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一、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一) 相关标准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分析)》;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

JC/T 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二) 取样方法

1、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厂(场)的同一出

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搅拌均匀后,再从中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把试样均匀分成两等份,一份由实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一份密封贮存,以备复验用.

2、对以进厂(场)的每批水泥,视在厂(场)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强度和安定性.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仲裁.

(三) 必试项目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1)、材料

a.当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气密的容器里,容器应与

水泥不发生反应。

b.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的质量要求。

c.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

(2)温、湿度

a.水泥试体成型试验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和水及

试摸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b.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1℃

(3)、试体成型

a.成型前将试摸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一些黄干油,紧密装配,防

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b.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1:3。水灰比为0.5。

c.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材料用量

水泥(g)450±2

标准砂(g)1350±5

拌合水(g)225±1

a.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

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中间,再高速搅拌60s。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内。

b.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

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套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且用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c.试验前或更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须抹擦干净。

(4)、试件的养护

a.编号后,将试模放入养护箱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台边接触。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

时间时取出脱模,在脱模时应防止试体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b.试体脱模后立即放入水槽中养护,试体之间应留有空隙、试体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

不得小于5mm。

(5)、强度实验

a.各龄期的试体必须在下列时间内进行强度试验:

龄期时间

3d 3d±45min

28d 28d±8h

b.抗折强度试验:每龄期取出三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15min(24h龄期或延

迟到48h脱模的试体)从水中取出试体,擦去试体表面的附着物,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擦去试体表面附着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拄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拄接触。试体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抗折试验加荷速度为(50±10)N/S。

c.抗折试验后的两个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体受压面

为40mm×40mm。试验前应清除试体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砂粒及杂物。试验时以试体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试体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压力机加荷速度应控制在(2400±200)N/S的范围内,在接近破坏时更应严格掌握。

2、水泥的安定性

(1)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可以用饼法也可用雷氏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饼法是观察水泥净浆试饼沸煮后的外形变化来检验水泥的安定性。雷氏法是测定水泥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的膨胀值。

(2)测定前的准备工作:若采用雷氏法时每个雷氏夹须配备质量约75-85g的玻璃板两块。

若采用饼法时一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每种方法需要成型两个试件。凡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3)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泥制成标准稠度净浆。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法时拌和水量为142.5ml,水量准确到

0.5ml。

(4)试饼的成型方法:将制备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呈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度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是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标准养护箱内养护(24±2)h。

(5)雷氏夹试件的制备方法: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刻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 的小刀插捣15次左右然后抹平,盖上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刻将试模移至标准养护箱内养护(24±2)h。

(6)沸煮: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水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3h±5min.

3、凝结时间的测定(初凝)

(1)凝结时间用符合ISO9597-1989规定的仪器进行测定,此时仪器棒下端应改为试针,装净浆的试模采用圆模。

(2)凝结时间的测定可以用人工测定也可以用符合标准操作要求的自动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两者有矛盾以人工测定为准。

(3)测定前的准备工作:将圆模放在玻璃板上,在内侧稍稍涂上一层机油,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两者有矛盾以人工测定为准。

(4)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制成标准稠度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次数刮平,然后放入标准养护箱内。记录开始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5)凝结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标准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标准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 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既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当下沉不超过1-0.5mm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开始加水到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用分(min)来表示。测定时应注意,在测试过程中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

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得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圆模放回标准养护箱内,整个测定过程中要防止圆模受振。

4、胶砂流动度:

(1)胶砂制备:一次实验应称取的材料数量,水泥:300g,标准砂:750g,水按预定的水灰比进行计算。也可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17671-1999规定称量水泥和标准砂。

胶砂搅拌方法与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相同。

(2)在拌和胶砂的同时,用湿布抹擦桌台面、捣棒、截锥圆模和套模内臂,并把他们置于玻璃板中心,盖上湿布。

(3)将拌和好的水泥胶砂,迅速的分两层装入模内,第一层装入圆锥模的三分之二,用小刀在垂直的两个方向划实约十余次,在用圆柱捣棒自边缘到中心均匀捣压15次,接着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圆模约20mm,同样用小刀划实10次,再用圆柱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1/2,第二层捣至不超过已捣实的底层表面(装胶砂与捣实时用手将截圆模扶持不要移动)。

(4)捣实完毕,取下模套,用小刀将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抹平后将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开动水泥胶砂流动测定仪。

(5)跳动完毕,用卡尺测量水泥胶砂底部扩散的直径,取相垂直的两直径的平均值为水泥胶砂流动度,用mm表示。

(四)试验结果评定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评定:

抗折强度:结果以一组三个试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一个超过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平均作为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若有两个值超过平均值±10%时,试验结果视为无效,应重新进行试验。

抗压强度:以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以剩下五个平均值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值±10%时则此组结果作废。

水泥强度的评定:以抗压、抗折强度均满足该强度等级要求方可评为符合该强度等级的要求,并应按强度等级评定。

2、水泥安定性试验评定:

煮沸结束,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若为试饼,目测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若为雷氏夹,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相差超过4mm时,应用同一样品再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3、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

