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酰胺高产菌种筛选及烟酰胺检测、生产工艺优化(正稿)

烟酰胺高产菌种筛选及烟酰胺检测、生产工艺优化(正稿)
烟酰胺高产菌种筛选及烟酰胺检测、生产工艺优化(正稿)

高酶活烟酰胺生产菌株的筛选及腈水合酶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摘要

烟酰胺作为B族维生素的重要成员,参与了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形成。烟酰胺作为重要的营养性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应用于饲料生产行业,其在医药、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在工业生产方面,人们主要利用化学法和微生物法进行烟酰胺生产。烟酰胺的微生物生产法有着化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此方法对环境几乎不造成污染,且生产成本低,工艺简便。

在本实验中,主要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以实验室现有菌种HD1220为出发菌株,分别使用ARTP诱变、微波诱变、EMS诱变三种单因子诱变以及在各因子最佳诱变条件下的复合诱变,确定了复合诱变的最佳条件为:ARTP诱变时间240 s;微波诱变强度60 %,微波照射时间90 s,;EMS浓度0.8 %。诱变完成后,筛选出一株能够稳定遗传且酶活高达1764U的高腈水合酶活性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诱变后菌株酶活提高了

33.13 %,并将该菌株暂时命名为NHD-1。

(2)利用HPLC对烟酰胺进行检测,通过对HPLC检测的紫外检测波长、流动相流量、流动相比例三个条件进行的单因素优化实验,最终确定HPLC检测烟酰胺的各个最优条件为: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流动相的流量为0.4 mL/min,流动相中甲醇:水=1:3。在以上条件下,烟酰胺出峰时间为5.306 min,与条件优化前相比,烟酰胺出峰时间明显缩短。

(3) 对腈水合酶参与烟酰胺生产过程中酶催化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我们得出各因素的最佳条件为:菌体浓度1.8 %,菌龄48 h,底物浓度100 g/L,温度29.5 ℃,PH 7.4,反应时间30 min,在实际发酵后期应该对产物烟酰胺进行及时分离。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我们分析出底物浓度、温度和PH这三个因素对腈水合酶的酶活有及其显著的影响;通过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我们得出了这三个因素的最佳条件组合为底物浓度98.88 g/L,反应温度29.59 ℃,PH值7.46。在此条件下酶活响应值为1784 U。对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进行三次验证实验,得到腈水合酶的实际酶活为1775 U,与多元回归分析

所得理论值吻合,说明利用响应面法能够很好的优化酶催化反应条件。

ABSTRACT

Nicotinamide is a kind of Vitamin B and it’s very important. In the body, It’s one part of the formation of two kinds of coenzyme. Nicotinamide is mainly used in feed industry as nutrition additives, it also has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medical industry, food industry and cosmetics industry.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icotinamide ,we mainly use chemical method and biological method. The biological method has a big superiority that chemical method hasn’t it does littl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as a lower production cost, and it’s very simple in proces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aboratory, we mainly carried out our research in several aspects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as follows:

(1) Started from the strain Norcardia sp.HD9611we had in the laboratory, we used the method of ARTP mutagenesis, microwave mutagenesis and EMS mutagenesis to make mutagenesis of the strain. The three methods were all used alone. Then we made the composite mutagenesis under best conditions of the three method of mutagenesis. The best conditions of composite mutagenesis were: the time of ARTP mutagenesis was 240 s; the time and intensity of microwave were 90 s and 60 %; the concentration of EMS mutagenesis was 0.8 %. By the mutagenesis we screened one stain whose nitrile hydratase had a very high enzyme activity of 1764 U and the stain had stable heredity. Compared to the stain Norcardia sp.HD9611, the enzyme activity increased by 33.13 %, and we named the stain as NHD-1.

(2)In the detection of Nicotinamide, we used the HPLC method. By optimizing the wavelength of UV detection, the flow rate of mobile phase and the proportion of mobile phase in the HPLC assay, we got the best conditions of HPLC method : the wavelength of UV detection was 220 nm; the flow rate of mobile phase was methanol: water=1:3; the proportion of mobile phase was 0.4 mL/min.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peak time of niacinamide was 5.306 min. Compared to the method before optimization we used, the peak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3) By optimizing the conditions of catalytic reaction of the nitrile hydratase, we got the best conditions: the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 producing niacinamide was 1.8 %; the fungus age was 48 h; the 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 was 100 g/L; the temperature was 29.5 ℃; the PH was 7.4; the reaction time is 30 min, and we should separate nicotinamide late in the actual fermentation. By Plackett-Burman experiment we confirmed that conditions of 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PH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enzyme activity of nitrile hydratase. By response surface test we optimized these three factors: the 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 was 98.88 g/L; the temperature was 29.59 ℃; the PH was 7.46. Under these conditions, we analyzed the enzyme activity is 1784 U. Through verification test, we confirmed the enzyme activity of nitrile hydratase was 1775 U. It was very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 It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surface test was a very effective method in optimization of enzyme catalysis.

Key word: mutagenes nitrile hydratase enzyme activity HPLC optimization 1前言

1.1烟酰胺的概述

1.1.1烟酰胺简介

烟酰胺(Nicotinamide )化学名称为3-吡啶甲酰胺,又维生素B 3英文简称VB 3、NSA

[1]。烟酰胺最早从动物肝脏中提取,市场上销售产品多为化学合成品[2]

。烟酰胺的分子式如图1-1:

图1-1 NSA 分子式

Fig.1-1 The structure of NSA

1.1.2烟酰胺化学性质

烟酰胺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为128 ℃~131 ℃,沸点为150 ℃~160 ℃。烟酰胺极易溶于水,在一般极性有机溶剂溶解,在苯和乙醚中无溶解性

[3]。烟酰胺在空气中对光、热等条件稳定,干燥状态50 ℃以下极其

稳定。 1.1.3烟酸简介

烟酸又称尼克酸,分子式为C 6H 5NO 2,其整体性质与烟酰胺极其相似,但由于羧基的存在导致在某些方面不用与含有酰胺基的烟酰胺。两者通称维生素PP (二者混合物),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可相互等量替代[4]。在加热条件下有无机酸和碱存在条件下,烟酰胺发生水解反应转化为烟酸。烟酸分子式如图2

图1-2 烟酸分子式

Fig.1-1 The structure of niacin

1.1.4烟酰胺用途

烟酰胺参与生物体内糖原分解、脂类代谢及各种物质的氧化作用

[5]。烟酰胺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等等作用[6]。当烟酰胺缺乏时会出现细胞正常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糖原分解受阻等状况而引发糙皮病。在市场上烟酰胺共分为三种:医药级、食品级和饲料。烟酰胺最主要作为营养添加剂在饲料广泛应用,在食品和医药行业主要以维生素形式为人们所使用,烟酰胺在电镀及生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7]。医学上常用来治疗糙皮病、口炎、舌炎、肝脏疾病及日光性皮炎的药物中均含有烟酰胺,其也被用来降低人体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8]。烟酰胺应用最广泛的应用是在饲料工业,其作为重要的饲料添加剂而被大量应用[9]。

1.1.5国外和国内烟酰胺生产及消费状况

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烟酰胺的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大批量生产。目前全世界烟酰胺的总产能约为30 kt/a ,总产量也突破了20 kt/a [10]。世界上瑞士、美国、比利时、印度、西班牙等国家为烟酰胺主要产出国等,瑞士龙沙公司(LONZA )、美国Nepera 公司、比利时Reilly Tor AG 公司等是烟酰胺生产方面巨头,这些企业年产能均在千吨以上,瑞士Lonza 公司以35 %的生产能力位于烟酰胺生产行业的首位。

