沿此开口于髓腔内沿肱骨干纵轴,插入2.0mm 克氏针3 4根,以髓腔塞紧为度,针尖抵达骨折线后暂时停止进针并进行手法复位。透视下见复位满意后,用锤子将多根克氏针继续击入,针尖尽可能穿入骨折近端,但不要穿过肱骨近端骺板。针尾折弯留0.5cm剪断,埋入皮下,无菌敷料包扎。

1.3术后处理术后患肢均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4 6周,1周后开始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恢复情况,指导功能锻炼和力量训练,待骨折临床愈合后门诊局麻下取出克氏针。

2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2个月,平均(7.0?2.5)个月。手术时间35 110min,平均(52?45)

min;出血量20 50mL,平均(45?20)

mL。骨折愈合时间3 11周,平均(6.5?

2.0)周。术后X线表现良好,见图1。

术后随访肩肘关节活动均正常。无切口

感染、骨不连、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内

固定失效、畸形愈合等发生。

3讨论

对儿童肱骨干骨折传统的治疗方

法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

定,由于该方法舒适性差、需要经常调

整、儿童骨折后管理困难等原因,家属

及患儿不愿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定虽然可以避免保守治疗带来的诸多

不便,但是该手术方式产生的手术切口

瘢痕、感染、需要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等问题也是医生和患儿难以接受的。

由此看来,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置入有

效的内固定物无疑是解决儿童肱骨干

骨折的最佳方法[2-3]。与钢板等髓外

固定相比,以弹性髓内针为代表的髓内

固定具有手术损伤小、负荷分布均匀、

应力遮挡少等优点,可以使骨折端产生

“内夹板”作用[4],获得可靠的内固定。

但是因为弹性髓内针价格昂贵,故普及

率较低。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参照髓内

针的固定原理,以多根克氏针紧密填塞

肱骨的髓腔,起到类似于带锁髓内针的

固定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肱骨干骨折

治疗当中经常出现的分离、旋转等移

位。采用逆行方式打入,可以有效避开

肱骨远、近端的骨骺,避免因多根钢针

穿过而导致的骨骺损伤。经本组观察:

术后骨折端无移位,骨折均顺利愈合,

说明其固定作用的可靠性。

总之,采用逆行髓内多根克氏针内

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具有疗效可

靠、治疗成本低廉、损伤小、操作简单、

易于推广的特点,为儿童肱骨干骨折的

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朱丹杰,夏冰,毕擎,等.逆行性可膨胀

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J].

中国骨伤,2009,22(4):309-310.

[2]慕明章,唐伟,杨建平,等.克氏针

髓内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

[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27

(9):495-496.

[3]陈卫,丁真奇,康两奇,等.经皮钢

板微创治疗儿童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28

(9):501-502.

[4]FLYNN J M,HRESKA T,REYMOLDS

R A,et al.Tianium elastic nails for pe-

diatric femur fractures:a multicenter

study of early results with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J].J Pediatr Orthop,

2001,21(1):4-8.

(收稿日期:2011-09-26编辑:陈嘉伟)

腺病毒中文操作手册

腺病毒载体操作手册中文版 腺病毒重组系统 AdEasyTM操作手册 目录 第一章简介 1 第二章应用重组腺病毒的优点 2 第三章 AdEasyTM 技术 3 3.1 技术概况 3 3.2 AdEasyTM系统中产生重组腺病毒的时程 3 第四章主要流程 4 4.1 将基因克隆入AdEasyTM转移载体4 4.1.1 克隆的一般原则 4 4.1.2 构建重组AdEasyTM转移载体 5 4.2 细菌内AdEasyTM重组子的产生 5 4.2.1 共转化的一般原则 5 4.2.2 共转化方法 5 4.2.3 预期结果 5 4.3 AdEasyTM重组质粒的筛选和扩增6 4.4 AdEasyTM重组子转染QBI-293A 细胞 6 4.4.1 细胞铺板 6 4.4.2 磷酸钙转化技术 7 第五章常用技术 8 5.1 QBI-293A细胞培养 8 5.1.1 QBI-293A细胞的初始培养8 5.1.2 QBI-293A细胞的维持培养和增殖 8 5.1.3 QBI-293A细胞的冻存 8 5.2 QBI-293A细胞的转染和病毒空斑的产生 9 5.2.1 感染QBI-293A细胞 9 5.2.2 病毒空斑形成 9 5.2.3 琼脂糖覆盖被感染细胞 9 5.3 MOI测定 10 5.4 腺病毒感染力测定 10

