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笔记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整理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笔记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整理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笔记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整理

传播学理论

注:考点;概念;考过知识点;考题;

第一章大众传播理论概述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

1、大众传播的特征:针对较大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特征是稍纵即逝的;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动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

2、新的媒介环境的特征:先前象印刷和广播那样性质截然不同的技术正在渐渐消失;我们正在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正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的窄播;正从单向的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的传播媒介

二、新的媒介环境

1、新式新闻:一方指总统候选人谈话节目、音乐电视中出现,并接受长时间的内容广泛的采访,即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指候选人直接面对面地接触受众而没有新闻记者在中间干预。

2、媒介环境变化引起的理论性问题。(05年论述15分试述当今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提出了哪些理论课题?)

(1)新的传播媒介是怎样改变知识本性的?从存在于图书馆书架上和书本中——〉存在于电子空间中互相链接的一条条信息。这种超文本信息是一种可能产生重要后果的方式,它改变了知识的基本结构。

(2)新的传播媒介是怎样改变人类思维本性的?网络传播有着微妙但却重要的效果:新的媒介改变着我们,将我们带入一个高智能的社会。由于我们可以采用直接的、合作的方式将我们的思想成果与其他人共享,这样,网络的人的智能生产率就将成倍增长,因为它是与联网的其他人的智能生产率朴素增殖的。

(3)当我们离开报纸、杂志等独家印刷媒介时,我们可能正在失去印刷物,那么印刷物的用是什么?我们用口语进行表达的能力会不会受到损害。

(4)网上报纸应该采用哪种形式?尽管一些作家认为,网上报纸并不是报纸转变的真正方向,但它似乎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进程。

第二章科学的方法

1、科学方法之前,建构真理的方法:

固守:认为总是持有的信念便是正确的。家庭、社会、和同伴的强化及经常的重复支持了我们的固有信念。

权威:当我们对我们的信仰认同不再一致时,我们常常转向权威,求助于他们的支持。我们认为他们比我们自己甚至其他所有人都要“有能力”而且“可信”。

直觉:无论我们求助的思想来源多么的权威,但它们个人意见往往是不一致的。于是,我们转而依靠我们的直觉。直觉是建立在个人的价值观、早期的社会影响或“常识”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我们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存偏见,如果我们采用的措施是可信而且有效的,如果我们的发现是能够验证的,我们就比相信自己的直觉、依赖于权威的判断或凭借着固守的信念更可能接近“真实”。

2、科学的累积性:即科学的建立在前人所有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其本质是可传达性,即具有克服地理、语言障碍和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差异的能力。

为使累积现象发生,学者们必须共享研究的方法或方向,至少是拥有共同的学术价值

观。即“独立、客观、非情绪化及非伦理束缚的”。科学只解决“是什么”,而不关注价值观。

3、对真实的科学概括:科学家通过对有关真实的概括(假说)进行反复的检验,直到获得足够的证据,可以把这些假说称为暂时性定律。

对科学概括的检验是通过有控制的观察来完成的。

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证实性是监督欺骗和偏见的卫士

4、科学探索的过程:

归纳法:用观察到的特殊或特定例子得出一般性结论或通则的方法,也称经验论。

演绎法:开始于抽象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特殊的例子,也称逻辑法或唯理论。

理论与模式:理论:为对经验性测试进行新观察而提出一套有序相关的概括系统。模式:对真实世界理论化、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切记:模式不是一种用于概括和解释的工具。

5、经验资料的取得(重点)

(1)调查研究法:是对一部分人或特定“人口”样本的研究。根据统计学原理,从样本中得出的概括可以推广到全体人口,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和可信性。包括抽样调查法和普查法。

抽样调查法可以对任何所给样本进行统计计算,但只能对一定程度和范围之内的可能发生性做出概括。

(2)内容分析法(03年名解):是分析信息内容的一种系统方法。是调查者对他们自己选择的某时某地的传播产品的信息内容进行“客观化、系统化和数量化的描述”。

(05年简答,10分)调研法和内分法的异同:

同:一是都是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是都是通过对一定样本的研究、概括得出一定结论再推广到全体的方法。

异:对象不同:调法的对象是“人”,在传播学里主要是指报纸的读者、电视观众、杂志订阅者等;而内法的对象是以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为研究对象。

方法不同:调法主要是通过对象对先前制定好的调查问卷的回答进行分析研究。而内法主要是通过对选定的信息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3)实验设计法(未考过,重视):是处理因果关系问题的传统方法。实验包含了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或操纵,以及用公正和系统的方法观察或测量的结果。经典的实验将回答一种变量(自变量)是否或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另处一个变量(因变量)的问题。

经典实验研究采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两个配对的组,其中一个组施于实验变量,即为实验组,另一组就是不施任何实验变量的控制组。当实验组接受了需要测试的变量后,再对两组进行观察和测量,他们之间以生的区别便可以认为是由实验处理所造成的效果。

实验法的优点:允许实验者进行控制,并提供内在的严格逻辑。

缺点:由于实验是人为的,或设计的场景过于简化,有时与“真实”世界不符。以及其他一些综合因素,从实验设计和从调查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往往互相矛盾。

(4)个案研究法:对一个单一个体,如某个传播者、报纸、电视台等的很多特性。通常设法了解有关特定个案一段时间内研究者感兴趣的“所有”事情。

抽样调查法是研究很多受试者或单位的一种或几种特性。

6、对资料的推论

(1)统计:是用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推论的一种工具。

抽样调查法或概率统计能让科学家推测总体的特征。统计的这种用法可以在一定可信性水平上从数据中得出推论。

使用试验法的调查者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不同的组,随机法能确保在分配受试者的过程中没有系统性偏差。

(2)外在的有效性和内在的有效性

外在的有效性:是关于调查者所观察和测量的现象是否能代表这位科学家想要概括的真实世界现象的问题。

内在有效性:是那些局外的或替代的变量,在研究设计中它们必须得到控制,以排除它们成为造成任何可观察到的效果的原因。即:除了进行实验的变量或自变量以外,实验者希望排除任何可以解释所得结果或成果的因素。

(04年简答15分)在对科学发现及从中得出的概括进行评价时,会涉及到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塞书原话),请解释一下“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3)可靠性

外在的可靠性: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如果用于相同条件下的现象,每次测量都提供相同的结果的能力。

内在可靠性:指一次测试的不同部分能否提出可资比较的数据的问题。

答上题:举例说明:

外在有效性:海特的《恋爱中的女人》,她寄出10万份大多针对妇女群体的问卷,回收的4500份问卷,根据这4500份的回答写成此书。批评者说,抽样样本大多来自妇女群体,具有同质性特点,而4。5%的回收率也嫌低,因而不是有效的抽样样本。

内在有效性:

(4)假说的可操作性定义(未考过,重视)

把抽象的假说转换成确认真实世界现象的做法,就被称和假说的“操作性定义”。

例如:“较之那些与其生活的社区有紧密社会联系的人,一个孤立于社会的人使用大众传播媒介的能力要差”对这个假说需要可测量的方式来定义。调查者对“社会孤立”和“社会联系紧密”的定义可以通过用其被邻居、亲戚、同事和其他人访问的频度来表示,而“媒介使用”的定义则用其人报告的大众传媒的时间来表示。然后,可以对那些报告很少与他人有社会交往的人和那些与他人有相当多社会交往的人加以比较,并对两组受试者中花费在各种媒介上的时间的报告加以分析。这时,有效性的问题就变成:对社会交往的测量是否确实测量了研究中所定义的社会联系。

(05年论述题,20分)如果现在你受一家电视台的委托,了解公众对付费电视的接受程度,你会怎么做?请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此外,请根据你对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的了解,对付费电视在我国的推行前景作一分析。

关于对付费电视接受程度的调查问卷

性别:

第三章模式的功能

一、模式的功能与评估

1、模式的四种功能:组织:能对资料进行排序和联系,以显示事先没有看出来的资料之间的相似性和关系;启发:模式可以成为引出新的未知事实和方法的手段;预测:如果一个新模式解释了人们尚未了解的事物,那便几乎可以表示,它可以做出预测;测量:一个模式在一定精确度上容许我们对有关“何时或多少”的问题作完全量化的预测。

2、评估:模式的普遍性如何?——>它组织的材料有多少,有效性有多大?;模式的启发性如何?——>它对发现新了联系、新的事实或新的方法有多大的帮助;由它得出的预测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如何?由模式发展出来的测量的准确性如何?

