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统计的概念: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二)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指标与标志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变异标志有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三、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二)统计的过程

统计的工作过程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陛,它们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二、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是为开展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计划,是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应确定的内容有: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计划。

(一)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目的就是明确调查中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要取得什么样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问题等。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被调查事物的全体。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

在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变换。

报告单位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即依附于调查单位(总体单位)的统计标志,其标志表现就是统计调查所得的资料。

调查表是用来表现调查项目的表格,其目的是保证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时间。调查期限一般指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定期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它们各有其特点。

(一)定期统计报表

定期统计报表是我国统计调查工作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它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

(二)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四)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五)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四、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亲自进行观察和计量以取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报告法,或称报表法,是由报告单位根据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统计机关颁发的统一的表格和要求,按一定的呈报程序提供资料的方法。

3.面谈访问法,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4.邮寄访问法,是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的方法。

5.电话询问法,是通过电话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的方法。

6.互联网访问法,是通过互联网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的方法。包括电子邮件问卷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 viewing System,CATI)两种方式。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对这类资料的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

1.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

2.统计台账

统计台账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并汇总或积累统计资料的账册。

3.企业内部报表

企业内部报表是指为满足企业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指挥生产、管理企业和填制国家统计报表的需要而设立的企业内部统计报表。

(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五、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

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分组,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及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

二、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统计分组方法

1.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2.统计分组方法

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

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

(四)统计分组体系

统计分组体系是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体系中的各种分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

1.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2.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叫复合分组。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就是复合分组体系。

(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1.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分组;

2.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

3.按单位隶属关系分组;

4.按地区分组。

三、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1.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2.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图示法

(五)正态分布

四、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包括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数据编辑以及计算和制表。

(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1.做好登记与审查工作

2.控制录入质量

3.利用计算机进行审查

五、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

(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

(三)统计表的分类

按作用不同,广义上的统计表分为调查表、汇总表或整理表、分析表;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第四章统计指标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

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统计指标包含六个要素: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时问限制、空间限制和具体指标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与作用

1.统计指标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同质事物的可量性;二是量的综合性。

2.统计指标的作用

一是从认识的角度讲.它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情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二是从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讲,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四类.

统计指标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

(四)统计指标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二、总量指标

(一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2.总量指标的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

2.价值单位

3.劳动时间单位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三、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

相对指标的两种计量形式:复名数和无名数。

1.百分数

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l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通常用“%”表示。

2.千分数

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l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它适用于比数比基数小得很多的情况,通常以“?”表示。

3.系数或倍数

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l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系数常用于对比的比数与基数差别不大的情况;倍数则用于比数与基数差别很大的情况。

4.成数

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l0而计算出的相对数。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1.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五种。

2.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3.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

一要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二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四、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1.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2.平均指标的作用

3.平均指标的分类平均指标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数值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位置平均数有中位数、众数等。

(二)算术平均数(X)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日)

1.简单调和平均数 2.加权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G)

五、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

1.全距

2.平均差

3.标准差

4.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

第五章时间数列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11.roi,序排列而成的数列称为时间数列。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1.现象所属的时间;

2.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1.时间数列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

2.通过时间数列资料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

3.通过对时间数列进行分析可以探索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通过时间数列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统计预测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5.把不同的时间数列进行对比,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其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派生数列。

1.将同一总量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叫做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时期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就称为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

2.将同一相对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叫做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3.将同一平均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叫做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四)时间数列的特征

时间数列一般表现出四种特征: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1.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

2.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3.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

4.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二、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在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叫做发展水平或时间数列水平,它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既可以用总量指标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来表示。

(二)平均发展水平

1.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它亦称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2.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计算公式有4种:简单算术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简单序时平均法、加权序时平均法。

(2)根据相时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计算方法:先计算构成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分子与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进行对比。

(3)根据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三)增长量

增长量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水平。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又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两种。

逐期增长量公式:a

i -ai-

1

(i=1,2,…,n)

累计增长量公式:a

i -a

(i=1,2,…,n)

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

a n -a

=(a

1

-a

)+(a

2

-a

1

)+…+(a

n

-an-

1

(四)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的指标,它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平均增长量=

三、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i=1,2,…,n)

环比发展速度:(i=1,2,…,n)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

2.将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即可求得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增长量与其基期水

