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同种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同种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同种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5-06-29 [修回日期]2005-09-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100188);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02U13E0011)资助v 通讯作者Tel:87335822;E-mail:Xiangp@https://www.360docs.net/doc/206502081.html,

[文章编号] 1000-4718(2006)06-1129-04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同种骨髓移植后造血

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

雷俊霞1,6, 郭振宇2, 赵东长3, 李红霞4, 余伟华1, 张秀明6,

郑 芹1

, 魏 箐5

, 李树浓1

, 项 鹏

6v

(中山大学1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6干细胞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器官移植科,广东珠海519000;3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广州510010;4

广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0;5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中心,广东广州510120) [摘 要]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生存率分析、外周血象检测、免疫细胞计数和受体免疫功能检测,综合评价MSC 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结果:(1)MSC 可促进B MT 后造血重建:移植后30d,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均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共移植组骨髓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2)MSC 可促进B MT 后免疫重建:移植后30d,共移植组胸腺细胞数、脾细胞总数均高于骨髓单纯移植组;共移植组对ConA 、LPS 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对第三体来源的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强于单纯B MT 组。结论:大鼠MSC 与骨髓共移植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骨髓移植;造血复建;免疫复建 [中图分类号] R33818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cotransplantation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bone marrow on hematopoiesis

LEI Jun-xia 1,6,GUO Zhen-yu 2,Z HAO Dong -chang 3,LI Hong -xia 4,YU Wei-hua 1,ZHANG Xiu-ming 6,Z HENG Qin 1,WEI Qing 5,LI Shu-nong 1,XIANG Peng 6

(1Department o f Pathop h ysiology ,Zhon gshan Medical College,6Stem Cell Center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 z hou 510080,China;2De p a rtment of Organ Transplan ta tion The Fi fth Aff ilia ted H osp ital o 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Zhuhai 519000,China;3

De p a rtment o f Pediatrics,Guangdong Province Ma ternal and Children .s H osp ital ,Guan gzhou 510010,China;4Institute o f Crim -inal Sciences ,Public Secu rity Bureau,Guangzhou 510030,China;5Medical Center ,The Second Affiliated H ospital ,Sun Ya 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 T] AIM:To inves tigate effects of rB MMSC on hematopoiesis and im mune reconstitution after allo-hematopo-i

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HSCT).METHODS:Allogeneic BMT model from Fischer344rats (RT -1Al)to Wistar rats (RT -1Au)was established.The effects of MSCs on hematopoietic reconsti tuti on and immune reconstitu tion were studied by observing the survi val rate,peripheral blood counts,thymus counts,spleen counts,bone marrow counts and i mmune function analysis at 30days after transplan tation.RESULTS: 1.Cotransplantation of MSCs and bone marrow (BM )was demonstrated to improve hematopoietic recons titution.Lymphocyte and platelet counts in peripheral blood in cotransplantation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s.More bone marrow neucleated cells were also observed in cotransplantation groups. 2.Cotransplantation of MSCs and BM improved immune reconstitution.First,overall thymic cellularity and spleen cellularity significan tly increased in cotrans -plantation groups at day 30.Secondly,cotransplan tation improved im mune functional recovery.Non-specific lymphocytes prolifer -ation reaction induced by ConA and LPS increased in cotransplantation group,and so did for allogeneic mixed-lymphocyte reac -tion.CONCLUSION: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and immune reconstitution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MSCs cotransplanted with BM.

[KEY WORDS]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Hematopoietic remodeling;Immune remodeling

由于移植相关死亡率及原发疾病复发率的下降,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ic stem cell trans -plantation,HSC T)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恶性血液病(白

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肺癌

#

1129#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2006,22(6):1129-1132

等)及某些遗传病的治疗。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已

取得明显疗效,甚至也是某些疾病的唯一根治方法,但是,即使在造血干细胞成功植入后,致死性感染的

发生率依然很高。据McGlave 报道[1]

:在用无关供体而HLA 匹配的供受者间进行骨髓移植(bone marro w transplantation,B MT)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时,有1/3的患者死于感染。这种威胁生命的致死性感染被证

实与骨髓移植后T 细胞,尤其是CD4+

T 细胞难以恢复密切相关。T 细胞重建困难既可导致严重感染,也成为移植后肿瘤复发的主要诱因,已成为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

最近,有报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共同前体细胞,可明显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分化[2]。此外,还有发现MSC 具有特殊的免疫调节效应,对GVHD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4]。但MSC 对免疫重建的影响还未见系统报道,而这正是临床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实验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MSC 与B M 共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特点。

材 料 和 方 法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12 试剂1常规试剂 RP MI-1640、DME M-LG(Gibc o-BRL,Grand Isand,NY),MTS/PTS (Promega,USA),丝裂霉素、ConA 、LPS(Sigma)。o免疫荧光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小鼠抗大鼠抗体MHC-?-FI TC 、MHC -ò-FI TC 、CD86-FITC 、CD80-PE 、CD29-FI TC 、CD44-FI TC 、CD61-FITC 、CD11b-FI TC 、CD71-FI TC 、CD45-FI TC 、CD45R -FI TC(Pharmingin,San Diego,CA)。?分子生物学试剂 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G $T Biotech)、PCR 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Taq 酶(MBI)。2 方法211 MSC 的分离、扩增及鉴定 按本室常规方法操作,收获大鼠股骨骨髓,贴壁培养,经反复换液、弃悬浮细胞,待细胞传至第5代时,可获得纯的骨髓MSCs 。选择P5-P10代的细胞,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表面标记并进行成脂、成骨样细胞诱导鉴定。212 大鼠MSC 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影响

