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紫外耐老化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防紫外耐老化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防紫外耐老化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目:防紫外耐老化功能纺织品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院:纺织学院

专业:纺织工程

姓名:李强

指导教师:田明伟(讲师)

2014 年05 月20 日

防紫外耐老化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

The anti ultraviolet aging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extile function

防紫外耐老化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及发展

趋势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紫外线辐射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之一,增大人类患皮肤癌的几率。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皮肤是人体的一个薄弱环节,它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伤害,也易成为各种有害因素侵人人体的通道,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侵袭,是一道必须注意的防线。如今抗紫外线化妆品、日用品销量激增,但其防护能力、保护面积和作用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应当利用保护面积更大、防护效果更好的纺织品来有效的阻挡紫外线对人体的过度伤害。

本文主要研究防紫外耐老化纺织品的评价标准,纺织品防紫外的原理以及纺织品防紫外的影响因素,目前防紫外纺织品的加工方法和研究现状。

关键词抗紫外纤维紫外线屏蔽剂评价标准

The Anti Ultraviolet Aging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extile Func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struc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atmospheric ozone layer, ultraviolet radi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gre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 increasing the human risk of skin cancer.People are aware of the skin is the body of a weak link, it is easy to damage from a variety of external factors, also easy to become channels of various harmful factors of shooting the human body, therefore how to better protect the skin from , is a must pay attention to defense.Now a boom in sales cosmetics, daily necessities, but its protective ability, protect area and time limited, after all.Therefore, should use protection area is bigger and better protective effect of textiles to effectively block ultraviolet excessive harm to human body.

This article main research evaluation standard of anti ultraviolet aging resistant textiles, textile ultraviolet prevention principl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anti ultraviolet, processing method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proof textiles.

KEYWORDS:Ultraviolet Resistant Fiber Ultraviolet Ray Ultraviolet Screening Agent Evaluation Criterion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紫外线定义 (1)

1.1.1紫外线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紫外线的优点和危害 (3)

1.2.1紫外线的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紫外线的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纺织品老化机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纤维的化学老化 (6)

1.3.2纤维老化机理 (8)

1.4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防紫外抗老化纺织品评价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紫外线防护系数和透过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各国防紫外性能测试标准的比较 (11)

2.2.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 (12)

2.2.2欧洲标准 (12)

2.2.3美国标准 (13)

2.2.4中国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国际测试协会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各标准的差异 (15)

第三章纺织品防紫外耐老化研究现状 (16)

3.1纺织品防紫外原理 (16)

3.1.1无机类紫外线屏蔽剂 (16)

3.1.2有机类紫外线屏蔽剂 (17)

3.1.3防紫外辐射原理 (19)

3.2纺织品防紫外影响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纤维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织物的组织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织物的颜色和色深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含水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纺织品防紫外耐老化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纺丝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后整理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其他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前景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谢词.. (28)

参考文献 (28)

附录 (31)

第一章绪论

1.1紫外线定义

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时时刻刻受到太阳光线的影响,根据太阳辐射波长的长短,我们太阳光谱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紫外线(Ultraviolet或简称UV),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是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在10纳米和400纳米之间,能量从3电子伏特至124电子伏特。它的名称是因为在光谱中电磁波频率比肉眼可见的紫色还要高而得名,又俗称紫外光。紫外线不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效应。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了不可见的热射线——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Ritte)对这一发现极感兴趣,嗅觉敏锐的他坚信物理学事物具有两极对称性。于是发现了紫外线。

1.1.1紫外线的分类

紫外线是位于太阳光线的不可见光线之中。依据紫外线自身波长的不同,主要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

短波(UVC)

它的简称UVC。又称远紫外线,短波紫外线C光,是波长280-100nm的紫外光线。波长更短、更危险,它的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短波紫外线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相比较而言不会侵害人体皮肤。但是也要对短波紫外线引起足够的重视。紫外线杀菌灯发出辐射光就是UVC短波紫外线。

中波(UVB)

它的简称UVB。又称中紫外线,中波紫外线B光,是波长315-280nm的紫外光线。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都是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不能再渗入皮肤内部。可对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系损伤,被照射皮肤部位血管膨胀扩张,皮肤表面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严重者皮肤上还会起水泡或脱皮现象(类似烧烫伤之症状)。它具有中等穿透力,它的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阻拦吸收,太阳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会被臭氧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的光线能到达地球表面,中波紫外线又被称作紫外线的晒伤(红)段,是应重点预防的紫外线波段。紫外线保健灯、植物生长灯就是使用特殊透紫玻璃(不透过254nm

以下的光)和峰值在300nm波段附近的荧光粉制成。

长波(UV A)

它的简称UV A。又称近紫外线,长波紫外线A光。它是波长在400纳米到315纳米之间的紫外线。UV A可再细分为UV A-2(320纳米~340纳米)与UV A-1(340纳米~400纳米)。长波紫外线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远比中波紫外线要强,可照射达到真皮层的深处,刺激黑色素产生且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因而长波紫外线俗称为“晒黑段”。UV A-1紫外光线的穿透力最强,对皮肤的伤害性最大,但也是对它最容易忽视的。非夏季时UV A-1强度虽然较弱,但是长时间的积累也会造成皮肤伤害,特别是皮肤老化松驰、皱纹、失去弹性。UV A-2则与UVB差不多,可照射到皮肤表皮,它会引起皮肤晒伤、变红发痛、日光性角化症(老人斑)、失去透明感。09年10月德、意科学家幸运的发现了“虾青素”这种药剂能有效地消除“紫外线UV A”对皮肤细胞的伤害;