二、传播模式(注:模式虽然概念不多,但要掌握每个模式的图及阐释)

1、拉斯韦尔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注意此模式的图)

渠道:将信号从发射器传送到接收器的传送中介。

发射器:将信息转变为信号以适合传播渠道使用。

信宿:消息想要传达到的人和或物,即接收者。

渠道容量(05年简答题10分请举例说明渠道容量的含义):不是指一个渠道能传送的符号的数量,而是指渠道所能传达的信息的能力,或者说,渠道传送信源产生的信息数量。例如在一定时间内人类眼睛所能分辩并传送的信息大大多于大脑能处理及储存的信息。

熵:指一种情境的不确定性或无组织性。在信息理论中,它与一个人在组成信息时选择自由度的大小有关。

冗余:不是熵或不成为信息的那部分消息我们就叫它冗余。冗余的定义是由使用权用符号的控制规则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发送者自由选择的那部分消息。关键或重要的消息在传播过程中的重复也是冗余的一种形式。

噪音:不是信源有意传送而附加在信号上的任何东西。噪音增加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

3、奥斯古德模式

4、施拉姆三模式:

5、纽科姆的对称模式:

6、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05年论述请画出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并阐释其含义):

7、格伯纳的口语模式:

8、信息处理的概略理论:

第四章传播中理解的作用

一、对理解的影响

理解受到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假定、文化期待、动机、情绪及态度。

二、选择过程

1、选择性接触:个人倾向于使自己接触那些与原有态度一致的大众传播,避免与己意不合的传播现象。

2、选择性注意:个人倾向于注意消息中那些与其现在态度、信仰或行为非常一致的部分,而避免消息中那些违背现有态度、信仰或行为的问题。

3、选择性理解:人们的理解容易受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4、选择性记忆:受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回忆信息的倾向。

三、信息处理模式

1、概略理论:概略是一种认知的结构,它由组织好的从以往经验中抽象出的对情境

及个人的知识所组成。通过很多不匹配策略企图将一则新闻中的信息纳入某种现有的概略中。

第五章编码问题

一、语言的特性:

1、语言是静态的,而真实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而真实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抽象:选择某些细节和舍弃其他细节的过程)

4、语言中的假定。(任何一种语言的结构和词汇都含有很多对真实现象的假

定,比如性别歧视)

二、语言的误用:

1、固定层次抽象法:把语言的抽象固定在一个抽象阶梯上。

2、指认不当:无法分清同一范畴或类型中事物之间的区别。

类别思维:把同一类型中的不同成员视为完全相同的个体

刻板偏见:由于语言的分类特征,加上人们又分不清个体间的差异,开成了

这种刻板偏见,一些次级群体被插上了懒惰等标签

3、二元价值观判断: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排斥了中间层次的极端想法。

三、三种陈述方式

1、报道:是一种可以证实的说法,排除推论和判断。

2、推论:是在已知的基础上陈述未知情况的说法。

3、判断:是对一次事件、一个人或一件物或赞同或不赞同的表达。

4、偏向:是选择对所描绘的事物有利或不利细节的方法。

第六章宣传分析

一、七种宣传策略:(注意:将宣传策略像研究方法一样考两者的异同。)

1、辱骂法:给某思想赋予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检查证据就拒绝和谴责这种思想。

2光辉泛化法:(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将某事物与好字眼联系在一起,借好事物的光,使我们不经证实就接受或赞同另一个事物。

3、转移法:将某种权威、约束力,某一令人尊敬和崇拜的事物的威信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使后者受益。

4、证词法:要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说出特定的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人的好话或坏话。

5、平民百姓法:某讲话者企图让受众想念他或她的想法是好的,因为这些想法是“人民的”想法。是“普通老百姓”的想法。

6、洗牌作弊法:(04年名解8分)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通过事实或诺言,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产品做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的说明。

7、乐队花车法:企图说服属于团体中的我们所有成员接受他的计划,因此我们必须跟随大家“跳上乐队花车”。

第八章认知一致与大众传播

(同第三章,要明白几个理论的内容)

一、个人是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信息的,态度改变是能使我们减轻或消灭不一致所带来的不舒服感或心理压力的诸多方式之一。

二、海德的平衡理论

三、纽科姆的对称理论

四、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

主导参考结构:

五、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单独考虑知识的两个要素,如果一个要素的对应部分总是追随另一个部分出现的话,这两个要素便处于不和谐中。不和谐“由于产生心理上的不舒服,会促使人试图减轻这种不和谐感,以达到和谐。

不和谐理论产生的后果:

做决定:越难做出的决定,越可能在决定后产生不和谐

被迫地顺从:当人被置于一种情境,在其中他必须采取公开的方式反对自己私下所持有的信仰或态度时,便会产生不和谐。解决这种不和谐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私下的信仰与公开的行为一致。

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记忆

第九章说服理论

一、说服和态度的概念

(附:第6章中说服与宣传的区别:宣与说所使用的技巧同出一辙,但当行为对信源而不是接受者有利时的行为或消息被称为宣传。)

说服:通过接受他人的信息产生的态度的改变。

态度:(暂略)

二、学习理论(强化理论)的态度研究(霍夫兰)

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以霍夫兰为代表的,对态度改变研究的取向。认为态度是由学习得来的,并且态度改变是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进行的过程。

二战期间,霍夫兰的陆军研究的基本形式:一是对现有电影的评估;二是实验研究,即采用不同方法拍摄或制作的两个版本的同一部影片或消息进行比较。

1、单方面消息(洗牌作弊法)和正反两面消息

(1)接收两种表达方式的人的意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没有显示哪一种更有效(2)单方面:对最初赞同者更有效;对教育程度低者更有效。双方面:对对最初反对者更有效;对教育程度高者更有效。所以最有效的消息方式视受众的特点而定。

(3)反宣传:(拉姆斯丹&贾尼)两方面消息较之单方面消息的优点是:它对后来的说服工作可以建立起更有效的抵抗力。

(4)预防接种理论

滋养:原指医学上通过良好的饮食、运动锻炼、休息等等获得抵抗力。用在传理中,事前滋养指事先对一个人基本信念给予支持的观点。

预防接种:即有计划地接触处于微弱状态下的细菌环境,从而刺激个体抵抗力的发展。事前接种指事先将人暴露于微弱的、能刺激抵抗力形成的攻击其基本信念的反面环境中。

在接受免疫信息期间主动参与不如被动参与对后来的说服产生的效果明显。

2、信息来源可信度(04年简答15分:“消息来源可信度”与“人们对该消息的相关意见的同意程度”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05年简答10分:你如何理解“信息来源可信度”与态度改变之间的关系?)