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了几倍或百分之几。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一种根据环比发展速度计算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但与平均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通常采用水平法和累计法。

第六章统计指数

第一部分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1.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二、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1.综合指数的概念

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1.平均指数的概念

2.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3.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

三、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四、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

1.非概率抽样

2.概率抽样

二、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三、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

四、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五、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

(一)什么是统计分析

所谓统计分析,是指从一定的目的出发,根据统计调查整理所掌握的大量数据及相关资料,运用统计所特有的方法,对客观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透过现象的数量表现来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认识活动。

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统计活动一个及其重要的阶段,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延续和深化。

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作用以及所涉及问题的层次和范围的不同,统计分析可以表现为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专题分析、综合分析、监测分析、评价分析和预测分析等各种不同的种类。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1.数据性

2.目的性

3.时效性

(三)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

1.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

2.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3.统计分析是提高统计人员综合水平的途径

(四)统计分析的程序

统计分析一般需要经过如下程序:

1.确定分析课题

2.拟定分析提纲

3.搜集、整理统计资料

4.编制统计分析表

5.进行系统分析

6.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二、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比例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等。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又名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比例分析法

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三)速度分析法

速度分析法是考察事物指标增长速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四)动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是以事物所显现出来的数量特征为标准,判断研究对象是否符合正常发展趋势的要求,探求其偏离正常发展趋势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五)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是利用弹性系数来考察因某一自变量变动,而引起相应因变量变动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

(六)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用来考察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某种事物,在其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七)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分析一个经济变量与另一个经济变量之间相关关系,也就是其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八)模型分析法

模型分析法是利用经济数学模型对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九)综合评价分析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是指对多个指标、多个单位同时进行评价和比较的统计分析方法。

三、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2.文体的特殊性

3.明显的综合性

4.鲜明的实践性

(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

1.主题要突出2.结构要严谨

3.观点和材料要统一

4.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

5.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答案】C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答案】D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答案】B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答案】D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答案】B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

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

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

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答案】D

7.一个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答案】D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答案】B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

A.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B.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

C.内容与本质 D.时间先后

【答案】A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人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

A.总体 B.总体单位

C.标志 D.变量

E.指标

【答案】ABCDE

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商品零售额 B.工龄

C.计划完成百分数 D.合同履约率

E.企业经济类型

【答案】ABCD

3.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全国总人口 B.年龄

C.平均工资 D.钢铁产值

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

【答案】AE

4.作为统计信息管理机构,统计部门的职能有()。

A.决策 B.信息

C.咨询 D.监督

E.执行

【答案】BCD

5.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

A.统计设计 B.统计预测与决策

C.统计调查 D.统计整理

E.统计分析

【答案】ACDE

6.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A.同质性 B.大量性

C.差异性 D.相对性

E.绝对性

【答案】ABC

7.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有()。

A.统计报表制度 B.统计调查方案

C.统计分类目录 D.统计指标体系

E.统计分析报告

【答案】ABCD

8.当前我国统计的任务是()。

A.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B.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C.提供统计资料

D.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E.实行统计监督

【答案】ABCDE

9.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

A.搜集完整的原始资料 B.准备系统的、条理化的综合资料C.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 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E.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答案】CDE

10.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E.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答案】BCD

三、判断题

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答案】√

2.统计学是先于统计工作而发展起来的。()

【答案】×

3.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答案】√

4.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答案】√

5.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答案】√

【答案】

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

【答案】×

7.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答案】×

8.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答案】×

9.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是有限的。()

【答案】√

10.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

总体,则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

【答案】√

11.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

A.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

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

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

【答案】B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

关系是()。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B.二者不相干

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

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

【答案】A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

2016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真题和答案

二○一六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统计分析中研究如何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方法是()。 A. 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 理论统计 D. 数理统计 2.“天气形势”、“职业”等是从现象的属性来表现现象的特征,这类变量属于()。 A. 定性变量 B. 定量变量 C. 定距变量 D. 定比变量 3.在抽取样本单位时,如果先将总体分成组,然后在每一组中随机抽选样本单元,这种抽样的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4.能够反映变量分布的统计图是()。 A. 饼图 B. 散点图 C. 环形图 D. 直方图 .

