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笔记

《中药药理学》笔记
《中药药理学》笔记

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提高植物神经功能。2.提高内分泌系统了功能。3.增强能量代谢,产热增加。

4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1.降低植物神经功能。2.降低内分泌系统功能。

3.降低能量代谢。4.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3.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1.中药药效与归经

具有抗惊厥作用的22味中药均入肝经。

具有泻下作用的18味中药均入大肠经。

具有止血作用的21味中药均归肝经。

14C-鱼腥草素由呼吸道排出,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依据。

3H-川芎嗪的靶器官是肝脏与胆囊,与川芎归肝、胆经的理论相吻合。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13种补肾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配合物,通过锌锰“归经”而补肾。

归肝经的中药富含Zn、Fe、Cu、Mn,与肝脏是微量元素Zn、Fe、Cu、Mn富集之地相符。

1.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马钱子、乌头类药物。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心悸、心肌受损、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如含乌头碱类药物和含强心甙类药物。

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胃肠道刺激作用如决明子、大戟等可引起恶心,鸦胆子等可引起呕吐,甘遂、芫花等可引起腹痛、腹泻。

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3.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

槟榔、款冬花、紫草等中药长期喂饲可引起不同的肿瘤生长。

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

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

4.贮藏条件

5.炮制

6.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8.配伍和禁忌

机体因素

1.生理状况

年龄

①少儿期正在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尚不健全,用药量应适当减少。小儿不宜用参、茸滋补。

②老年人肝、肾功能低下,用药量也应适当减量。老年人体虚不宜用攻下祛邪药。

性别

妇女有特殊生理期:月经期不宜用破血药,妊娠期注意妊娠禁忌。

情志、精神

①情志、精神影响药物疗效。②新药研制中应注意排除“安慰剂”的作用。

2.病理状态①清热药对正常体温的影响,只对发热患者有解热作用。②五苓散只对水肿及小便不利患者有利尿作用。③肝肾功能减退患者,药物代谢,排泄受阻,作用和毒性均增强。

环境因素

解表药

概述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外感风热。

┌发汗作用

│解热作用

3. 药理作用┼镇痛作用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抗过敏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麻黄

1.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化学成分左旋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80~85%);伪麻黄碱,;挥发油

3.药理作用发汗、平喘、利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解热抗菌抗病毒、4.现代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预防鼻塞滴鼻防治低血压状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桂枝

1.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2.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等。此外鞣质、粘液质及树脂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解热、镇痛

│镇静、抗惊厥

3.药理作用┼抗炎、抗过敏

│抗菌、抗病毒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主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闭经、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

现代临床应用

①预防流行性感冒。

②低血压症。

柴胡

1.功效疏散退热、舒肝、升阳。

2.化学成分皂甙、甾醇、挥发油,此外尚有生物碱、葡萄糖和氨基酸。

┌解热

│镇静、镇痛、镇咳

3.药理┤抗菌、抗病毒

│抗炎

│促进免疫功能

│对脂代谢和肝、胆的影响

└其它

4.临床应用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

现代临床应用

①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②咳嗽。③病毒性肝炎。④高脂血症。

⑤流行性腮腺炎。⑥其他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多形红斑,扁平疣等。

葛根

1.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2.化学成分黄酮类

┌解热

3.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其他

4.临床应用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

现代临床应用

①偏头痛葛根片②突发性耳聋葛根片③高血压病葛根片

④冠心病葛根素iv或id。

细辛

1.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2.化学成分挥发油、甲基丁香酚、α-蒎烯、β-蒎烯、黄樟醚、爱草脑、细辛醚、柠檬烯等。

3.药理作用镇静、镇痛,解热,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提高机体代谢功能,平喘、祛痰,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抗菌抗病毒,局麻。

4.临床应用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现代临床应用①头痛②慢性支气管炎③局部麻醉:3%细辛挥发油注射剂④心绞痛细辛挥发油加冰片⑤阳萎细辛泡茶(5g/杯)⑥心律失常

5.不良反应①日用大剂量(720g/日)→口唇、舌尖、指尖发麻。②黄樟醚有致癌作用。③肝、肾脂肪变性

清热药

1.清热药的功效、主治及分类

概念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凉血。

主治各种里热证,也用于其他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栀子等。

清热凉血犀角、生地黄、玄参等。

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等。

清热解毒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

清虚热地骨皮、银柴胡等。

2.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解热作用抗炎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肿瘤作用其他作用

黄芩

1.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甙

3.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抗炎、抗过敏作用镇静、降血压作用

降血脂、保肝、利胆作用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其他作用4.临床应用小儿肺炎、小儿菌痢、预防流感、预防-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沙眼、麦粒肿。

