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

推进赣南苏区全面振兴和跨越式发展的

纲领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宣讲参考提纲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时刻,在纪念建党91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务院于2012年6月28日发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是赣南苏区人民几代人、数十年孜孜以求的梦想,是918万赣南人民翘首以盼的大事、喜事。

《若干意见》得以顺利出台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为了推动《若干意见》的出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间浸透了市委主要领导文清书记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若干意见》全文约1.2万字,除引言外,包括11章,45条。《若干意见》绘制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是赣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赣州亘古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必将开启赣州未来发展的新纪元。《若干意见》对赣州跨越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指导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家要深刻领会,深入学习,通过学习充分挖掘《若干意见》的政策内涵、扩展政策的容量、放大政策的效应。

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过程和重大机遇

(一)《若干意见》出台的主要背景

赣南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目前还存在着特殊困难,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这“四个特殊”是《若干意见》出台的总体背景。

1、《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对赣南苏区特殊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若干意见》开门见山地提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赣南苏区的特殊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2)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3)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4)是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2、《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对赣南苏区特殊历史贡献的真情回报。

《若干意见》在第一条明确:“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突出表现在:(1)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优质人力资源支持。据史料记载,赣南苏区240万人中有33万参加红军、60余万支前参战,很多家庭是“全家革命、满门忠烈”;在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有3名赣南籍将士倒下;赣南有名有姓的烈士10.82万人,分别占全国、江西省革命烈士总数的7.5%、43.8%。(2)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了巨大的物质资源支持。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人民购买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公债368万元,占发行总数的76%,加上随迁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直属瑞金支行2600万元存款,两项折现银价高达1500多亿元;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南人民为支援国家建设不遗余力、倾心奉献,1949年以来共调出木材2450万立方米,输出钨精矿130万吨和25万吨稀土。

3、《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对赣南苏区特殊困难的体察入微。

赣南苏区的特殊困难突出表现在:(1)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现在赣南苏区的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至四成。赣州国土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0.41%、0.68%,但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国的0.28%、0.15%,全市财政支出中三分之二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2)是全国比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比其他一些贫困地区还要贫穷。目前,赣州18个

县(市、区)仍有国定贫困县8个,省定贫困村1119个;10个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11个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县。

4、《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中央对赣南苏区特别的关心关怀。

《若干意见》得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台,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关心和支持。去年底以来,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就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问题作出了13次重要批示。其他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对此也作了重要批示。一些中央老同志心系赣南,情倾老区、鼎力玉成。体现了中央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作为新一代苏区儿女要永远记在心上,赣南人民应该永记党恩、永铭党情,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二)《若干意见》出台的主要过程。

《若干意见》的出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酝酿阶段: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从2010年11月19日,市委文清书记在向省委苏荣书记汇报工作时提出,恳请省委、省政府尽快启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县发展振兴规划工作,到2011年11月上旬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若干意见》的酝酿阶段。

启动阶段: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2月。文清书记亲自部署正式启动了对赣州市情的全面调查,开展了贫困状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66个专题调研,形成了《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到2012年2月中旬文清书记主持召开了四届市委第十四次常委会,组建驻京工作组等机构,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工作。

出台阶段:从2012年2月到2012年6月。2012年2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带领调研组到赣州调研,4月10日-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同志率领国家42个部委149名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我市实地调研。5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代国务院起草形成《若干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并发函至53个国家部委征求意见,6月14日正式呈报国务院,2012年6月28日《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回顾《若干意见》出台的过程,可以感受到《若干意见》来之不易,过程艰辛。

