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启蒙教学研究论文设计

物理启蒙教学研究论文设计
物理启蒙教学研究论文设计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前言 (4)

1 本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4)

2 使用好教材这一课程资源 (4)

3 发挥好实验这一教学形式 (5)

正文 (6)

1 从心理特点着手,引导学生的学习 (6)

1.1 依据心理特征——好奇心引人入胜,正确认识物理学科 (6)

1.2 培养个性心理特征——习惯,促进物理学科的学习 (6)

1.3 培养正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7)

1.4 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 (8)

2 根据学科难的特点可从几方面着手 (9)

2.1 用良好的开端引起兴趣 (9)

2.2 用物理学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9)

2.3 培养学生毅力,巩固学习兴趣 (10)

2.4 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10)

2.5 寻找矛盾,解决问题逐步深化学生的物理兴趣 (11)

3 在课内外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的学习 (12)

3.1课堂 (12)

3.2 课外如何引导 (18)

4 物理启蒙教学研究的意义 (20)

4.1 实践意义 (20)

4.2 理论价值 (20)

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物理启蒙教学研究

摘要: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物理启蒙教学研究对中学生学习物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适时上好启蒙教学课,把握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向感和着力点,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持续兴趣,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是初中年级物理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老师,他们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物理学科难的特点进行着手给学生上好物理启蒙课。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启蒙教学;兴趣;物理教学

Enlightenment of Physics Teaching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hysical science, not only to materi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and the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also to the thought of human development also produced indispensable effect. Physics Teaching Research on Enlightenment of student studying physic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imely good enlightenment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grasp the sense of direction and focu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a study of physical sustained interest, forming a lifelong desir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summarize the question ability, is the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As a teacher, they can from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s difficult to the students good at physics enlightenment course. Teachers can also make full use of class, extracurricular combination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hysics

Key words: enlightenment teaching; interest; Physics Teaching

前言

1 本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到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物理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每一个学生从校园走上各种工作岗位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常常会听到“物理难学”说法,但是他们又向往学习物理,特别是女孩子由于她们相对男孩子来说比较细心,自尊心强,在学习上一直比较优秀,可她们又听到“女生学物理更难”的说法,这时孩子们在心理上存在着矛盾的思想:有点害怕接触物理又迫切的想学习物理。教师在这时充当着启蒙者的角色,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领青少年敲开学习物理知识、技能的大门,克服害怕、畏难心理,能自然地、充满信心地学习物理显得尤其为重要。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八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信心和兴趣是很短暂的,遇到一点小困难,他们就会受“物理难学”说法影响打退堂鼓了。所以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是一个启蒙、导入的时期。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挖掘、课内外实验的开展、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反馈矫正的有效落实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并延续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2 使用好教材这一课程资源

现在我们使用的物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部分比较通俗易懂,每一个现象、知识点和实验都配有插图。物理课本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是学习物理启蒙课的开篇,它的文字表现如同一本科普读物,对要表现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它的标题及各种图景。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能够比较深切地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和自然。

比如对于“电闪雷鸣”简单的解释一下放电现象及避雷针的应用、圆珠笔笔油流动和写字的机制等。让学生体验各种与物理学有关、与技术发明、社会影响等关系密切的现象作为教师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回答,如探究拉链的开启与闭合原因,学生的书包、笔套、衣服上都有拉链,每个人都能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新奇感、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在知识认知顺序上要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我们还可以看到课本中大多的物理规律并不是以现成的文字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实验探究后由学生填写或补充。作为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生活。首先是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经验的联想来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最终得出结论。这样来认知知识内容。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验乐趣,积累学习方法,并且获取知识。当学生在课本上填写规律时,心里装满的是成功的愉悦,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3 发挥好实验这一教学形式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

其次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如“迷你实验室”的演示实验,“实验探究”的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的课外实验等。作为教师以实际行动来抓住实验这一特色,发挥好它在教学中的作用。

正文

作为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着手,这样有利于制订物理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为教学程序提供依据,还能为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提供指导,我准备从以下几个个方面,探讨中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

1.从心理特点着手,引导学生的学习

初中二年级学生正处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成长。在个体发展史上,初中阶段是一个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其身心发展正处于突变状态,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矛盾。而物理学科正是在这一特殊的时期与初中生会面的。很多同学对物理学科的学习都有一种恐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让同学们克服心理恐惧,并喜欢上物理这一学科。