黄连

1.功效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2.化学成分主要含小檗碱。其他还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棕榈碱等。

3.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解毒作用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抗炎、解热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他作用4.临床应用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小儿秋季腹泻、慢性胆囊炎、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等。

金银花

1.功效清热解毒、凉散风寒。

2.化学成分

氯原酸类:氯原酸、异氯原酸。

黄酮类:木犀草素、忍冬甙。

其他:肌醇、挥发油、皂甙。

3.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抗内毒素作用抗炎、解热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皮肤病等

大青叶与板蓝根

1.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

2.化学成分大青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葡萄糖芸苔素、新葡萄糖芸苔素、靛蓝、色胺

板蓝根含靛甙、靛玉红、板蓝根结晶、氨基酸、抗菌物质及糖类。

3.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抗内毒素作用解热、抗炎作用促进免疫功能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乙型脑炎、腮腺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黄疸性肝炎、麻疹合并肺炎、水痘等。

1.泻下药的功效主治与分类

概念:以通利大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功效:通利大便、荡涤实热、攻逐水饮。

主治:大便秘结、肠道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2.药理作用:泻下作用、利尿作用、抗感染及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大黄

1.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

2.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包括2种存在形式: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甙,少部分为游离形式的甙元。

┌ ①结合形蒽醌:蒽醌甙

│双蒽酮甙:番泻甙A、B、C、D、E、F

│ ②游离形甙元: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 ③其它:鞣质类物质α-儿茶素、没食子酸

3.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改善肾功能、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

4.临床应用

便秘、各种出血、急性菌痢肠炎、急腹症、肾功能衰竭、高脂血症。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主治风湿痹痛。

2.常用祛风湿药

秦艽、五加皮、防己、独活、雷公藤、清风藤、豨莶草、威灵仙、木瓜、臭梧桐。

3.药理作用

抗炎镇痛免疫抑制降压肌松和解痉

秦艽

1.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2.化学成分

生物碱秦艽碱甲(龙胆碱);秦艽碱乙(龙胆次碱);秦艽丙素;龙胆苦甙。

挥发油

3.药理作用

抗炎镇静、镇痛、解热抗过敏其他作用

防己

1.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2.化学成分

生物碱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粉防己丙素、粉防己乙素。

其他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

3.药理作用

抗炎抗过敏解热镇痛对心血管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他作用4.临床应用高血压;冠心病;矽肺;肿瘤。

5.不良反应

粉防己碱治疗量无不良反应;大剂量静脉注射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血红蛋白尿、贫血、头昏、恶心、呕吐、窒息、急性肾小球坏死。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宣化湿浊、健脾醒胃。

主治湿邪困脾引起各证。

2.常用芳香化湿药

厚朴、藿香、苍术、砂仁等。

3.药理作用

芳香化湿药主要药理作用对胃肠功能影响,抗菌、抗病毒作用。

厚朴

1.功效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2.化学成分挥发油:β-桉叶油;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

3.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影响、抗菌、抗病毒、肌松、中枢抑制、抗过敏。

4.临床应用

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通利水道、渗泄水湿。

主治水肿、癃闭、淋浊、痰饮、泄泻。

2.分类

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苡仁、半边莲、冬瓜皮、赤小豆、玉米须。

利水通淋药木通、滑石、通草、金钱草、石韦、海金沙、车前子、扁蓄、瞿麦。

利湿退黄药茵陈、垂盆草。

3.药理作用

利水渗湿药药理作用

利尿利胆保肝对免疫功能影响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病原体茯苓

1.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2.化学成分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的93%;茯苓酸、茯苓素;麦角甾醇。

3.药理作用

利尿对免疫功能影响镇静抗肿瘤其他作用4.临床应用

水肿;肿瘤:与放、化疗合用,增强疗效;腹泻及消化不良:使用以茯苓为主的复方制剂;

肝病;精神分裂症。

猪苓

1.功效利水渗湿。

2.化学成分猪苓多糖、麦角甾醇。

3.药理作用

利尿对免疫功能影响抗肿瘤保肝

4.临床应用

肿瘤猪苓多糖与化疗、放疗合用,可增强疗效,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病毒性肝炎猪苓多糖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能改善症状、降低转氨酶、使HbeAg阴转泽泻

1.功效利小便,清湿热。

2.化学成分主要含三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如泽泻醇A、B、C。

3.药理作用

利尿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降血糖对心血管的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临床应用肾性水肿、高血脂症、耳源性眩晕。

