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在肽和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质谱在肽和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质谱在肽和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质谱在肽和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陈晶, 付华, 陈益, 赵玉芬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化学系生命有机磷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刊名:

有机化学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年,卷(期):2002,22(2)

被引用次数:16次

参考文献(66条)

1.Edman P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50

2.Peeters B Eur查看详情 1981

3.Michalski W P;Shiell B Strategies for analysis of electrophoretically separated proteins and peptides [Review][外文期刊] 1999(1/2)

4.Tu H M;Xia Q C查看详情 1993

5.MCLAFFERTY F W;Bente P F;Kornfeld R;Tsai SC,Howe J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73

6.MCLAFFERTY F W;Komfeld R;HADDON W F;Karsten L,Sakai I,Bente PF,Tsai SC,Schuddemage HDR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73

7.Hofstadler S A;Bakhtiar R;Smith R D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6

8.Gross J;Strupat K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8

9.Siuzkak G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4

10.Bai J;Qian M G;Liu Y H;Liang XL,Lubman DM查看详情 1995

11.Yates J R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8

12.Roepstorff P;Fohlman J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4

13.Papayannopoulos I A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5

14.Johnson R S;Martin S A;Biemann K Int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8

15.Senko M W;Speir J P;Mclaffery F W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4

16.Stimson E;Truong O;Richter W J;Waterfield MD,Burlingame AL Enhancement of charge remote fragmentation in protonated peptides by high-energy CID MALDI-TOF-MS using "cold" matrices[外文期刊] 1997(0)

17.Hunt N F;Yates J R;Shabanowitz J;Winston S,H au er CR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6

18.Gorshkov M V;Ljiljana P T;Smith R D Pressure limited sustained off-resonance irradiation for collision-activated dissociation in 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ry[外文期刊] 1999(1)

19.Gu C G;Somogyi A;Wysocki V H;Medzihradszky KF查看详情 1999

20.Mccormack A L;Somogyi A;Dongre A R;Wysocki VH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3

21.Mabud M A;Dekrey M J;Cooks R G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5

22.Gielbert J;Gu C G;Somogyi A;Wysocki VH,Kistemaker PG,Weeding TL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9

23.Castoro J A;Nuwaysir L M;Ijames C F;Wilkins CL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2

24.Barbacci D C;Russell D H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9

25.Little D P;Speir J P;Senko M W;Oconnor PB,Mclafferty FW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4

26.Kruger N A;Zubarev R A;Horn D M;McLafferty FM查看详情 1999

27.Kruger N A;Aubarev R A;Carpenter B K;Kelleher NL,Horn DM,McLafferty FM查看详情 1999

28.Price W D;Shnier P D;Williams E R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F LARGE BIOMOLECULE IONS BY BLACKBODY INFRARED RADIATIVE DISSOCIATION[外文期刊] 1996(5)

29.Jockusch R A;Schnier P D;Price W D;Strittmatter EF Demirev PA Williams ER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7

30.Vinh J;Loyaux D;Redeker V;Bossier J Sequencing Branched Peptides with CID/PSD MALDI-TOF in the Low-Picomole Range: Application to the Structural Study of the Posttranslational Polyglycylation of Tubulin[外文期刊] 1997(19)

31.Kaufmann R;Kirsch D;Spengler B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4

32.Chaurand P;Luetzenkirchen F;Spengler B J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9

33.Nakagawa M;Yamagaki T;Nakanishi H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0

34.Keough T;Youngquist R S;Lacey M P查看详情 1999

35.Spengler B;Kirsch D;Kaufmann R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2

36.Brown R S;Lennon J J查看详情 1995

37.Katta V;Chow D T;Rohde M F Applications of In-Source Fragmentation of Protein Ions for Direct Sequence Analysis by Delayed Extraction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外文期刊] 1998(20)

38.Reiber D C;Brown R S;Weinberger S;Kenny J,Bailey J查看详情 1998

39.Reiber D C;Grover T A;Brown R S查看详情 1998

40.Yalcin T;Khouw C;Csizmadia I G;Peterson MR,Harrison AG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5

41.Dookeran N N;Yalcin T;Harrison A G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6

42.Spengler B;Luetzenkirchen F;Metzger S;Chaurand P,Kaufmann R,Jeffery W,Bartlet Jones M,Pappin DJC Peptide sequencing of charged derivatives by postsource decay MALDI mass spectrometry[外文期刊] 1997(0)

43.James E V;Biemann K查看详情 1990

44.Huang Z H;Wu J;Roth K D W;Yang Y,Gage DA,Watson JT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7

45.Huang Z H;Shen T;Wu J A;Gage DA,Watson JT查看详情 1999

46.Cox K A;Gaskell S J;Morris M;Whiting A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6

47.Lindh I;Sjovall J;Bergman T;Griffiths WJ查看详情 1998

48.Dikler S;Kelly J W;Russell D H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7

49.Cai W G;Yan L;Wang G H;Liang XY,Zhao YF,Ji GJ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7

50.Yin Y W;Zhao Y F;Chen Y;Ma Y,Xin B,Wang GH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4

