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期末复习宝典八年级(上)

2012-2013期末复习宝典八年级(上)
2012-2013期末复习宝典八年级(上)

目录

1、《代谢与平衡》全章测试 2

2、《演化的自然》全章测试 7

3、《生物与环境》全章测试 12

4、《人的健康与环境》全章测试 17

5、《电路探秘》全章测试 21

6、《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全章测试26

7、《空气与生命》全章测试31

2012年科学八年级(上)单元练习一

《代谢与平衡》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体的主要贮能物质是()

A 、糖类

B 、蛋白质

C 、脂肪

D 、水

2、某人出现疲倦、牙龈出血、皮下瘀血等坏血病的症状,他应该多吃()来改善

A 、鱼肉和谷类

B 、鸡蛋和肉类

C 、蔬菜和水果

D 、牛奶和鸡蛋

3、补充哪种维生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以达到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4、下列具有刺吸食口器的昆虫是()

A 、蚊子

B 、苍蝇

C 、蜜蜂

D 、蝴蝶

5、蛀牙时出现强烈的疼痛,说明此时牙齿已经损坏到了()

A 、牙釉质

B 、牙本质

C 、牙冠

D 、牙髓

6、关于消化系统的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肝功能分泌的胆汁可促进消化

B 、小肠具有较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C 、牙齿的咀嚼也是一种消化

D 、大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7、红细胞的功能是()

A 、运输氧气B、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C 、运输料料D、运输养料料和部分废物

8、静脉血是指()

A 、颜色鲜红,含氧气丰富的血B、颜色鲜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C 、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丰富的血D、颜色暗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9、保证人体血液能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结构是()

A 、房室瓣

B 、动脉瓣

C 、静脉瓣

D 、以上三种都是

10、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通过消化液的消化作用,分解成溶于水的、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

小分子物质分别是:()

A、氨基酸、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

C、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11、血友病人一旦受伤,流血就很难凝结,这是因为血友病人()

A.红细胞数量太少B.白细胞数量太少

C.血小板数量太少D.血红蛋白含量太低

12、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体 D.肾小囊

13.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 和Q各是什么物质

( )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血浆肾小囊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14、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后的产物是()

A.二氧化碳和酒精 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乳酸 D.酒精和水

15、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A、用来构成组织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分解有机物

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16、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暂时停止

B、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

C、把物质分解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

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使细胞内的物质不断更新

17、这是某日齐鲁晚报刊登的一幅照片:患儿是一个不满4个月的男婴,由于出生后一直服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

的劣质奶粉,现已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的症状,就此图的因果关系,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找出错误的选项是()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B、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

C、组织细胞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D、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最重要供能物质

1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A、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B、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A与C两项都正确

19、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20、发高烧的病人往往没有食欲,其根本原因是()

A、胃、肠功能紊乱

B、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

C、不能分泌消化酶

D、新陈代谢功能低下

21、北京填鸭在育肥期要填饲过量的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填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

A 、脂肪可转变为糖类

B 、糖类可转变为脂肪

C 、糖类可转变为某些氨基酸

D 、葡萄糖被氧化分解

22.下列与人的生理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脂肪(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B、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增大

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D、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23、血型为O型的小明不慎受伤需要输血,则应该给他输()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24、以下表示四个人的肱动脉血压,其中低血压的患者是()

A、16/10.7千帕

B、8/13千帕

C、18/13千帕

D、11/9千帕

25、某成年男子的血常规检验报告中,测定值如下:红细胞:4.0×1012个/L;白细胞:5.0×109个

/L;血小板:120×109个/L;血红蛋白:80克/L 。该男子得了哪种病?()

A、炎症

B、贫血

C、白血病

D、烧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完全时所释放的能量叫热量价。据测定, 的热量价为37.7

千焦,

2、形成尿液和维持水盐平衡的器官是。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分别

是作用和作用。

3、人体在进行剧烈活动时,细胞还会进行呼吸,微生物进行这种呼吸时也称为。

4、大多数生物体能量获得的主要途径是呼吸。

试写出它的反应式:

5、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和,后者又包括和两类。

6、供给心脏本身营养的血管叫做,如果这种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血流量变少,心脏得不

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这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

7、描绘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血管中,属于静脉血管的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毛细血管的是______________。

A B

三、综合探究:(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2分) 1、读血液循环模式图(右下图),填写下列内容: (1)④是___________,内流的是________血。

(2)体循环和肺循环起止点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试写出人体内流经肺部的血液循环途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分)

(4)右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O 2和

CO 2含量的变化情况。则你认为B 段血管 应是上图中 (填序号)处;血流通过 B 段血管时,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 迅速___________。

2、右下图的曲线是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据的变化,根据 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甲、乙、丙各表示哪种物质?