1.1 依据心理特征——好奇心引人入胜,正确认识物理学科

初中生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他们的兴趣广泛,充满幻想,勇于探索。对于物理教师如何想方设法上好第一节课,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首因效应”很重要,班主任老师可先向学生客观地介绍教师的优点,让学生对老师有个良好的印象,教师和学生见面衣着要得体,和蔼可亲,让学生从外表上取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如何上好第一节课,让大家喜欢上物理学科,首先,可以通过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对生活仔细观察和思考能力。物理在大家很小的时期就早已和大家相遇了,只是你并未仔细观察和思考罢了。如一些自然现象,摩擦起电、彩虹、闪电、冬天水结冰、下雪等。让同学们感到物理虽神奇但并不陌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你随着老师一起进入物理世界,你们心中的谜团会一一打开。[1]

1.2 培养个性心理特征——习惯,促进物理学科的学习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物理应该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行为。那么持久的学习行为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涉及到学习习惯的问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习惯是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巴甫洛夫说过,“习惯只不过是长串的条件反射”,其获得、保持和消失都是训练得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良

好习惯的培养。[2]

(1)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物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事每一物,去认真思考和体会,你都会有所发现的。如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在苹果园散步时,看到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这一现象并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

物理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让大家习惯于自己动手,从中学习物理。如在“磁体和磁极”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简易指南针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已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巩固。陶行知说:“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在学习时操作实验,找出规律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制仪器和动手实验,既训练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又增强了自信心,体验了成就感。

(3)要养成学会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物理教学中,在很多时候会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我国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能让许多独生子女体会到集体主义荣誉感。

1.3 培养正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学习动机不明确,认为是为家长而学;第二类,学习是为了争荣誉,免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第三类,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第四类,学习是为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较模糊,属于前两类的较多。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帮他们克服动机上的弱点,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使我们的教学方式从家长、老师要学生学变成学生主动要学。[3] 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是一种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觉动力。物理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物理课程与教学,使物理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从近几年中,很多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要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如安排一些趣味性实验:摩擦起电,筷子

提米,纸盒烧水,吸盘对接,温水沸腾。这些实验易做现象又明显,趣味性很浓。对于不易操作繁杂的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电化教学,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并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电化教学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等方面能发挥明显的优势,它能将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强烈而鲜明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易接受这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好的学习习惯使你享用一辈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你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将心理学中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初中物理有效结合,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提高物理学习成绩的同时,争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1.4 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

(1)有良好感性知识的准备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架构,这为他们顺利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物理能力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触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物理概念,为物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

(2)动机作用显著,使学生感兴趣

所谓“动机”可“动因”,就是唤起学习者行为并导向一定方向的原动力,而引起动机的过程称为动机作用,这里主要指的是内部动机作用,即物理学直接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

2.根据学科难的特点可从几方面着手

2.1 用良好的开端引起兴趣

序言是学生接触物理教学的第一课,不容忽视,应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迈好第一步。要认真准备,充分利用动与静、声与光、电与磁等各种手段,展示物理学的精妙绝伦之处,设疑激趣,力争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本节课可做纸片托水、摩擦起电使塑料匝绳四周飞起、瓶子吞气球、电磁现象等有趣的实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用物理学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的回顾,使学生消除对已有物理知识来源的神秘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懂得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既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也受到物理学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可靠的、精确的、能够重复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因此,了解物理学史可以提高人们进行科学创造的信心和自觉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自然科学有很强的继承性,物理学也是这样。许多科学家就是从对本学科的历史研究开始自己的创造活动的。牛顿说过“如果说我能比别人瞭望的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仅牛顿如此,凡是做出重要贡献的物埋学家都是善于批判和继承的。学习物理学史有助于活跃思想、增强胆识,使学生更自觉地继承前人的事业,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研究。[4]

第三、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动人事迹: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监禁终身;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居里夫人为研究放射性物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爱因斯坦富有批判和怀疑精神等。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不慕利禄,不怕权威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堪为立志振兴中华一代青年的楷模,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科学的顶峰。

第四、我们知道要学好物理,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系统的物理知识,还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而通常的一些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在运用物理学史讲述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介绍各种科学方法及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必将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2.3 培养学生毅力,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毅力无法干成任何事。如引导学生变枯燥乏味的说教为愉快、自觉自愿的接受,寻找最佳切入点非常重要。常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小故事及生平事迹,如伟大的科学巨人牛顿请客的故事,移动地球的阿基米德的故事,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伽利略的故事等,使学生了解古往今来的科学家,都付出过艰辛劳动,但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永久纪念。[6]

