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晋祠

27晋祠
27晋祠

二七晋祠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2.了解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明: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学习说明文的经验可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只需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知识点进行解剖和分析,就算是达到阅读目标了。而本文不仅介绍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物,作者更对景物进行艺术渲染,给读者带来文艺性说明文形式美的享受。另外,《晋祠》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当我们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时,我们会发现文字并不是枯燥、单调、死板的。透过文字,我们会感受到环境与生命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感悟晋祠在建筑艺术方面所体现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以及作者字里行间所洋溢的自豪之情。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2.难点:了解说明文的顺序特点及其安排理由。

说明:

这篇说明文的对象“晋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文字又十分优美,学生初始阅读的兴将会较浓,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础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就能够了解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但是学生的预习也往往停留于此,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新的任务驱动,学生在“这篇文章蕴涵了哪些情感因子”“这篇文章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等方面不会进行深入追索。以读为抓手,学生可以在品味生动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领略自然风物的美,感受文艺说明文的特点。难点的定位基于对八年级学生已有的说明文阅读经验,在辨识、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如此安排顺序的意图,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调动积累

1.有人说,说明

文学起来很枯燥,也有

人说说明文学起来很简

单,你是怎样认为的

呢?你又是怎样学习说

明文的呢?

2.通过阅读说明性

的文字,我们可以了解

可爱的“松鼠”、“花儿

为什么这样红”、“奇异

的气象佳景”、“瞬息可

就”的活字印刷术,还

有“技艺灵怪”的核

舟,这些文字不仅带领

我们走进自然,了解科

学原理,获知历史,而

且还可以游览历史古

迹。今天我们就随作家

梁衡一起去游览一下北

方的名胜古迹——晋

祠。

调动已有的知识积

累,回顾说明文的基本

要素,说明对象及特

征;说明顺序(结构);

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准确)。

八年级学生已

经学习过说明

文,引导回顾可

调动原有的积

累,以便学生快

速熟悉并融入文

本。

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脉络

1.要求学生:

①标段落,读准字

音,积累词语。

②标注每段的中心

句。

③思考本文的说明对

象及特征(能否用文中

的话来回答),照应这

1.自由读课文,扫除

字词障碍。

轩榭(xia);皴裂

( cūn);虬枝(qiú);璀璨

( cuǐ)( càn);须髯(rán);

老妪( yù);荫护(yìn);

瀛胜楼( yíng)

2.在标注中心句的过

通过圈画中

心句来把握文章

中心及结构是八

年级学生必须具

备的读书方法。

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 2.过渡: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晋祠的美吧。程中,基本把握文章对象的特征、基本结构及顺序。

3.思考并明确: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晋祠,它的总体特征是: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照应这一特点的段落是:(2~5段)优美的自然风景。(6~ 11段)悠久的历史文物。

精读课文,感受“美”1.研

2~5

节,感

受自然

教师引导学生散读,

感受自然美。

1.总领晋祠自然美

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晋

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

方?

2.老师读,要求学

生思考,练习。边听边

想边做:

①想一想作者运用什

么样的表达方式,使我

们对晋祠自然美的特征

获得形象的认识?

②请圈画出你欣赏的

字、词或语句,加以点

评;或圈画出你欣赏的

散读课文,思考讨论

交流。

1.明确:第二段;

山、树、水。

2.①描写与说明相结

合。

②山:用“拥”字形象

生动说明了晋祠与山的

地理位置。

树:用“挑”字极富

表现力地说明树的“苍

古”。

水:多,“这里……,

那里……,桥下

有……,亭中有……,

路边有……”(条理清

晰);清、静,“细流、

1.通过抓关键

字、词、句欣赏

文章生动优美的

语言。

2.学会用描写

进行生动说明。

3.抓住典型的

事例,说明事物

的特征。

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可历史文物可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啊!一起领略吧。

2.研析7—11 节,体现人文美,艺术美

1.晋祠林立一百

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

榭,作者主要抓住了什

么来介绍?

2.为什么这样介

绍?

3.“三绝…‘绝”在

何处呢?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

活,帮助学生理解:圣

母殿内无柱子(南京无

梁殿),鱼沼飞梁十字

形飞梁(立交桥的雏

形)。

4.这部分运用的说

明方法有哪些?