茵陈

1.功效清湿热、退黄疸。

2.化学成分

① 6,7-二甲氧基香豆素、氯原酸、咖啡酸。

② 挥发油β-蒎烯、茵陈炔、茵陈烯酮、茵陈炔酮、茵陈炔内酯、茵陈色原酮。

③ 对羟基苯乙酮。

3.药理作用利胆保肝抗肿瘤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急慢性传染性肝炎;胆石症及胆道感染;高脂血症及冠心病;防治感冒及流感。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温里散寒、温肾回阳。

主治里寒证。

2.常用温里药

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胡椒、小茴香、干姜、高良姜。

3.药理作用

温里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消化系统作用对神经系统作用抗炎增强免疫功能

附子

1.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2.化学成分

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

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

消旋-去甲乌药碱

氯化甲基多巴胺

去甲猪毛菜碱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神经系统作用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其他作用4.临床应用

休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等。

5.不良反应

主要因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

①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② 头昏眼花。

③ 口舌及全身麻木。

④ 严重时出现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抽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肉桂

1.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2.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血液系统作用镇静、镇痛、解热其他作用4.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腰痛。

银屑病、荨麻疹。

胃肠功能失调。

干姜(生姜)

1.功效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燥湿消痰。

2.化学成分挥发油(姜醇、姜烯、水芹烯等);辛辣成分(姜辣素、姜烯酮、姜酮、姜萜酮、

姜酚)。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镇静、镇痛、解热其他作用4.临床应用

干姜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生姜用于流感、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

急性细菌性痢疾。

胃十二指肠溃疡。

解救半夏、天南星等中毒。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

主治气滞和气逆等证。

2.常用理气药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木香、香附、乌药、大腹皮、薤白、沉香、甘松。

3.药理作用

理气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利胆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子宫平滑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理气药主要药理作用总括表

枳实与枳壳

1.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2.化学成分挥发油:右旋芳香烯、右旋芳樟醇

黄酮甙类:新橙皮甙(水解得橙皮甙)

对羟基福林、N-甲基酪胺

3.药理作用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对子宫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利尿

抗炎

4.临床应用

休克。

心力衰竭。

胃下垂、子宫脱垂。

青皮

1.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2.化学成分挥发油柠檬烯、枸橼醛

黄酮甙橙皮甙、枸橘甙、柚皮甙

对羟福林

3.药理作用

①对胃肠平滑肌作用。

抑制肠肌收缩对抗毛果芸香碱、氯化钡、组胺等引起的离体肠管痉挛性收缩。

作用比陈皮、枳实强。

②利胆。

③祛痰平喘。

④升高血压、抗休克。

青皮注射液(静脉注射)升高血压、抗休克。

4.临床应用

休克。

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香附

1.功效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2.化学成分

挥发油香附子烯、香附子醇、柠檬烯

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

3.药理作用

①抑制子宫收缩

5%的香附流浸膏对豚鼠、兔、猫、犬等多种动物的离体子宫,不论已孕或未孕子宫均有

抑制作用。

收缩力减弱、肌张力降低。

②雌激素样作用

挥发油使去卵巢大鼠阴道上皮完全角质化。

③对抗乙酰胆碱、组胺等活性物质引起的肠管及支气管收缩

④其他作用

镇痛解热、抗菌抗炎、抑制心脏。

4.临床应用

急行菌痢。

溃疡病。

支气管哮喘。

概述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

2. 药理作用

①助消化作用

消化酶作用。

维生素作用。

促进消化液分泌。

②增强胃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

鸡内金增加胃运动功能,加速排空速度。

莱菔子增加胃肠节律性收缩。

山楂对松弛状态的胃平滑肌有促进收缩作用。

山楂

1.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2.化学成分

有机酸、山楂酸、枸椽酸等

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牡荆素等

脂肪酶

核黄素

Vc等

3.药理作用助消化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他作用

莱菔子

1.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2.化学成分挥发油,芥子碱。

3.药理作用

①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② 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③ 其他作用抗菌、抗炎、降压。

④ 应用肠道疾病高血压病。

概述

1. 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咯血、衄血、紫癜等各种出血证。

2. 分类

化瘀止血药三七、蒲黄、茜草。

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槐花、侧柏叶。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草。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