(1)高/低可信度来源:霍夫兰的试验证明:高可信度来源的确导致意见的更多变化。

(2)睡眠者效果:在霍夫兰等人的实验中,受试者在4周之后重新测验时,从高可信

度来源与低可信度来源得到的消息对意见的改变程度几乎相等。低可信度来源消息导致的意

见改变较4周前更加显著。这是由于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消息来源与观点具有分离倾向导

致的,被称为睡眠者效果。

怀特海德认为除值得信赖之外,专业性或能力、活力和客观性也是来源可信度的重要组

成因素。

(3)高可信度来源与其它一些消息相结合会影响其有效性,例如:支持过多的东西会

降低高可信度来源的有效性。

(4)对睡眠者效果的进一步研究

(5)同一信源对不同的受众成员是具有不同效果的。

3、诉诸恐惧(贾斯尼&费什巴赫)

(1)倒U形状的曲线:这一模式详细表明,一则消息中或高或低程度的恐惧都将导致

少量的态度改变;而中等恐惧的消息将导致最大量的态度改变。这是诉诸恐惧与态度改变之

间关系的主导观点。

(2)保护动机理论(罗杰斯)(注意考点):罗建立一个模式,总结了在诉诸恐惧活动

中3个关键的因素:一是对所描绘事件的有害性加以夸大;二是那种事件可能发生;三是所

建议对策的有效性。(如果受众接受到一则诉诸恐惧的消息,通过认知判断,是否相信所描

述的危害性?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建议的措施对付威胁是否有效?将决定受众态度改

变的多寡。)

4、态度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的条件作用: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经历中,某些字总是同时配以某些情感经验。

例如:愉悦、快乐等字词不达意通常配以正面的情感,而像愤怒、受伤等则配以反面的情感。

根据经典的条件作用,情感的刺激可以被视为无条件的刺激,诱导出情绪的反应。而当一个

字产生的刺激有计划地伴随着此种无条件的刺激时,这个字便会成会一种有条件的刺激,并

且也会引出情绪的反应。

所以,斯塔茨和斯塔茨认为,态度不过是这种建立在经典的条件作用上的对一个字的情

感意义。

三、卡茨的功能取向

研究态度改变的主要理论取向有:一是学习理论取向,主要与霍夫兰的理论相联系;二

是一致理论取向,主要与费斯廷格(认知不和谐理论)、纽科姆(对称理论)、海德(平衡理

论)和奥斯古德(调和理论)及坦嫩鲍姆的理论相联系。三是卡茨从以上两种研究取向中发

(03年简答15分,什么是说服效果研究?其代表学者和主要观点有哪些?)展出的功能取向。

1、理性的模式和非理性的模式。功能取向研究试图把这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模

式结合在一起。

非理性模式认为,人类是不爱思考的生物,其信念很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并且人类对

现实的理解受到他们欲望的摆布。

理性模式认为人类是聪明的、具有批判力的思考者,只要给予充足的信息,便可对之作

出明智的决定。

卡茨及其同事认为,要回答人类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这一矛盾问题,要以环境和当

时行为的动机等因素来说明。

功能取向:卡茨主张,对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都必须以态度服务于人格需要的功能来理

解。其关键论点是同样的态度可能基于不同人心中不同的动机。

2、卡茨提出的态度服务于人格的4种功能

(1)工具性的、调适用的、功利主义(调节)的功能。人们之所以会持某种态度,是因

为人们极力争取从外部环境中得到最高的奖赏,并将对己不利的惩罚降到最低。例如:认为赋税太高的选举人可能拥护承诺减税的候选人。

(2)自我防卫的心理功能。人们之所以会持某种态度,是因为人们要保护自我免受伤害。某些人对少数群体投注蔑视感情,以此作为支撑自我的方式。

(3)表达价值观的功能。人们之所以会持某种态度,是因为这些态度能使一个人向中心价值观和该人认为同属一类人的正面表达。一位喜爱摇滚乐团的青少年会通过这种态度来表现他的个性。

(4)知识的功能。人们之所以会持某种态度,是因为其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欲望。很多宗教信仰具有这种功能。

卡茨认为,如果不了解态度所服务的功能,而试图改变态度,便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3、态度和行为

态度改变可能并不能自动带来行为改变。

四、说服的技巧(05年简答10分:举例说明说服有哪些技巧)

1、采用图像:在传播中,特别是在广告中,最常见的技巧的采用图像伴随文本消息的声音。

图像与说服消息的相关性和个人在消息处理过程中的投入水平相互作用,当接受者投入的注意力较低时,不相关的图像会对态度改变产生最大的冲击力;而当接受者投入注意力较高时,相关的图像会对态度改变产生最大的冲击力。

2诉诸幽默: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技巧。

但是,大部分研究表明,幽默对吸引注意力、产生对传播者的喜爱心情等方面比造成态度改变或行为改变更为有效。

(了解)学习理论:由马基沃兹提出,幽默可能提供了强化作用,因而导向更大的态度改变。

(了解)分心理论:由马基沃兹提出,幽默具有一种能使人分心的作用。所以,通过阻止相反观点的说服作用,分心可能导致较大的态度改变。或者,通过干扰对消息的注意,分心可能导致较少的态度改变。

3诉诸性感:是广告中常见的技巧。

性感是一种迷惑人的诉求方法,应该谨慎采用。

4、重复:很多大众传播的消息,特别是广告都重复得相当厉害。

一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受众都在同一个时间看广告;二是它可能提醒受众记住获取消息的某种高可信度来源,防止睡眠者效应。三重复也有利于受众记得消息本身重复太多,也会产生不希望出现的效果,即在重复与传播效果之间的“曲线关系”。

五、说服理论的新模式

1、特点:(1)将态度的改变表现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并且说服作用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

(2)调认知的作用,或者说信息处理的作用。

(3)它们赋予接收者更为积极的角色。

2、麦圭尔的信息处理理论

(1)信息处理理论:认为态度改变包含6个阶段或步骤,每一个阶段都成为下一阶段的必要前提。

说服性的消息必须得到传播

→接收者将注意这个消息

→接收者理解这一消息

→接收者接受和服膺所陈述的观点

→新接受的立场得到维持

→期望的行为得到发生

麦倾向于处理的几乎全部是自变量,并将它们分得越来越多,一直到12个阶段。

(2)作用:一是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认识态度改变过程的全貌,麦指出,在态度改变研究的大量文献中,多数可能仅仅针对接受和赞同阶段;二是提醒我们态度改变的困难,许多自变量倾向在总的效果中相互抵消自己的作用。三是为要达到态度改变的成功,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取得规定的满意效果。

3、安德森的信息整合理论

信息整合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如何将不同的信息整合成为一体。信息整合理论认为将态度改变描述为:由说服性消息组成的新信息与由当前的态度组成的旧信息结合的过程。每一则消息都有两个特征:一个是等级值:指接收者对那则信息的喜好程度;一个是重量值:指那则信息对接受者的重要性或相关性。

4、精心的可能性模式(佩蒂&卡西皮)

(1)对待态度改变的两种途径:一是抓住主要问题的路线:即接收者积极地处理信息,被观点的理性所折服;二是考虑枝节问题的路线:即接收者不运用他们的智力处理消息中的信息,而更多地是为枝节线索所左右。

(2)说服发生在不同程度精心的情况

说服发生于抓住主要问题的路线时,高质量的观点通常是是以一种有力的方式提出的。

说服发生于考虑枝节问题的路线时,说服依赖于接收者使用的简单决定规则或提示:可信性提示:人们倾向于相信具有高可信度的信源、喜爱提示:人们倾向于同意他们喜爱的人的意见、共识提示:人们倾向于同意很多人支持的立场。

(3)作用:一是有助于我们去调和说服理论中同一因素相互冲突的研究结果。二是给予态度改变研究中接收者更主动的角色作用。

第十章群体与传播

一、三种重要的群体形式(04年名解8分,“基本群体”和“参考群体”)

基本群体: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长期、亲密、面对面联系的一种群体,如家庭、工作群体、竞赛队伍、兄弟会和军队的单位。

参考群体:指的是提供了参考标准的群体,该群体是用作参考的,无需归属。例如某学生想加入某兄弟会,可能开始穿得像他们并采取他们的态度。即使他并非兄弟会成员。

偶然群体:是人们临时组成的群体,在被聚到一起之前,人们彼此互不认识。例如人们共搭一架电梯,共乘一辆汽车。

二、谢里夫的群体规范研究

规范:群体通常拥有某些规则或标准,而这些规则和标准即规范。

结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依靠别人的指导。同时,群体的影响一旦形成便能够超越群体而存在。

三、奥许对群体压力的研究(05年简答10分,什么是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注此题为郭书有明确解释)

结论:有人情愿追随群体的意见,即使这种意见与自身信息相抵触。

四、社会认同模式(03年简答15分,何谓社会认同模式?如何用该模式来理解大众传播媒介在舆论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社会认同模式:指出社会群体的定义应该是拥有共同的社会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人,或认为他们自己是同属于一个社会类型的成员。按照这种概念,群体的成员彼此之间不需要有直接的关系,这个群体也不必有一个结构。对群体成员身份的认同主要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人们在回答“我是谁这样一个问题时产生的。”一个人从其赞赏和确认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