如图为太阳光谱和紫外线分类

人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使人们逐渐对太阳开始恐惧起来。为此人类为防止太阳光线对肌肤造成伤害所进行了许多研究。在限定太阳辐射照度的国际标准草案

ISO-DIS-21348中将紫外光谱的范围划分如下表1.1:[1]

表1.1

1.2紫外线的优点及危害

紫外线随阳光而来,影响着全人类的日常生活。存在必然有意义,它在造福着人类的同时,不可或缺的存在着对人类有害的一面。随着大气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照射不断增强,且辐射具有累积效应,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越来越大。

1.2.1紫外线的优点

1、消毒杀菌;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有杀菌作用。散射的紫外线能削弱细菌、病毒的活力,抑制其生繁殖;直射的紫外线能直接杀死细菌和病毒。例如结核杆菌在阴暗潮湿处可活几个月,但在阳光下曝晒几个小时即可死亡,伤寒杆菌在直射阳光下只需2小时便被杀灭。

2、高功率紫外线光源在表面改性处理和冰面清洗中的应用;改性的基本的反应就是UV引起的氧化反应。UV照射固体表面后,表面的污染物被氧化,而后被分解成CO2和H2O 等易挥发性物质,最终挥发消失。清洗处理,作为氟里昂的替代技术,清洁度极高,简单方便。

3、紫外线UV固化技术;UV 固化是指使用UV 光源(非加热或蒸发)发出的“能量”

干燥涂料、油墨以及粘合剂的独特方法。打字的键盘、谷类食品盒、信用卡或杂志,所有这些物体上通常都使用了紫外线“固化”的印刷。

4、人体的保健作用;波长在280—320纳米的月波紫外线照射人体后,能引起皮肤肌体的光化学过程和光电反应,使皮肤产生许多活性物质,从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目前采用紫外线照射调节高级神经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压。经常接受紫外线照射能加强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功能。具有调整和改善神经、内分泌、消化、循环、呼吸、血液、免疫系统以及促进维生素D生成的功能。

5、钙磷代谢:正常的钙磷代谢,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婴儿佝偻病以及对肺结核、骨折与高血压等多发病的预防均有重要意义。而人体中正常的钙、磷代谢,有赖于维生素D的参加。如果维生素D缺乏,即使机体中有足够的钙、磷物质,也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平时维生素D除靠食物补充外,还要靠有关物质在皮肤里进行合成。人体中的7——去氢胆同醇,经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就会转变为维生素D。

6、生物诱变育种;当光谱正是在200~300nm之间照射后,微生物DNA吸收紫外线之后,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将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的改变。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使微生物的特性大幅度地变异。

7、促进骨骼发育;对血色有益;偶尔可以治疗某些皮肤病等

1.2.2紫外线的危害

紫外辐射主要影响眼睛和皮肤。紫外线照射时,眼睛受伤的程度跟照射时间和照射源的距离有关,与时间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和光线的投射角度有关。眼睛长期暴露在烈日下,首当其冲的是影响黑眼珠,然后水晶体会受到损伤,视网膜也深受紫外线影响。可以引起急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慢性白内障等眼疾。

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引起皮肤氧化应激,皮肤上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眼痛、流泪等,可发生光照性皮炎。导致皮肤老化,色素沉着、细胞晒伤、免疫抑制、光老化以及肿瘤的发生。

紫外线还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紫外辐射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现象。

如图为紫外线对眼睛的作用

紫外线对健康的危害

○皮肤癌疾病和白内障疾病发病几率增加

○会对遗传因子造成深度的伤害

○会对人体造成身体免疫功能下降

○紫外线照射引起细胞凋亡

○腰背后面和手脚的色斑癌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紫外线照射引起弹性相关物质降解

○造成皮肤灰暗阴沉、老化、斑点、和产生皱纹

○会造成癌前病变状态的日光角化症增加

○长时间照射短波的紫外线有可能会引起牙齿痛

1.3纺织品老化机理

纺织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因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的纺织品性能下降的现象称为纺织品老化。纺织材料一般而言,在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能上比较稳定,但是热、湿、氧、光等条件因素仍能使材料在不同程度上加速老化、变质,致使产品失效。

纺织材料的老化通常包括物理老化和化学老化两种。物理老化是可逆性的变化,化学

老化是不可逆的变化。物理老化不涉及纺织材料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仅仅是物理的作用发生的变化。而影响物理老化的主要因素分为老化温度、老化时间和应力等。化学老化是指纺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受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纺织材料的性能下降,使材料的组成、链结构以及聚集态结构发生变化以至于最终丧失它的使用价值。通常意义上来讲我们所说的老化一般都是指化学老化。目前,国内外研究较为广泛的有热氧老化,湿热老化,光老化(特指紫外光),水解老化,臭氧老化以及其他形式的老化。

1.3.1纤维的化学老化

(一)热氧老化

一般而言,自由基反应是热氧老化反应的机理。开始,聚合物分子由于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剪切力作用会发生断裂,催化剂的残留物也会作用导致断裂。作用下产生烷基自由基,且活性很高。过氧化自由基是由烷基自由基和氧气分子(聚合物中吸附的)反应形成。然后,过氧化物形成,是过氧化自由基与高分子链中的一个氢反应成的,在此同时,一个新的自由基形成。然后,更多的自由基通过歧化反应和裂解反应生成,进一步会发生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反应。这种情况下,高分子链发生断裂或交联。聚合物分子量由于分子链断裂反应而下降,材料强度降低、材料变软变黏、刚度降低。交联使材料变脆、韧性降低、延伸率降低。热氧老化的发生跟浓度、氧浓度、聚合物中所含杂质的种类、温度、等有关。