51.Jiang Y;Fu H;Xu L;Lu Q,Wang JZ,Zhao YF查看详情 2000

52.Miyagi M;Nakao M;Nakazawa T;Kato I,Tsunasawa S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8

53.Shevchenko A;Chemushevich I;Ens W;Standing KG,Thomson B,Wilm M,Mann M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7

54.Chen X H;Anderson V E;Chen Y H查看详情 1999

55.Chait B T;Wang R;Beavis R C;Kent SB查看详情 1993

56.Schürch S;Scott J R;Wilkins C L查看详情 1997

57.Gu Q M;Pretwich G D查看详情 1997

59.Caprioli R M;Fan T查看详情 1986

60.Patterson D H;Tarr G E;Regnier F E;Martin SA查看详情 1995

61.Walk T B;SüBmuth R;Kempter C;Gnau V,Jack RW,Jung G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9

62.Grimm R;Grasser K D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8

63.Chu I K;Guo X;Lau T C;Siu KWM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9

64.Wilm M;Shevehenko A;Houthaeve T;Breit S,Schweigerer L,Fotsis T,Mann M ANALYT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ELECTROSPRAY ION SOURCE[外文期刊] 1996(1)

65.Scott J R;Schürch S;Moore S;Wilkins CL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7

66.Castoro J A;Wilkins C L;Woods A S;Cotter RJ PEPTIDE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US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MASS SPECTROMETRY[外文期刊] 1995(1)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赵丽艳.周春喜.张养军.刘新.蔡耘.钱小红.ZHAO Li-Yan.ZHOU Chun-Xi.ZHANG Yang-Jun.LIU Xin.CAI Yun. QIAN Xiao-Hong同系物标记结合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用于蛋白质N端肽鉴定及相对定量[期刊论文]-分析化学2008,36(12)

2.黄潇.陈志威.聂秀利.徐英.陈建忠.严惟力质谱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3)

3.仇晓燕.崔勐.刘志强.刘淑莹.Qiu Xiaoyan.Cui Meng.Liu Zhiqiang.Liu Shuying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定位及其质谱分析[期刊论文]-化学进展2008,20(6)

引证文献(16条)

1.王云.曾沃坦.钱世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H菌株所产酸性蛋白酶的质谱法鉴定及酶学特性[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9)

2.王加付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1)

3.杨永清.董伯森.赵芳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的质谱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1(6)

4.赵建国.巩军.刘秋丽.吕月智牛乳中酪蛋白水解产物多肽的测定方法[期刊论文]-中国乳品工业 2005(4)

5.吕昕.田宇.肖明振.倪龙兴.李艳君牛牙骨质附着蛋白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5)

6.向慎思.王清清.贾彦波.王明媚.杨志晖.宋海峰在线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测定小鼠血浆中寡肽RX31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军事医学 2011(10)

7.罗春萍.高金燕.胡纯秋.陈红兵.闫飞花生过敏原Ara h6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10(15)

8.吕磊.刘志强.李丽.刘宁.刘淑莹耐药相关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的生物质谱分析与鉴定[期刊论文]-化学学报2006(16)

9.刘志东.郭本恒.王荫榆.李云飞.刘振民乳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5)

10.郭永霞猫棒束孢菌抗真菌多肽和巨大口蘑抗真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1.刘振岭.柯从玉.李建军.耿信笃固体表面特征对脲变α-糜蛋白酶折叠的贡献[期刊论文]-化学学报 2007(21)

12.陈季旺.陶冠军.姚惠源.黄桃菊.夏文水米糠类阿片拮抗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12)

13.杨梅琳蚕蛹蛋白的酶法水解及其产物的抗氧化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刘仕强无机磷试剂辅助下氨基酸成肽反应及寡肽的分离与性质[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5.刘新明羟苯磺酸钙对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6.王小红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溶液构象及菌体生长环境效应[学位论文]博士 2005

引用本文格式:陈晶.付华.陈益.赵玉芬质谱在肽和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有机化学 2002(2)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择及比较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择及比较 目前研究蛋白组学的主要方法有蛋白质芯片及质谱法,本文将从多方面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解与比较; 蛋白质芯片(Protein Array) 将大量不同的蛋白质有序地排列、固定于固相载体表面,形成微阵列。利用蛋白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实现对生物蛋白质分子精准、快速、高通量的检测。 主要类型: ●夹心法芯片(Sandwich-based Array) ●标记法芯片(Label-based Array) ●定量芯片(Quantitative Array) ●半定量芯片(Semi-Quantitative Array) 质谱(Mass Spectrometry) 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测出离子准确质量并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即通过对样品离子质荷比的分析而实现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一种方法。 主要类型:

●二维电泳+质谱(2D/Mass Spectrometry, MS)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SELDI)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 Protein Array or Mass Spectrometry?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下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比较与推荐: 1.筛查蛋白组学表达差异 建议选择:RayBiotech(1000个因子的芯片)+质谱 a)不同的方法学有不同的特点:对于质谱,可以筛查到未知的蛋白,但是对于分子量大、 低丰度的蛋白质,质谱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一定的限制。 b)不同的方法能筛查到的目标不同:根据Proteome Analysis of Human Aqueous Humor 一文中报道,质谱筛查到的差异蛋白集中在小分子与代谢物。而用RayBiotech芯片筛查到的结果,多是集中在细胞因子、趋化、血管、生长等等。 c)质谱筛查到355个蛋白,而RayBiotech抗体芯片也筛查到328个蛋白,且用定量芯片 验证25个蛋白有差异,这些蛋白是质谱找不到的。目前RayBiotech夹心法抗体芯片已经可以检测到1000个蛋白,采用双抗夹心法,尤其是对于低丰度蛋白,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很多的低丰度蛋白是抗体芯片可以检测出来,而质谱检测不到的,且样品不经过变性和前处理,保持天然状态的样品直接检测,对于蛋白的检测准确度高。 d)质谱的重复性一直是质谱工作者纠结的问题,不同操作者的结果,不同样品处理条件, 峰值的偏移等影响因素都会产生大的影响;RayBiotech的夹心法芯片重复性高。

浅谈蛋白质质谱分析

浅谈蛋白质质谱分析方法及应用 董义龙 (单位:毕节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9级化学教育本科三班,学号:06320904031) 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运用质谱法进行蛋白质的分析日益增多,本文简要的综 述了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特点,方法及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原理,方式 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着出展望。 关键词:蛋白质质谱分析原理与方法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约占细胞干质量的50%以上。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蛋白质在催化生命体内各种反应进行,调节代谢,抵御外来物质入侵及控制遗传信息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质也是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关于蛋白质的分析研究,一直是化学家及生物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子量测定,氨基酸鉴定,蛋白质序列分析及立体化学分析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仪器分析手段的更新,尤其是质谱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 1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蛋白质组学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I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认识自身的世纪工程,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DNA3×109核苷酸序列,希望在分子水平上破译人类所有的遗传信息。经过各国科学家十几年的努力,HGP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揭示基因组精细结构的同时,也凸现了基因数量有限性和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这与生命现象的复杂和多交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促使人们认识到:基因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要研究生命现象,阐释生命活动的规律,只了解基因组的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蛋白质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后因组时代中功能基因组(Functional Genomics)的研究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如微阵列,DNA芯片对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比较,并从基因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的活动规律进行阐述。它摒弃经典分子生物学零敲碎打地研究个别基因的习惯,力求从细胞水平上解决基因组问题以建立对生命现象的整体认识。但是,生命现象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有其自身的特定活规律仅仅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l 31。因此,产生了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1.2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蛋白质组”是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的Wilkins和Williams等于1994年在意大利一次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最早见诸于文献是在1995年7月的(Electrophoresisj)杂志上【41指的是基因组编码的全部蛋白质。』4一义上来讲,蛋白质组(proteome)是指:“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对应于一个基因组的所以蛋白质构成的整体,而不是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蛋白质。它不仅在同一个机体的不同组织和细胞表 达情况不同,在同一机体的不同发育阶段、直至消亡的全过程中也不断变化;机体处于不同生状态下不同,在不同外界环境下也是不同的。实际上每一种生命运动形式,都是特定蛋白质群体不同时间和空间出现并发挥功能的不同组合的结果。蛋白质组的研究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或有机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包括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分离、蛋白质表达模式的识别、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分析及蛋白质组数据库的构建。这一术语一经提出,很快得到国际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第~次国际性的“蛋白质组学”会议于1997年召开,同年出版了第

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北京大学药学院 杨春晖 学号:10389071) 一、 前言[1,2] 基因工程已令人难以置信的扩展了我们关于有机体DNA序列的认识。但是仍有许多新识别的基因的功能还不知道,也不知道基因产物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活的有机体的。功能基因组试图通过大规模实验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但由于仅从DNA序列尚不能回答某基因的表达时间、表达量、蛋白质翻译后加工和修饰的情况、以及它们的亚细胞分布等等,因此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表达及其功能变得日益显得重要。这些在基因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望在蛋白质组研究中找到答案。蛋白质组研究的数据与基因组数据的整合,将会在后基因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蛋白质组研究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方法。双向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首先根据其等电点,第一向在pH梯度胶内等电聚焦,然后转90度按他们的分子量大小进行第二向的SDS-PAGE分离。质谱在90年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物质谱当上了主角,蛋白质组学又为生物质谱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他们中首选的是MALDI-TOF,其分析容量大,单电荷为主的测定分子量高达30万,干扰因素少,适合蛋白质组的大规模分析。其次ESI为主的LC-MS 联机适于精细的研究。本文将简介几种常用的生物质谱技术,并着重介绍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各领域的应用。 二、 生物质谱技术[3,4] 1.电喷雾质谱技术(ESI)[5] 电喷雾质谱技术(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 ESI - MS) 是在毛细管的出口处施加一高电压,所产生的高电场使从毛细管流出的液体雾化成细小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蒸发,液滴表面的电荷强度逐渐增大,最后液滴崩解为大量带一个或多个电荷的离子,致使分析物以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的形式进入气相。电喷雾离子化的特点是产生高电荷离子而不是碎片离子, 使质量电荷比(m/ z)降低到多数质量分析仪器都可以检测的范围,因而大大扩展了分子量的分析范围,离子的真实分子质量也可以根据质荷比及电荷数算出。 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MOLDI)[5-7]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OLDI)是由德国科学家Karas和Hillenkamp发现的。将微量蛋白质与过量的小分子基体的混合液体点到样品靶上,经加热或风吹烘干形成共结晶,放入离子源内。当激光照射到靶点上时,基体吸收了激光的能力跃迁到激发态,导致蛋白质电离和汽化,电离的结果通常是基体的质子转移到蛋白质上。然后由高电压将电离的蛋白质从离子源转送到质量分析器内,再经离子检测器和数据处理得到质谱图。TOF质量分析器被认为是与MALDI的最佳搭配,因为二者都是脉冲工作方式,在质量分析过程中离子损失很少,可以获得很高的灵敏度。TOF质量分析器结果简单,容易换算,蛋白质离子在飞行管内的飞行速度仅与他的(m/z)-1/2成正比,因此容易通过计算蛋白质离子在飞行管内的飞

