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2)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2)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2)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成都市武侯高中关志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一、共同欣赏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抒写游子的思乡怀亲。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而又极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旅居在外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着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书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千百年来已成为游子思乡的佳句。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怀亲表现出来。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都是中国文化凝聚力的体现,是超越时代的。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

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

叩旅人的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

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有时?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前四句点明饮酒赏月,赞美月夜,同时也

暗含关心朝廷上情况的意思。后五句表面上是说回到天上宫阕,又怕受不住天上的寒冷,

所以还不如在人间好,实际上是想回到朝廷中,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因此还是奋发

有为、做好一个地方官。下阕前三句过渡到思念兄弟之情的主题上。先用反诘的语气、埋

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以抒发自己在月圆之夜却与兄弟不能团圆的遗憾之情;接着,又转

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就没有什么悲伤的了,只要兄弟

俩彼此珍重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就够了。下阕主要抒发思念兄弟之情。这首词的基调是积

极乐观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一句以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渲染出离别的气氛,这气氛是暗淡的,但也是开阔的。第二句诗人望着辛渐北去的归舟,顿生孤寂之感。第三四句诗人托辛渐向

洛阳亲友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表达了他对洛阳亲友的一片深情。

二、归纳特点

一)思乡(亲)缘由: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

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

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1.羁旅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的画面。颈联写刚上路时

见到的景色。尾联写旅途的景色使诗人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从而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塞上听吹笛(高适)

霜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第一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

白的清辉,这时,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战士们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三四句化用《梅

花落》曲名的典故,梅花落曲在风吹之下,响遍关山,夜长曲悠,戍边战士思乡之情不尽。纵观全诗,虽然写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但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而是乐观开朗、感而

不伤的。

回乡偶书(贺知章)

(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一首诗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前两句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也表达出自己恋恋不忘故乡之情。三四句通过儿童发问的戏剧性场面,抒发了自己

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第二首诗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最后两句借“湖波不改”越发深沉地感叹物是人非。

2.思亲念友

回乡乐(王维《杂诗》)

(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第一首诗从家住孟津的女方落笔,她见有船从江南来,便急不可耐地问船家,是否捎来了漂泊在江南的人的信。写女方对男方的思念。第二首诗从在江南的男方立言,他见到孟津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这是写男方对女方的思念,也是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

归信吟(孟郊)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前两句写诗人一边洒泪,一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写自己的魂也随着信一起回到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

3.征人思乡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前两句作者写道: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马,征战不休。自然地透出单调困苦、不尽无穷的怨情。后两句写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写征人转战跋涉的遥远与苦辛。这首诗一方面以“岁岁”与“朝朝”写出怨苦无时不有,又以“青冢”、“黄河”、“黑山”表现出怨若无处不在。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

“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第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阕写景,景中蕴情。前两句写道:塞下已自荒凉,秋来更见萧瑟,雁尚无留意,人留在此纯是出于不得已。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接着,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着的群山中间,将士们就守着那一座早闭的孤城。下阕主要是抒情。前三句从时间上已由傍晚转入深夜,从人物的描写上也深入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离家万里,但由于“燕然未勒”,将士们还不能有回家的打算。最后,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陷入沉思,心中无比苦闷。这首词咏叹的是戍边将士的内心郁闷之情,不过,郁闷的原因不单是不能回家,还包括未能为国立功。因此,情绪并不消沉,其风格是沉郁悲壮的。

4.闺中怀人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榆关】即今山海关。【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飧饭!

『注释』浮云“比喻游子在外地的新欢。蔽:遮蔽。白日:明亮的太阳,比喻爱人,即游子。弃捐:丢下。

《古诗十九首》艺术上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是思妇怀念远方游子的诗。汉代末年,士人游宦风气很盛,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或游京师,或谒郡县,以求得一官半职。这些人就是所谓“游子”。他们长期外出,家眷不能同住,彼此之间难免有伤离怨别的情绪。这些人的家属就是《行行重行行》中的主人公一类的思妇。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

是这样的感情。明月还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

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

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

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

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

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

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

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

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

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鸿雁:音信、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哀鸿:比喻

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

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5、柳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

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6.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

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3)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7.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8.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9.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10.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11.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12。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13。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四)抒情方式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

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景和情的关系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

凄凉,俱在其中。

2.托物寄情(月、雁、笛、柳、燕) 3.想象、联想

4.修辞传情(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

5.因梦寄情

思江南(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6.即事写情(看柳、登高、凭栏、用典、闻笛、望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7.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更加浓溢的情思。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

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

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

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8.衬托(渲染)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

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

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

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

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

的深厚感情。

[双调] 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

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

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的思乡之情以游子眼中所见之景来烘托,景物带有哀愁的色彩,衬托的是思乡的哀情。这也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鉴赏方法

1.作者、背景2.特定意象3。抒情手法4。情感类型

四、实战练习

1.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3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4.闻 雁 (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 塘 ( 赵 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 。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5.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设过程常工况资料试

答:1)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6.南乡子[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

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案: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7.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五、附录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杜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分类鉴赏:思乡怀人

