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调查报告

循环经济调查报告
循环经济调查报告

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治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并纳入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按照《长治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郊区领导组并召开全区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批转经贸委、质监局等部门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循环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长治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西麓,上党盆地东缘,东、西、北3面环绕长治市区。1976年2月建区,现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12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85 km2,总人口30万。

长治市郊区位于城市近郊,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全区依托自然优势,形成以煤焦、铸造、建材、冶炼、化工等5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是全市的能源小区,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近4 000个。另外,郊区素有“二分山地七分川,一分河流盐碱滩”之称,土壤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加之光、热、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设施齐全,具备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优环境促发展,大上项目培财源,调优结构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走“挂靠引进”之路,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并促的产业格局,使全区经济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长治市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依托,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使长治市郊区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路。目前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未充分循环利用,因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治市郊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1. 资源利用不充分。煤电副产品管理无序、浪费较大。郊区是长治市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灰渣、泥煤、煤层气、废水、热尾气(水蒸气)等煤、电副产品。煤矸石、灰渣、泥煤等煤、电副产品长期处于无序管理、任人随意占用的状况,利用率不高,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的年利用率分别为80%、75.5%、75.4%,热尾气(水蒸气)利用更少,几近浪费。

2. 环境污染较突出。郊区是长治市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首先,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矸石、瓦斯气,这些副产品在未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对环境形成污染十分严重。其次,依附在长钢、长信等钢铁厂周围的焦化厂、化工厂等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不仅对郊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随烟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第三,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循环加工利用,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农业生产。

3.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多以传统产业为主。郊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到总企业数的60%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多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性”和“传统型”行业。这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强,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

自主开发能力差,加上资金短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未形成良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机制,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增效的有效手段,不珍惜资源、浪费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大多企业无力承担社会责任,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维护职工生计,没有心力发展循环经济。

4. 信访矛盾压力大。由于可利用资源没有充分地循环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不断显现出来,群众反映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的信访矛盾压力也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郊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所有这些都对郊区进一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科学、有效地利用可利用废旧资源提出强烈而紧迫的要求。

5. 浓厚发展氛围有待形成。突出表现在:一是少数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发展中或多或少地仍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意识倾向,尤其在资源的利用上多重视开发,而忽视了节约,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意识仍比较淡薄;二是少数部门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尚未尽到应尽的职责;三是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还不强,在全社会尚未形成强烈的珍惜和节约资源、保护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公众参与和监督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方法还不多,尚未真正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和优势

1. 丰富的循环资源。一方面,郊区是长治市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除生产主产品外,每年还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可利用资源,其中: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漳泽发电厂每天排放100余T粉煤灰,年排出蒸气17万余T。另一方面,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每天产生高炉矿渣300多T,年产生高炉矿渣100多万T。所有这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

2. 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郊区遵循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利用郊区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建设了一大批以废弃资源为原料的资源循环利用性企业,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依托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的高炉矿渣引进了一批以生产矿渣超细粉为主的企业;依托漳山电厂和漳泽电厂的粉煤灰、余热蒸气引进了鹏程建材公司、安昌粉煤灰水泥厂、易天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丰富的煤矸石开发了煤矸石发电等项目并引进了葛家庄煤矸石环保砖生产线、新丰源煤矸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实现的经济总量约有30%来自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所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达2亿多元。

3. 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郊区的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和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漳泽发电厂分别被列为长治市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所有这些都必将为郊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做大循环经济创造优越的条件,提供难得的机遇,注入强大的动力。

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建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地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郊区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一是确立职责,明确分工。郊区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一套包含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

将其纳入全区统计评价体系,纳入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区直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促进长治市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动、消费各个环节以及政府、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大家的共识,由理念倡导变为具体实践,大家逐步树立新的理念:一是新的系统观。从自然到经济这一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物资流、能量流、资金流的系统优化配置。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支撑的经济,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自觉在建立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三是新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也要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其成为有益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也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新的生产观。主要是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生产。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并且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上游企业的废物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和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五是新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靠观念先导,带动自觉行动。

