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风水格局

园林风水格局
园林风水格局

园林风水布局

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乌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它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近十多年来风水理论研究不断升温,在建筑学、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风水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风水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对今天的园林建设及保护工作也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园林选址

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北宋时著名皇家园林“艮岳”的选址就是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的。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没有皇子,于是询问擅长风水的堪舆家,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1] 八卦中东北方为“艮”,据《易经》,“艮”与子孙宗族的兴旺相关。由低变高,唯

一的办法是筑山,一座以堆山为主的皇家园林开始兴筑,精于绘画的宋徽宗亲自规划,园成题名“艮岳”,并引开封城中的景龙江水入园,使之成为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从明代造园理论巨著《园冶》书中关于园林选址(相地)的理论,可以看出风水思想的影响,书中写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往来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袛可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园,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扁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擬。……相地合宜,构园得体。”[2] 从这些文字可知,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园冶》在“相地”过程中把造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类型,尤以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受风水思想影响最深,最能体现风水理论的环境景观要求。如山林地:“园地惟山林最胜。有

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槛逗几番花信,门弯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千峦环翠,万壑流青。”村庄地:“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田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者四,包卑无论,载竹相宜。”郊野地:“郊野择地,致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之版筑,构擬习池。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月阴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3] 可见,这三种园林地的选址都讲究利用天然环境,山环水绕,幽曲有情,能体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园林景观的特点,这正同中国风水思想所极力追求的理想环境相一致。《园冶》书“相地”的许多方法源自于风水理论的“相地”方法,如“卜筑”、“千峦环翠,万壑流青”、“开池垒山”以及“依乎平冈曲坞”(近似于风水地中的马蹄形凹地)等。

中国古代造园家们在进行园林选址(相地)时都以风水思想为指导。清乾隆时曾在圆明园内作画的法国传教士韩国英(P?Pierre Martial)记载了当时一位造园哲匠刘

舟关于园林选址意象的叙述:“他们首先追求的是空气新鲜,朝向良好,土地肥沃;浅冈长阜,平板深壑,澄湖急湍,都要搭配得好;他们希望北面有一座山可以挡风,夏季招来凉意,有泉脉下注,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线。”[4] 则清晰地显示了风水的美学思想。清代档案记载,世代供职于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事务的建筑世家样式雷,每有宫苑、陵寝等设计规划,都要与钦派风水官员同赴实地相度风水,还要绘制专门的风水地势画样。[5] 清代北京著名的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今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等大型皇家园林,显然是以风水思想作为选址(相地)机理的。类似例子在私家园林的建造中不胜枚举,因为私家园林大都是园、宅一体,私家园林选址受风水思想的支配实属当然。

由上所见,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都受风水思想的影响和指导。过去人们对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的评价和研究,多是从诗画的角度,借用古代画论、文论的诸多论说;而很少取风水理论的,以致于不能全面解释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

二、园林规划

风水地是“精之所聚,气之所蓄”的地方,其自然景观常因“灵气所钟”而显得“山吉水秀”,成为风景优美之地。园林是帝王、望族、名人雅士们采用移景于庭、聚

景于园的手法建造,是对自然景观的微缩或再创造,追求“幽曲奇巧”的山水环境。可见园林和风水的共同特点都追求一种幽曲有情的理想山水环境;不同点仅在于:风水以自然天成的环境为主,而园林只是以自然天成的环境为基础或加以人工修造,得到宛若天成的景观效果。所以古代园林的规划布局、修造无不受到风水思想的深刻影响。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诗人画家,深受禅宗佛理的影响,追求一种怡然超脱的山水环境,晚年得宋之问的蓝田山庄,有辋川绕于舍下,依山傍水。他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大自然的山水景观,精心规划布局,构建华子冈、竹里馆、孟城坳、辛夷坞等园林胜景二十处,名辋川别业。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说,王维在京都千福寺所作的壁画《辋川图》是“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从王维诗作《辋川集》和历代临摹其作《辋川图》,可知是一个背山面水、三面青山环抱的幽静山水环境,这同风水思想中的理想环境是一致的,显然他对园景规划布局正是以风水思想为其机理的。清代北京大型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全园的规划意向上,建有许多大体量大尺度的宗教建筑,居于园景的重要控制点或全园的构图中心,如以佛香阁、须弥灵境作为构图中心控制了万寿山、昆明湖和颐和园的全园。这种规划的意象正是风水思想中形势说“积形成势”、“聚巧形而展势”理论的灵活巧妙运用,从总体上丰富了全园的景物与功能内容。著名园林大师陈从

周先生1958年撰文比较南京中山风景区的明孝陵景区和中山陵景区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园林谈丛》),通过种种分析推测,认为完全可由风水思想的有关理论得到明确的阐释。如北障陵寝为底景的后龙能挡风,迎纳阳光,夏季招来凉意,使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左右阜丘环护,称为青龙、白虎二砂山,符合“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云青龙蜿蜒,白虎驯服”的风水理论;而居于陵寝南面为对景的岗峦,近称案、远称朝,则符合“穴前无山,则一望无际为前空”、“易野一望无际,有近案,则易野之气为之一收”的理论。[6] 上述事例正是风水理论景观规划思想的体现。现代著名规划大师吴良镛院士在对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的园林环境规划时就以风水理

论进行规划布局的。[7]