分类鉴赏:思乡怀人诗鉴赏复习备考方案(严婕周春波) 教学目标: 1、把握思乡怀人诗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思乡怀人诗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思乡怀人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思乡怀人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怀亲表现出来。此类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思乡怀人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思乡怀人诗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二、思乡怀人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1、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团圆;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余光中《乡愁》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羁旅思乡诗专练知识回顾:

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9分)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注]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 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浪,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2、词尾词人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案: 1、C解析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

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思乡怀人诗鉴赏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归纳特点 一)思乡(亲)缘由: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 (孤寂落寞);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 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 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1.月——思乡的代名词。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鹧鸪——羁旅乡愁 5、柳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2.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3)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7.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8.双鲤:代指书信。9.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10.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11.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2019年高考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二、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

边塞诗 思乡怀人诗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边塞诗 (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 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 种。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 象? 答: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 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 .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 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 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 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小提示: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 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 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 战车、辕yuán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 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hàn海、凉 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 qiāng笛、胡笳jiā、琵琶,《折杨柳》、《落梅 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 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 盾? 为什么?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 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 的。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 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 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 乐曲《梅花落》。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 意双关”的特点? 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 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 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 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 合体”) 1

思乡怀人诗歌鉴赏

思乡怀人诗得鉴赏 【教学目标】 1.把握思乡怀人诗词得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体会诗得感情,分析诗得技巧 【教学重点】诗中所表达得情感与诗所用得表达技巧 【教学设想】从分析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思乡怀人诗词得写法,从而学习思乡怀人诗词得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得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得评价,就就是要结合当时得时代背景与作者自身得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得思想感情。 二、思乡怀人诗语言常见标志 客愁思亲征人行人杨柳雁乡月归还梦 三、把握思乡怀人诗词得情感 (一)分类: 1、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内容]这就是一首五律.首联表现了“早行”得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得作者思念故乡得感情。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得画面。颈联写刚上路时见到得景色。尾联写旅途得景色使诗人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得故乡景色,从而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内容]这就是一首七绝。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得惊叫,眼瞧江岸得丹枫与江中得渔火,船中得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得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得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得幽寂清冷得环境,抒发了羁旅者得孤孑清寥得感受与萦绕在心头得缕缕乡愁。 2、思亲念友 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内容]这就是一首七绝。第一句写眼前得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得深情神态。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得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得雄心与开阔豪放得胸襟. 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羁旅思乡诗鉴赏(完美整理版)

羁旅思乡诗鉴赏 诗歌鉴赏指导 1028 0649 :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思想感情”(试

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羁旅思乡

羁旅思乡诗鉴赏学案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1--2-

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 思乡怀人

一思乡怀人: 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思乡怀人诗”一般与以下几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旅客、、贬谪异地的官员、常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女子 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燕子、月亮、柳树 触发游子思乡情怀的原因:眼前的景物(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声响(妇女的捣衣声、笛声)唤起游子的乡思;时令气候的变化让游子感慨时间流逝之快,漂泊流浪之久。。 常见鉴赏答案: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特点、事件、人物身份; 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借景抒情; 以乐景衬哀情; | 想象; 虚实结合。 1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考答案: (1)隔,隔断、阻隔之意(1分)。一语双关(1),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1分)同时,也是诗人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 (2)上片:实写诗人身在江边,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1分);虚写梦中回到江东(1分)。虚实结合(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 ~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1分),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1分)虚实结合(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鹧鸪天 (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敞轺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1)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6分) (1)上阕描写了一个长期漂泊 ....的游子形象。 ....、思念家乡 ....而惆怅凄凉 > 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静说明此地荒凉,离家遥远。草色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孤宿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古典诗文 2011-09-25 0517 5d56b7b40102drvf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学案通用优质教案.pdf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学案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 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一常见的思想内容归纳 问题:阅读下面六首诗,思考思乡怀人类诗歌描写的内容有哪些?常见的思想内容有哪些?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状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二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问题:阅读下列诗词,思考人们在诗中常借助哪些景象表达思乡之情?这类诗从抒情方式 上常借助哪些手法表达思乡之情? 1、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陈均《九江闻雁》 烟波渺渺梦悠悠,夹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球。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谢枋得《春日闻杜宇》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之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5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6方干《思江南》 昨日草苦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7杜牧《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就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高适《除夜作》

思乡怀人诗鉴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一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 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归纳特点 一)思乡(亲)缘由:内在一一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 (孤寂落寞);外在一一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 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 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1月一一思乡的代名词。 2?杜鹃鸟(子归)一一凄凉哀伤的象征 3?鸿雁一一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鹧鸪——羁旅乡愁 5、柳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 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 永对恋人的怀念。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经常出现在古 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 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2?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3)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7?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 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12。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思乡怀人诗鉴赏技巧(精品)资料.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设想 从分析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思乡怀人诗词的写法,从而学习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一、导入课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二、点击概念 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三、考点解读 古今中外,“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古代通讯落后的情况下,漂泊之苦与羁旅之思催生了“思乡怀人诗”这朵绚丽的奇葩。高考试题也多从这类诗歌中选材,如:2004年安徽卷张籍的《秋思》、浙江卷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广西卷晏几道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2005年湖南卷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湖南卷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等。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四、思乡怀人诗常见思想情感 ①思亲念友——亲情挚爱之深。

3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 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军旅诗六、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诗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