1供者大鼠的骨髓细胞制备取6-8周龄Fischer344(F344,RT1A l )雄性大鼠,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侧股骨和腓骨,用注射器吸取RPMI-1640培养基冲出骨髓腔中细胞,Tris-NH 4Cl 溶解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活力和数目,细胞活力应为95%

以上,调节细胞浓度为1@1011/L 。o受者大鼠预处理、分组 受者大鼠为体重180-200g 的雌性Wistar(RT1A u )大鼠,移植前3d 开始饮用含庆大霉素(320g/L)和红霉素(250g/L)的饮用水。移植当天采用[60Co]C 射线全身照射法进行预处理。照射剂量为815Gy,剂量率为017Gy/min 。照

射后6h 内,经腹股沟静脉移植供体MSC(5@106

)和

或骨髓细胞(018@108

)。分组如下:A 组(单纯骨髓移植组),每只大鼠移植018@108个骨髓细胞;B 组(BM 与MSCs 共移植组),每只大鼠移植018@108个骨髓细胞+5@106个MSCs;C 组(单纯照射组),预处理后不移植细胞,在股静脉注射等量的NS 。每组10只大鼠,移植后30d 取材。

?Fischer344大鼠B M 植入Wistar 大鼠检测 在骨髓移植后30d,取单纯骨髓移植组与共移植组的外周血,提取DNA,PCR 扩增Y 染色体,扩增产物进行1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引物序列及退火温度如下:SRY 引物序列:P1,5.-AGCAGC TGGGATAT -C AGTGG-3.;P2,5.-TC TGGTTCTTGGAGGACTGG-3.。退火温度为55e 。

?大鼠MSC 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和免疫

重建的影响 (1)观察生存指征。(2)分别于移植后

15d 、30d 断尾采集外周血,用血象分析仪动态检测

血象变化。(3)取大鼠胸腺、脾脏、股骨,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其中脾细胞悬液制备要求无菌操作),计数。部分脾细胞悬液调整浓度,用于细胞功能检测。(4)移植大鼠免疫功能检测:ConA 、LPS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无菌制备单个核脾细胞悬液,台盼蓝染色确定细胞活力>95%,调节细胞浓度为4@109cells/L 备用。将脾细胞加入96孔板,4@105cells/well,并分别加入ConA(终浓度为5mg/L),LPS(终浓度为1mg/L)进行诱导,培养基终体积为200L L,37e 、5%CO 2培养3d 后进行MTS/PTS 比色法测定。实验结果以刺激指数表示:刺激组3孔平均值/对应未刺激组3孔平均值。 单向混合细胞培养:将预处理后的刺激细胞(用浓度为25mg/L 的丝裂霉素,37e 、5%CO 2预处理30min)和反应细胞共同加入96孔板,两者终浓度分

别为2@105

cells/well 、

4@105cells/well 。每组设3个复孔。37e 、

5%CO 2培养5d,MTS/PTS 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采用SPSS 软件包处理,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绘制

Kaplan-Meier 存活曲线。结 果

1 细胞的形态、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

5-10代的MSC 呈宽大梭形,旋涡状生长,1B 2分瓶传代,2-3d 即可见80%融合。细胞表面标志

#

1130#

为:MHC -?、MHC -ò、CD80、CD86、CD11b 、CD45均为阴性;CD61、CD71弱阳性;CD44在不同样品可阳性,也可阴性。一定条件诱导后,细胞可向成骨、成脂及神经样细胞分化。

2 MSC 与BM 共移植对移植后存活率的影响 单纯照射组9只大鼠在预处理后的第2周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211?113)d 。骨髓病理显示造血衰竭,各组动物的存活情况,见图1

Fig 1 MSC contransplantation increased survi val.图1 骨髓移植后各组大鼠的生存曲线

3 MSC 与BM 联合移植促进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311 F344大鼠BM 植入Wistar 大鼠的指征 在骨髓移植后30d,单纯骨髓移植组与共移植组的外周血均显示Y 染色体阳性。见图2。

312 MSC 对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外周血象恢复的促进作用 对大鼠外周血的动态观察表明(表1),单纯骨髓移植组、骨髓与MSC 共移植组的血红蛋白均恢复较快,+30d 时即恢复正常。在同一检测时

点比较,共移植组的淋巴细胞、血小板数均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30d 时,共移植组的血小板已恢复

正常。Fig 2 SRY gene expression in the recipients 30days after IV injec -tion of 5@106MSCs+018@108bone marrow cells.M :

marker;-:negative control,DNA of female rats perip heral blood ;+:positive control,DNA of male rats perip heral blood;1-4:BM transplantation group;5-8:cotransplan -tation group transplanted with bone marrow and MSC.图2 移植鼠SRY 基因表达