4、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二、砂试验操作细则

(一)相关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GB/T 14684-2011 《建筑用砂》。

(二)砂试验的取样方法和数量的规定

1、砂进场应逐车目测验收,并按规定取样进行检验,当连续供应、材料来源稳定时,

每周抽检不少于一次。

2、每一验收批取样一组。

3、取样方法: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均匀分布,取样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8份,搅拌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22Kg或52Kg,组成一个试样。

(三)必试项目

1、筛分析试验

1)按四分法进行缩分试样,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 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C的温度下烘干至恒温。冷却至室温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验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大孔在上、小孔在下)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定,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3)称取各筛筛余试样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2、含泥量试验:

1)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

度为105±5。C的烘箱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2)含泥量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3)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4)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的水清澈为止。

5)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

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温。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质量(m1)。

6)砂中含泥量按下式计算:

01

0100%

c m m m

ω

-

=?

3、泥块含量试验:

1)试样制备应符合以下规定: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烘干至恒温,冷却至室温后,用1.25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为两份备用。

2)泥块含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称取试样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

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30mm 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b.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

中烘干至恒温。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重复(m2)。

3)砂中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

12 ,

1100%

c L m m m

ω

-

=?

(四)试验结果评定:

1、筛分析试验评定:

1)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均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2)砂按0.630mm的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重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三个配区(见下表)。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中的任何一个区以内。

筛孔尺寸

(mm)

Ⅰ区Ⅱ区Ⅲ区

10.0 0 0 0

5.00 10-0 10-0 10-0

2.50 35-5 25-0 15-0

1.25 65-35 50-10 25-0

0.630 85-71 70-41 40-16

0.315 95-80 92-70 85-55

0.160 100-90 100-90 100-90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比率相比,除5.00mm和0.630mm

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大于5%。

2.含泥量试验评定: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值

超过0.5%,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泥块含量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三、碎(卵)石试验操作细则

(一)相关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GB/T 14685-2011 《建筑用卵石、碎石》。

(二)碎(卵)石取样方法和数量

2、砂进场应逐车目测验收,并按规定取样进行检验,当连续供应、材料来源稳定时,每

周抽检不少于一次。

3、取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

(三)必试项目

1、筛分析

1)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到略重于下表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少重量:

最大粒径(mm)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试样重量不少于(kg)2.0 3.2 4.0 5.0 6.3 8.0 12.6 16.0

2)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按上表规定称取试样。

(b)、将试样按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的筛余层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物分成两分,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c)、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

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2. 含泥量

1)试验前,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重量,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试温后分成两分备用。

最大粒径(mm)10.0 16.0 20.0 25.0 31.5 40.0

试样重量不少于(kg) 2.0 2.0 6.0 6.0 10.0 10.0

2)含泥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称取试样一份(m0)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浸泡2h后,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沉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的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80mm的颗粒丢失。

(b)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c)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重量(m1)。

(d)含泥量按下式计算:

01

0100%

c m m m

ω

-

=?

3. 泥块含量

1)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前,将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所示的重量,缩分应注意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

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最大粒径(mm)10.0 16.0 20.0 25.0 31.5 40.0

试样重量不少于(kg) 2.0 2.0 6.0 6.0 10.0 10.0

2)泥块含量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筛去5mm以下颗粒,称重(m1);

(b)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碎泥块,然后把试样放在2.5mm筛上,摇动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c)将筛上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重量(m2)。

(d)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

12 ,

1100%

c L m m m

ω

-

=?

4. 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

1)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前,将样品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所示的重量,称重(m0)。

最大粒径(mm)10.0 16.0 20.0 25.0 31.5 ≥40.0

试样重量不少于(kg)0.3 1 2 3 5 10 然后筛分成下表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

公称粒级(mm)5~10 10~16 16~20 20~25 25~31.5 31.5~40

片状规准仪孔宽(mm) 2.8 5.1 7.0 9.1 11.6 13.8

针状规准仪孔宽(mm)17.1 30.6 42.0 54.6 69.6 82.8

2)粒径大于40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公称粒级(mm)40.0~63.0 63.0~80.0

鉴定片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18.1 27.6

鉴定针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108.6 165.6

3)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重量(m1)

4)针、片状总含量按下式计算:

1 0100%

P m m

ω=?

5.压碎指标值试验

1)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标准试样一律应采用10~20mm的颗粒,并在风干状态下进行试验。试验前,先将试样筛去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其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3份备用。

2)压碎指标值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筒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

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底盘底的高度应控制为100mm左右;

b.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头保持平正),放到实验机上在

160~300s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定5s,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称其重量(m0),用孔径为2.50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量剩留在筛上的

试样重量(m1)。

c.压碎指标按下式计算:

01

0100%

a m m m

δ

-

=?

