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文学艺术的大师

〖课程标准〗

知道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说出《向日葵》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及其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知道荷兰著名的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通过欣赏《向日葵》,说出它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及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感受他同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提高对世界名曲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多渠道搜集托尔斯泰的作品,能说出一部托尔斯泰主要作品的故事梗概。从作品中体会他的艺术特点――批判现实主义。

学生通过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其艺术风格,体会画家用生命和灵魂创作作品,把精神和艺术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品格。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通过创设催人奋进的历史情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感受贝多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以及与命运和社会不公进行斗争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托尔斯泰敢于揭露俄国社会黑暗、政府官吏腐败和教会虚伪的斗争精神,以及他对劳苦大众的热情和对人民教育的热心,体会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态度,敢于同社会邪恶势力及不公平现象斗争的勇气和关注同情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

通过欣赏《向日葵》,体会作者用生命和灵魂创作作品以及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从小培养热爱生活、善待人生、善待生命的意识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帮助学生感受贝多芬虽身处逆境,却发出“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呐喊的坚强毅力。坚信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历史上文化领域的三位大师和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难点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方法〗

在本课中,主要利用自主学习与问题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充分调动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积极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文学艺术的大师”是“构造文化的圣殿”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文学艺术领域的三位大师:“天才的艺术家”――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用生命作画的人”――画家凡?高和“乐坛雄狮”――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是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文学艺术家的杰出代表。

17―19世纪,是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

革命使资本主义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阴暗面也日趋暴露:血淋淋的原始积累、残酷的殖民掠夺、罪恶的奴隶贸易、一次又一次的殖民战争、对剩余价值的贪婪追求、贫富分化的日益严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再加上封建主义残余的存在,阶级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和残酷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发展,一大批文学艺术大师出现了。他们的作品深刻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批判、揭露不公的社会现象;他们的作品追求真、善、美,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明财富,堪称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的瑰宝。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能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但由于地处农村,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多指点、多补充,才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艺术大师的认识和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请教相关学科的教师,更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艺术大师的再认识、再理解。

2.收集有关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提前欣赏、体会,制作多媒体课件。

3.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

1.全班同学分三个小组分别搜集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通过小组的初步合作,认识这三位艺术大师。

2.学生尽能力所及准备相应的投影片。

3.准备相应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提出。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引言铺垫,导入新课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使我们感受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今天,我们再踏进文学与艺术的殿堂,领略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文学和艺术的魅力。如果说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果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那么文学和艺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我们追求真、善、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总结所学内容,陈述性导入,使学生快捷地进入到学习氛围之中)

小组介绍质疑,师生互动赏析,致知冶情明理

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大师”一词的含义。

生:回答(略)

师:大师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敬仰或崇拜的人。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一位文学大师。

沿着第一小组的笔触品读托尔斯泰:

一、“天才的艺术家”

1.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图片,请“托尔斯泰小组”回答最基本的知识:所属国家、文学艺术成就、主要作品等)

(设计意图:本课的基本知识已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掌握,通过课堂上再次介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师:请这一小组的成员把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生:(回答,略)

师:归纳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列夫?托尔斯泰是“心理描写大师”?

(2)为什么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3)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有什么艺术风格?

(4)列夫?托尔斯泰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积累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师:“托尔斯泰小组”或其他组的哪些同学来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回答)

生:第一个问题,大家请看投影片。(展示投影片)

夜雾弥漫,月光神秘地穿过雾霭。“是啊,明天,明天!”他想,明天对于我或许一切都完了,不再有这些回忆,这些回忆不再有什么意义。也许就在明天――甚至,一定就在明天我有这样的预感,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表现我所能做到的一切……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擅长深刻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因此被称为“心理描写大师”。

生:大家请看本目黑体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展现了俄国社会最粗暴的贪欲和残忍,敢于揭露社会不公平现象,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了解俄国的历史。因此,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这真是恰如其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托尔斯泰作品的艺术风格――批判现实主义。

