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习题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5情景信息类.doc

2016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习题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5情景信息类.doc
2016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习题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5情景信息类.doc

题型五情景信息类

1.[2015·四川德阳二诊]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点时,K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答案 D

解析根据糖蛋白可判断②为细胞内侧,①为细胞外侧。a点时为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离子有通透性,K离子通过通道蛋白,不断从内侧向外侧移动,A、B正确;b→c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C正确;b点时的电位差为0,膜两侧的电位相等,D错误。

2.[2014·石家庄质检]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

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

C.NAA引起染色体变异形成无子果实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 C

解析由图分析,甲能促进种子休眠,判断甲为脱落酸,乙能促进生长、抑制种子休眠,最可能是赤霉素,丙能促进生长、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判断丙为生长素,脱落酸、生长素和赤霉素的本质都不是蛋白质,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故A、B项正确;NAA通过促进子房发育而形成无子果实,C项错误;脱落酸和赤霉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D项正确。

3.逆向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发于女性。2011年3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并验证了NCSTN基因的突变可导致逆向性痤疮的发生。下列关于逆向性痤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逆向性痤疮是一种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逆向性痤疮只在女性中发病,在男性中不发病

C.父母都患逆向性痤疮的家庭中子女也一定都患此病

D.理论上,逆向性痤疮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

答案 D

解析剔除干扰信息后,可提炼出“该病是由NCSTN基因突变

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即是单基因遗传病,而不是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逆向性痤疮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在理论上,男女的发病率是相同的,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有区别。父母双方都患病,子女中可能会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正常个体。

4.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

A.核仁被破坏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

答案 D

解析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说明其主要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而胰岛素就是一种分泌蛋白,故其合成会直接受到影响。

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遗传物质的重组有关

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

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

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染色体甲和乙发生了易位,其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基因——融合基因PML-RAR,它能编码癌蛋白。而维甲酸通过修饰基因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但三氧化二砷则是降解癌蛋白,没有改变DNA结构。

6.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多种保鲜膜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塑化剂DEHA,塑化剂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据此可推测塑化剂DEHA ()

A.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

B.会对男性的性腺起抑制作用

C.通过神经调节影响内分泌系统

D.不会对垂体产生影响

答案 A

解析据题干分析可知,DEHA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后能传送

荷尔蒙的假性化学信号,推测其与荷尔蒙具有类似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的DEHA进入人体后会促进性腺的发育;假性荷尔蒙参与的调节作用属于体液调节;荷尔蒙含量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对其产生影响。

7.日本福岛核泄漏主要泄漏的物质为碘-131,该物质一旦被人体吸收会引发甲状腺疾病,出现甲状腺激素偏低症状(简称甲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碘-131造成甲低的原因可能是放射性射线照射杀伤了部分甲状腺细胞

B.在临床上可用碘-131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C.甲低患者代谢减弱、耗氧量减少

D.甲低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 D

解析碘-131具有放射性,可以造成甲低,可能是其照射会杀伤部分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碘-131可以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故在临床上可用碘-131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甲低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减少,代谢减弱、耗氧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多。

8.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B.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

C.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答案 C

解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A正确。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共计6种,B正确。从图中信息可以发现,只要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属于杂合子,C错误;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1白色三种类型,D正确。

9.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脱氧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脱氧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

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有利于进化

D.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

答案 B

解析DNA双链之间靠氢键连接,RNA虽然是单链,但局部可以自我形成双链,在RNA内部形成氢键,A错误。动物细胞中有中心粒,形成中心体,与DNA都是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的,B正确。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不利于进化,C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合成DNA聚合酶,但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能合成DNA聚合酶,D错误。

10.细胞能够有秩序的将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出去,即囊泡能够精准的运输而不会造成堆积,曾一直是一个谜。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与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和德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揭示了这一谜底,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的运行与调节机制。下图为科学家研究时所使用的两组酵母菌细胞内显现囊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通过将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分子与物质包裹起来进行传送,以满足生命活动

B.图1为不正常的酵母细胞,因为其细胞的囊泡不能将合成的蛋白质及时运出而堆积

C.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受核基因的控制

D.由酵母菌囊泡运输机制可推,若胰岛B细胞囊泡运输机制障碍,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发生