烟酰胺消费有40 %~50 %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在饲料生产方面;25 %~30 %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20 %~25 %应用于医药生产方面。美国年均消费烟酰胺量在约10000 t 以上,占世界消费总量的一半,消费中的80 %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西欧的烟酰胺消费量也很大。烟酰胺主要出口于日本。随着第三世界国家饲料等工业的高速发展,烟酰胺消费量正以每年超过5 %的速度快速增长[12]。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进行烟酰胺的生产,首家进行烟酰胺生产的企业位于上海。我国在70年代的烟酰胺的年产量仅在100左右,由于此时我国烟酰胺的生产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在设备、规模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90年代初,随着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中国出现了多家从事大规模生产烟酰胺

的企业,比较著名的有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龙沙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富阳胜大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潍坊一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13]

。其中

广州龙沙有限公司是最早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进行烟酰胺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它是由中国广药和瑞士龙沙双方合资建设而成,年产烟酰胺达3400 t。到20世纪初期,我国烟酰胺年生产能力超过8000 t的企业已有6家,并且实现了对东南

亚地区的规模性输出[14]

。和国外烟酰胺应用一样,我国所消费的烟酰胺主要

用于饲料工业,比重占到总消费量的约80 %。

1.2烟酰胺生产工艺

1.2.1烟酰胺的化学合成法

利用化学合成法进行烟酰胺的生产依旧是目前工业上的主流工艺。化学合成工艺的原材料主要是吡啶类物质,主要利用各种化学物质与吡啶类物质的氧化反应来生产烟酰胺。应用氧化方法首先得到烟腈,之后将烟腈在合适条件下进行碱

水解得到烟酰胺[15~17]

。在氧化生产过程中,吡啶类物质与烟酰胺的原料产出

比约为0.95:1,因此工业上烟酰胺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依旧是原材料物质的产量。

1.2.2烟酰胺的微生物发酵法

与化学工艺相比,烟酰胺的微生物生产法有着独特的优势:(1)反应条件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下既能完成,没有爆炸、污染严重等问题。(2)原材料物质易得且廉价。微生物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为淀粉、糖蜜或者其他农业副产品,不需要精制处理即可直接用于发酵生产。(3)微生物的自主调控。微生物参与的反应一般都有自身的酶系或者代谢机制调解完成,无需过多的认为参与。(4)高度的专一性和选择性。由于微生物体内的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微生物本身能够专一性的对某些复杂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等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等反应从而实现生产。(5)环境污染小。微生物发酵工业的“三废”对环境污染小,对生物体也基本无害。这是微生物发酵相比于一般发酵最为显著地优越性。(6)此方法投资较小,见效较快,并且在效益方面潜力巨大。因此,针对烟酰胺生产来说,实现微生物发酵生产烟酰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也将改变烟酰胺生产工业长

久以来的一些难以改变的不利因素[18]

法国研究员Galzy及其研究组最早提出了烟酰胺的微生物发酵方法[19]

,并

且在实验过程中确定了烟酰胺发酵的菌株。此后通过对微生物转化腈类物质必须的腈水合酶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研究得出腈水合酶参与反应所需最佳条件,该公司实现了腈水合酶活力的不断提高,并让丙烯酰胺产量实现三次大幅度提高,到21世纪初期,丙烯酰胺产量已经提高到20000 t/a。我国利用腈类物质进行工业生产起始于90年代中期,利用微生物转化腈类物质进行丙烯酰胺生产的知名

企业有江苏如皋化肥厂,江西南昌农科化工有限公司[20]

1.3腈水合酶简介

1.3.1腈水合酶在微生物界的分布

腈类化合物一般是由与工业生产中某些物质间的反应所产生的副产物,这些物质一般具有很高的毒性,存在于工业废水,腈类物质很难被分解掉,而微生物体内腈水合酶是腈类物质最好的催化剂。

腈类物质对人体来说毒性较强,但是这种物质却可以作为碳源或者氮源为微生物所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利用腈类物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但一般利用率非常低,后来科学家们将这些微生物进行人工驯化培养,通过改变微生物生长条件及代谢机制,实现了微生物腈水合酶活性的提高。腈水合酶主要存在于短杆菌属、小球菌属及诺卡氏菌属等等。这些菌属中常用的微生物菌株有:Nocardia sp.9611,Brevibacterium imperialis CBS489-74,Rhodocaccus rhodochrous JI,Corynebacterium pseudodiphterium ZBB-41,Breviterium R312,Rhodocaccus sp.N-774,Rhodocaccus sp. YH3-3,Alcaligenes faecalis ARCC8750,Alcaligenes faecalis JM,Pseudonocarda thermophila JCM3095,Becillus sp.BR449,Brecterium

sp.CH2 等[21~25]

广泛分布的含腈水合酶微生物有着它们的相似之处:腈水合酶必须通过澳合作用与特定的金属离子结合后才能表现出酶活性,在无金属离子螯合情况下酶活基本为零或者极低。目前已发现的能与腈水合酶发生螯合作用的螯合因子主要有铁离子和钴离子。含有钴型腈水合酶的微生物菌株常见的有Rhodococcus rhodochrous JI,Pseudonocarda thermophila JCM3095等;含有铁型腈水合酶的微

生物菌株常见的有Corynebacterium pseudodiphterium ZBB-41等[26]

1.3.2腈水合酶的生物调控

能与钴离子螯合的腈水合酶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组成的一种水溶性蛋白物质,由于酶蛋白产生过程中诱导因子的不同,两个亚基具有了不同的结构,从而导致了不同种类微生物内腈水合酶分子量的差异,例如菌株Rhodococcus sp.N-774体内腈水合酶分子量为70 KDa,而菌株Rhodococcus rhodochrous JI 体

内的腈水合酶则有520 KDa和130 KDa两种大小[27]

。研究中发现高酰胺类物

质生产能力随着腈水合酶分子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一般认为高分子量腈水合酶更适合酰胺生产,这主要是由它的高稳定性和高活性决定的。

腈水合酶为诱导酶,在特定诱导剂存在下才能产生腈水合酶,以钴型腈水合酶为例,菌体培养期间腈水合酶的酶活性和其含量只有在有钴离子存在情况下才会有提高。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辅助因子钴离子与2个N原子(酰胺基团)和3个S原子(半胱氨酸硫醇盐)形成5个配位键。在透析实验中游离钴离子全部消失,说明酶活性部位已将它们全部结合并在螯合作用下转化为自身重要的一环,由此可见钴离子对腈水合酶的重要性。从决定腈水合酶的基因开始,当基因的扩增,转录和翻译过程全部完成后,得到的腈水合酶必须结合钴离子才能实现其催化活性,这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

1.3.3腈水合酶的反应机理

钴型腈水合酶的酶催化反应的整个催化机制已经得到了透彻的研究.当钴离子进入腈类溶液后,水分子、原料中的腈分子和钴离子三者相互结合,氰基中的C-N三键在此基础上实现激活并发生水合反应,使得-OH基攻击氰基并与其中C-离子形成一个亚酰胺R-C(-OH)=NH,异构化后的亚酰胺即为酰胺类物质[28]

1.4课题研究意义

烟酰胺作为B族维生素的重要成员,也是机体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饲料等等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烟酰胺在化妆品生产行业也得到了应用,而其他各行业对烟酰胺的需求量也在继续

增加。因此,在工业中如何有效提高烟酰胺的产量成为人们重视的一个问题。利用微生物法生产烟酰胺是烟酰胺生产的一个重要工艺,它具有化工合成生产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在此工艺中,微生物菌种的活性决定了烟酰胺的产量。因此,高腈水合酶活力生产菌株的筛选对烟酰胺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应该适时的对烟酰胺产量及品质进行检测,因此确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对烟酰胺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1.5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实验室已有菌种出发,利用现有设备、仪器、药品及方法并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

