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社工优秀案例创新奖

2011年度社工优秀案例创新奖
2011年度社工优秀案例创新奖

2011年度深圳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创新奖

●有朋自远方来

——促进来深建设者社区共融计划......................................................................汪鸿波/02●沟通,齐乐无穷

——人际沟通小组....................................................................................................罗丹/11●背井离乡的小松鼠

——记一名流浪儿合家团圆的故事........................................................................詹海涛/18●老年人网络能手小组................................................................................刘丽妍/25●挥别过去,重新开始崭新人生................................................................周莹/34●请相信,他们能行!

——福田区残障儿童“亲子厨房”活动................................................................张伟/43●丰富多彩的世界

——智力会员认知小组............................................................................................王少玲/53●幸福人生,从心开始

——残疾人情绪管理小组的实践............................................................................李吉颖/63●一名工伤患者生命价值的重建

——医务领域自杀服务对象的危机介入服务........................................................成海霞/72●城市建设者,安全伴我行

——“建筑水手·安全驶航”建筑工人安全知识小组.........................................毛敏/79

有朋自远方来

——促进来深建设者社区共融计划

一、活动基本情况

(一)活动名称:

社区本一家,关爱你我他

(二)活动对象:

1社区户籍居民

2来深建设者

(三)参与人数:

计约65人

(四)社区的基本介绍:

四联社区是龙岗区横岗

街道办隶属下的一个社区,

由排榜、茂盛、贤合、新塘

坑四个居民小组构成,总面

积5.5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1339人,占总人口比仅约为

3%,外来人口4.3万人,占

总人口比为97%。实际上四

联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其特点为外来人口多,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本地居民与外界联系少,风俗传统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外来人口比率偏高且受教育水平不高。此外,四联社区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交通不是很便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一个完整的休闲娱乐公共场所。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

(一)活动背景

龙岗区四联社区是一个具有庞大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城中村”社区,据统计,该社区的来深建设者与本地居民的人口比例约为100:3。在这样一个外来人

口占多数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好并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和睦相处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构建一个和谐友好型社区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实际上在社区的调查走访中,工作员发现大部分的本地居民依然存在着排外心理或因彼此的文化习俗差异、双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大等原因,使得外地居民与本地居民之间构起一道鸿沟,这碍了两者之间正常的沟通与交流,两地居民之间“闭门不相干”,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邻里关系严重阻碍了社区的和睦发展。

2010年深圳市开始掀起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的浪潮,它将也是今后深圳社工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搭建在社区基层为居民提供整合性服务的平台。对于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社工而言,不仅仅是只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更多的是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或一些处于隐性的而不容易挖掘的一些迫切需求来提供服务的。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的社工组织,引导社区向着一种和谐的氛围发展也显得非常重要。四联社区于2011年8月成立四联社区服务中心,它由龙岗区民政局统筹,深圳市信实公益服务发展中心负责运作。服务中心配有四名专职社工和两名社工服务人员,采用“社工+服务人员+义工”的服务模式,充分整合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以“平等接纳,助人自助”为理念,向居民提供一站式的专业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户籍居民和来深建设者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挖掘个人和家庭潜力,预防和缓解社会问题,探索符合本社区需求、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社区服务模式,建立互相关怀和支持的社区氛围,正逐渐的承担起促进社区共融的使命。(二)活动目标

1、户籍居民中招募并成立一支义工队伍,组织他们定期在来深建设者群体中进行探访、慰问、文艺汇演等等。鼓励本地居民主动与来深建设者交流,并逐渐的接纳他们的到来,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互动方式。

2、建一个合适公共交流的平台促进新来深个人和家庭之间交流和互助,同时为更多的新来深建设者建立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来深的生活,并且建立社交网络。

3、通过一系列社区共融活动促进社区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从而增强社区外来人员对他乡的归属感,让居住在社区里的所有居民在生活上特别是节日时候得到相互的关怀、慰问,促进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相互分享、关爱。以实际行动改善大家关系、促进社区稳定发展,力求社区共融。同时,工作员会在社区举行不同主题的活动以促进社区共融。

三、理论与方法

(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支持计划推进了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按照这一理论的分法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包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在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运用上,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人和社区不同的层面进行评估,从而拟定工作计划。正是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工作的任务是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运动网络中的资源解决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服务对象弥补和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提升掌握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二)社会互动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在互动中,意见得以分享、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也影响到文化的建构和变迁。在这次活动设计中,主要强调互动的“合作”形式,合作是这样一种互动形式,即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来一致行动。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在广义上讲,所有社会生活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合作,社会就不可能存在。

四、活动过程

(一)户籍居民义工队的成立

并在义工团体中展开谈

论。

4、加强义工成员对来深

建设者的认识,并了解

他们对来深建设者的认

识,并并交流与服务做

好准备。互动关系的桥梁,也是居民与来深建设者的联系纽带。义工工作立足社区,才能动员社区力量,有效利用和整合社区资源,补充服务中心人手不足的需要,是社区所有居民之间

实现良好的互动。游戏“萝卜蹲”:义工抽蔬菜名,并作为自己的游戏代号,一人先开始,说“XX 蹲,XX 蹲,XX 蹲完,XX 蹲(另一人头上带的水果或蔬菜名)”被叫到的人继续说,若未说出则要受“惩

罚”,表演才艺。增进义工的相互认识,自我介

绍,包括姓名、爱好、特长等

内容。

负责人总结义工的守则和工作

意义介绍即将开展的活动和义

工工作内容、注意事项

招募方法1、在小区内张贴宣传海报2、请社区工作站或者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协助宣传