(1) 表示糖类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开始被消化; (2) 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开始被消化; (3)营养物质主要的消化器官在 , 因为 (2分)。

口腔 肛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

④ ⑤

O

C O

A 段血管

B 段

血管 C 段

血管 血

流方向

液中的含量

食物成分的含

1

5

3、下图是新陈代谢过程示意图,小方框表示人体内的各类物质,分析图表回答问题:

(1)食物经过消化系统a 和b 功能之后进入人体合成人体内的有机物,并且贮存 了 的过程叫做 作用;

(2)与其同时,人体内的有机物不断地进行c ,释放出C ,为生命活

动提供动力;产生的A 和B 以及其他废物,经d 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叫做 作用。

4、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

(1) 比较试管1和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比较试管2和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比较试管___ _____,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 值的影响。

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pH 值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

1 2ml 淀粉糊,2ml 蒸馏水 37℃ 7 变蓝色

2 2ml 淀粉糊,2ml 唾液 37℃ 7 不变色 3

2ml 淀粉糊,2ml 唾液

45℃

7

变蓝色

4

2ml 淀粉糊,2ml 唾液

37℃

1.8

变蓝色

食物

人体的有机物

a

b

+ 氧气

c

A

B

含氮等其他废物 d 体外

C

供生命活动

2012年科学八年级(上)单元练习二

《演化的自然》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l、下列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中,不属于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的认识的是( )

A、盘古开天辟地

B、上帝创造了天地和万物

C、张衡的浑天说

D、“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

2、提出黑洞理论和无边界设想的科学家是( )

A、哈勃

B、霍金

C、伽利略

D、哥白尼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B、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

C、哺乳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

D、裸子植物由藻类植物进化而来

4、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 )

A、太阳一红巨星一白矮星一暗矮星

B、太阳一超红巨星一超新星一黑洞

C、太阳一红巨星一超新星一-中子星

D、太阳一红巨星一白矮星一黑洞

5、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自然选择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6、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有DNA与蛋白质组成

B、.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C、DNA分子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

D、DNA分子是基因的某些片段

7、遗传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 )

A、食物中有毒物

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感染了病原体

D、生理性病变

8、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 )

A、生物的内因

B、自然选择

C、生物的数量

D、气候条件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矮星是体积、亮度很小的恒星

B、太阳的热和能是太阳内部的氢发生热核反应产生的

C、太阳的热和能是太阳内部的氦发生热核反应产生的

D、太阳慢慢熄灭,形成白矮星

10、小明经常用小儿感冒灵来治疗感冒,开始时效果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定向变异

B、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隔离

C、小儿感冒灵对流感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小儿感冒灵对流感病毒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1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 )

A、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B、从水里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C、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改变了原始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大气中产生了O2

1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

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3、近亲结婚的危害在于( )

A、近亲结婚的夫妻不能生育

B、近亲结婚的夫妻所生子女体质较差

C、近亲结婚的夫妻所生子女遗传病发病率高

D、亲近结婚的夫妻不能生育身体正常的后代

1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

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

15、DNA主要存在于( ) A、基因中B、染色体中C、细胞膜上D、细胞质中

16、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性。冬天,槐树的叶子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

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17、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感冒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色盲

18、生活在海藻丛中的羊角鱼,躯体和鳍呈绿色,倒立时看上去跟海藻相似,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 )

A、共生

B、保护色

C、警戒色

D、拟态

19、选出下列论述中正确的一项( )

A、DNA的两条互补链的每一条都带有相同的生物信息

B、DNA的两条互补链的每一条都带有不相同的生物信息

C、DAN的两条互补链的每一条都带有相反的生物信息

D、DNA的两条互补链的每一条都带有一半相同的生物信息

20、生物由水生向陆地进化时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是( )

A、当时陆地上岩石尚未风化成土壤

B、水生生物尚没有长出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器官

C、陆地上缺乏植物,水土流失严重

D、空气中缺少氧气没有形成足够的臭氧层

21、原始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A、CH4、NH3、H202、HCN、:H2O

B、CH4、NH3、H20(气)、H2

C、CH4、NH3、02、03、HCN、H2S

D、CH4、NH3、H20(气)、HCN

22、当代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设想已成了现代宇宙学说最重要的基石,关于黑洞,

下列说法得不到支持的是( )

A、是质量为太阳的l、44到2倍的恒星在晚年爆发形成超红巨星后塌缩而成

B、是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在晚年爆发形成超红巨星后塌缩而成

C、黑洞直径仅几千米,但密度大得难以想像,它能把靠近它的一切东西永久吞没

D、人们看不见黑洞,但天文学家能测出它的存在

23、关于美国科学家米勒1953年完成的生命起源第一阶段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封闭装置抽走空气,充人氮气、甲烷、水汽和氢气,说明原始大气无游离氧和游离氮,原始生命