313 MSC 与B M 共移植促进骨髓细胞数、胸腺细胞数和脾细胞数的恢复 移植后30d,共移植组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骨髓单纯移植组,两者分别为

(52167?8162)@106

cells/根股骨、(35138?6116)@106

cells/根股骨,P <0105;共移植组胸腺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两组的胸腺细胞总数分别为(5164?0182)@108、(3126?0173)@108(P <

0105),正常为(7116?0179)@108

;共移植组脾细胞总数也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两组的脾细胞总数分别为(5166?0183)@108、(4101?0155)@108(P <0105),正常为(7183?1121)@108。

表1 移植后外周血象的动态变化

Tab 1 Peripheral blood counts after allo-BMT ( x ?s )

Peripheral

blood B M group

B M+MS

C group

+15d (n =10)+30d (n =7)+15d (n =10)+30d (n =9)Normal group (n =10)Hb(g/L)50.35?9.26127.56?14.0479.03?16.71*135.83?24.30128.67?11.46WBC(@109cells/L) 1.64?0.31 5.47?1.11 2.25?0.51*7.12?1.70*v 9.88?1.72Lymph(@109cells/L) 1.31?0.32 4.66?1.03 1.79?0.56* 6.05?1.39*

v

8.41?1.63Plat(@109cells/L)35.14?7.84

402.50?63.70

83.52?19.39*

594.33?121.09*

676.67?124.87

*

P <0105vs the correspondi ng i tem of B M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oint;v

P <0105vs normal group.

314 MSC 与B M 共移植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

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同种混合淋巴细

胞反应被用来评价骨髓移植后免疫功能的恢复。移植后30d,共移植组的受体脾细胞、单纯骨髓移植组

脾细胞分别与供体来源的脾细胞、受体来源的脾细胞共培养,两组均显示耐受状态。而共移植组的受

体脾细胞对ConA 、LPS 、第三体来源的脾细胞刺激均

显示较对照组更高的刺激率,均P <0105。见表2、

表3。这表明共移植组的T 、B 淋巴细胞功能均较对

照组恢复早。表2 移植后30d,大鼠脾细胞对C onA 、LPS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Tab 2 MSC cotransplantation improved ConA and LPS stimulated

proliferation compared to B M transplantation group ( x ?s )Group

M i totic response of spenocytes To Con A To LPS B M (n =7) 4.78?1.17 2.11?0.53B M+MSC(n =9) 6.33?1.25* 3.22?0.62*

N(n =10)7.56?1.36 5.25?1.23 *P <0105vs B M group.

#

1131#

表3 移植后30d,大鼠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Tab 3 Alloreactivi ty of splenocytes on 30days after transplant

( x ?s )

Sti mulator

Responder(Wis tar)

BM(n =7)

B M +MS

C (n =9)

N (n =10)Splenoc ytes of normal F344 1.89?0.41 2.02?0.38 5.86?1.21Splenoc ytes of normal Wis tar 2.79?0.68 3.13?0.64 1.16?0.31

Splenoc ytes of normal SD 4.27?0.92 5.95?1.12*w

7.33?1.37

*

P <0105vs BM group;

w

P <0105vs N group.

讨 论

在一些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如人造血干细胞绵羊宫内羊胎移植、NOD-SCID 鼠异种移植,MSC 已被证实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5,6]。为进一步探讨MSC 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的影响,本实验通过F344-Wistar 大鼠的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探讨MSC 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影响。

移植后30d,受体生存率、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均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表明一定量骨髓细胞与MSC 共移植可明显促进造血恢复。据认为MSC 可能通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表达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促进造血干细胞的黏附、归巢,并进一步

支持其增殖、分化潜能[2]

MSC 在明显促进同种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的同时,对受体免疫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移植后30d,共移植组胸腺细胞数、脾细胞数均较单纯移植组高。进一步免疫功能检测发现,共移植组对ConA 和LPS 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也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两组间受体对供体来源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产生耐受;而共移植组受体对第三体来源的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较单纯B MT 组增强。因此,MSC 可从数量和功能多方面促进淋巴细胞的重建。

MSC 对骨髓移植后免疫重建的促进作用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MSC 可能通过降低GVHD 对免疫重建发挥积极作用。MSC 可降低GVHD 的发生率或减轻其严重程度[2-4,8,11]。我们在实验中也观察到单纯骨髓移植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GVHD:如体重减轻、腹泻、耳朵红斑和脱毛等;而MSC 与骨髓共移植组未观察到典型的GVHD 症状。由于GVHD 可选择免疫器官为攻击靶子,导致淋巴器官萎缩或细胞减少;严重干扰CD4+T 的发育并抑制T 、B 淋巴细胞功能。因此,MSC 通过降低GVHD 对BMT 后免疫重建有积极作用。(2)MSC 是否通过直接途径促进免疫重建?一些相关的报道已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借助CD90、CD62L 、C D44、CD117等黏附未成熟胸腺细胞,并支持这些细胞的体外存活、增殖[9];骨片与骨髓移植后,骨髓基质细胞可迁移至胸腺,并参与胸腺细胞

的阳性选择[7]

。但是直接的证据是要进一步探讨

MSC 在免疫器官的分布。我们采用PC R 技术曾检测到标记MSC 在免疫器官的长期存在(本室资料);也

有报道[10]

采用Real-time PCR 技术可检测MSC 在免疫器官及其它脏器的长期定居。

目前MSC 的临床应用依然是审慎的,进一步通过体内实验动态检测MSC 的体内分布,尤其是采用FISH 或免疫组化方法直接检测MSC 在体内的分布;MSC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动态影响,将具有更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以后在实验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McGlave PB,Shu XO,Wen W,et al.Unrelated donor mar -row transplantation for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9years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J].Blood,2000,95(7):2219-2225.