3. 药理作用

收缩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

改善血管壁功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三七

1.功效散瘀止痛、消肿定痛。

2.化学成分

三七皂甙(所含单体有人参皂甙Rb1、Rb2、Rd、Rf、Rg1、Rg2、Rh等)。

黄酮甙(三七黄酮A、三七黄酮B)。

3.药理作用

4.临床应用

各种出血性疾病

软组织损伤及颅脑外伤

冠心病、心绞痛

高胆固醇血症

5.不良反应

少部分人有出血倾向:齿龈出血、痰中带血、月经增

蒲黄

1.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2.化学成分甾醇类、脂肪油、黄酮类、生物碱等。

3.药理作用

4.临床应用

各种出血性疾病

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

主治血瘀证。

2.常用活血化瘀药

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延胡索、红花、桃仁、莪术、蒲黄、五灵脂、水蛭等。

3.药理作用

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其他作用。[图例]

丹参

1.功效祛瘀止痛、活血化瘀、清心除烦。

2.化学成分

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

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丹参素。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保肝镇静抗菌

4.临床应用

①冠心病┌ 口服丹参制剂┌用药1月ECG改善率30%~50%。

││

│└用药1年ECG改善率明显提高。

│ 注射剂作用比口服制剂疗效更显著。

└ 静脉注射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抢救。

② 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

③ 化脓性感染。

川芎

1.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2.化学成分川芎嗪、阿魏酸

挥发油

藁本内脂

3.药理作用

扩血管抗血栓形成解痉

4.临床应用

冠心病川芎嗪静脉滴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缺血性脑血管病。

益母草

1.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2.化学成分生物碱:益母草碱、益母草定、水苏碱。

苯甲酸、月桂酸、亚麻酸、油酸。

3.药理作用

对子宫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4.临床应用

产后子宫出血和复旧不全。

急性肾小球肾炎湿热壅盛型。

心绞痛、心肌梗死。

延胡索

1.功效活血、利气、止痛。

2.化学成分

生物碱近20种延胡索乙素(四氢巴马汀)活性最强。

其他有延胡索甲素、丑素、去氢延胡索甲素等。

3.药理作用

镇痛

镇静催眠

抗心绞痛

抗溃疡

4.临床应用

①止痛延胡索乙素治疗胃肠绞痛、肝胆疼痛,也用于神经痛、月经痛、术后止痛、分娩痛、产后宫缩痛等。

②失眠减少多梦现象,无明显头昏、乏力等后遗反应。

5.不良反应

延胡索乙素

偶见嗜睡、眩晕、乏力。

大剂量抑制呼吸。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红花、桃仁、莪术

红花、桃仁、莪术的药理作用表

药物功效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红花活血通经

散瘀止痛

红花甙、红花素

红花黄色素

扩血管

抗凝血、抗血栓形成

兴奋子宫

降血脂

冠心病

脑栓塞

桃仁活血祛痰

润肠通便

苦杏仁甙

挥发油

脂肪油

扩血管

抗血栓形成

镇痛、镇咳

抗炎

闭经、痛经

跌仆损伤

肠燥便秘

肝硬化

莪术行气破血

消积止痛

姜烯

莪术醇

抗肿瘤

扩张血管

抗早孕

癌肿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定义凡能祛痰、消痰、减轻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功效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多咳嗽、咳痰不爽、痰饮喘息及与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

2.药理作用

祛痰作用

镇咳作用

平喘作用

其他作用

桔梗

1.功效宣肺祛痰、排脓。

2.化学成分桔梗皂甙,约占2%、桔梗皂甙元、远志酸、桔梗酸A、B、C、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桔梗聚糖、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

3.药理作用

祛痰镇咳作用

抗炎作用

镇静、镇痛、解热作用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咳嗽。

肺脓肿。

半夏

1.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2.主要成分β-谷甾醇、胡萝卜甙、3、4-二羟基苯甲醛葡糖糖甙

氨基酸类:甲硫氨酸、甘氨酸

生物碱类:L-麻黄碱、葫芦巴碱

半夏蛋白

3.药理作用

镇咳作用

镇吐、催吐作用

抗癌作用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呕吐、肿瘤、慢性咽炎及突发性音哑。

5.不良反应

表现:肿胀、失音、流涎、痉挛、呼吸困难。

原理:对腔、喉头、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

解救方法:服稀醋、浓茶、蛋白。

毒性比较:生半夏<漂半夏<姜半夏<蒸半夏<白矾半夏。

概述

1. 功效与主治

定义:以安神定志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功效:重镇安神、养血滋肝。

主治:实证:心神不宁、惊悸不眠、烦躁易怒、惊痫、癫痫。

虚证:虚烦不眠、心悸怔忡、健忘。

2.分类重镇安神类:朱砂、磁石、琥珀、龙骨

养血安神类: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

3.药理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抗惊厥作用

酸枣仁

1.功效养心安神、敛汗生津。

2.主要化学成分脂肪油(约占31.8%)、多种蛋白质、酸枣仁皂甙、白桦酯酸、白桦酯醇、多

糖、黄酮类。

3.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神经衰弱性失眠。

5.不良反应

兴奋子宫作用(孕妇慎用)。

远志

1.功效安神益智、祛痰消肿。

2.主要化学成分皂甙类:远志皂甙元A、B

细叶远志素

远志醇、远志碱

N-乙酰基葡萄糖

3.药理作用

镇静、抗惊厥作用

祛痰作用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心肌炎。

5.不良反应

大剂量口服,可出现恶心、呕吐。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定义:具有平肝息风或潜阳镇静作用的药物。