大众传媒在带来社会认同以支持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第一,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描述哪些群体对哪一特定议题存在争议,从而显示出哪些群体与议题有关;第二,媒介通过描述各种群体是如何对该议题作出反应的,可能指出每一个群体所持的意见,并且告诉认同该群体的人们什么是应该遵守的规范。第三,群体的意见规范在受众心目中的感觉很可能被传播夸大。第四,人们自己承担起维护这种被认为是群体规范意见的责任,且更可能去表达这种夸大的规范。正是在这个时候,对不同议题的舆论可能表现得更坚定更具体了。

五、群体与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群体影响→效果更大

大众传播+群体讨论→效果更大

六、受众分割

积极反对者/积极支持者/不感兴趣的反对者/不感兴趣的支持者/潜在的意见转向者/未被卷入者

只有积极支持者和潜在的转向者是消息的好顾客。

第十一章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

二、意见领袖及两级流动传播

1、两级流动传播:来自媒介的消息首先抵达意见领袖,接着,意见领袖将其所见所闻传递给同事或接受其影响的追随者。

新观念经过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群体的社会结构内部得到广泛的传播。

2、关于意见领袖的研究成果:

(1)人际影响比任何一种媒介都更为经常、有效;

(2)在基本群体中,人际影响对保持群体内部意见和行动高度一致非常有效

(3)在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媒介扮演不同的角色。

3、人际环境

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人际交流的网络,它还是社会压力的源泉,促使人们遵循群体的规范;也是社会支持的源,促使个人保持这些价值观和意见。

三、对两级流动传播的批评

四、创新的散布

1、散布研究:就是对社会进程中创新(新的观念、实践、事物等)成果是怎样为人

知晓并在社会系统中得到推广的研究。

创新: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

2、创新的决定过程(03年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把个体采纳创新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他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哪几类?)

这个过程包括下面5个阶段:

(1)获知:接触创新并略知其如何动作

(2)说服:有关创新的态度形成

(3)决定:确定采用或拒绝一项创新活动

(4)实施:投入创新运用

(5)确认:强化哐撤回关于创新的决定

罗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5类:

(1)创新者:大胆热衷于尝试新观念,更见多识广的社会关系;

(2)早期采用者:地位受人尊敬,通常是社会系统内部最高层次的意见领袖;

(3)早期众多跟进者:深思熟虑,经常与同事沟通,但很少居于意见领袖的地位;

(4)后期众多跟进者:疑虑较多,通常是出于经济必要或社会关系压力;

(5)滞后者:因循守旧,局限于地方观念,比较闭塞,参考资料是以往经验;

3、后果:采用或拒绝一项创新后,给个人或社会系统带来的变化。

(1)满意和不满意的后果:取决于创新效果在社会系统内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2)直接的和间接的后果:取决于个人或社会系统的变迁是对创新的一种直接回应还是创新直接后果产生的二级效果;

(3)预料之中后预料之外的后果:取决于变迁能否得到社会系统成员的公认以及是否符合众人的期望;

大众媒介渠道和处地渠道在获知阶段相对来说更为重要,而人际渠道和本地渠道在说服阶段更为得力。

四、变革代表

变革代表:是一种职业人士,在创新散布中,他们试图朝他们认为有得的方向影响人们采用决定。

媒介论坛:是一种有组织的小群体,经常在一起接收大众媒介节目、广播或出版物,然后讨论其内容。

五、新闻的散布(05年简答10分,新闻的散布与创新散布有何异同,此题较难,书上无答案。)

新闻的散布:是散布领域的分支之一。

第十二章议程设置

1、议题的强制性接触和非强制性接触

强制性接触:有些议题,公众能够直接亲身体验的,如失业。对强制性接触议题的报道,可能不会产生议程设置效果。

非强制性接触:有些议题,公众不能够直接亲身体验的,如污染,所以在这方面的信息被迫依赖于新闻媒介。对非强制性接触议题的报道,可能会产生议程设置效果。

2、议程偏颇:即媒介对议题进行的突出报道反映了它对一个特定思想喜爱与否的程度。

3、时滞问题:(03年名解):媒介对公众的影响从发生到产生效果需要多长时间。即一则新闻从媒介议程到转向公共议程所要的时间差。

4、议程建构:从议程设置出发,比议程设置复杂。认为一个问题从新闻报道到成为公众议程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并要经历数个步骤,并提出了一个媒介构造议程的方式。其中,媒介使用的语言对人们对议程的重要程度感受有重要作用,名人对议题的评论尤其有重要作用。

5、导向需求:影响议程设置效果产生与否的决定因素。导向需求基于两个因素:信息对个人的相关性和有关对象的消息的不确程度。信息的相关性越大,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那么,人们对导向的需求就越大。人们对导向的需求越高,则受媒介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越大。

6、媒介间议程设置(04年名解):媒介议程设置公众议程,那谁来设置媒介议程。影响媒介议程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来自其他媒介的内容,特别是精英媒介,它常常能为其他媒介设置议程。

7、5种影响媒介内容的因素:

(1)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

(2)来自媒介日常工作惯例的影响

(3)媒介组织方式对内容的影响。媒介机构有许多目标,其中谋利就是多数媒介共有的目标之一,媒介组织的这种目标以各种方式影响媒介的内容。

(4)来自媒介机构之外的组织对媒介内容的影响。比如:利益集团、政府的法规等。

(5)意识形态的影响。这是一种宏观层次的社会影响,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影响媒介内容。

8、公众新闻和市民新闻:这些新闻借助确认重要的问题和议题,并关注它们,强调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社群。

先占权策略:记者应该挑战候选人及其顾问现有的假定,认为设置议程是他们的职责。竞选的议程就由选民来决定。通过记者的第一手采访来收集民意。

十三章知识沟假说

一、知识沟假说:大众传播实际上可能会扩大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知识差距,也称为知识沟。

第十四章大众传播的效果

一、理论:

1、子弹理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又称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等。主为,人们极易受大众传播消息攻击,如果消息“射中靶子”就会得到希望的效果。它的出现源于一战后宣传的明显效果。但过于简单化了。

2、有限效果模式(04名解):从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一开始,就没有给子弹理论太多的实证支持。相反,许多证据却支持了大众传播只有少量效果这一观点。其中霍夫兰的陆军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大选研究都是这一观点中关键性的研究。克拉珀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说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产生受众效果的必要和充足的原因,而是处于各种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共同起作用。有限效果传播的观点有时也被称后最小后果定律。教养理论:

3、教养理论(03年名解郭书):电视机成为家庭的中心成员,对于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了其他信息量、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同消息所产生的效果就是教养作用。

教养作用:即教导了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角色观和共同的价值观的作用。

主流化:在改进教养理论时所增加的概念:发生于不同社会团体的大量看电视者,他们的意见趋同。

共鸣:发生于人口中的特定族群,教养效果在那里非常突出。

第一级信念:指对外在世界事实的信念。

第二级信念:从以上事实推论得出的关于期望与倾向的信念。

四重的教养可能效果模型:观看电视影响到第一级信念,但第二级信念则受电视观看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第一级信念和第二级信念都可能在个人和社会层次产生,从而创造出一种四重的教养可能效果模型。

扩展的教养假说:教养理论可能不支持总体上的电视内容,但可能适用于特定种类的电视节目。

新闻折射假说:接触地方新闻内容可能强烈影响对罪行等问题的理解,因为这种消息具有高度可感觉的现实性,其内容又“接近家园”。

文化制度模式:电视节目是高度一致的,电视内容的一致性来自电视节目制作的集中化和追求大量观众的经济动机。

4、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

媒介即消息: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感观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效果在于,它影响了我们理解与思考的习惯。

感官比例:指我们各种感觉器官的平衡作用。

5、沉默的螺旋(05年简答10分,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网络论坛中的舆论现象,为什么?)