1.5.1高腈水合酶活力菌株的筛选

利用实验室已具备的各种条件及仪器设备,参阅相关资料文献,研究ARTP、微波、甲基磺酸乙酯(EMS)三种诱变剂对实验中出发菌株中腈水合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菌种诱变过程中三种诱变剂各自的最佳诱变条件。在单因素诱变的基础上进行三种影响因素的复合诱变实验,通过不断的尝试与筛选,最终选育出具有高酶活性的烟酰胺产生菌株。

1.5.2烟酰胺的HPLC检测条件优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烟酰胺检测,在现有检测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流动相比例、紫外检测波长、流动相流量、进样量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烟酰胺检测最佳的检测条件。

1.5.3烟酰胺高产菌株酶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通过对菌体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温度、PH和菌龄时间五个因素的优化实验,确定最佳的酶反应条件。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菌种

诺卡氏菌HD1220,河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保藏。

2.1.2培养基

活化培养基(g/L):葡萄糖10,酵母膏5,NaCl 1,K2HPO4 2,琼脂20,pH 7.5,115 ℃灭菌15 min。

筛选培养基(g/L):3-氰基吡啶8,葡萄糖15,酵母膏3,NaCl 1,MgSO4 0.2,K2HPO4 0.5,琼脂15,pH 7.5,115 ℃灭菌15 min。

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15,酵母膏6,尿素6,KH2PO4 0.5,K2HPO4 0.5,MgSO4·7H2O 0.2,谷氨酸钠1,pH 7.5,115 ℃灭菌15 min。

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20,酵母膏9,KH2PO4 0.5,K2HPO4 0.5,MgSO4·7H2O 0.5,谷氨酸钠1,脲7,钴离子12 mg,pH 7.5,115 ℃灭菌15 min。

2.1.3主要试剂

在试验中应用到的主要试剂的规格以及生产厂家如下表1-1所示:

表2-1 主要试剂规格及生产厂家

Tab.2-1 Specifications and manufacturers of main reagent

试剂名称型号生产厂家

葡萄糖分析纯天津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酵母膏生化级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公司

脲分析纯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磷酸二氢钾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钾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酸镁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谷氨酸钠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六厂

氯化钴分析纯天津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甲醇色谱级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盐酸分析纯开封东大化工试剂厂3-氰基吡啶化学级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

氯化钠分析纯天机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琼脂食品级福建莆田联邦琼脂有限公司

氢氧化钠分析纯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

酒石酸钾钠分析纯天津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苯酚生化级天津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4主要仪器

在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仪器如表1-2所示:

表2-2 主要仪器型号及生产厂家

Tab.2-2 Types and manufacturers of main equipments

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1525 美国Waters公司

常压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仪北京思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锅SX-500 日本TOMY公司洁净工作台SW-CJ-2FD 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回转式恒温摇床ZWY-2102 上海智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FA124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公司

移液器DV-04123 大龙兴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KJ23B-DE 广东美的微波炉制造有限公司

水浴锅HH-6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752N 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5810R 德国Eppendorf股份公司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III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52AA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2.2实验方法

2.2.1菌种培养方法

菌种活化: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中的菌种取出,在30 ℃条件下放置10 min,之后进行梯度稀释涂布平板,之后置于30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 斜面培养:挑取平板上面生长情况良好的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30 ℃,培养时间为48 h。

液体种子培养基:斜面培养菌种取一环接入液体种子培养基,之后放入恒温振荡培养箱振荡培养,培养温度为30 ℃,摇瓶装液量为30 mL,转速为

200 r/min,培养时间为36 h。

液体发酵培养基:将培养好的种子液以5 %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为30 ℃,摇瓶装液量为30 mL,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48 h。

2.2.2高酶活烟酰胺生产菌种的诱变及选育

(1)等离子体诱变

等离子体主要指电离气体,只有当带电粒子密度达到其建立的空间电荷足以限制其自身运动时,带电粒子才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性质,此时才会形成等离子体[29]

。当气体经过电场作用后,基态原子在电子动能、粒子碰撞的作用下向高能级跃迁称为激发态。在此过程中,电子、光子、正负离子得以形成。等离子体主要是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电离产生的,主要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活性自由基及射线等组成。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及射线,如紫外线、γ射线等对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灭杀作用。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等离子体研究的日益深入,它在灭菌和生物诱变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比较普遍采用的等离子体消毒装置有高频电磁场、激光和微波等离子体,等离子云有空气、氦气、氮气、氧气、卤素气体等,所研究的微生物有大肠杆菌、酿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

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等[31~33]

。根据等离子体的各种性质,我们对具体

实验过程进行了设计,具体流程如下:(1) 常温等离子体诱变出发菌株的制备

本实验诱变所用菌株为诺卡氏菌HD1220,保藏于温度为—70 ℃的超低温冰箱中。

将出发菌株从超低温冰箱中取出在平板上活化,在30 ℃培养48 h,之后转接两代,从第三代生长良好的平板中挑出菌落最大、长势最好的菌落作为出发菌株,转接斜面培养48 h之后,在200 r/min旋转式摇床上震荡培养36 h,将培养好的种子液用0.8%生理盐水进行稀释,通过血球计数板镜检实验使菌液浓度控制在108 个/mL。

(2) 等离子体诱变

本实验所使用的诱变设备是北京思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常压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仪。该仪器所使用的气体为氦气,在使用前需先设定气体流量为10 mL/min,打开紫外灯杀菌处理20 min。

取经过稀释处理的菌液10 μL置于诱变专用的载片上,涂抹均匀制成菌膜后进行诱变处理。本装置采用紫外灭菌,以空气为传导介质,在常压下,灭菌室内电极经过特定条件激发产生辉光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在射频功率300 W下以60 s 为梯度,对样品分别进行60 s、120 s、180 s、240 s、300 s、360 s的诱变处理,诱变后样品放入1 mL EP管内,加入1 mL无菌生理盐水震荡洗脱,将洗脱液稀释成10-1~10-7的浓度梯度,取10-4、10-5、10-6三个稀释度涂布平板,30℃培养48 h后对平板菌落进行观察统计,以每皿菌落数在100左右为最佳浓度,从而计算出不同诱变时间所对应的致死率情况。

致死率计算公式为:

致死率=100%﹣存活率

存活率=(诱变后存活菌落数×相应稀释倍数) /(对照平板菌落数×相应稀释倍数)

根据致死率与诱变时间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制作出致死率曲线。

(3)高产菌株初筛

在各个诱变时间相对应的平板上分别挑出30株不同形态的菌落及一株不经过诱变处理的平板菌落接斜面在30 ℃条件下培养48 h,之后转接种子瓶培养

36 h后,以5 %接种量转接发酵培养基震荡培养48h测定配活力,规定诱变后酶活高于出发菌株且酶活为其1.1倍以上的突变株定义为正突变株,酶活低于出发

菌株且酶活为其0.9倍以下的突变株定义为负突变株。然后对突变株的突变率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选择最高正突变率所对应的时间点作为诱变处理时间。

正突变率的计算方法为:

正突变率=正突变菌株数/突变株总数×100%

(2)微波诱变

利用微波进行菌种诱变是一种新兴的诱变手段、微波诱变主要利用微波的辐射作用,微波辐射是一种低能的电磁辐射,在诱变育种领域,它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效应,这种生物效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主要是指在一定功率和一定频率下,通过电磁辐射对微生物进行照射,引起局部温度上升,从而引起微生物体内一些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甚至死亡;非热效应是指在电磁波作用下,特别是在长时间及低温的电磁场作用下,生物体并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或者生物体自身温度变化在自然范围内,但却可以产生强烈的生物效应,并在生物体内产生各种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表现为频率和功率的选择性上。由于微波这两种效应的存在,从而可以引起生物体内产生一系列的正突变效应和负突变效应。

