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我

人与自我
人与自我

人与自我认识我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树立自信心。

2.能大方地与他人交流,大胆展示自己亮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

3.懂得成长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能关注这一过程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课时回忆童年

一、谈话导入。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每一阶段,都记录着你的精彩。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么?是调皮,还是文静;是大胆,还是内向?

二、描述自己

1.课前向爸爸妈妈问一问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2.请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形象。

(自己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课后把平时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看看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奇妙。

三、选择研究主题,并说明选择理由。

1.认识自己。

2.童年的友谊。

3.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4.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四、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认识我自己

一、谈话导入

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我”的存在。那么,在你的眼里有个怎样的自我?如何塑造一个精彩的自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进一步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更健康地成长。

二、同伴之间展开讨论,理清研究思路。

1.明确研究目标。

2.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

3.从哪几个方面研究自己?

(探究过程的展开应由浅入深,要有进度安排。)

三、完善“认识我自己”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

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与分工:

研究步骤:

研究成果:

四、完成准备工作。

五、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我的自画像

一、导课。

每天都会照镜子,镜中那个你是什么模样?在内心深处,有个怎样的自己?让我们开始学着了解自己,先来画一张“自画像”吧!

二、请生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自我?

1.自己思考。

2.全班交流。

我的自画像

我的姓名:

我的生日:

我的身高:

我的爱好:

我的性格:

我的本领:……

三、学生从以上方面给自己画“自画像”。

四、全班交流。

五、总结。

给自己一个评价:

第四课时他人眼中的我

一、谈话导课。

我们已经给自己画了一张“素描”,如果能知道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就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二、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得到他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呢?

(1)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2)小结:以诚恳的态度,真诚地与他人交流。

(3)请生说说自己的打算:你准备怎么做?说说自己的打算。

三、他人给你的评价。

父母这样说:

同学这样说:

好朋友这样说:

老师这样说:

邻居这样说:

四、综合评价,认识自我。

你的优点:

你的不足:

综合评价自己:

五、全课总结。

第五课时展示我的优点

一、谈话导课。

在你的身上,一定有不少闪光点,或是出众的才艺,或是良好的人缘,或是超群的口才……现在就展示一下吧!

二、选择展示方式。

我的优点是:

我认为合适的展示方式是:

我想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展示:

三、小结。

通过此项活动,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第六课时正视我的不足

一、谈话导入。

有句谚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面对不足,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和改进,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二、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不足之处,找出共同的不足。

交流造成共同不足的原因

三、进行一次采访。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主题:

被采访人:

采访内容小记:

采访后的思考:

四、寻找克服不足的途径。

五、阅读小资料:“怎样克服懒惰”。

六、课后上网查询:克服不足的途径。

第七课时畅想未来的我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对自己存什么期望和设想?借这个机会,来畅想规划一下吧!

二.自己畅想:

我的外貌

我的学习

我的生活

三.交流

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美好理想带来的快乐!

四.阅读“小资料”励志名言。

五.全课总结。

第八课时制作成长档案

一.谈话导课。

二.制作成长档案:

1.讨论:成长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制作成长档案袋注意的地方:

①成长材料要收全。

②分类要清晰。

③编号及目录。

三.相互传阅成长档案。

四.评价成长档案。

第九课时总结与反思

一.谈话导课:

经过以上的活动,我们从体验和学习中有了新的收获,掌

握了新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现在就做一个总结和评价吧!二.交流与展示

1.展示活动中收集的资料。

2.以“名人的成长足迹”为主题,举办一场故事会。

3.交流展示学生的成长档案。

三.评价总结。

完成“认识我自己”研究过程评价表。

四.全课总结。

论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论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摘要】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社会,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生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人生的自我价值在于他的存在得到社会认可以及他为社会的发展所做的事,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具有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人对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越大就越能体现他的人生的自我价值高。 【关键词】人生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关系 一、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定义 自我价值,是指自我的潜力得以发展,自我的目标得以实现,自我的欲求得以满足。 社会价值,是指对社会中其他成员或整个社会有用处,有好处。 很清楚,自我价值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目标都只能够通过社会和其他人才能实现,所以,社会具有优先性。比如,你的目标是要成为富翁。那么,你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外乎就是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让社会中其他成员的钱转移到你的口袋里来。假如你对其他人没有好处,没有作用,别人会愿意把钱转移到你吗?其他几乎所有事情都是这样。你对别人越有用,你就有可能获得越多的钱或者别的你想要的东西。 另外,由于自我总是处于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而,他的自我价值如果仅仅是自己肯定,而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那么他也不会满足,除非他是阿Q。如果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了,取得了成功,自己感到满意,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在这同时,别人也对他满意,别人对他的成功持肯定和认可态度,那么,他的成功就更大,就更可靠,更真实。而要达到这一点,除了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之外,没有别的正常的途径。 所以说,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主要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二、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是价值的属概念,也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是人生,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而价值主体则是人。人生价值不同于其他客体的价值,一方面,人生价值必须体现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必须表现为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是个具有多维性的价值系统。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首先,人生价值是人生社会价值和人生自我价值的统一。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的一生的劳动及其道德行为对社会、他人需要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及社会对他贡献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他人所做出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他人创造的价值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和对自我的尊重、肯定评价。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重要方面,因为没有贡献,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索取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没有人的自我价值,没有索取,没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人也不可能做出贡献。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实践性,人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个人行为同他人、社会群体需要之间的一种肯定关系,标志着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