5.4.1 X-Gal染色 11 5.5 重组腺病毒的筛选和纯化 11 5.5.1 挑选最佳重组腺病毒:表达和基因输送 11 5.5.2 病毒空斑挑选和小量扩增12 5.5.3 Western杂交 13 5.5.4 Southern杂交和点杂交 13 5.5.5 病毒裂解产物PCR 14 5.5.6 免疫测定 14 5.5.7 功能测定 14 5.6 病毒颗粒在QBI-293A细胞中的大量扩增 15 5.7 两次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重组腺病毒 16 5.7.1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17 5.7.2 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17 5.7.3 病毒溶液去盐和浓集 17 5.8 病毒滴度测定 18 5.8.1 O.D.260 nm (VP/ml) 19 5.8.2 空斑测定法 20 5.8.3 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 20 第六章疑难解答 22 6.1 QBI-293A细胞培养 22 6.2 感染力测定 22 6.3 转移载体克隆 23 6.4 在BJ5183细胞中共转化和重组24 6.5 转染QBI-293A细胞 25 6.6 筛选和测定 25 6.7 在QBI-293A细胞中表达 26 6.8 重组腺病毒的扩增 26 6.9 纯化 26 6.10 病毒滴度测定 27 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d Adenovirus 腺病毒 Ad5 Adenovirus serotype 5 血清5型腺病毒 AdV Adenoviral Vector 腺病毒载体Amp Ampicillin 氨苄青霉素 β-Gal β-Galactosidase β-半乳糖苷酶 bp Base Pair 碱基对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步骤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 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常用的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 1. 机械破碎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机械力的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常用设备有,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研钵等。 2. 渗透破碎法 这种方法是在低渗条件使细胞溶胀而破碎。 3. 反复冻融法 生物组织经冻结后,细胞内液结冰膨胀而使细胞胀破。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要注意那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蛋白质不宜采用此法。 4. 超声波法 使用超声波震荡器使细胞膜上所受张力不均而使细胞破碎。 5. 酶法 如用溶菌酶破坏微生物细胞等。 (二)蛋白质的抽提 通常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溶剂把蛋白质提取出来。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如膜蛋白的抽提,抽提缓冲液中一般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tritonX-100 等),使膜结构破坏,利于蛋白质与膜分离。在抽提过程中,应注意温度,避免剧烈搅拌等,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比较方便的有效方法是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等电点沉淀法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可用等电点沉淀法使它们相互分离。 2.盐析法 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要的盐饱和度不同,所以可通过调节盐浓度将目的蛋白沉淀析出。被盐析沉淀下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其天然性质,并能再度溶解而不变性。 3.有机溶剂沉淀法 中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的介电常数比水低。能使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因此可用来沉淀蛋白质。此外,有机溶剂会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促使蛋白质分子变得不稳定而析出。由于有机溶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使用该法时,要注意在低温下操作,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浓度。 (四)样品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腺病毒中文操作手册

腺病毒载体操作手册中文版腺病毒重组系统 AdEasyTM操作手册 目录 第一章简介1 第二章应用重组腺病毒的优点2 第三章AdEasyTM技术3 3.1技术概况3 3.2AdEasyTM系统中产生重组腺病毒的时程3 第四章主要流程4 4.1将基因克隆入AdEasyTM转移载体4 4.1.1 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dAdenovirus腺病毒 Ad5Adenovirusserotype5血清5型腺病毒AdVAdenoviralVector腺病毒载体 Amp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 β-Galβ-Galactosidaseβ-半乳糖苷酶 bpBasePair碱基对 BSABovineSerumAlbumin小牛血清白蛋白cDNAComplementaryDNA互补DNA cccDNAClosedCircularCoiledDNA闭环螺旋DNA CPECytopathicEffect细胞病理效应CsClCesiumChloride氯化铯 DMEM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DMEM培养基DMSODimethylSulfoxide二甲基亚砜DTTDithiothreitol二硫苏糖醇EDTA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乙二胺四乙酸EtBrEthidiumBromide溴化乙锭FBSFetalBovineSerum胎牛血清 HrHour小时 ITRInvertedTerminalRepeat反向末端重复KanKanamycin卡那霉素 kbKilobases千碱基对 KDaKiloDaltons千道尔顿LBLuria-Bertani(broth)LB培养基MCSMultipleCloningSite多克隆位点 MinMinute分钟 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Virus/Cell)感染复数mRNAMessengerRNA信使RNA MWCOMOIecularWeightCut-off PAG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聚丙烯凝胶电泳PBSPhosphateBufferedSaline磷酸盐缓冲液PFUPlaqueFormingUnit空斑形成单位 piPostInfection感染后RCAReplicationCompetentAdenovirus增殖性腺病毒RITRRightInvertedTerminalRepeat右侧反向末端重复SDSSodiumDodecyl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钠TBETrisBorate/EDT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硼酸盐/乙二胺四乙酸 TCID50TissueCultureInfectiousDose50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TCPTotalCellularProtein细胞总蛋白 TETris/EDTATE溶液 wtWildType野生型 X-Gal5-bromo-4-chloro-3-indolyl-D-Galactopyranoside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 第一章简介 当今基因输送技术的发展日趋复杂,一些治疗药物(生长激素、干扰素、抗病毒和抗癌复合物)和诊断性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设计、发展与合成需要更高效的基因输送工具。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正不断发展的基因治疗同样急需发展快速有效和治疗性的分析工具。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因输送技术(通常使用病毒载体如增殖缺陷的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不断发展,致力于生产基因表型药物。重组腺病毒提供了一类在基因转移系统发展中有极大潜力的新的生物治疗剂。 1953年对普通感冒病因的探索和研究导致了腺病毒的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了40多种不同血清型和93种不同种类的腺病毒,它们通常感染眼、呼吸道或胃肠上皮(Fields等,1996)。1977年,FrankGraham博士建立了一种细胞株,可在无辅助病毒的情况下产生重组腺病毒(Graham等,1977)。此后,腺病毒载体作为极具潜力的哺乳动物基因转移载体而得到广