在本实验中,菌种诱变所使用的微波炉为广东美的公司制造的型号为KJ23B-DE型微波炉,微波输出功率800 W,频率为2450 MHz。微波炉具有低火、中低火、中火、中高火、高火五种不同的档位,如果设定高火档位为100 %,那么其他四种档位按照先后顺序分别为80 %、60 %、40 %、20 %。在实验中,我们从不同的照射强度和不同的照射时间两个方面进行菌种的诱变。

为了确定微波诱变最佳输出功率,我们设定在照射时间为60 s时,取经过稀释的菌悬液5 mL于无菌培养皿中,开盖放入微波炉,设定微波炉输出频率分别为20 %、40 %、60 %、80 %、100 %进行照射处理,之后在4℃冰箱中放置2 h 以减少回复突变,然后进行平板培养,并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对经过培养的诱变菌株进行存活率及正负突变率进行统计,最终确定出最佳照射强度。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确定了最佳照射强度,在此基础上,将装有5mL稀释菌液的培养皿开盖置于微波炉中,设定照射时间分别为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进行诱变处理。将诱变后菌种在冰箱中冷藏2 h后进行固体培养并进行发酵培养,统计菌株存活率及正负突变率,最终确定最佳照射时间。

(3)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甲基磺酸乙酯是一种在微生物育种领域常用的化学诱变剂,简称EMS。EMS 是一种重要的致癌物,在生物学上,EMS常用作突变体库的建立、微生物育种等。EMS对微生物具有诱变效应的机理主要是EMS能使基因中的鸟嘌呤烷基化,并使烷基化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代替了胞嘧啶,从而产生转换型突变效应,另外,由于鸟嘌呤烷基活化导致糖苷键断裂造成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对发生替换。EMS诱发的这种染色体结构和数量方面的变化是其诱变效应的主要表现。

本实验选用EMS作为诱变因子,首先要确定EMS的浓度,由于EMS为液体物质,我们需要从EMS母液出发进行稀释。

取0.5 mL EMS溶解于9.5 mL PH为7.2的磷酸缓冲液,将其配置成体积分数为5 %的EMS母液,震荡摇匀后待用。

分别取不同体积的菌液,将其与EMS母液进行混合,混合后浓度分别为0.2 %、0.4 %、0.6 %、0.8 %、1.0 %、1.2 %,将混合液装入无菌三角瓶中,在30 ℃下置于震荡培养箱中震荡培养30 h,最后加入一定量的2 %硫代硫酸钠终止反应。将诱变后菌种进行固体培养并进行发酵培养,统计诱变后菌种的存活率和正负突变率,确定最佳EMS浓度。

(4)复合诱变

在诱变育种过程中,如果对同一菌株进行长期的单一因子诱变,会使该菌种对诱变剂产生“疲劳效应”,从而会是诱变效果大大降低。单一诱变因子的长期使用会改变菌株的某些生理特性,比如可能会使菌株生长缓慢,代谢效率降低,对于真菌会导致孢子产生量减少,这些负面效应不利于发酵工艺的控制。在实际生产中,复合诱变能有效的减少这些负面效应。复合诱变包括多种诱变剂的先后使用,同一种诱变剂的重复使用和多种诱变剂的同时使用。人们普遍认为,复合诱变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多种诱变剂的合理搭配及使用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诱变剂的诱变效果。

在本实验中,复合诱变实在单因子诱变基础上进行的,复合诱变所使用诱变剂分别为等离子体、微波和EMS三种因子。取5 mL稀释过的菌悬液加入到无菌培养皿内,分别利用以上三种诱变因子在已确定的最佳条件下进行第一次诱变处理。诱变后,将菌液混合均匀,并将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30 ℃、200 r/min

条件下震荡培养8 h后,利用甘油保藏法进行超低温冷冻保藏,一部分作为出发菌株分别在三个诱变因子最佳诱变条件下进行第二次诱变,如同第一次操作,第二次诱变所得菌液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保藏,另一部分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第三次诱变处理,将所得菌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藏。

诱变操作完成后,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分别保藏的突变菌株进行稀释,涂布于含有80 g/L 3-氰基吡啶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菌种筛选,挑选生长状况良好的菌株转接发酵培养基在30 ℃、220 r/min条件下进行震荡培养,筛选出高酶活菌株,并进行及时保藏。

(5)遗传稳定性测定

为保证诱变后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减少回复突变对菌株酶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将挑选出来的酶活性最高的3株菌株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每代菌株在30 ℃条件下培养48 h,连续传代培养6 次,测定每次传代菌株的酶活,并将遗传稳定性变化图绘制成曲线图。根据遗传稳定性曲线图挑选出稳定性良好的菌株进行保藏,保藏于设定温度为-70 ℃的超低温冰箱中。

(6)菌株酶活性测定方法

在测定菌株酶活性高低时,我们需要严格控制酶反应的时间和参与反应酶的量。我们定义1 mL发酵液在1 min内催化3-氰基吡啶生成1 μmol烟酰胺所需的腈水合酶的数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测定腈水合酶的酶活时,整个反应过程是在磷酸缓冲液中进行。将发酵液进行离心,磷酸缓冲液洗涤两次后,取1 mL 菌悬液加入到9 mL质量分数为8 %的3-氰基吡啶溶液,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10 mL磷酸缓冲液,混匀后置于30 ℃条件下震荡反应5 min,反应结束后用6 mol/L 盐酸溶液终止反应。利用HPLC测定腈水合酶的没活力。

2.2.3HPLC检测烟酰胺条件的优化

目前在烟酰胺检测方面最准确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称“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高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使色谱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所用的流动相为液态,利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进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完成

分离各成分的分离,再经检测器检测,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检测[34]

和其他检测技术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有以下特点:(1)流动相为液体,在高压作用下能使各成分快速完成分离。(2)分离效能高。(3)灵敏度高。检测可达到纳米级。(4)应用范围广。在有机化合物中,70 %的物质都能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5)分析速度快。一般检测通常能够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完成,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但高效液相色谱也有其缺点,高效液相色谱具有“柱外效应”。在从进样到检测器之间,如果流动相的流型有变化,被分离物质的任何扩散和滞留都会显著地导致色谱峰的加宽和柱效能的降低。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直接的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药品检测方面。一般药品成分都比较复杂,尤其是中药成分,检测难度比较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能够成功的对许多药品的具体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它也称为目前药品检测采用的主流方法之一。在《中国药典》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的标准品已从80年代的7种增加到了2010年的2000余种。在生命科学领域,HPLC目前已成为生物化学家和医学家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科学、临床化学、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在生化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低分子量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卟啉类,有机胺类、维生素类等的分离测定。(2)高分子物质,如多肽,蛋白质、酶、核糖核酸等的纯化、分离和测定。

关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本实验室目前暂时使用的检测条件为:检测所使用的流动相为甲醇和水,其比例为:甲醇:水=1:4,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检测样品进样量为10 μL,色谱柱柱温为30 ℃,紫外检测波长为248 nm,色谱柱规格为C18柱。以上检测条件均是经过预实验进行确定。在此条件下,烟酰胺和3-氰基吡啶的检出时间分别为13.776 min和25.968 min。如图1-3所示:

图2-1 烟酰胺和3-氰基吡啶出峰时间图

Fig.2-1 The peak time of nicotinamide and 3-cyanopyridin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检测结果,我们需要从各个检测条件入手,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优化处理,以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出烟酰胺的含量。(1) 绘制烟酰胺标准曲线