不能在现代大气中得到演化

B、给封闭装置中的水加热到冷凝器冷却,模拟的是原始溶岩球产生原始海洋的历程

C、电极放出电火花是模拟原始地球诞生之初,宇宙射线、紫外线和闪电等对在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

分子物质的使用,使之发生化学变化而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D、米勒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原始生命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化学变化演化而来

24、高空中出现臭氧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由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大量繁衍,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加,高空中出现了臭氧层

B、高空中没有出现臭氧层之前,太阳中的紫外线对生物的辐射伤害,使得生物只能在原始海洋中生活

C、高空中出现了臭氧层,原来水生生物才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于是原始藻类生物登陆

D、臭氧是氧气分子和单原子氧化合,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单质,它的氧气属于同一种单质

25、许多特殊的动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如我国的银杏树。1938年在南非附近印度洋中捕获了第一条被称为“活

化石”腔棘鱼。银杏树和腔棘鱼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们的特征是( )

A、在自然界十分稀有和珍贵

B、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形态结果至今无多大变化,在自然界仍有后代生存但十分稀有和珍贵

C、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至今仍有后代繁衍

D、该物种在地球上出现的年代很早,其化石十分稀有和珍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2分)

26、天体物理学家预言超新星爆炸后可能形成一种体积很小、密度很大的_______。质量更大的恒星爆炸后将形

成________。

27、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气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构成。原始的欧亚大陆露出海面是在______代。

28、太阳系是由__________形成,先形成的是________,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___________

等行星。

29、46亿年至26亿年前,由星际物质进一步收缩而成的、主要是岩浆组成的地球温度逐渐______,结果地球表

面出现了非常稀薄的_________,而后又形成了___________。

30、生物的染色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3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设想用一些________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些具有_________的新生物。这种完

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叫______________。

32、生物能通过精子或卵子将自身的______________遗传给子代,子代___________了父母双亲的_________,才

表现出与双亲_________的遗传性状。但与父母的任何一方__________,

所以每人表现出来的性状__________。

33、为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生成过程,美国学者米勒设计和从事的著名实验研究属于_______方法。米勒的实

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它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 的特性,而这种特

性一般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和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环境对狼起了__________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

35、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不断发生着由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的缓慢演变,我

们称之为___________。

36、右图中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表示在同

一时间内该地区出现白鼠的天数所占的百分数,请回答: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鼠的数量__________;白鼠出现的高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的_______。从1940—1960

年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了_______作用。

37、阅读材料题(每空2分,共8分)阅读材料《天地观的演化与宇宙的形成》,完成练习: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仅仅是凭直观来描述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对宇宙的认识十分粗浅,甚至是错误的,中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天圆地方”说。后来又有把地球看作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的“浑天说”等学说。在西方也有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后来“地心说”被宗教的上帝“创世说”所利用,成为中世纪封建神权统治的工具,当时的政权、社会意识都充斥着“天命”与“天人感应”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们只能对天顶礼膜拜,否则将受到“受命于天”的朝廷的残酷惩罚。把天地观从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第一位先锋战士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他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上帝创造的“诺亚方舟”,而是一颗绕太阳运行的普通行星。此后,意大利的布鲁诺、伽利略积极支持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

70年后,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行星绕太阳运行必然遵守“开普勒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原因。后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更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发展了“牛顿力学”。自19世纪后期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应用,分光技术的提高,使人们从一点点微弱的星光中,就可以分析出所观测到的天体距离、运动速度、质量大小、温度、压力和主要成分。从此人们知道,天和地都是物质的,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千差万别,这样就构成了宇宙物质的多样性,同时,所有的物质存在与运动又都是互相制约和互相影响的,这又构成了宇宙物质的统一性。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人们与宇宙的距离正在缩小。

今天,人们不但研究宇宙的现状,而且通过现状探讨宇宙的未来,“大爆炸宇宙学说”认为宇宙当初处于高温高密度状态,约在距今200亿-100亿年前发生了一次迅猛的大爆炸,随着温度的降低,原先宇宙中的中子、质子、电子、光子相结合形成元素——等离子体——气体——星系、恒星,逐渐演化为今天的宇宙。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太阳系和银河系组成的

C、宇宙从形成到发展都在运动变化,使地球处于一种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2)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类认识宇宙的顺序是: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一总星系②宇宙是永恒的,宇宙中的天体也是永恒的③宇宙中的天体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④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首先系统地提出“浑天说”的人是( )