Gijsman[2]在热老化箱内对于高温分解情况研究了尼龙46和66,在145摄氏度下,经过长时间后发现,尼龙46的耐热氧老化性能要比尼龙66好。原因在于,尼龙46表面紧密,外界氧难以通过,从而不能向内部扩散。它的分解过程主要受自由基的形成(热氧老化的第一阶段)控制。

Akay等[3]在高温环境中研究了纤维复合材料和纤维对于炭纤维和复合材料/双马来酰亚胺层关于剪切强度的影响和冲击强度测试。在三个温度中进行了热空气老化实验,分别为210摄氏度、230摄氏度、250摄氏度。实验结果发现树脂基体界面、纤维、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发生了老化。温度越高时,试样的单位韧性断裂面积上峰值强度降低越明显,试样的层间剪切强度降低越明显。冲击试样时,破坏方式由脆性破坏转变成分层破坏。

张艳萍等[4]在不同温度下对炭纤维复合材料(环氧树脂)及炭纤维的热氧老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得出:材料的失重率在不同温度下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指数的

情况增加。温度越高时,材料的失重率越大;温度在100摄氏度,150摄氏度的热氧老化下,在老化的前期,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一直增大并达到最大值。在老化中后期,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则呈线性下降;低于150摄氏度时,材料发生的老化主要是物理老化,当温度达到或超过150摄氏度时既有物理老化、又有化学老化。

(二)光氧老化

光氧老化即受自然光、紫外光等辐射光照射后所引起的降解老化反应;目前对纤维复合材料和各种纤维的老化过程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光氧老化是纤维复合材料和各种纤维的无规降解过程,老化的结果是纤维复合材料和各种纤维的分子量快速降低,材料分子链内的化学键大量断裂;高分子纤维复合材料和高分子纤维的降解过程是:自由基反应结合非自由基反应。开始,材料高分子链中不断增加含氧量,自由基在光照作用下形成,光氧化反应被进一步诱发,纤维复合材料大分子和各种纤维降解。另外,某些高分子光氧老化受到湿度的影响较大,起到光氧老化的催化作用,总之,影响影响材料光氧老化的方面很多;再次不多作列举。

刘晓艳等[5]实验比较了关于Kevlarl 29纤维、Kevlarl 29的复合材料、PBO纤维、PBO纤维复合材料的耐光性。实验发现,紫外光照射160小时之后,Kevlarl 29及Kevlarl 29复合材料的强度保持率依然保持70%,与此同时,PBO纤维、PBO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保持率则不到50%;报道表明,PBO纤维、PBO纤维复合材料经紫外光线照射270小时后,材料强度大幅降低,图谱显示,3200cm-1和1686cm-1处出现了不同于之前的吸收峰,分别对应次级N-H建和C=O建的振动拉伸,由此推断,材料在光照过程中发生了嗯唑环的开环同时导致力学性能降低。

Zhang H 等人[6]实验研究了PPTA纤维和PPTA纤维复合材料在UV辐射下拉伸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实验中分别使用了力学测试、ATR-1R、SEM、DMA等对Twron2000对位芳酞胺纤维和Twron2000对位芳酞胺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统计,还有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在UV辐射后,纤维复合材料和纤维他们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在空气中光诱导发生的断链和空气中发生的端基氧化使纤维复合材料和纤维表面和缺陷区域恶化;虽然会发生一些重排(在结晶区域),但是材料的结晶结构没发生任何变化;

(三)湿热老化

湿热老化即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会被造成树脂基体、树脂-纤维、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粘接界面的破坏,热应力损伤容易在温度变化时产生,

水分子会造成扩展裂纹扩展、对基体产生增塑作用。纤维材料会被水汽渗透,尤其在热的情况下,这种渗透力很持久,不仅渗透到材料内部而且会积累起来,形成一个一个的水泡;某些材料因水汽的作用会使力学性能降低,因为水分子降低了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水汽还能促进氧化和臭氧化,使酰胺类聚合物、醚、酯水解。水分的渗入还能使物理性能发生变化,纤维材料内的增塑剂等迁移、溶解;

选取13种特种工业用纺织品,在温度为(40±1)℃、相对湿度为(80土2)%的环境试验箱内,存放一年后测其断裂强力保持率。

结果如图:证明热湿条件对大多数产品的断裂强力产生很大影响。

表1.3

过梅丽等[7]实验研究了湿热老化对于T300/5405和T300/NY9200的影响。经多大量的实验证明:在80摄氏度水温中浸湿材料,水分对基体产生塑化作用、溶胀作用,从而使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内应力不匹配,造成微观开裂;

(四)臭氧老化

臭氧老化原理为主要作用于烯烃聚合物材料,拥有不饱和键的。臭氧分子使不饱和键双键的π键极化,臭氧化物就形成,臭氧化物分子的化学稳定性差,容易分解成过氧化离子和酮,纤维复合材料和纤维的大分子会造成断裂。在臭氧环境下,应力会加速高分子纤维材料的老化;

