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对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科学体系的统称。经济活动,即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扩展、经常变化的。可以用来满足这些需要的产品和可以用来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要用相对有限的资源来满足趋于无限扩展的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就必须把这些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可能的生产方式、可能的交换方式、可能的分配方式、可能的消费方式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确定最适宜的安排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这种对资源安排的比较、选择、组合,被称为资源配置,它是经济学研究的各方面内容中对指导人们经济活动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经济学其他分支学科研究的共同基础。因此,资源配置,就是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

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不同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规模小,分工程度低,社会需要相对简单,生产者的各种生活需要基本上自给自足,资源配置就由自然经济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者(如奴隶制时代的奴隶主、封建领主时代的庄园主、封建地主时代的佃农家庭家长)直接安排。商品经济产生以后,市场对用于生产商品的资源的配置起主要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加强、日益深入并促进商品经济效率的提高,加快它取代自然经济的过程。在我国建国后仿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里,资源配置主要由国家统一计划来组织指挥,这种资源配置方式虽然在建国初期对集中有限资源建立工业基础起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与亿万人民复杂多变的实际需要脱节,束缚生产者手脚,压抑企业与劳动者积极性,已被实践证明是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经过在长期实践中的反复探讨、思索,我们终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认识到,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更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必须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本课程介绍的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就是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分析市场机制如何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

第一章说明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市场机制、什么是市场经济,介绍市场经济的特征、功能和市场体系的构成、运行。

第二章企业分析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研究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机制、过程和内容,论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市场结构不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形式和结果就不同,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方式也不同。

第三章根据市场结构特征区分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市场,分别考察不同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介绍了有秩序的合理的市场行为规则的要求。

第四章研究市场经济整体的宏观运行,考察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阐述宏观经济的长期运行问题,研究了各方面制约因素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正常发展不能没有必要的宏观调控

第五章论证国宏家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主要方式,重点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机理,并介绍了市场经济中财税制度、金融体系的基本常识,研究了各种经济政策措施、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结合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可以进一步节约有限的资源,可以用一定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加快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且要大力开发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在提高资源利用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两方面的作用不是分别孤立发挥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技术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重要构成部分,技术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凭借之一,技术进步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达完善;市场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用化,使科学技术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市场也调节、引导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服务方向、成果结构,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使科学技术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技术经济学就是一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科学,是经济学基本原理在科技成果应用、选择、决策方面的具体运用。技术经济学通过对各种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和评价,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大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经济成果。这就是本课程第二部分的内容。

本课程的技术经济学基础知识部分由第六至第十一章构成。

第六章是技术经济学概论,介绍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方法和体系结构。技术方案所利用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表现为资金投入,它所取得的经济成果表现为资金回流,资金投入与回流之间通常有或长或短的时间间隔,资金必须随着时间推移而在运动中增值,这一章介绍了资金时间价值这个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从不同角度考察、计算的形式和方法。技术经济学的分析既然要考虑时间因素,就要从过去、现在的经济情况,预计、推测未来经济的变化趋势,这就是预测;技术经济学要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就要根据资源配置所应满足的目标,从多种可达到该目标的技术方案中选择最合理、最有利的方案,这就是决策

第七章分别对预测和决策的概念、步骤、原则和主要方法作了介绍。技术经济学在决策中选择方案的标准,是各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高低

第八章介绍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评价步骤、评价指标体系和常用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预测不一定准确,据此作出的技术经济评价不一定科学,据此作出的决策就不一定最优,就有发生偏差的可能,为了缩小偏差,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

第九章介绍了不确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在技术方案评价、选择中,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时间长、风险因素复杂、社会影响面广的建设项目决策尤为重要和特殊

第十章专门叙述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一种技术方案或一种产品、一个系统、一项作业能够满足特定社会需要的性能和作用,称为它的功能;为提供这种功能而消耗的资源,称为它的成本

第十一章介绍一种在功能分析基础上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寻求以最低成本达到必要功能的技术----价值工程,这里所说的价值,指功能与成本的对比关系,价值的提高,表明技术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

上编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市场与市场经济

第一节市场和市场机制

一、市场概念

市场是商品的买卖双方交易关系的总和。

市场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首先,可以根据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来分类。这里所指的是广义的商品:凡是能以买卖双方都同意的价格交易的事物、活动或权利,都被看作商品。从这个角度分类,市场包括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简

牧业产品市场、矿产品市场、原油天然气市场等)和工业品市场(把初级产品进行工业加工后交易的市场),也可按产品用途分为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有的产品则不具备实物形态,而是一边生产一边被购买者消费的服务活动,这种非实物形态产品的市场统称为服务市场,如运输市场、邮电市场、旅游市场、文化娱乐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上交易的商品是生产中投入和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有资本市场、劳动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等等。除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外,还有其他市场如产权市场等。

市场也可以从市场价格形成方式、市场竞争结构角度分类,通常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

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四种类型,第三章将进一步分别考察这四种

类型的市场。

市场还可以从交易活动的地域范围分为地方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世界市场;从交易方式分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租赁市场等;从交割(即双方履行交易合同约定的义务)期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关于市场的细分将在本书下编的第十三章进一步介绍。

二、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

市场作为商品买卖双方交易关系的总和,必然存在买卖双方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体现为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它们是决定市场交易条件(最重要的是价格,还有交易量等)的两大基本力量。仅有买卖双方中

的任何一方,或者说,仅有需求与供给两种作用力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实现交易,也就不成其为市场。需求与供给是市场这个对立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市场需求

1.市场需求概念

市场需求,指市场上的全体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如何理解需求概念?