A、战国时魏国人石申

B、东汉人张衡

C、南朝人祖冲之

D、唐朝人僧一行

(4)“地心说”、“天人感应思想”、“上帝创世说”,这些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它们肯定了( )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

2012年科学八年级(上)单元练习三

《生物与环境》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种群的是( )

A.所有的藻类 B.所有的鲫鱼

C.所有的浮游动物 D.所有的微生物

2.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生态系统组成成

分的角度来看,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小麦

B.鼠

C.鼬

D.鹰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

5、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

6、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7.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B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C .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 .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8.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 D .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9.2008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经多方努力,浒苔被及时处理,保证了奥帆赛的正常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浒苔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浒苔过度繁殖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C.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应该积极治污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

D.浒苔过度繁殖对当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有促进作用

10.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

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D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食物链间的关系

12.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草原上生活着黑尾鹿、美洲狮和狼等动物。1905年前黑尾鹿数量始终保持在4000头左右。为提高鹿群数量,人们从1907年起捕杀美洲狮和狼,曾使黑尾鹿数量达到10500头左右,但最终还是导致黑尾鹿数量锐减,草原萧条冷落,原因是()

A、牧草生长太快

B、草原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

C、人为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D、黑尾鹿活动范围增大,体力消耗太大

13.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环境

14.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A.青蛙与蝗虫 B.狼与羊C.牛与羊D.斑马与黑猩猩

15.生态系统中,完成物质循环的两个关键性成分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16.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C.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17.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你认为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的图示是()

18.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其特征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多,变化大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相等

C.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稳定

D. B 、C 都对

19.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人

20.下列各种生物生存现象属于受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A.蚯蚓使土壤疏松 B.沙地上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森林上空空气湿度较大 D.仙人掌的叶变态为叶刺 21.下列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

A.蜜蜂在鲜花上采蜜

B.蛔虫生活在人体内

C.葡萄茎缠着竹竿往上生长

D.农田中的相邻植株争夺营养

22.水中生物的分布通常是数量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深水中食肉性鱼类增多 B.深水中更咸

C.深水中阳光不足

D.深水中温度更高

23. 在一片潮湿阴暗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蚯蚓、蜘蛛、老鼠、蚂蚁等动物,这片草丛中的生物构成一个( )

A 、生态系统

B 、生态环境

C 、生物种群

D 、生物群落 2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 A .捕食

B .合作

C .竞争

D .寄生

25.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刺,是因为那儿缺少( ) A .动物

B .阳光

C .温度

D .水

26.2003年浙江省提出了建造“生态省”的口号,计划经过10多年的建设,绿化浙江全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将浙江变成全国的生态大省。下列关于此举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大大提高我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 .能更好地实现我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C .从当前来看,建成生态省只要重视植树造林就够了

D .能促进未来我省人和环境的更协调发展 27.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

A. 温带草原

B. 温带落叶林

C. 北方针叶林

D. 热带雨林

28.当美洲的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的普通松鼠几乎全部被灰松鼠所替代,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种内斗争

B. 种间竞争

C. 捕食

D. 寄生

29.在草→鹿→狼这条食物链中,狼被大量捕杀以后,图中哪个曲线有可能代表鹿的个体数量变化( )

鹿的个体数

鹿的个体数

鹿的个体数

鹿的个体数

30.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 (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总和。森林中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现象。

2.生态系统成分是指、、、,生物之间最主要的是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两种成分之间的关系,要让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添加的成分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

中循环和流动的渠道。

3.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能力,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强有弱,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这种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不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种限度生态就会被破坏。

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我国黄土高原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目前已成为一片荒山秃岭,这是因素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打破的教训。5.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

灌术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是。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

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6.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

的成分是;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把有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的成分是。

7、如图所示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解。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须鲸称为一个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海藻属于

(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8.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CO2和O2,那么其中表示CO2的是。

(2)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3)大气中的CO2含量过高,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自然环境的现象。

(4)降低自然界CO2含量的途径有多种,请答出两点。

___ 。

(5)从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人类应更多地利用和使用

A、无铅汽油B.太阳能C.煤D.沼气

9、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 3 11 25 2

(1)试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10、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2)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产生这一结果的

主要原因是。

2012年科学八年级(上)单元练习四

《人的健康与环境》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现代医学界认为死亡的判断标准是( )

A.长时间昏迷不醒B.脑电图显示平波

C.呼吸和心跳停止D.瞳孔左右不对称

2.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病原体感染时,参与范围广,发挥作用快,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和预防疾病的主力军。

在病毒、细菌等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是非常重要的。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皮肤防止细菌侵入人体D.唾液中溶菌酶杀死细菌

3.发生白化病、先天愚型等疾病的原因是( )

A.病原体侵入B.有毒物质影响

C.免疫力降低D.遗传物质变化

4.下列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 )