苏区振兴发展,整个过程体现了艰难、艰辛、艰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是一件通天大事。说它是通天大事,一是人民的事情大于天;二是顶层设计,它是国家战略;三是只有国家最高层领导审批后,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赣南仅仅是一个设区市,要做好这通天大事,难度可想而知。《若干意见》涉及几十个部委,他们都参与了调研,都必须签署意见。所以,《若干意见》从起草报告,到专题报告、调研报告、意见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定稿,到上会研究,再到最后批准,真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锤百炼。所以为了争取说服部委这些同志,争取多给一些政策,多给一些好的政策,市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领导和部门及县(市、区)的同志,反复上门汇报、沟通、陈请,与国家部委开展了数十次高密度、大范围的对接,特别是当一些影响重大的政策被卡住时候,心中的那份焦虑、急躁,简直无法言状。“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这其中的艰辛,才能切身体会到这份政策的沉甸。在北京汇报和对接过程中,有的国家部委的领导不在,我们的同志就在部委门口蹲守;有时国家部委领导忙于事务,我们的干部就在其办公室坚守,直到见到部委司局领导乃至处长为止,从不轻言放弃,确实是非常艰苦、艰难、艰辛。国家部委领导认为不可能办成的事项,我们的干部能坚持不懈地解释汇报,全力争取。在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列财政专项和对口支援等重大政策争取中,文清书记以其过人的胆识、智慧和毅力,千方百计,百计千方,终于使几个关键部门形成共识,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与支持。《若干意见》能顺利出台,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的同志、县市的同志,包括赣州的一些老同志,都为这个《若干意见》出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回顾《若干意见》出台的过程,其间经历了无数的工作,有4项工作值得一提。

一是文清书记为《若干意见》出台做出的杰出贡献得到省委的高度肯定。省委主要领导指出:没有文清书记对市情的准确分析,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和勇于担当的优秀品德,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若干意见》。

二是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在北京举行,引起中央高层和媒体关注。“ 80周年座谈会”和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为苏区振兴发展定了基调,国家各部委正是根据这个批示正式拉开了《若干意见》制定工作的序幕。

三是国家发改委牵头抓总作用不可或缺。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国家发改委对苏区老区人民这种情感,没有这种关怀,《若干意见》肯定不可能这么快顺利出台。

回顾《若干意见》出台的过程,它是多方努力共同推进的结果。

一是中央高度重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央和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及有关省市积极响应中央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的号召,大力支持赣南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大批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赣南苏区的经济快速增长,为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启动后,在较短时间里,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13次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省委书记苏荣同志曾13次亲临赣州考察调研,并多次强调“没有赣州的小康,就没有江西的小康;没有赣州的现代化,就没有江西的现代化”。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同志到江西工作不到1年的时间,就先后5次到赣州考察。在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苏荣书记、心社省长数次赴京或致信,专门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高位推动。特别是在《若干意见》征求部委意见过程中,苏荣书记、心社省长连省党代表会议预备会都没有

参加,专赴北京统筹调度、奔波操劳。许多省领导和省直部门的同志积极帮助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对《若干意见》的出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国家部委倾情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倾力支持,主任张平同志、副主任杜鹰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以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把帮助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为开年的一件大事来办;并牵头会同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协同研究制定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意见。同时,各部委领导和有关司局长均表示尽全力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今年4月1O日至16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由国家发改委杜鹰同志任组长,牵头组织42个部委149名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我市实地调研,带着感情倾力支持。通过实地调研,国家部委进一步了解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实情,看到中央苏区人民群众虽然生活困难,但仍然记着共产党好,部委的同志深受感动,纷纷慷慨捐助,有的人把身上带的钱都捐光了,甚至打电话叫家里汇钱过来。

四是市委卓有成效地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一届市委敏锐地把握住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机遇和新趋势,并把它与赣南苏区这一最大政治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全力推动赣南苏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同志,带领市委一班人,不畏艰难、呕心沥血,几乎调动和利用了自己在北京积累的、所有的人脉资源和关系,全力推进《若干意见》的出台。体现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鲜明的执政风格:

第一,体现了造福于民、实事求是的态度。态度决定高度。文清书记在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这一事业中,秉承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高度统一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充分地肯定在历届市委的领导下,赣南苏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赣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文清书记

就此亲自点题,组织撰写《赣南苏区经济社会情况调查报告》,这为争取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第二,体现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气魄。一个人的气魄源于心底无私。俗话说,无私才能无畏。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促成赣南苏区振兴上升国家发展战略,许多人一开始都认为胜算不大,一些人甚至连想都不敢想。事非经过不知难,虽然赣南有特殊的贡献,具有特殊的地位,存在特殊的困难,需要特殊的帮助,但要争取中央的支持还需要特殊的气魄。如果没有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气魄,是断然出台不了如此高质量的《若干意见》。一个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说,一个地级市能拿下如此“含金量”的《若干意见》,是通天之人做出的通天之事。