腺病毒详解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基因组长约25-45kb,理论上可编码22-40个基因。衣壳(capsid)呈规则的20面体结构,直径约80-110nm。衣壳含有240个六联体(hexon)、12个五联体(penton)及12根纤毛(fiber),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小蛋白,如VI、VIII、IX、IIIa和IVa2等。六联体是形成病毒衣壳20个三角形面的主要蛋白,12个顶端是5个五联体亚单位和3个纤毛蛋白构成的复合物,12根纤毛以五联体蛋白为基底由衣壳表面伸出,纤毛顶端形成头节区(knob)。五联体和纤毛的头节区可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腺病毒含13%DNA和87%的蛋白质,病毒体分子量约为175×106。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约含35kb~36kb,腺病毒12、18 和31型的DNA组成中,G+C mol%最低(48%~49%),属于对动物具有高致癌性基因型。腺病毒1、2、4、5、8等型的G+C mol%较高(61%),致癌性反而低或无。这是一种用于人腺病毒分离株的分组的标准,根据其基因同源性将人腺病毒分为A~F等6组。 腺病毒的基因组以线性的双链DNA形式存在,由蛋白VII和一种称为mu的小蛋白紧密地环绕在其周围,起到类组蛋白样的作用。另一种蛋白V将这种DNA-蛋白复合物连接起来,并通过蛋白VI与病毒衣壳连接在一起。在两条链的5′端各以共价键结合着一个被称为DNA 末端蛋白(pTP)复合物(DNA-TPC)的特化的结构,与腺病毒复制密切相关。腺病毒基因组的两端各有一段100bp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是复制的起始位点。在左端ITR的3′侧有一段长约300bp的包装信号(ψ)介导腺病毒基因组包装入病毒衣壳。对腺病毒而言,只有包括两端的ITR和包装信号(ψ)的约0.5kb的序列是顺式作用元件,也就是说必须由腺病毒载体自身携带,而其他的30余种蛋白都可以通过辅助病毒(或细胞)反式补足。 病毒蛋白约11种(TP和PⅠ~PⅩ),其中有4种蛋白(病毒多肽PⅤ、PⅦ,末端蛋白TP、酶蛋白PⅩ)与病毒基因构成病毒核心,多肽PⅦ是主要的核心蛋白,如同组蛋白一样包裹病毒基因DNA。构成病毒衣壳的蛋白质约7种。多肽PⅡ是病毒衣壳中最丰富和最主要成分,六邻体是由3个PⅡ分子紧密相连组成。多肽PⅥ、PⅧ在六邻体与病毒核心之间形成连接桥,并与多肽PⅨ一起稳定着六邻体分子的晶格排列。5个分子多肽PⅢ相连构成五邻体的基座蛋白,PⅢa为五邻体的周围蛋白,也参与衣壳的组成,五邻体通过PⅤ与病毒核心相连。多肽PⅣ主要构成病毒三聚体纤突,纤突与病毒血凝活性相关,因血凝素(纤突)具有型特异性,常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 分类及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并成功分离腺病毒以来,已陆续发现了100余个血清型,其中人腺病毒有49种,分为A、B、C、D、E 和F六个亚群(subgroup)。基因治疗常用的人的2型及5型腺病毒在血清学分类上均属C亚群,在DNA序列上有95%的同源性。二者的增殖能力非常强,滴度通常可以达到109pfu (plaque forming unit)/ml,其在单个细胞中的基因组拷贝数可达104(约占细胞总DNA的10%)。病毒颗粒比较稳定,通过CsCl梯度离心可以达到1010~1011pfu/ml,满足动物实验的要求。

重组腺病毒常见问题解答(FAQs)解析

重组腺病毒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 使用重组腺病毒需要的生物安全级别? ?Q2. 怎么确定我所用的细胞模型可以感染腺病毒? ?Q3. 感染细胞时腺病毒的最佳浓度? ?Q4. 感染腺病毒时所需要的培养基的量? ?Q5. VP,PFU,IFU的区别?哪一个能更好地反映所使用的有活性的病毒的量? ?Q6. 病毒的滴度是如何测定的? ?Q7. 对于体外实验(细胞实验)CsCl纯化或层析柱纯化有必要么? ?Q8. 重组腺病毒的推荐存储条件是什么? ?Q9. 腺病毒表达系统承载外源基因的容量? ?Q10. 腺病毒有多种血清型,哪一种是基因传递中最普遍使用的? ?Q11. 什么是RCAs? ?Q12. 目前存在的许多病毒载体系统,包括: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针对我的实验应该使用哪个系统? Q1.使用重组腺病毒需要的生物安全级别? 答:我们所提供的重组腺病毒是E1/E3区缺失的复制缺陷型病毒。根据NIH官方的参考信息,重组腺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被确定为II级,您只需要BL-II级实验设施,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实验室都具备BL-II级的实验设施。野生型腺病毒可复制,能引起感冒和很强的免疫反应,通常不会引起很严重的疾病。要想获得更多生物安全信息,请参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 返回Q2.怎么确定我所用的细胞模型可以感染腺病毒? 答:腺病毒有很广泛的宿主范围。它可以感染人类或者其他哺乳动物细胞系或原代细胞,包括可分裂的和不可分裂的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系不被感染。一些淋巴细胞系对腺病毒有更强的抵抗性,因此需要大量的病毒来感染细胞。为了客户的