三、园林植物的种植配置

按照风水理论的观点,理想的风水地不仅形局佳、气场好,而且山青水秀、环境宜人。风水理论认为“草木郁茂,吉气相随”、“木盛则生”、“益木盛则风生也。”清《宅谱尔言?向阳宅树木》中有更详尽阐述:“乡居宅基以树木为毛衣,盖广陌局散,非林障不足以护生机,溪谷风重,非林障不足以御寒气。故乡野居址树木兴旺宅必兴旺,树木败宅必消乏。大栾林大兴,小栾林小兴,苛不栽树木如

人无衣,鸟无毛,裸身露体,其保温暖者安能在欤……惟其草茂木繁则生气旺盛。护阳地脉,斯为富贵坦局。”《周易阴阳宅》也有类似的记述。说明园林树木景观对形成“吉地”、“龙穴”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风水思想十分重视种植园林树木,主张在城镇、村落、居宅庭院内外种植园林树木。这样可以起到挡风聚气的功效,还能维护小环境生态,使村落、庭院小环境在形态上完整,在景观上显得内容丰富和有生机。清林枚《阳宅会心集》卷上“种树说”载:“于(村落)背后,左右之处有疏旷者则密植以障其空”、“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此中道理,阴阳务要冲和。”强调园林树木种植配置要适当,不要过稀和过密。风水理论对园林树木种植配置的方位、品种也有特殊要求。如不可在门前种植大树,“大树压门,无女少男”、“大树当门,六畜不存”,门前有大树易隔挡阳光,阻扰阳气生机进入屋内,同时屋内阴气不易驱出,还使人出入不方便和易招雷击。清高见南《相宅经纂》则规定:“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柰杏”、“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门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风水理论的这些特殊要求,貌似无稽之谈,实则具科学道理,不仅符合园林树种的生态特性,而且咳满足改善城镇、村落、居宅庭院的小气候和人们观赏的要求。风水理论中重视园林树木景观和配

置的思想无疑中国传统园林的营建和园林植物的配置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从日本最早的造园学著作《作庭记》中,可以完全清楚地看到风水思想对园林植物种植配置的显著影响。其“树事”载:“在居处之四方应种植树木,以成四神具足之地。经云:有水由屋舍向东流为青龙。若无水流则可植柳九棵,以青龙。西有大道为白虎,若无,则可代之以七棵楸树。南有池为朱雀。若无,则可代之以九棵桂树。北有丘岳为玄武。若无丘岳,则可植桧三棵,以代玄武。如此,四神具备,居此可保官位福禄,无病长寿。”[8] 众所周知,日本造园艺术是从中国传去的,中日园林艺术存在着渊源关系。《作庭记》中所反映的日本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晚唐、两宋时期)的造园思想和手法,也可以说反映了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些重要内容。风水术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若不曾对中国园林产生过重要影响,则很难理解风水思想会对日本园林产生如此之影响。

四、园林组景

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因地制宜,随形就势,构思高超,极富变化。主要表现手法有借景、对景、点景、补景等,这些手法均与风水理论有着很深的关连。

1.借景: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中着重提出的艺术手原则。从《园冶》中对借景手法的记述,可以看出是受风水思想的

影响。如在卷十“借景”中说:“构园无格,借景有因。……林皋延竚,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入,门引春流到泽。”[9] 可见,这种园林空间与风水地空间结构是一致的。卷一“园说”中有“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10] 等记载可与风水思想相印证,风水和造园理论中均把有“紫气”、“青霞”的地方,看作是最有生气的祥瑞之气地。皇家园林颐和园无论是前山还是东堤,或是泛舟昆明湖上,均能看见西山、玉泉山的景致,就是借景西山。无锡名园寄畅园就是近借锡山、惠山的景致,是园林借景手法的典型。借景作为“林园之最要者也”的艺术手法还演变出许多形式,主要有远借、近借、邻借、实借、虚借、镜借以及应时而借,无一不同风水理论有关联。

2.对景:对景一般是通过营建园林建筑来实现的。宋朱长文《吴郡图经记?南园》中有:“亭宇台榭,值景而造”的论述,“值景”是面对风景,就是对景。清代李渔《闲情偶记》中论园林窗户时说:“开窗莫妙于借景。”讲的也是对景,主要利用门窗对景。这种对景的表现手法也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的。风水理论中的“朝山”、“案山”就是园林中的对景,案山就是四神中的“朱雀”,位置在前,与主山相对,又称“宾山”;离得太近又不太高的山称“案

山”或“座山”;离得远且高的山则称“朝山”或“望山”,前者相当于园林中的近对,后者相当于园林中的远对。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瘦西湖畔蜀岗筑建平山堂,“坐堂中,望隔江诸山,如似都与山平列”,这正是对景的佳例。从风水理论的角度进行诠释,平山堂所对的镇江三山就是“朝山”。井邑之宅的庭院园林也能分清风水中案山、朝山的对景,如《阳宅会心集》中说:“一层街衢一层水,一层墙屋一层砂,门前街道是明堂,对面屋宇为案山。”可见园林中利用窗格洞门对景正是其理论的变异。

3.点景:点景是造园者用较少的笔墨,略施小筑,可使园林注入灵气,顿时移情生辉,成为有机的空间图景。这种手法也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的。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约2500亩,浩渺广阔,造园家在园林结构布局时借用风水理论的“点穴”手法,在湖中疏密合宜点缀龙皇庙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以及凤凰墩等小岛,达到了景观上的和谐。