道德怎样调节个人与自我

道德怎样调节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界和关系? 在对道德概念进行阐释时,学界一般认为道德调节的范围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有少数学者提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但只是强调精神层面的自我,而没有对人与自我“身”“心”,两方面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全面探讨,忽略了生命肉体层面的自我。因而,当前的伦理学理论形成了道德调节关系的部分缺位,这在实践中影响了道德调节功能的更好发挥。笔者认为,道德调节关系的内涵应当拓展,应将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包括在内。 一 1.从道德调节作用得以发挥的机制分析,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是与道德调节的其它三重关系并列的另二重关系,而且是其它三重关系的调节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由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道德关系是其他三重关系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最终都要反映到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矛盾关系中来。在这几种道德关系的矛盾或冲突中,道德主体都要与其“实然”的、“原有”的道德自我发生“对话”,产生一定的善恶矛盾与冲突,而这必然导致对道德主体的肉体和精神的影响。经过善恶意识的冲突与调适,通过道德主体与自我“身”(肉体) “心”(精神)的相互作用,最后协调一致,进而发生外在的道德行为。即便是像公共汽车上让座这样的小善之行,也有道德主体与自身精神、肉体之间的冲突和自我利益的牺牲(身体疲劳),也必须首先是行为者本人自身意识和行为的自我调节,然后才是与他人关系的调节。 就道德主体来说,许多看似没有道德意义的自身行为,实际上仍然反映道德关系,具有道德价值。比如自杀、自虐现象,就至少包含着两种道德关系:一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二是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因为自杀者的这种行为虽是自我行为,但必然涉及到亲属、家庭、社会,必然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或是加重他人、社会的经济负担,或是导致他人的精神痛苦,从而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表现出或善或恶的后果,即反映道德关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自杀是犯罪,要受惩罚;佛教宣扬自杀者不能摆脱生前罪孽;儒家也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另外就自杀行为本身看,这一过程体现着行为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严重冲突和激烈斗争,表现了行为人对自己生命之道德义务的漠视。

《人与自我》一年级的上册教案.doc

20 18 —20 19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时计划 科目人与自我班级 教科书名 一年级上册 称及册数 周次预定进度 1 美丽的校园 2 美丽的校园 3 我的小伙伴 4 我的小伙伴 5 国庆放假 6 课前准备好 7 课前准备好 8 听课我最棒 9 听课我最棒 10 学做眼保健操 11 学做眼保健操 12 期中考试 13 牙齿洁白人人夸 14 牙齿洁白人人夸 15 当心别受伤 16 当心别受伤 17 安安全全上学去 18 安安全全上学去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一年级人与自我学科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课型学科 _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__2018_年__月___日 美丽的校园 新授课时序号1、2课时1.知识目标:了解学校、教室的一些主要功能区,了解个人身心健康知识。 教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认同自己的学生角色,调节自己的行为。学 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 目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并对这一角色产生自标 豪感,从而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重点:了解学校、教室的一些常规设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难点:适应新环境。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二次备课)一、情境屋 儿歌导入,使学生明确自己角色的变化,激发学此项用红色字体完成。 教生认识学校的积极性,知道学校 真美丽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二、探秘营 1.校园游游游。 (1)参观、交流,了解学校的主要功能区,引导学生发现学校的美丽。 (2)连连看,看看自己了解哪些功能区。 2.比不同。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及平日的观察,学说一说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 3.教室转转转。 (1)学生担任小小导游员,带领小组同学参观教室并讲解。 (2)学生交流自己还喜欢学校哪个角落,激发学生爱校园、爱教室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设 三、智慧窗 1.快乐上学第一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 2.表演小剧场“祝福暖心间” 。学生分别扮演家长、老师、同学和自己,表演在开学第一天对自己 迎接新的学习生活的祝福。 四、知行园 1.得花花。 (1)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认识自我。教师正面引导。