3、向老年人协会及其他相关的组织发出邀请

预期困难与应对方法

困难:

招募不到足够成员;

有些老人带有小孩;

老人的突发性疾病;

语言障碍;

下雨天气;

参加的人数较多;对策:到小区内宣传并邀请服务对象参加或致电给对象邀请他参加;可以让小孩同老人一起参加;请一位医护人员在现场,准备必要的药品;事前先了解参加者的语言沟通情

况,根据实践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改换场地,或者推迟,延长活动时

间;活动评估方法工作人员观察现场反应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和对参与活动发表

活动后组员讨论,然后负责人总结并写总结报告

活动小结:初次活动,基本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户籍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都愿意投入到助人的活动中来。通过一些游戏的互动环节和谈论,对队伍的目标达成一致共识。

(二)居民茶话会

活动小结:活动有来深建设者和户籍居民两个群体,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介绍和认识,拉近彼此距离,再通过游戏互动增加其熟悉度。最后的讨论,澄清了对彼此的看法。活动让他们有陌生到熟悉,初步达到预期目标。

(三)社区团体活动

活动小结:通过开展几次大型社区活动,来达成整个活动最初的目标。一是,巩固前期已达到的活动效果,维持他们之间联系,二是同他们去鼓励更多的来深建设者和户籍居民进行互动、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初步达成共融。

五、活动评估

(一)活动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1、此次活动目标基本达到,此次计划设有户籍居民义工队伍的组织成立、居民茶话会和居民社区活动等三个环节,内容比较丰富,形式多样,基本上满足了居民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也为户籍居民和来深建设者的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活动吸引了户籍居民和来深建设者的积极参与,宣传范围比较大,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到达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3、通过在社区露天电影和迎新年分享会等社区活动,从空间上而言,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并通过活动的互动和分享,进一步增加他们的互动,让他们更加的彼此理解和接纳。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评估:

1、该计划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户籍居民志愿者队伍的成立,二是居民茶话会,三是社区共融活动,包括了自我分享、游戏互动、观看电影、聚餐分享等不同的形式。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应该再增设一些环节,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在活动的形式上也可以不断地增设类型。

2、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首先户籍志愿者队伍的成立方面,在招募的时候没有限定一些必要的条件,也缺乏做必要的鼓励措施,导致最终的志愿者主要集中在一些年纪偏大的退休妇女这个群体,在志愿者工作的分配上缺乏灵活性。其次在居民茶话会方面,在社工的带领下,义工也一起来到了活动场所,协助社工布置活动场地,社工则向组员们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游戏规则。由于第一次在组织类型不同居民的开展茶话会活动,刚开始一些户籍老年人对社工、来深建设者都较排斥,参与活动的老人也较少。但是主要的参与群体还是集中在老年群体上。随着热身游戏的开始,音乐的响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进来。经过活动中各个环节和老人近距离接触,老人对社工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社工的工作也表示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在活动结束时,老人表现出对社工的依依不舍。最后在社区活动的环节,居民之间开始变得熟悉起来,活动的氛围也趋于缓和。比如,在社区电影的活动中,一些居民会主动给一些有需人士让位,在电影结束后还主动帮忙一起收拾场地,并开始有一些主动的交流与沟通。

六、专业反思

1、社工在做一个服务或执行一个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资源的整合

从目前社工行业发展的程度来讲,即使在深圳这样社工发展相对来说走在前列的城市,社工在居民中的认可度和知名度都不是很高,所以一个社工,尤其是一个新到社区的社工,手上拥有的现有资源是不多的。而实际上,一个社区是存在许多可利用的闲散资源的,比如一些空闲的场地、热心的社居民领袖和一些活动器材等等,这都要求社工需要积极的挖掘并对这些资源加以整合,最终能够为社工所用。

2、社工和居民之间建立专业关系的途径是非教科书般的

作为一个社工应该要很明白,社工是做人的工作,所以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工要处理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把服务对象请到办公室来交流。社工应该更积极主动的到社区去、到居民中间去,实地观察社区的人情风貌,体验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社工经常在社区和居民中间出现,并适时的加他们举办的各类型的活动,居民对社工的认可度会大大提高,这对于建立专业关系的非常具有促进作用。

3、社工要注重保持价值中立,时刻警惕自身角色所承担的任务。

这是在做社区共融计划中常常会遇到的伦理困境。因为社工往往面对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尤其是在计划执行的初期,两个群体之间的交流甚少、相互了解程度很低,还有很多居民是存在偏见的。例如社工在单独跟一方接触的时候,往往会听到很多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指责,并且他们可能会举很多的实例来证明他们的说法。社工在这个时候要非常注重保持自己的价值中立,明白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不应该随意妄下结论,随意评判。

督导评语:

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融合,营造邻里守望的和谐社区氛围是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社工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很好地回应了这个需求。

该案例中有三点很值得赞赏:一是透过成立户籍居民义工队调动了本地居民对社区共融事务的参与;二是以茶话会、社区露天电影、聚餐分享会为载体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三是社工能深入社区促进与居民良好关系的建立,同时也认识到价值中立的重要性。

可改善之处:挖掘外来务工人员的潜能和优势,共同参与社区共融事务。

(深圳社工初级督导张翠颖)作者简介:

姓名:汪鸿波

年龄:24

教育经历:

本科阶段:2006.09——2010.06南昌

航空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2007.09——2010.06南昌航空大学继

续教育学院法律专业

硕士阶段:2010.09——2012.07江西

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工作实习经历:

1、10年1月—3月南昌市老年颐养中

2、10年6月—8月赣州市章贡区民政局

3、10年11月次年1月万载县民政局

4、11年4月—6月江西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

5、11年7月—8月香港民爱机构专业实习

6、2011年江西省民政厅民政政策理论研究重点课题《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领域的路径研究》,课题的参与者。

7、201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资助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江西万载、青云谱的调查》,课题的参与者。

服务心得:

社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奋斗!