沉默的螺旋:诺利—纽曼认为,在具争议性的议题上,人们对民意的散布形成印象。他们试图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边,然后他们判断民意是否会朝赞同他们意见的方向改变。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是站在少数人的意见这边,他们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他们越是保持沉默,则其他人便越是觉得某种特定的看法不具代表性,而他们便越是继续保持沉默。

大众传媒所表达的优势意见和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逐渐减少,合并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其中表达优势意见或不表达异常意见的人数日益增加。

沉默的螺旋在舆论的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第三者效果(03年简答15分何谓“第三者”效果?试举一个应用第三人效果概念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第三者效果:假设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

人们其实比自己认为的更易接受大众媒介的影响。

7、媒介霸权: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大众媒介被视为受社会统治阶级控制、帮助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其他人的工具。

8、电视暴力的效果

净化作用假说:戏剧主人公的侵犯行为替代性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暴力倾向,因而通过观看电视暴力,可以降低采取实际侵犯行为的冲动。

模仿假说:认为人们从电视上觉得了侵犯行为,然后再到处面去照样模仿。

免除抑制假说:认为电视降低了人们对侵犯他人行为的抑制。

9、社会学习理论

强化理论:是学习理论早期形成的理论,当某种行为得到奖励而被强化时,学习的过程就发生了。

社会学习理论:强化理论只是一种学习方法,效率较低,人们也可以靠观察和储存观察所得的印象获得一些行为方法,并以此作为进一步行为的指南。这种学习也可以通过大众媒介发生,一些人可以观看电视上的某些人在特定场合的行为,然后在实际生活中练习这些行为。

大众传播的许多效果可以通过社会学习的过程产生。

10、强大效果模式:强大效果模式与子弹理论有些相似,但是比子弹理论更斟酌更谨慎。强大的效果并不是那么普遍或容易地产生的,只有在正确的环境中使用正确的传播技巧,它才可能产生。

二、效果研究的新方向

1、对真实的社会建构

对真实的社会建构:即一个人逐渐形成自己世界观的过程,包括三部分:客观真实(由事实组成,存在于个人之外并被体验为客观世界的真实)、符号真实(对客观外界的任何形式的符号表达,包括艺术、文学及媒介内容)、主观真实(由个人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真实的基础上建构的真实。)

2媒介的构造

构造:采取一种集中的思路,通过选择、强调、排除和精心处理等方式对新闻内容提供背景,并提出中心议题。

(03年论述,传播效果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为什么过去效果研究一直占据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位置)

第十五章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

一、个人需求和媒介使用的分类

二、使用与依赖模式:对使用与满足的一个批评是它过于狭隘地集中于对个人的研究。它依赖心理学概念,如需求,而忽视社会结构和在该结构下媒介所处的环境。对于这种批评,提出了一种使用与满足研究和依赖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即将个人置于社会系统之内,这些系统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需求。

三、新科技与主动的受众

频道保留目录:在线电视为受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频道增至100多个,为了应付选择数目增加的情况,可以缩小定期收视的频道,从可收看频道中挑选与自己兴趣相符的子目录,这部分自己感兴趣的频道被称为个人的频道保留目录。

第十六章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媒介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四种理论

规范理论:即来源于观察、而非来源于利用社会科学方法对假说进行反复检验的理论。

威权主义理论:认为报业应支持和促进政府的权力,并听命于国家的管理。承印商应获得许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出版,必须得到君主或政府的出版特许证。避免了个人对所在政府的批评。

自由至上主义理论:报纸的功能在于帮助人们了解真相、监督政府、同时报纸还具有告知、娱乐和销售的功能。报纸主要是私有的,任何可以负担这项事业的人均可自由出版。媒介通过两种方式受到控制。一种是通过多数人的声音,另一种是通过法律体系,法律对于诽谤、亵渎、无礼和战时煽动叛乱的行为进行规范。

社会责任理论:只有媒介是权利法案惟一保证了自由要的产业,因而媒介必须负起社会的责任。媒介具有告知、娱乐和售销的功能,但是除此之外,它还必须承担讨论冲突的功能。

苏维埃——全权主义理论:媒介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制度。媒介受政府经济、政治行为以及监督部门的控制,只有忠诚和正统的党员才可以有规律地使用媒介。政党的策略允许批评,但党的宗旨和目标是不允许批评的。

(主要目的、使用者、媒介控制、媒介禁忌、与其他理论的区别)

二、奥斯楚尔的三分法(信仰条款、新闻目的、新闻自由的观点)

市场模式

共产主义模式

进展模式

三、媒介的功能(05年考题论述15分,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媒介属性与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监视:向受众提供并告知新闻。通常表现为向人们发出危险警报,还包括媒介提供那些与经济、公众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新闻。

反面功能:1)过度强调危险和威胁,可能导致社会的恐慌

2)麻醉的负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即如果接受过多信息,便可能陷入一种对信息漠不关心的状态。

3)过多地接受那些不寻常、不正常的新闻,会导致受众毫不了解社会上平常、正常、普通的状况。

联系:它是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发挥联系功能就是媒介中那些社论和宣传性的内容。媒介通过对偏差行为的暴光来强化社会规范,帮助全社会达成共识,通过突出选择的个人授予其社会地位,并作为对政府行为的检查。

反面功能:1)坚持灌输成见或培养众口一词,会阻碍社会变革和创新。

2)假事件:即制造“形象”或塑造“人格”——多出现在公共关系行业中。公司和产品被赋予某种“形象”,个人通过设计在媒介制造的“事件”中露面表演,以塑造自己的公开“人格”。

传承社会文化:将信息、价值观和远东一代一代地在社会成员中传递下去。传承文化的功能使社会在扩展共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凝聚起来。

反面功能:1)造成社会中人的个性丧失,阻碍了传播中人际交往的机会。

2)减少了社会中亚文化群的多样化,使社会文化过分趋同,阻碍文化的生长。

4、娱乐(赖特补充):媒介中的大部分内容旨在娱乐。旨在给人们每天的难题提供喘息的机会和轻松的时间。

(二)拉扎斯菲尔德&默顿的功能说

1、赋予社会地位:一个人重要得足以突出于大众之外,这个人的言行重要得足以引起媒介的重视。媒介使这样的个人和群体的地们合法化,赋予他们相应的社会地们和声望。

2、强化社会规范:大众媒介通过“暴露”那些偏离社会公认道德的情况重新确认并强化了社会规范,公布的行为迫使社会的成员认识,到发生了的这些违反公德的行为,并要求每个人对此采取立场。

3、麻醉性的功能障碍:传播泛滥的结果可能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关心,这种表面化的关心可能掩盖了大众的冷漠。被告知并对其产生举的人们可能了解一些社会问题,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未能对此做出决定,也未能采取行动。

四、媒介的其他相关因素及其受制条件。

1、拟态环境:真实环境太大、太复杂、太短暂,难以直接体验。为了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映,我们首先必须再造一个简化了的这个环境的模式,然后才能对之进行处理。这个简化的环境模式就是拟态环境。

2、社会顺从理论:媒介由公司企业来支持。反过来媒介也支持这种体制。这种支持不仅表现在广告上,也表现在媒介的节目内容上,这些节目通常都是肯定和赞同现存的社会结构的。经济的压力迫使媒介遗漏那些敏感的争议性问题,顺从商界。

3、使媒介有效的条件:垄断、引导而非改变基本的价值观、面对面接触

4、新闻中的持久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很少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必须经过揄才能使人明白,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新闻记者是不会将价值判断插入新闻报道的。持久价值观要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在各种不同的新闻报道中找到。

5、对真实的社会建构:制造新闻的行为,就是建构事实本身的行为。新闻是法定机构的同盟者,同样使现状合法化。

6、新闻和编辑政策:指体现在社论、新闻专栏、新闻标题中的取向。倾斜几乎从不意味着推托搪塞,而通常是“省略、有差别的选择、带有偏向的安排”。

7、偏离政策的可能性:由于政策是隐蔽的,因此它的规范通常是不完全清楚的,所以通常记者在一个未明确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有一定自由度。