师:听了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因为大家能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这种自学能力的提高,会终生受益。老师再来介绍一下“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思潮。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的资料有限,对“批判现实主义”理解不够,通过补充说明能加深对托尔斯泰作品艺术风格的理解)

师:(介绍,略)

列夫?托尔斯泰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生:列夫?托尔斯泰敢于揭露俄国社会的阴暗面,说明他有和不公平现象做斗争的勇气。他还关注农民及农民的教育,体现了他关注和同情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师:(对同学们的思考和见解表示赞许)请大家再来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态度和关注、同情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

随着第二小组的心声观赏凡?高。

二、“用生命作画的人”

师:除了列夫?托尔斯泰,教材中还介绍了另一位艺术大师,他是谁?

生:凡?高。

(多媒体展示凡?高图片)

请“凡?高小组”的成员介绍凡?高生平。

(学生介绍)

师:为什么说他是“用生命作画的人”?

生:(畅所欲言)他热爱生活,醉心于艺术和道德问题,他执着于绘画创作,苦心修炼技艺,是一位用生命作画的艺术家。所以称他为“用生命作画的人”……

师:(多媒体展示他的代表作《向日葵》,组织学生交流沟通)凡?高为什么喜欢向日葵?这符合他的创作风格吗?这与他一生的经历有何关系?

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精神和艺术统一”的艺术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凡?高热爱生活,对事业执着追求,用生命来创作,来表达他的精神。

借着第三小组的视角“弹”“论”贝多芬。

三、“乐坛雄狮”――贝多芬

师:凡?高给世界留下了许多启示,同样,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也给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多媒体展示贝多芬图片)

生:(回答基本知识)

师:请“贝多芬小组”的同学介绍贝多芬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设计意图:此设计旨在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心)

生:贝多芬5岁随父学习钢琴、8岁开始演出、10岁开始学习乐曲,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莫扎特、海顿等名师学习。1800年前后听觉发生严重障碍,但是他坚持创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传世之作。1820年失聪后仍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等,所创作的9部交响曲均被誉为不朽之作。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贝多芬小组”所搜集的《命运交响曲》片断。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调动学生的感官,充分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提高学习质量)

(师生同欣赏乐曲的旋律、意境,体会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师:(尝试诠释音乐家在乐曲中所寄托的情感)贝多芬在耳聋、多病、生活困苦、家庭不幸的情况下坚持写下这部交响曲,表达了他与命运搏斗的坚强意志。他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也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精神,贝多芬才能成为一个音乐界的伟人,一个强者,他把全部激情融入到音乐之中,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交响曲《英雄》。

生:(欣赏《英雄》,介绍《英雄》的创作背景)

师:(归纳)《英雄》的命名,充分说明贝多芬的伟大品格,他是法国大革命的衷心维护者,“自由、平等、博爱”是他一生奋斗的理想。他了解法国革命的情况后,非常景仰比自己大一岁的拿破仑,因为此时的拿破仑正在率领法国人民摧毁专制,捍卫共和。他开始全力投入一部新的交响曲的创作,打算将此献给拿破仑。在1804年作品完成时,他在封面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并且通过法国大使馆办理呈献手续,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学生却给他带来了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怒吼着、叫骂着奔向桌边把作品的封面扯下,撕成两半,摔在地上。半年以后,这部作品初演时,标题已经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这就是《英雄交响曲》的由来。

请大家谈谈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的哪些精神。

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在欣赏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度过了本节课,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点就是追求真、善、美,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在欣赏艺术大师作品的同时会受到许多震撼,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同学们应该多欣赏类似的佳作,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准和生活情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

学生谈心,教师小结

(先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中的感受与感动,然后教师进行小结)