5.有一数列59、44、38、22、90、32,其中位数是()。 A. 38 B. 22 C. 41 D. 30 6.某地区2015年居民的月平均收入为5200元,标准差为200元。则该地区居民收入的离散系数为()。 A. 19.61% B. 3.85% C. 0.15% D.0.27% 7.张红是某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她参加了微积分的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中,全班的平均成绩是75分,标准差是10分;第二次考试中,全班的平均成绩是70分,标准差是15分。张红每次考试成绩都是85分。假定考试分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则张红两次考试的成绩在班里的相对位置()。 A. 不相同,第一次比第二次好 B. 不相同,第二次比第一次好 C. 相同 D. 因为不知道班里人数而无法判断 8.某学校10000名女生身高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160cm,标准差为5cm,其中6827名女生身高的可能范围是()。 A. 160cm到165cm B. 150cm到170cm C. 155cm到165cm D. 155cm到160cm 9.从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在95%的置信度下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结果为:20±0.08。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样本量扩大到原来的4倍,则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应该是()。 A. 20±0.16 B. 20±0.04 C. 80±0.16 D. 80±0.04 10.某企业想了解已经购买其产品的顾客的满意度,打算在95.45%的置信度且误差范围不超过5%的条件下估计总体,则需要随机抽取顾客的数 .

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知识》精选习题一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知识》精选习题一含答案 1.统计的职能有()。 A.信息职能 B.监督职能 C.执行职能 D.咨询职能 E.决策职能 2.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我国统计调查项目分为()。 A.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B.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抽样统计调查项目 D.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E.定期报表统计项目 3.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列问项中不符合问项设计原则的是()。 A.您家有几口人? B.您是否文盲? C.您有几个孩子? D.您的存款多少? E.您在哪儿上班? 4.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 A.交通运输

B.采矿业 C.制造业 D.建筑业 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不包括()。 A.花生 B.大豆 C.油菜籽 D.芝麻 E.野生油料 6.工业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的服务费用。

A.金融业 B.文化教育业 C.农业 D.邮电业 E.行政管理 7.建筑业总产值包括()。 A.设备安装工程价值 B.建筑工程产值 C.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 D.房屋修理所完成的价值 E.被修理的房屋本身价值

8.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不包括()。 A.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 B.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C.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D.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E.调出本单位的能源 9.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主要包括()。 A.盘点中的账外产品 B.未验收入库的产品 C.盘亏的产品 D.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E.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 10.企业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包括()。 A.企业信誉 B.土地使用权 C.商标权 D.长期债劵 E.著作权 11.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包括()。 A.现金 B.存货 C.无形资产

统计基础知识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C )(2012年1月) A.主词和宾词 B.变量和次数 C.现象所属的时间及其统计指标数值 D.时间和次数 2.某地区历年出生人口数是一个( B )(2011年10月)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分配数列 D.平均数数列 3.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8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 C ) (2010年10)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4.累计增长量( A ) (2010年10) A.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 B.等于逐期增长量之积 C.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差 D.与逐期增长量没有关系 5.某企业银行存款余额4月初为80万元,5月初为150万元,6月初为210万元,7月初为160万元,则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平均存款余额为( C )(2009年10)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 (2009年10) A.商品库存量 B.商品销售量 C.平均每人销售额 D.商品销售额 7.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 (2009年10) A.时期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8.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 A )(2009年1月) A.可以相加 B.不可以相加 C.绝大部分可以相加 D.绝大部分不可以相加 10.某校学生人数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8%,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15%,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18%,则2004-2007年学生人数共增长了( D )(2008年10月) %+15%+18%%×15%×18% C.(108%+115%+118%)-1 %×115%×118%-1 二、多项选择题 1.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 ABD )(2012年1月) A.序时平均数 B.动态平均数 C.静态平均数 D.平均发展水平 E.一般平均数2.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BD )(2011年10月) A.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最新中职统计基础知识专项单选题练习(5)(财经类)统计