[2] Fibbe WE,Noort WA.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J].Ann N Y Acad Sci,2003,996:235-244.

[3] Dae -Chul Jeong,Nak-Gyun Chung,Sun-Young Ki m.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ight prevent lethal GVHD in MHC mis matched mur i ne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J].Blood,2003,102(11):5369(abs tract).

[4] Katarina LB,Ida R,Berit S,et al.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with third party haploident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J].Lancet,2004,363(9419):1439-1441.

[5] Kruisselbrink AB,Anker PS,et al.M 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 engraftment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CD34(+)cells in NOD/SCID mice [J].Exp Hematol,2002,30(8):870-878.

[6] Almeida PG,Porada CD,T ran N,et al.Cotransplan tation of

human s tromal cell progenitors into preimmune fetal sheep re -sults in early appearance of hu man donor cells in circulation and boosts cell levels in bone marrow at later time points after transplantation[J].Blood,2000,95(11):3620-3627.[7] Li Y,Hisha H,Inaba M ,et al.Evidence for mi gration of

donor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to recipient thymu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 tation plus bone grafts:A role of stromal cells in positive selection[J].E xp Hematol,2000,28(8):950-960.

[8] 李浩威,温冠媚,肖庆忠,等.供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

胞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5):577-580.

[9] Barda S M ,Rozenszajn LA,Globerson A,et al.Selective ad -hesion of immature thymocytes to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relevance to T cell lymphopoiesis[J].Exp Hematol,1996,24(2):386-391.

[10]Devi ne SM,Cobbs C,Jennings M ,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 distribute to a wide range of tissues following systemic in -fusion into nonhuman primates [J].Blood,2003,101(8):2999-3001.

[11]Le Blanc K,Ringden O.Immunobiology of human mesenchy -mal stem cells and future use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 -plantation[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05,11(5):

321-334.

#

1132#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关健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护理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如何将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方法:通过总结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科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共25人的护理过程。结果:2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成功出院。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将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护理工作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其采集方法简便,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痛苦相对较少,易于被患者个人或供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病人在入层流病房后,我们紧紧围绕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来护理病人。在护理自体干细胞移植病人中取的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科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共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13例。其中淋巴瘤17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急性白血病4例(M5型2例、M2型1例、M1型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 2、护理方法 2、1.五官及全身皮肤的护理 口腔粘膜、牙龈、眼结膜、鼻腔、肛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最