3. 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规划先行。要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构建郊区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框架,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要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主要措施、支撑体系及组织领导,力求规划科学、合理、规范、实用,有条件的还要编制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创新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有郊区特点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4. 加强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循环经济系统的3个不同的层次,即:企业内小循环、区域或产业间的中循环、整个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目前郊区循环经济工作主要是在小循环层次上围绕示范企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内部循环利用资源展开,区域或产业层次上的中循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层次上的大循环建设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建议加强全区循环经济系统建设,确立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明确循环经济各主体责任,协调各部门在发展中的分工合作,尽快做好大循环的系统规划,中循环上的产业配套,小循环上的技术落实,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以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5.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高新技术的强力支撑。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重要保证。一是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功能,

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二是安排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加快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在招商引资中要转变观念和方式,由招商引资变为招商引“智”。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好入口关,通过招商,引来高科技含量、新技术装备、新工艺水平的项目。

6. 加大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循环经济促进法》,抓住中央加快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制定相配套的地方性政策、制度,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资源节约的价格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运用产业扶持、技术支撑、财税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对一些重点工程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贴息支持,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要制定扶持激励政策,支持一批循环经济技术项目鼓励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对乱采乱伐,破坏资源的行为,依法进行制止和打击,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或者总量控制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清洁生产。

质监助推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近日,为贯彻落实《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郊区质监局按照职能分工,分别成立了质量、标准化、计量、食品与特种设备安全等6个单项工作实施小组,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技术支撑力量,为郊区战略产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应用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标准化方面,将加快制订循环经济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引导产业优化升级。

在特种设备节能方面,将组织开展锅炉新产品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的能效评价和定型热工测试以及在用锅炉的能效评价和热工测试,推动锅炉节能技术改造,提高锅炉能效水平。

在计量节能方面,狠抓《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强制标准的宣贯和推行工作,组织开展计量节能技术服务,加强节能技术研究,开展能源合同管理,紧跟郊区新能源、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及时研究计量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发挥计量助推产业技术保障作用。

在产品质量监督方面,将突出车用汽油、柴油、液化气及城市、水泥、发电用煤以及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的监督抽查,加大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定检工作力度。

在认证监管方面,将强化对节能节水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宣传和支持力度,为节水、节能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开辟“绿色通道”。

在行政许可方面,将适当提高企业市场准入标准,限制、压缩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支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同时还将围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主导产业和节能节水产品、环境保护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展名牌产品的培育和认定工作,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引导地方政府开展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等。

为确保以上措施落实,郊区质监局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正确消费,倡导绿色消费,全面推行能源审计和对标活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一批符合循环经济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

河南省 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 (2008-2012年)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编制 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 二○○八年五月三十日

前言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来破解发展难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的统一。 近年来,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传统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在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能源资源供给基本保持平衡,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初步呈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但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资源环境压力大的问题仍很突出。“十一五”时期,河南正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是能源消费增长快、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如不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河南的资源能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难以支撑,产业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将难以提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是河南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也是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的同时,河南发展循环经济也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政策支