1.3.2 纤维的老化机理

(一)游离基反应机理

在光、热和氧共同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是一个自动催化的过程,他的历程主要

是按照游离基反应进行的;最开始的引发阶段,反应所需要的反应活化能比较高,是整个过程中比较难进行的一步;中间过程中,分子链的增加阶段需要的反应活化能相比较而言比较低,非常容易进行;材料热氧化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纤维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构成。高分子链上的自由基通常简单的就和氧发生反应,反应快速生成的产物是过氧化氢,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就会分解产生游离基,因为过氧化氢坟茔剧烈,反应活化能高,所以纤维材料的氧化速度是由过氧化氢来决定的。当纤维分子被引发老化现象之后,会产生活性中心,过氧化物也会在活性中心分解,而且后者对于前者来讲,他所需要的能量要比前者少的多,因此才说,氧化过程是一个自动催化的过程,因为游离基能引发分子链的连锁反应。但是Scott [8]认为这只是一种传统观点,C-C极性键和C-H极性键的均裂、聚合物直接和氧反应产生自由基的这种引发反应不一定准确。

(二)离子-分子机理

离子-分子机理认为,高分子材料分解引发的反应,原因在于C-Cl极性键使相邻分子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带上了部分正电荷,C-H极性键能量活化,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有了正电荷,产生静电,在静电的吸引下,产生了活化环状体,电子发生了转移,在分子主链上形成了双键,此双键就是一个活泼的官能团;

(三)扩散控制论机理

扩散控制论机理理解为化学介质对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是引起材料物理变化加上化学变化的性能变化。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与此同时纺织品生产加工技术也逐渐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各种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纺织品已经不限于质量与美感,纺织品的防护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人类一直在不停的破坏着大气层,紫外线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特定的季节和特定的场合,具有紫外线防护能力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加大对防紫外线抗老化织物的开发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研究防紫外耐老化纺织品的评价标准,纺织品防紫外的原理以及纺织品防紫外的影响因素,目前防紫外纺织品的加工方法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

防紫外耐老化纺织品评价标准

目前,在国际社会上,纺织品防紫外耐老化检测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防紫外耐老化纺织品的测试方法大致可分为直接测试法(人体测试法和变色褪色法)、仪器测试法(紫外线强度累计法、紫外线法和分光光度计法)。

对于直接测试法测防紫外耐老化纺织品,它具有比较简便、重现性差等特点。而人体测试法测防紫外耐老化纺织品,它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因为各种人体间的皮肤不同,这种测试方法对人体存在害处。

世界上欧盟标准、英国标准采用的是分光光度计法,因为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用290nm到400nm的紫外线射线照射纺织品织物试样,收集起所产生的光谱射线,测定计算出总的光谱透射比,然后计算出纺织品式样的UPF数值和透过率。同样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和中国标准均采用这个技术。[9]

2.1紫外线防护系数和透过率

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紫外线透过率(T(UV—A)Av,T(UV—B)Av)。由AS/NZS4399:1996可知。紫外线防护系数UPF(U1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又称紫外线遮挡系数)是表示织物防御保护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对于这个定义,他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当UPF的值为50时,说明总共大约有1/50的紫外线辐射可以透过纺织物。

UPF的数值越高,说明织物防紫外线辐射的防护越好。在国家标准中,防紫外抗老化纺织品的UPF数值最高是50+,即UPF>50;因为当UPF数值大于50以后,紫外线对人体的辐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纺织品UPF、T(UV—A)Av、T(UV—B)Av的计算如式(1)~(4)。[10]

(1)

∑∑???????=

400290400

290T S E S E U P F λλλλλλλ (2) 平均N

UPF ...UPF UPF UPF N 21+++=

(3) ∑∑???=400315400

315A V T A -UV T λ

λλ)(

(4) ∑∑???=315290315

290A V T B -UV T λ

λλ)(

其中λE :形成红斑的紫外线光谱能量(CIEJ .6:17--22,1987)

λS :太阳光谱辐射能(12nm .M .W --)

λT :波长为x 时的紫外线透过率

λ?:紫外线光波长度间距(nm)

λ:紫外线光波波长(nm)

N :样品质量

T(UV —A)Av :UV-A 波段的紫外线透过率

T(UV —B)Av :UV-B 波段的紫外线透过率

2.2 各国防紫外性能测试标准的比较

各国人们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不一样,导致了防紫外的评价标准不一样。防紫外抗老化纺织品性能的评价标准体系一般是:对试样进行预处理、试样的性能测试和根据等级分

级标签这三部分组成,比如美国。但欧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标准仅仅由材料性能测试和等级分级标签这两部分组成。其中预处理以美国标准最为严格。抗紫外的测试方法都基本相同。在试样的准备和等级分级标签方面有着较大不同。

2.2.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早颁布了“太阳光防护服评定和分级”标准,即AS/NZS 4399。主要是用来确定紧贴于皮肤表面的纺织品、防护服装和例如帽子之类的其他防护品的紫外线透射率,而且规定了对抗紫外线标签的要求;这是一个把测试方法与标签要求相结合的标准。防紫外抗老化样品测试时必须保持干态和松弛,而且提供的每种纺织样品必须测四块;两经两纬,纺织试样不需要提前调湿;测试环境的要求不同(需保持相对湿度百分之50±百分之20)。经过测试得到的紫外线透射率按波长分别计算出不同波长下的UV-A与UV-B的平均透射率还有纺织样品的UPF值;最终按照的公式进行校正比较,得到材料样品的UPF值;这个标准去除了测试结果中织物材料荧光性的影响,提出了对防护等级的分类等要求。