方便,我们提供含有报告基因的病毒,如Ad-CMV-B-gal 和Ad-CMV-GFP从而方便的进行您的预实验。 返回 Q3.感染细胞时腺病毒的最佳浓度? 答:要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确定腺病毒的最佳用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量不足,那么不能达到100%的感染效率,如果用量太高,会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或者其他不可预测的效应。我们应该尽量用最小浓度的病毒来达到100%的基因传递效率。这个最佳的浓度因不同的细胞类型而有显著差异。为了确定你的细胞系的最适病毒用量,可以用带报告基因的腺病毒做预实验,如AdCMV-B-gal 或者AdCMV-GFP。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报告基因病毒感染细胞,在感染1-2天后检测感染效率。可以通过B-gal染色或者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GFP的表达情况来确定可达到100%感染效率但又不会引起细胞表型变化病毒浓度范围。 我们已经针对多种细胞系做了预实验,加入已混合病毒的培养基,6-8小时或者过夜。对于大多数细胞系来说病毒浓度在2 x 105 - 1 x 106 IFU/PFU (infectious unit)/ml培养基都能得到10%的感染效率而且不会有副作用。我们推荐在您实验系统中用报告基因病毒重新摸索一下最适培养基用量。 返回 Q4.感染腺病毒时所需要的培养基的量? 答:作为参考,我们推荐您按照如下的量加培养基(已混入病毒): 10cm培养皿:8-10ml/孔6孔板:1ml/孔12孔板:0.5ml/孔24孔板:0.2ml/孔 返回 Q5. VP,PFU,IFU的区别?哪一个能更好地反映所使用的有活性的病毒的量? 答:VP(Viral particles) 反映病毒颗粒的总数(包括活病毒和死病毒),由于在病毒制备过程中,每次活/死病毒比率都不同,VP并不能反映有活性的病毒的数量。 PFU(plaque formation unit)代表可感染的或者活病毒的数量。能反映实验中所需要的病毒的量。 IFU(infectious unit)相当于PFU 大多数情况下所制备的病毒,VP/PFU比值在20:1到50:1范围。 应用VP(viral particles)做单位会与实际应用的活病毒的数量有很大出入。用IFU或者PFU做单位会得到比较一致的结果。 返回

腺病毒常见问题与解答

腺病毒常见问题与解答 1、腺病毒载体对目的基因的长度是否有要求? 有要求。对E1和E3双缺失的腺病毒载体,比如AdMax的Kit C、Kit D等,其总包装的 外源片断要求小于8 kb。而对于只有E1缺失或E3缺失的载体,比如Kit A、Kit B等,外源片断要求小于5 kb。注意,外源片断指包括启动子、外源基因和poly A等在内的整个插入片断。 2、我的试验需要多少总量的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介导外源基因的基因治疗研究一般分为体外培养细胞试验(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体内试验)两部分,不同的实验设计所需要的病毒量也不尽相同。根据经验,完成一个完 整的肿瘤治疗实验需要腺病毒的病毒量总量约为3×1012 VP左右. 3、如何提高腺病毒的活性? 提高腺病毒的活性,关键应该是在病毒包装过程和扩增过程。纯化过程只是去掉有缺陷的病毒和细胞碎片等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过程,如果扩增的病毒滴度高,那么纯化后就会更高的。 4、克隆到转移载体的基因中的5’和3’UTR(未翻译区)的额外的碱基会影响蛋白表达吗? UTR尽可能短一些,特别是在5’要避免在mRNA里形成二级结构。在起始密码子ATG 前面可以加一小段(6-9bp)的碱基序列可以增强目的基因的表达,比如Kozak序列(GCCGCCACCATG)。 5、如何判断腺病毒载体是否能高效感染某种细胞? 参照文献报道是很简单的办法,也可以用带报告基因的腺病毒先行预实验。 Ad5能高效感染绝大多数人类、小鼠等的体细胞(包括分裂和非分裂细胞),比如肝、肌肉、神经组织等。但对血液系统来源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比如乳腺癌、白血病细胞等,感染效率较低。 6、腺病毒载体在体外实验(in vitro)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由于细胞表面受体的差异,腺病毒载体在不同的细胞中转导效率不同。可根据文献报道或用带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判断病毒用量。 2)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感染病毒效果较好。避免在消化细胞后立刻感染病毒,因为此时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往往受到了暂时的破坏。培养过夜后再感染病毒,效果较好。 3)选择适当的转导MOI(病毒感染单位数/细胞数),可以在MOI为0.1~1000范围内进行试验( 10倍比稀释)。 4)感染病毒时细胞培养液的体积尽量小一些,以完全覆盖细胞为准。如24孔板可用200ul,6孔板1ml。 5)感染时间为90分钟,每15分钟轻轻晃动培养液一次,以混匀。 6)选择适当表达检测时间,一般感染病毒24h后就能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48小时表达达到较高水平。 7、用于体内试验的腺病毒,是否要求纯化? 是的,病毒纯化是很必要的。因为细胞裂解液包含有缺损颗粒、大量的腺病毒fiber和penton蛋白(细胞毒素)、培养基、血清以及细胞碎片。这些杂质如果被注入动物体内,会