发展循环经济_背景与对策

2005.6新视野 我国自2002年开始广泛推进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试点工作,2005年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一、国外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与内涵 国外循环经济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几乎有着相同的思想起源和历史背景,其出发点都是基于破解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古代和近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都处于较低水平,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基本处于自然界容量能够承受的范围。自从1765年第一台蒸汽机诞生并应用于经济活动以后,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战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石油化工、生物工程、核能发电、IT 技术和网络产业,已经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速运转的经济体系之中。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以来奉行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好转。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建设和 摘要: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内涵,论述了我国循环经济概念与国外的差异及其原因,阐明了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系,总结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伦理道德与社会文化是循环经济的三大支撑条件,从优先产业选择、优先地区选择以及区域层面、企业层面、农村层面上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十大政策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内涵;途径;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5)06-0021-03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与对策 文/齐建国 尤 完 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日益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有识之士早已开始反思大工业化生产的二重性,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创造高速增长和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污染了生态环境。 1970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地球日”大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警觉环境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中所揭示的问题和阐述的观点进一步引发人类对环境、生态、资源问题的重视。联合国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召开的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2002年召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这是人类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在这三次全球性会议的呼吁和推动下,各国以对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开始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采取实际行动。 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问题的哲学理念的话,那么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主张的“用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可以看作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早期基础。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了实质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即对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大量废弃物进行垃圾填埋和无害化处理,也就是所谓的末端治理。末端治理是当时环境保 护的主要措施。 但处理不断增长的大量垃圾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这些财力的投入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这使得环境保护的经济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人们开始寻求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的出路。降低成本的出路有三条,一是充分利用可燃废弃物进行垃圾焚烧发电或供热;二是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有机物生产肥料;三是对废弃物中所有能够再生利用的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最终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大大减少了最终废弃物的处理量,降低了处理废弃物的总成本,同时获得了收益。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政府的参与下,通过法律、政策和市场机制来实施的。以德国为代表,这种处理废弃物的模式被称为“废弃物经济”。 在发展废弃物经济的同时,发达国家也认识到,废弃物经济比起单纯的末端治理要好得多,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出路也只有两条:一是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二是对产生的废弃物充分回收循环利用。如,德国制定了《物质闭合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该法被中国学者译为《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 总结国外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可把循环经济定义为,它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与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机制为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在微观企业层次上,循环经济主要以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回收和循环利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xxx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镇域人口3.4万人。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6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xx年工业生产总值达1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04万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36家,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生物制品、轮胎制造、食品加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确立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个体、

私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商贸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浴池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较完善的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集中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实现配套,完成了xxx大道、中兴大道、裴李岗路、华瑞路的拓宽改造及西气东输镇区段工程,通过了省重点镇、省卫生镇的考核验收。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目前,xxx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如水泥、纺织、化工等,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保持主要产业的地位,生产规模仍将扩大,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快于“九五时期7.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GDP已达到1633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7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为此,特编制《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区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从我区资源禀赋及产业特点看,也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我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匹配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但从总体看,资源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循环型产业链初步建立。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 —1—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循环经济工作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对网友有用。篇一: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工作总结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 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建设五大基地、构筑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后,在市领导的关怀和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藁城市、栾城县、裕华区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化工基地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目前,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1.12亿元,500万吨炼油扩能龙头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期、二期道路建成通车,园区内排水工程完工,16万吨己内酰**、10万吨环己**、20万吨硫酸、5万吨氨基乙酸、园区外排水、22万电站和水厂项目开工建设。 一、以加快化工基地启动建设为目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前期工作,为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20XX年6月市政府成立了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划定了化工基地5.44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利用6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1150亩基本农田的调整规划和征地任务。今年4月,为适应项目建设的需要,市里决定进一步理顺化工基地的管理体制,按照市县共建原则,派出筹备组进驻基地开展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工作,5

月31日根据市编办批复,成立了化工基地管委会,注册了化工基地开发公司,搭建起了化工基地建设的平台。从筹备组进驻化工基地以来,范文写作迅即对20XX年化工基地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克服了人员少、工作头绪多、项目问题多、协调任务重等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管委会一班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在土地和规划上,全部完成了一期项目征地工作,使化工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可能。高标准完成了基地建设详细控制性规划。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十一五”行业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基地的“三化合一”产业链规划,突出了基地特色和建设目标。特别是对一期项目规划进行了科学完善,完成了化工中路连接东三环、石炼中路南延和基地排水、排污、供水、供电的建设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保证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在完善管理体制上,调整了化工基 地建设领导小组,充实加强了领导力量,进一步明确了管委会、三个相关县(市)区、入区企业的职责任务,建立了对重大问题的工作机制,三个县(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的基地建设办公室。同时,基地管委会还就重要问题主动向相关县(市)区和所涉乡镇主要领导沟通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市县共建体制基本理顺,最全面的形成了建设化工基地的合力。在拆迁补偿工作中,把做细做好群众工作和按政策按规定搞好拆迁补偿作为今年项目启动工作的重点,

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调研与思考仪征市发改委张榕赵正斌辛俊杰张文君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仪征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不仅处在宁镇扬三大城市城市之间,具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也拥有良好的产业形态,构建出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基础。近期,我们就仪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循环经济内涵及现状 1、循环经济含义、范畴、主体 循环经济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范畴包括:狭义循环经济是指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广义的循环经济是指覆盖所有社会生产活动。(关于循环经济还存在着两种概念,一是“静脉产业”,是指废弃物资源化形成的产业;二是“动脉产业”,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循环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工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 2、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从国际看,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许多国家