论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论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 价值的关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摘要】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社会,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生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人生的自我价值在于他的存在得到社会认可以及他为社会的发展所做的事,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具有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人对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越大就越能体现他的人生的自我价值高。 【关键词】人生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关系 一、人生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定义 自我价值,是指自我的潜力得以发展,自我的目标得以实现,自我的欲求得以满足。 社会价值,是指对社会中其他成员或整个社会有用处,有好处。 很清楚,自我价值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目标都只能够通过社会和其他人才能实现,所以,社会具有优先性。比如,你的目标是要成为富翁。那么,你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外乎就是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让社会中其他成员的钱转移到你的口袋里来。假如你对其他人没有好处,没有作用,别人会愿意把钱转移到你吗其他几乎所有事情都是这样。你对别人越有用,你就有可能获得越多的钱或者别的你想要的东西。 另外,由于自我总是处于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而,他的自我价值如果仅仅是自己肯定,而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那么他也不会满足,除非他是阿Q。如果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了,取得了成功,自己感到满意,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在这同时,别人也对他满意,别人对他的成功持肯定和认可态度,那么,他的

成功就更大,就更可靠,更真实。而要达到这一点,除了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之外,没有别的正常的途径。 所以说,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主要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二、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是价值的属概念,也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是人生,指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而价值主体则是人。人生价值不同于其他客体的价值,一方面,人生价值必须体现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必须表现为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是个具有多维性的价值系统。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首先,人生价值是人生社会价值和人生自我价值的统一。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的一生的劳动及其道德行为对社会、他人需要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及社会对他贡献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

人与自我

五年级下《人与自我》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1、亲子天平 2、远离嫉妒 3、众心齐泰山移 4、我不偏科 5、丰谷多彩的网络世界 6、炎炎夏日防中暑 7、生命在于运动 8、碘盐与健康 9、消防标志要牢记 10、交通规则须谨记

教学内容: 1.亲子天平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2、强化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更爱自己的父母。 3、能够在生活中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父母教育的出发点和方法。 难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成长是亲子沟通出现问题的原因。 学情分析: 沟通是双方面的,学生不仅要让父母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同时作为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人,学生也要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从小到大,学生习惯了父母的关怀和照顾,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⑴媒体出示让爱住我家视频 ⑵提问从这首歌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⑶导语:我们都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得学会与父母相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相处之道之亲子之爱。 提问:说到家,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二、引发思考 ⑴引导:家充满了温馨、甜蜜但有时也免不了遭遇痛苦和烦恼,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幸福的朵朵家发生了什么? ⑵媒体播放朵儿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⑶提示:朵儿为什么与父母吵架,你们在哪些问题上也与父母发生争执?(4)播放视频朵儿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回来后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逃避问题能否解决矛盾,继续争吵又能不能解决矛盾?面对此时的情景,朵儿与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化解冲突? (5)分组讨论 (6)学生观看朵儿家的故事 分组讨论朵儿与父母该怎么做?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三、参与体验 1.教师引导:从刚刚矛盾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看出:和谐的家庭需要共同努力。 2.和谐家庭需要每位家庭成员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问:作为子女你的责任是什么?作为父母,他们的责任又是什么? 3.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希望父母做什么? 四、化作行动 ⑵作业巩固 ⑶情感升华播放《别让爱成为遗憾》 ⑷活动:我的“亲情卡”,将自己的心声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父母。 五、板书设计 亲子天平 一、感受家的味道 二、分析亲子矛盾的原因 1、父母 2、子女 三、化解矛盾的方法 学会理解父母

人与自我四年级上教案

第一课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认识自我的途径。 2.能力目标: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地评价自我。发展较完善的自我接纳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看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认识自我。 难点: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组织班级同学自我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还有哪些特点探棉营我的小苹果。按照步骤进行活动,学生领悟到能区别不同的苹果是发现了每个苹果的特点。学生通过活动,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 智慧窗 1.优点大轰炸。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引导学生说出“优点大轰炸”活动后的感受,并学会从他人的评价中深入地了解、认识自我。猜猜我是谁。通过活动和练习,教师总结归纳认识自我的途径。 2.知行园教师总结,引领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指导学生制作自我资料卡。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将学生的资料卡展示出来。

第二课学会倾听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正确的倾听方式,掌握倾听的技巧。 2.能力目标:体验正确的倾听行为和不良的倾听行为,了解身体语言在倾听过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倾听,善于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中的重要影响。际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倾听的正确方式和技巧。 难点:倾听习惯的养成。 通过故事导入本课的主题,教师强调倾听的重要性探稳营我喜欢的小听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倾听方式会带给说话人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听者不同的身体语言会传递给说话人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学着做一个受人喜欢的小听众 智慧窗 1.抓住“乌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他人说话时,要把说话的内容听仔细,听完整 2.你说我画。请学生说一说在第一次听指令的过程中不让提问、不让交流有什么感受。学生认识到在倾听的过程中,适当的回应和提问可以使倾听达到更好的效果。