为了确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过程中检出峰的峰面积与烟酰胺的含量是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我们需要绘制烟酰胺标准曲线:配置0.025 g/L烟酰胺标准溶液(用0.22 nm水系滤膜过滤),设定烟酰胺溶液进样量分别为5 μL、10 μL,15 μL,20 μL,25 μL,以烟酰胺进样量为横坐标,检出峰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2) HPLC紫外检测波长的确定

为了确定烟酰胺检测波长,我们应对烟酰胺及其生产所用底物3-氰基吡啶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确定两者的紫外吸收峰后,为了得到最佳出峰效果,我们也要考虑在其他紫外波长下烟酰胺的处峰情况,在实验中,我们选取200 nm、220 nm、240 nm,260 nm五个紫外波长进行测定,观察在每个紫外吸收波长下烟酰胺的出峰情况,通过对比,选出最佳峰形所对应的紫外吸收波长作为烟酰胺检测波长。

(3) HPLC流动相流量的确定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所使用的流动相要是根据被检测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极性来确定的。被检测物质在流动相中应该有很好的溶解性,并且要求流动相的洗脱能力要强,再者流动相与稀释液不应再样品的紫外吸收波长处有吸收。HPLC检

测过程中,流动相流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检测保留时间的长短。选择最佳的流动相流量,不仅能优化流动相的使用量,更能使检测时间缩短,检测效果提高,这对检测过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烟酰胺检测过程中,我们分别设定流动相甲醇和水混合液的流速分别为0.1 mL/min、0.2 mL/min、0.3 mL/min、0.4 mL/min、0.5 mL/min、0.6 mL/min六个不同的流量进行试验,烟酰胺检测出峰时间会有不同,我们将出峰时间短、检测峰峰型最佳的流动相流量作为烟酰胺检测最适宜流动相流量。

(4)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比例的确定

烟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所使用的流动相为甲醇和水的混合物。有机相的甲醇要求必须是色谱级检测专用品。水相要求使用超纯水,即蒸馏水除去几乎所有离子杂质。流动相中甲醇和水的比例决定了对烟酰胺的洗脱能力及检测所用时间。因此,确定最佳的流动相比例对于烟酰胺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实验中,我们设定了流动相的比例分别为甲醇:水=1:7、1:5、1:3、1:1、四个不同流动相比例进行试验,通过出峰时间的不同来确定最佳的流动相比例。

2.2.4烟酰胺的提取

烟酰胺在固体状态下为白色结晶或者白色结晶粉末,在水中或者乙醇中有很高的溶解度。根据烟酰胺的物理性质,我们设计了烟酰胺的提取过程并得到了烟酰胺的结晶。

烟酰胺生产菌经过发酵培养48 h后,离心处理3次,每次离心条件为

4000 r/min、15 min,每次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并加入蒸馏水与菌体震荡混匀。离心是为了对菌体进行清洗,充分洗去菌体中的发酵液成分。取出菌体加入蒸馏水制成菌悬液,取5 mL菌悬液加入15 mL含有8 %的3-氰基吡啶溶液中,在30 ℃下进行酶反应,反应过程中充分震荡,并检测3-氰基吡啶反应情况,当确定3-氰基吡啶已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再次离心,弃去菌体沉淀。将所得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干燥后,加入20 mL无水乙醇将所得固体溶解。将溶液放入45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对所得固体进行检测,并对烟酰胺的纯度及收率进行计算。2.2.5烟酰胺生产过程中酶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在腈水合酶催化生产烟酰胺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转化所需的各个条件加以控制,以实现稳定高效的生产。烟酰胺生产过程中的腈水合酶催化反应所涉及的条

件有:(1)微生物的菌龄。微生物法生产烟酰胺主要利用微生物体内的腈水合酶,而微生物的菌龄影响着腈水合酶的活性,因此我们需要在腈水合酶活性最高的微生物生长时间内进行转化生产。(2)菌体浓度。为了保证菌体充分与底物接触,实现底物充分利用,我们需要控制微生物菌体的浓度。菌体浓度过大将会使菌体不能充分接触底物,导致转化效率降低,菌体浓度过小将会使生产时间延长,降低生产效率。(3)温度。温度影响着腈水合酶的酶活性,为了保证菌体在高酶活情况下参加反应,适宜的温度是不可或缺的。(4)PH。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PH,腈水合酶在合适的Ph条件下才能保证较高酶活性。(5)底物浓度。烟酰胺生产所使用的底物3-氰基吡啶为一种剧毒性物质,底物的毒性会降低微生物活性,从而降低腈水合酶的酶活性,选择合适的底物浓度,不仅能降低底物对腈水合酶的影响,也能保证烟酰胺生产的高效进行.(6)反应时间。随着酶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的持续消耗以及产物的不断积累,腈水合酶的活性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7)产物浓度。在酶反应过程中,产物的不断积累会对腈水合酶活性造成抑制效应,从而降低腈水合酶的活性。

为了获得烟酰胺生产最适宜的条件,我们影响腈水合酶活性的因素分别进行试验,以期确定最佳的生产条件组合。

酶催化体系:配置PH 7.2的磷酸缓冲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3-氰基吡啶溶液。取发酵液1 mL加入到10 mL 3-氰基吡啶溶液和9 mL磷酸缓冲液混合溶液中,置于30 ℃下震荡反应10 min,用6 mol/L盐酸溶液终止反应(加入盐酸溶液0.1 mL),8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反应体系中烟酰胺含量。

(1)最适菌体浓度的确定。

将培养48 h的发酵液取20 mL在4000 r/min条件下离心15 min,放入60 ℃真空干燥箱内烘干,测定菌体干重,计算出菌体在发酵液中的质量分数。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我们先进行预实验,设定菌体浓度分别为1 %、1.5 %、2 %、2.5 %,确定大范围内的最佳菌体浓度,之后在小范围内进行精细优化,在确定分别选取菌体浓度为1.5 %、1.6 %、1.7 %、1.8 %、1.9 %、2.0 %的菌液进行转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利用HPLC测定腈水合酶活性,以确定反应所需最适菌种浓度。

(2) 最佳菌龄的确定。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根据烟酰胺生产菌种的生长曲线,选取菌龄(即发酵培养时间)分别为30 h、36 h、42 h、48 h、54 h、60 h的菌体进行转化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定腈水合酶活性,以确定反应所需最佳菌龄。

(2)最适底物浓度的确定。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我们进行预实验,设定底物浓度分别为1 %、5 %、10 %、15 %,之后根据较高腈水合酶活性所对应的底物浓度,我们进行精细优化实验,设定底物3-氰基吡啶分别为7 %、8 %、9 %、10 %、11 %、12 %五个不同的浓度进行转化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定腈水合酶活性,以确定反应所需最适底物浓度。

(4) 最适温度的确定。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在预实验中,我们将浓度范围设置为26 ℃、28 ℃、30 ℃、32 ℃,在此范围内确定高酶活菌株所对应的温度,之后进行精细优化实验,在实验中将温度分别设定为28.5 ℃、29 ℃、29.5 ℃、30 ℃、30.5 ℃、31 ℃五个不同温度进行转化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定腈水合酶活性,以确定反应所需最适温度。

(5) 最适PH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在预实验中我们将PH变化范围设置为6、6.5、7、7.5、8,在此范围内确定较高酶活菌株所对应的温度,之后进行精细优化实验,在实验中将PH分别设定为6.8、7.0、7.2、7.4、7.6、7.8五个不同酸碱度进行转化实验,反应完成后测定腈水合酶活性,以确定反应所需最适PH。

(6)最佳反应时间

为了确定反应体系中腈水合酶最佳反应时间,,在保证其它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设定反应时间分别为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反应结束后测定腈水合酶活性,以确定最佳反应时间。