5.小结:这里也用

了描写的手法,让我们

了解了晋祠的历史、文

化悠久的特

点。我们虽然没有亲临

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

的感觉,不能说,这不

是得益于文章生动的描

写。

1.明确古建筑中的

“三绝”:圣母殿、木雕

盘龙、鱼沼飞梁。

2.明确:抓住典型的

事物介绍特征。

3.默读讨论,前三组

顺次负责三个内容,第4

组负责10、1 1段并概括

其内容。

①圣母殿——现存最

早、殿内无一根柱子、

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

女;木雕盘龙——现存

最早、木质优良、工艺

精巧;鱼沼飞梁——十

字形飞梁,“我国建筑大

师梁思成先生曾评价

道:‘此式石筑桥,在

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

一例,洵(实在)为可

贵。’”

②次要建筑及园中小

品,突出精巧、匠心独

运。

4.明确:列数字、举

例子。

把握结构,体会感情 1.文章在介绍晋祠

的历史文物时先重点介

绍了“三绝”,再粗略

地介绍园中其他景物,

这是按什么顺序介绍

的?那对于晋祠的自然

风景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呢?

2.作者介绍的顺序

与开头总说的特征顺序

并不一样,为什么先介

绍优美的自然风景,再

介绍悠久的历史文物?

(提示:晋祠作为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因为自然风景,还是

历史文物的悠久呢?从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

看,人们是易于感受自

然美呢,还是历史文物

美?)

3.在文中我们看出

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我们也由衷赞美一句

吧,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最后一段。

4.小结:通过对晋

祠这一名胜古迹的文化

旅游,我们深深感受

1.明确:由主到次的

逻辑顺序;每一部分都

是总——分,作者的视

线是由高,到低。

2.明确:作者由浅入

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

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

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

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一

句的语序,突出了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对传统

文化的喜爱和对劳动人

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3.齐声朗读课文最后

一段。

透过文本,体

会作者写作的用

心,把握文章的

文化内涵。

【思路点拨】

文章开篇就说“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而文章在其后的行文安排中却先介绍了“优美的自然风景”,这是为什么?怎样理解“浑然一体”?可以此问题为抓手,让学生展开讨论。

可介绍梁衡自评《晋祠》的一段文字:“但我看晋祠,它的美与一般的山水却有不同。是一种既有自然的又有社会和艺术的综合之美。这个发现是逐渐的。我童年便常来晋祠游

玩,它的自然之美对我熏陶极深,清清的水,郁郁的树,还有那座秀丽的山。‘春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人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都情悦神爽’,……这是晋祠的迷人之处,也是首先不可不告诉读者的……除大自然留下的景物外,更重要的还有祖先留下的文物。有很深很浓的社会美和艺术美。特别是古建三绝:圣母殿、木雕龙、鱼沼飞梁。……都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形态,有自然之外的社会内容。这种包含社会和艺术内容的美的发现,只靠一般观赏是不行的,它还要靠读书、看画、听歌,要有文史知识和艺术修养方面的积累。所以对我来说,那自然之美是幼时在自然的熏陶下所接受,而这社会艺术之美是以后随着阅历的增加才逐渐感知的。这时我对晋祠不但看见了它,而且还理解了它。如果山水风物是它的外美,那么这些文化就是它的内秀。这是要告诉读者的第二个方面,是更深的一层。”

作者由浅入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认知的规律。“浑然一体”说明自然与历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映衬,互相协调,互才目滋养,优美的自然风景是历史文化发展的源泉,而历史文化的不断积淀又为自然风景增添新的韵味,前后语序的调整,并不矛盾,外美、内秀的“互补”与“浑然一体”恰恰突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练习举隅】

1.课外查找关于“晋祠”名称的由来,以及“难老泉”的典故,互相交流。

2.选择上海的著名景点,如豫园,模仿本文,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太原市古建筑

太原晋祠浅述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前。周武王的次子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 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太原市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晋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吴天神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 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殿内有宋代的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的神龛里,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等,是宫廷生活的具体写照。塑像十分生动,充分地表现出人的神情,各个塑像神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中国宋代彩塑中的精品。 祠区北侧的唐叔虞祠,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为唐叔虞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有唐叔虞的塑