爱与意志--《人与自我》(广西大学人文)

爱与意志 罗洛〃梅 美国存在心理学家。本文选自罗洛〃梅《爱与意志》,冯川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爱欲”在今天被当做“色欲”或“性刺激”的同义词。一家专门登载春药秘方的杂志,甚至以厄洛斯(爱欲)为名。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所有的人都忘记了,爱欲,根据圣·奥古斯丁等权威人士的看法,乃是使人走向神的内在动力。而这种恶劣的误解却不可避免地会使得爱欲隐退:因为在我们这个高度刺激的时代,人们根本不再需要那些已经构不成刺激的东西。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澄清这个极为重要的名词的含义。 早期希腊神话告诉我们,爱欲在大地上创造了生命。当世界还是一片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的时候,是爱神厄洛斯(爱欲)“拉起了他的生命之箭,射穿了大地冷漠的胸膛”,“黄褐色的大地立刻覆盖上一片繁茂的青翠”。这幅图画生动地表现了爱欲如何借助于性(象征着阳具之箭),与性一起,共同创造了生命。在这之后,爱欲又把一股气息吹进泥塑的男人和女人的鼻孔,给他们带来“生命的气息”。自此以后,爱欲与性欲的功能便有了分野,爱欲的功能是给予生命的气息,性欲的功能则是紧张状态的解除。爱欲于是成了原初四神之一,其他三个神则是“混沌之神”克奥斯(Chaos),“地母”该亚(Gaea)和“地狱之神”塔忒勒斯(Tartarus)。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曾说,厄洛斯尽管貌若赤子,却始终是我们的先辈,是生命的最初创造者。 在生理学的意义上,性欲可以适当地定义为肉体紧张状态的积累与解除。与此相对照,爱欲则是对个人意向和行为意蕴的体验。性欲是刺激与反应的韵律,爱欲则是一种存在状态。弗洛伊德和其他人曾将性快感解释为紧张状态的消除。而与此相反,在爱欲状态中,我们不仅不希望解除这种兴奋,而且宁愿沉醉于其间,沐浴于其间,甚至加强这样一种兴奋。性欲所指向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与松弛,而爱欲的目标则是欲求、渴望、永恒的拓展、寻找与扩张。 所有这些解释都符合词典上的释义。韦伯斯特大词典把性(源于拉丁文sexus,意思是分裂)解释为“生理差异……男女性别……男人与女人之不同的功能”;而爱欲则被定义为“热烈的欲求”、“渴望”、“热烈的自我完善的爱,通常有一种性感的性质”。跟我们今天的语言一样,拉丁文和希腊文也有两种不同的字眼来表达性与爱的不同含义。但奇怪的是,拉丁文中很少提到性(sexus)这个字眼。性对于他们似乎不是什么问题,他们关注的是爱(amor)。同样,今天所有人都知道希腊文中有“爱欲”一词,但却几乎没有人听到过“性”这个字眼。“性”在希腊文中是知φυλον,我们从这个词引申出现代动物学术语汇“种”(Phylon),以及部落和人种。这个词的词根完全不同于希腊文philia,philia的意思主要指友爱。 可见,从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字源上看,性乃是动物学的术语,因此它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应用到一切动物和人类身上。金赛博士是一位动物学家,他理所当然地要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行为。马斯特斯博士是一位妇产科专家,他当然要从性器官以及人如何掌握和操作性器官的角度来研究人的性行为。这样一来,性行为就成了一种神经生理模式,而性问题则成了人如何运用其性器官的问题。 与此相反,爱欲则从人的想像中振翅而起,它永远超越一切技术,欢快地云游于机械法则之上,轻蔑地嘲笑一切谈论技巧的书籍,致力于爱的创造而不是肉体的操作。 爱欲乃是一种吸引我们的力量。爱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从前面牵动我们.而性的本质则是从后面推动我们。这一点也表现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我们常说某人“吸引”了我,某人“引诱”了我;常说一种新的工作机会在“召唤”我,与此同时我心中也有某种东西在响应这种吸引或召唤,推动我向他或她走去。这时候,我就不仅在神经生理的层面上,同时也在美学伦理学的层面上,参与到爱的形式、爱的可能性和更高的意义层次中去。希腊人相信,知识乃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善,都能从前面牵引我们。爱欲是一种内驱力,它推动我们与我们所属之物结为一体——与我们自身的可能性结为一体,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使我们获得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人结为一体。爱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我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最赞的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班集体,积极主动为班集体做好事。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不做损害班级荣誉的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生活的快乐和温暖,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热爱班集体、怎样爱护班级荣誉。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1.搜集班上典型的热爱班集体的事例。 2.让同学们搜集自己班集体里同学之间的故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班集体”、“我的班集体”、“全班同学”、“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老师:同学们,大家看到这几张图片有什么感受呢?它们主要展示的是什么?学生:(略) 老师:这些展示的都是班集体的图片,大家知道什么是班集体吗?班集体带给了我们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班集体。(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们的班集体(板书) 老师:通俗的说,集体是许多人结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学校、班级、少先队、学习小组等都是大大小小的集体,而每个人则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好与坏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而班集体就是由老师和同学们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整体,我们都是班集体的一员。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六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画的主要是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通过课本里的图片可以知道:每个班集体都是由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的,大家都是集体的一员,同学们集在一起学习、游戏、做事和锻炼等等。这是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所得不到的,大家说是吗? 学生:(略)(让大家欣赏图片“欢迎新同学”、“帮生病同学做值日”。还可以给大家讲文本素材中“新来的藏族同学”的故事。) 老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脱离了集体又会是怎样的呢?(让大家欣赏图片“和同学在一起(一)”、“和同学在一起(二)”) 老师: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张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学生:(略) 老师:从故事中我们懂得了:我们只有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娱乐才更高兴,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人的关系