(四)试验结果评定

1.筛分析试验评定: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按相关标准,评定该试样颗粒级配。

2.含泥量试验结果评定:以两个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

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泥块含量试验结果评定:以两个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针、片状颗粒含量的计算值即为评定值。

5.压碎指标值试验评定: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四、粉煤灰试验操作细则

(一)、相关标准

GB/T 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二)粉煤灰试样的取样方法和数量规定:

1.以连续供应200t相同等级、相同种类的粉煤灰为一编号,不足200t按一个编号论,

粉煤灰的质量按干灰(含水率小于1%)的重量计算。

2.从1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3kg,混合拌匀,按四分法缩分取比试验

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三)、必试项目:

1. 细度

1)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01g,倒入0.045mm方孔筛筛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2)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开到3min,开始筛析。

3)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吸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4)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5)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果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

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到

0.01%

2. 需水量比

1)试验样品:75g粉煤灰,175g硅酸盐水泥和750g标准砂:

2) 对比样品:250g 硅酸盐水泥,750g 标准砂。

3) 试验步骤:按GB/T2419-94测定流动度,分别测定试验样品流动度达到

130~140mm 时的需水量w 1(ml )时和对比达到同一流动度时的需水量w 2(ml )。

(四)试验结果评定

在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其品质应符合《用水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等级反映标。其品质指标应满足下表规定。

指标

粉煤灰級別 I II III 烧失量(%)不大于

5 8 15 细度(0.045mm 方孔筛筛余)不大于

12 25 45 需水量比不大于

95 105 115

五、粒化高炉矿渣粉

(一)、相关标准

GB/T 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

GB /T 208-1994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二)、必试项目

1、比表面积

1) 测定高炉粒化矿渣粉密度

2) 漏气检查

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可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3) 空隙率(ε)的确定

P Ⅰ、P Ⅱ型水泥的空隙率采用0.500±0.005,其他水泥或粉料的空隙率选用0.530±0.005。

当按上述空隙率不能将试样压至6.5条规定的位置时,则允许改变空隙率。

空隙率的调整以2000g 砝码(5等砝码)将试样压实至6.5规定的位置为准。

4) 确定试样量

试样量按公式(1)计算:

)1(ερ-=V m (1)

式中:

m ——需要的试样量,单位为克(g );

ρ——试样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3);

V ——试料层体积,按JC/T 956测定,单位为立方厘米(cm 3);

ε——试料层空隙率。

5) 试料层制备

①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称取按第6.4条确定的试样量,精确到0.001g ,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并旋转1~2圈,慢慢取出捣器。

② 穿孔板上的滤纸为∮12.7mm 边缘光滑的圆形滤纸片。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

6) 透气试验

① 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层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型磨口处,旋转1~2圈。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至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②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条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

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每次透气试验,应重新制备试料层。

7) 计算

① 当被测试样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样品相同,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可按式(2)计算:

S s T T

S S = (2)

如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可按式(3)计算:

S S S T T

S S ηη= (3)

式中:

S ——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每克(cm 2/g );

S S ——标准样品的比表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每克(cm 2/g );

T ——被测样品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单位为秒(s );

T S ——标准样品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单位为秒(s );

η——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单位为微帕·秒(μP a ·s );

ηS ——标准样品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单位为微帕·秒(μP a ·s )。

② 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样品试料层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可按式(4)计算: ()()3

3

11S S S S T T S S εεεε--= (4)

如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可按式(5)计算: ()()3311S S S S S T T S S εεηεεη--=

(5)

式中: ε——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εS ——标准样品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③ 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样品不同,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可按式(6)计算:

()()3

3

11S S S S S T T S S εερεερ--= (6)

如试验时的温度与校准温度之差>3℃时,可按式(7)计算: ()()3311S S S S S S T T S S εεηρεεηρ--=

(7)

式中: ρ——被测试样的密度,克每立方厘米(g/cm 3)

; S ρ——标准样品的密度,克每立方厘米(g/cm 3)。

8) 结果处理

① 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计算结果保留至10 cm 2/g 。

② 当同一水泥用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与自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有争议时,以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结果为准。

2、活性指数

1)砂浆配比见下表: 砂浆种类

水泥,g 矿渣粉,g 中国ISO 标准砂,g 水,mL 对比砂浆

450 —— 1350 225

试验砂浆225 225

2)搅拌: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3)抗压强度试验

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制作试件、养护试件和试验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7d、28d抗压强度和对比样品7d、28d抗压强度。

4)计算

依据标准、条款:GB/T 18046-2008,矿渣粉各龄期的活性指数按下式计算,计算结果取整数。

六、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操作细则

(一)、相关标准

GB/T 8075-2001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GB 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

JC 473-2001 《混凝土泵送剂》;

JC 474-200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 475-2004 《混凝土防冻剂》;

JC 476-2001 《混凝土膨胀剂》;

GB/T 8077-201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 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二)、必试项目

1. 减水率试验:

1)根据提供的原材料,初步计算配合比,包括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

2)称量各种原材料,按顺序投入搅拌机,开始搅拌。

3)测定出塌落度,使之满足80±10mm的要求。

4)记录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用水量,确定减水率。

计算如下:W R={(Wo-W1)/Wo}×100%

W R——减水率(%)Wo——基准混凝土用水量(kg)

