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型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型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作为关键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中小型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对中小型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小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50-02

一、前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我们也迈入了信息社会。中小型图书馆作为一个保存信息以及储存资源的机构,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衡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管理和保护以及如何应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既是精神食粮的补充,又是提升公民文化素质的有力途径。而忽视图书馆的建设,必然会阻碍人文素质的提升以及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作为图书馆人要深刻认识新时期中小型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社会文化服务有两类,其中一类是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包括一些国家政府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比如: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文化馆,这些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为大众提供公益文化服务。可以说,现代社会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服务进入流通领域的方式是以商品形式,之后通过市场运作实施交换,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服务。改革在不断深化,我国也在努力构建文化大国,因此文化市场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此外经营方式多,经营门类不断增加。因此,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文化服务,群众的文化生活不仅得到了丰富、活跃,而且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服务水平也上升了不少。

公共文化服务属于文化服务的一种,是一种政府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有很多,比如:文化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以及影剧院等,而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公共文化鉴赏、看报、看书、文化素质培训、看电视以及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等。

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指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使用社会和政府资源构建的,为达到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为目的的而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体制的总称。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发展好以及实现好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三、中小型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1.文化职能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的主要作用是对人类的文化遗产进行保存,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播。

对人类文化典籍进行保护是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因此在最初的时候,图书馆就是保存文化财富的机构。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下来了大量的优秀文化和知识,而图书馆就是对这些文化和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以及保存。因此人类的宝贵精神才会得到流传。而目前的图书馆由于使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保存条件和保存寿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借助这个职能,人类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才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图书馆发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信息、文献以及各类形式的教育活动、读书活动。而读者在复制、阅读以及检索的过程中就会获得到有关的知识,这样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目的就实现了。此外,读者对艺术和文化遗产的鉴赏力就会得到提高。

2.教育职能

中小型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保证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实现读者终身学习以及普及科学文化。

社会教育的目的是针对全社会进行知识的普及,最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习教育,而广义的教育则指的是各种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而图书馆就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核心部分。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人才不断的对自身进行充电,因此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中小型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优秀的书刊和有用的信息,这对提供大众的思想道德,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着很大的作用。

3.信息职能

中小型图书馆会向社会团体、读者、当地企业提供一定的信息咨询服务,是各地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在图书馆得到各种知识与信息,包括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使用的方式有:电子邮件、bbs等。这些信息的内容一般则指的是和公共工作、学习以及日常有关的信息。

4.休闲职能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中小型图书馆具有丰富大众业余生活的职能。一般情况下,中小型图书馆会举办讲座、各种各样的文化展览以及演出活动,而大众则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休闲和娱乐,因此可以说图书馆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

以攸县图书馆为例:攸县是湖南株洲地区一个小县城,县图书馆成立于1976年3月,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属于中小型图书馆,现有馆藏15.7万册,其中有《中华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国家标准》等及线装珍藏图书1500余种,地方文献4217册,设有九个对外服务窗口,基本能满足县城读者的文化需求。以近四年计算,年平均接待读者14.8万人次,借阅各类文献资源(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近三十万册次,此外,攸县图书馆还常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者读书活动;在全县建设了496家农家书屋、187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积极为当地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了其文化、教育、信息、休闲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四、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

中小型图书馆了不仅具有公共图书馆的属性,而且是先进文化组成部分。中小型图书馆的作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可以说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重要一翼。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地方财政的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外,国家对此的政策支持也不断的加强,因此图书馆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专业人才的比例不断上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不断的健全。如湖南攸县图书馆这几年发展迅速,成立了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攸县支中心,配备了专门的机房接收国家中心的信息资源,建立了40座的公共电子阅览室;2012年政府投入近200万资金对图书大楼进行了改造,更新了所有书架和办公设备;购书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加,2013年购书经费超过了70万元;2013年建设了拥有五万余册馆藏的发展中心分馆,并更新了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总馆和分馆通借通还服务,馆藏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些都为公众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具有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中小型图书馆规模处于大型图书馆和小型文化站之间,因此有承上启下的连接城乡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小型图书馆深入到较小的地区乡镇,那么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无法向下延伸到达基层。因此,中小型图书馆“启下”作用必须得到发挥。

五、中小型图书馆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以县级图书馆为例)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是由以下机构组成:县、乡这两级的有关部门,该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生产力综合素质,主要是面向农村。

县级图书馆作为纵贯枢纽,其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的议程包括:规划、组织以及指导。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对全县各乡镇以及村的图书馆进行规划,包括:设置、