A.释放淋巴因子B.产生免疫球蛋白

C.识别在体液中生长的细菌D.对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

5.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用;第三道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清除病原体作用。这三道防线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第一道B.第二道C.第三道D.第一道、第三道

6.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医生观察到某些患轻微病症的天花病人,只在脸部等部位出现较少的天花痘外,没有其他的症状。于是他就将这种天花病人康复时所结的痘痂干燥消毒后碾成粉,并将这种粉吹到健康人的鼻内,使其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即所谓的种“人痘”。这里的痘痂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原,人工免疫

C.抗体,人工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7.约占我国人口死亡数2/3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 )

A.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肝炎B.恶性肿瘤、中风、冠心病

C.霍乱、脑血管意外、冠心病D.伤寒、脑血管意外、肺结核

8.伊拉克战争后,由于饮用水被污染而爆发了霍乱。霍乱与甲肝一样,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传播。根据以上信息,你判断霍乱是一类()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体表传染病

D.性传播疾病

9.禁止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是( )

①烟内含激素,吸入后影响正常发育

②烟内含有害物质,吸人后对呼吸道有害

③烟内含致癌物质,吸人后会致癌

④烟内含抑制大脑活动的物质,吸人后会反应迟钝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10.恶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是( )

A.快速分裂,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B.不间断地分裂

C.不间断地分裂,局限于原发部位

D.不间断地分裂,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11.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原因是( )

A.心绞痛B.冠状动脉硬化C.心肌梗塞D.高血压

12.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①特异性免疫②非特异性免疫③自然免疫④人工免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狂犬病、狂犬、狂犬病毒分别属于下列什么概念?()

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

A.①③⑤B.①⑤③C.③④⑤D.②③⑤

14.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指:①患者;②患者衣物;③患者粪便;④肝炎发病区;⑤病毒携带者。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④⑤C.②③D.①⑤

1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大量的免疫淋巴细胞死亡。因此,艾滋病患者往往会患正常人群中极少见的疾病,这表明艾滋病患者基本丧失( )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人工免疫功能

C.特异性免疫功能D.被动免疫功能

16.为预防爱滋病,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A.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

B.不吸毒、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C.不食用发霉的花生等食物

D.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及高度腌制食品

17.报载2003年5月广东已取得研制抗非典药品的成功:将非典病人的SARS病毒灭活(杀死)后注入马体内,使马体内产生SARS病毒的抗体。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SARS病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18.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是( )

A.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B.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

C.抗体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D.识别、清除体内异常细胞,防止肿瘤形成

19.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发现白细胞增多,这种现象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属于()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

20.某人失血过多,分别A型血和B型血各150毫升,均无发生凝集反应,该人的血型是()

A.AB型

B.O型

C.A型

D.B型

21. 对ABO血型系统划分的依据是()

A.血浆中所含的凝集素

B.血清中所含的凝集原

C.红细胞所含凝集素

D. 红细胞所含凝集原

22. 香烟有一种成分,会使人体血液运送氧的功能受阻,并容易诱发心脏病,这种成分是()

A.烟碱

B.焦油

C.氮气

D.一氧化碳

23.按照现代免疫观点划分,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A.自身新生成的白细胞

B.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

C.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浊液的红细胞

D.健康人注射质量合格的乙肝疫苗

24.下列哪种食品中会存在黄曲霉素的是()

A.新鲜水果

B.柑橘

C.干果

D.霉变花生

25.下列有关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就是身体健康

B.健康就是有充沛的体力,并充满活力

C.健康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D.健康是个人问题,与他人无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9.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20.当人患急性炎症时,发现白细胞增多, 这种现象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

21.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的预防措施可归结成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人体总质量的,一个人的ABO血型是由决定的,O型血的人,其血

清中含有凝集素。

23.甲、乙、丙三人同时因车祸急需输血。在输血前应检查他们和供血者的______________。现用A型标准血清和B 型标准血清对三人的血样进行检测,甲的血样都发生凝集,乙的血样都不凝集,丙的血样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则甲、乙、丙三人应分别输入血型为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__型的血。

24.现有两标签不明的B型血和AB型血,如果要鉴别两瓶血型,应用___________型血清。

25.1996年夏天,日本爆发了病原体大肠杆菌“O—157”所造成的传染病,造成多人死亡。据查这是由于日本人喜欢生食蔬菜所致。当生食了一种不清洁的萝卜苗后,造成腹泻,甚至肾功能衰竭而死。请分析:(1)这是一种传染病。(2)生食蔬菜往往是传播传染病的。