特别是德国、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等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出台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将循环经济运用到各个领域。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家庭废弃物利用率由1996年的35%提升至80%,其中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回收利用率超过90%;废旧汽车经回收、解体,循环利用率达80%;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500亿欧元的价值和20多万个就业机会。日本的资源循环利用率也相当高,如空调循环利用率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另外,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也令人侧目,美国的废弃物利用率达40%,几乎所有的汽车全部被再循环使用,家用电器再循环率达80%,建筑工业再循环使用的钢条和钢板达到95%。英国、俄罗斯等生产钢使用的废钢铁在40%。 从国内看,经过短短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上,据有关研究,“十五”期间,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总量约4亿吨,年均回收量约8000万吨,年均增长12%以上。2006年,我国废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总量达1.03亿吨,总值2421亿元,占当年全国GDP(20.94万亿)总量的1.15%。在环境效益上,废铜铁、废铝、废塑料等,生产时消耗能源资源,属于载能产品;用来生产新的产品可以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回收利用1吨废钢铁,可产新钢0.9吨,节约铁矿石2—3吨,节能0.4吨标准煤,少产生1.2吨废渣;利用1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能1.2万吨标准煤,

统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吴星星物流管理1301 1303131026 1、电子商务的发展 孙壮志(2016)认为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中亚国家都出台了交通发展规划,努力改善本国的运输状况,并积极争取国外的支持。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为中亚跨境交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也同样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和挑战[1] 。林文树,薛伟,董喜斌(2016)认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就业面的拓宽[2] 。张萌萌(2015)分析我国物流产业中,因“信息孤岛”使得物流资源闲置和社会物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同时存在。这极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急需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更好的服务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物流[3]。刘鹤晗(2014)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城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根据潜力值计算结果,结合相关数据和排名,分析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的影响因素,提炼出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区位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雷宁(2013)分析到传统的物

流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而电子商务购物模式的出现则正好改变了这样一种格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电子商务的难点进行了说明和分析[5]。徐昕冬,卢剑炜(2012)本文结合企业实际运作,从物流电子商务的概念、国内行业现状、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途径[6]。徐菱,康友才,尹莉(2012)本文根据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内现有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我国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功能需求,提出了物流电子商务模式向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演变的可能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策略[7]。史秀鹏(2012)本文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特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铁路货运服务需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8]。 2、物流业分析 叶燕(2014)从社会物流统计数据和福建经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对福建省当前的物流业进行现状分析,并就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9]。陈德良,胡婉贞(2015)结合绿色物流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分析绿色物流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区域、企业多个层次的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i0]。张敏彦(2015)通过对分析目前物流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物流统计的措施与方法[11]。马宜文,马登程,刘德良,袁堂梅(2015)以省为单位调研国内的区域物流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认为国内区域物流指数信息发布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统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1ii]。张雪(2015)系统梳理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基本情况,总结分析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及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1iii]。胡婉贞(2015)应用绿色物流、物流管理、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统计与监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1iv]。曹海屏,樊凯非(2014)通过队当前我国物流统计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v]。韩丽丽(2014)主要探讨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产物[1vi]。赵童(2014)从物流统计视角出发,试图构建我国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vii]。佟畅翔(2014)对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探索[1viii]。张国强,李应(2014)阐述了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发达国家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分析及探讨了近年来国内物流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ix]。钱宏伟(2014)现代物流指的是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20]。秦俊杰,余文明(2014)主要介绍构建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的构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doc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篇一: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开发利用综合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 ————杭州*********有限公司XX年2月各位领导、专家: 我公司自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来,充分利用本地和附近地区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保护资源、减少了非再生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一、企业概况: 杭州*******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建材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XX年4月份,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位于*****区红山农场创业路*****号(*****内),厂区占地20余亩。 公司现有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拥有2XHZS180混凝土搅拌组2套流水线,可提供各种标号等级的商品混凝土,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方。公司配备了具有建筑业企业三级资质的试验室装置一套,引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十名,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企业强抓内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制订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车队管理、员工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为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只有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服务才能占领和开拓市场。公司坚持以管理促进发展,用品质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相关混凝土国家标准的规定,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 对产品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公司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职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成效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公司杭宏砼政(XX)8号文件确定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完善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规定,因此从公司领导到具体操作者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套、各项措施落实,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公司定期组织中层以上的骨干召开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我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C40及以下各等级混凝土废弃资源兑掺比例均高于30%以上。 (二)抓好工艺配方,优化资源配置 我公司配置的混凝土生产设备,在同行中较为先进,配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发布时间:2004-11-4 5:23:00 被阅览数:76 次 为更好地推动和指导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随后又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次会上发给大家,请提出修改意见。这里,我就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谈几点初步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近期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主要原则: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近期目标: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力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削减,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5个环节: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开发并完