首先,应理解“在一定时期内”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这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这样一段时期。需求不仅与商品自身价格相联系,而且受其他一系列因素如消费者收入、有关商品价格等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就能确定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就能较准确地把握、描述和分析需求。另一层意思意味着需求是个“流量”。经济学中的变量,可以分为存量与流量,二者的区别在于流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无时间维度。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活动的发生量或某种经济事物的变动量,它包含时间维度,必须联系这个时期的长度才能理解流量的大小。例如一个工厂的产量,如果不说明这个产量指的是每小时产量,还是指的日产量、月产量或年产量,那就无法判断这个工厂的产量大不大。需求,同样也要说明是多长时间内的需求,才能弄清它的大小,因而也是个流量。存量则是在特定时刻某种经济事物的数量,它不包含时间维度,而只是瞬间的情况。例如一个国家的财富,就是个存量,知道财富的价值就能了解其财富大小,其中不存在时间长短因素。

其次,正确理解市场需求概念,要把它与需要、与潜在购买力区别开来。人们的需要是复杂多样、不断扩展的,它使人们愿意获得商品,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足够的支付能力,那么人们愿意买却不能够买,这就不是现实的市场需求,就不能直接对卖方发生作用;潜在购买力则只能表明人们买得起,能够购买某种商品,但如果人们不愿意买,那么仍不形成现实的市场需求,仍不会直接作用于卖方。因此,市场需求概念包含了既愿意买、又能够买这样两层意思。

最后,市场需求概念还把需求的数量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联系起来,这意味着需求可以从数量上理解为一种函数关系,这叫做需求函数。最简单的需求函数可写成以下形式:

2.需求定律和需求曲线

最简单的需求函数通常都是减函数,价格越高则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则需求量越大。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这种内在的普遍联系,被称为需求定律。需求定律可以这样表述: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通常随这种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反向变动。也就是说,对需求函数而言,

为什么需求量会随价格反向变动?最简单的理论分析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综合作用来解释。商品价格变动,使消费者同样多的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改变了,或者说实际收入变动了,这样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就是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一般说来,实际收入随价格反向变动,而购买量随实际收入同向变动,于是,降价的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多买,提价则使之少买。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使它们之间比价关系变化,这样会导致消费者适当增加对比价相对下降的商品的购买,来代替一部分比价相对上升的商品,这就是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一般说来,一种商品降价的替代效应使消费者适当用它来替代其他商品,提价的替代效应则使消费者用其他商品来适当替代它。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使购买量随价格反向变动,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使需求量通常随价格反向变动。

3.其他因素对需求的影响

前面谈过,除商品自身价格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对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这些因素有:

(1)消费者人数。

消费者越多,如果人均需求既定,则市场需求也就越大。因此,市场需求随消费者人数同向变动。

(2)消费者收入。

如果消费者的需要不因收入上升而减少(绝大多数商品都属此情况,只有专供低收入者消费的“低档品”的需要才会因人们收入增加而减少),那么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就会因提高了消费者支付能力而使需求增加。因此,市场需求通常随消费者收入同向变动。

(3)消费者偏好。

偏好就是对一种商品的特殊爱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即使支付能力不变,也会因需要的增强而使需求增加。因此,市场需求随消费者偏好同向变动。

(4)替代品价格。

如果两种或多种商品能分别独立地满足同一种需要,那么它们在满足这种需要方面互为替代品,可互相代替。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通常会减少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和消费,为满足原先由它满足的需要,就会用价格未变(从而与提价商品相比,比价相对下降了)的替代品来代替,对替代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因此,市场需求随替代品价格同向变动。

(5)互补品价格。

如果两种或多种商品必须相互配套才能共同满足一种需要,那么它们在满足这种需要方面是互补品,是相互依存的。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和消费,相应地也会减少对与它配套的互补品的需要,对互补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因此,市场需求随互补品价格反向变动。

(6)对价格的预期。

预期指对经济变量未来数值的预测。如果人们普遍预期价格将会上升,为避免其实际购买力下降的损失,目前他们就会增加购买;反之,如果人们预期以后要降价,目前的购买就会减少。因此,市场需求随预期价格同向变动。

应当注意的是,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导致的需求量增减,与其他因素变化导致的需求增减,情况是不同的。前一情况下需求曲线保持原状,需求量增减表现为曲线上对应点的改变,即由于价格变化,使需求函数中因变量数值变化;后一情况下需求曲线将在平面内移动,需求增加则曲线向右移动,在原来的每一种可能的价格下都有一个新的增加了的需求量,需求减少则曲线向左移动,这也就是说,其他因素的变化使需求函数变为新的形式。

(二)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概念

市场供给,指市场上的全体出售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在全面理解市场需求概念的基础上,要全面理解市场供给概念就比较容易了。

首先,所谓“在一定时期内”,也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这是指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价格等)不变的这样一段时期。第二层意思意味着供给也是个“流量”,有时间维度,必须说明有关的时期长短,才能准确具体地弄清供给的大小。

其次,要把市场供给与供给愿望、与生产能力区别开来。仅有供给愿望,如无实际供给能力,就不是现实的市场供给,就不能直接对买方起作用;仅有生产能力,如不愿生产,或生产了却不愿出售,也不是现实的市场供给,不能直接作用于买方。因此,市场供给概念也包含既愿意卖、又能够卖的两层意思。

最后,市场供给同样可从数量上理解为一种函数关系,表明市场供给量如何随价格变动而变动。最简单的供给函数可以写作:

3.其他因素对供给的影响

除商品自身价格变动会引起供给量变化外,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市场供给的增减变动。这些因素有:(1)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用同样的成本、消耗同样多资源能生产的产量就会增加,从而在每一价格上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因此,市场供给通常随生产技术水平同向变动。

(2)生产要素价格或产品成本。

生产中投入和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的价格高低,通过影响产品成本高低而影响供给。要素价格上升,则成本提高,生产者对每一产量愿意而且能够收取的价格就会相应提高,反过来说,对每一价格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则相应减少。因此,市场供给随生产要素价格或产品成本反向变动。

(3)可转产产品价格。

如果用同一些资源能分别生产两种或多种商品,多生产其中一种就会使其他品种产量下降,那么它们在消耗这些资源方面互为可转产产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可转产产品价格上上升,它的供给通常会增加,为增产这种产品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其他产品的产量和供给就会相应减少。因此,市场供给通常随可转产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动。

(4)联产品价格。

如果用同一些资源,经过同一生产过程,能同时生产两种或多种商品,多生产其中一种也会使其他品种的产量增加,那么它们对这种生产过程而言互为联产品。如果某联产品价格上升,它的供给通常会增加,在增产这种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其他产品的产量和供给也相应增加。因此,市场供给通常随联产品价格同向变动。

(5)对产品价格的预期。

如果生产者普遍预期产品价格将上升,他们通常会减少目前的市场供给,而把产品更多地留到涨价时再出售;反之,如果他们普遍预期产品将跌价,他们通常就会抓紧时间在跌价前多出售一些产品,以减少跌价损失。因此,市场供给通常随预期的产品价格反向变动。

商品自身价格改变引起的供给量增减变化,也应与其他因素改变引起的供给增减变动相区别。前者并不改变供给曲线的形状、位置,并不改变供给函数自身,只是在曲线上不同对应点之间的移动,或者的不同数值下因变量由于函数自变量就有不同的对应值;后者则使供给曲线在平面内移动,向右移动是供给增加,向左移动是供给减少,供给函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对应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原来的数值,因变量都有一个改变了的新的对应值。

三、供求的均衡和市场机制

(一)市场供求共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均衡本来是个物理学名词,指一个物体所受各方面作用力相互平衡时所导致的该物体的相对静止状态。经济学借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一个经济系统中起作用的各种力量相互平衡、相互抵销时所导致的该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

在市场这个经济系统中,起作用的基本力量是供给与需求。供给量与需求量都会受到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而变化,市场价格则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只有当供给量与需求量一致时,市场价格才能稳定下来不再变化,从而供给量与需求量也不再改变,这就形成一种市场均衡状态。这时的能使供求一致的、从而自身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叫做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求一致的从而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交易量,叫做均衡数量。

(三)市场机制

机制本来是个机械学名词,指机器的构造和运动原理。后来被生物学和医学借用来指生物有机体内的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在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基础上使生物有机体生存、运动、变化、繁衍的有规律的协调方式。经济学把经济体制看作一种社会有机体,用经济机制一词,来描述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在它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引导、调节和控制整个经济系统生存、运行、发展、演变的有规则的方式。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这

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在买方内部、卖方内部和买卖双方之间竞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来决定市场价格,又通过市场价格运动调节供求使之一致、促进和引导竞争,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规则的方式。

市场机制是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方面经济机制有机配合而发挥其功能的。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竞争,指两个或更多个经济活动主体为了各自的、相互间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都是为了争取和增进经济利益。当不同的人分别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而他们之间在经济利益上存在矛盾和互斥性,利益追求采取争夺方式时,就必然出现竞争。在同一个经济活动单位内部的不同人之间,有可能为争夺财产份额、收入分配份额、控制权、经营权而展开竞争。但现代经济中最普遍存在的是不同经济活动单位之间在市场上进行的竞争。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竞争,如果商品供不应求,价格的上升将使买方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而同时使卖方获益;如果供过于求,卖方的利益又会通过价格下降而部分转移给买方。卖方内部存在竞争,当所有出售者都只能按同一价格出售商品,没有任何人有能力控制价格即没有任何垄断时,竞争最充分,谁的成本最低,或成本相同时谁的市场份额更大一些(当然在整个市场中仍是很小一部分,否则这个人就有能力控制、影响价格了),谁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就能进一步发展;成本高的、市场份额相对更小的则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破产、退出市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内部竞争将加剧,他们为了卖掉产品,收回成本而力图降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价格下跌。买方内部也存在竞争,当所有购买者都只能按同一价格购买商品,无人能控制价格时,竞争最充分,这时能以同样价格购买的商品获得最大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买方内部竞争加剧,他们为满足自己对短缺商品的需要而争相抢购,会导致价格上升。可见,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价格的灵敏变化,就不会有供求的积极调整,也就没有市场机制。因此,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机制就是价格在竞争中形成、由供求决定,又反过来调节供求、推动竞争、引导资源配置的机制。市场调节实际上就是由价格机制调节。价格是供求状况的指示器和自动调节器,是竞争的主要依据和领域,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价格为什么能起这么重要的作用?因为价格是与商品有关的各种信息的主要承载体,也是市场活动当事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主要媒介体。它的。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别的经济事物都不能代替的。