DNA与蛋白质分离与鉴定巩固习题

DNA与蛋白质分离鉴定巩固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B.DNA对洗涤剂的耐受性差,对高温的耐受性强 C.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被染成蓝色 D.可以选择新鲜的猪血、花椰菜等作为实验材料 2.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溶于酒精溶液。下图为“DNA的粗提取”实验的相关操作步骤,其操作目的错误的是() A.①是洗涤红细胞、去除红细胞表面的杂质 B.②是稀释NaCl溶液至0.14mol/L,析出DNA C.③是选用2mol/LNaCl溶液,溶解粘稠物中的DNA D.④是纯化DNA,去除溶于95%酒精的杂质 3.在利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的实验中,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 ( ) A.破坏细胞壁;溶解DNA B.破坏细胞膜;溶解DNA C.破坏细胞壁;溶解蛋白质 D.破坏细胞膜;溶解蛋白质 4.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析出DNA时要缓慢地加蒸馏水,当析出黏稠物时即不再加水 B.在探究洗涤剂对植物细胞DNA提取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洗涤剂和食盐 C.提取的DNA溶解后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可染成蓝色 D.将含有DNA的滤液放在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后过滤,能去除蛋白质杂质 5.去除DNA杂质时,可直接在滤液中加入(),反应10-15min A.嫩肉粉 B.蒸馏水 C.2mol/lNaCl D.酒精 6.在向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A.加快溶解DNA的速度 B.加快溶解杂质的速度 C.减少DNA的溶解度,加快DNA析出 D.减小杂质的溶解度,加快杂质的析出 7.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发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在析出DNA粘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粘稠物不再增多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8.在研究DNA的基因样本前,采集来的血样需要蛋白水解酶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除去蛋白质。用蛋白水解酶处理血样的目的是() A.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 B.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除去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D.除去血细胞中的所有的蛋白质,使DNA释放,便于进一步提纯 9.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原理与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减小而减小 B.向鸡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其吸水涨破,释放出其中的DNA C.向滤液中加入冷却的酒精的目的是除去DNA中的杂质,纯化DNA D.向初步纯化的DNA中加入二苯胺溶液,沸水浴后可观察到溶液显蓝色 10.与析出DNA粘稠物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操作时缓缓滴加蒸馏水,降低DNA的溶解度 B.在操作A时,用玻璃棒轻缓搅拌,以保证DNA分子完整 C.加蒸馏水可同时降低DNA和蛋白质的溶解度,两者均可析出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第一节蛋白质的酸碱性质 各个解离基团的pK 值与游离氨基酸的不完全相同。等电点要用等电聚焦等方法测定。 第二节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与形状