在教育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探索精神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对比科学家,寻找周围同学乃至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像科学家那样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毅力培养不仅仅学生需要,老师的毅力更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同学会反映,他们学习上找到感觉了,解决物理问题有思路了,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了。这是物理学习开始入门的迹象。

由于在基础的认知上的差异,有的同学可能是在学力学时入门,有的同学可能要到学热学或电学时才能入门。对此,在明白无误地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外,应有耐心和恒心去培养学生的毅力,以保持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持续而不降温。对于进步大的学生可高标准要求,防止出现松懈情绪。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表扬他们对公式、定律记忆的情况。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可鼓励他们某次作业、作图规范,有意识的暗示他们能学好,莫灰心丧气,老师期待他们的长进。如此反复,在有效提高他们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可引导他们进一步通过勤动手,勤动脑,学好物理。

2.4 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是为了用。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日常说话也会用上物理学名词。某同学打喷嚏连响三声,他们会说这是由于“惯性”的原因。谁的声音大,就说噪音分贝数太高。学生之间有推拉时会说:“请不要对我做功”等。开始把自己与物理知识连在一起,与物理的距离拉近了,这些氛围有点像“英语角”。让学生从课堂走出去,多参加实践活动,创造一种现实学习的氛围,对知识的掌握很有益处。讲透镜成像时,可引导学生观察相机拍摄原理并进行实际拍摄。

讲滑轮时,可组织参观吊车的吊臂结构,请工人师傅讲解滑轮的具体应用。讲温度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请工作人员介绍有关情况及应用。讲柴油机时,可组织参观学校的柴油发电机,并请工人师傅做讲解。使学生感到学习十分有趣也很有用。不定

期的举行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营造学习氛围,还可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不断增长的求知欲。这些活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符合新课标要求,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逐步到物理这样的认识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5 寻找矛盾,解决问题逐步深化学生的物理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犹如教习学生游泳,由浅滩下水,才不至于出现因呛水而终不敢下海的后果,方能实现畅游的目的。因此,寻找知识的浅滩,应是启蒙教学的重要手段。实现由浅入深的教学目的,必须经过一个过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短期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巩固与提高的关系。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大脑所形成的暂时联系是不稳固的,掌握的知识也往往是零碎的、没有完全消化的,必须经过一个适当的、反复巩固的过程。否则,前学后忘,影响进一步学习。然而,采取单调的重复、甚至“死记硬背”来“巩固”已学的知识,不仅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往往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妨碍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不可取的。知识的巩固是需要一定的反复,但绝不应理解为“机械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过程。可借助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知识产生、应用的环境等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寻找矛盾、引导学生解决矛盾是推进学习的一把好钥匙。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物理知识跟日常生活上的感觉有极大出入的问题。如平面镜成等大、正立像与距离无关,学生实际感觉是远小近大。凸透镜成等大实像时,实验中总感觉像小物大。一个不变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应做匀加速运动,而学生感觉不论什么情况下一旦受平衡力物体就应立即静止等。这时候,不应该回避矛盾,或武断地强迫学生记住结论即可,而应分析学生的实际错觉在于认识只停留在片面上,没有考虑产生感觉的条件与物理现象的条件差异。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定得扩大观察视野,弄清物理背景,并且把感觉跟偶然现象分开来。只有这样,得到的知识才能揭示现象的深邃根源,从而有效地揭示客观实际。

3.在课内外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3.1课堂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装水的玻璃,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这样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他们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引导学

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7]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人(入)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3)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①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

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撼动学生的心田。

②在教学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8]

(4)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

生的发展毫无意义,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讲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对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9]

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我们该如何做,以下几点均是:(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学习“声现象”一章前,我提醒学生注意聆听周围声音,并自觉养成对每天的所见所闻作一些简单的记录。这样,学生在平时的观察中,无意之中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为学习新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时,恰巧学校旁边在搞建设,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一上课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近阶段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什么声音?”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回答:”汽车的喇叭声。”“谁说一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现在在上课时有什么感觉?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离校较远的陈超同学抢先站起来说:“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听到汽车喇叭声,上课时使我们注意力不集中。”由此可见,声音的高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遇到这种环境,我们在上课时要尽量能克服它。”“你们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巧妙地联系实际,借景导入课题,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插图中有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描述,自然进入这一问题的学习。课下,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回去搜集有关声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材料,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

