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制度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制度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制度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制度

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医院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的学习,接受相应培训,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医院的后勤、器材部门应当及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

第二章预防

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1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九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第十条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第十一条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第十二条医院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第十三条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

2

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院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第四章登记和报告

第十五条医院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实行登记制度,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第十六条医院每半年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制度所称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医院HIV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HIV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HIV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三)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四)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这种概率很低,一般不超过0.3%。 给艾滋病患者采血时应该采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 职业暴露者应该在暴露1-2小时内,进行连续4个周的预防性治疗。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在从事HIV/AIDS(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的情况。近几年,在我国随着感染人数和病人的快速增加,艾滋病预防与治疗任务日益加重,职业暴露不断出现,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职业暴露及导致感染的危险性 职业工作者可以通过皮肤损伤的黏膜直接暴露于HIV。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时注入了HIV感染的血液,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不完整的皮肤接触HIV,感染HIV的危险性相当低。所谓黏膜暴露,是指黏膜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

位。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但这种概率很低,一般不超过0.3%。 美国CDC研究结果显示,针头刺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其导致血清阳转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医护人员刺伤的伤口很深;(2)在针具上有可见的血液,或有血液从伤口溢口;(3)针具刺伤病人的静脉或动脉(例如用于采血的针具);(4)污染来自于晚期AIDS病人(病人在事故后2个月之内死于艾滋病,推断艾滋病病素载量很高)。 二、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数据分析表明,医务工作者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从事医疗和实验检测活动的过程中,若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职业暴露事件基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如果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传播。因此必须强调普遍性防护原则。 预防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普遍性防护原则。严守通用的安全防护措施和采用安全的真空蝶形针具,可以减少直接接触血液和/或体液的危险性。 1、保护屏障 (1)手套: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当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得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得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得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得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得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得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得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得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得针头、刀片等锐器。 沈北维康医院 院感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与流动水清洗污染得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得血液,再用肥皂液与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得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得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得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得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得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得级别得暴露源得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与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 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为了保障我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三、适用范围 卫生、公安、司法等系统有关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人员,负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负责抓捕和监管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嫌疑犯、犯人、吸毒人员以及性罪错人员的公安、监狱、劳教等系统的工作人员。 第二部分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总指挥:韩震霖 副总指挥:赵秀红、赵春兰、翟晓光、张捷敏、王彦玲 下设应急办,成立流行病学调查组、消毒处理组、采样组、检验组。 二、各组成员及职责

(一)流行病学调查组 组成:艾滋病防治科、传染病控制科、计划免疫科等科室成员 职责:负责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二)消毒处理组 组成:消毒科成员 职责:负责组织指导职业暴露现场消毒处理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采样组 组成: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室人员 职责:负责对职业暴露采集血样送检,指导职业暴露监测工作。 (四)检验组 组成:检验科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人员 职责:负责对职业暴露人员采集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和业务指导。 第三部分预警及分级 医(技)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对其职业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洗粘膜。 2.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冲洗后,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 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 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 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 登记与上报随访与咨询预防性用药评估与分级马上报告专人负责严格保密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

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及上报培训试题(附答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及上报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A化学性职业暴露B感染性职业暴露 C 放射性职业暴露D其他职业暴露 E 以上均是 2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人群是() A护士 B 医生 C 技术员 D 保洁人员 3、预防锐器损伤应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锐器使用B及时处理使用后的锐器 C 不携带锐器走动D医务人员进行疫苗注射 4、预防性用药的原则:() A、最好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开始 B、最迟不得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24小时服药 C、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该实施预防性用药 D、以上原则均是 5、医务人员发和职业暴露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 紧急局部处理 B 报告 C 填写登记表 D 以上均是 6、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的患者,在未诊断之前采用的普遍预防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病原体传播的危险性。其主要内容有:() A、洗手与手消毒 B、手套、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穿长工作服 C、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立即放入有标签的利器盒内,用过的针头不需要再套针帽。 D、以上均是 7、关于戴手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要戴手套按电梯按钮B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C 每个患者之间只要手套不损坏不用更换 D 皮肤有损伤时戴双层手套 8、标准预防是认定病人的()都具有传染性。 A 血液 B 体液 C 分泌物 D 排泄物E以上均是 9、针对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能够播散病原体的患者,医务人员对于这些病原体需要有除标准以外的预防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A、计划免疫 B、空气传播预防,采用紫外线、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喷雾等空气消毒: C、飞沫传播预防、接触预防、皮肤黏膜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D、以上均是 10、如果血液喷溅到完整的皮肤上应该用( )清洗污染的皮肤? A 肥皂液 B 流动水 C 含氯消毒液 D 75%酒精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发生锐器损伤后应在伤口的旁端轻轻挤压,不应在伤口的局部挤压。() 3、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可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2小时内上报院感办,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在暴露发生后立即上报。()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6、医务人员如果眼睛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喷溅上,应该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单层手套。( ) 8、手术室医生的职业暴露是以缝合时的缝合针刺伤和喷溅为多见。() 9、锐器盒可以盛装到全满时,封盖,更换。() 10、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 )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所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如何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或疫苗?