价格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承载体。在没有被垄断者或政府操纵的市场上,价格是一个灵敏的、内容丰富的“晴雨表”。竞争中的生产者索要的卖价,可以提供关于商品成本的信息;竞争中的购买者提出的买价,可以提供关于商品需求的信息;价格的变动趋势,可以提供关于商品市场供求状况的信息;满足同一方面需要的不同商品间的比价变化,可以提供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信息;等等。市场越发达,交通运输、通讯联络和资金调度越方便,价格对信息的传播就越迅速、越灵敏、越普及。价格不是唯一的经济信息承载体。通过调查统计、新闻报导、广告公关等途径,人们也能获得或输出各种经济信息,但在信息的全面、及时、真实、便利、廉价方面,它们都比不上价格这个随时自动形成、源源不断通过市场传出的信息承载体。因此,生产者、消费者的经济决策必须首先以市场价格信息为依据,并随时根据价格新信息调节、控制自己的决策执行过程。价格对市场活动当事人的生产、销售、购买、消费等各种经济行为才能随时发挥灵活的调节作用。

价格又是市场活动当事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媒介体。生产者的产品价格高低关系到他的收入多少,购入要素价格高低关系到他的成本大小,因此他的盈利或亏损、成功或失败,不仅取决于内部的经营管理和企业实力,而且取决于外部的市场价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高低,则关系到他的实际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生产者之间围绕价格而竞争,平均成本低于价格者盈利,反之则亏损;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围绕价格而竞争,价格变动就意味着买卖双方之间的经济利益消长;不同商品、不同市场间比价关系的变化,也意味着有关当事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正是由于价格与人们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才使人们密切关注价格变动,高度重视和深入分析价格信息,迅速根据自身利益采取相应行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提供的内在动力、市场竞争形成的外在压力,都要通过价格起作用。没有与人们经济利益的这种直接联系,价格就不能有效地、有规则地调节人们的行为。价格不是唯一的经济利益媒介体。通过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途径也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但这些调节手段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是人为的而不是自发的调整利益关系方式,利益增进者欢迎而利益减退者则会成为调节的阻力,有可能影响其效果;这些调节必然要对人们区别对待,从而不能像价格那样普遍产生效果;这些调节通常会改变现行价格体系下人们的利益关系,从而往往压抑人们的竞争积极性,有可能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价格在媒介经济利益关系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利益

调节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更重要的是,只有价格这种经济事物,才能把承载经济信息与媒介、调节经济利益关系这两大功能集于一身,只有它才能既灵活又有效、既全面又具体、既及时又持续地发挥调节作用。因此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必不可少的根本的实现手段,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过程。供求机制就是供求在价格引导下积极变动以相互适应的机制。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供求在竞争中不断追随价格变动而调整,来实现有限资源有效配置的。价格的运动反映供求状况,实际上是反映资源配置中的缺陷: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往往说明配置在这种商品生产上的资源不足,使这种商品无法满足全社会有购买力的需求;一种商品跌价,通常表明用于其生产的资源过多以致生产超过了社会需求;一种要素价格下跌,往往说明这种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还有闲置现象,而趁其降价适当增加其投入利用则既有利于要素购买者,也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一种要素涨价,则说明这种要素相当短缺,应当更节省、更有效率地利用。供求在价格信息引导和价格媒介的利益驱使下积极变动,实际上就是对资源配置缺陷的弥补,就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供求在价格调节下实现均衡的过程,就是在这个市场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化的过程,因此说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过程。

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与供求机制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另两个方面也无法起作用。限制竞争、实行垄断,价格变动就未必准确反映供求状况,也难以引导供求实现有效率的均衡;人为干扰或限制价格的运动,会使竞争失去正确的标准,并人为地维持产品的短缺或过剩;用统一集中指令性计划去规定供给,或用配给制、平均主义标准去规定需求,也会压抑竞争,阻挠价格运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要打破垄断,取消政府不合理的干涉,鼓励竞争,保护竞争;就要放开绝大部分产品和要素的价格,让价格主要在竞争中由市场供求决定;就要保障企业自主权利,让企业根据市场价格自主作出生产销售决策,并消除职工生活消费中的供给制残余,由消费者面对市场自主作出消费决策。总之,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方向全面推进改革,才能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四、供求的弹性

(一)弹性概念

供给量与需求量都随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与需求还分别因其他相关因素变化而变动。在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中,价格和其他因素是自变量,供给量与需求量是因变量。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有多大?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有多强烈?经济学用弹性来加以描述和量度。

供给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是与供给相联系的时期长短。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生产者来不及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自己的产量,供给量变化小,因此供给弹性较小。在较长时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自己的产量,供给弹性较大。这样,供给弹性就随时间延长而趋于增大。

二是成本随产量调整而变化的情况。一般来说,如果增产不导致成本较大增加,则增产或减产都较方便,供给弹性就较大;如果改变产量对成本影响很大,则调整产量不易,供给弹性较小。在第三章我们将了解到,产量增量带来的成本增量为边际成本,它就是企业供给曲线的斜率,从供给点弹性计算公式可看到,供给弹性随供给曲线斜率反向变动,因此,边际成本(供给曲线斜率)上升越快,供给弹性就越小;边际成本曲线越趋于水平,供给弹性就越大。

三是生产的要素密集性质。如果生产是劳动密集性的,即用较多的劳动与较小的资本结合进行生产,通常来说调整产量较为容易,则供给弹性相对较大;资本密集性的生产中使用劳动较少,使用资本较多,而生产中这些资本主要采取机器设备形式,调整产量需要新建厂房、安装新机器设备、建设新生产线或拆除厂房、机器设备,困难较大,从而供给弹性相对较小。