蛋白质质谱鉴定

广州辉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蛋白质质谱鉴定 一、技术概述 质谱是将待测物质变为气态离子并将离子按质荷比(m/z)进行分离,检测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的一种方法。 蛋白质定性通常采用质谱分析结合数据库检索的方法,所分析的样本可以是蛋白质溶液、蛋白质胶条或胶点。 简单蛋白样本,例如双向电泳斑点或纯化蛋白,通常采用MALDI-TOF/TOF质谱(MS/MS)进行分析。 混合蛋白样本,例如蛋白溶液,或SDS-PAGE条带,通常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进行分析。应用领域有:亚细胞组分的全谱分析,IP、co-IP、Pull-down后的互作蛋白鉴定,或其他中等复杂蛋白样本的鉴定。 二、技术原理 串联质谱(MS/MS)检测蛋白的原理是:蛋白先经胰酶消化成肽段,肽段在质谱仪中离子化后,会带上一定量的电荷,通过检测器分析,可得到各肽段的质荷比(m/z),从而得知各肽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获得肽段的序列信息,质谱仪会选取某些肽段进行破碎,再次分析,获得二级质谱。用检索软件选择相应的数据库对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以打分的形式评判鉴定结果,当打分大于某个阈值时,即判定质谱鉴定成功,反之则鉴定失败。 LC-MS/MS方法是将蛋白酶切消化为肽段混合物,之后这些肽段先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形成简单的组分,再进行串联质谱(MS/MS)分析;因此适合于混合蛋白样本的鉴定。 三、技术优势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可以一次性鉴定成百上千种蛋白质。 2. 鉴定准确性和灵敏度高。 四、技术流程 蛋白样本制备——蛋白酶解——串联质谱分析(或LC-MS/MS分析)——数据库检索——蛋白质鉴定结果

蛋白质质谱分析

蛋白质质谱分析研究进展作者:汪福源蛋白质质谱分析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运用质谱法进行蛋白质的分析日益增多,本文简要综述了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特点、方法及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原理、方式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关键词:蛋白质,质谱分析,应用前言: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约占细胞干质量的50%以上,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之一,蛋白质在催化生命体内各种反应进行、调节代谢、抵御外来物质入侵及控制遗传信息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质也是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关于蛋白质的分析研究,一直是化学家及生物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子量测定,氨基酸鉴定,蛋白质序列分析及立体化学分析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仪器分析手段的更新,尤其是质谱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自约翰.芬恩(JohnB.Fenn)和田中耕一(Koichi.Tanaka)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及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质谱目前已成为有机质谱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1]。它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后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和有力实施。质谱法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研究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在对蛋白质结构分析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1.质谱分析的特点质谱分析用于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具有如下优点:很高的灵敏度能为亚微克级试样提供信息,能最有效地与色谱联用,适用于复杂体系中痕量物质的鉴定或结构测定,同时具有准确性、易操作性、快速性及很好的普适性。2.质谱分析的方法近年来涌现出较成功地用于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软电离技术主要有下列几种:1)电喷雾电离质谱;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3)快原子轰击质谱;4)离子喷雾电离质谱;5)大气压电离质谱。在这些软电离技术中,以前面三种近年来研究得最多,应用得也最广泛[3]。3.蛋白质的质谱分析蛋自质是一条或多条肽链以特殊方式组合的生物大分子,复杂结构主要包括以肽链为基础的肽链线型序列[称为一级结构]及由肽链卷曲折叠而形成三维[称为二级,三级或四级]结构。目前质谱主要测定蛋自质一级结构包括分子量、肽链氨基酸排序及多肽或二硫键数目和位置。3.1蛋白质的质谱分析原理以往质谱(MS)仅用于小分子挥发物质的分析,由于新的离子化技术的出现,如介质辅助的激光解析/离子化、电喷雾离子化,各种新的质谱技术开始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其原理是:通过电离源将蛋白质分子转化为气相离子,然后利用质谱分析仪的电场、磁场将具有特定质量与电荷比值(M/Z值)的蛋白质离子分离开来,经过离子检测器收集分离的离子,确定离子的M/Z值,分析鉴定未知蛋白质。3.2蛋白质和肽的序列分析现代研究结果发现越来越多的小肽同蛋白质一样具有生物功能,建立具有特殊、高效的生物功能肽的肽库是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需要高效率、高灵敏度的肽和蛋白质序列测定方法支持这些研究的进行。现有的肽和蛋白质测序方法包括N末端序列测定的化学方法Edman法、C末端酶解方法、C末端化学降解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作为肽和蛋白质序列测定标准方法的N末端氨基酸苯异硫氰酸酯(phenylisothiocyanate)PITC分析法(即Edman法,又称PTH法),测序速度较慢(50个氨基酸残基/天);样品用量较大(nmol级或几十pmol级);对样品纯度要求很高;对于修饰氨基酸残基往往会错误识别,而对N末端保护的肽链则无法测序[4]。C末端化学降解测序法则由于无法找到PITC这样理想的化学探针,其发展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下,质谱由于很高的灵敏度、准确性、易操作性、快速性及很好的普适性而倍受科学家的广泛注意。在质谱测序中,灵敏度及准确性随分子量增大有明显降低,所以肽的序列分析比蛋白容易许多,许多研究也都是以肽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的。近年来随着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sation,ESI)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MALDI)等质谱软电离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极性肽分子的分析成为可能,检测限下降到fmol级别,可测定分子量范围则高达100000Da,目前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