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做好口腔、眼睛、鼻腔、肛周的护理至关重要。具体做法:①1.口腔,每日用1:4朵贝氏液及4%碳酸氢钠液交替餐前、餐后漱口,之后以每3 h含漱1次,每次含漱时间为5 min左右,特别注意在两颊部和咽部要充分接触。口腔护理2次/日。②.眼睛、耳、鼻腔,每日用氯霉素和0.1%利福平眼药水交替点眼4次/日,75%乙醇擦外耳道4次/日,用1∶2000洗必泰液擦鼻腔4次/日。③. 会阴、肛周每天及每次便后用1∶2 000洗必泰溶液坐浴,并用红霉素软膏涂抹肛周。会阴抹洗2次/日。④.每日用1∶2 000洗必泰擦浴,饭前和便后用1∶1000洗必泰液毛巾擦手。护理过程中注意口腔粘膜、眼结膜、鼻腔、肛周有无异常。注意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有无血尿、黑便等。 2、2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 注意预防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防止空气栓塞、脱管、管腔堵塞。每日观察导管口有无渗血、渗液;在静脉置管处皮肤直径5 cm~10 cm 每日安尔碘消毒,每日更换无菌敷料及肝素锁。注意输液器与导管衔接紧密,液体不能输空,每日检查导管有无裂痕;各种治疗护理避免牵拉导管,静脉插管时导管插入深度作明确标记,并记录其长度数据。导管与皮肤的缝线要牢固,每日交接留置导管的情况;病人化疗反应恶心呕吐频繁时,特别注意局部固定[2],导管外脱禁止送回。输入血制品及采集血标本后,立即用理盐水彻底冲洗导管。全天输液结束后用1∶1 000的肝素钠稀释液2~3ml封管。 2、3胃肠道的护理 患者的饭菜、饮料等必须新鲜,每日无菌饮食(食物需经微波炉消毒后方可食用,餐具每次也同时消毒)。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水果须先用清水洗过后,再用1∶2000洗必泰液浸泡30分,温开水冲洗后用无菌刀削皮食用;口服药片两面经紫外线各照射30min后供患者服用;进食不易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院 《血液系统》 论文题目: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学员姓名: 学号: 研究专业: 2016年月日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何艳 ZS15078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发现,研究最多和最先用于治疗疾病的成体干细胞。血干细胞移植是从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由于最初是通过抽取供体骨髓而获得造血干细胞,所以又称为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人们已可通过一些药物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取造血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来说,人体有三个部位生产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大部分在骨髓里,所以叫骨髓造血干细胞。还有一部分在外周血液中,也就是在血管里面有少量的造血干细胞。第三就是在脐带里有大量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状态及预后、HLA配型结果及供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目前异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为配型相同的同胞间、半相合父母与子女间、不全相合同胞间的移植,而随着全世界及我国骨髓库的增加,非血缘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移植类型各自优劣不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在于不受供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缺点是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疾病,植入的供者细胞有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复发率低,但严重并发症多,费用相对较高。近年来,全球每年的骨髓移植病例已超过1万例。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进入有序健康深入发展的状态,21世纪中国将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求大。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细胞患者得到救治,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到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1976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严重血液功能缺陷病,急性放射病,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目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数一直占我国的半数以上,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以达到75%以上。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然而科学家们在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还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并发现许多新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造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附件2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符合率 定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占同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符合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同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总例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的程度,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实现造血重建(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 与血小板>20×109/L )的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实现造血重建的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的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和黄疸,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发生率=重度 Ⅲ?Ⅳ度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不同移植方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aGVHD 预防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四、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天后,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的慢性免疫性疾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慢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发生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GVHD 预防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患者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患者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体生存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和3年随访(失访者按未存活患者统计)尚存活的患者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1、移植前的护理 1.1、供者准备选用HLA相合的同细胞作为最适合供者,移植前两周对供者进行循环采血。 1.2、无菌层流室的准备:室内一切物品需经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室内不同空间采样,行空气细菌检测合格后病人方可进入。 1.3、病人准备: 1.3.1、心理护理:对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骨髓移植的方法,过程和相关知识,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经济准备,鼓励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1.3.3、无菌护理:进行口、眼、耳、肠道的无菌准备,行药浴,更换无菌衣裤后进入无菌室。 1.3.4移植前一天行中心静脉插管。 1.3.5预处理:是指全身射线照射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其目的是杀灭受者的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失去排斥外来细胞的能力,从而允许供者的骨髓植入而使造血功能重建,同时还可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执行预处理方案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入水量4000ml以上,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2、术中护理 2.1、正确采集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并保证足够的细胞数。 2.2、骨髓液回输:在无菌层流室6小时输完,每袋骨髓液至最后5ml时应留在袋中弃去,以防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外周血干细胞不需要过滤。 2.3、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等情况,配合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移植后护理 3.1、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调节病人情绪,传递家属信息,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充分调节病人的积极性。 3.2、并发症护理: 3.2.1、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对骨髓移植病人必须实行全环境保护:a严格执行无菌环境的清洁及消毒隔离制度b严格落实病人的各项无菌护理c 加强扩胸运动,防止肺部感染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4.02.012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通信作者,郭述良,E m a i l :G U O S L 999@s i n a .c o m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彭印印 郭述良 ?摘要? 自19世纪60年代末期第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血液系统疾病二实体肿瘤二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三但移植后感染性并发症很常见,尤其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三本文即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特点作一综述三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肺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a f t e r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e n g Y i n y i n ,G u oS h u l i a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16,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u o S h u l i a n g , E m a i l :G U O S L 999@s i n a .c o m ?A b s t r a c t ? S i n c et h ef i r s t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H S C T )s u c c e e d e di n1960s ,H S C Th a s o f f e r e da t h e r a p e u t i c o p t i o n f o r h i g h - r i s km a l i g n a n t h a e m a t o p o i e t i cd i s o r d e r s ,s o l i d t u m o r ,a n d g e n e t i cm e t a b o l i cd i s e a s e .H o w e v e r ,i n f e c t i o u s c o m p l i c a t i o na f t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s c o mm o n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m o r b i d i t y a n dm o r t a l i t y 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a r eh i g h e r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c u r r e n t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d v a n c e m e n t 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 a f t e rH S C T.?K e y w o r d s ?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 ;G r a f t -v e r s u s - h o s t d i s e a s e 造血干细胞移植(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H S C T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血液系统疾病二实体肿瘤二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三H S C T 前需接受大剂量放化疗导致重度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植入后其免疫功能重建需12个月左右[1] ,H S C T 后, 为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 r a f t -v e r s u s -h o s t d i s e a s e ,G V H D )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G V H D 本身均可导致免疫缺陷,故而细菌二真菌二病毒等感染率增高三而肺部感染依然是H S C T 后感染相关最主要的死 亡原因[2] 三本文即对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三 1 H S C T 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已报道的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为预防和治疗G V H D 使用免疫抑制剂二G V H D 二 其他部位的感染二H L A 不相合二男性二清髓性预处理二移植后的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 2-3 ]三但也有报道称非亲缘全相合的H S C T 相比于亲缘全相合的 H S C T 并没有更高的感染风险[4] 三 2 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微生物谱及大致时限 早在1996年,S o u b a n i 等就总结了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微生物谱及大致时限三H S C T 后的第1个月,即粒细胞减少阶段,以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胃肠和口腔黏膜的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为主,也可见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三移植后100d 内, 巨细胞病毒(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 ,C MV )多聚集于此阶段三H S C T 后100d 之后,主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 a r i c e l l a -z o s t e r v i r u s ,V Z V )二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病原体为主)等感染三 3 H S C T 后各种病原体的肺部感染 3.1 细菌性肺部感染 细菌性肺部感染可发生于 H S C T 后任何时间,常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三移植100d 内肺部感染以医院获得性肺炎为主, 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二大肠杆菌二肺炎克雷伯菌二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二军团菌二鲁氏不动杆菌二阴沟肠杆菌等三100d 后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三 细菌性肺炎患者多有发热症状,但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其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可不明显三胸片上炎性渗出性病变可缺如或不易发现三对于胸 四 131四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2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 014,V o l .34,N o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血·肿瘤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全世界进行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已超过10万例,其中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达数万例,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最长的已超过30年。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目前已登记志愿捐献者140万人,已为2000余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进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又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广州和四川等地成立了脐带血库,库存脐血数量超过50000份,估计全国进行脐血移植近1000例 造血干细胞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 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疾病分类 (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植。 (3)根据供者与受者HLA配型相合程度,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HLA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一定义 造血干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 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多能 干细胞。可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也可转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细胞、骨骼肌细 胞、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 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虽其配型成功率相对较低, 且费用高昂,但其治疗效果好且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无很大伤害。 二特征 人体内所有的血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的定向分化。HSC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有两个重要特性: (1)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 (2)可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造血干细胞采用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自我更新。而另一个则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执行各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 三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原理 1 造血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即具有自身复制和分化两种功能。在胚胎和迅速再生的骨髓中, HSC多处于增殖周期之中;而在正常骨髓中,则多数处于静止期,当机体需要时,其中一部分分化为成熟血细胞,另一部分进行分裂增殖,以维持HSC的数量相对稳定。人类HSC首先出现于胚龄第2~3周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3个月)迁至肝、脾,第5个月又从肝、脾迁至骨髓。从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骨髓成为HSC的主要来源。造血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发育成不同血细胞系的定向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多数处于增殖周期之中,并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如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以及淋巴细胞系。 2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细胞有两个发育途径,一个受胸腺的作用,在胸腺素的催化下分化成熟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细胞;另一个不受胸腺,而受腔上囊(鸟类)或类囊器官(哺乳动物)的影响,分化成熟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即B细胞。并分别由T、B细胞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如机体内造血干细胞缺陷,则可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病。 四HSC的表面标志和定向分化过程 1 HSC的表面标志 HSC是第一种被认识的组织特异性干细胞,目前主要是通过表面标志来分离纯化HSC, 其中有一种方法是用抗体来检测干细胞相关的表面分子c-kit,Sca-1,Thy1.1和造血谱系标志如B220,CD3和Mac-1。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HSC只占所有骨髓细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大剂量放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护理常规】 1.休息运动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适当的卧位。活动适度,以不觉疲劳为宜。对重度贫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L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 2.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菌饮食。食物给予微波炉高火3~5min消毒。化疗期间及移植早期饮食清淡、少渣、易消化和少刺激性,少食多餐。口服化疗药时,进餐时间应与服药时间最少间隔lh。预处理期及白细胞零期的患者暂不进食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准确记录出入量。 3.用药护理严密观察预处理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尤其是有无移植并发症的发生。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发热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4.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白细胞计数值变化情况,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日密切观察易感染部位,按操作流程认真实施口、眼、鼻、肛周、会阴、皮肤护理。