青海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青海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中共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编者按:本文紧紧围绕青海循环经济发展,先后到有关厅局和地区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现予刊出,供参考。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期,我室组织力量,赴西宁、海西及有关厅局和企业,就青海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这方面工作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了青海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青海在资源综合开发、废弃物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有力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开展。 --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始起步。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方面入手,循环经济在青海开始起步。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得到认真实施。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等有关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在全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实施意见》、《青海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及《青海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等地方性法规,有力推动了循环经济在青海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全省24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工业废物利用量达285万吨,创造产值25000万元。清洁生产在青海益德集团和青海酒业集团的试点经验得到了大力推广。二是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结合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遏制了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依托技术进步,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重点加强30户省属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推广陈蓄热式加热炉、高(焦)炉煤气回收、热电联产等节能和综合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了冶金、建材、化工医药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政策,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全民资源意识和节能意识不断提高,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循环利用矿产资源工作取得初步进展。《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与保护条例》、《青海省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若干规定》、《青海省鼓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若干规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青海重要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有了法律保障。条例和

绿色经济与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一、绿色经济文献综述: (一)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基本概述 绿色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门关于生态经济的学问,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并且大幅度降低环境与生态风险。绿色经济区别于以往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自然资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直接估价,通过生态系统外化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追溯某一具有危害性的实体经济,并将有关危害解释为该实体的负债。 1、绿色经济定义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 于1989 年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提出的,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起来的“可承受的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的、不因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危机与社会分裂,不因自然资源耗竭而致使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际绿色经济协对绿色经济定义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保护环境为方向,以产业经济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的可持续发展为表现形式,以提高人类福祉、引导人类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降低生态稀缺性的环境经济”,认为绿色经济收入、就业的增长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私营投资,公共投入等实现。 2、绿色产业链的概述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40万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产业链的概念。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150)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发布了一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15014000系列,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的环境行为。 国外对绿色产业链的研究国外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996年,Sarkis等人研究了将环境意识应用到企业内、外部物流及产品包装中,并要求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严格遵守15014000标准,并构建了一个系统评价体系。 1997年,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减少废物的作用。 1998年Texas Tech大学在工业工程系建立了绿色产业链管理研究中心,并在网上发布了其概念、基本模型、实施手段等的研究成果。 2003年,Joseph Sarkis研究了怎样将环境决策整合到产业链战略决策中去,考虑环境因素的企业决策不仅对该企业有影响,而且它的顾客和供应商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整合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要素、功能和活动实质上是整合供应链系统中企业间的环境影响关系。 近年来,我国在在绿色产业链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绿色产业链管理发展现状:大多数企业积极主动地实施绿色产业链管理的意识相当薄弱以及绿色产业链管理的实施处于较浅的层次。实施的意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可拓市场以及实现整个供应链共赢。存在的问题: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消费者薄弱的环保意识、企业的抵触和观望行为、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方面的障碍,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如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由事后环境管理向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的方式转变,构建网络化