在本章我们学习了17世纪至19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这一时期,科学进步,文化艺术繁荣,这些都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就,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既集中反映了时代风貌,也表达了人类理想,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设计意图:小结和导入前后呼应,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极大进步)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以“我心中的艺术大师――×××”为主题,在课后写一篇感受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感染力。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再次体会大师的可贵品质和文艺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熏陶)

〖教案点评〗

1.本设计让学生在课前分成三个小组收集资料、准备问题,在课堂上分成“托尔斯泰小组”“凡?高小组”“贝多芬小组”,分别介绍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启智明理、体验感情、升华思想,自始至终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2.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节常规课,复习性导入和总结性小结前后呼应,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发展基础上的,进而更加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艺术大师丰厚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并有意识地初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

4.通过赏析文学片断、观瞻绘画作品、倾听交响曲目,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有所培育,丰富了本节课的精神内涵。

5.本课教学设计补充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虽然超出了课标所规定的内容范例标准,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贝多芬同命运抗争精神的理解,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依据标准,但不拘泥于标准所规定的最低要求”的理念。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托尔斯泰的着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对作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知道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代表作是《向日葵》,欣赏《向日葵》,说出它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是贝多芬,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音乐史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通过对《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的欣赏,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同时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引文,能够说出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以及作品的特点,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及其他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体会作家用生命和灵魂作画。 学生课前搜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录音、光盘或文字资料)了解贝多芬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列表概括三位艺术大师的姓名、文学艺术、国家和代表作,以巩固知识,提高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托尔斯泰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培养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不

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关注同情弱者。 欣赏《向日葵》,培养热爱生活、善待人生、生命的意识。 感受贝多芬身处逆境却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呐喊,那种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可以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当你沉浸在《战争与和平》和描述中留连忘返的时候,当你面对《向日葵》绚丽的'色彩而感叹敬佩时,当你被《命运交响曲》所震动时,你一定想知道是谁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如此巨大的财富?是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伟大的人吧!利用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课的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教师课前搜集的关于本课三个人物的部分资料,有文学作品、人物图象、绘画作品、《命运》《英雄》等光碟。问学生“你们想最先了解哪一位艺术大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贝多芬”。根据学生的兴趣,我们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3、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以及他创作的作品。然后我又稍稍补充了一点儿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对贝多芬的影响。接着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听完之后,问“当你听这首交响曲的时候,脑海里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了交流。最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贝多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之后,达成了共识:贝多芬那种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孜孜不倦的追求、顽强地同命运抗争、身残而志坚都是我们日后学习的动力。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成功的经验,使自己以后的路越走越好。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成就