(7)产物浓度对腈水合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确定烟酰胺生产过程中烟酰胺的积累对腈水合酶活性的影响,我们在保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情况下,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定反应体系内的烟酰胺浓度分别为40 g/L、50 g/L、60 g/L、70 g/L、80 g/L,测定不同浓度烟酰胺存在时对腈水合酶活性的影响并绘制曲线。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 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 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

菌种管理规程

1. 目的 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 引用/参考文件 ChP2015 实用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指南 4. 职责 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菌种的申购、传代、使用、销毁等工作,QA负责监控和参与OOS调查。 5. 程序 5.1术语和定义 5.1.1 标准菌株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或者其他经认可的机构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5.1.2 传代菌株 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3代后的传代菌株在需要时可以作为工作菌株使用。 5.1.3 工作菌株 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5.1.4 菌种的代 将菌种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 5.2 菌种来源 5.2.1 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MCC)或者其他经认可的机构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 5.2.2质量控制实验室涉及到的菌种种类、代码、保存方法及保存条件如下。

5.3.1菌种的申购 5.3.1.1 微生物室QC依据菌种的库存及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申请需明确菌种的名称,标准编号以及申购数量等信息。 5.3.1.2 质量部经理对申购计划进行审批,审批后由公司的商务部按要求进行采购,采购过程执行《采购控制程序》。 5.3.1.3 菌种的采购需向法定的业务部门或者认可的机构采购。 5.3.1.4 购买菌种的同时应保留相关证明资料,说明菌种的名称、代数、数量等。 5.3.2 菌种的验收 5.3.2.1 微生物室QC负责对采购回的菌种以及相关的证明资料进行验收; 5.3.2.2 验收应包括菌种外包装的完好性、具体验收的依据为批准后的申购计划。 5.3.2.3 验收符合后签字确认并领回菌种,及时填写《菌种验收、入库记录》,并将菌种的相关证明资料贴在菌种接收登记表当页背面留存。如验收不符合则拒绝签字领用,商务部负责退货处理。 5.3.3 菌种的保存 5.3.3.1验收合格的冷冻干燥菌种,应保存在温度设定为-20℃冰箱中保存,有效期可至1年。 5.3.3.2 验收后的菌种需在验收合格接收后14天内完成转种。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办法

精心整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时,SL 培养基、MS 对乳酸菌无害。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 →挑选产生溶

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 2.溴甲酚绿指示剂法: 培养基:MRS培养基(含溴甲酚绿酒精溶液) 筛选过程:同上,不同之处是稀释涂布后长出菌落,挑取使溴甲酚绿变色的菌落。 二.菌种的分离筛选 1.培养基: ★1.1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麦芽汁(10BX)1L预先灭菌碳酸钙5-10g/LPH自然(分离用) ★★1.2吐温 ★1.3 酵母膏(分离用) 1.4 1.5 MgSO 4 1.6 ★★1.7 蛋白胨 葡萄糖、琼 脂18.0g 酸钙, 1.8BCP 乳糖5.0g蛋白胨5.0g酵母膏3.0g0.5℅溴甲酚紫10ml自来水1000ml pH6.5-7.0(分离用) 1.9BCG牛乳营养琼脂: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溴甲酚绿酒 精溶液0.07ml,0.075Mpa20min。另取琼脂2.0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 1.0g溶解后调pH6.5-6.8,0.1Mpa20min.趁热在无菌操作下两者混合均匀, 倒平板,37℃培养24h,检查是否有杂菌。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草稿)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集团下属各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各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出固定的定额;——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各个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各公司生产部责任

基于ECRS的气箱生产流程优化

基于ECRS的气箱生产流程优化 第1章绪论 1.1 当前制造业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 制造业是指将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制造资源,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生产制造,转化为可以提供给人们使用的工业品、大型工具和生活消费产品的一门行业。它既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物质保障,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还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实践载体。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业成就,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并且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工业化体系完全建设,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的兴起,使得制造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不断加强。企业要想不断保持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屹立不倒,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而要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优化企业生产流程。 当前我国制造型企业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与国外同类型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产品生产成本两个方面,产品质量与国外出产的比较起来还是存在些许差距的,而且我国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些都是我国制造业急需改善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打起了使用较差质量物料的主意,又希望产品生产后的效果不受影响,但事实证明这个是行不通的。使用低质量物料生产的产品是无法满足规定质量标准的,也无法使得客户满意,也就无法在市场上搏得大众的芳心。因此,要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首先必须优化产品生产流程,这是核心问题。 1.2 研究的内容 本文针对我国制造业车间生产流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选取上海广电电气AEG环网中压配电气箱生产流程存在的问题,基于ECRS原则进行生产流程优化改善的方法,分析实施流程优化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制定新的生产作业流程。 (1)研究重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充分了解当前车间生产现状。 ②分析当前车间生产流程所存在的问题。 ③提出合理的生产流程优化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2)研究方法: ①参考相关文献,结合相关文献生产流程优化的案例进行研究。 ②运用秒表测时法、图表法和统计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便于研究。 ③基于ECRS原则和生产线平衡理论对生产流程的作业工序进行分析。(3)技术路线:

菌种筛选方法 (2)

菌种筛选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 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 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

"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图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1) 纸片培养显色法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 2) 变色圈法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 3) 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

乳酸菌菌种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 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 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 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 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 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采用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处理细菌,以提高其变异几率,关键步骤是进行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筛选工作,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产生的,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株。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涉及下列几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是指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完全培养基(CM,符号为[+])是指可满足某种微生物的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补充培养基(SM,符号为[A]或[B]等)是指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该营养物质缺陷型菌株生长需求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仅在生产中可直接作发酵生产核苷酸、氨基酸等中间产物的生产菌,而且在科学实验中也是研究代谢途径的好材料和研究杂交、转化、转导、原生质融合等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遗传标记菌种。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现分述如下: 第一步,诱变剂处理:与上述一般诱变处理相同。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通过以下的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浓缩了营养缺陷型。 抗生素法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数种。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长被杀死,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被保留下来。 菌丝过滤法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通过过滤就可除去大部分野生型,保留下营养缺陷型。 第三步,检出缺陷型:具体方法很多。用一个培养皿即可检出的,有夹层培养法和限量补充培养法;在不同培养皿上分别进行对照和检出的,有逐个检出法和影印接种法。可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室具体条件加以选用。现分别介绍如下: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工业微生物菌种得分离与筛选 来源:青岛海博 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得要求 (一)、微生物工业得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生产菌种得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其中生产菌种得性能就是最重要得因素。 (二)、微生物工业对菌种得要求就是: (1)菌株高产,在较短得时间内发酵产生大量发酵产物得能力; (2)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相近得副产品及其她产物; (3)生长繁殖能力强,较强得生长速率,产孢子得菌种应该具有较强得产孢子能力; (4)能够高效地将原理转化为产品; (5)能利用广泛得原材料,并对发酵原料成分得波动敏感性小; (6)对需要添加得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且不能将这些前体物质作为一般碳源利用; (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得泡沫要少; (8)具有抗噬菌体得能力; (9)遗传稳定性, 二、工业用微生物菌种得来源及选育 (一)微生物菌种得来源 一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收集菌种、采集样品与分离筛选: (1)就是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2)从大自然中采集样品分离;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目得菌株、 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总趋势就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自然选用转向代谢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得定向育种。 (二)微生物工业菌种得分离 1、野生菌株得分离、筛选过程 (1)新菌种分离与筛选得步骤 菌种分离得流程如下: 标本采集→标本材料得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①采样 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得秋初为好。 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得土约10g,盛入清洁得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得数量与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②标本预处理 ④纯种分离:采用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等纯化方法获取单菌落、 ⑤高产菌株得筛选:这一步就是采用与生产相近得培养基与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得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获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还要对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