5.干细胞回输护理按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流程为患者准备输注通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遵医嘱用药,输注过程有专人守候,严密观察输液反应、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有无心悸、憋气等,如有应及时报告医师。 6.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预防压疮、坠床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在自体移植后3~6个月避免工作和上学,同种异基因移植则需要更长时间充分休息和恢复。移植后几个月内避免接触植物,不去人多拥挤的场合及菌尘多的环境。 2.饮食指导加强营养,饮食制作过程清洁,原料新鲜,没有久置。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私自停药或减药。不要滥用药物,用药前后仔细阅读说明书,最好遵医嘱使用。 4.心理指导讲解相关知识,尽量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5.康复指导避免饮酒、不要吸烟。家中保持清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 6.复诊须知定期复诊。一般移植后1个月,每周至少看1次门诊,以后可以2周至1个月1次。移植后的前3年内需要与医师保持密切联系。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

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完整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经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和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在我国,仅参加HSCT登记的移植中心已经达到60个,但各个中心的移植指征、预处理方案和供者选择各不相同。为了规范我国allo-HSCT适应证和移植时机、为患者推荐合适的预处理方案和供者,我们在参考NCCN指南、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指南的基础上,制订了体现中国特色的专家共识。 一、allo-HSCT的适应证和移植时机 当具有某些特征的患者采用非移植疗法预期效果很差,或者已有资料显示该组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优于非移植时,这类患者具有HSCT的指征。 (一)恶性血液病 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APL患者一般不需要allo-HSCT,只在下列情况下有移植指征: 1)APL初始诱导失败; 2)首次复发的APL患者,包括分子生物学复发(巩固治疗结束后PML/RARα连续两次阳性按复发处理)、细胞遗传学复发或血液学复发,经再诱导治疗后无论是否达到第2次血液学完全缓解,只要PML/RARα仍阳性,具有allo-HSCT指征。 (2)AML(非APL):