一、根据化学组成测定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假定某种微量成分只有一个,测出其百分含量后,可用比例式算出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若测出两种微量成分的百分含量,分别用比例式算出的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时,可计算两个最低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最小公倍数。 例题:一种纯酶含亮氨酸(Mr 131)1.65%,含异亮氨酸(Mr131)2.48%,求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解:按照Leu 的百分含量计算,最低Mr X1: X1=(100′ 131)/1.65=7939.4。 按照Ile 的百分含量计算最低Mr X2: X2=(100′ 131)/2.48=5282.3。 由于X1 和X2 数字差异较大,提示这种酶含Leu 和Ile 不止1 个,为了估算Leu 和Ile 的个数,首先计算: X1/X2=7939.4/5282.3≈1.5。 这种酶含任何氨基酸的个数均应是整数,说明该酶至少含有2 个Leu,3 个Ile,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为: 7939.4 ′2 =15878.8或5282.3×3=15846.9。 二、渗透压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三、沉降分析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基本原理: (一)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Fc) 当一个粒子(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器)在高速旋转下受到离心力作用时,此离心力“Fc”由下式定义: F=m·a=m·ω2 r a—粒子旋转的加速度,m—沉降粒子的有效质量,ω—粒子旋转的角速度,r—粒子的旋转半径(cm)。 (二)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RCF) 由于各种离心机转子的半径或者离心管至旋转轴中心的距离不同,离心力而受变化,因此在文献中常用“相对离心力”或“数字×g”表示离心力,只要RCF 值不变,一个样品可以在不同的离心机上获得相同的结果。 RCF 就是实际离心场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人腺病毒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前沿, 2017, 6(2), 11-16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journal/amb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10.12677/amb.2017.62002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for Human Adenovirus Detection Ye Li1,2, Tuo Dong1,2, Vladimir I. Zlobin3, Oleg Reva4, Zhangyi Qu1,2* 1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2Department of Natural-Foci Diseases,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ssociated Diseases, Sino-Russia Joint Medical Research Centre, Harbin Heilongjiang 3Research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Technologies, Irkutsk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 Irkutsk, Russia 4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Unit, University of Pretoria, Pretoria, South Africa Received: May 12th, 2017; accepted: May 30th, 2017; published: Jun. 2nd, 2017 Abstract Adenovirus is one of the major viruses causing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s. The effective and rapid method in adenovirus detection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of adenovirus in-fe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trends timely, and to control the virus infection. The current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for adenovirus detection both used in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are commented. Keywords Adenovirus, PCR, Molecular Biological Detection 人腺病毒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 李烨1,2,董妥1,2,Vladimir I. Zlobin3,Oleg Reva4,曲章义1,2* 1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 2中俄医学研究中心,环境相关疾病研究所,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 3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伊尔库茨克,俄罗斯 4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部,生物化学系,比勒陀利亚,南非 收稿日期:2017年5月12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30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2日 *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 李烨, 董妥, Vladimir I. Zlobin, Oleg Reva, 曲章义. 人腺病毒分子生物学常用检测技术[J]. 微生物前沿,2017,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 一、层析技术 1.离子交换层析的亲和洗脱这种技术结合了离子交换与亲和层析。如在某一pH时,目的蛋白质带正(负)电荷,用阳(阴)离子交换剂吸附,这一过程去除了很大一部分不吸附的杂蛋自。然后用该目的蛋白质的配体来洗脱,该配体特异性地结合目的蛋白质并使之洗脱,但不洗脱其他吸附的蛋白质,达到纯化的目的。注意,该配体需带有一定量的阴(阳)电荷,有效降低目的蛋白质与阳(阴)离子交换剂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 2.固相金属亲和层析重组蛋白质可在C-或N-端引入组氨酸标签,一般为6个组氨酸残基(His-tag)。这些组氨酸残基与过渡金属(transitionalmetals)Ni2+或Co2+形成配位键。用固相化的Ni2+或Co2+(如商品化的树脂,Ni-NTA)可吸附带有His-tag的重组蛋白质,用含有咪唑(imidazole)的缓冲液可洗脱重组蛋白质。注意,有些含有较多组氨酸的蛋白质也可与吸附剂结台,但较弱,因此可用低浓度的咪唑洗脱;在层析过程中不能引入金属螯合剂如EDTA;避免使用还原剂如DTT或DTE,但可用低浓度的巯基乙醇。 该技术也用于提取磷酸化的蛋白质。将螫合剂交联到树脂,螯合三价铁或三价镓,该亲和吸附剂可吸附混合物中的磷酸化的蛋白质。洗去不吸附的非磷酸化蛋白质后,用磷酸缓冲液即可将磷酸化蛋白质从该亲和吸附剂上洗脱。要注意的是酸性蛋白质也可被不同程度地吸附。 3.凝胶过滤该技术过去也被称为分子筛。构成凝胶的小珠(bead)中有大小不一的孔,分子量大的分子能进入较大的孔而不能进入小的孔,分子量小的则不仅能进入较大的孔也能进入小的孔,因此在层析过程中,小分子经过的路程较长而大分子经过的路程较短,如此就可分离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然而,分子量相近的蛋白质非常多,因此,用这种技术得到的蛋白质是分子量相近的混合蛋白质。然而这种技术在某些研究中很有用,如丙酮酸激酶M2(PKM2)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PKM2在细胞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单体、二聚体、四聚体,这三种形式的功能不同,若要鉴定细胞中PKM2的各种形式的量,先用凝胶过滤技术分离细胞裂解液中的PKM2的三种形式,之后用Western blot对每一种形式的PKM2做相对定量。 4.反相层析该技术是指用疏水固相的一种层析技术。“反相”是相对“正相”而言,正相是指亲水的固相如硅胶表面带有硅羟基(silanol group),硅羟基可与被分离的化台物相互作用,被分离的化合物的亲水性越强,则滞留在正相

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有哪些区别

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有哪些区别? 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AAV)是用于基因传递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毒载体。这两个重组病毒系统都具有感染广泛宿主的能力,包括分裂和非分裂细胞,而无需与宿主基因组整合。它们两之间有几个主要区别:包装能力、水平,基因表达的起效和持续时间以及免疫应答。 腺病毒简介 腺病毒有约8.5千碱基的容量,具有高水平的蛋白质表达和瞬时基因表达。表达的发作时间可早于感染后16-24小时。腺病毒系统的局限性主要在于靶细胞的高免疫应答。尽管如此,由于它们对大多数组织有高效转导作用,仍被广泛用于研究中。 腺病毒不能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仅能瞬时表达。它可以对分裂期及非分裂期细胞进行感染。其包装片段至多8 kb,浓缩滴度至多为1011-1012TU/mL,片段越大,滴度越低,表达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腺病毒优势 宿主范围广:能够感染分裂期细胞与静止期细胞;对上皮细胞有高度嗜性,尤其适用于感染原代细胞、悬浮细胞等难转染细胞类型 感染效率高:优于其他病毒载体和转染系统的高感染能力,能达到近100%的效率 包装容量大:最高可插入7.5 kb的外源片段 表达水平高:1-2d即开始高水平表达 安全系数高:去除病毒蛋白编码序列,降低细胞毒性和免疫反应;双质粒转染系统,生物安全性高 无整合风险:无插入致突变性 腺相关病毒简介 AAV的包装容量约为4.5千碱基,蛋白质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有长效基因表达的潜力。 AAV的趋向性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血清型增强。 AAV的主要缺点是其对目的基因的包装容量较小,并且表达起效较晚(体外2-7天,体内3-21天),然而,该传递系统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却非常低。 腺相关病毒可以稳定整合至宿主基因组,并且可以在特定基因产物存在的条件下整合至人类19号染色体中的特定位点。它能对分裂期及非分裂期细胞进行感染。其包装片段至多8 kb,浓缩滴度至多为1011-1013TU/mL,片段越大,滴度越低。腺相关病毒可以应用Tet-on等诱导表达系统,表达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腺相关病毒优势