表2.1.1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2.2.2 欧洲标准

欧洲的标准与澳大利亚的标准不同,欧洲纺织品标准的防紫外抗老化是由测试标准和等级分级标签标准组成。纺织物测试标准“F.N 13758.1”在2006年根据英国的“BS 7914:1998”和北爱尔兰一块联合修订。此标准的防护性能测试只适合服装面料的紫外线防护,不适用于例如雨伞,遮阳伞等远距离防紫外线的纺织品。当测试时,需要纺织样品6块,包括4块匀质面料和颜色结构都不相同的非匀质面料2块,测试后计算出UVA和UVB以及UPF 的数值。该标准规定,因为纺织材料在拉伸状态情况下、湿态下,纺织品防紫外抗老化的性能会降低。必须先满足制定的EN 13758.2标准后,符合服装款式的要求和服装面料的

要求,然后才会被认可此服装产品拥有防紫外抗老化作用。【11】

UPF值(各面料的最小UPF值) 大于40

UVA透射率小于5%

2.2.3 美国标准

美国纺织品防紫外抗老化性能标准与澳大利亚和欧洲都不一样;在他们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测试内容,一为模拟实际应用预处理纺织样品,二为湿态纺织品测试,整个美国测试标准分为三部分,预处理、测试和分级标签。

美国标准中ASTM D 6544紫外线传输测试前制备规程作为纺织品预处理标准,测试的是标注为防护太阳光或防护紫外线的织物或纺织服装。在这项测试之前,首先像日常生活中一样,先对材料进行40次手洗,机洗,或干洗,对材料进行100AFU强度的光照,按照AATCC 162标准对材料氯池水洗涤,预处理完毕,这项处理相当于我们已经用了这个材料2年了。然后按照AATCC 183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防紫外抗老化性能测试,测试后得到使用两年后材料的紫外线防护水平。AATCC 183标准是用来测试织物对于紫外线的阻隔的能力,织物样品分为在环境为21摄氏度,RH为百分之65,样品平衡4h的干态样品和轧液率为百分之150,用塑料膜包裹的湿态样品两种。按照这两种不同要求准备样品后,开始测试,找到防止样品上紫外线投射率最大的区域,然后再这个区域测试3次。测试后得到平均的紫外线透射率。然后计算出UPF值和平均透射率以及紫外线阻隔率。

STM D 6603紫外线防护标签指南,作为分级标签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了紫外线防护纺织品标签的要求。按照AATCC 183标准,材料纺织品在进行紫

外线防护测试前,样品状态可以是三种,未经预处理的原样、一次水洗样品和按ASTM D 6544标准要求的预处理样品。对不同状态的样品根据实际需要测定UPF值,最终根据三种状态中UPF值最低的一个来确定纺织材料的紫外线防护等级,进行标识。

表2.2.3 ASTM D 6603的UPF数值及防护等级

2.2.4 中国标准

中国标准,结合了澳大利亚的和欧洲标准的精华,是中国特色的标准。于是在2002年GB/T 18830标准制定成功,此标准规定了以下内容,纺织织物防太阳光紫外线性能的试验方法表示评定、防护水平表示标识、也是一个综合标准,与澳大利亚的AS/NZS 4399标准一样。不仅对织物的测试方法做了要求,同时对于织物的防护性能评定和防紫外性能标签标注做了要求。同样的,测试需要4块不一样的匀质样品,不匀质样品样品中分别挑2块颜色或结构都不同的样品。测试后分别计算出UPF值,UVA,UVB值。两种不同的材料所得出的值均以最低UPF值为准。被测试后的纺织品需要满足下面的要求,才能成为防紫外纺织品;

UPF值大于30(最低的UPF值)

T(UV A)av 小于5%

2.2.5 国际测试协会标准

国际测试协会总部设在瑞士,这个标准根据澳大利亚的AS/NZS4399:1966的不足,自己制定了UV-标准801,UPF的测试值依然根据澳大利亚的标准,但是对纺织样品的规定却不同,对式样进行了多样处理,增加了摩擦处理,减少一下耐久度,对试样进行洗涤,拉伸试样,和湿态等处理。根据现实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模拟,产品测试合格后,办法的证书有效期很短,不会超过一年。

测试的样品种类一般为2类。一是未处理的服装面料、摩擦后的服装面料、和洗涤后的服装和面料。在这三种状态下进行测试,进行拉伸和湿态拉伸,测UPF值,一般需要6到8个样品;二是未处理的遮阳纺织品、日晒处理的遮阳纺织品,对这两种状态的纺织品进行测试,拉伸和湿态拉伸,测出UPF值,一般需要4个防止样品。均按照AS/NZS 4399标准对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进行测试和评定,可选择的UPF值作为标签有2,5,10,15,20,30,40,60,80。采用UV-Standard 80l测定的UPF值一般比AS/NZS 4399明显的减小,因为AS/NZS 4399未进行干态和未经拉伸处理。

UV801标准根据人体的肤色不同将皮肤分为了6类,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不同的肤色之间有一定差异,越浅的肤色越不利于防护,类型I皮肤与类型II皮肤容易患皮肤类疾病,这两种皮肤抵抗紫外线的能力偏差,因而对纺织品抗紫外线的性能要求也较高。