26.某校初三学生小明有发烧、食欲不振、恶心、全身乏力、厌油腻、巩膜和皮肤发黄等症状,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医生诊断结论是:患了甲肝,须住院隔离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患的是哪类传染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呼吸道传染病B.体表传染病

C. 消化道传染病D.血液传染病

(2)针对同学中出现传染病患者的现象,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你建议学校可采取哪些

措施?请至少写出两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科学实验。实验于1881年5月5日开始:把24只绵羊,用毒性已经削弱的病原菌进行注射感染,用另外24只绵羊不注射进行对照。5月17日,注射过病原菌的绵羊又一次注射毒性较强的病原菌,绵羊仍健康。5月31 ,巴斯德当众用毒性很强的病原菌来注射所有绵羊,6月2日,实验见分晓了,结果是:再次受病原菌感染的24只绵羊都很正常,而用来对照的24只绵羊都死了。

(1)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5月5日和5月17 注射的病原菌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实验组绵羊不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自2003年全球爆发SARS后,2004年初禽流感又席卷东南亚。禽流感是禽类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

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

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禽流感病毒中致病性的不同,最终是由病毒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采取隔离和宰杀其他活鸡的措施属于_________ _____。

(3)非疫区的养殖场及时接种疫苗,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免疫。

八年级下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函数图象信息题

解题技巧专题:函数图象信息题 ——数形结合,快准解题 ◆类型一根据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 1.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国旗.下列哪个函数图象能近似地刻画上升的国旗离旗杆顶端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2.(2017·牡丹江中考)下列图象中,能反映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y(度)与底角度数x(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类型二获取实际问题中图象的信息 3.明君社区有一块空地需要绿化,某绿化组承担了此项任务,绿化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绿化组完成的绿化面积S(m2)与工作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绿化组提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完成的绿化面积是【方法12】() A.300m2B.150m2 C.330m2D.450m2 第3题图第4题图 4.(2017·河南中考)如图①,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②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 5.(2017·西宁中考)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线——宝兰客专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宝兰客专的通车对加快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运行期间,一列动车从西安开往西宁,一列普通列车从西宁开往西安,两车同时出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一下探究:【方法12】 【信息读取】 (1)西宁到西安两地相距________千米,两车出发后________小时相遇; (2)普通列车到达终点共需________小时,普通列车的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2、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3、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4、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 5、时间测量仪器:秒表(停表)。 6、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7、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8、体积测量仪器:量筒。 9、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 10、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1、生活中的易拉罐,饮料瓶,塑料袋,泡沫块,气球等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识要点: 1.国际单位制(SI):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4.分度值: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量程。 6.科学测量要点: (1)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2)正确操作与读数

(3)科学处理数据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3)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4)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 (6)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刻度范围的度数 (7)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边上 (8)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9.量筒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对准液面的凹部(不包括水银) 10.测量误差: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1.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2.累积法:测量不能直接用测量仪器测出来的微小量时,通常采用先测出这个微小量的若干倍数的值,然后除以它的倍数,求出微小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利用全等解决问题的模型与技巧

解题技巧专题:利用全等解决问题的模型与技巧 ——明模型,先观察,再猜想,后证明◆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 1.如图,AC=AD,BC=BD,∠A=50°,∠B=90°,则∠C=________.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锐角△ABC的高AD,BE相交于F,若BF=AC, BC=7,CD=2,则AF的长为_________. 3.如图,点A,D,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B=EF,∠B=∠F,AE =10,AC=6,则CD的长为() A.2 B.4 C.4.5 D.3 4.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交AC于点F. (1)求证:△BAD≌△CAE; (2)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类型二证明线段间的等量关系 一、等线段代换 5.如图,Rt△ABC中,AB=AC,∠BAC=90°,直线l为经过点A的任一直线,BD⊥l于D,CE⊥l于E,若BD>CE,试问: (1)AD与CE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2)线段BD,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二、截长补短法 6.如图,在四边形ABDE中,C是BD边的中点,若AC平分∠BAE,∠ACE=90°,猜想线段AE、AB、DE的长度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三、倍长中线法 7.在△ABC中,AB=8,AC=6,则BC边上的中线 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2<AD<14 C.1<AD<7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与解析 1.110° 2.3 3.A 4.(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AD=AE,∴△BAD≌△CAE(SAS). (2)解:BD⊥CE.理由如下:由(1)可知△BAD≌△CAE,∴∠ABD=∠ACE.∵∠BAC=90°,∴∠ABD+∠AFB=90°.又∵∠AFB=∠DFC,∴∠ACE+∠DFC=90°,∴∠BDC=90°,即BD⊥CE. 5.解:(1)AD=CE.理由如下:∵BD⊥l于D,CE⊥l于E,∴∠BDA=∠AEC =90°,∴∠CAE+∠ACE=90°.∵∠BAC=∠90°,∴∠BAD+∠CAE=90°,∴∠BAD=∠ACE.又∵AB=AC,∴△ABD≌△CAE(AAS),∴AD=CE. (2)BD=DE+CE.理由如下:由(1)可知△ABD≌△CAE,∴BD=AE,AD=CE.又∵AE=DE+AD,∴BD=DE+CE. 6.解:AE=AB+DE.证明如下:如图,在AE上截取AF=AB,并连接CF.∵AC 平分∠BAE,∴∠BAC=∠CAF.又∵AC=AC,∴△BAC≌△FAC(SAS),∴BC=FC,∠ACB=∠ACF.∵∠ACE=90°,∴∠ACF+∠FCE=90°,∠ACB+∠DCE=90°,∴∠FCE=∠DCE.又∵C为BD的中点,∴BC=DC,∴DC=FC.又∵CE=CE,∴△FCE≌△DCE(SAS),∴DE=FE,∴AE=AF+FE=AB+DE. 7.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

