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当前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当前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索出实际可以运用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

0 引言

笔者所在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普遍开设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年,学时为90左右,上课与上机的比例为1:1。讲授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录入、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Word2000(XP)文字编辑、Excel2000(XP)电子表格、PowerPoint2000(XP)幻灯片制作、Internet应用等。教学内容基本符合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本要求,但在教学导向、教学方法上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却不尽合拍。

1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课时安排不合理,理论课与上机实践的时间相隔太久。到上机时,教师课上讲的操作方法大都已经忘记了。要求理论课与上机课合起来上,不要先上理论课,隔几天才上操作课。

1.2 老师讲课太快,每一部分内容缺乏复习和综合练习的过程,不容易接受。

1.3 上机实践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没有电脑,想自己学习,又没有条件,教师所讲的操作方法不能及时巩固,学生最期盼的是增加上机时间。

1.4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多连操作系统和简单的软件都不会安装,打字还需要看键盘,打字速度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文字处理和排版操作了。

针对这种情况,要实现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淡化课程内容的大而全与系统性,突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 笔者通过自身视角总结出该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 常规教学方法的不足

在常规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教材的顺序讲解,而教材都是由浅入深按章节编写的,综合性内容很少,即使有也是放在后面。这种完全按教材顺序讲解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就只能单项验证所学内容,单调枯燥,不知道怎样应用,跟着老师被动地学习;一门课结束后,仍然是一些零散的知识,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8个 B.16个 C.128个 D.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102 B.210 C.103 D.28 7、RAM代表的是(C)。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 D.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D.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A.1011 B.1100 C.10111 D.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浅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浅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09-12-02T14:37:20.51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饶欣王静 [导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饶欣王静(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进行专业教改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工作,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现,主要表现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如何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这些问题影响了高职高专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等方面简单谈谈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体会。 1 教学思想革新 现代教学观主张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 1.1 树立现代教学任务观传统的教学任务观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忽视了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陶冶健康情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风格,培育独立自主能力,高职高专更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 树立现代教学质量观传统上习惯于用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现代教学观既要看考分也要看创新能力,还要看学生的思想情况或受教育的程度,高职高专还要看学生对某种技能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本专业的某种技术工作,那么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高职高专毕业生。 1.3 树立现代教学的学生观传统上教师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听话”、“服从”、“循规蹈矩”。学生现代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人格、个性,大学生更是如此,因而要求教师在学生守纪律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2 教学内容探讨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正在探索和构建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1 课程设置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要进一步扩大分析范围,即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 2.2 理论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内容上要防止狭隘于技术和技术上狭隘,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2.3 实践教学体系要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群)。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3 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主),教学手段落后(粉笔加黑板)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当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因此,加速教学方法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从教学实际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注重以下几种方式。 3.1 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法的运用上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3.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及各种教学法的相互配合,不但有利于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投身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3 重视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应该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技术操作熟练的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则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4 考试方法创新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也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4.1 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4.2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应根据考试课目的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在这种形式下,给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要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要求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挑战。本文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更好的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提出差异化教学,其次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再次要求课堂习题能起到很好的岗位衔接作用。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1引言 20世纪末,国际高教界都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国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的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更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许多高校也逐步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的岗位衔接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起来,需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应用的真实环境,完成具有岗位应用特色的习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相关领域模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今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仍是以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并做相应的习题为主。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主动思考,不会迁移知识,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匹配。为了更好地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教学也需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下面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存在的问题。 2.1教材不能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计算机领域发展得非常快,硬件在不断升级改进,软件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通常我们使用的教材都至少是两三年前编写的,里面的有些内容就落伍了。虽然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并不要求掌握最前沿的信息,但是主流信息应保持更新,教材过于陈旧影响学生对知识判断。 2.2教学习题陈旧 每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变化不大,甚至没变化,因此教学中的习题,不及时更新也能应对基本的教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都不同,现在的学生(年龄在1997年左右)对几年前的习题内容一点也不感兴趣,没有共鸣,他们只会觉得枯燥无趣,提不起兴趣,也难以保持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反映考完计算机等级考试后,在实际应用中要用WORD、EXCEL、PPT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 2.3 学生的差异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韦量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10期 摘要: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53-01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但总体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却很大。纵观人才市场,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然而各类IT培训机构层出不穷,陆续输送大量计算机人才;招聘网站IT职位的招聘更是持续火爆,供不应求。为什么高校计算机应届毕业生不再受青睐,甚至毕业后需要参加培训机构“重修”?这种情况反映了高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不适应性。为提高计算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必须深化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由课程体系体现出来。专业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学科化比较明显,是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简化版。在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岗位适应期较长,需要用人单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不是在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增设和减少。我们应本着“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建立,而不是仅仅由学校老师开研讨会建立起来。以这种“闭门造车”方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可能达到企业需求,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建立课程体系时应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企业岗位群需求,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的意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 1、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总称为( ) A)CPU B)MPU C)主机D)RAM 2、(188)10转化为十六进制数应该是( ) A)(DB)H B)(CB)H C)(BD)H D)(BC)H 3、完成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管理的系统软件是 ( ) A)操作系统B)CPU C)主机D)语言处理程序 4、下列属于易失性存储器的是( ) A)ROM B)RAM C)磁盘存储器D)闪存 5、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小的一个是( ) A)8 B)Y C)a D)A 6、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 ) A)内存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B) CPU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C) 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D)主机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7、1MB等于( ) A)1000KB B)1024KB C)1024B D)1000B 8、计算机软件系统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 ) A)实用软件B)数据库软件C)应用软件D)编辑软件 9、GB18030-2000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收录的汉字和藏、蒙、维吾尔等主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总数有( ) A)1.6万个B)2.7万个C)7445个D)3755个