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兼清热、泻火、化痰、通络、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风内动,抽搐惊痫,破伤风。

2.分类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牡蛎、珍珠母、代赭石等。

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羚羊角、地龙、蜈蚣、全蝎等。

3.药理作用

镇静、抗惊厥作用

降压作用

其他作用

天麻

1.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止痉。

2.主要化学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β-D-葡萄吡喃糖)

天麻甙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

琥珀酸、棕榈酸、多糖

3.药理作用

镇静、抗惊厥作用镇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炎作用其他作用

4.体内过程天麻素、天麻甙元血药浓度初期下降较快,后期缓慢,表现为二室开放模型,自中央室向周边的分布相当迅速,消除也快,故为保证有效的治疗浓度,应反复给药。

5.临床应用

神经衰弱、眩晕。

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

破伤风、流脑、乙脑所致的惊厥、抽搐。

钩藤

1.功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2.主要化学成分:吲哚类生物碱:钩藤碱、异钩藤碱。

其他生物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柯南因、毛钩藤碱。

3.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镇静作用解痉作用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高血压。

小儿高热抽搐。

支气管哮喘。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地龙

1.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2.主要化学成分蚯蚓解热碱、蚯蚓素

蚯蚓毒素、蚓激酶

3.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镇静、抗惊厥作用平喘作用抗血栓作用降压作用4.体内过程

抗凝成分:一级动力学消除,二室模型。

毒性成分:一级动力学消除,一室模型。

5.临床应用

肺炎、流脑、乙脑所致高热惊厥。

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血栓性疾病。

6.不良反应

兴奋子宫蚯蚓素有溶血作用(孕妇慎用)。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定义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

分类凉开药:冰片。

温开药:麝香、苏合香、石菖蒲。

2.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炎作用其他作用

麝香

1.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2.主要化学成分麝香酮(含量约占2.5%~5.4%)、降麝香酮

5-β-雄甾酮

胆固醇类化合物

3.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炎作用其他作用4.体内过程

麝香酮灌胃吸收迅速、易通过血脑屏障

5.临床应用

热病神昏;中风痰厥;痈肿瘰疬;冠心病;心绞痛。

6.不良反应

麝香对离体心肌细胞自主节律有抑制作用。

麝香酮长毒实验证明能使肝脾肿大──→ 肝功严重损伤者慎用。

补虚药

一、定义

凡能补充物质,增强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二、分类

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甘草、刺五加、白术。

补血药当归、白芍、何首乌、熟地、阿胶。

补阴药枸杞子、沙参、麦冬、女贞子、山茱萸。

补阳药鹿茸、淫羊藿、冬虫夏草、补骨脂、菟丝子。

三、3.药理作用

3.药理作用

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对内分泌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延缓衰老的作用

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甘草

人参

一.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二.化学成分:人参皂甙(ginsenosides),量约4%,目前已分离得人参皂甙有Ra1~6、Rb1~3、Rc、Rd、Re、Rf、Rg1~3、Rh1~2、Ro等20余种。根据水解产物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次甙元为人参二醇(panaxadiol)的Rb1、Rb2、Rb3、Rc、Rd,人参三醇(panaxatriol)的Re、Rf、Rg1、即Rg3以及为齐墩果酸属的Ro。

·挥发油(人参炔醇,β-榄香烯)

·有机酸

·多糖

三.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抗休克作用延缓衰老作用

抗肿瘤作用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心律失常·心绞痛·白细胞减少症·肝炎

·肿瘤·糖尿病·延缓衰老

黄芪

1.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2.化学成分黄芪多糖A、B、C、D;黄芪皂甙甲、乙、丙;生物碱等。

3.药理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延缓衰老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肝脏疾患

·银屑病

甘草

1.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2.化学成分甘草甜素(含量6%~14%);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甙、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

3.药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消化系统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

抗病毒作用解毒作用镇咳祛痰

4.临床应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眼科炎症食物中毒

党参

1.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2.化学成分多糖、皂甙、植物甾醇、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等。