防紫外线面料资料

?那要看你用的是什么伞。 现在的很多防紫外线雨伞世界上都是晴雨两用伞。就是说既可以当太阳伞用,也可以当作雨伞使用。所需要注意的就是当作雨伞使用后,一定要注意晒干后在收起来,否则就会影响到他的防紫外线效果。 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所谓防晒伞其实并不防紫外线。阳伞只有达到UPF>30并且UVA的透过率 <5%的时候才能够称得上为防紫外线,这种产品的防护等级标示为 UPF30+;而当UPF>50时,表明该产品的紫外线防护性能极佳,防护等级标示为UPF50+。 楼主购买的时候注意看标志哦 祝您有个清爽的夏天:>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取消 ?donglinlinil | 2009-10-31 07:17:53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据专业人员介绍,伞面是遮阳伞防紫外线效果的关键。目前,防紫外线伞面多为尼龙或涤纶面料,经防紫外线加工处理后而成。伞面名称有银胶布、金胶布、珍珠胶等。从试验结果看,银胶伞面防护效果最好。 >>>>防紫外线的原理主要是减少它的透射部分,使紫外线尽量被反射掉或吸收掉。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使它反射或散射掉。 其中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镀金属膜,这属于镜反射、规则反射;还有一种珠光效果的面料,如某些伞面,能把紫外线向反射的方向散射开。第二种方法是在织物纤维的内部掺入吸收紫外线的材料,或是在织物完成以后做后期整理,渗入一些吸收紫外线的材料,如纳米级的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等。 >>>当我们在选购防紫外线伞时要注意伞面质量:⑴面料薄又稀疏的伞,防紫外线能力一般较差;⑵伞面宜大不宜小;⑶颜色越深的织物,其抗紫外线的能力越好;⑷伞面在湿的情况下,由于水的光学传导作用,紫外线的透过率增加,防护效果降低。因此,湿伞不宜作为防紫外线使用;⑸遮阳伞的紫外线防护效果与价格关系不大,价格主要决定于伞骨材料、款式等;⑹在我们活动的外部环境中,紫外线从各个角度辐射到人体上,抗紫外线遮阳伞能遮挡头部,如果你能涂上防晒霜、穿上抗紫外线服装等,可对身体起到多方位保 护。 >>>>作为消费者不可能在伞面料方面十分内行,挑选时很难保证不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中消协消费指导部的人员介绍说,最近杭州天堂伞申请使用“3•15标志”被批准,因为天堂伞的系列产品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其UVA、UVB的防护系数UPF值均达到50+,防紫外线效果最好。一旦购买天堂伞出现问题,该集团承诺,凡3000元以下的小额消费争议,其必须服从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解意见,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购买风险,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的保护。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防紫外线纺织品

防紫外线纺织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自我防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皮肤是人体的一个薄弱环节,它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伤害,也易成为各种有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通道,因此是一道必须注意的防线。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辐射增加,致使人类皮肤病发病率递增。由于臭氧层厚度的减少,太阳光中辐射到地面的短波长紫外线部分增加。虽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内合成维生素并杀灭一些微生物或病毒,但紫外线量增加和短波化,对人(包括生物界)产生重大危害和影响。保护人体避免过量紫外线辐射成为当今许多行业开发新产品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防紫外线服装及纺织品的问世,就是为了适应上述情况而产生的,有些国家已有商品出售,如女衬衫、长袜、运动服、帽子、太阳伞等。 一、防紫外线织物的作用机理 光线与物体的作用有透射、反射和吸收3种,相应的紫外线遮蔽剂有反射剂(或散射剂)及吸收剂两类。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两者混合使用。 紫外线反射剂主要是利用无机微粒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可起到防紫外线透过的效应。常用的紫外线反射剂是不具活性且在紫外光谱区透射率很低、散射率很高的金属氧化物的超细粉体或陶瓷粉末、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利用这些无机物微粒子对入射光的反射、散射作用,可起到防止紫外线透过的效果。另外可以将这些材料制成纳米级的超细粉体,再与纤维材料共混结合后,可以增强纤维材料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防止和减少紫外线透过纤维材料。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利用有机物质吸收紫外光,并进行能量转换,以热能形式或无害低辐射将能量消耗或释放。在纤维、纱线和织物中添加了此类紫外线遮蔽剂而制成的防紫外线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显著提高,其紫外线遮蔽率一般可达90%以上,有的甚至在99%]1[以上。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有水杨酸酯类化合物、金属离子化合物、苯酮类以及苯并三唑类等。金属离子化合物,常作为螯合物使用,旨在提高染色物的耐光性;水杨酸酯类由于熔点低、易升华,且吸收波长分布在短波一侧,应用不多;苯酮类则价格偏高,所以紫外线吸收剂较多采用苯并三唑类。 防紫外线织物,可以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而照射到人体皮肤,同时还可以减轻纤维和染料所受到的紫外线作用,且织物各项服用性能如强力、透气性、刚柔性等应未受到不良影响,能满足使用要求。 二、防紫外线的方法 1 紫外线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无机紫外线屏蔽剂。 2 防紫外线纤维:抗紫外线纤维是指本身具有抗紫外线破坏能力的纤维或含有抗紫外线添加剂的纤维。 2.1 天然抗紫外线纤维::腈纶为优良的抗紫外线纤维,此外,大麻纤维、竹纤维本身也有优良的防紫外性能。 2.2 纤维的防紫外加工:不同的纤维应采用不用的加工方法:锦纶抗紫外线的能力较差,在制造锦纶的聚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如锰盐和次磷酸、硼酸锰、硅酸铝及锰盐2 铈盐混合物等),即能制得抗紫外线锦纶。抗紫外线涤纶是采用在聚酯中掺入陶瓷紫外线遮挡剂的方法制成。对棉纤维而言,可采用浸渍有机系(如水杨酸系、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紫外线的吸收剂来制作]2[。 一般来说,在纺丝时掺入紫外线屏蔽剂(有机或无机物),用共混纺丝、芯鞘纺丝等方法纺丝。这种纤维织成的织物在风格、耐洗方面都比后整理法好。 3 织物后整理 防紫外线织物开发伊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可在原设备上进行,易于实现。整理工艺可根据用途不同有所差别,如作为夏季服装面料,对柔软性、舒适性要求高,以采用吸尽法、印花法或浸压法为好;作为装饰、家用或产业用纺织品可选用涂层法。利用后整理方法仍存在耐洗性、耐候性问题,有待提高。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防紫外线纺织品研究现状