统计基础知识 专项单选题练习(5) 1.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愈不密切,相关系数r值就愈接近(C)。 A.-1 B.+1 C.0 D.-1或+1 2.相关系数的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间(B)。 A.正线性相关关系越弱 B.负线性相关关系越强 C.线性相关关系越弱 D.线性相关关系越强 3.如果协方差,说明两变量之间是(B), A.相关程度弱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正相关 4.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一个(或几个)可控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称为(D)。 A.一元回归分析 B.多元回归分析 C.列联分析 D.回归分析 5.根据回归方程y=a+bx(A)。 A.只能由变量x去预测变量y B.只能由变量y去预测变量x C.可以由变量x去预测变量y,也可以由变量y去预测变量x D.能否相互预测,取决于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因果关系 6.需求法则表明: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是(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相关 D.恒等 7.需求法则的经济理论前提是,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追求(A)最大的经济人。 A.效用 B.利润 C.价格 D.成本 8.可能成为吉芬商品的一般为(A)。 A.低档品 B.高档品 C.奢侈品 D.名牌产品 9.恩格尔曲线所表明的是(B)的内在联系。 A.需求量与价格

B.需求量与收入 C.需求量与支出 D.需求量与供给量 10.表明生活富足的恩格尔系数为(D)。 A.大于60% B.50%—60% C.40%—50% D.30%—40% 11.供给法则表明,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是(A)。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相关 D.恒等 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按(A)发生变动。 A.相同方向 B.相反方向 C.相同比例 D.不同比例 13.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表现为(A)。 A.对商品价格的干预 B.对商品供给的干预 C.对商品需求的干预 D.对商品数量的干预 14.如果对于一个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其结果会使到少一个人情况变得更好,并且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差,称为(B)。 A.帕雷托最优状态 B.帕雷托改进 C.帕雷托标准 D.帕雷托平衡 15.在市场经济中,当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给其他经济主体或社会成员带来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响又不能得到相应补偿或赔偿时便产生了(A)。 A.经济外部性 B.正外部性 C.负外部性 D.经济内部性 16.用支出法计算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A)。 A.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进口 C.GDP=消费+投资+储蓄+进口 D.GDP=消费+投资+储蓄+出口 17.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C)。 A.I=S B.I=S+(T-G) C.I=S+(T-G)+(M-X)

统计基础知识试卷(1)

统计基础知识试卷 一、填空(每空2分) 1、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调查和________调查。 2、总量指标的特点是其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呈__________变化。 3、对统计变量的分布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一个是分布的___________;一个是分布的 _______________。 4、抽样调查是以__________数据推断___________数据。 5、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数有_____________相对数和__________相对数。 6、抽取400件产品,其中有8件次品,则成数标准差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6 人和201 () 1 - 4() 4 8、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9、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10、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 种抽查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 、工资总额 B 、单位产品成本 C 、出勤人数 D 、人口密度 E 、合格品率 2、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A 、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 、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 、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 、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4、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E 561211%,要求2 3、年比1989年增长 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一、1.全面非全面2.同方向3.集中趋势离中趋势4.样本5.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6. 0.14 二、1.A2.B3.C4.D5.A6.A7.B8.B9.A10.D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

贸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这种调查方式是( B ) (2010年1)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7. 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C ) (2009年10) A. 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8.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2009 年 1 月)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 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9.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 C ) (2008年10月) A.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2012年1月)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C ) (2011年10月) A.所有自行车车主 B.每一个自行车车主 C.所有自行车 D.每一辆自行车 3.统计报表按填报部门不同.,可以分为(A ) (2011年1月) A.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B.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 C.定期报表和年报 D.基本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4.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5. 下列哪项不是.问卷调查的特点( A ?通俗易懂 (B ) (2010 年 10) B.组织方式不同 )(2010年 1) B.准确性高 C.适用范围广 D.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6.为了获取最新受经济危机冲击情况, 调查人员专门选取浙江、 江苏两省,深入当地了解外 A.普查 F 列属于专门调查的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自测习题及答案(5)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自测习题及答案(5)含答案 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 A、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B、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C、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D、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数 标准答案:d 2、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A、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B、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C、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D、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标准答案:a 3、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水稻产量,研究该地区的水稻生产的经验,这种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标准答案:a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单位进行调查。 4、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标准答案:d 5、某公司2003年计划规定利润应比2002年增长10%,实际执行的结果比2002年增长了12%,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83% B、120% C、98.2% D、101.8% 标准答案:d 计划完成程度=(1+12%)÷(1+10%)=101.8% 6、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2015中职统计基础知识测试题:第八章练习