10、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 ) A)编译程序B)解释程序C)编辑程序D)应用程序 11、Flash的元件包括图形、影片剪辑和( ) A)图层B)时间轴C)按钮D)声音 12、下列不属于多媒体静态图像文件格式的是( ) A)GIF B)AVI C)BMP D)PCX 13、下列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 ) A) 98.62.53.6 B) 130.53.42.10 C) 200.245.20.11 D) 221.121.16.12 14、以下正确的E-mail地址是( ) A)用户名+@+域名B)用户名+域名C)主机名+@+域名D)主机名+域名 15、下列属于我国教育科研网的是( ) A)CERNET B)ChinaNet C)CASNet D)ChinaDDN 16、在缺省情况下,下列属于C类网络的掩码是( ) A)255.225.255.255 B)255.255.0.0 C)255.0.0.0 D)255.255.255.0 17、WWW是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服务,通常采用的传输协议是( ) A)SMTP B)FTP C)SNMP D)HTTP 18、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 A)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量B)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C)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顺序存储方式D)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 19、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先进先出B)都是先进后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D)没有共同点 20、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列图符名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名的是( ) A) 文件B) 处理C) 数据存储D) 控制流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

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0-07-29T15:40:52.62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4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陈京京 [导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 陈京京(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课程教学能力,还应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强化教师对企业工作过程的分析及高度概括的能力;学习性工作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控制能力;引导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而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实训课改工作过程 1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 实训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的教学方法,已被教育界所公认。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熟悉职业生产实践的应用人才,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教学。 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技术等迅速发展起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开创新的应用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也就是说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纵观学院设置的实训课,大部分内容是验证性实训,也就是说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实训所占的比例过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大,造成的现实问题是学生根本不把实训课当回事,实训时思想上不重视,早来晚走现象有之。这就需要我们想改革课程教学一样,也需要进行实训课的“重塑”。 2 实训课程需要教学过程的改革 实训课程“重塑”,关键是教师思想观念的“重塑”。“重塑”的难度有: 2.1 也许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学院经费有限,配备新技术设备的步伐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进程,教师也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空有远大的抱负难以在校园内实现,更谈不到培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了。 2.2 绝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从未在企业工作过,更谈不上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出难题,教师做不出来产品,或解决不了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难题,岂不是让学生瞧不起,被领导要求待岗吗? 2.3 如果到企业去,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盈利,责任太大,风险冒不得。还是有几斗米就蒸几锅饭吧,教师省心,领导放心,学生省事。 殊不知由此带来的现象是:学生在实训中提不起兴趣,依赖性太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学生动不动就叫教师帮忙做实训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师比学生还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学生心烦,教师“头大”。