各国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增加导致大气层污染,臭氧层破坏。之前人们认为是健康的日光浴,如今却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无情杀手。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透过率增大,人类患皮肤病和皮肤癌机率增大。有专家预言,到本世纪中期,皮肤癌的发病率将跃居各类疾病之首,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因此人类正在大力研究紫外线辐射防护产品,如今抗紫外线化妆品、日用品销量激增,但它们防护能力和保护面积毕竟有限。因此,有必要利用保护面积更大、防护效果更好的纺织品来有效地阻挡对人体有害或过度紫外线。 1 紫外线简介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根据生物效应的不同,将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波段: UVA波段,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长波紫外线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我们的皮肤晒黑。360nm波长的UVA紫外线符合昆虫类的趋光性反应曲线,可制作诱虫灯。UVB波段,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中等穿透力,它的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会特别强烈。UVB紫外线对人体具有红斑作用,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起红肿脱皮。 UVC波段,波长2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它的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短波紫外线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UVD波段,波长100~200nm,又称为真空紫外线。由此可见,防止紫外线照射给人体造成的皮肤伤害,主要是防止紫外线UVB的照射;而防止UVA 紫外线,则是为了避免皮肤晒黑。 2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加工方法 2?1纺织品抗紫外线的机理 紫外线照射到织物上后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其余透过织物,因此,反射率和吸收率大,透过率就小,也即对紫外线的防护性好。紫外线的防护原理就是采用紫外线屏蔽剂或吸收剂对纤维、纱线或织物进行处理,从而紫外线的反射率和吸收率,达到防紫外线的目的。 2?2提高纺织品抗紫外线的途径 提高纤维和纺织品的抗紫线外性能的主要途径为纺丝、织造和后整理,染色也能适当提高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 2?2?1抗紫外线纤维 合成纤维生产过程中,掺入紫外线屏蔽剂,用共混、芯硝等方法加入纺丝液中,使纤维具有遮蔽紫外线的功能。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织物,抗紫外效果明显,耐久性强,手感好,并能满足服装面料的要求。缺点是处理技术要求高,成本大,不易应用于天然纤维, 在混纺时效果难以控制。 2?2?2抗紫外线整理 (1) 常用工艺方法 纤维或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工艺与整理剂特点和产品的最终用途有关。常用的工艺方法有:高温高压吸尽法,一些不溶或难溶于水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采用类似于涤纶的高温高压染色的方法;常压吸尽法,一些水溶性的整理剂在处理羊毛、蚕丝、棉以及锦纶纺织品时只需常压下在水溶液中处理,类似水溶性染料染色;浸轧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整理后会影响织物的风格、手感、吸水性和透气性;涂层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影响耐洗牢度及手感,一般应用于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印花法, 适合于对紫外线屏蔽剂要求不高的织物。

纺织品防紫外线整理

纺织品防紫外线整理 一.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继1982年10月南极观测到同温层臭氧层厚度减少和臭氧层空洞存在以来,臭氧层厚度的破坏而导致的紫外线辐射问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简称UV)分为长波紫外线(UV-A,320一400nm)、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和短波紫外线(UV-C,200-280nm)。UV-B的作用是UV-A的1000倍,夏季酶斑主要是由于UV-B的作用,皮下血管吸收紫外线B后会引起扩张·使皮肤变红·生产红斑,严重时会发生炎症。它同样也可以影响到皮下弹性纤维,使皮肤失去弹性,形成粗糙的皱纹,UB-C作为一种更强的紫外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也对人体有害。一般地讲,紫外线C不能到达地面,但由于近年来空气中含氟量的提高,到达地面的紫外线B和C也随之增加。据研究表明,适当的紫外线对人体是有益的:它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对佝偻病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它不仅能使人体黑色素增多,使皮肤老化,严重的还会使皮肤起水泡、红斑,甚至还会引起皮肤癌。每年人们着装最少的是在夏秋季节,而同时也是使用空调量最大,氟利昂排放量最大,空气臭氧层破坏最严重,紫外辐射最严重的季节。另外,紫外线对纺织品也有不良影响,其不仅能使纺织品褪色,也可使蚕丝,尼龙和纤维素等纤维脆化,强力下降。因此对纺织品进行防紫外整理,已成为印染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防紫外整理剂及织物整理工艺试验 山东巨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防紫外整理剂SCJ-965,具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个配万,它有着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更高的紫外线吸收率,吸收范围广、耐水洗性能好、用量比例小,并且其价格更优。因此,我们认为选用SCJ-965对织物进行防紫外整理,无论是在整理效果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织物防紫外整理剂的选择 防紫外线整理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类是选择对紫外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而达到屏蔽效果的无机涂料,如氧化锌、二氧化钛:另一类是紫外吸收剂,其对紫外波段的光线吸收后将高能量紫外线转化成热能或无害的低能量辐射,如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及羟基苯基三嗪类等。作为纺织品用紫外吸收剂应具备以下特点:对人体安全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具有广谱高效的吸收紫外线能力,优良的耐洗涤性,对热、光和化学品稳定性不影响或少影响纺织品的手感、透气性、色光、白度及强度等物理指标。 2、织物防紫外整理的工艺实验 关于织物防紫外整理,我们曾作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1#(单位:份) 聚丙烯500 聚乙烯蜡10 2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酮10 二氧化钛10 抗氧剂1010 0·1 硬脂酸·硬脂酸钙1 钛酸酯类1 将上述各组分共混造粒,再经过熔融纺丝,卷绕拉伸等加工,制成防紫外线功能纤维,最后织成丙棉交织布(丙60/棉40 45×45 110×76) 实验2# 有机型紫外吸收剂(2-羟基4-甲氧基,二苯丙酮、2-(2'-二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乳化剂、分散剂、低温固着剂SC-939(山东巨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等复配而成,其外观为乳白色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防紫外线纺织品概述