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摘要:中国早期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大量的遗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笔者从芮城到大同,经月余考察了山西三十余古建筑(群),在此基础上写就此报告。以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为思路,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为实例,阐述中国从唐代到元代的古建筑发展历程,侧重分析历代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并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作例证加以分析。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 引言 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用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体系,其间经历了萌芽(新石器时代)、初步成型(夏商周)、基本定型(秦汉魏晋南北朝)、成熟兴盛(隋唐五代宋辽金)、持续发展后逐渐衰落(元明清)的过程。1[①]其中唐代到元代中国古建筑技术上出现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为建筑技术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 1. 唐 1.1发展史略 隋(581-618)立国之初和秦朝一样用民力过急,导致迅速覆亡,其建筑形态在短短四十余年内不可能产生大变化,故可归入唐论。 唐(618-907)是继汉以后中国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南北文化交融,北方吸收南方较先进的建筑技术,为历史上第一次南方建筑技术北传。1[②] 初唐时的含元殿仍用部分承重墙,次年的麟德殿只两山用墙,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到武则天建明堂已经是全木结构。自高宗,武后(650-705)之后,唐木构基本定型,厅堂殿堂两种构架形成,斗拱与柱头枋结合形成铺作层,以材为祖的设计方法也已经基本定型。以后的盛唐、中唐、晚唐主要是踵事增华,更加完善、精密。1[③] 国内留存至今的唐木构只有四座,全部在山西,其中平顺天台庵和芮城五龙庙均有不同程度改建,只有五台佛光寺和南禅寺较好地保持了唐貌,故研究价值较大。而四座唐构中又只有南禅寺为中唐建筑,其余均为晚唐。初唐和盛唐建筑无存,只能靠其他间接材料作研究。 1.2建筑技术 唐代建筑技术的最突出成就是铺作层的形成和基于此的殿堂式构架的成型。 斗拱在前代很大程度上只是挑檐构件,到了唐代终于发展成为成熟的纵架横架的有机结合点,成为梁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横架中的梁与斗拱发生关系,梁头甚至成为斗拱的华栱或者耍头,而顺身拱同时与柱头枋、罗汉枋、阑额一齐组成纵架,横纵架通过斗拱十字相交咬合在一起。层层叠上的枋栱也组成了一个围合的木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铺作层,利于连接柱网,使之聚合,意义类似于现代的圈梁。 殿堂式建筑的三个水平层结构正是基于铺作层的形成,柱网、铺作层、屋架依次水平叠加形成整体的构架(图1)。同时在此基础出现了各种平面分槽形式。 1.3实例分析 1.3.1佛光寺东大殿 唐大中11年,公元857年,山西五台,七开间单檐庑殿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 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

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 "唐叔虞祠"晋",这 年)。圣女像 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

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全碑 ",出 "之句起名" 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晋祠导游词范文

晋祠导游词范文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

《晋祠》教学设计

《晋祠》教学设计 江阴市申港中学徐华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赏析文章精彩语段,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艺术特色。3.了解晋祠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精读语段,让学生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和词语准确描摹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品析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前阶段学习了《苏州园林》,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绘画美的特点,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标本,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方、北方地域不同,风土人情也不同,折射到园林的设计、建造也有所不同,陈从周在《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一文中讲到,江南园林婉约秀雅,北方园林的华丽高亢,各具特色,现在让我们随着作家梁衡的笔触去领略北方园林之美吧! 二、简介“晋祠“的由来 晋祠是为了纪念西周时期“唐国”开国君主——叔虞而修建的祠堂,因唐国境内有晋水流过,于是将国号改为“晋”,祠堂亦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三、分析: 浏览课文