3.药理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益智其他作用4.临床作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

·预防急性高山反应

·神经官能症

概述

1. 功能与主治

定义: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功效: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嗽。

主治:久病不愈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遗尿、久咳虚喘、带下。

2. 药理作用

收敛作用抑制腺体分泌作用抗菌作用止泻作用其他作用

五味子

1.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2.主要化学成分

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γ-五味子素、五味子醇、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乙及五味子酚。

挥发油:约占3%。

柠檬酸、柠檬醛等。

3.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保肝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衰老作用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增强代谢作用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神经官能症;传染性肝炎;自汗、盗汗。

5.不良反应

打呃、困倦、肠鸣(醚提取物)过敏反应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总结的很好哦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总结的很好哦 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3、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 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中药四性药理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五味所含成分与药物功效?答: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中药药理所特有的影响 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 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 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

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6、 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 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如枳实青皮水煎灌胃或口服未见有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却明 显有升压作用、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一般说解表药火力要强,补益药火力要温和,牡蛎龙骨先煎,薄荷后下、8、配伍★与解表 药功效相关药理作用有那些?答:一、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 1、麻黄碱,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能促使实验动物发汗; 2、生姜挥发油和辛辣成分能使血管扩张,改善体表循环; 3、桂枝也能扩张末梢血管,促使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而加强黄麻黄发汗作用二、解热作用,通过发汗,促进发汗以及通过抗炎,抗菌,抗病等作用促使体温下降,有效成分有柴胡皂苷,桂皮醛,桂 皮酸钠、三、抗菌抗病毒作用、多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四、中枢神 经抑制作用、许多药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以及对抗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戊四唑引起的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五、其他作用、利尿,可用于慢性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抗炎:对许多环节如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白细胞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同一品种的中药,其药理作用也可能不同。() 2.某一中药入肝经,故可以认为它的作用部位在肝脏。() 3.模型对照是指不加任何处理只给溶剂的对照。() 4.反映一个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是最小致死量。() 5.番泻叶泻下作用与大黄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麝香与中枢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区别在于麝香

__________。 2.人参中枢兴奋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3.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产物联苯双酯用于治疗__________。 4.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 5.枳实、青皮等含有__________,其提取物经注射给药后可激动__________,产生升压作用。 6.麻黄利尿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7.知母解热作用与抑制__________(酶)有关。 8.大黄止血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七止血作用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11.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

12.丹参对机体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许多活血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1.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 B.黄苓 C.金银花 D.麻黄 E.人参 2.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E)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中药药理学》笔记

1.中药药理学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 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提高植物神经功能。 2.提高内分泌系统了功能。 3.增强能量代谢,产热增加。 4.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降低植物神经功能。 2.降低内分泌系统功能。 3.降低能量代谢。 4.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五味的现代认识 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四性的物质基础,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 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1.升降浮沉的概念与表现 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密切相关 3.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归经的现代认识 1.中药药效与归经 具有抗惊厥作用的22味中药均入肝经。 具有泻下作用的18味中药均入大肠经。 具有止血作用的21味中药均归肝经。 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 中药归经与有效成分分布密切相关。 14C-鱼腥草素由呼吸道排出,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依据。 3H-川芎嗪的靶器官是肝脏与胆囊,与川芎归肝、胆经的理论相吻合。 3.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13种补肾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配合物,通过锌锰“归经”而补肾。 归肝经的中药富含Zn、Fe、Cu、Mn,与肝脏是微量元素Zn、Fe、Cu、Mn富集之地相符。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1.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先兴奋后抑制,重则引起中枢麻痹而死亡,如马钱子、乌头类药物。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心悸、心肌受损、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如含乌头碱类药物和含强心甙类药物。 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胃肠道刺激作用如决明子、大戟等可引起恶心,鸦胆子等可引起呕吐,甘遂、芫花等可引起腹痛、腹泻。 对肝、肾的毒副作用(◇1肝损害:包括损害肝环境,引发药物性黄疽或中毒性肝炎、肝肿瘤。◇2肾损害:损害肾功能,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3致心律失常) 2.过敏反应 有150余种中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发病急,变化快,甚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3.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 槟榔、款冬花、紫草等中药长期喂饲可引起不同的肿瘤生长。 药物因素 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 3.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 4.贮藏条件 5.炮制 6.剂型和制剂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 7.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8.配伍和禁忌 机体因素 1.生理状况 年龄 ①少儿期正在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尚不健全,用药量应适当减少。小儿不宜用参、茸滋补。 ②老年人肝、肾功能低下,用药量也应适当减量。老年人体虚不宜用攻下祛邪药。 性别 妇女有特殊生理期:月经期不宜用破血药,妊娠期注意妊娠禁忌。 情志、精神 ①情志、精神影响药物疗效。②新药研制中应注意排除“安慰剂”的作用。 2.病理状态①清热药对正常体温的影响,只对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2012年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 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 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四性)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五味是成分,四性是作用。五味是四性的基础。“因有五味,故有四性” 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多效性、成分)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重现性差、影响因素多)(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量效关系具有复杂性,规律性差。(复杂、成分)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由于成分复杂导致时效关系具有复杂性。(复杂、成分)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称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以及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关。(成分、剂量、机能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能证实与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也发现了与传统功效无关的新的药理作用。(一致与差异性同在) 第五章解表药 一、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特点:解表药引起的发汗多属温热性发汗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也是机体维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方式。 规律:发汗及促进发汗作用以辛温解表药作用突出