第三,体现了非凡智慧、百折不挠的谋略。《若干意见》出台的过程,是市委充满高超智慧的过程,是市委领导,尤其是文清书记百折不挠,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要具有战略家的智慧和韬略,靠蛮干是不行的。要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顶层设计”,不经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是难于达到的。当《若干意见》出台后,有一位资深政要评价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能上升国家层面的战略,确实是“非常人之功”,“文清书记真不简单”。

第四,体现了巧用沟通、亲力亲为的品格。从2010年10月开始,为了促成《若干意见》的出台,市委在文清书记的带领下,进行了系统设计:从农村“三送”,到城市“三治”,再到机关干部“三治”;从“两红”人员补助,到“苏区革命传统展”,到80周年的纪念大会,再到《若干意见》的出台,等等。文清书记自始自终躬身亲为,深谋远虑,知难而进。作为一名省级领导干部,一位“进口”老表,数十次亲自赴京拜会国家部委,数次向中央领导专门汇报。经常放下身段,为民呈请,反复沟通,从国家部委的处长、司局长到部委领导,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向他们介绍情况,终于促成了《若干意见》的出台。作为一个地级市在短短89天内

能争取一个含金量这么高、支持力度这么大、全面系统的政策文件,是百姓之幸、人民之福。有一名记者说,赣南人是幸运的,赣南人是有福气的,这“幸运”“福气”,我们要感党恩、铭党情,要铭记为我们赣南人民谋福祉作出贡献的同志。

(三)《若干意见》蕴含的重大机遇

重大战略决策,往往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若干意见》的出台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支持是全面性的、全方位的,不仅给了真金白银,而且给了重大政策。史文清书记在全市三级干部会上指出: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视点,充分认识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深远意义。

1、《若干意见》为进一步促进思想大解放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若干意见》中,分量最重的支持之一,就是赋予了不少试点试行、试验示范和探索的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勇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同时,这一《若干意见》的出台,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它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乃至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搅动思想、开动脑筋,更加自觉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求科学发展、振兴发展的新跨越,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若干意见》为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对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发展来说,体制机制的优势是最大的优势。《若干意见》给予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如支持赣州发展成为较大的市,依法享有相应的地方立法权,为创新体制机制提供法律保障,这个权力可以说够威够力。再比如,《若干意见》提出设立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鼓励在金融、投资、土地、工业园区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政策探索,这必将为赣州振兴发展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注入强大发展活力和动力。

3、《若干意见》为构筑开放大平台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赣南是江西对接珠三角、闽三角、台港澳地区的桥头堡。《若干意见》从国家战

略层面,明确提出了: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鼓励开发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推动“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建设、推进未设立开发区的县(区、市)设立产业集聚区、支持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赣粤闽湘边际区域性金融资源共享机制等。这些都是赣南对外开放的大平台,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载体。总之,《若干意见》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强与珠三角、闽三角、台港澳地区的经贸联系和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大的平台,为扩大开放、提升开放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

4、《若干意见》为改善发展条件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的一大瓶颈。《若干意见》突出提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支持。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大幅提升区位优势,形成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5、《若干意见》为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若干意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为多年来我们想解决但又无力解决的突出民生问题,如解决农村大面积危旧土坯房改造、饮水安全、通路通电以及“两红”人员生活困难等创造了条件。这既有利于整体改变赣南苏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广泛凝聚苏区人民振兴发展的民心民力。

总之,《若干意见》的出台,将为赣南苏区发展带来金灿灿的机遇,同时也增添了沉甸甸的责任。一定要把握好《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做好《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

《若干意见》2-10章讲的是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其中,3-9章讲的是振兴发展要完成的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2-10章是文件主体部分,文件的精华和核心集中体现在这里。粗略统计,这9章共有40条。这40条,条条都是“金条”,字字都值“千金”。下面,主要

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解读。

(一)《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对市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全面肯定和升华

《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要总体把握的要求。

1、《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将赣州市委提出的“四大理念”和“四化战略”上升到了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层面。

《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回答了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要“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将市第四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四大”理念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四化” 战略得到了充分体现,表明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发展战略上升到了促进赣南苏区振兴的国家级战略层面,有利于赣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若干意见》的基本原则充分突出了赣南苏区的历史地位。