W1——掺外加剂用水量(kg)、

2. 抗压强度比:

在减水率试验的基础上,留置不同龄期的试块,标养后测其抗压强度。

计算式表达如下:Rs=(St/Sc)×100%

Rs抗压强度比(%),St掺外加剂混凝土抗压强度,Sc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

3. 含气量:

1)首先测骨料的含气量。

2)用湿布把量钵和钵盖的内表面擦净,装入混凝土捣实。

3)用刮尺刮平表面,使其光滑无气泡、擦净容器从水龙头处往量钵中注水直至水从出气阀出水口流出,关紧水龙头和出气阀。

4)关闭所有阀门,用气筒打气,使气室内压力略大于0.1Mpa。轻扣表盘使指针稳定。打开排气阀,用操作阀调整压力,使压力计的指针刚好指在0.1Mpa,按下阀

门杆2~3次,用木棒均匀轻敲量钵的四周,再次按下阀门杆,待压力表指针稳定

后读数。

查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关系曲线,找出含气量值。

5)打开排气阀,从量钵中放气,对同一试样重复进行上述测定工作。

6)打开水龙头,松开夹子,取下钵盖倒掉量钵中的砼拌合物清洗钵盖和量钵内表面。

7)评定:以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按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关系曲线查出含气量。如第三次测定与前两次测定值中最接近的相差仍大于0.2%则试验无效。

8)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以两次测定的平均值扣除骨料的含气量表示。

4. 凝结时间:

1)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筛,筛出砂浆滤在不吸水的板面上,拌匀,装入容器内,在震动台上震2~3S,置于室温20±2℃条件下。

2)清除试样表面的泌水,用断面为1cm2的贯入试针测贯入阻力值,记录压力和时间(时间以水泥和水接触时算起)。贯入阻力值达3.5Mpa后,换用断面为0.2cm2

的试针,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的测试孔。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至少不少

于1.5cm,试针距容器边缘不小于2.5cm。

3)计算:

贯入阻力=(P/A)(10×10)

P—贯入深度达时所需净压力(N)。A—试针断面面积(cm2)。

以3.5Mpa和28Mpa划两条平行横坐标的直线,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测试时间

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与时间关系曲线,直线与曲线和交点横坐标为初凝时间

和终凝时间。

七、普通混凝土试验操作细则

(一)、相关标准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T 14902-2012 《预拌混凝土》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

GB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

GB/T 8077-201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JC 475-2004 《混凝土防冻剂标准》

GB/T 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二)、取样方法和试块留置规定:

普通混凝土强度试验以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生产工艺相同,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每一工作台班;每一流水段,为一取样单位;每一取样单位标准养护试块的留置数量不得少于一组。

(三)、必试项目:

1. 稠度试验:

1)湿润坍落度筒及其它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钢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踏住两连接脚踏,使坍落度筒在试验过程中保持位置固定。

2)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捣25次,插捣时沿坍落度筒壁按螺旋方向由外向中

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

捣完第二层和第三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顶层插捣完后,刮去

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除去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的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高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

之内完成。

4)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的试体最高点的高度差,即为拌合物的坍落度。

坍落度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塌或一边剪坏现象,需重新取样后另行测定,如第

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5)观察坍落度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及保水性,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塌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好,如果

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

中稀浆析出的程序来评定,当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

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

6)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以mm为单位,结果表达精确至0.5mm。

2. 强度试验

1)混凝土强度试验以三个试块为一组。

2)采用标准养护的试块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在温度为20±5℃的情況下静置一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的试块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2℃,

湿度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在标准养护室内试块应放在架上,彼此间隔10~20mm,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块。当无标准养护室时混凝土试块可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Ca(HO)2饱和溶液中养护。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成型后应覆盖表面,试块的拆模时间与标准养护试块相同。拆模后试块需与结构或构件同条件养护。3)试压时先将试块表面擦干并测量尺寸,检查其外观,然后将试块安放在试压机(或万能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块的受压面应与试块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块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块接近时,调整球座,使其接近平衡,混凝土试块压力试验应连续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为:

混凝土强度等级试件尺寸每秒钟加荷

<C30 100mm×100mm 3~5 KN

≥C30且<C60 100mm×100mm 5~8 KN

≥C60 100mm×100mm 8~10 KN

<C30 150mm×150mm 6.75~11.25 KN

≥C30且<C60 150mm×150mm 11.25~18 KN

≥C60 150mm×150mm 18~25 KN

4)当试块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块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

八、开盘鉴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保证砼配合比的正确使用,并对砼的规定指标进行检验,以保证砼的最终质量及砼运输和泵送质量。

本程序适用于符合本程序规定条件的砼。

2、职责

2.1质检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开盘鉴定,质检员负责进行具体操作。

2.2试验室负责砼配合比的适用性,及对砼配合比的调整工作。

2.3技术领导负责对现场材料或其他异常情况的技术处理及决策。

3.工作要求

3.1参加开盘鉴定的人员规定如下:

调度员;质检员;试验室技术人员;总工程师(必要时);

3.2在做开盘鉴定前,质检员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A、测试砂、石含水率(每日至少做3次);

B、测试砂含石率(必要时);

C、测试砂含石粉率(必要时);

D、大气温度(必要时);

E、搅拌水温度(冬施时);

F、了解各种原材料的储备存放情况和使用要求,并在开盘鉴定中注明使用的原材料的仓位号,与施工配合比一起作为操作指令向操作工下达;

G、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配合比的计算;

H、准备好相应的试验器具;

3.3质检员将计算好的施工配合比交操作室操作员进行操作并进行如下检查:

A、计量是否准确;

B、材料的品种规格的使用是否正确;

C、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4质量检查员对配合比所使用的外加剂进行品种、规格检查,对加外加剂的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并进行抽查。

3.5开盘后质检员应做如下试验:

A、砼坍落度;

B、砼出机温度(有要求时);

C、砼缓凝时间(必要时);

D、目测砼泵送性能;

E、抽取砼强度试块(按规范规定执行);

3.7开盘后质检员发现砼的和易性、缓凝时间等项要求与配合比要求有出入或砼可泵性能差时,首先根据现场原材料的情况,在不改变原配合比的情况下进行适应调整,若砼仍不能达到要求时应由试验室技术人员对砼的适用性进行鉴别并调整,调整后按所得比例重新发放砼配合比,原配合比要收回作废,质检员应对调整情况进行记录。

3.8质检员有权决定抽取砼试样的时间及车次,并对制作进行指导检查,使之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3.9试块工应按规范规定及质检员要求进行试块的取样制作、养护、填表、送试,并进行制作记录。

3.10质检员在头三车后,应到施工现场对砼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外,还应将问题上报有关部门或领导进行处理。

3.11质检员负责填写开盘鉴定记录,并请有关参加人员签字认可,分别交甲方单位及质检员存档,每月交试验室资料员。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 编号: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XX年X月X日发布 20XX年X月X日实施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XXXX铁路XXXX-X标CPⅢ网布设、测量工作。 2 作业准备 2.1 前期准备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收集设计院的CPⅠ、CP 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的贯通复测成果资料,完成对设计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成果再进行一次复测。 2.2 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 根据现场区段CPⅠ、CP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布设具体情况及线下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特点,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并报贵广公司进行审批。 2.3 仪器配置 ⑴标称精度不低于1″、1mm+2ppmm的智能型全站仪(具有自动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 ⑵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 每一个CPⅢ控制网布设区段设精测小组1个,每个小组成员8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1名,测量工6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素质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贵广公司组织的CPⅢ测量数据采集与平差处理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⑴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⑵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 ⑴《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⑵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⑶铁道部关于印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80 号) ⑷《客运专线几何状态测量仪技术暂行规定》(科技基[2008]86号)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⑺《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⑻贵广铁路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CPⅢ轨道控制测量CPⅢ轨道控制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实验室用水,保证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公证性,特制订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测中心分析实验用水的管理。 3. 责任 3.1 试剂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检查分析、参与检验和贮存管理。 3.2 技术员在使用纯水的过程中应保证器皿或容器等的清洁,避免水的污染。 4. 内容 4.1 实验室用水的要求 4.1.1 外观: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1.2 实验室用水分类、用途和检验标准: 表1 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与检验频率