质谱分析蛋白的原理与方法浅述

质谱分析蛋白的原理与方法浅述 摘要: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利用质谱法进行蛋白质分析愈来愈广泛和深入。本文简要阐述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字:蛋白质质谱分析原理与方法 概述 质谱技术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度,能准确测定蛋白质。目前质谱主要测定蛋自质一级结构包括分子量、肽链氨基酸排序及多肽或二硫键数目和位置,在对蛋白质结构分析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质谱有进样器、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控制电脑及数据分析系统等组成。传统的质谱仅用于小分子挥发物质的分析,但随着新的离子化技术的出现,如基质辅助激光解读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等,各种质谱技术的出现为蛋白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且准确快速的途径。目前,酶解、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及计算机算法的联合应用已成为鉴定蛋白质的发展趋势。 质谱分析蛋白的原理: 质谱法分析蛋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离源将蛋白质分子转化为离子,然后利用质谱分析仪的电场、磁场将具有特定质量与电荷比值()的蛋白质离子分离开来,经过离子检测器收集分离的离子,确定离子的值,分析鉴定未知蛋白。通常结合相应的处理及其他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快速地鉴定蛋白质。 基质辅助激光解读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简而言之,基质辅助激光解读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是将多肽成分转换成离子信号,并依据质量电荷之比()来对该多肽进行分析,以判断该多肽源自哪一个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分析物分散在基质分子中并形成晶体,当用激光照射晶体时,由于基质分子经辐射所吸收的能量,导致能量蓄积并迅速产热,从而使基质晶体升华,致使基质和分析物膨胀并进入气相。所产生的质谱图多为单电荷离子,因而质谱图中的离子与多肽和蛋白质的质量有一一对应关系。产生的离子常用飞行时间()检测器来检测,理论上讲,只要飞行管的长度足够,检测器可检测分子的质量数是没有上限的,因此质谱很适合对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电喷雾电离质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是在毛细管的出口处施加一高电压,所产生的高电场使从毛细管流出的液体雾化成细小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蒸发,液滴表面的电荷强度逐渐增大,最后液滴崩解为大量带一个或多个电荷的离子,致使分析物以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的形式进入气相。电喷雾离子化的特点是产生高电荷离子而不是碎片离子,使质量电荷比降低到多数质量分析仪器都可以检测的范围,因而大大扩展了分子量的分析范围,离子的真实分子质量也可以根据质荷比及电荷数算出。 电喷雾质谱的优势就是它可以方便地与多种分离技术联合使用,如液质联用()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联合而达到检测大分子物质的目的。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35卷 第1期2011年1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 fN anji n g Forestry Un i v ersity (Natural Sc ience Ed ition) V o.l 35,N o .1Jan .,2011 htt p ://www.n l dxb .com [do :i 10.3969/.j issn .1000-2006.2011.01.024] 收稿日期:2009-12-31 修回日期:2010-10-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28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10KJ B220002) 作者简介:甄艳(1976)),副教授,博士。*施季森(通信作者),教授。E-m ai:l js h @i n jfu .edu .cn 。 引文格式:甄艳,施季森.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1):103-108.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甄 艳,施季森 *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质谱技术已成为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和核心技术。质谱技术的先进性在于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的通量和分子信息。笔者重点概述了基于质谱路线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介绍了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以及基于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数据解析的研究 进展。 关键词:质谱;蛋白质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11)01-0103-06 Application of m ass spectro m etry i n proteo m ics studies Z HEN Yan ,SH I Jisen * (K ey Labo ra t o ry o f F orest G eneti cs and B i o techno l ogy M i n istry o f Educati on , N an ji ng Forestry U n i versity ,N an ji ng 210037,Chi na) Abstrac t :W ith the rap i d develop m ent o f pro teo m i cs ,m ass spec trom etry i s m aturi ng to be a po w erfu l too l and core tech -nology fo r proteo m ics st udies dur i ng the recen t years .The super i or ity o fm ass spectrom etry lies i n providi ng the through -pu t and the m olecu lar infor m ati on ,w hich no other techno logy can be m a tched i n proteom ics .In th i s rev ie w,w e m ade a g lance on the outli ne o fm ass spectrome try -based proteo m ics .A nd then w e addressed on t he advances o f data ana l y si s o f m ass spec trom etry -based proteom ics ,quantitati ve m ass spectro m etry -based pro teom i cs ,post -translati onal m odificati ons based m ass spectrom etry ,targeted proteo m ics and functiona l proteo m ics based -mass spectrome try .K ey word s :m ass spectrome try;proteo m ics ; quantitative pro teom i cs ; post -trans l ation m odifica ti on ; targ eted pro - teo m i cs ;f uncti ona l proteom ics 蛋白质组学(Pr o teo m ics)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活动规律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一门新的学科。 目前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二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其中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路线最终也离不开质谱技术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两种质谱软电离方式即电喷雾电离(electro spray ion izati o n,ESI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m a -tri 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 o n i o nization ,MALD I)的发明和发展解决了极性大、热不稳定蛋白质和多肽分 析的离子化和分子质量大的测定问题[1]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质谱分析仪包括离子阱(ion trap ,I T),飞行时间(ti m e of fli g h,t TOF),串联飞行时间(TOF -TOF),四级杆/飞行时间(quadr upo le /TOF hybrids),离子阱/轨道阱(I T /orbitrap hybri d )和离子阱/傅里叶变换串联质谱分析仪(I T /Four i e r transfor m ioncyclotron resonance m ass spectro m eters hybr i d s ,I T /FT M S),这些质谱仪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分辨率、质量精确度和产生不同质量的M S /M S 谱[2] 。质谱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日趋成熟,并作为样品制备及数据分析的信息学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因此,有学者指出质谱技术 已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3] 。目前在通量及所包含的分子信息内容上,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可以鉴定和量化