1、问题: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晋祠的特点,你用哪一个字?明确:美 2、晋祠的美体现在何处?(明确:在自然风景,在古代文化——板书) 分析自然风景的美。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1.山的特点:巍巍的,长长的,四季怡人 2.如何来体现山的特点?明确: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板书:丰富的修辞) 3.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 (1)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明确: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2)古老苍劲的特点如何体现? 明确:a、举例子:周柏、唐槐(周、唐朝代距今久远) b、词语准确描摹:古老:皴裂,疏枝,偃卧,虬枝 盘屈;苍劲:劲直,粗大,青青的,绿叶如盘; (3)造型奇特的特点又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a、举例:左扭柏特点: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 b、描摹:1、修辞手法:比喻(烟、绳) 绳,能否换成丝?——体现了左扭柏的特点,照应了古老苍劲的特点,“旋”能否换成“飘”?——(1)体现左松柏的特点,造型奇特。(2)拔、冲、旋照应古老苍劲的特点。(板书:用词的精当) 小结:作者用丰富的修辞和精当的用词描摹出晋祠树的特点,生动形象,在具体品析时着重运用比较法和替代法,让学生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五语段——晋祠水的描写。

山西太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晋祠-乔家大院详细旅游攻略

山西旅游攻略 方案一:太原-王家大院-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晋祠五日游 (方案一优点:可以在平遥玩整整一天,时间充足,且路程不反复,先去到最远的王家大院-然后平遥-祁县-最后回太原) 路程: 1.第一天:北京西到太原坐动车17:57-21:51 行程3小时46分(动车150元 X7=1050元) 动车上晚餐每份30元X7=210元 太原火车站——7天连锁酒店(每辆约20元共40元左右) 23:00到酒店入住休息(300X3=900) 2.第二天:7:30起床早餐(酒店含早餐则免) 太原到灵石坐火车08:47-11:07 硬座25元X7=175元 12:00到景区寄存行李车程70元 午餐300 13:00买票入城游览一整天(王家大院门票66X7=462元) 18:30出景区回火车站车程70元 晚餐200元 灵石火车站到平遥县城19:53-20:46 10元X7=70元 到酒店车费50元 入住酒店(300X3=900) 3.第三天:08:00起床早餐100元(酒店含早餐则免) 9:00买票入平遥古城游览一整天(门票150X7=1050元) 午餐在古城内吃200元 晚上吃饭逛城区夜景住客栈(300X3=900) 晚餐300元 从酒店到景区往返费用100以内 4.第四天: 10:30起床吃早餐100元以内

酒店去灵石火车站50元 灵石到祁县12:25-12:40(8元X7=77元) 祁县到乔家大院车费50元 午饭200元 14:00游览乔家大院门票72元X6=432元 祁县到太原两趟火车(看时间赶具体火车)硬座13X7=91 16:33-18:08 21:08-22:27 晚餐300元 太原到7天打车40元 7天连锁300X3=900 5.第五天: 8:00起床吃早餐 8:30打车去晋祠09:00到(游玩车程约半小时每辆的士(40元X2=80元)晋祠(门票70元X7=490元) 14:00左右出景区吃东西200元15:00 15:00——15:40返程回酒店拿行李(40元X2=80元) 去火车站40元 16:40到太原火车站 太原回北京17:19-21:06(动车150元X7=1050元) 具体路线可调,如果最后一天太累可不去晋祠 费用总计:11287(不包含额外费用) 方案二:太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晋祠五日游 (方案二满足大家想先看平遥古城的心情,但是压缩了在平遥古城的游览时间,之后游览两个大院的时间相对宽松) 路程:

山西晋祠建筑分析

山西晋祠建筑分析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到了西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自此,中国南北两方社会经济才逐渐复苏,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它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富强,疆域远拓,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先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因而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模的都城与宫殿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譬如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制演变为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

晋祠公园导导游词

晋祠公园导导游词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三子姬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因排行第三故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的王后,周平王的母亲邑姜。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鱼沼飞梁 金人台上的金人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原文、赏析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出自唐代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原文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创作背景:这首“忆旧游”的诗是作者写寄给好友元演的,元演时为亳州(即谯郡,州治在今安徽亳州)参军。此诗曾收入《河岳英灵

太原古建筑(已整理)