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思路 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和实训监控体系,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实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3.1 实训改革的思路实训教学改革具体体现是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训教学要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也就是说,在讲授理论内容时就要为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研究,深奥的理论对于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只要点到为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资料,个别辅导,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着眼点在技能的掌握上,因此需要教师先改革自己的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2 加强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的改变,不是说不讲理论,教师动手演示,学生一味的的模仿。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地去把握所学知识。争取达到,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对应的课程实训时,脱离开教师的具体指导,让学生自己完成,最大限度地打消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工作过程的检验当然,由于多年的教学传统的传承,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有的教师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有了小小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首先,从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的课程,最基础的课程实训入手进行尝试。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众所周知,这是一门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同时又是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的一门课,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必须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考试的课程。 刚开始,实训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教师教学内容的验证,根本没有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像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争着做教师的好学生,比的是谁听课认真,谁的模仿能力就强。任课教师总觉的授课效果不理想。虽然学生等级考试通过率很高,但作为教师,感觉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实践 2008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增加,给实训机房的压力很大,要求教师要: 4.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的时候,有意识的给学生出一些题,课堂上不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实训中寻找答案。一段时间后,带实训的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性高,经常有学生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但又是实际在操作中会出现的问题。改革有了收效。此时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为了毕业考一级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了,而是为了就业,积极主动地要求考二级C,二级VB,这些是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自学的,说明学生已有了学校兴趣,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工作过程要循序渐进近一年来,教师在白天上理论课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训课的质量监控作用,既有实训课的题目要求,又会在隔周的实训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而在实训课上又牢牢把握实训时间,分阶段给学生布置实训内容的要求,同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内容检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度集中和兴奋状态,当他的实训成绩高于其他同学时,他会沾沾自喜;低于其他同学时,他会奋起直追;实训课上同学们比学赶帮,热情高涨,学生实训气氛浓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实训效果良好,基本上杜绝了学生上网打游戏的现象发生。 5 结语 首先实训专业的实训课程应以主题为中轴,围绕实训教学主题而展开,在学习理论与教学论引导下,以实训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期末考试题

1、在Windows启动后,要执行某个应用程序,下列方法中,___ D __是错误的。 A.在资源管理器中,用鼠标双击应用程序名 B.利用“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 C.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应用程序,击Enter键 D.把应用程序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启动”组中 2、在Word中,系统默认的中文字体是(B)。 (A)黑体 (B)宋体 (C)仿宋体 (D)楷体 3、在Excel中,使用“保存”命令得到的文件格式为___ D ____。 A、.doc B、.exe C、.txt D、.xls 4、在PowerPoint中,可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的状态是(C)。 (A)幻灯片视图状态 (B)备注页视图状态 (C)母版状态 (D)大纲视图状态 5、IP地址是由一组长度为(C)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位 B.16位 C.32位 D.20位 6、下列IP地址中,不正确的是(C)。 (A)192.42.34.212 (B)202.116.37.228 (C)202.116.38.256 (D)222.200.132.253 7、下面不属于局域网络硬件组成部分的是(D)。 A.网络服务器 B.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C.网络接口卡 D.调制解调器 8、网络传输的速率为8Mbit/s,其含义为(B)。 A.每秒传输8兆个字节 B.每秒传输8兆个二进制位 C.每秒传输8000千个二进制位 D.每秒传输800000个二进制位