了解供、求的弹性并学会对其进行分析,就不仅可了解各种因素将如何导致供、求变动,而且有助于了解供、求将有多大的变动,从而进一步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作出正确的市场预测和市场行动决策。

经济法基础章节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 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装修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被装修的房屋 B.甲乙双方应当收付的款项 C.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行为 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3. 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某沙漠三天没下雨 C.战争爆发 D.海底火山爆发 4. 根据法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6.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仲裁协议效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B.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无效 C.仲裁庭无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法院作出决定 7. 下列各项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仲裁一律公开进行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8.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经济管理基础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1 一、选择题 A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企业、家庭和()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A 单个市场 B 整个社会 C 国民经济 D 总体市场 B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资源配置 B 资源利用 C 国民收入 D 市场价格 D3、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威廉·配第 D 马歇尔 A4、1870年,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了()。 A 边际效用价值论 B 不可能性定理 C 交易成本 D 资源最优配置标准 B5、经济学是研究() A企业如何挣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C6、下列哪项问题不是经济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D7、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基本经济问题() 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 B8、下列哪项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C9、实证经济学不意味着()。 A、它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B、它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C、它能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数学和统计学是经常用到的分析工具 C10、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国民收入的决定 B 资源的充分利用 C 个体经济单位 D 整个经济体系 B1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不包括()。 A 存在市场 B 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经济管理基础总复习题

课堂练习: 不定项选择题: 1.均衡价格是() 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B固定不变的价格 C任何一种市场价格D随着供给与需求变化,不会改变的价格 2.如果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则() A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同时增加B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C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D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不确定 3.边际成本是指() A 总成本除以产量 B 平均成本除以产量 C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D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于一家生产玉米片的厂商而言,下述哪些因素可能引起它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 A.采用更为高效的生产设备 B.生产玉米片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C.厂商的融资成本降低

D.玉米生产基地遭遇旱灾 5.找出可能引起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 A.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劳动力队伍 B.人口结构呈老龄化 C.移民数量增加 D.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 6.下列哪些包括在本年度的GDP中: A.大学学生每月从家里拿到的零花钱 B.企业存货增加了2000万人民币 C.购买1000股联想公司的股票 D.妻子从事家务劳动 E.购买一副已故画家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F.出租两居室公寓得到的租金 7.吸引、发展和保留有效员工队伍的活动称为: A.招聘 B.选拔 C.培训 D.人力资源管理

8. 以下哪一项不是组织的独特资源或能力的前提条件? A.有价值 B.稀缺 C.投资巨大 D.难以模仿 E.难以替代 填空题: 1.根据下表列出的信息计算:当小明拥有2件运动衫时,拥有第三件运动衫的边际效用 为:

2.在小麦的生产中,假设劳动为唯一的可变生产要素,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小麦的产量 也增加。假设劳动的成本为20元/小时,根据下表列出的信息计算,当小麦产量从155000蒲式耳增加到165000蒲式耳时的边际成本为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同厂商拥有不同的成本曲线。如下图所示,厂商1、2、3的平均 成本曲线分别为AC1、AC2和AC3。当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p3时,哪些厂商可以进 入市场: 计算题:

2015-2016-经济管理基础考试卷及答案

x x x x x x x x 学院期末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经济管理基础 考试学期 2015-2016-2 得分 适用专业 xx 考核方式 xx 考试时间长度 分钟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对供给者提供资源的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是(D ): A. 企业生产规模; B. 资源的替代性; C. 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和社会、经济体制; D. 资源的稀缺性。 2. 根据生产理论中的边际效应分析,当某种要素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A );; A. 其对产量增加的效果将逐渐下降而变得效果不明显; B. 其对产量增加的效果将逐步加强下降而效果显著; C. 其对产量增加的效果将随投入数量而成正比变化; D. 其对产量增加的效果将随投入数量而成反比变化。 3. MC min 点意味着(C ); A. 此时平均成本最小; B. 此时增加单位产量付出的成本最小; C. 此时平均可变成本最小; D. 此时总成本最小。 4. 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运营中考虑的是哪种成本?( C ) A. 机会成本 B. 经济成本 C. 外显成本 D. 一切相关的成本 5.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指:(A) A. MR=MC 时的产量 B. MC 最小时的产量 C. AC 最小时的产量 D. A VC 最小时的产量 6. 下列哪个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模式( C ) A. 航空 B. 卷烟 C. 水稻 D. 汽车

7. 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C ) A 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进收益B. 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 提高价格未必能增进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D. 都不正确 8. 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D) A. 行政、法律手段 B. 财政手段 C. 组织公共生产,提供公共物品 D. 以上皆是 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D) A. 制定货币政策 B. 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获利 10. 管理过程中,最经常使用,最关键的职能是(B) A. 组织职能 B. 领导职能 C. 控制职能 D. 计划职能 11. 计划内容的“5W1H”具体不包括(D) A. 目标与内容 B. 原因 C. 方式、手段 D.预算 12. 组织部门最普通的划分方法是(C) A. 产品部门化 B. 地区部门化 C. 职能部门化 D. 过程部门化 13. 领导的本质是(B) A. 激励 B. 影响力 C. 权利 D. 协调人际关系 14. 下列哪项不属于市场竞争五力模型之一?(D) A. 同行现有竞争力量 B. 替代品竞争力量 C. 供应商竞争力 D. 跨行业竞争力量 15. 对应产品生命周期,正确的营销策略是(B) A. 投入期通过广告投放迅速建立知名度 B. 成长期利用使用者需求,适当减少促销,为市场份额最大化努力 C. 成熟期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不应加强促销,不鼓励转换品牌 D. 衰退期压缩开支,榨取品牌产品剩余价值,转移忠诚客户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薄利”一定多销吗?请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并分析列举出适合薄利多销的商品 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若销售数量增多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则薄利不多销,竞争对手相继降价进行抵制,最终大家均摊销售量的增加,造成损失。E d=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1 )缺乏弹性,01, 需求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敏感,适 合薄利多销,如高档烟酒、冰激凌等等