争取国家加大对赣南苏区的支持和帮扶力度,是市委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的初衷。这一战略意图在《若干意见》的基本原则中得到确认。《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作为第一原则。为什么“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情况特殊:具有特殊地位,面临特殊困难,所以,需要特殊的关怀和特殊的政策。为此,《若干意见》强调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重点,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

二是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重点支持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去年底以来,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同志分别就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赣南苏区

目前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应予特别支持。此外,其他一些领导同志对此也作了重要批示。

三是赣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推动《若干意见》出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国家部委对赣南苏区的理解和倾力支持。

3、《若干意见》的战略定位是对赣州发展定位的提升。

《若干意见》明确了赣南苏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两区一枢纽”和“三基地一屏障”的战略定位,即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这五大定位,是对赣州原先发展定位的提升,体现了“高准实”的特点。所谓“高”,就是立意高,站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定位;所谓“准”,就是清晰、准确地界定了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所谓“实”,就是符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实际。这五个定位,每一个定位都是一个落后地区按常规难以做得到的,但通过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是能够实现的。

4、《若干意见》的发展目标是对“两个发展”要求的丰富和发展。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两步走目标”,即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若干意见》对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跨越发展的要求,将赣州发展的主基调由“两个发展”上升为“三个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这是《若干意见》的中心思路。

(二)《若干意见》的重点任务突破了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难点、节点问题

《若干意见》3-9章讲的是振兴发展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一系列重大举措。制约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最为突出的难点、节点问题表现在:民生问题突出、农业基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社会事业滞后和体制机制不活等七个方面。《若干意见》针对这7个方面的难点、节点问题,一一进行了突破。

1、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

《若干意见》强调要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农村危旧房改造、饮水安全、电网和道路建设、特殊困难对象生活等5个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振兴发展的积极性。具体地有4个内容:

第一,要加大土坯房改造力度。

土坯房改造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据调查,目前,赣州有171万户农户生活在农村,其中有69.5万户农民住在土坯房里,占农村总户数的40.6%。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在赣州调研的时候,看到许多群众解放都60多年了,仍住在阴暗危旧的土坯房里,心里很受震惊。因此,《若干意见》把“加大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臵于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首位。

省委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确保2015年赣州率先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任务,确保省级配套资金到位”。前不久,7月27日市土坯房改造动员大会,市委研究决定今年要完成10万户的改造任务。随着《意见》的实施,土坯房改造也必然要提速,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得到好处。

第二,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人不吃饭可以活20天,但不喝水只能活7天。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不容乐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饮用水监测指标会更加严格,加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合格率将会下降,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将会有新的增加。所以,《意见》提出2014年底前解决赣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

题;

第三,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

现在不少农村家庭已拥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但因为不通电或电压低,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洗衣机成了装米杠、冰箱成贮藏柜、电视成了摆设。所以,《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底前全面解决赣州市部分农村不通电或电压低问题”。

第四,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

赣南苏区是全国的优抚大市,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困难,一直是赣南苏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

《意见》讲的“特殊困难群体”主要是指,革命烈士遗属,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子女、红军失散人员遗属(简称“两红”人员遗属),老复员军人遗孀等特殊对象(简称“三类特殊对象”),且未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待遇人员。据统计,全市共有革命烈士、“两红”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及其遗属遗孀104477人,其中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待遇的7388人,占总数的7%;没有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待遇的97089人,占总数的93%。《意见》提出要“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

2、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振兴发展的突出位臵。

赣南苏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720.46万人,占总人口的79.43%,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赣南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农业产业仍然落后,农村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仍然困难,“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

《若干意见》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臵,打牢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若干意见》提出了三条重大措施:

第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第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第三,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振兴发展的支撑要素。

基础设施滞后,一直是制约赣南苏区发展的重大瓶颈。以交通为例,千百年来,赣南的兴衰与交通条件休戚相关。在以河道交通唱主角的唐宋时期,赣州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但到了近代,随着海运的发展,特别是京广铁路的开通,赣州沦落为一个偏僻小山城。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相继通车,赣南经济发展又有所改观。因此,《若干意见》突出提出,要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支持,增强振兴发展支撑能力。