(2)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自主创新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实验更是教师的自我表演,缺乏必要的民主氛围;学生之间也是竞争多、合作少,其创造性原则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压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做一些演示实验,还要把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并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时,教师课前布置了有关小孔成像的实验,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评价作品的优缺点,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得到充分参与,努力地构建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激发学生的多方面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由具有直觉逻辑思维性质的“心血来潮”激发出来的灵感,它往往是在热烈的互动氛围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产生出来的,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要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与互动性、激发生动活泼的互动环境结合起来。在自主创新物理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有计划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思维训练,从而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还要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现象,寻找不同的思路。如在“如何鉴别水与盐水”的实验中,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最后列了如下的几种方法1、相同体积,比质量;2、相同质量,比体积;3、同一深度,比压强;4、相同物体,比浮力;5、比较凝固点;6、比较沸点;7、蒸发;8、导电性;9、焰色反应;10、滴加AgNO3;11、用口尝等,然后再由同学们进行讨论分类,结果1、2、3、4属于力学范畴,都是关于密度知识的应用。5、6、7属于热学范围;8、属于电学;9、10属于化学范畴,其中对于第;11、种方法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这样进行比较之后,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演示实验要注重过程教学

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结合新课程的特点,我认为演示实验的创新,主要应突出实验的过程教学,因为过程教学是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纽带,只有搞清了过程,才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实验中,重视过程,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验中应使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要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步出现的现象,留出一定的时间追究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并由学生综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通过把实验过程突出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种“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突出实验过程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就相当于看热闹,只是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已,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进行欧姆定律的教学中,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控制变量法);如何设计实验;实验时需要哪些器材;各器材应如何连接;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如何等。通过这一些列问题的讨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的火花也在其中闪耀。

(5)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这是实现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是学生个体或群体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探索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一些富有创意的物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即是学生的创新过程,所以在物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谈、思、议、练等主动活动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教师“独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根据问题情境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研究物质的比热熔时,启发学生思考,沙子和水升高的温度为何不同?物质温度升高的快慢与些因素有关?我们在实际中应如何控制变量?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既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2 课外如何引导

(1)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生观建立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例如趣味物理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适当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意识,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都较为有利。因此活动课程应与物理课有机结合并渗透其中。通过活动,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0] (2)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

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平行光源、针孔照相机、潜望镜、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能独立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制者、开发者,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真正目标和教学意义,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共同努力、互相交流介绍经验,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物理启蒙教学研究的意义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准备跨入科学与技术大门的启蒙阶段。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从认识的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过度,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启发他们认识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培养起观察与探索的兴趣与能力。

4.1 实践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学生自己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学生自己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本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和探索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品质的养成上存在的问题,找出规律,以理论为引导,探索相关教育策略,为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具有实践价值。