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管理概论试题与解答(摘录) 二、填空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解决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利润最大。 3.假设某电脑的价格富有弹性,现价为1000元,销售量为2000台,在该点上价格弹性 为2,若价格下降5%,这时总的销售收入为2090000 。 4.需求与价格呈相反方向变动是需求规律。 5.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5项职能:计划,组织(A卷) ,指挥,协调和控制(B卷) 。 7.在不考虑缺货的情况下,库存成本由获得成本和持有成本两部分组成。 8.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及服务性活动,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利润,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A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法人资格(B卷) 的基本经营单位。 9.项目决策三要素:决策方案,自然状态,收益矩阵。(CH8j 决策分析) 10.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的原因是因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三、选择 1.下列管理学家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 A. 法约尔 B. 麦格雷戈 C. 马斯洛 D. 泰罗 2.产品价格为14元,固定成本为9万元,生产该产品的单位变成成本为8元,这个产品 的盈亏平衡点为(D) A. 12100件 B. 10000件 C. 11000件 D. 15000件 3.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的责任是(D) A. 承担全部责任 B. 以实际投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C. 以公司全部资产承担有限责任 D. 以认缴的股份有限承担有限责任 4.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即不影响其紧后作业(C)时间的前提下,作业可推迟开 始的一段时间。 A. 最迟开始 B. 最迟结束 C. 最早开始 D. 最早结束 5.技术与经济是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所涉及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D) 的关系(pdf版2012复习大纲) A. 相互促进 B. 相互矛盾 C. 没有任何 D. 对立统一 6.哪两种情况容易产生多头领导(B)(A卷) A. 直线制,职能制 B. 职能制,矩阵制 C. 职能制,事业部制 D. 矩阵制,直线制 7.设有两种生产要素x和y,它们的边际产量和价格分别为MP x,P x和MP y,P y。若 MP x/P x>MP y/P y,为了达到最佳生产要素组合,应该(A)(CH7 成本分析) A. 增加x的投入量 B. 增加y的投入量 C. 同比例增加x和y的投入量 D. 同比例减少x和y的投入量 8.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C)不包括其中 A. 尊重需求 B. 社会需求 C. 激励需求 D. 生理需求 9.判断某种商品是否为必需品的条件是看它的(A)是否很小 A. 需求价格的弹性 B. C. D. 略 10.流动资产将在一个生产周期中(A)被消耗,其价值(A)转移到产品成本中。 A. 一次性;一次性 B. 一次性;逐渐 C. 逐渐;一次性 D. 逐渐;逐渐

2018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一.法律基础 1.法的本质和特征 ①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②特征?: 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规范性 2.法律关系? ?主体: 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内容(权利和义务): ①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 ②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客体: 物(自然物eg土地森林;人造物eg机器建造) 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人身 3.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 ①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都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②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志表示,法律行为分为→ 表示行为(eg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eg拾得遗失物)

③单方法律行为(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多方法律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 ①自然事件(绝对事件):水灾、地震 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4.法的形式 ①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条例、办法、规定) ④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⑤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⑥特别行政区的法 ⑦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⑧国际条约 ?法律效力等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5.法的分类 ①按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 ②按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 ③按法的内容分:实体法(实际内容eg: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程序方面eg:刑事诉讼) ④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人的效力分:一般法(普遍适用)和特别法(特别群体时间) ⑤按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6.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B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B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如果ATC曲线处于下降阶段,则: MC必然大于ATC AFC曲线必然在AVC曲线之上 MC必然小于ATC TC曲线必然处于下降阶段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MC必然小于ATC 2. 对最低工资水平的研究显示,对学徒工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0.2,这意味着: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的整体收入增加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的整体收入减少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对失业的影响会很大 学徒工和熟练工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且数值极大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的整体收入增加 3. 消费者均衡存在于: 预算线内任何一点上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 预算线与某一条所能达到的水平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预算线与任意一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预算线与某一条所能达到的水平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4. 如果收入是完全平均分配的,基尼系数将等于 1.0 0.50 0.25

D 0.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D 0. 5.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规模报酬有关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6. 消费预算线的斜率变化可以是因为哪一因素变化引起的? 消费者偏好 一种或两种商品价格 货币收入水平 边际替代率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一种或两种商品价格 7. 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Ed=1时 总收益最小 总收益最大 总收益递增 总收益不变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总收益最大 8. 厂商在停止生产点 P=AVC TR=TVC 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管理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括号中。共 1 ?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A ?复杂人 B ?经济人C ?社会人 D ?单纯人 2 ?管理就是决策”是(A )的观点。 A .西蒙B .泰罗C . ?D ? 3 .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C ) ° A ?控制B ?预测C ?决策D ?组织 4?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 (C )是不准确的。 A ?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 ?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 ?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 ?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5?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着名的就是 A ? SWOT 分析 B .盈亏平衡法 C ?线性规划法 D ?法 6 ? M 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A. 职能制结构—B .事业部制结构 C . 直线职能制结构 D .矩阵制结构 7 ?当领导者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 调适人际 关系的方法就是(D ) ° A ?不为法 B ?糊涂法 C ?缓冲法 D ?转移法 & 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 (C ) ° A ?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B ?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C ?一般专业人员 D ?基层操作人员 9 ?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 (D )过程。 A ?通报 B ?下达 C ?上报 D ?反馈 10 ?为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许多企业引用了 ( A )的概念,由主管人员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负责。 A ? ? B ?管理系统 C .成本体系 D ?预算控制I 二、多项选择(下列选项中有 2个以上是正确的。共 10分) 1 ?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A ?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B ?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 ?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D ?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2 ?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AC ) ° A ?科学B ?方法C .艺术D ?战术 ?单位成本 ?固定成本 ?平均成本 ?可变成本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 对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 20 分)。 (BCD)°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知识点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分值在10分左右,主要考核前三类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本章主要涉及法律的基础理论内容,部分考点比较抽象,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本章考点导读 第一单元法律基础与法律责任 一、法的本质与特征(2008年单选题;2009年多选题;2014年多选题;2015年判断题)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 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且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国家意志 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3)“经济”决定“政治” 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的特征