4.2 实验室超纯水的制备及检验检测(参照GB/T6682“一级水”检测) 4.2.1 按照超纯水机的说明书要求制备超纯水; 4.2.2电导率检验:Arium 611超纯水机具有电阻率的“在线”监测功能,并按校准周期要求进行校准。4.2.3吸光度检验: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水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水的吸光度。 4.2.4可溶性硅检验:量取520mL超纯水,注入铂皿中,在防尘条件下,用亚沸蒸发至约20mL,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 1.0mL钼酸铵溶液(50g/L),摇匀,放置5min后,加 1.0mL草酸溶液(50g/L),摇匀,放置1min后,加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2g/L),摇匀。移入比色管中,稀释至25mL,摇匀,于60℃水浴中保温10min。溶液所呈蓝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是取0.5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0mg/L),用水样稀释至20mL后,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4.3实验室纯化水的检验检测(按《中国药典》二部“纯化水”项下检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一)分析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了解设备性能及操作中可能发生事故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二)玻璃管与胶管、胶塞等拆装时,应先用水润湿,手上垫棉布,以免玻璃管折断扎伤。 (三)稀释浓硫酸的容器要放在塑料盆中,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到入水中,不能相反!必要时用水冷却。 (四)蒸馏和提纯时不能离人,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突然中断。 (五)化验室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严禁将用完的原装试剂空瓶不更换标签而装入别种试剂。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 (六)不准使用绝缘损坏或老化的线路及电器设备。保持电器及电线的干燥。 (七)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安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打火花。 (八)使用酒精灯时,注意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过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容量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燃着的灯焰应用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应用另一正燃的酒精灯来点,以防失火。 (九)若局部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湿抹布或石棉布覆盖熄灭。若火势较猛,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救援。 (十)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试剂瓶塞时应戴防护用具。 (十一)打开高温烘箱前,须确认箱内温度小于100℃后方可打开。 (十二)若遇酸碱液灼烧时,速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患处。属酸液烧伤,用2%碳酸氢钠冲洗;属碱液烧伤,用2%硼酸冲洗,再用清水冲洗。 二、化学试剂的分类和规格 (一)化学试剂按其用途分为一般试剂、基准试剂、无机离子分析用有机试剂、色谱试剂与制剂、指示剂与试纸等。 (二)实验室最常见试剂的规格 1.基准试剂是一类用于标定滴定分析标准溶液的标准参考物质,可作为滴定分析中的基准物用,也可精确称量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主成分含量一般在99.95%—100.05%,杂质含量略低于优级纯或与优级纯相当。标签颜色为浅蓝色。 2.优级纯试剂,也称为保证试剂,其成分高,杂质含量低,主要用于精密的科学研究和测定工作,简称GR级。 3.分析纯试剂,简称AR级,质量略低于优级纯,用于一般的科学研究和重要的测定。 4.化学纯试剂,简称CP级,质量较分析纯差,用于工厂、教学实验的一般分析工作。 5.实验试剂,简称IR级,杂质含量多,主要用于普通的实验或研究。 三、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存放 (一)使用方法 化验人员要熟知最常用试剂的性质,如市售酸碱的浓度,试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溶剂的沸点,试剂的毒性、危险性及其化学性质等,要注意保护试剂瓶的标签,它表明试剂的名称、规格、质量,万一掉失应照原样贴牢。分装或配置试剂后应立即贴上标签。决不可在瓶中装上不是标签指明的物质。无标签的试剂可取小样检定,不能用的要慎重处理,不应乱倒。 为保证试剂不受沾污,应当用清洁的牛角勺从试剂瓶中取出试剂,决不可用手抓取。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 书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1

一、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 一) 相关标准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分析) 》;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 JC/T 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 二) 取样方法 1、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以一次进厂 ( 场) 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 随机地从不少于 3 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 经搅拌均匀后 , 再从中取不少于12kg 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 把试样均匀分成两等份, 一份由实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 一份密封贮存 , 以备复验用. 2、对以进厂( 场) 的每批水泥 , 视在厂(场) 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 强度和安定性 .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 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仲裁 . ( 三) 必试项目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2

(1)、材料 a. 当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 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气密的容器 里,容器应与水泥不发生反应。 b. 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的质量要求。 c. 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 (2)温、湿度 a.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 砂、拌和水及试摸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b. 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1℃ (3)、试体成型 a. 成型前将试摸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一些黄干油,紧 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b. 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1:3。水灰比为0.5 。 c. 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材料用量 水泥(g)450± 2 标准砂(g)1350± 5 拌合水(g)225± 1 a. 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 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 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中间,再高速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 3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SM-ZD-72796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 操作规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职责 1.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1.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1.3各科实验老师负责本科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1.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规范 2.1.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

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2.1.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2.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2.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2.2.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卡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2.2.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通风。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1、试验目的 测定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和石油管材的各种拉伸性能指标。 2、试验标准 GB/T 228-2002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3、试验程序和步骤 3.1 检查试样的表面质量,有裂纹等缺陷的试样不得进行拉伸试验。 2012年2月1日发布2012 年3月1日实施

3.2 检查试样表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试样不得进行拉伸试验,特殊情况除外;同 时记录试样的宽度、 厚度和直径,并计算试样原始面积,至少保留4位有效数字。 3.3 用小标记、细划线等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做标记。 3.4 根据试样的尺寸和钢级选择适当的载荷范围。 3.5 根据试样的形状选择适宜的夹具。 3.6 按工作台升降按钮,以调整试样尺寸的试验空间。 3.7 将试样一端夹于钳口。 3.8 开动油泵,并闭回油阀,开启送油阀,使工作台上升约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 3.9 调整指针对正零位。 3.10把工作台降至适当高度,将试样另一端夹在下钳口中。 3.11进入试验窗口,输入相关参数。 3.12 首先夹持试样上夹持部位,调整试样使其中心线和试验机中心线一致,然后再夹持 下夹持部分,试样夹持部分最少要为夹块长度的3/4。 3.13 装引伸计时应使引伸计夹持部分位于试样标距内。 3.14开始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3.15按试样要求的加荷速度,缓缓开启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 3.16依程序提供的提示窗口,卸去引伸计后,继续拉伸直至试样断裂。并关闭送油阀,并停 止油泵工作 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其中,保存并打印试验数据。 3.17 先卸掉下部分残样,再卸下上部分残样;然后把试样断口接在一起,根据打印的标 点测量相应的L K值,测量时尽可能使断裂位置位于测量中心,当断于标距外三分之二 位置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补偿,测量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19 妥善保管残余样品。 3.20 计算并填写运转记录、记录开机、关机时间、试验时温度和试验情况等。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管理程序 1. 目的 实验室是用水、用电及使用易燃易爆、有毒试剂集中的场所,必须制定严格管理程序,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及技术中心部门各个场所及设施。 3. 职责 3.1技术总监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检查,处理安全事故。 3.2公司安全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3.3技术中心技术员负责实验室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3.4技术中心研发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安全操作规范 4.1.1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所有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4.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4.1.3在进行加热、加压、皂化、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4.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4.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4.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4.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 4.2.2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 通风。 4.2.3实验室内不宜大量贮存有机溶剂,不许存放剧毒试剂。 4.2.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卫生,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 4.3 三废处理 4.3.1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若具有腐蚀性和毒性。这类废液直接排放于下水管道将会污染环境,必须统一收集,进行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 4.3.2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贮存到一定数量后,集中处理。用于回收的废液的容器应分类盛装,禁止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 4.3.3沾附有害物质的滤纸、称量纸、药棉等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处理。 4.4 安全管理 4.4.1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应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4.4.2经常检查安全隐患,防微杜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认真整改。 4.4.3实验室配备的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要放在具有醒目标志的地方,不得挪动,有关人员应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公司安全员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消防器材。 4.4.4由公司安全员定期检查电路,防止元器件老化、损坏造成事故。移动、检修带电设备应切断电源。电路(线)电器设备故障应由专人检修。 4.4.5实验室设不脱产安全负责人,负责本室水、电、气、门、窗的安全,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负责并经常督促检查。 4.4.6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1