4.2 理论价值

按照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践的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现实性道路。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每个高中的学生 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高中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而且 物理属于比较抽象的科目,存在很多的公式和推理,比较枯燥乏味。很多高中老师通过对相应物理教学方法的总结,逐渐在教学中运用 了教学设计这种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 分析总结出高中物理设计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并对高中物理教 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很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这种较为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和授课的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 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方式和安排。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对物理实验引起相应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观点进 行转变,逐渐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由于新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 运用,以及保障实验课程的安排,作为教师,要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此发展高中物理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不断的提升高中 物理教学的多方面要求,才能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 和人们的需要。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1.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满堂灌的模式,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教学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设计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进行的不同的物理教学设计。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跟家注重学生的自身特征,并根据高中得知识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基础做起,并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设计,最终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而且需要根据高中的物理要求不断的构件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在进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知识的框架进行总结性的设计,并对结构中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断掌握各个知识点,并最终形成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对于高中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通过实际的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将物理和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本质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练习题,应该通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身分析物理的能力。通过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想要实现这种方式,就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融入物理分析的内容,并将目光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中移开,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高目标。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情况的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并提升自身的物理分析能力。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多思考,并以试验带动理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指导了,多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1.演示实验课课有,学生实验细细做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应用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出发,论述了如何在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及如何走出多媒体应用的误区。尤其是阐述了将多媒体课件合理运用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实验复习中,能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让实验教学变的更灵活、更丰富。同时也探讨了应用多媒体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多媒体形象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具有传递、记录、存储和处理加工信息的功能,多媒体是指文字、声音、动画、图形、图像等各种媒体的组合,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交互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课堂上不断掀起小高潮。学生在思维不断的发展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对科学的热爱精神,并得到了“美”的感受,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现在多媒体设备已进入了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学也进入了普及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但是,常规教学也有其特点和优点,也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现将几年来从事多媒体物理教学与常规教学整合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浅谈如下: 一、多媒体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设备未进入课堂之前,我们很多教师都深刻的体会到: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确实很抽象,因此对我们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同时教师也感到比较吃力,虽然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教学效果却一般。如摩擦起电的教学,电流产生和导体导电教学,一些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或太慢问题的教学,一些微观或肉眼看不见的物理过程的教学,磁场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等等。现在,我们有了多媒体设备,这给我们带来了施展教学技能的自由空间。对于上述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吃透,要善于去分析教材和挖掘教材,分析概念的讲解应如何自然地引入与得出,如何把概念和规律讲得形象、直观、易懂,特别是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如果这步做得不够,即使有了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有高超的多媒体技术,也不可能上出一堂优秀的、高质量的课来。 其次,尽可能想办法或创造条件把一些物理概念或规律用常规教学讲解好,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自己对如何教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的更深、更透。最后,对于有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确实对学生来说太抽象难懂了,或在课堂上难于看见或根本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进行的太快的现象。此时恰到好处的借助多媒体,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 如在进行日食、月食形成的教学中,课本上只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出来,不够形象,如果只通过平面图给学生讲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怎么形成的环食,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环食或偏食?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我用Flash软件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 二、多媒体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实验科学,由于中学实验仪器和其他方面限制,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物理现象,如果利用计算机模

杭州市青少年宫硬笔书法启蒙班第一期教案集

杭州市青少年宫硬笔书法启蒙班第一期教案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富阳市青少年宫教学设计硬笔书法 班级:硬书启蒙4班1期 学期:2015年秋季

第1课始业教育、长横 教学目的: 1.进行青少年宫安全学习教育; 2.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3. 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 初步学会笔画长横。 教学过程: 一、对小朋友们到青少年宫学习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教师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书法与写字的区别:书法不仅要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清楚,还要把字写漂亮,有笔锋,有美感。 三、课堂纪律教育 要学得好,就要遵守课堂纪律,安安静静的学。上课还要注意哪些课堂纪律呢 指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进行青少年宫安全学习教育。(完成PPT一半内容) 五、写字姿势与坐姿的教育。

写字姿势不好,不仅难把字写好,更重要的是会造成近视、驼背、疲劳等健康问题,还容易摔倒。因此,要把字写好,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十分重要。 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要端正,头正身直脚放平,两臂斜放桌子上,两肘露出胸离桌。握笔姿势也要正确,三指夹笔,指实掌虚,笔杆后斜,大拇指和食指对握不可互压,离笔尖约2厘米。 六、教学笔画:长横。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讲解笔画顺序(从左到右)。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长横”有什么特点。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长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稍重——行笔轻——收笔重。 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下顿一下,最后向左上回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3456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复兴小学严光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小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一一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

