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邳州市邳城镇中心校徐峰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根据最近调查中发现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的在校留守儿童中,我省苏北5市有40万人左右,徐州市地区的近8万人。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断裂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

在我们学校,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更是高达40%以上,某个教育家曾说过: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村的教育问题。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希望事关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妥善解决。那么如何教育这个特殊的群体?我根据自己的教育管理,结合真实的案例作了如下探索:

个案描述:

近日,我校高年级有几个男同学逃课上网玩游戏,不思进取,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起初找到他们时,他们还听从。可过了一段时间又去网吧了,还振振有词地说:“玩游戏也是一种智力活动,一样能锻炼出一个聪明的大脑”。对此我做了家访,才发现学生家长根本就没有在家,有两三个学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还有一个学生竟然是自己一个人在家,父母在外地打工,每个月都给汇来不少零用钱。家访后我才意识到事情的缘由和严重性。为了使这些留守儿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快步入学习正轨,我从端正思想,净化学习环境入手,我利用课余找他们谈心交流认识,利用班会进行正确上网的教育。正确引导他们面对网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应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拒绝不良诱惑,学会充实自己。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后来他们又找到我说:“老师,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不会再去上网打游戏了。”当时我的心情非常高兴,就说:“那看你们以后的表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果然约束了很多,成绩不断进步。

个案分析及指导策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十五岁以下的留守孩子大约是2200万人,约占全国小学初中学生总数的20%左右。我校所处的乡镇是一个劳务输出的大乡镇,我校在校生中,有大约4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我们从调查中也看到,99.9%的留守儿童上了学,他们在爷爷奶奶的悉心呵护,学校老师的热心教育下,学习和生活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多数留守儿童身心发育正常,理解父母外出打工,情绪稳定。但是,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生活、行为、学习及心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样令人担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生活上缺少照顾。根据邳州市教育局对全市11000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亲外出与单亲外出各占一半)回家探亲频度的调查,一年回来一次的留守学生父母为7156人,占总数的65.54%;两年回来一次的为2116人,占总数的19.24%,两年以上回来一次的为1793人,占总数的15.03%。各地乡镇和村撤并后,有的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无人接送,存在一定隐患;有的吃饭不能准时。

二是行为上缺少监管。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严少“惯”多,管吃管住不管教的多,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监护人一般只负责留守儿童的吃住和安全,关注学习情况的甚少,导致成绩下降。有的迷上了网吧、偷盗等不良习气;有的自私、冷漠、性格孤僻;有的情绪易冲动而经常与同学打架等。

三是心理上缺少疏导。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内心苦闷。据对邳州市11028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查结果显示,行为退缩、感情脆弱、耐挫力差的留守儿童为3462人占31.4%;对自己评价偏低并伴有不安、失望等不良情感体验的为2701人占24.5%;办事刻板,谨小慎微,自我封闭的为356人占13.2%;虚荣心强,过分自我中心,喜欢诋毁他人的为815人占7.4%;易激惹,具有较多攻击性行为的为531人占4.9%。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农村留守学生的比率已经超过80%。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邳城镇政府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作为主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并把邳城小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试点校,通过一年的努力研究,初步摸索出了一套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试点经验。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我们学校做出以下的措施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全校教职工共同参与。 2、职责分工校长:负责全盘工作的协调。德育处:具体布置留守孩子的教育管

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各班成立爱心小组,并对留守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建立本班留守孩子的档案,作好详细记录。

全面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数”。这是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全面、详细地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情况。摸底时,数量上确保“一个不能少”;内容上确保全面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状况、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监护状况等,以便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监护现状;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的详细地址、与留守儿童的关系、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在建档过程中,低一年级向高一年级负责,并及时补充、变更档案,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建立寄宿制度,实施集中管理;目前,我市许多地方采取新建、扩建寄宿制学校的办法,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面临的困难。有的暂时无法新建、扩建寄宿制学校的地方,利用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集中解决周边学校留守儿童的寄宿问题。