循环经济标准化实施方案

循环经济标准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树立节约资源意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快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公司整体稳健发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制定推动循环经济标准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提高公司全员对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认识,自觉执行并应用相关标准,建设资源节约型单位,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促进企业稳健发展之目的。 二、现状和工作基础 公司作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一家集良种种鸽繁育、种鸽生产、鸽蛋孵化、商品鸽饲养、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肉鸽产业化企业,产业链条长,公司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肉鸽养殖规程和经营管理经验,为标准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鸽业作为畜牧业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缺乏相对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肉鸽企业边生产边摸索、积累,较大地阻碍了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 三、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循环经济标准

化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1、建立健全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体系。 2、通过完善、组织实施各项标准,使员工标准化培训率达到100%,贯彻执行率达到100%,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通过组织实施各项标准,使公司用水量下降20 %,生产废弃物重复利用率提高30%,污水排放率下降30%,切实提高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水平。 四、组织管理 为加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小组,成员具体名单文件下发。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收集、制定、完善循环经济各项标准,并监督实施,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五、时间安排 2011年10月-2012年6月,制定循环经济体系表,并收集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含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 2012年7月-2013年6月,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并运行,查找问题,实施改进。 2013年7月-2014年6月,对公司循环经济标准经体系进行自我评估,由体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目标考核。 六、保障措施

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461 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 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院士行活动方案(建议版).(优选)

附件一: “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今年1月1日起,《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目的是发挥院士专家的群体优势、技术优势、知识优势,更好地总结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探究发展模式,树立榜样,提高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同时扩大宣传,加强推广力度。特别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解决试点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方案,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二、组织形式 (一)主办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 (二)工作方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牵头协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负责“专家行”的

具体组织工作。 (三)人员组成:由院士、专家、新闻记者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有关领导、工作人员组成。其中:院士3名以上,每个调研单位循环经济方面的院士1名以上,专业方面的院士1-2名,从中推选1名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5-6名,从中指定专家组组长助理1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各指定1名专门负责人员负责日常事务。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对试点单位循环经济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提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挖掘典型经验;开展技术诊评和咨询,帮助试点单位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完成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提高试点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宏观决策咨询,与试点单位决策层面对面探讨在新形势下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组织新闻媒体随行报道,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介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循环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四、预期成果 (一)循环经济专家行总结报告,包括现状调研、典型案例诊断、媒体宣传总结等方面内容;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政策建议。 五、具体调研安排 (一)调研对象:原则上是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循环

循环经济调查报告

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治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郊区区委、区政府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并纳入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按照《长治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治市郊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郊区领导组并召开全区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批转经贸委、质监局等部门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分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循环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长治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段西麓,上党盆地东缘,东、西、北3面环绕长治市区。1976年2月建区,现辖5镇1乡,1个旅游开发区,2个街道办事处,12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85 km2,总人口30万。 长治市郊区位于城市近郊,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全区依托自然优势,形成以煤焦、铸造、建材、冶炼、化工等5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是全市的能源小区,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近4 000个。另外,郊区素有“二分山地七分川,一分河流盐碱滩”之称,土壤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加之光、热、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设施齐全,具备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优环境促发展,大上项目培财源,调优结构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走“挂靠引进”之路,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主,一二三产并促的产业格局,使全区经济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但是长治市郊区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依托,重工业占绝对比重的工业经济结构使长治市郊区走上了一条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路。目前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未充分循环利用,因资源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治市郊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1. 资源利用不充分。煤电副产品管理无序、浪费较大。郊区是长治市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能源支柱产业企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灰渣、泥煤、煤层气、废水、热尾气(水蒸气)等煤、电副产品。煤矸石、灰渣、泥煤等煤、电副产品长期处于无序管理、任人随意占用的状况,利用率不高,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废水等煤、电副产品的年利用率分别为80%、75.5%、75.4%,热尾气(水蒸气)利用更少,几近浪费。 2. 环境污染较突出。郊区是长治市的重工业生产基地,首先,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矸石、瓦斯气,这些副产品在未循环利用的情况下,对环境形成污染十分严重。其次,依附在长钢、长信等钢铁厂周围的焦化厂、化工厂等生产企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不仅对郊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随烟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第三,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再生资源没有经过科学循环加工利用,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农业生产。 3.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多以传统产业为主。郊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到总企业数的60%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多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性”和“传统型”行业。这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强,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