蛋白质质谱的分析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约占细胞干重质量的50%以上。随着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质谱目前已成为有机质谱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特点,方法及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原理,方式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1 质谱分析的特点与方法 1.1 质谱分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为亚微克级试样提供信息,能最有效地与色谱联用,适用于复杂体系中痕量物质的鉴定或结构测定,同时具有准确性、易操作性、快速性及很好的普适性。 1.2 质谱分析的方法质谱分析的软电离技术主要有下列几种:(1)电喷雾电离质谱;(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3)快原子轰击质谱;(4)离子喷雾电离质谱;(5)大气压电离质谱。以前三种近年来研究最多,应用也最广泛。 2 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2.1 蛋白质的质谱分析原理原理是通过电离源将蛋白质分子转化为气相离子,然后利用质谱分析仪的电场、磁场将具有特定质量与电荷比值(M/Z值)的蛋白质离子分开来,经过离子检测器收集分离的离子,确定离子的M/Z值,分析鉴定未知蛋白质。 2.2 蛋白质和肽的序列分析现有的肽和蛋白质测序方法包括N末端序列测定的化学方法Edman 法、C末端酶解方法、C末端化学降解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缺陷。在这种背景下,质谱由于很高的灵敏度、准确性、易操作性、快速性及很好的普适性而倍受科学家的广泛注意。在质谱测序中,灵敏度及准确性随分子量增大有明显降低,所以肽的序列分析比蛋白质容易很多。近年来随着电喷雾电离质谱(ESI)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质谱(MALDI)等质谱软电离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极性肽分子的分析成为可能,检测限下降到fmol级别,可测定分子量范围则高达100000Da,目前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 TOP MS)已成为测定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多肽分子量和一级结构的有效工具,也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重大课题——蛋白质研究所必不可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在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EMBL)及美国、瑞士等国的一些高校已建立了MALDI TOP MS 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谱库,能为解析FAST谱图提供极大的帮助,并为确证分析结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蛋白质谱分析方式 a.蛋白图谱,即用特异性的酶解或化学水解的方法将蛋白切成小的片段,然后用质谱检测各产物肽分子量,将所得到的肽谱数据输入数据库,搜索与之相对应的已知蛋白,从而获得待测蛋白序列。将蛋白质绘制“肽图”是一重要测列方法。b.利用待测分于在电离及飞行过程中产生的亚稳离子,通过分析相邻同组类型峰的质量差,识别相序的氨基酸残基,其中亚稳离子碎裂包括“自身”碎裂及外界作用诱导碎裂。C.与Edman法有相似之处,即用化学探针或酶解使蛋白或肽从N 端或C端逐一解下氨基酸残基,形成相互间差一个氨基酸残基的系列肽,名为梯状测序,经质谱检测,由相邻峰的质量差知道相应氨基酸。(1)蛋白消化:蛋白的基因越大,质谱检测的准确率越低。因此。在质谱检测之前,须将蛋白消化成小分子的多肽,以提高质谱检测的准确率。一般而言,6-20个氨基酸的多肽最适合质谱仪的检测。现今最常用的酶为胰蛋白酶,它于蛋白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处将其切断。因此,同一蛋白经胰蛋白酶消化后,会产生相同的多肽。 (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量法(MALDI TOP MS):简而言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量仪是将多肽成分转换成离子信号,并依据质量/电荷之比来对该多肽进行分析,以判断该多肽源自哪一个蛋白。待检样品与含有在特定波长下吸光的发光团的化学基质混合,此样品混合物随即滴于一平板或载玻片上进行发挥,样品然后置于激光离子发生器。激光作用于样品混合物,使化学基质洗手光子而被激活。此激活产生的能量作用于多肽,使之由固态样品混合物变成气态。由于多肽分子倾向于吸收单一光子,故多肽离子带单一电荷。这些形成的多肽离子直接进入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仪。最后,由电脑软件将探测器录得的多肽质量/电荷比值数据库中不同蛋白经蛋白酶消化后所形成的特定多肽质量/电荷比值进行比较,以鉴定该多肽源自何种蛋白,此法成为多肽质量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质组学 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应运而生。由于蛋白质的复杂性,传统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如末端测序等已无法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需要。因此,质谱技术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日趋成熟,并作为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的信息学工具被广泛地应用。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准确度、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能准确测量肽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及翻译后修饰、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检测[1],因此质谱分析无可争议地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1.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活动规律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一门新的科学。包括鉴定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形式、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根据研究目的,蛋白质组学可以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表达蛋白质组学用于细胞内蛋白样品表达的定量研究。以绘制出蛋白复合物的结构或存在于一个特殊的细胞器中的蛋白为研究目的的蛋白质组学称为结构蛋白质组学,用于建立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网络图谱并解释某些特定蛋白的表达对细胞的作用[2]。功能蛋白质组学以细胞内蛋白质的功能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目的,通过对选定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提供有关蛋白质的磷酸化、糖基化等重要信息。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就是能够系地的鉴定一个细胞或组织中表达的每一个蛋白质及蛋白质的性能。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相关技术有双向凝胶电泳、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2]。由于蛋白质的高度复杂性和大量低丰度蛋白质的存在,对分析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生物质谱技术则是适应这一挑战的必然选择。 2. 生物质谱技术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_甄艳