第一,必须大力发展交通,重点要加快建设赣州综合交通枢纽。

赣州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交通要道,已有2条铁路--京九、赣龙等铁路,赣韶铁路在建;有4条高速公路--大广、夏蓉、济广、石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有1个4C级机场,具备“铁公机”三种交通方式,具备建设交通枢纽的条件和优势。但赣州还没有高铁、没有大吨位水运等运输方式,货物通达,人流通行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至今,赣州还没有一趟南下的始发列车。人们出行不方便。

所以,《若干意见》提出了包括了铁路、公路、机场、水运等一系列重大项目。

第二,必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赣南能源建设长期滞后,能源保障能力十分不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大。在广大农村,停水停电仍是“家常便饭”,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面对当前大好的历史机遇,要用好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要加强支撑能源点建设,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推进重要电力通道建设,提高电网保障能力;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油气煤综合供应保障能力。

第三,必须高度重视水利建设。

要借《若干意见》出台的东风,加快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镇防洪标准;开展上犹江引水等水资源配臵工程前期工作,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快章江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逐步扩大赣南苏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覆盖面;将一般中小型灌区新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中小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纳入中央支持范围;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4、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振兴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个人要在社会立足,得有一技之长;一个地方要发展,得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后发展,其根源在于产业的欠发达、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增强赣南苏区自身“造血”功能,是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根本依靠。怎样促进赣南苏区产业大发展呢?《若干意见》提出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矿产业、先进制造业、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以及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

第一,要推动优势矿产业的发展。

《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按照国家稀土产业总体布局,充分考虑资源地利益,在赣州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赣州组建稀土企业集团”这条政策来之不易。为了保护稀土这一宝贵的战略资源,国家准备在3-5年内将全国的稀土产业进行整合,最后保留少数几家企业集团。因此,为了争取南方稀土集团的落户,广东、湖南、广西、四川、江西都使出了18般武艺,打得难解难分。所以,《若干意见》几经反复,最终明确“考虑资源地利益,在赣州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第二,要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支持国内整车企业在赣州设立分厂”、“支持军工企业在赣州发展”,这将极大地提升赣州的制造业水平。

第三,要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包括要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赣南苏区红色景区的质量;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公务员培训基地,集中发挥革命旧居旧址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等。

第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大幅提升赣州商务环境。同时,扶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等生活服务业,努力建设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第五,要积极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调整行政区划,增设市辖区,推动赣县、南康、上犹与赣州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科学规划建设章康新区,扶持瑞金、龙南次中心城市建设”。《若干意见》出台,将大大加快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改变江西南部广大区域没有大城市带动的状况,推进赣南城市化进程,推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5、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前提。

生态良好是赣南苏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若干意见》把赣南苏区定位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既是对我市生态环境的肯定,同时是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

赣州长期以来对钨和稀土的开采,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留下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调查,全市共有废弃稀土矿区302个,尾砂(废土)累计积存量达1.91亿吨,毁坏土地面积达97.34 km2。《若干意见》提出“编制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完成赣州市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我们可以将一些项目进行打包,尽量多争取国家的专项资金。

6、把发展繁荣社会事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

《若干意见》针对赣南苏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比较落后,历史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赣南苏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非常明确具体。

另外,《若干意见》在“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这一条中,特别提出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这是对赣州工作的高度肯定。

7、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振兴发展内在动力。

《若干意见》在这一块提出了不少吸引眼球和有含金量的举措。

比如,“支持赣州发展成为较大的市,依法享有相应的地方立法权”。所谓“较大的市”,就是拥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权的城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都在此列,另外经国务院单独批准,也能成为较大的市。目前,我国有49个较大的市,1994年后国务院未再审批较大的市。赣州如果发展成为较大的市,依法享有相应的地方立法权,将有利于赣州更好地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推动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污染赔偿、山地开发、旧矿区的尾砂和规范果业开发等方面有序发展,这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有好处。

再比如,“在条件成熟时,在赣州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按程序申请设立赣州综合保税区”。这句话措辞比较严谨,咋一看感觉支持的力度不够,仔细分析,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项政策的要求之高、标准之高,就是说赣州暂时还不具备申请条件,但是国务院也给了赣州较大的空间,体现出了政策的支持力度。综合保税区在保税、免税、退税以及通关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其作为独具政策功能优势的产业发展平台,对提升赣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能力,整合赣州口岸功能等方面会产生重要影响,必将整体提升赣州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