祠寺庙庵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的晋水源头。相传为祭祀西周晋国开国诸侯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封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尊叔虞为晋王。始建年代不详。曾名叔虞祠、晋王祠,俗称晋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魏书·地形志》载:“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由此可知,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晋祠已是享有盛名的名胜之地。高欢、高洋父子推翻东魏,建立北齐,以晋阳为别都,并于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大兴土木,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使晋祠更盛于北魏之前。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五年(569年),改晋祠之名为大崇皇寺,成为一座佛教沙门。宋代之前,晋祠多次修建扩建,均以祭祀唐叔虞为主,建设布局以叔虞为祠主体。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大兴土木,扩建晋祠,镌碑刻石,宣扬文治武功。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年~1031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在晋祠西隅叔虞祠南畔,面西向东新建了规模宏大、盛冠全祠的圣母殿,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于其中,并赐封她为“显灵昭济圣母”,翻修了鱼沼飞梁。宋之后的金、元、明、清历代,相继以圣母殿

为中轴线,由西向东先后建起献殿、对越坊、钟鼓楼、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景清门。改变了宋以前晋祠以唐叔虞祠为主的建筑格局,圣母邑姜成了晋祠供奉的主神。现在的晋祠,除了上述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外,在其两侧还有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建立后创建的许多殿宇祠堂、楼亭台榭,形成了拱卫中轴线的北线、南线古建筑群。北线西起枕山依势而起的有三圣阁、待凤轩、七十二台、苗裔堂、松水亭、善利泉亭、唐叔虞祠、贞观宝翰亭、钧天乐台、昊天神祠、东岳祠、文昌宫以及人工山岳。南线有台骀庙、公输子祠、水母楼、难老泉亭、不系舟、真趣亭、王琼祠、三圣祠、傅山纪念馆、胜瀛楼、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白鹤亭。在南线古建筑群的南端,是自成体系的十方奉圣寺、浮图院、舍利生生塔、留山园和宝墨堂等。 1、水镜台位于晋祠大门对面,是晋祠的戏台。始建约为明代,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343.54平方米。殿为重檐歇山顶,勾连搭单檐卷棚顶。台周环以走廊,边筑石栏杆。台中悬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山西书法家杨二酉所书“水镜台”匾额。后台“三晋名泉”大匾,是清康熙年间晋祠镇举人杨廷翰所书。此建筑雕梁画栋,沥粉贴金。保存完好。

山西晋祠实习日记1

辽宁工业大学 实习手册 题目:中国传统民居调研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 11月26日

实习日记 实习时间:11月24日实习地点:晋祠 实习内容: 在山西的最后一天了,今天我们要参观晋祠。晋祠,原为晋王 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 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 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 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 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 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 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 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 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1.空间与布局 宽阔、开敞的场院:进入祠门,有一戏台,台东部为乐楼,西部 为三面开敞的戏台,面向圣母大殿,四周开阔,可容万人聚集。其实 早原始人砌筑祭坛、竖起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柱时,建筑空间就从一 定的自然空间中划分了出来,有了人的属性。按中、北、南三部分进 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 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 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 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2.建筑结构与构造技术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 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 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 修建了一座。 通过智伯渠上的合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 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 年(公元1097年),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 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平。 穿过对越坊及钟楼、鼓楼就到了献殿。此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 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 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 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 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 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为开敞或半开敞的空间,有较好 的通透性,又增加了空间层次,在举行祭典时,透过渺渺的烟雾,更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1: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候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坐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

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2:位于晋祠古建筑门前的开阔地上。东对碧水莲塘,西靠晋祠古建筑,南北两翼,紧挨千顷稻田、农舍、村庄。伏龙山是园内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题书“伏龙山”。山脚有石洞流水,水从石龙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两罗汉,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边石虎饮水,状貌惟妙,情趣横生。 公园中部有德隐斋。西北部有仙翁阁,又称红阁。因阁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此阁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还有北极阁,这座明代创建、清代重修的建筑,古朴端庄,典雅不俗,底洞门有“古唐邨”题刻。陶然村别居一角,亭秀阁明。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3: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