建设以及发展等。此外,发展目标应该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此外,一定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比如:县级文化主管部门以及乡镇政府,最终将其纳入到全县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之中。(2)在进行业务指导时,一定要深入到乡镇以及各村。单位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图书室工作进行检查以及督促,提高工作水平。(3)对报纸、书刊等采购目录进行编制和配置,定期组织活动,让各县镇以及县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进行交流和互动。此外,还要组织一些文化服务活动,营造学习型社会氛围。最后,和镇政府进行及时的沟通,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反馈,争取得到有关领导的支持。

统筹抽调和配合。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尽管县级部门多,工作性质不一样,服务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基本目的以及服务对象方面却是一致的。我们需要几个机构来对这些单位进行有机结合,进行统筹和协调。县级图书馆要和县级各涉农单位进行沟通和了解,包括:服务的基本内容、工作重点以及时间的安排等。然后,从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出发,在进行安排时要有针对性。

县级图书馆在提供文化服务时,要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这两个平台,扩大服务辐射面,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有待提高;其次,还要努力争取当地财政以及文化部门的支持,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努力提升设施水平。此外,县级图书馆要树立和外部系统交流、开放、合作的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图书事业也将会得到飞速发展。

六、结束语

本人结合自己所工作的县级馆对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分析。认为中小型图书馆要想得到发展,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得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在进行工作时,馆员要与时俱进,加强宣传,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推动公共图书馆治理变革,首先要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要打破一级政府管理一个公共图书馆的体制,从政府办图书馆和管图书馆为主向为图书馆服务为主转变,通过培育图书馆行业协会和构建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由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由集权行政转向分权行政,由公共管理转向公共治理,在图书馆治理层面实现决策控制权和管理执行权的分离。 标签:公共图书馆;治理政府;职能;定位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义务不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为公共服务提供政策支持、条件保证和环境保障。政事必须分开、管办应该分离,这是政府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换句话说,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科学把握图书信息服务职能与公共管理职能的界限,创新公共图书馆治理机制,改变政府行政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状况,把现在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交给公共图书馆承担,实现单一公共管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 一、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职能困境与科学定位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实行的是全能主义行政理念,推行“小社会、大政府”的管理模式,在公共图书馆领域造成政府职能错位、缺位和越位问题,使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不高。这主要表现为:政府包办一切,管办不分,公共图书馆自主权不够,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区别;行政部门对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事务采取直接干预方式,管理太宽、太死,图书馆发展活力不强;对设施建设、购书经费等基础条件保障不够,公共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事业性投入太少,图书馆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强、供给方式滞后,供给效果公平不够,政府的本职责任履行不到位,图书馆普遍服务大打折扣。 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错位、越位与缺位,与公共权力的配置结构不科学、不合理有关。长期以来,政府被认为是公共图书馆事务的唯一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基本上垄断了管理公共图书馆的权力,掌握了所有的核心资源。就是说,政府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有力组织者,同时又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由于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的传统模式一直没有调整,导致很多公共图书馆依旧按照“一级政府管理一个图书馆”的理念,分级建设和管理图书馆。这种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政府本位,即在建设主体层面,从中央到地方,每一级政府成为该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主体,只要建立多少个公共图书馆,就确立相应数量的建设主体,最终形成了多级管理单元。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行政级别越低,那么经济能力与配置资源的权限就越小,其图书信息的服务供给能力就越低。这种图书馆资源按权力等级配置的制度安排,严重阻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市边缘、边远人群和农村居民延伸的路径,也导致城乡、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从管理主体来看,各级政府设置了相应的图书馆管理单位和建设单元,拥有业务、人事、财务管理权,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多级管理主体的突出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单一领导与管理,与多级建设主体相配套,管理层级的多层次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广州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 1 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摘要]文章阐明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日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全国各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资金投入日益加大,兴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与文化产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当前公共文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策法规刚性支撑体系缺失 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但是在微观的执行层面上,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撑,特别是在经费保障、经济政策、捐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等方面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要求而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这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都不相适应。体制性障碍继续困扰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管理的部门分割、行政壁垒,各级政府的行为不到位和责任落实不明确也都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不足,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人总量偏少,中央财政2006年的文化事业费只占其全部支出的0.39%,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也较大。农村文化投入明显不足。2006年国家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比重的28.5%,这是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阶段,文化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比例低,公共文化经费的增长速度仍大大低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文化行业一直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三)资金投入少,自然导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全国38240个乡镇,58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23000多个图书馆、文化馆需要新建和改建;许多县和乡镇的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等公共文化机构都已相当陈旧,面积狭小,年久失修,服务能力逐渐弱化。目前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多数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许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得不到保障,全国有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1/4。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缺。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有的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政府保障资金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公共博物馆难以为继。而且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更加落后,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有所萎缩。有的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或利用率不高或挪作它用。一些基层文化站门庭罗雀,其结果是被随意挤占,形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基层文化站(室)步入建了倒、倒了建、循环往复的怪圈。还有的乡镇基本无综合性文化站,有的村社(社区)基本无活动室及相应设备,也无专兼职人员。有些地方广播电视覆盖率低,收视效果差。还有一大批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景点根植于民间,由于多年得不到保护,濒临灭绝和消亡的边缘。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附件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10年文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文化部、财政部拟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