中药药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清热燥湿药与解毒药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 22.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生物碱B.黄酮C.有机酸D.挥发油E.氨基酸 2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小檗碱B.黄连碱C.药根碱D.木兰花碱E.甲基黄连碱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考点特此整理的,希望大家无论在考试还是工作中都能用到。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抑菌:常采用试管法和平皿法。将不同浓度中药制剂置于培养基中与细菌同时温育,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判断药物作用的强弱。 2)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将致死量菌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射于动物体内造成感染再将不同剂量中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通过计算存活率或存活时间来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鱼鳔胶的药理作用 鱼鳔胶,又名鱼肚、鱼鳔、白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鱼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一般将干燥的鳔压制成长圆形薄片,色淡黄,角质状,略有光泽,久煮可溶化,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黏性很强,为“海味八珍”之一。 中医认为,鱼肚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本草纲目》言其“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煮粥服食,健脾补血,对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等,均有治疗作用。营养分析表明,每100克鱼肚含蛋白质84.4克,脂肪0.2克,钙30毫克,磷29毫克,铁26毫克,为高蛋白滋补佳品,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及女子闭经、赤白带下、崩漏等。鱼鳔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能增加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赋光滑: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止智力减退,神经传导迟缓,反应迟钝,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老年性痴呆,健忘、失眠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生长。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山茱萸多糖具有明显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系统,刺激分泌白细胞介素-1(IL-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7-干扰素(IFN),调节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2.5mg/ml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90%. 2)抗炎作用山茱萸多糖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镇痛对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用山茱萸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

中药药理学试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 (2)中药药效学 (3)中药药动学 2.填空题 (4)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______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3.单项选择题 (6)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A.麻黄 B.当归 C.草乌 D.延胡索 (7)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 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 (8)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 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4.多项选择题

(9)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研究思路: A.植物药的研究模式 B. 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如呼吸、心血管、肿瘤的定向筛选 C.中药复方研究 D.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E. 植物药模式+复方研究 5.是非题 (10)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 )理由 6.简答题 (11)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1.填空题 (1)目前,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是从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_________功能和细胞膜_________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3)单酸味药主要含_________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_______。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_________。 (4)辛味药主要含_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等。 (5)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 (6)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_________和_________成分为多。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中药药理学习题

中药药理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 A 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 B 分离有效成分 C 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D 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 E 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 A 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 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C 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 D 药物的排泄 E 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 A 黄连 B 黄芩 C 金银花 D 麻黄 E 人参 (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 1、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思路有() A 植物药研究 B 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 C 有效成分研究 D 作用机理研究 E 化学成分的合成工艺 2、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有() A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B 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C 促进中西医结合 D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 E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物质基础 二、问答题:简述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要与中药临床研究密切结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 A Ach B 5-HT C NA D GABA E 以上均非 2、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 A 附子、干姜 B 黄连、黄柏 C 茯苓、白术 D 石膏、知母 E 以上均非 3、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 A 痛阈值降低 B 惊厥阈值升高 C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 D 心率加快 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4、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 A 痛阈值降低 B 惊厥阈值升高 C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 D 心率加慢 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5、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 A 痛阈值降低 B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 C 心率减慢 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E 体温降低 6、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

中药药理学总结(考试重点)