菌种筛选方法

常用的菌种的筛选方法如下: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如可以控制培养时的氧,可将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分开;通过控制温度,可将嗜热微生物和非嗜热微生物分开;控制pH,可将嗜酸、嗜碱微生物分离等。在分离培养基中也可以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或试剂来增加选择性。如在分离放线菌和细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生素;分离真菌时,可加入抗细菌药物。 (2)随机分离方法 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筛选没有直接的选择性指示作用,因此常采用随机分离方法分离。 A、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抑菌圈法。实验必须用工具菌:采用抗生素的敏感菌,传统上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 B、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方法:生化诱导法、SOS生色检测法、DNA修复能力突变株。原理是利用DNA的损伤,微生物发生突变。B1、生化诱导法:将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连接在λ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当DNA损伤时,诱发λ阻遏物CI分解,PL启动子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B2、SOS生色检测法:利用当DNA损伤时,可活化yecA蛋白,进而分解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再引起sifA基因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 C、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以氨基酸产生菌为例,介绍筛选方法。首先将待试菌接入加了抗真菌的化合物(如亚胺环己酮)的分离培养基中生长,然后采用影印法,将菌落复印到能支持氨基酸产生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培养2-3天后,用紫外线杀司长好的菌落,再往此平板上面铺一层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菌悬液,培养16小时后,被杀死的氨基酸产生菌的菌落周围应有一检测菌的生长圈。 (3)目的微生物分离 A、根据形态筛选突变株 B、根据平板菌落生化反应筛选变株透明圈法、呈色圈法、抑菌圈法、浑浊圈法等。①透明圈法: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该法在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采用较多,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产生菌都会在含有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透明圈。在分离某种产生有机酸的菌株时,也通常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在选择性培养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来源:青岛海博 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一)、微生物工业的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其中生产菌种的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二)、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是: (1)菌株高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酵产生大量发酵产物的能力; (2)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相近的副产品及其他产物; (3)生长繁殖能力强,较强的生长速率,产孢子的菌种应该具有较强的产孢子能力; (4)能够高效地将原理转化为产品; (5)能利用广泛的原材料,并对发酵原料成分的波动敏感性小; (6)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且不能将这些前体物质作为一般碳源利用; (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要少; (8)具有抗噬菌体的能力;

(9)遗传稳定性, 二、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来源及选育 (一)微生物菌种的来源 一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收集菌种、采集样品和分离筛选: (1)是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2)从大自然中采集样品分离;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目的菌株。 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自然选用转向代谢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二)微生物工业菌种的分离 1、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过程 (1)新菌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菌种分离的流程如下: 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①采样 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

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②标本预处理 ④纯种分离:采用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等纯化方法获取单菌落。 ⑤高产菌株的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获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还要对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 ⑥毒性试验: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2、菌种的分离方法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 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程序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 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 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 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

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 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 ——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 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 出固定的定额; ——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 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 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公司生产部责任 a,生产操作者应当随时自我查对,检查是否符合流程的规定与相关的质量标准,即开展自检工作。 b,各工种的班组长应当对下属的操作者的操作和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和定期检验及不 定期的巡查,操作者完成后的工件,由班组长或者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才准放入下道 工序。 c,下道工序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对上道工序人员的作业质量进行核查、监督,即开展互 检工作; d,提倡QC小组活动,有条件的工段成立QC小组,对所加工的工件进行分析,各公司应当按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工时和物耗所产生的效益,适当地予以奖励。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 制度 1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菌种质量防止不合格的菌种流入市场,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工厂内所有人员及场所。 三、引用文件 GB/T21125—《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 GB4789.28—1994.2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四、技术要求 4.1工厂内检验员和技术人员需持相关专业证书上岗,所有工作一律持健康证上岗; 4.2所有厂房、设施及设备、水电每日检查并保证运转正常,保持通风; 4.3接种室、冷却室、培养室、贮存室每日用0.5%过氧乙酸消 毒; 4.4万级净化区域的粗、中、高效过滤网每15天更换一次;

4.5超净工作台的百级层流罩每7天检查一次; 4.6高压灭菌锅每半年经技术监督局检验1次; 4.7各种检验用计量器、温度计、湿度计、CO2仪每10天校正1次,每6个月由国家相关单位校验1次; 4.8容器要求 4.8.1母种:试管18mmX180mm,棉塞为梳棉; 4.8.2母种:750ml耐高温玻璃菌种瓶,棉塞应符合要求; 4.9品种及扩大 4.9.1品种必须为省级以上国家等级品种并清楚种性,并向供应商索取技术资质及相关证明,否则不能应用; 4.9.2扩大时母种仅用于移植扩大原种,一支母种扩大原种不应超过6瓶,一支母种移植扩大栽培种不超过50瓶(袋); 4.10试剂要求 4.10.1化学试剂类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用化学纯级试剂; 4.10.2生物试剂和天然材料 生物试剂如酵母粉、蛋白胨,天然材料如木屑、麸皮等,要求新鲜、无虫、无螨、无霉、洁净干燥;

关于工艺流程优化的分析

关于化工工艺流程优化的分析 摘要:工艺流程的优化属于化工系统工程学研究的范围,它主要是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何用最合适的生产路线和生产设备,以及最节省的投资和操作费用,合成最佳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也是实现产品生产的技术路线,通过对工艺流程的研究及优化,能够尽可能的挖掘出设备的潜能,找到生产瓶颈,寻求解决的途径,以达到产量高、功耗低和效益高的生产目标。 关键字:工艺流程,优化 一、化学工艺、化工工艺流程基本概念 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化学工艺在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有工业化学和化学工艺学,两种课程仅在名称上不同,其内容均与上述化学生产技术的一般内容大体相似。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原料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进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②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③产品精制。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化工工艺流程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的化工过程的工序所组成的,其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如果对整个工艺流程寻优,则涉及的影响因素及变量的数目太多,而不容易做出优化结论,如果把流程分解成一若干化工过程表示的工序,先对每个单一的化工过程寻优,则可运用有关的化学工程理论进行优化分析。在生产过程控制中,工艺优化是以原有生产工艺为基础,通过对生产流程、工艺条件、原辅料的深入研究,针对生产关键、工艺薄弱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改进工艺,使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过程、工艺条件达到最优化。对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除了技术上的参数优化调整、设备优化改造外,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尤其是解决瓶颈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一般生长在含糖较高,偏酸的环境中,在通气条 件下,液体培养比霉菌快。菌落与细菌相似,较大而厚,多数不透明, 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边缘整齐,呈红色或粉红色, 圆形椭圆卵形,液体培养基生长会生成沉淀或菌膜。 含高糖浓度(45%),分离蜂蜜酵母,球拟酵母属等嗜高渗透压的酵母。 1.培养基: 1.1葡萄糖50g/L 尿素1g/L (NH4)2SO41g/L KH2PO4 2.5g/L Na2HPO40.5g/L MgSO41g/L FeSO4 0.1g/L 酵母膏 0.5g/L 孟加 拉红 0.03g/L PH4.5-5.0 (富集用) ★1.2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200g/L 葡萄糖(霉菌用 蔗糖)20g/L 乳酸5ml马铃薯去皮切片200g,加水煮沸30min,纱 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PH自然。(去掉乳酸可用于酵母菌和霉菌培 养用)(富集用) ★1.3麦芽汁培养基:1:4水60-65℃水浴3-4小时,4-6层纱布过 滤,可加一个蛋清加水20mL调均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煮沸过滤, 10-15波林,氯霉素0.1g/L PH6.0-6.4 121℃ 20min (分离保存用)灭菌后加入300u/ml硫酸链霉素(集菌用) ★1.4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蛋白胨5.0g/L 葡萄糖10g/L KH2PO41.0g/L MgSO40.5g/L 孟加拉红0.033g/L 氯霉素0.1g/L 琼 脂15g/L PH自然