4.补景:补景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手法之一,在平地或无山的地方造园所进行的人工堆山掇石、挖池引水等方法就是补景。它是从风水理论中的“补风水”、“培风脉”变化而来的。如山欠高以塔或亭增之,砂不秀育林美之,冈阜不圆正加土培之,水无聚疏导浚之,宅后植风水林,宅前凿畔池都属于补景一类。这种补景手法既增加了园林的生

机,又丰富了景观的空间层次。

五、水口园林

水口是指某个风水地中水流之去处,“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11] 中国人在“天地为庐”的思想支配下,将某些经过良好围合的露天空间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水口被视为村落的门户与灵魂。水口一般处在两山夹峙狭窄处,随着山势的蜿蜒以及茂密树木和众多建筑的遮掩,形成了一个狭小的入口,容一条小路及溪水弯曲而过。在讲究聚族而居的古代徽州人特别重视水口地带景观的建构,在村落的出入口即“水口”地带建造园林,以作为村人聚玩憩闲之地,有人称之为“水口园林”[12] 这种园林的形式与通常园林所不同的主要是以变化丰富的水口地带的自然山

水为基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适当构景,形成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特征,使山水、田野、村舍有机融于一体,“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徽州《仁里明经胡氏支谱》记考川仁里的水口园林是:“水口两山对峙,涧水匝村境,……筑堤数十步,栽植卉木,屈曲束水如之字以去。堤起处出入孔道两旁为石板桥度人行,一亭居中翼然,……有阁高倍之,……榜其楣曰:文昌阁。”表明仁里水口结构完全符合风水理论的“水口”结构,景观的布局则完全是园林式的。再如徽州岩寺水口园林是当地颇有名气的

凤山灵境,这里有七层明塔一座,可登塔俯览全镇,远望黄山天都、莲花二峰。塔下筑有凤山台,台上建有三元阁,供村人休息观景。其间遍植水竹,一片翠绿。又有枫树成林,深秋之季,红绿相映,景致无上。跨溪水有余公桥与北岸相连,有一寺名“芥庵”。傍水又小亭一座,坐亭中,观宝塔,则塔影桥虹,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可惜的是今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徽州地区像这样的水口园林比比皆是,歙县的檀干园、黟县的西递、宏村等就是集水口和村镇于一体的园林。清康熙年间的徽州人方西畴《新安竹枝词》对徽州水口园林景观作过生动的描述:“故家乔木识楠,水口浓郁写蔚蓝,更着红亭供眺听,行人错认百花潭。”[13] 可见,徽州水口园林正是中国传统园林中风景构筑与风水理论有机结合

的最好体现。

不论是住宅小区还是家居庭院,园林的风水布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

风为送气之媒,水是纳气之本,提升活力,启发智慧,还是招引财气,水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水不但滋养生命,也既有观赏环保价值,也可调控温度。《皇帝内经》指出“宅以泉水为血脉”。庭院之中的水有壮旺宅气的作用,在风水的布局中就是一碗清水也能为家居带来鲜明的效果。水的作用最明显,用水的位置最关键。用的好旺宅旺财,用错水破财伤身。

水的位置,中国有句风水谚语“山管人丁水管财”一语道破了水的位置与作用,从2004年开始进入下元八运(2004——2023年),在财(运)星位八白、九紫、一白所到之处有水见水皆为旺财之水。三碧、四绿、五黄、六白所到之处有水见水皆为破财水。反之山(丁)星旺位见水伤人,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之处见水有水出煞而旺人。所以向水之宅要得运才能发家致富,失运之时反伤身(丁)。

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建筑理论与历史? 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万艳华 [提要]本文从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风水情结 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汪菊渊,1992),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作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成份,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否则曹雪芹何以在《红楼梦》里以风水模式为兰本而评价稻香村的园林环境“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呢!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古代园林的研究颇多,但囿于各种原因,罕有关于古代园林与风水之内在联系的研究问世,致使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风水对于古代园林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也使我们多从山水诗画的角度而罕有从风水的角度来评价与赏析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以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来初步探讨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希望藉此文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相地立基 11关于相地 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但相地原为风水术的别称,原意为观察山水形势、选择最佳地点。由古代园林借用“相地”、“卜筑”等风水用词这一客观事实,足可说明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渊源关系。事实上,据清代档案显示,世代从事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事务的样式雷,每遇宫苑规划设计任务,均要与钦命风水大臣同赴实地相度风水(即相地),并绘制专门的风水形势图呈献皇上。 鉴于相地的重要性,成书于明末的造园名著《园冶》一书即把“相地”置于卷一。该卷云:“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多年树木,碍筑檐恒;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接下来,它还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 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 从上述关于相地的总结性文字可知,我国古代园地选择大体遵循下述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 其一,理想的园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园地)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此外,如果是方寸之间的园地,难有真山真水,亦可“模山范水”(即造假山水),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其二,理想的园地应该“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且“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亦即理想的园地应该是幽静偏僻之地。而风水选址也着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这种幽境空间,既可以“藏风聚气”,亦可以充分满足古代士大夫们清高脱俗隐逸遁世的心理追求(图1)。 其三,理想的园地应该“荫槐挺玉”、“杂树参天”、“繁花覆地”、“深柳疏芦”,亦即要草木丰饶;这也与风水所要求的“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一脉相承。 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园林不仅介用了风水的“相地”别称,而且也借用或借鉴了风水的相地经验;并且,它们相地的主要目标也基本一样,均是寻求“风景吉秀之地”,“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尚书方氏族谱》)。 21关于立基 古代园林的“立基”,是指确定园林建筑、假山、水体与植物在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园冶》卷一“立基”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这里,尽管《园冶》提出了“选向非拘宅相”的观点,但其“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作法与风水之“州郡 ? 1 4 ?