沟通,齐乐无穷

——人际沟通小组

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沟通,齐乐无穷”——人际沟通小组

(二)活动对象:招商街道赤湾小学3--5年级学生

(三)参与人数:14名

(四)工作员姓名:罗丹

二、小组目标

现代城市家户之间相对隔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的多元化等因素,使得学生与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变少,难以得到足够的实际沟通的锻炼。学生迫切地需要学习表达、聆听、处理与朋辈的冲突等方面的技巧,而又不知从何学起,同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工作员针对赤湾小学3至5年级学生在学习沟通技巧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利用游戏这个载体,以“体验游戏+经验分享”的方式设计了人际沟通小组,本小组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一)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培养组员对他人信任,尊重的态度和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二)鼓励组员通过与朋辈的交谈、讨论、甚至冲突,学习新的行为、思想和感受,并减少组员在社区的孤独感,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

三、理论与方法

(一)人格发展阶段论

沙利文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少年期及前青春期。在少年期,儿童开始获得与家庭之外他人交往的经验,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自我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而前青春期是真正的社会化的人际关系的开始,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在他人眼里发现自己、形成自我,在这一阶段,同伴儿童对他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工作员通过小组中的各种交流方

式,引导组员学习如何更好的进行交流,培养组员对他人的信任,以此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和谐的友谊,也能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助于其拓宽社交圈子,亦能减少现今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的孤独感。

(二)经验学习法

经验学习的定义为,“人们在以往的体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或对所观察事物所作之有意识或无意识内化后而获得之洞察”(Colin Bread&John P Willison)。工作员期望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学到表达、聆听等方面的一些沟通技巧。根据经验学习法的理念,小组活动以“体验游戏+经验分享”的方式进行,利用游戏这个载体,让组员在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当中得到亲身的体验,之后在工作员的引导下进行分享,组员亦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最后由工作员进行总结,并鼓励组员将所习得的经验应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

四、小组活动内容

37月14日16:30

——

17:20

第二节主题:我听,你说

目标:增强小组凝聚力,让组员知道沟通的

重要性

具体内容:

1.回顾上一节小组内容。(5分钟)

2.“无声”电视VS有声电视。工作员引导

组员分享人与人之间不沟通与沟通的差别

和效果。(20分钟)

3.鼓励组员分享自己的经历:“我的秘密”

(20分钟)

4.提示下一节主题。(5分钟)

猜词牌

罗丹

我的秘密:组

员写出自己在

人际沟通过程

中需要改正和

发扬的特点,

并且大声念出

来,其他组员

对其缺点提出

建议,与大家

分享。

47月19日16:30

——

17:20

第三节主题:我说,你说

目标:引导组员通过沟通更好的互相了解

具体内容:

1.回顾上一节小组内容。(2分钟)

2.撕纸。工作员引导组员分享单向沟通

与双向沟通的区别和效果。(20分钟)

3.“我心中的梦想家”。工作员引导组员

通过互相提问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同伴,

彼此分享被同伴理解的感受。(25分钟)

5.提示下一节主题。(3分钟)

A4废纸

梦想家材料

A3纸

双面胶

胶水

罗丹

57月21日16:30

——

17:20

第四节主题:我们都是朋友

目标:引导组员之间形成一个团队,解

决团队中沟通不良的现象

具体内容:

1.回顾上一节小组内容。(5分钟)

2.热身游戏:逃出“魔结”(15分钟)

3.主题活动:塑形。当组员完成塑形后,

请各位组员分享在该种情景状态下的感

受,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受他人

欢迎的倾向。(20分钟)

5.提示下一节主题。(5分钟)

魔结

塑形指令条

罗丹

通过塑形,可

以看出不同的

肢体语言所表

达的信息非常

丰富,据此可

引申出现实生

活中值得思考

的现象。

67月26日16:30

——

17:20

第五节主题:心连心,助沟通

目标:奠定团队中良好的沟通模式

具体内容:

1.回顾上一节小组内容。(5分钟)

2.团队游戏:巧解千千结。组员通过沟

通解开手结后分享整个过程的感受,并

阐述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15

分钟)

3.主题活动:我心目中的你。工作员引

导组员通过之前的团队游戏,写下组员

对各同伴的印象,并且解释原因,使同

伴之间进行更多的沟通,更多的理解。

(25分钟)

4.提示下一节主题。(5分钟)

罗丹

77月28日16:30

——

17:20

第六节主题:青春无界限

目标:巩固小组效果,让组员学会体谅与

尊重他人,并处理离别情绪。

具体内容:

1.回顾小组内容,鼓励组员谈自己在整个

过程中的感受及收获。(20分钟)

2.团队游戏:齐心协力(10分钟)

3.留言:各组员抽做有名字标注的笔记本,

并在本子上留下对该组员的祝福。(10分

钟)

4.互赠礼物合影留念。(6分钟)

5.填写评估表。(4分钟)