第八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⒈当价格不变时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 ①相关关系 ②因果关系 ③函数关系 ④比较关系。 ⒉当自变量按一定数量变化时,因变量也大致按照一个固定的量变化,这时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 ①线性相关关系 ②曲线相关关系 ③负相关关系 ④正相关关系。 ⒊当变量x 值增加时,变量y 值随之下降,那x 和y 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 ①正相关关系 ②负相关关系 ③曲线相关关系 ④直线相关关系。 ⒋相关系数( ) ①只适用于直线相关 ②只适用于曲线相关 ③既可用于直线相关,也可用于曲线相关 ④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也不适用于曲线相关 ⒌已知2()x x -∑是 ()()x x y y --∑的2.1倍,而2 ()x x -∑ 是2()y y -∑的3.2倍,则相关系数r 为( ) ①不能计算 ②0.6 ③0.85 ⒍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是( ) ①01r ≤≤;②11r -≤≤;③10r -≤≤;④0r <。 ⒎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这说明两变量之间是( ) ①高度相关关系;②完全相关关系;③低度相关关系;④完全不相关。 ⒏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如左图所示,下面那四个数字最可能是其相关系数: ①-1.01 ②-0.23 ③-0.91 ④-0.32 ⒐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而抽样单位数n=10,给定显著性水平0.05α=, 0.025(8) 2.306t =,这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 ①不显著 ②显著 ③无法判断 ④没有线性相关关系,是曲线相关 ⒑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500时,其生产成本为1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2000 元,则成本总额 y