第24课文学艺术的成就 主备人:刘玉良审稿人:八年级历史组使用人: 教学目标: 列举胡适、茅盾等中国近代文学家的文学作品,了解他们的作品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知道徐悲鸿、齐白石、聂耳、冼星海等艺术家的成就以及能够讲述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体会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威武不屈、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鲁迅、茅盾、徐悲鸿、齐白石、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作品。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近代文艺家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一)文学家鲁迅、茅盾 1、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的,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五四运动后,他在小说、杂文、散文和外国文学翻译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2、他通过、等小说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一批艺术形象,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抱以深切的同情,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20世纪30年代茅盾创作的等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二)画家徐悲鸿、齐白石 1、徐悲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他将西方绘画的与中国传统的 相结合,创造了新的中国画艺术。 2、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言志。代表作《》《》《》等,既表现了他杰出的绘画才能,也饱含着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3、齐白石把古代传统的与淳朴的相结合,将诗、书、画、印等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大写意风格。 (三)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音乐家聂耳谱写了《》《》《》等反映社会大众苦难生活的歌曲,他的代表作《》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2、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 二、导学 (一)文学家鲁迅、茅盾 1、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你能说说鲁迅有哪些作品吗?他的哪一部作品被称为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2、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你能列举茅盾的文学成就吗? (二)画家徐悲鸿、齐白石 1、徐悲鸿是我国近代著名大画家,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他的画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你能列举徐悲鸿的作品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_0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1 参加焦作市优质课大赛决赛,我的参赛篇目是《走近文学大师》。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梳理探究”部分的一个专题。“梳理探究”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因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所以在本课的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有一些困惑和不足,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点拨和指正。 1、课型设计的思考。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梳理探究”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有关知识做必要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因此,本课在设计时就定位为语文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做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2、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根据课本上名著导读所推荐的名家名作以及老师推荐的书目,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文学大师有了一些接触,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识地把“走近文学大师”与“名著导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课前对学生接触过的名家名作进行调查筛选,确定了探究对象:苏轼(乐观旷达)、鲁迅(阿Q形象)、巴金(《随想录》)、曹禺(《雷雨》)、海明威(《老人与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高老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学生分组交流其中某一个作家或作品,探究内容包括:作品的语言艺术、思想内涵,大师的人格魅力等,交流的重点在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学生的阅读认知和体验虽然还很浅显和幼稚,但他们毕竟迈出了阅读与思考的第一步,通过这一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但在实际上课时,因为时间关系学生的展示只进行了一部分,给不少同学留下了遗憾。 3、课堂活力不足。在上课时采用小组内部交流,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在班上发言的形式,因此课堂上显得单调、沉闷,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课堂活力不足。 4、课堂上预设的痕迹明显,生成不足。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怎样走近文学大师,然后通过学生的课堂交流和发言总结出走近文学大师我们可以获取什么,课堂重心偏在后者,即学生交流个人的阅读过程和体验。学生的发言谈阅读感受的多,提出有效问题的少,课堂上缺少生成性的问题,这与我的引导和组织有很大关系。总之,在课堂设计和实施中存在许多我已经意识到和尚未发现的问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教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学习重难点: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各有什么难忘? 5、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6、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我会认组词 悄:qiǎo(悄悄、悄然、静悄悄) 累:léi(累赘、硕果累累、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袅、袅娜、袅绕) 嫦:cháng(嫦娥、月里嫦娥、嫦娥奔月) 娥:é(宫娥、嫦娥、嫦娥下凡) 嫉:jí(嫉妒、嫉恨、嫉恶) 妒:dù(嫉妒、妒火、妒恨) 瓷:cí(瓷器、瓷盆、陶瓷) 二、多音字 累:lé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è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íng(屏风) 三、近义词 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 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 四、反义词 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 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 五、理解词语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屏住气: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款款:慢慢地。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累累: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很快地;忽然。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掬:两手捧(东西)。 七、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24.文学艺术大师

24.文学艺术大师 赤水九中教学设计活页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题 24.文学艺术的大师 课型 新课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说出《向日葵》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和文艺大师作品能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托尔斯泰、凡· 高和贝多芬三位大师的成就及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难点:结合所学知识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法 学法 分析归纳比较法。 教学内容、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时间安排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检测导入新课

抽生提问: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巨匠有哪些?他们各有何成就?那么在文学艺术方面又有哪些举世闻名的大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去揭晓谜底。 二、教学环节 (一)预习交流 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 列夫·托尔斯泰的国别、作品、称谓。 (2)凡·高的国别、代表作。 (3)贝多芬的国别、代表作。 (二)新课探究: A.“天才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 1、简介: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誉为“心理描写的大师”; 2、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地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4、合作扎探究1: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现实请你列出一部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佳作分析它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 答:例如《红楼梦》通过贾宝玉一家由兴盛到衰败的史实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历史现实。再如《春天的故事》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24 古人谈读书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 1.B 2. ③①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 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 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 (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课文原文素材新人教版20190905177

24 月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我们还要她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léi)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我们都面面相觑(qù)了,倏(shū)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niǎo)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cháng)娥(é)。”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望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丝嫉(jí)妒(dù)。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cí)花盆儿上、爷爷的锨(xiān)刃(rèn)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ō),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课-30课