9、在一座办公楼内各室计算机连成网络属于(B)。 A.WAN B.LAN C.MAN D.GAN 10、PC机的(C)一般由静态RAM组成。 (A)外存 (B)CMOS系统参数存储器 (C)Cache (D)主存 11、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本质上就是(A)的过程。 A.读指令、解释、执行指令 B.进行科学计算 C.进行信息交换 D.主机控制外设 12、微型计算机常用的针式打印机属于(A)。 (A)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B)击打式字模打印机 (C)非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D)激光打印机 13、操作系统是(A)。 (A)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B)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接口 (C)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D)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之间的接口 14、“32位微机”中的32指的是(B)。 (A)微机型号 (B)机器字长 (C)内存容量 (D)存储单位 15、要表示从0到99999的所有的数,至少需要用(D)位二进制数。 (A)14 (B)15 (C)16 (D)17 1、在Windows中的“任务栏”上显示的是(A)。 (A)系统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 (B)系统后台运行的程序 (C)系统禁止运行的程序 (D)系统前台运行的程序 2、在Word中,要将页面大小规格由默认的A4改为B5,则应该选择“页面设置”命令中的(D)选项卡。 (A)页边距 (B)纸张来源

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附件: 郑州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所在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级别资助金额(元)1校长办公室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研究与实践申长雨重点10000 2校长办公室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宋毛平重点10000 3校长办公室培养新世纪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与实践崔慕岳重点10000 4公民教育研究中心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秦树理重点10000 5教务处多校区运行模式下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姜建设重点10000 6教务处高校教学支撑与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王晓全重点10000 7教务处实践教学运行网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吕文戈重点10000 8教育学院《毛泽东思想概论》精品课建设周文顺重点10000 9文学院《当代台湾文学新编》教材建设樊洛平重点10000 10商学院证券投资学耿志民重点10000 11历史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王星光重点10000 12信息管理系面向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臧国全重点10000 13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康建明重点10000 14外语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钱建成重点10000

序号所在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级别资助金额(元)15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创新的研究宋建国重点10000 16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研究龙京红重点10000 17法学院新兴学科——竞争法学教材建设研究吕明瑜重点10000 18法学院21世纪国家级精品课程经济法教材体系建设程宝山重点10000 19体育系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赵子建重点10000 20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施学忠重点10000 21基础医学院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董子明重点10000 22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融合性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薛长贵重点10000 23基础医学院《基础神经生物学》教材建设张朝重点10000 24基础医学院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郑红重点10000 25药学院综合性大学药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张振中重点10000 26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统筹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文建国重点10000 27护理学院加强校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优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杨培常重点10000 28数学系《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精品课程建设李梦如重点10000 29数学系《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王长群重点10000 30化学系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刘蒲重点10000 31化学系化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廖新成重点10000

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陈艳峰 [摘要]经济法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应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其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应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并重,课程考核应当注重应用能力测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艳峰(1963- ),男,河北宁晋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研究。(河北邯郸056001)[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1-0136-02 经济法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已经成为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广泛、受益面广且影响面较大的课程之一。为了全面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的需要,有效地把经济法知识融入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之中,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看法,供交流与探讨。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2~3年的学制、有限的学时数,都不可能使其在经济法理论上有过多的探讨和获得较深的造诣。经济法教材通常以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开篇,涉及诸多艰深的法学原理和理论争鸣这种纯法理的研究,实际意义有限,而且学习难度太大,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轻理论研究重实际应用应该是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应注重实用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对于不具备基本法理常识并且将来主要从事经济和管理工作的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四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进入大一下学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从而使计算机公共课程与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形成了有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学时数改革:见机房课表和教学任务书 三、课程教学管理改革 ●2008年成立公共课部,对全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统筹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进课程组建设,成立了四个课程组; ●在学生意见反馈上,利用教学管理QQ群和院系联系人制度保障 信息的沟通和教学中问题的处理; 四、教学师资力量: ●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副高以上的教师带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