八年级数学上册解题技巧专题分式运算中的技巧(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解题技巧专题分式运算中的技巧(新版)新人教 版 ——观特点,定顺序,灵活计算 ◆类型一 按常规步骤运算 1.计算1x -1 x -y 的结果是( ) A .-y x (x -y ) B .2x +y x (x -y ) C . 2x -y x (x -y ) D .y x (x -y ) 2.化简 m m +3+6m 2-9÷2 m -3 的结果是________. 3.(2015-2016·祁阳县校级期中)先化简,再求值:2a +1a 2-1·a 2 -2a +1a 2-a -1 a +1, 其中a =-1 2 . ◆类型二 先约分再化简 4.化简:a 2-1a 2+2a +1÷a 2-a a +1=________. 5.化简求值:(a -3)·9-a 2 a 2-6a +9= ________,当a =-3时,该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 6.先化简,再求值:x 2 -2x +1 x 2 -1÷? ?? ??1-3x +1,其中x =0. ◆类型三 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分配律 7.计算? ??? ?2x x 2-1+x -1x +1÷1x 2-1 的结果是 ( ) A . 1x 2 +1 B .1x 2-1 C .x 2+1 D .x 2-1 8.化简:? ?? ? ?2a -1-1a +1·(a 2-1)= ________. 9.先化简,再求值: 1 2x -

1x +y ·? ????x 2-y 2+x +y 2x ,其中x =2,y =3. ◆类型四 分式化简求值注意整体代入 10.若xy -x +y =0且xy≠0,则分式 1 x -1 y 的值为( ) A .1xy B .xy C .1 D .-1 11.已知:a 2 -3a +1=0,则a +1a -2 的值为( ) A .5+1 B .1 C .-1 D .-5 12.先化简,再求值:? ???? x -1x -x -2x +1÷2x 2 -x x 2+2x +1,其中x 满足x 2 -x -1=0.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2.1 3.解: 原 式= 2a +1(a +1)(a -1)·(a -1)2 a (a -1)-1 a +1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归纳合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归纳合集 目录 1、类比归纳专题:三角形中内、外角的有关计算 2、类比归纳专题:与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模型 3、解题技巧专题:利用全等解决问题的模型与技巧 4、难点探究专题:动态变化中的三角形全等 5、易错易混专题:等腰三角形中易漏解或多解的问题 6、解题技巧专题:等腰三角形中辅助线的作法 7、模型构建专题: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8、类比归纳专题:证明线段相等的基本思路 9、解题技巧专题: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 10、解题技巧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因式分解 11、易错专题:分式中常见的陷阱 12、解题技巧专题:分式运算中的技巧 1、类比归纳专题:三角形中内、外角的有关计算 ——全方位求角度 ◆类型一已知角的关系,直接利用内角和或结合方程思想 1.在△ABC中,∠A-∠B=35°,∠C=55°,则∠B等于( ) A.50° B.55° C.45° D.40° 2.在△ABC中,已知∠A=2∠B=3∠C,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 3.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4.如图,△ABC中,∠B=26°,∠C=70°,AD平分∠BAC,AE⊥BC于E,EF⊥AD 于F,求∠DEF的度数. ◆类型二综合内外角的性质 5.如图,BD、CD分别平分∠ABC和∠ACE,∠A=60°,则∠D的度数是( ) A.20° B.30° C.40° D.60° 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B=20°,∠A=∠C=40°,则∠CDE的度数为________. 7.如图,AD平分∠BAC,∠EAD=∠EDA. (1)求证:∠EAC=∠B; (2)若∠B=50°,∠CAD∶∠E=1∶3,求∠E的度数. ◆类型三在三角板或直尺中求角度 8.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α的度数是( ) A.120° B.105° C.90° D.75°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 1km=103m 1mm=10-3m 1d m=0.1m 1um =10-6m 1cm=10-2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测量时的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 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会放)。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 )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会记)。 4、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0.01 cm。 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 (图1)(图2)(图3) 5、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相等/不相等) 6.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7.交流与合作(评估) 第1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6.以声消声:新的反噪声术。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完整)初二数学解题技巧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2)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 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3)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 4)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 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5)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 移”或“翻转折叠”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已知:如图3所示,AD为△ABC的中线, 求证:AB+AC>2AD。 分析:要证AB+AC>2AD,由图形想到:AB+BD>AD,AC+CD>AD,所以有:AB+AC+ BD+CD > AD +AD=2AD, 但它的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想 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 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CE。 E D C B A 3图 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因为BD=DC=AC,所以AC=1/2BC 因为E是DC中点,所以EC=1/2DC=1/2AC A B C D E 3 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声速的计算公式:t s v =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7、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 )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 —20000Hz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最新修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练习:等腰三角形中辅助线的作法

