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背景、内容;了解新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

从孙中山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学习他的坚强不屈,屡挫屡奋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

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作用。

难点: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课前自主学习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维护或基本保持的前提下提出,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创立同盟会,阐述三民主义:

(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中提出同盟会“”,并在《》上,将其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内容:民族主义指“ ",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

“”。

(3)评价:“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暮国林肯的“”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建立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它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1912年,领导制定并颁布《》,对建立制度、反对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2.捍卫民主共和政体:

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领发动:、、和两次,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必须寻求新的救国途径、新力量。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与帮助;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决定吸收若产党员加入以改组国民党。

2.新三民主义:

(1)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实际上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权主义指;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的政策。

(3)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情景激疑

蔡元培曾为孙中山写过这样一幅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其中的“三民”就是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知识归纳

1.背景

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4.三民主义的评价

典型剖析

【例1】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 )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变式训练1】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比较,其进步意义体现在 ( )

A.国家的阶级实质 B.国家的政治体制 C.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D.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知识点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情景激疑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

典型剖析

【例2】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 ( )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它没有提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C.它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它没有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变式训练2】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人,下列关于他的伟大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B.领导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C.不断发展革命思想和革命主张 D.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知识点三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

情景激疑

孙中山说过,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后来孙中山怎样抓住“苏俄这根稻草"实现一生中伟大转变的?

知识归纳

1.背景

3、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4、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1)进步意义:

(2)局限性: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答案

知识点一

1、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

2)经济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影响,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3、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4、(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3)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例题1 B

知识点二

(1)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3)1912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4)《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春颁布,其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例题2 C B

知识点三

1、(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改组国民党;

(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广州)。

3、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A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B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4、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5、评价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小结:孙中山一生的两次转变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B 20世纪20年代,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教学过程 导言分析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导入新课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讲授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原因: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3)社会现实:救国探索不断碰壁。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4)思想基础: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言分析】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导入新课】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继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然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对于孙中山先生很多称谓: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清朝统治被推翻C .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2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俄国D.日本3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C.武昌起义时期D. 兴中会时期4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①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的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③都正确 C.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6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 D.①③④7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C.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D.民生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8 .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 .三民 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D.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9 .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A .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 .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10 .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A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高中历史 第16课《三民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一)历史背景: 1、政治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2、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危机时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主观努力: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国外,一边学习资产阶级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在《民报》的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内容:

3、评价:积极:①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这就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注意——辛亥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双半社会的性质。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 三、发展:“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 1、条件: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 ③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④孙中山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 2、提出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党一大宣言》内容: ①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②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对比 ①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D)。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C)。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解析:兴中会是在檀香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光复会、华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BC)。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解析: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A)。 A、兴中会的成立 B、1895年广州起义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D、《革命军》发表 7、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P60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8、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 ①民主②民生③民族④民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9、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 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10.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p72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二、多项选择 1、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先后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ABCD)p6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知识精测】 (总分6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 提出了三民主义 B. 倡导了三大政策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主张“平均地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倡导了三大政策,实现了伟大的转变,这是为了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 也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安徽省芜湖市2017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高考模拟)文综历史题)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 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 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 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 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 【答案】D 3.(山东省莱芜市2017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

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选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选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B选项错误;C选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故选D。 4.(湖南省衡阳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A. 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 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 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 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答案】B 5.(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考试历史试卷)“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 A. 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 B.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 D. 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 【答案】C

2019年高考历史终极模拟卷(3)