24、梅兰芳 教学目的: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说说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4、能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全课文内容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板书课题:梅兰芳。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吗? 2、出示自探提示 (1)、梅艳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本文讲述了梅艳芳的什么事迹? (3)你从梅兰芳身上的精神体会到什么? 二、解疑合探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妒、袅”等6个生字,读准“悄、累”这2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品味月色的美。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3、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赏读文章,理解月亮代表的情感和寓意。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孩子们寻月踪迹,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文中奶奶的形象,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抒发人们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能享有的纯真愿望。。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寻月踪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回读课文,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5)体会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贾平凹) 2、作者资料。(贾平凹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

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含教研员点评)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初三历史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文学艺术领域的三位大师,“天才的艺术家”—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用生命作画的人”—画家凡·高和“乐坛雄师”—伟大音乐家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是文艺复兴以后涌现的一大批文学艺术家的杰出代表。 17—19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和残酷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文学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积极的不屈的向上精神,批判、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很多作品堪称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的瑰宝。 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是近代历史上文化领域的三位大师和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本课难点是学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时代特点和文学艺术家的生平,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文化领域中的内容。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经过三年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本课要有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有会查找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更加加深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对生活更加的热爱。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能力 知道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知道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通过欣赏《向日葵》,说出它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的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通过搜集贝多芬音乐作品及《英雄交响曲》的音乐背景资料,欣赏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对世界名曲的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和引文,正确说出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文档3篇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文档3篇Literature and art master teaching reflection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教师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文档 2、篇章2: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文档 3、篇章3: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文档 如众所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途径。你知道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篇章1: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文档

在本章我们学习了17世纪至19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 学艺术。这一时期,科学进步,文化艺术繁荣,这些都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就,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既集中反映了时代风貌,也表达了人类理想,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以往遇到有关文学啊艺术啊科学啊思想啊等内容的课文,我往往合并同类项,即几课并成一课,将所谓的重要知识点也就是考点划一下。这一两年突然想有所改变,于是找资料,备课,着实花了一些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嘿,第一遍上课的感觉还蛮好的,学生听得象那么回事,较认真,两眼盯着我,不时地回应着我的问题。上课的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就是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关注度吗?所以我自我感觉良好, 尤其在上《文学艺术的大师》一课时。瞧,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丑陋内心伟大的崇拜,对用生命作画的凡·高坎坷而悲惨的一生的同情,对贝多芬历经磨难却依然坚强不屈地笑对生活并取得重大音乐成就的钦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多好的一节课啊,这是我的一个重大突破,突破自我的懒惰,突破自身教学的空白,突破一贯思维的狭隘,我太开心了。 然而,随着第一遍教学的开始,我的心情却越来越沮丧,因为我不再简单满足于学生单纯的听我讲这些大师的生平故事,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导学案