1)年龄≤60岁: ①在CR1期具有allo-HSCT指征: Ⅰ.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良好组的患者,一般无须在CR1期进行allo-HSCT,可根据强化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的变化决定是否移植,如2个疗程巩固强化后AML/ETO下降不足3 log或在强化治疗后由阴性转为阳性; Ⅱ.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中危组; Ⅲ.按照WHO分层标准处于预后高危组; Ⅳ.经过2个以上疗程达到CR1; Ⅴ.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AML或治疗相关的AML。 ②≥CR2期具有allo- HSCT指征:首次血液学复发的AML患者,经诱导治疗或挽救性治疗达到CR2后,争取尽早进行allo-HSCT;≥CR3期的任何类型AML患者具有移植指征。 ③未获得CR的AML:难治及复发性各种类型AML,如果不能获得CR,可以进行挽救性allo-HSCT,均建议在有经验的单位尝试。 2)年龄>60岁: 如果患者疾病符合上述条件,身体状况也符合allo-HSCT的条件,建议在有经验的单位进行allo-HSCT治疗。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年龄>14岁: 1)在CR1期具有allo-HSCT指征:原则上推荐14~60岁所有ALL患者在CR1期进行allo-HSCT,尤其诱导缓解后8周MRD未转阴或具有预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饮食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饮食护理 发表时间:2016-01-27T15:02:30.397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张小花[导读]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营养不良,使移植顺利完成,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江苏淮安 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下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造血功能恢复时间、体重增加情况,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使患者造血功能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营养不良,使移植顺利完成,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血液系统肿瘤发生率逐年增加,随着人们意识水平、经济水平及医学水平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我国广泛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越来越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患者的造血重建,免疫功能恢复及移植后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多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家属只注重临床药物治疗而轻视饮食护理。据有关报道[1]患者在良好的饮食方式和营养状况下,较能承受肿瘤及其治疗对身体所产生的种种压力,同时接受化疗效果也会更好,相对来说移植成功率会提高,移植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做好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饮食护理,对移植的成功及移植后患者控制体重,术后恢复造血功能至关重要。我科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并通过移植后患者体重及术后恢复造血功能期间血红蛋白计数评价其营养状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31例,年龄6-59岁,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6例,随机分给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 1.2方法。观察组每天与患者主动沟通了解患者饮食习惯,食欲情况,医嘱饮食要求,对患者整体评价后制定饮食计划,与家属沟通食物品种,烹饪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及术后恢复造血功能期间血红蛋白计数评价其营养状况。2结果 对3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移植的成功率。3讨论 3.1影响进食的因素:(1)特殊的病室环境,移植期间患者独居无菌层流净化仓,没有亲人的陪伴,以及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担心。(2)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患者经过超剂量的放化疗预处理,对患者胃肠功能造成伤害,患者产生呕吐症状,食欲下降,进食明显减少。(3)因患者预处理期间体质虚弱,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饥饿感下降。(4)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消化道反应影响消化功能,降低食欲。 3.2宣教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移植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稳定患者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充足的营养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前提,破除饮食与食物致病的封建迷信的传统思想习惯,对这样的患者及家属要赖心的宣教,以保证患者能获取更全面的营养。 3.3饮食的消毒方法 为保证患者食物的无菌,患者的食物必须经过微波炉高火加热7分钟,告知患者家属选用微波炉专用的筷子、勺子、饭盒或器皿,所有食物必须装在饭盒中递给护理人员,如为馒头、包子、饺子等水分少的食物,放在蒸霸中隔水加热,水果应该洗干净去皮,剁成小块,煮成水果汤,进仓后护理人员再次高火加热,煮鸡蛋应该剥壳捣碎后递给护理人员,防止微波炉加热时发生爆炸,食物不要装的过满,防止经过微波炉长时间的高温加热而溢出,耽误病人的进食时间,也避免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误解。患者预处理期间进食会减少,剩下的的食物禁止再次递给护理人员,必须重新再做食物。患者喝的水必须是二次烧开的水,避免进食或进水带给患者细菌。保证患者的食物及水的无菌。 3.4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饮食护理 正确指导家人配合做好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卫生,水果、蔬菜要洗干净,变质的食物勿食用,勿食生、冷、油炸、刺激性食物。食物必须新鲜,家人自己烹饪,勿食加工食物及零食,不可重复食用,避免消化道感染。饮食原则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为主,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注意品种多样化及色彩的搭配,增加患者的食欲,经常食用瘦肉、蛋类、牛奶、鱼类(没有鱼刺),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不易消化的食物、产气食物勿吃如:糯米面加工的食物,红薯,洋葱、大蒜、大蒜黄、韭菜、韭菜黄、,没有发酵的面食。预处理期间由于超剂量放化疗,患者会有呕吐症状,告知患者呕吐后仍需坚持进食,呕吐后进食可中和胃酸,促进肠蠕动,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进食与化疗时间间隔大于2小时[2]可以减轻恶心呕吐。这时候应少量多餐,两餐之间可以吃些不易引起恶心的辅助食物,饮食宜清淡,勿油腻,调料品种不宜过多,少量多餐,做好患者及家属心里沟通,鼓励患者进食,指导患者保持情绪乐观,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听轻音乐,集中治疗和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如果患者进食量仍然很少及时与患者的床位医生沟通,通过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及氨基酸,防止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化疗后4-8天易发生口腔溃疡,其发生率为83.7%[3],口腔溃疡影响进食,因此要做好口腔护理,做口腔护理时要用手电筒及压舌板仔细检查口腔情况,动作轻缓,避免人为损伤引起出血,指导患者每日晨起、饭前、饭后、睡前,用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漱口液交替漱口,每次漱口用舌头上下、左右、里外、前后,反复搅拌,每种漱口液每次含漱时间大于3分钟。发生口腔溃疡时宜进温流食、半流食。口腔溃疡疼痛影响进食时,可用2%利多卡因漱口。预处理期间患者的血小板会降低,指导家人烹饪食物勿过干、过硬、带骨、带刺、宜流质或半流质。预处理期间患者的血红蛋白也会下降,指导家人给予患者多食补血的食物及水果如:菠菜、芹菜、红豆、红枣、花生、黑米、紫米、枸杞、龙眼、黑芝麻、南瓜、石榴、橘子、猕猴桃等,患者食欲下降的时候可以将这些食物烹饪成粥或者汤类。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及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阶段注意事项