全家游亲子游山西南线游(太原晋祠—平遥—乔家大院—壶口瀑布)游记攻略

全家游亲子游山西南线游(太原晋祠—平遥—乔家大院—壶口瀑布)游记攻略策划了好久的山西行终于实现了,以前老爹就总是和我说,一定要趁着年轻多出去玩,没钱也要去,因为以后工作了有钱就没时间了。我现在真的是深有体会啊,繁忙的工作使我每个月从月初到月末都安排的满满的,终于在7月底,趁着暂时没有紧急的事情的时候,鼓起勇气和经理请了假,没想到经理答应的很爽快,心花怒放啊我,哈哈哈~~~ 其实从3月的时候就一直在网上看各种有关山西的信息,说实话,看的有些眼花缭乱,到最后似乎没有哪个攻略起到了切实作用,最后在游多多下了一份官方攻略,带着上路了事,管他呢,自己的行程自己做主,咱自己设计行程吧。 因为自己一个人(声明我是娃妈啊)带着两个老人和一个4岁娃,所以报团想都不要想,虽然团游便宜,但那个行程紧张的让十八小伙子能累吐血(夸张了啊),所以安排了7天只玩山西南线,行程悠闲加悠闲啊~~当然要特别赞一下携程喽,火车票、酒店全程网上预订,方便且价优。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我们这7天的行程,给想带老人和孩子出去玩的网友们一个参考吧。 D1:因为有老人和孩子,所以能选择火车的我就不安排坐汽车,火车相对汽车安全、平稳、舒适,坐累了还可以站起来,另外还有水喝,有厕所上,有吃的和玩具可以买,相信有娃的爸妈们会非常在意这些的。订的早上9点多的高铁,北京——太原(二等座194元/人,小孩儿1.2米以下不占座不用买票),这样不用太早起,高铁3个小时到太原,到了正好吃午餐,火车站周边就有很多的饭馆,我们在一家饺子馆吃的饺子和家常菜,味道和卫生都可以。吃完继续火车行程,我订的下午2点的火车,太原——平遥(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所以硬座票就可以了,16.5元/人),下午3点半就到达了平遥火车站。在平遥住宿时建议住在古城内,当地人除了老人和做生意、开客栈的,基本都住在城外了,但是咱就是去玩的嘛,当然要体验一下千年古城的魅力了。住在城内逛街方便,还可以看古城夜景,城外毕竟远,应该没那么方便了吧。城内住宿基本都是家庭式客栈,古色古香的,仿佛穿越到了明清代。客栈的选择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高端的锦宅、郑家客栈评分不错,低端的也有几十元一晚的经济房客栈。至于我嘛,因为特别迷恋古代架子床,荷包又有限,所以就选择了物美价廉的舒琢源客栈,平均200元左右一晚每间。这同样是一家家庭式客栈,离县衙景点特别近,共两层楼,睡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古代架子床,真的是好漂亮啊,哈~~~屋内设施齐全,有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并且古代架子床也比我想象中的大,睡三个人都没问题。另外还订了一间情侣土炕,床更大,睡四个人都没问题。但是客栈隔音不好,说话要轻哦,不然全院都听见了,哈哈,介意的网友注意了。客栈老板超级热情,还提供免费接送站服务,因为平遥火车站和汽车站都在古城外,并且古城内有通行证的车才能进出,所以打车的话至少20—25元吧,省了一笔哦,呵呵呵~~在客栈咔咔咔狂拍了一通照片后,迫不及待的去古城逛了一圈,有N多的店铺和N多的饭馆,不愁吃不到地道的平遥名小吃。像刀削面、平遥牛肉、过油肉、莜面栲栳栳、搓鱼,等等等等,好像总共18种平遥特色小吃,大老远的来一趟,还是必须得逐一尝一尝的,呵呵呵呵~~ D2:早餐后买了古城游览通票开始逛古城,好像有种旅游电瓶车不错,一百三四十元钱,包括电瓶车费、古城通票费和导游费,因为我们有老人小孩儿,怕行程太赶,所以没选择,感兴趣的网友们到了可以再咨询一下吧。平遥古城内的景点不可以单独买票的,都是买一张通票,所有景点都包括了,通票价格120元/张。如果不请导游,可以租一个自动讲解器,押金100元,租金20元/个,我是三天后离开平遥的时候才还,没有按天收费,只收了20元,到了景点会自动感应,自动讲解,没有感应出来的还可以手动播放讲解,所以我就充当了导游的角色,听完我讲给老人和娃听,现学现卖,哈哈哈~~平遥古城内的景点非常多,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玩几天,我们是打算用一天的时间挑著名景点逛逛就可以了,毕竟又老又小,体力有限啊,所以租了自行车代步,因为要走的话其实也不近呢,老人孩子吃不消,租