寄宿制学校和托管中心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完整、科学的教育和管理。例如,专门安排生活老师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试行“双班主任制”,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这些教育与管理基本都由退下来的老教师具体负责。在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上,让留守儿童达到“四会”的要求: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我保护、学会交往。留守儿童进寄宿学校,一是可以解决学生往返学校的安全和阴雨天上学难的问题;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互助友爱的精神,也可防止外界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三是可以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使打工的父母放心。

学校和班级,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的温馨。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一帮三或一帮四。这些帮扶老师还和留守学生合影,学校将这些合影相片贴在“留守儿童之家”里。这些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们经常找孩子们谈心,对他们进行定期家访,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方面、心理方面和学习方面的困难。他们还利用休息时间为孩子们补习功课,在他们的帮助下,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畅通亲情友情,增强教育管护亲和力;让留守孩子和父母定时联系沟通。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缺少父母亲情抚慰与关怀的问题,许多地方积极争取电信部门的支持,建立起学校与留守儿童父母互通联系绿色通道,通过短信方式,学校向留守儿童父母通报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提醒家长及时给予孩子以积极的鼓励;开通了“家校热线”,由专门老师解答家长关于家教方面的问题;学校为留守儿童专门购买的一批摄像头和耳机,让留守孩子和家长进行视频聊天,使远方的家长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让孩子能亲眼看见自己的父母,享受一下久违的亲情。我们学校由班主任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通电话,汇报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增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情感交流。

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如同学之间开展“雏鹰比翼,结伴双飞”活动,其他学生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有的还让其他学生在节假日把“结对子”的留守儿童带回家里过节,享受家庭的温暖。各班还成立了留守孩子“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学生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将中小学校的超编人员转岗从事学校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长、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健全学校安全、卫生、后勤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办学水平。

四﹑校村双方配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和村委会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针对不少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监护的情况,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学校除了办好正常的家长学校以外,还专门开办爷爷奶奶家长学校。同时建好校外辅导站的建设,丰富了没有进入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留守儿童放学以后活动有了去处,学习有了辅导。我们邳州市有校外辅导站527个,聘请校外辅导员3800人,其中老教师就有2500多人,实现了老教师校外辅导站全覆盖。再次是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对那些代理监护条件差的留守儿童,挑选有经验的在职老师、退休教师和社会上的热心人担任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给以特殊的关心。

许多地方还制定了代理家长的职责等规范,并专门培训代理家长。组织结对关爱活动。各地形式多样,包括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与留守儿童开展“老少牵手,双阳同辉”结对帮护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护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开展“心手相连,共赴未来”结对帮护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护活动。

五﹑加快经济发展,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存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长久之计。发展当地经济,拓展农村就业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尽可能实现劳动力就地或就近转移,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不耽误下一代的教育抚养,走出“钱袋”和“后代”两难选择的困惑,让他们得到正常家庭应有的父母亲情和家庭教育。同时要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制订出台与当地市民子女“一视同仁”的入学政策,逐步取消义务教育的入学户籍限制,努力把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力争做到按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在校生数核拨公办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教师编制,打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入学的通道,使农村儿童也能与城市儿童一起享受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互动交流也是填补留守儿童亲情空白的一剂良方,而这项工作的推进必须在政府及制度的保证下进行落实。如,可以组织电信部门和有关学校、社区、村居共同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向留守子女优惠开放;要求用人单位向外来务工人员开通他们与自己留守子女的“亲情电话”;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与倡导下,转变企业管理观念,使企业在吸收劳工进厂的同时能够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将关注留守儿童纳入企业关怀员工的一部分,自觉成就一种企业文化,在积极配合与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贡献一份力量。

充分挖掘资源,化不利为有利。我们认为,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留守”也并不全是坏事。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因父母监护缺失对留守儿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敏锐地认识到它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可能有利的一面,有意识地教育留守儿童自信、自强、自理、自立,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培养他们的独立个性,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把“父母监护缺失”转化成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奇妙作用的教育资源。

结论与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对于像苏北这样的主要农民工输出地而言,留守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仍将是主要农民工输出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明确的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政府是主导,教育部门是主角,政府各相

关职能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实践个案研究--实地研究方式》张新平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07-01 《关于江苏省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关工委总编江苏省教育关工会网站《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潘佳鹤闲云老师网校

《教育心理学》霍涌泉等著 P68-72页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0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