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8-06-19T15:32:25.4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作者:殷园园 [导读] 在园林设计理论中,风水学理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风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概念上的划分也比较细致。 防城港市园林管理处广西防城港市 538001 摘要:在园林设计理论中,风水学理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风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概念上的划分也比较细致。风水在我国的实际作用多用于现场的勘察,在方向与位置的确定上有着比较全面的内容,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知识学问。我国的社会在不断发展完善,并且科学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风水在人们心中的概念已不再是单纯的一种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封建迷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风水实际上在我国的文化体系组成中是一种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内容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这一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地理的融合。它在为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规划建设城镇、弘扬中华文化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更令中外之仁人志士获教殊多,深受启迪。因此,我国的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设计工作也有了极大的必然联系。本文对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规划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风水理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植物风水 引言 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包含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能够将其具体划分为不同的内容,通常包括场地环境选择、硬质景观设计以及软质景观设计,其中软质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搭配更为重要。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园林景观发展至今,其中的风水因素也在不断融入其中,在整体上也将决定一个地区的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风格与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思考方向之一。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都渗透着风水学的影响,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总结的经验,决定着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风格,同时,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思考方向。园林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手段,代表着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建筑选址中,选取最为合适的地理位置,充分应用风水理论,完善园林景观,并在植物的选取和搭配上有着一定的效果,更能体现设计的质量。科学合理地运用植物这种规律和生物场,有利于改善城乡的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风水与园林设计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提高我国的整体园林设计水平,是作为园林工作者的终身目标。 1中国传统风水的基本理论 风水从字面上可以分为“风”和“水”2个部分。风水理论是一门结合了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风水理论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阴阳、五行和干支生肖。其中,阴阳最早起源于夏朝,从来自阳光的向背角度而言,物体背阴的一面称为“阴”,物体向阳的一面称为“阳”。通过进一步延伸,阴阳概念可以解释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所有现象。再从现代科学分析,任何物质都存在正方两个方面,如自然界昼夜交替变化,四季气候年年变换,周而复始等[8]。五行的说法最早见于董仲舒的《尚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5种元素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五行元素既有被生的一面,又有生他的一面;既有被克的一面,也有克他的一面,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存在,就能使事物达到阴阳平衡和相对稳定[8]。我国的传统风水理论思想主要是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系统是以人类为主体,包含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 2中国的传统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向 2.1“天人合一”的应用 传统风水理论中,有着明确的要求。“天人合一”概念的着重强调,大部分园林景观中直观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将风水的原理体现在园林设计中,表现出整个园林的艺术风格,将人与自然环境紧密有效地融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情况,设计理念也要改变,风水概念的融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细致地研究和划分,在开始设计时充分考虑和研究物种特性的保存问题,确保平衡性。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种植大量的植物,考虑不同植物生长需要的空间,确保留出充足的生长空间和生长位置,促进植物健康茁壮地生长。在规划工作中,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因素,综合进行规划,使园林景观具有环境调节的作用,朝着“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 2.2阴阳平衡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阴阳平衡也在极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哲学辩证思想,并且设计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在极大程度上可以利用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较为合理的搭配,使之在园林内部形成独特的美感,使得我国的园林景观具有更浓重的艺术感觉。其中也在主题上比较直接,对高雅通俗之间的具体关系也能够进行清楚的区分,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在表现手法和结构上都有着较强的渗透[2],在我国的一些大型的公园景观中对其就存在直接的体现;在植物种类上,根据不同植物间的属性,可以从中判断出需要阳性或是阴性元素;通过对属性的观察,也可以进行植物之间的具体选择种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对植物的习性有着充分的了解,设计工作也将阴阳属性的具体划分而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在考虑好植物的种植环境与具体的生长需求后,进而对美感进行设计,使园林景观在整体上具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带给观赏者不同的观赏风格。 2.3五行相生相克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五行相生相克则是指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五行理念来布局,不仅可以改善园林景观的审美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景观的价值功能。比如,在公园中种植一些榕树、蒲桃树、秋枫树等,能够达到改善环境,调节人们心情的效果;五行中属于火元素的植物有龙血树、木棉以及红铁等,通过对这些植物的合理搭配,能够调节心脏和神经,同时,五行相克的原则也要求设计师在选择植物造景时,要注意各种不同植物之间的相克性,比如,在松树旁边种植葡萄,葡萄就会不结果。总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不同植物生克制化的五行关系,既要营造园林景观的艺术美,又要发挥植物的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文化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也将对我国的园林设计起到指导的作用。风水是我