晋祠文化

太原又称“龙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景物和小吃就更不用说了,“话说太原”将带驴友走遍龙城,带吃货吃遍太原,还会给大家讲述太原的风俗轶事,好了,开始说一说太原吧! 中国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有2500年历史的太原是因为出了多个皇帝被称为龙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北齐的高欢、唐代的李渊、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从晋阳起家夺取天下的。赵宋王朝怕再有人起来与他们争天下,于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十八日放火焚烧了晋阳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水、晋水灌了晋阳城的废墟。 传说中的: 帝尧曾建都晋阳 大禹曾建都晋阳 周成王桐叶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 史实: 赵简子,赵襄子以太原为基地成就战国七雄。 汉文帝刘恒八岁来到太原为代王,16年后即位并开创文景之治,成就西汉盛世。 汉景帝刘启出生在晋阳。 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封于并州,晋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 刘渊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 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 北齐高欢、高洋父子以晋阳为基地,建立东魏、北齐。 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晋阳。 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号称“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 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从太原起兵建立后唐。 李存勖也号称“太原公子”。 石敬瑭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晋 刘知远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汉 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 孟知祥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后入蜀建立后蜀 孟昶出生在晋阳城。 太原简称“并”这你知道吧,大营盘那的并州路~~太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479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西汉时期,晋阳就成了全国13个州部治所之一,隋朝时晋阳在全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了! 唐王朝发祥于晋阳,唐初先后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五代十国时的后唐后晋后汉等都以晋阳为都,因此太原素有龙城之别称!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是该地风调雨顺。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

晋祠调研感受

太原晋祠游,感受生态 园林 姓名:宋雪 学号:2009101241 日期:2012/5/23 晋祠是由我国最古老的园囿造园发展而来,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为晋祠风光增光添彩。

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 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 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晋 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 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这里, 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 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当你步入晋祠时,你就发现它的选择址和布局,符合风水法度,它处于晋阳城西南的悬瓮山麓,背负悬山,面临汾水,依山就势,利用山坡之高下,分层设置,在山间高地上充分 地向外借景,依地势的显露,山 势的起伏,构成壮丽巍峨的景观。 晋祠成就了大唐盛世,必有 帝王之龙脉所依托,经考察,其 所依后山悬瓮山,龙脉雄健,体 量大,两侧的护砂拱护着它,众 多溪水汇入明堂内。 说来好笑,中国帝王历来有 独享龙脉之气传统,容不得别人 分享。于是,帝王敬畏龙脉,又 畏惧龙脉之气,怕其他龙脉之气 孕育其他帝王将相,与其争权夺 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总担心 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别人给抢了去。当他听方士说,统治天下者,皆因祖陵葬在龙脉上。于是,为了使他的统治能够绵延千秋万代,秦始皇想尽了各种招数在全国各地来挖掘龙脉,以避免有人再度称王称帝。 唐之后的北宋宋太宗害怕晋祠风水,怕居住在那里的百姓当中,因为脉气的关系,会产生一位人物,与他抗衡继而危及到他的江山,曾经下令 晋祠附近的百姓远迁至邻近的阳曲县内。他在这样做的 同时,也效法李渊在那里立了一块“太平兴国”碑,并重 新大兴土木,目的是延续他的大宋江山。 一个好风水环境,必有源源不断的来水。追根溯源, 晋祠是晋水的源头。灵动的溪水让晋祠多了几分诗意和 秀雅,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水是 晋祠鲜活的象征,如此丰富的泉水和溪水,给我留下深 刻印象。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水母楼建于晋水源 头‘难老泉’之上,并附会‘柳氏坐瓮’的美丽传说。泉水从 其座下涌出,楼前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用人字堰南北

[晋祠梁衡赏析]晋祠梁衡

[晋祠梁衡赏析]晋祠梁衡 【其他范文】 篇一:[晋祠梁衡]晋祠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语: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晋祠这一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搜集的晋祠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晋祠 梁衡 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即位,一日与其弟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

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称此为”剪桐封弟”。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

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

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 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3-19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原文、赏析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出自唐代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原文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创作背景:这首“忆旧游”的诗是作者写寄给好友元演的,元演时为亳州(即谯郡,州治在今安徽亳州)参军。此诗曾收入《河岳英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