精美笔记本

彩笔

相机

活动评估表

罗丹

87月29日

——

8月5日

视工作

安排

1.与同工总结本次活动

2.探讨是否有需要跟进的个案

3.整理补充小组活动资料

罗丹

李立志(二)小组发展状况

1、小组互动关系

小组初期异性组员之间鲜少主动接触,大家多少都有些不好意思;随着小组的深入以及组员之间的熟悉,异性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互动也有所增加。

2、小组发展历程

小组初期:参与小组的学员纪律性都一直保持的很好,表现也比较积极,但

组员之间的相处也多以男性女性为分界线。

小组中期:这个阶段的活动“我心中的梦想家”未能吸引到个别男生,男组员在表达的时候也较女组员要腼腆一些;也有个别学员到中后期的游戏比较放得开,不介意与异性合作。在分享期间,部分组员较初期更乐意说出自己的经历,同时在游戏中给予同伴支持。

小组后期:后期的游戏“我心目中的你”

女组员参与的比较积极,年龄稍大一些的男

组员还是表现的有些害羞,但当完成游戏

后,看到别的组员给予自己的评价,每个人

心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小组借助游戏增加了

组员的自信心,大多数组员都通过小组结识

到新的朋友,并愿意主动去结交新朋友。小

组最后一节能感受到个别年龄小的组员产生了离别的情绪。

五、小组评估

(一)评估方法与评估内容

1、对组员出席率及参与、投入程度等作评估;

2、在各节小组活动中,组员分享自己感受和收获;

3、工作员及协助人员在小组中持续的观察。

(二)组员评价情况

通过组员的参与、投入情况了

解,女性组员参与小组的积极性较男

性组员高,大部分组员参加完整个小

组,对于小组内的个别游戏,组员还

表现出很高的主动性。

工作员中后期通过与组员交流,

了解到组员对于活动的安排、场地都

很满意,对于通过游戏引申出来的含

义也表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个别组

员还表示自己通过小组更了解身边的朋友,同时也能将学习到的沟通技巧运用到日常家庭生活的沟通中,让父母更多的知道自己的想法。

(三)总体目标成效

本小组共开展6节活动,组员出席率均保持在85%以上,大部分组员参加完整个小组。其中,年长一些的组员对分享环节的参与度更高,也能将学习到的沟通技巧运用到与社工、同伴之间的沟通中;年龄小的组员则更容易受活动中的游戏吸引,通过游戏直观的理解各种沟通技巧以及沟通的重要性。各组员通过小组的活动,结交了新的朋友,亦减少其由于暑期放假在社区的孤独感,活动目标基本达致。

(四)存在的问题

小组组员的年龄存在差异,年龄小的组员对小组游戏“塑性”不能十分理解其中的某些词汇,故在游戏中没能很好的融入,这就要求工作员在设计方案、招募组员的时候应该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应备有相应的备用游戏。

六、专业反思

(一)分工合作,变弱势为优势

由于工作员在小组带领技巧等专业方面还有一定不足,故本小组由1名工作员主导,另外设置1名工作员以观察者、协助者的身份参与,留意组员在小组中的反应并在有需要时进行引导,协助工作员反思、改进。这样既弥补了专业能力的不足,又能确保主导的工作员更好地组织组员开展活动,有助于活动的时效性及对组员的个别关注,变弱势为优势。

(二)结合组员特点,灵活处理离别情绪

根据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和小组工作经验,年龄较小的组员更容易在小组过程中产生依赖,容易产生离别情绪。针对此情况,工作员在小组初期便对小组的内容及进度做好说明,后期又对整个小组活动的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升主题,使组员对工作员的依赖转化为对小组活动主题的吸收和成果的巩固,帮助组员达成目标任务。针对个别产生离别情绪的组员,工作员在后期也进行了个别跟进,协助建立自助网络,较好地解决了组员离别情绪的问题。

(三)根据小组进展,有针对性提升组员能力

工作员将总结和反思贯彻在小组的始终,引进评估机制,及时根据组员表现、成长情况和协助员的反馈信息等改进,有针对性地调整小组环节内容,方便组员们在学习互动和经验分享过程中,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沟通状况,提高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本次小组,只是针对青少年与朋辈交流中的需求而言,如能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沟通中的特点及想法,小组可能会更有效果和意义。

督导评语:

经验学习法分为四个阶段包括亲身经验、观察反省、总结领会及积极参与。很高兴能看到罗丹在此小組中充分反映理论的应用。包括透过自画像、“无声”电视VS有声电视、我心中的梦想家、塑形、我心目中的你及齐心协力等活动或游戏,让组员亲身经验如何与人更有效地沟通;同時亦透过活动或游戏后的小組讨论,让組员进行反思、领会沟通的重要性、分享被同伴理解的感受、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受他人欢迎的倾向等。最后鼓励组员将在整个小组过程中的感受及收获应用在未来生活上,以达至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及减少组员孤独感的目的。

林淦偉(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罗丹,26岁,2009年6月毕业于广州大学

社会工作专业。从2009年10月至今就职于深

圳市日月社会工作服务社,服务于社区领域,

服务面遍及南山区招商街道各个社区。2011年

被机构评为优秀社工。

服务心得:

社会工作,它能让走这条路的我感到幸福和满足。

背井离乡的小松鼠

——记一名流浪儿合家团圆的故事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1、服务对象:小松鼠(化名)