课程。引导尽量多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校其他部门,挑选、聘用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员工,作为 兼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 ●聘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教师,严格把关。坚持试讲制度,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聘。 五、考核形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 六、学生作业提交方式改革:教师在服务器建立班级账户,学生通 过局域网提交作业,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方便学生在实验课内无法完成作业可以在其他时间补交。见实验档案文件夹。 七、课程建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四门课程中,《计算 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已经通过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 八、教材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 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2007年),组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并紧跟社会需求,每三年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文章从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入手,研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计算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通过对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先进教学计划,如ACM IEEE-CS 计算机教学计划2001(主席PJ.Denning) ,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九个科目(如算法与数据结构、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对实际工作中的研究、开发、应用归纳为三个过程:理论、抽象和设计。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处理基础理论与使用计算机之间、素质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发现传统教育思想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现代教育思想则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加入到课程体系中。为此,我们需要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1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从整个大学四年来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为: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可设置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网页技术、WINDOWS高级编程、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发展自己的特长如网络研究方向,可选择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站规划与信息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对于一些主要课程,都可设置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还必须加强专业实习的组织。有条件可以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进公司、企业实习锻炼。 2 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2.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根据计算机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B.“我的文档”中C.内存中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A.有下级子菜单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控制总线B.地址总线C.传输总线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数据层B.逻辑层C.用户层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外码B.内码C.ASCII码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B.一个文件夹C.一块内存区间D.一块磁盘区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 及实验教学改革及实施方案 一、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及实施 1.新生入学伊始,首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使用无纸化考试系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 摸底考试(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考试),经过考核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新生可以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根据学生个人意愿,确定是否将摸底考试成绩作为该生本课程的A考成绩,系里全体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并给出成绩。对于参加摸底考试的学生,无论成绩如何,都可以选择参加本课程的正常学习和考核。 2.根据机房条件,部分班级采用直接在机房授课的方式(大约30%的班级),以利于学 生更好地掌握授课内容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总学时不变,试点班级由任课教师报名,学院和教务处备案。理论课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算法不变,实验室教师计实验准备工作量。 二、实验教学改革及实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学时总计16学时,具体分配见表1。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相关规定,专职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工作。,实验采取混排方式,即实验由承担实验指导的教师(可以不是本班任课教师)对自己指导的班级给出百分制实验成绩(最终占总成绩的20%),并且按学校要求填写实验授课手册,最后与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考核,分别按比例70%、10%)合计作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实验指导教师和理论课授课教师承担各自的职责,出现责任事故按相关规定处理。 根据机房现有条件,准备每次每个实验室同时进行3个班的上机实验,安排实验指导老师方案如下: 3个自然班安排1名任课教师和1名实验室教师同时进行实验指导,任课教师负责2个班级的实验指导和考核任务,实验室教师负责1个班级的实验指导及考核任务,期末均给出百分制考核成绩,并负责填在期末成绩总表中。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给出具体的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等内容,不能采用大纲上的笼统的项目名称。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分析当前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标签:计算机;教学;改革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电脑教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中逐渐开展。目前计算机课程学习是从事一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我们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基本电脑班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 2 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安排不当 计算机是基于强大的业务实践课程,有些学院和大学因为客观因素,没有多少的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有些人甚至很难不能够达到上机课程时,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强、练习时间少,因此难以实现设想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比较缺乏学生的实践评价标准和措施,学生完成练习,很难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2.2 教材内容相对过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电脑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行业,而我国学校计算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太慢,使得许多计算机的新知识、新科技很难适时出版在教科书上。陈旧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总在时代发展之后,难以反映教育的先进性。 2.3 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些学校缺乏的多媒体及电脑设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在黑板上采取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很难生动形象地对操作过程实现讲授。不光是达不到生动吸引人的教学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养成懒惰的思考和缺乏主动学习的坏习惯。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管理课堂,在整个教学的时候进行课件演示教学。尽管讲授的信息量增加了,且具有更直观的演示,但由于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和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