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拆迁

旧城改造——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拆迁
旧城改造——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拆迁

 

旧城改造——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拆迁

作者:李晓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美术学院

刊名:

美术大观

英文刊名:ART PANORAMA

年,卷(期):2008,""(10)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刘敷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200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211208327.html,/Periodical_msdg200810093.aspx

授权使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ajzdx),授权号:d41979ea-7b4e-45c0-8335-9de400aae701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日

北京四合院保护之惑

北京四合院保护之惑 从1980年至2000年北京胡同消失了1500余条,现存真正意义上的胡同,其数字已由1949年以前的3000余条减少至数百条。而在如何保护四合院这个问题上,政府、百姓、专家、开发商价值取向不同,多年来在认识上很难达成一致 “北京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大批胡同、四合院变成一种…矛盾?被推土机推掉……在这个过程中,胡同是尴尬的,胡同里的人是被动的。”徐勇无奈地说。 在京城胡同里长大,酷爱摄影的徐勇,以北京胡同为题材拍摄的《胡同101像》等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1994年,徐勇在北京开创了“到胡同去”活动(简称胡同游),并成立了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徐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效地推动了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宣传保护工作。 2005年1月27日经国务院审查通过、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把“旧城整体保护”和“停止大拆大建”明确写入条款。另外,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也指出要保护北京胡同和四合院。今年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让许多像徐勇一样的人忧心忡忡的北京四合院有望摆脱厄运。 四合院公开买卖要让京味消失? “从2005年开始,四合院交易市场表现出购房者在增加,市场供给并未出现增多的趋势。”北京万德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专业人士蔡女士介绍说。

北京市2004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四合院等房屋的试行规定》,政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该规定指出,购买文保区四合院的单位和个人均可享受税费优惠,并首次允许境外企业和外国人购买四合院。 北京市取消四合院购买限制的政策受到了多方欢迎,但目前四合院成交量还不高。北京顺驰房地产经纪公司发布的统计显示,2004年北京的四合院总成交量只有约25座。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四合院的产权关系很复杂,几乎很少有一处四合院属于独户所有。”徐勇解释说,四合院由于从前实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进行经租,导致现在的四合院只有少数有产权。 除了产权问题,四合院价值难以评估,也是导致难以达成交易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后海、什刹海附近的四合院最为抢手,平均单价均在万元以上。 在北京顺驰房地产经纪公司看到了这样一个房源信息:北京新街口有一处待出售的四合院,面积为425平方米,房主给出的价格为511万元人民币。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处四合院保护完整,环境也很好,有产权。” 四合院的古典特色独一无二,又处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东城区和西城区,这些都是价格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的别墅或公寓无法比拟的,所以卖方的预期价格偏高。但四合院大多破损严重,基础设施根本没有,比如上水和下水、煤气、供电、厕所等,购买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维修甚至翻建。而且四合院分布在旧城区里,交通拥堵,环境杂乱,所以买家很难认同卖家开出的价格。 “不管怎么样,北京四合院买卖已经由地下走向了公开,这是一大进步。”徐勇进一步分析指出,允许境外企业和外国人购买北京四合院,对四合院的保护肯定有利,“我所接触的一些外国人,他们很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但是,“外地人和外国人可能会对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场景、民俗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徐勇的这个担心并不是多余。如果只是卖掉和修建两三处院子倒也无妨,试想一下,整条胡同都卖给外地人或外国人,以后胡同里传出的都是外国话或地方方言,那是什么情形? 除了用于居住,据介绍,不少人买卖四合院是为了投资,买者看中的是北京四合院和胡同的文化价值,其中投资的利润空间相当大。此外,也有用于商业经营,比如四合院酒吧、四合院咖啡厅、四合院宾馆等等都受到经营者的追捧。 “四合院的商业化不能过多过滥,否则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徐勇说,依附四合院建筑本身的传统生活文化是“活化石”、“活古迹”,离开了这些,四合院就只能是一个空壳。“应该鼓励北京人留在胡同里,留在四合院里。”外国人到北京来看四合院,不应该仅仅看四合院建筑,还应该让他们看四合院里的人,看他们的生活习俗,看蜂窝煤,看大白菜。