2、性别:男

3、年龄:16岁

4、籍贯:四川

(二)个案背景资料

此案例经南山区某基督教堂工作人员转介,并与服务对象约谈。

四年前,母亲带小松鼠来到深圳,服务对象与其继父关系不好,继父经常口出脏话、打骂服务对象,他便离家出走,开始了流浪生活。

服务对象的父母离婚后,父亲在福建打工,收入微薄;母亲再婚,与服务对象的继父在深圳生活,在餐饮行业工作,工作时间不规律,经常三班倒,月收入2000左右。服务对象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很好,在流浪期间偶尔回家看望母亲,有时回家后,被父母关在家中不得外出,也不允许服务对象继续流浪,但是服务对象和继父之间的矛盾很深,不愿与父母相处,经常趁机溜出去继续他的流浪生活。

服务对象从12岁开始流浪,经常风餐露宿,“天当被、地当床”,以拣易拉罐等废品为生,先后在沙井、福永凤凰山、南头、华侨城等地流浪,近一年来经常在南山某基督教堂附近流浪,教堂的信徒经常施舍给他一些衣物、食物,但他从来不接受别人的现金施舍,他希望靠双手养活自己。

工作员与服务对象交谈过程中发现,虽然服务对象只读过三年书,但是他聪明伶俐,脑子转的快,且开朗活泼,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时提到敏感话题也会有点偏执。

二、理论依据及问题分析

黑姆·斯蒂尔林(Heim Stierlin)区分了两种家庭动力,一种是向心力,

一种是离心力。向心力占统治地位的家庭会延缓青少年离开家庭的时间,会阻止青少年形成自主性的努力,父母或者通过养成年轻人对家庭的依赖性来实现这一目的,或者通过让年轻人对任何具有分离性的暗示感到极端捏就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当离心力占统治地位的时候,这个家庭会促使年轻人过早地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服务对象的母亲再婚后,原来向往家庭团圆的小松鼠已经对这个家庭产生了敌对情绪,然而继父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更加激化了这一矛盾。此时,服务对象的家庭里离心力已经占统治地位,服务对象离家出走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事情。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服务对象连最基本的生存、安全都无法保证,但服务对象通过自己的双手和爱心人士的救助勉强维持生计,爱的需求也许成了他的奢求,他渴望父爱、期盼母爱。他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家庭、也希望自己有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孝敬父母,然而这一切都被无奈的流浪冲刷的一干二净。

服务对象父母离婚,母亲再婚,继父不能给予他家庭的温暖,在小松鼠内心深处渴望家庭团聚,但又不得实现,家庭的离心力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导致离家现象的出现。在小松鼠流浪期间,寒暑自知,温饱问题成为他第一位的需求,工作员在介入过程中可以从服务对象最底层的需求入手,帮助小松鼠度过难关,并取得他对工作员的信任。

四、介入过程

(一)了解基本资料,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

在个案转介过程中工作员了解到,服务对象已经流浪了四年。正值冬季,温饱问题便是服务对象第一位的需求,通过整合资源,解决服务对象最迫切的需求可以迅速建立信任关系。

1、面谈概况

在基督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工作员与小松鼠有了第一次面谈。当天气温在13度左右,见到服务对象时,他上身穿着旧的毛衣,下身穿着单薄,并穿着破旧的拖鞋。服务对象皮肤黝黑、粗糙,这是长期以来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

和服务对象面谈过程中了解到:服务对象12岁开始在深圳流浪,如今已经流浪了四年。他以拣废品为生,经常出现在一些免费的公园,对华侨城、南头、沙井很熟,每天都是步行穿梭在深圳的各个角落,天黑了就找个避风的地方过夜。饮食极不规律,主要以馒头包子为主食,经常吃不饱。在交谈过程中,有个基督教信徒送了几个橘子给我们,工作员将橘子全部给了服务对象,他用质疑的眼光看着工作员,在工作员的解释下他才接受。后面才了解到,服务对象一天都没吃饭。

服务对象的思维很清晰,言语中带着幽默感,而且很乐观,工作员从他身上看不到任何悲观的表情,他已经习惯了流浪生活。他讲述了自己这几年的流浪生活,并说自己喜欢流浪,不喜欢和继父在一起生活,继父经常打骂他。但自己很喜欢母亲,希望母亲还有生父能陪自己回老家过年。家中还有外公、哥哥,他们都很喜欢服务对象,但是母亲不放心把他放在家里,所以一起来到深圳。

他的母亲在一家快餐店工作,自己知道母亲的联系方式,有时候会主动打电话给母亲,母亲也会拿一些衣物给服务对象,母子之间的关系还不错。当工作员询问服务对象母亲的电话时,他不愿告知,有戒备心理,在工作员的开导下,他主动将母亲的联系方式写了下来。

面谈结束后,工作员带他去吃了当天唯一的一餐饭。

2、问题分析

(1)衣食住行没有保证,需寻求关爱;

(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特别是服务对象和继父之间有很深的矛盾;