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小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小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小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六篇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六篇 【篇一】 摘要:创新思维成为了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民族要强大就要培养一批具备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而其中最有效的 方式就是教育。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储备人才。 一、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 物理是一门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缜密性。“物理难学”几乎是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事实,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距,拉平学生的实际水平,而是要通过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教学,一方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如:出思考题、提供阅读材料、指导课外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中不要人为的封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和思考,但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揠苗助长”和“抑制生长”都是教学的大忌,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尺度。 二、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为实现创新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首先从教师做起,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创新的教学氛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物理情景和问题,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的进行思考和想象,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等方式,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和猜想的方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前人在创造、发明过程中的经历,让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道路,得到自己的创造经历。例如,牛顿在其他科学家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其中各种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也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思维教育,并在这个内容中渗透一些物理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现象进行科学推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研究方法的领悟,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浅谈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从小学自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自然学科研究的是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其研究对象与小学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因此这就决定了自然课的“教”与“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近几年,我们曾对市区和乡镇几十所小学进行过调查,听过几十位自然教师的课。从整个小学自然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数教师能够把握自然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一是无专职教师。把自然列为“副”课,认为可有可无。让教语文或教数学的教师兼教自然。由于长期无专职自然教师,造成自然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无观察实验。由于教师忙于“主”课教学,便无心也无精力研究自然的教法与改革,甚至不进行观察实验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与操作。三是无正确教法。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意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答案,“教”的枯燥无味,“学”的毫无兴趣。四是无良好效果。由于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用科学的能力,也就不能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虽然靠死记硬背也会得到高分,但这样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则是收效甚微。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未来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一流的基础教育去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种教育必须是以科学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教育。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技术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民族素质的竞争。小学自然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提高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质量,对培养科技人才幼苗,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自然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小学自然的“教”与“学”。 一、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搞好自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和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只有在吃透大纲精神和了解教材编写依据及意图的前提下,仔细分析钻研教材,才能准确把握知识点及重点和难点,自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品质。其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强烈地求知欲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和主要标志。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自然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趣味性,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要教师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正确引导和启发,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地求知欲。 二、搞好观察实验重视技能训练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不进行观察和实验,就不能完成自然课的教学任务。现在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学生与外国的学生相比较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差,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自然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不但要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应亲自参与和感受其经历过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学中不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教具,另一原因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会进行必要的观察实验及操作。为此,我们市教委下大力气在全市各小学进行了教学仪器设备的检查和配套工作,并由我们进修学校负责分期举办全市小学自然实验教师培训班,对小学自然教师及实验员进行了系统地培训和考核。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市小学自然的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促

小学科学教师论文

小学科学教师转岗培训教学论文 科学课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内容提要:小学科学中含有丰富的问题因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极好阵地。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善于发问。 关键词:科学课培养问题意识 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中也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让事实性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我觉得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才能善于发问。 一、“敢问”意识的激起 教育可以成为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创新的坟墓。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疑,就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师长是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1、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环境 有这么一个案例:在上《奇妙的指纹》时,一位教师利用影片《警察的证据》成功地引出了课题《奇妙的指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问题“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奇妙的指纹,大家都先看看自己的指纹是怎么样的?学生在观察完后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的指纹是一条条的”、“我的是一圈圈的”……突然有一个学生说到“老师,我能把指纹印到纸上……”话还没有说完,教师马上问道:“你在回答哪个问题?”这学生被震住了,倒也“识趣”,自己“乖乖”地坐了下去就不再言语了。最终,到下课结束,他都再也没有站起来回答过一次问题。 上面案例中的学生是的如此可怜,他的眼中教师又是多么“威严”。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地方允许再想;不明白的地方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自己要是有错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意见;对一些性格内向、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教师则可到他们的身边去征求问

物理教学类论文题目

附录:物理各类毕业论文题目 二、实验类 1、复摆实验仪的研究 2、杨摸量实验仪研究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0、镜像声波演示装置的设计与制作11、静电起电盘电荷收集装置的研制 12、非平衡电桥在非电量测量中的应用13、载流圆线圈平面内任意一点磁场的测试与理论分析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1、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四波混频特性的实验研究22、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23、如何做好学生分组实验24、如何测定弹簧的有效质量25、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26、固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分析 27、光学谐振腔的优化设计28、对大学物理改革的思考:用电脑模拟实验过程29、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0、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31、光电效应伏安曲线研究32、物理实验对学生科学好奇心的培养33、大学物理实验专题课件研究34、激光全息实验分析 35、设计性实验研究 36、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37、CCD技术及其应用38、考研对我院物理本科教学的影响及对策39、塞曼效应实验研究40、H-D原子光谱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优化41、如何实现电机的变速42、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43、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法类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3、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 4、物理习题隐含条件的探讨 5、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6、高中“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总结 7、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8、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 9、新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分析(择其某一项)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素材研究 11、物理教学中的创造人格培养12、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13、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14、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改革的思考 15、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结构之设想16、现行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评价 17、对高中某一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电磁学,光学方面)18、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19、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比较与评价20、论非智力品质在物理学习中的形成与作用 21、中学物理光电实验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22、中学物理教学中互动作用的深入探讨23、用FLASH制作自由落体运动的课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24、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在物理教学中Powerpoint应用经验及技巧26、如何用Authware互动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7、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28、在中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可行性初探 29、用Flash制作课件效果评析30、Powerpoint物理课件实用性与演示实验剖析 31、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结构分析32、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初三作文之初中物理小论文格式