答案 B

解析细胞产生的一些物质可通过细胞中的一些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将其包裹起来得以及时运输,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读图知图1的酵母菌细胞将产生的蛋白质及时运出细胞,不会导致堆积,而图2则在细胞中堆积较多的蛋白质;图1中蛋白质有序的合成与运输受细胞核基因的调控;胰岛B细胞会合成胰岛素,若囊泡运输机制障碍,胰岛素无法被及时运出细胞释放到内环境,导致血糖升高,最终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1.[2015·河南十校测试]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如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NE 将发生如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不需要受体,NE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发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减少

C.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不能说明兴奋可以双向传递

D.神经递质的作用只能通过图中途径贮存于囊泡而被终止

答案 D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是通过突触小泡进行的,不需要受体,NE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A 项正确;由于NE是抑制性神经递质,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进而可引发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减少,B项正确;由图可知,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不能说明兴奋可以双向传递,C项正确;神经递质的作用除通过图中结合或摄取的途径被终止外,还可能被相应的酶分解,如乙酰胆碱可以被胆碱酯酶分解,D 项错误。

12.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等。引发Ⅰ型糖尿病的常见病因有患者体内产生的ICA(抗胰岛细胞抗体)能破坏胰岛B细胞,从而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发Ⅱ型糖尿病的常见病因有:(1)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此时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含量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2)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有胰岛素作用受损)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ICA破坏胰岛B细胞属于免疫缺陷病

B.组织细胞仅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

C.已知胰岛素受体为糖蛋白,其形成与内质网无关

D.不论Ⅰ型糖尿病还是Ⅱ型糖尿病,均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器的功能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信息“ICA破坏胰岛B细胞”以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即可解题。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ICA会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在不同的情况下,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当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内时,葡萄糖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错误;糖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需经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最后到达细胞膜,因此与内质网有关,C错误;

不论是Ⅰ型糖尿病还是Ⅱ型糖尿病,都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导致的,所以均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D正确。

13.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激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氮的激素,包括蛋白质类、多肽类和氨基酸衍生物类;另一类是类固醇激素。这两类激素不但化学结构不同,而且作用机制也不相同。萨瑟兰在1965年通过提出第二信使假说来解释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第二信使都是cAMP(环腺苷酸),则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内分泌腺包括性腺、垂体和甲状腺等

B.不同种类细胞的第二信使相同

C.物质甲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或磷脂

D.cAMP中的“A”特指碱基——腺嘌呤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TP、信息交流和激素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信息“含氮激素”和“第二信使”以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ATP的“A”,即可解题。图中给出的第一信使——激素特指含氮激素,而性腺分泌的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不是含氮激素,A错误;不同种类细胞的第二信使均为cAMP,B正确;物质甲应该是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是磷脂,C错误;根据ATP的物质组成可知,cAMP中的“A”指的是“腺嘌呤+核糖”,D错误。

14.[2015·河南南阳三模]蛋白质Smac(细胞中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存在于正常细胞的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接受到释放这种蛋白

的信号时,就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IAPs(凋亡抑制蛋白)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时,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B.细胞凋亡时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所有酶的活性下降等特征

C.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需消耗能量,Smac与IAPs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相同

D.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IAPs基因过度表达和Smac从线粒体中释放受阻有关

答案 D

解析细胞衰老时,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细胞凋亡中某些酶的活性增强,A、B项错误;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需消耗能量,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IAPs是凋亡抑制蛋白,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不相同,C项错误;如果IAPs基因过度表达和Smac从线粒体中释放受阻,则可能导致癌细胞不凋亡而无限增殖,D项正确。

15.科学家发现一种原本与DNA修复有关联的蛋白质分子(M)也可能是预防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他们研究控制M合成的基因发生缺陷的小鼠时,发现几种类型的癌症发生率增加,包括淋巴瘤和髓母细胞瘤。下列相关叙述,不太严谨的是() A.DNA修复应包括配错碱基对重新替换成正常碱基对

B.控制M合成的M基因不能表达或有缺陷,所有癌症的发生率都会增加

C.M分子内应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淋巴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该种细胞内原癌基因可能发生了突变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及其蛋白质的鉴定等,意在