北京市道培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是国际上最为活跃和出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能开展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异基因移植(同胞相合、非血缘、单倍型),同基因移植(双胞胎)和自体移植。目前每年开展移植170例以上,其中98%为异基因移植,亲属间半相合移植(单倍型)及高危患者移植的数量居全国首位。九年来已完成移植1000余例,植入成功率99.6%,标危白血病第一次完全缓解期移植后3年无病生存率为70-80%(取决于不同移植类型),居国际领先水平。该中心在移植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如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残留白血病的监测及早期干预,难治性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及白血病复发的免疫治疗,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特有治疗等,使移植后的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 亲属间半相合移植是北京市道培医院的移植特色之一,解决了许多急需移植的患者缺乏供者的难题,目前已拥有300余例半相合移植的经验,其疗效与同胞相合移植相似,明显好于国际上其它移植中心的结果。该临床结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血液学杂志《Blood》上,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该论文近日入选我国100篇国际上引用率最高的文章之一。单倍型移植的出色临床成果先后荣获2006年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和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二等奖。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阶段有许多的注意事项,下面北京市道培医院详细的为大家介绍 移植前预处理 移植前预处理:是指在回输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到回输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时(0天)的大剂量化疗或/全身放疗。 主要作用: 杀灭肿瘤细胞。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或消灭受者对植入的造血细胞的排斥反应。 清空受者骨髓细胞占据的位置,这样回输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在其中生长。 进入层流洁净室准备 预处理要在层流洁净室内进行。进入洁净室前,受者要接受以下清洁消毒准备。 理发:进入洁净室前请把头发剃光,以免大剂量化疗时头发大量脱落,造成周身不适感,且床单不易清理;理发后还容易对头部进行清洁、消毒。 药浴:为清洁皮肤,进入洁净室前需在1:5000洗必泰液中洗浴20分钟,再用棉签清洗鼻腔、外耳道、肛周和脐部。药浴后手不要触及浴缸以外的任何部位,因为这些部位不是清洁区。药浴完毕后在浴缸内等待,至水流净后,穿好护士递给的消毒病号衣服,在护士指导下进入洁净室。 进入洁净室后注意事项 经药浴进入洁净室后,站在地上将身上的病号服脱下,换上一身新的病号服后方可进行正常活动。 洁净室的地面属于污染区域,掉在地面的东西不可自行捡起,须由他人捡起消毒后再用。洁净室台面、桌面属于洁净区域,患者物品可放此处。

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知识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重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分类 (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植。 (3)根据供者与受者HLA配型相合程度,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HLA全相合移植、不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 (4)根据供者与受者的血缘关系分为:血缘相关移植、非血缘移植即骨髓库来源供者。 (5)根据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强度可分为: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减低预处理剂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状态及预后、HLA配型结果及供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为配型相同的同胞间、半相合父母与子女间、不全相合同胞间的移植,而随着全世界及我国骨髓库的增加,非血缘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移植类型各自优劣不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在于不受供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缺点是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疾病,植入的供者细胞有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复发率低,但严重并发症多,费用相对较高。HLA配型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浅析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史与适应症

浅析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史与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陆道培医院发现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全世界进行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已超过10万例,其中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达数万例,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最长的已超过30年。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目前已登记志愿捐献者140万人,已为2000余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进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又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广州和四川等地成立了脐带血库,库存脐血数量超过50000份,估计全国进行脐血移植近1000例 造血干细胞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 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疾病分类 (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