论科学与人的关系 在科学哲学的范畴里,与马克思的人学的相关思想为指导, 探究人与科学的关系。通过对科技的进步与人类发展间的矛盾进行分析与反思,并由此阐述了科学与人学的互补关系及二者协调的必要与可能。通过科学与人学的合璧,进而促进人与科学在现代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融洽、人心平衡、人的自身复归等,科学与人的统一。 一、人与科学关系的探究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时代。高科技在不断地在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再改变着社会的结构。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以巨大的生命力、磅礴的气势使世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类文明因此打开了新篇章。然而当人们陶醉于科技文明的同时,却发现科学的负面效应也随着科学的无限膨胀爆炸性地伸展开来, 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产品、人与自我这些关系的危机重新唤醒了人类对科学及自身的哲学反思。我们不禁要对人与科学的关系重新进行思考和探究。 无可否认科技的发展确实大大地造福了人类,它以极快的速度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使经济结构、劳动对象、工具、管理水平及教育等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符号、模型、电脑、机器人、生物人充斥生产和生活, 种种的这些又降低了人们的情感。继而出现了精神贫乏、文化粗鄙化的现象。从目前人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系看,科学技术就是一把双刃剑[1],它一方面历史性地解放了人,增强和扩展了人的手段和技能,而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使人成为单纯的生产工具、机器的附庸,人文精神被严重地压抑、威慑、嘲弄。科学与人的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该如何平衡才能让人类更好的受益于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成果,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二、科学进步与人类发展间的矛盾 (一) 人与科技产品的矛盾 人们利用科技而制造出的各种人为事物应该是为人所用并服务于人类需求的[2]。这是其初衷, 但其产生的结果却与之相悖。人类设计生产流水线是为了节

Module 1 Small Talk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际关系

Module 1 Small Talk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际关系) 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1.人际交往是高考英语常考话题之一,常涉及基本的西方交往礼仪以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 2.modest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可表示“高雅的;端庄的;适度的;朴素的”。 语篇填空https://www.360docs.net/doc/2c12045521.html,ck/certain/acquaintance/favour/coincidence/consequence与不定冠词的连用现象。 2.confidently/favour/absence/messy/interrupt/imagine的词类转换和词性误用。

3.favour与介词常常构成什么短语;imagine常跟动词的什么形式作宾语;as a consequence中的介词和不定冠词;aware of中的介词;leave和show的动词短语也都是常见考点。4.easy/difficult等形容词后面跟动词的什么形式作状语。 书面表达as a consequence表示因果关系,属高级词汇。aware of...常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1 advance adj.预先的,在前的v.前进,进展;促进;提前n.前进,进展,进步;增长 【经典例句】The date of the meeting has been advanced from Friday to Monday. 会议日期已经从星期五提前到了星期一。 (1)advance in sth. 在某方面取得进步 advance on/upon/towards 朝……前进 (2)in advance 预先;提前(指事先) in advance of 在……前面;超过 (3)advanced adj.高级的;先进的 [基础练习]——单句语法填空 (1)Thanks to the advanced(advance)technology,we live in an age of better communicatio n. (2)Besides,I advise you to go to the bookstore to buy a history book and learn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in advance, which can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the Tang poems to be learned.