第35卷 第1期2011年1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 o l .35,N o .1 J a n .,2011 h t t p ://w w w .n l d x b .c o m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0-2006.2011.01.024]  收稿日期:2009-12-31 修回日期:2010-10-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28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10K J B 220002) 作者简介:甄艳(1976—),副教授,博士。*施季森(通信作者),教授。E -m a i l :j s h i @n j f u .e d u .c n 。  引文格式:甄艳,施季森.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1):103-108.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甄 艳,施季森 *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质谱技术已成为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和核心技术。质谱技术的先进性在于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的通量和分子信息。笔者重点概述了基于质谱路线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介绍了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以及基于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数据解析的研究 进展。 关键词:质谱;蛋白质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中图分类号:Q 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06(2011)01-0103-06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i n p r o t e o m i c s s t u d i e s Z H E NY a n ,S H I J i s e n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F o r e s t G e n e t i c s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37,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r o t e o m i c s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i s m a t u r i n g t o b e a p o w e r f u l t o o l a n dc o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p r o t e o m i c s s t u d i e s d u r i n g t h e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 y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l i e s i n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t h r o u g h -p u t a n d t h e m o l e c u l a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w h i c hn o o t h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 b e m a t c h e di np r o t e o m i c s .I nt h i s r e v i e w ,w e m a d e a g l a n c e o n t h e o u t l i n e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A n dt h e nw e a d d r e s s e d o n t h e a d v a n c e s o f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p r o t e o m i c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b a s e dp r o t e o m i c s ,p o s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 b a s e d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t a r g e t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a n df u n c t i o n a l p r o t e o m i c s b a s e d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 K e yw o r d s :m a s ss p e c t r o m e t r y ;p r o t e o m i c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p r o t e o m i c s ;p o s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t a r g e t e d p r o -t e o m i c s ;f u n c t i o n a l p r o t e o m i c s 蛋白质组学(P r o t e o m i c s )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活动规律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一门新的学科。目前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二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其中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路线最终也离不开质谱技术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两种质谱软电离方式即电喷雾电离(e l e c t r o s p r a y i o n i z a t i o n ,E S I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m a -t r i x a s s i s t e d l a s e r d e s o r p t i o n i o n i z a t i o n ,M A L D I )的发明和发展解决了极性大、热不稳定蛋白质和多肽分 析的离子化和分子质量大的测定问题[1]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质谱分析仪包括离子阱(i o n t r a p ,I T ),飞行时间(t i m e o f f l i g h t ,T O F ),串联飞行时间(T O F -T O F ),四级杆/飞行时间(q u a d r u p o l e /T O F h y b r i d s ),离子阱/轨道阱(I T /o r b i t r a ph y b r i d ) 和离子阱/傅里叶变换串联质谱分析仪(I T /F o u r i e r t r a n s f o r m i o n c y c l o t r o nr e s o n a n c e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e r s h y b r i d s ,I T /F T M S ),这些质谱仪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分辨率、质量精确度和产生不同质量的M S /M S 谱[2] 。质谱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日趋成熟,并作为样品制备及数据分析的信息学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因此,有学者指出质谱技术 已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3] 。目前在通量及所包含的分子信息内容上,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可以鉴定和量化