一、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 一) 相关标准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分析) 》;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 JC/T 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 二) 取样方法 1、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以一次进厂 ( 场) 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 随机地从不少于 3 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 经搅拌均匀后 , 再从中取不少于12kg 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 把试样均匀分成两等份, 一份由实验室按标准进行试 验, 一份密封贮存, 以备复验用. 2、对以进厂( 场) 的每批水泥, 视在厂(场) 存放情况, 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 强度和安定性 .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 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仲裁. ( 三) 必试项目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1)、材料 a. 当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 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气密的容器 里,容器应与水泥不发生反应。 b. 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的质量要求。 c. 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 (2)温、湿度 a.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温度为20± 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 砂、拌和水及试摸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b. 养护箱温度为20± 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 1℃ (3)、试体成型 a. 成型前将试摸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一些黄干油,紧 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b. 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1:3。水灰比为。 c. 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材料用量 水泥(g)450± 2 标准砂(g)1350± 5 拌合水(g)225± 1 a. 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 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 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 90s,在第一个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中间,再高速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SM-ZD-85177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职责 1.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1.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1.3各科实验老师负责本科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1.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规范 2.1.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

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2.1.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2.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2.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2.2.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卡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2.2.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通风。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水样采集、贮存和运输操作实施细则 一.水样的分类 (一)综合水样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二)瞬时水样对于组成较稳定的水体或水体的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变化不大,采瞬时样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三)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上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样的混合样。 (四)平均污水样对于排放污水的企业而言,生产的周期性影响着排污的规律性,在排放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将一个排污口不同时间的污水样,依照流量的大小按比例混合。 (五)其它水样例如为监测洪水期或退水期的水质变化,调整水污案事故的影响等都须采集相应的水样,采集这类水样时,须根据污染物进入水系的位置和扩散方向布点并采样,一般采集瞬时水样。 二.地表水和地下水样的采集 (一)水样的类型 (1)表层水 在河流、湖泊可以直接汲水的场合,可用适当的容器如水桶采样,要注意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 (2)一定深度的水 在湖泊、水库等采集一定深度的水时,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3)泉水、井水 (3)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直接采样,采集不自喷的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从井水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源。 (4)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 采集这些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在水管中的杂质及陈旧水排出,然后再取样。 采集水样前,应先用水样洗涤采样器容器、盛样瓶及塞子2-3次(油类除外)。 (二)采样前的准备 a.确定采样负责人 主要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b .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负责人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应对要采样的监测断面周围情况了解清楚;并熟悉采样方法、水样容器的洗涤、样品的保存技术。在有现场测定项目和任务时,还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 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 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c.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1-1。本表所 列洗涤方法,系指对已用容器的一般洗涤方法。如新启用容器,则应事先作更充分的清洗,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509-66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职责 1.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1.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1.3各科实验老师负责本科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1.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规范 2.1.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2.1.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2.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2.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2.2.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卡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2.2.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