2019年高考历史终极模拟卷(3) 1、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 2、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 ) 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3、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 A.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B. 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 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 D. 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4、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而才(财)不可胜用矣。” 据此可知,唐甄( )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谴责中央集权统治 C.主张发展自然经济 D.要求减少政府束缚 5、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矮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己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臣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6、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16课 三民主义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⑵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⑶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这一思想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旗帜;⑷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1、20C三位伟人三次巨变: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⑵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⑶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20C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⑴三民主义、⑵毛泽东思想、⑶邓小平理论、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⑸科学发展观。 ★有人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分别把苏联搞僵了、搞死了、搞垮了。 第16课三民主义 【课前导学】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把握四点 1、时代呼唤:辛亥革命前先进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都行不通。 2、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①上书李鸿章遭到冷遇;②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③发动广州起义失败。 3、基本内容:①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②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解决土地问题。 4、评价:①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②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把握两点 1、民主革命和进程进展: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失败。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把握两点 1、原因:①三民主义指导下革命活动教训;②苏俄和中共的帮助;③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内容、影响及评价:①影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发展。②评价: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在理论、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整合拓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改变社会现状的方法:先采用和平手段,后毅然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列宁《四月提纲》提出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七月流血事件后才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知难行易”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2、《时局图》:⑴绘制者:革命党人谢缵泰;⑵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历史网给大家整理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阅读。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 卷,第234 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 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 1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一①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②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研究政治革命的工夫,煞费经营。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③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二④关于民权一方面的方法……第一个是选举权。现在世界上所谓先进的民权国家,普遍的只实行这一个民权。专行这一个民权,在政治之中是不是够用呢?专行这一个民权,好比是最初次的旧机器,只有把机器推到前进的力,没有拉回来的力。⑤现在新式的方法,除了选举权之外,第二个就是罢免权。人民有了这个权,便有拉回来的力。这两个权是管理官吏的,人民有了这两个权,对于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一面可以放出去,一面又可以调回来,来去都可以服从人民的自由……国家除了官吏之外,还有什么重要东西呢?其次的就是法律。所谓有了治人,还要有治法。⑥人民要有什么权,才可以管理法律呢?如果大家看到了一种法律,以为是很有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决定出来,交到政府去执行。关于这种权,叫作创制权,这就是第三个民权。⑦若是大家看到了从前的旧法律,以为是很不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去修改,修改好了之后,便要政府执行修改的新法律,废止从前的旧法律。关于这种权,叫作复决权,这就是第四个民权。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的民权;能够实行这四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文讲演、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民权主义》1924年版 ①指出了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实现民权主义;②指出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不能只靠民族革命;③表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有双重意义,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政治革命的结果;④⑤⑥⑦阐述了民权的内涵,即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并指出只有真正实现这四种权利才是彻底的直接民权。两则材料展现了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逐渐具体和深入,关于民权主义的内涵变化也是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集中体现,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进行简要评析。 第1页共1页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拓展2]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由此导入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1)各种救国方案屡屡失败:如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失败等。 (2)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时局图》的含义。 P 7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优质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 【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中国民主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框架 二、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悠久。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继,更不像古希腊、罗马文化那样中经蹂躏以致荒芜。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从孔子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而依然生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一个帝国。” 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中国步入封建社会,至1840年鸦片战争,经历了漫长的2300多年,中国封建制度经历了由先进到落后,而封建社会也就随之经历了由昌盛到衰落的过程。具体而言,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1838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并于12月任命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 ①1840年6月英国乔治?懿律率领“东方远征军”抵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签

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也叫《江宁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了割让的先例。 赔款2100万银元。 ②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开了 协定关税的恶例。 ③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图谋扩大已取得的侵略权益,遭到清政府的拒绝,继而在美、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8年5月28日:中俄《瑷珲条约》 俄(6.13) 美(6.18) 1858年6月先后与签订《天津条约》 英(6.26) 法(6.27) 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知识梳理】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4)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因素:孙中山个人努力。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上书改革: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了冷遇。从此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2)成立团体: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3)发动起义: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 (4)组建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大主义(2)评价: 进步性:①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具体表现为: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维护民主共和: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但均告失败。这说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一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组;二是建立革命联盟。(2)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及评价: (1)中国的召开:1924年1月广州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并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①新民族主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族,一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一种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国家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一切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新民生主义也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耕者有其田”。 (3)评价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重难点释疑】 一、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二、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1.不同:①内容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孙中山(1860-1925)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作为战斗指导思想。 最近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得出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一、民族主义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的中心是反满,实行民族主义。“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口号。 “血统和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余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者,杀无赦。汉人有为满洲作汉奸者,亦如之。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靼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要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汉族政权,可见孙中山的旧民族主义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旧三民主义在一定时期内有着一定的战斗力,而以“三大政策”为其灵魂指导的新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在对内对外方面的主张就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了。首先,“反满”的重要任务为“反对帝国主义所代替。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以自由独立于世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多数之民众,其目的

在于使中国民族获得自由独立于世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反外帝国主义而已等。 二、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赋予民主革命以比较完整的意义,成为民主革命更为正规阶段的重要标志。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基本内容就在于以“国民革命”的手段推翻“恶劣政治之根本”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平等”、“民治”的共和国,在共和国内实行“五权分立”,同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的程序,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它概括了广大群众渴望摆脱封建暴政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意愿,带有共和国要求的民主革命纲领。但是,所提出的“主权在民”中的“民”,在很大程度上是各阶层的资产阶级的民,不但他们内部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更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不一致。 新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侧强调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能为少数资本家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这在实际上就是主张建立一个各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孙中山曾在多次的讲话中,继续发挥了《宣言》中,阐述的民权思想。他提出,民权不是天赋的,是形势发展造成的,应该实行直接民权。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民权主义,比旧民权主义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在提出的主权在民,直接民权的同时,又提出政权和治权分离,权和能的错误主张,致使他的民权思想的构思只能成为空想,而无法实现。 三、民生主义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生义以“土地”为主要内容,即“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其基本内涵是在不根本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从而解决产业革命时代日见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平均地权”这样一个空泛的口号,并没有与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此外,旧民生主义没有涉及资本问题。孙中山一向认为中国只有大贫,和小贫之分,没有资产阶级。新三民主义时期的民生义直接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且节制资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 课 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教材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影响及评价。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在不断深入。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2、课堂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这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以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做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作用。 ②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和方法: ①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及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确定依据: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映。只有深刻地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才会明白孙中山思想的内涵和孙中山关心民众,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确定依据:学习思想史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前后的思想。对于这一难点,应当适当补充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解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