九年历史上册第24 课文学艺术的大师导学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九年历史组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10-2 【学习目标】 1.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如《战争与和平》等。 2.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 3.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自学提示: (一)重点:近代历史上文化领域的三位大师和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二)学生自学教材 (三)预习检测: 1.列夫?托尔斯泰最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因此被誉为“”。他的最著名的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3.终身与“命运”拼搏,以其顽强的意志与毅力,最终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伟大“英雄”的“乐坛雄狮”是,他是古典音乐派的终结者和的开拓者。 二、展示与质疑: 三、点拨与归纳: 天才的艺术家――托尔斯泰及作品 用生命作画的人――凡·高及作品 乐坛雄狮――贝多芬及作品 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 (一)巩固训练: (二)检测反馈: 1.俄国有位伟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的主要社会现象,被列宁称为“一个天才的艺术家”。这位作家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普希金 C.果戈理 D.屠格涅夫 2.他在26岁时听力开始减退,晚年则完全失聪,他一生中创作交响曲最著名,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A.肖邦 B.莫扎特 C.贝多芬 D.李斯特 3.世界名画《向日葵》是谁的作品() A.达?芬奇 B.凡?高 C.莫耐 D.拉斐尔 4.贝多芬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伟大业绩的作品是() 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悲怆奏鸣曲》 D.《月光奏鸣曲》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下列作品中,哪些是他的作品() ①《复活》②《战争与和平》③《钦差大臣》④《巴黎圣母院》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右图人物是() A.莎士比亚B.列夫?托尔斯泰 C.凡?高D.贝多芬 7.右图人物是一位伟大的() A.思想家B.音乐家C.文学家D.画家 8.“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这就话是谁说的() A.莎士比亚 B.列夫?托尔斯泰 C.凡?高 D.贝多芬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正义、法律、宗教、上帝等等话都是空话,用来掩盖最粗暴的贪欲和残忍! ——《复活》1)该作品的作者是谁?他是哪国人? 2)请写出他的另外两部名著。 3)怎样评价他? 下节课堂展示任务: 学习后记: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设计与反思_历史教学反思.doc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设计与反思_历史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对作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知道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代表作是《向日葵》,欣赏《向日葵》,说出它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是贝多芬,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音乐史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通过对《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的欣赏,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同时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引文,能够说出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以及作品的特点,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及其他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体会作家用生命和灵魂作画。 学生课前搜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录音、光盘或文字资料)了解

贝多芬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列表概括三位艺术大师的姓名、文学艺术、国家和代表作,以巩固知识,提高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托尔斯泰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培养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关注同情弱者。 欣赏《向日葵》,培养热爱生活、善待人生、生命的意识。 感受贝多芬身处逆境却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呐喊,那种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可以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当你沉浸在《战争与和平》和描述中留连忘返的时候,当你面对《向日葵》绚丽的色彩而感叹敬佩时,当你被《命运交响曲》所震动时,你一定想知道是谁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如此巨大的财富?是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伟大的人吧!利用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课的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 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 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 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 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 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 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 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 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 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 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 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 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春笋.(sǔn shǔn)延.安(yán yáng) 土炕.(kàn kànɡ)元旦.(dàn dàng)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茁壮()()②()楼()厦 ③()()春笋④()()犹豫 ⑤()天()地⑥()()辉煌 1.像词语⑤一样,属于“~天~地”式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的词语是()。(填序号) 3.“马小虎看到被困在房顶的小猫,()地跑了过去。”这句话的括号里应该填入的词语是()。(填序号) 三、下列词语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追求理想发表讲话明媚的春光 B.追赶信念探索奥秘破旧的茅屋 C.追寻光明演奏乐曲温热的土炕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旦失去了你,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回延安(节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1.诗歌描写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案设计教案

第二十四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初三历史 第四十九中学孙玉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文学艺术领域的三位大师,“天才的艺术家”—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用生命作画的人”一画家凡?高和“乐坛雄师”一伟大音乐家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是文艺复兴以后涌现的一大批文学艺术家的杰出代表。 17—19 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本主 义制度。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和残酷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文 学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积极的不屈的向上精神,批判、揭露丑恶的社会 现象,很多作品堪称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的瑰宝。 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是近代历史上文化领域的三位大师和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本课难点是学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时代特点和文学艺术家的生平,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文化领域中的内容。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经过三年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本课要有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有会查找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更加加深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对生活更加的热爱。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能力 知道19 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战争 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知道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通过欣赏《向日葵》,说出它的 艺术风格,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的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通过搜集贝多芬音乐作品及《英雄交响曲》的音乐背景资料,欣赏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对世界名曲的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和引文,正确说出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 学生欣赏课文所提供的凡?高代表作《向日葵》,了解其艺术风格。进行小组讨论,体会画家用生

九年级历史上册4.24文学艺术的大师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知识拓展 惊叹世界的神童——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莫扎特写作之松弛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 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劳。莫扎特曾说:“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1791年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出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出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 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出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 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出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