第4期(总第144期)化纤与纺织技术 2009No .42009年12月 Che m ica l Fiber &Textile Technology D ec .2009 收稿日期:2009-09-02 作者简介:徐杰(1985-),男,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新产品与新工艺的开发。 综述与专论 文章编号:1672-500X(2009)04-0026-05 防紫外线纺织品概述 徐 杰 (五邑大学,广东江门529020) 摘 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一大批保健的功能性纺织品在市场上很走俏,其中包括防紫外线纺织品等。本文主要对防紫外线纺织品的防护机理、影响因素、制造方法、测试方法及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防紫外线;纺织品;机理;影响因素;制造方法;测试方法;前景中图分类号:TS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近年来,由于大量的氟利昂等含卤素化合物的排放,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出现臭氧层空洞, 到达地球的紫外线量增加,致使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成倍的增长。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至1999年臭氧层减少了14%,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开发最早出现在国外,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日本。最近几年,国内的防紫外线纺织品也可谓是蓬勃发展,目前在上 海、天津等地的许多公司已开发出具有优异防紫外线功能的纤维和织物。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发展 方向是提高其质量和技术含量,使其不仅具有防紫外线作用,而且看起来要美观,穿起来要舒适 [1~3] 。 2 紫外线辐射及评定参数 紫外线约占全部光线的6%,主要由长波紫外线UV A (315~400n m )、中波紫外线UVB(280~315nm)和短波紫外线UVC(100~280nm )三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UV 射线对人类皮肤的作用 射线类型波长/n m 作 用 UVC 射线100~280含有的能量最多,但不能到达地面,因为它可以被臭氧层完全吸收。 UVB 射线280~315长时间辐射可导致皮肤变成棕褐色,引起红斑疹,严重的可灼伤皮肤,增加癌变的风险。 UVA 射线 315~400 制造维生素D ,直接导致皮肤变褐色,还可以进入到皮肤深层的真皮部分,引起皮肤过早老化。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及其应用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及其应用 摘要 纺织品抗紫外辐射机理和影响因素,纺织品后整理可提高其抗紫外辐射能力。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的途径,介绍几种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的方法以及各种试剂,纺织品抗紫外性能的评价标准与测量方法,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标准和测量方法。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关键词: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应用

Abstract :Textile resistanc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xtile finishing can improve its resistanc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ability. Textile uv radiation arrangement way, introduce a few kinds of textiles anti-ultraviolet finishing methods and various reagent, textile ultraviolet resista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method of measur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common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method of measurement. Textile uvioresistant applic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Textile,Anti-ultraviolet,Finishing,Application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CAD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CAD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研成果开发和转化、实现设计自动化、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 的一项关键新技术;是提高产品和工程设计水平、降低消耗、缩短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科研单位提高 自主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也是进一步向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发展的重要基础。 CA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之一,它使产品设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 根本性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设计绘图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开发的速度,提高了设计精度。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将人类的聪明才智 和创造能力与计算机高速而精确的计算能力、大容量的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 早期的CAD也就是计算机绘图,以完成图形的设计与绘制工作为主。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CAD的概念已发生了本质飞跃,它不仅包括图形处理 ,还包括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和原理样机设计等内容。它吸收和运用了更多的与设计技术相关联的科学技术和理论,以及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分析 、价值分析和系统工程等知识。与传统设计方法比较,cad彻底改变了设计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把设计人员从繁琐、机械的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将精力和聪明才智转移到创造性的设计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新,缩短了产品设计周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1、CAD建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建模技术是CAD的核心技术,建模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就代表了CAD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下图给出了建模技术的发展情况。图中明确显示了从50年代至今建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二维建模、三维几何建模(包括线框建模、曲面建模、实体建模)、特征建模(包括参数化和变量化建模)及产品集成建模的发展过程。 二维建模是最初的CAD技术用来解决二维绘图问题的,后来发展为三维的几何建模技术。三维几何建模又分为线框建模、曲面建模和实体建模。线框建模是以线来构造三维物体,其主要算法是空间自由曲线的拟合和表达相对简单。曲面建模是由曲面来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