人与自我教案3下

第一课为他人喝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个人身心健康知识,懂得欣赏赞美他人 能力目标:了解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接纳他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欣赏赞美他人 难点:能够欣赏赞美他人 教学建议 情景屋 每个人都有优点,找找班级内同学们的优点,为他们喝彩吧! 1、你的歌声真好听 2、你的球技真好 3、你写的字真棒 4、你真有爱心, 总结,发现他人的优点,为他人喝彩,你会收获许多快! 探秘营 活动一 心情会怎样 当别人夸赞你时,你的心情怎样?当你为别人喝彩时,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分别写一写。 活动二 夸一夸,真高兴 夸奖别人有哪些好处呢?我们在为他人喝彩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同学 们互相交流一下吧! 1、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 2、态度要真诚 3、注意不要产生嫉妒的心理 4,能增进友谊 总结,学会赞美他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智慧窗 活动一 猜猜他是谁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一名同学说另一名同学的优点,其他同学猜猜她说的是谁,再说说这名同学还有哪些优点, 1、发现优点,当面称赞 2、注视对方,是良好沟通的开始, 3、用恰当的语言称赞对方,不夸张,符合事实 4、真诚待人,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 活动二辨一辩 图中男孩谁做的对,为什么? 同学考了一百分, 左图:有什么了不起