北京四合院有什么特点

北京四合院有什么特点 四合院&胡同,13世纪的天才设计元大都奠定了北京棋盘形的格局,元大都北城墙设有两座城门,其余三面城墙各设三座城门。每座城门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两座城门之间,除少数例外,也都加辟干道一条。这些干道纵横交错,连同顺城街在内,全城共有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各九条。这些纵横交错的干道,在城市结构中起着不同作用,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南北干道,全城次要街道或称胡同,基本沿着南北干道的东西两侧平行排列。干道宽约25米,胡同宽只6~7米。元大都城市街区的排列形式被明清沿承下来,胡同作为北京街区的代表,不但构成了城市交通的基本格局,而且伴随城市历史发展进程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元朝之前的北京城用“坊墙”来布局的,“坊墙”上有“坊门”,围出每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区或商业区,用高高的围墙隔离起来,一头扎进去,便像拧成了死疙瘩般沉寂。就像唐朝并不能沿街叫卖,而是有东市和西市,专门买卖商品。到了元朝,忽必烈拆了“坊墙”,用街巷的方式重新规划了北京城。建造居民区以胡同为肌理,排列在两条胡同之间的就是四合院。所谓“四合”,“四”即在东、西、南、北四面盖房子,“合”即将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院子。看似简单,入住之后方觉其乐融融。元朝的标准胡同,东西向相隔约70米,从东到西大概用5

分钟的时间。一般比较好的四合院都是在胡同中间位置,在胡同的两头(东西称“胡同”,南北称“街”),是提供在四合院中生活的人们日常需要的铺面,比如粮店等。而所有的胡同的巷口相连处就成了南北走向的街,数家店铺相连宛若一条商业街。这是内城的情况,而外城的胡同是嘉庆三十七年才建好的,由于相对形成较晚,所以外城的胡同规制没有那么完整。这些建筑很多不具备四合院的格局,而是前店后厂的商用院落。目前,四合院保存较完整的,内城以东四一带还比较多,东四从三条到八条保存得比较完整,还是四合院原生态的感觉,过去这一片住的大户比较多,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者都不少见。漫步在南罗鼓巷一带,你会发现那或直或曲或宽或窄、排列在胡同两侧的古香古色的街门,以及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的门当户对,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这里也是北京四合院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南锣鼓巷59号“洪家大门”,它曾经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末大将,大清开国功臣洪承畴 北京的每个胡同还遍布着戏楼、茶楼,寺庙都如四合院般是四四方方的结构。这方块就像北京的DNA一样,遍布了整个城市,成了北京城的符号,也最大程度地方便着百姓的生活。这些戏楼、茶楼、寺庙就像老北京身上的穴位,把北京城扎活了。历史闪回“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城门可望彼城门也。”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十三北京四合院习题精选九十二

2019年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十三北京四合院习题精选 九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字形或划线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融洽(qià) 和谐雅致 B、暂时(zhàn) 凝聚幽静 C、走廊(láng) 缺陷疏远 D、巷道(hàng) 赋予妖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北京现存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 B、北京人口密度大,人均占地少,开发建设一些高层建筑无可非议。 C、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不绝于耳。 D、在旅行中他遇到了许多饶有风趣的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九寨沟风景秀丽,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真令人流连忘返。 B、小猫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那调皮的性格,真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C、杂志业冷酷无情,无可厚非的事实表明,那些做广告的人们左右着杂志的内容。 D、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 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 “乱石铺街”。 D、国内外的事实说明:人们并不以有良好物质条件的住宅为满足,还强烈地要求有符合人性心理、 能与周围的人彼此联系、共同生活的居住环境。 【答案】: 【解析】:

《北京四合院》教案

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特点,把握文章的说明思路。 2.掌握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四合院建筑吗?它是一种带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住宅样式。四合院讲格局、重款式、要气派,又不乏传统,足以彰显中国人爱面子、好讲究、重规矩的特点。院外是高墙青瓦,封闭得严严实实,院内则是四面房子中间开,又将中国人好热闹、重视全家团圆的家族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北京四合院吧。 二、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字音 雅致(zhi)地域(yù)融洽(qià)凝聚(níng) 疏远(shū) 淡漠(m?) 窄小(zhǎi) 饶有风趣(ráo) 走廊(láng) 赋予(fù) 压抑(yì) 有识之士(shí) 释义 (1)雅致:(服饰、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 (2)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3)街坊:邻居。 (4)归属:属于;划定从属关系。 (5)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6)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7)赋予:交给(重大任务或使命)。 (8)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9)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2.解题,介绍作者。 北京,点出地点。四合院,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题目交代了说明的对象。赵济众,1950年生,科普作家。 3.作者主要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哪些特点? 明确:结构上,符合人性心理;文化上,保持中国传统;社会功效上,维护融洽的邻里关系。 三、研讨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指出北京的四合院最具特色,引出说明对象,总体概括北京四合院的特点。第二部分(3~5):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北京四合院是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第三部分(6):剖析现状,指出高层建筑及城市发展的方向。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四合院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它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四合院建筑雅致,结构精巧,数量众多。 (2)“或处于繁华街面,或置于幽静深巷之中”突出了北京四合院的什么特点? 明确:星罗棋布,遍布各处。

2018年北京四合院保护与危房改造方式

2018年北京四合院保护与危房改造方式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问题与危房改造方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北京旧城内持续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始终都对北京历史名城及传统建筑产生着重大影响, 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曾是北京城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四合院建筑, 因长年失修, 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后, 大都成为破旧的房屋及院落。加之住户人口激增, 使得居住的院落空间狭小而拥挤; 又由于结构老化、市政建设落后, 造成传统四合院区域生活环境的普遍恶化。这一状况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水平以及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社会各界要求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呼声日渐高涨。为解决广大居民住户的危房问题, 提高首都城市的环境质量, 北京旧城内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即拉开了大规模危房改造工程的序幕。但是, 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做好最具古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 也同时提到了我们面前。十几年来, 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发展而在全市不断扩展的保护历史名城、保护四合院的争论, 现已逐步演变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所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北京旧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 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 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 而且, 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旧城的四合院区域扩展, 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也影响着首都的城市面貌。为加快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 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决定。全市自1990年正式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以来, 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扩展和延伸, 其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关系与矛盾以及社会视点的关注程度, 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其状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危房改造的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7年之间, 以解决旧城内危破程度严重的房屋为目标 的危房改造工程。 危房改造的第二阶段:1998 年至2003年3月, 北京申奥成功后, 为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 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市政建设的步伐, 而旧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大面积 的危房问题的解决, 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危房改造的第三阶段是:2003 年4月以后, 市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危房改造 工作的基础上, 重视和吸纳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 在全市认真落实中央领导有关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指示精神, 对旧城内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制定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保护办法”、对危改区域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了挂牌保护的措施, 使处于危改拆除区域内的658座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得以保留。尤其重要的是, 将全市危房改造的思路做了根本性的调整, 从以往的危房改造工程中对四合院胡同采取的“改造、建设”转变为“保护、维修”,要在保护四合院和历史名城的前提下, 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 我市延续多年的以拆除原有四合院为主要方式的危房改造工程, 最终转变为以保护维修和提升居住环境为目的的危改工作。

[论文]北京四合院

[论文]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贾珺 注:本章根据贾珺著《北京四合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有关章节改写而成。 第一节概说 四合院是北京最典型的住宅形式,老北京又称之为“四合房”,意思是“四面都用房子围合起来”。四合院由大门、倒座房、垂花门、正房、厢房、后照房等不同房屋组成围合的院落空间,并且根据主人的身份和住宅的规模可以演变出各种繁简不同的组合形式,又沿着 -01),把博大精深的北京城铺展在华北大地上。方正对称的胡同组合成一片片的街区(图1 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间,浑厚敦实的风格,浓荫遮蔽的院落,隔绝尘嚣,自成一方天地,也成为北京人最理想的生活场所。其中的建筑都采用典型的北方官式手法砌筑,色彩凝重,表现出北方文化端庄大方的风格,与素雅灵秀的江南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自元代以来,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人学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从广厦连屋的大宅门,到格局紧凑的小户人家,北京四合院演绎出辉煌与平淡交织的无数篇章。敞亮的院子、宽阔的正屋、秀丽的垂花门、灵巧的厢房,承载着北京人几百年来的日常生活,散发着经久不息的永恒魅力。 第二节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1 典型四合院布局 北京四合院的格局都很方正,除了少数斜街上的宅子以外,大多呈长方形平面,其中所有的建筑都采用正朝向,也就是根据各自位置的不同,分别朝向正南、