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充分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调动各地政府的积极性,集成、整合、提升“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二、基本做法 (一)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确定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性意义的地区和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二)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相结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具体实际,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设工作,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是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度设计研究成果是示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 .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3191 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GB/T 13191 2009 ,ISO 2789 :20()6 ,IDT) 建标108 —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 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3.2 公共图书馆服务public library service 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的工作。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 3.5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 在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创新“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图书馆的创造性融合,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强化图书馆的教育教化功能,图书馆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建设创新性发展。 标签:尼山书院图书馆建设创新发展 书院是我国古代以刊藏典籍、教化育人、研究传播为主要职责的机构。现代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文献收藏、整理研究、社会教育的职能,与古代书院有着天然的联系。“图书馆+书院”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图书馆与尼山书院具有天然性和密切性的关系 天时、地利、人和是“图书馆+书院”模式推广并成功的关键。 1.天時 即是各级高度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好大环境、大气候。山东是著名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近年来,各级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4年5月,山东省推行“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运转规范、服务有效的尼山书院服务网络体系。 2.地利 即是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人文环境和责任使命。随着时代发展,图书馆逐渐成为区域内重要的文献信息中心、终身教育中心及文化、娱乐、休闲中心,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肩负的历史使命日渐重大。在图书馆建书院,实现刊藏典籍、礼乐教化、教书育人等功能的有机统一,正是弘扬使命的有效载体。 3.人和 首先是群众对“国学热”形成高度共识。读经班、国学班等遍地开花,体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有需求,尼山书院建设得到他们的肯定支持。其次,孔子诞生地为尼山,孔子与儒学奠定了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基础,选择尼山书院作为名称和载体,凸显了它的厚重历史和独特的象征意义。 二、尼山书院助推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 方 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2012年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84 浅议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李林娜 (云南省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作者简介:李林娜,云南省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284-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建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体系,文化建设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表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摆上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2010年4月文化部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并正式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工作。 一、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 公共图书馆具有收集、保存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传承优秀文化、传递科学知识的功能,作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承载物和传递者,为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只有图书馆,才具有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才能为读书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服务;也只有在图书馆,才能领略到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全部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还没有任何其它社会机构在这一功能上可以取代图书馆,它是保障公民获取文化权利的基础性公共设施。其次,公共图书馆具有保障公民利用图书馆来分享人类共有的优秀文化成果,保障公民平等获取文献资源、平等阅读、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的职责,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起“普遍均等”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的职能。所以,公共图书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知识资源。以提供全民知识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的地方。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接轨国际先进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服务于全社会成员,坚持给弱者以阳光,温暖每一位公民。 (一)引导大众阅读的方向和品位 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阅读推广委员会,其主要工作理念有三个:一是将对知识的热情和敬畏,在每一代人中传承下去;二是鼓励人们阅读经典;三是关注不同人群的读书状况,从少儿阅读到老年人的阅读,从大学生到有残障的人群,同时关注新的文本,从纸本到最新的数字阅读。 公共图书馆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又尊重读者个体的个性化选择。因此,在做好读者阅读倾向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除了定期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推荐各自对应的阅读书目,制作《新书通报》、设置图书借阅排行榜外,还经常举办读书专题报告会,请专家评价图书,或组织读者聚会评论图书,有条件的图书馆还邀请作者到本馆,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目前,公共图书馆通过系列的阅读指导工作,在激发公民的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效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二)帮助读者获取和利用信息 自19世纪开始,知识与信息的开放可自由获得,就是由公共图书馆制度承担的,直到现在,公共图书馆仍然是最好的保障社会信息公平的机构制度。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拥有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能够为公众提供各种参考咨询服务的技术人才队伍。他们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和组织,不仅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新颖性、系统性,而且通过定向组织信息资源,可针对性地为公众进行专题定向服务,大大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提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时,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人才优势,在培养公众掌握开发利用信息的技巧、方法方面也作出了不小的努力,通过向公众介绍图书馆有关知识,如何查询和利用信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公众的信息素养,使公众可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来自我学习。 (三)发挥城市教室功能 公共图书馆是对全民实行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学校,图书馆为所有读者提供义务教育,它的教育职能是任何学校都无法代替的。民主社会的公民需要这种随时进行的自我教育的机会,今天复杂多变的生活使这种需要更为迫切。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为图书馆普及科学知识,为公民 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知识讲座,有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有老年人新知识培训班,还有普及农民工知识水平和法律知识的讲座等等。公共图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f11038884.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192.html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立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达到“两室一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厅)”的标准,形成覆盖全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延伸