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应用

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应用 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可应用于蛋白质鉴定、蛋白质从头测序、蛋白质定量分析、蛋白质结构鉴定、蛋白基因组学等多个应有领域。 蛋白质鉴定 用质谱鉴定蛋白质主要有两种方法。肽质量指纹谱分析,通过输入蛋白水解肽的质量作为搜库参数对未知蛋白进行分析,数据库可以通过已知蛋白质建立。如果数据库中的蛋白质序列与实验值匹配的预测质量显著相关,则表明该蛋白质存在于原始样品中。因此,纯化步骤限制了肽质量指纹图谱方法的通量。肽质量指纹图谱可通过MS/MS实现。 质谱也是鉴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优选方法,因为它比其他方法(例如基于抗体的方法)更具优势。 蛋白质从头测序 蛋白质从头测序质谱分析通常在不事先了解氨基酸序列的情况下进行,这是通过蛋白质的肽片段质量确定氨基酸的过程。研究证明从头测序可以成功地确认和扩展数据库搜索的结果。 由于从头测序是基于质量的,并且某些氨基酸具有相同的质量(例如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因此精确的手动测序可能很困难。于是在数据库搜索和从头测序之间使用序列同源搜索应用程序协同工作以解决这一固有限制变得非常必要。 如果数据库中已经记录了序列,那么数据库搜索的优点就是可以快速识别序列。数据库搜索的其他固有限制包括序列修改/突变(某些数据库搜索未充分考虑对“已记录”序列的更改,因此可能会丢失有价值的信息)、未知信息(如果未记录序列,则找不到),误报以及数据不完整或数据损坏。 蛋白质定量 用质谱法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定量蛋白质组学)有几种方法。比较常用的如,将稳定的(例如非放射性)碳(13C)或氮(15N)重同位素掺入一个样品中,另外一个样品则用相应的轻同位素(例如12C和14N)标记。分析前将两个样品混合,由于质量差异,可以区分衍生自不同样品的肽。它们的峰强度之比对应于肽(和蛋白质)的相对丰度比。同位素标记的最常用方法是SILAC(在细胞培养物中通过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胰蛋白酶催化的18O标记、ICAT(同位素编码的亲和标记)和iTRAQ(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压标记)。可以在不标记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半定量”质谱分析。通常,需要通过MALDI分析(线性模式)完成。单个分子(通常是蛋白质)的峰强度或峰面积与样品中蛋白质的量相关,但是,单个信号取决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样品的复杂程度以及仪器的设置。其他类型的“无标记”定量质谱分析使用分解的蛋白质的图谱计数(或肽计数)作为确定相对蛋白质量的手段。 蛋白质质谱分析还可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鉴定、蛋白基因组学等。

表达蛋白质质谱分析_刘晓慧

中国科学: 化学 2014年第44卷第5期: 739~ 745 SCIENTIA SINICA Chimica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2059565.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2059565.html,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 评述质谱分析专刊 表达蛋白质质谱分析 刘晓慧①②, 殷薛飞②, 申华莉②, 陆豪杰①②, 杨芃原①②* ① 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 200032 ②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 200032 *通讯作者, E-mail: py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2212059565.html, 收稿日期: 2014-01-26; 接受日期: 2014-03-26;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4-04-11 doi: 10.1360/N032014-00008 摘要对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为注释基因组信息和研究疾病发生机理提供参考. 质谱因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等特点成为蛋白质表达谱研究的核心技术. 过去10年,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表达谱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质谱 表达蛋白质谱定量蛋白质组 1 引言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完成后[1, 2],估算基因组中约有203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 对蛋白质的鉴定工作主要依赖于对氨基酸序列的解析. 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电喷雾(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MALDI)等新“软电离”技术的出现, 质谱分子量分析范围达到几千, 并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开始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4]. 基因组学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质谱在蛋白质鉴定方面的应用, 其提供的蛋白编码基因组序列信息, 使得质谱检测到的多肽质荷比信息得以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比对, 实现了对蛋白质快速高效的鉴定. 质谱技术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等特点成为蛋白质表达谱研究的核心技术. 质谱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蛋白质表达谱研究工作的进展. 然而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质谱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 生物体蛋白质表达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同; 表达丰度动态范围大, 约6~12个数量级[4, 5]; 基因转录过程中引起的可变剪切、基因多态性以及两百多种翻译后修饰的存在[6], 增加了蛋白质表达谱研究的复杂程度. 对蛋白质进行定性研究的同时进行定量研究, 对于阐述蛋白质的全局构成和调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 蛋白质表达谱的定性研究研究策略 2.1 针对蛋白质表达时空不同分布的定性研究策略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 细胞内不同的亚细胞器、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其功能不相同, 蛋白质表达也有差异. 为了降低分析样品的复杂程度, 利用亚细胞器和组织间蛋白质表达的互补性, 科学家们从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开展了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 2002年启动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uman Liver Proteome, HLP), 中国的研究人员首次采用亚细胞器蛋白质组学策略对人类肝脏组织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研究团队分别就细胞核、线粒体、胞浆、细胞质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膜系统, 开发了一系列高效纯化和鉴定亚细胞器蛋白质的方法[7~10], 2010年公布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第一个数据集[11] (共计6788个蛋白质). 2012年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系(肝癌细胞系、胃癌细胞系和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