正北、正东、正西(最多略偏1-2度),不像南方很多地区的住宅采用灵活多变的偏斜朝向。 中国古代院落的基本单位是“进”和“跨”,“进”表示前后串联的关系,纵向有多少个院子就叫多少进院落,其中每个院子按照位置分别称“第一进”、“第二进”……,依次类推;“跨” 表示左右并联的关系,横向有多少串院子就叫多少跨院落,并可按照位置分别称东跨院、西跨院等等。北京四合院的空间以院落为核心,不同规模的四合院拥有不同的院落数量。 单进四合院: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四面各有房屋围合(图2-01),是标准的“四合房”。大门通常采用一间门屋的形式,设在东南角位置,一些宅门还在胡同对面的墙上设置一面照壁。院子接近正方形,北面是三间正房,南面是三间南房,与正房相对,东西各有三间厢房,有时候正房两端还带有两个很小的房子,好像两只耳朵一样,因此叫做“耳房”。这种四合院规模虽小,但功能齐全,最适合单门小户人家生活(图2-02)。 实际上还一种更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东、西、北三面建房,南面只有院墙,严格说来只能算是“三合院”( 图2-03)。三合院没有南房,大门也常常简化为小门楼。这种民居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比单进的四合院更小,好像是四合院的“删节版”( 图2-04)。 两进四合院:两进四合院分设前院和后院两个院子(图2-05)。狭长的前院是对外的附属性院落,宽阔的后院才是家庭内部生活的真正重心所在(图2-06)。 大门位于东南角,进了大门,面对的是门内的照壁。从照壁的前面向西一拐就来到狭长的前院,前院的南面是一排倒座房,面朝北面,后墙背对胡同。倒座房靠近大门的一个房间通常用作门房,其他房间主要用来接待外客。倒座房西部往往设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

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北京四合院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院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一定的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连起来,显得疏朗而不松散。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为平房,高度较低,就更显得院落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北京四合院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这是因为北方气候严寒,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北京平民住房用砖一般多为整条砖加碎砖。整条砖长九寸、宽四寸五、厚一寸二,砖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沟贯穿整个长度。砖为深灰色,比现在机制红砖大而宽,但略薄。除条型砖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头砖。这些大小不一,外形各异,缺面少角的转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会派上用场。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观。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这种软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北京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据《明成祖实录》载,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在永乐元年正月给朱棣

上书说:“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人承大统。而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化之地,宜尊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这不正说出了朱棣的心里话吗?他当然照准了。于是在永乐元年正月辛卯日(公元1403年2月4日)将北平改称为北京。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北京”这个名称,那么公元1403年2月4日就成了“北京”名称的诞生日。可见“北京”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到今年,已叫了588年,但却比“胡同”这个名称晚出现了100多年。 其中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区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有人曾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最古老的街巷胡同在现今宣武区长椿街国华商场后身的三庙街一带。这里辽代叫檀州街,比金代的广安门大街还要早呢,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而现在北京所有的四合院,除去极少特殊人士住的院落外,几乎所有的院子,不管大的,小的,较为整齐的,或者十分残破的,都在院子中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屋,没有一处有院子了。四合院的“院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膨胀,人口密度太大,原来一家住的四合院,后来住两家、三家;慢慢增至四家、五家,后来曾至十几家。而每家的人口也不断增加。二是四合院本身的欠缺,是以院为单位,不

北京四合院教案

13.北京四合院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课文准确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借助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独特社会功能,关注现代高层建筑存在的缺陷。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借助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独特社会功能,关注现代高层建筑存在的缺陷。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一首具有单弦音乐风格的创作歌《北京四合院》来导入新课。同时板书课题。 二、基础知识 1.四合院: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名为“陕西岐山凤雏西周住宅遗址”。典型的中国第一个合院住宅形式的遗址。其后陆陆续续全国各地都有四合院形式的

房屋结构了。从汉代开始大型建设,宋代的时候四合院已经成为中国民间主流建筑体。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规模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家都是四合院。 2.检查预习 (1)给红体字注拼音 雅致深巷融洽地域气氛疏远 符合饶有风趣住宅 (2)词语解释 1.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2.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3. 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三.整体感知 自学内容一:初读课文,请你概括一下这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内容二:再读课文,分组完成下列思考: 1.文章所说明的北京四合院有什么特点?