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信息只能得出控制M合成的基因发生缺陷时,某些癌症的发生率会提高,但不能得出所有癌症的发生率均会增加;M的本质为蛋白质,该物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6.大多数固醇类激素在血液中与载体蛋白①、②、③结合,只有少部分以游离的方式存在。如图是固醇类激素三种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组织液中游离的固醇类激素分子小,呈脂溶性,通过________的方式快速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与细胞核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启动或抑制DNA的转录、翻译,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

(2)图中固醇类激素三种作用机理模式中,受体分别存在于______中。这三种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它们的物质成分是________,导致不同受体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与神经调节相比,固醇类激素的调控相对缓慢、持久,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过程甲时需要________酶的催化,完成过程乙除了图中已有的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等参与。

答案(1)自由扩散3(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质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

(3)激素的合成、分泌持续时间较长,消除的时间相对较慢,而且还与激素作用的途径等有关

(4)RNA聚合能量、氨基酸、tRNA

解析认真审题,读懂图中或问题中隐含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第(3)题注意从“缓慢”和“持久”两方面来思考答案。(1)题干中提到固醇类激素为脂溶性小分子,因此其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需要穿越1层细胞膜(单层膜)和1层核膜(双层膜)共3层生物膜后,才能与细胞核中特异性受体结合。(2)识图分析可知,激素受体分布在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中。激素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引起蛋白质不同的直接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3)神经调节涉及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相互转换,作用准确、短暂、迅速,固醇类激素的调控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因为激素的合成、分泌且随体液运输持续时间较长,消除的时间相对较慢,以及激素的作用的途径等问题,所以与神经调节相比,固醇类激素的调控相对缓慢、持久。(4)图中过程甲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过程乙为翻译,图中显示的信息有翻译的模板mRNA,因此还需要核糖体、能量、氨基酸、tRNA等参与。

17.[2015·郑州月考]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B、b ch、bh、b,B基因对b ch、bh、b为显性,b ch基因对b h、b为显性,b h 基因对b为显性。B基因系列在决定家兔皮毛颜色时其表观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1)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其中纯合子有______种。

(2)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

色∶青旗拉=1∶1,则两只亲本兔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Bb 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中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让子代中的全色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

答案(1)10 4 (2)Bb ch bhbh或bhb (3)全色∶青旗拉=2∶1 (4)选用多只白化雌兔与该喜马拉扬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为bhbh,若后代出现了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为bhb

解析(1)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BB、Bb ch、Bbh、Bb、b ch b ch、b ch bh、b ch b、bhbh、bhb、bb,共10种,其中纯合体有4种。(2)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青旗拉=1∶1,则两只亲本兔中必有一只含b ch基因,且全色雄兔基因型只能为Bb ch,另一只是喜马拉扬兔,基因型为bhbh或bhb。(3)基因型为Bb 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中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子代中的全色兔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 ch=1∶2,该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bhb)交配,若全色兔基因型为BB,则子代基因型全为B_,若全色兔基因型为Bb ch,则子代的基因型为B_∶b ch_=1∶1,综上所述,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全色∶青旗拉=2∶1。(4)判断动物基因型的方法是让该个体与多只异性隐性个体进行测交。

18.“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________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_____________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的目的。

(2)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下面实验。

实验步骤: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

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_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的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答案(1)突触后膜“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

(2)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3)③乙酰胆碱骨骼肌细胞不收缩,心肌细胞收缩频率降低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胆碱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与

老年性痴呆的关系,毒蕈碱受体与鹅膏蕈氨酸、乙酰胆碱的关系,然后根据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及结果理解该实验的目的。(1)由于毒蕈碱受体既能与鹅膏蕈氨酸结合,也能与乙酰胆碱结合,所以B组实验通过对大鼠脑注射鹅膏蕈氨酸,可以抑制乙酰胆碱与毒蕈碱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类似于“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的效果。(2)与A 组相比较,B组大鼠的错误次数增加,完成学习所需时间也延长,说明该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3)本题将免疫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理解实验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制备的抗体所用的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所以制备的抗体能破坏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但不一定能破坏心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如果该抗体能破坏心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则表明二者的相关受体相同,实验结果应是骨骼肌细胞不收缩,且心肌细胞收缩频率不降低;如果该抗体不能破坏心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则表明二者的相关受体不同,实验结果应是骨骼肌细胞不收缩,且心肌细胞收缩频率降低。