初中物理小论文格式 【篇一: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 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 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 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 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 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渗入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存在物理学家同学们身边 科学意识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 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 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 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 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 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 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 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 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 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 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2d7151063.html,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8期.邢红军.陈清梅. [2].试论低成本实验在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期.范增.吴桂平. [3].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9期.曾志旺. [4].西藏中学物理教学成就、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民族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李凯. [6].中学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科教文汇》.2009年23期.王杰.尹钊. [8].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12期.张启. [9].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 《教育界》.2015年33期.叶秋香. [10].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现代化的思考与分析. 《教师》.2014年11期.刘连军. 二、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33 作者:李沐东.教育·教育技术学上海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次数:26 作者:吴海荣.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西南大学2010(学位年度)

小学科学电教论文科学课中的电化教学手段

小学科学电教论文《科学课中的电化教学手段》 摘要:电化教育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正确在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电视、收录机、摄像机、数码相机、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电化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环境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主要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的过程的最优化。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办公室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施意见》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内容给了科学的、全面的界定:“在实验中,要巩固和发展以投影和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资源;积极发展计算机教育及辅助教学,推动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实验研究交互网络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进行有关虚拟现实的研究实验工作”。在这个精神中,我们知道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还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一。下面,笔者就这些电化教学手段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实物投影、幻灯 在《科学课》教学中,实物投影、幻灯是应用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 1、将模糊变清晰 如在教学浙教版三下《科学课》中第六单元《物体的热涨冷缩》一课,关于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烧瓶口装上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外面用线做个标记,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瓶内空气逐渐变热,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放开热毛巾,瓶里空气变冷,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且移动距离短,弄不好小水滴会窜出玻璃管外。可以把玻璃弯成“W”或“V”形,这样实际距离长了,就避免了小水滴溢出,将它平放在投影器的工作面上,再照上法实验,实物投影或幻灯放大的图像十分清晰,小水滴在玻璃管里的移动,学生一目了然。 2、将枯燥变生动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激发学生爱自然、学自然的兴趣。但在教学中,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浙教版四下教材《电流》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但没有演示板,如老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或站起来争着看从而影响纪律,或只能凭想象。特别是讲解并联时,学生更是莫名其妙。不如直接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等放在幻灯机的工作面上进行操作示范,把其黑影打在银幕上,使学生直接看到了老师做的情况,简单明了。当然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则效果更佳。 又如浙教版四下教材《磁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示范磁铁性质之一: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示范时如把两辆小车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演示,老师就是嘴里什么都不说,学生通过观看演示,也能知道磁铁的性质了;再如《鱼》一课,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也可把鱼缸放到幻灯机工作面上,(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

初中物理小论文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一次,我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没想到忙没帮成,还帮了倒忙——把胡椒粉和盐混在了一起。哎,这下可完了,盐和胡椒粉颗粒都这么小,现在只有三个办法了:一是耐心地把它们一点一点地分出来;二是把盐和胡椒粉倒入有孔的小盒子让胡椒粉漏出来;三是借助科学的手段来把它们分离。 说干就干,我先采用了第一种方法。 我拿来了两只干碟子.带上一次性手套,一点一点地分。可是才不到两分钟我已手脚发麻,看看碟子,才几个盐巴。我顿时像一只泻了气的皮球,对这一招失去了信心。 第一招不见效,我只好采取第二招。 我把胡椒粉和盐巴一起倒入小盒子,使劲的摇晃,我原先是这样想的:盒子中有小孔,胡椒粉比盐巴的颗粒小,胡椒粉通过小孔漏下来,而盐比胡椒粉大,所以不会掉下来。可是我错了,这种方法也不能使他们很好地分离,不是孔太小了胡椒粉和盐都没有漏下来,就是孔太大胡椒粉和盐都漏下来了。 我们何不用摩擦起电的方法来分离盐和胡椒粉呢?于是我找来了要用的小塑料汤勺,小盘子。 这一次,我拿着小塑料汤勺在衣服搓了又搓,使它能够产生静电,因而达到把胡椒粉吸起来的效果,等到摩擦了一定的时间后,我将汤勺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果然不出我所料,胡椒粉像着了魔似地沾在了汤勺的底部,最后感觉胡椒粉被牢牢地吸在了汤勺上。这真是一个奇迹!我迅速将胡椒粉放在了事先准备好的小盘子里,一边大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原来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因为胡椒粉比盐巴轻,所以就吸起来了!我终于发现怎样将混合在一起的胡椒粉和盐巴怎样分离了! 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一、充分准备,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实验 物理老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性格,清楚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关注每个学生,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实验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实验兴趣,使每个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所得。同时,教师应顾及探究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探究实验、体验实验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产生持久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探究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师还应提供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更多实验来认识规律,了解探究目的,产生较强烈的学习物理的愿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不仅要用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动手操作。探究实验要求我们既要重结果又要重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 二、实验探究中的师生关系 在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若课堂上过于严肃、呆板,学生提不起兴趣,就不会积极参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激情,产生强烈的自信和自尊。因此,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探究实验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或教材只不过创设若干实验的条件,至于如何做实验探索,实验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然后填写数据,这样学生是体验不到探究实验的乐趣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毛皮与胶棒、丝绸与玻棒互相摩擦,再互相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探究前,让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法、步骤及观察目的,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指导学生认识,用毛皮摩擦过的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棒,当两棒相互接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同一种棒接近时,又有什么现象?两种现象一样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如此实验过程和实验目的就明确了,学生能排除其他干扰,很快探究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效果。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教师的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既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和群体的力量,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群体意识。探究性实验时可采用3~5人一组,根据学生的特点,组内分工要明确,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 作者:谢世平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切实带领孩子们一起去领略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呢?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