古代园林与风水

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作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成份,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本文拟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以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来初步探讨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一、相地立基 1 关于相地 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但相地原为风水术的别称,原意为观察山水形势、选择最佳地点。由古代园林借用“相地”、“卜筑”等风水用词这一客观事实,足可说明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渊源关系。事实上,据清代档案显示,世代从事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事务的样式雷,每遇宫苑规划设计任务,均要与钦命风水大臣同赴实地相度风水(即相地),并绘制专门的风水形势图呈献皇上。 。 从上述关于相地的总结性文字可知,我国古代园地选择大体遵循下述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 其一,理想的园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园地)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此外,如果是方寸之间的园地,难有真山真水,亦可“模山范水”(即造假山水),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其二,理想的园地应该“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且“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亦即理想的园地应该是幽静偏僻之地。而风水选址也着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这种幽境空间,既可以“藏风聚气”,亦可以充分满足古代士大夫们清高脱俗隐逸遁世的心理追求。 其三,理想的园地应该“荫槐挺玉”、“杂树参天”、“繁花覆地”、“深柳疏芦”,亦即要草木丰饶;这也与风水所要求的“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一脉相承。 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园林不仅介用了风水的“相地”别称,而且也借用或借鉴了风水的相地经验;并且,它们相地的主要目标也基本一样,均是寻求“风景吉秀之地”,“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尚书方氏族谱》)。 2 关于立基 古代园林的“立基”,是指确定园林建筑、假山、水体与植物在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园冶》卷一“立基”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这里,尽管《园冶》提出了“选向非拘宅相”的观点,但其“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作法与风水之“州郡以公厅为正穴,宅舍以中深圳为正穴”的点穴立基程序基本一致;接下来的“先乎取景,妙在朝南,”也类似于风水中尊贵建筑须“负阴抱阳”即座北朝南的原则。 事实上,在风水的影响下,我国比较典型的古代园林布局也大都是主体建筑倚山居北,而把人工湖或池塘建在南部。以颐和园为例,它把从昆明湖中挖出来的土用来培高万寿山,形成南湖北山格局,再以报恩延寿寺从临湖山麓建起,依山重叠,形成轴线;然后把佛香阁立在中轴线上的穴点上,使其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据说,当初在穴点上修建的是一座九层高的“延寿塔”,“因考《春明梦余录》谓京师西北隅不宜建塔(《养吉斋丛录》),致使“宝塔初修未克终,佛楼改建落成工”(乾隆《新春游万寿山报恩延寿寺诸景即事》)。其实,除因风水的原因而使延寿塔被拆并改成佛香阁以外,整个颐和园即活脱脱地呈一个风水美格。类似的风水格局也在圆明园的各个“园中园”屡见不鲜:它们充分反映了风水对古代园林立基的影响。 二、造园意匠

风水理论对园林的影响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风水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园林规划布局、园林植物的种植培植、园林借对点补组景手法、水口园林等,都是从风水理论中借鉴和变化而来的。 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乌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它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 学问。近十多年来风水理论研究不断升温,在建筑学、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风水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风水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对今天的园林建设及保护工作也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园林选址 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北宋时著名皇家园林“艮岳”的选址就是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的。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没有皇子,于是询问擅长风水的堪舆家,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1] 八卦中东北方为“艮”,据《易经》,“艮”与子孙宗族的兴旺相关。由低变高,唯一的办法是筑山,一座以堆山为主的皇家园林开始兴筑,精于绘画的宋徽宗亲自规划,园成题名“艮岳”,并引开封城中的景龙江水入园,使之成为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从明代造园理论巨著《园冶》书中关于园林选址(相地)的理论,可以看出风水思想的影响,书中写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往来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袛可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园,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扁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擬。……相地合宜,构园得体。”[2] 从这些文字可知,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园冶》在“相地”过程中把造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类型,尤以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受

风水与园林景观

?42? 2010年 第6期 FENG SHUI AND GARDENS LANDSCAPE 【摘 要】“风水”这门古老的学说产生于古人选择理想栖居地的实践活动中,风水的本质就是人们追求理想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人们选择居住的地方,总喜欢刻意追求山清水秀、阳光充足,追求空气好、有水源、地形好,无地质灾害、人气旺的风水宝地。风水学与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结构思想体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与同向性。比如风水之注重“水”、“风”、“土”、“气”种种有关论述乃至模式化的表达方式,就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大气循环、土壤岩石圈、动物植被等有一致性。 【关键词】 风水;园林;景观;天人合一;阴阳 【Abstract 】"Feng shui", the China's ancient art stems from the ancients’ practices on choosing the ideal dwelling place. The essence of Feng Shui is people's survival and the pursuit of an ideal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When people choose where to live, places with beautiful view, abundance of sunshine, fresh air and water without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always the best choice. Study of Feng shui shows astonish-ing similarity and synchrony with the ecology structure of modern landscape. For exampl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water", "wind", "soil" and "gas", a variety of expressing way has consistency with water circulati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soil lithosphere, vegetation and animal of the biosphere, etc.【Key words 】Feng shui; garden; landscape; harmony; yin-yang 刘 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风水与园林景观