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I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完整版)生物高考遗传学试题汇编

1.(09天津卷,7)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A 红细胞裂面A抗原 有 抗原决定基因 (显性) O 无(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 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II-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 (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II-2的溶血症状较II-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II-2 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 是。 (3)若II-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答案(1)常若I 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 A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 (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不一定 ②记忆细胞 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 (3)I A i 2.(09四川卷,31)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 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 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①BbRR BbRr ②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③80%

2006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 1.新陈代谢是指 A.生物体内的同化作用B.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 C.生物体内的异化作用D.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A.H2O、CO2、ADP B.CO2、NADPH、ATP C.H2O、CO2、ATP D.NADPH、H2O、ADP 3.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4.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5.栽培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利用固氮酶把A.N2转变为NH3B.HNO3转变为NH3 C.N2转变为NO3 D.NH3转变为NO3 6.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 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 A.施用有机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7.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8.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向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2017年高考生物海南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 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 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 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 、H 、O 、P 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2O 的能力下降 C.和ATP 一样,24KH PO 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5.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 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 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 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 离子的吸收 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2O 也不放出2CO ,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2O 与释放2CO 的摩尔数不同 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2H O 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2H O 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1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 提供能量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生物试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016高考生物试题汇编3:遗传专题

【2016新课标n卷】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T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专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2016新课标n卷】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 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寸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 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 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 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G基因纯合时致死 【新课标川卷】6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i全部表现 为红花。若F i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 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 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 【2016天津卷】5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社草初炭為鎰人V掘杠申的存活单(%) too 注P: Mi箴釀;K:林认就;R-祸氯昵 F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2016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江苏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切记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不能进行独立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 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生物膜透性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

2016学年高考海南卷生物试题与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2016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生物 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生物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0页,第Ⅱ卷10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选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B.H2O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 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 (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 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6.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案区域内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描清楚。答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无效。

全国-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遗传的物质基础(2018海南卷. 13题,2分)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2018海南卷. 15题,2分)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A.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 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 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D.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答案】D (2018天津卷6,6分)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 C.1/8 D.1/9 【答案】D (2018年江苏卷3,2分))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D (2018年4月浙江卷,1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江苏卷 解析版

2016年高考江苏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切记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不能进行独立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 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生物膜透性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载体,如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同时理解分泌蛋白的常见种类以及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加工、修饰与分泌。 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

2017年海南卷高考生物试题

2017年省高考生物试卷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3.关于哺乳动物体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固醇在动物体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C.和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5.关于生物体能量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2016-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 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课标Ⅰ)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 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 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 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30.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 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 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 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

2016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江苏卷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A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属于胞内蛋白,直接进入叶绿体,不需经过内质网,B错误;葡萄糖通过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拉的膜需载体协助,具有选择透性,C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是蛋白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透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6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山东高考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的是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 的是 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历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题

历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B.DNA和酶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2.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3.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5.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7.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8.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 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右 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 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海南卷-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和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和脂溶性有关 【答案】B 【考点定位】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1)区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2)联系:只有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借助结构模式图,比较、区分不同“膜”的特点 (1)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具有半透膜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主动选择性,对物质的吸收和否及吸收的多少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因此不能将生物膜看作单纯的半透膜。 (2)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如常见的半透膜有动物的膀胱膜、肠衣、鸡蛋的蛋壳膜等。水、葡萄糖等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而蔗糖、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不能通过。 (3)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的核、质分开,由于其上有核孔,mRNA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 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和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答案】D 【分析】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离子,存在载体蛋白,A项正确;液泡膜和类囊体膜功能不同,其上的蛋白质不同,B项正确;类囊体上发生光反应,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C项正确;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膜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具体的反应过程,及反应发生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有光反应能产生ATP,而呼吸作用过程中,ATP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形成,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016年高考生物真题 内环境与稳态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 B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在逻辑分析能力上要求比较高。 2.(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压 【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

流方向一致。 3.(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考点定位】HIV,体液免疫,抗体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免疫调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HIV感染机体后结果: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有同学误认为HIV侵入机体后立即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发生特异性免疫而出错,HIV感染初期,HIV含量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进行消灭,但不能全部消灭,继而HIV增殖,破坏人体T细胞。 4.(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