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延伸.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 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延伸 时间:2011-04-22 11:47:15 科技小论文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在神州大地上稳步推进。对农业县的图书馆来说。对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服务,,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延伸。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新农村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在神州大地上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农民而言是福音,对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农业县的图书馆来说,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图书馆信息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宏观上讲,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和谐、农民的进步决定着全县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该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尊重农民的精神需求,既鼓农民的“钱袋”,又富农民的“脑袋”,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县级图书馆作为科教兴国、科技兴农的教育阵地,肩负着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从微观上讲,沂源县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占了人口总数的80%以上。因此,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面对的群体有一大部分是农民。图书馆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吸引农民群众走进图书馆,引领他们学文化、爱科学,提升自身文化品味与素养,引导他们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迈进,进而营造农村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沂源县图书馆于2006年迁入县文化苑新馆,书架、阅览桌椅、电子阅览室等焕然一新。争取县财政扶持,新购图书3万余册,新上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同时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广泛开展各类读者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需求。07年在创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这一重点工作中,县图书馆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广大农村。一方面,在文化局领导的带领下,抽调专人靠上抓乡镇村级图书室建设,督促全县所有乡镇都有设施齐全的文化中心,8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图书室。另一方面,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取得联系,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为大部分村庄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软件,实现了县图书馆与广大农村的资源共享。这项工作使县图书馆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摸清了底数,极大地促进了乡镇村级文化图书事业的发展,使农民读书、娱乐有阵地,有设施,有活动,切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09年以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为契机,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逐项落实,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服务手段不断创新,馆藏资源不断增加,对全县文化的繁荣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 1、馆藏文献资源蕴含大量的农业科技信息,可以解决农民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还可以提供给农民关于农村商品生产信息和市场经营方法等,都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源动力。对贫困户可以创造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为他们办借书证、管理员协助指导借书、在借书册数、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公共图书馆是人们进行阅读、学习的场所,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互联时代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面临了全新的机遇,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可以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对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本文对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措施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图书馆的发展水平。 标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读者服务问题对策 引言 图书馆是信息和知识传播、共享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会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全民阅读。近年来,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例如通过图书展览、讲座、培训教育等形式,让更多读者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达到全民阅读推广的目的。但就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服务模式、服务理念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互联网、微媒体等进行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质量的服务,真正实现全民阅读目标。 一、公共图书馆的特点 1.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个基本特征,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就是“公共”两个字,公共图书馆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其服务的主体是人民群眾,而且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公众开展服务的,其资源也是不断累积和传承下去的,具有公共所有、公共提供、公共享有的特征。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大众。 2.公益性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公共图书馆都是公益性的,也就是免费为大众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是为社会上的各个阶层服务的,主要通过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配置,确保大众可以享受公平、公正的文化服务。 3.均等性 均等性指的是的平等性,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任何人都可以从公共图书馆中获取资源,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用户服务的时候,不能因为用户的性别、种族、宗教等因素而提供差别化服务。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区域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 姓名めめめ 系别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指导教师めめめ 时间 2012年8月2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めめめ 指导教师:めめめ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 一、调查目的 作为学习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我,虽然即将是大二的学生了,但是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学习此专业才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未正式步入社会,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事情还不是很了解或许有些陌生。 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对我的家乡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以抽样调查和亲身观察的方式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背景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需求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之所以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由此,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

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doc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文化部、财政部在2011年共同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主要内容是: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东、中、西部创建一批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创建工作对于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整合、集成“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表明这项工作已经由文化系统的部门行为上升为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 示范区创建工作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第一批31

个示范区创建城市,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就有23个,并首次全部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创建规划》和《创建方案》,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文化、发改、财政、人事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各地公共文化经费投入、设施建设、服务供给等各个环节的任务都得到了明确,体系化、定量化、指标化程度明确提高,有效推动了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浙江、江苏、上海、湖北、重庆等省份还参照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机制和标准,全面启动了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了文化部门层层推动创建、全国各地积极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从创建工作情况看,各示范区创建城市将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推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跨越式发展。一是撬动地方大幅投入。粗略估算,首批中央财政3.05亿元示范区创建补助资金撬动了31个城市财政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31个示范区创建城市均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推动落实了中央关于“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政策要求,部分创建城市2011年比2010年文化事业费投入实现了翻一番。二是设施建设大幅提速。通过开展创建工作,许多示范区创建城市将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并加快施工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至少提速5年,不少创建城市启动了一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