8、布里德的两篇文章:1)新闻和编缉政策;2)媒介发挥维持现状功能的方式:在价

值观发生冲突的病况下,媒介有时为了表现尊敬传统、公共礼节和秩序的美德,而牺牲对重大事件的准确报道。

第十七章媒介连锁企业和媒介集团

1、市民新闻学:新闻记者应该改变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的中立态度,以使关于大众生活的报道起作用。

2、市场驱动新闻学: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多售出一些广告版面和时间,向受众提供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内容,以此保持和获得受众。

3、媒介交叉所有制(联合所有制):一家报纸和一家电视台同时属于一个社区的一个所有者

第十八章把理论整合起来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分数线、难度、参考书目、院校排名等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分数线、难度、参考书目、院校排名等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海底捞大学”和“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学校致力于网络、广播、电信、电视、电影、出版、广告、新媒体等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工、文、艺、管、经、法、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近年,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字媒体、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一级学科稳居全国第一,中国传媒大学正迈向“双一流”建设新的历史征程。 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由电视系、新闻系、传播系组成。电视系前身是电视新闻摄影专业,1980年独立成为电视系,1997年成立为电视学院,2005年

考情分析 一、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试科目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055200) 招生人数:95人,其中推免29人 学制:2年 研究方向: 01新闻实务 0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 03国际新闻与传播 04电视新闻采编 05新媒体采编实务 06体育新闻与传播 07口语传播实务 08品牌营销传播 09融媒体传播 10国际广播电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2018年 2017年

2016年 政治/英语:53 专业课:80 总分:350 三、中国传媒大学初试参考书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段鹏、张磊清华大学出版社 《媒介管理学概论》邵培仁、陈兵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传媒法规与伦理》王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专业考研共有哪些考试科目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专业考研共有哪些考试科目 动画艺术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如下:动画理论与实践方向; 动画产业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 ③722动画学基础 ④817综合考试[艺术学]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主要分为两个培养方向,动画理论与实践方向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动画艺术理论修养,兼具学术研究和实际创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动画人才;动画产业方向对动画产业政策、组织形态、资本运营、传播发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高级动画产业管理、策划、制片和运营人才。可以说,这两个方向的就业率没有任何问题。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难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就业,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机构! 一、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15年的招生人数为14人,其中包含保送生4人。考试专业课内容简单,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有二本三本的学生考取。 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专业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动画艺术学考研考试科目里,动画学基础和艺术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动画艺术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介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介 绍 1.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方向 本研究方向从属于艺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专业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路径。其中创作部分主要针对数字影视媒体艺术创作实践规律探索。在培养过程中,本方向以理论教学为核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论文、专著、译著、政策建议、规划方案、数字影视艺术作品等。 本方向要求学生以美学、艺术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兴学科理论架构尚待完善、充实的现状,关注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生产及消费的影响,密切跟踪本领域相关理论的最新动向,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及其对民族遗产传承、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保护的影响,在较高的层次上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制作实践经验,以国际化的视野、全局性的高度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本方向的师资既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也有来自传媒业界的资深专家。本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美学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方法、数字媒体内容产业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数字化与现代艺术、音乐视觉化研究等。 2.交互媒体设计方向 本研究方向从属于艺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专业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为交互媒体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相关的技术与艺术理论、设计方法与创作实践规律。培养过程强调实践、理论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本方向主要针对交互媒体技术研发与艺术创作,科研成果主要体现为交互媒体新技术、交互媒体设计作品、论文、专著、译著等。 本方向要求学生重视传播学理论与技术研发、艺术创作实践的紧密关系,针对新媒体艺术的学科理论架构尚待完善、充实的现状,关注交互媒体及其相关的理论、实践和对社会文化、技术与艺术领域的影响,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深入研究交互媒体技术及其艺术创作手段、思路和理念。实现从特定知识、技术到一般理论的提升。力求充分开拓交互媒体设计这一新媒体学科领域。 本方向的师资既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也有来自交互媒体业界的资深专家。本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美学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方法、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研究、移动多媒体研究、网络多媒体项目实践与研究、互动网站设计、设计与新媒体研究等。 第1页共1页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_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她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她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就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她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就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就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就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就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思考与练习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她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与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与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就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与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与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就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与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与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就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与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第二章正始文学 一、基本知识 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就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就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二、思考与练习 1、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就是什么? 其内容一就是抒写孤苦寂寞与忧生惧祸之情;二就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就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就是长于抒情,二就是工于比兴;三就是精于用典;四就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就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就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第三章两晋文学 一、基本知识 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2019中传MJC考研专业方向的详细划分

2019中传MJC考研专业方向的详细划分 2018年中传新闻传播硕士MJC考研的同学们估计要开始备考了,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新闻传播硕士难度,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就业,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辅导,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参考书,中传新闻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中传新闻传播硕士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中传新闻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2015年中传考研中,凯程保录班学员郑家威勇夺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状元,保录班学员王园璐勇夺中传全日制艺术硕士状元,经验谈视频在凯程官方网站有公布,如果你想成为下一个状元,请看一下他们的经验视频,对你绝对有很大帮助。 二、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中传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如下: 新闻实务方向; 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 国际新闻与传播方向; 电视新闻采编方向; 新媒体采编实务方向; 口语传播实务方向; 品牌营销传播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三选一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开设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开设专业介绍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专业 开设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剪辑艺术与技术方向),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电视剧、图片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音乐学,音乐学(声乐表演),录音艺术(音响工程、音响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特效),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多媒体),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艺术) 01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本专业除了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外,还开设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和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培养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社会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02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本专业方向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化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同时,为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专业著作选读、电视文化传播等。 03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四)强大效果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 最早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利—纽曼(Elsabeth Noelle-Neumann)在《重归大众传媒的强力观》一文中提出。 它不是枪弹论的恢复,而是在适度效果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受众角度出发探讨媒介间接的、潜在的、长期的影响,同时将传播过程置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多元化的宏观分析。 1.“沉默的螺旋”:最早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利—纽曼在《重归大众传媒的强力观》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的三个特质是它的累积性、普遍性和共鸣性。(共鸣指对一个事件或议题的一致反映,共鸣的作用是克服选择性接触,因为共鸣的存在使得人们不能选择其他的消息,并且共鸣会造成一种印象,即大多数人看待议题的方式与媒介表现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大众传媒利用这些因素,形成潜移默化的累积渗透,与受众的从众心理、适宜的传播环境等相配合,便可能让大多数人依照大众传媒所表现或指引的方向来认识事物、形成意见和采取行动。 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不同的态度和信念而陷入孤立,因而会对自己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自己是站在少数人意见的这一边,便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或者放弃原有的看法,转而与主导意见趋同;如果他们觉得舆论在远离他们的意见,他们也会倾向于保持沉默;相反,如果他们感觉自己属于主流意见群体,则会比较愿意表达。结果,被认为属于“主流”的意见就越来越强势,而被认为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越来越弱势,从而形成所谓的“螺旋”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介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是人们寻找、获得舆论信息的来源。大众媒介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到孤立形成印象。 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表达支配意见,在社会上占有优势,对受众造成压力;同时又日益缺乏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最终使他们放弃表达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态度,形成一个沉默的螺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意见。” 2.其他:门德尔松、麦戈比、法夸尔等人的研究;鲍尔—若洛奇等人进行的《伟大的美国价值观测验》研究。该实验室中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的,从而在现实社会中更具说服力。 【结合近几年大众媒介关于重大事件的传播情况(如伊拉克战争、非典、奥运会、美国大选等),选择你熟悉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谈谈认识。 例:1973年诺纽曼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大众传播所鼓吹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主流观点,于是持异见的人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人际支持也随之减弱,最终“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大众传播的三个特质是累积性、普遍性和共鸣性,三者综合,对民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非典”初期,人们对于这场疾病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染病人数远远大于政府公布数字;有的人认为会持续很长时间,是一场世界末日般的瘟疫,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于是开始闭门不出,抢购生活用品等等;也有的人认为这就是流行性感冒一样的小病,其死亡率比感冒还要低,根本无须恐慌;有的人认为我国经济会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有的人开始求神拜佛;对于防治的各种手段也流言纷起,仅仅口罩有没有用就有很多说法。各种流言通过网络、短信、口头等人际传播渠道,引起很多人的无所适从。