庭院设计之风水——庭院篇

庭院设计之风水——庭院篇 庭院篇 一、庭院为什么不宜种植大树 传统风水学认为,在庭院中央的位置上种植树木,会形成一个“困”字,会影响人的运势。这种说法相当普通,它究竟有几分道理呢? 在我国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庭院是用来晒稻谷之用,假使其中有棵树,当然会遮挡阳光。而树根会破坏平坦的庭院,给晒谷和整理谷物,造成妨碍,因此才会有庭院中不宜有树的说法。 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进步和改变,庭院的这些用途已经不复存在,尤其在现代建筑的庭院中,因种植树木而论为“困”字的说法,实在过于牵强了。 花草树木本来就是土地中生出的精灵,是一块地属性的表征。但是如果栽种不当,尤其是种植一些高大树木,则会以庭院的实用功能以及人的健康、生活等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而言,在庭院里种植大树的实用价值并不高,而且不便之处却不少,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不利因素。 1、在庭院中种植大树,势必会影响采光。高大的树木会遮挡住门窗,阻碍阳光进入室内,以至住宅内阴暗而潮湿,不利于居住者的健康。 2、在庭院中种植大树,还影响良好的通风,阻碍新鲜空气在住宅与庭院之间流通,导致室内湿气和浊气不能尽快排除,使得住宅环境变得阴湿,不利于健康。 3、庭院里不可种植较大的树木,还因为大树的根生长力强盛、吸水多,容易破坏地基而影响住宅的安全。 4、传统上认为,高大的树木容易将树根到房子下面,影响房基的牢固。树根在房子下面长生或枯死,会给住房的安全带来潜在的危险。 5、如果在庭院种植大树,大树本身所占面积不小,如此一来,会使庭院显得狭窄。另一方面,大树叶多,风一吹过,落叶满地,清扫不易,又影响到卫生和观瞻。 6、庭院种树在古代是观赏重于实用价值,现在则相反,庭院除了利用来晒衣、乘凉外,还是游乐、团聚的好地方。若在庭院种植大树,会使活动空间缩小,很不方便。 庭院里不适宜栽种大树,但是不等于说不可以种植其他植物。如果想在庭院种树,不如种些成长度有限的小树,以增加环境的美观。 另外,庭院中可种植一些花草,不但是一种点缀,也是一种乐趣,每天早晚抽出时间修剪花木或除草灌水,这也是有益健康的锻炼,对老年人更能增寿。 喜欢花木的人,可以设计一个庭院花园,但要有技巧,布局适宜;能引人入胜,令人赏心悦目。 缺了大树而格局独特的庭院花园,同样可以营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教人流连忘返。 二、庭院为什么不要铺石过多

园林风水格局

园林风水布局 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乌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它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 学问。近十多年来风水理论研究不断升温,在建筑学、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风水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风水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对今天的园林建设及保护工作也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园林选址 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北宋时著名皇家园林“艮岳”的选址就是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的。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没有皇子,于是询问擅长风水的堪舆家,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1] 八卦中东北方为“艮”,据《易经》,“艮”与子孙宗族的兴旺相关。

由低变高,唯一的办法是筑山,一座以堆山为主的皇家园林开始兴筑,精于绘画的宋徽宗亲自规划,园成题名“艮岳”,并引开封城中的景龙江水入园,使之成为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从明代造园理论巨著《园冶》书中关于园林选址(相地)的理论,可以看出风水思想的影响,书中写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往来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袛可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园,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扁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擬。……相地合宜,构园得体。”[2] 从这些文字可知,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园冶》在“相地”过程中把造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类型,尤以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受风水思想影响最深,最能体现风水理论的环境景观要求。如山林地:“园地惟山

园林景观设计风水学

园林景观设计风水学 风水理论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追求,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汲收融汇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现代风水学。概括起来有十大原则。 一、整体系统原则 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风水学充分注意到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清代姚延銮在《阳

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阳宅须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骨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在旺门庭。” 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它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点。 二、因地制家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贷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旧唐书。南蛮传》曰:“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阑。”楼下空着或养畜,楼上住人。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徒。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中国现存许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湖北武当山是道教名胜,明成祖朱棣当初派三十万人上山修庙,命令不许劈山改建,只许随地势高下砌造墙垣和宝殿。

风水学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风水学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弋yii_2014-08-24 17:16:48 摘要: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应涉及到风水学的应用,在园林中对于植物的配置应力求回归自然、崇尚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从整体上控制景观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1园林建设中的风水学 风水学是现在进行地理考察的方法,涉及到自然环境和地势变化的测定,因此,对于风水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于最佳地点的选择。自然环境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就是风和水,从实践情况来看,这是与人们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方而息息相关。其中风水学在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中的应用更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选择最佳的位置、方向等,特别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风水学的应用更为广泛,当代风景园林可以说是风水学的一种文化传承。 风景园林和风水学都是服务于人类的,并且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人类生活空间,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地理学、地质学、建筑学、生态学等等,通过综合这些知识进行规划布局的。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根据风水学的知识对自然环境中的各个因素进

行统一的评估分析以及规划布局等,这要求自然环境、建筑以及景观三者之间能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风水的角度对风景园林中的各个景观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细致的审视。 2风水学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景观园林的设计都是参照西方的风格,只是对于西方风格生搬硬套,缺乏地方特色,缺少生命力,而且更不用说参考风水学角度来进行园林设计。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了环境因素的限制,在发展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同时还应考虑环境的保护,对于园林的设计,应发掘出地方文化特色,因此对于景观园林设计者来说,其而临的要求越来越艰巨。风水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和蕴含一定的文化价值,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能够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更好的进行应用。 2.1回归自然、崇尚自然 风水学遵循自然规律,被认为是天道。古往今来,在人们的观念中,自然的力量具有非常崇高的意义,加之情感的融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形成了自然美。自然美在产生之后,不断得到发展和进步,因此最