(3)服务对象渴望来自家庭的关爱,当他解除对工作员的戒备心理,将母亲的联系方式亲自写下来时,就表明他默认接受社工的帮助,并希望社工能够帮

2012年度深圳社会工作优秀案例

附件3、 2012年度深圳社会工作优秀案例 评选方案 一、案例征集范围 由我市注册社会工作者介入开展的个案、小组以及社区工作,且在2012年年度期间结案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是指在所有已经结案的案例中,社工详细了解案主资料,准确把握案主需求进而成功介入,通过提供服务切实改善了案主生活状态的案例。 二、评选方式 1、基本流程:社工服务机构内评审→社工服务机构推荐→主办单位初审→专家评审→结果公示。 2、各机构推荐候选案例不超过3篇。每个案例需填报推荐表一份和撰写案例文章一篇。 3、10名荣获2012年度深圳社会工作优秀案例金奖暨2012年度深圳社会工作十佳案例的荣誉,10名荣获2012年度深圳社会工作优秀案例银奖,另单独设立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创新奖10名。 三、评选标准 1、真实性。 (1)参选案例所提供的基本案情、工作过程、记录材料等需来源于实际社会工作,内容需真实有效,评述需公正客观。 (2)案例作者须为我市注册社会工作者和该案例的实际参与者。 2、专业性。参选案例需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反映社会工作的具体流程,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3、适用性。参选案例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可代表一类服务的一般操作程序或反映出我国社会工作特色,对同类服务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4、创新性。参选案例能够在现有社工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赋予创新,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果。 5、推广性。在兼顾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兼顾领域的代表性,使各领域服务都有被借鉴的机会。 四、需要同时提交的资料(纸质版和电子版均需一份) (一)案例文章(撰写要求见案例撰写指南) (二)推荐呈报表(见附表),需签字盖章。 电子版(命名为:机构-姓名-参选项目)发送到通知指定邮箱。 关于案例图片,在评选阶段不需提交,结果公示后,将通知获选作者按要求提交。可提前备好1-2张;如个案无照片亦可。 案例撰写指南 所报送的个案、小组与社区工作案例共包括标题、正文、参考文献、督导评语、作者简介、附件、图片7项内容,各社工须严格按以下内容及顺序要求填写: 标题 1、文章标题应以简短、明确的词语恰当概括整个案例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 2、标题共分正标题和副标题两个部分。其中,正标题应采用抽象概念的手法描述案例的核心内容,副标题则从简洁、明了的角度描述案例领域、介入角度等。 3、正标题一般不宜超过15个字,副标题一般不宜超过25个字。正标题下应另起一行,加“——”加副标题。 4、字体和字号:正标题为“二号黑体加粗”,副标题为“小三仿宋”。 正文 1、字数:应控制在5000字以内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一、案例 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 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家庭社会工作小组案例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家庭社会工作 实验题目小组家庭社工 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2010131166 姓名陈滨滨 班级社工102 学期2012-2013-2

一、案例背景 李飞,男,14岁,家住济南市。目前就读于历城中学,父母较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双上肢残疾和聋哑),现和父亲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陋。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为长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李飞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据祖母反映,李飞经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大,使李飞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平时靠李飞的婶婶和叔叔教育,李飞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 二、案例分析 根据和李飞家人以及与李飞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李飞主要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⒈自信心不足 李飞的家庭状况是引起他出现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父母离异加上家中的经济条件较差,使李飞感到在与别人交流接触时会有地位差异。李飞常感到孤独,但又认为自己有很多朋友,这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与沟通。在较早进行的CES-D情绪评估中,李飞的得分为40分,这是一个很高的分值,说明他有较为严重的Depression,在另一份量表中,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一个不好的儿子,同时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他觉得悲哀,有时想哭,这些过于自卑的感觉,是导致李飞其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⒉沟通能力缺乏 家庭的原因导致李飞没有经常可以沟通的对象,祖父、祖母经常对他进行指责,唯一让李飞感到欣慰的是婶婶的教育较为宽松,至少李飞认为可以接受,但由于住在婶婶家的时间有限,因此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机会和婶婶交流。李飞自认为有很多好朋友,但实际上他常感到孤独,他说:“我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我不可以和我的朋友讲心里话----”,他没有必要的和朋友及同学沟通的技巧方法,也没有勇气。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1)、案主于某,男,十八岁,系吉安某高校大二学生。因来自农村,自我感觉在服饰,能力,口才,语言以及风度上都不能和城里的同学相比,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消极心理特征,但是自尊心又极强,不满足于现状,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案主是一个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不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了别的方面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自从上了大学之后,由于过度的学习和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案主开始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像以前一样安安静静的静下心来学习,上课听讲的效率比较低,自我感觉各方面的状态已经滑坡了。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段时间里,案主感觉到压力比较大,情绪和心态不够平稳,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眠现象。 案主家里共有五口人,有一位70多岁的奶奶,身体比较健康;父亲44岁,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母亲也是44岁,患有慢性肾炎,原先是一名乡镇企业职工,后来因为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务农;哥哥也是一名高校大三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的工资,同时因为母亲患病在床,医药费的开支,家庭的日常开支,再加上自己和哥哥高额的学费,这样的开支使得原本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案主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差。 (2)、案主基本状况 1.健康状况:一般,但是缺乏体育锻炼 2.情绪状况:一般,有时低落,会觉得很孤单

3.精神病纪录:无 4.自毁行为/自杀行为倾向纪录:无 5. 经济状况:目前无经济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给予和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 1.通过与案主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案主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不足和自卑心理案主家庭的状况是导致他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家庭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且来自于中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使得案主感觉到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会有地位和等级的差别,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不是很好,交往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案主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底的评价,又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导致了自我否定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评价较低,应该是导致案主其他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尽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且产生出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而且案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在课余时也仅仅和自己宿舍的同学走的近一些,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沟通的勇气。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和挫折引起的。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由于案主缺乏与别人交往的足够的自信心和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的存在,这是导致案主出现孤独心理的主要原因。同时,案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因为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 1、基本情况 李斌,男性 出生年月:1989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目前状况:上海市杨浦区人,与母亲同住,李斌因涉嫌聚众斗殴罪于2007年2月29日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2007年6月1日移送上海市杨浦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案主问题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07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3、运用系统理论对个案进行分析 在系统理论看来,案主的问题来自于系统本身,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来自环境支持的薄弱,以及个人与环境的不良互动等。 ① 系统理论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在本案例中,虽然李斌的