2021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19考研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我在被录取之后,还是很激动的,因为自己的复习较晚,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身边研友的陪伴。就从考研备考来说,我将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总结,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想跟大家说,一定要提前想好要不要考研。在暑假之前,我是没有打算复习考研的,内心想着文科生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并准备暑假去实习。实习了半个月,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就在想,大学毕业说不定也就是实习的样子,待遇也好不到哪去。经过自己内心的灵魂拷问,我决定:辞去工作,考研。那么问题来了,考哪呢?又是一番挣扎,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了,我还没有怎么关注过考研信息。我就找了我的室友,问了下考研的流程,最后选择了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原因是学校离家近,专业也在大学期间学过一些,也方便以后找工作。因为选择的晚,前期复习起来总是手忙脚乱的。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乱,选择了复习就是了,拼上一把。中国古代文学有三个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都是全日制,招收二十多个人。当然,很多文科专业都是类似的,甚至招的人更少。竞争还是有的,所以有意考研的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范围:政治、英语一、业务课一是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业务课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接下来我将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块来谈谈我的一些经历。 政治英语几乎是所有考研人都要考的,如果英语特别不好的话,可以选择别的语言。因为自己开始复习的晚,自己的英语水平又不高,但其他语言也没有基础,所以我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背了《一本单词》,辅导班虽然是大班授课,但是我仍然是学到了不少,尤其是用词根词缀记忆单词。此外,我在上课以外的时间也会和班上别的同学交流,加上老师的鼓励,使我对英语复习越来越有信心了。就这样一天天的跟着学习,我的英语词汇语法越来越好了。后来就是集中的练题,做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但是真题没有一套套做,是按照老师整理好的分类进行练习的。政治,暑假我是都没想复习,因为听说政治复习早晚最后的分数差别不大。所以,我就想晚点开始,先把别的复习复习。在国庆之后,我才开始复习政治。我是直接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做做看看答案,解析也是认真的看,因为没有时间看别的资料了。李凡配套题既是我的练习册又是我的参考

中传考研各个研究方向介绍

中传考研各个研究方向介绍本文系中传考研方向全面介绍,有请凯程教育老师提供。 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本方面培养的硕士生,能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以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势态下,成为高层次的电视艺术人才。导师有吴辉、徐舫州、张静滨、胡智锋、周文、王黑特、张国涛。复试要求理论性较强,同时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生。 2.电视策划方向[2006年首次招生]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策划理论的同时,参与一定的实践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本方向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艺术造诣、拥有节目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级电视策划人才。导师有关玲、苗棣、许行明、郑月。复试喜欢综合能力强,有电视策划思维的考生。 3.广播电视文艺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直系为本科的文艺编导。是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王牌方向。本方向以广播电视文艺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文艺节目、文艺栏目、文艺频道等节目形态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创作特征、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以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广播电视文艺理论体系。导师有蔡卫、何晓兵、陆健、游洁、张育华。复试喜欢具有文艺特长、有文艺节目从业经验的考生。 4.电视剧史论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电视剧理论素养与业界实践能力,能胜任电视剧领域的创作制作、调查研究、政策管理、宣传及教学等相关工作。导师有戴清、李胜利、刘婷、刘晔原、卢蓉、秦俊香、吴素玲、王利丽、彭文祥、吴秋雅。由于导师较多,报名和录取人数也较多。复试喜欢通晓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考生。 5.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本方向的学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理论研究、画面创作及美学鉴赏等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要不断的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毕业时能够在电视节目创作中或视频媒体节目创作或平面媒体创作中独立的完成摄影、照明、后期制作、以及设计、策划、编导、编辑、剪辑、电脑特技等工作。导师有李兴国、毕根辉、张歌东、赵永华、郭艳民、金贵荣。复试要求考生动手能力强,有影视技术功底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报考多为科班或者有技术积淀的考生。跨专业考生报考需要更多的学习。 6.录音艺术方向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原录音艺术学院。本专业方向以广播电影电视声音技术和声音艺术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广播电影电视声音技术和声音创作理论及制作技巧,重点培养以声音创作为主的专业方向。导师有李大康、李伟、王珏、伍建阳、胡泽。复试对录音技术以及录音艺术的要求很高,报考多为音乐科班出身或者有极强的积淀。跨专业考生报考需要更多的学习。 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属于艺术类,走艺术线。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传播主体的播音艺术、节目主持艺术,也包括受众的收听、收视心理和审美鉴赏。导师有卢静、李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方向介绍 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方向 广告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以对广告的起源与发展的探究与学习为重点,承担着为广告学其它专业方向夯实学科基础的任务,是广告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重要根基。本方向将广告的发展置于社会背景下,考察广告的历史演进所反映的动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状况的特点与要求,将广告置于社会文化的综合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审视。通过对广告的产生以及广告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整理和分析,恰当评价广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该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广告意识与市场消费形态的变迁研究,广告媒介、广告主营销、广告业经营、广告与大众文化、广告批判与伦理等条块史及系列史研究,广告传播理论发展研究,广告发展源流与考据研究、古代、近现代、现当代广告史料与文献挖掘、搜集与整理,中国近代与现当代广告历史抢救与口述史研究,消费者与广告及品牌的互动关联研究,以及其它广告学前沿理论的总结与更新等。 在研究方法上,本专业方向涵盖了从调查与统计的定量数据采集分析,走访与查证等为主的田野调查,定性的考据与文献归纳整理,到口述史、社会文化史等社会学、人类学的各种研究方法。 为适应广告业的发展,本专业方向以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为目标,既要培养学生坚实的广告学史论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其具备与文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初步能力以及较强的独创性研究能力,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通才,即成为基础厚实、知识面宽广的精英型广告人才,力争在学理和素质浸润这一层面,既打造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现代广告人的基本职业资质,同时锻造“文化知识底蕴”、“智能结构”乃至“品行道德”等现代广告人的差异资质,以胜任日后在广告业行业前沿的实务运营或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及继续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 2.广告实务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领域围绕广告运作诸实践环节展开,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包括传播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点落实于基础理论与广告实践相结合处。本研究方向立足于广告运作实践的先端,不断丰富完善广告学相关知识与理论,推进广告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为广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方向从多角度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广告运作的普遍规律与一般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广告运作的传播策略、方法及其效果,研究范围涉及到广告组织的三个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以及广告受众。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整合营销传播、企业广告战略研究、广告表现策略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广告心理研究等等。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本专业方向将帮助学生确立领先的广告知识体系,重点推动学生对广告运作之实践及理论发展重点问题的研究,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本方向的学习,将适合在广告业三大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的业务部门及研究部门就业并发挥所学;此外,还可以在相关科研单位或实际应用机构任职,继续研究有关理论。 本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消费者研究等。 3.广告媒介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新闻学(050301) 1.新闻史方向 作为新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新闻史、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之一,新闻史研究以人类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史为对象,以探索人类社会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与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为具体研究内容,通过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史纵向性的脉络梳理和横向性的对比研究,了解与把握人类社会系统中新闻传播事业体系的地位、功能与影响,奠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扎实基础。 新闻传播史研究方向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人类新闻传播思想史、新闻传播体制发展史、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新闻传播媒介演变史、各国新闻事业比较史等较为宏观性的领域,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业务史、新闻人物研究和媒介科技发展史予以充分的重视。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发展史观为主要指导方针,充分吸纳其他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体系,通过扎实的文献资料法、横向比较法、田野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其它有效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探讨与发掘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信息传播规律,为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成果与参考信息。 本专业方向的具体培养目标是:通过两年系统扎实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与掌握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路径,熟稔世界各国新