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二、“电化教学”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

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阆中市千佛镇狮子中心学校王振武 从小学科学新标准来看,小学科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用规律的自然科学,必须从以下几点来考虑才能完成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 我们知道,小学科学是孩子们开始的一门新学科,对小朋友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但是,若这种新鲜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新奇上,老师不及时深化,那么这也将是教学的失败。所以,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导。作为老师而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做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比如以两个小磁铁之间的磁性推动了小木车的快速运动,两个物体的撞击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现场试验。还可以以现实案例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做成动态的幻灯片来宣传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提前预习,鼓励学生课前自己查资料,从而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自然教学新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有一点是从生活走向自然,从自然走向生活。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可以通过自然实验得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通过探索自然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自然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过程,能学会简单的描述所观察自然现象的主要特征,并在其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能及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利用不同渠道收集所需要的科学信息,形成自己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意识,还能从自然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设计实验,或者根据课外的资料,来模拟自然实验过程,加强学生自然实验动手能力。并且教师完全可以鼓励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小课题研究”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精编版

“小课题研究”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内容摘要] 纵观现在的小学科学课教学,科学教师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值得我们剖析和思考,如教材内容容量大,教学时间紧等状况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造成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不深入,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小课题研究作为科学课教学的生长点,从教材内容延续的小课题研究,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小课题研究,学生自主选择的小课题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实践探索 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改革,科学课来到我们的课堂。经历过课程改革的科学课教师都需要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深刻地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并能在教学中生动地践行新课程的先进理念?《科学课课程标准》指出:“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共处”。 寻寻觅觅——我们的科学课如何教 纵观现在的科学课教学,我们遇到了尴尬,一些实际情况值得我们剖析和思考: 1、课堂不自由。这既来自教师又来自学生。科学课教材从表面上看内容不多,教学时间很宽裕,而实际上其含量非常大,内容方面以五年级下册为例,共四个单元39课,这39课中有47个观察类、实验类、调查类等研究课题,其中包括10个演示、33个分组、4个学生个人实验和调查专题,而且有些研究活动跨越时间长,甚至一个学期都无法完成,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课堂时间显然不够。由于教学时间的仓促,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造成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不深入,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教师难作为。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课教学中,教师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行操作,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也非常简单,主要在教学中碰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后,小组协作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困难和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似乎对这样较雷同的活动失去兴趣,活动参与率低,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3、目标难落实。《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使我们科学教师明白教科学不能像上自然课那样教结论、教答案,而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既学会科学知识,又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没有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便不能完成科学课赋予我们科学教师的使命。 这需要我们更多考虑革新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科学知识不可能都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有时需要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探究活动。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能充实学生的科学生活经验。所以必须打破课堂常规的束缚,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正如《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在千寻万觅中,我们终于找到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生长点:小课题研究。 上下求索——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之路怎样走 小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来研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测量、搜集文献等手段,获取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材料,运用实验验证等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小学生通过自主选题、主动实践,主体探索、积极思考等方面的锻炼,完成对小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