个性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一个方面,但是更要放眼李斌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李斌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而且缺少父母的管教,从而形成了骄纵的性格,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 ② 系统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在本案例中,由于父母离异,且都忙于生计,李斌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由此可见李斌从家庭获得的支持较少,导致其在受人欺负时,找不到合适的支持系统,转而求助于不良的朋辈群体。从居委会干部那里得知,李斌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较少,可见李斌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缺失的,因此更加剧了他对不良朋辈群体的归属感。 ③ 系统理论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在本案例中,首先需要改善李斌个人及家庭内在系统的不良运作;其次,帮助李斌建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 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并将问题和服务放在动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及时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 4、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个案介入方案 第一阶段:邀请其参与小组,建立专业关系 邀请李斌参与由社区举办、社工组织的成长训练营,通过小组活动使案主了解自我特征和兴趣,明确个人的价值观,澄清对自身的期望,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在积极的同辈团体内获得归属和接受感,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提供条件。 第二阶段:帮助其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①家庭支持 促进李斌与母亲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发现并评估李斌的需求,对其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敦促李母加强对李斌加以监护,希望母亲能联系案主的父亲,督促其承担起父亲的责任,以此逐渐恢复并巩固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编版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着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

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情况 站员姓名:小斌 性别:男性 出生年月:1998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小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斌交由母亲扶养。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小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小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小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2010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11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2012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鞍山市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小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

小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三、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12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人是能够自主的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人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会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感觉及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斌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在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 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

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案例二: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而在这些大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分析和研究的技术即为大数据技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和职业,具有服务对象多和服务场域广等特点,顺应大数据这个时代潮流进行自我拓展,有助于社会工作行业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集成式和高效化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数字化助人服务的内容 大数据技术已经运用于很多行业,在进入社会工作领域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工作行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在打磨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与改革。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在于为客户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同样地,应用于社会工作行业,其核心也是想通过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统一分析来实现助人自助的过程。因此,数字化助人服务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工作接案方式的数字化运营 当前社会工作的接案方式主要是通过案主自发地寻找机构帮助、社工主动发展服务对象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建社工机构接案软件或者官方平台等方式,列出可提供的服务类型,案主只需通过手动线上操作即可完成预约,既照顾到了案主的时间和保密性,也更有利于社工档案数据的操作和管理。同时,将这一运营平台在社区或所覆盖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也可增强机构的影响力。

二是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数字化分析 在接案之后,需要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搜集一定的资料,而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杂乱的,涉及服务对象的各个方面,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分析。在大量数据的比较之下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现象的因果关系,从而制订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例如在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当中,通过对青少年上网次数和时间的分析可以了解青少年在哪一时间段内上网的次数最多,其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原因合理安排针对这一时间段内的治疗方案。 三是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预测 社会工作者要对介入案件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于记录的要求则是将其转化为数据化的内容以方便查看分析,通过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结果。例如通过记录发现青少年厌学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学习时间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不断增加,则可以预测在未来的某一次考试当中服务对象的考试成绩将会上升。预测的结果可用于检验是否达到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也可作为制订下一阶段方案的参考。 四是服务过程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 传承与教育永远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基,对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再没什么比实际的经验更具有启发性。因此,将社会工作的过程记录下来,既可以定期进行学习分享,传授经验,也能够让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境时寻找真实案例的启发。

女性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及方案

女性社会工作案例 姓名: 学号:

一、案例简介 (二)背景资料: 小琳高中毕业与高中同学李铭相恋,一起外出打工,4年后奉子成婚。对于结婚,李铭家人不是很赞成,特别是婆婆觉得小琳是个作风不正派的女人,一直对她这个儿媳挑三拣四的,甚至还对外宣扬自己儿子是出于同情才和她结婚的。 结婚后,小琳在家待产,丈夫仍在外打工。怀孕期间,婆婆虽然仍没有好脸色看,但至少也算是照顾小琳,不让她干体力活,饭菜也比较丰盛。 后来小琳生了个女儿,婆婆的态度立马改变。成天骂小琳肚子不争气,伺候了这么长时间居然生了个女儿,不能给李家续香火。小琳坐月子,婆婆再也不照顾小琳了,即使帮忙照顾女儿也不愿意,给孩子搞卫生、洗换衣服以及喂奶等等都是小琳一个人在做。小琳很委屈,打电话给丈夫诉苦。有一次被婆婆听见了,说小琳挑拨他们母子间的感情,打了小琳一巴掌。从此,小琳对婆婆又是恨又是怕,每天战战兢兢的过日子,深怕自己哪里又被挑出毛病来,连女儿也跟着遭殃。 小琳的老公李铭,是个老实厚道的男人,对小琳倒也还不错,辛苦挣来的钱也都交给小琳保管,从来不出去花天酒地。丈夫很少回家,一年到头最多回家过年,有时忙的连过年也回不了家。丈夫似乎不是很了解自己的母亲,总还以为小琳嘴上不说就说明家里还挺和谐的。上次小琳打电话过来,李铭听到了电话那头母亲和妻子的争执,找机会问妻子,才知道自己母亲对妻子这么苛刻。于是李铭请假回了一次家,想去看看妻子和女儿,也请求母亲帮助自己好好照顾妻子。但是婆婆很精明,在儿子面前表现的很好,就好像自己一直把儿媳当女儿一样看待,但儿子一走,婆婆立马又变得冷漠无情,还狠狠指责小琳居然这么狠毒,用儿子来压自己,还说别以为有李铭给小琳撑腰就不能拿小琳怎么样,好歹儿子是她生的,总归得听她的! 小琳坐完月子,觉得身体还有些虚弱,想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可是婆婆就开始骂小琳好吃懒做,成天在村子里说小琳不孝顺,就知道在家偷懒,也不出去工作,也不帮忙干家务。没办法,小琳只好去谋点活干,后来在镇上开了家小服装店,虽然起早贪黑,但生意倒也不错,遇上假日,一天的利润有好几百,就算平日,一天也有将近百来块的净收入。由于婆婆不愿照顾女儿,所以小琳只好每天抱着孩子打理生意。 小琳的公公根本不管家里的事,只知道每天出去打麻将和喝酒。打麻将一旦输钱了就会很凶,而且只要输钱了,肯定是喝的醉醺醺的回来,有时还要砸家里的东西,甚至打人。有一次公公把小琳做的菜打翻了,小琳埋怨了一句,就被公公推倒在地。而且最近公公输钱的频率很高,每次都回家闹。而婆婆都会要求小琳把今天赚来的钱给公公第二天打麻将用。一开始小琳也给过公公几次,小琳觉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2) 一、个案背景: 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9岁时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老家湖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吉安有2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算是一个高档社区,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离单位近但离家远。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 1)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 2)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3)亲子关系不是很好,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4)对人的不信任。较强的自我保护,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的; 5)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 6)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 7)由于家庭的影响,比较专注于自我,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摘要:孤残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做法,展现出阅读绘本对于孤残儿童的康复工作带来的帮助,体现出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工作;助残活动;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80-02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279983030.html,ki.issn1673-9132.2017.32.114 一、案例背景 孤残儿童是特殊群体,无依无靠、无人抚养,他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需要是生活需要、替代性养护的需要、教育和医疗需要等等。孤残婴幼儿以保育为主,同时开展学龄前教育。对孤残儿童中的健全儿童实行养与教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自己开班上课,无条件的送到附近学校走读;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给予康复治疗,使其能自理生活,另一方面给予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对痴呆儿童,侧重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