腺病毒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整理自丁香园

汇总了腺病毒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 1.目前,对于基因治疗的载体选择,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文章也很多,我将在如下给出。 本人认为,无论选择哪种载体,关键在于此载体在局部的表达效率。无论是采用IN VI VO 或者EX VIVO的方法,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局部表达我的目的基因,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载体的副作用,目前较为公认的就是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但副作用大;质粒载体毒性小,但转染效率比较低。 同时,对于目前所常用的一些带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如BD公司所开发的系列载体,pEGFP、pDsRed、pEYFP和pECFP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 这些载体如果用于细胞水平的检测,也许会更加的方便、直观,但是,如果用于体内的基因治疗,那就不是一个理想的载体了。而传统的表达载体如INVITROGEN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的pCDNA载体系列,会更好一些。 同时,为了获得更加高效的表达,一些公司也开发出了具有信号肽的表达载体,以增加外源基因的分泌表达。 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vcore/Plasmids/pUMVC6a.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vcore/Plasmids/pUMVC7.htm 正如一个疾病的治疗一样,治疗的方法越多,就证明还没有一个最有效地治疗手段。基因治疗的载体也是同样,很难说哪个载体具有高转染、高表达、低毒性的全部优点。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愚见,还请各位同道指正。 2.转染过小鼠肝癌细胞H22,请赐教: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最佳效果,脂质体、电转还是重组病毒?如果用脂质体,哪家的最好? H22细胞为悬浮细胞,用病毒(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最为理想,一是转染效率高, 二是不用筛选直接用于实验。但逆转录病毒的转染效率并不能达到100%,且影响因 素多,而腺病毒感染效率高,几乎可达100%,但只能短期表达(7-10天),随着细 胞传代,外源基因会逐渐丢失。 当然,H22也可用脂质体进行转染,筛选应在96孔板上进行,由于培养液少、细胞 相对静止,两周后可见细胞克隆生长,在倒置显微镜下用吸管吸取克隆,进行扩大 培养。 3.重组腺病毒作基因治疗,因为不是很了解,用AdEasy系统可以吗?具体的 实验步骤是来自什么地方?主要细胞及试剂的来源? .BIOgene公司有整个系统,从质粒到细胞都有,我AdEasy的基本原理请参阅文献 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A Vol.95.pp.2509-2514,March 1998 4.以腺病毒为载体做肿瘤细胞的基因转染,查文献,病毒滴度测定用噬斑法,但所用细胞不统一,是否有统一规定?就用肿瘤细胞来测行吗? 只有能反式提供E1的细胞才能用来测腺病毒滴度,一般用HEK293细胞,用肿瘤细胞肯定不能形成噬斑。1)腺病毒E1区有转化细胞能力,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也是为了增加载体的包装容量,现在通行的腺病毒载体是E1区缺失的。 2)由于E1区是复制必需区,所以需要包装细胞系反式提供E1蛋白,这种细胞系最常见的就是293系列和911细胞。 3)病毒感染性滴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一般是通过噬斑记数来测定的,所以需要能够支持病变的细胞基质。如果你的病毒带有荧光或颜色标记,可以用一般的细胞系进行滴度测定,前提是病毒可以感染这种细胞。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有:1、溶液的pH;2、离子强度;3、介电常数;4、温度。但在同一的特定外部条件下,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1、等电点沉淀:原理: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由于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静电斥力而趋于聚集沉淀。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他的溶解度达到最低点。在等电点之上或者之下时,蛋白质分子携带同种符号的净电荷而互相排斥,阻止了单个分子聚集成沉淀,因此溶解度较大。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可以把蛋白质混合物分开。当pH被调到蛋白质混合物中其中一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这种蛋白质大部分和全部被沉淀下来,那些等电点高于或低于该pH的蛋白质则仍留在溶液中。这样沉淀出来的蛋白质保持着天然的构象,能重新溶解于适当的pH和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 5、盐析与盐溶:原理:低浓度时,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盐溶.盐溶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吸附某种盐类离子后,带电层使蛋白质分子彼此排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溶解度增高。球蛋白溶液在透析过程中往往沉淀析出,这就是因为透析除去了盐类离子,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增加,引起蛋白质分子的凝集并沉淀。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溶解程度开始下降。当离子强度增加到足够高时,例如饱和或半饱和程度,很多蛋白质可以从水中沉淀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盐析。盐析作用主要是由于大量中性盐的加入使水的活度降低,原来溶液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此时那些被迫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集团接触并掩盖他们的水分子成为下一步最自由的可利用的水分子,因此被移去以溶剂化盐离子,留下暴露出来的疏水基团。蛋白质疏水表面进一步暴露,由于疏水作用蛋白质聚集而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保持着他的天然构象,能再溶解。盐析的中性盐以硫酸铵为最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而溶解度的温度系数较低。 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和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如果预先将有机溶剂冷却到-40°C以下,然后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有机溶剂,以防局部浓度过高,那么变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缓解。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随温度、pH和离子强度而变化。在一定温度、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引起蛋白质沉淀的有机溶剂的浓度不同,因此控制有机溶剂浓度也可以分