2.北京现存的四合院在大小和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北京的四合院是怎样将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联系起来的? 自学内容三:精读课文,认真提取信息 1.课文哪些话写的是居住四合院的感受?哪些话写的是居住高层建筑的感受? 2.读课文第5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品析课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北京的四合院,可是却用了很大篇幅介绍现代高层建筑的缺陷,描写现代高层建筑的段落能否去掉?为什么? 2.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菊儿胡同楼房式四合院吗? 六.本课小结 本文主要说明了北京四合院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系统的优越性,指出了现代高层建筑的社会功能缺陷,并对未来的居住环境提出了设想。

北京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交往活动空间特征

北京四合院地区 老年居民交往活动的空间特征调查报告 ——以北京交道口地区为例

【摘要】 本次调查以北京四合院地区老年人为对象,调查其交往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表明,北京四合院区老年居民的日常交往正在减退,且从空间而言,交往活动对于地区外部空间的依赖性较大,这与四合院地区空间、规划和管理的缺陷有关。其中,建筑密度过高、绿化匮乏是硬件缺陷,而交通管制不足、交往空间规划不合理是软件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空间、设施及日常管理方面提出了合理的改良建议。 【关键词】 北京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交往活动;空间特征 【正文】 1.研究背景 1.1. 理论背景 四合院历来都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对四合院研究较多的有建筑学和社会学:建筑学主要专注于对四合院建筑形制的探讨,而社会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人文特征和社会效应方面。因而,四合院地区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个方向上仍然具有一部分的研究空白。城市规划作为与此问题联系紧密的综合性学科,有责任去填补这一学术空白。 1.2. 现实背景 四合院地区是典型的城市中心区和城市旧城区,面临着城市更新改造的巨大问题。而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将其带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四合院地区的发展受到政府的各种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四合院地区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了自主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旅游的趋势。在这种自外向内和自内向外的双重力量的驱动下,四合院和其中居民的生活又将发生什么新的变化?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备受关注。由于各种原因,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的比重比社会平均比重高很多,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更严重。另外,四合院中的老龄人不仅仅是四合院地区里的活动主体,更是维护传统邻里关系的关键,因此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 因此,对四合院地区老年居民生活的研究是对一个独特转型区中具有关键意义和特殊价值主体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核心问题 在以上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北京四合院地区的老年居民,选取能同时反映生理与心理状态的交往活动为切入点,调查研究其日常交往活动的空间特征,从建筑空间、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现存阻力,从而针对老龄化问题为四合院建设“和谐社区”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证依据。(研究思路见图1-1)

北京四合院调查报告(第四次修改)1

日期:2011.11.10 1、北京四合院文化 1.1四合院的源起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合院式的居住形式,其发端于周,起源于唐宋,成书于元明,而到清朝则发展到极致。其中对今天北京四合院空间及格局影响最大的是元代建都,但现今的北京城已经基本找不到元代四合院的足迹,唯一能供参考的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现的后英房住宅遗址(图1-1)。 图1-1元大都北京后英房遗址 到明朝攻打元大都,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明朝的建都并没有舍弃元大都的旧城,而是对其进行修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明朝都城。明朝

的居住区与元代基本相仿,道路也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开来(图1-2)。到清朝,整个城市布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是沿用了明代的建筑风格。 图1-2元大都胡同遗址 1.2四合院的分类 四合院有一定的规制,根据主人的身份和住宅的规模可以演 变出各种繁简不同的组合形式。其大致可分为小四合、中四合、 大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 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项,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 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 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 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如图1-3)。

图1-3小四合院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岷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铺地,青石作阶(如图1-4)。