虽然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对于他们的成长性需求(包括学习知识及能力培养)和情感性需求,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工作者应为其提供支持性教育,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与成长需要。 二、实施过程 社会工作者根据孤残儿童的情况选取了《大声回答“哎”》《你好》《好朋友》《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尿床了》《谁哭了》《我会关心别人》《我想念你》八本绘本,安排活动。将孤残儿童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 第一次绘本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采用介绍名字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方式点名和每个儿童打招呼,互相问好。在点名时,儿童要回答“哎”,引出第一本绘本故事。此次活动中有的儿童表现很活跃,有的儿童融入活动很慢,始终进入不了状态。由于是第一次见面,社会工作者应当把建立关系的环节做充分些,相处时间长些,当儿童和社会工作者熟悉后,再进入正式环节,这样更容易使儿童进入状态,听课的效果会好一些。 为更好地引导每一名儿童听懂故事,社会工作者还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了小玩偶,以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做相应的情景表演。每一名儿童都被故事深深吸引,拿自己的小玩偶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积极地参与到故事中,互动性非常强。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2 ) 一、个案背景: 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 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 9 岁时父母离 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 老家湖南, 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吉安有2 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 算是一个高档社区, 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 离单位近但离家远。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 1) 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 2) 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3) 亲子关系不是很好, 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 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4) 对人的不信任。较强的自我保护, 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 的; 5) 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 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 6) 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 7) 由于家庭的影响, 比较专注于自我, 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 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 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 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 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 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 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4套(附答案)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一) 第一题(20分)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人精神病院。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一题答题要点: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 (1)康复治疗的支持。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 3.出院计划: (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 (2)给病人和家人进行辅导,包括照顾技巧上和心理上的辅导。安抚病人的情绪; (3)为病人出院后寻找社区资源来提供辅导和照顾。 第二题(20分)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情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

解开枷锁,放飞梦想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责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二)问题分析 1.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接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平时的测验成绩代表中考的成绩,所以平时考试测验不理想时,往往会认定自己已经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没有前途,家人也不会原谅自己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紧张,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这种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 2.家庭沟通不良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造成服务对象内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社工在跟进过程中要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的下降,对学习和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一)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 ?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 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根据案例来写问题,一、二、三、四、五。问题可以案例中的内容的基础上

3.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强调助人是一种过程;综合的理论取向;工作过程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 通用过程模式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方案设计题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和分析 2.方案设计:根据XXX要求,现拟订XXX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 (2)方案实施策略: 1、结案 2、预估 3、计划 4、介入 5、评估 6、结案 7、跟进服务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力度、解决危机。 (4)方案评估:包括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儿童的问题:环境对儿童的伤害、儿童发展障碍 儿童的需要: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获得良好家庭生活得需要、满足学习的需要、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儿童社会工作方法:儿童个案工作方法、儿童小组工作方法、儿童社区工作方法。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指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得专业活动。一般分为微观(个人)、中观(家庭和小组)、宏观(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三个层面。 青少年的问题: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矛盾问题、亲子关系失衡问题、失学失业问题、其他方面问题(青少年道德品格方面的问题、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问题) 青少年的需要: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期望,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自食其力,追求经济独立,对未来生涯做准备,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努力表现负责人的行为和追求理想和抱负,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思想道德品格辅导、心理及认知辅导、生涯规划、就学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行为偏差及青少年犯罪的矫正服务、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青少年个案工作方法、青少年小组工作方法、青少年社区工作方法。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残疾、困难和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 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