浅谈园林与风水之间的关系

浅谈园林与风水

浅谈园林与风水 摘要:信息时代的景观设计是人类对其整体生态系统中各景观元素的主动设计和谐调过程,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景观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追求理想环境成为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而追求理想环境为目标的风水思想有着它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风水景观选址的沿革与意义,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选址的理想模式,并结合现代生态化设计从科学的角度对风水进行了解释,试图探讨理想景观的选址与风水的关系。 关键字:风水景观设计生态选址 风水是中国独特的一种复杂的风俗文化。对于风水的性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尹弘基认为“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地称为迷信或科学。这种独特的选择地点的中国系统,具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迷信的成分。”个人比较认同此种观点。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风水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认识上升到科学的分析利用风水。风水越来越受到使用人群的重视。在园林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整体的设计与各个园区的功能与整体的关系,还要结合当地地形特点、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等进行设计,以创造出既有很高观赏价值和很强的实用功能,又与周围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协调的和谐的较完美的环境空间。这就与风水紧密联系在一起。下面就风水在园林中的应用简要谈一下园林与风水间的关系。 一、园林选址与风水 风水中四灵方位之说,即阳宅龙穴宝地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住宅后有靠山,前有草原,左边有稍高山冈,右边地势须低平,呈环抱状。四灵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跟绘画一样,强调“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明末造园名著《园冶》中也提出“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远来往之通衙;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以山为园林的骨架,以水为园林的血脉,灵活多样地构建园林空间。这与风水学说所追求的美学环境思想是一致的。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承德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正体现了风水学中的四灵方位说。 二、园林规划与风水 古代园林的“立基”即如今所说的规划,在风水的影响下,我国比较典型的古代园林布局也大都是主体建筑倚山居北,而把人工湖或池塘建在南部。如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之地苏州园林的苏州耦园,东花园水池,自北而南狭长似带,南端有一个卷棚歇山式水阁“山水间”,三面临空,给人以溪流不尽之感。耦园双照楼靠东临河,东、南、西三面都有窗,可远眺朝晖夕影、青山黛痕,俯瞰东园的山水花木,别有一番情趣。风水不仅在古代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园林规划中,风水仍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如今在传统风水中演化发展的景观风水,将传统风水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互相嫁接、诠释,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三、园林造景与风水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因地制宜,极富变化。主要表现手法有借景、对景、框景、添景等,这些手法均与风水理论有着很深的关联。下面就以借景为例对园林造景与风水的关系做一简要介绍,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它对扩大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

风水学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风水学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6-17T16:51:17.1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张荔 [导读] 风水学的理念和设计主要为了让人们能够获得最佳的位置、方向等,尤其在具有中国特色风景园林中,风水学运用更为广泛。 浙江绿城利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号,这不仅得益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得益于其精湛的造园技术。其中风水学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在园林建造中也运用广泛,本文将结合《易经图典》中的风水谈一谈风水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其结论希望可以指导今后的园林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水;应用 风水来源于我国古代先民观察和改造自然的体验,它将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即“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平相处,要求人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调整。作为现在地理考察的一种方法,风水学能够测定自然环境以及地势变化。一般来说,影响人身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的两个最大因素就是风与水,风水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指导方向,风水学的理念和设计主要为了让人们能够获得最佳的位置、方向等,尤其在具有中国特色风景园林中,风水学运用更为广泛。 1 风水与设计研究现状 风水又名堪舆是满足人视觉感官的一项追求,更是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精神寄托。对于风水文化与景观园林的关系研究,不是想要将风水文学来定义为科学的景观设计方法,而是将古人积累的经验与现代人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其结论能更好的服务于园林景观设计,挖掘风水与设计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营造适宜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氛围。从古至今,对于风水文化的探究从未停止过。一直以来风水便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简单用迷信否定风水的内涵,也不能因为太信奉风水文化而不顾眼前实际,风水文化是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积累下的经验之谈,上世纪80年代之前,风水学在中国大陆几乎为禁忌话题,但在中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风水理论得到了传承。 环境营建形态理论与诸多因素有关,生物是环境的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人类也未曾逃脱自然的束缚。人类渴求通晓未来的能力,观察事物天象瞬息万变,总结其规律。根据时代所追求的物质不同,风水文化的变化也是随着时代所改变。风水文化字面意思来看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山川、湖泊、土地、绿植每个自然元素存在的位置均是自然空间的划分与阻隔。古时人类临水而居,水是生命繁衍的象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水在风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风水在造园思想上的体现 从风水的角度来看,真正的风水就是遵循自然,人是作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存在的,因此人与自然应是和平共处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不能逆天而行的,应遵循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人的力量是对抗不了自然界的力量的,人不能妄想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对抗自然。但是可以在顺应自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创造出能满足人类身心需求的生活环境。这恰好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图1)。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式园林,是对第一自然的一个模仿,将人工的痕迹降到最低,力求再现自然,而不是超越自然,改造自然,一直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在人与自然完美融合之后,就产生了自然美,而这种自然美也逐渐渗透到了园林的各个方面,例如建筑、园林的布置以及植物的搭配等等。正因为风水思想的融入,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图 1 理想风水模式图 3风水学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3.1 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风水理念 自古以来,我国的风水学遵循自然规律,被认为是天道。在人们的观念中,将自然力量赋予了崇高的意义,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也被作为影响生活的重要因素。风水学的运用完美展现了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突出园林的天然美,表现美好的生活环境,使园林设计具有美好、舒适、生态以及长久的多种特点,给人们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感受。现代社会, “以人为本”的思想更深入人心,园林设计讲究结合人文精神和园林景观。需要人们基于顺应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把握方法并找准切入点加工和改造自然环境,从而构建整个生活环境,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基于人的感知,发挥人的改造力,结合景观的人文价值合理地改造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在设计中融入风水的精髓和审美情怀,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2 顺势而为、因地设计的风水核心 风水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据环境特点准确地把握并进行环境因地设计的改造措施。所以,需要以“场地—— — 理念—— — 场地”的拟合过程为遵循的首要规律,切实进行场地环境的勘探工作,进而依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设计园林景观,综合进行整个工地的施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破坏环境,依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设计规划园林,风水学基于自然环境原有面貌使景观园林达到最佳效果,实现源于自