图1-4中四合院 大四合院(如图1-5,如图1-6)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以及一些并联组合……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宗法制度有两大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二是在宗族内区分大宗和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权,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同时,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而北京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就将这两大原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长幼有序的宗法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故宫的朝廷于前,宫寝为后,文左武右的规划布局也正合天地之道,阴阳之理。正院的正房是主人住的,也就是老爷太太住的,后面的后院的一排房子是后照房,后照房是少爷少奶奶住的。东西厢房一般是少爷小姐住的。另外还有外院的倒座房是下人住的。在东南角上一般是厨房,一个四合院一般是住一家人。为了标志不同的辈份,在家政的不同地位,四合院北屋、东屋、西屋尺寸都是不一样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正房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以使重心突出,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借以体现人伦关系和辈分。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四合院可谓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北京的四合院不仅反映着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思维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统一性。张载在《正蒙乾称》中说:“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四合院符合自然规律的结构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之欧阳光明创编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欧阳光明(2021.03.07) 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宗法制度有两大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二是在宗族内区分大宗和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权,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同时,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而北京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就将这两大原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长幼有序的宗法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故宫的朝廷于前,宫寝为后,文左武右的规划布局也正合天地之道,阴阳之理。正院的正房是主人住的,也就是老爷太太住的,后面的后院的一排房子是后照房,后照房是少爷少奶奶住的。东西厢房一般是少爷小姐住的。另外还有外院的倒座房是下人住的。在东南角上一般是厨房,一个四合院一般是住一家人。为了标志不同的辈份,在家政的不同地位,四合院北屋、东屋、西屋尺寸都是不一样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正房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