重组腺病毒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2004 年 10月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Oct. 2004 重组腺病毒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祁丽,顾铭,丛威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0) 摘要:目前基因治疗,尤其是对癌症的基因治疗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 的发展,对癌症在基因水平上的认识不断深化,发现了很多对治疗癌症有帮助的基因,但临床面 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实用、可重复的基因转移系统,将这些治疗基因有 效地导入靶细胞. 人们构建了各种载体,重组腺病毒就是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之一. 能否生产出大 量高质量的腺病毒载体是制约体外实验和临床实验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感染机制、生产和纯化计数 等几个方面讨论生产重组腺病毒载体的进展. 关键词:基因治疗;重组腺病毒载体 中图分类号:Q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04)05?0475?06 1 前言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针对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一些传染病的新的治疗模式,目的是将外源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在体内产生疗效. 基因导入系统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可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 到目前为止,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仍然是最有效的基因导入系统[1]. 腺病毒就是已经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之一,与其它病毒载体相比,腺病毒载体一个主要优势是在包装细胞中能获得较高的病毒滴度,能感染分裂期和非分裂期的细胞,目前应用最多的是Ad5[2]. 用外源DNA置换出一定长度的病毒基因片断及获得重组的腺病毒,根据腺病毒载体中的病毒基因置换程度,可将其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 第一代腺病毒载体去除了基因序列中的E1和E3区,包装外源基因的能力较小,在8.5 kb以内,主要用于单基因疾病的治疗[3],缺点是导入基因的表达时间短和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直接的细胞致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s,CPE),另外,在293细胞内同源重组作用导致野生腺病毒(Replicative Competent Adenovirus,RCA)的产生[4]. 为了避免上述缺点,第二代腺病毒载体进一步去除了E2a, E2b或E4,载体的容量和安全性比第一代有所改进,但是其介导的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时间并没有明显延长,而且产生重组病毒滴度低,另外保留的病毒基因仍有低水平的表达并引起细胞免疫反应[5,6].第三代腺病毒缺失全部或大部分腺病毒基因,或者包装腺病毒微染色体系统,这种载体缺失了病毒蛋白,所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细胞的免疫源性,并且外源基因的表达时间明显延长,但对包装细胞的要求很高,分离辅助病毒困难. 至今在临床中应用的腺病毒载体主要是第一代腺病毒载体. 重组腺病毒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包装细胞的培养、病毒感染、病毒的分离纯化和病毒计数及滴度测定等几个主要步骤. 以下从腺病毒的感染机制、生产和纯化计数几个方面论述重组腺病毒载体的生产技术. 收稿日期:2003?09?28,修回日期:2003?11?05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编号: 2001AA217121) 作者简介:祁丽(1979?),女,河南省原阳县人,硕士研究生,生物工程专业;丛威,通讯联系人,E-mail: weicong@https://www.360docs.net/doc/225623691.html,.

蛋白表达、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的表达、分离、纯化和鉴定 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2704网友评论0 条第一部分蛋白质的表达、分离、纯化克隆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对理论研究和实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表达能探索和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同时克隆基因表达出所编码的蛋白质可供作 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第二部分蛋白质的鉴定电泳可用于分离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研究蛋白质的亚基组成等。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凝胶的孔径,蛋白质的电荷,大小,性质等因素共同决定了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 关键词:蛋白质蛋白质表达克隆基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氯霉素酰基转移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烯酰 胺凝胶 第一部分蛋白质的表达、分离、纯化 目的要求 (1)了解克隆基因表达的方法和意义。 (2)了解重组蛋白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方法。 实验原理 克隆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对理论研究和实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表达能探索和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同时克隆基因表达出所编码的蛋白质可供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大肠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其表达外源基因产物的水平远高于其它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的目的蛋白量甚至能超过细菌总蛋白量的80%。本实验中,携带有目标蛋白基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在37℃,IPTG诱导下,超量表达携带有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重组氯霉素酰基转移酶蛋白,该蛋白可用一种通过共价偶连的次氨基三乙酸(NTA)使镍离子(Ni2+)固相化的层析介质加以提纯,实为金属熬合亲和层析(MC AC)。蛋白质的纯化程度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析。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1] LB液体培养基:Trytone 10g, yeast extract 5g, NaCl 10g, 用蒸馏水配至1000mL. [2] 氨苄青霉素:100mg/mL [3] 上样 缓冲液:100 mM NaH2PO4, 10 mM Tris, 8M Urea, 10 mM2-ME, pH8.0 [4] Washing Buffer:100 mM NaH2PO4, 10 mM Tris, 8 M Urea, pH6.3 [5] Elution Buffer:100 mM NaH2PO4, 10 mMTris, 8M Urea, 500 mM Imidazole, pH 8.0 [6] IPTG 易生物仪器库:.ebioe./yp/product-list-42.html 易生物试剂库:.ebioe./yp/product-list-43.html 二、器材 摇床,离心机,层析柱(1′10 cm) 操作方法 一、氯霉素酰基转移酶重组蛋白的诱导 1. 接种含有重组氯霉素酰基转移酶蛋白的大肠杆菌BL21菌株于5mL LB液体培养基中(含100ug/mL 氨苄青霉素),37℃震荡培养过夜。 2. 转接1mL过夜培养物于100mL(含100ug/mL 氨苄青霉素)LB液体培养基中,37℃震荡培养至OD600 = 0.6 - 0.8。取10ul 样品用于SDS-PAGE 分析。 3. 加入IPTG至终浓度0.5 mmol/l, 37℃继续培养1-3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