(分离纯化用) ★1.5 豆芽汁培养基:黄豆芽100g/L 葡萄糖50g/L PH自然。100g 黄豆芽,加水煮沸30min,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 1.6察氏培养基:主要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 蔗糖30g/L 硝酸钠3g/L 磷酸氢二钾1g/L 氯化钾0.5g/L 硫酸镁0.5g/L 硫酸亚铁0.01g/L 琼脂15-20g/L 121℃ 20min PH自然一般分离黄酒酵母酒精酵母使用曲汁培养基,啤酒酵母用酒花麦汁培养基,葡萄酒酵母用葡萄汁培养基。 2.集菌:研究酵母菌生态和某种基物或样品中的酵母菌区系,一般不进行集菌,以免改变其中不同种类数量间的对比,将样品制成菌悬液按常规法分离。若从样品中分离特定种类时先集菌。集菌发酵力强菌株,加酸性含糖的培养基,酸性豆汁,必要时注入高浓度的酒精(13-17%),霉菌在液体中形成菌丝体,酵母不形成菌丝,25-28℃2-3d,遇到菌丝体用接种环挑去烧掉,去掉上清液,取沉淀酵母一至两环移植另一液体培养基中,集菌连续两至三次才能完成,要配合镜检。 实例:将待分离的样品10g(ml)放入90ml无菌水或生理盐水/150ml 三角瓶(玻璃珠),摇床振荡20-3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酸性培养液(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酸性麦芽汁或酸性豆芽汁)25-28℃2-3d,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体跳出烧掉,集菌连续两至三次,培养液变成混浊,产生菌膜和沉淀物。镜检:美兰染液染色,活菌可还原美兰染液,菌体无色。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NY.doc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N Y.d o c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106770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NY/T 883—2004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菌种、发酵增殖、后处理、包装、储运及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作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 3生产环境及生产车间要求 3.1生产环境 ——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Ⅱ类标准要求;——发酵用水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质要求,冷却水及其他用水达到标准中Ⅳ类水质要求; 3.2生产车间 ——发酵车间与吸附等后处理车间距离适当,相对隔离,有密闭且可以灭菌的传输通道; ——菌种的储藏间、无菌操作间与生产车间相对隔离;

——发酵等生产关键性车间采用双路供电或备用一套发电机。 ——建立定期用消毒剂进行生产设备和环境消毒的车间环境卫生制度。 4生产技术流程 农用微生物菌剂的一般生产技术环节为:菌种→种子扩培→发酵培养→后处理→包装→产品质量检验→出厂。流程图见附录A。 4.1菌种 4.1.1原种 原种是生产用菌种的母种,对原种的要求如下: ——有菌种鉴定报告; ——菌种的企业编号、来源等信息。 4.1.2菌种的保存和管理 ——采用合适的方式保存菌种,确保无杂菌污染,菌种不退化。应选用一种以上适宜的方法保藏,常见菌种类型及相应保藏方式见附录B; ——分类存放,定期检查; ——建立菌种档案。 4.1.3菌种质量控制 在生产之前,应对所用菌种进行检查,确认其纯度和应用性能没有发生退化。出现污染或退化的菌种不能作为生产用菌种,需进行4.1.4或4.1.5操作。 4.1.4菌种的纯化 菌种不纯时,应进行纯化。可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或稀释分离法,得到纯菌种。必要时可采用显微操作单细胞分离器进行菌种分离纯化。

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一)、微生物工业的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 产设备。其中生产菌种的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二)、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是: (1)菌株高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酵产生大量发酵产物的能力; (2)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相近的副产品及其他产物; (3)生长繁殖能力强,较强的生长速率,产孢子的菌种应该具有较强的产孢子能力; (4)能够高效地将原理转化为产品; (5)能利用广泛的原材料,并对发酵原料成分的波动敏感性小; (6)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且不能将这些前体物质作为一般碳源利用; (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要少; (8)具有抗噬菌体的能力; (9)遗传稳定性, 二、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来源及选育 (一)微生物菌种的来源 一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收集菌种、采集样品和分离筛选: (1)是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2)从大自然中采集样品分离;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目的菌株。 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自然选用转向代谢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二)微生物工业菌种的分离 1、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过程 (1)新菌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菌种分离的流程如下: 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 菌种复筛→性能鉴定→ 菌种保藏①采样 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 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②标本预处理 ④纯种分离:采用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等纯化方法获取单菌落。 ⑤高产菌株的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 小型发酵试验,获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还要对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 ⑥毒性试验: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 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2、菌种的分离方法 (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 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如可以控制培

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和筛选

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和筛选 2013023123刘倩倩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无菌接种技术、微生物分离筛选技术和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 2. 了解枯草芽孢杆菌的分布、营养、生长等特点,以及它所具有的产淀粉酶的功能。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离和筛选,从而得到纯菌株。 二、实验原理 枯草芽抱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芽抱0.6?0.9 X 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有的菌株是a -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重要生产菌;有的菌株具有强烈降解核苷酸的酶系。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选择含淀粉丰富的土壤为最佳,80 度的水浴处理样品1 小时,目的是杀死微生物营养体,残留芽胞。 利用稀释涂布法,在淀粉的培养基培养,培养1-3 天后,观察。然后,进行初筛与纯化,利用显微镜进行革兰氏染色,确认是否为枯草芽抱杆菌。再复筛,测定其淀粉酶活,最后确定菌株。 三、实验材料 (1)选择培养基 本次实验进行产淀粉酶的枯草芽抱杆菌的筛选,所以应选淀粉培养基。 配方:牛肉膏5.0g 蛋白胨10.0g 氯化钠5.0g 可溶性淀粉10.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调整pH 至7.2 配置时应先把淀粉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入到融化好的培养基中。 2)溶液或试剂

牛肉膏1.25g 蛋白胨2.5g 氯化钠1.25g 可溶性淀粉2.5g 琼脂5g 碘11 克,碘原液2 毫升,碘化钾42克,可溶性淀粉2 克,磷酸氢二钠45.23 克,柠檬酸8.068 克,氯化钴25 克,重铬酸钾3.34 克,100 毫升0.01NHCL。(3)仪器或其他用品 平板培养皿10 个、试管15 支、三角瓶2 个、烧杯3 个、称量纸、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无菌涂布器、电热恒温水浴、500ml 量筒、显微镜、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无菌刻度吸管、酒精灯、记号笔、火柴、试管架、接种钩、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 倒平板f制备梯度稀释液f涂布f培养f初筛f复筛f纯化f保存 (1)实验前准备 制备淀粉培养基,无菌水,在121摄氏度下灭菌20min。倒平板。把接种工具,培养基,和其他用品全部在超净工作台上摆好,进行紫外线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取土样时最好选取如花坛等地方的土样,选好采样地点,产去表层5cm去 5-15cm处。用无菌器具规范采样几十克,装入无菌的塑料袋或纸袋中扎好,记录采样时间、地点、采样环境等以备考证。采样后应尽快分离。振摇约二十分钟,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细胞分散。放入盛有99ml 无菌水三角瓶中,常压80 度的水浴处理样品1 小时后,取出。 用一支1ml 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 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 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然后用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ml 加入另一盛有9ml 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2 、10-3、10-4、10-5 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 将上述每种培养基的三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10-3、10-4、10-5 三种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由10-3 、10-4、10-5 三管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 ,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