解题技巧专题:等腰三角形中辅助线的作法 ——形成精准思维模式,快速解题 ◆类型一利用“三线合一”作辅助线 一、已知等腰作垂线(或中线、角平分线) 1.如图,在△ABC中,AB=AC,AE⊥BE于点E,且∠ABE=∠ABC.若BE=2,则BC=________. 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 二、构造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ABC中,BP平分∠BAC,且AP⊥BP于点P,连接CP.若△PBC的面积为2,则△ABC的面积为() A.3 B.4 C.5 D.6 4.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类型二巧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 5.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 ◆类型三等腰(边)三角形中截长补短或作平行线构造全等 6.如图,在△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BC=AB+CD. 7.如图,过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点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 A =CQ,连接PQ交AC于点D. (1)求证:PD=DQ; (2)若△ABC的边长为1,求DE的长.【方法8】

参考答案与解析 1.4 2.证明:连接AD .∵AB =AC ,D 是BC 的中点,∴∠EAD =∠F AD .在△AED 和△AFD 中,?????AE =AF ,∠EAD =∠F AD ,AD =AD , ∴△AED ≌△AFD ,∴DE =DF . 3.B 4.证明:如图,延长BA 和CE 交于点M .∵CE ⊥BD ,∴∠BEC =∠BEM =90°.∵BD 平分∠ABC , ∴∠MBE =∠CBE .又∵BE =BE ,∴△MBE ≌△CBE ,∴EM =EC =12 M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MAC =90°,BA =AC ,∴∠ABD +∠BDA =90°.∵∠BEC =90°,∴∠ACM +∠CDE =90°.∵∠BDA =∠EDC ,∴∠ABE =∠ACM .又∵AB =AC ,∴△ABD ≌△ACM (ASA),∴DB =MC ,∴BD =2CE . 5.证明:连接CD .∵AC =BC ,∠C =90°,D 是AB 的中点,∴CD 平分∠ACB ,CD ⊥AB ,∴∠CDB =90°,∴∠BCD =∠ACD =45°,∠B =∠C =45°,∴∠ACD =∠B =∠BCD ,∴CD =BD .∵ED ⊥DF ,∴∠EDF =∠EDC +∠CDF =90°.又∵∠CDF +∠BDF =90°,∴∠EDC =∠FDB ,∴△ECD ≌△FBD ,∴DE =DF . 6.证明:如图,在线段BC 上截取BE =BA ,连接DE .∵BD 平分∠ABC ,∴∠ABD =∠EBD .又∵BD =BD ,∴△ABD ≌△EBD (SAS),∴∠BED =∠A =108°,∴∠CED =180°-∠BED =72°.又∵AB =AC ,∠A =108°,∴∠ACB =∠ABC =12 ×(180°-108°)=36°,∴∠CDE =180°-∠ACB -∠CED =180°-36°-72°=72°.∴∠CDE =∠DEC ,∴CD =CE ,∴BC =BE +EC =AB +CD . 7.(1)证明:过点P 作PF ∥BC 交AC 于点F ,∴∠AFP =∠ACB ,∠FPD =∠Q ,∠PFD =∠QCD .∵△ABC 为等边三角形,∴∠A =∠ACB =60°,∴∠AFP =60°,∴△APF 是等边三角形,∴PF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识记知识之概念篇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4、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μ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 ④1μ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 (3)体积单位:①1dm3=10-3m3;②1mL=1cm3=10-6m3 ;③1L=1000mL 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6、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 ........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误差不可避免 ..是可以避免的 .....。 ......,只能尽量减小,错误 7、量筒或量杯读数 ...相平。 ..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处 8、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无关。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长度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