统计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概述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l、统计学是一门( )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 C、实质性科学 D、方法论的工具性科学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4、变量是( ) A、可变的质量指标 B、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C、可变的品质标志 D、可变的数量标志 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标志 B、总体单位 c、指标 D、总体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8、标志是说明( ) 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D、总体特征的名称 9、在职工生活状况的研究中,“职工的收入”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值 D、连续变量值lO、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中等学校数 B、国营企业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学生人数 ll、下列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水塘中所养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工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12、某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13、某单位有500名工人,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14、要了解全国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省的人口 B、每一户 C、每个人 D、全国总人口 1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 A、指标 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 16、某地区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和100万元,这里的“工 业总产值”是( )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7、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125元、140元、165元、200元,这四个数字是( ) A、数量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品质标志 18、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 20、对某地区某日的气温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使用的计量方式是( ) , A、测量值数据 B、计数值数据 c、排序数据 D、分类数据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l、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 A、确定性变量 B、随机变量 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数量标志有(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月平均工资 D、产品合格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A、工人人数 B、性别 C、文化程度 D、企业经济类型 5、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人数 B、身高 C、工厂数 D、机器台数 6、要调查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标志 7、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 和65万元,则( ) A、“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25、22、40、33、65是变量值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因此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是只能用数值表现的 9、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民族 B、职业 C、职称 D、文化程度 E、工作年限 10、要调查1000户养鸡专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选用的数量标志有( ) 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 B、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 C、10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 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 E、10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l、统计在研究客观事物现象时,是以客观事物现象的定量认识为基础的( ) 2、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3、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 4、工资是离散变量( ) 5、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着眼于个别的数量特征而不是总体的数量特征( ) 6、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0件、6l件、62件、63件、64件,因此说有5个变量( ) 7、用文字表示的指标叫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叫数量指标( ) 8、品质数据用文字回答,但有时也用数值回答( ) 9、标志和指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 ) lO、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者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 )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计9分)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考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 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共24 分,每小题2 分) 1.统计平均数反映()。 A.变量分布的一般趋势 B.变量分布的散趋势 C.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变量分布的典型特征 2.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人口年龄 B.产品等级C?家庭收入D.职工人数 3.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平均文化程度 4.我国的全国人口普查,()进行一次。 A. 3 年B . 5 年C. 10 年D. 20 年 5.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为809元,最低为570元,据此分成6个组的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A.240 B.120C.60 D.40 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A.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B.总体总量和时点总量 C.标志总量和时期总量 D.时点总量和时期总量 7.下列数据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学生的专业 B.学生的性别 C.学生的年龄 D.学生的住址 8. 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了5%,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1.9% B.167% C.60% D.97.9% 9 .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 A. 重点调查 B. 抽样调查 C.直接调查 D.全面调查 10.以下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人口密度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男女性别比 D.小学入学率 1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平均数时间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时期数列 D. 时点数列 1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二、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 分) 1.统计的基本职能有() A ?信息 B ?咨询 C ?核算 D ?监督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0.5×36=18分) ⒈记述学派的代表人是和,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是,数理学派是。 ⒉统计整理主要是对进行加工整理。 ⒊分配数列包括和两个组成要素。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⒋数值平均数包括、和;位置平均数是指和。 ⒌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数列中各项指标具有。具体要求是:第一,数列中各项指标、应力求一致;第二,数列中各项指标的和应一致。 ⒍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数大小的尺度,也可用来研究现象发展过程的和等。 ⒎动态分析的任务除了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和等分析指标外,还可以用来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和,并用来预测现象的未来。 ⒏编制综合指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复杂总体中各要素的问题,另一个是所属时期的确定问题。 ⒐等距抽样按样本单位抽选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和等。 ⒑相关系数大于1,说明现象间存在;相关系数小于0,说明现象间存在;若相关系数等于﹢1,则说明现象存在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10=10分) ⒈要研究某市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全部工业企业 ③每一件工业产品④全部工业产品 ⒉要了解某学校全部职工的情况,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①该校每一个职工的学历②该校每个职工的工资 ③该校全部职工的学历④该校职工的平均工资 ⒊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是() ①职工人数②设备台数 ③学生体重④学校所数 ⒋某地区在收割前随机地选取5﹪的麦田,测算其小麦产量来估计该地区的小麦总产量,之中调查属于()①普查②典型调查 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 ⒌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①520 ②510 ③500 ④540 ⒍某学校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①比较相对数②强度相对数 ③结构相对数④动态相对数 ⒎某企业的税后利润今年计划比去年增长4﹪,实际增长了8﹪,则该企业税后利润的计划完成程度()①8﹪—4﹪②8﹪÷4﹪ ③108﹪÷104﹪④104﹪÷108﹪ ⒏总体中如果各单位标志值的和等于其相应的总体标志总量,若要计算其平均数,则应选用() ①算术平均法②调和平均法 ③集合平均法④三种方法都可以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5级《统计基础知识》试题(范围44-9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统计绝对数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 A.总体单位总量与标志单位总量 B.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 C.总指标与标志 D.实物指标和价值标志 2权数对计算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 B.各住组距的大小 C.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D.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3.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 A.同一总体的不同的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单位数对比 C.总体变量值总量与总体总频数对比 D.不同总体的两个指标数值对比 4总体的标准差越大,说明() A.平均数的数值越大 B.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C.平均数的数值越小 D.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5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A. 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 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 C. 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 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6下列总量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工业总产值 B. 商品销售量 C. 人口出生数 D. 水库储水量 7.有10个变量值,它们对数值5的离差分别是:-4、-3、-2、-1、0、1、2、 3、4、5,由此可知() A. 这10个数中有负数 B.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零 C.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5 D. 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5.5 8.假如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那么平均数 ()A. 不变 B. 减少到1/3 C. 扩大2倍 D. 不能预期平均数的变化 9.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10.如果每一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的值()。 A.也增加5个单位 B.增加10个单位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1某校2001年在校学生人数6000人,毕业生人数1400人,上述两个指标是( ) A.均为时期指标 B.均为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12.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13.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14.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中,不用根据所有变量值计算的是()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1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6..根据重复抽样调查资料,某小学一年级优秀生比例为20%,二年级为20%,在抽样人数相等的条件下,优秀生比例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相同 D.无法作出结论 17商品库存量是()。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练习题1含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练习题1含答案 1. 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的几个条件有() A. 地点的唯一性 B. 地点的非唯一性 C. 生产活动的单一性 D. 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E. 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答案】ACE 2. 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包括()。 A. 价值形态 B. 收入形态 C. 实物形态 D. 产品形态 E. 货币形态 【答案】AC

3. 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 A. 中间投入每一列的合计等于中间产品相应行的合计 B. 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C. 第Ⅱ象限总计等于第Ⅱ象限总计 D. 每种产品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 E. 中间使用加最初投入等于总产出 【答案】BCE 4 反映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的关系指标有()。 A.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 B.经济增长率 C.最终消费率 D.直接消耗系数 E.资本形成率