麻黄 1、发汗:水煎液、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萜品烯醇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挥发油(解热),伪麻黄碱(抗炎) 5、抗病原微生物:挥发油 6、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镇咳)、挥发油(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 (l)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 (2)强心、升高血压:麻黄碱 桂枝 1、发汗:桂皮油 2、解热、镇痛 3、抗炎、抗过敏 4、抗病原微生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利尿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粗皂苷、皂苷、挥发油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皂苷 5、镇静、镇痛、镇咳:总皂苷、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保肝)、利胆(黄酮类物质)、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α-菠菜甾醇(降血脂) 7、兴奋内脏平滑肌 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物质代谢:柴胡皂苷 (2)抗辐射:柴胡多糖 (3)影响肾脏 葛根 (1)解热:黄酮类 (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 (3)对平滑肌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 (2)抗心律失常:黄豆苷元、葛根素 (3)扩血管、降血压: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 (4)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 (5)促进记忆 黄芩

(1)抗病原体:黄芩素、 (2)抗炎:黄芩素、总黄酮 (3)抗过敏:黄芩苷、黄芩素 (4)解热:总黄酮、黄芩苷 (5)保肝、利胆:黄芩素、总黄酮 (6)镇静作用 (7)对血液系统 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黄连 (l)抗病原体:小檗碱 (2)抗细菌毒素: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4)抗溃疡:小檗碱 (5)镇静催眠:小檗碱 (6)降血糖:小檗碱 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作用 (5)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 金银花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 抗炎 (4)解热 (5)提高免疫功能 大青叶与板蓝根 (1) 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 知母 (1)抗病原微生物:芒果苷、异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 解热、抗炎: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3)降血糖:知母聚糖A、B、C、D

中药药理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 1.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 (2)中药药效学 (3)中药药动学 2.填空题 (4)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______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3.单项选择题 (6)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A.麻黄 B.当归 C.草 乌 D.延胡索 (7)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 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 (8)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 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4.多项选择题 (9)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研究思路: A.植物药的研究模式 B. 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如呼吸、心血管、肿瘤的定向筛选 C.中药复方研究 D.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E. 植物药模式+复方研究 5.是非题 (10)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 )理由 6.简答题 (11)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2)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3)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 2.填空题 (4)麻黄碱 (5)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 3.单项选择题 (6)A(7)C(8)C 4.多项选择题 (9)ABCDE 5.是非题 (10)对: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6.简答题 (11)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单味和某一类药并举,前者说明物质基础,后者形成理论。2.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提高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如药性理论、归经、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治则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4.中药新药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综合练习 1.填空题 (1)目前,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是从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2)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_________功能和细胞膜_________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3)单酸味药主要含_________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_______。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_________。 (4)辛味药主要含_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等。 (5)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6)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_________和_________成分为多。 (7)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多属于药性_________的药物。 (8)在中药中,_________、_________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2.单项选择题 (9)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中药是

药理学总论题

总论 一、选择题 【A 1 型题】 1.下列对选择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选择性是相对的 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C.是药物分类的依据 D.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E.大多数药物均有各自的选择作用 2.药物的副作用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的 A.极量 B.治疗量 C.最小中毒量 D.特异质病人 E.半数致死量 3.受体激动药与受体 A.只具有内在活性 B.只具有亲和力 C.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D.既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以上皆不对 4.青霉素治疗肺部感染是 A.对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局部治疗 D.全身治疗 E.直接治疗 5.下列有关受体部分激动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 B.药物与受体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C.单独使用有较弱的受体激动药的效应 D.与受体激动药合用则增强激动药的效应 E.具激动药和拮抗药的双重特点 6.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 A.直肠给药 B.舌下给药 C.吸入给药 D.鼻腔给药 E.口服给药 7.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来说,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小儿应用时,体重越重,用量应越大 8.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A.解离↑、再吸收↑、排出↓ B.解离↓、再吸收↑、排出↓ C.解离↓、再吸收↓、排出↑ D.解离↑、再吸收↓、排出↑ E.解离↑、再吸收↓、排出↓ 9.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是 A.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 B.血药浓度升高 C.代谢加快 D.代谢减慢 E.毒性增大 10.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A.解离度降低 B.脂溶性增加 C.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D.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E.经肾排泄加快 11.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A.空腹服用 B.饭前服 C.饭后服 D.睡前服 E.定时服 12.少数病人应用小剂量药物就产生较强的药理作用,甚至引起中毒,称为 A.习惯性 B.后天耐受性 C.成瘾性 D.选择性 E.高敏性 13.A药比B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 A.A药的LD 50/ED 50 比B药大 B.A药的LD 50 比B药小 C.A药的LD 50比B药大 D.A药的ED 50 比B药小 E.A药的ED 50 比B药大 14.下列对药物副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危害多不严重 B.多因剂量过大引起 C.与防治作用同时出现 D.可预知 E.与防治作用可相互转化 15.下列有关毒性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治疗量时产生 B.多因剂量过大引起 C.危害多较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