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鉴于目前我区艾滋病流行的趋势,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力度,为了有效防止医务人员、实验室及消毒供应等工作人员有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检验、消毒、管理等工作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情况,我院特制定以下有关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小组: 应急处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中心内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细则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 2、负责检查监督艾滋病医疗救治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3、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心内HIV职业暴露及时进行暴露级别、暴露源头的评估; 4、负责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和相应药物预防措施的实施; 二、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 1、直接接触和可能接触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粘膜和不完整的皮肤时,应戴手套。在接触每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 2、当处理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窥镜检查或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一般接触病人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3、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施行手术时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穿隔离衣; 4、检查完病人和每次接触病人或接触病人污染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戴手套亦应在流水下或肥皂流水冲洗。医护人员如有皮肤破损应用防水绷带包扎; 5、病人污染的针头和其它一次性物品一律放入专用污物回收桶内,由消毒:供应科负责统一处理; 6、使用后的医疗器械(不能销毁的),应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及时消毒处理(浸泡、擦试、熏蒸、高压等);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1、如在艾滋病诊疗过程中出现职业暴露,如皮肤污染、针刺和切割伤、眼睛溅入液体、衣物污染、实验室重大损失或泼溅、严重损伤和暴露时,应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速度通知中心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小组成员; 2、中心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小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暴露后的评估,及时采取应急预防措施,在同一时间内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暴露后的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力争暴露后最短时间内(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开始预防性用药和暴露后的定期检测; 3、出现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1)皮肤污染;皮肤污染部位用流水和肥皂或液体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和擦试(70%乙醇或碘酊); (2)针刺和切割伤:尽量从损伤远端向前挤出损伤处世哲学的血液,立即用流水和肥皂冲洗伤口,使用70%乙醇、碘酊或皮肤消毒剂消毒;(3)眼镜溅入液体: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避免揉擦眼睛,

2017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一、伤口处理流程: 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复合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常见的职业暴露性质和处理流程: (一) (二) 暴露于HIV 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 请职业暴露专家判定 报告感控科(6315) ① 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① 评估伤口暴露级别 ②判定是否预防用药(见附1) 必要时报告区CDC 暴露于HBV 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医务人员HBsAb 阴性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医务人员HBsAb 阳性

(三) (四) 三、职业暴露判定专家组成员: 组长:訾达赖 组员:崔 东 张晓梅 王清华 马 波 赫俊峰 团 结 李 斌 魏美琴 刘小平 尚喜兵 贺清枝 王勇芹 赵庶生 王 卉 附件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判定和用药原则 附件2:《标准预防原则》 附件3:《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附件1: ①立即注射长效西林120万U ②暴露后4h 和3m 内做梅毒抗体检查 不需注射乙肝疫苗等 ①在24h 内注射HBIG ②1周后注射HBV 疫苗 ③检查HBsAg (6m 、1年) 暴露于梅毒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①立即注射干扰素300U/d ,共3d ②暴露后第4-6周和第4-6m 做抗-HCV 和GOT 检查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暴露于HCV 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试题与答案(借鉴相关)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试题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3分) 1、艾滋病是( ) A、一种肿瘤 B一种血液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性病 2、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4、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数 5、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6、Hl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7、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8、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 A、1—2年 B、2—3年 C、3—4年 D、7—10年 9、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 A.针刺 B.切割 C.直接接触 D.以上都对 10、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 A.一般预防 B.标准预防 C.直接接触 D.以上都对 1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戴手套 B.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不用戴手套 1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13、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何月何日?( ) A. 6月1日 B. 8月1日 C. 12月1日 D. 11月1日 14、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1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 ) A.72小时内 B.36小时内 C.24小时内 D.4小时内 二、多选题(单选,每题3分) 1、体液包括:() A.胸腔液 B.羊水 C.心包液 D.阴道分泌物 E.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