上述7个方面,内容丰富、政策具体、含金量大,要认真分析研究,

充分挖掘政策潜力。

(三)《若干意见》的扶持政策为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若干意见》针对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特殊困难和问题,给予了特别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包括“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9大内容,是《若干意见》的核心内容。《若干意见》的扶持政策从特点来看突出“三个化”:

1、政策条件“西部化”。

《若干意见》提出“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这是分量很重、力度很大、内涵十分丰富的一条政策。它把处于中部地理位臵的“赣州”,在政策条件上全面“西部化”。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此外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吉林延边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根据国务院《若干意见》的精神,“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主要是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文件,主要落实的政策包括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投资补助、税收优惠等各项政策,其中还涉及到国家规定的省级配套政策。

在2007年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有关政策中,国务院确定中部六省中243个县(市、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江西省有41个县(市)列入“比照”范围,我们赣州有赣县、上犹、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等10个县(市)。由于“比照县”得到国家更大扶持,所以,“比照县”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与“非比照县”比差距明显缩小。总体来看,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比照县”发展快于“非比照县”。

“比照县”与“非比照县”比较,经济发展加快,生产总值增速快1.2个百分点, 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比“非比照县”高5.1个百

分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快1.5个、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5.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快1.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快0.4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快5.5个百分点;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4.1个百分点。

二是“比照县”发展加快提速。“比照政策”实施后,“比照县”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加快,与政策实施前相比,生产总值增速快3.6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6.0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快7.3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快23.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快7.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快15.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加快8.3个百分点。

三是“比照县”与“非比照县”的差距在缩小。总量指标差距缩小,“比照县”生产总值与“非比照县”之比,由2007年的95.5%上升至2011年的99.8%,提高4.3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之比,由69.6%上升到73.2%,提高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之比,由46.3%上升到54.5%,提高8.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之比,由54.0%上升至56.6%,提高2.6个百分点;出口总额之比,由34.6%上升至40.4%,提高5.8个百分点。

这三个特点,充分显示出“西部政策”的威力和效应。所以,“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是《若干意见》中极具含金量的一项政策。赣州各县(市、区)全部纳入其中,将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投资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中,大大受益。

总之,西部大开发政策,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需深入研究、准确把握。

2、政策待遇“特区化”。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为了支持经济特区的发展,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才等一系列政策上给了特殊的待遇。如今《若干意见》为赣南苏区量身定制了特殊政策,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对口支援等8个方面给予了赣南苏区系统的政策支持,使处于中部地理位臵的“赣州”,完全享受到了比当年特区更优惠的待遇。

如《若干意见》提出“加大中央财政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据了解,近几年中央财政对部分区域性规划(战略)单独给予了一定额度的补助资金,如海南国际旅游岛每年补助10亿元(一定五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每年补助6亿元(一定五年),此项资金属由地方自主安排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赣州也积极争取能获得中央财政给予财力补助支持。

又如,《若干意见》指出“支持化解赣州市县乡村公益性债务,将公益性建设项目国债转贷资金全部改为拨款”,这是解决赣州部分历史债务问题的有力举措,有利于赣南苏区在振兴发展征程中轻装上阵,有利于赣州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和乡村经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再如,〈若干意见》在国土资源方面提出“支持赣州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相关指标单列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特点和亮点可以概括为:倾斜指标、支持试点、鼓励创新。

《若干意见》还提出“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赣州18个县(市、区)的机制,加强人才、技术、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对口支援。鼓励和支持中央企业在赣州发展,开展帮扶活动。”对于促进我市扶贫开发,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这些措施和政策效应的释放,必将推动赣州经济加速腾飞。市有关部门曾经做过测算,赣南苏区要在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几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需要达到17%左右(全国GDP增长速度按7%计算),相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要分别要保持25%、17%、18%的年均增速。如果没有《若干意见》,这样的增速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3、政策主体“赣州化”。

西部大开发政策框定在赣州市范围整体执行,明确为赣州单列独享。《若干意见》全文有99处提到赣州,其中,“扶持政策”这一章就有9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