【例题1·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09年)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2)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 【例题2·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法的特征包括()。(2014年) A.国家强制性 B.国家意志性 C.利导性 D.规范性 【答案】ABCD 【例题3·判断题】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2015年)【答案】√ 二、法的形式与分类(2007年单选题;2008年单选题;2011年单选题;2012年单选题;2013年判断题;2014年单选题、多选题;2015年单选题;2016年判断题)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1.经济学这个词语来自于古希腊语。在希腊语里面,经济学就是管理家庭财产、货物的学问。 2.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习惯上都被称之为资源。 资源分为两类: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水源、大海。经济资源,如:粮食、煤炭、石油。 3.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人们的需求而言的。 4.任何社会条件下的生产都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怎样生产?三、是为谁生产? 5.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伴随自然经济的完结而逐步形成的。市场经济是在财产权利的制度体系下,通过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资源交换、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上的三个问题。 6.按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过程:一是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二是金融市场的信贷利率机制,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 7.动力机制包括:利益机制、竞争机制;而平衡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调节机制。 8.根据市场机制不同的作用方式可以细分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9.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0.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目的。 11.经济学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法(回答“应该怎么样”“是否合理”) 二、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三、均衡分析法 四、边际分析法 五、数学分析法 12.管理学的特征:一、综合性和边缘性,二、复杂性和实践性,三、科学性和社会性。 1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的方法,二、比较研究的方法,三、案例分析法,四、归纳演绎法。 14.管理学、经济学与相关学科比较: 经济学主要探讨的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管理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15.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6.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17.替代品:效用上能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消费欲望的商品。 18.互补品:指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19.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20.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2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2.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23.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一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24.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价格。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A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A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下述行业中哪一个最接近于充分竞争市场? 钢铁 服装 铁路 农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农业 2. 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为 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3. 说垄断会造成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边际成本。 大于 小于 等于 上述情况都存在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上述情况都存在 4. 在短期内,单个的充分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是: 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位于边际成本曲线以下的哪部分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之间的部分

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以下的部分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5. 假定两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代替,则这种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为() 直线 曲线 折线 阶梯线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直线 6. 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或行业)的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较 前者比后者平坦 前者比后者陡峭 前者与后者重合 无法确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无法确定 7. 企业投资量水平最优化的条件是()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8. 当最初的变化的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经济管理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经济管理试题和答案02204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的理论体系。 A.单个消费者B.单个经济主体 C.单个厂商 D.单个生产者 2.管理实践起源于() A.生产力的提高 B.工业革命 C.劳动分工 D.劳动生产 3.下列原则中,头脑风暴法尤其不能违背的原则是() A.无批评原则 B.系统原则C.灵活性原则D.客观原则 4.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是() A.因材施任原则 B.用人所长原则 C.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D.因事择人原则 5.对企业而言,组织变革是() A.应该尽量避免,因为会造成组织震荡 B.可以避免的,只要高层管理者认为没有变革的必要性 C.无法避免,因为组织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要求 D.引起混乱的根源 6.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相同 C.效用水平不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相同 D.效用水平不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非吉芬物品)的价格下降,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会()这种商品的购买。 A.增加 B.减少 C.不改变D.增加或减少 8.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Y/dX=-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单位而获得一单位的Y。 A.1/2 B.2 C.1 D.1.5 - 1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知识点

1.【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解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一般人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

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简称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者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法的可预测性)。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2.【知识点】:法律关系

3.法律关系的内容 (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4.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三大类。 (1)物 ①自然物:土地、森林 ②人造物:机器、建筑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 【解释】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著作、发现、发明、设计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 【解释1】著作是著作权关系的客体。 【解释2】荣誉称号、嘉奖表彰是公民、法人“荣誉权”的客体。 (3)行为(行为结果)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者不作为(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如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如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承包人应按期完成办公楼的建设)。 3. 【知识点】:法律事实 1.法律事件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者生老病死、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解释】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人的死亡可引起婚姻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的消灭,继承关系的发生。 2.法律行为 (1)无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二者均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2)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如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3)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订立遗嘱);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乙订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俓濟菅理複習材料 一章:★需求、需求量、需求阻碍因素、需求函数的形式; ★供给、供给量、供给阻碍因素、供给函数的形式; ★均衡价格、均衡量 1、需求:概念: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有支付 能力的需要.需求: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表、方程(需求函数)或一条曲线。条件:1)有购买欲望;2)有支付能力本质:有效需求 2、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如一年)的某市场上,在一定 价格水平下,情愿同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则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之上,消费者情愿购买某种产品的特定。 3、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而引起 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4、需求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 变动。表现: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5、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因素:1、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2、相 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3、消费者的偏好4、对以后价格的期望5、规则制度……