右图:祝贺你 活动三,人人争当“七色花” 每个人都有优点,用你喜欢的,适合的方式为同桌喝彩吧 1、你写的字真认真 2、你经常帮妈妈做家务真勤劳 3、你这次考试进步了 总结用赞赏的眼光看别人,别人会更美 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会更美丽 知行园 1、戴戴“赞赏帽” 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同学带上“赞赏帽”站在中间,其他同学说出这名同学的优点,能力,特长,组内同学轮流进行,直到每个人都带过赞赏帽为止,夸赞同学时,注意要面带微笑,目光正视该同学,态度要诚恳, 大家都喜欢在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2、优点宝库 将一个盒子作为“优点宝库”,无论发现班级内哪位同学有优点都可以写到小纸条上投到盒子中,这有一名同学负责,定期将此条拿出来在全班读一读,随时为他人喝彩,你发现的优点会越来越多, 3、亲情分享 (1)与家人分享,你欣赏班级里哪些同学,说一说为什么喜欢他们, (2)告诉家人你发现了他们身上哪些优点,看看他们的反应, 妈妈 优点 她的反应 爸爸 优点 他的反应 其他家人 优点嗯 家人的反应 总结 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 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做人要自知。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才是最聪明的。人要了解自己很难,老子选择一个“明”字,有其深意。什么是“明”?“明”是对着黑来讲的,对着盲来讲的,“明”就是眼力好,盲是丧失了视力。看别人看得见,看自己看不见,这就是自我的盲区。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要求我们要让自己走出盲区,进入自我明察中去。 v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的困难就在于“我”之复杂,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个“我”:一是公开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二是隐私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三是背后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四是潜在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前两种可以说是浅层的,易于认识的,绝大部分人的盲点则在于后两种。自我感觉良好,时常沉溺于自恋幻觉中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背后的我,总将当面的恭维和逢迎的捧场视为全部的评价。自卑自贱自惭形秽者则失落于不知有潜在的我。 v认识自己的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分辨烦恼,不要让无谓的烦恼所遮蔽,影响了自我的判断。有心理学家对烦恼进行了数字化分析,认为人们的烦恼中,有40%属于杞人忧天;30%是为了怎么烦恼也没有用的既定事实;另12%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幻想;还有10%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中有92%的烦恼都是自寻的。 v磨练自我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起始和前提,是中国人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也是人类在认识自我之后首先要建立的立命之说。 在物欲张扬、精神式微的今天,强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有现实意义,人应当立志高远,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奋发图强,敢于面对现实,善于化解矛盾,勇于迎接挑战,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我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人与自我全册教案 第一课最赞的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班集体.积极主动为班集体做好事.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不做损害班级荣誉的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生活的快乐和温暖.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热爱班集体、怎样爱护班级荣誉.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1.搜集班上典型的热爱班集体的事例. 2.让同学们搜集自己班集体里同学之间的故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班集体”、“我的班集体”、“全班同学”、“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老师:同学们.大家看到这几张图片有什么感受呢?它们主要展示的是什么?学生:(略) 老师:这些展示的都是班集体的图片.大家知道什么是班集体吗?班集体带给了我们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班集体.(过渡)【讲授新课】 一、我们的班集体(板书) 老师:通俗的说.集体是许多人结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学校、班级、少先队、学习小组等都是大大小小的集体.而每个人则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好与坏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而班集体就是由老师和同学们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整体.我们都是班集体的一员.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六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画的主要是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通过课本里的图片可以知道:每个班集体都是由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的.大家都是集体的一员.同学们集在一起学习、游戏、做事和锻炼等等.这是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所得不到的.大家说是吗? 学生:(略)(让大家欣赏图片“欢迎新同学”、“帮生病同学做值日”.还可以给大家讲文本素材中“新来的藏族同学”的故事.) 老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脱离了集体又会是怎样的呢?(让大家欣赏图片“和同学在一起(一)”、“和同学在一起(二)”) 老师: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张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学生:(略) 老师:从故事中我们懂得了:我们只有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娱乐才更高兴.更有意义.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融儒、道、释为一体,互补相融。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炼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一项共同的挑战和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认为发掘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瑰宝,寻求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是十分有益的。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中国人生智慧关注的第一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与义理之学、会通之学并称为三大学问。天人关系是研究知天的问题,也是探索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若从历史的跨度进行比较: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人类的文明史约有60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约有2500年,近代科学的历史约400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还不到100年,然而有学者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所发生的变化相当于上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3000年内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论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论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我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需要,因此会产生越来越多与我们的需要相对应的行业,社会工作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工作现在已经开始慢慢发展,我校政法学院已经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我院心理学专业也开设了社会工作的专业课。课上老师也一致鼓励我们去做社会工作,身边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同学参加到社会工作当中。那社会工作与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呢?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清楚社会工作与心理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下是我对两者关系的一些看法。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联系。 第一,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关注的领域相似。这两个专业都特别关注人的行为和人际互动。这一共同的兴趣点让这两个专业又共同分享了更多的理论和实务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人际互动的,而心理咨询同样对两者的关注远远超过其他方面。同时,心理咨询正是利用微观的人际互动来作为治疗工具的,即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治疗联盟”关系。但这种关注是个人层面的,是微观的。 在众多学科中,社会工作可以说与社会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社会学也关注人的行为与互动关系,但它更宏观。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的,并通过研究将个人行为通过某种研究方法,提高到社会层面的。 社会工作借鉴了社会学对于社会整体的看法,对社会问题非常关注,并且将维护社会正义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因此,社会工作者能够从宏观层面着手,提出改进社会问题的政策及建议等。但是,宏观的改革要与微观的改变互相结合,才能最终解决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又需要从微观着手,一步一步、一人一人地解决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心理学微观层面的对人的行为研究。因此,社会工作从社会学的角度发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然后从社会层面做整体努力的同时,不放弃微观层面的介入,共同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可以说,社会工作要想达成目标,需要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双重支持。 第二,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专业伦理相似。这与它们同为专业助人活动有关。具体而言,如果从两个专业公开的专业伦理守则中列出的核心价值出发,可以清晰地发现二者的异同。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制定的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指出,社会工作有六个核心价值:服务、社会公正、个人尊严与价值、重视人际关系、正直、能力。美国心理学会制定的心理学家伦理守则提出了五个本专业的核心价值:行善不伤害、诚信负责任、正直、公正、尊重人的权利与尊严。对二者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其中有一条是完全一样的,即“正直”。表明二者在对自身从业者品质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还有两条非常相近,即二者都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公正”。这说明两个专业在人性观和社会观方面有一致的地方。社会工作者除了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外,还强调了尊重人的价值,心理咨询则强调了尊重人的权利。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公正,而心理咨询只强调公正,多出的“社会”二字再次表明了社会工作的社会属性。 除了以上基本一致的三条原则外,还有两条指向是一致的,但内容各有千秋。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对“服务”的解释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协助有需要的人,解决社会问题;心理理咨询对“行善不伤害”的解释是:心理学工作者应努力为其服务对象带来好处,避免造成伤害。二者的核心理念都是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好的服务。社会工作伦理守则还鼓励社会工作者不计财务回报,志愿奉献专业技能;心理咨询则要求不伤害服务对象,要在确保是为了案主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可能让案主感到痛苦的治疗。 尽管心理学与社会工作具有某些共同与相似之处,但是心理学与社会工作在学科归属、诞生时代、学科体系、价值理念、理论渊源、政策目标、适用范围、针对问题、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过程、服务机构、服务方法、专业人员、行政管理、资金来源、社会影响等诸多层面存在本质差异,两者全面、系统和科学区分,有利于为中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体系、