化学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化验室检验手册 文件编号: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号:C分发号: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况 (1)质量方针及目标--------------------------------------------1 (2)执行标准--------------------------------------------------1 (3)人员构成情况----------------------------------------------2 (4)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情况------------------------------------3 (5)主要检验项目及周期----------------------------------------6 2.职责和权限-----------------------------------------------------8 3.工作要求-------------------------------------------------------9 4.奖金分配制度---------------------------------------------------10 5.考核制度 (1)考核表----------------------------------------------------11 (2)工作分工表------------------------------------------------14 (3)月考核表--------------------------------------------------16 (4)奖金分配表------------------------------------------------17 (5)记录------------------------------------------------------18 6.安全操作规程---------------------------------------------------20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1、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1)实验前应做好准备,必须对所用药品与设备性能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每个具体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前必须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的环境和水龙头、电闸门的位置 (3)实验时应保持安静,思想要集中,遵守操作规程,切勿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更不准在实验室内开玩笑。 (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或煮食,或者把食具带劲实验室。 (5)每次实验完毕后应把手洗净,并检查水、电、气等安全措施完善后才能离开实验室(6)每个实验室都必须备有灭火器或砂土,并尽可能放在显眼的地方,能同事备有消防用的消防栓或水缸则更好 (7)实验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并设有专用的卫生箱,以供及时治疗的需要。常备药品有:红汞药水:供一般破伤使用 酒精:轻微的灼烧伤可用进过酒精的脱脂棉擦拭 5%硼酸氢钠溶液:受酸性物灼伤可用作冲洗 3%硼酸溶液:受碱性物灼伤可用作冲洗 还需要备有碘酒:紫药水及绷带和药棉 2、火和电的安全预防 (1)在使用中电气动力时,必须事先检查电开关,马达以及机械设备各部门是否安置妥善(2)开始工作时和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彻底扣严和拉下 (3)在更换保险丝时,要按负荷量,不得加大或以铜丝代替使用。 (4)严禁用湿手、湿布或铁柄毛刷等去清扫或擦拭电闸刀、点插销等,防止触电 (5)凡电气动力设备过热时,应立即停止运转 (6)定碳、定硫电炉或其他高温炉,其硅碳棒露出部分应设有安全罩,严禁将安置妥善的安全罩随意撤掉,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7)禁止洒水在电气设备和电线路上,以免漏电 (8)凡使用110伏以上电源装置,仪器的金属部分必须安装地线 (9)电热设备,例如马弗炉、烘箱、电炉和电热板等,所用电源的导线应经常注意检查其各接触处是否妥当,导线有无损坏和被腐蚀等 (10)马弗炉、烘箱等用电设备,使用时必须要有人负责照管,以防发生事故 (11)马弗炉需放在水泥等不燃物砌成的坚固台子上,不要靠近木板墙或木质门窗。(12)使用易燃物时,必须在距离火源较远的地方进行,绝不可靠近火源,尤其是乙醚着火的危险性极大,用时必须小心,用完后的剩余部分也应及时的存放到专门的安全地方。(13)绝不可以将氧气钢瓶存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并需防止强烈震动,气体出口活门处绝不可涂油和与有机物接触,以免发生爆炸的危险。 3、化学药品的安全预防 (1)距度星的药品,例如KCN、AS2O3等等,必须制定保管使用规则,并严格遵守,及时工作人员很少,也不可例外的有所忽视。这类药品不能与一般药品同样的存放和任意使用,即使用过后的余量已经很少也应及时送保管员及时查收,不应任意放在工作台上。 (2)内服有毒药品,如氰化物、铅化物、汞及汞化物、络酸盐、氧化砷钡盐等,应装在坚固的瓶中保管,禁止入口,与手接触用后要洗手。 (3)接触皮肤有毒的药品,例如氰化物、氟氢酸、溴水、过氯酸等,要装在严禁坚固的瓶中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得与皮肤接触。 (4)呼吸有毒药品(及有毒气体和蒸气)如氰化氢、氮的氧化物、氯化氢、硫化氢、溴、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 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 ()s Z Y X 2ij 2ij 2ij ?+?+?=s d s 式1.2.3 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 △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 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2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规范地执行《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保证本公司实验室废弃物能有效、安全地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制定本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检测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操作。 3 职责 3.1 分析检测室主管负责对实验室的废弃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组织实施。 3.2 现场检测室主管负责对现场检测的废弃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组织实施。 3.3 管理办公室负责提供无害化处理设施、外部处理的安排实施等。 3.4 监督员、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4 处理规定 4.1 实验室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有腐蚀性及微生物等废弃物,未经无害化处理前严禁直接对外界排放。 4.2 有毒、强酸、强碱等实验废弃物应分别存入有明显标识的酸碱中和缸、弃物处理缸中作无害化处理。 4.3 有机溶剂应尽量回收处理作次级使用,不能回收的要收集保存,由安全管理员定期集中处理。 4.4 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经消毒后才能排放和掩埋,必要时焚毁处理。 4.5 严格贯彻国家环保法规,认真执行“三废”处理各项规定,严禁超标准排放。 4.6 各检测室指定专人负责废弃物处理及记录,监督员并不定期检查各类废弃物处理的过程和效果,并提供监督证明材料。 5 某些化学性毒物的处理 5.1废气的处理 5.1.1化学检测产生的废蒸气,如样品的强酸消解、挥发浓缩处理等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须经专用通风厨排出室外。 5.1.2少量散发的有毒气体,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须安装排气抽风罩,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5.1.3如有大量有毒气体须经过滤吸收处理,然后才能排出室外。 5.1.4如可燃性有毒物可用供给充分的氧气使其完全燃烧的方式处理,进行处理后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