HCV,HIV,HBV,梅毒职业暴露紧急处理措施

精心整理乙肝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一、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 ◆、 HBs 月执 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一步处理。 丙肝职业暴露后处置流程 一、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

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 ◆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一、抽血检查及处理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 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监测,留取抗-HCV本底 ◆阳◆,抗 HLT,

梅毒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一、挤压与消毒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 ◆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 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二、抽血检查及处理 ◆若暴露源(患者)RPR(或VDRL)呈现阳性,应加做TPHA确认, 射

一、 ? 较短。 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 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 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

艾滋病职业暴露试题

全省卫生系统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能竞赛 理论测试试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试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乱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不用戴手套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 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 B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 短 C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 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 于轻度的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0题) 1、体液包括:(ABCDE)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处理

第十一章 HIV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HIV职业暴露的定义及风险评估 HIV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体液或HIV污染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 的危险。确定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关节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性,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粪便、鼻分泌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发生职业暴露的途径有:针刺伤、不完整皮肤或黏膜接触暴露源。如暴露源为血液,经针刺暴露感染HIV的风险约0.3%,经黏膜暴露为0.09%,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度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比黏膜暴露低。以下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深度针刺伤(尤其是空心针)、暴露量大(晚期AIDS患者或未经治疗,体内病毒载量高)、污染器械直接刺破血管等。 二、HIV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 发生HIV暴露后,要及时进行局部污染皮肤或黏膜的处理: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 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预防用药

发生HIV暴露后要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如感染风险较高,一般需要暴露后药物预防,如感染风险较低,则应权衡感染风险和用药不良反应后慎重做出决定。具体处理原则和预防用药方案分别参见表11-1与表11-2。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基本用药方案和强化用药方案的疗程均为28天。 表11-1.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暴露途径暴露程度 暴露源 HIV阳性 (低传染性) # HIV阳性 (高传染性) $ HIV感染状态不明暴露源不明 皮肤损伤暴露 暴露量较 少(二级暴 露) 基本用药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如暴露源来源于 HIV高危者则采取 基本用药方案预 防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有可能暴露 于HIV感染者时 采取基本用药方 案预防 暴露量较 多(三级暴 露) 强化用药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如暴露源来源于 HIV高危者则采取 基本用药方案预 防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有可能暴露 于HIV感染者时 采取基本用药方 案预防 不完整皮肤或黏膜暴露 暴露量较 少(一级暴 露) 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用药 暴露量较 多(二级暴 露) 基本用药强化用药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暴露源存在 HIV感染风险时采 取基本用药方案 预防 通常不进行预防; 对于有可能暴露 于HIV感染者时 采取基本用药方 案预防 注:# HIV阳性(低传染性):无症状,低病毒载量(﹤1500copies/ml); $ HIV阳性(高传染性):有症状性,艾滋病期,急性血清转换,高病毒载量;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令狐采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 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及答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泰安市中心医院特检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2015-10) 科别: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 1.《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自年6月1日起实施。 2.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 二、是非题(是√非×)(每题4分) 1.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 2.医务人员接触到患者的唾液、泪液、汗液和尿液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3.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后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6.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2级。() 7.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三、选择题(每题4分) 1.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B.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C.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D.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C.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A.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C.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D.以上都是。 4.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类型:() A.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 C.CD4细胞计数低者; D.以上都是。 5.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A.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暴露方式; C.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 A.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 B.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C.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一、1、2004;2、意外;3、4;4、级别、载量;5、28;6、心包液 二、1、对;2、对;3、错;4、对;5、对;6、错;7、对 三、1、ABCD;2、ABD;3、D;4、D;5、ABCD;6、ABC