北京四合院的现状与未来之浅见

北京四合院的现状与未来之浅见 从北京北海白塔居高临下眺望京城,除了皇宫建筑群是一片红墙黄瓦外,四周都是方方块块的灰瓦屋顶和一行行绿色行道树。这就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建筑群四合院。出生于京城的我,生命最初的九个月就是在四合院中度过的。但是,之后由于拆迁的原故搬进了楼房。后来许久又因上学便利,住在进了白塔寺东廊下胡同中楼房的爷爷家里。于是从那时起至今,远处秒应寺里巨大的老槐树、白塔与近处平房屋顶、香椿树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便成了我窗前的一幅一幅画儿。有趣的是,时常还能看见猫儿在房顶上玩耍或是晒太阳。虽说不是住在四合院中,但也是时时感受着胡同中生活氛围。然而对于北京四合院的现状与未来,在这里也只能作为一名学生谈点浅见了。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其次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个统称,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即使开窗户也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南墙上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环境。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与周围的邻居来往。在小院里,一家人过着日子,与世无争。可以说,四合院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动荡的社会风云里,北京人所寻觅到的一个安详恬静的安乐窝。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这数也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而现在北京所有的四合院,除去极少特殊人士住的院落外,几乎所有的院子,不管大的,小的,较为整齐的,或者十分残破的,都在院子中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屋,没有一处有院子了。四合院的“院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膨胀,人口密度太大,原来一家住的四合院,后来住两家、三家;慢慢增至四家、五家,后来曾至十几家。而每家的人口也不断增加。二是四合院本身的欠缺,是以院为单位,不是以房间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四合院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传统建筑,是北京城市文化的代表。但因年代久远普遍面临着维修、改造、保护及住户疏散等诸多问题。十几年来,围绕北京四合院保护与改造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文物管理部门和有些文物专家学者站在保护文物的立场,主张整体全面保护,限制范围过宽。文物管理部门反对使用土地一级开发和危旧房成片改造形式,主张一个院或几个院的进行改造,只进行房屋产权的买卖或置换。前几年市政府主要推行的就是这种“微循环、渐进式”的改造。而居住在文保区危旧平房的居民由于生活质量低下,迫切要求尽快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强烈。对于改造与保护,我有如下看法: 1. 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坚决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住户疏解与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问题。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另行研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 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与保护。按照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 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措施,不得拆除和 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3. 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的四合院危房维修、改造、保护和利用方案。在北 京旧城内,对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建筑应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女口:处于旧城中心区的四合院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与一般传统平房的四合院建筑,因在历史名城的不同地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在保护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因地域上的差异,对全市四合院的保护标准与方式不搞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四合院历来被视之为北京的代表性建筑形式之一,但到底什么是北京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 有些人认为,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在北京地区的、有四座房屋围合、中轴对称的住宅建筑。再详细一点说,只有那些被四座建筑围合成的住宅院落,才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其它由两座建筑、三座建筑围合而成的住宅,都不能算是四合院,至少不算是规则的北京四合院。 也有些人对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做出了更加“完整”的解释,其标准是:大门开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王公贵族的府、宅开在中轴线上);进大门是照壁,向左转是第一进院;中轴线向右转过垂花门,可到达宽敞的正院;正院的北面有正房,正房两端有耳房,正院东西两边有比正房低矮的厢房;垂花门以南应当有倒座房。如果规格再高一些的四合院,甚至还要有“抄手回廊”。 还有些人认为,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应当是由一个家族共同居住、设有公共厨卫设施、可供多代人一起生活,且对外界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典型的四合院内应有海棠树、石榴树、金鱼缸等特定的植物、摆设,室内外的家什、装修应具有北京传统文化特色。 上述观点自然各有其道理,但在笔者看来,这些定义有些太宽泛、太模式化了。 如果按第一种说法,那么四合院就不只是北京有了。由四座房屋围合的四合院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甚至国外也有。如山西的某些大院就是一些围合得十分严密的四合院;南方的客家土楼也有方型的。显然,这样定义北京的四合院是不合适的。 如果按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所阐述的标准,那么北京的四合院恐怕就为数不多了。且不说从历史资料考证北京的四合院从来就不止一种类型,仅从北京近30年来进行的住宅调查资料分析,就可以看出符合这种标准的四合院实在不多。 1983年北京市规划部门编制《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时,曾对城区旧平房的建筑质量进行过一些分析,其结论是:按建筑面积计算,质量较好的四合院只占当时所有平房的15.4%。 据1988年规划部门利用遥感手段调查统计的资料,城区当时共有较好的四合院805个,其用地约为115公顷,占旧城总用地的1.8%。如果除去旧城总用地中文物保护单位的用地,好四合院的用地只占旧城总用地的2.1%。[3] 1996年,规划部门按照用地面积对南锣鼓巷、西四北、东四北这三个四合院保护区进行了一次统计。其中,应保护的四合院面积(包括规则的、不规则的及需要抢修复建的四合院)约占三个保护区总面积的30%;而好四合院(规则四合院)的面积只占三个保护区总面积12.6%。如果四合院保护区的情况尚且如此,其它地区的好四合院就更少了。 笔者认为,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特定历史阶段的居住建筑,既不能仅仅从某种固定的形态上去定义它,也不能仅仅从某种固定的形式和氛围上去衡量它。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论述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时,曾经总结出了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我想,梁先生这句话对于北京的传统四合院也是十分适用的。 四合院的形成是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据有关专家分析、推论,最早的四合院可能是在单栋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增建栅栏、围墙形成院落,尔后又在院落的东西两侧增建仓房、马厩、厕所等,继而又将这些附属建筑迁至外院,正院两侧渐渐形成厢房。这大概就是“规则四合院”的形成历史。 当然,在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所从事的行业不同,他们所需要的住宅形式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四合院的发展演变中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既有王公大臣们住的王府官邸,也有贫苦百姓住的破烂杂院;既有富商巨贾们的大宅门,也有小商贩、手艺人的小铺面、小门脸。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文化修养、生活方式与兴趣爱好,他们所住、所用的房间、院落、家什、摆设也必然不相同。因此,任何时代都会有豪华的、典型的四合院与破烂的、寒酸的三合院、双合院、排房院共存,而不同阶层的人则分别在这些规则的、不规则的四合院中演绎着不同色彩的人生。 在笔者看来,逐步形成、演变的北京四合院,实际上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及其政治制度的产物,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阶层人群的文化与生活。在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以王公大臣和富商巨贾们为主体的富人阶层始终是少数人群,而贫苦百姓和那些仅仅解决了温饱的小康之家,才是北京人口中的大多数。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推论,在历史上那种前后几进院落,有着海棠、鱼缸、石榴树、天棚、肥狗、胖丫头的规则四合院也一定不会是太多;而那些相对简单甚至简陋的、属于不规则四合院的民居,至少在数量上应是北京四合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