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情况,能够前瞻性地把握新闻传播事业未来趋势潮流,成为具备丰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很强的专业历史视野与创新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从事传播实务工作的技能,能够进入传媒机构、科研院所从事相关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科研实力雄厚。除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中国新闻史研究、外国新闻史研究、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等专业核心课程。 2.新闻理论方向 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其目的是认识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自觉运用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新闻本体研究、新闻事业研究、新闻工作政治规范和业务规范研究、新闻从业者及新闻教育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注重思辨性,并适当引入实证研究,主要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增强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研究重点和特色在于探索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 本方向强调密切结合理论学习、科研训练和媒体实践,引导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更好担负起信

2018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考研经验,参考书目,招生人数,专业指导

2018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考研经验,参考书目,招生人数,专业指导 大家好,我是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读中国传媒大学大学电视编导专业。参加过201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总分为401分,为本专业第1名。考研政治:69分;考研英语:78分;考研专业课一(科目为艺术基础):134分;考研专业课二(科目为艺术综合):120分。 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报考人数多,专业方向多,基本均为热门考研专业,也都是传媒行业、广播电视的热门前沿专业。 中传广播电视学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广播电视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1本专业考试科目为:艺术基础、艺术综合 2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报录比在1:20左右 3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本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特色专业硕士学位专业,下辖广播电视领域多个不同的方向,专业特色突出、教学资源丰富、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有大量全国范围内的考生报考。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需要对艺术学理论、美学理论、艺术学基础知识有熟练地掌握,善于记忆和总结,熟知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前沿理论。 复习阶段过程 第一阶段:提炼、浏览参考书目,熟悉课程纲要 第二阶段:串讲参考资料 第三阶段:巩固知识基础 参考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有英语笔译和日语口译两个专业,学制均为二年。 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初试考试科目如下: 1.英语笔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11翻译硕士英语 ③357英语翻译基础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2.日语口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13翻译硕士日语 ③359日语翻译基础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考研难度,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就业,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考研辅导,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机构! 一、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MTI翻译硕士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硕士报考人数在多年递增,总体来说,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招生量较大,考试难度不高,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的招生人数为20人,其中,包括英语笔译10人(含3个推免生)、日语口译10人(含3个推免生)。每年都有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根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内部的统计数据得知,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的考生中90%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翻译硕士考试科目里,百科,翻译及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翻译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就业怎么样?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氛围好,师资力量强大,人脉资源特别广,翻译硕士的校友分布在全国各地,社会认可度较高,因此,就业自然没有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翻译硕士就业前景非常不错,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新闻及新媒体)复试经验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新闻及新媒体)复试经验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本人是去年考入传大的,也是跨专业、跨学校、跨学科。中间的艰苦不必多言,只想把自己复试时的心得体会说给大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考上。 一、关于面试 面试是整个复试最重要的环节,这点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所占比重试很大的,大家一定要充分重视。 1、关于穿着——有特色 如果你的穿着能和别人有很大不同(但绝不是奇装异服),能够充分吸引老师的眼球、能让老师眼前一亮的话,你不妨一试。如果不行,还是老老实实,学生样挺好的。切忌化浓妆,你以为是要选美啊? 2、关于语言——尽量幽默 能的话尽量幽默,老师们一天面试好多人,大家都很累,如果能以适当的幽默,让严肃的老师笑笑的话,不仅气氛会缓和许多,你也不会太紧张。而且老师们可能会和你聊天似的谈一些话题,避免一味问你专业知识。 3、关于老师——和蔼可亲 去年网新面试老师是:邓炘炘、张采、罗哲宇、王宇,还有一位抱歉得很,当时不认识,现在也想不起来。老师们都很和蔼,不会故意刁难你,你只需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就可以了。老师不是想要考倒你,只是想看看你的反应、你的水平。 4、关于运气——学识是关键 面试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从大信封(我们叫它锦囊)中抽两道题,选一道作答。大家说运气好的抽到容易的题,不好的就没办法了。其实,运气是相对的,你如果知道大部分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无所谓运气好坏,怎么也能打一些东西,如果你根本不了解所学专业,再简单也白搭。所以运气好的前提时。复试之前多了解你的专业。但是。如果题目是在太偏,你千万不要瞎答,不懂装懂。诚恳地说:“老师,我学得有限,暂时回答不出来,希望以后能在您的指导下学得更好。”这样,不仅避免尴尬,又表达了你好学的愿望。 5、科研设想——不要太大 去年的复试。加了科研设想一项。要求学生把入学后的科研设想以书面的形式交给老师。大家记住,科研设想不要太大,太大不好作,也不好写,更容易被老师问到。比如,你写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是很宽泛的东西,业界都没有明确的定义,老师一旦问你,你也基本只能陈述别人的观点,自己的东西很少。所以尽量还是选择小的题目。 不过,话说回来,这只是个形式,入学后基本没用了。 二、关于笔试: 新闻学的笔试就是一些专业知识的考核,能通过新闻学初试的人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是,因为这个也算在总分里,所以大家还是要重视一点。要把指定的数目看一下哦。 三、关于英语: 英语的口语和听力考得都挺简单,基本上是老师说一段话你听,然后发表看法,顶多也就几分钟的事情,大家不用着急。平常听一些英语就好了,再有就是要敢说,经常找人说说,到时候就能“该出口时就出口了”。

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上岸啦!因为自己在备考过程中也看了很多学长学姐们备考经验,所以作为回馈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是在大三下学习的时候决定考研的,因为当时还赶上了学校的其他考试,所以对于我来时,我的考研之路既辛苦但也很充实! 本人是高中时时一个文科生,属于那种能写会编的类型,而且高中时的底子还剩下点,而且看很多前辈都说报班没什么用,我也就没有报班。我大概是从十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当时就借了一个报政治考研强化班同学的政治讲义看了两遍,第一遍的时候主要是快速浏览,而第二遍才仔细看的。 然后就买了《李凡政治新时器》,对于《政治新时器》我主要是分阶段看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注意,这本书我觉得都是精华。 接下来押题卷的重要性考研党应该都懂的,大题我是完全背下来的。其实政治大题大家分数差别不会非常大,最重要的还是选择题。 英语单词我用的是《一本单词》,里面的内容非常详细,阅读我用的也是他的,他对真题的解析思路清晰有条理,个人比较推荐。我总共刷了五遍真题,把里面的经典句式和高频单词都尽量做到熟悉,同时抄录到笔记本上,《木糖英语》也特别值买,他把出题者的出题套路总结的很彻底。我觉得考研英语的真谛就是要一遍遍不断的刷真题,多记笔记。 多读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我坚持早晚都会抽出半个小时来读书背书,不管是单词还是作文,什么都读。当然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我是习惯是早上背单词,晚上背作文和笔记,最后分数一些时间来做阅读,每天都定好计划要具体做什么。恒心一定要有,一定要简直的下来,当然如果平时吃完饭后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app上练习背单词。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发现不仅词汇量能有一个提升,更重要的是语感和写作技巧也能进步,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推荐《蛋核英语》作文书,好句子和整体思路框架都不错,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十月份就要开始练习写作文了,争取每天一篇大,小作文。 也可以那些模拟题练手,找找做题的感觉,《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历年真题要多研究,多刷几遍,多分析分析出题者的思路和考察点。 相对专业课来说,本人建议大家做一个有规律性时间合理的计划,计划一定

中传艺术硕士考研专业介绍及学费统计

中传艺术硕士考研专业介绍及学费统计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艺术硕士难度,中传艺术硕士就业,中传艺术硕士辅导,中传艺术硕士参考书,中传艺术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艺术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三、中传艺术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致力于培养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方向如下: 电影领域 ①电影制作方向; 广播电视领域 ①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②动漫创作方向; ③艺术管理方向; ④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方向; ⑤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方向; ⑥文化市场方向; ⑦媒体策划与运营方向; ⑧电视编导方向; ⑨传媒音乐应用方向; ⑩电视制作方向; 编剧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 ③336艺术基础 ④823艺术综合 一、中传艺术硕士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中传艺术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 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艺术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艺术硕士考试科目里,艺术基础和艺术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艺术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