【答案】CE 5.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主要方法有()。 A.生产法 B.汇率法 C.支出法 D.购买力平价法 E.收入法 【答案】BD 6.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有( ) 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B.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C.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D.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E.存货按后进先出法计价

【答案】:ACDE 7.会计确认的主要标准有( ) A.可归属性 B.可计量性 C. 可计划性 D. 可靠性 E.可估计性【答案】:ABD 8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列项目中应作为本期收入的有( ) A.本期销售商品本期收到货款B.上期销售商品本期收到货款C.本期预收货款下期发货D.本期销售商品本期未收到货款E.本期预付购货款 【答案】:AD 9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 A.支付本月职工工资 B.支付银行借款利息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试卷及答案 (2)

第1页,共4页 期末测试二 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 B .只有全面调查中才有 D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没有 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7688亿元,这是( )。 B .时点指标 C .总体总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 )。 B .标准差 C .离散系数 D .平均差 )。 )。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y 都落在回归直线y ?=a+bx 上,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r=1 B .–1

2020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七含答案

2020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七含答案 1.投资乘数k是( )的倒数。 A.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 C.平均储蓄倾向 D.平均消费倾向 2.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贬值,则会导致( )。 A.进口贸易缩减 B.以本币标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下跌 C.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大

D.扩大进口贸易 3.从几何意义上讲,均衡价格是指( )。 A.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B.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决定的价格 D.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4.某企业2016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600万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30天,则该企业2017年度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为( )。 A.50万元

B.40万元 C.30万元 D.20万元 5.下列关于三部门宏观经济均衡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储蓄=投资 B.储蓄+政府的净税收收入=政府购买+投资 C.储蓄+政府的净税收收入+政府购买=投资 D.储蓄=政府的净税收收入+政府购买+投资 6.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等于( )。

A.货币乘数 B.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C.税收乘数的相反数 D.平衡预算乘数 7.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只能是( )。 A.增加工资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减少货币供给量

8.与一次性原始凭证相比,采用原始累计凭证的优点不包括( )。 A.可以减少凭证数量 B.可以简化核算手续 C.可以集中反映某种经济业务的总括发生情况 D.可以事前控制有关耗费 9.静态的会计等式不包括( )。 A.资产=权益 B.资产=债权人权益+投资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收入-费用=利润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示例.pdf

200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1、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D)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2、统计整理主要是对(C)的整理。 A.历史统计资料 B.统计分析资料 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料  3、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C)。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4、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B)。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5、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C)。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时期数列中所包含的指标(A)。 A.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B.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 C.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D.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  7、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B)。 A.分组标志和组距 B.分组和次数 C.分组标志和次数 D.分组和表式  8、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D)。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住户调查 D.快速普查  9、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10、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B)。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直接调查 D.全面调查  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C)。 A.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单位数  12、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C)两种属性。 A.历史属性 B.物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生物属性  13、下列人口指标中,属于静态指标的是(C)。 A.年内出生人口 B.年内迁出人口 C.年末总人口 D.全年离婚人数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业活动单位必要条件的是(A)。 A.依法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 B.在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多或少业务活动 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统计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统计的概念: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二)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指标与标志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变异标志有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三、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二)统计的过程 统计的工作过程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陛,它们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二、统计调查方案

最新统计基础知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统计基础》期中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26分) 1.统计的职能包括职能、职能和职能。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法、法、法。 3.统计总体的特征性、性、性。 4.变量的具体取值称为。 5.搜集统计数据的具体方法有、、、、。 6.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有、、、、。 7.分配数列有两个要素、。 8.相对指标有指标、指标、指标、指标、 指标、指标、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6分) 1.总体单位 2.总量指标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统计调查按调查()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A、登记时间是否连续 B、组织方式 C、对象包括的范围 D、任务 2.按总量指标()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A、反映现象的内容 B、所反映时间状况 C、所采用的计量单位 3.现象总体中的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是() A、组中值 B、中位数 C、众数 D、离差 4.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 A.全距 B.组中值 C.上限 D.下限 5.()指标是反映同类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A. 总量 B.相对 C. 平均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 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值() 3.填表说明的内容主要包括:补充资料、注解、资料来源、填表单位、填表人、填表日期等() 4.在分配数列中,分配在各组的单位数叫频率() 5.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 四、简答题(共计8分) 指标与标志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某班40名学生某课程成绩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