认识自我与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与超越自我 摘要道德教育之目的是要培养健全人格之社会主体,通过其与环境之间的适应、调节和互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矛盾关系的协调相处。而道德教育之目的实现,离不开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两个“自我”关系的处理:其一是道德教育与“认识自我”关系,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基础;其二是道德教育与“超越自我”关系,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动力。 关键词道德教育;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简介田夏彪,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体,促使人在道德立身的基础上协调好其与自然、他者、自我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美好发展。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达成这一目的,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实践方能化道德为人们心中的自觉法则,促使其在生产生活中求真、向善、逐美,以“无为”之“心纯身正”来行“有为”之增益人类社会福祉的事功。 一、道德教育与“认识自我” 道德教育实施之前提,先得弄清和明确道德到底是什么?惟有人们所认同和倡导之道德是有“所指”的,方能依循“所

指”去培育,将其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和外化为人们的行动,促成“外益于人,内得于己”的积极社会效果。那么,何谓道德?常见的也相对较为全面的界说乃是把道德作为人类 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综和。这个道德概念界定凸显了以人为中心、以时空为背景、以社会关系为内容、以真善美为导向、以知情意行统一为特征之人类实践交往过程。以这个概念为基础,可以引出一些关于道德理解或认识上的反思,诸如“道德与人性”“道德与法治”“道德与伦理”的关系等。 首先,从时空的绵续无限性角度而言,道德“有常”, 如《道德经》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作为宇宙自然之运动和人文社会之发展都讲求“秩序或规律”,至于此“秩序或规律”是什么,则无“常名”,权且称之为“真善美”,它离不开人类实践的不断探索、追逐;其 次是从时空的分殊具体性角度而言,如《周易》所曰:“观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特定时 代之人类社会,身处其中的人们必然要获取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适应之,通过“天文、人文”方面的知识经验传递来“化民成俗”,于是制度、伦理生焉。因此,言及道德,往往要 兼顾“动与静”“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道德

生态文明——人与自我和谐

超越自我,走向觉悟,实现人与自我和谐 记忆再现 儿时的记忆中,孩童在田野间嬉戏玩耍,人们田地间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空湛蓝平静,空气中弥漫着青草香、泥土香,远处在白杨树上栖息的鸟儿们也时不时的传来悦耳的歌声。傍晚天黑以后,家家户户的灶房里燃起了火光,妈妈忙碌的准备着一家人的晚饭,爸爸帮忙生火,孩子们陪着父母聊天,好一个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 而现在,这些场景都已成为回忆。田野间再没有孩童们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痴迷于游戏机旁;田间地头长满了杂草,空气中弥漫着农药的气味——人们无心料理庄稼,草草的撒化肥,施农药后便忙于外出挣钱;成排的白杨树早已被砍掉卖钱,化做木材运向别处;道路旁零零星星的伫立着几棵小树苗,天空再也不见鸟儿们的踪影。淳朴的乡风不复往日,人与人之间多了些隔阂;一些村民们患上了以前很少听过的疾病。村庄从此不再寂静。 这些是真实的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平静和谐的生活不再,美丽纯净的环境早已消失。有时候,我很疑惑,我思考着: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村民富裕了,生活也更加美好,可是,是什么导致了这些负面的影响呢?是什么让我们绿水蓝天的环境退化,是什么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些冷漠,少了份热情? 寻找答案 在《生态文明》这门课上,我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在以往的生活和学习中,我通过了解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恶化的现象,在为人们的行为造成恶果痛心疾首的时候,总是自发的形成一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生态观念。然而,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后,我系统的学习到了“生态文明”的知识,了解到一种崭新的文明观——生态文明观。在这门课上,在对生态文明的概念,特点等具体了解的基础上,我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些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以及在诸种文明形态中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人们的自然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其中,生态文明伦理道德观这一章节的知识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一正一反的对比,让我对当前绝大多数人以及自身的生态文明观念进行反省;生态文明伦理道德的一些基本准则如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利,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人与自我和谐的知识让我对当代生态文明观有深刻的认识。生态文明道德规范从观念和行为的角度上教会我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观:感恩自然,感恩生命,节制消费。 带着问题出发,通过课堂上老师认真的讲解,课下自己研读讲义的基础上,我逐步去解决自己的困惑。我认为,现在环境问题突出,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结果最深层的原因在于人们自身。在生态文明伦理道德观的基本准则中的第五条说到:人与自我和谐,善待自我。人与自我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用来调节人与自我关系的自身行为也必然反映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与自我和谐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保障。人与自我无法和谐相处,人们不能善待自我,又何谈善待他人,善待生物,善待自然界呢?文明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必须首先要是人与自我身心的和谐,使个体的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人们只有走向精神自我的和谐之路,才能实现自我成长,人生境界提高,养成健康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善待自己,心智成熟 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幸福的“青鸟”。《青鸟》一书通过讲述两个孩子代表人类寻找青鸟的过程告诉我们:其实幸福并不那么难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