1.价格上涨与下跌:交通一卡通,700多万张,日均持卡交易 量约800万笔; 2.可支配收入:除去上交的税费;挣钞票多,对需求量的阻 碍 3.替代品: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超市购物;其中一种商 品价格上升,另种商品的需求会上升 4.互补:刀架与刀片 5.偏好:流行趋势对时装需求的阻碍;人们的健康观念(可 口可乐、油炸食品) 6.看涨/看跌;股票 7.其他因素:政府规定(养犬);黄金周使得旅游需求上升 6、供给: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 7、供给量: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 品量。条件:销售欲望、供应能力 8、

201512考试批次《管理信息系统》(结课作业)

201512考试批次 《管理信息系统》结课作业 学生姓名渠继远学习中心潍坊昌邑 学号 201309739522 专业经济管理年级层次1309高起专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信息系统》结课作业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5年11月10日—12月21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一、应用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任选其中两道题作答,每小题25分,总分50分) 1、某制造企业经济实力较强,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和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已有十余年历史,现有MRPⅡ系统升级发展起来的ERP系统和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系统等,其中ERP系统的客户交易记录较齐全,但客户基本信息不完整。由于数据量大,系统运行性能不如以前。该企业最近面临竞争对手争夺市场的威胁,领导正酝酿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增强竞争力。问题:请你就此背景,提出一个供该企业参考的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解: 该企业已有大量完整的历史信息积累,且面临着现有信息系统已难以应付的问题。从技术应用发展角度看,该企业已经到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的阶段,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数据库系统的升级。建议该企业在近期就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数据挖掘技术和在线分析技术等的应用进行立项研究,这些项目的目标应滨定位于客户关系信息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从中提炼出商务知识,以支持企业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研发。由于项目的投入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时间也很紧迫,建议该企业采用委托信息系统专业公司实施项目为主、企业协作参与为辅的方式。 在项目内容上应强调如何利用历史数据及其所提炼知识,集成已有的ERP和CAD 等系统,进一步挖掘它们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已有投资的作用 2、某企业购置了一套功能模块较完整的ERP系统商品软件,该软件的处理逻辑是基于先进的管理模式设计的。经过艰难的系统实施,该企业为在业务流程上向ERP靠拢,做了较大的改革,一些重复的单证输入和审核业务被取消,现在客户订单一产生,生产和采购部门就能看到,原来经常遇到的业务数据差错也有了明显的减少。尤其是原材料采购精确地根据客户订单和产品结构等因素计算来安排,既确保满足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按时向客户交货,又不造成原材料的积压。目前该系统运行正常,企业管理人员也能熟练地使用,并开始提出进一步改进系统的意见。 问题:请根据该企业实施和应用ERP系统的情况介绍,就系统的效益和所起的作用做一简要的定性评价。

经济管理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经济学导论部分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目标是找到产出最大化的最优方式 为谁生产?生产成果分配(公平和效率)(如:修路问题) 收入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 何为需求、供给以及供需双方的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准备、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这里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一种商品的供求数量和价格,在供求双方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均衡,形成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此时,对商品的需求量等于商品的供应量。 何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如何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解释生活现象? 二、微观经济学部分 从经济学角度看消费者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 1、主观态度(消费者偏好) 2、消费者客观能力(购买能力、收入) 3、预算约束; 效用;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何为预算约束和效用理论? 1、预算约束: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或企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 2、效用:消费者从其消费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消费收益/满足程度。 两者对消费行为有何影响? (1)在预算约束上选择了一点:个人的偏好取决于个人对不同商品的评价(边际效用)(2)预算约束的变动 收入的变动:收入上升消费上升(正常品)(收入效应) 收入上升消费下降(低档品) 价格的变动:价格上升替代品消费量上升(替代效应) 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效用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如何运用? 效用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大小用的组合与具有较小效用的组合相比,消费者更偏好与前者。 何为消费者均衡?生产者的行为受到何种因素的决定? 消费者均衡——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

农村经济管理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 2.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种子经营许可 C. 农产品定购合同 D. 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3.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牛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A )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A. 产品B.利润 C. 价值D.财富 4.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B )无关。

A. 份额B.绝对水平C.比例D.相对水平 5.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A )。 A.保持不变B.同增减 C. 反向变化D,不一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lo分) 1)。 4 )等模式。 5.农产品促销是指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般的,一个促销手段应由( DCD )等要素构成。 A.推销B.奖励 C. 发送方法 D. 传播途径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农业产业化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形式。 2 3 4 5.股份合作制 答: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2019郑州大学考研802经济管理基础真题复习全析

2019郑州大学考研802经济管理基础真题复习全析《2019年郑州大学考研802经济管理基础(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复习全析(含真题,共三册)》由鸿知郑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辅导经验,组织教学研发团队与郑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合作整理。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郑州大学考研同学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年郑州大学考研802经济管理基础(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复习全析》全书编排根据郑州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①《管理学》徐国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③《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资料旨在帮助报考郑州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郑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为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商学院:会计学、企业管理 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许昌学院:企业管理 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企业管理适用科目: 802经济管理基础(西方经济学、管理学)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与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管理学》(徐国华清华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人大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人大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管理学》(徐国华清华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人大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人大版)经典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郑州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汇编: 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本资料由鸿知郑大考研网发布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