从风水学角度解读苏州古典园林

从风水学角度解读苏州古典园林 摘要:本文从风水学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说起,研究了风水学在苏州古典园林相地选址和各种造园要素上的运用,阐明了风水学与古典园林的密切关系,并对现代园林艺术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水,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五行八卦,掇山理水 一.风水学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 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传统的风水理论渗透到建筑选址规划等活动,特别是对古典园林的布局产生深刻影响。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也是现代园林所应追求的意境。下面从风水学的三大原则阐述其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 1.天地人合一原则 “天地人合一”,就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人类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关系。在传统建筑活动中,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设计到施工营造,处处运用到风水学中的天地人合一原则,千方百计寻求一处好气场。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一致,本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在园林选址布局、景观构成等方面力求浑然天成之美,模范山水,追求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地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这种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内涵特征,正是该原则的体现。 2.阴阳平衡原则 风水理论认为,宅居外部环境的选择,能否处在阴阳枢纽的良好系统中至为关键,阴阳枢纽即风水格局的理想模式,概称为“穴”。所谓的风水格 局须有山川聚集,形成内敛的外部空间并具有优美景观,更有生 机充盈其间,使宅处于“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 中国古典园林即体现了阴阳平衡原则,力求处在对自然的最佳关 系中,使室内外相通、相透、相补,整个空间布局与同一中有变 化的意境营造出一种阴阳美。 3.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风水学按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来认识宇宙,把天地万物用五行来分类,并以此来认识自然, 形成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观, 据此来把握和经验宅居环境,使建 筑和园林符合自 然天道、天人合一 的信仰。如私家园 林住宅的大门一 般偏于东南,处于 属木的巽位,巽为风卦,水木相生,“风”为入,寓意财源滚滚而入,且向阳通风,图1 图2 图3

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作者:万艳华文章来源:点击数:2894 更新时间:2005-12-8 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汪菊渊,1992),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作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成份,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否则曹雪芹何以在《红楼梦》里以风水模式为兰本而评价稻香村的园林环境“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呢!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古代园林的研究颇多,但囿于各种原因,罕有关于古代园林与风水之内在联系的研究问世,致使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风水对于古代园林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也使我们多从山水诗画的角度而罕有从风水的角度来评价与赏析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以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来初步探讨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希望藉此文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相地立基 1 关于相地 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但相地原为风水术的别称,原意为观察山水形势、选择最佳地点。由古代园林借用“相地”、“卜筑”等风水用词这一客观事实,足可说明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渊源关系。事实上,据清代档案显示,世代从事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事务的样式雷,每遇宫苑规划设计 任务,均要与钦命风水大臣同赴实地相度风水(即相地),并绘制专门的风水形 势图呈献皇上。 鉴于相地的重要性,成书于明末的造园名著《园冶》一书即把“相地”置于卷一。该卷云:“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多年树木,碍筑檐恒;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接下来,它还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 从上述关于相地的总结性文字可知,我国古代园地选择大体遵循下述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 其一,理想的园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

风水理论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

提要:风水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园林规划布局、园林植物的种植培植、园林借对点补组景手法、水口园林等,都是从风水理论中借鉴和变化而来的。 关键词风水理论;传统园林;影响 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乌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它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近十多年来风水理论研究不断升温,在建筑学、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着。但风水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风水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对今天的园林建设及保护工作也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园林选址 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北宋时着名皇家园林“艮岳”的选址就是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的。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没有皇子,于是询问擅长风水的堪舆家,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 [1]八卦中东北方为“艮”,据《易经》,“艮”与子孙宗族的兴旺相关。由低变高,唯一的办法是筑山,一座以堆山为主的皇家园林开始兴筑,精于绘画的宋徽宗亲自规划,园成题名“艮岳”,并引开封城中的景龙江水入园,使之成为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从明代造园理论巨着《园冶》书中关于园林选址(相地)的理论,可以看出风水思想的影响,书中写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往来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袛可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园,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扁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拟。……相地合宜,构园得体。”[2]从这些文字可知,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园冶》在“相地”过程中把造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类型,尤以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受风水思想影响最深,最能体现风水理论的环境景观要求。如山林地:“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槛逗几番花信,门弯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千峦环翠,万壑流青。”村庄地:“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田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者四,包卑无论,载竹相宜。”郊野地:“郊野择地,致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之版筑,构拟习池。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月阴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3]可见,这三种园林地的选址都讲究利用天然环境,山环水绕,幽曲有情,能体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园林景观的特点,这正同中国风水思想所极力追求的理想环境相一致。《园冶》书“相地”的许多方法源自于风水理论的“相地”方法,如“卜筑”、“千峦环翠,万壑流青”、“开池垒山”以及“依乎平冈曲坞”(近似于风水地中的马蹄形凹地)等。 中国古代造园家们在进行园林选址(相地)时都以风水思想为指导。清乾隆时曾在圆明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