血透室制度-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标准流程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标准流程 定义: 本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被艾滋病病毒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物刺破皮肤,而具有被感染HIV的可能性的情况。 一、预防原则: 医务人员预防HIV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即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污染的物品均应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职业暴露评价——暴露源评价和暴露级别评价 (一)暴露源的评价 分为0级(阴性)、1级(轻度)、2级(重度)和暴露源不明4级。 阴性(0级):指暴露源HIV阴性, 暴露源1级:指暴露源阳性,但HIV滴度低(处于无症状阶段、CD4计数高), 暴露源2级:指暴露源阳性,且滴度高(处于有症状阶段、CD4计数低)。 暴露源不明: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HIV阳性者。

(二)暴露级别评价 分为0级、1级暴露、2级暴露、3级暴露。 0级暴露:指污染物仅污染完整的皮肤, 1级暴露:指污染物污染粘膜或可能有破损的皮肤,且暴露量少、时间短。 2级暴露:指污染物污染粘膜或可能有破损的皮肤,但量多,时间长;或皮肤有刺、割伤,但仅表皮擦伤,浅刺伤。 3级暴露:指皮肤的刺、割伤,且伤口较深,刺、割表面有可见血液。 (三)HIV职业暴露后应根据暴露评价,给予暴露者相应的药物预防。 暴露源级别和暴露级别均为0级:不必服用药物。 暴露源级别和暴露级别在1—2级范围:采用基本用药程序。 暴露级别为3级:不论其暴露源级别应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对暴露源级别不明的:给予基本用药程序。 三、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制度及流程 一、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意外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挤、冲、消、报)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边挤边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 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于2 小时内报告感控办,进行抽血做本底检测。 三、评价源患者: 1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丙、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四、评估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措施: 1.暴露于乙肝患者的接触者: 1.1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1.2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无需处理; 1.3以前接种过疫苗无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1.4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2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 2.暴露于丙肝患者的接触者: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的预防措施,接触4?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3.暴露于梅毒患者的接触者: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当天查TP,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4.暴露于HIV 阳性的接触者:立即评估暴露级别,如果存在用药指证,尽快于接触后4 小时内预防性用药,最迟不得超过24 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技术操作流程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局部伤口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 水反复冲洗粘膜 2.伤口处理与针刺伤应急处理技术同 3.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 1.立即查患者有关HIV的检验结果 2.事故发生单位及时向有关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库(点)——当地卫生防疫站(或疾控中心)报告,储备库(点)负责人联系当地有关专家,根据情况共同进行风险的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药物和用药程序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3级 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3种类型 预防性用药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1.患者为可疑或确定HIV(+),操作者HIV抗体(-),经过专家评估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连续服药28天2.医学观察一年:在暴露后的第四周,第八周,第12周,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 给予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对职业暴露者的相关信息,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 上报 与针刺伤同当地卫生防疫站为事故处理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事故情况进行登记和保存。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病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情况,用药的依从性状况。

职业暴露与防护习题(58题)

精心整理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5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15题) 三、填空题(18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针刺B切割C直接接触D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一般预防B标准预防C接触隔离D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 A同性恋者???B性滥交者??C静脉吸毒者??D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B性接触C日常生活接触D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戴手套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C戴防护眼镜D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轻度的是(A)A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B) A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72小时内B36小时内C24小时内D4小时内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XX医院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维护我院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降低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员则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通知》指定本预案。 一、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原则 (一)及时处理原则 意外暴露后应立即对暴露部位进行紧急局部处理。如需服用抗病毒药物,则越早越好。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最好在24小时内完成。 (二)报告原则 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和个人要立即向院感科报告,院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获取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一旦发生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下,对个人及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三)保密原则 当事人发生暴露后,有关知情人员应当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为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任何相关情况。 (四)知情同意原则 如经过职业暴露评价需服用抗病毒药物,有关人员应告知当事

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知情同意和充分考虑利弊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是否使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在履行职业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三、部门职责 我院各科室要重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问题,按照或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员则》做好防护工作: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 (四)采用有利防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安全技术设备。 (五)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六)对有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建立健康监督制度。 (七)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